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节能监察办法

2024-07-24

西安市节能监察办法(精选8篇)

篇1:西安市节能监察办法

西安市节能监察办法

2012-04-26 08:24

西安市节能监察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节能监察行为,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陕西省节约能源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实施节能监察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节能监察,是指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能源生产、经营、使用以及从事相关活动的单位(以下简称被监察单位)执行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其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处理的活动。

第四条 市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一管理、监督和协调本市节能监察工作。市节能监察机构受市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具体负责本市节能监察的日常工作。

工业、建设、交通、机关事务管理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节能监察工作,并接受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

第五条 节能监察应当遵循公正、公开、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 节能监察所需经费列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实施节能监察不得向被监察单位收费。

第七条 节能监察机构应当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设置举报信箱。对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节能监察机构举报。

为查处重大违法用能行为提供重要线索和证据,经查证属实的,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对举报人应当给予奖励。

第八条 节能监察机构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和本市节能工作的实际情况编制节能监察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九条 对下列事项应当进行节能监察:

(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的执行情况;

(二)国家淘汰或者限制使用的用能产品、设备、设施、工艺和材料等目录的执行情况;

(三)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的执行情况;

(四)耗能产品能源效率标准、能效标识、认证标志制度的执行情况;

(五)重点用能单位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情况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

(六)重点用能单位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及有关人员接受节能培训的情况;

(七)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审计及节能规划落实情况;

(八)能源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对能源消费实行包费制,是否无偿向本单位职工提供能源;

(九)从事节能咨询、设计、评估、检测、审计、认证等服务机构开展节能技术服务的情况;

(十)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它事项。

第十条 实施节能监察可以采取书面监察或者现场监察的方式。

采用书面监察,应当书面通知被监察单位,被监察单位应当按照通知要求报送书面材料。

实施现场监察,应当提前将实施监察的依据、内容、时间和要求,以书面形式通知被监察单位。办理案件和受理举报以及应当以抽查方式实施的节能监察除外。

第十一条 现场监察应当有两名以上节能监察人员进行。节能监察人员应当出示有效行政执法证件,制作现场监察笔录,并由节能监察人员和被监察单位负责人或者其委托人签字或者盖章。被监察单位负责人或者其委托人拒绝签字或者盖章的,节能监察人员应当在监察笔录中注明。

第十二条 节能监察人员实施现场监察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询问有关人员,或者责令被监察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就有关问题做出书面答复;

(二)查阅、复印或抄录有关资料;

(三)对有关产品、设备、场所进行现场检查。

第十三条 被监察单位应当如实说明情况,提供相关资料,不得阻碍节能监察,不得隐瞒事实真相,不得伪造、隐匿、销毁、篡改有关材料。

第十四条 节能监察机构超越职权进行监察的,被监察单位有权拒绝,并可以向节能监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它有关部门举报。

第十五条 节能监察结束后,节能监察机构应当在20日内将《节能监察意见书》送达被监察单位。《节能监察意见书》的内容包括实施节能监察的时间、内容、方式、对违法行为的处理意见、整改措施等。

第十六条 被监察单位对《节能监察意见书》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节能监察意见书》之日起2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查。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做出复查结论,并书面告知申请单位。

第十七条 节能监察机构在监察过程中,发现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由其他部门处理的违法事实,应当依法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第十八条 节能监察人员与被监察单位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监察公正性的,应当回避。被监察单位认为节能监察人员应当回避的,可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向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节能监察机构提出。

第十九条 节能监察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并按照规定取得行政执法资格。

第二十条 节能监察人员不得泄露被监察单位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不得利用工作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影响公正执法。

第二十一条 被监察单位拒绝、阻碍节能监察的,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有经营活动的,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陕西省节约能源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四条 节能监察人员在节能监察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0年7月9日起施行。

篇2:西安市节能监察办法

(2003年2月24日延安市人民政府第14次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 2003年3月25日延安市人民政府令第22号公布 自2003年4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建监察工作,保障城市建设管理法律、法规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建监察规定》和陕西省《城建监察办法》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延安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建监察。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城建监察,是指对城市市政工程、公用事业、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及市政设施等监察的统称。

第四条 延安市城市管理局是本市城市监察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本市城建监察工作。

