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策略研究

2024-08-20

论文: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策略研究(精选9篇)

篇1:论文: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吴姬玲

文章来源: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摘 要:在三年“单元整组教学“实践与反思的基础上,本研究提炼总结出”单元整组教学“的五种实施策略,旨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其中同类对比、主题升华、诵读训练、整组练说、课堂练笔等策略均体现整体感知—部分体验—整体感悟的设计思想。

关键词:单元整组教学;教学策略;教学设计;小学语文

1964 年,Taba 等学者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用教学策略(teaching strategy),以激励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自此,教学策略的研究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并迅速发展。研究者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策略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设计相对单一的策略难以圆满应对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一些研究者又试图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寻求系统性教学策略。本研究在三年教学实践与反思的基础上,提炼总结出的“单元整组教学”五种实施策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探索的。

小学语文教材以单元的形式进行编排。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训练目标和训练重点,而单元内不同课文又各显风格与特色,从而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学科逻辑结构序列。因此打破传统的课课教学模式,从单元思想出发实施“单元整组教学”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单元整组教学”按从“整体感知”到“部分体验”再到“整体感悟”的模式进行设计,采用整组单元块状结构进行教学,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余地和空间。

“单元整组教学”不是对单元进行简单的内容组合,而是重在“整体把握”,即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更要根据不同单元的特点阐发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从而让单元整组教学的内涵和价值真正得以实现。本文分别从单元整组教学策略的基本教学流程和策略优势两方面重点介绍笔者在实践研究中概括提炼的“单元整组教学”五条策略。

一、同类对比策略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教师取得的教学效果的差别反映着他们在教学策略上的差别。埃默等人的一些研究也证明,教师在教学策略上的差别,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效的教学策略与学生的成绩提高成正比[3 ]67。本研究的“单元整组教学”五种实施策略,均体现整体感知—部分体验—整体感悟的设计思想,旨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同类对比策略简单讲就是同题阅读,一一对比。具体而言是指要求学生同时阅读描写同一对象(如动物、植物、风景、人物等)的若干篇文章,在比较、分析中体会到不同文章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同类对比策略的基本教学流程依次为:典型课例、初读感知;深入感悟、体验写法;同组类比、领悟异同;实践体会、学以致用。如在“体会不同作家写同一动物的写作风格”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中,就四年级上第四单元写同一动物的两篇文章《白鹅》和《白公鹅》一起进行教学。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白鹅》一文中这只白鹅的特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大概教学过程如下:初读课文,概括这只鹅的特点;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细读课文,感悟用词的生动形象和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感情朗读,读出趣味;从行文结构、描写方法、语言风格等几个方面总结此文的特色。接着从行文结构、描写方法、语言风格等几个方面与《白鹅》这篇文章一一对比学习《白公鹅》,并总结出它们的异同,直至学习本单元的后面几课写动物的文章,最后迁移到“口语交际”和“习作”,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这种比较学习强调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有助于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迁移与提高,从而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及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此策略可广泛用于写同一类事物的几篇课文的教学。如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三篇课文写的都是我国的“世界遗产”,三篇文章的表达方式有许多相似之处,就可以采用这一教学策略,在同一文体或不同文体就写作方法、选材组材、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比较。

二、主题升华策略

主题升华策略简单讲就是同一主题,层层感悟。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的思想和主题虽相同,但写作的角度不同。其基本教学流程可依次归纳为:课前准备、搜集资料;读文悟情、各有侧重;交流展示、深化主题。如以三下第七单元一组围绕“国际理解和友好”组织教材的课文教学为例对此展开说明。

该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有儿童诗,借世界各地儿童共有一个太阳表达对和平的热爱;有记叙文,反映了外国朋友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和尊重;有新闻报道,报道了中国人民帮助阿尔及利亚地震受灾群众的事。整单元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在逐课阅读的同时层层感悟整单元蕴含的情感内涵,从小培养学生国际理解和友好的意识。具体如下:(1)课前准备、搜集资料———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收集查找有关世界各国的文字、图片资料及国际友好的故事,为学文做情感铺垫。(2)读文悟情、各有侧重———《太阳是大家的》重点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快乐气氛,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一面五星红旗》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随文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激发爱国与国际理解之情。《卖木雕的少年》学习通过直接描写表达人物活动的写法,培养国际友好精神。《中国国际救援队》鼓励学生使用跳读的方法找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激发国际主义情怀。(3)交流展示、深化主题———组织学生召开一个“世界是大家的“为主题的交流会,学生或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图片,或介绍世界各地人们的风土人情,讲述世界人们团结友爱的故事,或交流自己的学习本单元后的感受等,通过展示与交流升华学生热爱世界、热爱和平的情感。

我们认为适合于此教学策略的单元有很多,如以倡导友好相处、团结合作为主题的二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以生命为主题的四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以歌颂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四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等。此策略从“初步感知”到“侧重体验”再到“深入感悟”,能集中把握单元“主题”,课内持续反复渗透,有利于学生认识得到升华,情感得到熏陶,言行得到净化,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诵读训练策略

诵读训练策略简单讲就是以读代讲,课课诵读。有的单元课文内容浅显,文字通俗晓畅,学生理解障碍小,而且每篇课文都文质兼美,抒情意味浓厚,十分适宜朗读训练,就可采用这个策略。其基本教学流程可依次提炼为:整体感知、了解大概;学习字词、扫清障碍;以读代讲、理解感悟;诵读展示、升华感情。

