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郎口课堂课改工作总结

2024-08-05

杜郎口课堂课改工作总结(精选6篇)

篇1:杜郎口课堂课改工作总结

杜郎口课堂课改工作总结

我校自2008年开始学习杜郎口课堂改革模式,至今已经走过将近8个年头了,起初在学校的大力宣传和强力推进下,老师们的课改热情高涨,在改革的过程中虽说个别老师仍存在抵触情绪,但整体上还是向前推进的,几年来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但到今年,开始出现大面积的回流现象,造成课堂改革回流现象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在教师中造成负面影响。

在一线教师中,仍存在一部分负面声音,始终认为课改是瞎折腾,是不物实的做法,是花架子做给别人看的,他们抱着固有的思想,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对于施行课改抵触情绪大,有时迫于压力也只是做做表面文章,上课往往是两张皮,应付了事。(我觉得这一点并不能怪老师本身,而在于对于课改的宣传教育还不够到位,还没有让这少部分老师真正认识到课改的必然性以及课改带来的好处)。而这一少部分的负面言论,往往会对身边的本想参与课改的老师起到反推的作用,影响较坏。由此想到前段时间,在山东即墨28中听李志钢校长的讲话,他的意思是让那一部分自己不愿意参与课改的老师管好自己的嘴,你不参与你也不要讲负面的话,你上好自己的课,你让愿意参与的老师有想法的老师好好放开手脚去干。

2、部分教师对新的课堂模式操作应用不熟练,缺少对新方法的思考应用与实践,思想上的懒惰致使自己选择一讲到底。

在方法与效率面前,每个人都想寻找高效的方式,但在模式的操作上更多的人会选择自己熟悉的套路,因为不用过多的动脑思考,不用过多的前期培训与准备。课堂改革也正是面临类似的问题,虽然我们开学之初对老师都有模式和方法的培训,但是真正操作起来达到得心应手的还是在少数,一部分老师因操作层面的不熟练最终回归了自己的一言堂,另外小组评价的操作,确实要花功夫。在这方面,学校层面要有更多的思考与指导。

3、缺少正面的课改模范班级、模范学科、模范教师。

比如让老百姓认识到机械化耕作,比体力劳动更有效,直接把机器开到田里实地操作一回就行了,实际的效果大家都能看得到,这比讲多少理论都有效。要让老师认识到课改的有效性,推出几个课改成功的班级和学科,可能比光讲理论更有说服力,即墨28课改的发生,就是先发现成绩优秀的班级然后再去研究推广的。所以我想,我们也有必要去发现并推广一批课改的先进典型。

4、分级部管理造成思想行为上的不统一。

认识不同导致行为不一,使得教师的舆论反压给中层领导,导致恶性循环的情况是存在的。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对课改的不信任,还是回归到思想认识层面上,一部分教师认识不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但是言论造成的客观压力是存在的。进而导致对于课改的监管力度不够,推进情绪不够高涨。

5、学校的推进力度。

就我们学校的课改来看,是自上而下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一定是要强力推进的。当然,在这过程中首先解决教师的思想问题,推进起来会更顺利些,但既然要改革就必然会遇到各种阻力,如何解决好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阻力,我想没有强力的手段进境必然是慢的。

篇2:杜郎口课堂课改工作总结

杜郎口中学位于山东西北部聊城市茌平县,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曾经连续10年在县里考核羞居倒数第一,几年前是被划入撤并行列的薄弱学校,升学人数是个位数,学生辍学率达三分之二。就是这样一所农村中学,用他们的行动证明了“办法总比困难多”,创造了教育的神奇。这种神奇的背后有各种各样的经验、各种各样的非议和各种各样的困惑。

一、杜郎口的管理模式

1、管理制度

⑴四级管理体制:校委、学科、年级、班组。校长室聘任学校各处室主任,学科主任聘学科教师,年级主任聘班主任,班主任聘任课教师。最后没有被聘任的老师负责学生生活,做一些后勤工作。如果后勤工作也没聘上,就只能待岗。学校对管理人员提出了先过关后把关的要求,管理者首先是一位优秀教师,成为教师可以效仿的楷模,然后去影响他人,指导、督促、帮助、提高老师们。

校委的管理主要是体现对教师的考核、验收、指导。

学科主任是本学科的教育教学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对本学科人员的聘任、管理、业务指导、教科研活动;每周例行优秀人员的观摩课、一般人员的实验课、较弱人员的汇报课、听评课活动。

年级主任对本年级班主任、教师的聘任管理,重点体现对班主任工作的督导、评价、反馈、达到日清周结;通过听课,常规工作的落实,及时对老师、学科主任进行信息反馈,以便纠正。

班主任已不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只管学生不管教师的单一做法,对学生纪律、学习、文明礼貌等日常管理是必做的,最基本的;班主任还有聘任教师、管理教师甚至辞退教师的权利,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要进行全方位管理、评价、指导、帮助,教师上课、育人、业务学习、拓展笔记、论文、成绩检测等要一一过关,这是学校最基层的管理。

对班主任的考核,就是对这个班所有任课教师教学过程、教学成绩综合的评价。

⑵ “值日”制度

———值日校长(年级主任)

———值日级长(班 主 任)

———值日班主任(任课教师)

权力下放、责任上移是该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校认为:学生的过失不是学生的责任,而是老师的责任,老师的过失不是老师的责任,而是中层领导的责任,中层领导的过失不是中层领导的责任,而是校长的责任。无论那一级出现问题,都要进行更高一级至最高级的责任追究。学生出问题追究老师,教师出问题追究班主任,班主任出问题追究年级主任..,责任追究制使得学校每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都连在了一起,使每个教师、每名学生都能做到自尊、自爱、自重、自律。正是这种认识理念,在四级管理的基础上,学校实行值日校长、值日年级主任、值日班主任制度。值日校长从年级主任、学科主任中选出,值日年级主任从班主任中选出,值日班主任从任课教师中选出,体现了学校管理工作的细致、周到,让不同层次的岗位人员做到相互理解工作的不易。这些值日校长、值日年级主任、值日班主任每天一换,负责全天的监督检查管理考核工作,并及时撰写工作日记,记录下一天的思考与建议。每天上午和下午教师签到后,马上举行全体教师的情况反馈会,值日校长把当天的检查情况向全校教师通报,表扬 优秀,指出不足,提出建议。值日校长还要和学校领导和其他值日人员沟通,根据各学科、各年级的表现进行排序评比。

