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的演讲稿

2024-07-08

自强不息的演讲稿(共15篇)

篇1:自强不息的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来自八8卓远班,光芒万丈,魅力四射,登峰造极,无懈可击的超级演说家——温心格。

自古便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的教诲。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理想,都应该大胆地树立自己的理想。理想是我们为之奋斗的一个目标,而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或是一帆风顺,或满是艰辛。有的人努力付出,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有的人却没有,因为,他们不愿为之努力付出。

篮球巨星科比曾在一次采访中回答记者:“你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吗?我见过每天凌晨洛杉矶的样子!”这句话已然激励了无数有着篮球梦想的球迷。拥有顶级天赋的科比都能够如此努力,而你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距离我们最近的目标便是中考。从此刻开始,全心全意,全力以赴,你将赢得一个成功的自己。

君子以自强不息!

作者:灵溪一中 八(8)温心格

公众号:黄正泛

篇2:自强不息的演讲稿

大家好!

还记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吗?为求变法舍身赴难,慷慨就义。虽然他的生命被无情的刽子手夺走,但舍身取义的英雄气概,亘古不变的长留天地,这不好似那一道泉水行至悬崖。石头对他的评价,为了这一刻,他经历了无数的曲折坎坷,克服了无数的困难,它为此刻的美付出代价后的回报。

秋瑾虽为女儿身,心却比男儿烈,在风云变化的晚清描绘出一道碧血丹心的壮丽风景,留下了“画工须画云中龙,为人需为人中龙”的豪言壮语。这不正是悬崖间的古松说的那句,它毅然撕毁自己,毁灭自己,这种令人钦佩的勇气成就了全新的它!

理想不抛苦心新追求的人,只要不停地追求,我们就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中。巴金的.这句话诠释了潭边小草所说的,它没有做片刻停歇,又迈向出了前进的脚步,他的目标是前方,是大海。为了目标,它欢快地奔向前去。正如刘翔说的一样,偶尔我也会担心是否会摔倒,但是只要我站在起跑线上,我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我相信我的技术和节奏,就算摔倒了,我也不会趴在那里,我肯定会站起来,继续往前跑。

生如夏花,文质彬彬,才华横溢堪称人中龙凤的秋白,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诗词歌赋,无所不能,但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让他投身于革命之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选择了风雨前行,绝地奔走,杀身成仁。在血和火的洗礼中,完成了由书生而至革命者的涅磐,成就了他多彩的一生。正是因为他那对于理想的不懈追求以及那颗敢为人先,以身试行的心实现了他的梦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从古至今,在历史的长廊里,有多少的能人志士凭借着自身的经历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

篇3:从小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

一、课前活动,奏响自强不息精神序曲

1. 剖析教材,挖掘教育渗透点。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民族精神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教材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范例和素材,还蕴涵着大量的民族精神教育因素。因此,我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自强不息精神教育的渗透点。

2. 分析学情,寻找教育最佳结合点。

“纲要”把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具体细分为几个板块,分层次地安排在不同年龄学生的教育之中,体现出民族精神教育体系的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因此,我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寻找教材内容和自强不息精神教育的最佳结合点。

3. 开展活动,渗透自强不息精神。

在课前,我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搜集资料的作业。在搜集资料的活动中,学生会不知不觉地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如在《我为祖国骄傲》一课中,学生搜集了大量的名胜古迹,如长城、运河、乐山大佛等。这些灿烂的历史文化、建筑,都是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创造的。在资料的浏览过程中,学生们的视觉、听觉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二、课中感悟,浸润自强不息精神

1. 创设情境,自然浸润。

为了提升学生的民族意识,我努力营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采取联系生活、展现情境,角色扮演、深入情境,利用音效、渲染情境等方法,引导学生感悟此情境,经由学生的认知判断,达到学生的知情统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民族精神认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最终成为自己的道德需求和民族情感。

2. 优化语言,感染浸润。

语言是传播知识的载体,是人际交流的工具。教师生动的语言往往包含着真情,表现出坦诚的拳拳之心。它会发出磁石一样的力量,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我采取导语煽情、激发情怀,引语巧妙、衔接课堂,结语精辟、升华情感等方法感染学生。

3. 讲述背景,补充浸润。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的有限性,他们在学习时会遇到一定障碍,如学生在学习《王献之练字》《都江堰》《巧夺天工立丰碑》等课文时会产生一定阅读障碍,教师就应该适时补充相关历史知识,让学生与学习内容产生共鸣。

4. 树立榜样,示范浸润。

教材的一些典型事例中总会出现个性鲜明、品质突出的典型人物,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榜样人物,善于树立身边的典型,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5. 分工合作,互动浸润。

本学科倡导探索、合作、对话、反思的知识建构过程。在合作探究时,遇到难题,大家一起克服;在合作交流中遇到语塞时,大家互相补台;在合作游戏时,遇到挫折,大家互相鼓励。

三、课后拓展延伸,弘扬自强不息精神

1. 以“时政生活”为契机,拓展自强不息精神教育。

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关心时政,在实际生活中弘扬民族精神;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如当学生在反复练习书写却未达到预期目标时,教师可以结合奥运精神给予他们鼓励。

2. 以“节庆教育”为契机,延伸自强不息精神教育。

如抓住每年的“妇女节”“端午节”“劳动节”“国庆节”等节日,让学生了解这些节日的来历,了解一些人物,如以屈原等历史名人和各界劳动模范为榜样,从小树立为国成才的理想。

篇4:“自强不息的”智慧

《易經》到底是本什么书?