比如,二下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无论是令人向往的北京,还是美丽富饶的台湾岛,无论是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还是瓜果飘香的葡萄沟,对孩子们来说,没有较大的理解问题,只要学生能声情并茂地读好文章,教学目标自然水到渠成。因此,教师可运用诵读训练策略来展开教学,具体如下:(1)整体感知,了解大概———开始单元教学之始可以采用课件呈现的形式,把风光秀丽的日月潭、瓜果飘香的葡萄沟以及独特的泼水节和绚丽多彩的北京,通过图片的形式一张张呈现,把孩子们带入祖国美丽辽阔的大好河山和家乡山水风情之中。随即,引导学生通读整单元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达到了解大意、激发学习热情的目的。(2)学习字词,扫清障碍———在接下来的教学时间里,教师就每一篇课文,引导学生初步阅读,学习生字和词语,为朗读和理解课文内容扫清障碍。(3)以读代讲,理解感悟———在学习字词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悟文,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例如《日月潭》的教学,在理解了“隐隐约约、蒙蒙细雨、朦胧”等词语后,教师可结合课件并配以抒情的乐曲,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头脑中想象日月潭一天中景色的变化,感受不同时间、不同气候条件下迥然不同的美。无需老师太多的讲解,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自然感受到了祖国宝岛台湾日月潭那秀丽的美景,热爱之情油然而生。(4)诵读展示,升华感情———在学习了整单元课文之后,教师可安排这样一个环节:挑选本单元课文中描写最吸引你或者最令你陶醉的句子或段落,在全班同学面前诵读展示。这既可以检查学生学习本单元的情况,又可以培养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单元整组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根据单元特点,以读代讲,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大大节约了课堂讲解分析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三年级上册以秋天为专题的第三单元、围绕“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第六单元等都可采用此策略组织教学。

【参考文献】

[1 ]Patricia D Morrell ,Lawrence Flick ,Camille Wainwright.Reform Teaching Strategies Usedby Student Teachers[J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2004 ,104(5):199.[2 ]韦义平.教学策略研究的趋势:主体教学策略发展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05.[3 ]徐彦萍.语文教学策略的尝试[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3).

篇2:论文: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策略研究

何谓“单元整组教学”:

1.“单元整组教学”是一种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的理念与意识。2.“单元整组教学”是基于文本的一种教学方式。3.“单元整组教学”不等同于“主题式教学”。

一、单元整组教学的发展历程

“单元教学”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美新教育运动:学习内容和活动应该是完整的,把教材分割成一课课教,不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合作精神培养。20世纪初:“单元教学”传入我国。

所谓合理地组织课文,就是根据教学大纲、根据教学目的和需要,把联系紧密或者相同之处的教材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教学单元。在单元教学中,有的精讲,有的略讲,有的留给学生自己阅读。

21世纪初: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

华中师大附小:整体感知──部分体验──整体感悟

河北廊坊教研室:单元导读课——精读课——略读课——口语交际和习作课——单元总结课

杭州富阳市永兴实验学校:单元导读——聚点探究——整体提升

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预习——理解内容——领悟表达——口语交际与习作——读整本书——语文实践活动——单元检测

二、单元整组教学的基本特征

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是以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组教材为基本教学单位,在整合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及课外资源等基础上,进行整体教学设计与活动的一种教学思想。

1.以一组教材为基本教学单位

我国是以阅读为核心的语文课程,以课文为主体的语文教材。

一般的语文教学以“篇”为基本的教学单位,很少考虑课文与课文、口语交际、习作之间的联系,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获知识往往是零散的。

单元整组教学倡导的是以“组”为基本的教学单位,综合考虑一组教材中课文、口语交际、习作等教学,便于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

2.有效整合单元中的教学资源

现行的一组语文教材中,不仅有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还有导语、资料袋、阅读链接、我的发现、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教学资源。

一般的语文教学是按照教材的编排,依次开展各项内容的教学,按部就班地使用语文教材。

单元整组教学倡导的是根据教学需要,整理和组合单元中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整组设计与开展教学活动

现行的语文教材是以专题组单元的,课文、口语交际、习作等内容之间相互联系,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般的语文教学是以“篇”为单位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及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进行语文能力的单项训练。

单元整组教学倡导的是以“组”为单位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及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单元整组教学的研究价值

单元整组教学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开辟

了新的途径,为教师教和学生学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1.符合人们整体性认识事物的规律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经过认知主体知觉活动,重新建构成的一个新的有机整体。有机体或统一的整体构成的全体,要大于各部分单纯相加之和。

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强调以“组”为单位进行教学,符合格式塔心理学整体认识观,有利于学生掌握一组教材的整体结构,实现有意义的建构。

2.发挥以专题组单元的教材功能

人教社小学语文教材按专题分组编写,注意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导语到课文,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部分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

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强调学生整体把握教材,即先整体感知教学内容,再深入学习,最后总结提升。人教社小学语文教材以专题组单元的编写方式,为开展单元整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实现省时高效的语文教学理想

1978年,吕叔湘《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较差,中学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大家都知道,但对于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恐怕还认识不足,用总课时的30%的时间教学生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是否应该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

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要求有效整合教材中的教学资源,这样就可以节省出教材教学时间,引进课外学习资源,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四、单元整组教学的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是以一组教材为基本教学单位,在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

取舍、教学过程安排、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需要有相应的教学策略。

1.细读整组教材,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要求教师细读整组教材,强化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课文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练习等都应紧扣单元教学目标而展开。

2.整合教材资源,适当引进课外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等。

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3.上好三类课型,整体推进单元教学

(1)单元导读课

了解教材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做好学习准备

(2)主题学习课

学习语言文字,提高语文能力,体会思想情感

(3)回顾拓展课

交流学习所得,总结学习规律,适当拓展延伸

那我们该怎么做?

(1)

用好单元导语,上好单元导读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在每组教材之前都有导语,不仅提示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激发学习的兴趣,到了高年级还揭示学习的目标,提示学习的方法。单元导语是一组教材教学的航标。

单元导读课的注意事项:

(1)单元导读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浏览整组教材,为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学习做好规划,整体把握到单元教学内容。

(2)单元导读课的教学时间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而定,可长也可短。时间短,看不完整组教材怎么办?让学生选读,激发阅读期待;时间短,四十分钟的语文课怎么安排?导读后可以进入课文初读感知,也可以和上一个单元的回顾拓展结合„„

(2)用好单元课文,上好主题学习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既安排精读课文,又安排略读课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要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要寻找课文与口语交际、习作之间的联系,从语言文字学习、语文能力发展、人文精神提升等角度提炼学习主题,分层推进学习过程。

主题学习课的注意事项

(1)课文的教学要在单元导读课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点、提升点展开教学,不能零起点。要经常思考以“篇”为单位的课文教学和以“组”为单位的课文教学的区别。

(2)一组教材是个整体,一篇课文也是一个整体,不能因为强调单元整组教学,而把一篇完整的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

(3)用好交流平台,上好回顾拓展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或“回顾·拓展”中安排了“我的发现”或“交流平台”栏目,积极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发现语文规律。回顾拓展课的注意事项

(1)一组教材学习之后,学生的收获是多方面的,回顾拓展课尽量要紧扣单元学习目标进行总结提升。

篇3:摭谈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的策略

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 是以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一组教材为基本教学单位, 在整合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及课外资源的基础上, 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活动的一种教学理念。把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需要一定的教学策略, 如何有效开展单元整组教学呢?

