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024-09-09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精选12篇)

篇1: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已经变化规律的科学。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中心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教学后记

教学教案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篇2: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知识和技能:

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过程和方法:

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3.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课题分析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起始学科,而本课题又是化学的第一课题,能否上好这一节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的。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教材抓住这种情感,导出了“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并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魁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题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绪言课,属于非知识性教学,其编写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生活走进化学。这就为教师创设了较大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自由度。教学中,建议通过趣味性实验、图片、影像资料、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等创设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从而产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加深对化学的了解。

设计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做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看书上的彩图,感知到化学真奇妙→学生看录像带,初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带着问题,学生看书,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例子。初步感知“观察”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性→假设“没有化学”,让学生预测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进一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指导化学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课前准备

课前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酚酞写上“化学”两字,将纸张贴在黑板中央。让学生将碱溶液喷向白纸,出现红色的“化学”两字。创设趣味性化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导入

要求学生看教材中猫插图、图1-9及图 l-10看图片思考让学生在欣赏精美的图片中感知化学的魅力,激发强烈的求知欲。[讲解]这些精美的图片都与化学密切相关,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特殊材料产生的神奇效果。这节课,我将与大家一起走进化学世界,领略化学魅力。结合图片中有关化学材料的介绍,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作用下,深切感受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化学情感。

创设情境

(引导发现)

[播放录像]:

走进化学世界(或幻灯片)[欣赏]:

走进化学世界利用录像(或幻灯片)中丰富多彩、接近生活的画面,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

l.什么是化学?

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阅读教材后,分小组讨论,交流对化学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介绍]普通铜制品和纳米铜的性质与用途,提高学生对“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的认识。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对化学科学的认识,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从人类衣、食、住、行的角度,列举大量的事实,说明化学与人类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引发学生对化学的亲近感,感知学好化学的重要性。让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或事例。

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确立“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的学习意识。

深入

探究

[假设]:如果没有了化学,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小组讨论,提交结论。让学生在猜想,解疑中体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归纳

总结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让学生真正理解“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内涵,树立学好化学、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

学习

方法

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2.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上,给予指导。活动与作业

1.阅读“绿色化学”。

2.预习课题2。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化学学习方法。

(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篇3: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的研究对象;知道化学与生活有关。

过程与方法:学生从教师展示的生活用品中知道生活离不开化学;教师用演示实验向学生展示化学变化过程蕴含的奇妙现象, 提升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开始就喜欢化学;保持和增强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学情分析:由于是第一节化学课, 课前学生比较期待这门课程能给他们带来新鲜的“玩意”, 如果一开始就直接进入理论会很枯燥, 学生也会很失望。但他们对具有感官刺激作用的演示实验却比较感兴趣。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引导法、多媒体辅助法、讲解法 (多讲授理论性的内容) 。

【教学用具】

塑料袋、罐头瓶等家用物品, 化学肥料 (实物或图片) 、礼花弹升空图片。食盐与浓盐酸制取氯化氢的仪器和药品, 喷泉实验仪器和药品, 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的仪器和药品, 钠与水反应后生火的仪器和药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活动

(幻灯片展示买菜的图片)

同学们, 在买菜时我们要称量、算账、交流, 这些是我们所学的物理数学和语言在生活中的应用。那么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化学呢? (展示生活中所用的塑料袋、罐头瓶等家用物品, 化学肥料或图片, 礼花升空图片) 这些就与我们即将学的化学有关。

2.设计意图

降低学生的陌生感, 使他们感觉到化学就在身边。

二、化学就在身边

1.教师活动 (演示实验1)

如图1所示, 用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取氯化氢 (一边演示一边要求学生注意老师的操作, 讲解检查气密性、装药品的正确方法) , 再用产生的氯化氢气体做喷泉实验。

2.设计意图

利用生活必备品———食盐来做实验, 进一步突出化学就在身边, 同时用实验来提升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变化有规律

1.教师活动 (演示实验2)