《易经》原来确实是占卜算卦的书,那是蒙昧初开,中华文明初露曙光之时,先民的文化创造。在那个时代,先民认为天地万物背后都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支配着人类的命运,《易经》的占卜或者说算卦就是和这种神秘力量打交道,希望通过对它的考察认识来预测人间的吉凶祸福,再进一步通过和它的沟通互动来改善自己的命运。这种神秘力量说到底就是我们常说的鬼神。但必须指出的是,从孔子开始,就已经不把《易经》看成算卦的书,而是专门阐释里面的哲学道理,就是说,伴随着文明的进步,孔子能够与时俱进,把《易经》看成和人打交道的书,这就空前地提高了《易经》的文化品位。荀子也早就讲过“善为易者不占”(《荀子·大略》),就是说真正懂得《易经》,善于运用《易经》的人是不拿它来算卦的。

八卦之道在人。其实,早在孔子之前,就有人提出吉凶由人,不相信算卦能决定吉凶。武王伐纣之前,命令主管算卦的官儿算了一卦,结果是大凶。姜太公却不信邪,扔掉蓍草,踏碎龟甲,说道:“枯骨死草,何知吉凶!”坚决主张出兵,结果大获全胜。春秋时齐国大夫崔杼要娶寡妇棠姜为妻,也占了一卦。结果也是凶卦。但是崔杼也像姜太公一样不信邪,他说:“一个寡妇有什么危害!即使真的有危害,她的前夫已经遭受了,与我何干?”最后还是娶了棠姜。北宋大思想家李觏,更坚决地反对对《易经》作神秘主义解释,认为“八卦之道在人”(《易论》),反对拿神秘的天意说事儿。

富于讽刺意味的是,算卦的自己从来算不了自己的命。拿古人来说,西汉有个叫京房的,算卦很有创造性,发明了所谓纳甲法,推算阴阳灾变,名满天下,汉元帝曾经非常赏识他。但也正因为他太能算卦了,最后竟然背上诽谤天子、攻击朝政的大罪,被判了死刑。说起来这个京房懂天文、晓音律,还是很有才的,但是就因为热衷于算卦定吉凶,竟然招致杀身之祸。他的老师焦延寿早就看出了京房乱算卦的危险性,曾经不无忧虑地说:“得我道以亡身者,京生也。”果然不幸言中。

讲到《易经》算卦,有两个笑话。一个说,有位书生相信《易经》可以驱鬼,一天他到深山里读书,特意带了一本《易经》放在枕头下,用来驱鬼。夜里听到鬼叫,他就拿出《易经》拼命晃,越晃鬼叫得越响,闹了一夜,这位书生差点吓死。天亮了跑到屋外一看,原来是一条绳子,挂在树上,夜里大风一吹发出声响。你瞧,《易经》连一根绳子都吓不跑,还能吓什么鬼?另一个说,某人迷信《易经》,一天自家的房子塌了,他被压在一堵墙下。家人连忙要将他挖出来。他竟然制止,说:“赶快看看皇历,今天是否不宜动土。”迷信《易经》算卦,结果就是举手投足都无所适从,还能做什么事?

在科学昌明的今天,决不应该再拿《易经》来算卦。街头那些摆摊算卦的是对《易经》的糟蹋,那些开口闭口阴阳八卦,装腔作势,故弄玄虚的所谓易学大师其实都是些江湖术士。 那么《易经》的智慧、《易经》的精神到底是什么?《易经》经过孔子等先哲的创造性阐释,确实具有伟大的哲学意义和文化价值,因此被称为“群经之首”。

在我看来,《易经》最可贵的精神有三条,前面都提到了。第一条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鼓舞了一代代的中华儿女积极明朗乐观地开拓生活。第二条就是“天地之大德曰生”,培育了一种呵护天地万物的宇宙情怀。第三条就是讲“天地人”三才,将具有道德性的人类提高到和天地并生的崇高地位。从自然力的角度看,人在自然面前渺小得很。但是如果不从自然力的角度看,而是从人的道德尊严来看,那么,人生天地间就具有一种任何力量都无法摧毁的精神气魄。

地震可以瞬间夺去数万人的生命,但是我们看汶川大地震中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迹。我们看那位年轻的母亲,她用整个身体护住自己襁褓中的孩子,孩子得救了,她失去了生命。后来救护人员在包孩子的小被里发现一个手机,上面有一条母亲临难前留给孩子的短信:“孩子,你如果活着,请你记住,你的母亲永远爱你!”读到这则短信,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我只觉得这不是一位母亲留给自己孩子的短信,这是一种圣母般的担荷人类苦难的大爱。妈妈用生命实践了诺言。她失去无上宝贵的年轻生命,但同样留下了无上宝贵的伟大人格和崇高道德,这是任何自然力量也无法摧毁。

有句话叫作“慷慨成仁易,从容赴死难”。历史上很多仁人志士,都用自己清醒的理性选择,超越生物性的求生本能,舍生取义,体现了人类道德选择的无比崇高和神圣。明初方孝孺,拒绝为篡夺皇位的燕王朱棣服务。朱棣威胁他说:“你就不怕诛九族吗?”方孝孺回答:“你就是诛我十族,我也不会为你这逆贼服务。”专制社会,诛九族已经是最残暴的刑罚,朱棣赌狠,就把方孝孺的学生朋友归笼为一族,凑成十族。方孝孺果然被诛了十族,据说行刑七日方止,死者多达八百多人,他却始终坚贞不屈。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的墓碑上刻着他生前的名言:“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正是孟子所说的舍生取义的道德抉择,使人成为可以和天地相比并称的三才之一,使人的道德性拥有灿烂星空一般的伟大、崇高和尊严。

当然,《易经》还有丰富的辩证智慧,例如“一阴一阳之谓道”,“无往不复”等,都可以给我们的现代生活提供深刻的启示。《易经》拥有伟大的哲学智慧,它是滋养我们的精神资源,但是它和那些装神弄鬼的江湖术士毫无关系。

