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报告

2024-06-22

猪场报告(共9篇)

篇1:猪场报告

养猪王国--丹麦猪场考察报告

[日期:2015-02-27] 来源:阳光畜牧网作者:阳光畜牧网阅读:233次

2014年11月8日–16日的丹麦德国及EuroTier考察行程已圆满结束。此次丹麦德国之旅让我最有感触的是丹麦。在丹麦我们参观和考察了丹麦的设备厂、饲料厂、核心种猪场、无害化处理厂及丹麦最大的供精站,也了解了丹麦整个养猪行业的生态。丹麦之行,虽然见识了很多它们很先进的养殖技术,但是很多技术还是不大适合国内的国情,最有感触和启发还是观念的改变。以下就我个人在丹麦的所见所闻就整个养猪产业的生态做个分享。

沿途风景

一、丹麦国家概况

丹麦是个北欧的小国,土地面积43000平方公里,人口560万人,其中有一百多万的人口集中在其首都哥本哈根市,气候属于寒带型海洋性气候,日夜温差小,冬天寒冷,但夏天不热均温为19度,是个非常适合养猪的地方。生猪产业是其重要的支柱产业,贡献其GDP的10%,丹麦年出栏生猪接近3000万头,全国平均每人饲养将近6头生猪,去年其全国每头母猪的平均PSY为28.8头。这些数据虽然算不上是养猪大国,但确是个实至名归的养猪强国,其生产效率之高(去年全国平均PSY28.8头),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很多养猪大国所望尘莫及的。

二、全产业链的协会体系–协会带动产业发展及技术提升

丹麦之所以会有这么高的生产效率,应该归功于其整个养猪产业链的协会体系及机制,而非政府主导。在丹麦,行业协会是产业的火车头,它们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提升。丹麦有几大行业协会,分别为养猪者协会、育种协会(丹育)、和屠宰行业协会。每个产业链内的成员分别归属于其所属的行业协会,而协会的运作资金,则从每位协会成员所卖出或屠宰的每一头猪提拨一定比例的金额到协会当做运作及研发资金。每个协会有专业经理人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主持,各职其领域的专业分工与职能。在丹麦,养猪是有准入门坎限制的,不像国内只要有钱,想养多少就养多少。在丹麦想养猪,是必须先加入行业协会。首先,想要养猪的人必须先经过农业学校几年的培训,然后考取上岗资格证,然后再看你有多少资金及多少土地,向行业协会申请,资格符合行业协会要求后,行业协会才会准许让你养猪,但能养多少猪也是行业协会分配的,不是农场主想养多少就多少,因此丹麦的出栏得以总量控制,其抗风险能力强。而且丹麦的行业协会还交叉持股,让每个环节的利益得到公平的分配。养殖者,每年在年底(就算是最差的年份)还能从屠宰(因为屠宰永远不会亏本)环节返回一些点。在整个协会运作机制之下,最值我赞赏的就是丹麦养殖者协会下面有一个一百五十多人的丹麦养猪研究中心,它们与各个农牧相关的院校和企业联合进行很多的养猪相关的养殖技术(包刮生产上所遇到的瓶颈)及设备的研发,而所得的成果全部推广到农户,这就是为什么丹麦的养猪农民能这么有效率的养殖。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丹麦猪种的高繁殖一直让他们引以为傲,但是相对的其出生死仔及弱仔数也相对较高,而且仔猪哺育率也没有预期的好。因此,养猪研究院针对了这些瓶颈作了很多研究及改进,首先他们在育种选育的部分,把原本活仔及弱仔数,由原本的出生当日改到出生5日去做核定,它们由2004年开始去做这方面的选育,到现在他们的活仔数有0.5头以上的提升。另外针对生的多,母猪带不了的问题,它们在产床上发明了奶妈机,再配合三段式奶妈寄养技术,他们宣称他们的母猪可以比以前多育成2头仔猪。丹麦的协会机制真的很令人向往,他们能成功的运作,应该归功于他们人少,税收高,社会福利好,人民的互信机制高,能公平公正的去分享。但是这模式如果搬到目前的中国,未来还不知道,但至少在目前是行不通的。

种猪场新场图

三、核心场母猪超过100%以上的年更新率-遗传进展快速

本人从事种猪行业,因此对育种这方面特别感兴趣。在丹麦有幸进入丹麦25家核心种猪场的其中一家猪场内参观学习。这家场有1200头母猪,全部为大约克种猪,其中400头为纯繁,800头为扩繁,为2点式饲养,参观的该母猪场内只有5名员工。据场主介绍,该场母猪去年每头母猪平均产子数17.3头,平均活仔数为15.5头,每头母猪的PSY为31.5头,考虑到它是个原种场,他个人觉得这个成绩还是不错的。但据介绍,在丹麦商品场的PSY,最高的能做到40头一年!这个成绩是非常惊人的!在国内商品场能做到PSY24-25头已经是很顶尖了,更何况是种猪场。国内跟他们的差距的确是太大了!另一个让我惊讶的是该场的年更新率竟然高达1500头母猪,种猪第一胎全部做纯繁,第二胎以后就打下去做扩繁。高达125%的年更新率,这也难怪丹麦种猪这几年的遗传进展能快速的进步那么多。这点,在国内的种猪企业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成本及商业利益考量,另一个原因是目前全国联合育种还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各场基因资源共享。进场参观后,对丹麦种猪的体悟是丹麦猪体型不大,初配母猪体形基本很小,在产房的一二胎母猪体形也不大,但是繁殖能力确实不错,而且出生整齐度也很好。体型不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丹麦屠宰厂设备的问题,所以20几年来对出栏体重一直定在不超过106公斤,因此丹麦猪的育种对体型及屠体的大小没有进行特别的选育,只着重在繁殖与料肉比。在国内,丹麦猪的体形可能不能完全适应不同省份市场的需求,但是在繁殖性状方面绝对是一个很好的品种改良的来源。

