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民俗民风作文

2024-07-07

傣族的民俗民风作文(精选13篇)

篇1:傣族的民俗民风作文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云南特有的民族——傣族。

傣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很讲究礼仪的民族。客人来到傣族,主人都会主动招呼,无论男女老少,他们对待客人总是满脸微笑,说话亲切有礼。尊老爱幼,是一个友好的民族,还会受到主人“泼水”和“拴线”的礼遇——客人到来时,门口都有傣族小仆哨用银体端着浸有花瓣的水,用树枝、树叶轻轻洒到客人身上。走进傣族竹楼,入屋后老人会给客人的手腕上拴线,以祝福客人能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傣族最著名的恐怕就是泼水节了。每年四月的一天,傣族都要举行泼水节。这一天早晨,人们要采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碧澄的清水来为佛像洗尘。做完这些群众性的泼水节就开始了。一群群男女青年铜钵脸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从头上到脚上,全身湿透。这是吉祥的手,幸福的水。无论是泼还是被泼,都异常的高兴,脸上挂着笑容。

傣族的`居住屋--竹楼也小有名气。因傣族人居住区气温高,而竹楼又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傣家人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傣族的民俗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还等待你去亲自感受,去了解。

篇2:傣族的民俗民风作文

习俗

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婚俗

“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通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 “吃小酒”,在男女订婚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个男伴陪同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共摆一桌共饭。“吃小酒”讲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 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婚礼之日双方家里都要举行婚礼,大都先在女家进行。婚宴时,席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线仪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又用两根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然后由高龄老人将糯米饭捏成三角形蘸上盐,置于火塘上的三脚架的顶点上,任其火烧后自然脱落,象征爱情像铁一样坚实。

食俗

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 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于消化。

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的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家酿制的,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喝时只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食槟榔,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 典型食品有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

节庆

篇3:傣族的民俗民风作文

傣族原始宗教中最早的崇拜对象大概就是与人们的生存关系最密切的自然物和生产、生活资料, 如太阳、山、水、土地、树木、村寨、粮食等, 因此, 太阳有太阳神, 山有山神, 江河有水神, 树木有树神, 土地有“田头鬼”、“地基鬼”, 水泉有“洼子鬼”, 风有风鬼, 家有家神, 村寨有寨神, 一个勐 (坝子) 有勐神, 粮食有谷魂。人们为求得生存和发展, 对这些自然物的神灵都要定期进行祭祀。图腾崇拜应是氏族社会比较早期的信仰, 这是把周围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认作自己的祖先加以崇拜, 这就是这个氏族的图腾。傣族的图腾崇拜主要保存在一些民间故事和祭祀仪式中, 德宏有老虎为祖先的传说。德宏一带历史上的麓川王国, 其国王的名字都以“思”开头, 如“思伦法”、“思可法”, 这个“思”字即“虎”的意思, 人们视麓川王室为虎氏族, 应该来源于虎图腾崇拜。这些都是图腾崇拜的痕迹。如今德宏地区的傣族存留有许多种类繁多的民间舞蹈, 这些民间舞蹈大都带有图腾崇拜的痕迹, 如白象舞、孔雀舞、金鹿舞、“嘎养”舞 (鹭鸶舞) 等, 而其中的孔雀舞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拟兽舞蹈, 也是傣族先人把孔雀作为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的产物。孔雀舞以身段优美, 节奏明快, 手形变化多端, 眼神灵活传情为特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 孔雀舞的内容和形式经过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如今已看不到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的影子, 而把它作为平时的健身舞蹈和重大节日时的表演性舞蹈。由于傣族先民生产力低下, 他们无法对一些自然现象进行解释, 由此产生了自然崇拜和对神灵的崇拜, 并逐渐过渡为具有一定仪式的全民信仰, 经过历代人的不断强化, 它们中的一些演变成顽固、保守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行为, 由此产生许多生活禁忌和一系列的巫术活动。因此, 新中国的诞生, 广大农奴在政治上的解放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已逐渐缩小了这些原始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但它在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意识中打下的烙印, 却会在相当长的时期保留下去, 在人们有意或无意间继续释放自己的影响力。

