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花开了作文

2024-07-25

柠檬花开了作文(通用9篇)

篇1:柠檬花开了作文

家中有棵柠檬树,早在春节前还是冰封雪冻、白雪皑皑时就已悄然盛开,当我发觉时馥郁的香气已弥漫了整个房间,雪白的花苞落满枝头。每日回到家,打开房门,柠檬花的幽香便丝丝缕缕游进胸腔,一天的疲惫顿时一扫而光,心情随之愉悦起来。

柠檬花的花期并不是特别长,但也不算短,大概每朵花的生命盛开十天左右。因为不断地盛开,不断地凋落,一朵又一朵的柠檬花化成缕缕香魂游走在家中。

每天早上,花盆边的地板上都会落下几朵萎焉的落英,小心地扫起来依旧放进花盆里。所谓“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久,她们便会融进花土中,变成一缕养分,从柠檬的根系进入躯体,经过枝干、叶片,再次抵达花的心脏,再次盛开生命之花。

望着窗外白云雪皑皑的景象,我对丈夫说,这花一定过错了季节,室内的暖气和透过窗户的充裕阳光,让她误以为春天来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柠檬花落得更多了,仿佛残污的一片雪花。早上扫起一地的落花,心里竟然涌起丝丝的忧伤。是什么让她们这么早地凋零?昨日的繁花和灿烂是如此的短暂!

花落不久,花蒂处长出青油油的小圆疙瘩,这就是柠檬了,一天一个样,没几天便有小指尖大小了。这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一家人欣喜不已,想像着不久后柠檬长大成熟的样子,心里装满了快乐。

没过多久,青青的柠檬果居然一个个地落在地板上,看着这些青油油的依然闪烁着光泽的果子,心疼不已,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什么力量让这些本来生机盎然的果子从树体上坠落。要知道,它们离秋天还很遥远啊,还不知道成熟的滋味和模样,就为自己的人生过早地划上了句号。

纳闷的我趴在花盆前看个究竟,才发现柠檬叶片上铺着一层黏黏的汁液,就像刚刚喷过的水珠,细细的、密密的沾了一层。树枝的外皮看上去颜色枯黄,疤疤癞癞的,好似枯裂的老树皮。前几日还透着青绿的树枝如何这么快就“变身”了?我伸出手指用指甲轻轻刮了一下,没想到枯黄的老皮居然掉了下来,再用手一抹,天哪,树体上附着的“老皮”居然是密密的一层虫卵!急急翻开叶片一看,叶子背面全是令人恐怖的虫卵,看上去像上一层枯褐色的老皮。大事不好,这是遭虫了!由于每天早出晚归,见到柠檬树时都是在模糊的灯光下,加上我的近视眼,让我产生了错觉,以至于让虫害蔓延,吃掉了那么多的花朵和果子。

星期六一大早起来,赶紧去买药、对水、喷洒,待晚上看叶片上的黏液已消失殆尽。心想,尔等害虫想再害我柠檬,甭想!一夜高枕无忧。第二天一早,一看那叶片上又铺了一层亮晶晶的黏液,顿时气不打一处来,赶紧拿起喷壶扫射。如此反复几次,蚜虫的数量是少了,但并未绝迹。进卫生间抬眼看到淋浴器,不仅计上心头,给柠檬淋浴“洗个澡”,不信这害虫沾在上面不下来。这招还真管用,水龙头一冲,藏在叶片下的害虫纷纷落下,地板上遍地虫尸。

儿子也参与了虫花大战,虽没有亲自操作,但也在一边观战,随柠檬花的盛衰或喜悦或难过。于是,我便拿这件事来教育他,告诫他要改掉小毛病。人与花一样,身上的小毛病不治,终究有一天会发展成大毛病,甚至会影响一生的命运。就像这株柠檬树,如果早发现虫害早治,就不会损失那么多的花朵和果子。如果现在不治,虫害就会越来越严重,直到吃掉整株花,导致它死亡。花死了,砍掉还可以来年再发新枝、长新叶、开花结果。而人的一生,走过了再无法回头。你不是经常给妈妈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吗,最重要的是用行动去践行这句话。

老人们常说: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时光不能倒流,人生没有回头路可走。就如前面那家的洋洋,小时候聪明伶俐,学习也不错。可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和应酬,对孩子不管不问,经常有些品行不端的孩子来找洋洋玩,结果上初中时洋洋迷上了网络游戏,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父母是好话说尽也没有用,最后只好由着他退学回家。从此,洋洋整日与一帮街头小混混在一起,无所事事,浑浑噩噩。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就要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不要给那些如同虫害的小毛病可趁之机。儿子听懂了,高高兴兴地做自己的事去了。

隔日,放在阳台上的柠檬花又恢复了生机,叶子重新泛出了光泽。有了这一场与害虫大战的经验,我不敢再掉以轻心了,每天早上进来,先趴在柠檬花前巡视一番,双眼像探照灯似的,发现树干上的一点点异样颜色,便用手指甲刮,用卫生纸小心地将虫卵包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如此反复几日,现在虫卵已鲜见了,但每日检查成了一种习惯。通过这场战斗,对“防微杜渐”一词又有了深刻的理解。人的一生,就是要不断地与身体中的、精神上的或来自外界的“虫害”作斗争,才能健康快乐地度过一生。这个道理是如此的简单,而要去做到,却又是多么的不易。

