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导学案教学案

2024-09-05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导学案教学案(精选12篇)

篇1: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导学案教学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导学案教学案 语文园地一

一、我的发现

这一项安排了两组汉字,每组的前一个字都是学过的熟字,后一个字都是要学习的生字,而后一个字都是前一个字表示读音的部分。学习时应引导学生辨一辨,从中发现规律——利用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在“我会读”中应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巩固,记住生字。在“我会写”中引导学生写出带有“木、月、艹、宀”偏旁的字,从中加以巩固和运用识字方法。过程: 我会认

1.学生看拼音读字、读词,在词语中认读生字。

2.辩字形,让学生自己去找出每组中两个字的异同。

3.组词语,区别每组两个字的意思。

4.书中的学习小伙伴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生字的呢?你能帮她告诉大家吗?(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或熟字减一减的方法。)

5.出示“我会认”中生字,读准字音。重点指导:翘舌音“支”,后鼻韵“龙”。

6.扩词练习。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扩词。

7.改变语境,在不同语境中巩固生字。

出示下列词语,学生认读。

交朋友

交通

支招

一支笔

九龙坡

龙头

巨龙

龙舟

要求

请求

凡人

凡是

平凡

利用

利益

有利

我会写 :

1.出示四组字引导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的相同点。回忆一下部首木字旁、月字旁、草字头代表的意思。

3.书中的学习小伙伴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字,你也能吗?

木字旁:树、林、枝、枫、样、杨、梅、柳

月字旁:明、肚、脸、胆、腿、脚、脑

草字头:草、花、蓝、苗、苹、苦、荷

宝盖头:宝、它、安、完、家、定

二、日积月累

这部分是由“我会读”和“读读背背”组成。“我会读”是本组教材中所学生字的复现,帮助学生加以巩固。“读读背背”是一首表现秋天丰收景象的儿歌,与“我会读”共同起到促进学生对语言积累的作用。过程

我会读:

1.学生分小组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后全班进行读词训练。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3.交流词语的记忆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找出记住词语的好方法,全班交流,互相(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 原文地址http:///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7122)促进。

读读背背:

1.教师示范读。

2.轻声读儿歌,不认识的字,看看音节多读几遍。

3.引导学生品读,比一比谁读得有味道。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儿歌。

拓展

将收集的秋天的儿歌读给同学听或自己写一写儿歌展示给同学。

(朗读时需注意:轻声:庄稼

高粱

葡萄

一声:黄澄澄

红彤彤)

三、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是进行秋游的前期准备,主要是讨论去哪,要做些什么,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做事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培养学生创造力。激发学生想说的热情,能说清自己的计划和理由,并能用商量的口吻与别人交流。在交际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取长补短的好品质。

交际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的有关景点或秋游路线的资料。

组织过程:

1.创设情境、走进秋天。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秋天的美丽景色。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秋妈妈已来到了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美景,带来丰收,带来乐趣。我们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去秋游那有多好呀!可不去什么地方,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2.小组汇报,组内讨论。

引导学生出示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景点或秋游的路线资料,结合资料向小组的伙伴说说自己的打算,其他人要进行评价。

小组讨论谁的计划好,达成共识,进行补充完善本组的秋游计划。3.全班交流,统一计划。各组陈述本组的计划和理由,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用商量的语气进行讨论,集中大家的意见,确定秋天计划。4.讨论具体事宜。

引导学生讨论秋天的前期准备工作和秋游的分工。5.总结评议,提出建议。

教师总结秋天的计划研究情况,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展示台

这次展示台是在本组学习开始就引导学生平时进行动手、动脑,创作关于秋天的作品,积累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的内容是学生自制的书签、贺卡、图画、诗歌等都是有关秋天的,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成果的平台,可让学生尽情享受学习的快乐。学习时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我眼中的秋天”活动:布置一个展示角或课上展出并交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我表现的意识。

篇2: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导学案教学案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 .8.25

三维目标

1.认识生字“六、七、八、九、十”,能够读准字音。

2.通过学习生字,掌握笔画撇“丿”和“捺(乀)”。

3.准确、流利地朗读生字,通过朗读感悟汉字的魅力以及学习汉字的乐趣。

学习重点 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学习难点 认识字词和读句说句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呈现目标:

1.大家喜不喜欢猜谜语呀?今天我们先来猜一则谜语:“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雪中都不见。”大家猜猜看谜底是什么?

