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

2024-07-11

年度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共12篇)

篇1:年度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主要任务

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部分楼层、办公室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结合编写“学校员工手册”,通过健全、完善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实验规章制度,编入《学校信息化实验管理手册》。

3、进一步发挥我校的办学特点,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探索实现“立交桥”教学的办学模式。根据二期课改推进的需要,完成实验化学、实验物理、生命科学等数字实验室、远程教育实验室的建设及TI技术教学的推广。

4、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网站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形成师生共建、能和“心通互动教学平台”整合,具备校本特色,为广大师生青睐的资源网站。在现有电子图书馆的基础上发展图书馆信息化资源库藏,优化组合学校现有的多媒体、音视频资源信息储存,争取和学校教育平台整合,为师生提供快速查询下载的服务。

5、在完善更新学校数学学习网站、信息科技学习网站、摄影学习特色网站的同时,再建设几个主题学习网站和班级主页、个人网页的链接(以市、区学科带头人为主的学科网站)。为改善目前学校网站信息更新慢的状况,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老师及学生在信息中心的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6、建设校长管理平台,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提供学校公共基础数据查询、信息检索等服务,初步实现学校教育行政管理自动化,提高协作效率。

7、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存储、网上交流平台(网络公文包),使课件管理、文件传输、师生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效益。

8、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三、基本目标

1、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校园网,更新添置计算机

2、加强软件建设。丰富改进学校主页并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形成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资源库。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4、加强校园网建设。

(1) 宣传了解。

让教师了解校园网的功能及其对学科教学、五认真工作、课件制作与传输、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让教师受其“诱惑”,享其“便捷”。

(2) 加强管理。

制订校园网管理制度,坚持“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做到定期维护、不断完善。(如软件的升级等),确保校园网畅通。

(3) 实践应用。

5、对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化培训。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形成一支健全的具有一定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

四、网络管理

1、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校园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五、加强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整合,促进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应用

通过几个学期的积累和探索,德育室已经建立了德育专网,以及形成了一整套管理网络,整合了学校社工、心灵花园、学校法制、大队部、KWHL课题网,同时在网上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借助博客讨论开展的视频民族精神教育,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讨论回复,通过网络以动漫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上学期又以网络电视台的形式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新探索。本学期我们将要更加扎实得配合德育室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实到位,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促使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应用,探索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深层次整合,提升德育信息化的整体水平。抓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信息化整合这一契机,努力争取上级部门对学校德育信息化的认同,并借此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

六、继续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与维护,更新学校现有网站

学校计算机网络通过几个学期的调整和重新布局,以及将学校局域网提升至域管理,在各方面的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本学期关键要解决服务器机房内web服务器以及域控制器的软件升级和web服务器内的资源重新调整以及校园网的安全问题。

学校网站经过几年的积累,在很多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本学期将进一步在学校网站如何做深,以及特色平台如何进一步完善等方面,听取意见,进行修改。

七、协助学校各部门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篇2:年度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

认真落实校长和教务处对本校信息化工作的安排,对学校信息化进行服务,以不断开拓创新和最合理、最实际、最安全的运用效果为主要目标,加强计算机运用与学科整合的教育教学的实践。

工作重点:

1、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学科的教学

2、根据学校的工作重点进行学校信息化运用服务。参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考核,为学校在信息化运用方面的综合实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3、根据制定的信息安全策略,作好日常的信息安全工作,定时进行系统软件升级和更新,定期作好防病毒软件病毒定义库的升级。

工作措施:

1、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开展各种主题性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任务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技能,同时再巩固已有的知识技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钻研精神以及合作互助的精神。

2、完成学校学校信息化督导评估的准备工作。

指导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完成正文的电子稿,提升他们的打字速度。

3、保护学校的电脑设备,让它有效地辅助我们进行教学工作。

电脑设备是学校的重要财产,如何管理好、运用好这些设备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些我们要常常关注它的使用情况,要定期检查各种设备的运用情况,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这样就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得心应手。

4、及时清理电脑中的病毒,确保电脑的有效运行。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方便,但也带来许多不安全的问题。比如windows操作系统本身漏洞很多,再加上病毒的猖獗,很多电脑会发生速度很慢,经常死机的情况,这就需要平时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第一要防毒,防木马程序,保障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第二要防止非法的攻击,安装防火墙软件,使计算机免受攻击。

第三要安装网络的反黄软件,使学生在洁净的学习环境中健康地学习。

第四做好局域网的日常工作,备份重要资料。

总之,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信息化工作,把学校信息化工程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来抓,脚踏实地,奋起直追,开创学校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篇3:年度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资源,高效课堂

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和推广,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也飞速发展, 实现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提高。如何构建信息技术教育平台, 提高师生的信息化水平, 我校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理念掌舵, 提高教育信息化意识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 本着“以信息资源促进教育发展”的理念, 我校把信息化建设纳入到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之中, 把教育信息化工作摆在各项工作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 教学校长任副组长的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并定期召开会议, 研究落实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 进而增强学校领导和全校教师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校上下形成了三点共识:一是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 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有效途径;二是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 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三是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 实施新课改, 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二、硬件扬帆,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以前学校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 各种设备、设施严重匮乏。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学校及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把硬件配备、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教师的培养作为学校快速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几年来, 学校多方筹措资金, 加大投入力度, 加快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2015 年, 投入30 万元建设高标准的微机室, 2016 年又投入16 万元建立了13 个标准的电子白板教室;各个班级和办公室都配备了计算机和电视, 建成了多功能会议室、网络监控室、图书室管理系统等。教师办公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 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办公效率和教学水平。

学校还开通了校园网, 形成了35 个网点的局域网, 成立了小公民电视台、小公民广播站, 为学生提供成长成才成功的良好途径。学校建有独立的网站, 网站图文并茂, 内容丰富, 网页布局合理, 内容更新及时, 并通过网络进行校内通知、新闻发布、信息交流, 实现人事管理信息化、学生信息计算机化、课时安排网络化等。同时学校3-6 年级16 个教学班都按标准开设信息技术课, 课堂上实现了学生上课一人一机, 目前学生电子作品累计千余件。

