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报告的内容

2024-07-14

勘察报告的内容(共10篇)

篇1:勘察报告的内容

1、报告的编制程序

一项勘察任务在完成现场放点、测量、钻探、取样、原位测试、现场地质编录和实验室测试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即转入资料整理工作,并着手编写勘察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应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前后照应,顺当进行。不然的话,常会出现现场编录与实验资料的矛盾、图表间的矛盾、文图间的矛盾,改动起来费时费力,影响效率,影响质量。

通常的编制程序是:

(1)外业和实验资料的汇集、检查和统计。此项工作应于外业结束后即进行。首先应检查各项资料是否齐全,特别是实验资料是否出全,同时可编制测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统计表和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

(2)对照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编录。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视,从而出现野外定名与实验资料相矛盾,鉴定砂土的状态与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相矛盾。例如:野外定名为粘土的,实验出来的塑性指数却<17;野外定名为细砂的,实验资料为中砂,其0.25~0.5mm颗粒含量百分比达50%以上;野外定为可塑状态粘性土的,实验出来的液性指数却<0;野外定为稍密状态的砂性土,标准贯入击数却<10击;野外定为淤泥或淤泥质土的,实验出的孔隙比却<1;野外定为硬塑粘性土的,标贯击数却<18击„„产生诸如此类的矛盾,或由于野外分层深度和定名不准确,或试验资料不准确,应找出原因,并修改校正,使野外对岩土的定名及状态鉴定与实验资料和原位测试数据相吻合。

(3)编绘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

(4)划分岩土地质层,编制分层统计表,进行数理统计。地基岩土的分层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因此,此项工作必须按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风化程度、物理力学特征来综合考虑,正确地划分每一个单元的岩土层。然后编制分层统计表,包括各岩土层的分布状态和埋藏条件统计表,以及原位测试和实验测试的物理力学统计表等。最后,进行分层试验资料的数理统计,查算分层承载力。

(5)编绘工程地质剖面图和其它专门图件。

6)编写文字报告。按以上顺序进行工作可减少重复,提高效率;避免差错,保证质量。在较大的勘察场地或地质地貌条件比较复杂的场地,应分区进行勘察评价。

2、报告论述的主要内容

报告应叙述工程项目、地点、类型、规模、荷载、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工程勘察的发包单位、承包单位;勘察任务和技术要求;勘察场地的位置、形状、大小;钻孔的布置者和布置原则,孔位和孔口标高的测量方法以及引测点;施工机具、仪器设备和钻探,取样及原位测试方法;勘察的起止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质量评述;勘察工作所依据的主要规范、规程;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报告应附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勘探点测量成果表和勘察工作量表。倘若勘察工作量少,可只附图而省去表。一个完整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下面几部分组成。

2.1地质地貌概况

地质地貌决定了一个建筑工地的场地条件和地基岩土条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1)地质结构。主要阐述的内容是:地层(岩石)、岩性、厚度;构造形迹,勘察场地所在的构造部位;岩层中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和风化、破碎程度。由于勘察场地大多地处平原,应划分第四系的成因类型,论述其分布埋藏条件、土层性质和厚度变化。(2)地貌。包括勘察场地的地貌部位、主要形态、次一级地貌单元划分。如果场地小且地貌简单,应着重论述地形的平整程度、相对高差。(3)不良地质现象。包括勘察场地及其周围有无滑坡、崩塌、塌陷、潜蚀、冲沟、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如在碳酸盐岩类分布区,则要叙述岩溶的发育及其分布、埋藏情况。如果勘察场地较大,地质地貌条件较复杂,或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报告中应附地质地貌图或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图;如场地小且地质地貌条件简单又无不良地质现象,则在前述钻孔位置平面图上加地质地貌界线即可。当然,倘若地质地貌单一,则可免绘界线。

2.2地基岩土分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这一部分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着重论述的问题,是进行工程地质评价的基础。下面介绍分层的原则和分层叙述的内容。

(1)分层原则。土层按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和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岩层按岩性、风化程度、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厚度小、分布局限的可作夹层处理,厚度小而反复出现可作互层处理。

(2)分层编号方法。常见三种编号法:第一,从上至下连续编号,即①、②、③„„层。这种方法一目了然,但在分层太多而有的层位分布不连续时,编号太多显得冗繁;第二,土层、岩层分别连续编号,如土层ⅰ-

1、ⅰ-

2、ⅰ-3„„;岩层ⅱ-

1、ⅱ-

2、ⅱ-3„„;第三,按土、石大类和土层成因类型分别编号。如某工地填土1;冲积粘土2-

1、冲积粉质粘土2-2,冲积细砂2-3;残积可塑状粉质粘土3-

1、残积硬塑状粉质粘土3-2;强风化花岗岩4-1,中风化花岗岩4-2,微风花岗岩4-3.第二、三种编法有了分类的概念,但由于是复合编号,故而在报告中叙述有所不便。目前,大多数分层是采用第一种方法,并已逐步地加以完善。总之,地基岩土分层编号、编排方法应根据勘察的实际情况,以简单明了,叙述方便为原则。此外,详勘和初勘,在同一场地的分层和编号应尽量一致,以便参照对比。

(3)分层叙述内容。对每一层岩土,要叙述如下的内容:①分布:通常有“普遍”、“较普遍”、“广泛”、“较广泛”、“局限”、“仅见于”等用语。对于分布较普遍和较广泛的层位,要说明缺失的孔段;对于分布局限的层位,则要说明其分布的孔段。②埋藏条件:包括层