二、佛教与民族传统体育

德宏地区 (包括耿马、孟定一带) 的傣族是一个全民信奉佛教的民族, 他们主要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 即小乘佛教, 小乘佛教大概在公元6~8世纪之间开始传入傣族地区的。小乘佛教的威力大大超过原始宗教。当它在唐朝前期传入傣族地区后, 首先在统治阶级中站稳了脚跟, 然后又在全社会得到普及。小乘佛教一经传入傣族地区, 便使傣族的整个生活、文化等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同时佛教为了与傣族特有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氛围相适应, 也吸收了许多傣族文化的营养, 使佛教更好地为傣族人民所接受。这两个过程几乎是同步进行的。佛教与原始宗教的长期共存现象, 形成了傣族信仰二元化的特点。现在傣族主要的民俗节日与佛教的关系极其密切, 如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堆沙塔节等, 就连傣族的“赶摆”也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 泼水节。

泼水节傣语称“摆爽南”, 又名“浴佛节”, 字面意思是“变更”和“周转”, 即从旧的一年转换到新的一年。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 与德宏傣族共处的德昴族和阿昌族也有过泼水节的习俗, 形式都大同小异。在泼水节的清晨, 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赶大“摆”, 举行浴佛和互相泼水祝福, 白天城乡各地处处吉祥水花飞舞, 笑语连天, 一片欢腾, 之后他们就开始互相泼水, 意为祝对方健康、吉祥、幸福。在泼水的同时他们还在鼓锣等乐器的伴奏下翩翩起舞。晚上村村寨寨唱傣戏, 嘎秧弄, 放孔明灯, 彻夜不眠, 场面十分壮观。此外, 放河船、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斗鸡等, 也是泼水节期间的活动内容。近几年, 还增加了民俗考察、经贸洽谈、寻找最美的傣族孔雀公主比赛、千车万人采花活动、牛车与美女彩车巡游展演等内容, 使泼水节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2. 关门节。

德宏傣族称为“进洼”, 意为佛祖入寺之意。也是德宏傣族传统佛教节日, 时间为每年傣历九月十五日 (农历七月中旬) 开始, 到傣历十二月十五日结束。据传说, 每年的这个时期, 佛都要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 3个月才能重返。有一年, 由于佛不在, 数千佛教徒到乡下传教, 百姓的庄稼被他们踏坏, 耽误了百姓的生产, 百姓们对佛徒十分不满, 佛后来知道了此事, 心中非常不安。从此以后佛再到西天讲经时, 便会把佛徒全集中起来, 规定在他讲经期间不许他们到其他地方, 只能忏悔, 以赎前罪。故人们称之为“关门节”。

3. 开门节。

傣语为“豪瓦萨”或“出洼”, 除傣族外, 其他信奉小乘佛教的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都过该节日。“关门节”结束后举行。节日当天, 男女青年身着盛装, 带着食物、鲜花、腊条、钱币等去佛寺拜佛。然后举行盛大的文娱活动, 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活动的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放高升、点孔明灯、唱歌跳舞等。青年们舞着各种鸟、兽、鱼、虫等形状的灯笼环游村寨。这时, 恰逢稻谷收割完毕, 所以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

4. 堆沙塔节。

傣语称“广母赛”, 为小乘佛教节日, 傣历一月十五日 (农民十月十五日) 举行。节日当天寨里的所有人都到河边搬运沙子, 然后由老年妇女在寺院里堆沙塔。她们先把运来的沙子筛净, 然后把筛净的沙子和白胶泥充分混合, 再把混合好的白胶泥抹到事先用土基砌成的塔基上, 塑成的主塔高约1米, 底座周长大约2米, 主塔塑成后还要在主塔的四角再塑四座小塔, 最后再撒上细沙。接着以主塔佛龛为中点留出“十”字形走道, 将地面划为四块。老汉们在一旁破竹编用的篱笆和制作彩纸塔帽。堆完沙塔的老年妇女手拿事先做好的长约尺余的笋壳模, 先往模子里填些潮湿的细沙, 再从簸箕中取一粒小卵石及一两个镍币作为塔心, 然后填满沙子, 再用填满沙子的模子拓在撒有细沙的地面上。每块地面拓小沙塔250座, 共1000座。拓完后, 男女老少开始为主塔加冠, 他们先用篱笆将塔群围在正方形的篱笆墙内, 并在主塔尖和四根篱笆墙角柱上悬挂五彩纸旗。每根篱笆墙角柱上都捆着一株芭蕉树和一根带叶的甘蔗, 以象征丰收和日子甜美。同时还绑一个供有粮果米花等的竹制括盘。清场后, 由老年妇女点燃主塔佛龛里的四盏香油灯, 然后关门封场。当天晚上象脚鼓声雷动, 人们围着场地翩翩起舞。节期三日以内, 全寨在佛寺打合伙。每日早晚僧侣都要为沙塔颂经, 大约半小时。第三日下午清理沙塔, 小孩子们以取得塔心钱为吉祥。