柠檬花恢复了生机,雪白的又花苞从绿叶间探出头来,丝丝缕缕的馨香正从花蕊中慢慢溢出,轻轻地飘向房间的每个角落。

篇2:作文教学,春暖花开了

一、培养习作兴趣, 与生活相结合

记得有一次上作文课, 作文题目是《最难忘的一件事》, 而且所写的这件事要表现一个人的品质。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最难忘的事, 我们班就有一名同学站起来说有一次下雨忘了带雨伞, 同学把雨伞借给他, 自己却淋湿了。学生们说了之后, 我再指导文章的写法, 然后让学生开始着手开始写, 结果交上来的作文有一半以上都是借伞的, 而且各个细节都和上课发言的那名学生的一样。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回教室质问学生:“难道你们的生活中只有借伞这一件事吗?”学生们哑口无言, 我懵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学生不是天天都在生活吗?为什么一到写作文就没话可写呢?

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怎样才能把作文与生活统一起来呢?

(一)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写文章需要生活的积淀, 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认真观察生活才能文思泉涌, 娓娓道来。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库”, 是源头活水。从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 学生作文苦于找不到下锅之“米”, 索然无味, 空洞无物。事实上, 现实生活中新人新事层出不穷, 可谓千姿百态、五彩纷呈, 21世纪的中小学生拥有过去任何时代的青少年无法相比的信息来源和获得信息的途径, 为什么小学生却感到无话可说, 不知道写什么呢?显然问题不在于没有生活, 而是他们对生活缺少感受和发现。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因此, 作文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独特感受能力, 培养他们发现美的眼睛。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 才会“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获得丰厚的生活积累。教师应教会学生“挖掘”“发现”的本领, 于平淡处见新奇。

(二) 把学生的学习生活变成作文素材

我们教师经常要求学生的作文要生活化, 让学生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实生活就在我们的课堂上, 为什么不能把课堂上和学校的学习生活作为作文的素材来写呢?这恰恰是小学生和教师最为熟悉且都深有感触的作文素材。让学生在作文中记录课堂上的喜怒哀乐, 教师上课讲解时的各种风采, 师生互动时的精彩瞬间, 同学之间的深切情意等, 这些不都是天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吗?国家教育部推荐的中小学《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中, 由意大利作家阿米琪斯写的《爱的教育》就是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日记改编成的。书中记录了一名三年级学生一学期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所感, 用一个小学生的眼光, 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 完全用爱去感受学习、家庭、社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把学习生活变成作文素材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 使其认真听课;把课堂写进作文, 写得过程本身也是对课堂上讲的知识做到有效复习与梳理;还可以对一些没有理解的问题有效地提出疑问并及时得到家长和教师的帮助, 提高学习效率。

二、作前指导要淡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对习作提出了以下要求:“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并且抵制抄袭行为。”传统的“作前指导”在教学意识上对学生的写作冲动来了个冷处理, 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比如, 低年级要求学生写《我的妈妈》, 教师就指导, 妈妈的外貌要介绍一下:头发、眼睛、鼻子、嘴, 按照一定的顺序写。结果班里学生的妈妈是大同小异:“我的妈妈留着齐耳的短发, 两只黑黑的眼睛水汪汪的, 高高的鼻子下是一张樱桃小嘴。”“我的妈妈是瓜子脸, 柳叶眉, 眼睛大大的, 鼻子扁扁的, 苗条的身材。”

结果呢, 教师不是抱怨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缺乏灵气与个性, 就是埋怨讲了不如不讲;而且学生作文水平在这种耐心的呵护下并没有得以提升, 反倒不知如何是好。

淡化“作前指导”就是指由着学生的兴致任其发挥、表达, 拉弓没有回头箭, 让学生一气呵成,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新入学的学生这样说:“我妈妈的脸圆圆的, 像一个大橙子, 我一见到就想吃, 所以我回到家就亲妈妈的脸。”“我的妈妈长得和我一样。”“我的妈妈很漂亮, 脸胖胖的, 长了好多小点点, 头发是烫过的一圈圈的。”“别人都说我妈妈很瘦, 但我觉得我妈妈很重。”发自内心的表达胜于牵强的指导, 只有最原始的才是最真实的。

三、作后评析要细化

作后评析好比是诊断一个人, 他是实实在在的, 往这一站, 噢, 看看身段, 比例是否合适;哪长得漂亮, 点评一下;哪长得不太美观, 找找问题所在, 想个方案给他整整容, 通俗易懂, 生动形象, 学生乐意接受。

作后评析的重心目标是解决学生习作后存在的问题, 在评改中避免“尖子生受关爱, 中等生不管不问, 后进生备受冷落”现象的发生。应在优秀习作中看问题, 从平淡习作中找平衡点, 在糟糕习作中寻觅闪光点, 关注每个层次的习作, 关心每名学生的真实习作水平。那怎样细化呢, 可以这么去做。

(一) 防“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自己的见闻, 见就是看到的, 闻就是听到的。而目前小学生习作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习作内容“假”, 要么就是抄袭, 要么就是胡编乱造, 没有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素材,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抄袭模仿

