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2024-07-17

二年级国学教学工作总结(精选9篇)

篇1:二年级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国学教学总结

本学期选择《三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它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的。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然全书只有1140字,但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记忆。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解读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于是我通过角色想象、情感体验等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精读中反复诵读,使他们用心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文本,获得大量的鲜活的阅读信息,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

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结合课下注释、字典以及课外资料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习时初步养成了做批注的好习惯,会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三字经》的学习,积累了大量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经文诵读恰恰把学生带入了传统的文化氛围,学生在一遍遍、一篇篇的古典经文诵读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远,兴趣渐生,之乎者也,古训在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然约束了自己的行为,倾向于学习,心灵又得到洗礼和震撼,古人尚且学为先,精忠报国,孝当头。“香九龄,能温习,孝于亲,所当执”……现代人更应学之,在学生琅琅“读经”中,感受到的是人性的

再现,人文精神的颂扬!

浓郁的书香气息,让学生处处感受到诗文的陶冶。“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这是我校长期坚持发展的方向,这必会更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扬,以“经典”为教材,以“活动”为纽带,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们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

篇2:二年级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6年秋季万安学校二年级1班2班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1班2班班的国学教学工作。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学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的日益繁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我国港、澳、台地区一直非常重视国学,其教育体系中国学一直是重中之重。而我国大陆地区的国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却严重不足。在当前的文化多元、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特别是外来文化、网络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的社会转型时期,国学教育的重要性更是重新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一、班级基本情况

我这学期我担任了二年级1班2班的国学课,二年级1班共有学生46人,二年级2班47人,学生通过一个学年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的能力去完成学习任务。不过部分学生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尖子生和后进生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注重抓学生的基础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主要成绩

国学,不仅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教授课本知识,同时还应寻根溯源,增厚学生的人文修养,不断汲取国学精髓。

1、让学生认识国学,让他们对自己的文化产生民族自豪感

一提起传统文化,绝大多数同学的认识是“之乎者也”之类,印象中是摇头晃脑的读背,感觉甚是枯燥乏味,没什么好学。所以老师要让他们重新认识国学,感受到国学的魅力。

我跟他们谈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论述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告诉他们中国传统文化是其他文化体系不可比拟的。我们有八百年的周文明,我们有风、骚、赋、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古典诗文,琴棋书画,有百科书之称的《三字经》,有为人处事的蒙学经典《弟子规》。我们有“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骨气,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生责任,有“以天下之忧而忧,以天下之乐而乐”的普世情怀,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我们还有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有丰富的天文地理,工艺文艺,有辉煌灿烂的科学技术,古典诗文,琴棋书画„„数不胜数。同学们听得很入神,并在我慷慨激昂的演讲中,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备好课,让学生享受国学课

学生对国学有了新的认识了,下一步我们就要备好课,上好课。上国学课,首先我们老师要懂国学。我们不可能都是博学的大儒,但是对于我们要上的那节课的内容,我们要研究透彻,尽量使我们的教学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问什么问题,我们都应该能对答如流,给学生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形象。就像有位老师说的:“我们也许只需讲40分钟,但准备这门课的时间却是你走过的整整20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3、保障时间,落实诵读

识记与积累是学习语言的必要方法。小学高段的国学经典都是长篇累犊的文言文,教师应给予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放声诵读,达得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我利用每天晨读中的20分钟时间带领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诵读经典,如接读,分男女生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每周布置学生背诵指定的段落并落实检查。这样一期下来,少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做到了篇篇能背;稍逊一筹者也能背其三分之二;大部分学生能熟读成诵。

4、多种形式进行朗读,不求甚解。

国学本身也存在着扬弃和继承再创新,赋予时代新内容的问题。对孩子们学习国学的要求应以“朗朗上口,不求甚解”。国学教育的时间可采取弹性制。如老师每天早自习前20分钟领着诵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对对碰、同学接龙、师生接龙、男女对抗赛等形式进行诵读教学,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达到正心正身的教育目的。通过和古代圣贤对话,在经典里遨游,学生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触摸着文言的精彩。

5、国学教育须注入现代元素

如何摆脱枯燥、晦涩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领略国学的精华?必须给

国学教育注入现代元素。如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伴有古乐,并辅以动画片演绎,既有古代寓言,也有外国故事,让孩子们在逼真的环境里追思古人,陶冶性情。

6、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方法进行辅助教学。

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故事、图片等,来帮助学生在理解所学内容的同时,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生动性,如在教学《忠》时,在大屏幕上播放《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教育学生报效祖国就是忠。在教《孝》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汉文帝侍母的故事”引导同学们明白,不论你是什么样的身份,在父母面前你都是儿女,你必须无条件的孝敬他们。

7、课堂教学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在每节课教学内容的讲解后,都设计一个师生自由讨论的环节,让学生联系学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认识前人,让学生学会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弟子规》的内容与《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联系起来教学,让学生在古圣贤的身上找到今天行为准则的影子,让学生明白与圣贤结朋友一样可以修身正德,同时也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达成,与新的教育理念相适应。

