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脉动的电影观后感

2024-07-28

地球脉动的电影观后感(精选11篇)

篇1:地球脉动的电影观后感

地球脉动的电影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球脉动的电影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球脉动的电影观后感1

今天我们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安排下观看了一部很好看的`电影——《地球脉动》。里面的画面真是太精美,太让人震撼了。

我们看到张大嘴巴的帝企鹅排着整齐的队伍。看到新几内亚岛上华丽的天堂鸟在翩翩起舞;看到大白鲨跃出海面,一口咬住逃亡的海狗。看到迷人的日出日落。看到山峦间的颜色如何在高速镜头的播放下由新绿到翠绿再到金黄,艳红,直至落叶凋零……里面的每一幅画面都是那么让人惊叹,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科学的伟大!

我看到某种鸟类的迁徙。密密麻麻地布满着天空,朝着同一个方向飞翔,那是一种生命之美,鸟类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不惜飞跃万水千山,那种壮观让我们惊叹。

在寒冷的北极,小北极熊第一次见到阳光。它看起来是那样的喜悦,阳光对南极的动物们来说可能一年都见不到一次,阳光是天赐的礼物,想到我们人类能每天都享受阳光的温暖,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羚羊正在浩浩荡荡地迁徙,他们的路线蜿蜒崎岖,可是他们不争不抢,那么有序,无论路途多么艰辛,他们都不会放弃。像是事先约定好的一样,羚羊是多么聪明的动物啊;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好好保护他们,地球才会更加的美丽。

我们还看到了不一样的日落,当最后一缕阳光远离地球时,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多么的美丽,壮观,让我想到了地球上的人类,每天都在忙忙碌碌,有谁在意这么美丽的景象,我们不该珍惜吗?

这是一部十分神奇,令人惊叹的电影,大家有空都来看看吧!

地球脉动的电影观后感2

看完《地球脉动》这部电影,中间有一个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片段中有一个刚出身不久小鹿,它那种顽强意志,在残酷自然环境下永不放弃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事情经过是这样:有一群鹿在河边喝水。突然,有一只狼打破了这安详画面。鹿群开始分散。有一家三口成为了狼捕猎对象。一开始,一家人手拉着手,丝毫没有向恶狼投降!就在这时,鹿一家好像发生了争执,鹿分两路,一队是鹿妈妈和鹿爸爸,一队便是刚出生不久小鹿。恶狼急中生智,朝着小鹿追去。小鹿不甘示弱,使出了吃奶劲。它那四条又细又短,毫无力气小腿像离了弓箭似,飞快地向前奔跑。双方各有各自优点,鹿和狼距离忽远忽近,同学们心里真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经过几分钟你追我赶,小鹿快跑不动了,但是它依然在前进。这是小鹿不是在与狼挑战,它更是在和自己生命作斗争。狼乘胜追击,把小鹿捕获了。最后,小鹿成了狼美餐……虽说弱肉强食是动物世界里自然规则。但是看到这只小鹿奋勇地为生命奔跑,我还是被深深震撼了。想到我们人类正在一步步地破坏生态环境,河流正在枯竭,森林正在减少,冰山在慢慢融化,到时该有多少无辜生命被葬送?动物也是有生命,它们也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富有人情感。我们是不是更应该保护动物呢?

电影中小鹿,虽然它最后被狼吃了。但是,它那对待生命态度值得我们学习!看看小鹿,像是一个刚出生不久小婴儿,鹿在十万火急情况下,仍不向恶狼屈服。在回头看看我们人类,想到还有很多人为了一点挫折就放弃自己,甚至放弃生命,我们是不是该思考一下?

同学们请把电影中小鹿当做你学习榜样吧!

地球脉动的电影观后感3

最近在看一部电影,它名字叫地球脉动。

实际上,“地球脉动”是五张碟片,但是它还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后面再加上五千万个非常)好看!而且,我还是听着英文解说,看着中文繁体字观看呢。大部分时候我都能看得懂(难度系数多少?5、0)

“地球脉动”这部片子讲是地球上一切。

碟一分三个部分:两极之巅(从南极一直介绍到北极);雄伟高山(介绍了高山上各种生物);淡水资源(看看占地球3%淡水里究竟有啥)。

碟二里也有三个部分:洞穴迷宫(探探洞穴里千奇百怪生物);奇幻沙漠(世界上条件最严酷地方——-沙漠里生存着哪些东东);冰封世界(带你到南北极去看看冰雪里能够生存物种)。

每部分后面都有一个“地球脉动日记”,介绍是怎么拍摄,并讲解一个重点。比如“两极之巅”重点讲解怎么样从高空和地面配合拍摄鬣狗捕食;“雄伟高山”重点讲解拍摄雪豹艰巨。

下面我要推荐一个“地球脉动日记”。理由:为了拍摄全世界最大一堆便便——-蝙蝠粪便堆成山,摄制组竟然住在了那堆便便边上!他们真是不容易啊!

最令我爸爸妈妈晕倒是我喜欢看“地球脉动”程度竟然超过了看“哈利波特”!因为从“地球脉动”里我学习到了以前不知道许多知识。

听了我介绍,你心动了吧!心动不如赶快行动,Letusbuy“地球脉动”,一起看。

篇2:地球脉动的电影观后感

这个节目我觉得简直是无得叹,无论音乐,画面,还是它背后表达的意义都是非常让我感到震撼的。很喜欢看到那群大象踏入由冰川融化的绿泽之国,很喜欢看那对座头鲸母子越洋的缓慢情形,很喜欢看北极熊从雪坡上滚下来的笨拙……

最最最最值得我关注的还有每集后的地球日志。即是拍摄花絮………………每次的拍摄花絮都让我笑趴。不过他们也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最记得他们说的一句话……他们在洞穴拍蝙蝠时,因为要整个月蹲在成千上万的蝙蝠粪便与蟑螂中。某人一边用胶布贴着自己裤裆说“我……呃……不想让虫子钻进一些特殊的部位……而且,一个正常人是不应该在粪便里生活半个月的!”而他们……却做到了。天与地的所有事物都让我感到震撼。无论是大自然·还是拍摄组的每一位·······