2.引导学生学习生字“六、七、八、九、十”,学习生字的过程中融入笔画,注意新学生字的笔画顺序。

3.读一读,写一写,让学生区分形似字,避免混淆。

4.对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式做引导,提醒学生写字的笔顺规则“从上到下,先横后竖。”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识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先尝试读课文,然后让同桌盯着读,互相学习,最后让学生整体再读一次。

2.同桌之间在读的过程中可以互相纠正错误,最后老师补充完善。

3.让学生温习所学的笔画“丿”、“乀”、“一”、“丨”,老师示范,学生跟写,进一步巩固。

三、展示交流、解决问题:

1.先让学生展示自己所学的课文内容,主要以诵读为主。

2.注意观察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老师及时的加以纠正。

3.引导学生发言,及时切入重难点,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

4.及时进行评价和鼓励,对学习积极的学生进行鼓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四、当堂检测、拓展训练:

1.认读生字,注意形似字

人、天、口、田、日、目

2.背一背《咏鹅》

五、总结反思、多元评价:

学科组查阅

教导处查阅

篇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导学案教学案

1援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9个生字, 书写4个生字。

2援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 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援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 了解这些成语的大意, 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 学习生字, 书写生字。

2. 了解成语大意并积累背诵。

【教学难点】

了解字义, 了解成语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 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初次见面, 吴老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吧。

生:好!

(师播放PPT, 讲《坐井观天》的故事。)

二、学习生字“窥、障、泰”

师:小朋友, 你们说, 青蛙弄错了吗?

生:弄错了。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青蛙待在井里, 它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

师:是啊, 就像鸟儿说的那样, 天还———

生:大得很哪!

师: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题目吗?

生:坐井观天。

师:“坐井观天”是个成语, 像这样的成语, 老师这里还有几个, 请看——— (课件出示:管中窥豹bào)

师:谁来读?

(师指名读, 全班齐读。)

师:“豹”是“豹子”的“豹”, (出示豹子的照片) 见过豹子吗?

生:见过。

师:在哪儿见过?

生:在动物园里见过。

生:我在电视里见过。

师:豹子是一种凶猛的食肉动物, 古人就是根据豹子的样子造出了“豹”字。 (出示甲骨文) 哪里比较像?

生:豹子张着大嘴, 身体上有一圈一圈的纹, 还有爪子和尾巴。

师:对, 古人就是用这样一幅简单的图画来表示“豹”。后来, 简化为, 人们又在它的右边加上一个表声的部件, 使这个字变成了形声字, 现在楷书写成“豹”。记住这个字了吗?

生:记住了。

师:一起读一读这个成语。

生:管中窥豹。

师:“窥”是“看”的意思, 请你根据字形猜一猜, “窥”是怎样看呢?

生:“窥”就是往小里看。

师:不是“往小里看”, 是看到的面比较小而已。“窥”字的部首是———

生:穴宝盖。

师:“穴”表示什么?

生:就是与“洞”有关系。

生:就是“孔隙”的意思。

师:对, “窥”就是从小孔中偷偷地看。那“管中窥豹”能看到什么呢?别急, 老师这里有一根管子 (师拿出一细管) , 哪个小朋友窥一窥, 看看能窥到什么。 (课件出示一张完整豹图, 指名学生管中窥豹。)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豹子的尾巴。

生:我看到了豹子身体的斑纹。

生:我看到了豹子的头。

师:你们看, 这些同学管中窥豹都只看到了豹子身体的一部分, 却看不到豹子的全部。管中窥豹就是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 看到的不全面。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成语吧!

生:管中窥豹。

师:再来读读这两个成语——— (出示:一叶障zhàng目不见泰tài山)

(生读)

师:“障”是“障碍”的“障”, “路障”的“障”, “屏障”的“障”。请猜猜看, “障”是什么意思呢?

生:“障”应该是“挡住”的意思。

师:是的。我们以前学过左耳旁, 还记得左耳旁表示什么吗?

生:左耳旁表示山。

师:像山一样隆起的地方能隔开、阻挡, 所以“障”有阻挡、遮蔽的意思。你们看, “一叶障目” (用一片叶子演示“一叶障目”) 会怎样?