⑶“一二三四五”反思工程

及时反思与反馈是杜朗口中学管理的一大法宝。实行“日清周评月小结”的管理形式,构建立体式、大密度的网状管理体系。学校提出了“反思三年成名师”的思路,实施了“一二三四五”的反思工程。

(1)每周每位教师一次反思;将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得与失公示在小黑板上,悬挂于教学楼大厅,供大家相互借鉴。

(2)每天两次反馈会:早上、中午上课前,由值日校长主持,全体教师参加,学科主任、年级主任反馈,优秀的给予物质奖励,可介绍经验,榜样带动;差的谈认识,也可自罚。这样小步骤、快节奏的无制度管理方式,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整改解决,不给不良现象留下滋生的余地,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3)每周每个学科组三节公开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年轻教师上公开课、薄弱教师上过关课。评课不拘形式,及时评价,注重寻找不足,并利用每周一次的教师业务论坛交流,及时整改,这是杜郎口中学最扎实、最有效的教研活动之一。

(4)每天班主任对学生的四次反馈小结:每天早、课间操、午、晚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5)每周班主任五次对科任教师的评价:班主任每天对该班级的课任教师的课堂教学打分量化、排名公示,促进教师不断进步。

⑷业务论坛

每周六下午,全体教师要一一登台演讲,结合自己的工作,谈经验、谈教训、谈措施、谈方法,老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专题有“说课”、“说我”、“听课评析”、“我和校长比差距”等。论坛后,要根据发言的表现排序打分。“业务论坛”是教师学习的课堂、互动的平台、成果分享的乐园。

2、管理原则

他们的管理原则是:“能评就评,能比就比,能排队就排队”,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所以无论是什么工作,只要符合这个原则,就一定要评比。有这个原则做保证,使得学校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杜郎口每学期都要评选校级名师、教学能手、优质课、校级十佳。每次获得荣誉的老师,都能以一定的资金奖励。他们把教师分成四个层次,最高的叫专家教师,每月补助500元;第二个层次叫能手教师,每月补助300元;第三层次叫优秀教师,每月补助150元;第四层次叫进步教师,每月补助80元。

三个年级主任要互评优秀、良好、一般,还要对自己年级的班级评出优秀、良好、一般、待提高。评出来以后,大家要讲自己的亮点,把经验介绍给全校的老师们,同时也要讲教训。对六个学科也要评出一个优秀,两个良好,两个进步,一个待提高。不同等地的年级、学科、班级给以不同的奖励。

3、管理措施

在管理措施上采取了“一谈二警三停”这个管理方法,这种措施在教学改革的开始只是适用于课堂教学,所谓一谈,就是第一次课堂不达标者,校长先与其个别谈话,谈课堂要求,谈教师角色,谈学生表现,谈课堂程序,谈教改意图等,指出问题所在,点明改革方向。二警,就是第二次再不达标者,要在学科组会上予以警告。三停,就是如果第三次还不达标,让该教师停课一周,专门听优秀老师的课,研读提高。

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进步,这个管理措施也适用在了学校工作考评的方方面面。

所有的工作只要评比、排队就总会有倒数第一,但如果每次评比总是倒数第一,这就不正常,这就不是方法的问题、能力问题,而是思想问题、责任问题,这种情况下就要“换人”!——允许当倒数第一,但不允许总当倒数第一,不换思想就换人!

4、班级管理

班级常规细化管理,班里的任务实行承包责任制,建立好班级的惩罚规则。班级管理中各项日常事务(擦黑板、打扫清洁区、打扫教室等)公开承包给同学们(自愿为原则,但每个人必须有一项任务),做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做。同时,全班同学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制定出相应的奖罚制度,学期结束计入个人班级学分评定,这样有奖也有罚,干得好就奖给他学分,干得不好就从班级学分评定中扣除相应的学分。又由于自己的任务是自己自愿选择的,全班同学个个有激情,事事都认真干。

在学生方面,就是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具体是一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百分比,是100%参与,还是大于或小于100%;二是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板演书写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是否正确,等等;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和学习效度。

二、杜郎口的课堂结构

1、没有讲台、没有讲桌,教室内外四块黑板。

老师不再高高在上,而变成了学生学习习近平等中的首席。黑板有三个作用,即第一通过黑板上的展示,学生基本上能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批改,做到了学习的及时反馈、知识的及时强化和巩固;第二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写到黑板上,起到了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作用,因而也就拓宽了学生彼此的知识面;第三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写字的机会。把学习的权力,学习的空间,学习的机会,学习的快乐全部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尝试中成功,在成功中体验,在体验中快乐,2、教师几乎不讲,学生人人参与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有利于学生的发现,有利于学生的生成,老师都要给予支持。他们坚持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为教学原则,课堂上自主发言,声音洪亮,生龙活虎,欢呼雀跃,争问抢答,你追我赶,讨论热烈,辩论激烈,笑逐颜开,热闹非凡。讲、析、问、辩、演、唱、画、作,课本剧编排,擂台赛,小对子,情感激励,自我发现。你方唱罢我登场,感动,生动,活波,精彩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动态的课堂、成果的课堂、情感的课堂、快乐的课堂、精品的课堂、深化的课堂。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3、小组合作——课堂走向自主的基础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学习小组按照优、良、一般、差合理搭配,使得每个小组都有优势科目的同学,都有劣势科目的同学,便于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兵教兵”,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每小组人数根据班额大小有的班级是6—7人,有的是10人左右,学生都有不同的编号,每个方块都放着一个粉笔盒,这是孩子们展示自己常用的“武器”。桌对桌,面对面,以便于学生分组、交流、合作。小组内设小组长。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教师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三、杜郎口的课堂学习模式

杜朗口课堂模式的精髓是什么?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也就是“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或者准确点说,叫做“教师的教服从于学生的学,教和学融为一体”。杜郎口中学自主创新的“三三六”模式,是经山东省教科所陈培瑞研究员等数人总结归纳而形成的,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乐奏;自主学习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的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1、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所谓立体式就是教学目标、任务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将学习任务落实到每个人、每个小组,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学习小组的集体智慧,产生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所谓大容量就是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多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如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倡导全体参与体验;所谓快节奏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2、自主学习的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三者的辩证关系是:预习包括知识构建、储备、搜集信息及情感体验,通过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它是展示课的基础,没有预习或预习不充分绝不进行展示,预习具有基础性。展示是对学生预习的延伸与检测,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目的是通过全员合作学习,提升学习质量,让同学们得到成功的体验,具有激励性。反馈是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保障人人达标,具有保障性。

