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进入中国的可行性分析

2024-09-09

Facebook进入中国的可行性分析(通用6篇)

篇1:Facebook进入中国的可行性分析

童晓霞财务09-2090305203

Facebook进入中国的可行性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五力分别是: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一、从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来说,Facebook作为一个社会性服务的网站,想要进入中国市场,首先将要面对的是人人网以及新浪微博。作为中国本土的社交网站,人人网和新浪微博在中国占有近乎全部的市场,并且多年来在大众心中已经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形象。假如说到一个人要注册社交网站,他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人人网或者新浪微博,因为他周围的朋友都在这些网站注册。作为一个外来的竞争者,Facebook想要提供和人人网以及新浪微博同样的服务,它的成本会比后者高出不少。虽然Facebook作为一个世界性的网站,可以提供许多国外的信息,但是这不是该行业消费者首先考虑的问题。所以,从现有企业竞争者来说,Facebook进入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不强。

二、入侵者研究。该行业被入侵的威胁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行业的进入障碍。首先从产品的差别化来说,同样是社交网站,提供的服务差别不大,这一点有利于潜在入侵者的进入。但是从规模经济角度而言,企业在该行业的其他方面或者其他行业占有的市场份额越大,越有进入优势。再从政府的政策方面说,本土的企业必然会获得一些政府政策上的支持。所以,从入侵者研究的角度分析,Facebook进入中国市场也并不乐观。

三、替代服务的威胁。作为社交网站,若是进入了该行业,那么面临替代服务商的威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一点是Facebook进入中国市场的积极因素。

四、买方讨价还价能力研究。作为社交网站这一行业,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是该行业的消费者。从目前的市场分析,短期内,该服务拥有替代品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该行业的消费者购买转移的成本不大,仅仅是注册一个账号的问题。从消费者对该服务的依赖性而言,社交网站虽然在网络风靡一时,但是这并不是消费者生活的必需品,也就是说,消费者对该服务的依赖性不是很大。以上几点对于提供服务的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个积极的因素。

五、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该行业的供应商大致可以分为软件、硬件、资源以及技术这些方面。硬件主要是服务器主机。对于提供服务器主机的企业来说,该行业的需求只是极小的一部分。软件方面也是如此。关于资源和技术方面,该行业的需求也并不能占领主导地位。

经过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对于Facebook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Facebook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不强。综上所述,Facebook进入中国市场的方案不可行。

篇2:Facebook进入中国的可行性分析

王德刚

摘要 武术能否成为奥运会项目,以何种形式进入奥运赛项,对我国在国际奥林匹克中的地位、奥运成绩、以及现代武术事业的发展都有直接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武术、奥林匹克、中西文化差异等几方面进行研究,找出相互间差异和共同点,提出中国武术进入奥运会成为比赛项目的可行性及相关建议。关键词 武术

奥林匹克

奥运会

国际化趋势

准奥运武术项目

0前言

武术,以它独特的运动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伴随着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发展而发展。从古代的生产劳动到血肉横飞的战场,从大众的娱乐健身到舞台戏剧,到处都能找到武术的身影。几经沉浮的武术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以套路、散手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讲究攻防兼备,寓防身健体、修身养性为一体的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它正受到各国人民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人都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共同享受这一古老东方文化的成果。武术正走出国门,面向世界。这有利于与国际体育进行交流。武术的发展已不仅仅是自身的需要,更是我国实现体育战略目标的需要。当今规模空前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是直接体现各国体育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国际大舞台。中国体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亚洲是体育霸主,在奥运金牌榜上由第二集团的领头羊越升为第一集团,在国际奥委会高级领导中也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但这一切对于若大的中国来说仍是不相称的,所以武术进入奥运会,不仅为多拿几块金牌,更主要的是提高我国在国际体坛的地位,也是武术国际化发展趋势的需要。由此,我们有必要为武术进入奥运会献计献策,让我们用集体的智慧寻找武术适应现代发展需要的途径。

1研究方法与结果分析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参考文献,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1.1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之比较

第四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套路设金牌14枚,散手11枚。按奥运项目来分属于夏季大项目。《奥林匹克宪章》第五章中规定:国际奥委会制定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项目,只 有奥林匹克运动项目才被列入。

奥林匹克运动大项目要列入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项目,必须符合以下标准:

016-1

只有在至少75个国家和4大洲的男子中以及至少在40个国家和4大洲的女子中广泛开展的运动项目,才可列入奥林匹克夏季运动会比赛项目;

运动大项目列入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项目,至少在有关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召开前7年确定,确定后不允许任何变动。

国际武术联合会目前会员国已经超过75个,而且分布在5大洲。尽管如此,国际奥委会一些上层领导对武术反应冷淡,给武术进入奥运带来不小的困难。让我们通过武术与奥林匹克比较找一下原因。

奥林匹克是西方文化产物,其项目以西方体育项目为主。运动员通过超人的力量取得成绩,而成绩是以科学量化的标准来检验,并有相应的物理量化仪器和明文规定。而武术更多以见性和悟性去评价比赛成绩。在国际比赛里,外国选手与中国选手的成绩有差距。原因并非失误和技术水平,而是在动作里的“武术意识”韵味的表现拉开的距离。中国选手因受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动作“武术意识”较明显。所谓的文化传统,就是受特定文化类型中价值系统的影响,经过长期历史沉积而逐渐形成的,为全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难以移易的心理和行为习惯。武术理论较多受中国哲学影响,武术制敌防身法较多受中国兵学影响,武术健身法较多受中医和养生术的影响。由此可见,武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认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成为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困难之一。

1.2武术的发展和文化背景

中国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为了生存,用拳打、脚踢、躲闪或用武器劈、砍、刺等动作与自然搏斗。到了后期出现部落战争需要,人们不断从中总结,把比较成功的动作以固定形势演练,使格斗术有了质的提高,武术开始萌芽。到了奴隶社会,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哲学空前发展。武术当时受影响最深,最有影响的是儒,道两家学派,儒家首当其冲。儒家的“在家为孝,入国为忠”,强调这一标准的秩序规范,但在现实社会中必须以武力去维护。“有文事者,必有武备”,“不教民战,是为弃之”,“善人教民七年,学可以即戎矣”。于是各国无不武备,民间普遍习武。孔子所说的武是兵事中的技击技巧,属形体动态性的“外功”。儒家又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天体运行,健动不止,生生不息,人的活动就是效天,故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动作讲究形态变动,筋肉发达,动作敏捷力量迅猛得以战胜敌手。“道家”主张崇拜宇宙本体自然规律,万事要“依乎天理”,“顺通”(自然规律)而回归自然。搬进武术里讲究内部脏器的协调,保髓养气追求内力的充沛持久(内功),有明显的养生作用。当时的五行说,八卦说,为以后的武术提供了哲学基础,后来的形意拳,八卦 拳就附会了这两学说。“儒动”“道静”相互交聚渗透,使武术有了形体和神气相济的萌芽,汉代刘文安进一步提出了形、神、气一体“一位失规三者伤也”的理论。佛教进入中国后与玄学完全融合,又与儒、道两家调和后本土化。佛家对动态、静态武术兼而有