顶埋藏深度、标高、厚度。如场地较大,分层埋深和厚度变化较大,则应指出埋深和厚度最大、最小的孔段。③岩性和状态:土层,要叙述颜色、成分、饱和度、稠度、密实度、分选性等;岩层,要叙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节理裂隙发育情况、风化程度、岩心完整程度;裂隙的发育情况,要描述裂隙的产状、密度、张闭性质、充填情况;关于岩心的完整程度,除区分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和极破碎外,还应描述岩心的形状,即区分出长柱状、短柱状、饼状、碎块状等。④取样和实验数据:应叙述取样个数、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尽量列表表示土工实验结果,文中可只叙述决定土层力学强度的主要指标,例如填土的压缩模量、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天然含水量、粘性土的孔隙比和液性指数、粉土的孔隙比和含水量、红粘土的含水比和液塑比。对叙述的每一物理力学指标,应有区间值、一般值、平均值,最好还有最小平均值、最大平均值,以便设计部门选用。⑤原位测试情况:包括试验类别、次数和主要数据。也应叙述其区间值、一般值、平均值和经数理统计后的修正值。⑥承载力:据土工试验资料和原位测试资料分别查算承载力标准值,然后综合判定,提供承载力标准值的建议值。

2.3地下水简述

地下水是决定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重要因素。报告中必须论及:地下水类型,含水层分布状况、埋深、岩性、厚度,静止水位、降深、涌水量、地下水流向、水力坡度;含水层间和含水层与附近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水位季节变化,含水层渗透系数,以及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等。对于小场地或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勘察场地,论述的内容可以简化。有的内容,如水位季节变化,并非在较短的工程勘察期间能够查明,可通过调查访问和搜集区域水文资料获得。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要结合场地的地质环境,根据水质分析资料判定。应列出据以判定的主要水质指标,即ph、hco-

3、so2-

4、侵蚀co2的分析结果。

2.4场地稳定性

场地稳定性评价主要是选址和初勘阶段的任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1)场地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有无活动断层通过,附近有无发震断层。(2)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3)场地所在地貌部位,地形平缓程度,是否临江河湖海,或临近陡崖深谷。(4)场地及其附近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其发展趋势如何。(5)地层产状,节理裂隙产状,地基土中有无软弱层或可液化砂土。(6)地下水对基础有无不良影响。报告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的同时,应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增强建筑物稳定性方面的措施提供建议。

2.5其他专门要求

论述的问题对于设计部门提出的一些专门问题,报告应予以论述,如饱和砂土的震动液化、基坑排水量计算、动力机器基础地基刚度的测定、桩基承载力计算、软弱地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等等。

2.6结论与建议

结论是勘察报告的精华,它不是前文已论述的重复归纳,而是简明扼要的评价和建议。一般包括以下几点:(1)对场地条件和地基岩土条件的评价。(2)结合建筑物的类型及荷载要求,论述各层地基岩土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可能性和适宜性。(3)选择持力层,建议基础形式和埋深。若采用桩基础,应建议桩型、桩径、桩长、桩周土摩擦力和桩端土承载力标准值。(4)地下水对基础施工的影响和防护措施。(5)基础施工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6)建筑是否作抗震设防。(7)其它需要专门说明的问题。以上7个方面的内容,并非所有的勘察报告都要面面俱到,一一罗列。

由于场地和地基

岩土的差异、建筑类型的不同和勘察精度的高低,不同项目的勘察报告反映的侧重点当然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上列概述、地基岩土分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简述和结论与建议等四项,是每个勘察报告必须叙述的内容。总之,要根据勘察项目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报告内容齐全、重点突出、条理通顺、文字简练、论据充实、结论明确、简明扼要、合理适用。

3、图表编制要点

3.1 主要图件

(1)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

表示的主要内容:①建筑平面轮廓;②钻孔类别、编号、深度和孔口标高;应区分出技术孔、鉴别孔、抽水试验孔、取水样孔、地下水动态观测孔、专门试验孔(如孔隙水压力测试孔);③剖面线和编号:剖面线应沿建筑周边,中轴线、柱列线、建筑群布设;较大的工地,应布设纵横剖面线;④地质界线和地貌界线;⑤不良地质现象、特征性地貌点;⑥测量用的坐标点、水准点或特征地物;⑦地理方位。对于较小的场地,一般仅表示①、②、③、⑥、⑦五项内容。标注地理方位的最大优点在于文中叙述有关位置时方便。此图一般在甲方提供的建筑平面图上补充内容而成。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1∶1000)。

(2)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

钻孔柱状图的内容主要有地层代号、岩土分层序号、层顶深度、层顶标高、层厚、地质柱状图、钻孔结构、岩心采取率、岩土取样深度和样号、原位测试深度和相关数据。在地质柱状图上,第四系与下伏基岩应表示出不整合接触关系。在柱状图的上方,应标明钻孔编号、坐标、孔口标高、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施工日期等。柱状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或1∶200.(3)工程地质剖面图。

此图是作为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图件。其质量好坏的关键在于:剖面线的布设是否恰当;地基岩土分层是否正确;分层界线,尤其是透镜体层、岩性渐变线的勾连是否合理;剖面线纵横比例尺的选择是否恰当。关于剖面线的布设和地基岩土分层原则,此前已论及,不再赘述。倘若分层正确,一般来说分层线的连接就会自然平顺,而不致将产状平缓的第四系尤其是全新统的土层画成陡斜状,或出现新老层位之间的互相穿插等不合理现象。同一层位间的相变,要用岩性渐变线表示清楚。透镜状分层和同一层位中的透镜状夹层,在不同的剖面线上要互相照应,显示其分布范围。剖面比例尺的选择,应尽量使纵、横比例尺一致或相差不大,以便真实反映地层产状。一般横比例尺采用(1∶200)~(1∶500),纵比例尺采用(1∶100)~(1∶200)。在剖面图上,必须标上剖面线号,如6-6′或f-f′。剖面各孔柱,应标明分层深度、钻孔孔深和岩性花纹,以及岩土取样位置及原位测试位置和相关数据(如标贯锤击数、分层承载力建议值)。在剖面图旁侧,应用垂直线比例尺标注标高,孔口高程须与标注的标高一致。剖面上邻孔间的距离用数字写明,并附上岩性图例。