预习模块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创设学习目标。学生阅读文本,查找资料,整合信息,用双色笔做预习笔记,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发新的学习目标。这个过程有自主学习、自悟,又有合作交流。学生相互启发,共同研究,通过对文本的挖掘、思想内涵的体验,形成一定的解答方法和答案。他们用他们的行动证明:教不会的不一定学不会,听不懂的不一定学不懂。

展示环节是生生、师生、组生、组租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先就自己的预习展开交流,接着确定目标,然后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这里的分配任务就是立体式教学的体现,小组领到任务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形成自己或小组最佳的解答方案,完成后,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其他组的同学分享成果,或者在某小组展现时受到启发,又有更好的解答方法。由一条线变为立体式的网络。通过各组对不同任务的完成即展现提升,课堂容量加大,原来一节课完成三个问题,现在能完成十几个,原来一题只有几种解法的,现在多达十几种。由于立体式教学,不仅课堂容量加大,而且教学进度加快。学生们理解、掌握、体会,更深、更透、更快。展示环节,在学生自己积极发言展示的同时,注意把第二次机会让给别的同学;在别的同学发言展示时,认真倾听、观看;同学发言、展示完毕,立即用掌声给予鼓励;在发现别的同学发言展示中的缺点、错误时,及时给予点评;点评的语言出现偏颇的时候,老师、同学不会忽略这些行为而是适时地给予提醒„„

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的认知、体验、感受予以反思总结,进一步检查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是“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尽力达到不让一名弱者掉队,全面、全体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鼓励较弱学生在某一问题上主动向优等生拜师学艺,可以是同组的,也可以是他组的。

3、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的环节,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即教师口述将学习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内,一般每组只完成一项即可;展现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联系;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控情况。

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贯穿在一起,就构成了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模式的主体,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展示”,真正落实“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的课堂改革目标。

四、杜郎口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体现的是一所学校的品位,张扬的是一所学校的个性,蕴涵的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展示的是一所学校的魅力。没有浓厚文化氛围和丰厚文化积淀的学校,是没有灵魂的学校。

在杜郎口中学行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课堂,就是她独特的校园文化。走进这里,就会被浓浓的校园文化气息所感染,会体会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遍及学校的每个角落和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一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便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这醒目的八个字便是校训。在杜郎口的校园和教学楼的走廊里,随处可以看到一张张制作精美的标语牌,但你却找不到一张几乎在其它任何一个学校都能看到的伟人的画像和语录,全部是杜郎口师生自己总结的经典妙语,每张标语牌上方还粘贴着师生的照片。走进教室,黑板上方,无一例外地张贴者“我的霸气谁能敌”“快乐课堂我称帝”等标语,每一张标语,都是一面前进的旗帜,每一句妙语都是杜郎口学子奋进的号角,写出的是学生那份走向课堂教学主人地位之后的雄心壮志和自信向上的精彩篇章。每一个教室都是花花绿绿,教室的墙壁上,满是学生自己制作的宣传画,类型包括班级荣誉榜、心灵驿站、灵感放飞、温馨家园„„,黑板上每一小块展示区域还写着展示学生的名字和激励性语言。班级外面的回廊里也随处可见学生的手抄报,手抄报涵盖了各个学科。不管是走在杜郎口的校园,还是走在教学楼里,凡是能利用上的空间,凡是学生们容易看到的地方,都写着有关各种学科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处处都能汲取知识的营养,这种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心理暗示方法,往往比语言更加具有说服力。这些已经渗透到了杜郎口中学的每个角落,最终形成了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杜郎口校园文化的独特魅力就在于,润物无声,把自信的雨露浇灌入学生的心灵,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下面是杜郎口校园里的“名人名言”,我采撷数片,与诸同仁共赏:

办公楼顶:以人为本,关注生命

校园宣传栏:课堂是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教师是学生自由求职的殿堂,让学生的情操得以陶冶,个性得以张扬,让学生的生命在教改的阳光下,快乐求知幸福成长。? 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人的意义在于奋斗,人的价值在于贡献。

在参与中求知,在求知中应用;在应用中提高,在提高中升华;在升华中快乐,在快乐中成长。

人的成长,并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精神和灵魂的发育、成熟和提升。

报告厅横幅: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 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班级文化:

今天我为母校骄傲,明天母校为我自豪

学习的天堂,展现的舞台

我们主宰,课堂精彩

给我一次机会,还你一份惊喜

多彩课堂,缔造希望

勇于质疑,敢于展示

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

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人生我把握

你争我辩,快乐无限

张扬个性,塑造品格,展示自我,成就未来

自主课堂:我参与,我快乐。

自主学习:我自信,我成长。

学生名言:沉默是金难买课堂一分,跃跃欲试不如亲身尝试。

宁可充实过一分,不愿茫然活一世

课改是时代的阳光,让我们有幸沐浴阳光,茁壮成长。

课堂是自己的,如果被别人占为已有,那还了得。

预习是展示之本,展示是学习之魂。

开放的课堂是我们心灵放飞的舞台。

五、杜郎口的教育教学成绩

1、“三无”:无学困、无厌学、无辍学。

2、“零作业”:学校的升学率却逐年上升,从当年的倒数已跃为全县的前列。2005年268名孩子报考县一中,录取267名。更为可贵的是,杜郎口中学的学生到了高中后,他的潜能明显比其他乡镇中学的学生大。在2007年聊城市高一学生摸底考试中,前十名中前四名都来自杜郎口中学毕业生。2008年,全县4名同学进入全市前10名,而这4名学生全部是杜郎口毕业的。这就是改革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结果。

在杜郎口人看来,谁布置作业恰恰说明了教师的无能,无能到没有办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于是只有布置大量的作业,用题海战术去保障教学成绩。除了预习本,纠错本,杜郎口没有专门的作业本。

3、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会听课,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会说话,落落大方、侃侃而谈;会表达,铿锵有力、有滋有味;会书写,字体工整、快捷潇洒;会展示,角色投入、体验深刻;会学习,会合作,会思考„„

篇3:杜郎口课堂课改工作总结

关键词:杜郎口教学模式,新课改

一、“杜郎口旋风”介绍

“杜郎口”是新课改背景下继江苏洋思中学之后升起的又一颗新星, 成为茌平县初中教育的“东方明珠”, 连年被评为市县“教书育人”先进单位, 省教科所称其为农村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其影响范围与影响力度确实已经掀起了中国基础教育的一股旋风, 人称“杜郎口旋风”。有人说, 他们真正开放的教学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发展, 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 是素质教育的希望。有教育专家称, 杜郎口中学掀起了农村教育的一场革命, 山东省教科所认为, “杜郎口中学触及到了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若干深层次问题, 解决了若干重大问题, 是具有原生性, 开创性, 扎根于本土的农村改革典型。”