5、坚持不懈的检查诵读背诵。

三、具体做法

(一)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二)工作中不放弃每位学生

(三)努力提高课题教学效率

四、存在问题

(一)对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还不够到位。

(二)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三)复习这段时间,我发现学生不看题目要求就开始做题,做完之后不会检查。

五、改进措施

增加课堂趣味性和故事性,丰富个人国学知识。

国学经典的学习还得不到部分学生尤其是家长们的高度重视,学生虽然学习了经典中的道理,但生活中的某些行为还是没有改变,没有做到言行一致。所以,我们今后的工作中还要更加努力,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这项活动。向着“传播国学知识,提升综合素质”的目标努力奋进。

篇3:二年级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三字一句, 共一千多字, 易于背诵、理解, 它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是启蒙教育的最佳读物。

一、解析教材, 在反复研读中把握精神核心

《弟子规》堪称童蒙养正的范本, 因此在解读教材过程中, 笔者除了诵读正确、熟练, 理解文本含义, 了解典故出处之外, 还对其中的人格养成教育内容进行了梳理、归纳、提炼, 以便在教学中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1. 孝悌意识

古人倡导“孝道”, 《论语》《道德经》等都有关于孝义的内容, 而《弟子规》中则以浅显具体的说理展开, 告诉我们孝顺父母应该体现在下面的行为中:敬重父母, 就要对父母恭敬有礼;对待亲人过错, 要真诚谏劝;关爱父母, 要珍惜自己身体;孝敬父母, 还应友爱兄弟。如今的孩子在长辈的溺爱中成长, 学习这部分内容既使得他们树立孝亲意识, 又有了具体实践向导, 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2. 诚实守信

一个没有信任、没有真诚的世界是黑暗而可怕的, 面对如今社会形形色色的欺诈虚伪现象, 迫切需要诚信的复苏。“凡出言, 信为先。诈与妄, 奚可焉。”《弟子规》不仅提出人以信为本, 要求言以信为先, 实事求是, 不要夸夸其谈。“事非宜, 勿轻诺。苟轻诺, 进退错。……”这些语句更是具体指出在日常生活中, 怎样做才能做到诚实守信。此外还关注了人们行为的动机, 强调从内在起步改造人, 这种直指心灵的教化, 对诚信的养成意义重大。

3. 良好行为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前提, 我们要培养学生文明高雅而富有教养的行为举止和生活态度。古人重仪表言谈举止, 《弟子规》具体阐述了以下方面的行为习惯要求:一是珍惜时间, 生活有规律, 如“朝起早, 夜眠迟。老易至, 惜此时”。二是讲究卫生, 衣着整齐, 饮食有度, 如“冠必正, 纽必结。袜与履, 俱紧切”。三是坐立行走, 出入进退有规范, 如“步从容, 立端正。揖深圆, 拜恭敬”。四是稳健的处事作风, 如“事勿忙, 忙多错。勿畏难, 勿轻略”。“古为今用”, 遵照以上要求行事, 定能成为一个具有良好修养的人。

4. 良好人际关系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交往中, 人际交往能力成为必备能力中的重中之重。《弟子规》对人生态度和人际关系提出了具体的指导:人与人之间要遵守平等仁爱相处的原则;人们要真诚合作、友好竞争, 不揭短, 不随意散布别人私事;跟别人交往要文明有礼, 尊重别人, 多为别人着想, 要懂得感恩等。虽是三百多年前的经典, 却历久弥新。

二、设计多样, 在趣味盎然中感受人生真谛

对《弟子规》教材深入解读, 对学情充分把握, 心中有“本”, 目中有“人”, 才能设计出既有趣, 又富有实效的教学过程。

1. 朗朗诵读, 感受韵律美

《弟子规》以三字一句, 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读起来朗朗上口, 充满了韵律美。初学阶段, 笔者每天带领学生诵读四句, 开始先范读或者播放录音, 让学生边听边给不认识的字标注拼音, 然后自己练读, 做到读正确、读流利。接着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 打着拍子读出节奏, 读出韵味, 在熟读中成诵。在学完一个主题的内容后, 小组内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诵读汇报活动, 有的小组采用打节奏诵读法, 有的采用男女生合作诵读法, 有的配乐诵读, 在形式多样的诵读中感受经典的节奏美、韵律美。

2. 讲述故事, 品味内涵美

小学生最喜欢故事, 本来深奥难懂的韵文, 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 他们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情境, 理解了其内涵。如教学“冬则温, 夏则清”, 先出示一幅黄香孝亲的图片, 再讲述其中的故事, 二十四孝的黄香, 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 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 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然后再与《三字经》中的“香九龄, 能温席”相勾连, 告诉学生黄香侍奉父母用心体贴, 实在值得我们学习。结合现实生活, 启发学生, 在炎热的夏季, 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有的学生说:“父母从外面回来, 为他们递上一杯凉开水。”有的说:“父母工作到家, 给他们送上清凉的问候。”在寒冷的冬季, 又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有的说:“妈妈怕冷, 我想为她充一个热水袋。”有的说:“我想给妈妈买一副皮手套, 洗碗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冷了。”又如教学“亲爱我, 孝何难。亲憎我, 孝方贤。”, 讲述闵子骞和大舜的故事, 这样从故事入手, 从明理到导行, 真正把《弟子规》的精髓内化到学生们的血脉之中。

