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走进数学世界

2024-07-19

引导孩子走进数学世界(精选8篇)

篇1:引导孩子走进数学世界

怎样引导孩子走进经典名著有感

六(4)班

身为一名班主任兼语文学科的老师,经常有家长向我倾诉他们的苦恼:孩子们对卡通之类的图书爱不释手,而对大人们推荐的经典名著总是望而却步,理由是“看不懂”“不喜欢”“太遥远”„„看来,提倡孩子们阅读经典名著不能仅仅于开个简单的书目,应该着重去引导孩子走进经典名著,激发他们阅读经典的热情和自信。

闲暇之余,捧起一本《怎样引导孩子走进经典名著》,细细地读着、感受着。忽然间,对家长们的苦恼有了一些心得与建议。

(一)利用日常交谈,给孩子讲述名著,增加孩子对经典名著的印象。在一次饭桌上,父亲可以给儿子讲述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带他走进《三国演义》;论及哈里.波特的魔法,父亲介绍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石猴出世的经过,引起儿子阅读《西游记》的兴趣„„可见,经过家长的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孩子没有喜欢不看经典名著的。如果家长能够适时地给孩子描绘“三借芭蕉扇”“过五关斩六将”“智取生辰纲”等妇孺皆知的故事情节以及诸如笛福离奇的历险经历等,在一定程度上跟会诱发孩子亲近名著的兴趣。

(二)根据实际情况,为孩子选择孩子适合的书籍。孩子存在个性差异。只有符合孩子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书籍,才能打开他的心灵,成为他的经典。对孩子来说,经典名著并不仅仅是《三国演义》,也不仅仅是《安徒生童话》,《爱的教育》《海底两万里》《红岩》等

都可以成为孩子的名著。家长要找准孩子的兴趣点,尽量挑选他喜欢的名著类型。此外,还要注意选择与孩子能力相适应的阅读版本,引导孩子从阅读绘画版到注音版到普及版„„循序渐进有浅入深地接触名著。有些孩子可能会争吵着要买一些对他来讲不适合的书,如《三国演义》,结果到手三分钟后,便丢弃一边。对此,不要强迫孩子看完,而是可以推荐他阅读相对简单的,如《鲁滨逊漂流记》,它或许能成功地引领孩子敲开书的大门„„

(三)与孩子一起阅读,并加以辅导讲解。“与孩子一起成长”是很多成功家长的经验之谈。为配合孩子阅读,家长可以通过网络或书籍等,尽量知晓孩子所读名著中的故事梗概或精彩章节等.每天争取一点点时间,哪怕是10分钟,与孩子一起阅读交流,这样既能指导方法,还能帮助孩子阅读理解,从而减少孩子阅读名著的心理障碍.这点在孩子最初接触名著时,显得尤为重要和有效.

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看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的形式,进行讲解,这对孩子阅读名著也有一定的知道作用.鼓励孩子经常读反复读,培养孩子随时随地翻阅书籍的意识。如果遇到一些名著确实不好读,弃之一旁也不是正确的读书方法,这时就需要静心去“啃”。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有的书要多读几遍才能读懂,而且越读越有味道,越读越有收获。

孩子是我们的希望,但是我们确是孩子们的榜样。老师是学生跨进校门后的榜样,而父母确实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开始模仿的对象。带领孩子走进经典名著的圣地,咱们首先就该先走进经典的课

堂。只有我们在前面带路,咱们的孩子才会跟着我们越走越前,直至有天走在了我们的前面。

经典阅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要我们有耐心,有些书一旦成为孩子的一部分,将是他一生用之不尽,蕴藏丰富的精神宝藏。让书成为孩子们的朋友,让他们在书料。的世界里遨游,在经典的殿堂里吸取他们成长的培养。

篇2:引导孩子走进数学世界

文章来源:垦利县第一实验幼儿园 文章作者:耿金铃

此次在泰安举行的幼儿园研讨会即优质课观摩交流会进行了3天,3天中精彩的优质课、深刻的讲座、实效的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在数学中、阅读中还是活动中都应该走进孩子们的世界,下面我把我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让孩子在数学中玩

在五大领域中,数学活动在幼儿园是最难开展的。数学活动的要领是操作,让幼儿在操作中认知,学会思维。幼儿园的孩子思维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存在不同的特征。小班以具体形象为主;中班从具体形象思维想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大班的孩子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如何把握各年龄阶段思维的特征并以游戏活动贯穿始终成为数学活动的重点。

陈青老师的两节大班数活动《看看排排》和《图形碰碰乐》对我的印象最深。优秀的教学活动并不在于准备材料的多少、丰富与否,而在于能以最少的教具调动孩子自始至终极大的兴趣。陈老师两节课的精点在于此。这两节课数学性很强,需要孩子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陈老师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每节课的设计环节由简单到复杂,环环相扣,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在出现困难的地方适时恰当的给予孩子指导,促进孩子思考。《看看排排》中,不仅材料可以排序,身体可以排序,竟然声音也可以排序,这是许多老师都没有想到的。老师的一句点睛,孩子们尽情发挥想象力,思维得到了更大的拓展。《图形碰碰乐》中,孩子们在操作中感受到拼搭组合的乐趣,在最后的三角形找家中体验到合作游戏的快乐,并明白动手尝试的重要性。

黄瑾老师的精彩点评、抛出的问题更让我们对这几节活动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在以后设计活动时,我们应更多的关注孩子能够学习那些知识点,能不能看到孩子的学习水平、学习过程、学习特点。对于每节活动及时的给予反思。黄老师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问题与思考进行了专题讲座,从对数学的理解,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再到数学区域活动的创设都进行了系统详细的讲解与分析。最后,在数学教育中教师的专业素养时突出关键的公式:成长=实践+反思

二、让孩子在阅读中乐

近几年,绘本逐渐在各个幼儿园开展。阅读是生命中重要的一环,阅读是一种兴趣,需要激发;阅读是一种状态,需要保持;阅读是一种习惯,需要培养;阅读是一种生活,需要滋润。海克曼认为对儿童时期进行人力投资,将对他成年后的就业能力产生重要影响。余耀老师首先讲述了绘本的重要性,针对儿童提出阅读的审美、娱乐、认识和教育四大功能,以及阅读的爱、自然、顽童和成长的四大母题。从一个个生动的实例中娓娓道来绘本对孩子成长中的影响。一个优秀的绘本中能发现挖掘出许多知识点,一天、一周甚至一学期都可能讲不完。在给孩子们讲述绘本时要做到讲述心中有这本书,讲述心中有人,讲述心中还要有自己。最后,余耀老师结合《动物绝对不穿衣服》这一绘本,从目标制定、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方面具体探究如何使绘本转换为某一具体活动。