篇3:地球脉动的电影观后感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里, 却是千人一面, 千部一腔, 千篇一律的“规范”教育, 很多在某些领域有超常能力, 但在某些领z域又存在障碍的特殊儿童, 由于没有被及时发现和给予特别对待而湮没了他们超凡的能力, 变得比普通人更无能, 影片《地球上的星星》讲述的就是一个特殊儿童的特殊经历。不过影片的主人翁伊桑是幸运的, 他的超凡能力最终被发现, 障碍也最终被克服。为了从这部电影里吸取一些经验, 以便更好指导我们的实践, 我特地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对这部电影进行了剖析, 希望对我们的学习研究能有所裨益。

2. 研究方法一

2.1 研究对象

伊桑, 一个八岁男孩, 身体健康, 有诵读障碍, 好幻想, 有超凡的绘画天赋。

2.2 情景设置

2.2.1 学校

八岁的伊桑跟所有普通孩子一样, 在普通学校接受普通教育, 遗憾的是, 读到三年级的他, 居然还不会拼写, b和d永远分不清, k和h总是搞错, 单词的字母顺序经常颠倒, 在他眼里, 字母总是在跳舞, 一会面向他, 一会背向他, 一会在这里, 一会在那里, 使他永远也无法正确地拼读出单词, 更谈不上拼读句子和课文。因此, 作业本上全是红叉, 试卷全是零分, 被老师惩罚和同学取笑已成为他学校生活中的“惯例”。

2.2.2 家庭

伊桑有一个殷实而幸福的家庭, 父亲永远很忙, 无暇管理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 贤淑的母亲自然而然地成了伊桑家庭生活和学习的管理者和指导者。伊桑永远也不能像他哥哥那样按时完成作业, 按时起床, 按时吃早餐和按时上学。他总是要在妈妈的督促下, 极不情愿地写作业;在妈妈的再三呼唤下, 极不情愿地从睡梦中醒来;在妈妈的连塞带灌下, 极不情愿地吃完早餐;然后在妈妈的又拖又拉下, 匆匆忙忙地登上等候已久的校车, 和哥哥相比, 伊桑无疑让妈妈头痛、心焦而又无可奈何。

2.2.3 社会

伊桑很羡慕在一起踢球的小朋友们, 可他只是和他的狗在一旁观看。当他试图把小朋友们踢的球扔给他们时, 他却犯了一个让人目瞪口呆的错误———他没有方向感, 居然将球扔到了别的地方!伊桑受到了小朋友们的侮辱和嘲笑。他羞愤难当, 像一头发怒的狮子扑向羞辱他的小朋友并将他的胳膊咬伤。结果, 小朋友的母亲到他家告状, 伊桑又被父亲打了一巴掌, 若不是母亲及时制止, 伊桑可能会被父亲打得更惨。

2.3 研究结果

老师、父母、同学均未发现伊桑是一个特殊儿童, 而将其视为懒惰、疯狂、不用心的孩子。伊桑的眼神开始变得空洞和迷茫。为了逃避老师的惩罚和同学们的嘲笑。他选择了逃学, 独自一人在路上闲逛。自由驰骋的幻想和无拘无束的感受让他得了片刻的轻松快乐和解脱。由于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拼写, 他开始抵制母亲的训诫, 不做家庭作业。他常常一个人呆着, 也更不愿说话。

3. 研究方法二

3.1 研究对象

伊桑, 一个八岁的男孩, 身体健康, 有诵读障碍, 好幻想, 有超凡的绘画天赋。

3.2 情景设置

3.2.1 学校

伊桑的父母被迫将他转到了一所寄宿学校, 在这里, 他同样要面对让他难以克服的诵读困难, 他同样要受到教师的惩罚和同学们的嘲笑。一次偶然的机会, 学校给他们更换了美术老师。新来的美术教师给他们带了耳目一新的教学方式。首先, 他将歌舞形式引进课堂, 释放掉了课堂上沉闷压抑的气氛;其次, 拿走了让学生临摹的模型, 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能力, 任意创造自己的作品;再次, 让学生亲近自然, 用自己的方式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他始终没有忘记关注每一个学生。伊桑空白的画纸, 不苟言笑的神态以及远离人群的举止, 引起了他的特别关注。他开始从各个侧面了解这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包括向伊桑的同桌了解他平时的情况, 查看伊桑的作业, 到伊桑家是造访等。他终于对伊桑有了全面的了解, 这是一个具有诵读障碍, 同时又具有超凡绘画天赋的孩子!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他开始根据伊桑本身的特点, 帮助他一步步克服诵读障碍, 并创造各种条件, 帮助他重拾信心和勇气。最后, 他成功地说服校长举办了一次展示伊桑超凡天赋的绘画比赛。

3.2.2 家庭

伊桑被迫转学后, 伊桑的父母只能定期去看他, 当伊桑的情绪在学校里跌落到谷底时, 他的父母及时赶来并给予了他必要的抚慰, 伊桑的哥哥还送给他一盒24色的水彩颜料, 以示对他绘画的支持。

3.2.3 社会

伊桑的新同桌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 他非常同情伊桑, 并成了他的好朋友。另外, 为了发掘学生的超凡才能, 学校还特地举办了一次声势浩大的绘画比赛, 并邀请了著名的美术专家当评委。

3.3 研究结果

老师和同学们发现了伊桑的特别之处, 开始同情并帮助他, 父母和兄弟也一改往日的做法, 开始给予他精神上的抚慰和鼓励。伊桑开始积极主动地练习拼写, 练习朗读, 并一步步克服了诵读障碍。而且他还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现他超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他用一些简易的材料制作了一个让全班师生为之惊叹的会动的小帆船, 并在学校举办的声势浩大的绘画比赛中一举夺魁!伊桑开始变得自信而快乐。

4. 讨论

上述两种不同的情景下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那么, 我们是否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4.1 良好的家庭和教育的环境是超常儿童成长的基础。

4.2 因材施教的学校教育是超常儿章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4.3 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个体体验到自己被他人接纳, 从而提高其自我的价值感。

5. 结论

对于那些在某些领域有超常能力, 但在某些领域又存在障碍的特殊儿童, 学校、家庭、社会应给予特别的关注和特殊的教育, 以便让他们克服障碍, 发挥其超常能力, 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查子秀超常儿童心理发展追踪研究五年.心理学报.1986年第2期.