尽人事,听天命。

一切都是命,但顺理而行,所接受的便是正命;因此懂得命运的人不站在有倾倒危险的墙壁之下。尽力行道而死的人所受的是正命,犯罪而死的人所受的就不是正命。

尽管命运无处不在,人生不可预测不可把握的偶然性太多,但孟子除了告诫远离不必要的危险之外,强调的是“正命”,依据道德原则来做事,不管结果如何,都是正命。

《中庸》有句话说得最好:“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君子居处平易行为端正等待命运的安排,小人专门冒险以图侥幸获得利益。前者就是孟子所谓“正命”,是儒家对待命的正确态度,后者则是对待命的错误态度。

总之,面对未知世界、神秘事物、偶然性、不可预测性、不可把握性,有六个字最健康最合理,那就是:尽人事,听天命。

好好地做你的事,命运怎么安排是它的事。好好地做你的事,你的人生就充实,就有意义,就有价值,不管命运如何安排,你总是不枉此生。

——《醒狮国学》

篇5:青年当自强不息的演讲稿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君子以自强不息为胜》。众所周知,我们的身边不缺乏自强不息的人,他们或许来自世界各地,或许来自各个时代,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让我们震撼,令我们感动。

自强不息者――胜。中国的刘伟,因为一次事故而失去双臂,却不气不燥,选择参加残疾人游泳比赛获得国家冠军。上天似乎并不满意,又让他遭遇了一次巨大的挫折,他因身体原因不能游泳了。然而这些挫折和苦难并没有使他屈服。他更加顽强乐观,该练钢琴,又获得了钢琴比赛的冠军!

史铁生是一名中国作家,他在残疾、冷眼与嘲笑中完成巨作《我与地坛》。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大家肯定都知道他的作品,但鲜为人知的是他在求学过程中的艰难和贫困。在他求学道路中,曾和刘某一同在长白山寺院学习,每天只吃两顿饭,用山上的野菜撒些盐做咸菜来吃,就这样度过了三年求学时光。他取得的成就与他的三年求学过程成正比,就如李白的《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贝多芬,德国著名音乐家,生过一场大病之后双耳失聪,但他的生活却没有因此堕落、浑噩,而是每天与病魔作斗争,坚持音乐创作,取得重大成就《欢乐颂》。他就如《论语》中的“不怨天,不尤人”一样自强不息。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追梦人,更应该自强不息。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志当存高远,不屈不挠地放飞自己的梦想。

君子以自强不息为胜,我们不可知难而退,更要去做新时代的弄潮人!

篇6:自强不息的演讲稿

如今,历史因我们的先烈而改变,我们享受了他们付出鲜血而换来的时代。作为一批正处于青春年华时的我们,不说每一个都像他们一样名垂千古,留名史册。但至少,我们可以尽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在年暮时回首往事说一声无悔!

抬头仰望纯净的阳光,回想这一路走来我们所流淌的汗水 以及现在所面临的困境。无需感到迷茫与无奈,只要我们深深告诉自己“我们正年轻,年轻当自强。"

有一位长者曾告诉我,在这个世界上机遇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困难与挑战,只有克服了他们他们就自然而然的变成了成功。这也许是一个比较新奇的观点,在这个人人讲求机缘,希望碰到合适的机会一展才华的时候,突然听到这样一个观点,着实让人心寒。但从另一方面想想,这其中却有包含了一个哲理。我个人理解为破釜沉舟,自强不息。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当一个人明白机遇是飘渺的,只有挑战才能活下去,那么他一定会被激发出无穷的力量。但这又有一个前提,就是你必须有足够的能力与知识,这样才能一直走下去。这个基础也许就是第一个挑战,这样一个人就会在一个循环中不断学习,挑战,进步,再学习,再挑战,再进步。。所以,我说年轻当自强,自强永不息。

篇7:自强不息的演讲稿

要成就一番事业,会遇到方方面面的困难和挫折。这些可能是物质上的,也可能是精神上的,而理想是自强的航标,有了理想,就有了方向,有了进取的不竭动力。要自强,首先就要树立坚定的理想。

俗话说“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正如美国残障教育家海伦凯勒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导致失明及失聪。她 1880年6月27日出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因为残疾使她在生活和学习上有很大困难,但她的观察力似乎特别灵敏,而生为父母的感到幸运,但一场莫名其妙生了一场大病,夺走了父母心中的希望。而可怜的海伦凯勒,该如何去面对一个没有光线的,没有声音的世界呢?但在沙利文来是与她自己的努力下,她以优异的分数考上哈佛大学,并写了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人生常常有挫折和困难,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我们必须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来取得成功。

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刘伟是一位出色的钢琴家。当一位足球运动员是刘伟的青春梦想,但10岁那年的触电事故夺走了他的双臂,更剥夺了他在绿茵草地上奔跑的权力。但他始终微笑着,而重回人生轨道的他一直对体育念念不忘,他就改游泳,在游泳上取得了两金一银的好成绩,而一次病情加重又是他的梦想破灭,无奈之下,他只好告别游泳,进入成功的音乐世界,经过三年的艰辛和努力,他的钢琴水平达到了专业七级。在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刘伟的演奏使全场鸦雀无声,曲终,全场掌声雷动,他是当之无愧的生命强者。被人民美称“用灵魂演奏生命音符”。

篇8:自强不息的演讲稿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光荣使命, 战国时代的思想家荀况曾说:“国将兴, 必贵师而重傅。”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关键在于教师。”因为教育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

2014年9月9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 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可见教师这一职业多么神圣、多么崇高。

