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课复习题集2010版

2024-06-25

概论课复习题集2010版(通用5篇)

篇1:概论课复习题集2010版

(二)多党合作制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在回答记者“平常怎样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的政党制度”时说: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中国的发展实践两个层面介绍。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需要有人来带个头。要成为带头的政治力量得符合两个标准:第一要稳定,第二要不保守,善于接受各方监督。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支力量,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没有人要拉其下台,所以稳定;另一方面,有人在不拉其下台的前提下对其进行监督,使其不保守。不以拉其下台为目的的监督是最有效的监督。参政党对执政党的监督是为了执政党把工作做好,有利于执政党地位更巩固,执政党显然乐于接受。相反,如果以拉下台为目的,这种监督之间就缺少信任,一方不得不对另一方说的每句话都要警惕,仔细思考,其居心何在,是不是为了取而代之,这样监督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中国的政党制度既有利于政治力量的稳定,又有利于接受监督。

从实践上看,现行的政党制度已经保证中国实现了连续30年保持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这是已知数;换个政党制度是未知数。当然,这个已知数里肯定有些问题,但是这个已知数总体上是好的,是可以接受的。既然已知数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感觉还不错,为什么要找未知数来代替呢?很多外宾是认同这一点的。

(《人民政协报》,2008年11月5日)

案例讨论:

1,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

2,为什么说中国的政党制度符合中国的实际?

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案例点评:

确定适合本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决定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它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政治稳定功能,必须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这一基本政治制度。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是中国政党政治的创造。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是与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亲密友党和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共产党与他们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前不久,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以及地方政府工作部门行政领导职位要有占一定比例的党外干部,有条件的可以担任正职的规定,就是在新形势下对多党合作的政党政治建设的进一步推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建国后就一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现在所不同的是,经过二十多年的政治体制改革,中国政党制度被注入了更多的民主精神和民主内容,从而使中国的政党制度更加完善、更具独特性,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三)长征:献给世界的壮丽史诗

美国时代生活出版公司出版《人类1000年》一书中将中国的火药发明、成吉思汗帝国和长征列为100件重要事件中。将长征列入,他们当然不是从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国红色武装的军史角度来看待长征的。但它表明他们肯定了长征的影响。

我们在回首长征的时候,应该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去探寻中国历史上这一重要事件。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不畏牺牲、传播理想的远征,是信念不朽的象征,它虽然过去了多年,但依旧被世人追寻不已。曾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于1981年秋天宣布,他要来中国进行一次“沿着长征路线”的跋涉。他带着他的全家走上了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路。当这位西方政治家走到大渡河渡口的悬崖边时,他被这条湍急的河流和两岸险峻的崖壁震惊了,他被3万多中国工农红军在十几万国民党军的追堵中渡过这条大河的壮举震惊了。他后来说:“对崭露头角的新中国而言,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它是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它也是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是中国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重要事件之一,是中国献给世界的一部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长征突破了国度、阶级和政治界限,成为中国人民的精神丰碑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价值取向。历史可以过去,但精神光照千秋。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无论持有何种意识形态,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皀永不磨灭的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同人民生死相依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会知道生命为什么历经苦难与艰险依然能够拥有快乐和自信,就会知道当一个人把个人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时,天地将会那么广阔,生命将会何等光荣。

长征永载人类史册!(摘自魏晓文、杨慧民:《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案例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89--292页)案例讨论:

1,材料中是怎样评述长征精神的?(在材料中用横线标出)2,长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3,从大学生的使命、弘扬民族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角度谈当代大学生应怎样领悟长征精神? 案例点评: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是中国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重要事件之一,是中国献给世界的一部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这场举世无双的远征,不仅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件事基础而载入史册,更因为锤炼熔铸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创造了不朽的精神财富而彪炳千秋,成为中国人民的精神丰碑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取向。历史可以过去,但精神光照千秋。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以长征精神特有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锻造自己的意志品质,不断进取,开拓创新,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应当深刻领悟长征精神、更好地担负起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赋予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强大生机;应当自觉地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统一起来,让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代代相传,续写感动时代的新辉煌;应当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挫折和磨难面前永不言败,肩负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案例讨论:

1,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政府及时作出反应,说明了什么?

2,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广大民众积极以各种方式投入救灾,说明什么? 3,你是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并将以怎样的精神来支援救灾? 案例点评: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动中国:山崩地裂,江河痉挛,物毁人亡。中国抗震救灾震撼世界:全民奋战,众志成城,自强不息。汶川作证: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实践,砥砺了五千年不屈不挠的炎黄子孙的铮铮铁骨,熔铸了中华民族惊天动地的抗震救灾精神,锻造了伟大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不朽丰碑!抗震救灾精神的丰富内涵――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科学理性、开放透明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伟大标识。中华文明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与天灾人祸的抗争史。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中国人民战胜各种灾难的坚强信念。危难面前,各部门密切协调配合,各省份对口支援,社会各界自发动员,各项爱心捐助活动有序进行„„全国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一起,显示出空前的团结,再现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 动人场景。一句“我们都是汶川人”,正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生动写照。山崩地裂,撼不动党和人民的团结一心;桥断路毁,挡不住全国人民的同舟共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全国之力,支援抗震救灾,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当代大学生要发扬抗震救灾精神,它凸显了民族精神的延伸与升华。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祖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和强大的精神动力,积淀为中华民族之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是革命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反映;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和平建设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崭新表现。这次抗震救灾,大大强化和提升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品格。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中华民族所具有的自强不息精神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和最精彩的阐释。凭着这种精神,多难兴邦才能成为现实。案例讨论:

1,简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背景。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3,实现祖国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什么? 案例点评: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并形成的。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而具备了和平统一的客观必要性,与此同时,国际形势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也为和平统一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在此背景下,邓小平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继承毛泽东、周恩来对台方针政策的基础上,确立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从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出发,从总揽全局着眼,高瞻远瞩地把国家发展和实现统一有机地结合起来。

实现祖国统一,归根结底是一个实力的问题。我们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领导下,在推动祖国统一上取得新进展,依靠的就是改革开放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实力迅速壮大的结果。我们今天在实现国家统一中,面临着美国等少数国际势力或明或暗地支持台湾当局,面临着岛内分裂势力继续分裂活动,就一定程度而言,也是由于我们的综合实力还不够强大,因此,对实现和平统一的信心,首先来自于对我们自身的事业必定发展的坚定的信心。案例讨论: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简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3,谈谈周恩来的外交风格。案例点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中国政府提出,并与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的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半个世纪以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包含着如下基本点: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独立的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外国政治家和学者一致地对周恩来的外交风格给予很高的评价。威尔逊这样写道:周恩来的风度、品格和气质形成的独特魅力对见过他的人产生了感染力和吸引力。他富于同情心,理解他人,善于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这一切结合起来,是使其成为世界外交舞台上重要人物的 基础。首先,周恩来在外交活动中体现了文明古国政治家的君子气质,如友好、正直、谦逊、耐心、优雅,体谅他人和讲求信用等,给各国政治家、外交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尼克松这样写道:周恩来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不给人优柔寡断、出尔反尔的印象。他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他通过他优雅的举止和挺立而又轻松的姿态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和稳健。他忠实地保持着个人关系和政治上从不‘撕破脸皮’的中国老规矩。周的外表给人以待人热情、非常坦率、极其沉重而又十分真挚的印象。”基辛格还强调了周恩来对人的体贴与关怀。威尔逊称周恩来是“少有的正直的人”。海伦·斯诺认为,周恩来宽宏大度、教养良好、明智而坦率,所以在他任总理的活跃时期东西方关系解冻是毫不奇怪的。在另一方面,周恩来的风格还表现了他在革命生涯中锻炼出来的非凡的政治家素质,如敏锐、冷静、坚韧、惊人的记忆力和高超的谈判艺术。沃洛霍娃认为,这些特点使周恩来在外交活动中具有“神授般的能力”:说服能力、旺盛的精力、紧张时超人的自制力、从不同渠道搜集消息的卓越的心理能力、洞察力、令人信服、合情合理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使自己与社会准则协调的能力等等。尼克松和基辛格还用“冰冠下的火山”表达了对周恩来的敬重与折服。国外学者还多方面研究了周恩来的外交风格。沃洛霍娃总结了四条周恩来在外交实践中的风格特点:

1、通过大众媒介和大量的“非正式渠道”创造舆论和心理传播条件;

2、为谈判作精心细致的准备;

3、利用过去的经验,力求求同存异;

4、公报文字措词谨慎以有利于将来。案例讨论:

(1)结合本案例谈谈你对“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理解和认识。

(2)结合本案例谈谈农村、农民、农业问题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地位和作用。

案例点评:

这则故事揭示了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奥秘之一。它让我们明白要想在中国成就任何事业,没有农民的支持和参与是不可想象的。我过的国情,决定了广大农民不但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而且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农民的积极性起来了,也就是说我国人口的80%的人的积极性起来了。依靠农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大局。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时期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要培养、造就一代新兴农民。同时,要积极教育和引导农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增强国家主人翁观念。案例讨论:

(1)何为历史“周期率”?