篇4:地球脉动观后感

,BBC播出《地球脉动》第一季。不少人看完感叹:再也看不到比这更好的自然纪录片了。隔了十年,这节目终于出了第二季。刚一上线,该季评分就超越了第一季——在IMDb和豆瓣上,节目逆天地获得了10分,即便在评分人破万后,也只降到9.9分。不少观众给出10分的理由是:“因为没有11分的选项!”

群蛇围剿初生海鬣蜥:海滩沙地下的小海鬣蜥破壳而出的时候十分脆弱,在加入成年海鬣蜥队伍的过程中,它们险象环生。游蛇,是它们最大的威胁。生死时速,每一次逃脱都堪称奇迹!

企鹅父母抚养孩子:出生起就在父母庇护下成长的企鹅宝宝看起来比蜥蜴要更幸运。为了养大宝宝,出去觅食的爸爸需要穿过风浪去到80公里外的深海。旅途艰险,有的企鹅可能永远都回不来。但是因为有家人的等待,它们还是会义无反顾地外出觅食,然后用尽所有力气朝着家的方向前进。

长颈鹿撂翻狮子:一开始,这只草原上的霸主似乎觉得长颈鹿一定会成为自己的囊中之物,万万没想到,长颈鹿面临危机时爆发出强大的力量。这只狮子被疯狂的长颈鹿撞翻并一度躺在地上任其踩踏。

威氏极乐鸟开屏求偶:威氏极乐鸟吸引雌性的方法着实累人,它先要给自己布置一个舞台,清理附近颜色鲜艳的树叶,不能让它们“喧宾夺主”。舞台布置好后,就开始唱歌“召唤”雌性。它能这样等待数周,只待惊艳一瞬——开屏。据说摄制组为了拍摄这个瞬间,花了300多个小时。

美洲豹捕食凯门鳄:美洲豹蹲在水源附近守株待兔,它们需要在1米之内发起攻击。一开始,母豹失手了,它被一只蠢蠢的水豚调戏了。相反,公豹则不屑于捕食这些小家伙,它瞄准了丛林里另一种捕食者——凯门鳄。那头公豹等待良久,捕食凯门鳄时一招毙命,画面惊心动魄。

蜘蛛猴爸爸爱的抱抱: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屿的蜘蛛猴,常年在距离地面30米高的树枝上荡来荡去。因为长期从事这种“高危工作”,三分之一的蜘蛛猴活不到成年。其中,有只小猴在练习爬树时,从高处跌落,幸好尾巴救了它一命。爸爸听闻叫声立即赶来救援,给了小猴一个安慰的拥抱。

一直觉得,非凡之作背后一定有非凡之人。《地球动脉》这部传奇之作的制作人兼主持人,是同样拥有传奇一生的“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人类有史以来旅行路程最长的探险家——大卫·爱登堡。

今年已经90岁高龄的爱登堡是英国“国宝”,59岁时被授予爵位,是大英博物馆、皇家植物园、国际自然基金会的托管人。作为如今世界上最知名的主持人之一,爱登堡几乎亲身探索过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生态环境。南极,火山,沙漠,雨林,水底,丛林……

老爷子总是出现在千姿百态的生灵旁边,气喘吁吁却充满热情。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他曾被起重机吊起在雨林上空,曾被眼镜蛇喷过毒液,曾被苏格兰松鸡扇倒。耄耋之年,他仍能乘坐热气球,飞越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还能吊在树上讲解飞蛙。

这个从小就对自然界痴迷的男子,早在28岁那年就制作了《动物园探奇》。对于BBC和爱登堡来说,这部纪录片是里程碑式的存在。因为它,BBC建立了自然历史项目,摄影团队终于得以走出演播厅,去往全球各地拍摄各样的野生动物画面。

而爱登堡真正的巅峰在50岁,那一年,他做出了《生命的进化》。为了这部纪录片,爱登堡的团队几乎走遍全球,运用了当时最尖端的摄影器材,让世界范围内的野生动物影像,出现在每户家庭的电视机上。

然而,载誉无数的爱登堡没有止步,他选择五年磨一剑,全心投入高清巨制野生动物纪录片《地球脉动》。如今,他打造的《地球脉动2》更是十年宝剑方出鞘。

老爷子做事一直都认真得让人发指。就拿制作《地球脉动2》来说,他的团队历时2089个拍摄日,历经117趟摄制之旅,走访40个不同国家,才拍出了这部纪录片。

为了拍摄《草原》一集,工作人员在两年时间内到奥卡万戈三角洲露营长达五个月之久,就是为了看沼泽狮猎捕非洲岬水牛。他们身处险境,不但衣服被剑叶草划了个稀巴烂、身上被蚊子咬了个遍,还得时刻担心可能会受到鳄鱼的攻击。

在《山川》一集,制作团队动用各种自动感应小型摄像机,把摄像机放在绝壁上雪豹可能经过的各个角落,守候了整整几个月。在零下几十摄氏度的山洞里,摄制人员在黑暗中没日没夜地等待雪豹“经过”。就在这种孤独、绝望的等待中,他们拍下了近景雪豹。是的,这就是爱登堡的团队。

在这个两个月拍出一部电视剧、三个月资金回笼的年代,他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的“不可理喻”。在纷繁芜杂的影视圈,也只有这样的人,能让大家尊重。以前在采访一个纪录片导演时,他说过这样一段话:“以后,也许再也不会拍这样的纪录片了,因为,这样深入地去做一个历史纪录片实在太孤独了……”