四、全国联合育种-以丹育为一个整体,基因资源公平公正的共享

此外,我们还发现他们核心场内不养种公猪,所有种公猪的精液全部由供精中心提供。在丹麦最大的供精公司HATTING参访时,他们也介绍了丹麦的育种体系,丹麦所有核心场最好的种公猪全部都要进到丹育体系下的供精中心(HATTING),每头指数高的种公猪会公平的指配给下属的25家核心场,每场5头母猪做纯繁配种,然后剩下的精液就全部用去做扩繁或商品用。而不是因为这头公猪是某场的,所以某场就可以多拿一些精液。而种猪提供者所得到的报酬是从卖精液每头份剂量的所得提成,因此公猪精液质量的好坏及产精量的多寡是决定这头公猪经济回报的关键。此外,丹麦种公猪的更新率也非常高,据介绍,丹麦的长白及大白公猪的平均使用年限为6个多月,而杜洛克则稍长一点为13个月(因丹麦的杜洛克少)。这么高更新率的原因是,他们大概每6个多月就会有指数更高的种公猪替补上来。可见丹麦猪育种进展的速度,也跟他们养猪一样的高效。

公猪站实验室

五、丹麦的环保是以还田为主–适合中国西北及东北地区

丹麦养猪场的环保处理方法,在中国也不是完全可行。在丹麦它们的粪污处理很简单,就是配套一个很大的粪污发酵池,配套容量足以储存场内粪污至少9个月的量,然后在每年春季播种前喷灌还田。之前有提到丹麦养猪的准入制,在丹麦,猪场允许养殖的头数是要与土地相配套的,所以他们没有粪污处理的问题。但在国内,这个模式只有在西北或东北等地广人稀的地方可行,在南方完全行不通。

六、体悟–观念的改变:高度分工及高投入高产出的高效生产

在整个协会体系的运作下,丹麦的产业链是充份分工的,生猪生产注重TurnOver(年出栏率),丹麦人认为只有提高出栏率才能降低成本,而不注重体形差异的附加值。丹麦人从育种、猪舍设计到生产管理的技术提升都围绕着如何提升猪只出栏率。因此丹麦人相信专业舍得花钱在猪舍建造及设备上,在技术上,他们有养猪协会的支持,在品种上,他们有丹育的支持,在商品猪销售上,他们有屠宰者协会的支持,因此丹麦的养猪人是幸福的,他们只要专心的把猪养好,提高出栏率就会有所回报,而且是比国内快。丹麦人深知他们控制不了猪价,但是他们却控制的了成本,所以唯有提高出栏率才能降低成本,与全球竞争。而反观国内呢?目前国内猪价7块钱一斤还很多人亏本,但是丹麦呢?他们现在猪价4块多钱一斤还能保本!在国内,现在还是有很多人想着如何从猪舍设计和设备上去减少投入而降低成本,或是从其它不该省的方面去省,而不试着朝如何提高出栏率和产出的方向去思考。高产出确实是未来中国养猪的方向,而且国内确实是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而身在这个产业各个环节的我们,应该围绕在这个前提下发展。当然国内的环境和丹麦确实差异很大,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后的趋势毕竟会每个环节越来越细化分工。大家只要把专精的某个环节做精作强,自己自然就会做大了!

本文作者:王伟-兴泰(扬州)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篇2:猪场报告

各位领导:

我自2003年6月开始任场长到今,猪场已从单纯的人工授精中心转变为种猪繁育为主的种猪场。而由于猪场是新建场,一切基本上从零开始,因此我个人认为这几年来我的主要工作就贯穿于猪场逐渐完善的过程中。下面我就将任场长以来的主要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个简要汇报,以接受领导评议。一:组织机构建设

猪场开始之初员工基本上刚毕业的学生与农民工,刚毕业的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也谈不上对规模猪场的认识,而农民工更是基本上停留传统养猪上。这样的情况下,我采取了先岗位生产技能培训,并逐渐进行岗位管理技能培训,通过对人员的培训与考察,到目前为止已基本形成适应猪场流水线生产模式的车间管理模式,形成了场长、助理、车间主管、饲养员这样的以技术骨干带普通员工的组织机构模式,以保证猪场生产得以顺利进行。二:制度化建设

在猪场管理的初期,猪场的管理大多停留在人管人的层面上,随着猪场的不断壮大与完善,则必须形成一些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以做到生产管理有规有矩,有章有法。因此这几年来我根据实际情况,先后形成了《员工工作总则》《种公猪车间人员岗位职责》,《配种车间人员岗位职责》《产仔车间人员岗位职责》《保育车间人员岗位职责》《饲养员岗位职责》《种公猪车间管理操作规程》《配种车间管理操作规程》《产仔车间管理操作规程》《保育车间管理操作规程》《疫病防治制度》《疫苗管理制度》《精液处理室管理规范》等等,当然这些制度有的还需要进一步修正与完善。三:生产管理情况

猪场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猪精的生产与种猪繁育。在人工授精中心形成了产品预订、产品生产、品质检测、产品发放等一整套的猪精产品生产体系,并建立一系列的质量控制点,确保每一份产品质量,目前为止猪精用户基本都感到满意。种猪繁育中心已形成选配、配种、分娩护理、保育、选育等种猪繁育生产体系,为生产合格种猪奠定了基础。同时在种猪的繁育中也建立了发情到配种、妊娠、分娩、哺乳、断奶、再发情配种等种母猪循环使用的关键控制技术及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小猪、中大猪等各生产阶段管理的控制要点,通过这些工作,种母猪产仔数逐渐上升,目前产仔平均为12头,猪只成活率已得到90%以上。四:疫病控制

本着“预防为主”的基本指导思想,建立一系列以控制外来病原的传入、场内病原的杀灭与控制、加强猪只抵抗力等为目的基本措施与方案,通过这些工作,这几年来猪场未发生重大疫情。五:成本管理