有些学生缺少写作经验, 自己又不想动脑筋, 所以抄袭别人的习作, 从头抄到尾, 不加修改, 甚至连地名、人名一并抄进去, 闹了许多笑话。还有的学生改头换尾, 或者把人名、地名换换, 换汤不换药, 美其名曰模仿。作为教师, 要让学生知道抄袭别人的文章害人害己。现在学生的生活太枯燥, 活动范围太狭窄, 因此他们印象深刻的事少之又少, 只能从别人身上或书上寻找。

2. 胡编乱造

在小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胡编乱造的现象。究其原因, 无非是教师把文题命得太死, 或指导过细, 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或是学生看到别人的习作受其误导。比如《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这篇文章, 很多同学写拾金不昧。教师详细问写这篇文章的学生, 才知道写得全是假事。当教师指出学生习作这种毛病时, 有的学生居然直言不讳地说想象作文就是胡编乱造。其实, 胡编乱造与想象习作是两码事。想象是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 不是瞎想, 要根植于生活基础之上, 也要合乎一定的逻辑。

3. 语言不符合身份

小学生就应该说小学生话, 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所说的话也是不一样的。在小学生习作中, 小孩子说大人话、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的现象普遍存在。从文章的语言看, 不符合人物身份, 不符合人物性格特点, 不符合生活逻辑, 给人假的感觉。有一名学生在《我的奶奶》这篇习作中, 写了这样一段话:“奶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怡洁啊, 从小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勤奋学习, 排除万难,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长大为祖国做贡献’。”这段话中写的老太太根本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 因为她生活在农村, 文化水平不高, 又没有见过什么世面。作为教师要有意训练学生, 经常和学生对话, 要求学生和别人对话时, 要认真听。也可以问同一个问题, 请不同人来回答, 看看他们说的话有什么不同。文章的语言只有符合人物身份, 才能让人感到真实。

(二) 防“设防”

1.独裁评判

这是来自于教师对学生习作评改的设防现象。传统教育中对教学的评估主体是教师, 很多教师对习作评改一包到底, 把自己放在评价“独裁者”的地位上, 认为自己是学生习作的“裁判员”, 学生无权参与自己习作的评价。这道高高的防线, 扼制了学生习作创新的萌芽, 使学生的真情实感被掩盖, 习作中学生的原意被扭曲, 学生的情感、人格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2.千篇一律

这也是来自教师对学生习作评改的设防现象。习作评改量大任务重, 很多教师没有紧扣习作的具体要求, 没有把握不同习作的特点, 一方面所写批语笼统空泛, 缺乏启发性、针对性, 学生读起来如同嚼蜡, 无任何新鲜感;另一方面, 篇篇习作的评改方式雷同、单一。这道乏味的防线降低了教师在习作指导环节费尽心思培养出的学生的创作兴趣, 同时又增加了下篇习作的指导难度, 最终使学生对习作“想说爱你不容易”。

3.刻意精批

这是来自教管部门对教师习作评改工作的设防现象。长期以来, 有些上级主管部门站在管理者的角度, 从每篇习作的眉批、总批及批改的次数上衡量教师习作评改的质量。这种“一刀切”式的机械管理, 给教师设置了一道沉重的防线, 使得教师无暇研究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 只顾忙于案头文字、美工工作。此举不仅不能解放教师的思想, 而且扼杀了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同时对学生而言, 这是一道看似温柔, 杀伤力却很大的防线。面对一眼望去的红色, 在一定程度上, 学生觉得自己的习作一无是处, 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 丧失了写好习作的信心, 产生了一种挫败感。

(三) 防“老套评改”

1.教师引导评改

要使学生逐步形成“自能改文”的能力, 教师必须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 做好组织、引导工作。所谓“组织”, 就是在评改作文前尽可能了解班级学生的写作基础、写作现状及普遍存在的不良习惯等, 做到了然于胸, 以便有的放矢。所谓“引导”, 就是引导学生的评改动机并帮助学生找到文章的评改点, 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评改方法。具体说来, 教师可依据习作要求, 选择那些典型的、可读性强的学生习作, 并把文章或片段通过投影显示出来。教师边评改边讲述, 使学生知道评改符号, 明白修改的原因, 学习评改的方法。在评改语言上, 要力求凝练, 并多一些“有理亦有情”的融鼓励、启发和亲切感为一体的评改语言, 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和激励学生的创造欲望。

2.师生共同评改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因此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运用教师教给的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评改。具体做法是: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文章, 教师用视频展示的方式将作文展示给学生,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按照错别字、标点、语句及本次作文的具体要求, 共同讨论, 评议优劣, 肯定成功之处, 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分组讨论写出评语, 接着大组交流, 师生共同写出评语。评改后, 学生在此誊写, 并张贴展览。这个环节在操作时应注意的是:要以学生发言为主, 尽量多让学生参与。正如叶老所言:“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 该怎么做?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 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这是学生从“学法”到“用法”的过渡。

3.学生互改评改

经过前两个环节之后,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评改方法, 他们能够结合自己的作文体验, 对其他学生的作文进行独立评价。其形式有同桌互评、自由互评、随机互评。由于学生手中作文的作者都是身边的人, 所以评改时感到特别亲切, 交流起来容易产生共鸣, 形成讨论气氛。比如, 一名同学对另一名同学的作文写下了这样的批语:“我想你的苦恼是多余的, 你不妨趁母亲节来临之际写一封信给你妈妈, 我想, 你妈妈肯定会被你打动, 试试看, 这招很灵!”更主要的是在互评中, 学生既能发现别人的不足, 又能引以为戒, 在欣赏、羡慕之余, 更多的是跃跃欲试。此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这正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合作学习精神的体现。