如图2所示, 检查装置气密性后, 将产生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可以看见白色沉淀。

2.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化学是研究我们身边的物质的, 通过实验所体现的循环变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水生火

1.教师活动

演示实验3, 演示向包有钠的棉花上面滴加水后生火的实验。

中国“五行”中水火相克, 水多可以灭火, 火大可以把水烧干。可是在化学里面, 水却可以生火。

2.设计意图

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激发他们了解真相的愿望。

五、总结

展示上课时已经展示的一些生活用品, 同样是用来装东西的, 它们的原料却不一样, 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的。

前面我们见证了食盐的一种性质, 也看见了石灰石的变化, 还知道水可以和火搞好关系。这里所体现的性质和变化也是化学要研究的。

篇4: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关键词:化学魔术;神奇实验;以学生发展为本;绚丽多彩

一、教材分析

化学对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起始学科,学生对它存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从具体事例出发,通过讨论和交流“我所了解的化学”,得出什么是化学。借助教材饶有趣味、精美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使每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走进这个多彩的化学世界,从而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三、教学方式

1.采用“实验导入—问题情境—讨论交流—应用与发展”的模式展开教学。

2.教学评价方式。

(1)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想象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和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予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

(2)通过课后访谈,了解学生的所感、所需、所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次教学需要演示三个趣味化学实验和多媒体的辅助。

五、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魔术表演:

1.魔棒点灯。在酒精灯的灯芯里预先放有少量高锰酸钾,将玻璃棒预先插在盛有浓硫酸的试管里(试管里的浓硫酸不要被学生看出来)。表演时将玻璃棒点在灯芯里的高锰酸钾上,即可产生火焰。

2.白纸显字。预先在白纸上用酚酞试液写好“奇妙化学”四个字,晾干呈无色,将氢氧化钠溶液贮于小型喷雾器内,表演时,将其喷在白纸上即可显现出几个红字。

【学生朗诵】课文第一段。

【问题引入】你一定会问:什么是化学?

【板书】一、什么是化学

【导入】引领学生观看教材中生动的插图:小猫烤火、水中养鸟;

多媒体投影1~10、1~11等更多搜集的资料:

小猫在隔热材料上对2200℃的高温,竟浑然不觉,怡然自得。学生大睁着智慧的双眼,在看着这个神奇的世界。小鸟竟可以和鱼儿同在水中嬉戏?简直不可思议。更有神奇的材料在发挥着各种特殊的作用。人类许多的梦想在今天都已成为现实,这就是化学的魅力。

【介绍】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周围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物质(展示图):穿的棉毛丝麻,吃的各种食品,住的各种建筑材料盖的楼房,用的生活用品,坐的车船飞机使用的燃料。我们每天呼吸的氧气,喝的水,夏天喝的汽水中冒出的气体是什么物质?CO2,治疗“非典”用的药物,伊拉克战场战上使用的各种武器,这些都是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这些物质在不停地变化着,化学还要研究物质的变化,它不仅研究自然界已存在的物质,还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像电阻几乎为零的超导体,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等等。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化学源于生活,又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交流、讲解】有一种物质,学生非常熟悉,联系学生在海里游泳时身上晒起盐粒→食盐→调味品→重要化工原料→制氢氧化钠、氯气、氢气、盐酸、漂白粉、肥皂、农药等,学习化学后你就能知道各种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甚至还会知道它们的内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从而更好地利用它们,造福于人类。联系实际,如两姐妹到地窖取菜中毒死亡,油漆工戴防毒面具,举例浓硫酸有强腐蚀性,了解其性质、变化规律后,会妥善保管,不仅没有危险,它有很多用处,如除锈、作干燥剂,制农药、染料,精炼石油等。

【讨论交流】化学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

【学生总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深入探究】如果没有了化学,彩图中的小猫、小鸟、汽车会怎样?

