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农村妇女教育培训调查报告

2024-07-17

宁波市农村妇女教育培训调查报告(共6篇)

篇1:宁波市农村妇女教育培训调查报告

在由教育部办公厅编制的用于呈送最高中央领导人参阅的2004年第 119 期《教育部简报》里,有这麽一段话:“宁波市规定从2003年起,市和县级在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提取1%,重点用于农民培训、转移农民和山区移民,去年市本级提取了1500万元,其中500万元专项用于农民培训。2003年市县两级共投入培训经费4400万元,培训农民达20万人次。”毫无疑问,这是官方文件对宁波农村成人教育与培训的高度评价。

2003年9月19日,国务院召开会议专门研究部署农村教育工作,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将使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步伐加快,使农村教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举国上下对农村教育问题有着前所未有的重视。

位于沿海的浙江是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和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200亿元(RMB,下同),比上年增长14%,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4.9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9730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总收入分别为1468.9亿元和706.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均居全国第4位。在这种雄厚的经济实力下,浙江省启动了“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百万职工双证制教育培训工程”和“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宁波,位于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南翼,陆域面积93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758平方公里,是浙江省十分发达的城市。其经济特色主要包括八大产业:服装、港口、化工、机电、机械制造(汽车城)、电子信息(波导)、能源(钢铁)、造纸宁波物产丰富,农业发达,素有“四明八百里,物产甲东南”之美誉。全市辖2县、3市、6区,全市农村辖96个镇(乡)、54个街道,有行政村3832个;农村人口426万,农村实有劳动力270万,从事一二三产业人数比为34.17:42.39:23.44;有耕地面积316万亩,宜林山地609万亩,浅海滩涂344万亩。2003年全市农村工农业总产值404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21元。

在对宁波农村成人教育需求的调查中,我们采用了实地观察法、访谈法、资料统计等调查方法,掌握了大量而又翔实的一手资料。2004年8月17日上午,宁波的天空仍然十分炎热。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培训处处长林建国的办公室里,这位负责组织宁波农民技能培训的处长向我们介绍着迄今为止宁波成人教育的一些情况。同时我们实地走访了慈城成校和江北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并与冯叶飞校长、张旭庆等同志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一、目前基本状况:

2002年8月15日,宁波市农村工作办公室、宁波市教育局、宁波市农业局联合下发了《宁波市关于“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实施意见》,对“十五”期间的全市农民培训工作提出了目标和任务。2003年年初,市委发放市委4号文件,正式启动农民培训工程。2004年又发放了以农民素质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市委2号文件。在这几个文件的指导下,市里专门成立了一个牵头部门--市农办和农科教综合领导小组。在此基础上,由三个部门一起进行分工与协作: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失土农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农业局负责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培训结束经考试合格后发放绿色证书;教育局负责组织文化素质教育的培训。其中具体的操作组织实施主体是各个县级部门,市级部门没有直接参与,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财政划拨与宏观协调。同时规定培训经费由市和县级在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提取1%,用于农民培训、转移就业、职业培训和山区移民。在宁波市看来,“百万农民培训工程”是一项以培养农业专业大户、科技示范、营销大户为重点,以形成具有地方经济特色的产业带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手段,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的富民工程。

2003年以来,各级、各地积极开展以农民学历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失地农民转岗、专业职业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各类培训,根据各县(市)区上报,到2003年12月底,全市已实际培训农村劳动力287882人次,占全年计划培训人数的109.5%,其中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36865人次,占实际培训人数的12.81%;农民转岗转业职业技能培训17635人次,占实际培训的6.13%;农民学历培训16663人次,占实际培训的5.79%;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15719人次,占实际培训的74.93%。

通过培训,失地农民再就业人数达到21725人,受训后的就业率为58.93%;培训后转岗转业人数达到13834人,就业率为78.45%。全市已建立农民培训基地135个,占计划建立数82.3%。目前宁波培训基地有这几种:农广校、乡镇成教基地,企业培训基地。

其中热门培训项目依次为排列:在宁波服装培训是主打,主要集中在江北区;其次是机械专业,如车工、钳工、装配工、计算机等的培训;再次是家政服务培训,如保姆、餐厅服务员等。各地在此基础上还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如临海家政、余姚保姆等。

2004年由于基础工作扎实,总状况势头还可以,至今已经对4.2万农民进行了技能培训。目前的工作已由起步阶段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包括政策支持、组织机构建设、基地建设、经费保障等形成了一个系统化的流程。

二、培训典型总结:

1.由教育局负责的免费选送优秀农民进大学:

2003年8月下旬,宁波市公开选拔农村优秀青年赴高校培训工作全面启动,这在浙江省,甚至全国来说都属创举。

从2003年起的5年内,宁波计划选送1000名优秀青年农民上大学,此举目的是孵化一批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人,让他们掌握实用新科技、新知识和新技能。选送的农民青年要求是宁波市户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种养殖大户、科技示范户、营销大户、农技信息员以及农产品生产基地、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和管理人员。他们的学费、资料费、住宿费、餐费和实习考察费将统一由市财政专项经费拨付,每年将给予35万元的补助。

2003年10月15日,经选拔出的36名来自市各地的瓜菜种植大户来到宁波市农科院,参加为期1个月的瓜菜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高级研修班,在高校集中学习,前半个月脱产集中面授,后半个月回乡生产实习,撰写社会调查或生产实习报告,合格者由市农办和市教育局发给“农业高级研修证书”。同时浙江万里学院的果树栽培、畜牧兽医培训班及宁波大学的淡水养殖、浅海围塘养殖培训班也将陆续开班。

第一期培训班结束后,从学员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对培训认可程度高达89.06%。还有很多农民不断询问还会否再举办类似的培训班、明年培训班什么时候开班、能否现在预报等等相关问题。

2004年10月26日上午,在宁波大学锦绣活动中心举行了第二期的优秀农民赴高校进修开学典礼,宁波市委副书记郭正伟出席并做了重要讲话。

宁波优秀农民赴高校进修工作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引起教育部、浙江省教育厅的极大兴趣。《人民日报》曾以“宁波:农民上大学,政府来买单”为题作了报道,《粤港信息日报》以“不能只培训政府官员”为题对宁波政府出资孵化一批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人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优秀农民是广大农业从业人员中的先进代表,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担负着振兴农业,发展农业,带领农民致富的历史重任。选送优秀农民进高校培养,是落实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体现,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客观需要。没有高素质的现代农民,就不会有农业的现代化。

各高校在培养优秀农民工作的同时,也能借此机会加深对农业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的了解,特别是对农民的需求进一步了解,为今后的教学改革和科研提供依据,为高校如何更好地服务“三农”明确方向。