一、细读一组教材, 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在以“篇”为单位的教学中, 教师考虑得比较多的是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单元整组教学是以“组”为单位的教学, 需要教师整体把握整组教材, 强化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

1. 细读整组教材, 确定单元教学总目标。

人教版新教材从五年级上册开始按“双专题”的方式组单元, 在单元导语中既揭示了人文精神方面的教学要求, 又提出了读写能力方面的教学重点, 但是不可能罗列出整个单元完整的教学目标。而且, 人教版新教材在三、四年级又以人文专题组单元为主, 读写能力的教学要求渗透在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之中。单元整组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通读整组教材, 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维度, 制订全面的单元教学目标, 避免在单元课文、口语交际、习作等内容教学时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

2. 紧扣单元目标, 制订课文等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一篇课文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解读。单元整组教学还要求教师在备课时, 从单元总目标出发去解读课文、指导口语交际和习作, 紧扣单元总目标制订课文、口语交际、习作等教学目标。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第八组中《一次成功的实验》一课, 分析实验成功的原因很多, 可以是小女孩的沉着冷静、急中生智, 可以是伙伴们听从指挥、做事有秩序……课文的人文内涵非常丰富。但是根据单元导语“本组课文会告诉我们怎样去爱别人。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 使生活变得更美好”的要求, 本课教学的主目标应该是“有危险要先为别人着想”, 教学重点应该放在课文中女孩对两个同伴说的“快!你第一, 你第二, 我最后”这句话上, 在多元解读中把握教材的主导价值。这样用单元总目标把一个单元中课文、口语交际、习作等内容的教学目标串起来, 就可以使单元教学形成一个整体, 有效达成单元教学目标, 提高单元教学效率。

二、教材二度开发, 有机整合教学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仅靠学习语文教材是不够的。教师一定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具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 积极地开发语文教学资源。

1.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有效整合教材内的资源。

人教版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但是, 语文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化, 各地学生的基础也不一样。教师在使用教材时, 既要尊重教材, 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五年级上册第五组中有《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4篇课文, 教学中有的教师先教《地震中的父与子》, 再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引导学生比较文中父亲和母亲不同的爱的方式, 并和《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父亲进行比较, 体会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然后从《“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母爱, 延伸出两篇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的学习, 让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学习, 学生不仅感受到母爱方式的不同, 还感悟到3篇课文分别从母亲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来表达母爱的写作方法;然后借助“交流平台”, 引导学生从父母之爱的表达方式和表达父母之爱的写作方法两方面进行小结, 及时迁移到写自己父母的习作练习,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想认识、学习能力、语言表达的和谐发展。当然, 整合单元教学资源时不能为整合而整合, 要认真思考为什么整合、怎样整合等问题, 明确整合的目的, 把握整合的力度, 使资源整合真正为优化教学、为学生发展服务。

2. 积极开发教学资源, 有效整合课内外的资源。

一个人语文素养的发展, 30%得益于课内、70%得益于课外, 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量不能少于145万字。人教版中一组教材的教学时间一般是13个课时左右, 相当于两周教一组教材。单元整组教学建议教师在整合一组教材中的课文、口语交际、习作等内容的基础上, 能留出1~2个课时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堂, 丰富单元学习资源, 落实145万字的课外阅读要求。如教学六年级上册“初识鲁迅”这一单元, 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朝花夕拾》这本书, 开展班级读书会。当然, 也可以随课文进行拓展阅读或群文阅读, 如教学“初识鲁迅”这组课文时让学生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致颜黎民的信》《钓虾与放牛》《藤野先生》等适合六年级学生阅读的鲁迅作品, 加深对鲁迅的了解, 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把握三个阶段, 整体推进单元教学

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整体到部分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一篇课文是一个由思想情感、语言文字等要素组成的整体, 我们一直强调“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原则。一组教材也是一个由课文、口语交际、习作等要素构成的整体, 单元整组教学时也应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 落实单元整体感知、读写实践、回顾拓展3个阶段。

1. 用好单元导语, 指导学生整体感知。

人教版新教材中的每组教材前都有一个导语, 提示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在单元整组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导语, 在学生浏览整组教材的基础上细读导语, 明确单元的学习目标。在读写实践、回顾拓展阶段, 还可以让学生回应单元导语, 交流学习收获, 充分发挥单元导语的导向作用。

整体感知阶段除了让学生浏览整组教材、阅读单元导语外, 更重要的是为后续课文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练习做好规划。如根据课文学习的需要, 思考准备搜集哪些相关资料, 阅读哪些书籍;根据口语交际、习作的要求, 思考准备怎样去观察生活, 积累口语交际、习作的素材。单元整体感知的时间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而定, 但是建议时间不宜太长、指导不宜过细, 否则会影响学生后续课文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练习的兴趣。教学时间短, 学生看不完一组教材, 可以先让学生选一篇自己最喜欢的课文阅读, 在生生互相交流感受时激发学生阅读其他课文的期待心理。教学时间短, 40分钟的语文课可以这样安排:一是单元整体感知后, 马上进入单元读写实践阶段, 进行单元首篇课文的初读教学;二是前半节课进行上单元的回顾拓展, 后半节课进行本单元的整体感知, 使一册教材的教学也成为一个整体。