市城建监察机构受延安市城市管理局的委托,具体负责本市规划区域内的城建监察工作。

第五条 公安、工高、规划、交通、卫生、环境保护等部门应积极配合,共同搞好城市管理的执法工作。

第六条 城建监察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城建监察机构应当加强对城建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宣传,教育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觉遵纪守法,维护城建管理公共秩序。

第七条 城建监察机构对下列违法违章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一)未取得市政公用设施与园林绿化建设设计资质证书而进行施工设计的;建设工程项目配套的市政公用设施与园林绿化建设未按规定而进行施工建设的;

(二)未取得市政公用设施与园林绿化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施工的;临街建筑工地周边不设置围墙或拆迁施工场地不设置尘土遮栏的;不按规定堆放建筑材料、排放废水以及卸倒垃圾、工程渣土等废弃物的;

(三)未经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而进行城市绿化建设的;建设工程项目的附属绿化未经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或违反占地比例规定而进行建设的;

(四)擅自挖掘城市道路以及损害城市道路、桥涵、照明、广场、排水、排污、防洪等市政设施的;施工现场不设置明显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的;擅自占用城市道路和公共场所从事经营、堆放物料以及搭建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

(五)不按规定倾倒垃圾、粪便、废水的;损坏环境卫生设施的;交通工具在市内运行造成泄漏的;在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公共设施上刻画、涂写和随意张贴、悬挂宣传品的;擅自设置户外广告以及实施其他影响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行为的;

(六)侵占、损害城市公共绿地、树木、花草及园林绿化设施的;

(七)影响、损害城市供水、节水、供气、供热等公用设施的违法、违章行为和违反供气安全、城市规划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及城市节约用水管理等行为;

(八)未按规定缴纳开挖、占用费、绿化补偿费的;附属绿化工程建设资金未按规定比例纳入基本建设的。

对其他违反城建管理的行为,城建监察机构可以依据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依法实施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将城建监察机构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根据工作需要,对城建监察机构配备交通、通讯、取证等必要设备,并提供办案经费。

城建监察人员执勤岗位津贴标准由市城市管理局会同市财政部门确定、津贴津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九条 城建监察人员的配备应与所担负的监察职能及任务相适应。城建监察人员必须具备行政执法资格。

第十条 城建监察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国家正式职工;

(二)热爱城建监察工作;

(三)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和具有一定城建管理经验;

(四)经过法律、法规和城建监察业务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五)作风正派、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严格依法执行公务;

(六)身体健康。

第十一条 城建监察人员执行公务时不得少于两人,必须按标准着装,佩戴统一制发的行政执法证。对不出示证件的,有关单位和个人有权拒绝接受检查和处罚。

城建监察人员在实施城建监察时,应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秉公执法、遵守纪律,不得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

第十二条 城建监察人员在查处违法行为时,有权询问当事人,进行现场调查和勘验,要求当事人提供与城建监察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

第十三条 城建监察执法人员进行罚款,必须向当事人出具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款票据,不出具票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没收、查封或扣押的物品必须向当事人开具物品清单,由当事人在清单上签名盖章。

对没收的物品要妥善保管,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四条 城建监察人员发现城建违法行为,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当场不能改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十五条 城建监察机构对于违反城建管理造成损害的行为,可以责令当事人赔偿损失;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城建监察机构实施行政处罚,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进行,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第十七条 城建监察机构应当公共执法依据、范围和程序,实行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必须秉公执法、文明执法,自觉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

城建监察机构应当建立和健全投诉和举报并及时处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城建监察机构及其人员的违法、违纪、失职行为,有权向有关机关检举、控告。

第十八条 城建监察机构及其人员因执法不当,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赔礼道歉,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妨碍城建监察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对侮辱、殴打城建监察工作人员的或者阻挠其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一条 城建监察人员在执法活动中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延安市城市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各县、区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篇3:《节能监察办法》

发布时间:2016年1月15日

内容:建立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节能计划、节能管理和技术措施等情况;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的情况, 包括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情况、节能审查意见落实情况等;执行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淘汰制度的情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情况;执行能源统计、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和报告制度的情况;执行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等有关制度的情况;执行用能产品能源效率标识制度的情况;公共机构采购和使用节能产品、设备以及开展能源审计的情况;从事节能咨询、设计、评估、检测、审计、认证等服务的机构贯彻节能要求、提供信息真实性等情况;节能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应当实施节能监察的事项。对有“节能监察计划规定应当进行现场监察的、书面监察发现涉嫌违法违规的、需要对被监察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现场监测的、需要现场确认被监察单位落实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的、被监察单位主要耗能设备、生产工艺或者能源利用状况发生重大变化影响节能的、对举报、投诉内容需要现场核实的、应当实施现场节能监察的其他情形”等情形之一的节能监察机构应当实施现场监察。自2016年3月1日起其执行。