(2)历史“周期率”对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有何借鉴和启迪意义? 案例点评:

1945年7月,褚辅成、黄炎培等六参政员访问延安,毛泽东多次同他们进行倾心交谈。本案例是毛泽东同黄炎培的一次谈话的部分内容。应该说自有阶级社会以来,所有的政权几乎都经历了始兴终亡的“周期率”,黄炎培先生看到延安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感到很高兴,同时也提请中国共产党人注意始兴终亡的问题。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极为重视和正在探索的问题,毛泽东把实行民主,看作打破“周期率”的“新路”,正是抓住了人民政权同历史上任何一个剥削阶级政权的根本区别。一代伟人毛泽东走了,他所探索的始兴终亡“周期率”的历史课题并没有结束,跳出这“周期率”的探索过程是曲折的和长期的,打破始兴终亡“周期率”也是不能一次完成的,它是一个曲折长期的过程。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后,由于权力因素的增加,新的条件下党同群众关系会出现若干新的情况。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说,它也将在实际生活的发展中发生变化,可能因为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而变得更好,可能相反,甚至造成历史的暂时倒退。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开辟的打破“周期率”的“民主新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篇2:概论课复习题集2010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练习题和模拟题集(2009年版)

注意:考试100(单选题40+多选题20+简答题20+论述题20)70%+平时30% 专题一

一、单选题

1、党的早期领导人()曾经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实际中去的思想。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毛泽东 D 周恩来

2、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是毛泽东的()A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B 《新民主主义论》

C 《论新阶段》 D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3、“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这是()的论述 A 毛泽东 B 邓小平C 江泽民 D 胡锦涛

4、就全党来讲,对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实际中去这个问题形成统一认识是在()A 中共十二大以后 B 中共十七大以后 C 延安整风以后 D 遵义会议以后

5、()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八大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A 毛泽东思想 B 科学发展观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邓小平理论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A 毛泽东思想 B 科学发展观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邓小平理论

8、邓小平正式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是在()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9、“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在()提出的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10、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是第一次()

A 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 B 阐述“三个代表”的基本内涵 C 阐述“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 D 阐述“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

1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本质是()

A 坚持与时俱进 B 执政为民 C 坚持党的先进性 D发展生产力

12、()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A 可持续发展 B 以人为本 C 全面发展 D 协调发展

13、以人为本的“人”是指()

A 个体的人 B 广大人民群众 C 抽象的人 D 公民

14、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 公平B 正义 C 发展 D 协调

15、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 以人为本 B 发展 C 公平D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的回答了()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 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D 什么是社会和谐,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7、江泽民提出()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A 发展 B 群众基础 C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D 党的先进性

18、邓小平抓住()根本问题,并作了系统回答,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 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D 什么是社会和谐,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 理论联系实际 B 理论创新 C 实事求是 D 一切从实际出发 20、1941年,毛泽东明确界定“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是在()A 《新民主主义论》 B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C 《整顿党的作风》 D 《改造我们的学习》

21、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A 解放思想 B 实事求是 C 与时俱进 D 求真务实

22、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A 理论创新 B 实事求是 C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 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23、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是()A 人口多,底子薄 B 地区发展不平衡 C 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24、曾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是()A 陈云 B 周恩来 C 毛泽东 D 刘少奇

25、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是在()A 1927年 B 1928年 C 1929年 D 1930年

26、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曾针对“大跃进”的“左”的错误,为把实事求是的精神恢复起来,号召全党()

A “大兴理论联系实际之风” B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C “大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之风” D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27、江泽民曾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 批评与自我批评 B 敢将真话,做实事 C 与时俱进 D 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28、邓小平认为,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正确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和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首先必须()A 发展生产力 B 实事求是 C 敢说真话 D 解放思想

29、从党的历史发展来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个重大的()A 理论问题 B 实践问题 C 政治问题 D 思想问题 30、在实践基础上的()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A 理论创新 B 制度创新 C 科技创新 D 文化创新

31、实事求是的“是”指的是()

A 研究 B 从实际出发 C 客观事物 D 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性

32、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A 保持先进性 B 具有科学性 C 体现民族性 D 富于创造性

33、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在党的()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十二大 C 十三大 D 十四大

34、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

A、实践创新 B、科技创新 C、体制创新 D、制度创新 35、1941年,毛泽东明确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是在()A、《新民主主义论》 B、《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C、《整顿党的作风》 D、《改造我们的学习》

36、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是在())A 1927年 B 1928年 C、1929年 D、1930年

二、多选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解放思想

3、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A、统筹城乡及区域发展 B、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C、统筹人与自然发展 D、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4、邓小平理论是()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 B、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C、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5、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6、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A、一要吃透理论 B、二要搞清实际 C、三要解放思想 D、四要与时俱进

7、与时俱进,就是要求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A、体现时代性 B、把握规律性 C、富于创造性 D、讲求实效性

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为重新恢复党的思想路线所做的贡献有(A、领导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 B、拥护和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C、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D、提出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三、简答题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什么重要意义?

四、案例分析题 案例呈现:

(一)千年伟人马克思 材料1 1999年秋天,英国广播公司(BBC)用几周时间在国际互联网上评选“千年伟人”活动,评选结果是马克思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世界最有影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后来路透社又邀请政界、商界和学术领域的名人评选“千年伟人”,对39名候选人的投票比较平均,爱因斯坦仅以一分的优势领先于马克思。说明马克思是当之无愧的“千年伟人”。

从1995年到1998年,千人以上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会议开过四次。2000年世纪之交,法国“马克思园地”协会在巴黎举办规模盛大的、题为“全球化与人类解放”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在纽约还举行了2400人参加的“世界社会主义者大会”。世界其他地区也举办了类似的活动。法国《世界报》用“回归马克思”的题目来形容并点 10 评这种热潮。法国《人道报》在报道1998年巴黎国际大会时有这样的文字:从纽约到东京,从圣保罗到耶路撒冷,从新德里到伦敦,到处都奏响了《共产党宣言》的乐章,而这次会议将“再次让历史沸腾起来”,“《宣言》对21世纪仍将发生重要影响”。

(靳辉明:《千年伟人马克思》,《参考信息》,2002年4月30日)材料2 马克思并非高官政要,也并非亿万富翁,他一生穷困,连爱子夭折都无钱安葬。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逝世时惊动了整个欧洲,不少报刊发表评论和文章对他表示敬意,不少工人组织对他表示哀悼。在相隔一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在英国,马克思名列公选的千年伟人之首。在人类历史上为穷人说话表示哀怜的思想家并不少,唯有马克思不是用怜悯,不是用眼泪,不是用同情的抚慰,而是真正用科学理论揭示他们的处境和获得自身解放的途径。马克思是用真理征服世界,用真理改造世界的。这个真理就是他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创立的,为什么至今仍然具有生命 11 力?根本原因在于,它所研究的主题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问题,它所研究的对象是作为社会形态的资本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的某一阶段。因此,它的结论是关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和无产阶级解放的具有规律性的结论。正因为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要求,所以它不是停留在资本主义的表层,不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描述,而是着力于把握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至今仍然闪耀着真理光芒的一个重要原因。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前途光明。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永放光芒》,《光明日报》,2003年4月1日)

案例讨论:

1,马克思被评选为“千年伟人”,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3,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案例点评:马克思被评选为千年伟人这件事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偶然的。一种思潮的出现、传播乃至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随着时日的推移趋于衰落,逐渐被遗忘,最后成为故纸堆 12 而被蛰居书斋的学者们作为研究对象,这是很多“思想”和思想者的命运。而马克思及其学说却摆脱了这一命运。它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又表明了当今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就像自然科学需要爱因斯坦的理论一样。当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深入研究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与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它第一次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正确的道路,而且为各门科学的发展提供锐利的武器。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一百多年来,它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取得重大胜利,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二)回望毛泽东

毛泽东逝世己32年了,但是伟人的身影始终矗立在人们视野的地平线上。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没有任何人像毛泽东那样深刻、广泛、长远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并 13 给整个世界强烈的震撼。他是20世纪中国的旗帜、象征和灵魂,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奋斗了一生,多次使中国革命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不了解毛泽东就不了解20世纪的中国。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在于,他集中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奋斗经验和智慧,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中国气魄和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但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有人否定毛泽东,否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在拨乱反正中批判了“左”右两种错误倾向,正确的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回答外国记者时明确指出,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要永远保留下去,这是我们国家的象征,要把毛主席作为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不能丢。我们绝不会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对待毛主席。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往事已矣,巨人长眠。土地革命的星星之火,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解放战争的千里决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头的探索,已经成为渐行渐远的历史,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14 今天的幸福生活发端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以及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毛泽东超越了时代,他的丰功伟绩将永远彪炳史册。