如何胜任这一神圣的职业?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呢?习总书记对全国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四点要求:第一, 做好老师, 要有理想信念;第二, 做好老师, 要有道德情操;第三, 做好老师, 要有扎实学识;第四, 做好老师, 要有仁爱之心。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牢记总书记的教诲, 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一、高尚的师德是教师之魂

古人云:“学高为人师, 身正为人范。”要成为一名好教师, 首先要具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师德。但丁曾经说过:“知识不足, 可以用道德弥补, 而道德不足, 任何知识却无法补偿。”由此, 可以说明好教师一定是德才兼备的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品德恶劣的教师一定会被学生所不齿; 相反, 品德高尚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则是深远的。乌申斯基有这样的名言:“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 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 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因此, 好教师一定是道德自律的人, 自觉砥砺自己的品行, 心中有大爱, 可以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 用渊博的知识丰富学生, 用文明的举止引导学生, 用宽广的胸怀关爱学生, 使学生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二、心中要有大爱

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 就是爱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 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 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 善于跟他们交朋友, 关心孩子的欢乐与悲伤, 了解孩子的心灵, 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一个好教师一定具有虔诚与悲悯之心、敬畏与神圣之感, 一定对学生始终具有慈爱之心, 能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时刻把学生的冷暖、喜怒哀乐放在心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在亚努什·科尔恰克就任的犹太区孤儿院, 纳粹分子要烧死这些不幸的孩子们。他们让亚努什·科尔恰克选择:要么离开孩子保全自己的生命, 要么和孩子们一道去死。作为院长的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亚努什·科尔恰克安慰孩子们, 设法不让那些幼小的心灵遭受死亡的折磨。要想成为真正的教育者, 就要把心献给教育。因为教师的职业因学生而存在, 教师的职业因学生而崇高。

曾纪洲老师在《教书, 不简单》一书中坦言:“每次走进教室, 尤其是刚站上讲台那会儿, 他都有些紧张……或许是因为内心深处有一份在乎, 在乎每一个学生。”在乎就是心中的大爱, 多么贴切、多么温润啊!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只有教师的生命和学生的生命互相重叠交相辉映时, 才是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三、教师是学生一生的贵人

一个好教师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好教师的标准之一是能不能爱学生, 能不能唤醒学生, 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教育就是让学生梦想成真。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就是激发生命, 充实生命, 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 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即使最卑微的生灵, 也对生命充满无限希望。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许小青教授就是我人生的贵人。2006年9月, 我有幸求学于桂子山。三年的求学生涯, 在许小青先生的指导和教诲之下, 甚至是严格的督导之下, 我慢慢步入历史学研究的初浅尝试当中。除了本专业的必修课程之外, 我还选修了古代史和世界史的其他课程, 聆听了近百场讲座。许老师要求研究所里珍藏的图书, 从第一架第一本到最后一架最后一本都要认真翻阅。

毕业论文是三年研究生学业的结晶之作, 其重要性自不必言。略感欣慰的是下了苦功夫、笨功夫, 搜集资料耗时一年半之久, 手抄了十多万字, 加上复印资料有三十多万字, 论文在许老师的细心指导之下也是多次删改, 最终定稿时也有十万字之多。苦尽甘来, 有幸荣获华中师范大学优秀硕士毕业论文, 在此感谢许老师的教诲, 同时也深味求学的艰辛。希望自己将来有所作为时能够“成功报师尊”。

四、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执教之基

要做一名好教师, 一定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 甚至吹毛求疵, 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一个教师的知识积淀不足、修养不够, 教学时必然捉襟见肘, 根本无法谈及游刃有余、高屋建瓴。

凡成名成家者, 无不历经一番寒彻骨, 才得梅花扑鼻香。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七岁入私塾, 1912年辍学后自学, 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他“心中常有未能进入大学读书之憾, 但并没有因此而意志消沉。矢志自学, 闭门苦读”。十年乡教, 十年苦读, 十年求索, 为其以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他最终成为一代宗师。

素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诺贝尔奖”之称的“约翰·克鲁格终身成就奖”2006年的获得者余英时先生, 师承钱穆先生, 依照“从历史上去寻找中国文化精神”的治学理念, 从学术研究本身具有的内在批判力, 长期从事研究工作, 后读于哈佛大学, 师从杨联升先生。余英时先生用一生追求知识, 最终达到中西古今贯通。

五、结语

为师者, 一定要志存高远, 追求卓越, 一定要有对真理追求的迫切心理。孔子讲:“朝闻道, 夕死可矣。”“学无止境, 教海无涯”, 为师者, 需要以百折不挠的精神上下求索, 才能化蛹成蝶, 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

世上有两种东西亘古不变, 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 一个是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陶行知先生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之事, 而且不是一时的, 是永久有益于世的”。

教书是一门艺术, 是教师自身心灵的修炼与提升, 是自己生活态度和点滴言行如春风化雨般对学生的熏陶。学生每一天的故事都不可复制, 教师每一天的生命也不能重复, 教育的责任即在于此。教书需要每一位教师充分理解学生,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怀着一颗虔敬之心, 对生命、对学生、对知识心存敬畏, 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否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是否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是否能震撼学生的心灵, 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创造力, 是否能与学生一起愉快而谨慎地编织故事, 到达教学相长。魏书生老师说:“有作为的人, 每天都在塑造着新我, 每天都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世界, 认识自我, 设计自我。他的心灵像电闪雷鸣, 不断放射出新的光芒和声音。”