(4)专门性图件。

常见的有表层软弱土等厚线图,软弱夹层底板等深线图,基岩顶面等深线图、强风化、中风化或微风化岩顶面等深线图,硬塑或坚硬土等深线图等。不言而喻,这些图件对于地基基础设计各有用途。有的图件还可以反映隐伏的地质条件,如中风化顶面等深线图,可以反映隐伏的断层;等深线上呈线状伸展的沟部,往往是断层通过地段。专门性图件并非每一勘察报告都作,视勘察要求、反映重点而定。

3.2 主要附表、插表

(1)岩土试验成果表。

按岩、土分别分层,按孔号、样号顺序编制。每一分层之后列出统计值,如区间值、一般值、平均值、最大平均值、最小平均值。

(2)原位测试成果表。

分层按孔号、试验深度编制,要列统计值,并查算分层承载力标准值。

(3)钻孔抽水试验成果表。

按孔号、试段深度编制,列出静止水位、降深、涌水量、单位涌水量、水温和水样编号。

(4)桩基力学参数表。

如果建议采用桩基础,应按选用的桩型列出分层桩周摩擦力,并考虑桩的入土深度确定桩端土承载力。除上述附表之外。有的分层复杂时,应编制地基岩土划分及其埋藏条件表。

4、努力提高报告的编写能力

4.1 要具备牢固的地质地貌和工程理论地质基础理论方面,主要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工程地质方面,主要是土质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分析、工程动力地质学、工程地质勘察。在丘陵山区,要注意地质构造的观察分析;在平原地区,要着重于第四系成因类型、岩性组合的分析研究。此外,要时常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的有关岩土勘察方面的新技术新知识,以便不断更新和提高个人的理论知识。

4.2 要熟悉和掌握有关的规范规程规范规程既是经验的总结,又是技术的指南,具有很强的勘察工作指导性。对于国家的、行业的、省和地方的有关规范规程,必须熟悉掌握,并在具体勘察工作中认真执行。

4.3 要了解工作区的地质情况对于勘察地段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应尽可能地搜集并熟悉。对于邻近地段已有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也要尽可能了解,以便在勘察工作中发挥其参考作用。

4.4 要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的技术要点只要明确了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方法,作出的工程地质评价才能有的放矢、正确客观,提出的建议才能合理适用。

4.5 要切实保证第一手资料的质量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勘察的最终成果。一份高质量的勘察报告,必须来自于高质量的第一手原始资料。由此可知,现场勘察和实验资料的质量好坏,对报告的编写影响极大。因此,必须认真抓好第一手资料的质量,而钻探工作又是第一手资料的重点。为此,报告的编写者,必须常到现场掌握有关的勘察情况,最好是参与现场的地质编录工作。

4.6 提高综合知识技能除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提高综合知识方面的技能。如基本的数理统计知识、文字表达能力、编图技巧、综合分析能力(特别是现场地质编录的综合判定能力)。俗话说:熟能生巧、触类旁通。只要多干多学,善于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提高,就能逐步地编写好每一份勘察报告。

篇2:勘察报告的内容

报告的内容结构   工程地质报告书既是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的综合、总结,具有一定科学价值,也是工程设计的地质依据。应明确回答工程设计所提出的问题,并应便于工程设计部门的应用。报告书正文应简明扼要,但足以说明工作地区工程地质条件的特点,并对工程场地作出明确的工程地质评价(定性、定量)。报告由正文、附图、附件三部分组成。

(1)绪论,说明勘察工作任务,要解决的问题,采用方法及取得的成果。并应附实际材料图及其他图表。

(2)通论,阐明工程地质条件、区域地质环境,论述重点在于阐明工程的可行性。通论在规划、初勘阶段中占有重要地位,随勘察阶段的深入,通论比重减少。

(3)专论,是报告书的中心,重点内容着重于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评价。对工程方案提出建设性论证意见,对地基改良提出合理措施。专论的深度和内容与勘察阶段有关。

(4)结论,在论证基础上,对各种具体问题作出简要、明确的回答。

篇3:勘察报告的内容

一、水文地质勘察的必要性

1 水文地质勘查的现状。人类在发展演化过程中, 经历了各种各样地质作用所造成的灾害, 其中大部分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有地下水的参与。据大量事实统计, 地下水与岩土体互相作用所造成的地质灾害具有类型的多样性、机理的复杂性、分布的广泛性、灾害的严重性和可控性等特征。同时, 目前在生产和科研实践中对地下水作用致灾的重要性认识及勘察研究投入不够, 在工程地质勘察评价中对地下水作用的定性定量分析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2 水文地质对基础埋深有巨大影响。基础埋深是岩土工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需要人们对地下水文情况进行一个详细的调查和了解, 从而掌握水文条件的实时动态, 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果基础埋深要在地下水的下方, 就必须采取措施对地下水位进行降低, 否则基础埋深就要在地下水的上方进行, 这样会严重影响基础埋深的效果。此外, 有些地下水会导致土地软化, 从而导致地基开裂, 因此要进行水文地质勘察, 防止地基开裂对埋深产生影响的情况发生。

3 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对岩土工程产生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包括水位的上升与下降。不论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 在任何一种情况下, 都会对岩土工程产生一定的影响:[1]地下水位上升会破坏土壤的酸碱度, 导致土壤酸碱度不平衡, 在达到一定条件下, 土壤的可熔盐会腐蚀水泥。 (2) 地下水位上升会侵蚀土壤, 导致滑坡现象的发生, 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3) 地下水位上升会导致土壤软化, 从而致使地基开裂。 (4) 地下水位上升会使建筑物底层部分出现严重的积水情况, 导致建筑物根基不稳, 影响工程的正常运转。 (5) 地下水位下降会导致地面塌陷、沉降, 进而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安全性。 (6) 地下水位下降会造成水资源短缺、甚至枯竭的状况, 严重影响了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的日常生活。 (7) 地下水位在下降的同时会使土壤中的颗粒、砂粉含量下降, 从而导致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地下水位的频繁变动会将土层中胶结物——铁、铝成分降低, 使土层失去胶结物而变得松软, 孔隙比增大, 含水量增多, 压缩性增大, 强度降低, 给岩土工程基础选择处理带来较大的麻烦。