学校也加强了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 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将下载完毕的教育教学资源, 供师生阅览、使用。同时学校也购置了大量的教学软件, 并且发动教师自制课件, 以充实学校的教学资源库, 从而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 满足了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

对于信息技术教育资源, 学校配备了专职人员进行管理, 建立并严格执行资源使用制度, 管理人员认真做好资源使用记录, 保证了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 如对教学文字材料、音像制品、电子课件等分门别类、造册建档, 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资源及时建库。

三、措施鼓励, 增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 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我校把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如学校定期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 同时加强对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培训, 多次组织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和网络管理人员参加各级培训。通过走出去, 请进来, 师徒结对子, 集中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培训, 创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终生学习的教师团队, 从而使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不断得到提高, 全面推进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目前, 学校教师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 并掌握多媒体教学方法, 可以运用软件制作幻灯片及运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信息技术的运用, 成为了教师工作中的自觉行为, 是展现教师自身素质和师表形象的重要载体。

同时, 为了更有效地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引导教师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资源, 学校每学期都要召开网络教学研讨会, 以体现“网络+课堂教学”为目标, 全面诠释信息技术助力下的课堂教学的魅力。其次, 我校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 深化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全校有18名教师参与了《双教一课》、《城乡模创》、《视频教育》等省级电教实验课题的研究, 实验教师每学期均进行实验研究汇报课, 并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了有机整合,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教学问题、开展网上模创、视频教育等活动, 通过面对面培训、一对一指导、同上一节课, 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四、教学领航, 实现信息资源优化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使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发生了改变,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 教师积极开发课程内容、整合课程资源, 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探索发展学习的学习环境;教师把书本的静态描述变成动态的多媒体教学, 使形、声、图完美地统一在一起, 图文并茂, 加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激活了学生思维;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自测的工具,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馈 (学生自评) 和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并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使学生更即时地体会到了学习过程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下论述:“未来的教育=人脑+计算机+网络”, 因此, 我校每学期始终坚持领导讲引路课, 力求拿出新路子, 骨干教师讲示范课, 力求体现新特点, 青年教师讲示范课, 力求得到新提高, 从而让信息技术不断融入课堂教学, 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中,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 而是平等、民主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 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数字化学习。学生通过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构思, 将有关的信息再组合, 形成自己的观点, 获得了自己的认识方式, 有利于发展自己的个性, 激发了创造性思维, 实现“学会学习”的目标。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通讯功能与专家、教师等进行交流或咨询。

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有机结合为课堂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我校多名教师在各项赛事活动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这些精彩的课堂教学都较好地应用了信息技术的手段, 将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完美结合, 创设出恰当情境、动静相依、声色相辅, 恰到好处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启发了学生思维, 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大大地提高了教学实效。

篇4:年度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

关键词:中职;信息化建设;数字化校园;教学资源平台;教学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039-02

一、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迫切性

1、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教育信息化是我们从思想观念到实践方法都必须面对的一场革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虚拟实训能增强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中职做学一体、以学为主教学理念,创建良好的、互动的教学环境与学习环境,提高中职的教育质量。

2、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在教育领域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信息化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的投入、运行保障机制。2011年,上海市教委推出了“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行动计划”,要求各中职学校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信息化应用支撑环境,建成高质量的数字化校园,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对各校的信息化规划方案给予指导和专项经费支持,这对相对落后的中职信息化建设来讲,正是把握机遇,迎头赶上的大好机会。

3、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师生提供丰富教学资源和学习互动平台;有利于师生通过网络学习与交流互动。

二、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各中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但部分学校设施设备还相对落后,未达到“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行动计划”最低配置参数要求,有待升级改造。

2、信息化应用不足,整体规划欠缺

大部分中职学校重视硬件建设,轻视软件的整体规划和开发,信息化应用不足。“教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虽然在中职学校得到普通应用,但各系统软件之间互相独立,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很多校园网建设还停留在“辅助”与“边缘”地位,局限于信息的浏览和检索,局限于教师教学公开课的备课上。而利用信息技术加快教学改革的目标尚未实现。

3、缺乏信息化建设的运行保障机制

很多学校没有建立健全的信息化应用运行维护保障体系,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信息技术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的培训,信息化人才队伍急需建设。

4、信息化项目管理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中职学校多缺乏具有大型信息化项目管理经验的人才。

上述罗列的问题,应在信息化建设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和完善。

三、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及建设目标的确定十分重要,结合我校目前正在信息信息化项目,浅谈一下中职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1、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

我校信息化建设以更新升级网络基础设施平台为基础,构建以“师生”为核心,围绕数字化校园资源、管理、服务三要素,依托数据中心及应用支撑平台,重点建设校园资源中心、校园管理中心、校园服务中心应用系统。提高教学水平及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形成教学环境、管理环境和生活环境信息化。

2、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

(1)基础设施层——建设的基础

网络基础设施为信息化建设打下硬件基础。主要包括校园网络、主机及存储设备等硬件、以及系统软件等基础设施。

(2)基础支撑平台层——建设的支撑

数字化校园基础支撑平台,为各应用系统提供支撑的技术平台,它从信息展现、安全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等方面出发,通过构建各种基础平台,使各应用系统开发能够遵循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同时也支持各个应用系统的建设,从而形成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支撑体系。

(3)全局应用系统层——建设的成果

应用系统是直接提供支持学校各项工作的各种应用系统,覆盖了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这些应用系统构成了“数字校园应用体系”,也是数字化校园成果的最终体现。应用系统是由业务需求驱动的,它会随着学校在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变化而变化

3、信息化建设原则

(1)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建设之前必须做好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工作,整体考虑、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降低项目失败的风险。