016-

2之,更注重“内外兼修”,神与形,气与力,动与静,虚与实,内与外成为一体,成文理论不少,如西晋的《通典·兵典》,隋代《马塑谱》,唐代《射经》,明代最多,有《拳经》,《记效新书》,《手臂录》,《武备志》,《江南经略》等一批高质量的著作。清代武术开始以整体研究人体动作的内在联系及运动规律的武术理论,即“天人合一”的思想。指人和自然统一,人的行为要与自然规律相协调。在武术里就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到极限。从心里到生理能随着事态、对手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而且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上乘武学是自身与外界合为一,不通过大脑支配,随感而行,随感而发”。内家拳其根本是“以柔克刚”,“以小力胜大力”,“以弱胜强”。讲的是潜力极限发挥,以巧取胜。“易”曰:“意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二遂通天下之敌。”感觉在武术的意志之中最突出。而人相搏,因感而发。可见哲学的影响形成了中国武术的特点理论和形态动作。就是今天的散手战术思想,也离不开哲学的指导。

1.3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和历史文化

奥运会起源于古希腊。希腊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处,而且三面环海,交通便捷,有利于与外界进行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也培养出古希腊人思变好动、开放、勇于竞争冒险的性格,所以他们有运动嗜好。奴隶主出于战争培养武士,渐渐把军事训练演变成为竞技比赛,为奥运会打下基础;对战争厌恶、渴望和平促进奥运会产生,崇拜神的祭奠有了奥运会。古代奥运会实际上是带有宗教色彩的,古希腊崇拜的神与人同形同性,神是肌体和灵魂的完美结合,所以认为,有了健美的身体,就会有完美的灵魂,以至于在运动比赛时“裸体竞技”显示神的忠诚或自我表现。他们追求的是隆起的肌肉,超人的力量和单纯、洒脱的动作,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而生存。古代奥运会组织形式虽有宗教哲学色彩,但体育项目却没有哲学指导可言,当中的拳击和混斗,更多的只是一种野蛮的运动。后来由于战火和自然灾害的毁灭,奥林匹克的精神和物质遭受破坏。那长达一千一百多年黑暗的中世纪,受基督教提出的“原罪说”、“禁罪主义”思想的影响,古代奥林匹克从此销声匿迹。

近代,资产阶级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打着复兴“古希腊文化”的口号,实际为自己的发展扫清思想障碍的思想运动。古代奥运会遗址的发掘唤起了人们对奥运会的向往;战争的需要再一次为奥运会打下基础;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促使体育呈现国际化的趋势;对现实社会不满的法国教育家顾拜旦,试图以奥林匹克精神改造世界青年,促进了奥运会的诞生,他强调“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加”,“更快、更高、更强”的指导思想,但在西方土壤生长出来的奥运会实现这些纯洁的思想是不尽人意的。“H·艾 赫伯格就曾指出‘„„现代奥林匹克,就其本质而言是西方中心主义运动„„,奥林匹克运动绝不是一个普通性的运动,它是近两百年来的欧洲社会或西方资本主义事业的衍生物,奥林匹克代表的现代体育形态是西方工业化资本主义的衍生物,由于对它过分的宣传,又由于高水平竞赛场面层出不穷,由此引发出各种问题。”多以说现在的竞技运动,016-

3缺少了一个哲学理论基础。

当然,我们看任何一个问题不能走极端,奥林匹克运动也有许多积极因素。首先它具有教育功能,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活泼好动,好模仿,奥运会俊杰辈出,都会被他们羡慕和崇拜。不畏艰难挫折的顽强拚搏精神,将是其学习的重点,增强青少年的拚搏竞争意识。奥林匹克更强调人的和谐发展,不仅有强健的体魄,而且道德高尚,内心充实知识丰富。武术也讲究“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尚武重德”。由于受到哲学伦理的影响,武德成为武术的重要内容,武术更强调以理服人。可见武术同奥林匹克运动同有教育功能,更能表现健、力、美和精神高度完美统一以及人性的伟大。

1.4武术的国际化趋势

武术要让奥运会接受,就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氛围,让全世界都知道武术,了解武术,让世界人都热爱武术,参与武术,在七八十年代通过银幕的形式向世人展现,“武术热”由此而升温,不少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武术,我国每年都派出武术教师外出教学,成为发展国外武术教学的中坚力量,但语言交流不便却成为一个困难。国内体育院校的武术专业,招收了不少的留学生,他们回去后语言交流方便,有利于武术的推广和提高,而且还有外国人研究武术理论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我国体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武术的社会价值,经过不断努力武术已经向国际化发展,到现在已有相当规模,八十年代举办的比赛有南京国际武术表演赛,武汉国际太极拳邀请赛,国际武术邀请赛,中国国际武术节,九十年代武术列为亚运会项目,还有国际武术散手擂台邀请赛,世界武术锦标赛,北京国际太极拳邀请赛,还有各地区的武术节也蓬勃兴起,促进了国外武术交流,带动了国际武术水平的提高。在近来的武术比赛中,中外选手水平接近,国外武术裁判的出现,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然而这比起奥运会项目特别是热门项目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应在现有基础上,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武术,接受武术。只有这样,武术才能走向国际化。

2结论与建议

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存在的文化差异,造成了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困难,但我们也应看到希望,武术和奥林匹克项目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希望大于困难,武术进入奥运会是可行的,是历史的必然。面对这一新的进程,有三个问题值得率先提上日程。

2.1应该为准备推入奥运会的武术项目正名

自提出 “要积极稳步的把武术推向世界”、“把武术推入奥运会”的口号以来,围绕武术能不能进入奥运会的争论就没有停息过。把当今武术套路锦标赛内容批评为偏离传统的“舞”,把散手擂台赛批评为偏离传统的拳击加腿加摔等也不绝于耳。但是这些批评也并非毫无道理。

016-

4“把武术推入奥运会”这一提法本身就不够妥当。且不说,以西方文化特色为代表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能否接纳以东方文化特色为内涵的武术运动,单说已感项目过多不堪重负的奥运赛会,能否容下内容庞杂的武术项目群就是一个问题。所以,必须明确不是要把武术整体推入奥运会,而仅仅是要推入武术的几个项目。既然如此,那么,要推何项进入奥运会,就直呼其名是最为合适的。这样称呼可以避免张冠李戴、或是以点带面和以局部充整体的情况。如象日本人,只把武道中的一项“柔术”通过改革并另名为“柔道”推入奥运会。而后,又相继努力将空手道、相扑等依次推入国际奥委会。从未提要把包罗各派的“武道”,全部推向奥运会。此外,韩国也仅是将其1945后才在花郎道的基础上创编成形的跆拳道推入奥运会,而没有将其本土的各流派花郎道和作为格斗项目总称的“武艺”推入奥运会。显然,我们如果以武术为名在奥运会设项,既不可能展示武术的整体面貌,又把武术这一庞大的项目群降低到单个项目的地位。