篇5:地球脉动观后感

在地球脉动中,有一只狐猴,它的生活不是理想的生活。它在最贫穷的地方,它很可怜

海鬣蜥一出生就遭遇游蛇群的捕杀,必须要躲过饥饿的蛇群,才能与族群汇合,获得生存的资格。这是一场剿杀,一场生死较量,场面堪比刻意渲染过的好莱坞大片。对于幼小的海鬣蜥而言,破壳而出的瞬间便意味着死亡的随时降临。即便如此,依然为了生存奋力躲避。生存是一种本能,但这种本能却无法不让人动容。

雄性信天翁在小岛上默默的等待分离6个月的伴侣,一天、两天、三天……孤独的守望,直到雌性信天翁的出现。看着相别已久的伴侣,雄性信天翁竟害羞起来了。那一刻,我也跟着笑了。整个等待的过程我一直很紧张,生怕信天翁等不到伴侣会孤独一生,也从来不知道动物们可以如此的长情。

企鹅父母为养育后代,冒着生命危险出海捕鱼。历经激流险滩,跋涉了八十海里的企鹅爸爸,不小心受了伤,血染红了羽毛,带着一肚子食物蹒跚着回家,将肚子的食物喂给早已饥饿难忍的幼仔,而夫妻间简单的点头示意后,企鹅妈妈又开始了同样的捕鱼旅程,如此循环。受伤还算一种幸运,每一次的出发都是前途未卜,不知是否还能回家,然而每一次都毅然决然的启程,从不退缩。

我以前以为金雕是很威武霸气的,看了以后才知道,原来它 ,在冬天里多脆弱,它的食物是用飞过雪山换来的,又是用肉搏换来的!

试飞失败沾满腺果藤种子而无法再次飞翔的小塞舌尔福迪雀,站在地面的枯枝上,看着在树丛间盘旋的其他同伴们时,发出一声声哀鸣,那么的羡慕、那么的无助,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呢,如果它无法自己依靠自己摆脱这些致命的种子,这依然无法改变它即将变成腺果藤的养料供给的事实,自然就是这么残酷,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残酷,无论是对于动植物还是对于我们,生存这件事从来都是要靠自己完成的。

篇6:地球脉动观后感

昨晚,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地球脉动》纪录片第一集——《岛屿》,讲了地球上部分岛屿的独有生物,特别是动物。

其中,我对巨型蜥蜴印象深刻。这种蜥蜴名叫“科莫多巨蜥”,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物种,妈妈告诉我,意思是很容易在地球上消失的物种。所以,我能在电视上看到它就很幸运了。它们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岛屿上。

巨蜥身体庞大,(有2-3米长,)我以为它们没有敌人(天敌),可是小巨蜥能生存下来就很不容易了,因为巨蜥妈妈要把蛋藏在沙滩上的沙子里,沙滩离海边(大海)有一段距离。小蜥蜴破壳出来后,要从沙滩奔向(生活的)大海,就要通过这段危险重重的沙滩,很多巨蜥宝宝就丧生在这段距离里,原因是有很多游蛇在猎捕小巨蜥,小巨蜥们要与众多游蛇斗智斗勇,能活下来的巨蜥宝宝只有少部分。

看到这段时,我和妈妈吓得蜷缩在一起,巨蜥的生存真不容易啊!

篇7:地球脉动的电影观后感

“长镜头”是“一种潜在的表意形式, 注重通过事物的常态和完整的动作揭示动机, 保持透明和多义的真实……保证事件的时间进程受到尊重……长镜头作为一种电影风格和表现手段在展现现实景象方面有其优越性”1。长镜头一般分为固定长镜头、变焦长镜头、景深长镜头、运动长镜头。长镜头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影语言, 对于完整展现电影中的现实场景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意义。在亚洲电影导演中, 贾樟柯和侯孝贤是长镜头理论的实践者, 通过长镜头的运用, 构成了两位导演独特的影像风格, 他们对长镜头的继承和发展有着相似的功能。

在贾樟柯的电影中, 运用最多的是固定机位的长镜头, 具有凝视功能。《三峡好人》里, 韩三明与前妻第一次相见时, 摄影机固定在一旁观察, 将许久未见的两个人展现在画面中, 没有刻意地渲染, 而是平静地纪录;《站台》里, 赵涛在跳舞时, 镜头也是进行默默地关注, 对主人公的行动不加任何的干涉;《无用》里, 用长镜头纪录服装设计师的讲述过程和服装的展览过程。所有这些长镜头的运用, 记录了当时那个年代人们最真实的一种现状, 把人的各种情绪, 痛苦、悲伤、喜悦、迷茫等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些长镜头的运用, 让观众感受故事中人物与生活背景最真实的一面。

在侯孝贤电影中, 长镜头也具有相似的凝视功能。《童年往事》中, 当阿孝的母亲因喉癌在家中呕吐时, 长镜头平静地纪录了阿孝的整个动作过程, 他的那种平静与当时的境遇在长镜头的映照下, 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镜头下真实的场景表现, 给观众带来的却是内心情绪的波澜。同时, 《最好的时光》里, 运用三段式的结构描述两个人的爱情故事, 在第一段落中, 撞球房里男女主人公交替出现在台球桌上, 摄影机只是客观的拍摄, 没有任何的干预;《悲情城市》里, 四弟和女友的每次相见都如河水般静静流淌, 将两个人的爱情加以含蓄地表达, 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因此, 在侯孝贤电影中的长镜头, 给观众平静、悠然的感受, 没有刻意将痛苦夸张化, 而是缓慢进行, 这也是侯孝贤导演的一种独特的影像风格。

虽然贾樟柯和侯孝贤都对长镜头有继承和发展, 但是相对来说, 贾樟柯电影的长镜头更为集中一些, 在对城市中的人物和社会场景进行拍摄时, 有连续性;而侯孝贤电影的长镜头比较分散, 不会将很多事件集中在一起拍摄, 而是打乱分散在不同的电影场景中, 这与两个导演对电影叙事中不同人物的刻画以及叙事对象的不同有一定的关系。

二、真实的再现

贾樟柯和侯孝贤都是通过自己或身边人的一些年代真实记忆, 运用电影的独特表现方式, 将这些故事再现。在他们的电影中, 没有复杂的场面调度, 更没有特技的渲染, 有的只是纪实性的风格拍摄。