(2)完善基础,保护现有投资

重视公共数据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等数字化校园基础支撑平台的建设,对现存的信息孤岛进行详细分析,完善功能,将其整合进整个数字化校园中,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更大的作用。

(3)协调发展、突出重点、急用为先

应用系统是信息化建设的灵魂。 信息化建设重点是服务于教学改革,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密切融合,把信息技术从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转变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应改变以往将软件建设重点放在管理系统建设上的思路。

对于OA系统、人事管理、资产管理、图书管理、后勤管理等管理系统,采用各领域的领先品牌,通过基础平台集成到数字化校园中,在利用行业先进的软件产品同时提高了自身的管理水平,也减少了定制开发的不确定性因素。

四、信息化项目建设模式探讨

1、信息化建设模式应与时俱进、采用专业及规范的管理模式

信息化建设在强调重要性、先进性和紧迫性的同时,更不能忽视信息系统建设的风险性,要以科学的项目管理手段及创新视点来进行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很多大型信息化项目中引入了专业的信息咨询公司来代甲方进行业务流程梳理及信息化设计咨询服务。其专业设计及丰富的经验能使我们的信息化建设更加全面,先进,可持续发展。另外,自信息产业部2002年12月了发布“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以来,在信息化建设项目中引进监理机制,已成为了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共识。通过专业信息项目监理可明确项目技术方向、软硬件选型合理性;确认项目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规范项目实施的过程控制;保障项目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和合理性;从而降低信息项目建设的风险。

2、更高层面的项目统一规划管理设想

分析各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存在共性方面,主要包括:基础平台建设、各类行政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等。目前,已有某些区县教育局统一组织区内中职院校进行统一规划、招标、实施的先例。如果进一步推广到市级层面的信息化建设,在保证信息系统实施可靠性、数据接口统一、项目风险可控的基础上,还可充分借鉴吸收各校先进、特色的教学管理经验,大大降低各个信息系统分别建的成本与风险。相关设计及管理费用可由各个学校共同分担。更高层面的系统总体管理也益于中职系统各学校IT产品接口标准的统一,对未来各校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打下基础。

3、建立中职学校的市级教育资源学习互动平台

在国际教育领域,教学模式正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向立体化模式转变。所谓新的立体化模式,即纸版教材、网络教材和网络教学手段、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国内外一些优秀网络教育课程已经在很多知名网站免费开放,人们在家就能享受到世界顶级大学的公开课教育已经变成现实 ,这也预示着,教育资源将向开发性和共享性发展。

中职学校也应积极探索更开放的优秀教学资源共享和交流模式。目前,各个学校都在独立规划建设教学资源平台,这样不仅增大各校的建设成本, 也很难实现校际教学资源的共享。如能建立市级统一的教学资源学习平台,统一购买公共教学资源,并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各校将优秀教学资源传送到平台,实现校际资源共享。这样在节约资源建设成本的基础上,使得各校的主要精力放在创作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资源上,使信息技术和课程能真正结合、更能促进教育交流和教育发展。

五、结束语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与网络工程、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具有投资高、建设难、周期长、涉及部门和人员多等特点,甚至还要前瞻考虑市级统一管理。因此建设之前必须做好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工作,选择合理的管理模式,整体考虑、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降低项目失败的风险。

通过科学规范的信息化建设,在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和应用的队伍,健全学校的各校管理制度,对中职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改革及教学管理都将有是很大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健,秦晓辉.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教育信息技术. 2010年 第12期.

[2] 吕少平. 构建中职数字化校园规划标准与绩效评估.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9年 9月.

[3] 蒋萌. 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践探索. 浙江现代教育技术. 2009年01期.

篇5:学校教育信息化年度工作总结

工 作 总 结

遵照上级文件精神,金子小学自2015年以来,金子小学拥有教学班,其中六年级8个班在校小学生

168人,在职正式教师 13 名。

随着“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县加大了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在过去的一年,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巨大进步,设备管理运用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一、领导重视,管理到位是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在过去的一年中,随着设备的不断投入,学校领导做好了周密的计划,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覆盖所有学科的信息化工作推进小组,制定信息化工作的发展规划,并根据发展规划制定每学期的工作重点,我们采取普及型和提高型相结合的方法,寓于教师各项培训中。在校本教师培训中,我们采用缺什么,补什么,决不盲目跟从。先后开展了电子备课、电子白板使用、课件制作、文件检索等信息化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全校中青年教师均实现电子备课,课堂教学中的课件使用率达50%以上。同时,通过学校网站和数字平台,开展各式各样的网络培训活动,实现教学资料网上资源共享。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到位,营造出人人奋发向上学习信息技术,人人使用信息技术的浓浓校园文化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使我校的信息化工作持续有效的得以推进。

我校依托教育信息化平台,推进新课程标准实施,始终将落脚点放在课堂学科教学上。百计千方地为全体教师配备了教育教

学用笔记本电脑,在听课、评课、教学比赛活动中,明确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学校同时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外举办的各项信息技术的培训。学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均采用多媒体教学,全校所有的教师全部通过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信息化考核。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校加强专用教室建设,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新添学生机24台,更新了一个计算机教室。

学校网站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通向家庭和社会的门面,是提升学校品牌形象十分重要的窗口。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德育为首;激发兴趣、服务教学;整合资源、优化管理”这一原则,加强了校园网站的建设维护与管理,实现了校园办公信息化、无纸化。网站建设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紧紧围绕学科建设这一中心,设有“校园内外”、“家教心得”、“班级文化”、“习作园地”、“地方课程”、“校园视频”、“友情连接”等栏目,对实现远程教育,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的“四位一体”教育网络,提升学生全面素质提供了互动平台。值得一提的是:金子小学网站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运用“flash”视频技术,大量利用互联网共享资源,使时事新闻教育教学更加快捷、直观形象、生动活泼,从而大大激发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浏览兴趣。校园网站安全应急预案等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2012年3月,金子小学网站又被衢州市教育局授予“校园优秀网站”荣誉称号。