4.学生自我评改

互评互改结束后, 学生根据同学的评改意见和自己所积累的评改体悟, 重新审视和修改自己的文章, 由于有了之前面对面自由式的交流, 学生自我评改欲望明显增强, 能很快意识到自己文章的不足之处, 及时改正。此后, 每组还要评出优秀作文张贴上墙, 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觉得自己真的能写出优秀作文了。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学生自改的兴趣, 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有助于学生主体性和自主精神的张扬。

总之, 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 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 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 不断总结经验, 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我希望以上的几点建议对各位教师的作文教学有用, 能让你们的作文教学春暖花开。

参考文献

[1]孙红.小学习作评改中设防现象及对策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 2013 (11) .

[2]吕岩.略谈新课标理念下的作文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 2013 (32) .

[3]许圆圆.如何把小学高年级学习生活转化成习作[J].小学教学研究, 2013 (32) .

[4]梅立.关于增强学生作文评改能力的几点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 2013 (35) .

篇3:花开了,好幸福

下午,正忙着呢,这两个孩子一起站在我面前,怯怯地,低声地说:“老师,我俩承认错误来了。”我一下想起中午的事,没听错吧,因为一般学生已经挨批评完了,也就完事了。他们竟主动认错,我不敢相信我的耳朵,我放下手中的活,睁大了眼睛,又问一遍:“你俩说啥?”“我俩错了,把小食品送回去了。”又怯怯的,低声说,有一个学生眼圈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望着他们,看出来他们是真诚的,在这一刹那,我的心舒展了,开朗起来。啊!不仅没吃!还主动认错,这么小的孩子这样合理地处理问题,太好了。我悬着的心放下了,看来平时花费心思对孩子的教育,功夫没白费,但我还是担心地问:“买完的东西送回去,人家能给退吗?”我话没说完,他俩来了精神,不像刚才怯怯的,可能知道我是主张这样做,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没要钱”,“真的!”我惊讶地说。从他俩郑重其事的样子,从那怯怯的语调,从那打转的泪水我断定是真的。啊,不仅没吃,而且货退钱不要,关注了小商贩的感受,知错就改……想到这,我震惊了,这么小的孩子,做错后,能这样合理改正,何等的品质啊,多美的“花”啊!这不正是我苦苦等待的“花”吗?这不是我踏破铁鞋没觅着的“花”吗?顿时,中午的那些焦虑都烟消云散了,热血涌遍全身,此时我觉得眼前一切都那么美好,我仿佛看到了乌云后的彩虹,又好像看到一朵,两朵……我曾亲手浇灌的、栽培的花开了,那种辛勤耕耘后喜迎收获的幸福感油然而生,我尽情的欣赏着,我笑了,发自内心的笑了,此时真的好开心、好幸福,那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啊,我紧紧地拥抱他们好久,又鼓励他们说:“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祝贺你俩又成长了!”“花”笑了,谢了老师,回座了 。

望着他们的背影,我想,“花”有时没开,不要焦急,在一旁耐心的守候,浇水、施肥,必要时特殊护理,要用善良,勤奋,真诚,及更科学的养花技术去栽培,到时候,“花”开了,绽放出朵朵鲜“花”,使这个世界满园春色,风光无限。

篇4:柠檬花开了作文

1 柠檬酸三丁酯的催化合成及工艺改进

柠檬酸三丁酯学名为3~羟基~3~羧基戊二酸三丁酯, 属于酯类化合物, 它无色透明, 沸点高于液体且能微溶于水, 可与多数有机溶剂互溶。

这一反应所表现的就是正丁醇与柠檬酸在催化剂的辅助下进行加热反应并生成柠檬酸三丁酯, 它的具体实验装置如图1表示。

1.1 实验材料

在实验材料中用到了柠檬酸、正丁醇、对甲苯磺酸、活性炭等工业化学品。而催化剂方面则选择了硫酸氢钠、分子筛催化剂。

1.2 实验过程

首先将0.2mol柠檬酸、正丁醇和催化剂同时加入四口烧瓶中, 并利用甲基硅油缓慢加热、搅拌 (搅拌速度保持在300rpm) 。当柠檬酸完全溶解于正丁醇中后, 加大加热功率到170℃以上, 保证柠檬酸与正丁醇混合液温度维持在102~105℃的沸腾状态。当回流冷凝器上层部分出现冷凝液体时计时开始, 观察正丁醇所带出的水在分水器中缓慢分层, 保持其上层为正丁醇, 下层为水的状态。当上层产生回流后, 下层就会自己分离出来, 直到设定时间结束后才停止加热。反应结束后, 从反应液中抽滤回收催化剂, 在减压蒸馏回收的辅助下回收正丁醇。将回收的正丁醇碱洗, 直到其洗涤液呈现中型状态, 再配合减压蒸馏直至其干燥, 此时便可得到柠檬酸三丁酯。对它进行产品定性定量分析, 计算柠檬酸三丁酯的实际收率[1]。