篇4:西安市节能监察办法

关键词:环境管理;建筑工地;噪声;扬尘;对策

随着西安市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建设项目不断增多,不论是旧城区还是新建区都存在着大量的建筑工地,随之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环境监察管理的重点对象。

一、建筑施工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一)建筑施工噪声扰民问题

随着西安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和城中村的不断拆迁改建,近几年建筑施工所产生的噪声已成为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休息的重要因素。据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建筑施工噪声投诉12817起,占当年总投诉量的69.8%;2010年建筑施工噪声投诉14868起,占当年总投诉量的75.0%【1】,2011年建筑施工噪声投诉15818起,占当年总投诉量的82.27%,2012年第一季度建筑施工噪声投诉1568起,占总投诉量的7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噪声污染已成为人们环境污染投诉的重点对象,建筑噪声已成为西安市环境污染问题和影响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问题。

(二)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问题

空气中的颗粒物是衡量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标准之一,扬尘是造成城市颗粒物污染严重的主要因素【2】。建筑施工是扬尘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扬尘使颗粒物长期漂浮在空气中,通过人体鼻腔和咽喉进入肺部,引起肺部病变,有些颗粒物本身就可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疾病【3】,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很大。西安市2005年扬尘在空气总悬浮颗粒物中所占的比例是62%【4】,位居全国前列,虽经过几年的环境整治,取得了明显的改善,2010年二级以上良好天数304天,比2005年多出14天,2011年二级以上良好天数为305天,二级良好天数一直徘徊在300天左右,空气中PM10年均值仍然超过了国家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整体情况仍不乐观。

二、建筑施工存在的环境管理问题

(一)环境监察执法人员数量不能满足执法任务的问题

据统计,目前西安市环境执法在编人员358人,在岗人员273人,持证人员306人,能够满足在岗在编、持证上岗只有196人[7],环境执法日常监管的企业数量有4000多家,目前西安建筑工地约1000多家,环保部门根本没有足够的人员和充足的时间对建筑施工环境污染进行持续性监管,从而造成执法力量薄弱、管理不到位等情况。

(二)施工单位对噪声和扬尘防治工作不够重视

环境执法中,经常会发现建设项目承包再承包,施工单位通过转包变换身份等现象,由于转包过程中一些问题没有具体化,从而出现任务责任分工不明确,管理不明确等,环境污染防治需要资金的支持,谁也不愿担此成本,从而造成各施工单位互相推诿扯皮,造成环境污染防治措施难落实现象。

(三)一线施工人员对其作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认识不够

建设项目的具体施工人员和环保措施具体落实人员基本为农民工,由于文化素质低、不问不理“窗外事”的性格,只知埋头苦干,被动工作,不懂也不会主动对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采取相应的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同时对噪声和扬尘污染带来的严重性环境问题认识不够,从而造成不主动或不能较好的落实管理人员下达的环境防治措施,并对环境执法人员检查建筑工地的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

三、建筑施工环境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队伍建设,改善执法条件

尽可能增加执法人员编制,或采取其他方式增加执法人员数量,以壮大环境监察执法队伍,加强日常监管力度,保障环境执法有效有序开展,同时改善环境执法条件,投入资金,添置或更新执法车辆、电脑设备、摄像机、相机等执法必备工具,有效充实环保执法装备,为快速执法、有效执法、规范执法创造条件。

(二)开展集中整治行动

领导重视,基层执法人员才能重视,领导重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才能重视。根据目前环保任务繁多和执法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由领导带队,定期组织开展集中整治或专项执法检查,对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和提高环境执法执行力和效率有显著效果。

(三)加大环保宣传力度

采取集中培训、下发宣传册、组织环保宣传活动和媒体曝光等手段,使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管理层和一线施工人员了解到他们所承担的环境保护义务和法律责任,提高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管理层和一线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加强法律和相关技能培训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环境污染与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的矛盾日益突出,人们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自身生活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关注,所以我们执法人员只有不断的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才能适应目前的执法环境。