二、过去一年所取得的基本经验

1、教育信息化是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工作。学校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通过各种途径筹措资金添置设备,重视教师应用技能培训工作,促使设备投资运行效益最大化,有力地促

进了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教育科研的重要内容。学校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为了全力提高学校现代教育的水平,要求教师人人参与,人人掌握校园网的使用和上网技术,人人会制作多媒体课件。二是要求教师能自觉运用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30%以上。三是注重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力求教育信息化。目前中青年教师都能广泛使用计算机与网络进行多媒体教学,设备运行利用率一般占总课时的50%以上。

3、创新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活动。学校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鼓励教师申请成为“浙江教育资源网”会员,注册申请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教育信息化相关管理制度,明确职责,落实到人,促进信息化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通过网络QQ群组、师徒结对等活动,促进教师学习先进教育理论、交流教学经验。

4、保投入、促效率,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为了提高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多渠道筹集经费,添置教师使用的信息化设施,如服务器、电脑、路油器、V盘、移动硬盘、杀毒软件等,为教师的备课、查阅资料提供方便,为增强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创造了条件。基本实现学校行事历、每周工作安排等信息均通过校园内部网络办公系统或数字化教育平台进行发布。

5、完善管理制度建设。为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工作,学校制订管理制度,专用教室使用规则,教师培训制度。做到学习宣传、落实职责,制度上墙、经常对照,检查督促、共同遵守,确保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还配套了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登记、软件的使用记录、各专用室的使用制度等。

三、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硬件还不够完善,有待于进一步解决。比如建设校园电视台条件还不成熟,现有图书室还没有实施网络信息化管理。

2、学校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课程创新的意识还不够强。教师们习惯于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案搞教学,对运用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整合不习惯、嫌麻烦。加之教学资源配套缺乏,使用效果有限,这种负面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致使信息化设备的应用率不高。因此,转变教师观念,解决师资培训成了信息化建设中的首要问题。

3、鉴于学校所处地段的特殊,市经济开发区周边村庄农民子女和大量的外来民工子女不断进入我校,目前外来民工子女已占相当比例,学生的家庭条件困难的较多,学生、家长的信息化素养比较低。正确认识学生中信息素养两极分化现象,探索出一条符合校情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使全体学生学有所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金子小学

篇6:学校2013年度工作规划

第一部分:总纲

一、指导思想: 教学效果是学校的生命!坚持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宗旨。

二、管理体制:

1、学校实行校务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务委员会委员由全校员工选举产生,任期一年。校务委员会是学校的最高权力机关。

2、党支部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监督和保障作用,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负责督查、申诉和听取及处理员工意见工作。

3、学校日常事务管理实行主任办公会议制度,日常事务由主任办公会议讨论决定,主任办公会议由各部主任、副主任组成,做为校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和执行机构。全体员工应积极主动地接受各部的领导和管理。

三、2013年工作目标:

全年任务xx万元。招生人数任务:x人

四、财务指标分布:

工 资40% 招生费用3% 管理费用15% 公积金10% 其 它2% 员工福利5% 利 润 率25%

第二部分:教务管理

一、国学:深入贯彻课前五分钟学国学制度。春秋两季坚持每周背诵两句国学,寒暑假三天背诵两句国学。国学内容由学校统一公布。

二、教务管理:每50个学生配备一个教务,按学生数、按老师配备教务,建立教务与老师协作管理学生制度,教务工作具体到每一位学生和每一位老师。教务工作要求教务对学生非常熟悉,并代表学校对学生管理和负责。教务协助老师做好教学工作,给学生印题,检查学生笔记、作业,做好学生、老师和学校的桥梁纽带作用。教务人员坚持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对老师负责、对家长负责的原则,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与家长沟通工作,约访家长工作等。教务人员要善于与学生做朋友,与老师做朋友,与家长做朋友。

三、家长沟通:

1、教务人员与老师原则上每月与家长沟通一次。

2、问题学生每两周与家长沟通一次。

3、存在问题严重的学生一周一次。

4、建立家长约访制度。

5、建立学生心理辅导制度。

6、沟通与回访必须在沟通回访记录本登记,回访可以约访面谈和电话回访两种形式。

四、问题学生的处理办法:

1、学生实行自由选择老师和老师有权选择学生的原则。

2、学生选择老师以试听为标准。

3、老师选学生以上三次课后的情况为标准。

4、老师三次课后发现学生动力不足、思想不集中、无可塑造潜

力、老师无力改变的,老师可向学校提出不带此学生,学校可采取调换老师、约访家长、与学生沟通等方式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3、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有思想问题、上课不在状态、不做作业、不下功夫、不积极配合老师、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需及时向学校反映,学校教务与老师一起研讨解决方案。建议方案如下;

A、由老师给学生做思想工作。

B、由教务人员给学生做思想工作。

C、安排心理辅导

D、约访家长。

第三部分:教学效果

一、学校为保障教学效果,要求每个学生需准备笔记本、作业本、草稿本,学校每次来上课时检查笔记并签字、收作业、批改作业、检查是否带草稿本,凡检查未带者给予批评教育并要求下次上课带着,课后通知家长督促,凡三次未带者,约访家长,仍不能改正者,予以退学处理。