3. 创设情境, 增添趣味美

国学经典内容比较生僻难懂, 时间一长, 学生易产生厌倦心理, 为了增添趣味, 提高实效, 在教学中可创设相关情境,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1) 巧设闯关情境。

所谓“温故而知新”, 在复习旧知阶段, 可设计一个闯关游戏, 让学生在竞赛氛围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达到对知识检测巩固的目的。如复习“入则孝”时, 把学生分成两大组, 第一关是:我会背, 两组同时背诵;第二关是:接龙轮背, 一组一句, 轮流接力背诵;第三关是:快速抢答, 根据内容提示说出相应的《弟子规》中的语句。所有的闯关游戏制作成图文并茂的PPT, 配上声乐, 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趣味盎然, 在玩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2) 借用动画情境。

在教学《弟子规》时, 可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画面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的情境中,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谨”这部分内容时, 我播放了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中的一段录像, 然后引导学习:每天, 懒洋洋要睡到太阳晒屁股才起床, 你想用《弟子规》中的哪句话教育他?学生说:“朝起早, 夜眠迟。老易至, 惜此时。”美羊羊嫌弃妈妈买的衣服不够漂亮, 又在发脾气了, 你能用《弟子规》中的话语劝劝她吗?学生立刻想到:“衣贵洁, 不贵华。上循分, 下称家。”……

(3) 优化评价情境。

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起着激励和引导的作用。在教学中, 可以采用贯穿课堂始终的小组竞赛评价法, 在“诵、说、讲、演、背”中展开竞赛, 争夺优胜小组, 唤起每名学生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优胜小组的奖品是写上《弟子规》后续内容的书签, 有助于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开展活动, 在拓展延伸中传承经典文化

1. 诵读展示

学完《弟子规》的全部内容后, 可以在班级里开展一次诵读展示活动, 分成8个板块, 采用多样的形式进行诵读。活动时, 精心布置诵读场地, 学生穿上统一的服装, 邀请家长、老师和其他班级学生观摩, 让大家充分感受仪式的隆重, 从而更增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主题活动

《弟子规》倡导“仁义礼智信”, 我们可以结合相关内容开展主题活动, 例如, 学习了“信”这部分内容后, 开展“诚信, 让世界更美好”讲故事比赛, 寻找评选“身边诚信使者”活动, 让诚信教育在一系列活动中深植学生心中, 也使得经典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焕发新时代的光彩。

3. 文体活动

《弟子规》有诵的方式, 还有人创作了歌曲, 编排了韵律操, 以现代的方式赋予它崭新的内涵。每天早晨带领学生吟诵、歌唱《弟子规》, 课间带领学生做一做《弟子规》韵律操, 在这样的活动中, 学生的声音打开了, 身体打开了, 心灵也为之打开了。

篇4:二年级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马秀英

一、指导思想:

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增强学生民族自尊感和民族凝聚力。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接触过国学经典的内容,能背诵一些关于《三字经》《弟子规》的内容,但仅限于诵背,没有品尝,感悟的过程,本学期《国学启蒙》的学习就是要学生真正地去感悟。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二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内容涉及广泛,节选的都是接近学生生活,琅琅上口的经典诗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篇目涉及到《笠翁对韵》《小儿语》《治家格言》等,还有部分绕口令,格言警句等。

四、教学目标:

1、懂得做事说话要从容、镇静,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别人宽容。

2、爱惜粮食,珍惜生活所得。

3、懂得做人处世的道理,孝敬父母,凡事从小处做起。

4、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5、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学会做人。

五、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山海经》,《孔子》,《孟子》,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六、主要教学措施:

1、诵读、熟背、品尝、感悟。

2、进行朗读、背诵比赛。

3、结合生活实际,谈处理方法。

篇5:国学经典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三字经

三字经之学习篇、道德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第二单元

拥抱多彩的夏天

1、闲居初夏午睡起(宋)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2、客中初夏

(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3、有 约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4、鄂州南楼书事

(宋)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5、村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第三单元

三字经

三字经之常识篇(一、二)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幼。至缌麻,五服终。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第四单元

倾听秋夜的虫鸣

1、秋月

南宋

朱熹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2、秋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3、寒夜

南宋 杜耒(lěi)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4、霜夜

唐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5、泊秦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第五单元

三字经

三字经之常识篇(三、四)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究。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载,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古今

史,全在兹。

第六单元

追随诗人的脚步

1、上高侍郎

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南怨未开。

2、客中行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3、花影

谢仿得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4、登山

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5、题壁

无名氏

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争似满炉煨榾柮,漫腾腾地暖烘烘。第七单元

三字经

三字经之典籍篇(一、二)

载治乱,知兴衰。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彼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第八单元

寻找诗人的身影

1、长歌行

《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5、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篇6:二年级国学启蒙教案