4 地下水动力作用对岩土工程有影响。地下水在没有受到人为因素干扰的状态下, 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通常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 人们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 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 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 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 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对工程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二、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

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 水文地质勘察是岩土工程勘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水文地理条件过于复杂, 在进行水文地质勘察的过程中, 往往会遇到各种棘手的问题, 这就要求人们对水文地质勘察有具体的勘察内容。

1 勘察施工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岩土工程勘察中最基础的一项工作是勘察施工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勘察自然地理条件是建筑工程有序施工的重要保障。水文地质勘察中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很多种类型, 如当地的气象水文特征与地形地貌特征等。气象特征是指施工当地属于哪种气候、哪种季风带、湿润程度如何、热量是否足够、风向和风速指标等;地形地貌特征指的是施工区域周围的水系、地形状况、地貌侵蚀和堆积情况如何等。

2 勘察施工区域的地质环境条件。勘察施工区域的地质环境条件指的是建筑工程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基底构造及其对第四系厚度的控制、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等方面。

3 勘察施工区域的地下水位情况。笔者在前文已经谈到了地下水位对岩土工程的影响, 因此在实施岩土工程之前, 相关负责人必须要对施工区域的地下水位进行详细地勘察。检查地下水位的上升与下降情况, 了解地下水位的历史最高、最低水位, 掌握地下水流动情况。地下水位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巨大, 因此要把勘察地下水位工作作为勘察项目的重中之重。在对地下水位测试时, 需要在静止水位中测试一段时间, 并确定水层的渗透性;当采用泥浆钻进时, 测水位前应将测水管打入含水层中20cm或洗孔后量测;对多层含水层的水位量测, 必要时应采取止水措施与其他含水层隔开。

4 勘察施工区域的含水层、隔水层情况。勘察施工区域的含水层、隔水层要对各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地下水流向、水位及其变化幅度进行勘察;主要含水层的分布、厚度及埋深;通过现场试验测定地层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等;场地地质条件下对地下水赋存和渗流状态的影响、判定地下水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等。

此外, 在测量地下水位流向时, 可以采用几何法, 对每个孔内的水位进行测量, 由此确定地下水位的流向。

结语

综上所述, 水文地质勘查在岩土工程勘查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针对水文地质勘查, 要从施工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地下水位情况、含水层、隔水层进行详细勘查。尤其是地下水位勘查, 要防止地下水对施工工程产生影响。做好水文地质勘查, 才能有效地保护工程建筑的安全系数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 才能提高勘查水平。

摘要:水文地质勘察是岩土工程勘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水文地质进行勘察能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主要对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进行了详细探究, 分析了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性和现状、各土壤层渗透系数、地下水可能会引起的严重后果等, 以此强调水文地质勘查的重要性。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地下水

参考文献

篇4:勘察报告的内容

摘要:水文地质研究在工程勘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阐述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岩土水理性質,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等问题。

关键词: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岩土;危害

在岩土工程的实际施工中,很多因素都会对工程造成影响,比如水位的变化、岩土的水理性质、具体的地质环境等等。所以说要从岩土的水理性质出发,分析影响岩土工程的因素,找出可行方法。

一、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在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主要应考虑以下内容:

1.1 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1.2 工程勘察中还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1.3 应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如:①对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对砼及砼内钢筋的腐蚀性。②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建筑场地,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上时,应预测产生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③当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应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进行计算和评价。④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应进行渗透和富水试验,并评价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体沉降、边坡失稳进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稳定的可能性。

二、岩土水理性质

岩土水理性质是指岩士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时显示出来的各种性质。岩土水理性质与岩土的物理性质都是岩:岩土的水理性质不仅影响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而且有些性质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往在勘察中对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比较重视,对岩土的水理性质却有所忽视,因而对岩土工程地质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岩土的水理性质是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显示出来的性质,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然后再对岩土的几个重要的水理性质及研究测试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2.1 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地下水按其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可分为结合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三种,其中结合水又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两种。

2.2 岩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质及测试办法:①软化性,是指岩土体浸水后,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软化系数表示,它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标。在岩石层中存在易软化岩层时,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往往会形成软弱夹层。各类成因的粘性上层、泥岩、页岩、泥质砂岩等均普遍存在软化特性。②透水性,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岩土容许水透过自身的性能。松散岩上的颗粒愈细、愈不均匀,其透水性便愈弱。坚硬岩石的裂隙或岩溶愈发育,其透水性就愈强。透水性一般可用渗透系数表示,岩上体的渗透系数可通过抽水试验求取。③崩解性,是指岩浸水湿化后,由于土粒连接被削弱,破坏,使土体崩敞、解体的特性。④给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能从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的性能,以给水度表示。给水度是含水层的几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也影响场地疏时间。给水度一般采用实验室方法测定。⑤胀缩性,是指岩土吸水后体积增大,失水后体积减小的特性,岩土的涨缩性是由于颗粒表面结合水膜吸水变厚,失水变薄造成的。

三、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3.1 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变化可由天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但不管什么原因,当地下水位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地下水位变化引起危害又可分为三种方式:

(1)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受地质因素如含水层结构、总体岩性产状;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及人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响,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由于潜水面上升对岩土工程可能造成:①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②斜坡、河岸等岩土体岩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③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④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⑤地下洞室充水淹没,基础上浮,建筑物失稳。

(2)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3)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不仅使岩上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地下水升降变动带内由于地下水的渗透,会将土层中的铁、铝成分淋失,土层失去胶结物将造成土质变松、含水量孔隙比增大,压缩模量、承载力降低,给岩土工程基础选择、处理带来较大的麻烦。

3.2 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引起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的形成条件和防治措施在有关的工程地质文献已有较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勘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在具体工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勘察工程所处地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施工计划,真正保证工程的质量。虽然岩土工程具有自身的特点,岩土工程计算不精确的原因有地质条件、计算模式、计算参数三方面,尤其是计算参数最难把握,故首先要做好勘察,掌握最可信的地质条件及原型实测,才能进行最可靠的科学实验。同时,水文地质工作在建筑物持力层选择、基础设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工程勘察的发展,其必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工作将有效地减少或消除地下水对工程建筑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同时也对勘察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波.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测试与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1.