在对准备推入奥运会的武术项目尚无恰当命名之前,不妨先称之为“准奥运武术项目”。一旦这些项目或者其中几项获准进入奥运会赛项,则可仿“现代五项”、“铁人三项”等的命名方式,称之为“武术X项”。这样命名可以说明“准奥运运项目”只是 传统武术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分支,它并不代表武术整体。也可以说明它的产生是为了适应奥运会的需要,它的发展也是奥运会的范畴内的发展。这样正名的积极意义,还在于“准奥运武术项目”可以丢开传统武术的一切束缚,放开手脚的去发展那些有助于奥运模式下成长壮大的因素。而为数众多的传统武术流派和锻炼方法,也不必受“准奥运武术项目”发展模式的局限,尽可循着各自的内在规律发展下去。

2.2紧扣“准奥运武术项目”的发展目标,以奥运模式规范这些项目

准备推入奥运会的武术项目,其发展是否成功,在于其是否被列为奥运会赛项。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了东西方体育运动特征的差异。“准奥运武术项目”要进入奥运会赛项系列,必须接受奥运会竞赛方式的规范。“准奥运武术项目”要想进入奥运会,应该立足于编制出既有中国传统武术特色,又符合奥运赛项要求的奥运武术,尽可能多的保留自身的运动特征,以便在另一类运动圈中去展示武术传统的风采。但是,既然是交融,就难免出现些与自身不够和谐的地方,甚至是格格不入。“准奥运武术项目”很可能在交融和规范的过程中被“削足适履”,乃至有可能被演变成一种偏离武术传统的新项目,才带着“中国造”的标志进入奥运会。即便如此,也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发展就包含着繁衍和异化。只要我们能把握住“准奥运武术项目”的真正含义,就能集中精力,各行其是,通过共同的努力促进武术的全面发展。

2.3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交融,应顺应当今经济、文化、政治全球化的时代潮流 国际化起步较晚的中国武术,应借助奥林匹克运动国际化的经验,促进武术整体的016-

5国际化。在这方面,武术体系自身的发展是国际化的基础。我们既要去研究和开发武术传统的功法、套路和格斗运动形式;也要去研究开发一百多个拳种、近百种器械的锻炼形式和比赛形式;还应该根据传统武术自身的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传统武术运动形式为素材,整理、提炼成具有东方特色的运动项目群,推进运动场,建成能反映武术本质特色、又能从整体上展示武术全貌的“武术运动会”赛制。并以之去丰富国际大众体育锻炼方法、丰富国际体坛的竞赛方式,逐步促成国际化的“世界武术运动会”,推动武术运动与奥林匹克运动进入更高层次的相互促进。只有东西方不同文化内涵、不同运动特征的体育运动并驾齐驱地发展,才可能真正展示出全球体育运动的灿烂与辉煌。

参考文献

1.郭志禹等.武术.第一版[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9.1-10.2.余水清等.武术奥运发展战略的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0.34(5).45-48.3.王军.浅谈武术如何走向世界[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0.22(增刊).136-137.4.关左恒等.武术科学揭密.第一版[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505-509.5.康戈武.中国武术实用大全.第一版[M].北京: 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0.4-338.6.曹锡仁.中西文化比较导论.第一版[M].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2.13-191.7.汪海涛.对武术内涵形成与发展的哲学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0.26(6).34-35.8.龙以慧等.对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1999.15(4).13-15.9.梅杭强.中国武术应以何种形势进入奥运会[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0.1(1).56-58.10.郑旭旭.中国散打走向奥林匹克竞技场探析[J].中国体育科技, 2000.36(增).69-71.11.李杰.武术与奥运会[J].体育文史, 2000.(5).8-9.The feasibility suggestions on the access of chinese wushu in olympic games

Wang Degang Abstrcct: wether wushu becomes the event of olympic games and uhat form it enters effect our country’s position,the resultsin olympic games and also e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This articles tries to study wushu、olympic games、the differences betu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and common ground,gives the feasibility and suggestions on the access of chinese wushu in olympic games.Key uords: wushu

olympic

olympic games

international tendency Standard olympic event of wushu

篇3:Facebook进入中国的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贵州高校,公共体育,教学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民族传统体育被广泛应用到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来, 民族传统体育在内容上比较丰富、形式也比较多样、其风格也比较独特, 将健身和娱乐进行了有效地结合, 很受大学生的欢迎。而贵州属于一个少数名族特别集中的一个地区, 全省大概有49个少数民族。由于近年来, 国家政府在实施西部开发的过程中, 对贵州省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无力以及资金, 推动了贵州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就笔者就民族传统体育进入贵州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和分析, 根据目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改革, 结合贵州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 提出相关措施。

1、贵州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现状

目前在贵州很多的高校体育教学中, 大多还是局限在体育竞技项目, 由于贵州的经济发张较为缓慢, 高校的师资力量、机械设备、以及体育场地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造成学生对于公共体育教学提不上兴趣, 同时也降低了体育教学的质量。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推动贵州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发展, 必须要采用新的教学观念, 通过创新型的课程教学, 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现课程教学的预期目标

2、民族传统体育进入贵州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到贵州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现代文化的不断推进, 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受到严重的冲击, 一些传统的民族歌谣、曲艺技艺正在逐渐地失传, 民间工艺也慢慢地失去了市场, 传统的少数民族习俗和礼仪都日渐衰退。民族传体育作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在现代文化市场的冲击下, 逐渐走向边缘化, 出现了衰退的现象。对此, 为了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贵州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民族传统体育在形式上比较多样、体育项目内容也比较多。同时对于场地的要求不是很高, 对于体育器材和设备的要求相对比较简单, 如果在高校公共体育中进行有效地利用, 不仅能推动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加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同时还能推动高校公共体育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进入贵州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便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我国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大国, 其传统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反映了我国的民族精神, 是推动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基础, 具有相当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是由于当前现代文化的不断更新, 以及外来文化的不断入侵, 导致我国一些传统的民族文化消退, 其中就包含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国融入民族传统体育不仅能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和体育运动的本身, 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 增强其民族传统自豪感。

(2) 形成具有贵州高校体育的特色教学, 学校在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 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充分利用本校的优势, 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由于贵州具有丰富的民族资源, 对此, 贵州在进行高校改革的时候, 要充分地利用这一点, 发挥出自己的民族特色。现代公共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都属于文化教育的范围内, 其基本职能主要表现在丰富人们社会文化的生活、增强人们的体制。有效结合公共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 将传统的体育文化融入到现公共体育中去, 推动贵州高校体育的个性教育。

(3) 拓宽贵州高校公共体育的教学内容, 贵州高校公共体育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到其中, 由于民族体育课程具有特殊的灵活性、普及性、娱乐性以及健身性, 其课程资源也比较丰富, 能够为高校公共体育提供很多的教学素材, 拓宽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 为其以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同时还能适应当代教学改革的需求,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到贵州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