(摘自魏晓文、杨慧民:《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案例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第6—12页)

案例讨论:(1)“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要永远保留下去”,这句话有何深刻含义?(2)为什么说毛泽东是伟人?(材料中有相关论述,可用横线标出)(3)评析毛泽东的历史功过。案例点评:

邓小平曾经坚定地说:“我们要对毛主席的一生的功过作客观的评价。我们将肯定毛主席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讲毛主席后期的错误。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毛主席一生中正确的部分。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是中国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 15 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世世代代坚持下去。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 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全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中心是发展,既源于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又是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超越。科学发展观突出了机遇说,强调指出,21世纪的头20年是最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抓住机 16 遇,乘势而上,我国就能建设起惠及十几亿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才能处理好发展中的相关矛盾。因此,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全面发展说,它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又好又快发展,它推进了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论。科学发展观之所以科学,关键在于它强调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又好又快的发展。邓小平曾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提出可持续发展论。但发展过程中的粗放性、浪费性、污染性,使发展的不可持续性日益暴露出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了发展的全面性,将发展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从量的扩展发展到质与量的统一,克服了以往某些方面存在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财富、轻精神财富,重当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的偏差。明确提出发展的协调性,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要统筹兼顾,相互促进。它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强调按照科学规律来谋划发展大计。

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张忠良、李莉,湖南省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光明日报》,2006年8月1日)

案例讨论:

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表现在哪里? 3,联系实际谈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案例点评: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 18 度,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我国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用新的思想和观点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关于发展的规律的科学,是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规律的科学。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丰富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科学发展观完善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确立了新的思维方式、文明模式和生活理念。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专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

A 民族资产阶级 B 农民阶级 C 无产阶级 D 城市小资产阶级

2、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

A 武装斗争 B 议会斗争 C 合法斗争 D 地下斗争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不包括()

A 城市小资产阶级 B 大资产阶级 C 民族资产阶级 D 农民阶级

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问题

A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B 革命的动力 C 革命的对象 D 革命的前途

5、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A 封建社会 B 殖民地社会 C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6、建国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性质是()

A 农民阶级的革命 B 新民主主义革命 C 社会主义革命 D 无产阶级革命

7、毛泽东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的著作是()A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 《共产党人发刊词》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持久战》

8、区别新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A 领导权问题 B 革命对象问题 C 革命形式问题 D 革命动力问题

9、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重要论断的是()A 朱德 B 毛泽东 C 周恩来 D 邓小平

10、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和最重要的特点是()A 从思想上建设党 B 从作风上建设党 C 从组织上建设党 D 从制度上建设党

11、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是()

A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 官兵平等的原则 C 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原则 D 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

12、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

A 封建主义 B 民族资本主义 C 官僚资本主义 D 帝国主义

13、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

A 工人阶级 B 农民阶级 C 城市小资产阶级 D 民族资产阶级

1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最基本的联盟是()

A 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B 无产阶级和其他非劳动阶级的联盟 C 工农联盟 D 无产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15、毛泽东为党和人民军队确立的宗旨是()A、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B、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

16、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 B、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 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D、民族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17、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根本原因是()A、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B、中国是多个帝国主义国家侵略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C、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全国革命形式的继续向前发展

1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共一大召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中国进入()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0、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中,完全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是()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

A、独立的社会形态 B、固定不变的社会形态 C、过渡性质的社会 D、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之一22、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A、新民主主义时期 B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23、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

A、照搬马克思主义的结论 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 C、与马克思主义无关 D、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24、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国营经济主要是()建立起来的 A、通过没收官僚资本 B、通过原来解放区的公有经济 C、通过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D、通过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25、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政治条件是()

A、全国大陆解放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的建立 C、土改运动 D、“三反”“五反”运动

26、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由低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是()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B、高级社、低级社、互助组 C、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D、互助组、初级组、高级组

27、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实行()A、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专政 B、工农联合专政

C、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D、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联合专政

28、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是()

A、个体经济 B、公有制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9、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30、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33、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新民主主义性质

34、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A、定息 B、国家资本主义 C 公私合营 D、“四马分肥”

3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是从()年开始的。

A、1952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5年

3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高级形式是()A、加工订货 B、统购统销、经销代销 C、四马分肥 D、个别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指出,近代中国社会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 两头”指的是()A、农民阶级 B、无产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要条件有()A、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良好的群众基础

C、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 D、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相当力量的红军存在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A、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 C、党的建设 D、群众路线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5、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逐步实现()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构成包括()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个体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 28 济

7、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是()A、互助组 B、初级社 C、人民公社 D、高级社

8、“四马分肥”包括()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费 D、资本家红利

三、简答题

1、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2、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3、简述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4、简述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5、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6、简述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可能性 案例分析题

案例呈现:

(一)去当红色“山大王”

秋收起义几仗打下来,部队相继失利,损失很大,队伍“竟至溃不成军”。毛泽东在文家市里仁学校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讨论部队的进军方向问题。毛泽东拿着一份从学校借来的地图,指着湘赣边界山形最宽的部分,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说:这里像眉毛一样的地方,是罗霄山脉中段,最适合做我们的落脚点,我们要到那里去当“山大王”。

听了毛泽东的分析,在经过激烈争论后,大多数同志同意毛泽东的主张,也有一些同志不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师长余洒度就极力反对,他说攻打长沙是省委决定了的,我们现在全军会师了,就应该立即反攻浏阳,直取长沙;不打长沙,却退到农村,这叫什么革命?毛泽东耐心地说:我们这个山大王是红色的“山大王”,而不是过去的“山大王”,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工农武装,是共产党领导的,有主义、有政策、有办法的“山大王”。中国政治不统一,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很多,我们要找敌人统治薄弱的地方。毛泽东的话,通俗易懂,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深刻的真理。总指挥卢德铭坚决支持毛泽东的主张,他说:毛 30 委员讲得对,现在交通要道和城市不是我们占领的地方。如果攻打长沙,就有全军覆没之险。

(苏扬:《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中外名人的评说》,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案例讨论:

1,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是什么?为什么必须走这条道路?

2,结合文家市前敌委员会会议上的争论,谈在中国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对中国革命有什么影响? 案例点评: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这就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由于政治上的不平衡,城市是反革命力量统治的中心,农村则是 31 其统治的薄弱环节,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也是受过大革命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地方,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的客观条件。而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依据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研究和回答中国革命、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寻求和不断开拓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由此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从此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理论,从理论上处理好了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以及土地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革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摆脱了长期 32 以来对苏联革命道路的迷信,开始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二)“经济决战”奏凯歌

全国解放之初,国民党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个生产停顿、破产、整个国民经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外国记者戏称:“共产党的军事可以打100分,政治可以打80分,财经工作只能打0分”。不管是西方敌对势力,还是国民党,都在等着看中国共产党的笑话。面对这样的情况,从1949年到1950年中国共产党在取得军事上的胜利的同时,领导人民打了一场在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大战”——稳定物价,并彻底扭转了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和整个社会经济一片混乱的局面,粉碎了敌人恶毒的污蔑。

这场决战,从上海打响。在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的十多天内,市场上投机活动猖獗,银元价格竟然上涨了5倍多。党中央亲自指派熟悉经济工作的陈云同志赶赴上海,领导打击投机的战斗。经过认真研究,华东军政委员会果断决策,在6月10日下令包围和查封了上海市投机市场的总枢纽——上海证券大楼,取缔了金、银、外币计价的活动。这 33 使人民币得以占领市场,为平抑物价创造了重要条件。从上海斗争开始,经中央财经委员会指挥,全国进行了多次平抑物价涨风的斗争。其中,具有决定意义是1950年3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政务院《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这项决定的贯彻执行,使全国的物价明显地稳定了下来。

在贯彻这项文件的过程中,各级财政部门工作十分扎实。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经济委员会每晚都有电话联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统一指挥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广州、重庆、西安、大连等大市场的国营贸易和市场经济活动。主要内容为国营贸易机构当天卖出多少粮食和纱布,买进多少,价格高低,以及私商买进、卖出的情况。领导同志每晚都根据收集到的情况,提出次日卖出价格的安排和要求,电告各大城市执行,通过各大城市的贸易价格活动又去影响各小城市的贸易、价格情况。