[2] 宋杰,郝嘉胤,王海燕.岩土工程中的水文地质问题[J].煤炭技术.2011.01.

[3] 尚光正.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与解决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7.

[4] 刘景龙,付丽莉,赵璐.浅谈工程地质勘察与水文地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8.

篇5:勘察报告的内容

(1)勘察目的要求和任务,

(2)拟建工程概述。

(3)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量,

(4)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冻土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条件和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冻土现象的描述和评价。

(5)地基冻胀性、融沉性、稳定性和适用性的评价。

(6)冻土试验参数的分析与选用。

(7)场地利用、整治及改造方案,建筑设计原则。

(8)工程施工和运营期间可能发生的冻土工程地质问题的预测、监控、预防措施的建议。

★ 季节性湿疹什么原因

★ 浅谈工程地质的几个问题

★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 工程地质实习总结

★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 关于工程地质实习心得体会

★ 季节性鼻炎怎么治疗有什么方法

★ 工程地质毕业生实习目的

★ 工程地质专业毕业生求职信

篇6:桩基勘察评价内容有哪些?

5 当桩侧土层为欠固结土或抽取地下水且有大面积地面沉降的场地,以及周围有大面积堆载时应考虑桩的负摩阻力。

篇7:勘察报告的内容

各阶段对应的工勘阶段及内容如下:

1.↓预可研阶段→主要是收集整理已有资料,特别是区域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资料(包括各种图件、文字报告、影像资料如航卫片等)

↓(项目建议书)→根据预可研阶段成果编制项目建议书,可以根据需要做少量

〈踏勘〉的调研或实地考察,

2.〈可勘阶段〉↓可研阶段 → 根据批复的项目建议书审查意见,组织安排一次性的工勘工作,主要任务是选址、选线。完成方案比选所需要的工程地质资料及工程地质条件评价,为项目的可研报告的编制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对重大工程还要解决工程项目中主要问题的研究方向等,

3.〈初勘阶段〉↓初设阶段 → 根据可研报告的批复意见和可研阶段的成果,详细查明所确定的场址、线路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场址、线路的具体位置,为初步设计提供必要的工程地质资料及评价。

4.〈详勘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根据初设成果,开展详细勘察和专题研究,有针对性地对需解决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设计及措施,为完成施工图设计工作提供一切必需的工程地质资料。

5.〈补充勘察阶段〉↓↓施工阶段 → 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可做一定程度的专题研究。配合施工(可以少量变更设计图),开展监测工作。

篇8:谈通信传输线路勘察内容和步骤

关键词:通信传输,勘察,内容,步骤

确定光缆线路传输再生段的距离 (即通信处输线路设计) 的准确度直接影响着整个传输线路的传输质量, 这也是整个线路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更好地完成传输设计这一环节, 通信传输线路工作者就要对线路进行勘查, 以下是线路工作者所要勘查的内容和步骤。

1 勘察的初步设计

勘查小组在进行工作前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 在勘查工作开始之初, 通过学习报告或者设计要求中的内容, 将该工程所涉及到的蓝图和相关电子、纸质资料进行有效的收集和网罗;其次, 将勘察线路标注于在1比50000的地形图上, 确立路由建设和制作方案;再次, 将无人站的设置地点进行初步的拟定和测量, 并将其准确标出;然后, 将工作的程序与进度进行有效安排, 确定各组织的分工;最后, 准备好勘察所需要的工具。

1.1 确定勘察的主要任务

(1) 选定线路路由。选定线路包括:选定光缆线路与线路沿边的城镇、道路 (公路、铁路) 、河流、桥梁以及水库等地面物况的相对位置;在特殊地段选定出具体的位置;在进入城区后所要占用的街道线路进行选定。

(2) 选定光缆线路的终端站以及中转站。根据初步确定的任务书的相关要求, 并配合通信、电力以及土建等专业人员的工作, 选择并商定出合适的终端站、中转站所要占据的平面面积以及线路的走向问题。

(3) 在有人地区, 确定出各项系统相关配置的方案。按要求确定无人站的具体位置、建筑结构以及施工方案, 并确定中转地段线路设备所需要的供电以及业务联络方式。

(4) 拟定个阶段光缆的型号和规格。首先根据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拟定出线路的敷设方式, 然后由此来确定各地段所需要光缆的型号以及规格。

(5) 定期维护。在制定防御措施的基础上, 确立定期维护的方案, 将维护方式、维护任务以及维护时间做出一个有效的计划书。并根据仪表以及监控警告提出维护的意见及建议。

(6) 对外联系。对外联系就是在线路穿越铁路、河道或大坝等重要特殊地段处, 要加强与建设单位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沟通与联系, 以有效地保护好所穿越的重点地区, 并在出现问题时, 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防护。

1.2 设计勘察的主要内容

确定的勘查小组应与有关建设单位共同协商出对勘查小组人员的工作要求, 并将搜集调查的有关资料提供出来, 以配合勘察小组的勘察工作。

1.3 勘察现场的设计

勘查小组将小组人员进行分工, 共同完成以下任务:将光缆线路路由的具体位置与1比50000地形图上的位置进行核对;将之前网罗到的相关资料、调查的地形地貌以及建筑设施与实际的情况进行对比核查。