生: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生:就连泰山也看不见了。

师:是的。泰山, 是我国的一座名山, 有谁去过吗?说说看。

生:泰山特别高, 我们下来的时候都看见云了。

师:泰山高耸入云, 气势壮美。但如果一叶障目, 就是高大的泰山———

生:也看不见了。

师:是的。那你又怎样记住“泰”字呢?

生:我们学校是“景泰小学”, 就有这个“泰”字。

师:你看, 原来同学们天天和“泰”字见面呢!

生:老师, 我把“春”字下面的“日”换成下面那部分 (指‘氺’) , 就是“泰”了。

师:“下面那部分”是什么字?

生:好像是“水”。

师:就是“水”。你们看, 古时候“水”字是这样写的 (板书:) , 共有几笔呀?

生:五笔。

师:是的, 后来单独成字, 我们把“水”字左边两笔写成横撇, 变成了一笔, 右边变成了撇、捺。有人把刚才这位同学记忆“泰”字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小儿歌, 我们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儿歌)

生:春日去, 雨水来。民安康, 国安泰。

师:这首儿歌不但帮我们记住“泰”的字形, 还告诉我们“泰”有安定、安稳的意思。“景泰小学”多么吉祥的名字呀!再来读一读这几个成语吧。

(生读)

师:去掉拼音还会读吗?

(生再读)

师:把这些生字放到句子中, 还认识吗?

(师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 自由读, 指名读。)

从竹管中看豹子, 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斑纹;坐在井里只能看到一小块天空;一片小小的树叶障蔽眼睛, 就连高大的泰山也看不见了。

师:读得真好!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句子就是那几个成语的意思。

师:是的。同学们, 成语是我国汉语宝库中的精华, 语言简洁, 但意义深刻。今天要学习的“识字4”就是由成语组成的。刚刚我们学习的几个成语, 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让我们借助拼音, 把课文读一读, 认识更多的成语吧。

三、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

师:请大家借助拼音, 自己读一读课文, 遇到不好读的字可以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书)

师:能读吗?让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课文)

师:文中还有几个生字, 请同学们读读下面的成语, 读准字音。

(师课件出示下面的成语, 指名学生读, 其他学生跟读。)

师: (去掉拼音) 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

生:会读。

师: (把课件中的成语打乱排列顺序) 把这几个成语调换位置还会读吗?

生:会。

师:大家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这些成语读起来朗朗上口, 放在一起还很押韵, 像一首诗一样。让我们把这些成语放到全文中再读一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听你们朗读这些成语, 就像听你们读诗一样。

四、学习生字“寸、益、彰”

师:谁来读一读这四个成语? (课件出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指名读。)

师:这位小朋友读得真好听!同学们, “尺”和“寸”都是测量长度的单位。你们看, 这是一尺 (实物) , 这是一寸 (示意) 。古人是这样写“寸”字的 (板书甲骨文) , 这是一只手, 在医生诊脉的地方做个标记, 表示手腕到脉搏的距离就是一寸。快伸出你的小手看一看, 从腕线到诊脉的地方这么长的距离就是……

生: (边做边说) 一寸。

师:对, 你看古人多聪明啊, 用这样简单的图画就表示出了“寸”的意思。“尺”和“寸”虽然都是测量长度的单位, 但如果测量稍长一些的东西, 你觉得用哪一个更方便?

生:用尺。

师:测量长一些的东西, 尺子就有它的长处。但是测量短一些的东西, 比如这个铅笔盒 (不够一尺) , 尺子的长处还发挥得出来吗?那寸就显出自己的优势了。尺有长处, 也有短处;寸有短处, 也有长处。这就是———

生: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师:这里的“所短”就是“短处”的意思, “所长”就是“长处”的意思。 (课件出示选读课文《骆驼和羊》中的插图)

师:这两幅图你们熟悉吗?

生:熟悉, 是选读课文里的。

师:真好!这个故事的题目是———

生:骆驼和羊。

师:对!谁来讲讲这个故事?