篇9:自强不息的道德楷模

在校园,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杨金歌同学在学校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她做人诚实,做事认真,学习刻苦,乐于助人,热爱集体。作为学习委员的她,总是把老师交办的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她把帮助别人、服务班级当做是自己最大的快乐。平日里她乐于学习,努力学好每一门功课,成绩优异但从不骄傲。她把掌握知识当做乐趣,对待学习一丝不苟,正是因为她乐于学习,使她在各种比赛中屡次获奖。她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全面发展,对学习、对生活永远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她擅长跳舞、画画等,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提升班级形象。她经常说:“我要为班级争得荣誉!”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注重班级荣誉的她,每次班级集体活动,她总是冲在前面。维护秩序,是老师的好助手,她连续两年被学校评为“优秀学生干部”。2011年她被黑龙江省鹤岗市教育局评为市级“新三好学生”。

在家庭,她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杨金歌的妈妈平时善待老人,孝敬父母,是大家公认的孝星。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杨金歌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深受左邻右舍的喜爱。懂事的她很小的时候就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二年级时就学会了洗衣服,四年级时学会了做饭。看到爷爷、奶奶年岁已高,做起事情来有些吃力,她经常悄悄地把爷爷、奶奶的脏衣服洗干净,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记得有一次,跟爷爷去地里浇庄稼。那天的天气非常热,她和爷爷在地里整整忙活了一上午。回到家里爷爷就睡着了,她偷偷去超市买了面条,回家后给爷爷煮好,等爷爷醒来后,品尝了孙女的手艺,连声称赞。奶奶心疼怕把孩子累坏,总是不让她做家务,但在杨金歌心里,能为爷爷奶奶做一些事,让他们轻松些是她最引以为傲的事情了。从那以后,每天放学到家她总会抢着帮奶奶做饭、盛饭、洗刷锅碗,饭后还会陪奶奶一起去锻炼。有好吃的也总是第一时间与爷爷奶奶分享。她用美德和孝心感动着周围的人,她的事迹讓人不禁动容。她每天能够积极乐观地微笑着面对生活,面对老师同学,她的笑容犹如灿烂的花朵。由于她的突出表现,2012年获得“鹤岗市十大孝星”的荣誉称号。

生活中,她自立自强、身残志坚

杨金歌出生6个月时被诊断出先天性耳聋,对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作为父母无回天之力,拿出家中的全部积蓄为她四处求医、做康复训练。虽然早期的康复训练效果不错,但她仍然无法像同龄的孩子一样在普通幼儿园学习、做游戏。她不太懂得用语言去给大家描述孝道的内涵,但她尽可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诠释中华民族大爱至孝的传统美德。她学习认真、刻苦,有较强的进取精神,关心集体、热爱集体、责任心强,是班主任的得力好帮手。家庭中,她是个乖巧懂事孝顺的好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对待长辈,她彬彬有礼,关爱孝顺。身残志坚的她还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了舞蹈。无声世界里的舞步练习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每段舞蹈都要经过成百上千次的练习才能找准节奏,是她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坚强品质时刻提醒着她——不言放弃!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她品尝到了收获的硕果,她的舞蹈多次代表学校参加省、市、残联组织的各项舞蹈大赛,获得优异的成绩,为特教中心的同学们树立了好榜样。

(鹤岗市关工委推荐稿件)

篇10:自强不息演讲稿

易中天曾说:“何为男儿?男儿就是项项在前,项项是强项!”从古到今,自强男儿层出不穷。男儿当自强,是中华民族多少年流传的一句话。怎样才能自强?发奋学习是自强,立志为国是自强、克服自身的弱点也是自强。

男儿为什么要自强?在这竞争力极强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唯有我们去坚持,努力克服,自强不息,永不认输,才能走向成功。如果没有礁石的阻碍,哪里能使海浪有澎湃的浪花;如果没有沙石的磨打,哪里能使河蚌有亮丽的珍珠;如果没有破皮的痛苦,哪里能使蛹变为美丽的蝴蝶;人生也如此,如果没有挫折,人生不会如此绚丽多彩。

挫折并不是代表失败,如果你正确对待挫折,那么挫折就是成功之母。巴尔扎克曾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困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挫折能造就强者,也能吞噬弱者。”甘罗很小时,父亲从秦国宰相沦为平民流放,最终客死他乡。甘罗也遇到了巨大的挫折,可他没有自暴自弃,他把挫折化为他前进的动力,努力学习,为秦国的统一大业除去了心腹大患。他也为此分为上卿。

可见,面对挫折不能气馁。爱因斯坦说过:“通向人类真正伟大境界的道路只有一条苦难的道路。”我们只有战胜苦难与挫折,才能做生活的强者。

再看看中国的科学事业,二十三名“两弹一星”科学家都是自强男儿,中国上天的航天员也全是自强男儿(之前),再看看蛟龙号入海的三位英雄,那不都是自强男儿。他们经历着无数的挫折,正是他们一次次地克服困难,才能有今日的辉煌。若他们没有那自强不息的精神,那么中国也许就没有这么强大!

他们那自强不息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我们男儿从不认输,我们这新世纪的男儿,要全面发展,努力成为社会有用之人,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努力为国家的富强献出一份力量!因此,每个中华男儿应当自强。

我的演讲完毕。

篇11:自强不息演讲稿

大家好!