在公司的要求下,并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已逐渐建立了一些如饲料成本费用控制点、电费成本费用控制点、药费成本费用控制点、库存费用成本费用控制点、维修费成本费用控制点,通过这些控制点并建立相应成本费用控制点的参照标准,有针对性降低相应的成本费用,从而降低猪只的单位生产成本,成本管理也由粗放型逐步走向精细化管理。六:宣传与销售工作

由于种猪场是新建场,其知名度不高,为了创建猪场的知名度在领导的指导下及相关人员的协助下,通过在集团报上发表宣传文章,制作宣传彩图,特别是今年市场最为低迷的时候,启动电视宣传栏目,对猪场作了直观形象的宣传。自种猪销售以来一直面临市场疲软,在做宣传的同时,我建立客户回访制度。通过这种制度可以了解客户的需求及各种有益建议,同时可加深客户的印象。联系一切可用的销售力量。一个好的方式就是调动与潜在的客户相接触的一些特定人群,如饲料销售员、饲料经销商、猪贩、屠户、养殖业主等。通过以上方式建立种猪的销售联系通路。

七:绩效考核方案的制定

在领导的协助下,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及实现多劳多得,结合猪场的实际情况,经多次修正、补充形成猪场绩效考核试行方案。

当然,以上工作成绩对我来是宝贵的,但是仍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特别是今后我将在成本管理与销售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尽最大努力去做好它。

以上报告,请各位领导评议指正。

篇3:一例猪场暴发猪瘟的诊治报告

1 发病情况

1.1 临床症状

该场的保育仔猪和陆续出生的仔猪共计1 356头, 发病死亡581头, 占该阶段猪存栏的42.8%。基本上一旦发病都是整窝死亡, 用抗菌素、磺胺类药物医治无效, 在出现同类症状的病猪中基本上死亡率为100%。发病最早的15日龄, 最迟的70日龄, 调入育肥猪舍后基本上不发生本病。急性者较少数2~3 d即死亡。绝大多数表现为不吃奶, 持续高温, 体温多数在40.5℃左右;畏寒钻草堆或独卧一处, 精神极度萎顿, 皮毛粗乱, 行走时后肢摇摆不定。至后期极度消瘦卧地不起;病初皮肤发红、充血、以耳尖、大腿后侧、腹下等处皮肤发紫出血明显, 早期便秘呈羊粪状, 后期拉稀粪呈黄色。

1.2 剖检症状

凡病程较长的猪, 在肾、膀胱等脏器有针尖状出血点, 回盲瓣处有钮扣状溃疡;淋巴结肿大出血, 外观紫黑色, 切面红白相间呈大理石样变。

1.3 疫苗免疫情况

免疫程序见表1。

1.4 治疗情况

保健性用药, 仔猪调入保育栏时, 注射头孢1 m L。转栏后的饲料中添加六甲氧200 g/t、强力霉素150 g/t、TMP60 g/t、小苏打250 g/t进行预防。出现症状的用磺胺类和抗菌素治疗均无效果。

2 采样及检测结果

2.1 会诊

根据该场猪群特点和发病情况, 经与武汉亚博特公司的专家共同会诊, 决定对全场不同日龄猪只进行猪瘟抗体检测。第一次, 计采30~40日龄的仔猪血样4份, 70~80日龄仔猪血样4份, 1~2胎龄的母猪血样3份, 3~6胎的母猪血样5份, 7胎以上的母猪血样3份, 送武汉亚博特动物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检测, 采用美国IDEXX试剂盒进行ELISA抗体检测, 结果见表2。

对结果一的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保育阶段小猪抗体滴度低的情况, 第二次, 间隔半个月后, 对出生后15日龄、20日龄和25日龄的仔猪进行采血, 用猪瘟抗体快速金标检测卡进行检测, 结果见表3。

判定标准:血凝滴度达到1比16以上的为抗体阳性、1:8以下的为抗体阴性。

2.2 实验室抗原检测

取发病症状较典型的病死猪的扁头体、淋巴结、脾脏送检, 用猪瘟荧光抗体处理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呈亮黄色荧光。

3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 病理剖解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猪瘟。

4 防制措施

头份

注:抗体判定标准:阻断值≥40%为阳性, ≤30%为阴性, 30%<阻断值<40%为可疑

4.1 制定免疫程序

由于仔猪获得的母源抗体不足抵抗猪瘟病毒的攻击, 为制止疫病的发生, 采取了将仔猪首次免疫改在出生后15日龄, 兰耳病的免疫与猪瘟苗的免疫间隔10 d以上。猪瘟苗的第二次免疫时间为60日龄。

4.2 做好生物安全措施

严格消毒, 对场地、圈舍、道路用具等, 在疫病流行期间每天1次连续半个月。人员在进出栏舍时严格的消毒, 并行成制度。

4.3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疫苗的管理和提高免疫质量, 在保育猪的饲料中添加抗应急的药物。加强免疫监测, 仔猪二免后10 d做抗体检测, 抗体不达标的立即补免。

5 讨论

5.1 近年来该场使用的猪瘟苗均为武汉中博所生产的细胞苗, 几年来使用的猪瘟免疫均比较稳定, 没有出现过该症状的病猪;疫苗的调运、储存和使用没有更换过;实行猪瘟免疫注射的专人负责;疫苗免疫失败的可能性不大。

5.2 从以上的检测结果分析, 生产母猪的检测结果猪瘟抗体都是比较理想的。而第二次仔猪猪瘟抗体检测的同时, 也采取了相对应的母猪血检测, 抗体的血凝滴度都在32~64滴度之间。而哺乳仔猪均没有抗体。可能与兰耳病毒 (包括疫苗毒) 对猪瘟免疫的干扰有关, 是否确为此因有待探讨。