这一举措从长期来看有这非凡的意义。它拥有很强的生命力,是继农民培训工程后的深化、总结、提炼,是农民培训的高级形式,它有效的克服了目前农民培训中的诸多缺陷,必将成为未来农民培训的重要发展趋势。

2.创业培训:

上海有着良好的创业项目平台,宁波也在不断地向上海学习先进的经验。余姚、临海、慈溪等地从上海请来老师,举行讲座进行培训,并采用逐步淘汰模式为失地农民进行创业辅导。

宁波市兴港职业进修学校受市劳动局委托,在上海伟业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的协助下,举办了失业人员“创业培训班”,旨在落实市政府扶贫帮困工程,让失业工人自己创业做“小老板”,并带动其他人员就业。

第一次办班是2001年12月中旬。招生广告一发出,第二天报名就超过了100人,后经劳动局批准最后追加到210人。

这个失业人员创业培训班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用半天培训时间,由创业成功典型人士现身说法,使广大失业人员转变观念,树立信心,强化创业意愿,鼓励大家“只有自己创业,永远不会失业”。第二阶段是创业实务培训阶段,学习商务谈判、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以及有关法规,时间长达二个月,同时进行市场调研,填写可行性报告,形成创业计划书,评估帮助指导创业的具体策划工作,目前已有20人确定投资项目,准备做房产中介,有的人准备开烤鸭店、水饺店的等等;第三阶段为辅助阶段:进行跟踪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实行动态档案,主要帮助落实开业,并进行业务指导。

2002年4月23日晚,首期创业培训班举创创业项目交流会。17名学员在会上展示了自己的项目和产品,一个名叫桑维勇当场在课堂上分发资料,推荐他承销的塑胶地板产品;周山宝则拿来了20只烤鸭,请大家品尝,为他的“周氏烤鸭”打品牌。现在17名学员均已领取了营业执照,28名学员实现了再就业,另有一批学员正在着手创业。同时第二期“失业人员创业培训班”也如期开始。此次共招收了220名学员。其中40岁以上的占40%,具有高中、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分别有110人和37人。

2003年2月,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培训处和观海卫成校联合举办的慈溪市首期下岗失业职工创业培训班,经过五个月的创业培训,学员的就业观念、理念知识、创业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培训班邀请了上海伟业、宁波、慈溪有关专家,创业成功者上课,使学员懂得了创业优惠政策,创业方法。

学员沈钟发明了专利,在观海卫成校的帮助下,先后八次面谈以寻找合作伙伴。学员何劲松要办峰磊彩砖厂,在各个部门的协调下,第二天就得以验收放行。目前峰磊彩砖厂的产品已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

目前19位学员都走上了再就业的道路。他们自筹资金办起了服装店、饭店、快餐、干洗店、修理店等,实现了做“小老板”的理想。

象山县技工学校于2004年8月7日举办了创业培训班,8月29日结业,共30人参加,学校为学员提供免费培训。学员们重点学习了创业入门及融资知识等。学校特聘请宁波市摩士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经济师、县财政局、劳动局等有关人员来校授课,并由工作能力强的教师专门负责培训班的管理,使培训班的举办非常成功,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培训结束后,已有18人提交了创业计划书。

为进一步促进创业培训的发展和深入,宁波市教育局举办了由上海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承办的首期创业、再就业师资培训班。全市各类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的50名管理者和教师参加了首期培训。培训班根据理论与实务操作相结合的原则,采用集中授课和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课内训练与课外练习相结合,在互动中掌握课堂组织、培训指导的技巧。

其中一个典型就是香山爱心编织站。这里是有许多失业的中老年妇女组成的制作手工艺品的小厂。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首先选4个人到宁波参加简单培训,然后他们再回到村里培训其他人。其中一部分人专门负责到外贸处拿定单出口,再根据需求进行制作。目前这个地方做的红红火火。

3.慈城成校:

2004年5月25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原秘书长于富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专家Darunee女士视察了慈城成校,对该校的培训情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9月14日,浙江省妇联金副主席、省妇联发展部秦部长来到此校进行调研。

慈城成校缘何引起了这麽多的关注目光?2004年8月17日,我们在慈城成校和冯叶飞校长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并了解、参观了部分项目。

冯叶飞校长介绍说,江北地区有农村劳力6万,其中女性占了49.5%,富余劳动力有2.7万,未就业的有8000人,失业率为30%,其中城镇居民仅占6.7%。

在开展农民培训以前,他们首先进行了一次市场调研。发现企业对手受良好培训员工的需求量巨大,尤其是宁波位居前30名的大中型企业。江北区每年有一到两次会大量招募农村劳动力。同时农民也十分欢迎这种形式。

作为慈城镇妇女技能培训中心,由于培训质量过硬,并着力打造“入学-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的崭新培训模式,为下岗、失地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技能的环境,深受欢迎,慈城成校迅速成为宁波农民培训的六大培训基地之一。该校工作得到了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已开办被征地人员就业培训班37个。

慈城成校以实用性很强的两大培训项目为龙头:服装和中式面点制作,同时还开设了电焊、电工、家政(母婴护理)、电脑、驾驶等的培训项目,而其他没有实用性的项目全部停掉。其中艺术插花、面点的培训效果最好。

为鼓励广大失地农民和下岗职工实现自主创业,慈城成校从有限的培训补贴中设立了“创业基金”,资助在该校参加再就业培训的、有创业意愿而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员。2004年5月份,慈城镇庞亚琴等四人获得了首批“创业基金”。这种方式不仅帮助他们获得技能,顺利走出自主创业的第一步,而且对其进行跟踪服务,帮着他们创业并进行跟踪服务,他们学成后创业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冯叶飞校长认为慈城成校成功的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专业的前提是进行市场调查,设置项目要与老百姓的需求一致;

2.要狠抓培训质量、抓师资力量。对农民培训的很多都是兼职教师,而慈城成校对骨干项目配备专业教师;

3.在培训的运行机制上,要配备足够力量抓这项工作。慈城成校根据实际设置了宣传、咨询、监督、就业(创业)、追踪五大环节的岗位;

4.要抓学员的出勤率。大部分人都是真正想学技术的,但不排除通过培训领补贴的。慈城成校规定过多缺课就取消考试。一般而言,常规的到课率在严时为80%,宽松时为75%-60%;

5.培训基地要口碑好,能够产生一种就业效应,就是愿就业的能够给他们全部安排,这是最有说服力的;

6.要十分注重宣传。慈城成校为此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在2002年、2003年刚开始实施时,老百姓都不相信。慈城成校就大量张贴宣传广告实践证明效果还是很好的。整个宁波市也走过了相同的道路。通过报纸、公告、大海报张贴到每个村,同时在网上及时发布各种信息;还专门设立了一个服务周,发放宣传资料21万份。