在传输线路进入市区后, 有些低端需要建立新管道, 此时, 勘查小组就要配合维护技术人员在现有管道长度以及实际地形地貌的基础上, 确定出最佳实施方案。

在河流、道路、大坝等特殊地段确定出线路的具体位置、施工方案以及保护措施。拟定出线路防雷击、防腐蚀、防洪水等维护方案及措施。同时还要勘察沿线的土质类型以及白蚁等啃噬性动物的存在情况。

2 通信线路选择的原则要求

通信传输线路分为三种:长途干线通信线路、中继通信线路以及进站通信线路。种类不同, 所要遵守的原则就会有所不同。

2.1 长途干线通信线路

(1) 长途通信线路的选择要根据初步设计的任务书要求以及沿线区域通信的需要进行综合考虑, 确定多种方案, 并将其反复比较, 以得到满足通信需求并确保沿线地形地物安全的经济可靠的实施方案。

(2) 选择线路时要充分考虑到地形地貌、建筑设施以及当地相关部门的政策影响。

(3) 通信传输线路的选择一般要尽量避开铁路的干线且远离重大军事目标。

(4) 顺路取直并避开建筑设施, 保证传输线路与公路之间的距离大于50米, 如果有特殊情况该数据可以酌情改变。

(5) 通信传输线路应尽量选在地质稳固、地势平坦的地段。在平原地区, 线路选择应尽量远离沼泽、沟渠、湖泊等储水地段, 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水利以及土地规划等政策的影响, 且不易长距离保持直线状态;在山地地区, 要尽量避开悬崖、断层等地势变化剧烈且容易受到洪涝、泥石流、滑坡等危害的地带。

2.2 中继通信线路以及进站通信线路

(1) 通信干线系统中转接站、分路站以及市内长途局之间的中继通信线路选择路由时可按照长途干线通信线路的原则进行, 而市内地区线路选择时要与当地的城市建设、电信等相关单位进行协商。

(2) 中继通信线路不宜采用架空式, 而外郊地区常常适宜采用直埋式。具体选择哪种形式就要结合城市建设和电信管线的规划来确定。不管选择哪种形式都要做到因地制宜。

(3) 当光缆在市内管道中敷设的时候, 路线的选择就应该满足光缆曲率半径与接头位置的要求。如果需要新建线路管道, 其路线的选择应该做到因地制宜, 即满足于当地城市建设以及电信管线的规划。

(4) 在有人的中继站、分路站、转接站以及终端站选择光缆线路时, 要通过该站站前人孔进入进线室。站前人孔与进线室之间的光缆,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敷设方式。

3 结束语

以上就是本文总结的通信传输线路勘察时的主要内容以及具体操作步骤。希望可以帮助到有关工作人员的勘查工作。

参考文献

[1]邵宏平.浅谈通信传输线路施工中的监理要点[J].大科技, 2010 (11) .

[2]魏明.通信传输线路的设计及施工研究[J].通信规划与设计, 2013 (11) .

篇9:勘察报告的内容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内容

水文地质勘察主要是为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或其他专门目的,运用各种勘探手段而进行的水文地质工作。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地下水可以与岩土进行相互作用而形成各种地质灾害,并具有一定的多样性、机理性以及复杂性等特点,这就需要在岩土工程中对地下水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地下水分布情况和埋藏量,有效预防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损害。根据大量实践证明,在工程勘察与施工设计的过程中,水文地质勘查很容易被忽视,进而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以及耐久性。因此,在实际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要给予水文地质勘察足够的重视与关注,不断优化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与方式,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一、水文地质勘察中的岩土水理性质

(一)软化性。岩土水理性质主要代表地下水和岩土进行相互反应的过程中所表現出来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其属性与岩土工程地质属性具有很大关联,对岩土的强度、形状以及各种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中软化性是岩土体受到地下水的侵蚀后其强度的变化特性,一般采用岩石侵水饱和状态和风干状态的强度比进行表示,以此为依据可以反映出岩石耐风化能力与耐浸水能力。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若岩石中存在易软化的岩石层,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其软化的岩石层很容易形成软弱夹层,进行影响岩石强度,给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较大的威胁。

(二)结水性。结水性主要是指地下水受重力影响下在饱水岩土中沿着空隙裂隙自由流出的性质,通常用给水度进行表示,属于一种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地下水的结水性在岩土工程中是决定基坑涌水量的关键参数,进而影响着岩土工程施工中的疏干时间。在一般情况下,给水度要通过实验检测的方式进行崩解性的判断,岩土体受到地下水浸湿后,其岩土体土粒之间的粘连性会逐渐消弱、崩散甚至是解体,其性质要用崩解时间、崩解方式以及崩解量进行计算和表示。地下水结水性和岩土体颗粒成分、矿物质成分以及矿物质结构具有较大的关联,结水性越大,对岩土的侵蚀性就越明显。

(三)膨胀性。膨胀性主要是指岩土体吸收大量水后体积迅速增大,并在失水后体积逐渐变小的性质,这种性质的表现程度主要取决于岩土体颗粒表面的水膜吸水程度,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很容易造成岩土裂缝或者是基坑隆起等工程质量问题,引发地基变形,进而严重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内容