二、每次学生上课后,教务应在第二天电话回访家长,问询学生上课情况,存在问题,有何意见和建议,还要提醒家长督促孩子背笔记,做作业。

三、每次上课前一天确认课程时,一是确认课程,二是提醒督促孩子背笔记,三是督促孩子做作业并带来。

四、在教学效果督查办公室下设“教学问题纠改办公室”负责安排并处理问题学生事宜。

五、教学效果实行奖罚措施

1、成绩提高奖励措施

A、成绩提高30分及以上者,给予奖励。

B、成绩优秀者给与奖励。(满分100分考95分以上的,满分120分考110分以上的)。

C、班级学生成绩80%提高的给予奖励。

2、凡成绩未提高者,但学习态度有所转变的,不予奖励不予处罚。

3、凡因成绩未提高造成退费的予以重罚。

4、凡学习成绩未提升的学生,先沟通,批评教育和约访家长,若还是无效,学校考虑给予退费处理。

第四部分:教师管理

一、教师招聘工作由教师培训管理部负责,招聘的程序为听课半小时,听课记录及简历报校长批准是否录用。

二、新来报到老师首先要用一周时间做题,做课后题,报校长检查,并写出上班第一周工作总结,报校长审阅。第二个周要讲课三次,并接受评课,改正不足。第三周经主任办公会议讨论决定是否给予排课。准予排课的,各部主任给予排课,不批准排课的,延长试用期。最终由主任办公会议做出排课或辞退决定。

三、开始上课的老师每周须按照学校规定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并在本周上报上一周教学情况,一是上报教学讲义,二是上报出题本,三是上报教学反思,四是上报做题本。

四、所有授课老师应该把近三年中高考题烂熟于胸,学校将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中高考题的考试,凡成绩满分者给予奖励,凡成绩低于八十分(满分100分)者一律给予处罚。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教师培训。一是内部优秀老师对教师的培训,二是外聘优秀老师、教育专家、教学能手对教师的培训。三是优秀老师示范课和抽检老师讲课评课。

六、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教学研讨和教学效果研讨。通过研讨,交流经验,总结教训,提高自己。

七、对教师的评定一律以教学效果为基准,奖励办法参照教学效果

第五条之规定。

八、教师所带学生续费:续费与评定教师相结合。

1、老师续报率达到80%以上者予以奖励。

2、续报率在60%—80%之间者不奖不罚。

3、续报率低于60%者处罚。

4、续报率低于40%者,诫勉谈话、降低工资标准、最后考虑去留问题。

5、续报率是指续报学生与老师所带学生数的比例。

第五部分:员工福利

一、每年八月初组织全体员工外出旅游。

二、每周四全体员工去体育馆打羽毛球,锻炼身体,预防职业病。

三、每周休假一天半,周一不排课,休假时间为每周一全天和周二上午,周二下午四点准时上班。

四、周六、周天一点到三点不排课。

篇7:学校信息员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一念间班级也举行了很多的班级活动,一开始就是单纯的为了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后来这些活动渐渐的成为我们为了纪念青春,纪念花样年华,纪念友谊的媒体中介。

像野外实习,7天之旅,让我们一起互相学习一起欣赏山上的美景、呼吸新鲜的空气,班委尤其是班长总是在种种特殊情况下先人一步,帮班级帮老师做好事情,就关灯这一小事展开,班长总是最后一个人离开集合中心关好灯再休息。其实这种默默的无私,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正是这种无私让班级更加团结友爱。

像班级出游活动,一天临海坑海边的畅玩,开心的背后有着所有班委共同的前期准备工作,没有人抱怨,只因为这一切辛苦都是为了班级。建立于所有努力之上,大家开始由陌生变得熟悉,由看似彬彬有礼的礼让变得互相“毫无底线”的调侃。

像初入学时的包饺子活动,这也是我身为班委接到的第一个任务,自豪又紧张着,因为我的任务是跟领导商量谈判,这是我从来没有尝试过的,我兴奋的完成了任务,因为我觉得我为班级做了一件事了,或许微不足道,但心中的喜悦却无法言语,我想大概所有的班委也都如此吧,为班级兴奋的做着事情。

篇8:年度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

学校《芳草地国际学校"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展》《2013—2015年发展行动计划》中, 明确提出"信息化”是学校发展特征"四化" (国际化、集团化、规范化、信息化}之一.全校必须充分认识推进芳草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艰巨性.需要全面规划、加快实施, 建立基于集团化办学理念的芳草特色门户网站.完善信息化基础建设.以服务教育教学为宗旨, 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强信息化管理, 稳步提升芳草信息化水平.推进学校各方面工作不断发展。

学校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以及《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办学目标制定了学校信息化工作目标:到2015年, 全面完成《规划》所提出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任务.形成与区域教育发展目标相适应的芳草信息化体系, 基本建成每个师生可享有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建成学校门户网站并有序运行.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水平显著提升.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在具体实施中, 重点完善信息化环境建设.让师生享有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同时与教育教学多维融合,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推进媒体进课堂项目, 促进教学改革, 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 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目前学校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 成效显著。

信息部吴阳主任在介绍地球主题探索课程平台

专家在为学校信息化课题出谋划策

学生使用小白板学习

学生使用“按按按"应答器上课

篇9:浅谈学校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班班通培训近十年来,我校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的优势,让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发展同行,在建、管、用上狠下功夫,基本形成应用形式多样化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为“班班通”有序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班班通”设备配置后,学校成立了“班班通”工作领导小组,把“班班通”的管理和应用纳入到学校整体管理体系,统筹规划,明确目标,科学管理。为了确保“班班通”设备管理和应用的有序化和常态化,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如《多媒体设备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学资源管理制度》《“班班通”应用绩效考评制度》《“班班通”应用校本培训制度》等,对设备管理、使用等各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使管理及应用工作有章可循,管理规范,做到了天天在运用、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抓的局面。

二、强化培训,为“班班通”科学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信息技术应用,需每个教师熟练掌握相关技能是广泛应用的重要前提。为此,我们首先做到培训先行。

(一)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1.坐下來向骨干学。充分利用校本教研的平台,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分阶段,分任务,集体教研一起学,业余时间各自学,抓落实,抓检查,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掌握规定的内容,学校统一进行检测,对于不合格的教师亮黄牌,要求限期达到,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提高。

2.请进来跟师傅学。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经学校研究决定,聘请信息技术中心的专业教师为我校教师做专项培训,由信息技术中心徐主任带队,于波、李德彦、何丽新三位教研员,先后3次深入我校,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技能专项培训.2012年5月,我校聘请信息中心时永华老师和徐岭镇、李帅老师,来我校对全镇青年教师进行教育技术技能说课培训。