二、“杜郎口教学模式”介绍

杜郎口中学围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实践并提升出了“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杜郎口中学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 以教材为基础, 拓展、演绎、提升, 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形式如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展现。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 展开师生间的共同讨论, 预设学习目标, 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 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 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 并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 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

三、“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反思

杜郎口教师尽量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 体现“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课程改革宗旨。在课堂上, 学生有一种自我表达、做学习主人的意识, 表现出了自我获得和自我实现的快乐。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播种机”, 走下了“霸占”已久的“权威圣坛”, 把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还给了学生, 使讲台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这些改革实践的尝试初见成效, 但也不乏遗憾之处。

1. 教学组织形式过于僵化, 缺乏灵活性和多元性。

杜郎口中学改变了集体授课不注重师生、生生互动合作的弊端, 推行“小组合作讨论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但其对“小组合作讨论”的应用又过于宽泛和僵化, 教学组织形式从原本的班授制模式陷入了小组合作模式, 而并没有根据学科特点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选择和重组, 地区的文化背景不同,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教育发展程度也有差异, 未来的教学组织形式需要进行灵活多样、博采众长的本土化变革, 以呈现出多元化, 综合化的态势。杜郎口“小组合作讨论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意识,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体现了教学活动的社会性。但“小组合作”的形式并不适用于任何课型, 每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都有特定的目标指向和适用范围, 如班级授课、分组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个别教学、现场教学乃至复式教学, 等等, 都应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生长的土壤, 在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探索中, 必须强调各种组织形式的“最优交替运用”, 使它们超越班授制现有的时空局限, 跨入多样综合, 丰富发展的新时代。

2. 教学文化中凸显的“对话教学”缺乏主体间性。

主体间性是研究或规范一个主体怎样与完整的作为主体运作的另一个主体相互作用的, 这一概念的提出, 使得社会科学在认识论方面出现了重大的转变:即关注主体性和认知上的“主客体”关系转向关注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并确定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间的共生性、平等性和交流关系。它所要求的对话教学涉及认知者和所认知物的诠释关系与互为主体的沟通。而杜郎口的对话教学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障碍, 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但这种自学的形式并不是学生对文本资源的挖掘, 学生知识获得的途径只是由原来向老师学变成现在的向老师的教案或者辅导书学, 文本依然是一种独立于情景之外静候解读的客体, 其意义已经被各式参考书界定了, 学生所要做的就是以各种方式恢复这种表征, 学生和文本之间依然是单向式的攫取与提供的关系。

3. 教学目标并未实现。

教学是以学生学习为前提的实践活动, 旨在使学生在运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打破线性的课堂控制, 从关照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去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不再“默守”教材的知识结构框架, 对课程进行二次开发, 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新课程要求改变机械记忆的方式, 通过探究、实践获取知识, 使知识的学习和自我发现相结合, 知识的探究过程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注重课程目标的生成性, 倡导通过“研究型学习”形成学生的探求态度, 批判精神以及对知识开放性, 多维度的认识的创新品质。杜郎口学生不是通过实践探究去获取知识, 而是通过各种辅导资料“拿来”知识, 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是由原来教师的口头传授变成了对“文本”阅读与理解, 教学的本质是围绕学生的学案, 即各式参考书来进行不断掌握知识结构本身的线性设计, 其课堂教学并不是一种课程建构与开发的过程, 而是将课程与教学作为目标内容与手段的关系继续着20世纪课程与教学的二元论认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实现对课程的二次开发, 这种缺乏动态生成的教学形态并没有改变以往以“再现”, “模仿”为主要特征的课程形态, 因此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型学习”,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的也就缺乏生长的土壤。

四、小结

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的底蕴是丰富的, 其根本点是以人为本, 关注生命, 通过有效的师生和生生互动, 使师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为课堂教学改革, 特别是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学改革开启了新思路。但在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效运用, “对话教学”的实施方式以及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等方面也不乏遗憾之处。因此, 我们应该采用辩证法的思想科学客观地看待“杜郎口风暴”这一现象, 既要肯定其改革的可取之处, 又要反思其不足。另外, “杜郎口教学模式”有其发展的环境和相应的支撑条件, 而为数不少的学习者在借鉴他人经验的过程中, 更多的是生搬硬套, 机械模仿, 使其在移植, 嫁接某种教育范型时因缺乏必要的支撑, 效果难如人意。因此, 对待“杜郎口教学模式”, 我们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批判性地吸收和创造性地运用, 才能创造出适合自己学校特色的更为优化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炳亭.杜郎口旋风[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6:42.

[2]毕景刚.关于“杜口风暴现象”思考[J].教育探索, 2008, (9) .

[3]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

篇4:感受杜郎口的“课改旋风”

山东杜郎口中学原是一所地处偏僻的农村中学,在“无资金、无好生源、无好师资、无专家引领、无现成经验可借鉴、无民办学校灵活的体制和机制”的“六无”境况下,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学生“无学困、无厌学、无辍学”,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展示”,“零作业”却有100%的升学率。在平实的文字中,我感受着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课改“旋风”,头脑里经历了一场“风暴”的洗礼。

《杜郎口“旋风”》是一本全方位解读“杜郎口神话”的书,作者将杜郎口中学在课改中作的新探索、有效的管理之道、独具特色的评价体系以及杜郎口经验在全国的推广进行了深入地挖掘和梳理。书中不仅增加了国内权威教育媒体对杜郎口中学的报道,还附有课堂教学实录,让读者能够全方位感受并深度理解杜郎口中学的课改。可以说,这是一本具有很强指导性和实用性的书。

该书的意义还在于,它对于因条件限制而无法亲自去学校调研考察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是直观了解杜郎口课改来龙去脉、操作思路和实践意义的最好读本;对于一直关注杜郎口课改的教育工作者,它将为他们提供一条了解发展中的杜郎口、一个全新的杜郎口的路径;对于有志于课堂改革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它还提供富有实践指导意义的“高效课堂”理论。