《增广贤文》

(二)教学内容:课本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如得饶人处且饶人。

2、总结谈话: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增广贤文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布置作业: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增广贤文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弟子规》

(一)教学内容:

《弟子规》从“惟德学”到“渐相亲” 教学理念: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丰富文化积淀,锤炼意志,陶冶情操。明辨笃行,让华夏文明之火代代相传,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的朗读。教学评价:

1、喜欢诵读经典,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熟练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学生认真看教材。

二、1、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

2、总结谈话: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 《弟子规》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弟子规》

(二)教学内容:

《弟子规》 :从“读书法”—“求确义”。”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激发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把经典古文融入学生生活,感受古文的乐趣。

3、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经典,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语句,能有节奏、有感情地读准所学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授新

1、教师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新授内容

2、学生自读正音

3、分小组讨论:

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读懂了哪几句。

4、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做补充。

5、教师点拨。

三、练习实践

1、四人小组熟读。

2、学生班内汇报

教师肯定基础上纠正错误发音,注意指导学生诵读速度不要太快,并注意关注全体学生。

3、在熟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个性化诵读。

如:带动作诵读。

四、教师小结

联系实际说说本节课的收获:生活中我们可以按照哪一句去做。

五、布置作业

将本节课所学内容读给父母听,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随园诗话》(读书)

教学内容:课本第3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

2、总结谈话

3、布置作业: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随园诗话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世说新语》(王戎识李)

教学内容:课本4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激发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把经典古文融入学生生活,感受古文的乐趣。

3、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经典,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语句,能有节奏、有感情地读准所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授新

1、教师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新授内容

2、学生自读正音

3、分小组讨论:

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读懂了哪几句。

4、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做补充。

5、教师点拨。

三、练习实践

1、四人小组熟读。

2、学生班内汇报

教师肯定基础上纠正错误发音,注意指导学生诵读速度不要太快,并注意关注全体学生。

3、在熟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个性化诵读。

如:带动作诵读。

四、教师小结

联系实际说说本节课的收获:要学习王戎的善于动脑思考。

五、布置作业

篇7:浅谈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

在萌芽时期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标志是学堂乐歌的兴起与发展。学堂乐歌主要采用了欧美、日本近现代学校的音乐教育体系。自学堂乐歌之后, 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开始走上了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 音乐教育也开始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9 1 9—1 9 4 9年新中国成立是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初创期。在这一时期教育部颁发了一系列学校音乐教育法规, 这些法规成为了我国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法规建设的基础。例如, 1 9 2 3年6月颁发的《小学音乐课程纲要》和《初级中学音乐课程纲要》是我国最早颁发实行的有关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标准的教育法规文件, 这部文件为规范中小学音乐教育, 使其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奠定了很好的基础。1 9 3 2年教育部颁发的《部颁小学音乐课程标准》、《部颁初中音乐课程标准》、《部颁高级中学音乐课程标准》最突出的贡献是将音乐欣赏列入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 从而形成唱歌、乐理、欣赏、乐器四部分构成的中小学音乐课教学内容。此外, 《部颁高级中学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发标志着我国高中自1 9 3 2年开始设立音乐课, 从此结束了在这之前我国高中不开设音乐课的历史。

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至1956年, 是新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建设期。新中国建立初期, 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所制定的“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确立了美育在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 学校音乐教育得到了健康的发展。这一时期学校音乐教育借鉴了许多苏联音乐教育的经验, 这对促进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体系的建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与此同时我国还翻译引进了一大批苏联音乐教材及音乐教学参考资料。学习苏联经验对于规范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新中国音乐教育在此时期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之后, 从1 9 5 7年至1 9 7 6年是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曲折发展期。由于我国教育方针中不将美育包括其中, 学校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被逐渐削弱, 特别是1 9 5 8年至1960年的“大跃进”运动和“教育革命”运动, 受“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思想影响, 师范音乐教育被削弱, 中小学音乐课时被削减, 有的学校音乐课被取消, 音乐课的教学目的被局限在狭隘的为政治服务的范围, 音乐课的审美功能被淡化。这一时期, 虽然美育不被重视, 但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在困境中还是有所发展。音乐教师的数量有所增加, 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在校舍、教学设备、教学资料、教材、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建设都有所加强。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是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停滞期。这一时期美育被否定, 作为教育主要内容的学校音乐教育与我国整个教育事业一样, 在极“左”路线干扰下, 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教学秩序处于混乱状态。学校音乐教育和音乐活动成为政治教育和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工具, 教学内容只限于“毛主席语录歌”、歌颂文革的歌曲、“革命样板戏”唱段及少部分经过改编的革命历史歌曲, 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文化被当成“封、资、修”的产物横遭批判和否定, 音乐教育的教学目的被扭曲, 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完全被忽视。由于文革中政治活动的需要及学校文化课时的减少, 使课外音乐活动得到广泛的开展, 随着“革命样板戏”的推广, 带来了京剧音乐的普及, 这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民族音乐有所认识。此外, 社会上群众性歌咏活动的广泛开展, 也推进了学校歌咏活动的发展。中师和高师音乐系科在“开门办学”中经常性的演出活动, 以及配合宣传文化大革命需要的文艺演出与革命样板戏的普及活动, 使学生有较多艺术实践的机会, 艺术实践的能力经常得到锻炼。