3.走出去向专家学。除了参加上级统一要求和学校内部进行的相关校本培训外。近年来,作为全国“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校和“大连市信息技术应用实验校”。我校先后多次组织骨干教师到上海、广州、厦门、成都、大连等地参加培训学习,回校后,这些教师向全体教师介绍自己的全程收获,并把自己的所得传授给大家,真正实现了一人所得,大家受益的效果。

(二)“班班通”应用培训

“班班通”工程启动后,进行以“班班通”设备应用为核心的新一轮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设备日常使用、管理维护、基本操作、资源的选择和合理使用以及如何运用资源库备课等技能。采取“四定”即定计划、定时间、定内容、定考核和“三结合”即集体培训与个人练习相结合、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校外培训与校本研训相结合。

三、突出应用,发挥“班班通”设备应有效能

1.加强过程管理,强化应用机制。我校将“班班通”设备的普及应用纳入到常规教学管理范畴,与各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我们主要做法是:“对课时硬性规定,对上课弹性管理”。达到常规教学堂堂用、教学公开课必须用,其他活动灵活用。每学期在全镇的教学工作检查时,中心小学都将信息技术和“班班通”的应用作为检查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制定的标准进行评比,将评比结果与教师评优、评先挂钩,并作为教师绩效工资考核依据之一。

2.开展教学活动,提高融合水平。为了有效运用“班班通”设备,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学校每学期都按计划组织各学科教师利用“班班通”设备开展教学观摩课、汇报课、评优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大练兵活动,总结推广好的经验与做法。促进了教师实际应用水平的提高,从而达到了以展示促运用、以赛代培的目的。

3.开阔工作视野,拓宽应用空间。多媒体的特性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易于学生接受。学校利用“班班通”设备的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自身作用。作为“戴尔项目校”我校与大连市旅顺口区迎春小学联手结对,两校教师认真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基于项目学习的网上交流,共同学习。现今已合作完成了《纸飞机的飞行》《蒜苗的生长》等14个项目,并全部在全国获奖。

学校还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学校闭路电视系统播放相关节目,如书法、绘画、讲座等,让这些内容不再是枯燥的文字,使学生易于接受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4.加强资源建设,奠定应用基础。积极开发、收集、整合教学资源。我校2007年安装远程接收系统后,每天认真做好“天网”资源的接收下载、整理工作,并分类归档,建立详细目录。教师利用良好的网络环境不断丰富自己的资源,建立个人文件夹,并将资源分类整理、存放。

四、追求应用实效,彰显信息化工作新成果

多年来,在实施“班班通”工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加强管理,强化培训,追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学校各方面工作带来可喜的变化:

第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打破了传统的培训方式,将教师培训远程化、网络化。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第二,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班班通”这个平台将多媒体运用到课堂教学,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形象、有趣的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篇10: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年度总结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经济法》课程中应用的具体“假论文”背后有什么真问题(共3篇)浅论学习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浅谈和谐文化理论形成的历史脉络探析经济学信息范式理论的基本假设与辨析怎样写研究性论文撰写方法(共3篇)运用政治理论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关于区分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意义试析受教育权理论发展综述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课、实践课程中选择,而师资建设的途径有人才引进、学校培养和自我提高等三个方面。

在全球化背景下开展法学双语教学很有必要。建设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学习和吸收西方法治国家的先进知识,需要从源头探讨外国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建设法学与经济、法学与外交等方面的复合型专门人才,需要结合法学专业和外语能力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培养。但是,从高校目前开展法学双语教学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师资力量、学生外语水平、课程设置与教材、教学方法、考试考核等方面的问题。其中在双语教学中起着基础作用的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是问题的核心。

一、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设置是教学的基础。各高校法学专业根据国家培养计划设置的专业课程比较完善,但在双语课程的选择上相去甚远。这一方面是由于专业培养方向的差异所致,另一方面也受师生外语水平的限制。但不论如何,都应该科学设置符合本校实际的系列课程,使之形成课程体系,以取得双语教学的实效。按照教育部有关外语教学课程开设10%的比例要求,在法学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中,可选择十门左右课程开设双语课。考虑到法学与外语之间的联系密切程度和实际工作需要,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师资条件,选择国际法系列课程、外国法课程、高年级开设的课程和实践课程,列为双语课。另外还要选择合适的双语教材,以适应教学需要。

1.国际法系列课程与外国法课程

国际法学科的特点就是国际性,被认为是最适合双语教学的学科。国际法学科包括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国际金融法、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国际商法、国际环境法、国际航空法等课程,其中前三门课程属法学核心课程。这些课程涉及大量的国际法原始资料,如国际法律文件原文、国际法案例原文,还涉及国际法律实践。从专业上看,要学好国际法课程,需要掌握第一手资料;从外语方面看,要想走在本专业科研教学工作的前列,就需要第一时间了解国际法领域的最新动态,这就要求较高的法律外语水平。因此,通过国际法学科的双语教学,向学生传授国际法的理论知识、法律实践、国际法经典著作和国际法原始资料的阅读理解方法,是保证国际法教学效果的良好途径。

外国法课程是了解和认识现代法律制度的基础性的学习途径。与国内法相比,在外国法课程中选择双语课具有更大优势。首先,外国法课程多由外国法原著翻译编写而来,与双语教学有很大的关联性。其次,对外国法原著的学习有助于对该课程的感性认识,能够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外国法有关的课程包括外国法制史、西方法律思想史、英美法系列、罗马法以及外国各国、各法系的相关课程。高校可以根据需要和条件开设相应双语课程。