【由衷感叹引入问题二】二、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结合教材,师生交流】三、化学发展史简介

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火的发现和利用,可能是化学的开端。继而又发现了金属铜,有了铜器,逐步有了烧陶、冶金、造纸、制火药、酿酒、印染等化学工艺,使人类的生活、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人类越来越重视化学,也离不开化学了。很长一段时间,人类对化学的认识只停留在表象阶段,直到有了分子—原子论,化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英国科学家道尔顿于19世纪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一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他没有把原子和分子分开。后来,意大利的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指出了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认为化学变化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这些观点从本质上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化学有了较快的发展。现在,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早已远远超过分子—原子论的水平。

物质在微观上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宏观上是由元素组成的。几千万种的物质,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其实只有100余种。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得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现在,化学科学和技术正在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像纳米材料的应用,寻找新能源,合成新材料,环境保护及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待同学们学好化学知识去探索、创新,以大展宏图。

【感悟与收获】谈谈“你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荐组内最好的1个同学到全班交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几点:(1)认真预习,重视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2)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同学合作与交流。(3)独立完成作业(包括书面、手工、调查、研究等作业)。

【活动与作业】预习课题2

篇5: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

1.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之情、探究之欲。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P1~P4有关“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部分,并用彩笔把基本概念及重点知识做上记号。各小组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

课堂教学

【课堂导入】

课前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酚酞写上“化学”两字,将纸张贴在黑板中央。

【引入】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走进一个新的学习领域——化学(让一位学生同时将碱液喷在纸上)。

【学生活动】学生将碱溶液喷向白纸,出现红色的“化学”两字。

学生欣赏图片。

【投影展示】教材中图7及图8。

【讲解】这些精美的图片都与化学密切相关,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特殊材料产生的神奇效果。或许你对化学怀有许多疑问和好奇,我将与大家一起走进化学世界,消除你的疑问,领略化学魅力。

【设问】那么化学到底研究什么,什么是化学呢?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上述问题。

知识点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提问】你能举出一些自然界原来不存在,而是科学家们后来根据需要研究创造出来的物质吗?

【交流与讨论】分小组讨论交流,举例。

介绍纳米铜,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材料、玻璃纤维、尼龙绳的性质与用途。

介绍纳米铜,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材料、玻璃纤维、尼龙绳的性质与用途。

【小结】1.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不仅研究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2.塑料、药物、合成纤维…都是通过化学手段创造出的物质。

【归纳与板书】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物质(已存在物质、研究创造新物质)

知识点2:化学发展史

【提问】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史是短暂的吗?

【引导自学】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P4相关内容,了解化学发展史。

【交流与讨论】阅读教材,自学整理,学生归纳化学发展史,并了解几位科学家。

【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化学发展史。

①萌芽阶段:古代(火、陶瓷、造纸…)。

②近代化学的基础:原子论、分子学说的创立。

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④现代: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的应用,使化学研究深入到微观世界。

⑤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板书】化学发展史

知识点3: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提问】通过我们以上的学习你认为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应怎样形容?

【交流与讨论】回答:人类离不开化学,化学无处不在。

【小结】从人类衣、食、住、行的角度,列举大量的事实,说明化学与人类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

【结论】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知识点4:怎样学好化学

【指导】化学和物理、生物一样,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实验,做到仔细观察、规范操作…。

【交流与讨论】在老师引导下总结,小组讨论,提交结论。体会化学的重要性,思考,总结,体会。

【总结】化学学习方法:

(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2)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课堂整理:

【提问】学完本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与讨论】整理总结,积极发言。

【板书】怎样学好化学

布置作业

1.复习本课时知识。

篇6: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吃透教材与教参,充分利用其他教学资源

我认真钻研了教材与教参,觉得“激起学生对化学产生强烈的兴趣”是《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这堂课的主要情感目标;“知道化学的研究对象”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目标;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迷人”和“化学”两个词。在这个前提下,我将教学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删除了教材上的一些实验,并且根据需要增补了一些有趣的实验,而且根据需要把这些实验结合一定的教学情景有机地串联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内容上更注重“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尽量淡化化学的概念识记,强调研究的对象,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加强对化学的认识和感受。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互动性,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比如通过“神六”图片和“黄龙洞的美好风光”录象的展示,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二、创造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化学的“乐之者”呢?这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工夫。