5. 摆冷细。

相当汉族农历的春节, 傣族寨子里的中老年人在这一天, 都到奘房 (寺庙) 里拜佛, 听佛爷讲经。

6. 摆伍巴古。

意为弥勒佛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十六日, 傣族村民们在奘房举行的迎佛、拜佛仪式, 不定期举行。节日期间他们向佛敬献袈裟、被褥、枕头、香烛、果品等物, 然后在奘房“光毫” (即聚餐) 。第二天中午进行送佛仪式, 村民们在精美的小彩船中放置一尊小佛像, 然后在佛爷的引导下, 敲锣击鼓把彩船送至河边, 长老诵经后把彩船放人河中顺流而下结束。

7. 摆干朵。

出洼的第二天 (农历九月十六日) 举行, 傣族民间比较热闹的宗教节日。节日期间傣族村寨之间集队互相祝贺, 村寨之间的青年们要进行对歌、跳舞等活动内容, 老年人则到大殿拜佛祈祷。

8. 烧白柴。

节日前, 信众中的青年男女要到山中砍一些柴禾送到奘房, 把树皮全部剥去, 露出洁白的树干, 称为白柴。到农历元宵节晚上, 由男信徒把白柴垒成一个高4~7米的“亚”字型座亭式建筑, 建筑顶放置油布条、刨花等易燃物, 亭中悬挂鞭炮。晚上九时左右, 先由佛爷诵经, 后由长老手持长竹竿点燃亭顶的易燃物, 把亭子化为灰烬。他们认为烧白柴节过后, 天气将会转暖。

德宏州傣族除全民信佛外, 还保留先民信仰的原始宗教, 由这些宗教衍生出许多民俗活动, 在这些民俗活动中孕育着丰富的体育因素, 它们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摘要:德宏州傣族是一个全民信佛的民族, 佛教对傣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具有深刻影响。除此之外德宏地区的傣族还保留先民信仰的原始宗教。由这些宗教衍生的民俗活动, 孕育着丰富的体育因素, 它们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关键词:德宏,傣族,宗教民俗,传统体育

参考文献

[1]尤中.中国西南民族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1985.

[2]《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概况》编写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概况[M].芒市:德宏民族出版社, 1986.

[3]肖谋远, 韦晓康.宗教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影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6.

[4]许建.原始宗教对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影响[J].体育科技, 2005, (2) .

篇4:傣族的民俗民风作文

关键词 傣族 民族文化 特征 影响

一、傣族文化的构成

(一)宗教

傣族几乎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几乎都要到奘房中受戒修行,参加每年三个月的入夏安居,诵经赕佛。在西双版纳、景谷等地,傣族男子都要出家為僧一段时间,在佛寺内学习傣文、佛法、天文地理等知识。人们认为只有入寺做过和尚的人,才算有教化。

(二)民俗文化

1.文学

傣族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古歌、神话、创世史诗产生和发达的时期;二是英雄史诗、传说、歌谣形成和昌盛的时期;三是故事、叙事长诗兴起和繁荣的时期;四是新文学蓬勃的时期。傣族人十分喜爱诗歌,尤其是叙述长诗。佛教的传入,傣文的创制,都对叙事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傣族民间艺人接受、翻译和传播外来的佛经文学,同时还把傣族民间故事吸纳进来,创作了大量的民间叙事长诗。

2.节庆

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节期在傣历六月,相当于公历4月。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其大多数都与佛教有关。

3.民居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杆栏式建筑。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织布的地方。

4.服饰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女子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服饰也对傣族舞蹈的一些代表性动作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5.饮食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米,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的糯米装进竹筒后加水后,用一个玉米胡塞上,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傣族还有很多特色烧烤。傣族的凉拌也十分美味,比如干巴丝,包烧鱼等等,普洱茶是云南普洱特产,唐代就远销中国各地,清代时远销东南亚及南亚,现已进入日本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中外驰名的名茶。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特产非常丰富,仅水果就有110多种,这里动植物品种繁多,是有名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1991年,西装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正式向外界开放,人们可以亲身游历大自然的宝库,体味浓郁的压热带风情。

