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树人中学2018年中考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2024-08-03

扬州树人中学2018年中考三模考试历史试题(共2篇)

篇1:扬州树人中学2018年中考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扬州树人学校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卷 2018.5

说明:

1.本试卷共4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5题,共25题)、非选择题(第26题~第28题,共3题)两部分。本卷考试形式为开卷,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同时务必在试卷的装订线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毕业学校填写好,在试卷第一面的右下角填写好座位号。

3.所有的试题都必须在专用的“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非选择题在指定位置用0.5毫米黑色水笔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答题栏内。每小题1分,共25分。)1.传说4000多年前,炎帝、黄帝结盟打败蚩尤,后来又与九黎族经过长期发展融合,形成了华夏族。后被尊奉为华夏族祖先的是

A.炎帝、尧 B.炎帝、黄帝 C.黄帝、尧 D.尧、舜

2.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思想中,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主张是

A.以“德”教化人民 B.以“礼”治理国家 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 3.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粮食。结账时,他应该使用的货币是

A.B.C.D.4.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

A.公元3世纪初期 B.公元3世纪20年代 C.公元2世纪初期 D.公元2世纪20年代

5.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写道:“葡人麦哲伦横渡太平洋,启菲律宾群岛,绕世界一周有史以来,最光焰之时代也。而我泰东大帝国,与彼并时而兴者,有一海上之巨人郑和在”。以下关于郑和远航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郑和远航是为了殖民扩张 B.郑和远航促进了南洋开发

C.加强了与亚欧各国的联系 D.郑和共六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6.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最早事件是

A.《南京条约》签订 B.中华民国成立 C.日军制造屠杀惨案 D.蒋家王朝覆灭

7.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咎矣。”严复评价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8.1938年春,日军进犯徐州。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截断日军补给,日军被歼一万多人,南京失守后的士气为之重振。这次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淮海战役

9.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第一次取得完全意义上的胜利是 A.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抗日战争 C.北伐战争 D.人民解放战争

10.两会是对自1959年以来历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的统称。回顾历史,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第一次召开的“两会”上,分别制定或颁布的重要文件是 A.《双十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双十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1.“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A.“大跃进”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2.“紫荆怒放,莲花添彩,港澳回归祖国了”我国成功实现这一情景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际地位提高 B.综合国力增强 C.军事力量强大 D.“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13.“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这些法律条文出自 A.《权利法案》 B.《民法典》 C.《人权宣言》 D.《独立宣言》

14.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新航路开辟——把世界各地连在一起 B.处死查理一世——英国进入共和时代 C.萨拉托加大捷——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D.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装起义——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向最高峰

15.18世纪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这个“总趋势”是 A.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B.由孤立隔绝走向交流融合 C.由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 D.由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 16.以下哪一选项最能表明拿破仑是资产阶级的皇帝

A.发动雾月政变夺取政权 B.颁布《拿破仑法典》 C.征服欧洲许多国家 D.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7.启蒙运动一经兴起,就越出国界,跨过时代,成为各国先进人士的思想理论武器。下列各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权利法案》的颁布 B.《独立宣言》的发表 C.新航路的开辟 D.《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18.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 A.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B.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C.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D.加强了中央集权

19.1946年丘吉尔曾说:“重建欧洲大家庭,或尽我们所能地给提供一个机构,使欧洲大家庭得以和平、安全和自由中安居。我们必须建立一种类似欧洲合众国的组织”,20世纪90年代,使丘吉尔这一愿望得以实现的组织是

A.欧洲共同体 B.欧洲联盟 C.亚太经合组织 D.联合国

20.关于苏联改革,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这句话中“改死了”,即苏联解体。从实质上分析,苏联解体是

A.国家已经四分五裂 B.国家名称发生变化 C.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D.执政党失去了政权 21.我们的家乡扬州是国务院首批颁布的全国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扬州”一名最早见于“淮、海惟扬州”一语,其文出自 A.《论语》 B.《尚书》 C.《春秋》 D.《史记》 22.清初孤军坚守扬州城的著名爱国将领是 A.岳飞 B.戚继光 C.史可法 D.左宝贵

23.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一批伟大诗人和大量优秀作品。下列名句中出自于唐代扬州籍诗人作品的是 A.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C.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24.2006年,扬州因较好保存旧城并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环境,被联合国机构授予了 A.联合国人居奖 B.联合国人口奖 C.联合国安居奖 D.联合国环境奖

25.毛泽东曾评价一位老师:“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这一位老师是

A.李大钊 B.吴征镒 C.鲁迅 D.朱自清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第26小题8分,第27小题9分,第28小题8分)

26.(8分)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又说“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改革他认为不合时宜的旧制度,从而进行制度创新。