为了保证《决定》的准确执行,中央还召开了会议,讲明政策,做透思想工作。在开会时,广州市有位代表形象地说:“经过这次会议,我懂了,我过去在广东打仗,抓到俘虏,就送到广州完事,可现在要送北京了。每天卖货的钱,就缴国库,我们要花钱,再到国库去领”。统 34 一财政经济工作,在执行中,纪律非常严明,发扬了无产阶级政党铁的纪律的优良传统,确实做到了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而且是“枪打出头鸟”,一经发现违法的苗头,就严肃处理,铁面无私,做到了“惩一儆百”、“寓教于惩”,而不是睁一眼,闭一眼,“看人下菜碟”。1950年统一财经工作初期,西南军政委员会贸易部所属的西南区土产公司经理谢扶今同志(此人系长征干部,又是王明即陈绍禹的妹夫,当时王明已回国,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主任),没有遵照财经统一的规定,把卖货所得现金上缴国库,而是自行投放,收购了猪鬃。西南财经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秘书长刘岱峰和西南贸易部部长王磊、副部长刘卓甫发现后,报经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邓小平批准,立即对谢扶今执行了纪律处分,并通报全区。广大干部无不敬服,再没有人敢于以身试法。这就使得中央规定的政策,通行无阻,一直落实到基层。

通过这些斗争,新中国稳定了物价,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财经工作,不是得0分,而是得了满分。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建国之初稳定物价的胜利,认为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的胜利。它使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站稳了脚根,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案例讨论:

1.“共产党的军事可以打100分,政治可以打80分,财经工作只能打0分”,如何认识这个说法,“经济决战奏凯歌”说明了什么?

2.毛泽东高度评价建国之初稳定物价的胜利,认为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的胜利。你如何理解这个论断? 案例点评: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领导人民打了一场在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大战”——稳定物价,并彻底扭转了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和整个社会经济一片混乱的局面,粉碎了敌人恶毒的污蔑。

通过这些斗争,新中国稳定了物价,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财经工作,不是得0分,而是得了满分。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建国之初稳定物价的胜利,认为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的胜利。它使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站稳了脚根,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中国共产党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也一定能领导好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 36 光辉的成就。专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 建成社会主义 B 解放生产力 C 发展生产力 D 向共产主义过渡

3、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A 革命 B 改革 C 政治运动 D 阶级斗争

4、消灭剥削的物质条件是()

A 实行公有制 B 实行按劳分配 C 市场经济高度发达 D 生产力高度发达

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

A 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B 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 明确拉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 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6、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A 它的政治民主化程度比资本主义更高,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 它的经济计划性比资本主义更强,更能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C 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高,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得物质文化生活 D 它的社会精神文明水平更高,并能够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7、邓小平认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A 稳定得国内政治环境 B 四项基本原则 C 和平安定得国际环境 D 自己的发展

8、邓小平曾说过:“现在我们虽说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说明()A 我国实际上还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得时期 B 我国搞的社会主义事实上是在补资本主义的课

C 我国的生产力不发达,还没有摆脱贫困,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D 我国还存在着封建残余、小生产习惯势力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

9、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A 号召人民生活节俭,抑制社会需求 B 用发购物票的方法计划分配社会产品

C 发展生产力 D 要求企业增加产品的数量,减少花色品种

10、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 改革 B 发展 C 依法治国 D 以德治国

1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C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为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1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 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C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 高度的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

13、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

A 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B 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 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14、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个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的是()A 马克思 B列宁 C 毛泽东 D 邓小平

15、社会主义本质把()摆到了首要位置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改革开放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共同富裕

16、邓小平在领导全党解放思想,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过程中,理论上最大的贡献是揭示了()的本质

A 社会主义 B 市场经济 C 实事求是 D 马克思主义

17、毛泽东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这段话说明了()

A、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C、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 D、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18、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要把经济建设转移到()A、依靠科技进步上来 B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C、依靠科技进步上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D、发展生产力上来

19、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不发达和()两个阶段 A、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 B、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

C、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要求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之间的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1、我国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从其社会性质而言应属于()A、资本主义社会

B、共产主义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向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D、社会主义社会

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从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42 A、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B、信息化的历史阶段 C、工业国的历史阶段

D、祖国统一的历史阶段

2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A、建立多党制

B、实行三权分立 C、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建立议会民主

24、目前我国最大的实际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且不平衡 B、人口众多

C、贫富差距拉大并且开始出现两极分化 D、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和核心内容是()A、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B、富强、民主、文明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6、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是()43 A、中国共产党 B、工人阶级 C、知识分子 D、农民

27、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政治保证是()A、改革开放

B、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8、四项基本原则是()A、立国之本

B、强国之路

C、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D、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

2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的反对()A、教条主义

B、机会主义 C、狭隘经验论

D、资产阶级自由化

30、党的十三大指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A.实现四个现代化 B.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C.建立富强 民主 文明的现代化国家 D.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31、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是()A、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B、依靠外援

C、加强党的领导 D、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2、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党在()的基本纲领 A、社会主义社会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革命和建设时期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A、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发展重工业 C、发展信息产业

D、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3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

A、建设高度发达、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B、建设和谐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C、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阶段 B、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阶段 D、从新中国成立到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

36、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A、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B、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37改革的性质是()

A 一场新的革命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8、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A 改革的性质决定的 B改革的艰巨性决定的

C 改革的任务决定的 D改革的长期性决定的

39、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A、一项长期的国策 B、一项权宜之计

C在现代化建设中实行的政策 D实现现代化后就不必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40、中国共产党提出改革决策的理论基础是()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 B、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C、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D、党执政规律的理论

41、在全面改革中,()是重点。

A 经济体制改革 B 政治体制改革 C 科技体制改革 D 文化体制改革 42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靠()A发展 B 改革 C稳定 D 公平

43、要把()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A、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稳定压倒一切

C、改革开放 D、“三个有利于”

44、判断改革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三个有利于” B、四项基本原则 C、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D、生产力标准

45、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在于()

A是由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决定的 B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客观要求 C是由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决定的 D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46、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使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 B、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利用国际分工,提高国民经济效益

47、我国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是()。

A、闭关自守,盲目排外 B、依赖外国,崇洋媚外 C、自力更生于依赖外国并重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48、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的关系

A、独立自主 B、自力更生 C、闭关自守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49、我国已初步形成、逐步推进的开放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沿边开放→ 内地开放 B、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技术开发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 →沿江沿边开放→ 内地开放 C、经济特区 →沿江沿边开放→ 沿海开放城市 →内地开放

D、经济特区 → 沿海开放城市 → 沿江沿边开放→ 内地开放 50、我国对外开放应实施的战略是()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B、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相结合 C、独立自主与自力更生相结合 D、对外出口与到海外建厂相结合

51、以下不属于对外开放的原因的是()。

A、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B、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C、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D、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先进

52、“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标注是()A、生产力标准 B、综合国力标准 C、人民生活水平标准 D、外资经济

53、邓小平反复强调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必要前提是()A、改革 B、发展 C、稳定 D、开放

54、关于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稳定是前提 D、发展是前提

二、多项选择题: 1、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阐述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有:()

A、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B、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C、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D、关于改革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思想

2、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篇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阅读课复习教学

1.创设语境, 在综合运用中提高品词析句的能力, 在归纳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揣摩如何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情达意。

2.总结、规范答题方法,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答题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在具体的语境中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品词析句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欣赏, 积累导入

1.回顾课文, 欣赏发现。

师:在这学期的学习中, 很多句子让我们印象深刻。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精彩语句并朗读) 想一想, 为什么这些句子会让大家难以忘怀?

2.揭示目标, 引出重点。

师:今天我们复习的重点就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其表达效果。

二、结合目标, 归纳方法

1.结合实例, 交流方法。

师:请结合平时的学习, 举例谈谈你是运用怎样的方法来理解句子含义的?