“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我在设计《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这堂课的时候,一开始便利用令人眼花缭乱的化学小魔术吊起了学生的胃口。并且在授课的过程中引入了实验奖励机制,创造一定的教学情景。对于“肯思”、“能言”的学生给予亲自做实验的机会,达到了与“生”同乐的目的,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注重贴近学生生活

为了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我注重紧密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如第三阶段的教学中,我选取了“白色污染”、“铁锅烧菜”等学生耳熟能详的化学事例,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再如让学生列举我们身边可能与化学有关的事例及化学在现代科学、高新技术中的应用实例,学生均能信手拈来,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同时也可见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之深。在第四阶段的教学中还让学生做了一些“物质鉴别”的练习,练习结合生活经验,通过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小组提交结论,学生情绪激动,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他们也体验了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充分体会到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所在,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同时也为课题二的学习做了很好的知识铺垫。

四、及时地评价,成功激发学习兴趣

每个人都希望成功,都愿意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特别是我们这批处于敏感期的学生,更是迫切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随教学兴趣的推进,教师要会为学生不断创设各种展示的机会,一旦学生取得了成功,要不吝词藻地加以表扬,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更加努力。

我在上《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这堂课的时候,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非常好地引入了这样一个题目:“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为了探索宇宙的奥秘,你们想制备出哪些用途特殊的新物质?请你与老师、同学一起讨论你的想法的合理性。”这个题目在发挥学生的超强想象力方面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同学们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了丰富多彩的答案,我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进行了及时的点评。尽管有些答案是离奇的,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我还是首先肯定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并没有对这些想法一棍子打死,而是进行了适当的引导。

五、《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这堂课的不足之处:

1、对于学生的学法还应加强指导,尤其是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时还要加强组织。

2、在教学中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评价以激励为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但还缺乏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忽视了“生生互动”的重要性。

3、对于学生的合作学习的结果应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交流、表达、评价。

篇7: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学情分析

在九年级之前,大部分学生在小学自然课里和课外已断断续续地接触到一些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对化学已有一定的兴趣,对初中化学将要学习的内容很好奇。但对于究竟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还是一片空白。对物质的观念和有待建立。也有一些了解过少量化学知识的学生有一种错觉:感觉化学学习很浅,只需要记一记就行了,还有部分学生畏惧理科,对作为理科的化学有一定的畏惧心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第一节课,也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启蒙课,因此在整个教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一开始就喜欢化学,认识到化学的真正价值,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远景动机,对学生学习的整个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②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3、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化学之美与化学的价值。

重点的突出: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设置问题情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问题中去想象,在实验中去探求,在价值中去感受。这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渴望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4、教学难点:化学真正价值的认识

难点的突破: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发挥九年级学生联想力丰富和活跃的优势,使学生在如同身临其境的情境中感受化学的价值,再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引出化学新的作用。选择丰富的色彩和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完成从新奇到萌发出喜欢化学再到渴望学习化学、学好化学的心理历程。不仅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学习化学的方法,而且通过此过程,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化学的神秘和畏惧心理。使学生在丰富的感官和思维刺激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三、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心理需求,使在兴趣激发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在教学中采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师生互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的价值和学习化学的乐趣。

四、学习方法

采用从学生身边熟悉生活事例中提炼出的问题,在回答过程中参与、发现、讨论归纳等方法。通过化学史和实验探究中的发现感受化学学习的各方面价值。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教师演示实验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1)魔棒点灯:用玻璃棒先后蘸取浓硫酸和高锰酸钾粉末,反应后将酒精灯点燃;

(2)滴水点火:将淡黄色的过氧化钠用脱脂棉包好放在石棉网上,用滴管滴水后棉花燃烧;