二、文化对傣族舞蹈的影响

(一)动率

1.柔美的膝部起伏

傣族民间舞蹈风格浓郁,特点突出,感情内在而含蓄,舞姿富于雕塑感。而膝部柔韧的起伏,是傣族民间舞蹈的共同特点,也是孔雀舞的特点,在变化万千的动作过程中,膝部始终是带韧性的起伏,但这种起伏又不是机械的平均起伏,而是随着内在和外在的感情变化而变化的。如主力腿立直时稍快,而下蹲时期稍慢;在膝部稍直和半蹲的起伏中是带韧性的。

2.小腿的灵活运用

傣族舞蹈中表现小孔雀的舞蹈,膝部常用快速的小颤、以及没有起伏的的矮步,小腿显得非常轻盈灵活,主力腿常用蹲地小跳使舞蹈非常活泼。手上动作变化轻盈而灵敏,三道弯道造型小巧玲珑。常用连续的小耸肩使这种舞蹈轻快、活泼、热情。鼓点快速而轻巧。以上说的所有特征,都是与傣族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二)体态

1.三道弯

“三道弯”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基本体态,因为傣族人民喜爱和崇尚孔雀,把孔雀视为圣鸟,而孔雀具有“三道弯”的自然形态,所以造就了傣族舞蹈“三道弯”的体态发展和舞蹈风格。傣族人民以“三道弯”的躯体造型,配合带有寓意的手形和各种跳跃、转动的舞步,塑造孔雀“竹林漫舞”、“泉边嬉水”、“雨林追逐”等各种栩栩如生的神态和自然景象。

2.一边顺

傣族在秋收后扬场中不使用风车,而是两手各持一把大竹篾扇,用扇风的方法筛选稻谷,这种筛法就是一顺边的动态。当她们右手高举篾扇的同时,右脚亦弯曲并高高抬起,手脚同时向下用力扇风,身体由右向左侧转动,左手扇风时,姿态和转动与右手一致 ,都是手脚同出一侧,作为舞姿造型一顺边,又和审美情趣有关。“一顺边是高原舞蹈特有的动律和形态,高原民族的舞蹈中都有这种文化现象。

3.通过曲线塑造造型感

傣族舞蹈蕴藏着神秘而浓厚的民族氛围,有极高的文化品位和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极尽东方韵致。傣族舞蹈中透出山川秀美、人文毓秀的夺目光彩,充满着平和、恬静、隽永、含蓄的风格,朴实自然毫无雕凿之感。舞蹈动作中那些人体的头、手、臂肘、肩、腰、膝等每一个关节都尽量弯曲,使整个体态由多种曲线组成,形成婀娜多姿的s型,无论手的推拉和脚步起伏的动作,还是孔雀舞中的美丽造型的流动美,都具有造型丰富而个性鲜明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张大鸣.傣族生态环境与傣族舞蹈[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篇5:傣族民风民俗作文

历史

自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生息在滇、桂、黔地区,与壮族、水族、布依族、黎族等有密切的关系,同源于古代的“百越”。他们以“纹身断发”为共同习俗,而又互相杂处。他们的足迹还在老挝、泰国北部、缅甸和印度地区。他们是最早栽培水稻和使用犁耕的民族。公元前1世纪,汉文史籍就有了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

礼仪

傣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礼仪的民族。外地人到了傣家,主人会主动打招呼,端茶倒水,款待饭菜。无论男女老少,对客人总是面带微笑,说话轻声细语,从不大喊大叫,不骂人,不讲脏话。妇女从客人面前走过,要拢裙躬腰轻走;客人在楼下,不从客人所在位置的楼上走过。每户人家都备有几套干净被褥,供待客之用。有的傣族村寨,还在大路旁建有专用于接待客人的“萨拉房”。 到傣家作客,还会受到主人“泼水”和“拴线”的礼遇。客人到来之时,门口有傣家小卜哨用银钵端着浸有花瓣的水,用树枝叶轻轻泼洒到客人身上。走上竹楼入座后,老咪涛会给客人手腕上拴线,以祝客人吉祥如意,平安幸福。到过傣族村寨的远方客人都被傣族热情友好的接待所感动,留下难忘的印象。

节庆

傣族重大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关门节”在七月中旬,这时正是农忙季节,佛教节日也大多集中在这段时间,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同时还要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以食物、鲜花、银币、纸币等献佛。“关门节”要持续三个月左右,到十月中旬的“开门节”为止。 傣族最盛大的节日是泼水节。时间在每年四月。按时序计算,阳历的.四月,相当于傣历正月。泼水节也就是傣历新年节,按照传统习惯,这一天清早,人们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做完这些以后,群众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只见一群群男女青年,用铜钵,脸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从头到脚,全身湿透。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者还是被泼者,都异常高兴,笑声朗朗…… 泼水节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要举行划龙船比赛,水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由数十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 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这是傣族人民自己制作的烟火。用一根数丈长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药等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架上。点燃引线,火药燃烧,竹子即如火箭一般飞入云天,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烟火,犹如花团锦簇,群星闪耀,光彩夺目,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特别美丽。 泼水节是个迎新的节日,欢乐的节日,一般要过三至五天。