(五)严格执法加大处罚

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罚的原则。企业以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为目的,施工单位也不例外,只有对其进行经济上的处罚,才能引起施工单位对噪声和扬尘污染防治的高度重视。

(六)加强部门联动,强化联动机制

西安市环境监察支队制定了西安市环境监察部门的联动机制,但由于级别较低,适用范围较小,只能在西安环境监察部门执行联动,无法与市级其他部门执行联动制约,虽起到了一定的制约效果,但制约效果不明显,执行力度也不够。建议由市政府制定并出台市级各级部门联动机制,并对联动机制的执行情况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考核结果纳入市政府目标任务中,这样环境执法将事半功倍。

总之,噪声污染和扬尘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城市形象、危害人体健康的两大公害,与不断加快的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生活环境要求的矛盾将日益突出,噪声和扬尘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紧迫而且艰巨的任务,噪声和扬尘污染的防治必须坚持依法管理,采取综合的治理措施,最终实现根本好转。

参考文献:

[1] 郑永健.浅谈建筑施工噪声污染与控制.

[2] 张晶,胡春玲,任庆.城市扬尘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环境保护科学,2008,34(4).

[3] 褥汉兰,周志佳,周錫堂.广州市荔湾区扬尘污染现状与防控对策【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6,23(4)

[4] 白向兵,刘建,闫英桃等.城市扬尘污染和抑尘剂研究现状及展望【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2005,21(4).

篇5:《节能监察办法》全文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

第33号

《节能监察办法》已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3月1日起施行。

主 任:徐绍史

篇6:节能监察办法(送审稿)

(送审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和依据)为加强节能监察工作,规范节能监察行为,提升节能监察效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节能监察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节能监察概念)本办法所称节能监察,是指节能监察机构对从事能源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以下简称被监察单位)执行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被监察单位依法用能、合理用能,并对违法违规行为予以处理的活动。

第三条(适用范围)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节能监察机构在本行政区域内开展节能监察及相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管理体制)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全国节能监察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可委托国家节能中心具体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节能监察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节能监察机构负责具体实施本行政区域内节能

监察工作。

第五条(监察原则)节能监察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公开、公平、公正;

(二)职权法定、程序合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处理恰当;

(三)教育与处罚相结合;

(四)严明纪律,落实责任。

第二章 节能监察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监察体系)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可以分别命名为节能监察总队、节能监察支队、节能监察大队。

省级节能监察机构应当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节能监察任务,合理分工,不得重复监察。

上一级节能监察机构应当对下一级节能监察机构的业务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

第七条(机构职责)节能监察机构实施节能监察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监督检查被监察单位执行节能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情况,督促被监察单位依法依规从事能源生产、经营、使用等相关活动,依法处理违法违规行为;

(二)受理对有关节能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和投诉,接受其他行政执法单位移送或者政府有关部门交办的违法违规用能案件;

(三)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完成节能目标任务;

(四)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八条(机构要求)节能监察机构应当具有从事节能监察所需分析、化验和合理用能评估等能力,配备必要的调查取证仪器、设备和执法车辆,保证节能监察工作正常开展。

节能监察机构的执法车辆应当喷涂全国统一的节能监察执法标识。

第九条(人员要求)节能监察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业务能力,并按规定取得行政执法证。

省级节能监察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节能监察人员的业务培训。

第十条 节能监察机构应当加强档案管理,建立健全保密制度。

第三章 节能监察内容

第十一条 监督检查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执行情况。

第十二条 监督检查节能制度的实施情况,应当包括下列重点内容:

(一)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的情况,包括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情况、项目建设过程中以及项目投入正常运行后与节能审查意见的符合情况等;

(二)执行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淘汰制度的情况;

(三)执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其他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情况;

(四)制定和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情况;

(五)执行能源计量、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的情况;

(六)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审计、编制节能规划、落实节能措施和完成节能目标情况;

(七)重点用能单位执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的情况;

(八)重点用能单位执行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等有关制度的情况。

第十三条 根据节能工作需要,适时开展节能专项监察。节能专项监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高耗能行业企业执行有节能要求的国家重大产业政策情况;

