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镇农村党员档案整理工作实施方案

2024-04-07

唐镇农村党员档案整理工作实施方案(通用6篇)

篇1:唐镇农村党员档案整理工作实施方案

虞唐镇农村党员档案整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提升我镇党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实现党员管理规范化管理,保护盒利用好党员档案资料,我镇决定对全镇农村党员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整理,现将实施方案制定如下:

一、目标任务

1、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确实的党员档案资料进行补齐,无法补齐的要求党员填写好党员信息登记表并予以归档,对每名农民党员的档案材料予以整理,形成规范的农村党员档案。

2、建设好专门的农村党员档案室,由党政办成丽负责日常管理和使用工作。

二、内容及步骤

(一)准备工作(3月下旬)

成立档案整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曹巍任组长,邓红梅、刘慈玲、成丽、刘娜、易明弘、刘康为成员,确保工作顺利完成。

(二)档案的收集整理(4月—6月)

按照归档要求,对党员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做好档案收集、立卷、编号、装盒等工作,对立卷的档案进行分类存放,并编制好台账。

(三)完善硬件设施设备的建设(7月—8月)

合理建设好党员档案室,配齐档案柜、防光窗帘等设备

设施,并将党员档案管理制度上墙。

(四)总结(9月—10月)

开展一次”回头看”,认真检查各项工作是否存在纰漏,并总结好经验教训,做好其他资料的收集整理。

二0一二年三月二十日

篇2:唐镇农村党员档案整理工作实施方案

2011年,我镇邓市村成为湘潭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一年来,该村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我镇党委、政府对该村的发展给予了极大关注和支持,不仅在政策上大力支持该村,并派驻了具有丰富新农村建设经验的常务副镇长胡茂松协助该村进行新农村建设,此外还配备了1名大学生村官协作支村两委开展工作。

2011年,邓市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以夯实三个基础(治水、治山、修路),做好一片文章(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地方经济),改善一个环境(硬化村道、城乡环境整治),改造一个村级活动场所(村部建设)为主要任务,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

1、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民生。首先,邓市村修建了3米宽、20公分厚、850米长的村级水泥路。其次,为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用电紧张的问题,新增了30KVA和50KVA变压器各一个,并重新规划了村内部分线路,竖立起新的电线杆,现在正在进行电线安装。与此同时,邓市村部建设也在不断完善中,共花费了5万多元用于村部建设工程还款、村部周围绿化、办公用品的购置、农家书屋的建设。最后,为逐步完善该村水利设施,新修了一条900多米的进水渠以及

一条800多米的排水渠,截至12月23日,邓市村李家巷子汇入涟水河处的喇叭口施工已经接近尾声。

2、大力发展经济,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该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招商引资,其中灰虞干线为邓市村带来了巨大的区位优势,而湘乡市茶叶一厂就是灰虞干线全线贯通之后第一个落户邓市村的规模工业企业。湘乡市茶叶一厂创建于2001年3月,原来的厂房租赁在湘乡市红仑茶场,是一家集生产、加工、贸易于一体的茶叶专业厂家,为湖南省功夫红茶加工出口龙头企业。该厂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和适应国内外对茶叶品质的新要求,同时为了形成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最终选择在邓市村投资3000万元,征地30亩,兴建标准厂房,并对原有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换代,为企业寻求更大发展创造条件。预计每年能加工销售各级茶叶1500多吨,销售金额2000多万元,上交利税80多万元,转移安置当地劳动力60多人。该厂负责人坦言,之所以选择邓市村投资创业,是出于对家乡浓烈的感情,而更主要的原因是看中了邓市村灰虞干线贯通带来的便捷交通、邓市村周边适宜茶叶种植的良好自然条件以及虞唐镇党政领导和邓市支村两委对发展当地经济的高度热情。

二、多管齐下促共同富裕。

1、今年,邓市村的人均纯收入较去年有较大提升,而电力、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茶叶一厂的引进给邓市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

到80%,使广大村民能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充分享受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3、积极帮扶贫困家庭。邓市村慈善基金拿出了一部分帮扶资金发放给了我村的一些贫困家庭、低保家庭、五保老人和贫寒学子,努力做到“先富带后富,共同奔小康”。