我在这本书中收获颇丰,从最初的丝毫不通,到如今已渐渐登上了“高效课堂”的台阶,无论是组织建设学习小组的能力,还是把握教师课堂参与度的能力,都有了长足进步。总之,该书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实践“高效课堂”模式打开了一扇窗户,甚至可以说,每一名愿意全身心投入课改工作、有志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老师都可以从书中获得最贴心的帮助,并能从中体验到工作的幸福。

篇5:杜郎口课堂教学改革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对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

“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系统讲授的意思,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很多。课堂上能够省出很多时间让学生“当堂训练”。洋思中学规定:“每堂课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学生练习的时间不能低于20分钟”。这些规定似乎有些机械,但改革的初期,给教师一些基本的规定和模式便于教师遵循,一旦教师理解了新的课堂模式的意义,就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的内容灵活变通。

2“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大面积转化“学困生”。

洋思中学有一系列转化“学困生”的措施,如“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制度。前去参观的许多校长说:“这四清制度,就像四道拦河大坝,截住了学生后退的道路”。所谓“堂堂清”是指:每堂课所学的知识,学生必须当堂巩固,不留尾巴。每堂课的达标测试,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能看书,不要讨论,教师要当堂批改。在下课时,可能有3名学生没有做完,4名学生没有做对,这7名学生没有做到“堂堂清”,就转变成了“日日清”,教师在当天的课外和自习时间就要找这7个学生补课辅导,使他们对当天所学内容及时巩固。每周星期五下午,班与班进行对调检查,主要是对那些所谓“学困生”的数学和外语进行检查和辅导,这是“周周清”。每个月的月考是“月月清”。

另外,他们还有许多措施,如“从初始年级开始抓起”,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就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如有的学生基础知识差就要给他补课,有的学生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就要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不要等学生到了高年级才采取措施。另外,如把“学困生”按在前排,与好学生相伴而坐,减少他们的“求助”难度,采取“兵教兵”的战术,等等。正因为他们有许多具体而有效的措施,有责任心很强的教师群体,所以他们才敢向社会承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3“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 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所谓“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节奏。考试的特点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规定的任务,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写字的速度比平时都要快,人的潜能也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都是40分钟或45分钟,为什么有的教师不留课后作业或作业很 少而学生学习成绩很好?而有的老师每天都布置大量课后作业而学生成绩还不好?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课堂教学效率是否高。课堂教学的辩证法就是如此,课上老师讲得多了,学生自学和练习的时间就少;课上学生轻松了,课后作业就多,负担就重。因为时间是个常数,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一个常数。

4“两案合一”教与学不再两张皮。

师生共用“讲学稿”,老师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为了上好一堂课,教师要认真备课,这是教学常识。但老师的教案往往是“讲案”,只考虑老师怎么讲,很少考虑学生怎么学,即使教案中设计了一些双边活动,也往往是自导自演、自问自答,如有的老师在教案中写道:“师问:„„生答:„„”就像一个设计好的话剧脚本,上课时只要把它演出来就行了,效果主要是看老师讲得生动不生动,学生配合得好不好。有些老师的教案不允许学生看,因为学生一旦看了“教案”,教师在教案中设置的一些“包袱”就泄密了,上课时老师就没法施展教学艺术。

实际上,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与学还是两张皮,老师讲的东西不一定是学生想学的东西,也不一定是学生不会的东西。而江苏省溧水县东庐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老师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讲学稿”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学习的全程来设计,充分体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包括四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讲学稿”在课前就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教材。实际上教材的大部分基础知识学生在课前就学会了,上课时老师按照“讲学稿”检查和点拨,以学定教。学生会了的老师就不再讲,不会的进行点拨,教的就是学的,学生不会的东西正是教师要点拨的东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是老师要补充的东西。没有多余的废话,没有多余的活动,没有故弄玄虚的东西,课堂效率高,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我们多年来苦苦探索的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在“讲学稿”中得到了体现,在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点拨中得到了落实。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奥妙所在。

5“两本合一”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课前预习的是这一张纸,课后复习还是这张纸。大多数中小学学生至少需要为每门课准备两个本子:一个是课堂笔记本,学生要把老师讲的东西记下来,以备复习考试用;另一个是课后作业本。作业本往往不止一个,而除了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外,还要买社会上各种复习资料、练习册,这些复习资料和练习册往往很难做到精选题目和符合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说的学生负担过重,实际上主要是指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家庭作业,一般中学生晚上都要做到11点以后。而东庐中学的学生上课只有老师发的一张“讲学稿”(一般是8K的一张纸)。课前预习的是这一张纸,上课看的还是这一张纸,听课时需要记录的东西就在“讲学稿”的空白处补记,没有专门的课堂笔记本。课后学生复习的还是这张纸,没有专门的作业本,也不买社会上泛滥的各种复习资料和练习册。过一段时间,学生把“讲学稿”装订起来,就是精选的复习资料,考前也不再专门出备考题。有些讲学稿中还有“中考题回顾”,提醒学生在以往的中考中有这类的题。另外还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和资料,如初中语文《曹刿论战》的讲学稿,补充了文言文《小港渡者》让学生随堂练习,合理地开发了课程资源。在课堂上掌握好的学生课后不需要做作业,学生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个性得到张扬,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

近年来教辅资料已成为一个很大的产业,催生了许多亿万富翁和千万富翁,同时也培养了许多教师的惰性。现在有很多中小学教师讲完了课不会设计练习题,不会出考试题,买些现成的复习资料和考试题让学生做,不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都要从头做起,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有一个中学教师说过,要想把学生从题海里解救出来,教师首先要在题海里畅游,教师要从成千上万道练习题里精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题让学生做。实际上,真正有水平的教师很少买现成的练习册让学生做,都是自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给学生编题,也只有这样的练习题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以一代十。东庐中学“讲学稿”中的练习题也都是老师自己出的,哪是重点、哪是难点,学生已经会了什么、还不会什么,老师最清楚。只有精选练习题,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如果老师吃透了教材,把握了重点和难点,熟悉了中考和高考的命题规律,还需要在考试前猜题押宝吗?还需要靠题海战术来提高升学率吗?东庐中学的做法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减轻学生的负担首先应当从教师自己精选精编练习题开始。

6“备研合一”发挥优秀教师和集体的作用。

具体做法是: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讲学稿”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备课组长初审“讲学稿”后至少提前二天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讲学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讲学稿”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第二天师生共用“讲学稿”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 组交流。这样的备课周期比较长,看起来有些繁琐,但却务实有效,可操作性强。现在有些学校虽然每周学校领导都检查教师的教案,但往往只注意形式而难以顾及内容和效果,至于在课堂上教师用不用这个教案,有多大效果,就很难说了。而东庐中学的做法,过程完备、环环相扣,即使有个别老师不认真,也很难在整个过程敷衍过关;即使有的青年教师经验不足,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受到老教师的指点和帮助。这是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种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优秀教师的经验得以扩散,集体的智慧得以发挥,青年教师不断成长,校本教研的功效和过程得到了落实。