2.教师引导, 归纳板书。

●联系上下文

●抓句子中的重点词语

●抓句子的特点

三、指导完成, 强化方法

师:让我们走近《远去的背影》, 一起思考, 一起交流吧。

附文:

远去的背影

在我绝对未读过朱自清《背影》的年龄阶段, 就曾为您的背影而怦然心动过, 而且至今仍感到您还在那里走着。

那是我刚六岁多的时候, 在一天晚上, 您请别人吃过饭之后, 第二天牵着我去上学了。因为路远, 而且曲里拐弯很难记, 您牵一阵子, 背一阵子, 把我领上一条崭新的道路。在这以前, 无论自己玩, 还是背着抱着弟弟妹妹玩, 都不过是屋前屋后转来转去。

这是第一次您把我领出了家门, 让我走上一条很远很远的路, 路的那头, 正书香四溢, 诵读朗朗。

快进校门的时候, 您在嘱咐我之后, 向另一条道上走去, 走得很慢。边走边回头看我踟 (chí) 蹰 (chú) 不前的步履。时而用目光, 时而用手势, 鼓励我迈进学校大门。

就在这个时候, 我站住了, 怎么也迈不开步, 像有一种什么东西羁绊住, 扯也扯不断。于是, 您毅然地转过身向前走去。看不到您的目光, 听不到您的说话, 只见到您慢慢向前移动的背影, 闪过大树, 闪过屋宇, 然后在高高的土丘处渐渐消逝。

我刷刷地掉着眼泪, 直到看不见您的背影, 我才用小手背抹干眼泪向学堂走去。

您的背影我应该是见到的, 而且不止一次。为什么这一次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呢?我想, 大约就缘于您突然转身的坚毅, 您在鼓励我自己走, 您在切盼一个六岁多的孩子走出门前屋后转的小天地, 您心中正腾起一个小小的稚气未脱的雄鹰。

如今, 这背影仍鲜明地印在我脑子里, 可是您已早早离我而去了。正如送我入学堂的那时, 您一步步默默地消逝。在那土丘后面。而我直到您去世后, 才从千里之遥, 赶到那土丘处向您跪拜。

1.回顾阅读程序, 归纳为:

初读整体把握—→读题捕捉信息—→精读深入思考—→组织语言答题—→检查答题情况

2.指导口头练习。

(1) 快速默读短文, 整体把握内容。

(2) 捕捉信息, 明确考察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

(3) 找到重点词句, 深入思考。

家门、书香四溢、很远很远、怦然心动、毅然

在这以前, ……都不过是屋前屋后转来转去。

正如送我入学堂的那时, ……赶到那土丘处向您跪拜。

(4) 构想设问方式。

A.读一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第一次”对我将有怎样的影响?“父亲第一次把我领出了家门, 让我走上了一条很远很远的路”, 你认为这是一条什么样的路?路的那一头又有什么?

B.读一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想一想,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如果去掉“您心中正腾起一个小小的稚气未脱的雄鹰”, 可以吗?为什么?

C.读了本文, 联系自己的生活, 谈一谈你从自己父亲的背影中感受到了什么?

D.读文中画线的句子,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假如你就是作者, 你会对父亲说些什么?

3.总结:在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时, 应先理解句子的表达形式, 再揣摩句子的思想感情。

四、独立完成, 实战演练

师:让我们独立完成《心田上的百合花开》的笔头练习。

附文: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 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 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 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 它心里知道自己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 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 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 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 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 深深地扎根, 直直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 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 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 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 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 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 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 而是头脑长瘤了。”

公开场合, 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 即使你真的会开花, 在这荒郊野外, 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偶尔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 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开花:“在这断崖边上, 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 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呀!”

百合说:“我要开花, 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 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 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 不管你们怎么看我, 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 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 它终于开花了, 它那灵性的白和秀挺的风姿, 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这时候, 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 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 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 只有百合自己知道, 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 野百合努力地开花, 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 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 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 远在百里外的人, 从城市, 从乡村, 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 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 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 感动得落泪, 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那里, 被人称为“百合谷地”。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 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 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快速默读, 教师巡视。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 对潜心阅读的学生提出表扬。)

2.实物投影, 交流以下问题。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法, 增强综合能力, 养成良好的阅读和答题习惯。)

(1) 写出词语的近义词。

讥讽秀挺风姿谨记

(2) 细读全文, 你认为百合花从“一株”发展到“满山”要克服哪些不利因素?

(3) 阅读画波浪线的句子, 想一想, 为什么这株百合是“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综合运用了____等修辞手法, 这样写是为了____。假如多年后, 又有一株不为人知的野百合生长在断崖边, 你会对它说:你要开花, 因为____;你要开花, 因为____;你要开花, 因为____;你要开花, 因为____。不管____, 不管____, 你都要开花。 (最后两个空, 可以作为选做题)

(5) 百合花的生长历程启示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应该怎样去做?

五、课堂总结, 交流收获

篇4:概论课复习大纲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根据?

4.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有哪些?

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6.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核心以及基础。

7.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8.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是什么。

9.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10.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

11.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

12.为什么说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安排,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

13.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大意义。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14.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原因。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基本方针。

16.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重要意义和基本原则。

18.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19.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的历史背景。“三通”的内涵。“一纲四目”的内涵。

20.“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2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邓小平对时代主题判断的基本点。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依据。

22.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建国初毛泽东提出哪三大外交方针。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新安全观的核心。当前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我国外交工作的总体布局是什么?

23.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2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有哪些。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新时期工人阶级的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

25.当前我国出现哪些新的社会阶层?新的社会阶层出现的原因?

26.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

27.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什么?

28.新形势下我军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29.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原因。

30.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原因?

32.从生死存亡的高度认识党群关系具有哪些方面的意义。

33.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正确把握了哪几个基本原则。

篇5:概论课复习题集2010版

中央银行概论复习题——简答题

1.决定央行制度类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P54)

答:①国家的社会制度,主要是指政治体制和经济管理体制;②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发达程度;③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地理位置以及文化传统 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为什么中央银行要求保持相对的独立性?(P80)

答:①货币政策稳定性与连续性要求中央银行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防止货币的财政性发行也要求中央银行具有相对独立性;③中央银行业务的特殊性与专业性也要求其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3.人民银行贷款分为哪四种贷款?具体内容是什么?(P125)

答:①年度性贷款:主要用于解决有关银行因经济合理增长,或承担国家较多的中长期指令 性政策贷款任务而引起的信贷资金不足;期限为1—2年。②季节性贷款:主要用于解决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信贷资金营运中发生先支后收,或存款季节性下降、贷款季节性上升等客观因素引起的临时性资金短缺;期限为2个月,最长不超过4个月。③日拆性贷款:主要用于解决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因汇划款项未达等因素,发生临时 性的资金头寸不足;贷款期限一般为10天,最长不超过20天。④再贴现贷款:专门用于解决各银行因办理票据贴现引起的暂时资金不足;贷款期限一 般为3个月,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4.中央银行在进行证券买卖业务时一般应注意哪几个问题?

答:①只能在证券的交易市场上、即二级市场上购买有价证券。②只能购买具有上市资格,即在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销售的、信誉非常高的有价证券。③只能购买流动性非常高的有价证券。④一般不能购买国外的有价证券。

5.资本充足条件的包括哪些比率?其基本内容是什么?(P305)

答:资本充足条件是指保持银行正常经营和健康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条件。这些比率从不同角度反映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①基本资本比率。即银行全部资本除以银行总资产所得的比率;这个比率可用来衡量一家银行对贷款损失的保护程度,以及银行经营是否稳健。②总资产与资本的比率,这实际上是基本比率的倒数,表现为资产对资本的倍数关系。③资本与存款负债的比率。这是同资本与资产的比率相对的一种资本充足条件,反映了以资产管理为主或是以负债管理为主的两种不同的管理策略。④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这一比率表示资本充足条件的侧重点,是为了防备风险资产的风险。⑤坏账准备金与贷款总额的比率。⑥综合性资本充足条件。6.凯恩斯流动偏好理论(或称货币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278)

答:①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有三种: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性动机。②货币需求函数可表示为:M=M1+M2=L1(Y)+L2(r)。式中,M1指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是收入Y的函数;M2指由投机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是利率r的函数。③强调了利率的重要性。

第 1 页

悠游雪韵

7.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划分是什么内容?(P262)

答:M0=现金;M1=M0+(企业、机关团体、部队的)活期存款+基建存款;

M2=M1+城乡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M3=M2+财政金库存款+其他存款 8.货币供求失衡的原因及其表现是什么?(P288)

答:(1)表现:①总量失衡:货币供给不等于货币需求,即Ms<>Md。②结构失衡:即货币的供给结构与货币的需求结构不相适应。

(2)原因: ①货币供给的确定性与货币需求的模糊性之间存在矛盾。②一定时期一定经济条件下的货币需求量应该是稳定的。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的过程只是使货币供给一步步地靠近货币需求,所以大多数时间内的货币供求都是有差异的,多次调整的结果也只能是短暂的货币均衡。9.各国中央银行实行外汇管理有哪些不同的目的?(P175)

答:①经常项目长期保持较大顺差、国际储备过多的国家,实行外汇管理的目的主要是防止 外汇储备过多所带来的国内通货膨胀的危险。②经常项目长期存在较大逆差、国际储备不足的国家,实行外汇管理的目的一般是增加外汇收入,减少外汇支出,改善经常项目收支的状况。③国外长期资本大量流入的国家,实行外汇管理的目的集中在防止本国的经济命脉为外 国资本所控制。④本国长期资本大量流出的国家,实行外汇管理的目的是避免本国经济实力的削弱,防止经济衰退。⑤短期资本大量流入或流出的国家,实行外汇管理的目的在于维持本币在金融外汇市场上的稳定,防止汇率大幅度波动,保证国内经济的正常发展。⑥如果一国的国际收支长期处于比较健康的状态,不平衡只是暂时的现象,则可以通过 调整国际储备弥补国际收支的不平衡,而不必实行严格的限制性外汇管理措施,以降低政策的社会成本。