三、营造文明乡风,树立淳朴民风。

1、村民爱上广场舞。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邓市村在文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村委委员的带领下,每天都有很多村民在村部跳广场舞,一股充满活力的文明之风洋溢在该村各个角落,打牌的人少了,选择健康娱乐方式的人越来越多了。

2、今年端午之际,邓市村组织了一年一度的龙舟比赛,整个比赛现场井然有序,和谐又不失激情,竞争又不失友好。传统端午,激情龙舟,丰富的精神生活俨然成为该村飞速发展的又一助力。

3、建设农家书屋。邓市村的农家书屋设在村部二楼会议室,共藏书2000余册。该村健全了相关的图书借阅制度,前来借书的村民络绎不绝。

4、建设好村级广播室。邓市村广播室设在村部二楼。每天早中晚各播放一个小时的新闻、歌曲和戏剧,村民对这项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的举措纷纷交口称赞。

四、加强社会管理,打造秀美邓市。1、2009年在上级部门的重视下邓市村已启动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今年该村继续深入搞好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后续建设,增设

垃圾收集设施,完善和健全了垃圾收集运输制度。

2、通过建设沼气池,带动村民改厨、改厕、改圈。村委会成立卫生评比小组,定期对村内各户进行卫生抽检,评出“卫生清洁户”。

3、建立矛盾处理机制,做到矛盾不上交。该村以支村两委成员为主体,建立了邓市村矛盾调解委员会,做到了矛盾“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4、狠抓计划生育。今年,该村计划生育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全年无一例计划外出生,育龄妇女孕检率达到100%。

五、加强党的领导,健全村民自治。

1、在我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支村两委换届选举。2011年,该村选举产生了以张健辉同志为村支书、村主任的新一届村支两委班子。在此次换届选举中,未出现任何选举派系矛盾和违反选举法的行为,选举秩序井然,选举后无矛盾纠纷,干群关系和谐。2、2009年,邓市村村民自发组织了 一次“村民奖村官”活动,经该村村民集体研究提议,以全村村民的名义奖励村主任张健辉2万元,以表彰其为邓市村所做的贡献,这一做法今后还将继续沿袭。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该村根据上级有关精神,按时认真进行“三会一课”的学习,并在前不久开展了党员冬训,并确保每年吸收优秀的村民加入党组织,今年邓市村发展了1名预备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

4、健全村以下组织网络。我村在上级领导下,全面健全了村民组的组织网络建设,我村8个村民组的组长都是组民自主选举产生,并多由文化程度较高、年富力强的村民担任,有效地保证了上级政策的贯彻落实。

我们相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真切关怀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邓市村必定会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谢谢各位!

篇3:新农村建设中农户档案整理探究

一、农户档案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和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档案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 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 发展档案事业。关注三农, 自觉主动地去记录下农村每一步发展的历史, 加强农户档案工作正是实现档案服务以人为本,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1. 农户档案工作是服务民生的重要举措。

农户档案工作在贯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与村民的愿望之间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例如上级政府在进行征兵、计划生育等工作时, 通过检索农户档案, 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实现对口宣传;通过给养殖大户建立信息记录, 可以让畜牧科技人员在管理和指导防疫时有针对性;对育龄妇女进行排查登记, 指导计划生育工作;民政部门通过调阅农户档案, 为优抚对象、特困户及时送去温暖;依据档案造册, 对村里的中青年进行集中的普法教育;农户档案还可实现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摸底, 有利于针对剩余劳动力进行就业政策的宣传, 促进就业。

2. 农户档案工作是亲民利民、维护农民利益的重要体现。

激发群众的参与意识, 做好农户建档工作, 最重要的是让农户实实在在感受到档案工作带来的切身利益。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产生的各式各样的档案有着重要的凭证、参考、教育作用, 如不加以妥善保管, 会给日常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而绝大多数农户面对林林总总的家庭档案无从下手。农户档案工作就是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为广大农户提供专业、系统、科学的档案管理, 维护农民利益。