2.高年级课程

比较而言,选择高年级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比在低年级开设双语课,实际效果更好。这是因为在双语教学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是重要影响因素,而外语能力及专业知识直接涉及学生的接受力。就语言能力来说,受我国中小学传统外语教学和测试的影响,目前大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普遍较低,所掌握的词汇与专业外语词汇之间差距较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双语教学难以适应,影响了教学进度与教学目的的实现。就专业知识来说,法学课程的专业性很强,低年级学生只是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缺乏相关学科的知识铺垫,这样就增加了学习难度,影响教学效果,达不到双语教学目的。而经过两年的专业学习和公共外语学习之后,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基础法律知识。这时候开设法学双语课程,既易于被师生双方接受,也能取得预期效果。

但是,即使在高年级学生中,学生的外语水平也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因此,首先应该区别情况,实行分类教学。即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对学生分班授课,同时双语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化、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授课内容。还应适当增加教学时数,并相应增加学分。

3.实践教学课程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实践课程的双语教学很有必要。在法学实践课程中,国际法部门的模拟法庭、模拟外交谈判课程,对外贸易协商事务的实习课程,涉外代理、涉外仲裁与涉外审判的实习课程,如果适当运用外语教学,就为学生营造了一个预习环境,为其将来从事此类工作提供了专业基础和语言基础。在双语实践教学中,学校和老师应主动与国家有关涉外部门如外交部、商务部、涉外贸易机构、涉外律师机构、涉外仲裁机构和涉外司法机构等单位联系,也可通过合法途径与外国驻华机构和国际组织驻华机构联系,以建立足够多的实践教学平台,丰富双语教学实践。

4.选择合适的双语教材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目前,国内高等院校的法学双语教学教材数量不多,学科覆盖面较窄。有的高校直接选用国外进口或在国内翻印的原版教材,这些教材有的固然能够反映本学科的热点难点,但也存在弊端。首先,原版教材价格较高,加大了学生经济负担,国内翻印的外国原版教材还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其次,由于国情不同,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差异,原版教材不一定适合我国的法学教学环境;再次,原版教材的内容和教学体系与我国高校的教学大纲、教学体例不尽一致,因此大部分原版教材只有部分章节能够使用,利用率太低。综上所述,在法学双语教材的选择上,高校应组织力量,整合教师资源,编写适合中国学生的双语教材。法学双语教材的编写要考虑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课程的具体特点,要在全方位考虑外语知识和法学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基础上,在考虑适应学生接受能力的客观现实基础上,参考国外原版教材,形成适合法学双语教育现状和学生特点的法学双语教材。

二、师资力量建设

师资是双语教学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法学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它要求教师既要具有娴熟的专业知识,也要同时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其中对外语的要求既包括书面阅读理解能力,更要有较高的口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此外,双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不能完全适应新的教学方式,而双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式尚不成熟,要求教师在双语教学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具有相应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意识。由此可见,教师的外文水平和教学观念成为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各高校法学专业的多数教师都无海外学习、进修或工作经历,其外语综合运用能力薄弱的现实与双语教学对教师的高要求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这成为推广双语教学的一个重大障碍。解决上述师资力量薄弱问题的途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人才引进

引进人才是解决双语教师短缺问题的简捷、有效途径。双语教师应当是专业素质和外语素质俱佳、具有开阔的专业视野和全球意识、具有文化品格和文化批判力、能够引导学生进入学科前沿的国际化人才。因此,引进国外知名大学的我国留学毕业人员,既能够在专业、外语方面直接达到双语教学的要求,同时也能够带来国际先进的知识文化,使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专业动态,走在本学术领域学习的前列。

除了引进留学生人员,也可以短期性引进外国法学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学期性或半学期性课程,使学生接触到纯正的专业外语。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其感受国外高校的学习氛围,为其以后出国深造或对外科研交流打下一定的思想基础和方法基础。此外,聘请其他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或社会专业人士授课也是不错的选择。

2.学校培养

引进人才固然是一种好办法,但受限于经费等问题,各高校大量引进人才也不现实。目前高校教师的特点是,外语专业教师和公共外语教师的外语基础较好,而法学专业教师的专业基础较好。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考虑把两者结合起来的办法,培养一支特殊的双语教学队伍。具体办法是,一方面选择对某一法学课程感兴趣的外语教师,让其进修有关法学课程;另一方面,选择外语基础较好、拟开设双语课的法学教师,派出进修外语课程。通过一至两个学期的重点培养,打造一支能够用外语准确地把教学内容表达出来,并能够在课堂上自由地跟学生交流的法学专业双语教师。

3.自我提高

篇11: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年度总结

一、要求

1、学校制订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并制定有关激励机制。

2、全体教师要自尊自强,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了解教育改革的形势,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积极参加各类函授进修以及校本培训,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

4、积极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新课标的研究实验。

二、具体工作措施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把师德师风建设与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起来。

二是加强政治业务、法律法规学习,学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开展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提高教师尊纪守法意识,树立教书育人的崇高信念,敬业爱岗,爱生如子,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恪尽职守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增强法制观念。为师清廉,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人民教师形象。

三是综合运用教育、行政手段和分配、奖惩制度等机制,建立科学的师德建设评估、考核体系,推动师德师风建设扎实地开展。

2、加强教师的政治业务学习。

学校则利用寒、暑假集中组织教师业务学习,各教研组每学期组织教师业务学习不少于5次,并积极开展优质课的评教评学活动。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片以及市教育局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

3、开展互相听课的互教互学活动。

在本校,同科教师互相听课,课后讨论研究、探讨、总结。每学期各教研组组织听课不少于5次,校长听课不少于25节,教导主任听课不少于20节,教师不少于10节。

4、鼓励教师在职函授进修,4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相应的本科学历进修。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学校也积极创造一切条件,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学历培训,力争到,50%的专任教师达到本科学历。

5、加强新课程标准改革的研究与探讨

要增强我校教师的教学改革意识,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认真贯彻“科研兴校”的战略,要认真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特别要加强新课程标准理论的研究和学习,学习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学习与研究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学习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新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有关内涵、要求及具体操作方法。同时,为了加强新课程标准研究,我们还要在各个教研组中开展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大讨论,组织教师讨论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有关问题。通过讨论,使教师知道今后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适应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各教研组一学期进行教学业务学习3次,每次学习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次学习必须做到定内容、定专题,有针对性,有记录,有学习心得体会。