婚俗

“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通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 “吃小酒”,在男女订婚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个男伴陪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共摆一桌共饭。“吃小酒”讲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婚礼之日双方家里都要举行婚礼,大都先在女家进行。婚宴时,席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线仪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又用两根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然后由高龄老人将糯米饭捏成三角形蘸上盐,置于火塘上的三脚架的顶点上,任其火烧后自然脱落,象征爱情像铁一样坚实。

服饰

傣族的传统服饰,男子多穿对襟或大襟无领短衫,肥筒长裤,也有少数人穿深色筒裙,用白、青、浅蓝、淡黄色的布包头;女子服饰因地域不同而有明显差异。西双版纳的妇女上穿白色、绯红色或淡绿色紧身窄袖短衫,下着各种花样的长及脚面的筒裙,束银腰带,妇女发饰均很讲究,梳高发髻,并在发髻上插缀鲜花;也有用大布巾包头的。德宏和耿马的妇女上穿齐腰短衣,下着色彩艳丽的筒裙,发髻位于脑后,余发散拖一绺在背后。服饰衣料过去为土布,现多为丝绸、细花布,更显傣女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身材。

饮食

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于消化。 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的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家酿制的,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喝时只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食槟榔,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典型食品有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

建筑

族人居住竹楼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了。这种建筑非常适合南亚热带雨林的气候。竹楼分为两层。底层设有围墙,是储藏杂物和饲养家畜的地方。楼上是家人居住、生活的地方。每座竹楼都有一个阳台,家人们可以在这里享受清凉的微风,也可晾晒衣物。屋内是一间大起居室,铺着竹席,家人用餐、休息和接待客人,都坐在竹席上。屋子中央有个火塘,既可烹煮食物,又可取暧,起居室连着卧室,一般有三到五间,视家庭成员的多少而定。来访的客人通常不允许在卧室过夜。 屋里的家具非常简单,竹制者最多,凡桌、椅、床、箱、笼、筐,都全是用竹制成。家家有简单的被和帐,偶然也见有的毛毡,铅铁等器,农具和锅刀都仅有用着的一套,少见有多余者,陶制具也很普遍,水孟水缸的形式花纹都具地方色彩。 建造新房是傣家人生活中的大事。建房开始之前,首先要选好地址,下基石。接着要准备好八根主柱。由于整个竹楼都是在这八根主柱上建成,选择柱子的材料就成为一件非常要紧的事。当选好的木材从树林里抬进村里时,村民都要吹号迎接,泼水祝福。八根柱子中还要分出四根“公柱子”和四根“母柱子”,分别以男人的衣服和女人的衣服覆盖在柱子上以示区别。建盖房子时,全村人都会来帮忙,这是傣家人的传统。届时,主人要准备丰盛的酒菜招待来帮忙的村民和来祝贺的亲戚朋友。整个气氛就像过节。

禁忌

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卧室是不容许外人窥看的,过去的习俗规定,若主人发现外人窥看主人的卧室,男人就要做主人的上门女婿,或到主人家做三年苦工,即使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因此,游客无论到傣家参观或做客,千万不要因神秘感而窥看主人的卧室,虽说然现在打破了过去的俗规,但窥看傣家卧室始终是不受欢迎的。

宗教

篇6:傣族民俗高中700字作文

傣族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糯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

傣族的服装也很有特点,妇女的服装既保持了傣族的传统特色,又吸收了汉族风格。傣族传统的短衫和筒裙仍为女性所青睐。她们所穿上衣袖管细长,仅容一支胳膊穿过。衫身紧窄,长仅及腰,刚好在筒裙的银腰带上,以浅色居多。天冷时,外套各种彩色的毛衣、西装。傣族男子一般都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用白布、青布或绯布包头,有的戴礼帽,显得潇洒大方。

傣族不仅服装有特点,而且房子也很有特色。在滨水而居的河谷坝区,因受炎热、潮湿、多雨、竹木繁茂等生态环境的影响,傣族的居民建筑以“干栏”(俗称竹楼)为主。上下两层,以木、竹做桩、楼板、墙壁,房顶覆以茅草、瓦块,上层栖人,下养家畜、堆放农具什物。整座建筑空间间架高大,且以竹或木做墙壁和楼板,利于保持居室干燥凉爽。

篇7:介绍傣族竹楼的作文

我是你们的小导游:莫瑶瑶,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参观一个傣族最大的特色:傣家竹楼。我们现在将要踏进傣家人的居住地,我后面是一片浓绿的竹林丛了。大家猜猜傣家竹楼在哪儿?