二、农户档案的建档原则

对比商业领域中的客户档案, 笔者经过分析比较, 认为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一方面, 工作对象存在差异性、集群性和层次性;另一方面, 商业领域中的客户档案是通过寻找、挖掘、获取和存储客户档案中的有用信息来扩大业务规模, 提高企业效益;农户档案是通过准确、全面地提供农户的有用信息来方便村委会行使管理和服务职能, 提高服务效率。但工作宗旨都是为了实现和利用档案信息的有用价值。基于上述理由, 笔者认为农户档案工作可以在相关环节一定程度上地借鉴商业领域中客户档案的工作原则和方法。

1. 需求性原则。

此原则强调工作人员上门收集档案时, 切记要以村委会的管理需求为导向, 按需所取, 这里的“需”指实际需求, 避免盲目追求档案材料的多和全。对于以往村级档案已经收集整理和记录在案的材料, 应避免二次收集和整理工作的重复及浪费。

2. 效益性原则。

农户建档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但其作用、价值和管理效果却不是立竿见影的。在调查过程中, 有些村民表现出对村委会投入过多经费的不理解, 进而抵触资料的征集。

3. 便利性原则。

农户档案与以往村级档案相比, 其显著特色是从多个角度考虑农户的特征和管理需求, 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 按需索取, 使之具有层次性。该工作不仅在档案的内容和功能上创新, 而且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档案的实际服务功能。

4. 完整性原则。

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 造成农户档案信息的分布不均匀, 分散在农户手中的零散档案无法准确满足村委会管理和服务的需求, 因此, 如何将分散在农户手中的有用信息收集齐全对档案工作人员来说, 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5. 安全性原则。

在商业机构中经常会出现盗取客户个人信息的非法行为, 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建档工作同样必须认真贯彻此原则, 尊重农户个人隐私权, 确保农户个人信息的安全。

三、建档工作的具体实施步骤

1. 农户档案资料的收集。

首先, 宣传先行。农户档案是私人档案的一种, 属于公民的个人财产, 涉及个人隐私。在进行收集工作前, 为避免农户的抵触情绪, 要切实将宣传工作做到位, 如举办相关讲座、奖励典型示范户等, 为农户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广泛的群众基础, 确保后续工作有序开展。其次, 制度保障。在立档之初, 不要急于开展资料的收集工作, 村委会领导班子和档案工作人员要先明确归档范围、要求和内容, 制订档案管理的相关办法和制度, 以及档案整理、保管、借阅和移交要求, 只有具备完善的配套制度才能在建档过程中提供工作依据, 增强可操作性, 做到有的放矢。再次, 资料收集要及时。为避免档案因人为原因丢失, 领导要实时督促, 加强审查工作;工作人员也要及时上门索取。只有齐抓共管, 跟踪督促, 将农户活动的进展与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同步进行, 才能确保资料收集的齐全和完整。

2. 农户档案的分类。

一户一档是分类的基本原则, 在此基础之上, 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进一步分类, 每一大项里的不同小项可根据各地、各村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 适当增加或减少, 力求既能做到博约得当, 又能满足村委会进行管理和服务的实际需要。笔者建议, 除上述常规分类方法的同时, 也可借鉴商业领域中常见的VIP客户档案的案例, 对那些有专门技能和大型养殖户等的家庭建立特殊档案, 以此实现对特定用户的快速检索。

3. 农户档案的有序整理。

农户档案信息的有序化程度影响其为管理决策服务的程度。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 人们参与社会事务的增加, 农户手中产生的档案的种类和内容也随之增加, 因此要确保收集到的档案材料的科学有序排列。笔者建议采用字母顺序排列法, 即先根据农户所在村的区 (社) 来划分大类, 再在大类中按照字母顺序法细分, 按每户户主姓氏的汉语拼音字母的先后顺序排列, 第一位相同则按第二位字母排列, 以此类推。

四、农户档案信息化管理

实现农户档案信息化管理首先应确定阶段性工作目标:在农户信息系统建立的初级阶段, 侧重信息检索, 利用计算机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存储, 开发建立农户档案检索系统, 既可根据具体检索项名称进行查询, 也可实现模糊查询, 还可实现多个项组合的高级查询和筛选功能, 使检索更加高效;在实现各村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利用基础之上, 便可进入深入开展阶段, 借助互联网技术, 实现村与村、村与镇政府或村与县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流, 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