在贾樟柯的电影中, 呈现的一直是一种纪实主义风格的影像, 记录当下社会重大变革与个体生存之间发生的微妙变化, 而这些变化不是单独存在, 而是紧扣人的心弦, 与他们的生活状态息息相关。“贾樟柯的影像世界正在逐步成为理解中国的一种特殊方式, 亦在重新诠释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与曾流行的批判现实主义相比, 贾樟柯的叙事更为沉静和不张扬, 从不做单纯的道德判断, 而是通过个性鲜明的纪实性风格一一拓展;与现代虚无主义相比, 贾樟柯更是从不故弄玄虚, 倾力专注于历史变迁中的细枝末节, 在冷酷的现实中保持着一种温暖的基调。”2《三峡好人》里, 韩三明从山西汾阳去奉节县找前妻整个过程的拍摄, 都是运用的纪实主义, 将韩三明的各种遭遇表现的极为真实, 也正是这种真实才鲜明地刻画出了韩三明这个平凡的人物。《小武》里, 小武在汾阳县城四处游荡, 是典型的社会混混形象, 电影将这种形象如实地表现出来, 勾起一代人的回忆。

侯孝贤电影的纪实更多的是对历史记忆的拍摄, 色调、构图、灯光都给人一种过往的厚重感和历史的纵深感, 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悲情城市》中, 大的背景是台湾发生的“二二八”事件, 导演并没有从正面去表现大的社会背景, 而是通过林家四个兄弟的人生变化渗透到这个事件中, 以小见大。侯孝贤这种纪实风格的拍摄, 没有刻意渲染社会事件的残酷和给人带来的无限痛苦, 而是站在历史的角度用镜头记录一家人生活、命运的曲折。“创作基本上跟你最早接触的东西有关, 你的创作就从那里来。像我受文学影响很大, 因为开始有自觉的时候, 看的是陈映真的书。《将军族》《铃铛花》《山路》, 讲的是白色恐怖的时候, 受国民党压制人的状态, 所以我对历史才产生一种角度, 一种态度3”。正是侯孝贤早期的经历, 带给他一种责任感与历史使命, 要将之前的所见所闻真实的拍摄出来, 记录最重要的现实。

“贾樟柯, 一个来自中国基层的民间导演, 追求影像对现实表象的穿透力。他特立独行, 用镜头语言去描绘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时代普通人所要承受的代价和命运发生的转变。他直言批评当代中国电影缺乏对真实生命的关注:第四代执着于伦理道德, 第五代迷恋于历史寓言, 第六代在都市摇滚里陶醉、在中国电影集体向好莱坞投降、沉沦于虚无缥缈的非现实主义题材的时候, 贾樟柯对中国现实的强烈人文关注显得尤为可贵。”4贾樟柯和侯孝贤都坚持现实主义, 把最真实的记录呈现给观众。但贾樟柯的现实主义是对当下社会最底层的现实和最边缘人物的拍摄, 是平面的展现, 导演就是想把他之前的经历不加任何刻画的表现出来, 让观众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下去了解过去的现实, 带给人更多的是思考。而侯孝贤对过去记忆的拍摄, 更多带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他将存在的现实与历史加以深邃化, 带给观众历史的厚重感, 但他却从不忘却真实的存在。因为“真正好的类型还是从真实出发的, 最终要回到真实”。5

三、忆前缘续今生

贾樟柯的电影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受侯孝贤的影响, 在他们的电影中都会有明显的个人记忆存在, 形成了作者电影的代表人物。贾樟柯的《小武》《小山回家》等电影, 都是贾樟柯对他当时生活记忆的完整再现, 将自己最真实的生活经历用影像表现出来, 他作为当时很多事件的目击者和体验者, 最有话语权将其所见所闻真实的拍摄出来, 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电影风格。侯孝贤的电影也是作者电影, 每一部作品都是编剧和导演生命史的再次呈现。《冬冬的假期》《恋恋风尘》《童年往事》是侯孝贤的“自传三部曲”, 是朱天文、吴念真以及侯孝贤的儿时回忆录, 记录了他们对于过往很多真实的回忆。关于生命、青春的成长记忆是他们共有的回忆和体验。

在2006年1月份, 法国著名电影杂志《电影手册》公布了“2005年十佳电影”, 台湾导演侯孝贤的《最好的时光》和大陆导演贾樟柯的《世界》榜上有名。这对两位导演来说是作品相似风格的契合, 更是影像风格存在共鸣最好的证明。在早期贾樟柯拍摄电影时就受到侯孝贤导演的影响。贾樟柯曾这样说, “看完《风柜来的人》之后, 我觉得亲切、熟悉。后来看《悲情城市》, 虽然二二八事件我一点不明白, 看的时候还是能吸收进去, 就像看书法一样。您的电影方法、叙事语言, 我是有学习、传承的”。6

两位导演有这样的默契度不是偶然的, 是有一定天意安排的存在。侯孝贤是台湾导演, 是对台湾的人文和历史进行现实的拍摄, 而贾樟柯是大陆导演, 主要是对中国内地最底层的现实进行记录。台湾和大陆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两位导演作为双方电影的代表人物, 可以更好地对彼此人文、环境和现实进行充分的了解, 促进交流。两位导演的电影都有很好的预见性, 在贾樟柯电影《任逍遥》中, 主人公斌斌的家庭就是典型的下岗职工的家庭, 斌斌母亲买断工龄、提前退休都是直接指向当时的国企改革。贾樟柯电影的这种预见性, 会给观众带来压抑不安的感觉, 但却是对现实的最残酷揭露。而侯孝贤导演的《悲情城市》也是具有很大的预见性, 1987年台湾解严, 1988年蒋经国去世, 而1989年《悲情城市》就横空出世了。

两位导演影像风格的相似性源于他们对历史、现实的观察与思考。贾樟柯专注于中国社会的最底层, 深入小人物的内心世界;侯孝贤客观展现台湾的历史和人文, 触动最真实的情怀。两位导演肩负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拍摄出直指人心的电影, 揭露批判现实, 展现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命运去向, 引发观众的思考, 正是当下中国电影之所需。