2. 用好单元课文, 引导学生读写实践。

课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载体, 承担着指导学生识字写字、阅读、习作等多种功能。人教版新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 每一组教材基本上是编排了4篇课文, 有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单元整组教学要求教师加强课文与课文之间的联系, 或举一反三, 在精读课文教学时渗透学法, 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应用学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或比较阅读, 在教学略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与精读课文比较,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或读写结合, 加强课文与口语交际、习作之间的联系, 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七组中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在学习《乌塔》时就可以和《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从《乌塔》想到的……”联系起来, 开展一次辩论活动, 把课文阅读与口语交际紧密结合。

在单元整组中的课文教学时, 我们可以思考这些问题:这篇课文的教学与以“篇”为单位的教学有什么不同, 怎样才能发挥单元整组教学的优势?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前已经单元整体感知过了, 这篇课文的教学起点在哪里?一篇课文也是一个整体, 怎样在单元整组教学中保证一篇课文教学的相对完整性……单元整组中的课文教学不能是零起点, 应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点、提升点展开教学;不能因为强调单元整组教学, 把一篇篇完整的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 在课堂上不停地让学生跳跃学习, 造成学生阅读理解的困难、单篇课文整体的失落。

3. 用好“我的发现”或“交流平台”, 诱导学生回顾拓展。

人教版新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安排了“我的发现”栏目, 到五年级在每个单元的“回顾·拓展”中安排了“交流平台”栏目, 积极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发现语文规律。一个单元结束时, 让学生及时复习整理所学知识, 能产生温故知新、熟能生巧的效果。回顾拓展时不能泛泛而谈, 简单重复已经学过的内容, 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抓住一个重点展开, 或把单元中的零散知识系统化, 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或强化单元学习的主目标, 适当作些延伸拓展。如六年级上册“初识鲁迅”这一单元, 在回顾拓展阶段, 让学生设计一份鲁迅先生的人物简介, 引导学生梳理本单元自己在课内外学习中了解到的有关鲁迅先生的信息, 从而较全面地把握鲁迅先生的形象, 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开展单元整组教学时, 教师常常会比较关注单元人文专题的感悟、学习方法的迁移、表达方式的比较, 而忽视认字、写字、词语等语文基础的教学。在回顾拓展时, 还可以查漏补缺, 进行重点练习;或结合口语交际、习作讲评、单元检测等内容展开, 以提高单元整组教学的时效。

篇4:论文: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策略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策略;反思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课为主,同现代的“单元整组”教学活动不同,它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单元整组教学的过程,就是实现语文口语交际训练和教学安排的过程。它不是对单元进行简单内容组合的过程,而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过程、对单元的整组教学过程,是实现学生对语文文本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情感的过程。

一、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策略

以同题阅读一一对比为主要展开形式的同类对比教学策略,一般是:初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再读课文,体会作者写作方法,细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诵读课文,最终整合全文,了解行文结构、描写手法和语言风格。

主题升华策略——是在既定的整组单元之中,升华主题,感悟教材背后包含的深意。主要以课前准备、搜集资料;了解侧重点;在不断的交流展示中深化教学主题。

二、策略反思

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策略和方式很多,都需要教师做好教学主导工作,明确小学生为教学的主题。在语文单元整组活动教学中,为教师和学生搭建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的平台。

尤其是在主题升华中,多媒体互动式的教学平台,将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提高,对教师正确驾驭教育教学观念具有很好的指引功效。尤其整组教学要注意总结经验,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渗入实践的考验,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能力培养,尤其要在教学策略中不断反思,才能从根本内容上改变陈旧的教学实际,获得相应的知识教学革新。

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要实现其针对性,提高其指导性,就必须充分关注教学实践,联系教学策略,反思教学策略利弊,衡量教学成果得失,最终实现小学语文单元整改教学方式的实效性,让小学生充分接受到教改信息带来的实效性。整组教学必须立足教学设计和课堂,让学生养成会学、爱学、乐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主体充分投入到整组教学实践教学之中,促进教师和小学生素质的同步提高。教师的正确引导,加上学生自身的感悟,在认识上互相交流,共同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许淑颖.探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下,2013(3).

篇5: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的探索

一、“单元整组教学”的概念界定及基本流程

1、“单元整组教学”的概念

教材的编排都围绕本组专题合理安排,从导语---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和习作),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有机整体。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间的联系;体现了全面提高学生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总指导思想。这种编排为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有利条件。基于这样的教学思想,我们就进行了单元整组教学的研究。

“单元整组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的理念和意识,即以主题型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教学。

与单篇备课、教学相比,“单元整组教学”更强调学习资源的整合与生成,着眼于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强调一个时段内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推进”,以求实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能力的逐步提升。我们尝试通过单元整组教学,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学习范式,让语文教学统一在整体创设的目标中。我们可以把单元教学分为 “单元整体感知”“单元部分感悟”“单元整体回顾”三个模块的课型及实施策略。

2、“单元整组教学”的基本流程 整体感知(整体观照,确定目标)→ 部分感悟(关照整体目标,发挥整体效应)→ 整体回顾(把握规律,整体提升)

单元整组教学课型一览:

整体感知—————— 依单元提示,上好单元导读课

部分感悟—————— 依单元课文,上好精讲课、略读课(单元课文教学)

整体回顾—————— 回顾单元内容,上好单元总结课

单元巩固运用——上好口语交际课习作指导课、综合性学习课

二、单元导读课的教学(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进行单元“导读”。其具体操作为:以单元开头的“导语的文字”为切入点,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听录音、看录像、自己试读或同座互读互听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与此同时,教师相机指导收集相关资料,为单课学习做准备。

具体模式:初步感知单元主题——了解单元课文的大意——明确单元课文的主要学习方法——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单元目标)——相机指导资料的搜集

单元导读课的基本原则是:

1、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学什么。

第六单元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有描写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的《乡下人家》;展现异国田园风光的《牧场之国》;生动再现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古诗词三首》;描写乡村儿童在乡间田野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的《麦哨》。通过学习了解了本单元的基本内容,体会出本组教材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

2、渗透本单元的基本学习方法——怎么学。

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与本册教材第一单元的学习方法进行整合,第一单元描写的是气势磅礴的祖国名山名水,学生在学完以后,对学习方法有了一个了解,进而引申到本单元的学习,导语中指出了本组教材的学习方法,即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3、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兴趣,形成阅读期待——喜欢学。

此环节是导读课的关键环节,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有机引导如讲述自己的童年来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去感悟。只有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互相质疑,互相启发,互相借鉴,才能真正把整个单元的内容读明、读透。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自在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还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和自由,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释放其心灵能量,进而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会语文、会学语文,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我想,这大概就是我们研究的单元整组主题教学要追求的意境吧!