(1) 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贵州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比较丰富, 具有自己的特色, 比如土家族的摆手舞、打磨秋以及秋千等;侗族的踩芦笙、摔跤、舞龙头、骑木马、抢花炮等;贵州台江的反排木鼓舞;苗族的芦笙舞、打花棍、苗拳、踩鼓舞等;具有地方特色并带有神秘色彩的地戏和傩戏等。以及斗牛、斗马、赶鸭子、斗鸡、赛龙舟、抢花炮等具有贵州少数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比赛项目。

(2) 民族传统文化特征鲜明, 民族传统体育主要来源于生活, 在经过历史和岁月的洗礼以后, 具有浓厚的地方性特色和民族性特色, 由于地形文化的不同, 在不同地区上其民族体育也会有所不同, 在一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生活习俗, 这些局域哦鲜明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沿袭至今。

(3) 具有贵州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 随着现代文化和不断更新, 传统的民族活动已经演变成了一项娱乐性强、表演性强、健身性强以及观赏性强的体育项目, 比如在贵州的黔南、黔西南以及黔东南等民族地区, 只要有远方客人的来到, 这些少数民族的人们都会穿着盛装进行迎接, 具有很浓郁的贵州特色。

(4) 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场所, 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 每年都会举行大量的民族节日活动, 特别是在黔南、黔西南以及黔东南等地区最为明显。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场所, 高校在教学中, 在民族节日期间把学生带入到该地区中, 有效利用多森林、多洞穴、多峡谷和多山等自然资源, 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了解, 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体育生活。}

3、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要注意的问题

3.1、应该加以科学化的改进和提高

民族传统文化存在着一些地域的封闭倾向, 这一因素有利于文化的锤炼。但是民族传统文虎的地域封闭性的特点, 也使得传统体育文化容易被人们遗忘。因此为了使民族传统体育更好的被人们熟知, 要使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得到开展, 在保持民族传统体育独一性的基础之上, 逐步向大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播, 把民族传统体育产生的原因, 发展过程一一讲解给学生们听, 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要结合高校学生的接收能力, 价值取向等, 要使高校学生的接收和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契合度提高。尤其是对于一些运动的技术, 方式等方面要进行较为规范的教学, 使其符合自身的特点, 还有, 在进行传统民族体育与高校结合时, 要挖掘民族传统体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并用其他的学科指导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3.2、“走出去”和“拿进来”相结合

高校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域, 不同民族, 在把民族传统体育引入高校时要考虑到有的同学没有接触过的情况也要考虑到有的学生已经熟知的情况, 在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时要根据大众化和专业共存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针。民族传统体育在积极“走出去”的基础之上, 也要引进其他体育项目的优势, 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走出去”和“拿进来”相结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更好的发展。

3.3、要与近代体育共同发展, 相互渗透

民族传统体育与近代体育并不是对立的关系, 两者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近代体育是在吸收了传统体育的营养之上发展起来的。传统体育与近代体育具有相连处, 不可将二者的关系割断。近代体育和传统体育各具特点, 近代体育具有竞技性的特征, 传统体育具有观赏性的特征, 他们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体育文化, 是缺一不可的。只有将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获得最全面的体育知识。

4、民族传统体育进入贵州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措施

4.1、构建合理的体育教学模式和制度

高校在进行公共体育教育的时候, 首先要构建一个合理、科学的体育教学模式和适度, 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 根据该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 不断优化其教学内容, 并在不同高校中进行推广, 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有效改变目前体育教学的现状。

4.2、构建全民参与意识, 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

高校在实施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首先要构建一个全民参与的意识, 促使学生能够明白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树立一个正确的体育观念。同时加强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了解, 使其正确认识体育这一概念, 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性, 并使其成为学生履行的职责, 将素质教育与体育教育进行有机的衔接。真正学到知识, 掌握身体锻炼的技巧和技能, 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4.3、着重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力量的建设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带入学校, 老师是重要的一个环节。现如今对待传统体育师资没有达到很重视的程度, 在一定方面局限了传统体育的发展。因此, 要加大对传统体育师资的投入比例, 他们是传播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载体, 对传统体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老师在上课之前要认真备课, 将传统体育知识进行认真的梳理, 做好收集材料的准备工作, 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针, 只有这样学生才容易接收。同时, 教师之间要善于沟通, 总结经验, 从中寻找适合还的教学方案, 这样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

5、结束语

综上所述, 贵州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 加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必须要引起广大高校人员的和政府人员的重视, 树立一个正确的教学观念, 不断发展和继承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南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纳入贵州高校体育课程资源体系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 2009.

[2]王康锋.基于成功体育理念将慢速网球引入广西高校公体网球选项课教学的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 2012.

[3]张怀成.基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的民族类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目标定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2.

[4]曹月勇.探析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贵州高校体育教学的融合[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 (04) .

篇4:Facebook进入中国的可行性分析

另一方面, Facebook正在绞尽脑汁寻找进军中国的方法。

几天前,Facebook公司一个十多人的产品经理团队前来中国进行拜访。Facebook产品经理团队已与中国数家互联网创业团队进行交流。

从2007年Facebook注册.cn域名到现在,Facebook为进军中国不断做出各方面部署。副总裁沃恩·史密斯称,Facebook在华有数千位应用研发者。媒体爆出Facebook在中国大陆已经注册了6 8个商标,商标中除了“脸谱”、“FACEBOOK”和港澳台地区常用的“脸书”、“面书”外,还有“THEFACEBOOK”、“菲丝博克”和“F”等音译和其他关联商标。据彭博社此前报道,Facebook已在北京租下面积800余平方米的单位,不过Facebook否认了这一传闻。

2013年9月,桑德伯格(编者注: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被称为“Facebook第一夫人”)在中国宣传新书《向前一步》的时候,还不忘联系中国海外网络管理部门。她主动提问,“Facebook能为出海的中国公司做什么?”

《南都周刊》2014年第27期,马怡敏:《Facebook寻路中国》

“小冰”脏话连篇,该怪谁

对于开发者而言,让机器人模仿一个16岁的中国萌妹子说话很简单,难就难在必须保证说的不是废话,而且还要正确。

“小冰”的语料全部来自中国大陆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筛选过程中,李笛(编者注: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资深总监)发现,真正有意义的答案并不多,可信的、有价值的更少。充斥互联网的是满屏的“好顶赞”、无处不在的语言暴力和荤段子。小冰被定义为一个未成年少女,这些话显然是她难以启齿的,肯定得过滤。

由于互联网不断有新的词汇涌现,语料的清洗反反复复,直到5月下旬,一个拥有1500万条的语料库才最终成型,但再怎么清洗也难免有疏漏,小冰预计仍有飙脏话的可能,但这个比例不高:只有万分之0.4。李笛认为,“女儿”跟世人见面的时候到了。

根据小冰团队统计,头六天,有超过一亿人次跟她互动,头三天有50万人次每天

跟她互动37分钟(编者注:新浪微博数据)。

会撒娇,会卖萌,会斗嘴,从情感咨询到世界杯,小冰什么都能聊。最集中的质疑是:一个小姑娘怎么会脏话连篇呢?有人问小冰,司马南是谁啊,小冰回答:方肘子的脑瘫病友。有人问她马化腾是谁啊,她说,草泥马。