生:骆驼长得很高大, 能吃到树枝上的绿叶, 小羊却吃不到。但是小羊可以吃到穿过小门洞的园子里的嫩草, 骆驼却吃不到。

师:讲得真好!这说明, 高有———

生:高有高的好处, 矮有矮的好处。

师:这就是“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的意思。那你们说, 有什么办法, 让骆驼和羊都能吃到树上的嫩叶和园子里的嫩草呢?

生:骆驼可以把羊托上去, 羊就可以吃到树上的绿叶了。

生:骆驼可以把树上的绿叶弄下来给羊吃。

生:羊也可以把园子里的嫩草弄一些给骆驼吃。

师:如果他们两个互相帮助, 不是像课文里讲的那样去吵架的话, 他们就可以既吃到树上的绿叶, 又吃到园子里的嫩草了。看来, 用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就可以……

生:就可以使自己的短处变得不那么短了。

师:就可以使他们各自的长处发挥得更加明显了。请看 (指着“相得益彰”) , 这里的“益”就是“更加”, “彰”就是“彰显”“明显”的意思。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四个成语吧。

(生读)

师:快说说, 你们准备怎么记忆“益”和“彰”这两个生字呢?

生:我想记“彰”。“彰”是形声字, 左边是“章鱼”的“章”, 右边是三撇, 表形。

师:没错, 但你知道“彡”表示什么吗?

生:表示明显。

师:没错, 在这里它表示“光”, 光很明显, 容易被人看到, 所以“彰”有明显的意思。

生:我想记“益”。“益”的上面是“高兴”的“兴”去掉一个点, 下面是皿字底。

师:说得很清楚。但老师告诉你, 上面的字跟“高兴”的“兴”可没有关系。上面是什么呢?上面是, 不过, 是横过来的 (板书) , 你看古时候“益”就是这样写的 (板书) , 下面是一个装东西的器皿, 后来变成皿字底。你们看, 器皿里面装着什么东西?

生:水。

师:对, 水多得都溢了出来, 这就是“益”。现在“益”字没有这个意思了, 现在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更加”的意思。

师:对。我们就这样记住了这几个字。再来读一读吧。

(生再读)

五、学习生字“徒、功、渠”

师:学得不错, 奖励你们看一个动画片。 (课件播放动画片《拔苗助长》)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

生:拔苗助长。

师:“拔苗助长”也是一个成语。看了这个故事, 你想对拔禾苗的人说些什么?

生:你不要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 不能帮它长。

师:是啊, 大自然自有它的规律。

生:禾苗慢慢地就能长大了, 不能太着急了。

生:不能急于求成。

师:急于求成, 只能是———

生:一事无成。

生:我想对他说, 做什么事都没有捷径。

师:对, 时机成熟了, 自然就会成功。

生:这个人想让禾苗快点成长, 但他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 结果是白忙了一场。

……

师:是的。刚才你们对那个人说的这些话, 其实都可以用这几个成语来概括。 (课件出示“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请同学们读一读。

(生读)

师:“徒”就是“白白地”的意思。“徒劳无功”就是白白地劳动而没有功劳的意思。那“瓜熟蒂落”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知道, 就是瓜只要成熟了, 自己就会落下来。

师:连接瓜和藤蔓的那一部分叫瓜蒂 (课件演示) 。瓜熟了, 如果人们不去摘它, 它自己也会从瓜蒂上落下来 (课件演示) , 这就叫———

生:瓜熟蒂落。

师:对, 就像刚才那位小朋友说的, 事情都有它自然的规律, 条件成熟了, 自然就会成功。“水到渠成”的“渠”字是什么意思, 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老师给你们看一张照片, 这是“京密引水渠” (课件出示) , 我们北京人喝的水都是通过这条水渠从密云水库引到京城里来的。你说, “渠”跟什么有关系呀?

生:“渠”跟水有关系。

师:所以, “渠”字中哪一部分是表形的?

生:三点水。

师:对, 这个字念“q俨”, 也是形声字。你们用什么办法记住“徒、功、渠”这几个字呢?

生:“徒劳”是白白地劳动, 如果不动脚就不能劳动, 所以“徒”右边是个“走”。

师:这位小朋友说“徒”跟“走”有关系。吴老师告诉你, 这个字还真跟“走”有关系, 但跟“徒”右边的“走”没有关系。请看 (出示古文字 ) , 古人这样写“徒”字, 左上表示路, 左下是脚, 右边是“土”, 这个字是形声字, 表示不乘车不骑马, 徒步在路上行走。你说, 哪一部分表示读音呢?