4、全面铺垫——收集资料

指导学生用资料来辅助对课文的学习理解,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再从课外回归到课内,这就开放了学习的空间。明确了要查找的资料,提前去查找,这是单元导读课的目标之一,也是单元导读课的特点。在这里学生们会惊喜地发现,有了这些课外的材料,就会丰富学习内容,学习效果会更好。提示学生学习就是这样,读文字有收获,读更多的文字就会有更多地收获,在读课文的时候,去课本外找一找相关的知识,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这样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定会有收获。

5、关注读写结合点——准备写。

读的目的都是为了很好的去写,通过导读课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体会乡村生活的优美意境,激发起学生一种想写一点东西的愿望,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对单元导读课的一点建议:

1、导读不是解读,没必要细读、展示读,以默读、自由读为宜。

2、导读课不宜安排学法指导,以导趣、导读为主,真正激起学生对文本产生阅读期待。

三、单元阅读课的教学(部分感悟)

“部分感悟” 指分课或分块学习。要注意的是在单篇课文的教学中,不要把各课又各自孤立开来,“你有你的目标,我有我的方向”。这就需要教师要从单元整体把握。那么怎么从整体把握呢?我们应该一切都围绕单元人文内涵目标及知识能力目标展开。教材每一单元都有鲜明的人文主题,我们在关照单元整体目标的同时,提出单元核心话题,继而寻找各篇的研读话题,进行深入研读,最后统整到单元目标上来。也就是要注重整体目标对各篇的辐射,注重各篇课文对整体目标的回应。如:刚才我们说的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人文性目标就是: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工具性目标是: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从以上的单元目标,我们就可以从两个角度提出单元核心话题: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本单元的作者又是如何对农村生活的向往的呢?本单元作者是如何把农村生活展现出来的?你是怎样理解和体会的呢?那么无论是工具性目标还是人文性目标,都在具体的课文教学中得到了分解和落实。如:《乡下人家》可以先让学生述说自己的农村生活的乐趣,引导学生读课文后,再围绕“课文描写了哪些乡村的风景”进行思考、交流。学生读懂课文后可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在学生充分感受到乡间的美之后,可开展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说说自己家乡最自豪的景物,自己和身边人的生活。以便为后面的“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学习做好准备。

另外,单元阅读教学依据教材特点,可顺课次学习;也可依学生意愿,从多数学生最感兴趣的一课开始,进行精读训练,其余内容,可根据深浅难易度酌情采用不同学习方式;还可根据学习需要(如:或利于训练朗读的,或利于练习口语交际的,或利于启迪心智的,或利于丰实想象的,等等)进行学习内容的重组。同时,在进行单课或分块学习时,注意课外资源的充分利用――课外积累为课内学习服务。

四、单元总结课的教学(整体回顾)

一个单元的学习犹如攀登山峰,到了单元整组教学的平台,就等于接近了山顶,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如果教师不去着力引导学生纵观全局、发现规律,那就错过了整体把握学习内容的最佳时机。也就是说一个单元学完之后不从整体上加以概括总结,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便是零散的。感性知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才能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单元总结课,是单元学习回归整合的过程,是本单元三维目标的实施与师生互动成效的归总,是一个归纳、总结、巩固与深化的过程。是一个寻找反馈、缩短差异、追求提高的过程。

(一)单元总结课的教学模式

单元总结课教学模式:回顾单元学习内容——梳理掌握的知识和本领——汇报阅读感受,交流积累收获体会。

本节单元总结课既涉及了单元主题的人文内涵、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观察方法、学习方法、写作方法的交流和总结回顾;如:“请你们再次浏览一下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想想他们都观察了什么?描写了哪些乡村生活?请你们读读自己喜欢的地方,并想想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把课文写得那么生动有趣的?”又系统检查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识字,写字,词、句、段、篇的积累背诵;你们都是运用了什么学习方法来理解这些课文的?)。在此基础上深化收获,并相机向课外拓展:一面组织汇报课外阅读、课外实践感受,交流积累收获;一面发现新的问题,引向更广阔的实践空间。

(二)单元总结课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注意不要为了总结而总结,要为知识巩固而总结,为能力成长而总结,通过单元总结课,学生的成长要蕴涵许多潜在的东西,远远高于“可见物”本身。

2、单元总结应与相应的练习和检测相结合。

3、单元总结课教师要注重“引领与激励”,学生要注重“展示与诉说”,教学方法要多样,避免单一和枯燥。

4、单元总结课教师确定的总结内容要准确,切忌偏颇,否则,失去了上单元总结课的意义。

五、单元巩固运用训练(口语交际课习作指导课)

整组练说策略简单讲就是口语交际,步步落实。如果机械地把口语交际的学习独立地进行,那课堂上的“口语交际”往往会成了一种技巧训练。在单元整组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觉有的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跟本单元课文内容有密切的联系,这样口语交际的训练不必只是在学到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时才可进行,完全可结合在单元的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进行适时安排(如:上面说的第六单元《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就可以在学生准备的基础上安排口语交际),这样不但可以给学生创设大量练说的机会,还可以为最后在语文园地中的集中口语交际练习打好基础,使最后的交流质量得以展示与提升。

篇6:论文: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策略研究

本单元是以“自然奇观”为主题编写的,其中包括两篇精读课文《观潮》《鸟的天堂》和两篇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这几篇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的美景、奇景,画面感很强,阅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同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整组教材中的各篇课文,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导入谈话:孩子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本组课文中的插图),你们发现这些图片的共同点了吗?(引出自然奇观)这节课,我们就要走进这些自然奇观,一起继续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要求认识、会读、会写本单元的27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相关段落。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描写自然景观的四副趣联及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能抓住关键词句,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4.在体会课文所描写自然景观美好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寻找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在阅读、实践探究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大自然的景物。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壮观、美丽、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养成认真默读、敢于质疑,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读书习惯。