此次不止是一次励志的演讲,同时也是一次展示自我,提升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在这里要感谢领导给我的这次机会,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自强不息,艰苦创业”。

十八岁,是一个放飞希望的多彩季节,今天,站在人生旅途新的起跑线上,面对国旗庄严宣誓,标志着从此将全面享有宪法所赋予的公民权利,独立承担起对国家、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朋友们,奋发吧!让我们立志做一个自强自信的时代青年!因为,在这片热土上,开拓发展的重任终将落在我们肩上,我们将义不容辞的要在这世代生息的土地上各施所长,并把她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在这个庄严的时刻,我们心潮澎湃,思接千载。我们生于斯长于斯,且不说澄海人文蔚秀,向称“滨海邹鲁”,也不用说澄海人心灵手巧,“种田如绣花”,更不用提“粮食产量甲全国”称号与全国第一个“吨谷县”的“当年勇”,今天,我们要说的是,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历来是我们先辈的优良传统。想当初,潮汕先民飘洋过海,异国创业,历尽沧桑之后开创了潮人海外新天地,造就了一批旅外侨领、企业家和知名人士,留下了“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的美传,留下了“团结、拼搏、拓展、创新、奉献”的红头船精神激励着跨世纪的青年一代。

作为跨世纪的澄海青年,我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少年当立志、儿女当自强,要立志投身到当前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将青春热血奉献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我们欣赏“人恒自助,然后天助之”的人生,欣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大气,我们坚信,靠着这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在澄海区委区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和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青年一代必将更有作为!韩江春潮涌,健儿逐浪高,在“走正道、树信用、兴品牌、强实业”的理念带动下,在全区40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商机涌动,正掀起新一轮创业浪潮。振兴澄海经济,我们正面临着更大、更有利的发展机遇!

青年朋友们,今天,从我们宣誓****的这一刻起,我们要明确自己肩护的历史重任,坚定崇高的政治信念,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陶冶高善的思想道德情操,更深入地了解社会、更主动地参与实践,自强自信,努力把个人追求融汇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

青年朋友们!今天,我们欢聚一堂,明天,我们也许要为求学、为工作而各奔前程。不管你身在何处,请记住这个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贡献自已的青春和聪明才智,为建设富强、民立、文明的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

我的演讲完毕!

篇12:自强不息演讲稿

大家好!

易中天曾说:“什么是男人?男人是第一项,第二项是强项!”从古至今,自强不息的男人层出不穷。男人要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多年来的一句话。如何自力更生?努力学习就是自力更生,立志为国就是自力更生,克服自己的弱点也是自力更生。

男人为什么要自强不息?在这种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只有坚持,努力克服,自强不息,永不放弃,才能成功。如果没有来自岩石的阻碍,哪里的波浪会有汹涌的波浪?如果没有沙子和石头,贻贝哪里有美丽的珍珠?如果没有脱皮的痛苦,蛹在哪里可以变成美丽的蝴蝶?生活也是一样,如果没有挫折,生活就不会那么丰富多彩。

挫折不代表失败。如果你正确对待它,它就是成功之母。巴尔扎克曾经说过:“世界上的事情从来都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困难是天才的垫脚石,是能人的财富,是弱者的深渊。挫折可以造就强者,吞噬弱者。”甘洛很小的时候,父亲被秦国宰相贬为平民,最后死去。甘洛也遇到了很大的挫折,但他没有放弃自己。他化挫折为动力,刻苦学习,消除了统一秦的巨大威胁。他也分上清。

因此,我们不应该在挫折面前气馁。爱因斯坦说:“通往――苦难的路只有一条。”只有克服了艰难险阻,我们才能在生活中变得强大。

你看看中国的科学事业,23个“两弹一星”的科学家都是自力更生的人,中国的宇航员都是自力更生的人(20__年前)。如果你看看蛟龙的三个英雄,他们不都是自力更生的人。他们经历了无数的挫折,正是一次次克服困难的他们,才能有今天的辉煌。如果他们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那么中国可能就没那么强大了!

他们的自强精神难道不值得学习吗?我们男人从不认输。我们新世纪的男人要全面发展,努力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所以,每个中国男人都要自强。

我的演讲结束了。

篇13:自强不息的演讲稿

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正是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高峰时期。那个时代的一些年轻人, 经过自己的艰苦奋斗, 自强不息, 脱颖而出。像国家特一级演员、著名相声家姜昆先生, 像我国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蒋大为先生, 都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

于德民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 兄弟姐妹6个, 也成为了上山下乡知青的一员。当时的他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充满了迷惑:有理想, 但是不能去选择。但这个迷惑并不能动摇他内心的梦想和追求。于德民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之后, 一边积极参与劳动、吃苦耐劳,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同时也不放弃学习、不放弃梦想, 终于, 他因为表现优秀而获得了被选调工农兵上大学的机会, 这次脱颖而出, 让他步入当时全国内分泌领域最有名的大学之一:天津医科大学。

十年寒窗三项第一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于德民用鲁迅先生的这首诗来形容大学时期的自己。一般来说, 工农兵学员的基础较薄弱, 需要花费其它人数倍的时间与精力去投入学习。于德民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上课认真听讲, 下课努力复习, 夜夜读书到12点……那个时刻, 是他专心致志学习的时刻, 也是他努力奋斗的时刻。也正是这样的不懈努力, 让于德民再次从大学里脱颖而出, 他以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并留在了天津当时最好的医学学科:内分泌学科。

这只是一个好的开始。留在内分泌学科, 师从当时的名医朱宪彝教授 (我国临床内分泌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 和尹潍教授 (全国内分泌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 让于德民无论在医学研究、医学理论, 还是医学态度方面都获得了积累和突破, 他先后攻读医学硕士、博士、博士后……不知不觉中, 他已经在内分泌学科中奋斗了20多年, 并取得多项第一:他获得了天津市第一个糖尿病专业硕士学位, 天津市第一个糖尿病专业博士学位, 天津市第一个糖尿病专业博士生导师……1997年, 他到瑞士日内瓦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继续深造。

从一名工农兵学员奋斗到博导, 从医学系第一名的学生奋斗到糖尿病学术领域的三项第一, 都是于教授努力奋斗、自强不息的结果。努力奋斗不仅是一项宝贵的品质, 更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孜孜不倦的事业;奋斗3~5年并不能脱颖而出, 而坚持不懈长期奋斗, 才能积累出丰硕的果实。