脏话确实都出自小冰之口,这些都是原先网上出现过的对话,绝无人工加工的痕迹。“你不去怪说脏话的网民,反而怨小冰。这说不过去。”秦博闻(编者注:必应搜索及小冰项目的品牌经理)说,小冰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互联网世界的美好,还有丑陋。如果小冰有那么一点性格的话,就是中国互联网的性格。

《南方周末》7月21日,刘俊、王继周:《“冰”的火 虚拟少女小冰中国历险记》

MH17坠毁后,奥巴马和普京在干什么

MH17坠毁时,奥巴马正乘坐“空军一号”,在前往纽约的途中。消息传来,奥巴马决定对灾难公开表态,对23名机上美国人表示哀悼。随后,他分别给乌克兰领导人和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尔打电话。飞往纽约的路不长,为了让总统打完电话,飞行员不得不在空中盘旋一会儿。到纽约后,奥巴马了解到多数遇难者来自荷兰,于是致电荷兰首相。

与此同时,普京刚刚结束对拉美的访问,专机刚好经过东欧上空。根据国际文传电讯社引用消息源人士的话称,马航MH17航班在莫斯科时间15:44飞越了波兰华沙10100米高空域,普京专机在37分钟后在同一高度飞越了同一空域。他的专机刚刚降落,就接到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电话。普京在莫斯科时间18日00:40发表声明,指责乌政府是罪魁祸首,“这个悲剧在谁的境内发生,谁就该为此负责。”

《青年参考》7月23日,张慧:《MH17坠落后,奥巴马都干了什么》,《MH17坠落后,普京都干了什么》

农村老人自杀潮的“利他”逻辑

“当问到村庄里有没有老年人非正常死亡的现象时,得到最多的回答竟然是:“我们这里就没有老年人正常死亡的。”六年来,武汉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同时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老年人自杀的社会学研究》项目主持人的刘燕舞发现,与全国总体自杀率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农村老人的自杀现象“已经严重到触目惊心的地步”。

其中“利他型”的老人最多,他们倾向于为子女着想。“所谓‘利他’的表象背后,实质上更多的是绝望。”刘燕舞认为,在病态的自杀潮背后,更多的是经济高度分化后,给中年人带来的集体焦虑,作为比他们更加弱势的老人,就成了他们要甩掉的包袱。“我自己负担都这么重,我哪能顾得了老的?”一些访谈农民直白地告诉刘燕舞。

《中国青年报》7月30日宣金学:《农村老人自杀的平静与惨烈》

越往北,越欢迎全球变暖

世界上有不少农民、企业和政府欢迎气候变暖。随着气候变暖,原本可在美国北部种植的玉米,也开始可以在加拿大很多地区种植。加拿大农民因为可以种植冬小麦和玉米,单位面积所得收入至少可增加50%以上。美国中部如实现种植两季玉米,农民收入也会得到切实增长。

积极因素并非只是气温上升。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会提高小麦、玉米光合作用的效率,缩短生长周期,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这被称为二氧化碳的“施肥效应”。

对加拿大、俄罗斯和美国的农民来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和气候变暖实际上是可喜可贺的事。格陵兰岛冰床因气候变暖而融解,本世纪后半期南部沿海可能诞生农地。如此一来,丹麦有望在格陵兰岛获得一片比本土面积还大的农地。

《参考消息》7月27日《全球变暖将重塑全球粮食版图》

朝鲜选拔啦啦队队员,参照的是韩国标准

7月7日,朝鲜郑重宣布将派遣100人的啦啦队赴韩参加9月举行的仁川亚运会。她们都是外貌和思想经过考核后入选的20多岁年轻女子。

入选啦啦队,容貌、思想、才艺都是考核的对象。朝鲜在选拔美女拉拉队成员时常常参照韩国人的审美观,尽管在朝鲜女性以稍稍圆润丰满为美,但入选的都是像朝鲜国宝级女星赵明爱一样的纤瘦型女性。

此外,入选啦啦队的成员都必须经过政审,政审合格的年轻人在入选后还要继续接受思想教育。其中不乏许多朝鲜高干家庭的子女,可谓根正苗红,其行动、语言、衣着、发型等各个方面都要服从上级指示,处处体现着朝鲜的主体思想。但凡家人中有属“亲日派”和“脱北者”的都一律被禁止,另外有家人居住在国外的也是不允许的,这是出于对存在脱北可能性的担忧考虑。

篇5:Facebook进入中国的可行性分析

然而GMS国家的投资环境极为特殊, 直接投资风险较高, 不少企业在进入GMS国家时, 往往没有经过充分的可行性研究, 见利就上、盲目投资, 导致其不能有效规避各种投资风险, 从而在GMS国家遭遇失败。尽管中国企业在GMS国家直接投资失败的原因很多, 但如果企业在进入GMS国家直接投资时, 选择一条适合自身的投资途径,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各种投资风险, 有效减少“走出去”的成本, 从而加大成功实施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本文将以成功在GMS国家经营的企业为例, 分析其成功的经验, 并提出帮助中国企业进入GMS国家直接投资的可供选择的途径。

一、中国企业进入GMS国家直接投资的问题

(一) 面临较高投资风险

GMS各国普遍属于高风险国家, 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对世界各国进行的风险评估结果显示, 在GMS国家中, 缅甸属于第八类即投资风险最高的国家, 其余几个国家均属于第七类风险国家, 其投资风险仅次于缅甸。我国企业到GMS国家直接投资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一是由于政权不稳及官员腐败所导致的政治风险;二是由于金融体系、银行信用及货币兑换等问题导致的金融风险;三是东道国法律、法规不全, 基础设施差所导致的经营风险;四是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五是由于社会文化差异导致的劳工风险;六是劳动者整体素质低、配套服务差、企业融资能力弱、企业人才缺乏、内部管理水平低等导致的经营风险。

(二) 不善于寻找一条能形成合力的投资途径

我国在GMS国家直接投资的企业素质参差不齐, 除了少数大型的投资项目以外, 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管理不规范、融资难、专业人才缺乏, 且各中小企业各自为政、单打独斗, 经常出现同一个资源项目有多家中国企业相互竞争、相互拆台, 导致东道国政府不断抬高合作筹码;而对同一市场的争夺, 往往出现多家中国企业过度投资, 产出能力大大超过当地市场容量的情况。这就难以发挥企业群体功能和综合实力, 造成中小企业在国外经营的风险加大、交易成本增加等问题。就云南来看, 边贸企业中开展对周边国家边境经济合作业务的企业有100多家, 其中非公企业占60%以上, 这些中小企业多半依托在东道国的私人关系, 以游离的形式“走出去”, 而且抱着赚一笔是一笔的观念, 并未为自己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