5.3 猪瘟疫苗首免太迟, 仔猪从母猪乳中所提供的抗体无法抵御猪瘟强毒的攻击, 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呼吸道疾病全群药物控制方案

采食量能达到正常时的一半以上时可:方案一:10%富络欣1 kg+乐宜安1kg+复方鱼腥草散超微粉2kg拌料1 t, 连用1-2周;方案二:10%富络欣1kg+10%盐酸多西环素2 kg+多而壮2 kg拌料1 t, 连用1-2周;方案三:乐宜安1 kg+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3 kg+复方鱼腥草散超微粉2 kg, 连用1-2周。

篇4:猪场报告

关键词:副伤寒;胸腹肺炎;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241-1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仔猪副伤寒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沙门氏菌和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病。2008年12月份吉林省海天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生态床上的300多头仔猪有20头猪发生了异常。病猪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呼吸困难,体温升高至41-42℃,个别的有张口呼吸或腹式呼吸。从口鼻流带有血泡沫状液体。其中有2个仔猪生长缓慢,大部分拉稀,粪便呈黄绿色,有时粪便干燥,呈交替性。

2 病理剖检

剖检3头病死猪,可见腹腔积液,腹腔内有纤维素性炎症,肝脏有灰白色坏死灶;脾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肠静脉淤血;肾脏浆膜有出血斑;胃黏膜有出血斑和溃疡;十二指肠、回肠及盲肠黏膜上有黄色黏液并有固膜性炎症;胸腔有纤维素性渗出,心包积液,心脏表面有纤维素性炎症包裹,肺脏表面有纤维素性炎症,剥离后见肺小叶和尖叶两侧均呈肉样变,气管及支气管内有大量带血泡沫黏液。

3 实验室检验

仔猪副伤寒及传染性胸膜肺炎抗体检测用仔猪副伤寒和传染性胸膜肺炎间接ELISA检测试剂盒(西班牙海博莱公司)检测血清中仔猪副伤寒和传染性胸膜肺炎抗体。结果仔猪副伤寒和传染性胸膜肺炎均为阳性。

仔猪副伤寒检查,取病死猪的肝,肠系膜淋巴结,心血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小的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菌。传染性胸膜肺炎检查取病死猪心血、肝、肺、胸腔积水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肝,肺和胸腔积水中均有革兰氏阴性球杆菌。

细菌分离、纯化。仔猪副伤寒的分离、纯化取病死猪的肝直接涂布于普通琼脂和SS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24h,均长出直径2mm,湿润的灰白色小菌落,挑取典型菌落染色镜检,可见到小的革兰氏阴性菌。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分离、纯化取病死猪心血、肝、肺、胸腔积水接种于普通培养琼脂和SS琼脂培养基上,于37℃灼缸中培养24h后,可见肝、肺和胸腔积水接种的琼脂基上均有针尖大小,圓形,隆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的菌落生长,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球菌落。

通过药敏试验选用临床常用的抗生素20多种,用培养基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这两种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噻呋,头孢曲松,呋喃妥因,丁胺卡那,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七种药高敏;对磺胺嘧啶,土霉素,头孢拉定,头孢唑啉,头孢氨苄,阿奇霉素,恩诺沙星,庆大霉素,多粘菌素9种药物中敏;对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卡那霉素,利福平6种药物低敏。

通过细菌鉴定,沙门氏菌用分离细菌接种生化培养基;48h观察结果,能发酵葡萄糖,甘露醇;不发酵乳糖,阿拉伯糖;能利用枸橼酸盐,甲基红试验(MR)阳性;靛基质,硫化氢试验阴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在系列生化鉴定培养基中加入NAD,使其浓度为0.01%,接入纯化菌,37℃培养24h,结果显示,分离发酵鼠梨糖,发酵葡萄糖,麦芽糖,木糖和甘露醇产酸产气;不发酵乳糖,蔗糖,阿拉伯糖和山梨醇,MR和尿素酶阳性;VP、氧化酶和靛基质阴性。根据细菌形态,培养特性和生化鉴定,结合抗体检测结果,判定纯化菌株为仔猪副伤寒和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菌。

4 治疗方案

根据临床实践该病特点及剖检所见选用两种治疗方法,第一治疗方法对缓解临床症状起到作用,要求对猪场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后,将发病猪迅速隔离饲养,用左氧氟沙星200g/t和环丙沙星200g/t混于饲料中,连用7d,加上肌肉注射丁胺卡那霉素,按15mg/kg颈部注射,每日2次,连续2-3d,仔猪症状有所缓解但不佳。另一种是紫花地丁180g,黄芩120g,苦参120g,生石膏120g,知母120g,桔梗120g,加水5000ml,煎至3000ml,每头猪灌服250ml,每天2次,连用3d,较单纯用抗菌素治疗效果要好。

5 结论

仔猪沙门氏菌和放线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仔猪副伤寒耐药力更强,虽然抗生素的应用对控制和预防沙门氏菌有作用,但由于抗生素的使用不当,耐药性日益严峻。血清型较多,血清型也不相同。各型之间及同一血清型的不同菌株毒力和致病性均存在差异。应确定主要流行的优势血清型,以开发具有交叉保护的疫苗是预防该病。

保育阶段的仔猪抵抗力最差。如断奶应激、转群应激、换料应激、环境改变的应激、高密度的应激,应激反应导致猪的抵抗力降低。仔猪到断奶阶段母源抗体几乎降低到了最低的水平,容易在这一时期感染各种病原。所以只有增加机体的免疫力才能减少病原的袭击。

参考文献

[1] 王振敏,盛海兰,刘永红.仔猪副伤寒病的诊治[J].现代化农业,1997,(11):22.

[2] 刘征.仔猪副伤寒的诊治[J].新农业,2001,(05):28.

[3] 孟宪雨,王爱娜,戚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措施[J].山东畜牧兽医,2006,(01).

[4] 李杰.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制[J].现代畜牧兽医,2006,(02).