七十年代末至九十末是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繁荣期。1 9 7 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学校音乐教育逐步得到重视和恢复。1 9 8 6年国务院在国家第七个五年计划有关文件中规定美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方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至此, 美育在国家教育方针中消逝了近3 0年之后, 又重新写入国家的纲领性文件之中。美育和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重新得到确立。国家教委 (教育部) 相继颁发的一系列学校音乐教育法规和有关文件以及采取的一系列举措, 使我国学校音乐教育逐步走上正规发展的道路。国家教委成立的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和艺术教育委员会对指导全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起了良好的推动作用。1989年11月, 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 (1989-2000年) 》是我国第一个全国学校艺术教育的纲领性文件, 它提出了从1989年至2000年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它的颁发说明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已进入“依法治教”的新阶段。这一时期全国学校音乐教育呈蓬勃发展的新局面。随着新的音乐教学大纲的颁发, 音乐教材建设发展很快;中小学音乐课开课率有了较大提高;1 9 9 4年国家教委决定在普通高中开设音乐欣赏课, 从而结束了自1952年以来高中不开设音乐课的历史;音乐师资培训工作进展加快, 音乐教师整体素质普遍有所提高;中师音乐教育也取得了很大发展, 中等艺术师范学校和中师音乐班的发展, 培养了一大批小学急需的专职音乐教师。高师音乐系科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 逐年扩大招生数量, 并以各种形式培训中小学音乐教师, 提高其学历程度;高师音乐学研究生教育开始发展, 我国高师第一个音乐学博士点于1 9 9 6年成立;音乐教育科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课外、校外音乐活动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音乐教学设施、器材设备投入有所增多。这一时期是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最好时期, 特别是9 0年代以来发展很快, 学校音乐教育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繁荣局面。, 这一时期学校音乐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主要有:许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还缺乏应有的认识, 重智育、重升学率、轻美育的思想和现象还相当严重地存在;城市地区与农村边远地区的学校音乐教育发展不平衡;音乐师资队伍数量不足 (主要在农村地区) , 业务水平亟待提高;农村中小学、城市中学初三年和普通高中音乐课开课率仍然偏低;音乐教学管理落后, 科研工作有待加强;将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音乐教学实践的工作较为薄弱;音乐教育设施和设备亟需完善和建设;小学、中学和大学之间未能从音乐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建立一种相互衔接的关系, 即未能在这三者之间建立起既体现不同教学阶段特点, 又保持教育连贯性特点的音乐教育体系;中小学音乐教育在许多方面无法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教育还是一个薄弱环节;高师音乐系科在办学模式、课程设置上受专业音乐学院的影响, 师范性突出不够, 忽视对学生音乐教育能力的培养;在教育过程中, 忽视对学生的学会学习能力、独立钻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素质方面能力的培养;一些课程的教学内容陈旧, 教材质量有待提高;对音乐教育理论课和音乐教育实践重视不够;有些院校师资力量薄弱, 教学质量不高;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着与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不相适应的滞后现象;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离岗现象严重, 造成音乐教育人才资源浪费;由于扩大招生规模, 降低了专业和文化考试的录取线, 有相当数量的新生的专业和文化素质偏低。这些问题有的正在解决, 有的有待于在今后的教育改革中逐步得到解决。

纵观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1 0 0年的发展历史, 其中每个时期都有其不同的发展规律, 同时又有其共同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

1.“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学校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环境之顺逆, 根本取决于美育是否列入国家教育方针, 凡将美育列入人才培养规格之日, 就是音乐教育得以健康发展之时;凡将美育排挤于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之外, 音乐教育就难以得到顺利实施。从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六个时期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 哪个时期政府将美育纳入教育方针, 并在具体的措施、经费上给予足够的保证, 哪个时期的学校音乐教育就得到健康发展。

2.学校音乐教育伴随着历史的步伐而前进, 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两者互为联系、相互作用。学校音乐教育, 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随着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变革而发展、变革的;同时, 学校音乐教育又以它独有的特点对历史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在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譬如, 学堂乐歌产生于“废科举、兴学校、养人才、强中国”的维新政治运动时期, 它的主要内容反映了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 民主和科学的精神始终渗透于这一时期的学校音乐教学内容之中, 音乐课内的许多歌曲成为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有力武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学校音乐教育在宣传抗战、发动群众、鼓舞斗志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新中国建立后, 学校音乐教育配合着社会政治运动, 激发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1 9 7 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学校音乐教育配合着时代的要求, 教学内容注重以优秀、优美的作品来鼓舞人, 同时注重音乐教育中的美感教育。