——节选自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

材料二:“可以这样说,在融入汉文化的同时,鲜卑文化的精华成了汉文化的一部分。鲜卑文化主动汉化的结果,却在一定程度上使汉文化鲜卑化或胡化了。”

——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

材料三: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他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

-----(元)许衡《鲁斋遗书》

材料四: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出中国梦的过程中……他们曾经学习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他们曾经寄希望于封建君主的“维新新政”……。

——《百年追梦与民族自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商鞅为确立新的土地所有制而采取的措施。(1分)

(2)材料二所说的是中国古代哪一场改革?(1分)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改革的影响?(1分)(3)材料三中许衡向统治提出了什么建议?(1分)元统治者采纳建议后在政治体制方面进行了什么变革?(1分)

(4)材料四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的哪两次探索?(2分)

(5)历史上的改革有成有败,你认为在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1分)

27.(9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改编自《百年中国》解说词

材料二:如右图所示

材料三:我们党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 材料四:如右图:1985年西方观察家对中国和西欧部分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预测。

——引自徐中约的《中国的奋斗》

材料五: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邓小平《视察上海时的讲话》(1991年1曰28日)材料六: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

(1)材料一认为“1921年是全新时代的开端”是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1分)材料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是什么?(1分)

(2)材料二图中的小楼是哪次会议的地点?(1分)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分)

(3)材料三中提到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分)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的什么社会性质?(1分)

(4)材料四中,西方观察家会对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做出这样的预测主要是基于我国什么战略决策的出台?(1分)

(5)阅读材料五,上世纪90年代中央在对外开放方面又做出了什么重大决定?(1分)(6)阅读材料六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分)28.(8分)在国家崛起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发挥了巨大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还使英国走进了现代化的大门,使英国成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这也就迫使整个世界追随着英国向现代化的方向前进,因此,我们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

——《大国崛起》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全部新工业仿佛一夜之间蹿升起来,但是在所有的新进展中,或许最重要的是在工业和民用中使用电力。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工业4.0是2011年4月德国政府提出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

材料四: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1)材料一中什么事件的完成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1分)英国在生产方式上引领了当时世界的什么潮流?(1分)

(2)据材料二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能源是什么?(1分)列举与此有关的相关发明一例。(1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德国工业4.0的目标实现离不开哪个领域技术的进步?(1分)(4)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格局方面出现了什么变化趋势?(2分)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今天的人们应该怎样应对“新的文明转型”?(1分)

篇2:扬州树人中学2018年中考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开心果2015 制作】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答题栏内。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商鞅受到秦孝公的重用,推行改革,提振国力。这件事发生在()A.商朝

B.西周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答案】D 2.右图为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其中,中书省的职责是()

A.监察百官

B.起草政令 C.审核政令

D.执行政令 【答案】B 3.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宣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直接触发他去编著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的爆发

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C.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 【答案】A 4.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先后输入了“李鸿章”“自强”“求富”“江南制造总局”等关键词。由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A 5.陈独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理论、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文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

A.平等、自由

B.自由、民主 C.民主、科学

D.科学、平等 【答案】C 6.据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回忆:张学良问,联蒋抗日行吗?周恩来立刻答道,可以,只要他放弃攘外必先安内,只要他能够同意合作共同抗日,我们就能跟他联合。这历史场景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中?()

A.南昌起义

B.遵义会议 C.西安事变

D.万隆会议 【答案】C 7.1964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某试验现场发贺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这一贺电是为了祝贺()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D.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顺利升空 【答案】A 8.右图是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新闻照片。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乔副部长开心大笑是因为()

A.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香港回归祖国 【答案】A 9.下列城市中,于1980年被设置为经济特区的是()A.上海

B.广州

C.福州

D.深圳 【答案】D 10.《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明的著名作品,它的作者是()A.但丁

B.达·芬奇 C.达·伽马

D.莎士比亚 【答案】B 11.“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典故表明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了约束。这一约束的法律依据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民法典》 【答案】A 12.牛顿被后人誉为“现代科学之父”,他最突出的成就是()A.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

B.提出了“相对论” C.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

D.创立了进化论 【答案】C 13.下图是某学校九(1)班同学的课本剧演出单。据此可知,该剧的主人公是()

A.克伦威尔

B.华盛顿 C.拿破仑

D.林肯【答案】C 14.促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事件是()

A.大化改新

B.1861年农奴制改革 C.明治维新

D.十月革命 【答案】B 15.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最终签署了()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凡尔赛和约》

D.《九国公约》 【答案】C 16.在法国启蒙运动中,把教士称为“文明的恶棍”,骂教皇是“两足禽兽”的思想家是()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哥白尼