注释

11.《电影艺术辞典》, 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版, 第68页。

22 .西安晚报, 数字报刊评。

33 .贾樟柯:《贾想》,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第176页。

44 .东方早报网评。

55 .贾樟柯:《贾想》,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第178页。

篇8:地球脉动观后感

大鹿群迁徙——播放时我被吓到了,因为从上面汪下拍,鹿群密密麻麻的像小黑点,我都不知道那是什么,那个景象实在是太壮观了,上千上万只鹿羊都一起迁徙,但是迁徙不是都一帆风顺的,几只饿狼迈着沉重的步伐,缓缓向它们走近。这时我心砰砰跳动,希望狼不会得逞。狼瞄准时机嗖地冲了出去,鹿群被这突如其来的危险惊恐万分,整齐的队伍也立马解散了。狼群向幼鹿追去,它们的目标是幼鹿,果不其然有一只幼鹿落单了。

狼群用尽全力追补。这将是一场速度和耐力的较量,跑了好久好久,我以为小鹿会慢下来,但出乎意料,小鹿速度丝毫没有慢下来。这时我心中为它鼓劲,小鹿,加油啊,可能过一会狼就半途而废了,小鹿加油啊,生死之别就在一念之间。

篇9:地球脉动观后感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有一群鹿在河边喝水。突然,有一只狼打破了这安详的画面。鹿群开始分散。有一家三口成为了狼的捕猎对象。一开始,一家人手拉着手,丝毫没有向恶狼投降!就在这时,鹿一家好像发生了争执,鹿分两路,一队是鹿妈妈和鹿爸爸,一队便是刚出生不久的小鹿。恶狼急中生智,朝着小鹿追去。小鹿不甘示弱,使出了吃奶的劲。它那四条又细又短,毫无力气的小腿像离了弓的箭似的,飞快地向前奔跑。双方各有各自的优点,鹿和狼的距离忽远忽近,同学们的心里真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经过几分钟的你追我赶,小鹿快跑不动了,可是它依然在前进。这是小鹿不是在与狼挑战,它更是在和自己的生命作斗争。狼乘胜追击,把小鹿捕获了。最后,小鹿成了狼的美餐……虽说弱肉强食是动物世界里的自然规则。可是看到这只小鹿奋勇地为生命奔跑,我还是被深深震撼了。想到我们人类正在一步步地破坏生态环境,河流正在枯竭,森林正在减少,冰山在慢慢融化,到时该有多少无辜的生命被葬送?动物也是有生命的,它们也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富有人的情感。我们是不是更应该保护动物呢?

电影中小鹿,虽然它最后被狼吃了。可是,它那对待生命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看看小鹿,像是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小婴儿,鹿在十万火急的情况下,仍不向恶狼屈服。在回头看看我们人类,想到还有很多人为了一点挫折就放弃自己,甚至放弃生命,我们是不是该思考一下?

篇10:《地球脉动》观后感

印度的孟买生活着一群跟人类差不多的猴子,它们为了填饱肚子,每天都要按照平时的生活习惯,去菜市场拿些东西吃,它们往往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它们这些拿东西的行为,使得菜市场的老板很不满意。

印度西郊有一群花豹,它们猎食农家的猪,它们往往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它们埋伏的地点而出,这样它们就不会引起公猪的注意,从而可以轻而易举的将小猪叼在嘴里,然后跳上高楼,使得公猪追不到它们。澳大利亚有一群鸟,它们的巢生活在地面下,它们的巢往往会建在人们扔掉垃圾的地方,它们需要将自己的巢填得丰满,就必须到别人的巢上去偷些东西,它们有些时候会拿一个玩具汽车或者是一个红桃心。有一只鸟,为了求偶,将它的.红桃心给了一只不知道性别的鸟,但是那只鸟是一只小雄鸟,它和一只雌性的鸟看去上去差不多,所以在自然界中求偶也是有风险的。夏天意大利的上空往往会有许许多多的鸟从四面八方赶来,它们在意大利的上空飞翔,排泄,它们的排泄物可以将整个意大利淹没,但是意大利的人们对这些鸟并没有产生恶感,因为他们认为,这些鸟是天神派来的吉祥鸟,对他们有好处,这也给这些鸟在城市生活中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动物在城市生活中往往也会有许许多多的不便利,但是它们也会有许许多多的办法,将这些不便利转为它们非常为之熟悉的环境,这也就是动物们比人类强的地方了。

篇11:老字号里的青春脉动

齐璐璐:做出内联升的范儿

到内联升总店, 如果不去三楼看看, 多少会有些遗憾。那层不卖鞋, 展现的是这家百年老号的文化积淀。

推开朱漆大门, 内联升157年的历史就展现在眼前:厚重的钉鞋石、当年的官靴, 国家领导人脚穿内联升布鞋的图片以及清代状元冯珏、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前国务院副总理张爱萍分别题写的“内联升”牌匾, 再加上不同时期的《履中备载》, 就组成一幅凝载着深厚内涵的文化画卷。在这个200平米的展室里, 参观者还可以领略千层底布鞋的制作工艺。如果幸运的话, 参观者还能享受到内联升提供的量脚做鞋服务。

“这是北京首家常年免费开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28岁的齐璐璐很是自豪地告诉记者, “自从‘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 我们就琢磨着如何把内联升这块牌子厚重的历史文化展现出来, 为了设计这个展厅, 大家可没少费劲儿。”

作为负责品牌营销的总裁助理, 齐璐璐这位地道的北京姑娘对内联升的发展思路表达得很清晰, “我们要做出内联升应有的范儿。”

这种范儿从一进门就能体会到, 三尺柜台, 一屏鞋柜, 大栅栏再热闹, 内联升店里也是一片安静沉稳, 服务员慢声细气地给您讲着挑鞋的方法, 保养的规矩;买鞋的京城老少爷们儿则是把声调降了八度, 倚在柜台上给家里人挑双养脚排汗的好鞋, 让自己的爱心、孝心慢慢发散, 本来嘛, 老北京人讲的就是这个礼儿与面儿。