6、推进“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

一是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机制。把教学研究作为促进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的重要载体,把教学研究的立足点放在学校,以校为本抓教研。如开展“示范课”、“说课”、“集体备课”、“案例研究”等。

二是将科研,教研课题的研究与课程改革联系起来。根据我校的实际,围绕新课程实验制定,要申报“指导—自主—合作”、开放式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等科研课题,以课题研究推进新课程实验。

三是定期举办全校性的各种课程改革论文、优秀课例评比活动,评选课改实验示范教师和先进个人。将开展课改工作列为教师业务考核的标。

7、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探索校本课程建设的途径。

我校要重视校本课程的研究,积极努力去整合、挖掘和开发课程资源,并使校本课程开发和我市建设特色学校工程有机结合起来。

8、要组织教师参加教育局安排的各类教育培训,拓宽、更新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选拔教师参加有关教育的各种竞赛活动。

三、考核。

篇12:小学的学校年度发展规划

一.年度发展目标: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彰显学校特色,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把学校办成社区花园、教师家园、学生乐园;打造有品牌的学校、有品位的校园、有品格的教师、有品质的课堂、有品行的学生。

二.年度发展理念

1、办学思想:“教孩子六年,想孩子60年”“让责任成为一种习惯”

2、校训:诚信做人认真做事

3、校风:文明和谐快乐进取

4、教风:严谨务实敬业创新

5、学风:惜时勤奋善思有恒

三.年度发展措施

1、注重德育工作

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指导纲要》,整合德育资源和开发优质德育课程。开展丰富,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德育活动内容

健全德育队伍,职责明确。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将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

制定《学校一日常规考评办法》,开展文明礼仪、优良习惯养成教育,组织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学习,培养行为习惯良好,精神风貌积极向上学生。

组织班主任培训,强化师生关系教育培训,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家长委员会,强化学校、社区、家庭沟通,形成合力。

2、规范学校管理

制定好学校章程,建立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培养精干、精致高效的管理队伍。

认真落实市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意见,科学评价学生学习行为、教师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效果。把作业设计与批改作为教学常规、教学“五认真”内容,建立规范,加强督查考核

推进双语课外阅读。强化课题研究,多出教育科研成果。

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和学生学业评价制度,科学评价课堂教学和学生发展,完善教学质量监控过程资料。

落实安全责任、经费和管理等保障措施,杜绝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3、规范办学行为

严格按照规定开齐规定课程,上足规定课时。课表、课外活动安排表张贴上墙,上网公布,严格执行。

严格执行学生在校作息时间,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学生课外书面作业总量符合规范。教辅用书规范,不违规补课、收费。不违规举办培训班,不组织学生参加未经教育部门批准的比赛。

每学期学校只组织一次期末学业测试,结果以等级形式呈现。

严格执行招生计划,班级生数不超过省定标准。

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学生体质健康整体水平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4、强化队伍建设

加强师德行风建设有措施,杜绝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杜绝有偿家教;确保无违法犯罪。

落实教师专业成长要求。制定师资队伍建设五年规划,教师制定切合实际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必须使具有相应教师资格证书比例达100%,45周岁以下教师全部达专科以上学历。

组织教师学习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深入开展教师读书学习活动,扎实开展校本培训,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基本要求,按照市县要求组织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与考核,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力争优课率达60%以上。

5、促进学生发展

多渠道,全方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坚持科学、全面的评价学生,体现发展性、阶段性、多样性,检测方法多样化。确保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合格率达95%以上。

积极参加经典诵读、规范汉字书写及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较强的双语阅读理解能力,。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科技教育活动参与度,培养动手能力,每学期力争有一定数量的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

推进体艺“2+1”项目,提高学生课外活动参与率,广泛培养学生兴趣。精选五个左右精品活动内容,为学校活动课特色项目,每个班按照学校和班级特色制订活动内容,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学校要有80%以上学生参与特色项目、50%以上的学生能随时展示才艺。小学毕业时,必须有95%以上的学生具有一项艺术特长和两项以上运动技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县级以上竞赛活动,争取取得好的效果。。

6、丰富校园文化

注重“三风”建设;校旗、校徽、校训、校歌制作、训练到位;

成立学校荣誉室,出刊教师论文集。

创建校园专题文化和班级文化,让校园的每一角落都成为育人的环境,把黑板报、宣传窗、图书阅览、学校网站作为文化阵地,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搞好艺术节,展示校园文化和个人才华。

创建特色文化品牌,以“文明礼仪教育”为文化品牌,同时发展合唱队、鼓号队、乒乓球队等队伍,培养学生个性。

7、落实后勤保障。

树立“服务育人”思想,积极创设优雅的环境,开源节流,合理使用教育经费,进一步规范学校财物的管理制度。

以创建教育现代化县为契机,落实教育投入,争创现代化学校。

添置新图书,规范借阅制度。

规范食堂管理。严把进货关,确保师生的饮食卫生和安全。

落实门卫职责,强化安全保卫意识,责任意识,做好学校大门进出有序。

强化财产管理,完善登记制度,做到帐物相符,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精打细算,节约开支。

做好相应设备的维护、更新工作。

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定期检查校园环境,确保师生安全。

四.年度发展保障

1、成立学校年度发展领导小组。

统筹学校年度发展与规划工作。对学校规划运作状态实行动态跟踪,及时反馈调控,调整年度发展中出现的偏差。

组长:z(校长)

副组长:zz(副校长)

成员:zz(教务主任)

zz(政教处主任)

zz(教务处副主任)

zz(政教处副主任)zz(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学校定期召开咨询会,不定期地组织各个层次的教师对学校的内涵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2、制度规范保障

上一篇:祝福毕业的朋友圈治愈文案下一篇:华南理工答辩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