(3)雪球燃烧:用药匙取些固体酒精放在蒸发皿中,用火柴点燃。这三个实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违背,学生的兴趣会被激发起来,2、播放录像,引起学生对化学的求知欲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件: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神舟六号上天、隔水透气的鸟笼等资料,然后提出问题:飞船的外壳具有什么样的优点?制作鸟笼的材料有什么样的特点等。学生讨论回答,这样会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会对化学感兴趣。

3、归纳总结

针对学生的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化学的研究对象,揭秘化学的本质。

4、指导学生自学,了解化学的发展简史。

学生自读教材2-4页,并在老师引导下归纳概括化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大屏幕展示,学生描述。从而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并学会如何提纲挈领的概括,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5、互动交流,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化学在衣、食、住、行、新能源、新材料方面发挥的作用,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从而可以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及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6、拓展研究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绿色化学部分,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绿色化学及其特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7、课堂小结

今天是我们学习化学的第一节课,大家已经认识到了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化学这门新学科要研究的内容,从今往后大家要对身边的物质有一个新的认识,站在化学的角度观察你所熟悉的事物。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每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走进神秘有趣的化学世界。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了化学的奇妙,萌发出渴望亲近化学、进一步学习化学的愿望和情感,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感受到化学对世界影响的普遍和深远。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开了良好的开端,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基本实现了激发最大多数学生远景动机的作用。

七、板书设计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篇8: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它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到处可见。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而衣、食、住、行又离不开物质。在这些物质中,有的是天然存在的,比如我们喝的水、呼吸的空气;有的是由天然物质改造而成的,如我们吃的酱油、喝的酒,是由粮食加工和经过化学处理得到的。更多的物质不是天然生成的,而是用化学方法由人工合成的,如化肥、农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它们形形色色、无所不在,使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放眼四顾,我们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五光十色的化学现象。

众所周知, 我们周围的事物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化学元素组成的, 包括我们人体不可缺少的许多元素。化学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人类每天都在与污渍打交道,顽固的污渍总是让许多家庭主妇为难。而作为一名化学老师,懂得一些简单的去污渍的方法,能运用一些化学知识,去污便显得轻松容易多了。

●祛除衣服上的油渍

记得我吃面时常常把油溅到领口或胸前,用纸巾怎么也擦不掉,还越擦污染面积越大,让我很头疼。

方法一:在油渍上滴上汽油或者酒精,待汽油(或酒精)挥发完后油渍也会随之消失。

这利用了相似相溶的原理。这一原理在有机化学中运用极为广泛。相似相溶,即是极性相同的分子可互为溶质与溶剂,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溶解度越大。一般衣服上的油渍,都是不饱和脂肪,那么,所谓的-R基中就必定会有双键甚至于叁键存在。此时,类似于H2O这样的常见无机溶剂则很难将其溶解。而酒精或汽油这类有机物则不同,油脂中的亲水基与它们相溶,而此类易挥发物挥发时,会将亲水基带走从而将整个酯带走,这样就可以祛除油渍了。

方法二:用温水浸泡后用肥皂清洗即可。

这种方法非常常见了。这中间运用的化学原理也相对简单,即,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皂化反应)。油脂水解后生成C17H35COONa与甘油,甘油溶于水,而C17H35COONa中的-COO-为亲水基,遇水相溶。为什么要用温水浸泡呢?原因也非常简单。所有的有机反应均为可逆反应,加热条件下有利于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便于生成C17H35COONa,使油污祛除更加彻底。

●祛除纤维中的血渍

方法一:将有血渍的部位用冷水浸泡一会,然后用加酶洗衣粉搓洗。

因血液里含有蛋白质,蛋白质遇热则会变性凝结,不易溶解,所以洗血渍不能用热水。我们现在洗衣服用的洗衣粉多数都是加酶有漂白功效的。酶,就是一种正催化剂,对于化学反应具有加快其反应速率的作用。