(三) 不善于走分散风险的投资途径

面对到GMS国家发展的大好机遇和优惠的投资政策, 很多企业见利就上, 片面地追求“拿到项目”。但对东道国的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市场特征以及劳工法等, 缺乏基本的认识和科学的评估, 从而造成项目实施后, 诸如劳资纠纷、厂房停产、企业被收归国有等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如不少中资企业在缅甸投资建设木材加工厂和橡胶加工厂, 由于过度开采, 没有补种措施, 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 引起了国际社会和缅甸当局政府的强烈反对, 最终造成几十家中资企业在缅甸的投资被冻结, 前期投入的资金无法回收等尴尬局面。而与之相对应的, 在缅甸从开展毒品替代种植入手的云南鸿宇集团, 通过发展杂交稻解决毒源区民众的吃饭问题, 发展橡胶、腰果等经济作物解决毒源区民众的用钱问题, 提供免费的教材解决教育问题, 提供免费的药物解决当地民众的看病问题, 与缅甸特区政府和民众建立了友好的关系, 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土地和矿产资源, 使企业在缅甸直接投资的利益获得了极大保障。

二、中国企业进入GMS国家直接投资的途径

(一) 基于跨国经营的对外直接投资

这种途径是指企业的跨国经营战略从对外贸易开始, 逐步发展到对外直接投资建厂。企业往往会分三个阶段走:第一个阶段是通过产品出口, 达到了解次区域国家市场的目的。第二阶段是寻找次区域国家代理商, 利用它们成熟的销售渠道, 扩大企业产品在次区域国家的销售量, 提高市场占有率;第三个阶段是当企业的产品在次区域国家销售良好, 出口已不能满足销售的前提下, 可在次区域国家建立销售子公司, 最后建立生产子公司。

云南众韬经贸有限公司进入越南市场就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是于2001年开始与缅甸、老挝、越南等国进行边境贸易, 从最初的单一的产品贸易开始, 逐步发展到多种商品的贸易, 并在境外设立贸易办事处。在此基础上, 众韬公司开始实施对外直接投资。公司利用在越南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和所掌握的投资信息, 与越南河江省机械矿产开采公司, 联营开发越南河江省北迷县大班矿区及渭川县董坝那山矿区的铁矿、铅锌矿项目。2004年6月30日公司与越南宣光省工业发展公司签订了30年的联营合同, 就宣光省铅锌矿总储量1 200万吨和铁矿总储量6 000万吨进行联合开发, 该项目获得越南国家计划投资部颁发的投资许可证, 成为当时在越南唯一获得合法采矿权的中资企业。 (2)

众韬公司成功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背后, 折射出的是一种成功的经验, 即走基于跨国经营“渐进论”的对外直接投资道路。这条直接投资的途径具有较低的投资成本和市场风险, 是在了解东道国市场环境、消费需求、社会文化等状况的基础上走出的一条跨国投资道路。企业经历了产品出口、寻找次区域国家代理商等跨国经营的前奏环节, 在当地建立起了良好的信誉, 树立了自己品牌, 构建起完善的营销体系, 积累了投资资金, 掌握了新的商业机会, 从而为进一步直接投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可以有效地将生产延伸到当地。

(二) 借助国家合作的对外直接投资

尽管GMS国家直接投资环境的特殊性, 使企业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然而如果企业能够借助国家层面的经济合作机遇进入GMS国家, 则使对外直接投资有了“保护伞”, 在很大程度上可有效控制投资风险, 而且在申报对外直接投资经营相关手续时更容易。

云南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 (简称云南国际公司) 抓住中国政府向老挝提供援助的机遇, 于1994年对老挝水泥厂进行了直接投资。老挝水泥厂由中方占股60%, 老方占股40%。但由于老挝的经济不发达, 资金短缺, 建厂的投资主要由中方来出。该项目建设投资人民币2.7亿元, 加上贷款利息、流动资金投入近3亿元, 全部投资静态投资回收期预计6.5年。这样一个耗资大、回收慢的大型投资项目不是一般企业所能承受的。而云南国际公司却获得了中国指定出口银行2亿元的贷款支持, 解决了资金的难题。此外, 由于是中国对老挝的援助项目, 所以能得到双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从而大大降低了投资的风险。 (3)

云南国际公司之所以能够成功进入老挝, 主要依靠的是国家之间的合作机遇, 公司进入老挝投资水泥厂, 不仅在资金、技术、信息、人才、政策支持等方面有效地借助了国家, 而且有效地控制和转移了投资风险, 从而成功地实现了“走出去”的第一步, 为其后的发展创立了先决条件。

(三) 纳入龙头企业价值链的对外直接投资

对于那些实力较弱的企业, 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来说, 纳入龙头企业的价值链之中, 借助龙头企业实现对外直接投资将是一种有效的途径。这些龙头企业多年在GMS国家经营, 熟悉GMS国家的投资环境及各项政策法规, 并且已经建立了一定的人脉关系, 开拓了一定的市场渠道, 积累了丰富的投资经验, 在东道国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通过纳入这些龙头企业的分工体系, 为其生产某种零配件或提供某种服务, 中小企业可以绕过投资壁垒, 直接深入到东道国内部, 进行对外贸易, 进而成功实现对外直接投资。

云南机械设备进出口有限公司 (英文全称缩写为YMEC) 在缅甸承建邦朗电站, 由于缅甸当地电力严重缺乏, 基础设施过差, 很多设备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因此, 邦朗电站项目的建设, 需要众多公司的合作, 这为国内对外投资的企业提供了机会, 很多企业借此机会, 被纳入云南机械设备进出口有限公司的采购和供应链中。如在研发领域, 水利水电研发公司纳入云南机械设备出口公司的上游环节;在生产领域, 中国的水泥生产商将水泥厂直接修建在水电站附近, 成为邦郎电站的合作伙伴;在采购环节, 中国的贸易商可以将贸易机构与邦郎电站连在一起直接投资。实际上, 邦郎电站的建设, 带动了国内100多家企业走出去, 借助YMEC的良好信誉和品牌使这些企业迅速地在缅甸站稳了脚跟, 其中还有很多企业在此基础上, 转而独立地打拼东道国市场, 大大节省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前期运作成本, 成功实现了对外直接投资。 (4)

(四) 借助公益事业对外直接投资

多数GMS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 人民生活贫困, 迫切需要外在力量的援助。借助公益事业对外直接投资, 就是通过在GMS国家承担公益事业, 在东道国树立起公益大使形象, 以获得民心的支持, 在此基础之上实施对外直接投资。毒源地“金三角”地带的民众多年以来一直以种植罂粟为生, 生活、医疗、教育等条件等极差。同时罂粟作为毒品的原材料, 若不能实现禁种, 势必会影响全球的毒品安全问题。云南鸿宇集团就以“替代种植”作为切入点, 与缅甸佤邦政府签署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合作协议书。在缅甸佤邦开展种植业、养殖业、矿产开发、旅游、商贸等综合开发。 (5)

云南鸿宇集团通过公益事业先行的方式, 使企业的发展有效借助了国际和国内的政策支持, 并由于替代种植后能够有效解决毒源地区人民的就业、医疗、教育等问题, 得到了东道国人民的普遍欢迎, 由此产生的“民心”效应和人脉桥梁, 不仅为该企业的长远发展铺平了道路, 而且还使其能帮助别的企业顺利进入缅甸, 进行油桐、腰果等经济作物的大面积种植。