10.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的不足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P220)

答:①中央银行并不能完全控制货币供应量。对于货币乘数,中央银行只能对其施加影响,而不能完全决定。②现代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发展很快,它们之间的资产负债业务有替代性。它们的资产负债发生变化,会引起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从而影响经济活动,这是中央银行无法直接调控的。③货币政策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不稳定。

11.中央银行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P4)(稍微转换下)

答:①工商业的迅速发展;②信用体系稳定与金融管理的要求;③统一银行券的发行与流通的要求;④统一国内票据清算的要求;⑤建立金融业监管体系的要求;⑥建立政府与金融体系桥梁的需要。12.中央银行资本结构有何特点?(P56)

答:中央银行的资本结构是指作为中央银行运作基础的资本金是怎样构成的,即中央银行的所有制形式如何。根据资本金的所有形式把各国的中央银行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国家所有形式:中央银行的全部资本属于国家所有;②集体所有形式:中央银行的全部资本属

第 2 页

悠游雪韵

于本国金融机构集体所有;③混合所有形式:中央银行的全部资本属于国家和私人共同所有;④多国所有形式:实行跨国中央银行制度的成员国共同持有中央银行股份;⑤无资本形式:一国中央银行并无资本,而只是经国家授权执行中央银行职能。13.中央银行再贷款政策有哪些原则?(P122)

答:(1)合理供给(2)确定期限(3)有借有还(4)适时适度调节

14.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哪些?(P203)

答:①稳定价格。②充分就业。③经济增长。④平衡国际收支。15.影响货币乘数的主要因素是什么?(P269)

答:①活期存款准备金率(rd);②定期存款准备金率(rt);③定期存款与定期存款的比率(t);④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比率(k);⑤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率(e)。16.存款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P310)

答:(1)存款保险制度的发展

(2)存款保险制度的目的和对象(3)存款保险的标的和存款损失的赔偿(4)存款保险制度的组织形式和体制 17.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280)

答:(1)个人或家庭:①收入水平;②收入的时间间隔;③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和将其他金融资产转化成货币所需的费用;④金融服务水平。(2)企业:①企业的生产规模;②资金流通速度;③企业投资行为;④金融服务水平。(3)政府:①为维持正常活动的货币需求;②储备性货币需求;③投资性货币需求。

18.简述货币政策传导的一般过程。(P238)

答:(1)货币政策的经济变量传导:(2)货币政策的机构传导:(3)货币政策综合传导过程: 19.确定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应主要考虑哪些影响因素?(P192)

答:①储备货币币别与本国对外贸易结构所需币别大体一致。②储备货币币别与本国对外投资和外债还本付息的币别大体一致。③储备货币币别与外汇市场上储备货币的汇率与利率走势需求的币种大体一致。④储备货币币别要满足本国汇率政策执行和干预市场的需要。⑤储备货币的币种选择,要考虑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金融状况,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20.简述我国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程序。(P100)

答:人民银行发行库→(出库/发行)→商业银行业务库→(现金投放)→市场

人民银行发行库←(入库/回笼)←商业银行业务库←(现金归行)←市场

①发行库是发行基金的保管库,发行基金是指人民银行为国家保管的待发行的货币,是调剂市场货币流通的准备基金。②业务库是各商业银行基层行处为了办理日常现金收付业务而建立的金库。21.规范化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具有哪些特点?

第 3 页

悠游雪韵

答:①间接调控性;②目标与工具变量之间能迅速准确地传导;③法制健全,调控主客体的法制意识及经营行为都很规范;④有一个健全的经济环境,包括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完善的金融市场、银行与企业的行为市场化;⑤完善和规范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中间业务和操作目标确定等。22.为什么说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如何体现的?(P28)

答:(1)所谓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是管理全国金融机构的国家机关,是国家货币金融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是国家信用的提供者,代理管理国家财政收支并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2)①代理国库②对政府提供信用③管理金融活动,调节国家经济④代表政府参与国际金融活动。

23.为什么要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P33&P299)

答:(1)必要性:金融机构的特殊性(高危)(2)重要性(建议从主体方面分层次答)①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健全与稳定,防止金融紊乱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困难,中央银行作为一国金融管理的最高当局,必须对银行及金融机构的设置、业务活动及经营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对金融市场实施管理控制。②中央银行对宏观金融的监督管理职能主要是由中央银行通过法律法规对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管理控制。③各国确定金融监督管理的目的,实际上都是为了通过监督管理来贯彻执行国家的金融法令和政策,维护金融业的安全和稳定,调整银行业内部和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维护公众的利益,促进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发展。24.中央银行开展再贴现业务有哪些作用?(P131)

答:①作为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手段,起到“变速箱”的作用。②对市场利率产生“告示效应”,起“指示灯”的作用。③在整个金融体系发生动荡和突发性危机时,中央银行为保卫金融体系的安全和货币的稳定,通过再贴现帮助这些金融机构渡过难关,起“安全阀”的作用。④通过再贴现的一些限制措施,达到调整国家产业政策的目的。25.衡量外债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有哪些?(P179)

答:①总债务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②短期债务占总债务的比例③外汇储备占总债务的比例④债务率⑤偿债率⑥债务余额的增长不应大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26.与商业银行相比,中央银行业务有哪些特殊性?(P26)

答:①从业务经营的目的来看,其业务经营不以盈利为目的,原则上也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而必须执行国家的经济政策,维护正常金融活动,以实现货币稳定,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持续 稳定增长为其宗旨。②从业务经营的对象来看,中央银行业务经营活动的对象主要是政府、银行及一般金融机构。中央银行通过服务、管理和扶持银行和金融业,来贯彻执行国家的货币政策。③从业务经营的内容来看,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其发行的货币,也接受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存款以及财政性存款。中央银行吸收存款不是为了营运周转,而是属于保管、调节性质。

第 4 页

悠游雪韵

27.中央银行借入外债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P183)

答:①外债总规模的管理。②债务类型结构的管理。③货币结构的管理。④期限分布的管理。⑤利率结构的管理。⑥筹资市场分布的管理。

28.选择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标准是什么?(P217)

答:有三个标准:可测性、可控性与相关性。①可测性是指中央银行所选择的金融控制变量,必须具有明确而合理的内涵和外延,指标必须能够数量化。②可控性是指中央银行能够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对该指标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能够准确地控制该指标的变动状况及其变动趋势。③相关性是指这些中介指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29.简述决定企业货币需求量的因素。(P281)

答:①企业的生产规模;②资金流通速度;③企业投资行为;④金融服务水平。30.什么是不动产信用控制?主要有哪些内容?(P214)

答:(1)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规定和调整金融机构对客户的住宅或商业用房贷款的限制条件,控制不动产贷款的信用量,从而影响不动产市场的政策措施。(2)①对金融机构的不动产贷款规定其贷款的最高限额; ②规定购买不动产第一次付款的最低限额;③规定不动产贷款的最长期限。

31.简述中央银行权力结构的类型。(P58)

答:中央银行的权力结构由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方面构成。根据权力机构的设置不同,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大都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①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统一于一个机构。②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别由不同机构承担。③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交叉由不同机构共同承担。32.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主要包括哪些内容?(P81)

答:①中央银行具有法律赋予的相对独立的职能体系:②在体制上、人事组成上体现出相对的独立性:③中央银行的资金运行与财政部是严格分离的,具有独立运作的权力:④中央银行的利润与税收管理也是其保持相对独立性的重要方面

33.简述我国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内容。(P117)

答:①规定缴存对象 ②规定缴存范围 ③规定缴存比例——存款准备金率 ④规定缴存办法 34.如何评价再贴现政策?(P134)

答:(1)作用:①作为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手段,起到“变速箱”的作用。②对市场利率产生“告示效应”,起“指示灯”的作用。③在整个金融体系发生动荡和突发性危机时,中央银行为保卫金融体系的安全和货币的稳定,通过再贴现帮助这些金融机构渡过难关,起“安全阀”的作用。④通过再贴现的一些限制措施,达到调整国家产业政策的目的。

(2)局限:①再贴现率的调节效果决定于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货币 需求行为的配合,由此决定

第 5 页

悠游雪韵

该政策工具有较大的被动性,它不是一种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有力工具,其调节效果也极不确定。②和存款准备金政策一样,再贴现率不宜随时变动这就决定了该政策工具的伸缩性、灵活性较差。

35.各国金融监管制度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答:①双线多头银行监管体制②一线多头银行监管体制③高度集中的单一金融监管体制④跨国的银行监管体制

36.影响货币政策外在时滞的因素有哪些?(P242)