(二)建筑工程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情况;

(三)公用设施和大型建筑装饰性景观照明能耗标准的执行情况;

(三)公共建筑温度控制情况;

(四)老旧交通运输工具淘汰、更新情况;

(五)交通营运车船燃料消耗国家限额标准的执行情况;

(六)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定额执行情况;

(七)公共机构采购和使用节能产品、设备以及开展能源审计的情况;

(八)用能产品标注能源效率标识的情况;

(九)从事节能咨询、设计、评估、检测、审计、认证等服务机构贯彻节能要求、提供信息真实性等情况;

(十)其他节能专项监察。

第十四条 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 的其他应当实施节能监察的内容。

第四章 节能监察的实施

第十五条(监察计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或者节能监察机构应当结合本地实际,编制节能监察计划并组织实施。

节能监察计划及实施情况应当报上一级节能监察机构备案。

第十六条(监察方式)节能监察分为书面监察和现场监察。

实施书面监察时,应当书面通知被监察单位。

实施现场监察时,应当提前七日将实施监察的依据、内容、时间和要求,书面通知被监察单位。办理涉嫌违法违规案件、举报投诉和应当以抽查方式实施的节能监察除外。

第十七条(现场监察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节能监察机构应当实施现场监察:

(一)节能监察计划规定应当进行现场监察的;

(二)书面监察发现涉嫌违法违规的;

(三)需要对被监察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现场监测、检测的;

(四)需要现场确认被监察单位落实节能整改措施情况 的;

(五)被监察单位主要耗能设备、生产工艺或者能源利用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

(六)对举报、投诉内容需要现场核实的;

(七)应当实施现场节能监察的其他情形。

第十八条(现场监察程序)现场监察时,应当有两名以上节能监察人员在场,并出示有效的行政执法证件,告知被监察单位实施节能监察的依据、内容、要求和方法,并制作现场监察笔录,必要时还应当制作询问笔录。

监察笔录和询问笔录应当如实记录实施节能监察的时间、地点、内容、参加人员、现场监察和询问的实际情况,并由节能监察人员和被监察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其委托人、被询问人确认并签名;拒绝签名的,应当由两名以上节能监察人员在监察笔录或者询问笔录中如实注明,不影响监察结果的认定。

第十九条(监察措施)实施现场监察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有关场所进行勘察、采样、拍照、录音、录像、制作笔录;

(二)查阅、复制或者摘录与节能监察事项有关的文件、账目等资料;

(三)约见、询问有关人员,要求说明有关事项、提供相关材料;

(四)对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的能源利用状况等进行监测、检测和分析评价;

(五)责令违法违规用能单位或者个人停止违法违规行为;

(六)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可以采取的其他措施。

第二十条(结果处理)被监察单位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处理:

(一)有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强制性标准行为的,实施节能监察的机构应当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直接予以处罚的除外;

(二)有不合理用能行为,但尚未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的,实施节能监察的机构应当下达节能监察意见书,要求被监察单位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限期整改通知书或者节能监察意见书应当在节能监察活动结束后十五日内送达被监察单位。

第二十一条(督促落实)被监察单位应当按照限期整改通知书或者节能监察意见书的要求进行整改或者改进。节能监察机构应当进行跟踪检查并督促落实。

第二十二条(整改期限及要求)被监察单位的整改期限一般不超过六个月。确需延长整改期限的,被监察单位应当在期限届满前十五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实施节能监察的机构提出

延期申请,节能监察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延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第二十三条(案件移交)对被监察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节能监察机构无处罚权限的,应当依法移交有关部门。

第二十四条(被监察单位的义务和权利)被监察单位不得拒绝或者阻碍节能监察人员依法实施节能监察。

节能监察机构在实施节能监察时有违法违规行为的,被监察单位有权拒绝,并可以向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投诉。

第二十五条(救济途径)被监察单位对限期整改通知书或者节能监察意见书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书之日起十五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本级人民政府管理节能监察机构的部门或者上一级节能监察机构申请复核。

本级人民政府管理节能监察机构的部门或者上一级节能监察机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做出复核结论,并告知申请单位。

被监察单位申请复核期间,限期整改通知书或者节能监察意见书不停止执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六条(回避制度)节能监察人员与被监察单位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监察的,应当回避。