[5] 仔猪副伤寒的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5,(05):41.

[6] 王妮,刘霞,李景德,于申业,刘方娜,张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医学杂志,2006,(03).

篇5:猪场实习报告

企业实践报告

实习方向 养猪生产

专业班级 动物医学1101班 姓 名

学校专业指导老师 企业兼职指导老师

实习起止日期 2013年4月225月24日止

2013年日至

猪场生产实习报告

专业班级:动物医学1101班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一、前言

1、实习目的:通过猪场生产实习,能够深化对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的理解,熟练掌握猪场饲养管理,疫病控制等技术,了解养猪生产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和技能目标,培养吃苦耐劳精神,从业素养和就业能力,为今后从事养牛奠定较坚实的基础。

2、实习时间:2013年4月22日至2013年5月24日

3、实习地点:广西玉林市兴业县葵阳镇铁联西村

4、实习单位:艾格菲广西兴业县桂宏养殖有限公司

5、实习内容:(1)种猪组学习(2)产房组学习(3)育成组学习

6、猪场概况:猪场面积有一百亩,猪场的性质为外资企业。饲养的品种有杜洛克、长白猪、约克猪、大白猪、皮特兰、二元杂、三元杂。猪场规模为:现存栏总数13640头,种公猪40头,能繁殖母猪1700头,后备猪900头,哺乳仔猪3000头,保育猪3000头,生产育肥猪5000头。饲养方式为自繁自养、全进全出。饲养密度为:母猪1平米每头,种公猪3平米每头,保育猪0.8平米每头,育肥猪1平米每头。全场员工共53人,员工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2人,大专3人,中专2人,高中5人,初中40人。其中执业兽医1人,动物疫病防治员8人,动物检疫员6人,执有其他资格证有2人,参加过畜牧兽医短期培训的有13人,生产人员有健康证的有42人。员工年龄情况为:20-30岁有5人,31-40岁有32人,41-50岁有15人,51-60岁有1人。猪场的饲养工艺流程安排为:种猪舍→产仔舍→保育舍→育成舍→育肥场→装猪台。

7、实习方法:通过亲身于生产实践来动手操作并结合理论知识

二、主体

(一)种猪组学习

1、重胎母猪的饲养管理

重胎母猪是怀孕母猪临产前60天至产前7天这段时期的母猪称为重胎母猪。重胎母猪一天只饲喂一餐,即早上七点左右饲喂一餐,饲喂饲料喂重胎母猪饲料,饲料的形式为干料,每头母猪一餐饲喂2.5千克,喂完饲料后往食槽中加水供母猪饮用。每头母猪的投料喂量是按母猪的膘情而定,其原则是瘦的母猪与老的母猪多喂量,小的母猪与肥的母猪少喂与限喂。每天在投料之前先将食槽中的水排干,并扫出剩余的饲料掺杂,防止母猪采食后发生酸中毒。每天添加水到食槽去之前尽量等到母猪采食完饲料,防止未采食完的饲料在水中发酵。添加水时不宜添加太多,添加至食槽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处为宜,这样有利于防止母猪玩水而导致定位栏中湿润。

饲养管理采取干燥饲养管理,即保持猪栏的饲养环境干燥。清除猪粪采取人工铁铲铲粪的方式,而不采取高压冲水式的清除方式,这样有利于保持饲养环境的干燥。干燥的饲养管理优点在于有利于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有利于预防蹄病、关节炎、拉稀等疾病的发生,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并且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的排放。缺点是猪容易产生皮肤病,容易产生体表寄生虫,并且清粪不及时或清理不干净时容易招来蚊虫产蛆等。

重胎母猪禁止使用地塞米松药,因地塞米松能导致重胎母猪流产。

2、公猪的采精与母猪的配种

大的成年公猪一周采精两次,小公猪与中等大小的公猪每周采精一次。采集好的猪精需用精子营养液稀释保存。精子营养液是由精液营养粉配制而成,配制原则是一包营养粉配制1升蒸馏水。精液的最高稀释倍数约为三倍。用来配种的精液中精子的有效存活率必须在百分之八十以上才能配种,每次配种的有效精子必须保证在200-400万。

后备母猪的两次的配种时间间隔为12小时,后备母猪通常在140千克、210日龄左右开始配种。经产母猪两次的配种时间间隔为8小时。

(二)产房组学习

接产,母猪生出仔猪后用麻袋布擦干身上的黏液,先擦鼻子和口腔处的黏液再擦其他部位;在离肚脐三到五厘米处结扎脐带,并且剪断脐带。将初生仔猪放入保温箱中保温,待其身上的毛发干后拿出仔给予饲喂仔猪初乳。待母猪产完仔猪后肌肉注射抗生素(如青霉素、地塞米松等)抗菌消炎。2日龄仔猪补铁+剪尾断耳 3日龄仔猪打土霉素保健

7-10日龄左右对公猪进行阉割,并对所有仔猪进行肌肉注射接种喘气苗+保健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或者头孢)14-18日龄打圆环苗+蓝耳苗

断奶前一天再打一次喘气苗+保健药 仔猪断乳期约为21日龄左右,准确的断乳日龄按种猪组的配种任务的需要而定,有时候延长断乳期或者提前断乳期。

三针仔猪补铁,即仔猪在3日龄、7日龄、21日龄左右分别进行补铁。母猪产后厌食静注给药:生理盐水、青霉素+氨基比林+维生素C+生理盐水、地塞米松+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仔猪在3日龄内拉稀灌服庆大霉素2毫升。

3日龄后肌肉注射或者腹腔注射庆大+维生素C+地塞米松。仔猪在产后吃初乳之前灌服庆大霉素预防拉稀效果好。

夏季最关键是提高采食量,增加母猪产乳,增进仔猪健康,做好产后消炎,预防母猪发烧。哺乳母猪一天饲喂四餐,即早上六点半左右喂一餐、早上11点左右喂一餐、下午5点半左右喂一餐、晚上9点在喂一餐。其中晚上是饲喂干料,其他三餐喂湿料。