对就在这片竹丛中了,跟我一起来。大家看这一丛丛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竹,是不是有了一种走进另一个绿色世界的感觉呢?好,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傣家竹楼了。这竹楼再配上这些花丛,那些茂盛的树木和叫鸟声,简直是天衣无缝,像进入了世外桃源一样。由于傣族人的居住在亚热带,气温比我们那高很多,所哟建这个竹楼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代主任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建造竹楼是傣族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了,先要选好地方后,在打基,再立架梁,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起,中柱一般是8根,因为对竹楼来讲中柱是最重要的了,所以挑中柱则是一件很严肃而又隆重的事情。在一个人要建竹楼时,全村人都帮助。一个村寨多则有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一起去帮忙建筑。建筑完后,还要去开一个隆重的仪式,还要请民间歌手唱一曲“架新房”这样才能平安、吉祥、家道兴旺。

现在我们走进去看,每家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而离内还种植着各种的花果树。竹楼呈一个正方形上下层,仔细观察这些横梁还刻着花纹,这竹楼上面现在已经都用瓦片了,以前都是用茅草编织而成,再用木片或竹片覆盖。

现在随着我到傣家竹楼里面去参观一下吧!其实傣家竹楼里面是构造最简单的,而我们的房子一般都是七拐八拐的绕来绕去,竹楼清爽简洁。进门,是一间很大的堂屋,中间是覆盖着一大块席,是全家人的活动中心,两侧是用木板或竹篾隔成的卧室,记住!外人是不能进的,所以大家不能去碰那些卧室,竹楼里面总结四点:结构简单、十分宽敞、别致美观、室内通风。让人赏心悦目,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篇8:傣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2.丧葬。旧城傣族丧葬分土葬与火葬,正常病故实行土葬,非正常死亡和僧侣则实行火葬。

3.饮食。旧城傣族饮食以大米为主,喜爱酸味食品。独特的菜肴有:酸扒菜、刹撇、刹大噜、剁生、酸肉等。

4.服饰。旧城傣族男子服装,上衣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的短衫,下穿长官裤,上白下蓝。青年男子鼓龙凤纹身,至今仍保留此遗风俗。女子喜穿艳色短上衣,紧束腰身,下装为各色艳丽的长统裙,结发辨绕于头顶,已婚妇女多缠白花头巾。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傣族男女青年追求时尚,不管在布料和服装款式上都比过去更加新潮美观。

(二)传统节日

傣族对小乘佛教的信爷带有民族性、群众性,佛(缅)寺遍及各村寨,群众的赕佛活动极为频繁,而且很虔诚。因此,傣族的节日大多与宗教有联系。傣族一年之中有三大节日。

1.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中最有全民性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来历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是傣族人民为纪念古代七个傣族姑娘为民除害战胜魔王,为姑娘们泼水,洗除身上污血的日子,泼水节时间在傣历六月,公历四月中旬,为期3-4天,每一天傣族青年男女敲锣打鼓到山上采花,和经二天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缅寺赕佛,全寨人为佛像泼水“洗尘”。待赕佛仪式完毕,大家不分彼此只要愿意都可以参加,互相泼水,相互祝愿,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第三后还要进行丢包、放高升、超摆、嘎光等娱乐活动。

2.关门节和开门节。关门节在棒历九月十五日(公历7月中旬);开门节在傣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历10月中旬)。从关门节到开开节是傣族的关门时间,在此期间,忌男青年串姑娘,不办婚事,不提亲,老人不出外过夜等习俗。在节日各两天里,各寨傣族到缅寺举行“赕”活动,向佛爷、佛像供奉美味食品、鲜花和钱,听佛爷育经赕费,讲解教义成律。

泼水节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四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为期三至四天。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泼水节源于印度,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 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妇女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灵保佑。”浴佛“完毕,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入夜,村寨鼓乐相闻,人们纵情歌舞,热闹非凡。整个节日期间,除有赛龙船、放高升、放孔明灯、泼水、丢包等传统娱乐活动外,还有斗鸡、放气球、游园联欢、物资交流等新的活动。云南民族村的.傣族、佤族男女也身穿盛装与游客一起欢度泼水节。