(五) 基于企业战略联盟的对外直接投资

一些在GMS国家成功经营的中国企业, 已在国外树立了良好的声誉, 建立了良好的人脉关系, 拥有许多获取商机的渠道, 企业往往能在东道国拿到许多好的项目。但有时项目与自己的主营业务无关, 企业无力承接。如果这些企业能够先将项目拿到手, 然后以股权、契约等形式, 将这些项目转包给国内具有相关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去做, 使在国外经营的本国企业和国内企业之间形成一种共赢的企业联盟合作关系, 不但能够充分发挥在外企业的人脉的优势、信息通畅的优势,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 可以为国内具有潜在优势的企业, 构建一条新的对外直接投资途径, 带动了更多的企业“走出去”。

众韬公司在越南市场打拼多年, 获得与越方合作的丰富经验, 树立了良好的声誉, 赢得了越方的重视和信任, 越方为其提供了很多好的项目, 使其拥有了广阔的市场发展机会。如越南方曾提出将其拥有3 000多头澳大利亚种奶牛和几百公顷草地的牧场以500万元交给众韬公司经营, 越方还希望众韬公司能够帮助将大米卖到中国, 但众韬主营矿业, 对乳业的管理和粮食销售并非众韬公司所长。如果国内有实力的企业, 和众韬建立起联盟合作, 我国的乳业企业就能很容易地打入GMS国家的市场。在这一过程中, 众韬在中间可起到提供无形资产、中介、搭建平台的作用。 (6)

三、不同途径的比较分析

通过上述五种基于企业实际运作的直接投资途径探讨, 可以看出对于想在GMS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的企业而言, 通过走一条有外力支持和配合的途径, 可以有效降低投资风险, 成功投资和经营。以下将对这五种途径所需要借助的外力、各自的优势、企业应该主要具备的条件以及适宜选择的企业作比较分析。

(一) 基于跨国经营的对外直接投资

这种投资途径需要借助发展贸易阶段所积累的资金、营销渠道及企业信誉。其优势有: (1) 投资初期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2) 风险较小; (3)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信息不对称对企业造成的风险; (4) 可以减少盲目跟风, 从而寻求差异化道路; (5) 可以有效地融入当地社会, 走有竞争力的发展道路。

选择这种投资途径的企业应该主要具备的条件有: (1) 具有良好的产品销售市场; (2) 已在东道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3) 能及时掌握直接投资的商机。这种投资途径适合中小型企业。由于受经济发展程度所致, GMS国家市场普遍存在购买力较弱、市场容量有限的特点, 而中小企业的小规模生产技术以及经验正好适宜开拓这样的市场。

(二) 借助国家合作的对外直接投资

这种投资途径需要借助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援助、政治经济合作机遇, 其优势有: (1) 可以在资金、技术、信息、人才、政策支持等方面有效地借助国家之力; (2) 可以有效地控制和转移投资风险。这种途径需要企业具备的主要条件有: (1) 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 (2) 拥有相应的技术专长; (3) 拥有擅长国际商务和管理的高级人才。一般情况下, 国有企业能够优先获得借助国家之间的合作的对外直接投资机会, 且实力较强。因此这种途径适合于国有大中型企业。

(三) 纳入龙头企业价值链的对外直接投资

这种投资途径适合已经“走出去”、具备一定投资规模和实力的企业, 其优势有: (1) 能有效降低进入东道国市场的成本, 如信息收集、与东道国谈判的成本等; (2) 降低单个企业的投资风险; (3) 企业易于撤离, 也易于重新开拓市场; (4) 信息共享、合作共赢。这种途径需要企业具备的主要条件有: (1) 具备自主研发能力; (2) 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 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由于中小企业经营机制灵活, 具备一定的核心专长, 但往往没有“走出去”的经济实力, 渴望规避风险, 因此适宜选择这种投资途径。

(四) 借助公益事业对外直接投资

这种投资途径可借助跨国性的公益性事业, 得到国际、东道国、国内的支持, 其优势有: (1) 使得企业的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甚至国际性组织的支持, 同时也能够得到东道国的认同; (2) 可以避免涉及政治敏感度高的产业,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当地政府办事拖沓、制度不稳定、出尔反尔等现象, 从而降低投资风险。

这种途径需要企业具备的主要条件有: (1) 拥有社会化的企业目标; (2) 具有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3) 有一定规模的资金实力。

由于政治、历史等原因, 民营企业作公益事业更容易被东道国接受。

(五) 基于企业联盟的对外直接投资

这种途径适合具有在东道国获取新项目或新工程能力的企业及具有垄断性质的企业。其优势有: (1) 可发挥了企业之间“1+1〉2”的协同效应; (2) 具有外部经济性, 通过整合资源, 能够降低成本或者提高收入, 获得单纯通过内部无法享有的收益。这种途径需要企业具备的条件有: (1) 高层管理者具备高远的战略合作眼光; (2) 全局性的管理能力; (3) 有相同意向的合作对方。这种途径一般不受企业规模和类型的限制, 大、中、小型企业都可以选择, 但需视不同行业而定。

四、结论

GMS区域丰富的资源及其日趋完善的投资环境, 使其极具投资潜力;然而GMS国家特殊的投资环境, 又使其外商直接投资的风险极高。中国企业在进入GMS地区直接投资的过程中, 需要根据自身条件, 借助一定的外力, 选择适宜的投资途径, 这样就能有效降低投资风险, 提高成功经营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顾幼瑾.省院省校合作课题.云南中小企业进入GMS地区发展研究[R].

[2]文淑惠.中国企业面向GMS地区直接投资探析[J].国际经贸探索, 2007 (5) .

[3]梅园芝, 顾幼瑾.中国到GMS国家直接投资的路径选择分析[J].商业研究, 2008 (2) .

篇6:Facebook进入中国的可行性分析

跨国公司市场进入模式是指跨国公司将其产品、技术、人力、管理经验等资源转移到其他国家的方式, 就类型而言, 主要包括出口、新建投资和跨国并购三种方式。

出口方式的优点是企业不必支付新建厂房或并购其他企业的成本, 一般认为出口方式的风险最小, 因而是跨国公司早期进入国外市场最常用的策略。但出口不可避免地给企业带来了关税和运输成本, 尤其是关税壁垒较高或单位价值低而运输成本高的产品将受到影响。另外, 出口企业的生产远离目标市场, 产品与顾客的心理距离较远。

新建投资允许跨国公司对内部资源和知识保持最高形式的控制, 但也可能需要为此支付最高的成本。除了新建厂房外, 还要为建立供应商关系网络、分销渠道以及各种社会关系付出资金和时间成本。

跨国并购使跨国公司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占领东道国市场。根据内部化理论, 跨国并购采用所有权内部化策略, 降低或避免了通过市场交易产生的各种特有资源的交易成本。但并购带来的所有权、控制权问题, 品牌、国籍、民族自尊心问题, 以及产业组织结构问题通常是东道国企业和政府权衡的负面影响因素, 而并购之后的整合难度则是投资方权衡并购得失的重要因素。