从零起步祖国翘楚

从1998年开始, 于教授开始担任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院长。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是当时全国第一家医科大学所属的、以防治糖尿病为特色的专科医院。医院成立之初, 没有知名度, 没有病人, 时任院长的于教授开始了另一项事业, 他把自己在大学、在学术上的奋斗精神用在了医院的管理上, 在不断的探索中让医院一步步成熟和发展起来。

如今, 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已经成为天津乃至全国最有名的糖尿病专科医院之一, 每年平均门诊量达50多万人次, 而且还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这个数据, 不仅是中国、亚洲, 在世界都是翘楚。

前20年奋斗在糖尿病学术研究上, 后10年奋斗在糖尿病专科医院的管理与发展上;前20年面壁读书, 后10年是学术与管理齐头并进;对于教授来说, 唯一不变的是读书不停, 学习不止, 唯一不变的是坚持不懈的精神始终不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于教授作为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院长、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所长, 院所是构成国家重点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 他也是天津医大内分泌与代谢病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作为管理和学术带头人, 于教授的任务不仅是发展医学, 发展壮大糖尿病医疗队伍, 更重要的是培养年轻一代。

于教授带领和培养的博士研究生, 已经有很多从国外留学归来。据统计, 他培养的博士生有16名, 出站博士后1名, 硕士研究生50余名。这些学生不仅在国外开拓了视野, 能利用英语进行流畅自如的沟通, 发表了高水平论文, 还用国外学习来的知识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几年来这些糖尿病领域的年轻一代和新生力量已经成长起来, 并将逐渐成长为糖尿病医学事业的中坚力量。

德高医粹百年传承

从1978年刚刚分配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科开始, 于教授就坚持在临床第一线。后来历任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和院长, 工作再忙, 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本职:治病救人。于教授现在承担的是特需门诊, 出诊时间是周二、周三和周四上午。每当到了他出诊的日子, 他7点多就赶到医院, 为患者服务, 平均每天诊治病人40余人, 多年来始终如一, 获得患者的好评。

在30多年的从医经历中, 对于教授影响最深的就是天津医科大学的第一任校长朱宪彝教授和他的导师尹潍教授。作为一名临床医生, 不仅需要对医学事业的孜孜以求、严肃认真的思维方法, 更需要对待疾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还要有临床医学的创新, 以及对病人的负责, 视病人为亲人, 这些都是朱宪彝教授的言传身教。

老一辈专家的工作精神和医学品德不仅影响着于教授, 更是影响了几代人。这是一种医学科学的传承, 一种医学品德的传承, 他们把自己的学术态度和从医品德传承给于教授, 而他又将自己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传承给新一代的医务工作者。一代又一代的努力, 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这, 不就像我们的母亲河长江黄河吗, 让中国的医学知识和医德不断的传承下去, 流动不止, 奔流不息!

专家简介:

篇14:看望自强不息的残疾阿姨

听我们学校少先大队辅导员张莲老师说,程阿姨因身患小儿麻痹,双腿不能直立,走路要靠双拐。但她一直自强不息,在市区迎宾路中段经营着一个小书亭,靠着自己的努力,不仅解决了自己的温饱问题,而且让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1995年,我们学校知道此事后,与程阿姨结成了帮扶对子。每当逢年过节,同学们都会去看望她,还经常帮她打扫小书亭的卫生,如今已经16年了。听了老师的介绍,我心里又难过又高兴,难过的是程阿姨作为一个残疾人,生活得很辛苦;高兴的是她能够靠自己的双手,坚强地战胜了困难。我此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见到这位可爱可敬的阿姨了。

第二天下午课外活动时,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和其他同学一起来到程阿姨的小书亭。书亭不大,里面摆满了书,我们一进去,就把书亭“占满”了。程阿姨胖胖的,正坐在轮椅上忙碌着。“阿姨好。”见到程阿姨,我们立即上前问好。“好,好……”程阿姨一边应着,一边热情地招呼我们到她身边去。“冷不冷,瞧小手冻的……”“上几年级了?”程阿姨开心地和我们聊着天。“程阿姨,这是我自己做的贺卡,送给您,祝您每天都开心!”同学们纷纷拿出各自准备的礼物,我也拿出了自己准备的贺卡,送给了程阿姨。“谢谢,谢谢你们。”程阿姨接过同学们送来的礼物,激动地说。随后,我和同学们又帮着程阿姨整理图书、扫地、擦玻璃……我们忙得不亦乐乎。程阿姨因为担心我们会磕着、碰着,不时提醒着我们:“小心点!小心点!”

半个多小时后,在我们的努力下,小书亭焕然一新。我们也该回学校了,我们都依依不舍地和程阿姨说再见。

以后有机会,我们还要去看望程阿姨。

指导:陈艳丽

篇15:自强不息演讲稿

大家好!