傣族 傣族现有人口102.5万。傣族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附近其他县

傣族服饰也就充分体现了这些地理特点,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祟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

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泼水节源于印度,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 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妇女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灵保佑。”浴佛"完毕,人们就开始相互泼1.酸肉。傣族传统风味菜肴,用牛肉经过腌制,而后炒制而成。特点是酸香味浓,可帮助消化。制法是将新鲜的黄牛肉用淘米水洗净,切成大片放入盆中,加入鲜花椒叶、盐、米饭拌匀,装入瓦罐,淋入白酒压实,上盖,用草木灰与泥巴合泥密封罐口,腌渍一个月即成。将腌好的黄牛肉切成丝,与青蒜苗炒熟。

2.火烧鱼。傣族传统家常风味菜,,特点是软嫩鲜甜,原汁原味。制法是将鲜鱼去鳃和内脏,洗净,将葱花、姜末、蒜末、青椒末、青姜叶末、芫荽末、野花椒叶末、薄荷、茴香叶末、香茅草叶末、草果粉、味精、盐、料酒拌制成馅,装入鱼腹,头尾折拢,再用香茅草捆成十字,外面包以芭蕉叶,埋入木柴烧后的炭或热灰中烧熟,取出去掉芭蕉叶和香茅草,装盘即成。

3.腌牛头。傣族传统家常风味菜。其制法是将牛头、牛脚去毛、去蹄壳,砍成块煮烂,去骨,切成肉条,入盆加入淘米水浸泡3―4小时,取出改用冷水洗净,再将野花椒叶、红辣椒粉、生姜和蒜泥放入牛肉盆内,加盐、白酒拌匀入味,装入瓦罐压实,盖上盖密封,半月后即成。食时可蒸、可炒,是佐酒凉菜,脆嫩酸香、麻辣清凉。

篇9:关于傣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西双版纳在云南的最南边,它的西边是缅甸,东边是老抝,南面是泰国、越南。西双版纳称作是在沙漠里的一片绿洲,一年只有两个季节:雨季和旱季。

第一天,我们去了野象谷,交了一个大象朋友,给它洗澡,喂东西。在这里,我们观看了大象表演、傣族舞。这里还有许多让人大开眼界的动物:满天飞舞的蝴蝶,像轮胎一样的蟒蛇,巨大的鳄鱼,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像鳄鱼一样大的蜥蜴等等。

第二天,我们到了海拔1600米高的犀牛坪景区。那里空气非常新鲜,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氧吧。在山上,我们又看到了好多动物,有高大的白犀牛,调皮可爱的蜂猴,懒惰的娃娃鱼,躲在树洞里的猫头鹰,还有漂亮的啄木鸟,会隐身的小熊猫,它躲在在高高的树上很难被人发现。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在我们金华可见不到的。

第三天,我们到中缅边境第一关——打咯。山的那一边就是缅甸,如果有人偷偷的跨过去,被缅甸的警察发现就要关水牢的,好可怕。在那里立着一块界碑,碑上刻着两个红红的大大的字“中国”,以这块碑为交界。

第四天,我们去古老的傣族村寨游玩。那里的房子全是用木头做起来的吊脚楼。分为上下两层,第一层是放杂物的,第二层才是住人的,我们上楼进门前要先脱鞋子,而且不能去看他们的卧室,也不能大声讲话。我一走进去就看到两个大柱子,上面包着红布,讲解员还说摸一摸就会给我们带来幸福好运,我们都上前去抱一抱。傣族的风俗跟我们不一样,他们是女尊男卑,生下儿子,要去寺庙当小和尚,传授傣文,长大后要嫁给女方,还说是赔钱货。他们有个“泼水节”,也就是他们的过年,而且跟哈尼族的人不能结婚,因为哈尼族有个“火把节”,水火不相容的。他们还把哈尼族人赶到山上,他们就只能住在山上了。那里的特产是银器、玉石、橡胶。傣族的文化跟我们真的相差很大呀。

篇10:傣族的泼水节作文600字

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民族风俗,像蒙古族的那达慕,藏族的雪顿节,西南地区的白族、纳西族、哈尼族等的火把节,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傣族的泼水节。