三、问题与思索:

1.地区越发达,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越低。

通过我们对衢州、义乌、舟山、台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杭州等地的调查与对比,愈发感觉到这种现象具有普遍规律性。总体上宁波的培训组织较难,农民参与积极性不够高。

目前有一种培训形式:送培上门。如把缝纫机送到村里进行培训,但没有人愿去。有一个企业,计划培训、招收工人80人,月薪700,但是只有不到10人来报名。其中原因也许是复杂的,但农民目前收入水平较高是一个重要因素。

宁波有一老太太,土地被征用以后,每年分红8千元,加上每月房租不抵于1千元,她的收入不需要参加培训技能也能够很好的生活。很多的农民在土地征用后就是抱着这种心态,土地补偿金可以拿到几万甚至十几万,这部分足够生活很长时间了,因此对于培训也就淡漠下来。

2.政府补助的培训费用问题

客观地说,财政资金拨出来供农民免费培训,对政府来说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已是一个很大的创举和牺牲。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钱只是杯水车薪。

很多地方一般是按照300元/人的标准进行的,但这只是培训费用而已。农民出来培训,其住宿费、就餐费谁来解决?财政拨付应不应该包括住宿费、就餐费?并且培训费用是因不同职业而不同的,如保安和电焊工的培训费用是相差很大的。统一培训费用标准是不是不太符合实际?

在宁波,高山移民才加培训的积极性很高,但是下山以后政府除了解决培训费用外,还要解决其住宿问题。目前宁波市规定要适当地对参加培训的农民给予生活费补助。

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不可否认,相当一部分的农民是冲着“免费”二字来参加培训的,“反正都是国家的钱,不用白不用”。但是,越是免费的,其培训效果就越差。很多人白天上班,晚上上课,参加培训的目的是为下步跳槽作准备。

我们能不能转换一下机制来进行:先由农民自费参加培训,职业资格考试通过后,再由政府一次性补助农民500-600元。林建国处长认为,这种方式应该更能够增加农民参加培训和学习的积极性。

另一个问题是在这种培训体制下,企业很巧妙地把培训成本转移给了政府。我们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的重要目的是通过培训把大多数农民变成企业里合格的员工。培训员工是企业的义务,目前的状况是政府出钱培训完了后还要找企业进行推销。

这种做法把经济活动变成了政府的行政行为,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是不正常的。在我们的调查中,很多负责此项工作的政府官员都对此牢骚满腹。

在目前的国情下,如何把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

很多中小企业目前没有意识到培训员工的重要性,认为培训费用是一项巨大的支出和成本。如何加强企业对拟吸纳的人员的责任?刚开始可能需要政府的行政引导与法律强制,并最终逐步转化为企业自发的经济行为。

专业性技能培训应由企业全部承担下来,同时政府要建立起一种有效地激励企业组织培训的机制,做到使企业用工与培训相结合。最终形成政府、企业、学校三者良性互动,共同承担经费的格局。

3.培训次数是一个深层矛盾

对农民培训是一次还是多次?我们现在制定的都是一次培训,但很多职业要求是一次不行的。现在的农名培训一般都是几天时间,长的也不过三个月,要使农民真正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是不太现实的。那末,这样的培训是不是与我们的培训目的是不是背道而驰了?

目前宁波发放的是培训卡。培训卡与流行全国的培训券一样,但没有规定具体的培训次数和培训项目。

4.二个培训网络的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对农民的培训要有二个网络:组织机构网络-是负责培训的管理机构;培训基地-是培训的实施机构。

管理机制形成相互协调沟通,形成合力,还需一段时间,在宁波的个别县市这种协调还远没有形成。

现有的管理部门,如农办、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等还要进一步加强联系、沟通与交流。如何充分发挥女联、共青团的作用?如何发挥农村指导员的作用?这些管理机构在农民培训中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规范起来,使各个部门形成合力,其作用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目前宁波的农村指导员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派出的。

目前上级对下级的农民培训考核指标由上而下制定的,如宁波今年规定要培训6万人次。许多下级负责人员都是苦不堪言,认为这样是极不合理的考核办法。因为其考核指标极其单一--这个月、这一年你培训了多少人。这种考核对于建立一个长效的农民培训机制是很有害的。

宁波的培训基地已经覆盖到乡镇、社区。目前政策是按照培训人头拨付经费的,但是没有培训基地的建设经费。从中央到地方,都没有意识到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和长期性,这是当时实施这一政策没有考虑到的一个失误。政府应加强公共培训基地的投入和建设,这是在创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

5.统筹城乡劳动力职业培训的大格局还有待于进一步形成。

目前对于富余劳动力、失地农村劳动力、外来劳动力的政策是不同的,但这种人为地规定应该尽快打破。理想的格局应为:打破城乡格局,城乡应无差异,政策平等,培训资源共享。

在宁波,外来务工人员占16%,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3%,其素质并不比当地人员差。但是他们却享受不到当地的优惠政策。目前已形成了恶性循环:宁波县区不招当地的富余劳动力,而当地的却跑到江西等地区打工。来宁波打工的外来员工,技术都是自己在劳动中自发学成的,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从而导致事故频发。我们应该把当地的外来员工纳入培训体系中,做到就地、就厂(公司)培训,从而建立起统筹城乡劳动力职业培训的大格局

6.技术性的操作问题:

目前农民培训要求全省统一教材、一个步调进行,这样做不太好。每个地方所要培训的侧重点不一样,企业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教材应该有较大的灵活性,否则将会逐步走向僵化。

目前培训以面授为主,远程教育、网上教育的很少。这是由于前来参加培训的农民其基础都不同,实施此授课方式基础还不成熟。但从长期来看,运用电脑和高科技进行培训是重要的发展趋势。如何把远程教育、网上教育引入到农民培训中去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四、结束语:

目前农民培训工作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但是随着我们调查的日益深入,感到暴露出的问题就越多。目前的农民培训完全是粗放型的方式,对农民的实际影响在有些地方是微乎其微的。而宁波的农民培训却走得很快,它应该代表着未来农民培训的发展方向,尤其是选送优秀农民上大学和进行创业培训。但是目前很多地方都是低层次的培训,包括舆论呼声很高的衢州也是如此。

衢州经验在经济落后的地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在全国没有普遍的实用价值。在和许多负责此项工作的政府官员交谈后,他们也持有同样的看法。

如何建立农民培训的长效机制、如何把农民培训工作尽快的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是我们今后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