1.3 基于硫酸氢钠正交试验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

采用硫酸氢钠并设计正交试验来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是对原始催化合成过程的工艺改进。它选取L9 (34) 作为正交表, 结合实验结果, 精确考察了影响柠檬酸三丁酯合成收率的种种因素, 诸如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原料的摩尔比等等。

以硫酸氢钠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具有可观的收率, 且反应时间短, 约140min左右, 正丁醇与柠檬酸的摩尔比为4.8, 而催化剂用量则仅为柠檬酸质量的3%[2]。

2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的催化合成及工艺改进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学名2一乙酰基一丙烷一1, 2, 3一三羟酸丁酯, 它是无色无味的油状液体, 能够溶于多数有机溶剂中, 但不溶于水。

2.1 反应材料

柠檬酸三丁酯、乙酸酐, 催化剂所采用的是大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2.2 实验装置

本文催化合成乙酰柠檬酸三丁酯所选用的是管式固定床反应器设备装置。该装置已经被石油化学工业领域认定为耐久性与可靠性都具备一定高度的催化合成主体设备。

2.3 实验过程

先将温水浴槽打开并调节到所设定温度, 装填反应管, 其装填方法为利用素瓷片首先装填50mm, 主要负责支撑设备, 并防止数值催化剂颗粒可能堵塞支撑板孔。再用数值催化剂装填550mm高度, 装填好再用素瓷片装填50mm, 防止催化剂层出现上浮鼓泡, 也更有利于催化剂在反应液体中能够均匀分布。当浴槽中水温稳定以后, 再接通反应管循环水路, 开始预热催化剂层。

如果希望加快实验速率, 可以预先将柠檬酸三丁酯和乙酸酐按比例调和好, 加入原料罐, 并测定两种物质的质量流量与体积流量, 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 打开原料罐阀门, 将反应原料根据设计流量流速进行预热, 预热温度应该比原料罐在循环水中的温度低约3℃。在如此设置的催化合成反应后就可以在原料罐中得到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的粗产品[3]。

3 结语

在对柠檬酸三丁酯及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的催化合成研究中, 可以采用不同的催化剂、不同的催化合成装置。从文中也可以看到, 工艺方法的不同所要考虑的数据、反应效果也是不同的, 所以在催化合成实验中应该明确反应物体系中关于数据的平衡关系及各物质的物性基础, 发挥催化剂及反应设备的高能效, 以便于未来能够尽快将对两种物质的催化合成投入到成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中。

参考文献

[1]谢春和.柠檬酸三丁酯、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的催化合成研究[D].浙江大学, 2006.27~47.

[2]谢春和, 金伟光, 张家森等.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的催化合成[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6, 20 (3) :428~432.

篇5:你看花开了

“古依,你真的是一座冰山,名副其实的大冰山!我以为给你足够的关怀你就能走出过去,可惜我错了!可怜我竟不知道你是这么地冷!”臣泽几乎用喊声把这些话讲完,然后他一字一句地说:“从今以后,我会如你所愿:在你面前彻底消失!”然后,电话断了。

“哒!”一滴泪落下来,古依的眼里满是伤痛。

“臣泽也这样认为吗?!……臣泽!”古依绝望无助地闭上双眼,任泪水泛滥。

当所有的人都离她而去,当她最好的朋友也将她出卖,当她的世界里只剩下满天流言……古依说她这辈子再也不会相信任何人!她变得越来越冷。

对往事,古依只字不提,因为伤痛累累的过去,轻轻一碰就会像全世界崩溃一样。

可是,臣泽说他一定要让古依明白:其实这世界很美好!

于是,臣泽每天都会为古依买早餐,尽管古依从不吃;于是,臣泽每天都对古依阳光灿烂地笑,尽管古依从不笑……

也许坚持是一种勇气,挫折是一种磨炼,只是一万次的失意之后,谁还能依然在风中笑谈风云、傲然高歌?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多,臣泽终于绝望了!

可是,古依此刻才明白:有人早已被感动!

第二天有人敲门,古依眼前一亮,随即又淡了下来,“不会是臣泽了,昨天他不是说了他再也不会出现了吗!?”

古依静静地开了门,却看见那个熟悉的身影正对着她笑!

“你不是说你会彻底消失吗?”古依冷冷地问。

“我原本是想跑到外星球去算了,可是早上醒来看见窗外花开了,我怕有个傻瓜不知道啊!所以我又回来了,回来告诉一个傻瓜花开了啊!”臣泽依然笑着说。

“傻瓜!”古依笑了。

于是,阳光下有两个人的微笑……

噢,你看,花开了!

噢,我想,花真的开了!!