三、让孩子在外出中享受生活

篇3:引领孩子走进童话世界

一、为幼儿创设美丽的童话情境

1. 创设以童话为载体的环境氛围。

把整个活动室布置成森林,让幼儿一进活动室就融入其中。我们将走廊环境营造成童话故事《小鲤鱼历险记》的环境氛围,让幼儿一走进幼儿园就感受到童话的氛围。另外在班级的走廊墙壁上还创设了许多童话故事里的卡通人物,如泡泡、双面龟等。在表演区中,我们还创设了泡泡剧场,里面投放了白雪公主、可爱的灰姑娘、可怜的丑小鸭或凶恶的大灰狼头饰,并能根据教育需要灵活更换用途或内容,有针对性地对所进行的童话故事进行装饰,充分发掘可操作性的布置。

2. 我们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剧本。

一般来说,中班上学期的幼儿的题材最好是主题单一、情节简短、有较多重复的,如最经典的《小兔乖乖》、《金色的房子》、《狼和小羊》等,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是进行表演游戏的必要条件,因此帮助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至为重要。我们通过PPT、教具、磁带等形式向幼儿介绍故事,借助一定的体态语,帮助幼儿理解角色性格、动作特点。

二、激发幼儿浓厚的表演兴趣

老师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无论是在教学活动还是在餐后活动或睡前活动给孩子讲故事时,我都会有感情、有表情、绘声绘色地给孩子讲述,他们爱听老师这样讲故事,同时在教师的带动和感染下,爱上了自己讲故事。听得多了,他们就知道什么内容的故事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讲述。孩子们都希望自己能讲得像老师一样生动、有趣。有了这样的愿望,他们学习起来就不会觉得枯燥、乏味了,学习的动力就大了,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平时,只要有机会,我就会请一些故事讲得好的小朋友给大家做示范,然后问大家:他哪儿表演得最好?小朋友们有的说:他的表情很像;有的说:他的声音很像。孩子们不懂得多么高深的理论,但他们凭着自己的直觉,敏锐地感受到表演关键的成功所在。在不断的欣赏、比较之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得到了熏陶,萌发了难能可贵的表演意识。

三、引导幼儿充分的作品理解

1. 用音乐唤起想象。

音乐包括拟音、朗读、乐曲的录音。指导幼儿阅读之前,放一段与所读童话有关的音乐,可以把幼儿带入音乐所描绘的情境中去,容易使他们联想起自己的生活和经验,建立起关于所读童话的具体形象。

2. 用图画唤起想象。

图画是用线条、色彩描绘形象的,是唤起幼儿想象最直接的形式。幼儿多喜欢读有多幅连续图的童话,由于它是情节的分解图,故事发展过程比较清晰,最符合幼儿的认识水平。

3. 用表演唤起想象。

在粗读之后,指导幼儿用自己对童话人物的理解,按小组分角色地登台表演,看哪个小组、哪位幼儿表演得最出色。幼儿可以在这种活泼、有趣的表演中,通过相互启发,想象童话的内容,人物对话的感情、思想,等等。

4. 用说故事唤起想象。

在指导阅读之前,老师可先绘声绘色地童话故事,让幼儿边听边想象,使他们比较顺利地进入童话情境,从而加深对童话故事的理解。

四、教导幼儿基本的表演技巧

在引导幼儿进行童话故事表演的时候,教师要适当进行引导。童话故事表演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声音的变化。声音是有表情的,不同的声音代表不同的内涵,声音表情实质上就是语气、语调、语速所表达的人物不同的情绪、情感及音色的区别代表的人物不同的形象特征。幼儿学习声音的表演技巧,首先要让他们理解故事的内涵,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根据不同的意思表达出不同的声音。

例如《金色的房子》中说同样一句话:“让我到你家去玩玩吧?”如果用细柔的声音、较慢的语速及向上的语调说出来,就能表达一种活泼、欣喜的情绪,可体现在小猴的身上;用较粗的音高、较快的语速及向下的语调说出来,就能表达的是一种笨重、缓慢的性格,具体体现在大熊身上。我通过此类具体、形象的例子,逐步使幼儿对声音表情及正确运用声音表情的重要性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

2. 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

为孩子设置一些简单、明朗化的语句,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学会用合适的语气、语调、语速表达。比如《狼和小羊》中:大灰狼对小羊说:“晚上,我要来吃掉你!”或者,小羊害怕地诉说:“狼说:‘晚上,要来吃掉我!’”然后让孩子分辨,学着运用不同的声音表现故事中的角色比如:大灰狼和小羊,大灰狼应该用粗重的声音还是尖细的声音?如果用尖细的声音,大灰狼还可怕吗?小羊合适用什么声音,引导幼儿自己分析、判断,培养他们使用不同音色表现人物形象的能力。

孩子们在童话世界中,通过浅显通俗的语言了解生活,透过亲切风趣的图画感知世界……孩子应在童话的陪伴与呵护中,快乐地从童话世界走向现实世界。

摘要:童话是开启孩子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 是点燃孩子思想和语言火花的一团火种。相信童话的孩子是快乐的, 在童话世界中成长的孩子是幸福的。实践证明, 长期感受“童话氛围”的孩子, 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 鉴别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模仿能力、动手创造能力均超越极少接触“童话氛围”的同龄孩子。所以在幼儿园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孩子成长创造契机, 尽可能地在环境中营造“童话氛围”, 潜移默化地启发熏陶孩子, 提高他们的智力和心理素质。

篇4:让更多孩子走进数学世界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 成因 策略

一、引言

每个老师在教學生涯中,必定会遇到学困生。然而,学生不是一成不变的,将学困生转化为学优生,不仅需要学生的自身努力,更需要老师们的帮助和引导。

二、初中数学学困成因分析

1.数学学习动力不足

缺乏学习动力是学生学习不好的关键因素之一。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分不开,如果学生对数学有兴趣的话就一定会有动力。初中生刚刚从小学生转化过来,课程增多,学业的加重,他们又不能及时地转换角色,所以必定会给他们带来压力感。中学数学和小学阶段相比,难度加深了,老师的授课方式也不同,而老师并不能对学生进行逐个辅导,所以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在我带过的新生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经常出现。我的一个学生曾说,刚上初中的时候感觉上数学课很有压力,感觉就是一种负担……正是由于学生对数学出现了这种心理,导致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大大减弱。