“浙江农村成人教育区域性调查与统计学需求分析”课题--此课题为浙江省社科联课题,同时也是金华市重点科研课题。此课题曾引起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陈小恩同志的关注、重视并审批,在其帮助之下,我们课题组的调查得以顺利进行。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篇2:宁波市农村妇女教育培训调查报告

×××

随着我国的经济急速发展。农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和区域国际化已经变成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最终目标。在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大量土地被国家征用,农民渐渐的搬迁上楼。农民的土地没有了,农民的就业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现代化信息的铺天盖地,使得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而农民就业更是捉襟见肘。特别是农村妇女,她们今后将怎样生存?又是以何种方式身存?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现代农村妇女的生活态度和对知识教育的积极响应与客观认识。

一、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对象年龄为50周岁以下的宁波农村妇女。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4份,回收4份,回收率100%。调查内容涉及农村妇女的基本情况、工作状况,教育与培训等内容。

二、调查数据分析

(一)个人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共选了4名农村妇女,基本情况如下:

根据调查显示,年龄主要集中在30-40之间,其中小学文化程度所占比例为25%;初中文化程度所占比例为25%;高中文化程度所占比例为25%;大专文化程度所占比例为25%。已婚占75%,未婚为一人占25%的比例。工作状况:有工作的为3人,占75%的比例,有一人为全职家庭主妇家庭收入有75%较为可以,只有25%处于低下水平,家庭一

3人组合为多数,即多是独身子女,业余生活都比较闲散,有25%是看电视,做家务。

(二)接受教育培训的状况

通过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分析,对于农村妇女自身的学历和知识掌握的程度,75%的人有了不能适应这个社会发展需要的感觉,并且自己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也是以十分缺乏占75%的比例。可对于这种现状,社区和妇女们所在单位针对工作的需要和生活需要,也并没有举行过相关培训,而妇女们自己对于这类培训也没有参加的意识。原因是50%的没考虑过要通过参加相关培训来提升自己的知识面,有25%的是对培训没有兴趣,还有25%不知道参加哪类的相关培训,即是偶尔有参与也是应为工作的需要,比例为25%,且只有25%的人为了晋升而参加培训。关于培训费用有50%的是自费,也有因为费用为免费而参加培训的,比例是25%,但相对而言比较盲目。在假设条件下妇女们希望的培训周期各有不同,都以自身的时间安排方便与否来选择,时间的长久以半天占较高的比例,只有25%妇女希望能够经过1个月以上的时间来针对性的来提升自己。妇女们认为他们在所在单位即地区中发展所面临以家庭矛盾多占50%的比例,这也表明农村妇女在家家庭因素所受的阻碍颇多,也隐隐的反应了农村家庭对于继续教育和培训没有积极的心态。即使要参加培训妇女们有50%认为礼仪,形象与魅力的培训和有关家庭关系调试的培训为多数,而对于沟通,传播与公共关系、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只有25%的比例。

(三)教育培训与学习需求

关于妇女们的继续教育,提升学历为目的和参加短期培训各占50%,提升学历的比例中都希望是业余时间在广播电视大学进行经济类的相关学习。选择参加短期培训的两个人希望对烹饪技术的培训占100%,对于如何教育子女的培训和计算机应用各占50%,都希望是妇联组织的短期培训。

(四)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绝大多数的农村妇女最关心的问题围绕在农民养老、子女升学和就业、农村医疗保障、农村妇女就业培训上。其中,所有的妇女对农民养老都表示关心,其次分别是子女升学和个人就业、医疗保障,分别占50%、50%、50%。最后结婚成家占25%。

(五)希望和要求

75%的农村妇女都觉得自己的科技文化素质与新型农民的要求差距很大,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需要,还待需要系统的培训和提高,都非常愿意参加各种类型的文化补习、技能培训等短训班和长训班也希望与此同时能够丰富一下农村妇女的业余生活。

三、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调查问卷的汇总统计及分析,目前宁波市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现状及问题分析如下:

(一)自觉学习意识较低

农村妇女的培训工作都需要各级妇联及相关部门作大量的宣传和动员工作,很大一部分农村妇女是被组织拉去参加培训,而非自愿行为。此次调查数据显示,参加政府或其他组织提供免费培训的农村妇女占总数的50%,而每年参加培训的妇女达到受调查总数的75%。由此可见,仅有25%的妇女不仅仅依靠政府或其他组织提供的免费培训来获取科技文化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去拓宽学习途径,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二)农村妇女对培训就业态度不一,转移就业率低.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富裕乡镇的农民家庭生活条件普遍较好,一些富裕乡镇的农村妇女不愿通过培训就业;而一些年龄偏大及欠发达地区的妇女思想观念和能力跟不上新形势,认为培训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培训后得不到就业保证,拿了证书也没用,不愿意参加培训,从而副作用了就业转移.同时,一部分农村妇女对培训就业存在一定的盲目姓,随大流,别人学什么也跟着学什么,缺乏自己的目标,造成少数专业热门而很多专业冷门,副作用了就业.另外,部分农村妇女对政府提供的就业岗位挑三捡四,高不成低不就,这也是造成农村妇女转移就业率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三)传统性别歧视,农村妇女就业面狭窄

在中国旧时期封建思想的影响下,仍存在“女人不如男人”的思想陋习,妇女有孕育小孩的特殊期、妇女会过多担心家庭孩子等因素,都成为很多单位不愿意聘用妇女的原因。部分妇女因为承受家里家外双重负担的超负荷而处于低水平、重复性地为生存而劳作的状态,从而限制了自身发展。

(四)再教育费用偏高,时间偏长,影响农村妇女正常生活

一般的再教育,如电大、函授等,完成学业需要2.5年或更长的时间,而费用通常在5千元左右。因此许多农村妇女都认为没必要花这么长时间和这么多钱去学习,宁可把这些时间花在做零工补贴家用上。

(五)工学矛盾,再教育影响农村妇女正常工作。

再教育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上课时间或考试时间与工作时间相冲突的现象。尽管很多时候,学校考虑到学生的工作问题,把上课时间和考试时间尽量安排在双休日,但很多学生可能只有单休日,甚至连单休日都没有,只能请假上课考试,日积月累,扣除奖金和工资不算,个人反而还给单位造成消极误工的印象,严重影响升职空间

四、对策

(一)建章立制,落村落户。

解决这一现象的根本是建立有效机制并确保落实到位。目前农村妇女受教育的水平普遍较低原因的对知识对技能的重视不够。有关部门若出台一些提高妇女再教育机会的文件,督促农村妇女进行再教育活动,不仅能丰富农村妇女的生活内容,还能增

加她们的知识面,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坚持实用原则,培训内容要与妇女需求结合要开展调研,明确妇女的培训需求,开展分类培训、分层培训,提高妇女培训的参与度。重点开展六类培训:

1、开展创业培训,引导妇女发展壮大,提升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2、开展务工技能培训,促进妇女转移就业;

3、开展种养加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妇女发展现代农业的本领;

4、开展营销知识培训,帮助妇女掌握现代营销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增强网上销售的能力;

5、开展基层妇联干部培训,让她们更好地发挥“双带”的作用。

6、开展文明教育培训,新型农村妇女不仅要有新技能,更要有新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这样妇女才能全面参与新农村建设,更好地发挥农村妇女的作用。

(三)坚持实际原则,培训形式要与妇女实际情况相结合1、要重心下移、服务妇女。培训地点应设在乡村,方便妇女参加培训,降低培训成本。

2、要把课堂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指导相结合,把抽象的理论变为具体的技术,使妇女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

3、要培育典型、示范引导,长期以来,农村妇女有很强的从众心理,更容易相信身边人、身边事,用妇女身边的典型来教育妇女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要通过各种形式、各种途径来向广大妇女宣传创业典型、致富典型,通过典型户的示范带动,提高妇女参与培训的自觉性、主动性。

(四)搭建各类就业平台,为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提供有效保障

就业是培训的最终落脚点,也是检验培训效果的重要证据。为加快农村富余的女劳动力转移就业,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把就业推荐放在与培训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优势,千方百计创造、提供就业岗位,通过借助各职业院校加强女姓就业技能培训,政府与院校向达成协议为其免费培训并负责安排就业,使农村女劳动力走出家门、走向市场、走向富裕.(五)奖励机制,推动再教育波澜

相关部门可以对再教育过程中成绩突出的个人给予适当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鼓励成绩突出者再接再厉,并树立典型,使其他农村妇女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形成浓郁的“比、学、赶、帮、超”学习氛围

五、总结

从对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等工作情况调查看,农村妇女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与新型农民的要求差距很大,远远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需要,亟待需要系统的培训和

篇3:宁波市农村妇女教育培训调查报告

为了解宁波农村社区孕妇的心理健康状态及抑郁状况,以便更有效地开展孕期心理干预,宁波市鄞州区第六医院特联合本区其他3家农村中心卫生院开展相关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择于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4家农村中心卫生院产前门诊就诊建册的孕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户籍或暂住一年以上,所在地为研究所属的农村中心卫生院;2年龄在18~35周岁之间的适龄妇女;3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有严重精神病史;2有严重躯体疾病史;33个月内受到严重社会不良因素影响;4拒绝参加本研究;5妊娠期严重并发症;6流产、胎儿畸形或死胎;7调查问卷出现漏答或重复作答情况作废。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孕妇基本信息调查量表,内容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孕次、产次、经济状况、夫妻关系等。由建册医生或导医对研究对象进行孕期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对参与课题调查的医生和导医进行培训,采用统一指导语,问卷由孕妇在10~15分钟内独立完成,对于不能理解的条目由调查者给予解释,解释内容保持一致,避免暗示及其他人员的干扰。调查时间为2014年6月到2015年5月。

1.2.2 心理评估

心理评估采用病人健康状况问卷抑郁量表(PHQ-9 ),此量表是一个简明、自我评定的工具,在综合性医院门诊患者应用[15]和作为筛查工具在社区卫生服务中使用都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16]。PHQ-9的9个条目完全根据DSM-IV诊断重性抑郁症的9个标准而制定的,分别是愉快感丧失、心情低落、睡眠障碍、精力缺乏、饮食障碍、自我评价低、集中注意力困难、动作迟缓、消极观念。每个条目的分值如下:0=完全不会,1=有几天,2=一半以上的天数,3=几乎每天(以最近2周为一周期计算),筛查表总分值27分,其中0~4分:无抑郁;5~9分:有抑郁症状;10~14分:明显抑郁症状;15分以上:重度抑郁;有抑郁症状者为轻度抑郁,明显抑郁症状者为中度抑郁。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采集到的所有孕期妇女的数据建立数据库,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共发出582份量表,剔除不符合研究要求的量表25份,有效量表为557份,有效率95.7%。

557名孕妇,年龄18~35周岁,平均26.75±3.55岁;绝大多数的孕妇为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75.4%);职业分布上较为分散;一半以上的孕妇为初产妇(66.7%);经济状况普遍属于中低收入人群,年家庭总收入10万元以内215人(76.3%),建册入组时的孕周在9~18周。详见表1。

2.2 抑郁症状患病状况

557名孕妇中,存在抑郁状态217例(39.0%),其中轻度抑郁有178例(32.0%,得分5~9分),中重度抑郁有39例(7.0%,得分10~27分)。

在9个抑郁条目上的得分,轻度抑郁组和中重度抑郁组得分均高于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2.3 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 教育程度

由表3可见,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孕妇中重度抑郁比例为12.4%,高中或中专的孕妇中重度抑郁比例为6.8%,大专的孕妇中重度抑郁比例为3.7%,本科及以上学历孕妇中重度抑郁比例为5.8%,初中及以下学历组孕妇中重度抑郁比例最高,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47,P<0.01)。但不同教育程度的孕妇中,未患抑郁的比例均在60%左右。

2.3.2 夫妻关系

不同夫妻关系的孕妇之间,抑郁症状程度的构成存在差异,经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705,P<0.01),详见表4。夫妻关系良好的孕妇其出现抑郁的比例和中重度抑郁的比例均低于夫妻关系一般的孕妇。

2.3.3 不同生产经验

经产妇中,正常、轻度抑郁和中重度抑郁的比例分别为61.6%、32.5%和5.9%,而初产妇相应比例分别为60.0%、30.8% 和9.2%,经卡方检验,两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56 ,P=0.358)。详见表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村社区孕期妇女的抑郁症状患病率率为39.0%,其中轻度抑郁占32.0%,中重度抑郁占7.0%。高于顾水琴[17]等人对孕24周、孕37周孕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做的抑郁筛查发生率,可能与使用量表不同及孕早期孕妇的妊娠反应有关。

研究显示,受教育程度影响着孕期抑郁症状,小学及初中组中重度抑郁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组,这与国内顾水琴等人研究结果相一致[17],这可能与低文化程度者片面的理解妊娠,对科学知识的一知半解,对分娩给予过多的负性评价等因素有关。因此在孕期开展孕妇学校的健康讲课,普及孕期身心可能出现变化的知识,提供心理支持非常重要。另外,研究发现,夫妻关系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17-18],本研究也发现夫妻关系越差其出现抑郁症状的比例越高。如何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引导,让准爸爸们参与到孕期保健的过程,通过参加准爸爸学习班等课程,加强家庭互动改善夫妻关系,提升孕妇的孕期心理健康状况是社区卫生工作需要加强的部分。