(三)育成组学习

育成周期为60-80日龄的猪,其饲养方式供给足够饲料自由采食。

新引进的种猪先在消毒灭菌的栏舍中进行隔离,饲养员进出隔离的栏舍都必须换新的工作服。待隔离7天以后打口蹄疫疫苗,隔离12天后打猪瘟疫苗,隔离17天以后打伪狂犬疫苗,22天以后打蓝耳病疫苗,其中所以公猪都不打蓝耳病疫苗。待隔离一个月后去产房拿来胎衣打碎,拌料饲喂,一天饲喂一餐,连续饲喂一个星期,饲喂所有新引进种猪,让所有的种猪适应本猪场的菌群。或者是将饲料袋置于保育栏舍内给予保育猪撕咬,半天后拿出饲料口袋再给新引进猪咬,其原理也是为了使新猪适应本场的菌群。

(四)其他知识

猪场常用药有:青霉素、氨基比林、地塞米松、莫拉克、恩诺沙星、庆大、维生素B、C、普青链、长效土霉素、复方新霉素。

猪场目前常用的消毒药:复合酚、复合醛、次氯酸、聚维酮碘、烧碱。空栏舍消毒程序:烧碱→清洗→干燥→消毒→火焰

接种疫苗中进口苗按说明书用量使用,国产苗按说明书再额外增加0.5毫升疫苗接种。

篇6:猪场实习日记(报告)

前言:在广西南宁同仁猪场成功地完成了我们两个月的生产实习,此次实习进行得很顺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对此次实习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1.实习时间2006年9月10日—2006年11月9日,共8周。

2.实习地点广西南宁同仁猪场

3.实习内容参与猪场的日常猪病常规防治和饲养管理工作。

4.实习成果

(1)共完成了1份实习报告。

(2)得到了单位领导很高的评价

⑶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内容,提升了自己实践水平。

总结2006年9月10日,我怀着激动的和无比期待的心情来到了同仁营林猪场,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生活。我们将和那里的员工一起工作、生活和交流。

初来乍到,我们对猪场的情况还不了解。通过自己在猪场里的所见所闻以及和猪场员工的沟通和交流,我们对猪场的情况才有所了解。这是一个规范的、专业化的种猪场。猪场实行全封闭管理,员工只有特殊情况才能允许外出。员工的日常生活包括饮食、起居等都在猪场的员工生活区内进行,这样就保证了员工能更好地把精力投入到种猪的生产中去。

由于实习的安排,在开始的几天里,我们还不能进入生产线工作。于是先做一些后勤方面的工作。后勤工作是繁琐而艰辛的。通过参与扛水管、拉电线以及装风扇等工作,我们在汗水中懂得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既要保证猪场的正常供水、供电,又要注意正值盛夏对猪的防暑降温。所以后勤工作要求做到一丝不苟。

做完了开始几天的后勤工作,我们终于可以进入生产线工作了。根据种猪场的养殖程序,猪场分为配种组、分娩组、保育组和育成组。整个猪场的生产区分为两个生产线。我被分配到了育成组进行实习工作,由担任育成组主管的韦主管对我进行实习指导。

刚到育成组,我对育成猪的养殖技术的了解仅仅局限与书本上,实践方面还有所欠缺,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一开始,我在育成猪的日常饲养管理方面还无从下手。比如一天要喂多少料、分几次喂,发病猪如何医治等许多问题一下子摆在了我面前。后来通过请教饲养员的亲手和耐心的示教,我才逐渐了解和掌握饲养和管理育成猪的技术。

育成猪采用分群和自由采食的饲养方式,抓好饲养管理是重中之重,对疾病进行防治结合,以防为主。每次上班首先都要巡栏,观察猪群是否有异常情况,包括精神状态、粪便、行走状况和呼吸等。如有异情,要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和防止异情的扩大。

喂料时坚持多餐少喂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改变投料量,并且保证有充足而干净的饮水。同时,还要经常用保健药物伴料喂猪,或在药桶中投入保健药,伴水让猪饮用。

平时要注意保持猪舍环境的清洁卫生,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清除猪粪。起初我认为铲猪粪是一项很累、很让人烦心的工作,后来我才懂得铲猪粪其实是很重要并且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清除猪粪

可以使猪舍清洁,又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天气炎热,可以采用高压水枪进行冲栏。既可以清洗猪舍,又可以降温,以防中暑。

发现病猪要及时给药并且要合理用药。这就要求平时要勤于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同时还要熟记常用药有何用途,针对何种病。根据发病猪的病情,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另外,还要定期对猪舍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消毒,还要按照疫苗免疫注射计划按时对猪进行疫苗注射,在疫苗注射的前一天要给猪投以抗激药,比如胺基维他和维生素C,以避免在注射疫苗时发生应激现象。遇到突发情况,一时还无法解决,要及时请示组长,由组长组织进行解决。每天上班要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保证猪群健康地生长。

在这两个月的实习过程中,我最深的体会就是可以将书本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参与猪场的具体工作中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学到了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给病猪动手术时,这就要求必须熟练掌握器械的使用方法。在学校上实验课时也接触过这些器械,但这次却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感觉有很大的不同。原来师傅们熟练的技术也是通过不断地磨练和总结经验才练就的。同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主动向师傅们请教,在师傅们的教导中,我受利益匪浅,有些东西在书本上是学不到的,需要通过实践和自己的亲身体会才能真正领悟到。另外,在和场里员工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了人际交往的能力。我们在实习中也可以初步地了解猪场的经营管理理念及其技术,在学到专业知识之余,也拓展了自己的其他方面的知识。经过这次实习,得到了很大的收获,在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我会好好地去总结这次实习的经验,同时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去改正和完善。这次珍贵的实习经历令我难忘。