2.数学学习方法不对

现在有的学困生不是不努力学习,而是自身学习方法不对。有些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对,看到其他同学学习成绩很好就盲目学习别人的学习方法,但是成绩也不见提高,这种现象很普遍。我曾经的一个学生上数学课很认真,笔记做得也比较好,但是成绩就是不见提高,我曾提议他改变一下他的学习方法,他说:“某某就是这样学习的,他的成绩就很好。”只有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自己的成绩,初中数学学困生中学习方法不当者占很大部分。

3.其他外界因素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的。在一次家长会上,我曾和家长们深刻地聊了这个问题,家长们也认同,孩子学习不努力也和其他因素有关。比如说早恋,现在孩子都比较早熟,对爱情缺乏正确的认识,经常感到迷茫,没有理想,如今很多孩子为独生子女,家里对孩子很是溺爱,孩子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和小皇上,他们甚至认为读书不过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这种溺爱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有效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策略与思考

1.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力是学习兴趣的来源。想要增强学习兴趣,除了学生自己的努力之外,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比如说每节课教师可安排一个“小老师”,在下节课上讲一道数学题,让学生以老师的角色去讲题,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表达能力。现在我就在用这种方法,学生反应很好,而且那些平时数学不好的学生在当过小老师后,其数学学习兴趣更加强烈了。教师在讲课时不要只追求自己的进度,更要注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接受情况;要让学生多实践,在讲课之后,可以适当布置一些实践课题。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首先我们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发现他们在学习中的问题,从而进行针对性指导和帮助。学生从小学过渡到初中,难免会保留小学的学习习惯、方法,所以我们也要了解他们过去的学习状态,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不能全盘否定学生的学习方法,只要在小的方面加以点评和纠正就会有显著的成效。只有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帮助他们提高成绩。

3.针对个体辅导,适时采用成功教育

对于学习困难,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来说,教师的个别辅导还是非常有效的。个别辅导对他们在数学学习上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他们会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他们不会感觉因为自己成绩不好所以老师就放弃了他们,从而在心理上对数学产生了信心和好感,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比以往更加努力上进。我曾辅导的一名学生,数学成绩很差。我在和他的沟通中得知,其实他不是学了不会,而是感觉自己成绩不好老师也不重视,索性就不学了。像这种学困生,只要得到老师的帮助,他们的提升空间就会非常大。

4.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引导学生努力方向

有了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目标不要太大,最好是短期的目标。当学生完成了短期的目标,必定会增强信心,会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更加自信。像这种制定目标的方法有很多老师都在用,在实际教学中不能一味地让学生自己制定目标。在我带的班级里,我和学生一起制定目标,一起完成,效果良好。在制定目标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商讨,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和他们在一起努力。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教会他们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5.构建帮学氛围,缩小优等生与学困生的空间距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帮互助,在班级内可以设置帮助小组,一对一地进行帮助,学生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我的数学课上,后半节课学生是可以自由结组讨论学习的,他们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和学生之间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成绩,也可以使学生之间更加团结。

四、结语

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的困境,是每个老师的使命。指引他们走向数学的世界,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使学困生在数学的世界里遨游,是每个老师的心愿。

【参考文献】

[1]李燕,尹哲.浅析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6):88-89.

篇5:《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

第一章 给母亲的绘画入门讲座——请先反省自己对待孩子绘画的态度

1、是否要“听”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与成人的画不一样,孩子用画来说话,请耐心聆听。

请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孩子的绘画,看孩子的画,并不是需要看他画得像不像,而是要“听”他的画所表达的东西,理解他在画中所诉说的内容。对孩子来说,通过让别人“听”,他的画才有了意义。让别人“听”、理解,就是他用画画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乐趣。对不同年龄孩子的画,有不同的听法。

在孩子2-3岁时,对他的画,要问“这是什么意思?”,听他讲述自己的 画所表达的意思。

四岁以后,则要对孩子的画中所表现的内容进行“听”,如像“这是在做什么?”

原则上,当孩子正专心与绘画的时候,最好不要在旁边唠唠叨叨地询问。在孩子画完后给你看时,或他画腻了、累了,暂时告一段落时,去问问他就行了。

2、你是否在形状方面指导过孩子?

(书中多次提到画形状,却没有定义什么算画形状。我理解除了教孩子画圆形、三角形等形状外,画形状还包括教孩子画类似图1中那些成人式的画。另外书中还提到采用绘画歌谣教孩子画画,我理解是类似《小孩学画》中的那些线条和歌谣,作者认为这种方式的教画应该等到孩子6-7岁以后)

擅长绘画的母亲爱给孩子做示范,“这儿要这样画,还画花画车画洋娃娃”,喜欢让孩子模仿自己的画,但这会影响孩子自己的创造力。因为表现思想的形状不是能教会的,是要靠绘画者自己来创造。

孩子试图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画出的画,即使在技术上还不成熟,也能打动看画人的心,而小作者也能由衷地体验到表现的满足,这就是人生的一种乐趣,体验到艺术所带来的欢喜。请千万不要剥夺孩子的这种乐趣。

请记住,绘画的能力,任何人生来都具备。成人乐意关心孩子的这种能力,为孩子创造造型活动的场所,才是至关重要的。请为孩子提供画画的伙伴和场所,通常与小朋友一起画,能激起孩子的绘画欲望。

画画是一种乐趣,但还是有些两三岁的孩子讨厌画画,分析原因,主要是他们自然发展的进程被忽略,大人让他们画形状,使用颜色,而他们自己的那种真实表现又没有得到赞许。或者,大人像上课一样对他说“现在是画画的时候了”,在他们不想画的时候强迫了他们。家长只要觉察到自己的失误,就应该尽快纠正自己的方式。图2-5就是两个孩子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3个月中绘画发生变化的例子。

让孩子系统学习绘画技能,要到9岁之后才有意义。

3、你是否讨厌孩子弄得脏兮兮?

画画是一种造型艺术,这种艺术是透过造型来表达感情或思想,造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破坏以前的形状,弄脏以前的形状。画画,就是把白色的纸,用蜡笔和彩笔来弄脏它。

在孩子的生活中,最有代表性的“破坏”和“弄脏”方式,就是玩儿沙,玩儿泥。所以请家长们宽容一点,不要怕他们弄脏,可以给他们穿上不怕脏的工作服,让他们与沙和水相伴成长。一旦他们成了玩沙玩儿水,玩儿到心满意足的孩子,画也会画的更好。

4、你是否从孩子的画来推断她的性格?

过分在乎孩子画出的形状和颜色的使用方式,凭借这些像占卜一般对孩子做心理判断,是毫无必要的。就颜色而言,5岁前的孩子并不在乎,通常她们会只用一种颜色来画。

5、你是否与孩子一起做愉快的体验?