篇6:“小柠檬”别跑

说行动就行动,这天下午在哥哥的陪同下,我们到商场去选购自行车,要学车,首先得有工具,商场里的自行车真是琳琅满目,品种齐全。鉴于本人是个“小胖妞”,所以车子不能够买太小,防止将来它的寿命不长;又不能太大,因为我不算太高,所以哥哥和我挑来挑去,十分苦恼。忽然,在“万车丛”中,一辆黄色中等大小的车跳入我的视线,引起我的注意,它全身黄色,上面还有若干的柠檬的图案,颜色明亮,外形美观大方,又是折叠的款式,整体看来十分适合我的身材,哈哈,我不再犹豫,就拍板买下了它。

刚运回家,我就爱不释手地抚摸起我的“坐骑”。由于车是折叠的,我和爸爸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它给组装起来。组装好的车子真是棒极了,我左思右想,给它取个什么名字好呢?看着明亮的柠檬色,有了,就叫“小柠檬”吧。我兴奋地告诉爸爸我取的名字,爸爸说有点幼稚,不过我依旧觉得很可爱,沉醉其中……

傍晚天气凉爽舒适,吃完饭后,爸爸就说:“甜甜,买了新车,就该练习怎么使用它了,走,到外面去,爸爸和你练车去。”听着爸爸的话,我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终于可以学骑车了,新学期就可以自己骑车去学校了;紧张的是,担心自己学不会那该怎么办呢?可是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我还是勇敢地走向了“小柠檬”。

由爸爸扶着,我颤颤巍巍地坐上了“小柠檬”,脚尖着地,还好,爸爸没有把坐垫调得太高,不然我一定摔跤摔惨了。握着龙头,我晃来晃去的,心里像有无数只小兔子跳来跳去,旁边经过的小朋友还说:“你看,她那么胖,这么大了还不会骑车。”我一听气坏了,心想我一定要把车练好,爸爸见我晃得厉害,先支撑着我的车龙头,我一下子就有了重心,胆子也大了些,调整好状态,试图慢慢地向前进军,心中暗暗祈祷:“‘小柠檬’,一定要给面子,别让我摔跤!”

刚骑了不到1 0米,我的“方向盘”突然松了,顿时“小柠檬”在我的身下左摇右摆,即使我“千斤”重的身躯也压不住了,立刻,“小柠檬”像脱缰的野马,自由滑行,我赶紧刹车,谁知用力太大,我往前倾,很不幸,还是摔了下来,看着倒着的“小柠檬”,心里又气又无奈,心疼地把它扶了起来。

虽然学车的过程很漫长,我还没有完全学会,但是我一定会努力将“小柠檬”运用自如,让它真正地为我服务,减轻爸爸妈妈接送我的负担!

“小柠檬”别跑,看我掌控你!

教师点评

篇7:花开花事了

不得不说,张爱玲是个营造气氛的高手。在原著里,写振保与娇蕊的第一次见面,娇蕊顶着一头雪白的肥皂泡沫,穿一件样式简单宽袍大袖的浴衣,散落的头发在水气氤氲的浴室地砖上乱滚……这样漫不经心不修边幅的造型出场,振保不能不被这个“寸寸都是活的”的女人迷住,她一露面,对他这种外冷内热的男人,真是一种诚惶诚恐的折磨与残酷。于是他与她之间吸引、诱惑、抗拒,分外让人觉得这是一场男人与女人挣扎在本能与道义间的征服与缠斗,那些流动闪烁的调情,机带双敲的对白,活色生香地呈现在这些机巧生动、精致克简的情境中,好得不能再好了。

而这个故事,经过田沁鑫导演的重新解读,编剧的整合编改,演员的精彩演绎,成为今年寒冷的冬天,让人含笑带泪的一幕悲喜剧。舞台的布景很别致,场地一分而二,灰墙水泥地的公寓房子被一条玻璃甬道隔开。一边住着白玫瑰,一边住着红玫瑰,两个无所事事的年轻美丽女人,尽管性情命运相差甚远,但对自身之外的世界一样好奇,不停站在玻璃窗前眺望遥想。只这一点,作品本身的时代感便昭示无遗。而佟振保,隔了六十年的时空,他的所思所想所苦所怨,仍然鲜活生动,脉搏强劲。男人一朝被定性为社会的动物,几千年来,始终为野性的欲望所苦,为道德的规范所束,挣扎在取舍与权衡中。舞台中央的那道玻璃甬道,带有为振保心灵密室的寓意,一旦现实中遇到挫折与苦闷,他便携同内心回到那个秘密之所,自己给自己劝慰,自己给自己理由,自己给自己决定。推开左门,通往圣洁的妻;推开右门,走向热烈的情妇。出身微寒的振保以今天的眼光来衡量,仍是个极品男人,而恰恰是内心的欲望与前程的把握都来得格外强烈的人,所以他的选择与牺牲,就尤其血肉淋漓,不能轻易释怀。

佟振保这次做了绝对的主角,所有的玫瑰不分色泽都是他的点缀。红玫瑰那样的女人,让男人放松,舒适,天性尽情释放,但栽种成本高昂;剧中的白玫瑰,永无成为“床前明月光”的可能,始终沦为他怨怒嘲笑发泄的对象。他在自己的婚姻里,一厢情愿的回忆与对照,又对自己的牺牲感到无限委屈与懊恼。说到底,振保只是作不了自己世界的主人的气急败坏。