3、由于我国音乐教育界缺少对国情、校情和学校音乐教育规律的深入研究, 所以我国二十世纪各个时期国家颁发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或音乐教学大纲, 都存在着教学内容偏多、偏难的现象。从1 9 3 2年颁发的《部颁小学音乐课程标准》、《部颁初中音乐课程标准》到1 9 9 2年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 (试用)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 (试用) 》等各个时期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和音乐教学大纲的实行情况可以看出, 音乐课教学内容偏多、偏难, 中小学音乐课教学内容偏多、偏难有诸多弊端, 其一, 由于教学内容多、难度高, 学生达不到教学要求, 这就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其二, 音乐课教学内容难度偏高, 容易将音乐课沦为纯技能的训练课, 从而失去了音乐审美教育的作用。其三, 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4、政府部门和各级学校领导以及全民思想观念的转变, 是音乐教育发展的关键之一。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 在每个时期都不同程度存在着音乐教学经费短缺、音乐教学设施器材陈旧简陋、音乐师资缺乏及师资业务水平不高、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地区与经济落后的农村边远地区的学校音乐教育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这里最主要的原因是美育和学校音乐教育没有引起各级领导的足够重视。尽管各时期政府颁发了一系列有关学校音乐教育的法规文件, 但由于许多地方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不重视音乐课, 这就使国家颁发的学校音乐教育法规无法得到执行或执行不力。其次原因是中国整个经济基础薄弱, 政府拨给学校的音乐教育经费很少。九十年代以后,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及国家对美育和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视, 上述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

5、要不断提高音乐师资的教学业务水平是促进音乐教育事业的又一关键。毋庸置疑, 其中应该包括音乐教师在音乐专业方面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更应该注重于对音乐教育规律、教学方法的钻研, 同时应该具备较为全面的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和美育中的地位, 并以科学的教学方法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全民音乐素质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伍雍谊, 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1840-1949.上海, 1999.

[2]曹理,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 1993.

[3]姚思源, 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51995.上海, 1999.

篇8:二年级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第1课

咏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咏风》和《<百家姓>节选之一》。

2、借助课后译文理解文意。

3、背诵古诗《咏风》和《<百家姓>节选之一》。【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体会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

2、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咏风》和《<百家姓>节选之一》

2、我能借助课后译文理解文意。

3、我能背诵古诗《咏风》和《<百家姓>节选之一》

三、研探展评

(一)1、出示学习指导一(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咏风》,能读正确、读通顺。(2)根据注释理解诗意。自研共探:

自学:自读古诗,扫除文中生字词障碍。

对学: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比赛读古诗。

组学: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意。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

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咏风》。方案二:我能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意。

四、研探展评

(二)1、出示学习指导二

(1)认真读《<百年姓>节选之一》,理解大意。(2)试着背诵全文

自研共探:先自学,对子间交流文意,互读并纠错。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

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百家姓>节选之一》,方案二:会背全文

五、巩固提升

小组间比赛背诵古诗《咏风》及《<百家姓>节选之一》 板书设计:

1咏风

唐 虞世南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教后反思:

第2课

咏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咏风》和《<百家姓>节选之二》

2、背诵古诗《咏风》和《<百家姓>节选之二》。【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了解五言律诗的特点,体会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

2、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

3、知道百家姓的来源。【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咏风》和《<百家姓>节选之二》

2、我能借助课后译文理解文意。

3、我能背诵古诗《咏风》和《<百家姓>节选之二》。

三、研探展评

(一)1、出示学习指导一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咏风》,能读正确、读通顺。(2)根据注释以及查找工具书大致理解诗意。自研共探:

自学:自读古诗,扫除文中生字词障碍。

对学: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比赛读古诗。

组学:结合课下注释,讨论交流了解诗意。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 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咏风》。

方案二:我能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意。

四、研探展评

(二)1、出示学习指导二

(1)认真读《<论语·学而篇>节选之二》,理解大意。(2)试着背诵第一小节。自研共探:先自学,对子间交流文意,互读并纠错。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百家姓>节选之二》 方案二:会背百家姓

五、巩固提升

小组间比赛背诵古诗《咏风》及《<百家姓>节选之二》。板书设计:

咏风

唐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教后反思:

第3课

入朝洛堤步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入朝洛堤步月》和《<百家姓>之三》。

2、借助课后译文理解文意。

3、背诵古诗《 入朝洛堤步月》和《<百家姓>之三》。【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体会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

2、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入朝洛堤步月》和《<百家姓>之三》。

2、我能借助课后译文理解文意。

3、我能背诵古诗《入朝洛堤步月》和《<百家姓>之三》。

三、研探展评

(一)1、出示学习指导一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能读正确、读通顺。(2)根据注释理解诗意。自研共探:

自学:自读古诗,扫除文中生字词障碍。

对学: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比赛读古诗。

组学: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意。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 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方案二:我能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意。

四、研探展评

(二)1、出示学习指导二

(1)认真读《<百家姓>之三》,理解大意。(2)试着背诵全文。

自研共探:先自学,对子间交流文意,互读并纠错。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

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百家姓>之三》。方案二:会背古诗。

五、巩固提升

小组间比赛背诵古诗《入朝洛堤步月》及《<百家姓>之三》。

板书设计:

3、入朝洛堤步月

唐 上官仪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教后反思:

第4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云》和《<百家姓>之四》

2、借助课后译文理解古诗大意。2、3、背诵古诗《云》和《<百家姓>之四》

【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体会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