无论是哪种生物的血液,其中都含有血红蛋白,这也是我们觉得最难清洗干净的东西。但是,蛋白质也是会自身发生水解的。所以,如果遇上血迹无法清洗干净的时候,父母总会告诉我们“多洗几次就会干净”就是这个道理。蛋白质发生水解的过程十分缓慢,蛋白质→多肽→氨基酸(-CO-NH-→-COOH+-NH2),部分多肽和氨基酸溶于水,血迹就会被清除。

●去掉衣服上的铁锈污渍

方法一:将有铁锈渍的部位放在醋酸溶液中浸泡十分钟,然后再用肥皂搓洗。

其实,衣服上沾到铁锈与祛除水垢是一个道理。不过,因为是衣服,自然是不可能放到热水里面去煮了。所以,用酸性溶剂(如醋酸)在锈渍处浸泡(为避免衣服被染色,最好是白醋)。除了会发生这两个反应之外,还会有Fe O(因为在空气中铁的氧化反应极慢,会有部分未被完全氧化的产物残留)与的反应,生成。因为,都是溶于水的,所以衣服就可以清洗干净了。

●快速膨胀馒头

在面粉中加入适当的白醋 (CH3COOH) 和苏打 (Na2CO3) 使之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馒头膨胀, 松软可口。化学反应请大家想一想?

此外, 通过高中化学理论中, 还可鉴别“真丝”与“人造丝”, 鉴别真假金银、食品中的防腐剂、酒精和苯酚的消毒作用等。

●人生五味子之一———醋 (酸)

醋的化学名字叫乙酸, 分子式为CH3COOH。醋不仅是一种调味品, 而且还有很多用途: (1) 在烹调蔬菜时, 放点醋不但味道鲜美, 而且有保护蔬菜中维生素C的作用 (因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不易被破坏) 。 (2) 在煮排骨、鸡、鱼时, 如果加一点醋, 可以使骨中的钙质和磷质被大量溶解在汤中, 从而大大提高了人体对钙、磷的吸收。

随着化学已经融入我们的身体和生活中,我们可以适当了解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更多的关于化学与生活的关系以及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只有在我们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发掘发现。

篇9: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关键词:说课稿;化学;教材;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210-02

一、学情分析

学生所知道的只是零碎、肤浅的化学常识,但对于究竟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还是一片空白,对物质的观念和有待建立。也有一些了解过少量化学知识的学生有一种错觉,感觉化学学习很浅,只需要记一记就行了,还有部分学生畏惧理科,对作为理科的化学有一定的畏惧心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第一节课,也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启蒙课,因此在整个教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一开始就喜欢化学,认识到化学的真正价值,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远景动机,对学生学习的整个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学生会关注与化学有关的许多问题,绪言课的内容主要围绕着两个问题展开:什么是化学和化学有什么用。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②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了解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②通过具体事例额,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体会学习化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②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教学重点 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习对化学的兴趣和感受化学之美与化学的价值、探究之欲。

重点的突出: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设置问题情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问题中去想象,在实验中去探求,在价值中去感受。这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渴望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4、教学难点 什么是化学和化学真正价值的认识。

难点的突破: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发挥九年级学生联想力丰富和活跃的优势,使学生在如同身临其境的情境中感受化学的价值,再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引出化学新的作用。选择丰富的色彩和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完成从新奇到萌发出喜欢化学再到渴望学习化学、学好化学的心理历程。不仅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学习化学的方法,而且通过此过程,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化学的神秘和畏惧心理。使学生在丰富的感官和思维刺激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三、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心理需求,使在兴趣激发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在教学中采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师生互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的价值和学习化学的乐趣。

四、学习方法

采用从学生身边熟悉生活事例中提炼出的问题,在回答过程中参与、发现、讨论归纳等方法。通过化学史和实验探究中的发现感受化学学习的各方面价值。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演示实验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1)魔棒点灯:用玻璃棒先后蘸取浓硫酸和高锰酸钾粉末,反应后将酒精灯点燃;