孩子自己说“我要画画”时,通常画的内容都是孩子印象深刻、快乐、有趣和心中受到感动的事情,如:父母的脸、自己捉到的小虾,第一次跳绳、挖红薯的情景。只有经历了快乐的体验后,才能产生画画的欲望,才能画出充满真情实感的画来。而如果整天看电视,生活平淡无奇,孩子就不可能产生画画的强烈愿望。请让你的孩子过一种自然的、与朋友在一起生气勃勃的生活,并请多多体验和孩子在一起的快乐。把古老的传说讲给他听,也是一种快乐的体验。无论多么小的孩子,从由衷的欢笑、快乐的充满活力的生活中,都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自然、坦率、充满思想感情和活力的作品。

第二章 孩子就是画这种画长大的——了解孩子绘画发展的一般规律

1岁孩子的特点:与其说是画画,不如说是手运动的痕迹。

家长注意:让他充分地乱画,不要教他画形状。不要给多种颜色,只给他一种喜欢的颜色。

用具:给他粗的彩色笔、蜡多较硬的蜡笔、3B-6B的铅笔。用挂历纸或大纸来画。

如果已经教了画形状:马上停止,孩子很快会恢复她原来自由的画法。

详细解说:对婴儿来说,随着握铅笔的手的运动,纸被弄破,并出现了铅笔画出的痕迹,他就会高兴地哇哇乱叫,他们把用手使画纸发生变化当作乐趣。

1岁半以前,可以通过手的往返运**画。留下的通常不是水平状态的横线,而是像半圆弧那样的曲线,由肘到手的长度,大致就是这个圆弧的半径。此时孩子还没意识到自己在画画。

1岁半以后,由画大的圆向小的的圆转变

接近两岁,圆的线条变得流畅,当能把手腕当成轴来活动后,就能画小圆了,还能上下来**画出纵线条,手的活动开始从手腕往手指尖发展,也能像成人那样拿绘画工具了。此阶段孩子还不会给乱画的东西下定义,问他“这是什么”还为时过早。因此只要给他一张足够大的画纸,使他能自由挥洒。请让他不受形状颜色的束缚,用单色自由地画。

2岁孩子的特点: 眼睛随着手移动,可以用语言来解释

家长注意:还不能让她画脸等形状,妈妈画形状给孩子看也不好

工具:一种颜色。除了粗彩色笔,还要用细签字笔、圆珠笔、2B-4B铅笔,蜡笔。大纸、小纸都行。如果已经教了画形状:让他回到画圆的时期,可以陪他画。

详细解说:手功能逐步发展,眼睛能注视到手指尖,2岁2-4个月左右,能画出一条有头有尾的线,圆开始能封口了。

自己想要画什么的意识开始萌芽,当此意愿遭到侵害时,会猛烈反抗。

对自己所画的东西开始能凭自己的想象来解释,但解释经常会变化,这是因为孩子时时都在挑选,比较自己的想象,越是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越能把一个圆比作各种不同的东西.所以请不要用不近情理的话对孩子说:“为什么这是妈妈,妈妈不像这样啊!”。

孩子画了画以后,请尊重他的作品,他的想象,帮他把他所赋予画的意义记录下来,并写上日期,这样可以了解孩子画画的变化情况,同时作为他的成长记录,还可以让他挑选自己的杰作贴在墙上,举办小画展供人欣赏

3岁孩子的特点:一开始就赋予意义地画,向作为人的“表现”的画的转变期。

家长注意:还不能教形状,不要让孩子画人的脸、汽车和洋娃娃。听听孩子用许多的圆和线画的内容。

工具:一种颜色就可以了。买六七种颜色或十二色一套的蜡笔,最多给他三种。还可以用彩色笔、签字笔、圆珠笔、铅笔。采用图画本或是记笔记的纸。

如果已经教了画形状:由母亲给她画出3岁孩子画的圆,可以使他对大圆和小圆的线条加以区别。并且,一边给孩子谈经历过的事,一边把圆和线条比作各种各样的东西画给他看。

详细解说:3岁以后,他从一开始就会确定要画什么,按照既定的想法来画,所以画的东西所代表的意义到最后都不会变。但这时还画不好形状,只是把圆比作什么,就一个又一个地画圆。

3岁半以后,画的圆就能表现出由点和横线构成的“人的头像”,即孩子给圆、线条,赋予意义的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这就是画人的头和脚的前奏(见图15)。

3-4岁孩子的画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以极其象征性的线条把现实事物画出来,此时,千万不要对孩子的作品横加指责,批评他没有画耳朵,没有画手脚,更不要越俎代庖地教他怎样画。

这期间孩子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拟人化表现”,他们认为所有东西都与人一样有生命,有思想,比如会画出长着鼻子眼睛笑眯眯的太阳。

4岁孩子的特点: 终于会画形状了,开始凭想象画画,画中除了头足人,还会出现画了头、躯干、双腿的人。如同商品说明一样,画出的只是杂乱摆着的各种东西。

家长注意:看孩子的画时,不要只看形状,还要认真听孩子讲。

把要画的东西放在眼前写生,要等到9岁以后,4-8岁,儿童画画的特征并不是一边观察一边画,而是把自己所知道的“真实”如实地画出来,而不管看到的事实是怎么样的。

工具:虽然可以只用一种颜色,但若孩子想用多种,可控制在六种以内。除细签字笔以外,还可以用彩色笔、蜡笔、圆珠笔、铅笔。蜡笔要用蜡质多,较硬的。

如果已经教了画形状:这个年龄画形状不成问题,但不要让他总是画同一种类型的画,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当他的生活体验增多,朋友增多,能尽情地玩以后,他的画也能自然地发展。还要注意多听孩子叙述他的画。

详细解说:不会写字的孩子通过画画,表达出他们逐步认识的“人”,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画出的人会有所不同,但一定表达了他那一时期印象最深刻的“人”身上的东西,例如:都是从画脸开始,慢慢孩子意识到有脚才能走,所以很快画出了有脚的“头足人”,然后注意到人有身体、手等,更可贵的是他开始慢慢发现每个人的特征,比如画妈妈的长头发、乳房,爸爸的眼睛等。

所以家长千万要忍住教孩子画人的欲望,不要随便说“脚不是从头上长出来的,你画的人怎么没有鼻子?”,更不要在孩子的作品上粗暴地添上手,耳朵之类,这样做是对孩子用好不容易才获得的知识做出的表现给予否定,不但剥夺了孩子的认知乐趣,甚至会阻碍他逐步认识世界的能力。凭自己的想象画画。