【答案】B 17.1940年与1913年相比,苏联重工业增长14.5倍,轻工业只增长3.9倍,农业总产值仅增长41%、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这种状况与下列哪一政策或模式有关?()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斯大林模式 【答案】D 18.右图为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曲线图。造成A段失业率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内战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经济大危机

D.美苏“冷战” 【答案】C 19.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事件是()A.德国突袭波兰

B.苏德战争的开始C.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D.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答案】C 20.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保持着9.6%的高增长率。这除了日本自身的努力外,还得益于哪一国家的扶持?()

A.美国

B.苏联 C.中国

D.法国 【答案】A 21.扬州城建城之初被称为()

A.江都

B.维扬 C.邗城

D.广陵 【答案】C 22.刘细君嫁给乌孙国王,成为“万里和亲第一人”。这件事发生在()A.汉武帝时期

B.唐太宗时期 C.元世祖时期

D.明太祖时期 【答案】A 23.“身经乾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被当时的知识分子“奉为山斗”的是()

A.鉴真

B.史可法 C.郑板桥

D.阮元 【答案】D 24.他是高邮人,是中国当代文坛影响深远的作家、剧作家,著有小说集《晚饭花集》、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等。他是()

A.朱自清

B.江上青 C.吴征镒

D.汪曾祺 【答案】D 25.2012年5月8日,扬州取得的有突出影响力的成就是()A.荣获“联合国人居奖”

B.扬州泰州机场正式通航 C.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正式通车

D.宁启铁路扬州火车站建成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8分,27题9分,28题8分,共25分)26.(8分)品读经典,穿越时空,历代先贤的智慧和情怀会在你的心灵中慢慢沉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古代中国人留下的典籍有18万种,236.7万卷,涉及经学、史学、地理、法律、医药、诗歌、农学等丰富的门类。在文化传承中,中国人的“书”也从单调的竹木简演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图书。

——摘编自肖东发《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 材料二

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中国人的文化风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

——摘编自《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

材料三

《建国方略》是孙中山先生的《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三本著作的合称。通过对一系列革命挫折的深刻反思,孙中山先生从思想、经济和政治层面对未来中国进行了系统化的设计,字里行间表达出他博大的革命胸襟和深沉的家国情怀。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带着理想未成的遗憾溘然长逝,弥留之际,口中仍念记着“和平、奋斗……拯救中国”。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国人“文化的薪火相传”主要依靠什么途径?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人的“书”从竹木简演化为图文并茂的图书,主要得益于哪些重要的发明?(2分)(2)根据所学知识,填写材料二书目中①、②两处被隐去的信息。(2分)

(3)某位书友建议将(本草纲目)列入《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你觉得好不好?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2分)

(4)依据材料三,我们阅读《建国方略》时,除了解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主张外,还应从他身上学习什么优秀品格?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典籍应该持怎样的态度?(2分)【答案】(1)著书立说;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2)①《史记》;②司马光。

(3)不好;《本草纲目》是一部科技著作,不足以影响历史。

(4)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之情,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等;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27.(9分)科技创新推动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断扩大的生产需求成了瓦特等人进行蒸汽机改进的动力。1800-1850年间,性能不断提升的蒸汽机被运用到英国的各种动力机械中。

——摘编自霍伊斯、弗伯斯《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1900 年,电力工业开始成为美国现代体系中的重要部门。1910年,美国电话增加到700万台,出现了无线电广播,无线电发展到电子管时代。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最早的电影院。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

材料三

今天,网络计算机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和便利的交流空间,人们能够在瞬间弄清楚自己需要的东西在哪里,自己生产的东西哪里有需求。一个地球村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交流空前密切。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找出推动瓦特等人进行技术创新的原因。持续的技术创新使英国的社会生产进入了什么时代?这一时代,英国的史蒂芬孙在交通工具方面有什么重要发明?(3分)

(2)据材料二,1900年前后美国的工业生产中出现了什么新动力?人类社会又进入了什么新时代?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一个发明与创造成就突出的美国科学家。(3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网络计算机是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反映了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2分)(4)综合本题所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1分)

【答案】(1)不断扩大的生产需求;蒸汽时代;火车。(2)电力;电气时代;爱迪生。(3)第三次科技革命;世界经济全球化。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28.(8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人民才能得幸福,国家才会更富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人数及党员人数

——选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党的“八大”在这样的历史关口召开,开始了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摘编自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断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摘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展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是哪年召开的?提出了怎样的奋斗目标?材料一体现了党的队伍建设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3分)

(2)据材料二,写出党的“八大”召开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次大会取得的重要成果。(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什么指导思想?(1分)

(4)材料三中的“伟大飞跃”指的是什么?从这一“飞跃”中,你会得出什么结论?(2分)

【答案】(1)1921年;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扩大化的发展趋势。

(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上一篇:en结尾的单词下一篇:《3-6岁》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