其次要制定信息化管理的推进策略: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各政府部门、档案部门和村委会要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协调, 把农户档案的信息化工作纳入到各个涉农部门的绩效考核和工作计划中来, 保障经费开支, 农户档案信息化管理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协调同步开展;二是加强培训和指导。做好试点村的培训和档案日常整理的指导工作, 以点带面, 注重试点村成功经验的推广;三是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尤其加快村档案室的网络平台的创建;四是重视农村档案信息的资源整合, 借助现有农业信息网站、政务公开手段、各类三农政策性文件等挖掘涉农信息, 加快农户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和专题库建设, 为进一步实现农村信息的“一站式”“无障碍”服务做好铺垫;五是严防泄密事故, 保证农户个人信息的安全。

最后要实现农户档案信息系统的有效架构:第一, 建立能够广泛覆盖农村的光缆传输网络;第二, 各村档案室农户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处理, 初步具备数据上传的条件, 实现远程服务;第三, 村、乡镇、区县具备查阅档案信息的硬件条件, 专用计算机, 电子阅览室, 具备上网条件;第四, 档案工作人员和农户也应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及网络的使用方法。

摘要:农户档案为村民自治管理活动提供了依据, 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档案工作服务民生、促进农村文化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农户档案,建档工作,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重庆市档案局,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加强农户建档工作的指导意见[2011-01-28].垫江档案史志信息网http://www.djda.gov.cn/infoDetail.asp?id=970.

[2]李晓梅, 徐春阳.乡土人离不了的农户档案[J].北京档案, 2005. (12) .

[3]张志业, 宜建军.商业机构客户档案开发利用研究[J].兰台世界, 2010 (4下)

[4]寇玉香.利用客户关系管理技术改进档案服务质量[J].四川档案, 2010 (1) .

[5]李东才.“农户建档”在基层的具体实践[J].中国档案, 2010 (7) .

[6]赵真.开展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需明确的几个问题[J].浙江档案, 2011 (2) .

篇4:档案整理工作分析研究

关键词:档案整理;档案管理;档案全宗;整理原则

档案整理,是通过一系列手段,将收集来的档案科学地组织,使之条理化和系统化。一般情况下,收集来的档案处于相对零乱、无组织状态,加上档案数量日益增加,成分越来越复杂,如果不加以整理,就会给日常管理和实际利用档案带来很大的困难。只有整理好的档案,才能为档案的保管、统计、检索和利用提供基本的单位和完整的体系,为准确地鉴定档案的价值提供全面、系统的依据。因此,档案整理工作是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对其他档案工作环节有着很大的影响。

一、档案整理工作的程序和内容

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档案全宗的组织及排列;第二方面是全宗内档案的分类;第三方面是档案案卷的编立和排列;第四方面是档案案卷目录的编制等。这是档案整理工作的主要步骤,这一系列的工作一般由不同的工作部门和人员分别承担,但这些工作程序并非在任意情况下都完全按顺序一一进行。

对于档案机构来说,在实际工作中,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大体上有三种情况:

1.在正规的工作条件下,档案室所接收的文书部门和业务部门按照归档要求立好的案卷,档案馆接收的是由机关档案室根据入馆要求整理移交的案卷。这样,档案室和档案馆的档案整理工作,主要是对所接收的档案,在更大的范围内进一步系统地整理,如全宗和案卷的排列,案卷目录的加工,等等。

2.对整理不善的档案进行局部调整。档案馆和档案室对于已经整理入馆、入室保存的档案,经过管理实践的检验或专门质量检查,要对其中不符合要求的档案进行一定的加工,以提高其整理质量;另外,某些档案材料由于保存的时间较长,其自身和档案整理体系都会发生某些变化,须对其进行调整。

3.零散文件的整理。档案馆(室)有时也接收和征集一些零散的文件,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对档案进行全过程的整理工作,包括区分全宗、全宗内档案文件的分类、案卷的编立和排列、编定档号,编制案卷目录,等等。

我国档案室、档案馆的整理工作一般属于上述第一种情况,但后面两种情况也经常出现,因此,档案工作人员仍需熟悉和掌握整个档案整理程序。

二、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般情况下,档案整理工作应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1.档案的整理必须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主要体现为文件在其来源、形成时间、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密不可分的关联。经过整理,将有历史联系的档案组合在一起,能充分体现出档案形成时的历史背景和形成规律,全面反映各种活动的本来面貌,从而发挥档案应有的作用。