“内联升从做官靴开始, 走的就是精品路线。过去老北京人有句口头禅:“头顶马聚源, 脚踩内联升, 身穿八大祥, 腰缠四大恒。”所谓脚踩内联升, 是说能穿上内联升做的鞋, 是对身份的一种炫耀。”齐璐璐随手拿起一双布鞋比划着, “我们这儿最便宜的布鞋也要200元以上, 乍一听您会觉得很贵, 但是了解了制作过程, 您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确实, 内联升纳制布鞋鞋底, 讲究“麻绳粗、针眼细、刹手紧”, 每平方寸要纳九九八十一针, 一双普通千层底布鞋要纳制2100多针。绱鞋又分正绱、反绱、明绱三种不同要求的缝绱方法。整个制鞋过程涉及使用的工具达40种之多, 近乎完美的工艺标准使内联升对原料、辅料、配件的质量要求同样严格。

“内联升的范儿还在于创新, 不知你注意到没有, 在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上, 颁奖小姐的鞋子就是我们提供的。有青花瓷、国槐绿、宝蓝、粉红等5款, 鞋型及工艺特有民族感, 与同色的颁奖礼服搭配起来十分和谐。”兼任着内联升团支部书记的齐璐璐非常自豪地告诉记者, 在技术攻关中, 公司的年轻人起了很大作用, “传统布鞋是没有后跟的, 这样既制约了服装的选择, 也起不到增高的视觉效果。后来, 我们从时装布鞋中得到了灵感, 鞋面大胆地选用了颜色亮丽的真丝缎面, 鞋底采用弹性复合材料, 每只鞋的重量不超过100克, 既有了鞋跟, 又保证了穿着的轻便与舒适。”

“别看我们是老字号, 在企业管理方面却有颗现代化的心。”齐璐璐掰着手向记者介绍,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 我们聘请了专业公司, 在国内外对品牌进行全方位保护;在销售与库存方面, 我们全面引入E R P管理手段;在产品质量方面, 我们早已通过I S O 9 0 0 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如今, 公司网站还开通了电子商务, 消费者可以直接在网上购买我们的产品。”

内联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千层底布鞋传统制作工艺, 这种工艺, 工序复杂繁多, 并且每道工序都有严格明确的标准, 讲究尺寸、手法、力度, 要求干净、利落、准确。为了保证这个“宝贝”能在年轻人手中传承下来, 内联升采取了师徒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2009年9月16日, 内联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代传承人何凯英正式收下三位“开山门徒”。新收的三位徒弟为内联升第五代传承人, 他们平均年龄28岁, 其中两位学历为大专, 一人学历为中专, 均来自北京。

“内联升的范儿说到根上是讲究品质、严格工序的传统。”齐璐璐表示, “只要一代代年轻人记住这一点, 内联升的范儿就会传承下去。”

魏炜:裕泰茶香飘世博

在上海世博园, 宝钢大舞台是必去的地方。这里的中国元素活动传习区, 磁坊、茶坊、绣坊、纸坊、戏坊等十大“中国元素”共同亮相。其中, 中国茶坊的运营任务由京城老字号吴裕泰承担。“我们的世博团队15人左右, 平均年龄26岁。”1979年出生的魏炜作为项目负责人, 在团队里俨然已是大姐。

吴裕泰与世博结缘要从2009年说起。“当时, 孙丹威总经理意外地接触到了世博项目, 于是我们下决心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魏炜告诉记者, 吴裕泰脱颖而出成为世博会特许生产商, 并承担中国茶坊运营, 并非易事。在申报过程中, 吴裕泰向组委会提供了最近3年的财务数据指标、四体系认证证明文件、产品品类明细及相关质检报告等全套资质证明文件, “手续相当繁琐, 好在公司对产品质量一直抓得很紧, 最终我们突破重围, 获得与世博亲密接触的机会。”

2010年春节的前一天, 孙丹威和魏炜从上海赶回北京, 带回了一份属于吴裕泰的春节礼物——世博茶叶生产许可证书。“那天上海下着雨, 雨里又夹着雪, 回来的飞机上, 因为疲倦的缘故, 我们竟然一路沉睡到北京。经历了几个月的奋斗让我觉得这份证书来之不易。不过, 这只是个开始。”魏炜坦言, 接了这个项目后, 几乎没有休息过, “有段时间在上海出差, 经常写文案到深夜, 浑身疼, 吃了很多止痛片, 我自己也说不清楚是怎样的一种动力让我无法停止前进的脚步, 甚至让朋友和家人都无法理解。”

实际上, 如果把时针拨回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 就不难理解魏炜为何如此“疯狂”。当时, 吴裕泰承接了奥运媒体村中国茶艺室的项目, 又为奥运村、媒体村提供了150万袋袋泡茶。即便如此, 由于相关的赞助规定, 吴裕泰不能打出自己的L O G O, 甚至在奥运村里都不能说来自哪个公司……这给了魏炜很大刺激, “在中国茶馆的入口处, 一个大大的可乐冰箱无法拒绝地矗立在那, 也许这就是茶品牌的尴尬。结束了奥运项目, 我们收获了很多, 但于品牌而言更多是无法推广和宣传的遗憾。中国茶叶错过了奥运, 不能再错过世博。我想, 未来总会有中国茶企会像可口可乐一样将自己的L O G O和一系列国际盛会的L O G O并列打在自己的产品上, 然后也拿出来很多个亿进行宣传和推广、铺货……让你躲也躲不开。”魏炜俏皮地抒发着宏图大志。

显然, 进入世博只是取得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接下来, 吴裕泰这个年轻的团队还面临着如何完成精彩亮相, 如何实现预定销售目标的考验。

“在上海, 我们几乎把几年没有干过的活都干了。搬箱子, 抗地毯, 买家具, 淘古玩……”魏炜诉说着整个团队付出的艰辛, “早上七点进入世博园完成各项准备, 夜里12点回酒店, 这就是我们的一天。以前十天要写完的方案, 现在基本上只能一天。呵呵, 看样子人的潜力还真是无限的。”