4岁的儿童还能把心中想的内容通过语言与具体的想象联系起来,并画出像样的形状。如可以由“爸爸”这个词来想象自己的爸爸,能够抓住自己爸爸的姿态与特征与其他的爸爸有所区分。

印象深刻的东西就画得大。孩子有一种把自己印象深刻的东西画大的倾向。

4岁半以后的画,就像商品目录一样杂乱无章。

4岁到5岁期间,孩子会在一张画纸上画各种各样的形状,或是把同一形状反复画,象商品目录一样把各种物体罗列出来的画叫做罗列表现,作为整体,他毫无统一感,但听孩子慢慢讲解,才知道在孩子心里画上罗列的东西都是有关联的。

到五岁左右,就会逐步发展成为把家里家外用四方形围起来,成为有整体感的表现形式。另一特点是把时间的流逝表现在一张画面上的同存表现,如听了“仙女”的故事后,把不同阶段干不同的事的罗罗都画在同一画面上。

5岁孩子的特点:不是把经历过的事情原封不动地画出来,而是只把感兴趣的如实画出。开始有了把事物程度化的“基础线”。能把听到的事所留下的印象画出来。

家长注意:不要说他的形状画的丑。要多听听他用画所表现的关系。

工具:这是喜欢分别用颜色涂抹的时候,请给他十二色一套的绘画用具或蜡笔。如果孩子喜欢用一种颜色,也可以只画一种色。这个时期还是要用蜡质多,较硬的蜡笔,不宜用粉蜡笔。

如果已经教了画形状:是画形状的时期,但若总画同一种类型的画,就要多听听孩子的讲解,扩大孩子的生活体验。

详细解说: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和形状,还能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如不但知道人有的各个部位,还知道了人与这些形状之间的关系,还知道人和衣服之间的关系,能画出穿着衣服的人。

由于对事物之间的关系感兴趣,所以会画出基底线,基底线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转换成了二维世界,成为秩序的基础。

另外,无论是家里还是海中,都清晰可见,这就是透视画法,如图22和24。能把从故事中得来的印象画成画,是5岁儿童的特征。

多给孩子讲些民间故事和传说,培养他丰富的想象力,然后他的画也会成为充满故事和想象力的画。

6岁孩子的特点:掌握了基底线的使用方法是事物秩序化。能做把世界抽象化的游戏。

家长注意:绝对不要对孩子的作品做好的或坏的评价。

要更多注意与孩子对话,对他的画问:“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不要总开着电视让他看,让他以快乐的生活为主题来画。给他将绘画书,将民间故事和自己记忆中的故事给他听。

有时,让他画一画讲故事的画。

7-8岁孩子的特点:基底线变为水平线、地平线。能从前、侧、后三个角度画人像。

家长注意:由于孩子希望能画出一看就能理解的画,所以应当理解孩子的心情,仔细地看孩子的画。

详细解说:到了7岁以后,就不只用线条来画,而是想用线条包围起来的面来表现。

1:对颜色本身的感觉性反应,孩子在0岁阶段就已经有了,但能有意识地选择颜色,是在孩子能够从最早的乱画到画出一条线(或画圆能封口)时,一般在2岁4个月左右;

2:此时的孩子一般能够将2种颜色进行对比,并从中选出一种颜色来;3岁以后,会将三种颜色 进行对比,并从中选出一种颜色来;

3:不要过早地教孩子强行分辨颜色,以免造成孩子对颜色混淆不清;

4:两岁后孩子出现满涂能力,即把一种颜色连续涂在一起,形成色块,这是孩子的重要能力;

5:当孩子的画里出现基底线时候(一般在5-6岁),孩子开始能够系列地使用颜色了,也就是说,孩子能自己选择使用符合形状的颜色;

6:在孩子能画出基底线之前的阶段(2岁-5~6岁阶段),尽量让他用单一的黑色(或其它颜色)画单色画;

7:孩子2-3岁时候的涂鸦,是用涂鸦表达一种定义,用颜色过多反而会对孩子的定义表达形成一种干扰;

8:孩子4-5岁时候的涂鸦,具有物体的实体特征,6-7岁时候,是怀着对物体之间的关系的兴趣

而画,这个时期,孩子的表达重点都不涉及到颜色,同样的,画单色更加有利于孩子的表达;

9:当孩子不是由大人教而是自然而然地画出基底线之后(一般是5岁半-6岁),孩子的画出现秩序感,孩子对由颜色构成的面开始发生兴趣,颜色对孩子产生意义;

10:在颜色对孩子产生意义之前,千万不要让孩子按照大人的指导用色,大人指导孩子用色,如同教孩子画形状一样,都是对孩子的自主非常有害的行为;

11:在孩子7岁以前,千万不要拿大人画好形状的涂色本让孩子涂色,涂色是一种形式化的作业,根本表达不了孩子本身的思想,而练习不要把颜色涂到规定范围以外的技术,对孩子来说毫无意义:孩子此时本身手还不具备充分的控制能力,当孩子的手具备充分的控制能力之后,他更愿意把自己画出的东西尽力涂好;

12:孩子7岁以后,对“面”有了一定认识,才能把在大人画好形状的涂色本上“涂画”当成一种有 乐趣的游戏;

13。孩子9岁以后,就会尽力去画所看到的真实,所以孩子会迷上写生,孩子终于能象成人一样

画画了,这时候可以让孩子学习成人的系列绘画技巧,可以送他们去技巧训练班了!

而在此之前的涂鸦(由孩子自己乱涂乱画,大人绝不插手)是不可以跳过的,否则孩子会因为缺少自己最初的感知,发现和创造,容易成为只会模仿(在思想上爱听从)别人的人

关于颜色:

1:在儿童5岁时,他们开始对有颜色的水着迷,在5岁半到6岁以后,他们则喜欢把颜色分开涂抹在自己的身上;2:当孩子对颜色感兴趣时,他们不仅对颜色本身感兴趣,对颜色发生变化的方式也感兴趣,并愿意自己动手试;2:在儿童5岁以前(确切地说是会自己画出基底线以前,一般在5岁半左右),颜色并没有什么意义;3:尽管只是一种颜色,他们也能兴致勃勃地画(涂鸦);4:越是健康成长的孩子,画画就越不在乎颜色;5:如果孩子很在乎颜色,母亲应当遵从孩子的意愿;1:儿童涂鸦严格来说不仅是一种美术活动,而是孩子的一种认识世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周围的大人和小朋友学会交往,获得肯定的一种成长方式,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涂鸦,孩子在学习自己的表达,创造及享受与人交流的成就感,这是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的天然的成长方式;2:孩子通过自由自在的涂鸦,体验并获得“靠自己的力量来行动,用自己的感觉来感受,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的萌芽;3:通过不受限制的涂鸦活动,孩子逐步练就了为做人所具备的主体性的活动能力,以及区分美与丑的感性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奠定了最基本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培养出了文字,数学,科学,道德自律等方面的基本能力;4:大人会不会绘画和孩子的涂鸦没有任何关系,孩子需要的不是大人的任何指导(相反,这种指导还会损害孩子的成长体验);5:孩子需要的是大人的态度(让孩子自由而随心所欲地涂鸦,绝对不横加指导),大人的支持和宽容(给孩子合适的工具和地方,让他想涂就能涂,大人不对孩子的涂鸦时间,内容,次数做任何限制,能够对孩子的作品不以大人的眼光而是从孩子成长的角度给予真诚的倾听和肯定,大人让孩子尽情玩水,玩泥,玩沙,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交往,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打架等等,即大人负责提供给孩子充满丰富的感受机会的生活;大人不限制孩子用哪只手画或双手一起画,不限制孩子的绘画姿势:可以躺着画,坐着画,站着画);6:孩子们在一起涂鸦更有利于孩子的交流和成长;7:儿童绘画班能够提供绘画场所和绘画伙伴以及造型活动(如玩沙,玩儿泥,做手工),儿童参加绘画班的原因只有这个,而不是有能够指导怎么画的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绘画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前提必须是决不指导孩子“这儿要这样画”,让孩子不是摹仿大人而是自由涂鸦的绘画班.如果孩子能在家有伙伴一起涂鸦,就没有必要上绘画班;8:孩子在幼儿期,家长对儿童涂鸦所具有的正确态度,足以培养出孩子的好的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而培养儿童期孩子的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等基本能力的责任和能力,家长都具备,因此没有必要特别请教师替家长担负起这种培养重任;9:孩子画出形式感比较强的画(如洋娃娃,机器人,或卡通人物),说明孩子的生活中缺少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的感情,发现以及感受.家长应该让孩子尽情地玩耍和体验,家长应该让孩子远离电视和漫画书,从水,沙,泥,粘土,色水开始,让孩子感受和体验,孩子有了真实的体验,他 的画自然就会变;10:绘画以外的造型玩耍,对于孩子的绘画,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如男孩子钉钉子,造小船,女孩子编头发,织帽子,缝衣服(一般4-5岁开始);11:孩子涂完鸦之后,有时会把自己的作品破坏掉,如画好的小车剪下来,画好的小人剪下来,让它们打斗,这是一件好事,用自己的作品来进行玩耍,这其实是孩子在发展造型能力,家长应该高兴;12:家长不要过早教孩子学写字,过早学写字会限制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在6-7岁以前,多给孩子讲故事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1:在孩子9岁(最早也不要低于6岁)以前,不要教孩子系统的绘画技能(包括让孩子画形状,为孩子画形状,甚至事无巨细地指点孩子使用颜料,让他(她)全部涂上,带孩子写生等);2:教孩子画成人的画(画形状)会限制孩子手的功能,眼的功能,语言的功能,情感和意欲的功能及社会性五方面的发展;3:教孩子画小鱼,花朵,房子,小车,小兔子,蝴蝶,燕子,蜻蜓等等看起来内容适合孩子的形状,实际上它们绝不是孩子的作品;4:孩子的画与婴儿的哭一样,是他们直接表达心情的一种方式,孩子天生就会涂鸦;5:在涂鸦中,孩子讲述了自己对世界的感受和发现,看孩子的画,不是看他画得像不像,而是

要“听”他的画所表达的东西,理解他在画中所述说的内容;

篇6:引导孩子走进数学世界

【课题】FLASH引导层的应用 【课时】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flash引导层动画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学会熟练运用元件制作引导层动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创设,教师演示,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实际,通过适当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创意展示,通过恰当设问、自主学习和探究,逐步深入地理解知识点,熟练掌握引导层动画的制作过程。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懂得如何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利用掌握的技能,即学即用,点亮生活。【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引导层动画的制作方法并学会运用;

难点:引导层相关概念的理解,对象与引导线间的关系。【教学方法及策略】

演示法。对于技能性要求很高的课,利用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观摩”的方法,使学生很快掌握引导层动画的制作过程,实用而高效。

任务驱动法。目标是行动的先导,基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在模拟现实生活情境的任务驱动下,完成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自主探究法。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认知层次由“事实如此”向“原来如此”的发展。增强学生的知觉体验,使抽象知识具体化、生活化,使整个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教学准备】

自制的引导层卡通动画、制作学案、收集图片资料并制作学生练习【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激发兴趣

师:(PP演示)谈到动画,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动画片里经典的卡通人物大家还记忆犹新吧。大家都记得哪些呢?

生:喜羊羊与灰太狼、黑猫警长、、、、、、师:他们时而夸张、时而搞怪的表情曾给我们的童年时光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虽然这些动画片可能出自一些大师之手,但我们也不必感到惊讶和神秘莫测,因为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一起进入flash动画世界,探寻动画制作奥秘,感受动画的精彩。(展示课题)

师: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个短片。这部短片描述的是主人公小明一天所发生的一些事情,我将其中一个生活片断用不同的动画技巧展示出来,大家说说看,哪一个更生动、形象呢?

生:动画2 师:很好。动画2里的对象运动轨迹更符合现实生活情境。我们把物体能按照固定轨迹运动的动画称为路径动画,也叫引导层动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FLASH引导层动画的制作方法。(展示课题)

二、初试身手,发现问题 师:下面我们以“太阳升起”为例给大家具体讲讲引导层动画的制作过程。大家现在看到的界面就是FLASH的操作界面,跟很多应用软件一样,例如画图、PHOTOSHOP等,都有菜单栏、工具箱等,除此以外,还有不一样的地方也是我们今天操作的重点——时间轴。时间轴下方是场景,我们又称为舞台。大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舞台想想,舞台上都有什么呢?

生1:背景,演员。生2:还有道具。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在FLASH里面演员又叫元件,是要做动作表演的。大家看看现在的场景里谁是演员呢?

生:太阳。

师:非常正确。哪些是道具呢? 生:树,房子。

师:我们把道具作为背景放在一个图层,太阳作为演员放在另一个图层。接下来,要让“太阳”做“升起”这个动作,大家看看太阳在升起的过程中什么发生了变化?