第二十七条(信息公开)建立节能监察情况公布制度。节能监察机构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节能监察结果。

第二十八条(禁止收费)实施节能监察不得向被监察单位

收取费用。节能监察所需经费应当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法律统一性)对节能违法违规行为,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条(阻碍监察的处罚)被监察单位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拒绝或者阻碍节能监察机构依法实施现场监察的;

(二)拒绝或者变相拒绝提供与节能监察内容有关的技术文件和材料的;

(三)拒绝就节能监察事项所涉及的问题如实做出解释和说明的;

(四)隐瞒事实,伪造、篡改、隐匿、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

(五)其他拒绝或者阻碍依法实施节能监察的行为。第三十一条(监察人员违规处理)节能监察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权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泄露被监察单位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的;

(二)利用职务之便非法谋取利益的;

(三)实施节能监察时向被监察单位收费或者变相收费的;

(四)不依法实施节能监察和行政处罚的;

(五)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并造成较为严重后果的。

第六章 附 则

篇7:武汉市节能监察办法

第223号

《武汉市节能监察办法》已经2012年1月16日市人民政府第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

市长 唐良智

二0一二年

一月三十一日

武汉市节能监察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节能监察工作,保障节能法律、法规、规章的实施,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实施节能监察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对节能监察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节能监察,是指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对能源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以下称被监察单位)执行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的活动。

第四条 市、区发展改革部门是本行政区域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一管理、监督和协调本行政区域节能监察工作。

工业、建设、交通、质监、农业、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同级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在其法定职责内,委托符合法定条件的事业组织实施节能监察工作。

第五条 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在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用能单位为市重点用能单位,由市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实施节能监察。

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在5000吨标准煤以下的用能单位由区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确定区重点用能单位,由区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实施节能监察,并将节能监察结果报市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有关节能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地区节能工作实际,会同有关部门编制节能监察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节能监察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建立能源利用信息监控系统,为有效实施节能监察创造条件。

第八条 实施节能监察应当遵循公正、公开、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第九条 实施节能监察,不得向被监察单位收取任何费用。节能监察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十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新闻单位、学校等应当加强节能宣传教育,普及节能知识,增强全民的节能意识,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节能的良好氛围。

第十一条 对被监察单位实施节能监察的主要事项包括:

(一)执行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节能标准的情况;

(二)执行国家规定淘汰和限制使用的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情况;

(三)建立和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奖惩制度、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建立能源管理制度、建立节能标准体系等情况;

(四)综合能耗、单位产品能耗、主要用能设备能效、能源计量管理、能源定额管理、节能技术措施应用、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的建立与执行等情况;

(五)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展节能评估和审查的情况,以及项目建成后用能的情况;

(六)开展节能宣传、能源管理人员和重点耗能设备操作人员接受节能

教育和培训的情况;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节能监察事项。

第十二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实施节能监察,应当提前10个工作日将实施监察的时间、事项和要求书面告知被监察单位。

实施节能监察,应当有2名以上(含2名)节能监察人员同时进行,并出示有效的行政执法证件。

第十三条 节能监察人员实施节能监察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要求被监察单位如实提供与监察事项有关的资料和样品,并查阅、复印或者抄录有关资料;

(二)就监察事项涉及的问题向被监察单位提出质询,要求其如实作出解释或者书面答复;

(三)对被监察单位与能源利用状况有关的生产设施、设备、工艺流程和生产经营场景等进行记录、拍照、录像;

(四)对被监察单位的用能设备和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测;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权。

节能监察人员超越职权进行监察,被监察单位有权拒绝。

第十四条 节能监察人员与被监察单位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监察的,应当回避。

被监察单位认为节能监察人员应当回避的,可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向实施监察的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提出。

节能监察人员的回避,由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决定。

第十五条 被监察单位应当按照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相关资料,积极配合节能监察,不得拒绝、阻碍节能监察或者隐匿、伪造、销毁、篡改相关资料和数据。

第十六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采取现场、书面和其他合法方式实施节能监察。

对列入节能行政主管部门重点节能监察计划的以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应当实施现场监察:

(一)被监察单位因技术改造或者其他原因,致使其主要用能设备、生产工艺或者能源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

(二)通过受理举报或者其他途径,发现被监察单位涉嫌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用能的;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进行现场监察的其他情形。