傣族的傣族人在泼水节的前一天都会上山去采摘花朵和树叶,准备在第二天的泼水节用。到了第二天早上,傣族人便会穿上盛装,到亲朋好友家去串门。快到中午时,傣族人便吃完午饭,提着一捅清凉的水,里面放上几朵鲜花,几片小树叶,待大家都吃完了饭,便聚在一起,互相泼水。据说在泼水节这一天,谁被泼到的水最多,得到的祝福也将是最多的。

在傣族,吃饭的时候是不能用筷子打小猫小狗。而且还不能用筷子去夹别人的`菜,这对别人是不敬的意思。

泼水节的那段时间结束后,傣族人便会回家去换一套盛装,准备歌舞。人们聚在一起,跳傣族著名的孔雀舞。孔雀舞是傣族盛大节日必跳的舞蹈,没有这个舞蹈这个节日就不完整了。傣族人还要唱歌,歌名叫《月光下的凤尾竹》,凤尾竹也是傣族著名的花卉,家家户户的家门前都会种上许许多多的凤尾竹,风尾竹在月光下会映出一道道特殊的白光,看起来十分漂亮。

篇11:傣族的泼水节作文500字

泼水节来之前,她们要用芭蕉树的末梢,把叶子除去,只留树干。然后小伙子们上山去采花,把花插到芭蕉树上,周围全插满,再花的旁边插满香,这样弄好的东西,他们唤着“花树”。到了泼水节,花树由两个长相英俊的小伙子抬着,围着他们焚香拜佛的寺庙转12圈。他们在前面转,后面跟着帅哥美女们。帅哥美女们一边跳舞,一边跟着花树转。知道吗?这些帅哥美女都是一对对的,他们可是一对对情侣哦!

接着,他们准备泼水祈福,泼水前,要先祭“龙”。这“龙”可不是你们汉族人的那种龙。它是用竹子做的,每一根竹子都是精挑细选的,每一根竹子上都要凿上几个洞,最后做成龙的样子,并且龙背上也要做上几个大洞。祭“龙”前,先在“龙”的前面摆上菩萨,焚香祭拜后,围观的男女老少各提一桶水,倒在“龙”背上的洞里,表示给菩萨净身。另外,这洗过澡后的菩萨,男人可以摸,女人就不能再去碰了,连站都要站远一点,以免玷污菩萨。这样后,才正式开始泼水祈福。

篇12:描写傣族泼水节的优秀作文

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红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一用力,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后来,魔王的头掉进了小河里,七个姑娘为了不让魔王再危害人间,于是拿着魔王的头,但是魔王头上的脏水流了下来,于是村民们用水来泼掉七位姑娘们身上的脏东西,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每年就有了泼水的习俗。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征。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当泼水刚开始时,彬彬有礼的傣家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边用竹叶、树枝蘸着盆里的水向对方洒过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们用铜钵、脸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只觉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尽情地泼来,一个个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人们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水的洗礼过后,人们便围成圆圈,在脚鼓的伴奏下,傣族人民不分年龄,不分职业,各自翩翩起舞。激动时,人们还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

篇13:写傣族的泼水节作文300字

今年二月二那天,我们约好了一群同学去东坑广场玩。我们背着水枪,为了节约水枪里的水,一路上躲躲闪闪,面对路上对我们射水的大人,我们不敢还击,也只有躲的份了,为的是保存实力,应对和我们一样大的同学们,因为要势均力敌、棋逢对手才好玩!

到了广场,更加是人山人海,我们费了好大力气,竟然挤不进去。那场面,真是气壮山河呀!好不容易挤进去了,身上却被泼湿了。这时,我们气愤填膺,抱起水枪,冲到镇政府中心,对着来来往往的人一阵“狂射”,不再“选”对手了。对面的大人们都用不可思议的眼望着我们。也许在想:“天呀!小小年纪就这么勇猛,长大了还了得!”我们大笑着,不是有句话说“有志不在年高吗?”

忽然,对面冲过来一群大人,他们都穿着雨衣,手端水枪,还没靠近我们,就“集中火力”“狂轰乱炸”,刚刚还镇定的我们,这时就慌了阵脚,不过,我们也做出了反抗。不一会儿,水枪里没水了,我们被射成了“落汤鸡”,只能“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时,我们发现了街头有卖水的,急忙跑过去,又装满了水,冲回镇政府中心,继续作战。这时侯大人们水枪也没水了,一个个落慌而逃,而我们一群孩子还在后面穷追不舍……

上一篇:铁路路基施工考试试题下一篇:我国城市垃圾管理公司运营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