近来因为单独两孩政策的实行,在基层卫生机构的产前门诊出现较多二胎孕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初产妇在抑郁症状方面并不比经产妇明显,而且经产妇可能会对胎儿的性别更加关注而影响情绪。因此对经产孕妇的心理保健工作应予足够重视。

摘要:目的:探索宁波农村社区孕妇的心理特点、抑郁状态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开展有效的孕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在宁波地区的4个农村中心卫生院,采用病人健康状况问卷-抑郁筛查量表(PHQ-9),对产前门诊首次建档的557名孕妇进行抑郁状态的筛查。结果:1农村孕妇抑郁的患病率为39.0%,其中轻度抑郁症的患病率为32.0%,中重度抑郁的患病率为7.0%;2抑郁的孕妇在愉快感丧失、睡眠障碍、精力缺乏和饮食障碍4个抑郁症状上的表现突出;3孕妇自身的受教育程度和夫妻相处的融洽程度与孕期抑郁有关。结论:孕期保健中对抑郁症的防治是农村孕妇的重要课题,应采用相应措施改善孕期抑郁的状况。

篇4:宁波市农村妇女教育培训调查报告

【关键词】 卫生保健意识;健康教育需求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52-02

妇女是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她们的健康状况对社会和家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广大农村,妇女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卫生保健知识相对缺乏,她们的卫生行为以及对卫生知识的需求,对家庭社会尤为重要。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国边界县城,有汉、哈萨克、回、维吾尔、蒙古族等多民族,在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工作期间,为该县农牧民进行妇科检查、乳腺手检、白带常规化验、宫颈刮片病理检查,并进行问卷式调查,以了解当地妇女卫生保健意识及健康教育需求,为我们妇幼保健工作者提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现场与对象 参考国内外有个文献并结合地方特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于在当地农牧民妇女两癌筛查工作期间,对参加妇科检查的所有妇女,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调查,填写调查表。

1.2 调查内容 ①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②个人卫生习惯(洗浴方式、是否吸烟、喝酒,性伴侣数、阴道冲洗次数);③近一年来生殖道感染情况(包括白带异常、外阴瘙痒、异味、下腹部痛)及就诊情况;④卫生保健知识的主要来源途径;⑤对健康教育的主管需求。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 Data 2.0建立数据库,通过二次录入校对错误。使用SPSS13.0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等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不同卫生保健意识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 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收回806份有效问卷。调查对象中最小的21岁,最大的71岁,平均年龄(45±10)岁,其中21-39岁552人(68.7%)、40岁以上254人(31.3%);汉族62(7%)哈萨克族686人(84%)维吾尔12人(1.4%)回族21人(2.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569人(82.5%),高中及以上程度237人(17.5%);务农86人(10.6%),牧民496人(61.5%)经商162人(20.0%),打工62人(7.6%)。

2.2 近一年来,有37.6%的妇女曾有过生殖道感染的症状,卫生保健意识越差的农村妇女发生生殖道感染的机会就越多(P<0.05)。当出现生殖道感染的相关症状以后,24.4%的人选择区医疗机构就诊,15.2%的人选择去小诊所,50.2%的人选择自己用药,10.2%的人选择不去管它。她们不去看医生的主要原因是意识保守羞于看病(45.6%),应放牧无条件(50.2%),认为没必要(21.2%)和经济困难(28.7%)。

2.3 保健知识来源途径为 医务人员指导(42.3%)和广播(51.2%)为主要传播途径,牧民每年迁徙转场电视不是主要知识来源。从主观而言,农村妇女最希望了解儿童保健、常见妇科疾病预防和孕产期保健等卫生保健知识。

3 讨 论

在对新疆吉木乃县妇女的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当地妇女的医疗卫生保健知识很欠缺,由于当地经濟落后,当地妇女的文化程度和保健意识相比很落后。因此提高农村妇女的保健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农牧民在放牧时通讯不方便,一般是通过广播来获取医疗卫生知识,其次是医护人员定期的去给放牧妇女做卫生指导。为了提高放牧区妇女获得医疗卫生知识的途径,可以将医务人员指导和广播相结合,提高妇女医疗卫生知识水平。针对孕期的产妇要进行密切的调查,这样既能确保妇女的健康还有利于胎儿健康成长。

通过对妇女健康需求的检查,可以有效的提高农牧产区妇女的健康保健知识,通过广播方式和医疗人员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对妇女的健康教育,提高农牧区妇女的健康行为,逐步提高农牧区妇女的保健知识。

参考文献

[1] 王献蜜,矫杨,王宏亮,四川省农村妇女健康知识与行为调查[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21(3):79.

[2] 李涛,汪和平,崔颖,农村妇女健康相关知识行为现状分析与健康教育策略探讨[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7,13(4):263.

[3] 姜九莲,贫困地区农村妇女常见疾病及健康需求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9):1150.

[4] 陈会波,刘洪庆,郑薇,et al.山东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疾病抽样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8):583.

[5] 杨正夫,江波,王晓怀,et al.1840名农村妇女健康教育现状及生育保健、意愿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27(2):130.

[6] 王俊,刘凤英,杨力,et al.云南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综合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7,18(5):264.

篇5:宁波市农村妇女教育培训调查报告

调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均收入比大幅度增长,总体来说,整个中国社会发展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步入新世纪,由于农村发展的需求,广大农村妇女也开始对知识,对技能有所向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点进程,就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妇女的优势和作用,凝聚广大农村妇女的智慧和力量。那么,现在农村妇女到底在关注什么呢?

一. 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采用的是调查问卷的方式,通过电话访问的形式,本次涵盖了3中职业的农村妇女,年龄段在34-37岁之间。共发放调查问卷4份,回收4份,回收率100%,从调查范围来说,调查范围覆盖4个村里的不同收入群体对象。能够真实的反映我市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现状。根据五个方面对调查问卷情况汇总如下:

二. 影响农村妇女学习需求的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由于历史、地理,政策等原因导致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慢、生产水平普遍低下等问题,进而直接导致农村教育发展滞后,农村妇女在青年时期不能良好的享受的教育环境,一些有才之士不能得到挖掘,也导致农村人才的流失,这就从根本上使得农村妇女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无法为农村建设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同时,农村社会封建思想依旧残留,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导致农村妇女性别文化水平的失衡。再者,农村妇女就业创业能力普遍较弱,大多从事低收入的体能型职业,普遍缺少职业技能,法律意识淡薄,有的就直接在家里带孩子,做家务。进而导致农村妇女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缺失和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可以说,对农村妇女的教育不重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当前农村快速高效发展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试图通过调查为如何有效解决农村妇女的在学习问题提供依据。