东庐中学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由过去的“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现在的“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由“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由“教学分离”变为“教学合一”,找到了教与学的有效结合点。虽然还不能说这是一个最佳结合点,但毕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7“开放课堂”打破传统教学的封闭式管理。

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改革力度更大,这所学校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开放,完全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那种封闭性管理模式。

课堂的开放首现表现为整个学校24个教学班全天候的开放。在正常的上课时间,参观者随时可以到任何一个班级听课,不需要预先通知。许多学校每年都搞一次开放日或开放周,有的放胆搞一个开放月,事前都要精心准备,师生认真排练,届时伴以各种标语、展牌,邀请有关领导、新闻单位和学生家长到校参观,借以展示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而在杜郎口中学,长年全天候的开放,不需要预先准备,学校不怕“亮丑”。这样的做法不仅需要胆量,更体现了对自己办学的自信。说实话,作为一所农村学校,从硬件到软件,与城市重点中学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杜郎口中学之所以敢开放,就在于对自己的办学理念深信不疑,他们每天展现的都是自己实践的教育原生态,不需要粉饰和包装,想的、说的、做的是一致的,不用担心露了什么“马脚”。另外,每天的开放对老师与学生也是鼓舞和督促,天天都是公开课,每天都有外地的老师“督教督学”,老师要认真准备每一节课,不能有侥幸心理;学生也不敢在课堂上打瞌睡,唯恐被别人摄入镜头。

课堂的开放还表现为独特的教室设置。作为近代学校的课堂管理形式——“班级授课制”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学生单向而坐,教师站在黑板前系统讲授,讲台、黑板、粉笔、教鞭,既是教师的专用工具,也是教师权威的象征。在中国,班级授课制与传统的“师道尊严”结合起来,学生在课堂上更是服服帖帖、中规中矩,不敢越雷池半步。有的学校规定学生听课背着手,发言先举手,举手不能高过头顶。而在杜郎口中学,彻底打破了这种封闭式的课堂管理模式,教室里没有讲台、没有讲桌,一面窗户、三面黑板,学生分组对面而坐,不再朝着一个方向。教师没了讲台和讲桌,也就没了权威。学生发言时不必举手,谁有想法站起来就说。“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命运我掌握”成了学生的信条。

8“张扬学生个性” 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分为三大板块:预习——展示——反馈。在“预习板块”,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在“展示板块”,学生展示、交流预习板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在“反馈板块”,教师根据预设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回归性的检测,让学生通过说、谈、演、写,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特别是在“展示板块”,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本质性的转变,他们不仅仅是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背出来、说出来,他们要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表演、辩论、歌唱、讲解、朗读诵等方式多种多样,小品、相声、独唱、合唱、舞蹈、辩论赛、小组展示等形式丰富多彩。学生的展示不再是把书上的东西简单表述出来,而是创作、拓展、交流、合作,用各种形式开发课程资源。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和唯一的评判者,甚至作文讲评课也大多由学生相互点评。教师真正实现了角色的转化: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

启示

这三所学校的改革,虽然具体做法不同,但有许多共同之处:

都是农村薄弱学校,不甘被淘汰,奋发图强,从改革课堂教学入手找到了出路。这三所学校是中国农村最基层的学校。在改革初期,学校的校舍、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各方面条件都是当地最差的。他们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转变了师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逐步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成为全国名校。他们能做到的,别的学校也应该能做到。

都是学校的主要领导带头搞教改,用行政的手段推动课程改革,保证了新的教学模式在全校的推广。一所学校,如果不是主要领导亲自搞改革,用行政的手段推广新的教学理念,单靠教师的自觉和自发搞改革,其力度和进展程度都不会很理想。这三所学校的校长都是新教学模式的创立者,他们带头上课、评课,以身示范,他们既是改革的领导者,又是改革的实践者。他们把课堂教学改革与学校的管理制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保证了 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这三所学校都限定教师在课堂讲授的时间,都强调全校推行一种教学模式,这些做法看起来有些武断,但在改革的初期,如果没有一定的力度,往往坚冰难破、陋习难改。一线教师们,既有改革的愿望,又有传统教学的惯性,特别是老教师,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并已驾轻就熟。虽然我们不能说这些做法都是科学有效的,但的确花费了他们不少的心血,他们中的部分人不愿意放弃已经熟悉的东西去探索新的东西。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当新的教学理念逐步成为教师自觉的行为,学校不必再作硬性的规定了,即使让老教师们再回到老路上去他们也不愿意回去了。

当然,三所学校的改革也不是尽善尽美,特别是在当前社会、家长重视升学率的情况下,这三所学校也不能免俗,他们改革的成功与否有时候还要靠升学的成绩来说明问题。为了学校的生存,为了取得好的升学成绩,他们还不能完全取消学生的课后负担。这些问题只有随着整个国家、社会和教育改革的进展才能逐步得到解决。

校长和教师要向杜郎口中学学什么

在山东聊城有一个乡村中学——杜朗口中学,每天来这里参观学习的人有几百人,有时达一千多人。这所曾经连续十年教学质量在全县倒数的学校,1997年面临被撤并的危险,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却成为全县教学质量名列前茅的学校。是什么原因改变了这所学校的命运,成了前去参观学习者首要了解的问题,向杜朗口学习什么,成了参观回来后广大校长和教师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校长要学习什么