2、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云》和《<百家姓>之四》

2、我能借助课后译文理解古诗大意。

3、我能背诵古诗《云》和《<百家姓>之四》。

三、研探展评

(一)1、出示学习指导一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云》和《<百家姓>之四》能读正确、读通顺。

(2 根据课后注释理解古诗的诗意。自研共探:

自学:自读古诗,扫除文中生字词障碍

对学: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方式读古诗

组学:结合课下注释了解古诗大意 学情展示:

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韵律美。方案二:我能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大意。

四、研探展评

(二)1、出示学习指导二

(1)认真读《<百家姓>之四》 理解大意。

(2)试着背诵全文。

自研共探:先自学,对子间互读并纠正字音。2.学情展示:

3、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百家姓>之四》。

方案二:我会背《<百家姓>之四》

五、巩固提升

小组间比赛背诵古诗《云》及《<百家姓>之四》

板书设计:

云 唐 來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教后反思:

第5课

大林寺桃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大林寺桃花》和《<百家姓>之五》。

2、借助课后译文理解文意。

3、背诵古诗《 大林寺桃花》和《<百家姓>之五》。【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体会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

2、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大林寺桃花》和《<百家姓>之五》

2、我能借助课后译文理解文意。

3、我能背诵古诗《大林寺桃花》和《<百家姓>之五》

三、研探展评

(一)1、出示学习指导一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大林寺桃花》,能读正确、读通顺。

(2)根据注释理解诗意。自研共探:

自学:自读古诗,扫除文中生字词障碍。

对学: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比赛读古诗。

组学: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意。

大意:人间四月,闲花落尽,山寺的桃花却刚刚盛开。人们常埋怨春天悄悄归去,无处寻找,却不知春天已经转到这里来。

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

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大林寺桃花》。方案二:我能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意。

四、研探展评

(二)1、出示学习指导二

(1)认真读《<百年姓>之五》,理解大意,了解百家姓名人贾岛的简介及故事。

(2)试着背诵全文

自研共探:先自学,对子间交流文意,互读并纠错。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

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百家姓>之五》,方案二:会背全文

五、巩固提升

小组间比赛背诵古诗《大林寺桃花》及《<百家姓>之五》 板书设计: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教后反思:

第6课

栾家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栾家濑》和《<百家姓>之六》

2、背诵古诗《栾家濑》和《<百家姓>之六》。【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了解五言律诗的特点,体会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

2、读出古诗的韵律美,体会古诗中描写的意境美。

3、了解百家姓名人房玄龄生病的故事。【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栾家濑》和《<百家姓>之六》

2、我能借助课后译文理解文意。

3、我能背诵古诗《栾家濑》和《<百家姓>之六》。

三、研探展评

(一)1、出示学习指导一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栾家濑》,能读正确、读通顺。(2)根据注释以及查找工具书大致理解诗意。自研共探:

自学:自读古诗,扫除文中生字词障碍。

对学: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比赛读古诗。

组学:结合课下注释,讨论交流了解诗意。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 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栾家濑》。

方案二:我能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意。

四、研探展评

(二)1、出示学习指导二

(1)认真读《栾家濑》,理解大意。(2)试着背诵第一小节。

自研共探:先自学,对子间交流文意,互读并纠错。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百家姓>之六》 方案二:会背百家姓

五、巩固提升

小组间比赛背诵古诗《咏风》及《<百家姓>之六》。板书设计:

栾家濑 唐 王维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教后反思:

第7课

咏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咏柳》和《<百家姓>之七》。

2、借助课后译文理解文意。

3、背诵古诗《 咏柳》和《<百家姓>之七》。【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体会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

2、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咏柳》和《<百家姓>之七》。

2、我能借助课后译文理解文意。

3、我能背诵古诗《咏柳》和《<百家姓>之七》。

三、研探展评

(一)1、出示学习指导一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能读正确、读通顺。(2)根据注释理解诗意。自研共探:

自学:自读古诗,扫除文中生字词障碍。

对学: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比赛读古诗。

组学: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意。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 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方案二:我能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意。

四、研探展评

(二)1、出示学习指导二

(1)认真读《<百家姓>之七》,理解大意。(2)试着背诵全文。

自研共探:先自学,对子间交流文意,互读并纠错。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

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百家姓>之七》。方案二:会背古诗。

五、巩固提升

小组间比赛背诵古诗《咏柳》及《<百家姓>之七》。从本诗哪些词语中,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

解析:自古以来,诗人常以杨柳为写春的主要题材。诗人赞美了柳树,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表达了内心深处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板书设计: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教后反思:

第8课

望天门山

【教学目标】

4、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望天门山》和《<百家姓>之八》

2、借助课后译文理解古诗大意。5、3、背诵古诗《望天门山》和《<百家姓>之八》

【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体会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

2、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望天门山》和《<百家姓>之八》

2、我能借助课后译文理解古诗大意。

3、我能背诵古诗《望天门山》和《<百家姓>之八》。

三、研探展评

(一)1、出示学习指导一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望天门山》和《<百家姓>之八》能读正确、读通顺。