二、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的演变

中国经济对外开放与利用外资的20多年, 也是经济体制改革与转型的重要时期, 在经济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的过程中, 中国的经济体制越来越与国际接轨, 外商投资环境随之日益完善。与改革开放的进程相对应, 跨国公司在华的直接投资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机会试探者”、90年代的“战略投资者”和进入2l世纪后的“当地市场主导者”。20世纪80年代的外商投资大都属于试探性投资, 加之中国的限制性政策, 进入方式主要是中外合资企业居于主导地位;随着外国投资者对中国投资环境的了解和经营经验的积累, 也由于中国经济转轨的成功与开放政策的完善, 外国投资的战略性增强, 独资企业进入方式成为跨国公司最青睐的选择, 因此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 独资企业方式取代合资企业成为主导的进入方式;世纪之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体制和政策与国际惯例的并轨, 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知识与经营经验的不断丰富, 投资信心的不断增强, 市场地位的确立, 在华投资的全球战略动机也日趋明朗, 在进入方式上表现为独资企业的投资额迅速增长, 所占比例迅速提高。特别是对于其母国与中国之间“文化距离”较远、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差异较大的欧美跨国公司, 随着在中国投资经营积累的知识与经验的增多, 大大降低了这些差异所蕴含的风险, 特别是进入中国市场的文化障碍与制度障碍, 使得欧美跨国公司的进入方式从当初基于规避风险的合资企业方式转向基于全球战略的独资企业方式。外商独资企业占中国实际利用外商投资的比例在1993年为23.6%, 1996年上升到30%, 2000年为47.25%, 2001年为50.93%, 2002年达到60.15%。而合资企业占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例在近10年迅速下降, 由1993年的55.78%下降到2002年的28.42%;非股权契约性合作企业也由1993年的19%相应地下降到2002年的9.5% (数字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 。

三、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影响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选择及其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中国市场特有的环境及其变动趋势。具体而言, 影响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环境因素。中国在20年来经历了快速且稳定的经济增长, 逐渐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消费者市场, 促使跨国公司争先占领中国市场。正是由于中国市场稳定快速的扩大并蕴含巨大的增长潜力使得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的模式上追求高度控制的独自企业形态。

2.政策因素。中国在1979年颁布的《中国合资企业法》限定了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 因此成立合资企业成为当时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最普遍的方式。在与外国投资者的长期合作过程中, 中国逐渐为外国投资者创立了一个更具吸引力和更稳定的投资环境。在过去的20多年里, 中国颁布了数十项法律法规鼓励和规范外商在中国的投资, 降低了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股权投资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也增加了外国投资者对中国投资的信心。特别是在2000年到2001年, 中国政府先后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这些法律的颁布和实施, 既规范了外商投资者的行为, 也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模式选择。

3.投资结构变动因素。随着中国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变, 中国外国直接投资的结构也经历了质的变化。首先在投资来源结构上, 从以来自中国港台地区的规模较小的公司为主转向来自欧美的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为主。其次在投资产业结构上, 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早期的外国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食品、电子产品、建筑材料、纺织品、玩具等轻工业, 目前, 外国公司的投资与经营领域扩展到基础设施、能源、交通、电讯、高科技机械装备以及汽车等中国支柱性产业, 这些产业不仅资源投入量大而且涉及大量的产权、技术问题。对于投资风险与技术扩散风险较大的产业跨国公司通常采用控制程度高的进入方式, 因此, 中国外国直接投资产业结构的升级是促使独资企业数量增长的重要原因。

4.跨国公司知识与经验积累因素。缺乏对特定国家环境的了解和经营经验是制约跨国公司进入该国市场及进入模式选择的因素之一, 因为这会直接增大外商投资的不确定性与风险, 缺乏当地知识与经验的公司往往会高估风险而低估收益, 使外国投资者或望而却步或选择资源投入少、风险低的进入方式, 如非股权进入方式与合资企业等。有关特定国家的知识和经验只有通过身临其境从事经营活动方能获得, 因此, 通常要付出较高的代价和承担较大的风险。但是, 一旦公司获取并积累了这种知识和经验, 他们就会成为公司特有优势, 构成跨国公司无形资产和垄断优势的源泉。积累了这些知识与经验的公司就能更准确地估价经营风险与收益、更有效地控制国外经营, 采取资源投入量大、控制程度高的进入方式。

5.中外合资企业的制约因素。合资企业曾经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模式, 近10多年来合资企业所占比例的下降以及其绝对数量的减少是出于以下的原因:首先,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国合资企业的经营绩效普遍低下。这并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 据Geringer和Herbert在1991年所作的研究, 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37%到70%的合资企业经营绩效不令人满意。其次是合资企业内在的不稳定性。中外合资企业通常都是由来自中国和国外的至少两个母公司共同享有产权, 共同进行管理。由于合作双方的目标不同, 对将来的预期存在差异, 双方的商业实践经验也有分别, 双方的社会文化传统存在分歧, 导致合资企业内部难以达到协调和统一、难以维系。再者是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跨国公司能够生存发展和长期保持优势的主要原因就是跨国公司的技术优势, 因此专有技术和管理诀窍的保密性对跨国公司来讲是很重要的。而对于东道国来讲, 选择合资企业这种企业形式的目的就是可以更快地学习跨国公司的专有技术和专有管理诀窍, 尤其是一些隐性知识是不可能通过技术转让得到的, 而只能在长期的合作中学习。但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还不够完善, 相应政策法规也不够健全, 致使国外投资者在合资企业中不愿向中方进行技术转让, 结果导致合资企业的低绩效并最终使双方的合作难以维系。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看出, 外商在中国的直接投资总额近年来迅速增长, 中国已成为目前世界上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与此同时,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模式发生了实质性变化, 突出表现为中外合资企业所占的比例明显下降, 而外商独资企业所占比例不断上升, 并于2001年取代中外合资企业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首要进入模式。

在影响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选择的因素中, 环境变量, 特别是制度因素与政策因素具有非常突出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历史不长, 而且正处于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期, 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健全与完善仍需要一个过程。中国同西方国家在政治制度、文化与社会环境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构成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制度壁垒, 而这种进入壁垒的降低一方面取决于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各项政策法规的完善, 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跨国公司对中国投资环境的认识和经营经验的积累。因此, 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模式结构的变化从低资源投入、规避风险型的进入方式转向资源投入高、控制性与战略性强的进入方式, 这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巨大成功和良好势头, 也标志着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进入了一个成熟阶段。

跨国公司在华的直接投资由试探性投资转向战略性投资, 特别是随着欧美主要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与经营的发展, 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知识及经营经验的积累, 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中所处的地位也相应地由进入期演进到主导期。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越来越多地采取独资企业模式, 这有利于跨国公司实施市场扩张战略与全球经营战略, 更有效地占领中国市场,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其在华投资效率与经营绩效。

参考文献

[1]邱立成.外国跨国公司的进入与我国民族企业的发展[J].南开经济研究, 1998 (3) .

[2]詹金平.跨国公司的市场进入方式选择理论[J].南方经济, 1999 (1) .

上一篇:培训机构教学主管职责下一篇:巨人的花园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