存在问题

1、因为实践经验的缺乏,我们不能很好地独自开展工作,限制了我们工作的能动性。

2、不能适应工作的强度,在猪场的工作是辛苦和劳累的,平常在单位,我们很少从事如此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一下子适应不过来,但经过几天之后,我们也渐渐地适应调整过来了。

改进建议

1.学好基础知识。我的体会之一“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从对猪的饲养到猪病的防治,都需要扎实理论知识的支撑。有时碰到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我在下班回来之后还要找书或找老师求教,这极大的激发了我的学习积极性。

2.多动手,多参与。有时要给病猪做个手术或者制定一个治疗方案,这些明明我们在理论上学过,但是我们在实际的生产中却不敢独自操作,从中也折射出我学习的一个误区,在平常的学习可能知其然,却不知道其所以然。这些都需要我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地去克服和改正。

心得体会

回首这短短的两个月,即有辛苦和劳累,又有欢乐和收获,时间虽短,却实现了我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也让我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我相信有了这次实习做铺垫,我将会在这行业走得更稳当。另外,此次实习我们还和同仁的员工建立了深刻的友谊,这都值得让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去珍惜和回忆。

篇7:猪场实习日记(报告)

2007年9月15号至2007年10月15日,我在广西大学农场猪场实习一个月。在实习期间,我获益良多。除了对本行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还锻炼工作能力,并提前体验企业单位的工作模式。虽然累,却快乐着。一个月的实习,带给我许多宝贵的回忆,而这些经历犹如血液般融入我的生命,成为我成长的一部分,也是我离开象牙塔前所迈出的最坚定的一步。此时此刻,我深深地感受到,我都成长了。

实习前

在实习前,听很多高年级的师兄师姐说过,实习是很累的,但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对一个来自农村的我来讲,再苦再累我都扛得住,主要是能学到不少东西,我就充满了莫名的兴奋。虽然在学校时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那些都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而真正与实践联系起来的很少,自己在动手方面的能力也不是很突出,所以我希望能在实习中取长补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9月15日,我带着期盼,踏上去农场的大道,正式开始我梦寐以求的实习生活。

实习中

我来到猪场时,猪场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我,然后一个工作人员向我交代了一些工作任务。第一天对我来说,是一个适应和学习的阶段,我主要是协助猪场工作人员的工作,观察他们的工作方式,以及暗中学习他们工作特色。

在适应了一天之后,我基本上对工作流程有了清楚的认识,猪场工作人员也放心的把工作交给我了,我一天的工作安排如下:

早上7:30 到达猪场,消毒进入,做好工作准备

8:00 到饲料房拉饲料,拌匀

8:15 清粪,然后冲洗运动场

8:40 喂料

9:30-12:00 到各猪舍巡逻,观察各猪舍猪吃料情况,同时协助猪场工作人员做好各项工作 下午1:00-3:00 午休

3:00-5:30 喂料,继续到各猪舍巡逻,观察各猪舍猪吃料情况,同时协助猪场工作人员做好各项工作。

通过每一天周而复始的工作,我对猪场每一个环节都有了清楚的认识,同时我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积极发现猪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向猪场领导提出了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在此期间,自己各方面都有了很深刻的认识,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丰富知识,理论联系实践

实习期间我像海绵般汲取猪场管理等各方面的信息,尤其当我将书本上的知识和实践链接起来,感觉就像脑袋瓜一下子通畅了,那种感觉特别畅快回味。自己通过亲自接触各类工作,对书本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牢固,同时通过实践,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接触的知识,将使我受益终生。

二、认真工作,锻炼能力

我在实习期间工作认真,勤奋好学,踏实肯干,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够虚心向富有经验的猪场员工请教,善于思考,能够举一反三。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可以虚心听取。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加时加班完成任务。能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同时,我严格遵守猪场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现象,并能与猪场员工和睦相处,与我一同工作的员工都对我的表现予以肯定。通过对猪场全方位的了解,自己对猪场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三,走出校门,融入社会

社会是个大课堂,这里更多的是学习待人接物和工作规矩。我觉得我很幸运。猪场的工作人员都非常友善,他们已经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在实习期间,我常常和他们倾谈,他们教授我许多做人做事的原则,包括工作上和生活上。对此我万分感激。

反思

我彷徨过,郁闷过,自信过,开心过……种种滋味在心头。没错,这就是多姿多彩的实习生活。在这里,我不断地努力往上爬,越过重重障碍,力求塑造全面的自我。有时,努力不一定有收获,但努力必能找到问题的存在。我努力着,反思着,看到了成绩,也看到了不足。为了追求更大的进步,及时纠正缺点,我归纳出我的一些比较明显的不足:

动手能力虽然有了很大提升,但还有很大潜力提升,创新意识还不够强烈。

工作方式过于保守拘谨。可尝试放开手脚,多为猪场出谋划策,多做贡献。

这些只是实习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其他工作也有待精益求精。

结束

实习,打造了一片属于我的天空,找到了属于我的那一片蓝天。永远也忘不了那些帮助我的工作人员,还有那些让我既爱又恨的猪。

总之,猪场实习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程,得到自我提升的同时让我更珍惜剩余的校园时光,知道自己的不足,查缺补漏,为日后就业作准备。

篇8:猪场猪丹毒病的诊治报告

该次疫情发生于一个小型养猪场, 此养猪场总共饲养生猪47头, 其中有11头架子猪发病, 接诊之前已经2头猪濒临死亡。主诉:该批架子猪是6月4日从临县调运购入, 购入后没有隔离即和原猪场饲养的12头的猪混群分栏饲养。从6月8号开始发现有一头架子猪出现高烧、食欲废绝、行走不稳, 发病2d后体表皮肤出现红斑, 耳、颈、背、腿外侧最多, 其大小形状不一。另外一头猪没有什么症状突然发生死亡。该猪场至我们接诊之前总计有11头发病, 死亡6头。