(2 根据课后注释理解古诗的诗意。自研共探:

自学:自读古诗,扫除文中生字词障碍

对学: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方式读古诗

组学:结合课下注释了解古诗大意 学情展示:

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韵律美。方案二:我能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大意。

四、研探展评

(二)1、出示学习指导二

(1)认真读《<百家姓>之八》 理解大意。

(2)试着背诵全文。

自研共探:先自学,对子间互读并纠正字音。2.学情展示:

6、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百家姓>之八》。

方案二:我会背《<百家姓>之八》

五、巩固提升

小组间比赛背诵古诗《望天门山》及《<百家姓>之八》

板书设计:

篇9:二年级上学期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三字经》节选

三字经

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xī mèng mǔ zé lín chǔ

zǐ bù xué

duàn jī zhù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

jiào wǔ zǐ

míng jù yáng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yǎng bú jiào

fù zhī guò

jiào bù yán

shī zhī duò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zǐ bù xué

fēi suǒ yí

yòu bù xué

lǎo hé wéi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

rén bù xué

bù zhī yì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wèi rén zǐ

fāng shào shí

qīn shī yǒu

xí lǐ yí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xiāng jiǔ líng néng wēn xí

xiào yú qīn

suǒ dāng zhí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róng sì suì

néng ràng lí

tì yú zhǎng yí xiān zhī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shǒu xiào tì

cì jiàn wén

zhī mǒu shù shí mǒu wén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yī ér shí

shí ér bǎi

bǎi ér qiān qiān ér wàn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sān cái zhě

tiān dì rén sān guāng zhě rì yuè xīng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sān gāng zhě jūn chén yì

fù zǐ qīn

fū fù shùn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yuē chūn xià

yuē qiū dōng

cǐ sì shí

yùn bù qióng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yuē nán běi yuē xī dōng

cǐ sì fāng

yìng hū zhōng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yuē shuǐ huǒ mù jīn tǔ

cǐ wǔ xíng

běn hū shù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yuē rén yì

lǐ zhì xìn

cǐ wǔ cháng

bù róng wěn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dào liáng shū mài shǔ jì

cǐ liù gǔ

rén suǒ shí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mǎ niú yáng jī quǎn shǐ

cǐ liù chù

rén suǒ sì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yuē xǐ nù

yuē āi jù

ài wù yù

qī qíng jù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páo tǔ gé

mù shí jīn

sī yǔ zhú

nǎi bā yīn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gāo zēng zǔ

fù ér shēn

shēn ér zǐ

zǐ ér sūn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zì zǐ sūn

zhì xuán zēng nǎi jiǔ zú

rén zhī lún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fù zǐ ēn

fū fù cóng

xiōng zé yǒu

dì zé gōng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zhǎng yòu xù

yǒu yǔ péng

jūn zé jìng chén zé zhōng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cǐ shí yì

rén suǒ tong 此十义,人所同。

fán xùn méng xū jiǎng jiū

xiáng xùn gǔ míng jù dòu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wéi xué zhě

bì yǒu chū

xiǎo xué zhōng zhì sì shū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lún yǔ zhě

èr shí piān

qún dì zǐ

jì shàn yán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mèng zǐ zhě qī piān zhǐ

jiǎng dào dé

shuō rén yì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zuò zhōng yōng

zǐ sī bǐ

zhōng bù piān

yōng bú yì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zuò dà xué

nǎi zēng zǐ

zì xiū qí

zhì píng zhì

作大学, 乃曾子。自修齐, 至平治。

xiào jīng tōng

sì shū shú

rú liù jīng

shǐ kě dú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shī shū yì

lǐ chūn qiū

hào liù jīng

dāng jiǎng qiú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yǒu làn shān yǒu guī cáng yǒu zhōu yì

sān yì xiáng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yǒu diǎn mó

yǒu xùn gào

yǒu shì mìng

shū zhī ào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wǒ zhōu gōng

zuò zhōu lǐ

zhù liù guān

cún zhì tǐ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dà xiǎo dài

zhù

lǐ jì

shù shèng yán

lǐ yuè bèi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yuē guó fēng yuē yǎ sòng

hào sì shī

dāng fěng yǒng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shī jì wáng

chūn qiū zuò

yù bāo biǎn

bié shàn è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sān zhuàn zhě

yǒu gōng yáng yǒu zuǒ shì yǒu gǔ liáng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jīng jì míng fāng dú zǐ

cuō qí yào

jì qí shì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wǔ zǐ zhě

yǒu xún yáng wén zhōng zǐ jí lǎo zhuāng

五子者,有荀扬。

文中子,及老庄。

jīng zǐ tōng dú zhū shǐ

kǎo shì xì

zhī zhōng shǐ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zì xī nóng

zhì huáng dì

hào sān huáng

jū shàng shì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táng yǒu yú hào èr dì

xiāng yī xùn

chēng shèng shì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xià yǒu yǔ shāng yǒu tāng zhōu wén wǔ chēng sān wáng

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武,称三王。

上一篇:商务交谈的礼仪知识下一篇:调度室调度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