(一)水文地质勘察内容。在实际的水文勘察工作中,影响水文地质的主要以因素为地下水类型、水位变动幅度、隔水层与含水层厚度、岩土层渗透强弱等内容,为了保证岩土工程的勘察质量,要结合岩土工程结构以及施工特点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对象的确定,消除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损害,对其地下水岩土水理性质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进而保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其勘察对象主要有几下几方面,第一,自然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主要包括地形地貌特征以及气象水文性质,在实际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要明确所属地区的气象条件,空气环境湿润程度以及所处热量大小,了解岩土工程施工区域水系、地形地貌以及堆积情况等相关信息,保证水文地质信息的准确性和高效性。第二,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环境条件主要包括岩土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质构造特点和基底构造等内容,在进行水文地质勘察中要利用地质与基底的结构特点进行第四系厚度和地层岩性等水文地质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明确地质新构造运动幅度,进而得出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影响与危害程度。第三,地下水位情况。对于地下水位的勘察工作,工作人员要收集近5年内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与变化趋势,通过分析地下水的补给条件与排泄条件,判断地表水和地下水存在的补排关系,进而明确地下水位对岩土工程的影响程度与未来变化趋势。

(二)水文地质勘察方法。在进行水文地质勘察的过程中,其勘察方法对勘察工作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常见的水文地质勘察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测绘法。测绘法是根据《测绘法》的相关规定,按照固定比例进行水文现象的观察测量以及描述记录,并制定地质测绘图件来反映地下水的具体形成过程以及运动规律。第二,钻探法。钻探法是通过钻机设备向地下钻孔,在此过程中根据工程需要进行水文地质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进而实现水文地质普查的勘察目的。钻探法主要适用于较深水层的勘察与开发,可以有效明确含水层的实际构造、层次以及岩性特点,提高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直观性与准确性。第三,监测法。属于一种日常性勘察工作,同时也是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基础内容,主要涉及到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实时动态检测,并以此为依据对地下水现有变化情况进行评估。并在勘察工作中对每一个监测点进行编号,设置固定标志,进而对监测点进行测绘标识,为岩土工程的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本文通过对巖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内容的分析,让我们知道了水文地质勘察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内容,为岩土工程的实施提供地下水埋藏、分布等信息,并具有软化性、结水性以及膨胀性等岩土水理性质。因此,在实际的水文勘察工作中,要对地下水岩土水理性质进行分析,按照相关程序与规章制度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并合理选择勘察方法,提高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岩土工程的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潘明.探析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中华地质勘测2013.9

[2]赵少霆.探讨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能源科技,科技向导,2014.3

[3]谭信强. 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的作用[J]. 建材与装饰,2016,01:222-223.

篇10:勘察报告的内容

[摘要]文章提出渗漏病险水库的水文地质勘察应包含的内容和需采取的手段,为渗漏病险水库的水文地质勘察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

[关键词]水库渗漏;水文地质勘察;方法

[作者简介]戴兵国,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工程师,广东广州,510170

[中图分类号]TV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9)05-0131-0002

一、水库渗漏水文地质勘察内容

(一)地形地貌

主要是了解库区周围的地形地貌对库区地下水运动所产生的影响。如相邻的河谷被切割很深,其河水位低于库水位,当水库间的分水岭比较单薄时,由于渗透途径短、水力梯度大,易造成库水渗漏。

(二)地层岩性及地层的结构

渗透性强烈的岩土体是水库渗漏的主要通道之一。对于平原地区松散岩类坝基水库而言,库水可能会沿着古河道堆积物的渗漏通道流失。而在岩溶地区,当库区存在强岩溶化的碳酸盐底部并无隔水层分布时,或虽有隔水层存在,但其埋藏很深或封闭条件很差时,库水就有可能通过分水岭向邻谷、河谷的下游或远处低洼排泄区发生渗漏。

(三)地质构造

一般而言,褶皱比较发育的地段,各类断层和裂隙也都比较发育。断层破碎带,尤其是横切河谷与邻谷相通的宽大而未胶结的断层破碎带,是形成大量渗透的通道;具有宽大密集裂隙的岩层易造成渗漏;在岩溶地区,在断层带上往往发育着岩溶管道。

(四)水文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岩性及地质结构是决定水库渗漏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还必须研究水文地质条件。即要进行水文地质分区,确定含水层及隔水层,查明含水构造,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的类型,地下水的水位、流向、流速、水力坡度,地下水的化学特征等情况。

勘察时要特别注意水库周围是否有地下分水岭,以及分水岭的高程与库水位的关系,并以此来大致判断库水向邻谷渗漏的可能性。

(五)岩溶区的岩溶发育特征

在岩溶地区,需要查明库区内岩溶发育强度和岩溶发育规律。具体包括:(1)各个地层的岩溶发育强度(溶隙率)、发育方向以及受地质构造作用控制情况;(2)岩溶形态及分布规律;(3)岩溶水的动力特征(包括补排条件、垂直分带性、流动特点);(4)建坝前后泉水流量的变化和动态变化等。

(六)渗漏的地质分析

分析水库渗漏的2个条件,即渗漏通道及其连通性。

水库的渗漏通道一般有透水岩层(如砂卵砾石层)、透水带(断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岩溶管道等。渗漏通道的分析

岩浆岩地区水库:岩浆岩作坝基、库区的基岩是比较理想的,一般不易发生渗漏。这种水库的可能渗漏通道一般是第四纪砂砾石层(河床沉积物)、基岩表面风化裂隙组成的透水层。

沉积岩地区水库:最常见的是透水层的漏水,此外就是断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构成的漏水通道。如节理裂隙发育的砂岩,它们只要穿过坝基,同时在上游库区和下游河床出现,即可成为漏水通道。

第四纪堆积物地区水库:坝下渗漏通道主要是古河道、河床和阶地内的砂卵砾石层。古河道穿过坝基或贯通上下游时,可能发生严重渗漏;建坝时如坝下的截水墙太浅,未能将砂卵砾石层全部截断,残留的砂卵砾石层就成为漏水通道。漏水通道连通性分析

砂砾石层等松软岩层渗漏通道的连通性主要取决于其地层的结构特征。山区河流,河床的沉积物多为单一的粗粒物质,透水层的连通性好。中下游河床的细粒成分增加,地层呈多层、双层结构。双层结构时沉积物上细下粗,上部弱透水层构成了天然防渗铺盖,但若在建坝取土时破坏了此相对隔水层,或因受河流冲刷使隔水层出现了部分损坏,则它就不再具有隔水作用,应将其修补完整。