其实, 从小伙子李烨来上海后的工作总结, 就可以看出这个团队的工作强度有多大:

1、经过一周左右的起早贪黑和高强度体力劳动后, 我们的茶坊装修完毕。

2、经过5天平均每天6小时徒步旅行后, 很荣幸的成为吴裕泰上海团队第一个走完世博园全园的人, 并且逛了园区内所有的特许店。

3、很意外地联系了一个客户, 正在和吴经理一起努力拿到项目。

4、制作了一份世博产品学习资料, 还发现了适合上海口味的花茶泡法。

……

“仅在上海一地, 我们的团队就要完成1000万的销售任务。”魏炜的声音有些疲惫, 但信心十足, “吴裕泰茉莉花茶一直深受老北京人的喜爱, 但在其他地区却被排在名茶行列之外, 今天, 我们就要为茉莉花茶正名。你知道吗, 慈禧太后格外喜爱花茶, 以花入茶在清代可是地位尊贵的象征, 因此才有上品饮茶, 极品饮花一说。”

记者了解到, 吴裕泰精选九款经典裕泰花茶及绿茶、白茶、红茶、乌龙茶等多品种优质茶叶出征世博会, 重新打造裕泰花茶的尊贵气息。尤其是九款“裕泰香”产品至少经过六次以上窨制精心制成, 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 提升了花茶的观赏和品鉴价值。

“我们的产品分为城市系列, 美好生活系列, 代表了80, 90后一代人的那种自信, 个性, 时尚, 休闲的心态。还没上市, 世博茶就已经被定出去了1000多套, 让大家激动了好半天!”魏炜语速轻快地讲述着, 不自觉间, 已笑出了声。

吴华侠:在都一处实践成功学

土龙、虎头匾, 京城老字号都一处充满了传奇。如今, 新的传奇正在上演:一位农家女孩在这里变身为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第八代传人。

她就是27岁的河南姑娘吴华侠。采访吴华侠容易也不容易, 容易是因为她为人直爽, 有问必答;不容易是因为她每天要在都一处的各个分店巡回指导, 抽不出具体时间, 再加上最近筹备新店, 她的确很忙。

说到与都一处结缘, 吴华侠的思绪又回到了1999年那个暑假。“那年我16岁, 第一次来北京。正赶上一家食品厂招工学习面点制作, 我就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因为喜欢么。”很快, 她就成了熟练工, 当时厂里的烧麦是以屉来算, 一屉72个, 吴华侠每天能够包十一、二屉。

由于手脚麻利, 2001年吴华侠和一个河北女孩被介绍到北京前门的都一处烧麦馆工作。可是, 新鲜劲儿还没过, 俩个女孩就傻眼了, 这里所有包烧麦的都是四、五十岁的老师傅, 而且全都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在厨房, 两人尽被支使干杂活, 包烧麦压根就插不上手。

“都一处烧麦的包法和食品厂速冻产品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吴华侠回忆道, “关键在于擀皮上, 面皮最少要擀出24个褶, 这样烧麦包出来外表才像花一样。除此之外, 烧麦包出来始终要保持直立。而速冻烧麦只要把陷包进去, 面皮捏住就可以。当时我不但不会包这种开花的烧麦, 更不知道如何擀出带褶的面皮。”

虽然憋了一肚子委屈, 可吴华侠心里却有了主意。从那以后, 她每天早上提前两个小时到饭店。除了将厨房的卫生打扫一遍, 吴华侠还练习老师傅教的烧麦制作技术。“师傅擀的花特别多, 我就看他怎么擀的啊, 擀完了自己就琢磨, 他手是怎么动的, 然后包的时候怎么弄, 反反复复地看, 看完了弄一块面团子自己模仿。刚开始, 包得不好, 但师傅们对我很宽容, 没容训斥我, 还把我包的烧麦降个等级卖出去了。”就这样, 她倔强地坚持了半年多。天道酬勤, 吴华侠的技术突飞猛进。

时间很快到了2002年8月, 一个200多人的宴会为吴华侠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那天吃烧麦的人特别多, 两位师傅忙得手脚朝天。我感觉上手的机会来了, 就凑过去, 包一个往笼里一码, 说您看行吗?行行行, 赶紧包!听了这话, 当时可高兴了, 哎呀, 终于上手了!”从此, 吴华侠不再干杂活, 而是坐在了老师傅们的身边包烧麦。

看吴华侠包烧麦, 是种享受。她用的工具很简单, 只是一把常见的枣核擀面杖和一个都一处独有的“走锤”, 但面皮和工具在她手中收放自如, 一张面皮擀出103个褶!要知道, 一般烧麦的褶就只有30来个。而吴华侠做出来的烧麦面皮, 每一张拢起来都像一朵花瓣层叠匀称的大丽花, 让烧麦的外型更美丽, 更吸引人。此外, 她有一手绝活, 制作五彩烧麦和炫彩烧麦。2008年, 她借都一处烧麦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北京奥运的契机, 采用五色不同颜色的蔬菜汁和面, 以羊、虾、蟹、素菜、海参为原料做馅儿, 制作了“五彩烧麦”, 成为重新开业的都一处前门店专卖产品, 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肯学、肯钻、肯吃苦”, 这是老师傅们对吴华侠的评价。也正是由于这些特质再加上精湛技艺, 2006年, 年仅23岁的吴华侠被便宜坊集团确定为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的第八代传人。两年后, 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

谈起自己的经历, 吴华侠总会提到一个人——方庄店的经理李建安, “2005年的一天下午, 我满头大汗地走进都一处方庄店时, 李经理连忙起身把自己喝水的杯子递给我。小小的一杯水, 让见惯了城里人讲究的我特别感动。”而更让她忘不了的是李建安如慈父般的教诲。后来, 李建安要调到别的店, 吴华侠要求跟着他走。李建安语重心长地对她说:“你都学得这么久了, 学得这么精, 我们都很看好你, 包括公司都很重视你, 你就在这儿好好发展。”一番话说得她眼泪汪汪。

上一篇:浅谈小学生常见错别字的原因及纠正策略 马麟下一篇: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六年级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