生:位置变了。师:有几次位置的改变? 生:两次。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准确。太阳的初始位置已经做好了,我们用一个黑色的圆点做个记号,这个黑色的圆点也叫关键帧,表示太阳的初始位置;太阳的结束位置再用一个关键帧做记号。怎么做这个记号呢?在“太阳”图层对应的时间轴上选取一个位置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插入关键帧”,然后奖“太阳”的位置调整到结束状态,再单击第一个关键帧,将“属性”面板中“补间”属性改为“动作”,点击“控制/测试影片”,可以看到太阳动起来了。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我的文档/TEACHER文件夹”,选择其中一个动画作品完成对象做直线运动的动画。操作过程中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看看手中的学案,或者问老师。

(学生动手实践,老师随堂巡视,指导学生操作,并找出演示学生)

三、再试身手,解决问题

3(展示学生作品)

师:有同学很快完成了对象的直线动画制作,同时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运动对象不能够按照背景里固定的轨迹运动,动画效果不是很好。有的同学则通过插入多个关键帧来控制对象的运动方向和位置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家觉得这个方法好吗?

生:好,但是做起来有点麻烦。

师:我也同意大家的观点。插入多个关键帧的方法也可以解决“让运动对象按固定轨迹做运动”的问题,但不是最佳方法,我有一种方法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操作比较简单,只需要三步:(边操作边讲解)

第一步:添加引导层,单击“添加运动引导层”小图标;

第二步:选中铅笔工具,单击引导层,在场景中画弧线,注意“平滑”选项的选择;

第三步:(注意换工具)选中“太阳”图层的第一帧,将太阳的中心点和弧线的起点对齐,选中“太阳”图层的最后一帧,将太阳的中心点和弧线的终点对齐。(提示学生吸附工具的使用。)

这样,一个简单的引导层动画作品就完成了。操作起来是不是很简单?请大家再将你的作品完善一下,添加引导层,完成引导层动画的制作。(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确定演示的学生)

四、展示作品,归纳总结(广播展示学生作品)

师:同学们都完成得很好,作品很有创意。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几点,我们来归纳一下:

(1)、引导层动画是在直线运动动画的基础上完成的;

(2)、引导层动画必须由至少两个以上图层组成,一个引导层,一个被引导层;(3)、引导线必须有起点和终点;在闭合的引导线内,起点终点在同一处时,必..............须断开路径,形成起点和终点; ..(4)、引导线只是一种功能线,在测试影片文件中是看不到引导线的。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简单引导层动画的制作方法了,我们制作的动画都是引导 4 线引导一个物体的运动轨迹,能不能引导线引导多个物体的运动轨迹呢?大家看看下面这几个作品:“猫捉老鼠”中猫和老鼠上下楼梯、“漫天飞舞的雪花”中朵朵雪花以及航展上给我们做表演的航天飞机,这些动画又是如何实现的呢?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一下,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学习。

五、知识拓展,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一起学习的引导层动画的制作,仅仅只是计算机动画制作中的技术之一,除此之外,还有逐帧动画技术、变形动画技术、关键帧动画技术等等。一部好的动画都离不开这些技术的支持,但更需要有创新。相信“FAMILY”这部作品大家都看过了吧,今天我们再重温一下。这部作品运用的动画技术也包含了刚刚我们介绍的那几种技术,让我们对这部作品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它的创意,它将“FAMILY”这个单词每个字母赋予新的含义,组成一句话“爸爸妈妈我爱你”,就是这个创意让所有看过这部动画的人深受感动。大家知道,中国现在最缺什么吗?缺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确切的说是缺乏具有创新意识的专业技术人才。中国的动画历史源远流长,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中期,中国动画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内容和艺术性都远高于同一时期的日本和美国,甚至日本很多早期的动画都受到中国动画的影响。可是,为什么现在充斥在中国动漫市场上的几乎全是日本和美国的动画呢?我觉得一是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二是大胆创新不够。

篇7:带着童心走进孩子的世界

带着童心走进孩子的世界

河北省滦平县第二幼儿园尹文利

摘要:

永远带着童心走进孩子的世界,那么你将是一个永远让孩子喜爱的老师。童心拉近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用童心接近孩子,拉近了教师和幼儿的心里距离。教师站在孩子的角度,揣摩他们的内心世界,幼儿会主动亲近老师。童心沟通了师幼之心, 教育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因而师生的沟通显得至关重要。教师站在孩子的角度,揣摩他们的内心世界,幼儿会主动亲近老师。童心建起了游戏的桥梁, 童心让心中多了许多宽容。和孩子们平等相处,永远的用一颗童心去走进孩子的世界。

关键词:童心、幼教、沟通、游戏

从事幼教工作十几年了。我深爱我的职业,更爱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孩子们也深深的喜欢我。不论别人赐予老师多么美好、多么庄严、神圣的描述,可是在我心中最好的幼儿教师却是“永远别把自己当老师,而是把自己看成孩子中的一个。”工作中我就是这样和孩子相处的。永远带着童心走进孩子的世界,那么你将是一个永远让孩子喜爱的老师。

一、童心拉近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渴望被尊重是人皆有之的一种心里需求,幼儿也不例外。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希望得到友谊、尊重和赞扬,当他们感到不被人注意,或嘲笑、冷落时自尊心便受到了伤害,会感到委屈,引起哭、吵,甚至暴怒反抗。这时候教师以朋友伙伴的身分出现和他们一起游戏一起玩,做所有孩子的第一个好朋友,让孩子知道你在意他、喜欢他。“放手”让他们去接触幼儿园这个神奇的世界,尊重幼儿的思维方式原则,因势利导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对于幼儿一些荒诞的行为,不能生硬的加以否定,否则既挫伤了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又不利于维系师生情感,教师要以伙伴的角色灵活应变,耐心的作出合理解释的正确引导。比如孩子说:1-1=2,你可以告诉他:“XXX你真聪明,别人没想到的你都能想到,一块橡皮泥掰掉一块不就变

成两块了吗?可是要有一块糖吃掉了就没有了就成0了,所以有好多知识都需要你们长大了努力学习去研究的。”用童心接近孩子,拉近了教师和幼儿的心里距离。教师站在孩子的角度,揣摩他们的内心世界,幼儿会主动亲近老师。

二、童心沟通了师幼之心

教育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因而师生的沟通显得至关重要。教师的感情是比较内隐而含蓄的,而幼儿揣测他人心里的能力是有限的。孩子稚嫩的思维触角不可能窥探到教师的心灵深处,这就要求教师用一颗童心去和孩子交流多向孩子说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能“吝惜”自己的语言表情。你向孩子说的多了,孩子也会向你诉说很多,在心与心的沟通中让孩子知道老师是多么的爱他们。

我常对小朋友说:“我不喜欢爱哭,不勇敢的孩子,我想让小朋友每天都高高兴兴的入我一起游戏、一起唱歌、跳舞。那么你们喜欢什么样的我呢?”孩子们当然喜欢高兴快乐的我,最不想看到我生气发火。我就按照孩子说的改掉了自己的缺点。孩子有缺点也当然要改掉了。我们互相鼓励。在每次交谈中心与心的沟通都又深了一步。我和孩子在一起像“小疯子”一样,随心所欲的跑啊、跳啊、唱啊。任一颗“童心”和孩子一起撒野。孩子们把我围在中间那欢乐的表情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这时我们的心也在沟通中,孩子们心里会说“看老师也象孩子”!