第十七条 实施现场节能监察,应当制作现场笔录。现场笔录应当如实记录实施节能监察的时间、地点、内容、参加人员和现场监察的实际情况,并由节能监察人员和被监察单位负责人或者其委托人签字确认;被监察单位有关人员拒绝签字的,节能监察人员应当在现场笔录中如实注明。

第十八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在节能监察中发现被监察单位存在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行为,依法应当由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处理的,交由该部门处理;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的,应当下达节能监察意见书。被监察单位应当根据节能监察意见书的要求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整改。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对被下达节能监察意见书的被监察单位要进行重点监察,督促其按照要求整改。

第十九条 被监察单位对节能监察意见书有异议的,自收到节能监察意见书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可以向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查;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复查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进行复查,并将复查结果书面告知被监察单位。

第二十条 节能监察人员实施节能监察时,应当维护被监察单位生产、经营和工作秩序,不得泄露被监察单位的技术和商业秘密,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

节能监察机构应当积极为被监察单位节能制度建设及日常用能管理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并帮助被监察单位建立良好的用能秩序。

第二十一条 节能监察结束后,节能监察人员应当提出节能监察报告。节能监察报告应当包括实施节能监察的对象、时间、内容、方式、对违法行为的处理意见、整改措施等情况。

第二十二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被监察单位的节能目标完成等情况。

第二十三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均有权向节能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或者投诉违法用能行为。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举报、投诉受理制度,向社会公布受理举报、投诉的途径;对依法属于本部门处理的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调查处理完毕,并将调查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或者投诉人;对依法属于其他部门处理的,应当及时移送。

第二十四条 被监察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不如实提供相关资料,拒绝、阻碍节能监察或者隐匿、伪造、销毁、篡改相关资料和数据的,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违反治安管理法律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由有关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二十五条 节能监察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给被监察单位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履行节能监察职责的;

(二)泄露被监察单位技术和商业秘密的;

(三)利用职务之便谋取非法利益的;

(四)向被监察单位收取费用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六条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武汉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按照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和本办法赋予区级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权限,负责本管理区域内的节能监察工作。

篇8:西安市节能监察办法

节能减排要实施形势错综复杂, 要把节能减排与环境监察有机的结合并贯彻实施, 以改善经济建设环境, 推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 加大环境监察力度, 严格贯彻节能减排, 并积极拓宽环境监察职能, 努力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目标。

1 抓队伍建设, 提高环境执法人员对污染减排的理解

为在环境监察工作中将污染减排落到实处, 要大力开展对节能减排的学习, 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保持环境执法的“规范、廉洁、高效、公正”良好工作态度的同时引入节能减排的新思路。进一步提高环境监察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规范执法行为, 提高环境执法的能力。

1.1 加强学习, 提高素质

一是按照理论教育、素质教育与业务知识培训三结合的要求, 在环境监察人员中开展素质教育培训学习的活动。另外也要抓好环境监察的实意义法律法规和环境监察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在学习中必须秉持理论联系实际,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学习, 充分把握提出节能减排“十一五”的大背景, 保证环境监察队伍政治清、法律明、业务精。

1.2 健全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

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内部各项制度和严格执行《环境监察人员行为规范》和国家局颁布的“六不准”、“六项禁令”等规章制度, 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二方面加强队伍日常管理, 规范执法行为。为加强环境监察机构的日常管理, 促进全面履行职责, 将节能减排工作量化, 把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成立有群众参与的制度考核小组, 实行一月一考, 按季度兑现, 促进干部职工工作责任心, 提高工作效率。

1.3 加强纪律作风和廉政建设

一方面通过学习, 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坚强防线;二方面是结合工作实际分析典型案例、举案说法, 以案施教, 增强干部职工正确行使职权、依法行政的观念;在排污费的管理上, 尤其要严格依法执行, 杜绝违纪违规现象。

2 强化基层环境监察力度, 严格查处污染超标违法行为

基层环境监察工作是环保工作的最前线, 要将污染减排落到实处, 还是要加强对基层环境监察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2.1 开展污染减排专项整治行动工作, 严查环境违法行为

2.1.1 大力出动环境监察人员, 检查排污企业,

对于排污超标不能符合的项目予以限期督办治理, 排污严重的企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处罚的罚款一定要大力催缴坚决落实。对于违法企业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依法取缔。对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高度重视。设立专人专组接待处理群众来访, 来信, 来电。