教学设计

模块一:预习课文。导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字识词,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模块二:理解内容。熟读课文,以“奇”字为突破口,找出四处自然景观神奇的地方。

模块三:领悟表达。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四处自然景观的“奇”,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通过学习课文和搜集资料,同学们了解了很多自然景观,愿意进行口语交际。再加上从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习作不再困难。

模块一 预习教学流程 影视图片共享──确定单元主题──自主预习,感知课文内容──认识字词,书写字词 板块设计

板块一:影视图片共享 1.涨潮视频欣赏

(1)谈话:同学们,风起云涌,潮涨潮落,奇花异草,高山深谷,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她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惊,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走近这些自然奇观,感受自然的魅力。(2)先闭上眼睛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再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播放部分视频资料:涨潮。)

(3)下面我们来欣赏画面,看一看和你想到的有什么异同?说一说你此时的感受。(再次播放。)2.自然奇观图片欣赏

(1)谈话:在本组课文中还写到了大自然中更多奇妙的现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图片)

(2)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幅图? 板块二:确定单元主题

1.浏览本组课文和图片内容一一对应。2.解读单元导语确定主题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单元导语,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本组课文以什么主题编排,小组讨论,汇报。

预设:自然景观、大自然美景、自然奇观等。板块三:自主预习,感知课文内容

想欣赏作家笔下的神奇景观的吗?那就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1.小组合作学习,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3.梳理交流中不懂的问题。(准备下节课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板块四:认识字词,书写字词

1.边读课文边认读生字,同桌交流识字方法。2.分类书写。

(1)指导学生读贴,交流写字时应注意的问题。(2)教师范写。(3)写生临帖。3.互评。

小组内交换书写的生字,提出优点与不足。模块二 理解内容 教学流程

整体回顾──探究解疑──研读“奇”景──感悟“环保”──质疑延伸 板块设计

板块一:整体回顾

1.回顾课文单元主题及主要内容,通过这组内容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本领?你对大自然哪些了解?

2.历数本单元的自然奇观,从课文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观潮》:天下奇观《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画卷 《鸟的天堂》:和谐美丽《火烧云》:绚丽多姿 板块二:探究解疑 小组活动:

1.组内探究梳理后的不懂问题。鼓励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资料袋以及自己搜集的相关材料解疑。2.全班交流讨论。

交流中,鼓励小组之间智慧共享,互相解疑。对全班存在的问题,重点点拨。相机补充学生未搜集到的必要资料,丰富感知。3.描写一处自然景观

篇7:论文: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策略研究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按主题单元编排的,其中有些单元主题是围绕游记内容来安排的。那么如何进行游记类课文单元整组的教学呢?笔者对游记类课文单元整组教学进行了实践与探究,实施了“三步推进,读写联动”的游记类课文单元整组的教学策略。

一、着眼目标,统筹安排

根据游记类课文所处的年段、单元的目标要求,梳理教学目标,对学生学习游记类课文和教师指导游记习作全盘考虑,整体架构。

1.立足单元,整体架构。以单元目标为支撑点,紧扣单元主题,整合课文教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单元习作,对整个单元的教学进行整体架构。

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包括《颐和园》《长城》《秦兵马俑》三篇课文,习作是改写导游词。单元整组教学可以这样安排:①读单元导读,明白单元主题,明确学习目标;②自读三篇课文,整体感知,借助预习单梳理课文内容;③细读三篇课文,比较三篇课文在表达手法上的不同之处并迁移运用;④借助收集的资料,改写导游词。这样的单元整体架构,单元主题突出,在对比阅读中写作手法一目了然。

2.立足课文,突出重?c。从单元整组课文入手,筛选出每篇游记类课文最具语言学习价值的地方作为教学重点,聚焦语言和表达特点,为指导单元写作做准备。以上述“我国的世界遗产”单元为例,对三篇课文进行了解读,确定了以下学习重点。

同样是游记类课文,三篇文章语言不同,结构不同,表达手法也不同。教学时,应立足于每篇课文的不同之处,使学生获得语言和表达手法上的奥秘,为写游记奠定基础。

二、着眼课文,习得方法

根据此类课文言语表达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这个例子,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习得习作的方法。

(一)巧用方法,习得有序表达

1.借助“画一画”,体会“有序”。(1)画游玩路线。如在教学《颐和园》时,让学生根据课文画游览路线图,体会“移步换景”的有序表达。(2)画景物布局。如在教学《长城》时,根据文章描述,让学生动手画一画长城,这样,学生不仅能了解长城各部分的名称,也能体会到作者是有序描写的。

2.借助“串一串”,感知整体。在教学游记类课文时,可以借助“串一串”帮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了解整篇文章的结构。如教学《颐和园》时,先让学生找出表明作者游览顺序的四句话,再画出作者对颐和园抒发情感的句子(开头和结尾),最后引导学生把六句话“串一串”,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对文章有整体感知。

(二)调动感官,体会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写游记的过程中,自然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教师在指导习作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多感官参与,其次是让学生巧用修辞手法,最后还得学会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

如有位教师这样指导习作《蝶园精灵》: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其次想象画面中的蝴蝶都在干什么,指导学生从蝴蝶的动作、神态、细节等方面展开想象,最后告诉学生要将蝴蝶写得栩栩如生就要学会“观察+想象”。这样的习作指导让学生明白,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文章才会情景交融。

三、着眼运用,提升表达

(一)提纲式练笔,提升结构表达有序

《颐和园》的课后小练笔要求学习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为了让学生掌握“移步换景”法,笔者通过表格整理,列好提纲,帮助学生学会有序表达。教学时,先整体感知课文,接着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出示提纲式整理单。

根据提纲引领学生总结作者是如何做到有序表达,紧扣过渡句体会表达的秘妙(地点转换、运用动词);最后出示练笔要求:请你也按这样的方法,介绍自己游玩过的景点,结合生活体验列提纲。学生从列游记类课文的提纲,体会有序表达,到自主构思游记作文的结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二)仿创式练笔,自由创意表达生活