答:①投资者和消费者对市场变化及信息的反应速度。②货币政策实施中的经济管理体制。③经济发展水平及宏观或微观经济背景。④内在时滞。⑤货币政策力度的大小。⑥货币政策实施所选择的时机。⑦社会公众的预期。

37.简述评价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未找到)

答:(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调整各商业也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以改变货币乘数,控制商业信用创造能力,间接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2)优点:速度快,作用直接,效果明显。(3)缺陷:①缺乏弹性,难以把握,有时会造成经济大的震荡;②准备金率的调整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产生显著影响;③对各类银行影响不一样,实际效果不易掌握,有时甚至会引发超额准备较少的银行的流动性问题; ④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大多数银行已不具有约束力,有效性开始降低;

39.凯恩斯主义与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模式有何异同?(未找到)

答:(1)凯恩斯主义:R→MS→r→I→E→Y 货币学派:R→MS→A→C(I)→P→Y

(2)异:①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与金融资产是相近的替代品,强调货币作为一种资产与其他金融资产之间的高度替代性,货币资产的变动经利率与相对收益率的变动影响到实物资产;而货币学派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直接影响总支出与总收入,避开了利率的作用。②凯恩斯非常重视利率的作用,强调的是利率变动对于投资需求的影响,认为利率是传导机制的中心环节,货币量变动首先引起利率变动,货币供求和经济总供求的均衡是通过利率的改变来调节的。而货币学派重视收入支出的作用,认为人们主要根据收入来确定现金持有量,因此货币供求均衡只能通过支出来调节,而货币量与利率间存在不一致的关系。③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主要集中在一些狭小的、可买卖的资产及市场利率上,凯恩斯学派仅将金融市场的所有资产划分为两大类——流动性弱但具利息收入的长期债券和流动性强但不产生直接收益的货币。而货币学派认为这样是不够的,认为应对更大范围的资产和利率加以考虑,如耐用消费品、建筑物及其他不动产等 ④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供应量变化对国民收入有实质性的影响,增加货币供应的结果是使利率降低从而导致投资增加,引起总需求和总收入的增加。因此货币是非中性。货币学派则认为,货币供应量变动只能在短期内影响实际 第 6 页

悠游雪韵

产出;从长期看,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因此,货币短期看是非中性的,长期是中性的。

(3)同:都是研究货币供应量是如何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都提出了一定的政策主张。40.简述中央银行制度的主要类型。(P48)(结合名词解释背)

答:①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②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③类似中央银行制度:④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⑤一体式中央银行制度:

41.试比较交易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异同。(P277)

答:(1)交易方程式:M=(1/V)*P*Y

剑桥方程式:Md=k*P*Y

(2)异:两者强调的角度不同。费雪的交易方程式关心的是一个经济社会为实现一定交易量所必须的货币量;而剑桥方程式关心的是,假定必须实现的交易额是一定的,个人所愿持有的货币数量是多少。

(3)同:都属于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都研究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一个直接的比例关系,两者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

42.消费者信用控制主要包括哪些内容?(P214)

答:①规定用分期付款等消费信用购买各种耐用消费品时首期付款的最低金额。②规定用分期付款等消费信用购买各种耐用消费品的借款的最长期限。③规定用分期付款等消费信用方式购买的耐用消费品的种类。④针对不同的耐用消费品,规定不同的放款期限。43.为什么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在日益增强?(P34)

答:①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实施宏观调控,贯彻、实现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②中央银行控制着全社会的货币供应,控制社会总需求,中央银 行的基础货币对流通中的一切货币形态都起着决定作用。③中央银行拥有一整套的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调节经济的手段,也有足够的控制金 融 体系金融活动的工具,供自己进行业务操作,成为其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保证。44.简述中央银行建立的方式。

答:①渐进演化:由商业银行逐渐演变。(英格兰银行P8)②通过立法植入:私人股份银行或私人与政府合股。(美联储P10)

47.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主要有哪些职能?(P30)

答:①吸收和保管存款准备金②充当最后贷款人,对商业银行提供信贷③作为全国票据清算中心,组织全国票据清算事宜。48.简述外债的主要分类。(P178)

答:(1)依债务形式来划分:官方优惠贷款和其他(2)依债务利率来划分:固定利率债务和浮动利率债务。(3)依债务期限来划分:短期外债和中长期外债。

第 7 页

悠游雪韵

49.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有哪几种模式?(P244)

答:①凯恩斯学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模式:(局部均衡论和一般均衡论(IS-LM曲线))R→MS→r→I→E→Y②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模式:R→MS→A→C(I)→P→Y③托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模式:MS→PS→q→I→Y 52.简述中央银行再贷款的主要程序。(P124)

答:①确定贷款对象和条件。②确定贷款种类、用途和期限。③贷款申请 ④银行审查⑤贷款的发放⑥贷款的收回

53.中央银行制度的组织结构主要有哪几方面组成?(P55)

答:①中央银行的资本结构;②中央银行的权力结构;③中央银行的内部组织机构;④中央银行分支机构。

54.简述我国中央银行的作用。(P44)

答: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坚持稳定的货币政策,在调节总需求,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加强银行和金融体制管理,推进金融体系的改革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对宏观经济进行了广泛的、深刻的,也是极为有效的调节和控制。①宏观调控保证了货币稳定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②宏观调控促进了经济的协调发展;③宏观调控激活了微观层面的经济活动。【补】一般的作用有:稳定货币、稳定经济;调节信用、调节经济;集中清算,加速资金周转;开展国际金融的合作与交流。

55.货币供应量层次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具体有哪些层次?(P261)

答:(1)划分依据:货币流动性。(2)M1=现金+活期存款

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3=M2+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57.公开市场业务的直接作用效果表现哪些方面?(P142)

答:①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实际上是向社会注入基础货币,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其创造信用、增加货币供应量的能力,从而刺激经济的发展;反之,则缩减社会需求。②影响证券价格及其收益。中央银行大量购进某种债券,通常会引起该债券的价格上涨,实际收益率上升;反之相反。另外,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活动还会影响到市场的预期,进而影响到证券价格未来的动向。③对利率水平及利率结构产生影响。中央银行买卖债券,实际上是向社会注入货币或回 笼货币,使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由此引起市场利率的波动;此外,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不同期限的证券,可以直接改变公众对不同期限证券的需求额,使利率结构发生变化。58.外汇管理的范围总体上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P169)

答:①贸易外汇管理②非贸易外汇管理③对资本流动的管理④对外汇汇率的管理 59.中央银行在外债管理中的重要性表现在哪几方面?(P180)

第 8 页

悠游雪韵

答:①对外债管理组织机构的参与上。②对外债宏观控制的机制上。③相应的管理外债手段 60.简述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主要内容。(P81)

答:①中央银行具有法律赋予的相对独立的职能体系 ②在体制上、人事组成上体现出相对的独立性:③中央银行的资金运行与财政部是严格分离的,具有独立运作的权力④中央银行的利润与税收管理也是其保持相对独立性的重要方面

61.影响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是什么?(P189)

答:①一国对外贸易状况。②汇率制度和外汇政策。③货币地位。④外汇管制的程度。62.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放款的主要方式有哪些?(P121)

答:①信用贷款。②担保贷款。③抵押贷款。④贴现贷款,即再贴现。63.简述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作用。(P116)

答:①机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增加上缴央行的准备金→降低放款和信用创造能力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后,货币乘数变小,也就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信用创造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银根紧缩,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相应缩减。反之,当法定存款准备率降低时,会增加社会货币供应量。③法定存款准备率的变动,导致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减和货币乘数相应变动,继而引起货币供应量变动。与之相联系的,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增减会导致市场利率发生相应变化,从而引起投资支出的变动。64.中央银行具有哪些基本职能?(P27)

答:①发行的银行:垄断全国货币发行权,成为一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关。②政府的银行:管理全国金融机构,制定并执行国家货币金融政策,提供国家信用,代理管理国家财政收支并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③银行的银行:只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直接发生业务关系,在业务上和政策上起着制约和领导的关系,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各种服务。④宏观调控的银行: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包括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实施金融活动的监督和管理。65.中央银行汇率政策调整对经济运行有何影响?(P176)

答:汇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都能进行灵活的调节,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对国际收支的平衡,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①汇率是调节进出口贸易的杠杆。微观上,汇率影响进出口企业的利润,进而影响对外贸易;宏观上,一国货币的汇率偏低,可以增强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进而增加出口。②汇率对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尤其是短期资本的流动有直接的调节作用。当一国的货币汇率由于某种原因有贬值的可能性时,会引起资本从这个国家流出。66.初创期中央银行的特点是什么?(P12)

答:①早期中央银行,都是从商业银行逐渐演变而来;②初期的中央银行仍然保留了商业银行职能与营利功能;③货币发行权的逐步垄断;④初期的中央银行先是发行银行与政府的银行;⑤早期中