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教育是一种责任,责任的落实在于矢志不移地追求。任何一所名校的......................出现都会有一名好校长,杜朗口也不例外。杜朗口中学校长崔其升在1997年接任校长时,杜朗口中学是一个烂摊子。崔校长并没有被眼前的困境所吓倒,感受到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受到的是学校何去何从的责任,感受到的是学校周围今后数以千万计学子终身受教育的责任。崔其升这种人生的大气,坚韧的锐气,无畏的勇气,乐观的豪气,扎实的底气是值得学习和反思的。有了这份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加上矢志不移的追求,从而使杜朗口中学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发展。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教育是一项服务,服务的宗旨在于实现学生的发展。教育是人类活动......................中最复杂的活动之一,如何透过纷繁的教育现象把握教育的实质和规律是每一位校长都应深刻思考的问题。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些理念不少校长也知道,而具体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却有很大差别。崔其升校长不为当前各种各样的教育表面现象所迷惑,而是抓住教育的本质和课改的目的带领全校教师大刀阔斧的开展教改实验,直奔教育的核心。实践再一次证明,只有真正把握教育的规律,理解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并把它们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当中去,教育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3.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真谛在于持之以恒地求真。从校园、教室、......................操场、老师学历来看,杜朗口中学和许多农村中学并无多大差别(06年上半年教室里有唯一的现代化电器设备——灯泡),三层教学楼也是近些年才建的。现场观摩后有人感觉取得这样的成功也不难。其实杜朗口中学走过一段艰难的路。任何一所名校都必须有一种精神和目标引领着全体教职 工前进。这就关系到如何科学引领和管理的问题。杜朗口中学引领教师“关注学生生命”“关注学生发展”“关注‘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并真正地落实到教育教学当中。崔校长第一把火即施行好课标准的三个量化指标;第二把火即上好三种课: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第三把火即一谈二警三停,教师上课第一次不达标校长谈话,第二次不达标警告,第三次不达标则停课,下岗学习。这些引领和措施在教学改革初期是有必要的。只要持之以恒地做学校里正确的事,正确地做学校里的事,学校就会越办越好。校长引领和管理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引领和管理。当前大多数校长并不缺乏思想,缺乏的是结合自己、学校、教师实际形成独具特色的思想和特色思想下引领的特色学校。

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源源不断地创新。杜朗口中学在1997......................年开始的创业阶段,无论从教师的工资、学校的物质条件、教师的发展壮况等都远远比不上城里的学校,而在这样的学校让老师们为神圣的教育事业而改革奋斗,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而崔其升却引领老师做到了,这里面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反思的地方,尤其是领导艺术。比如:崔其升为了引领教师“先学后交,当堂达标”,为了让老师少讲学生多活动,起初规定课堂“0+45”即老师一分钟也不讲,全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到后来的“10+35”即老师讲不超过十分钟,学生活动

学习杜郎口要迈过的四道坎

山东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在山东乃至全国的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为什么大家的反响如此强烈,如此持久?是因为杜郎口中学的经验真正找到了改革的突破口,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进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普遍的启发意义。

作为学校,学习杜郎口中学经验,固然要研究“经验”本身哪些值得学习,但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哪些经验我们“能够学习”,换个角度说,要研究什么因素将会阻碍我们学习。

我们认为,学习杜郎口中学经验需要迈过四道坎:

第一道坎:教育行政的干预

学校的办学方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需要教育行政的干预,关键是这种干预是简单的行政命令还是符合学校实际的引导和监督。杜郎口中学所在的茌平县教育局干预的第一种手段是“放手”,在杜郎口中学管理混乱、质量低谷的状况下,他们委派崔校长收拾“烂摊子”,并给以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他们干预的第二种手段是扶持,教育局领导和教研室研究人员深入学校课堂,深入学科组,同学校领导和教师研究改革方案,解决遇到的问题,提升总结经验。第一种手段使得杜郎口中学“活”了过来,第二种手段使它“长”了起来。

学校“活”起来,教育才能充满活力,才能得到快速发展。长期以来,由于教育管理机制的“高度集中”,学校习惯于“贯彻”“落实”上级文件,办学的自主空间十分狭小。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这种状况有所改观,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目前教育行政的不恰当干预还是太多,不利于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试想,学校的校长和教师都被上级的“升学指标”给捆缚起来了,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谁还有心思搞改革?谁还有胆量搞改革?

第二道坎:校长的胆略和气魄

符合什么样的标准才是一名好校长?你也许能列出若干项指标,但有一项指标至关重要,就是校长的“胆略和气魄”。杜郎口中学的崔校长没有高学历,似乎也谈不上具有高深的教育理论和深厚的教育管理经验,他成功的关键点在于具有过人的胆略和气魄。尽管有些措施看上去确实有些过火,但崔校长认为:“矫枉要过正,不然就不会出现奇迹。”可以想见,他需要承受多么大的来自教师和家长的压力!

我们许多学校的生源不错,师资力量不错,设备条件不错,也积累 了不少成功的办学经验,校长的学历程度、理论水平、管理经验、实践能力可能比崔校长高出许多,但在改革面前,就是没有本质性的突破。究其原因,除了学校外在环境的因素外,根本是校长自身缺乏崔校长那样的胆略和气魄。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崔校长的胆略和气魄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环境逼出来的。但是,从整个基础教育的角度讲,我们不也面临着难以解脱的困境吗?对国家和民族负有重任的校长们应不应该拿出点胆略和气魄,顶住压力,针对教育痼疾,痛下猛药,为基础教育“杀”出一条血路来呢?

第三道坎:教师的角色转换

师资水平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杜郎口中学的师资水平不高。按照传统思路,提高师资水平主要应该是在丰富学科知识、加强讲课能力上下工夫。但杜郎口中学却绕过教师的“学科知识”和“讲课能力”,直指“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能力”,让学生“我的课堂我主宰”,教师则放弃了讲课的权威,融入学生,成了学生中的一员,起着引导、协调、督促的作用。

许多学校为什么没有取得杜郎口中学的成绩,我们有理由推断,其中重要原因恰恰是“师资水平高”。因为“师资水平高”,降低了改革的迫切性,增加了对改革的忧虑和担心;因为“师资水平高”,形成了强大的角色惯性力量,难以在较短的时间转换。其实,我们说的“师资水平”,实际上多是指的“学科知识”和“课堂讲授能力”,而教师的“教育知识”、“科研知识”、“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引导能力”、“合作能力”等却普遍欠缺。目前许多所谓的“名师”大多是“讲”出来的,而不是“导”出来的,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要求的角度讲,我们相当多的学校没有理由自恃“师资水平高”。

学习杜郎口中学经验,教师必须放下“架子”,正确分析自身的专业素质结构,找一找与杜郎口中学教师的差距,增强危机意识和迫切感;必须遏止角色惯性力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积累感性经验,不断加深新角色的理解。

第四道坎:模式的认同

模式是经验形态的概括。作为成型的经验,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的是“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这个模式符合学生思维规律、学习规律,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理念,实践已经证明了它的有效性。这个模式生成于杜郎口中学的土壤,但又不拘泥于杜郎口 中学的土壤,具有相当范围的推广价值。