1.对接课文,锤炼表达。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习作内容是写导游词。有位教师这样指导“改写导游词”。

第一步:探导游词内容,寻习作之法。教师出示根据课文《颐和园》改编的导游词,让学生和原文比较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根据讨论,得出相同之处就是有序表达,身临其境;不同之处是导游词穿插了游客和导游之间的互动,内容涵盖了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

第二步:出示写导游词提示,任选“西湖十景”之一学写导游词。

第三步:“争当小导游”,模拟介绍。

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将导游词和课文原文进行对照,学生易总结出导游词的特点,也易掌握写导游词的窍门。

2.对接生活,拓展延伸。学生通过对游记类课文的学习,掌握了游记文章的表达特点。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吸收、内化,读写结合,提高学生游记写作水平。

如开展以介绍“家乡美景”为主题的“最佳小导游”活动,开展向同学推荐最佳旅游胜地的“小眼看世界”的班队活动,介绍游玩过的景点路线,推荐当地的旅游特色与最值得欣赏的景点,并编写成班级旅游指南……富有创意的活动,激发了学生自由表达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游记写作的水平。

以上是笔者对游记类课文单元教学进行的一些实践。真正要做好游记类课文单元整组教学,还需要正确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做到在教学过程中“理解与运用”的有机结合,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读写联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8:论文: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策略研究

一、紧扣主题,采用单元备课法

备课时,紧扣每组课文单元主题,采用单元备课法,统筹本单元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语文教学中运用单元备课法,要求教师在熟悉整册教材以后,梳理出系统的、循序渐进的教学任务,对各小单元的课时重新划分,将教学任务分步落实到每个单元,借鉴一些杂志、参考书,然后花上相对较多的时间,对整个单元中的课文逐一备课、整合。通过深入了解本单元主题,找准整合点切入,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利用表格比较文章内容、表达方法等,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提炼信息,分析、概括、表达的能力,关注教材内容的引申和迁移。这就是目前所说的“中观教学设计”理念 ,使教师走出一篇文章、一段段落的教学框架, 放眼于学生习得能力的培养, 使各种教学手段兼收并蓄,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技能。

二、关于单元整组主题教学的教学策略

课标版的教材,采用单元主题式编排,所以备课要从整组教学的角度认识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包括:导语、4—5篇文、1—4年级语文园地、宽带网、课外书屋、5—6年级词语盘点、回顾拓展、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主题是螺旋式上升的,所以教师要注意连续性。

(一 )单元导读课 ,整体感知。

突出“导”字 :导读 ;导学 ;导趣。由单元导语入手,了解单元主题,把握单元的训练重点;结合词语盘点,扫清词语障碍,掌握本单元的字词;初步浏览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填好预习学习单;结合资料袋,指导资料搜集。要点如下:

1.读 导语 :1感 悟导语的魅力 ,体会美的语言 ;2抓 主题 ;3读出学习目标;4找出学习任务;5找出学习方法。

2. 浏览课文 :4—5篇文章 :1要识字、 写字 , 扫清文字 障碍。2注意读的能力训练与把握。二年级默读训练:只是眼动,唇、喉不能动。三四年级选读、速读训练:选哪篇,怎么选,为什么选。五六年级速读训练,事件、人物、情形等,了解大意。

3.单元学习规划 :学生制订学习计划 (用什么方法学习 )。

4.指导搜集资料,为本单元学习作铺垫。

(二 )理解内容课 (精读、略读课 ),局部体验。

由精读课文入手,指导学生品味语言,把握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略读课文,进行情感体验,迁移运用学习方法。

1.低年级:主要是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并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单篇讲读为主)

2.中年级:要清楚主要内容 , 并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句段 ,领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三年以单篇讲读为主,四下可以尝试整合两篇课文讲读)

3.高年级:概括主要内容 , 整合课文 , 揣摩文章含义深刻的句子含义,领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由两篇课文整合,到四篇课文整合)

(三 )回顾总结课,领悟表达。

让学生立足归纳、整理、梳理,结合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回顾本单元的人物,体会人物描写如何更为生动形象,整理本单元好词好句好段,领悟表达方法。

1.低年级:主要从识字、写字方法总结; 从词语和基本句式的角度领悟表达的作用和效果。(词组结构、积极修辞)

2.中年级:从课题、词语、句子、段落的角度领悟表达的作用和效果,能够辨析一些常用表达的方法。 (比如修辞、特殊句式等)

3.高年级:从体裁特点、课题、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结构的角度领悟表达的作用和效果,能够评价理解文章的表达。

比如:(1)高年级词语:结合词语盘点,教师提供归纳词语的方法,学生自己总结。词语要典型,不重复,有高度,包括读、写、理解、运用。方式:说近义词、反义词;时事新闻的句子中有些词的比较等。

(2)归纳语句:围绕主题 ,突出主题的语句 ,再拿出来 ,体会其好在哪儿? 《童年冬阳骆驼队》中“咀嚼”动词准确、生动、鲜明,典型的修辞句。

(3) 课文内容的回顾总结: 如: 五上二组, 主题是多彩童年,结合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内容:先讲他人所见的童年,诗歌复习《村居》中三个孩子干了什么事,《舟过安仁》写了童年的创意,这些都突出了童真、童趣;再讲自己的童年《童年冬阳骆驼队,儿童的好奇—观察—模仿;《祖父的园子》认识动物,在园子里的自由、无拘无束;从而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感受自己童年生活的美好,多姿多彩,并且能用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拓展训练:读课外文。针对不同的主题组 ,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引导学生总结,比如:人物特点、景物特点、表达特点等,还可以采用收获表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做。总之,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四 )课外阅读指导课。

结合绘本、名著等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结合报刊、电影、网络资料等指导学生报刊阅读、影像阅读和网络阅读,结合经典名篇指导诵读。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学会鉴赏评价名著。在课外阅读训练中,指导学生掌握诵读、选读、猜读、速读等阅读技能。