(一)生活压力成为接受“在学习:的动力

农村由于缺少工厂,企业,生活物资缺乏,经济来源收入少的、等因素的影响,在生活环境,消费层次上较之于城市呈现明显的落后状态,同时,由于农村计划生育等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不到位,使得农村人口出现膨胀。据调查显示:一般一户农村家庭成员为3个,面对这样一个生活情况,约占93.24%的农村妇女都选择放弃工作,在家带孩子,由丈夫来承担一家的开销,而与之相随的加上学历层次的不高,使得很多人一般只能在中小企业供职,76.85%的农村妇女的收入只能徘徊在1-3万之间,虽说对于农村消费水平这些收入也差不多能过的去,但是,农村妇女的特殊性使得他们要考虑老人的赡养,对于一户家庭,要赡养的老人就有4个,有的家庭还不止4个,还有小孩的读书问题等等。这样一来,1-3万的收入确实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笔者认为,生活压力成为接受“短期培训”的动力,因为很多的农村妇女都想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而生活层次的改变主要还是靠高收入的工作才能实现,作为争取高收入工作的“敲门砖”——短信培训无疑成为了广大农村妇女的首选途径。

(二)加强自身综合素养成为接受“在学习”的根本目的农村妇女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部分力量,无论是在身体还是学历他们都需要不断提高自己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而农村妇女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力量跟

意识到了这一点。从调查数据分析,约占100%的农村妇女愿意接受短信培训其中100%的农村妇女在学习的目的以短期培训为目的。从这些数据比的构成来看,我们广大的农村妇女在内心上是非常愿意参加“短期培训”的,同时,从希望提升技能这一项数据来看,这次调查约占100%的人希望能把自己的技能层次提高,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很多的农村妇女对于自身的发展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他们希望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提高自己的社会竞争力。同时。我们调查中发现,很多农村妇女因各种生活,经历,家庭等原因在参加“短期培训”的过程中都已经时候工作多年的老员工了。因此,他们希望的接受的“短期培训”的选项中一般都会处于农村工作环境和现在已有工作的基础的考虑做出选择,数据显示,75%的农村妇女对于“计算机培训”非常感兴趣,而另外25%的农村妇女则认为“心理和身体保健知识”也是不可缺少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农村妇女对于信息化的世界是非常向往的,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在的落后的面貌。当然,由于很多农村妇女在“短期培训“的过程中因为工作时间,作息时间,家庭因素等一系列的因素的影响在学习方式上大多只能通过业务学习这种方式来获得。再者,我们说”接受学习“只是一个动机,如何想、才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学习什么内容更有利于自身发展这些问题又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为何农村妇女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其实,我们思考后不难发现,这从侧面说明厘米现在广大农村妇女在认识层面上的进步,他们意识到农村刻录用,可开发资源丰富,只是受到交通运输,信息等因素影响还未得到充分开发,只要能够运用现在先进的科学信息手段,农村的发展前景是相当广阔的,这也使得他们在学习方式上不单是选择“电大组织的短期培训”,而是把范围扩展到“其他社会机构组织的短期培训上”,希望通过多种方式快速的提升自我的能力,尽早提升自我的能力,尽早占据农村开发过程中有利位置。

农村发展离不开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关注,而农村妇女在关注的问题上呈现了不同。很多农村妇女因生理年龄,家庭压力等综合作用下在自己关心的问题上有50%左右的人选择了“农民权益保障”,而另外50%的农村妇女关心的就是“农民养老,农村基层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子女升学和就业,农村妇女就业培训”等等。同时,在对于未来的学习希望和要求上很多的农村妇女都希望能获得更为专业,更为实用,对自己的生活,工作发展更好帮助的内容,希望能参加各种培训,有机会接触各种不同的工作,从而能跟好的适应农村发展的状况。当然,无论做出怎么样的选择,我们说都是出于对生活,经济等的考虑,农村妇女相信通过培训不管提高自身,完善自身必定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成为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力量,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农村妇女学习需求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篇6:宁波市农村妇女教育培训调查报告

一、农村女劳动力现状

2009年,全县农村共有劳动力118847人,其中女性5661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7.6%。调查显示,xx县农村女劳动力中,18-30岁的女劳动力有20267人,占35.8%;31—40岁的劳动力有16757人,占29.6%;41—50岁以上的劳动力有19588人,占34.6%。

二、农村女劳动力文化程度及职业技能现状

据统计,全县农村女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及以下的31245人,占女劳动力总数的55.2%,初中文化程度的22196人,占39.2%,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3171人,占5.6%。取得绿色证书或女农民技术员职称的有513人,占0.91%;取得国家其他职业资格证书的有762人,占1.34%;掌握1门以上实用技术的有24386人,占43%。参加妇联系统劳动技能培训的有10029人,占17.7%;参加政府其他部门劳动技能培训的有12174人,占21.5%。目前,全县有女致富带头人2009名,占女劳动力总数的3.5%,其中从事种植业的有992名,养殖业的有677名,加工、服务业等的有340名;有女经纪人822名,其中从事种植业的有262名,养殖业的有162名,加工、服务业等的有151名,劳务输出的有133名,其他的114人。以上数据说明,xx县女劳动力资源丰富,但素质总体偏低,且技能单一,观念落后,技能培训工作迫在眉睫。

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后妇女受益状况

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技术骨干队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证。调查显示,在“您认为妇女通过参加劳动技能培训后有哪些受益”一项中,认为掌握了一技之长或增加了增收致富能力的妇女占99%,而认为没有受益的仅占1%。这充分说明,妇女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后,一方面更新了观念,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会了各种实用技术,增加了收入,使她们致富有了方向。另一方面,一部分妇女还通过培训提高了创业本领,创办了农家乐、小型加工企业,从事运销市场营销等,带动了全县二、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结果中可看出,对农村妇女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已成为帮助农民家庭脱贫致富和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的必然要求,而妇女的收入增加也将为其获得日益平等的家庭和社会地位起到积极的作用。调查显示,制约农村妇女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1、农村妇女接受技能培训的能力较弱,招收培训人员困难。据问卷调查显示,认为要改变村里的面貌最缺致富实用技术的农村妇女仅占16%;而在问及不能参加培训的原因一项中,因没有时间参加培训的只占到了33%;认为没有必要的占到了67 %。大多数农村女劳力思想观念陈旧,加之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接受培训能力弱,不愿进行培训。她们认为参加培训学不到真技能,“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与其参加培训浪费时间,不如在家多纳几双鞋底,多干点家务,使得培训工作难度加大;部分妇女则因年龄偏大,认为年龄较大在外找工作较难,而不愿参加培训。大多数妇女得不到家庭的支持,丈夫也不愿让妻子去参加培训。