多层结构时,漏水通道的连通性主要受相对隔水层的厚度、延伸情况及其完整性的影响。有的厚度较小,被渗漏水击穿后不再起隔水作用,有的延伸不远即自行消灭。

基岩透水层、透水带及岩溶发育管道的连通性则受地质构造的控制。纵向河谷(岩层走向与河流流水平行)的透水层的连通性良好,而横向河谷透水层的连通性较差。

(七)渗漏量的估算

水库渗漏是指库水沿着透水岩(土)带向库外低处渗漏的现象,可分为坝区渗漏和库区渗漏。其中坝区渗漏又分为坝基渗漏和绕坝渗漏;库区渗漏包含了库水的渗透损失和渗漏损失两部分。

据此,水库的总渗漏量应是以上4个部分的总和,即:Q=Q-Q坝基+Q绕坝+Q库水渗透+O渗漏损失。式中,水库的各项渗漏量可采用地下水动力学公式、数值法或其他方法进行计算。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最多的是地下水动力学公式。虽然用于渗漏计算的地下水动力学的公式很多,但本质上都是由达西公式演变而来。这些公式的适用条件是:地下水必须是达西流、含水介质为均质且各向同性。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附录B.0.5条的规定,岩溶地区的水库,其渗漏量必须采用地下水动力学法和水量均衡法进行计算,并相互验证。这是由于岩溶管道中的地下水流可能不再属于达西流,’地下水动力学中的有关公式可能已不再适用。

水量均衡法就是根据多年实测水库水位、水面蒸发量、农业灌溉用水量等资料,利用水位一库容关系资料,计算水库年蓄变量、年平均库容量、年实际库面蒸发量。依据水量平衡原理,水库的渗漏量为:

w=(WQ+WP)-(WE+Wf)±w蓄

式中:w为渗漏量;WQ为上游来水量;wP为水库水面直接接受降水补给量;WE为水库水面蒸发量;Wf为水库放水量;w蓄为水库蓄变量。

(八)对防渗措施提出可行性建议

在勘察报告中要对水库的防渗措施提出合理化建议。目前我国对渗漏水库的处理措施主要有: 坝基的垂直防渗措施:目前主要是应用塑性混凝土地下防渗墙、高压喷射水泥板墙、防渗板桩(如深层搅拌桩)等挡水墙阻断渗水通道。含砂砾石坝体的防渗措施:对于含砂砾石量高的土坝,可用帷幕灌浆、建造粘土防渗墙、冲抓套井回填、防渗土工膜铺设等方法处理坝体。溶洞的防渗措施:对出露的或探明的岩石特别破碎的较大溶洞,应进行开挖、清理、冲洗,采用C25防渗混凝土填筑,并适当扩大防渗范围。基岩破碎带及节理密集带的防渗:将表面破碎体全部清除,然后用C25混凝土封堵,并结合固结灌浆,使断裂破碎带整体封闭,形成区域防渗。砂卵石渗漏区防渗:可铺设塑料薄膜进行防渗。

二、水库渗漏的水文地质勘察手段

(一)地质调查及水文地质测绘

对整个库区进行补充性测绘,其范围应包括渗漏通道及其进出口地段。山区水库应包括库区周围的分水岭及邻谷,平原地区则包括正常高水位以上的第一级阶地,测绘比例尺可选用1/50000。

1/10000。在岩溶地区,凡能追索的岩溶洞穴都应进行测绘,对严重存在岩溶渗漏的地段,测绘的比例尺可采用1/10000~1/2000(库区)及1/5000~1/1000(坝址)。

(二)水文地球化学调查

如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资料可以估算地下水的年龄(获库水补给的地下水较年轻);在岩溶地区,可利用饱和指数来了解地下水的循环速率(饱和程度低的地下水,其循环速度较快,获得大气降雨或库水的补给量大)。在对地下水库进行渗漏分析时,根据其库底隔水层内的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矿化度、电导率等水化学特征与灰岩含水层相差很大来判定其库底隔水层,可有效地阻止库水向底部渗漏。同时,还根据水库渗漏点的各种常规离子浓度均高于库水的事实分析认为,这是由于库盆内的软物质(岩层)逐渐被渗漏水侵蚀所致。由此判定,随着该水库蓄水年限的增长,水库的渗漏通道将变大,渗漏量也会加大。

(三)钻探和地球物理勘探

勘探剖面线应根据水文地质结构和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并结合可能的防渗处理方案作布置。在多层含水层结构区,可能渗漏的各岩组内不应少于2个钻孔,钻孔应进入隔水层或枯水期地下水位以下一定深度;喀斯特区钻孔的深度应穿过喀斯特强烈发育带。可利用井间地震波CT技术探测库区的渗漏通道与渗漏点。

还可用充电瞬变电磁法、瞬变电磁法探测岩溶漏水通道异常范围。

(四)水文地质实验

如果水库建筑前的勘察资料匮乏,还应补充对相关的岩土层的渗透系数测定,为估算水库的渗漏量及其防渗提供依据。

(五)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

设立长期观测网,在可能渗漏的各岩组内不应少于2个观测孔。观测内容除常规项目外,还应观测降雨时的洞穴涌水和流量情况。

三、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的水文地质勘察是对其工程地质勘察的补充,也是工程地质勘察的一部分。因此,拟建水库渗漏的水文地质勘察也是分阶段进行,不同的阶段其勘察的内容及研究程度不尽相同。但对病险水库而言,因为其勘察的目的是直接为防渗治理设计服务,因此勘察内容及研究程度应与拟建工程的设计阶段类同,不再分阶段进行。

上一篇:法律援助律师事务所下一篇:小班音乐我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