1. 低年级: 指导阅读绘本、儿 童报刊 , 能概括出 文章 ( 文本)的主要内容(谁,干什么),概括全文懂得的知识和道理,初步养成读书习惯。选取经典名句进行诵读,养成诵读的习惯。

2.中年级:指导阅读绘本、整本书、儿童报刊 ,训练指导培养学生选读、猜读、速读的能力。选取经典名篇进行诵读,训练指导培养诵读的能力。

3.高年级:在中年级的基础上 , 加大整本书阅读指导 , 进行网络阅读、电影阅读的指导,诵读名篇的训练。

(五 )学习成果展示课,展示交流 。

结合学生整理的学习笔记、手抄报,进行学习成果展览;结合整本书创编课本剧,进行表演;结合阅读和写作实践,进行读写辩论。

1.低年级:进行笔记和手抄报展览 ,儿童剧表演等。

2.中年级:读书笔记、手抄报、习作展览 ; 辩论赛、课本剧表演、诵读展示等。

篇9:论文: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实践思考“单元整组教学”是一种基于文本的教学方式,它的立足点在课堂,基于文本又不囿于文本,是执教者本着整体观的教学思想,对一组主题、体裁、题材及语言表达上能寻找到连接点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甚至再开发后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

小学语文教材以单元的形式进行编排。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训练目标和训练重点,并且单元内不同课文又各显风格和特色,从而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学科逻辑结构序列。“单元整组教学”中的单元既可以是思想主题一致的单元组,也可以是知识内容相同的单元组;既可以是写作方法、语言表达方式一致的单元组,也可以是人文主题一致的单元组。小学教材以专题组单元的编写形式,为开展单元整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有效地整合了教材资源, 实现了更有意义的建构。

“单元整组教学”不是对单元进行简单的内容组合, 如果仅仅是在单元学习之前添加了一个“整体感知”,单元学习后再设计一次“整体感悟”,中间的“部分体验”仍旧是一篇一篇课文的学习,并没有真正体现“单元整组教学”中的整合思想。因此,单元整组教学不单纯是一课课的叠加,而是在教学设计中重组单元内的教学资源,把所有的文本根据不同主题进行整合。

下面是笔者执教的鲁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整组教学”案例。

第三单元有四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外貌描写是写作的突出特点,在主题训练这一环节中,就把本组四篇课文有效地整合在一起。

《慈母情深》中有这样一段对母亲的外貌描写:“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班里学生李婉洁同学谈读写体会时说,她知道了原来写手也是外貌描写。同班同学李一涵则从另一个角度来谈:“外貌描写不一定写很多,有时一个眼神就够了,比如作家梁晓声这样写疲倦的母亲——褐色口罩的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腈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中,父亲在废墟中坚持挖了36个小时后,有一段父亲的外貌描写:“他满脸布满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布满血迹”李嘉祺这样评价:外貌描写并不仅仅可以在开头写,在叙述情节时恰当运用,对表达中心作用更大。

因此,单元整组教学既有一篇篇课文的学习,也有各知识点的融合、穿插,作为整体的不再是一篇课文,而是单元内的所有文本以及与教材相关的学生在课外收集到的各种教学信息的综合。

经过实践,在单元整组教学中,根据单元主题、体裁和写作方法的不同,对“单元整组教学”采取“因材施教”,初步探索出“类比赏析”“诵读体悟”“随文练笔”等策略。

下面就以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来谈。

一、类比赏析策略

类比赏析策略就是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体会到不同文章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类比赏析策略主要包括:同题鉴赏和同类鉴赏。

(一)同题鉴赏策略

鲁教版三年级(上)第四单元有两篇文章写的是同一种动物——鹅。第一篇写鹅的步态用的比较法,第二篇则通过抓住鹅的细腻的动作来写,让学生在比较中找出写作的不同点。所以,“同题鉴赏”重在——同中求异。

(二)同类鉴赏策略

比如,第五单元有两篇文章《松鼠》和《鲸》,这两篇文章都写动物,但表达方法不一样就可以采用同类鉴赏策略,它重在异中求同。

总之,类比赏析策略可以从行文结构、描写方法、语言风格等几个方面一一对比。有助于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迁移与提高,从而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及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诵读体悟策略

有的单元课文内容比较浅显,文字通俗易懂,学生理解起来障碍小,而且篇篇课文文质兼美,抒情意味很浓,像这样的单元就可以主要采用诵读感悟策略。

比如,第三单元的课文:《太阳是大家的》《一面五星红旗》《卖木雕的少年》《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都适合运用诵读感悟策略。

三、随文练笔策略

单元整组教学中,运用随文练笔策略,能够做到整体把握写作训练点,做到“有序”的训练,避免习作的重复性和随意性。

比如,学习第一单元的课文时,我们运用随文练笔的策略,重点训练学生在描写景物时,要做到两点:(1)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仔细观察;(2)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并写下来。

在一个单元中有这么多的训练点,单元整组教学就能俯瞰单元全貌,来一个“有序”的安排。

我们把“抓特点仔细观察”这个训练点放在《燕子》这一课中,有的孩子描写《美丽的中心广场》,其中写到了“鸽子”,从学生的习作中,可以看出他们学会了仔细观察。

“我从纸袋里拿出玉米粒儿,轻轻地放在手心上,小心翼翼地把手往前一伸,聪明的鸽子好象闻到了食物的香味一样,咕咕地飞过来,落在手上。鸽子抬起头来看看我,又低下头,小嘴巴一刻不停地吃着,叨得小手痒痒的,我的手情不自禁地往后缩,鸽子吃完就展开翅膀飞走了。有的飞到鸽棚上悠闲自得地晒太阳,有的在草坪上自由自在地散步,还有的在精心地梳理自己的羽毛。”

把“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这个训练点放在了《观潮》这一课,学完本课后,再引导学生回忆正月十五看烟花的情境,并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学生郭晓宇写的《看烟花》中就学是按一定的顺序写。他先写了看烟花前大街上人山人海,接着他又写了放烟花时美丽的景色,最后还写了看烟花后的感受。

上一篇: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各项规章制度下一篇:郑州物流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