(2)滴水点火:将淡黄色的过氧化钠用脱脂棉包好放在石棉网上,用滴管滴水后棉花燃烧;

(3)雪球燃烧:用药匙取些固体酒精放在蒸发皿中,用火柴点燃。

这三个实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违背,学生的兴趣会被激发起来。

2、播放录像,引起学生对化学的求知欲并讲授新课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件: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蓝天白云、高山流水、基因解谜、克隆技术、纳米材料、三峡工程、神舟六号上天、隔水透气的鸟笼……,根据资料然后提出问题:飞船的外壳具有什么样的优点?制作鸟笼的材料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学生讨论,畅所欲言,在一个轻松的气氛中回答问题,这样会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会对化学感兴趣。

3、归纳总结 针对学生的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化学的研究对象,揭秘化学的本质。加深学生对化学研究内容的认识,引导学生建立“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的学习意识。让学生真正理解化学研究内容的内涵,树立学好化学、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

4、指导学生自学,了解化学的发展简史 学生自读教材2-4页,并在老师引导下归纳概括化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大屏幕展示,学生描述。从而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并学会如何提纲挈领的概括,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5、互动交流,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化学在衣、食、住、行、新能源、新材料方面发挥的作用,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从而可以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及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探讨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化学重要性的认识。

6、拓展研究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4页绿色化学部分,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绿色化学及其特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上给予指导。

7、课堂小结 今天是我们学习化学的第一节课,大家已经认识到了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化学这门新学科要研究的内容,从今往后大家要对身边的物质有一个新的认识,站在化学的角度观察你所熟悉的事物。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每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走进神秘有趣的化学世界。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了化学的奇妙,萌发出渴望亲近化学、进一步学习化学的愿望和情感,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感受到化学对世界影响的普遍和深远。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开了良好的开端,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基本实现了激发最大多数学生远景动机的作用。

七、板書设计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化学发展史

三、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篇10: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本课题是学生学习化学的起始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化学有着一定的影响和激励作用。本课题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绪言课,属于非知识性教学,其编写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生活走向化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为教师创设了较大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自由度。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接触化学,充满了好奇,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设置问题情境,带领学生走进化学殿堂,去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神奇魅力,产生持续地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设计思路

本课题主要想解决的问题就是带领学生简单认识化学,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奇妙,并且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兴趣,使他们自主的参与进来。所以在准备本节课前我在学生中做了一个调查。

1.你对化学这门新学科有哪些了解?

2.你最希望在这门学科中了解哪些问题?

针对问卷调查的反馈和我的理解,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热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体会化学是有用的、有趣的,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题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使学生体验化学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难点是正确理解化学的定义。

3、教学方法

本课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的,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我抓住这种情感,逐渐导出问题,并以丰富多彩的图片和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我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和化学实验,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4、学法指导

篇11: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三、绿色化学

篇12: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观察图片、小魔术和分组实验,知道研究的内容,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通过趣味实验,让学生明确观察实验的方向。

(2).过程和方法:通过大家相互交流介绍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从而为学习化学做好充分准备。通过趣味实验和前言科技的介绍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并且在观察演示实验时,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化学知识,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感受生活的美好。通过教师对前言知识的介绍,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意识到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但同时也要引入化学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本节化学课让学生产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了解化学在生活、生产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了解化学是什么。

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何种方法突破:“激发学生兴趣”这个难点。

3.教学方法

鉴于本节课的重要作用,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准备采取通过趣味实验、图片、音像资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等创设教学情境,学生依照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在师生、生生之间展开化学重要性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都能在轻松的环境下认识美妙多彩的世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化学的理解。

4.学法指导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有很多概念、理论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但由于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他们只会“看热闹”不懂得“看门道”,因此指导学生科学地观察实验很重要。在老师做演示实验时,要侧重于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的指导。

上一篇:克服困难成功的作文800字下一篇:蓄电池有限公司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