如果,因为不敢承担责任,而使得他不敢面对爱情,并最终被爱情惩罚折磨,那么今天,在所有的激情烟消云散之后,他终于还是勇敢的挑起了社会和家庭的责任。

舞台上的故事打乱了时空,红白玫瑰同居一台,有一种格外强烈的对照效果,振保在取舍进退之间,内心的活动就格外激烈,而这出戏剧最独具匠心之处,每个角色都由两个人扮演,一个本尊,一个内心,内心游离于肉身之外,有自己的台词与思考,揭示着人物在现实的循规蹈矩的外表之下,内心真实而活跃的向往与追求。当振保和王士洪冠冕堂皇的寒暄时,他和娇蕊的内心早已心猿意马,情投意合了。少了原著中的情感的递进与胶着,却多了内心的冲突与对抗,让每个人物都尽情展示着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一种梦幻与现实交织的戏剧效果。几番高潮,几经权衡,历尽伤痛之后,你发现,把红玫瑰从绝望中扶起的,让振保重新振作的,给白玫瑰支撑力量的,始终都是他们的内心,社会,现实,爱情,随时随地让人受伤、落泪,而内心,无论互相之间有过怎样的背叛与冲突,最终都会扶持着自己走下去。看着这些幻化成人形的内心,最终与本人神形合一,不离不弃,不由给人以深深的安慰。

那是对振保的感情生活影响至深的两个女人,但又有什么关系呢,即使没有这样的经历与铺垫,每个男人的生命中仍然会出现两朵玫瑰吧,至少两朵。

其实我们每个人何尝不都有着两朵玫瑰呢,关于生活、工作、乃至事业。独立创业与金牌打工,就像两朵玫瑰一样,个个光鲜亮丽又都布满荆棘。选择金牌打工,却无法对自己内心的呐喊置若罔闻;选择独立创业,却无法忍耐孤独寂寞长夜难熬。当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究竟该如何取舍?

为帮助本刊改进质量,请告诉您对这篇文章的看法。

篇8:柠檬、桃子和药丸

我们不得不屈尊 于这种日常口语, 首先我们不得不用 一些普普通通但 却实实在在 的单词———街道、事物、 生意以及夏天 的工作等等; 但用口语时而我们 也肩负着一种责任 , 那就是提升我 们平时使用的单词 , 赋予他们一种比 喻的意义———赋 予这些单 词一种诗意。我将举例 说明我这是什么意思: 就拿“柠檬 ”这个词来说吧, 这个引不起文学联想 但是很有用的 单词———一个你 们在食品杂货店和厨房里用的 字眼 , 它压根引不起任何文学联想 ( 在英语中柠 檬 ( lem on) 又可指淡 黄色, 令人讨厌的人或物 、相貌平平的姑娘等) ; “桃子”是另外一个这 样的单词 ( 桃子 ( peach) 指漂亮妞 儿或惹人 喜爱的东 西等) , 但同学们一直在用这两个字眼, 并给了它们一种富有想 象力的曲解 , 一种富有 诗意的挪动———你 们没把桃 子留在树 上或者留在果篮里 ; 你们也没有放 过柠檬 , 你们非得 把它给挪 一挪。你们 为什么需 要挪动这 些词呢 ?就说pill这个词吧———你们放过它了吗? 一个人可以是个pill, 一个棒球也可以是个pill ( pill一词本指药丸, 但在俚语中则可指讨 厌的家伙, 小球等) 。有时候甚至你们连短语都挪动 , 你们打棒球时就有“ 蒙他一球”这 个短语。我想我知道这个短语 的出处 , 不过他并非出自我的作品。 它的意思不就是“投出 一个击球手压根 击不中的球 ”吗 ? 难道不是 这意思 ?要是我说错了 , 请你们纠正。 有人已经给 我解释了 “get hisgoat”是什么意思 , 但是我不喜欢那种解 释 ( get his goat的含义是惹他发火 , 但其字面意思是得到他的山羊) 。如今在世界的其他地 方———那些一辈 子都没看过一场棒球 赛的女士 , 那些没法去追 溯这些短 语之出处 的人们———正在把 这些单词 短语当做日常用语在使 用。诗和 其他文学作品中 塞满了像 “柠檬、 桃子、药丸和蒙他一球 ”这样的单词 和短语。

我讨厌那些只用 现成字眼的人, 我更喜欢哪位同学 能推敲出他自 己的用词———把 词和短语 从它原来的 地方挪到 另一个地 方。你们挪动过一个 词吗 ? 你们是满足于永远用旧词呢 , 还是总想能推敲出新词 ? 对啦, 从字词原来的地方挪动它们就 是你们教科书上所说的使用喻类词格———隐喻、明 喻、类比 或讽喻———相当 于你们使用“像 ”这个介词, 他不是桃子, 但“像个桃子”; 他不是柠檬, 但“像个柠檬”。

这儿有两种更新 你语言的方法, 一是靠“挪 用”单词 , 二是借助类属词 典。你们不 知道类属书词典为 何物 ? 好吧, 那是一种同义 词词典———牧师 们爱使用 , 可怜的牧师们 ! 牧师们在一个教区呆较 长时间后 , 便会开始疑心他们的教区 居民对他们的布 道用语逐渐生厌 , 于是他们就借 助词典来使他 们的布道 听上去新 鲜。但我想的主要是让 你们对一些词进行 借喻式的挪用 。那些词存 在于我们的日常生 活中 , 管用、实在、毫 不做作 ; 我喜欢字词就是在 这个方面———我 对字词的 兴趣就开始于此。 我并不关心那种 已经被人推敲并借 用过的词语。 布朗先生不会反对我开个他 小小的玩笑。他 告诉我说 , 昨天早晨他看到树上裹 着冰 , 冰反射出清晨艳丽 的色彩 , 这种灿烂的效果 使他灵感突发, 于是他就努力 往你们所掌 握的词汇 中再加一 个词 , 于是他就叫你们引用爱 默生那篇著名的《 对神学院毕业班的讲演》之开篇第一句 : “在这朗朗灿 灿的夏天 , 连呼吸也是一 种愉悦的享受。”毫无疑 问 , “朗朗灿灿”在这用得很好, 比用“阳光灿烂”更显新颖 , 但你们不应该照 猫画虎地用这个词。 爱默生使用这个用法 成了他的了 , 所以就由它去吧。