2.档案的整理应该充分利用原有基础。第一,应充分重视和利用先前整理的基础,不要轻易打乱重整;第二,在档案整理过程中,应该充分研究和利用原来整理的成果,不要轻易破坏以往整理和保存的历史状况。档案在整理过程中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础,体现了对档案来源的尊重。

3.档案的整理必须便于保管和利用。一般情况下,档案的整理必须在保持文件之间历史联系的基础上,采用更简洁有效的方法使整理的档案便于保管和利用。

三、归档文件的整理原则

归档文件整理,是指将归档文件以件为单位进行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编目、装盒、使之有序化的过程。归档文件的整理原则有以下几点:

1.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体现了文件的形成规律和特点,要求我们在文件整理过程中尽量保持这种联系,不得人为地任意割裂。《规则》所规定的按照年度、组织机构、问题分类法就是从文件的形成时间、来源、内容来集中相关的归档文件,尊重了文件在时间、来源、内容方面的聯系。此外,《规则》规定归档文件在分类方案的最低一级类目内排列时,按事由结合时间、重要程序等排列,也体现了对同一事由或问题文件集中排列的要求。

2.区分不同价值。区分不同价值是指分析文件的保存价值,划定保管期限,原则上对于不同保管期限的档案文件分别集中,区别对待,体现了档案分级保管的思想。例如:《规则》将保管期限作为归档文件的分类标准之一,充分体现了区分文件不同价值,分别集中文件的管理方式。此外《规则》规定,短期保存的归档文件可以不拆订,允许在最低一级类内直接按文件的形成时间或文号排列。区分不同价值管理归档文件,意味着对价值大、保管期限长的档案文件重点整理和保管,而对于价值小、保管期限短的档案文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这样,既有利于节约文书人员和档案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有限的资源,也有利于提高具有长久保存价值的档案的整理质量,为其创造更好的管理和保管条件。

3.便于保管和利用。档案整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方便其保管和利用。当然,不能孤立地追求保管和利用的方便性,其前提是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的价值。如不少单位完全按文件的形成时间或文号对文件进行排列,编制大流水号,不强调事由原则,利用计算机进行关键词检索。这样确实很省事,能够暂时满足一定的现实利用需要。但若干年以后,当档案文件移交进馆后,这种做法的不足之处就会显现:同一事由的文件被分散,关键词检索并不能保证百分百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因此,文书人员和档案人员在整理文件和档案时应尽量保持档案文件之间固有的联系,不宜随意分散文件,割裂这种联系。

篇5:论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档案整理;基本原则;档案分类

在不同情况下,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只有对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才能充分利用各种档案资源,在不断完善档案整理工作的各种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促进我国档案整理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档案整理的合理编排

目前,档案整理工作的编排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系统的编排、局部调整、全过程的合理调整。档案室所接收到的各种资料,由业务部门、文书部门等按照相关要求建立档案卷宗。同时,档案馆所接收到的各种档案都是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整理后移交的。档案整理的范围比较大,在实际整理档案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各种客观需求对档案进行保管和存放,以确保档案卷宗真正按照系统性的排列顺序进行操作,从而为档案资料各种加工处理提供重要支持。在进行档案的局部调整时,要及时将不符合档案整理要求的档案进行重新处理,才能不断提高档案的整体质量,以促进档案整理工作规范化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档案整理的方法也会变得更加多样化,并且,档案整理体系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档案整理工作也要相应地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才能真正提高档案整理工作的效率。在对档案整理的全过程进行合理调整的时候,如果遇到一些零散文件或馆藏体系遭到破坏的情况,则需要注重相关内容的及时补充或者修正,才能真正按照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完成各项操作,最终提高档案资料的利用效率,真正为档案资料的利用和保管提供便利。