初中阶段是学习知识,涵养道德,增长才干,发展自己的最佳时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应该趁此大好时光,培养自强的品格,努力学习,奋发进取。要知道:“生活要自立,人生当自强。”

现在我见到许多同学不能自立,自强,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不努力学习,懒惰成性,导致自弃。还有许多同学没有理想和追求不愿吃苦,不愿奋斗,到考试时考的一踏糊涂。这些都是自弃,对我们的成长是非常有害的,所以更应该学会自强了。

自古以来,我国自强不息的人比比皆是,如戚继光,林则徐,詹天佑……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几千年熔铸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备受磨难而更强,豪迈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孕育了许多优秀的中华儿女,像自己的民族一样能够自立自强。让我们看看清华大学学生食堂的张立勇师傅的故事吧!他边做工边学习,“托福”考了630分的高分。还在努力考取北大国际贸易专业大学本科文凭。清华大学学生在“水木清华”网上将他比《天龙八部》中那位深藏不露的少林寺“扫地僧”,说他是清华的“馒头神”。张立勇的经历告诉我们,自强是进取的动力,也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我们也应该身张立勇学习他那种自强的精神。

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自己主观上想不想自强,往往起着重要作用。无数成功者的经历,都生动说明了自强品质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被誉为“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的张秉贵,从一名普通的售货员到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和一名全国劳动模范,在平凡的岗位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练就了“一手抓,一口清”的高超售货技术。赢得了顾客的赞誉。他那种心中有祖国,有集体,有他人的一团火精神传向四面八方,张秉贵的事例让我们知道:要自强,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其次,要战胜自我,这可是自强的关键;要扬长避短,这是自强的捷径。

自强要从少年开始,只要我们选择准航向,战胜自身的弱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在自强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斩浪,抵达成功的彼岸。

苟安者弱,拼搏者强;自强者昌,自弃者亡。我们每个人都要自尊自爱,勇于开拓,执著追求,不放任自己,活出尊严,活出个性,那么我们就应该记住:人生当自强。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自强不息演讲稿二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易中天曾说:“何为男儿?男儿就是项项在前,项项是强项!”从古到今,自强男儿层出不穷。男儿当自强,是中华民族多少年流传的一句话。怎样才能自强?发奋学习是自强,立志为国是自强、克服自身的弱点也是自强。

男儿为什么要自强?在这竞争力极强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唯有我们去坚持,努力克服,自强不息,永不认输,才能走向成功。如果没有礁石的阻碍,哪里能使海浪有澎湃的浪花﹔如果没有沙石的磨打,哪里能使河蚌有亮丽的珍珠﹔如果没有破皮的痛苦,哪里能使蛹变为美丽的蝴蝶﹔人生也如此,如果没有挫折,人生不会如此绚丽多彩。

挫折并不是代表失败,如果你正确对待挫折,那么挫折就是成功之母。巴尔扎克曾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困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挫折能造就强者,也能吞噬弱者。”甘罗很小时,父亲从秦国宰相沦为平民流放,最终客死他乡。甘罗也遇到了巨大的挫折,可他没有自暴自弃,他把挫折化为他前进的动力,努力学习,为秦国的统一大业除去了心腹大患。他也为此分为上卿。

可见,面对挫折不能气馁。爱因斯坦说过:“通向人类真正伟大境界的道路只有一条——苦难的道路。”我们只有战胜苦难与挫折,才能做生活的强者。

再看看中国的科学事业,二十三名“两弹一星”科学家都是自强男儿,中国上天的航天员也全是自强男儿,再看看蛟龙号入海的三位英雄,那不都是自强男儿……他们经历着无数的挫折,正是他们一次次地克服困难,才能有今日的辉煌。若他们没有那自强不息的精神,那么中国也许就没有这么强大!

他们那自强不息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我们男儿从不认输,我们这新世纪的男儿,要全面发展,努力成为社会有用之人,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努力为国家的富强献出一份力量!因此,每个中华男儿应当自强。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自强不息演讲稿三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大奇人,一是拿破伦,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而我最近在读的便是海伦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它使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又盲又聋的海伦·凯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历程。她一生只有十九个月光明与声音,在安妮·莎利及其他老师的关爱下,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中,海伦·凯勒似乎感受到了生命是什么,发现生命的意义,观察生活的美好,她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毕业,为世界慈善事业做出杰出的贡献,用心写字,让世界震惊。

我曾试过蒙着眼走路,当眼前一片漆黑时,我深深的恐惧了,对黑暗的恐惧,在黑暗中,我擅抖的抬起脚,一步、一步、跌跌撞撞的走着。当走到尽头时,我摘下眼罩,光芒刺入我眼中,我甚至觉得这是我最幸运的时刻,至少,我还有光明。

一个耳聪明目的人,在黑暗中只呆了仅仅三分钟就失去了希望,而海伦,一生都只能活在黑暗中,却重燃希望,做出了超凡的成绩,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意志力啊!

海伦·凯勒,一个我最佩服的女人,她除了坚强勇敢,还珍惜着一切。她看不见这个世界,所以她对光明无限渴望,哪怕只有短短三天,也一样珍惜,她想在这三天做许多事。而我们呢?三天,三十天,三百天,甚至更多的时间,都只是觉得一眨眼就过去了,没有什么好留恋的。

为什么,只有盲人才会珍惜他人每天看见的光明,只有聋人才会羡慕他人永远正常的听觉,只有哑巴才会渴望他人能说话的权利。为什么,我们不懂得拥有,失去时才去后悔,才会觉得光明实在太宝贵呢?为什么,我们永远都不会坚持,不知道知识的力量有多强大呢?海伦·凯勒可以在黑暗中寻找光明,把握着她所拥有的,憧憬着美好的世界,探索着人生无尽的可能。我们这些正常人,又何尝不可?难道会比一个盲人还无用吗?

人的一生,幸与不幸是总是相对的,关键取决于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海伦·凯勒,她用她坎坷的一生证明了一切的可能性,她给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本充满魔力的书,它栓释了生命的意义,给我上了丰富的一课。

同学们,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坚强的面对一切,永不言败,勤奋的学习,开怀的欢笑,对生命充满感恩和珍惜,才不会辜负老天赐予我们明亮的双目,灵敏的听觉,所有的一切。想海伦凯勒一样,自强不息,希望之光永远在心中闪亮!

上一篇:visualbasic程序设计教程-第四版-刘炳文编著-清华大学下一篇:精选求职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