第 9 页

悠游雪韵

央银行对金融业的管理与控制是不完备的。69.国际储备的来源包括方面的内容?(P187)

答:①经常项目顺差。(最主要来源)②中央银行在国内收购黄金。黄金储备是国际储备的一部分。③中央银行实施外汇干预政策时购进的可兑换货币。④一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对外借款净额。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的特别提款权。

72.政府对中央银行的管理表现在哪些方面?(P75)

答:①中央银行资本的国有化;(非盈利化)②政府拥有中央银行董事与行长的任命权或提命权;(与政府宏观经济政策配合、制约)③政府代表的直接介入与影响;(参加董事会)④人事联系与协调的影响。(政府人员与央行人员沟通)73.货币政策的功能有哪些?(P202)

答:①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是通过调整社会总需求而实现的:通过对社会总需求的调整间接地影响到社会总供给的变动,从而促使整个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②保持经济稳定。货币政策是一种稳定经济的政策,它通过操纵货币供应量和影响信贷规模、利率水平、汇率水平来调节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以维持物价与经济的稳定。74.决定个人或家庭货币需求的主要动机是什么?(P280)

答:①为维持日常生活开支而对货币的需求;②为实现将来消费或为随时可能发生急需的储备性货币需求;③为等待或寻求有利的投资机会而暂时保留的货币。75.托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模式是什么?

答:①q理论:q=企业厂商的真实资本的市场价值资本的重置成本

其含义是:当q值大于1时,表明股票市场价值大于重置成本,这时,厂商因能通过发行较少的股票而得到较多的新的投资品,投资支出会增加。②当货币供应量增加,人们会用手中多余的货币购买股票,从而提高股票价格,使q值上升,进而引起投资增加,最终引致国民收入的增长:MS→PS→q→I→Y。78.我国外汇管理中的“外汇”具体内容有哪些?(P169)答:①外国货币②外币有价证券③外汇支付凭证④其他外汇资金。80.影响企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281)

答:①企业的生产规模;②资金流通速度;③企业投资行为;④金融服务水平。81.中国人民银行的调节职能表现在哪些方面?(P41)

答:①掌管人民币的印制、发行、管理,调节货币流通,保持货币稳定。②调节和控制信贷规模,调节货币供应量。③负责外汇、黄金储备的管理和监督,调节国际收支。

82.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由哪些部分组成?(P55)

答: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由三部分组成:

①发行的通货,包括钞票和铸币。②吸收的存款,包括

第 10 页

悠游雪韵

政府和公共机构的存款,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主要是指各类准备金),以及国外负债等。③自有资本金,包括实收资本和中央银行在日常运作中提留的一部分利润和公积金。83.各国中央银行对再贴现政策有哪些具体规定?(P130)

答:①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商业银行可以客户借款时提供的票据 办理再贴现,也可以中央银行同意接受的其他抵押品作保证而申请贷款。②规定再贴现业务的对象:③决定再贴现率:再贴现率的高低必须符合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要求。④再贴现业务的管理:核心是审查商业银行的再贴现申请,了解其再贴现资金的用途和性质,防止商业银行借贴现之便搞套利行为,监督商业银行如期归还中央银行的贷款。

87.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的目的是什么?(P142)

答:①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②协助再贴现政策的运用。③减轻政府的财政政策造成的影响,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④抵消黄金流入、流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⑤协助政府公债的发行与管理。88.为什么说国际储备也是中央银行行使职能的重要手段之一?(P173)

答:①中央银行需要运用国际储备调节暂时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为国内经济目标的实现维持较好的环境,保证国内的经济平衡不受或尽量少受对外因素的影响。②中央银行在必要时还需要利用国际储备干预外汇市场,弥补外汇平准基金的不足,使本币对外汇的汇率稳定在适当的水平上。③保持适量的国际储备对于维护国内外对本币的信心和对外借债时本国的金融信誉以及 作为对外债务还本付息的保证,是各国中央银行执行其国内外货币政策所惯用的重要手段。

89.中央银行管理外债的必要性是什么?(P181)

答:①是为了适应国际资本流动的要求②中央银行管理外债是资金统一管理的要求③中央银行管理外债,是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要求 90.补充性工具有哪些?(P216)

答:①直接信用控制,主要包括利率最高限额、信用分配、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②间接控制措施,主要有道义劝告、窗口指示等。

91.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模式可以分为哪几大类型?(P82)

答:①拥有较大独立性的中央银行体系:一般直接对国会负责,政府不得直接对其下达指令,中央银行独立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主要代表是美国与德国的中央银行。②独立性稍低的中央银行体系:往往在名义上隶属于政府,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则保持着较大的独立性,代表是英国和日本。③独立性较低的中央银行体系:直接隶属于财政部,行动与业务要接受政府的指令,意大利银行是代表。93.一国的本币发行和外汇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P171)

答:①外汇是本币发行的资产保证。中央银行在发行货币时要有必要的资产保证,包括政府 公债、商业票据、银行票据、金银和外汇。②外汇的数量影响对本币的需求。一国对本币供应量的需求不

第 11 页

悠游雪韵

仅取决于国内的实物产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和利率等因素,同时也受外汇数量的影响。当外汇要求兑换为本币时,中央银行直接或通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间接地买进外汇,从而增加本币的供给。

94.中央银行管理外债的目标是什么?(P182)

答:中央银行管理外债的总目标是:使所借入的外债成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催化剂,同时要避免将来出现偿债困难或债务危机。即以国外资本的流入赢得经济发展的时间。①保证借入的国外资金以适宜的或较好的贷款条件持续流入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部门。②应使利用外债的项目,都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③通过外债管理,应能保证所借入的外债都能按时偿还。95.货币政策的内容是什么?(P201)

答:(1)货币政策所包括的内容较为广泛,它包括:①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②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③用以调节和控制最终目标实现的各种中间目标和操作目标;④货币政策指标的选择以及货币政策的效应。也就是说,货币政策包含了目标、手段和监控指标等一系列内容。(2)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首先对经济形势和金融形势进行分析,按照国家的 宏观经济总决策,根据国民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实际情况,确定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然后确定实现该目标的政策工具。但由于目标都是原则性的,工具不能对其产生直接作用,因此必须确定一个中介目标,以便通过对它的调节和控制实现最终目标。这个中介目标就包括了中间目标和操作目标。货币政策一经制定,与之相配套的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一系列金融方面的政策就相应确定。96.凯恩斯的局部均衡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244)

答:(1)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①决定消费开支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消费是收入的线性函数,用公式表述为C=a+b*Y。②决定投资的主要因素是利率,投资量是利率的线性函数,其公式表述是I=IP-d*r。③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是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其中总需求假设只包括消费和投资,此时,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Y=C+I。

(2)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①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动机有三种: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②作为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和作为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的数量,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大小,是收入的线性函数。其公式为:Mt=交易动机货币需求+预防动机货币需求 =L1(P*Y)=K*P*Y(K>0)或Mt*P=mt=K*Y。③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利率,是利息率的函数,两者反方向变化,利率越 高,投机性货币需求越少;否则反之。其公式为:Msp=L2(r)。

97.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模式的内容和观点是什么?(P248)

答:(1)机制:R→MS→A→C(I)→P→Y(2)观点:①中央银行通过实施货币政策措施,如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使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从而使商业银行可以创造更多的货币以发放贷款和购买有价证券。②社会公众持有的货币量增加。原有的资产组合均衡被打破,人们要把富

第 12 页

悠游雪韵

余的货币花掉,用于购买各种资产,包括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以及耐用消费品等。这种支出改变了各种资产在总财富中占有的比例,发生资产结构调整,同时也影响各种资产的价格(如有价证券的利率会变动)和商品供应的数量。③当债券价格上涨,收益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实际资产的购买,使实际资产价格上涨。这样,金融资产和实际资产价格都上涨,利率下降,刺激了实际资产的生产增加,最后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和物价的普遍上涨。④在短期内,由于生产资源、就业状况不同,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会在价格和产量之间发生不同比例的分割。生产越是接近充分就业水平,货币增长率的加速对价 格水平的影响就越大,对产量水平的影响就越小。

98.个人或家庭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P280)

答:①收入水平;②收入的时间间隔;③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和将其他金融资产转化成货币所需的费用;④金融服务水平。

99.国际收支反映了哪些方面的资金转移?(P134)

答:①一国与他国之间商品、劳务和收益等的交易;②该国所持有的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以及对他国债权、债务的所有权关系的变化和其他变化;③不要求偿还的单方转移,以及从会计学的角度出发,用来平衡某些不能相互抵消的对外交易和变化项目的相对应项目。

上一篇:美术教学反思随笔下一篇:庆祝教师节幼儿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