篇9:花开了,花谢了

一朵盛开的鲜艳红玫瑰,慢慢地枯萎,最后血一般的花瓣。失去了以往的亮色,变得暗淡,花瓣一片一片地凋落,成为永恒绚烂的谢幕!缓缓地落入土里,和泥土化做尘埃,一起消失不见了。花开了,花谢了,最终还是回到原来开始的地方,这是最终的归宿,“再见了!”我站在原来的地方,轻轻地向你摆手。

在这里,我再也听不到她的心跳声,感觉不到她的体温,她的气息,她冰冷地躺着,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外面有许多的泪水,侵湿了这片土地,她埋入这沉睡的大地,一起沉睡着,得到永久的宁静和解脱。她在里面,我在外面。脑子里在追忆与她一起度过的美好日子,把每一个和她在一起的片段,紧紧地抓住,锁住它,不要让它漏掉。

凋零

在五月天的一个早晨,外婆讲了很多的故事,那些古老的故事,从她的嘴中讲述出来,就像古老的童话般美妙,我躺在她的怀里,被她轻轻抚摸着,她的眼神一直在看着那窗口的花瓶,“花谢了”,她轻轻地说着,渐渐地她或许讲累了,眼睛慢慢地合上,嘴巴还在微微地开着,好像还有无数的故事要讲给我们听,她只是睡着了,我望着窗口花瓶里的那支红玫瑰,在岁月的洗礼中,它凋零了,我声嘶力竭地哭喊着,她却不再醒来,眼泪在那瞬间决堤似的流下来,止也止不住,外婆安静地走了,没有跟任何人说一声再见,就悄然离去。在病魔的驱使下,她终于屈服地倒下了,最后我听到她说的那句话是:“努力学习”这四个字,我像疯子般呐喊着。她静静地躺着,苍老的容颜,看起来是如此的安详,可我再怎么呼唤她,她再也听不到了,她再也看不到天空的颜色,闻不到大地的气息。她已经迈上天国的阶梯,缓慢地迈着脚步,却不禁停下脚步,慢慢地回头,微笑着摇摇手轻声说:“再见。”我们站在阶梯下看着她,同样地说了声:“再见。”

盛开

儿时的点点滴滴,我记忆犹新。站在我们曾经的地方,走在我们走过的地方,感觉你就在我旁边陪我走着,还像以前那样,大手牵着小手形影不离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外婆你在那遥远的地方,我向你招手,你却看不到,我问候你。你却听不到。留下我思念着你,牵挂着你。每当我对你说:“外婆,阳台上的玫瑰花开了,很漂亮!”你会笑得很开心,你的容颜,你的身影,你走路的样子,你挑着水去菜园,你拿着大把大把的米喂鸡,你的一切都深深地烙在我心里,成为了永恒的烙印,永不消逝,你就像种在阳台上那盛开的红玫瑰一样热爱生活。

突然好想听你喊我的名字,响亮而又亲切,想念你的呼吸,靠在你的肩膀,感觉你的温暖,记得小时候,你总是在家门口抱着我说:“我的宝贝,乖宝贝,我们家的宝贝,宝贝快快长大,上大学去。”在夜里,你的手臂是我的枕头,你总会把我抱紧,哼着小曲,让我在你怀里,香甜安稳地入睡。去哪里,你都会带上我,紧紧地牵着我的手不分开。还记得,下雨天,无论我是否带伞,你总会出现在校门口。等着我放学一起回家,在雨中是那么的温馨,雨中的旋律是那么的动听,我总会给外婆讲述,我在学校发生的事,每当这时候外婆会洋溢着笑容,很认真听我讲那些趣事,我们俩总有说不完的话,是你伴我度过一个美好的童年,想念……在那瞬间,所有的记忆大门打开了,一一呈现在我的脑海里,是你把那美好而又幸福的回忆留给了我,我已经很满足了,我和你的距离是如此遥不可及。空洞的眼神,透不出一丝的光泽,干涸的眼睛,再没有了眼泪,只有哽咽的声音,长眠着的我最爱的人,请带着我深沉的爱,融进每一寸土地吧!

外婆,我们把你送回家了,是属于你自己的家,这就是落叶归根吧!从哪里来最终都要回到原来的地方。亲爱的你,再见了,我笑了,我祝福你,新的开始,新的旅程,祝你一路顺风,你不再痛苦挣扎了,你解脱了,你打开了枷锁,花开花谢,秋去冬来,就像更换季节那样,一直轮回着。

你走进了天国的大门,在那束白光里,渐渐地消失了,天国的大门慢慢地关闭了,我再也看不到你的身影了,我笑着跟你说:“再见!”

上一篇:农村扫盲语文教案下一篇:如何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