二、注重档案整理基础的有效利用

在档案整理工作的过程中,会对各种活动、社会动态等有详细记录,因此,现代的档案整理工作必须尊重历史的发展规律,以在合理利用档案整理基础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档案整理工作的整体质量,真正推动档案整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在实践过程中,要先对原来的档案整理方法进行仔细总结,以实事求是为工作态度,对档案整理基础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掌握档案整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好的经验。根据档案整理工作的历史经验可知,通常档案文件都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因此,在充分利用档案整理基础的情况下,还要确保档案整理的系统性,才能在合理利用相关补救措施的同时,不断提高档案整理的整体水平。如果不经意间将档案的顺序打乱,需要重新对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因此,将档案的顺序打乱会浪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并且也无法满足当前档案整理工作的实际需求。所以,在实际的档案整理工作过程中,不能随意改变原来档案整理的顺序。

三、高度重视档案文件的相互关联性

在档案整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过程中,档案文件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主要包括档案来源、档案时间、档案形式和档案内容几个部分,需要充分体现不同时期档案之间存在的连续性、真实性等。在进行档案整理工作的组织安排时,需要对工作中的活动进行阶段性和时间性的分析,才能对各种档案文件之间的时间联系有更全面的掌握。一般情况下,不同类型的工作、案件、会议和运动等,在一定情况下会存在相关联系,因此,在整理档案时,档案整理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对档案形式进行明确规定,才能在有机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档案资料的利用更加重视,从而不断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和实用性。

四、加强档案资料保管,提高利用效率

在实际的档案整理工作中,只有加强档案资料的保管,才能不斷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当前,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使得档案整理工作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档案的存在形式也从纸张发展到磁带、胶片和电子档案等,因此,档案保存的时间有长也有短,必须不断完善档案整理体系,才能避免档案整理工作出现时间、形式、内容等方面的差错,从而促进档案整理工作不断优化。例如:在利用电子形式的档案时,要注重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充分掌握,才能不断提高档案整理工作的效率,从而降低档案整理工作的难度,真正发挥各种档案资料的实用价值。

总的来说,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档案整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保障,在实际开展档案整理工作的时候,必须注重时间、内容、形式等多个方面的联系,才能不断提高档案资料的利用效率,最终全面提高档案整理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颜娟.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积压问题和解决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5(4):61-62.

[2]张勇.浅谈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工作[J].黑龙江档案,2015(1):86.

篇6:对档案整理与鉴定工作的思考

[关键词]档案 整理 鉴定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406—01

档案是十分重要的信息资源,而且是任何资源都不可替代的,是不可再生的,也是一个社会进步发展的原动力和精神原材料。只有抓好档案的整理和档案的鉴定工作,才能充分发挥档案这种特殊的知识产品服务经济建设,服务政务建设,服务文化建设,服务社会建设。

1.抓好档案整理基础,是提高档案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档案的整理工作,包括机关文件的平时归卷与调整,文件组卷、案卷排列、案卷目录的编制、档号的编写、局部案卷或保管单位的调整等项工作内容。在一般情况下,上述工作主要由机关文件处理部门与档案室共同完成,其大部分工作由文件处理部门或有关业务部门来完成,作为综台n生的档案室只负责对有关具体工作的指导和业务检查以及进行局部的加工处理工作,有时档案室也接收和征集到一些比较零散的文件,这就需要开展全过程的整理工作。

档案的整理,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环节。有些档案来源复杂,形式多样,往往是零散杂乱,规格不一,并且常常因材料的增减要进行重新整理。保存档案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档案,向社会提供档案的利用价值。因此,它的整理就要求达到完整系统,编排有序,查找起来方便快捷的这样一个实际效果。如果档案不经过整理,档案就显的杂乱无章,没有连续性,缺乏档案的价值,档案保管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的保管,更无法进行有效利用,通过档案的整理,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检查档案收集工作的质量,对档案的收集工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档案通过系统整理,才能便于档案管理部门的有效管理和提供社会服务,发挥档案服务的功能作用。