三、童心建起了游戏的桥梁

幼儿园一日活动都在游戏中进行。一日活动的组织者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名游戏型的教师。那么拥有一颗童心就为创造游戏奠定了基础。试问:如果一个自己对游戏没有兴趣的教师怎么组织幼儿完成一日生活这些游戏活动呢?把自己当作孩子幻想怎么去玩,然后在和孩子们一起去做真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到无限乐趣。

篇8:引导孩子走进数学世界

语文, 其实就是一门言语艺术。从我们喃喃学语开始, 就已经在接触语文这门课程了。一些学生学了十几年的语文, 只觉得语文特难学, 根本体会不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在他们的印象中只有一些枯燥的拼音字形, 繁琐的内容解析, 乏味的古文背诵。语文, 难道真的只剩下这些了吗?我们所说的语文学习, 不应仅仅是我们在语文课本中所涉及的一些东西, 还应该包括我们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点点滴滴。语文的世界, 应该是一个快乐的世界。在这里, 我们收获知识;在这里, 我们汲取力量;在这里, 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

那么, 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学习变成一个快乐的过程, 而不仅仅在高考指挥棒下, 只知道在书山中跋涉、题海中遨游呢?

高中, 是人生旅途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在这个时期, 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逐渐发育成熟, 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正逐步形成。他们青春, 阳光, 充满活力, 对一些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们的鉴赏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 他们也会提起笔, 抒写自己的心声。这时, 我们就应该注意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 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领悟能力。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语感。语感的培养, 是我们学好语文至为重要的一环。语感的培养, 不是朝夕之间就可以完成的, 它需要长期的积累, 厚积薄发。在这里, 我们可以从“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入手:

我们先来说说“听”。大家一定觉得很奇怪, “听”有什么难的, 只要不是聋子, 谁不会听呀!但此“听”非彼“听”。我们这里所说的“听”, 是要听得清,

听得懂, 听了之后能记得住, 边听边品评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我们要把握言语中心, 听出言外之意、弦外之声。平时, 要注意身边人的言语。老师上课, 他们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父母讲话, 他们的话语有什么不同;主持人播音, 他们的言语又有什么风格。而听到一些有意思的话语、故事, 可留心记忆。这样听得多了, 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自然而然就能提升。

俗话说的好:“一个好学者不一定是一个好老师。”虽然他们有些人学贯中西、满腹才学, 学问做得非常好, 但由于没有好的口才, 肚里有货, 却不能从口中倒出来。有时候讲出来了却毫无趣味, 缺乏吸引力。这就涉及到我们所要谈的“说”了。说话并不难, 但要讲好就比较困难。古人有“巧舌如簧”、“天花乱坠”、“口若悬河”之说;而在历史上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扭转乾坤的也不在少数。孟子以他的滔滔雄辩, 说服齐宣王“保民而王”;诸葛亮舌战群儒, 联孙抗曹而奠定三国鼎立之势……我们作为一些普通人, 要想成就他们那样高超的游说艺术是很难的, 但我们在平时应该注意:普通话是否标准, 说话条理是否清晰。更高一点的要求是, 话能否讲得生动形象。而在讲故事、作口头作文或演讲时, 则要感情丰富。是否能做到这些, 就看我们平时能否多说, 能否多与别人交流。

古人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上至两千多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 下到近代的私塾教育, 以至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 “读”都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关键。小时候诵读的一些东西, 当时可能并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 阅历的丰富, 许多东西自然而然就领悟进去了。对学生来说, 除了教科书之外, 还应该扩大课外阅读量。好的文章, 是良师益友。它能让我们闭塞的心灵变得清澈透明。精美的散文, 情节跌宕的戏剧, 包罗万象、富有生活气息的小说, 都可以让我们获得美的享受。典雅的古诗词, 则可让我们的气质高雅。一些典范的现代白话文, 不仅让我们得到艺术的熏陶, 而且我们平时所运用的字词、标点、修辞, 都以这些文章为范本。多读它们, 对培养我们的语感, 学好语文, 有着莫大的帮助。

说到写作, 一些同学的头就疼起来了, 觉得实在是没有什么东西可写, 要凑一篇700字的作文, 实在是一项酷刑。其实, 写作并不像有些同学所想的那样恐怖。只因为平时缺乏积累、观察不够, 导致肚中无货, 才望“文”悲叹!罗丹说过, 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的一切, 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我们需要的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平凡而充满真情的小事也能激起我们心灵的共鸣。我们一些同学的作文, 往往过于形式化, 缺乏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连他们自己都不能感动, 又怎会引起别人的共鸣呢?我们总在抱怨, 砸在牛顿头上的苹果, 为什么不砸在我的脑袋上呢!法国数学家、思想家帕斯卡尔说,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是的, 我们有思想。枯木逢春, 让我们感叹生命力的顽强;碧水东逝, 让我们惊叹时光的匆匆;沧海桑田, 让我们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一个让我们感动的细节, 一件让我们钦佩的事情, 一位让我们尊敬的人……

所有这些, 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笔端之物。电视里的新闻、报刊上的故事, 我们都可撷取过来, 甚至包括我们最为熟悉也最容易忽视的课文。有的高考满分作文, 所用的素材都来自课文。

不要把写作当作一种刑罚。它是一个平台, 是一个抒发灵性、尽情展现才华的平台。在这里, 可以笑, 可以哭;在这里, 有亲情, 有友情。岁月流逝, 记忆模糊。当你以后翻阅自己以前所写的一些文字时, 你会欣然发现, 这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以前真的发生过这件事吗?我的想法怎么会这样单纯幼稚?文字可能是稚嫩的, 但它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记载着一段青涩的岁月, 它见证着我们走向成熟。

语文的世界, 是个神奇的世界!在这里, 我们认识了守护心灵月亮的庄子, 懂得了人生的四个境界, 还明白了人到底是什么。语文的世界, 不是单调、乏味的, 它有血有肉。它是温文儒雅的绅士, 也是朝气蓬勃的少年;它是烟花杏雨江南, 也是金戈铁马塞北。它伴随我们左右, 跟随我们一生。

上一篇:医院管理知识培训下一篇:驻马店日语导游词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