2 临床症状

有一头架子猪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大多数病例有明显的症状:病猪体温42℃以上, 高热稽留, 食欲废绝, 喜卧, 行走不稳, 关节僵硬。发病1~2d后, 皮肤上出现红斑, 尤以耳、颈、背、腿外侧多见, 其大小形状不一。病情严重在2~3d内死亡。有1头哺乳仔猪, 表现神经症状, 抽搐, 然后倒地死亡, 病程不过一天。还有几头病猪皮肤上出现疹块, 体温41℃左右, 发病2~3d后在背、胸、颈、腹侧、耳后和四肢外侧出现大小不等的疹块, 先淡红, 后变为紫红, 以至黑紫色, 形状有方形、菱形、圆形或不规则形, 也有融合成一大片的。发生疹块的部位略有凸起, 与周围皮肤界限明显, 很像烙印。还有的猪出现关节肿胀、步态佝偻, 发生跛行。

3 实验室检验

采取病猪的淋巴结、肝、脾直接涂片, 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 在显微镜视野下见到少量短发状的革兰氏阳性小杆菌。菌体多数呈散在, 少数成对排列和成堆聚集。

根据该病猪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结果, 诊断为疹块型猪丹毒病。

4 治疗措施

(1) 青霉素按每千克体重1万单位静脉注射, 同时肌注常规剂量, 即20kg以下用20~40万单位, 20~50kg的40~100万单位, 50kg以上的猪酌情增加, 每天肌注两次, 直至体温和食欲恢复正常, 不宜停药过早, 以防复发或转为慢性。四环素和土霉素, 每日每千克体重为7~15㎎, 肌肉注射;洁霉素每次每千克体重11mg, 一天一次;泰乐菌素每次每千克体重2~10㎎, 一天2次, 肌肉注射。

(2) 抗猪丹毒血清, 皮下或静脉注射, 仔猪用5~10ml, 3~10月龄猪用30~50ml, 成年猪用50~70ml, 24h注射一次, 直至猪体温恢复正常。

(3) 茅草根100g、白矾100g、石膏100g、蒲公英250g、雄黄50g、地丁100g、葱白100g、浮萍草500g、柳条250g, 水煎汁候温后, 一次灌服, 每天一剂, 直到痊愈。

5 小结

(1) 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 猪舍用具保持清洁, 定期消毒, 加强检疫。对慢性病猪及早淘汰, 以减少经济损失, 防止带菌传播。

(2) 定期作预防性投药, 同时按免疫程序注射猪丹毒菌苗, 仔猪一般在50~60日龄进行免疫接种, 种猪群每年免疫两次, 每次相隔6个月。

(3) 发生猪丹毒后, 应立即对全群猪测温, 病猪隔离治疗, 死猪深埋或烧毁。与病猪同群的未发病猪, 用青霉素进行药物预防, 等疫情扑灭和停药后, 进行一次大规模消毒, 并注射菌苗, 巩固防疫效果。

(4) 猪丹毒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 人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直接接触病畜尸体或污染有病菌的畜产品而感染。所以动物检疫人员在实施动物检疫和无害化处理病畜肉尸及其产品时要注意带上防护手套, 严格做好个人防护。

本病虽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主要以夏季高温炎热、多雨时季多发。健康猪的扁桃体和其他淋巴组织中存在此菌。当带菌猪在不良条件下抵抗力降低时, 细菌也可侵入血液, 引起内源性传染而发病。该次疫情可能由于内源性传染而暴发。

篇9:猪场报告

1 人才需要金钱

养猪业是微利行业,养猪场的职工工资相对要低,所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工资也相应较低。人才也是人,也要养家糊口,也明白钱多好办事的道理,再加上养猪场的工作相当艰苦,如果没有高的工资,有能力的人很快会有跳槽的想法。

2 人才需要好环境

猪场环境差人所共知,没有娱乐,没有可口的饭菜,而且实行封闭式管理后,还得长期住在场里,缺乏与亲朋好友的勾通,特别是适龄青年搞对象是一大难题。他们甘愿吃苦,不怕脏,不怕累,是因为他们有一个想干出一番事业的信念。但如果长时间生存在这样的环境里,再坚强的人也会动摇。所以建议我们的老板在努力改善猪环境条件的同时,也想一想我们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

3 人才需要尊重

所有的人才都需要得到尊重,他们的劳动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更需要尊重。一些老板在场内生产不景气时会把责任推到管理人员头上,将他们的功劳一笔勾销,对他们的辛苦无动于衷,这些都会让他们寒心的。现在许多猪场对待人才,往往是请到场后,几年不给长工资,有的是工资长期拖欠,甚至有的却以抵押工资或有效证件,象防贼一样。这样的人才还会是人才吗?

4 人才需要理解

猪场的工作是非常费心的,一位作过生产场长的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生产场长的工作时间是一天二十四小时”。是的,猪一天二十四小时都需要照顾,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出现问题,生产场长就要时刻准备应对。特别是出现疫情时,想尽办法却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这时他们的压力相当大,他们的精神几乎崩溃,他们最需要的是理解,而不是责难和奚落。

5 人才需要提高

人才不同于普通人,他们明白只有能力不断提高,才会受到更多的尊重,也才能获取更高的待遇。如果长期生活在猪场,缺乏与外界的交流,能力的提高会受到限制。一些老板为防止场内技术人员与外界交流而产生跳槽的想法,严格限制技术人员出入,阻断他们与外界的联系,往往更不利于人员的稳定。希望老板们给他们一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从感激心里出发,他们会更加努力工作的。

在猪场工作的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人才,他们也有缺点,所以要想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就要允许他们有缺点,也要允许他们犯错误,让他们放下包袱,发挥最大潜能。

上一篇:公务员的自我评价下一篇:毕业前感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