2.1.2 加强对已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督管理。

对近年新上项目, 使其达到节能减排的新标准。对违反相关法规条例, 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及报批、未执行“三同时”、未进行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的项目加大查处力度。对辖区内建设项目全面清理监察。对于重点企业的污染防治工作进行重点监察, 加强督办。可对企业成立重点监管工作专班, 对其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实行定期检查。

2.1.3 办理城区内扰民的环境问题。

城区内的环境问题, 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还会对节能减排的宣传起到反作用, 阻碍节能减排的普及推广。对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居民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污染现象要及时整顿治理。保证城区环境质量。加大对歌厅酒吧的查处, 有夜间噪声超标的现象, 依法限制营业时间, 并要求采取措施限期整改, 不能整改达标则夜间不能营业。对产生异味和粉尘的的企业要求其停产整治, 要求企业整治粉尘污染, 并督办环评审批。进行综合整治活动, 进行节能减排宣传教育, 将节能减排理念深入人心。

2.1.4 对环境污染严重的项目加大监察力度, 防其死灰复燃。

污染超标的项目是节能减排的最大敌人, 一个污染超标的项目所排放的污染, 能抵消上数十家企业减少的排污量。为防止此类小企业死灰复燃, 要抽调专人, 配备专车, 对辖区内企业进行专项检查, 对死灰复燃企业, 除采取拆除主要生产设备等强制措施进行立即关闭之外要追究其法人的责任

2.2 履行监察职能, 执行污染源的日常监察和不定期巡查

对辖区内各污染源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情况加大日常监察和不定期现场检查的力度, 除按环境监察办法规定的对一般源一年查一次, 重点源每月查一次, 酌情加大对污染较严重行业治理设施运转情况的检查。发现违法行为及时进行制止, 督促各污染源单位建立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台帐, 确保辖区内各污染源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加大城区社会生活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的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城区社会生活噪声和建筑施工、工业企业生产噪声的现场监督管理;对餐饮业的油烟污染进行全面调查监管。督促城区规模较大的餐饮业完成油烟治理。

2.3 加强对“三同时”执行监察, 进一步拓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三同时”对污染减排有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对节能减排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企业进行检查督办, 查处督办依法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而未评价的、未配套建设环境保护设施和未按环评要求落实环境保护设施的、未进行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的, 对两证不全、达不到国家标准的项目依法移送给安全部门处理。重点检查企业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以及落实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督促企业按照经环保部门审批的项目环评报告书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

3 认真处理环境信访案件、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环境权益是群众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决老百姓关心的环境问题是环境监察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认真学习信访条例, 提高处理信访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规范信访工作程序, 建立健全办信访、接访、紧急信访、信访登记工作制度。对信访案件早调查快解决, 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对上级转办案件要及时将调查情况和处理结果进行反馈。

4 贯彻落实全面开展排污费征收工作, 以排污费刺激企业污染减排

严格执行“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按照规定的征收范围, 权限、时限和程序征收排污费。做好排污申报登记和核定工作, 通过排污申报核定, 对辖区内的污染源进行全面的模底调查, 准确全面掌握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的种类、数量等情况, 计算排污量要力争数据精准。

指导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完成排污申报登记工作。严格根据国家局“关于排污费征收核定工作的通知”规定, 开展服务业小型排污者排污量特征值抽样测算。执法人员要法律法规、收费标准、辖区内污染源动态情况、污染源排污情况。认真执行排污费征收公告制度, 准确核算排污费, 并向缴费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公开收费标准, 提供计算依据。

5 加强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方面的工作

积极落实宣传车进行宣传, 使节能减排深入人心可以印发传单, 出动宣传车, 在学校、企业召开主题座谈会。在进行入户调查的时候对被调查企业进行宣传教育。

在当前提出节能减排口号的新形势下, 环境监察工作更加任重而道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 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 以开拓的精神, 昂扬的姿态, 解放思想, 轻装上阵, 全面深化环境监察工作改革, 全面溶入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去, 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孙燕.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环境管理依靠环境监测[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1990 (10) .

[2]王祥荣.生态与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0.

[3]左小平.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J].商业研究, 2002 (9) :41-43.

上一篇:环保部水质监测标准下一篇: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