如何对待杜郎口中学经验的模式?不少人习惯按照“二元对立”的思路,把它仅仅看作是一种外在的形态,主张要学就学它的“自主”的“神”,未必一定学它的“模式”的“形”。这种观点看似正确,实际上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比如,为什么“三大模块”是“预习—展示—反馈”而不是“导入—讲解—训练”?因为前者的行为是学生发出的,后者是教师发出的,前者的过程、步骤体现的是学生的自主,而后者体现的是学生的被动,我们不可能抛开“预习”、“展示”、“反馈”这些字眼,去空谈“自主”。

学习杜郎口中学经验,一定要把握它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虽然我们也反对照搬照抄和生硬模仿,主张要有适度变化,而且也主张在此经验启发下的创新,但是,把经验割裂开来的做法是有害的,是不能真正把杜郎口中学的经验学到手的崔其升的教师观

在崔其升看来,办好学校,首先要为教师建立一个好的工作环境。这就需要学校领导班子能够有甘于奉献的精神和具有一支有较高的素质的教师队伍。

学校的教学工作,领导班子是关键,只要领导班子过硬,敢打硬仗,能够以身作则,再加上认真负责,没有一个学校办不好!

通过长期的探索,杜郎口中学提出了教师应具备的十大素质。这十大素质是:

第一,登高望远,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 第二,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奉献品质; 第三,从小事抓起,打造精品的质量意识; 第四,勤于交流,促优正劣的改革勇气; 第五,善于合作,取长补短的进步要求; 第六,努力学习,完善自我的探索态度; 第七,关心集体,先公后私的奉献精神; 第八,关注科研,总结规律的创新思想; 第九,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民主观念; 第十,相信学生,利用学生的主体理念。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实践,杜郎口中学鼓励老师们争创一流、努力工作、敢为人先,建立了一个好的工作环境。

现在,杜郎口中学的不少老师,课堂出现了问题、教学的成绩落到别人的后面,也偷偷地流泪,主动到有关的领导跟前作检讨、表决心。有了这么一个工作氛围、工作环境,取得成绩是必然的。

崔其升的学生观

崔其升有一个基本信念,那就是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也就是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当中,以人为本,关注生命。

杜郎口中学从1998年开始搞教学改革。从那时起,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评价定位就是不看教师看学生。课堂中不是看教师讲得多么精彩,而是看学生学得是否主动。

现在每次听课,每次考核,每次公开课、观摩课,杜郎口中学都是从四个方面对课堂进行评价:

第一,是学生的参与,包括学生参与的数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第二,教师对文本的挖掘,有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方法;

第三,学生在表达时的精彩度,比如,语言、表情、动作,对知识的深化、拓展,包括自己个人的才艺展示;

第四,生成。生成是每节课最精彩、最宝贵的地方,课堂上学生能不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篇6:杜郎口课堂课改工作总结

白洋

零距离聆听崔其升报告直观性认识杜郎口课改

崔校长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十四年之前就任杜郎口中学校长时的重重困难、层层阻力。

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不服输的崔校长越发坚定了学校改革的决心,就像当年的陈胜、吴广起义那样,学校反正无路可走,毋宁改革,置之死地而后生。

崔校长性格要强,责任心强烈。“得第一是本分,得第二就有愧”。做人比做事重要。坚持以工作论人,“看工作,看表现,看贡献”,教师的评优晋级,把工作成绩摆到桌面上来,自我比较,众人评论。“教是为了不教”,同理,“管是为了不管”。杜郎口正在走向一种没有制度的理想的管理状态。

此外,崔校长还列举了一系列的实例,来说明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

学生人人有自尊、有面子,教育的规律就是让学生人人有尊严。杜郎口最近几年的改革就是探讨了“如何满足学生在课堂上被尊重的需要”以及“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主角、主人”这两个重点课题。

课堂评价的底线应该是,后进生在这堂课中干了什么,发言了没有,后进生的表演、表现、表达得怎么样。如果后进生没有站起来,只是当听众,这样的课堂就给他判零分。

在小组活动时,后进生必须有话说,把发言的机会让给后面的同学,给后进生“我是小老师,大家是听众”的自我满足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后进生只要去说,就会有思考,就会分析得有道理。

“人人参与,个个展示”,一个也不能少地参与是杜郎口课堂的特色,近几年学校升学率达100%,这符合“木桶理论”的规律。

从最末一个学生抓起,后进生的参与,不会影响优秀生的培养。在探究讨论的过程中,优秀生与后进生互相启迪,互相竞争,你有思路而我还有更好的办法。学生在课堂中的攀比心态,能够得到充分的激发,能够自然形成“不甘人后”“争问抢答”“互相表现”这样的课堂氛围。

现在,他们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脱稿来讲解(拿着书本、笔记登台讲解就算违规),“打好腹稿,两手空空”,得体地运用肢体语言来辅助表达,也是他们的一种课堂标准。

崔校长提出“课堂不看教师讲得有多精彩,而要看学生学得是否主动、生动”的评价标准。学生的课堂学习“一要发动,二要调动”,杜郎口中学就是借此发展的。课堂能够把学生发动起来,敢说敢辩,敢于追问,敢于超越,学生才会有灵感火花的迸发。学生相互启迪的思考是无限的。而我们的课堂上往往学生的发言还未结束,就被制止

住了,因为其他人已经领悟知道了。

“参与者永远比旁观者投入”。崔校长结合自己当年培训小学教师的经历,结合开会听报告要提问听众问题的体验,结合学生课堂请教听课教师的事例,得出了“出人头面的参与角色”与“当观众听众的角色”是不一样的认识,用生动的事例说明了让学生课堂参与的重要意义。

“课堂上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情”。热爱学习,不是教育出来的事情,不是依靠改变家庭贫困现状这些思想教育所能奏效的。在一次课堂讲解中,在一次小发明小发现中,教师一二句的点评,听课者情不自禁伸出大拇指的举动,这些细节举动往往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不少学生厌学,把上学当做一种不愿干又不得不干的“应酬”活动。究其原因,是教育者的赏识教育做得不到位,学生没有唤起被尊敬的情绪,学生的内驱力、动力没有被教师唤醒。课堂上,学生没有展示自己风采的亮相活动,也就难以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什么?崔校长归纳为 “表现欲,成就感,认同心” 九个字。

崔校长强调课堂教学并不是多么深奥繁琐的事情,其本质就在于唤醒学生的自尊。课堂是心灵之约。课堂贵在一个“情”字,重在以情激情,以情打动人心。

上一篇:克服公众演讲恐惧的7个小技巧下一篇:语文第二单元整组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