2.注重档案整理的系统性、完整性、是发挥档案资源利用的保证

档案收集工作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档案馆和档案室各项业务工作的水平。整理档案的过程也就是鉴选档案的过程,只有把有保存价值的档案集中在档案馆和档案室,就能为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档案质量高,材料收集齐全,才能丰富档案资源,提高档案工作的质量,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提供优质服务。在做好档案整理工作的同时,档案的正确分类管理是资源利用高低的体现,档案的分类要根据档案的数量、内容、分类层次,实际工作的需要,档案管理的原基础等情况进行具体的比较,综合分析,客观公正的选择符合实际情况的最佳分类标准。档案整理工作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区分全宗,这也是档案整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由于全宗是档案管理的核心单位,所以区分全宗就成为档案整理乃至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全宗是档案的基本组成单位,具有整体性。因此,档案整理工作人员要学习和掌握判定档案所属全宗的知识,研究这方面问题,正确地判定档案的所属全宗,解决档案“归属”问题。

如何正确地判定档案的所属全宗,根据我所学习掌握的知识,结合自己平时的工作,一般要掌握三个方面,就能够基本解决档案所属全宗的“归属”问题。(1)从文件、发文和收文等方面着手,查形成者,立档单位的内部文件及发文的存本和原稿之上均有本单位的名称,只要明确了这两种类型文件的作者,就可判定所属的全宗也就是它们的作者是档案的形成者。(2)在特殊情况下,如文件上没有标明作者或其受理者的名称,则应对原有文件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考证。如文件上保留的各种原始标记,包括有关人员的签字和标准,归档章和其日期等,均可作为判定档案所属全宗的依据。(3)由几个立档单位共同办理的文件,判定这类文件的归属,主要看其最后的承办单位,一般应将其归人最后的承办机关单位的档案全宗。总之,在判断档案文件的所属全宗,一定要认真细致,不可粗心。

3 强化业务学习是档案鉴定工作的前提

社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档案数量的增长。一个单位、部门、企业要进行正常的工作、生产等等活动,这一切都会形成大量的文件档案。它们的发展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或形成档案,单位、部门、企业的扩大,人员的增加、设备的更新换代、职能的扩大都在形成大量的档案,档案的剧增给档案鉴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一部分档案将成永久保管,—部分没有可存价值的,这就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要根据档案有关规定,进行全面地鉴定,档案鉴定的正确与否,关系至关重要,档案工作者要不断强化业务学习,掌握有关知识政策,不断提高鉴别能力,使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成为档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对于无价值的档案进行及时销毁,以便减轻档案馆(室)库存压力。

4.逐步实现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档案工作良性循环的途径

档案鉴定是档案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它关系到档案的销毁馆藏的优化以及档案质量与档案效益的发挥。档案鉴定包括鉴定档案保存价值,鉴定档案的真伪。在档案馆和档案室的业务工作中经常进行的鉴定工作属于档案的保存价值,也就是对档案保存价值的大小进行鉴定,来确定档案的存放时间,一般来说,大部分档案保存部门都注重档案的“存”而对于“毁”往往是不为的,这就有一个鉴定档案的关键。档案保存价值鉴定工作难度较大,人们一般不便轻易销毁,这样长期以来就会形成大部分无用档长期存在,如果对档案的价值判断不准确,轻视档案的存在,错误的销毁了有用之档,将难以挽救,因此,档案销毁是一个薄弱坏节,开展这项工作要慎重而认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档案这一特殊的资源所起的作用越显重要,档案质量的高低如何来衡量,这就要求我们对档案的价值予以定期鉴定,只有通过鉴定工作才能不断提高档案的质量。

档案鉴定工作是档案工作者主观认识作用于档案客体的一项特别严肃,认真的工作,一方面档案保存价值鉴定工作较难。鉴定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专门知识和较强的业务水平,在掌握档案利用反馈水平的基础上,对各种档案文件今后可能发挥的作用,作出尽可能准确的估计,从而确定存毁和保管的年限。另一方面,由于档案是不同的组织和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原始记录,所以各级各类档案室所保存的档案,大多数是不能再生的。如果对档案的价值判断不准确,将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开展档案鉴定工作必须持认真态度,尽可能地避免主观随意性。在对档案鉴定工作方面,要正确掌握方法。一是着重分析文件的内容,通过分析文件内容,判定文件的价值。二是要通过文件的来源,时间和形式等要素判断其保存价值。三是通过分析全宗和全宗群内的完整度将有关文件从大的范围联系起来,看它的保存价值。四是通过分析利用者对档案需求程度来鉴定档案保存价值。

上一篇:十佳歌手领导致辞下一篇:劳动节初一话题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