2、培训经费投入不足,补助标准偏低,培训质量不高。从xx县近2年的阳光工程培训投入来看,2007—2008年培训补助标准分别为每人300元和370元,而要把农村妇女培养成技能型人才,达到用工单位及自主创业技能要求,至少应培训1个月左右,需培训费600-900元,除了370元(2008年补助标准)的补助外,学员无力承担其余的培训费用。有很多妇女虽然很想参加学习培训,但存在很多实际困难。阳光工程培训虽然免培训费,但生活费、住宿费、差旅费还是需要不少,许多妇女拿不出或不愿拿出这个钱,又担心学不会,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钱。同时,由于培训资金投入不足、补助标准偏低,造成培训时间短,培训不到位,难以保证培训质量,特别是新生劳动力培训难以真正掌握就业技能,最终导致农村妇女向非农产业转移难或即使转移也不能向技能型岗位转移,无法提高经济收入,影响了妇女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3、培训硬件不足,培训机制不完善。各级党委、政府虽然非常重视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但由于地方财力不足,目前针对广大女劳动力致富就业而专门设置的培训中心或基地还不健全,培训设施不配套。大多培训机构没有足够的实习基地和供学员实践操作的设备,无法按培训要求完成各项教学任务,难以保证培训质量。致使培训只

能分散在一些职业技术学校、各类规模很小的短训班式的学校。面对农村女劳动力培训对象基数大、专业要求多和培训经费少的现状,无论是各级政府办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还是社会力量办的培训学校都存在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单

一、实习操作场地缺乏等问题,不能满足农民多元化的需求。另外,由于掌握培训资源的有关部门和单位各自为政,自成体系,互不连通,缺乏统一

领导、协调组织的有效机制,难以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培训内容雷同,针对性、实用性不强,培训效果不理想。从调查情况来看,全县农村女劳动力不论是与城镇女从业人员比较,还是与发达地区比较,她们的文化素质,劳动技能普遍较低,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品德素质和审美素质也较低,要实现建设新农村、建设现代化农业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4、培训对象没有层次性,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含金量”低。目前的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对有转移愿望和转移条件的妇女,不能根据年龄、文化、从业特点、接受能力等综合因素,因人而异进行分层培训,对产业特色和妇女个性化需求也缺乏深入分析,班次设置时段集中、内容雷同,缺乏针对性。且由于培训时间过短、培训过程与市场严重脱节,市场虽然技术工紧缺,但真正培训内容符合市场需求的又不是很多。目前xx县的培训以中、短期为主,短的只有几天,很难学到过硬技术,在务工过程中难以胜任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只能从事简单劳动,遇有市场用工变化,极易造成回流,不利于长期稳定就业。部分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甚至类似于以往开展的专项科技宣讲,内容陈旧,培训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存在,妇女很难学到过硬技术,质量难以保障,致使学员结业后对新技术、新品种的了解和应用受到限制。另外,农村女劳动力的技术技能培训与市场、岗位信息需求不能得到及时反馈和对接,造成培训内容单

一、过时,从而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影响了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形成。

5、妇联系统开展妇女职业劳动技能培训难度大。一是无培训经费。各级妇联无经费来源,连正常的工作经费都难以保证,更不要说用于妇女劳动技能培训的经费,缺乏经费保障。二是劳动技能培训无力开展。县乡妇联编制少、工作人员少,没有精力开展妇女的技能培训。三是缺乏培训的场地和设施。妇联每次搞培训都要请教师、租场地,培训时间有限,培训质量无法保证,弱化了培训效果。

五、思考与对策

1、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一是要成立“政府牵头,财政扶持,教育主管,各部门积极参与”的组织管理体制,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农村妇女培训工作,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把党和政府对农村妇女培训的优惠政策宣传到位,把培训前后的比较效益宣传到位,提高农村妇女对培训的认识,在全社会树立“技术致富”的观念,增强女农民参与培训的自觉性。三是要加强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加快推进男女平等的进程。要把开发农村妇女人力资源问题、男女平等的观念和主张渗透到法律和政策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才能变成社会行动并产生社会影响力。

2、整合资源,理顺管理体制。一是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培训资源,积极调动行业和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为农村女劳动力提供培训机会,争取在较少投入的情况下解决“在何处培训”的问题。将县、乡镇两级各级成人教育学校、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等教育主渠道现有的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进行整合,实行校校联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统一配置资源,统一筹措资金,统一培训,统筹城乡就业,形成理论教学——实习操作——上岗就业服务一条龙的模式,解决多头管理,互相牵制,浪费资源的弊端。二是进一步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加强和规范培训资金的管理。要切实用好国家对农民工的培训扶持资金、各部门的转移培训专项资金和项目资金,改善培训基础设施,配强师资力量,扩大女农民受训面,提高女农民的技术素质。三是要积极收集信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与相关企业联系,建立供需关系,实行“定单”培训。同时加大中、长期培训比重,使女农村劳动力能真正学到一技之长,提高应对市场的能力,实现稳定就业。四是广泛吸取各地农村女劳动力培训的经验,努力探索适应我县培训的新模式。

3、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增强培训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各培训机构要围绕市场需求和用工单位提出的女劳动力用工数量、类别、技能标准、时限要求等,制定培训计划,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提高农村妇女择业竞争能力;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用人方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妇女就业的适应能力;围绕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返乡女农民的农业技能;对青年农民工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适当延长培训期限,强化职业技能实训,使其至少熟练掌握一项职业技能。对缺乏技能、年龄较大、外出务工有困难的妇女,应着重开展技术含量低、周期短的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为她们就地致富创造条件。对中青年农村妇女,应进行市场亟需的技能培训,为她们外出务工夯实基础,对初、高中毕业回乡的农村妇女劳动力应从高级技能培训着手,让她们掌握一技之长,快速实现转移;对具有创业意向和创业潜力的妇女,应重点进行对创业观念、创业知识、创业政策培训,提供创业咨询、创业指导,带动其尽快走上创业发展之路。

4、争取政策支持,解决培训经费短缺困难。各级各部门要争取教育培训机构在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星火科技培训等培训项目中加大对农村女劳动力的培训。上级妇女组织要为县乡妇女培训多争取政策和经费投入,加大对农村女劳动力培训的投入力度,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5、搞好跟踪服务,维护妇女权益。要建立跟踪服务机制,掌握受训人员就业和胜任工作情况,不断调整培训方式,提供后续跟踪服务,增强受训女劳动力的致富能力,同时要加强女劳动力的法律知识、安全知识、生活常识、公民道德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受训人员综合素质,使农村女劳动力“出得去、稳得住”,与社会和谐相处。

上一篇:xx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实施方案201下一篇:我跟妈妈去修车去了2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