生:“土”表示读音。

师:对, 后来这个字左上部分变成“彳”, 左下的“脚”跑到右边“土”的下面去了, 就写成现在“徒”这个样子。你再说说, 哪部分表示读音?

生:“土”表音。

师:对, 其他部分合起来表义, “徒”跟“走”有关系。“徒步行走”就是用脚走。还有什么办法记住其他字吗?

生:我用“工”加“力”就记住了“功”。

师:“功”是生字, 还要书写, 看老师写一个。 (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 边写边讲解书写要领。) 请大家写一个。

(生练写)

师:“寸”也是要书写的生字 (边范写边讲解) , 请大家也写一个。

(生练写)

师:另外两个要书写的生字是以前学过的熟字, 请同学们读一读。

(生读)

师: (边书写边讲要领) “取”字第一笔横写过竖中线, 两竖一短一长, 中间的两个小横靠左不靠右, 最后一笔是提。右边最后一笔是捺。“补”字起笔的“点”靠近竖中线, 特别要注意衣字旁的一撇一点是两笔, 右边的“竖”要写直。看清楚了吗?请大家写一写。写字时注意头正、背直、足安。

(生练写)

六、复习巩固, 积累背诵

师:字写得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抢树叶”的游戏吧。 (游戏:看树叶上的字, 读出成语。)

师:九个生字都认识了, 让我们再一次把它们放到课文中读一读。这一次, 请你们边读边想一想, 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读全文)

师:读得真好!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我发现第一组成语, 后面的一个与前面一个的意思相近。

师:嗯, 她发现这一组成语意思相近。

生:这一课的成语都是4个字的。

师:对, 这一课的12个成语都是4个字的, 但成语可不光是4个字的, 还有……

生:5个字、6个字、8个字, 还有12个字的呢!

师:是的, 下节课我们可以交流交流。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第一组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

师:是围绕哪个意思来写的呢?

生:取长补短。

师:很好的发现, 其实每一组都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

生:我发现每一组成语之间都空一行。

师:那课文中的成语一共有几组呢?

生:三组。

师:为什么要把这些成语分成三组呢?老师留这个作业, 下一节课我们再来交流好吗?

生:老师, 我还发现, 一些成语都有故事。

篇4: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导学案教学案

形象印象影响

这本书塑造了鲜明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妈妈说,一本好书能()几代人。

惧怕害怕恐怕

这事我()不能答应你,我()被别人发现。

五、是非分明。判断对错。(5分)

1.“我”总是到书店里窃读,是因为窃读令人感到特别的刺激。()

2.只要是书,看了就有好处,用不着选择。()

3.作文练习,开始需要借鉴和模仿。()

4.“文理贯通”,指的是要能文能理,不能偏科。()

5.“我合上书,咽下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这句话的含义是指我的肚子饿得饥肠辘辘,差点都想吃书了。()

六、课文传真。根据要求填空。(18分)

1.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和书交朋友。在本单元中,我们和林海音一起品尝了()的滋味——很(),也很()。从与季羡林教授的对话中,得到了读书的启示,要(),要();在和艾肯环绕世界旅游的时候,看到了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为伴侣,一遍又一遍地读着,直至能();浙江的作家()更是把书比作了“()”,在醉心阅读中得到了(),迈进了文学的大门。

2.当我们遨游在书海的时候,总是看得(),看得(),看得(),看得()。(用上合适的四字词语)

3.艾肯的读书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她总是()地读那本书。首先(),然后(),最后()。(请用简练的语句概括)

七、改头换面。按要求写句子。(4分)

1.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我差不多借阅了这个小图书馆的所有的书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园地。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一)《窃读记》节选(7分)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1.读一读,按顺序排列作者细微的心理变化。(2分)

狂喜暗喜庆幸急切不灰心

(暗喜)→()→()→()→()

2.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请你用“·”标出一系列动词。想想这些动词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点出最能体现“我”对书如饥似渴的词语。(1分)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0分)

书是知识的宝库。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当你打开五彩缤纷的图书,你便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动人的小说,美丽的诗歌,感人的童话……让你爱不释手,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书不仅是知识的宝库,而且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一位大文豪说过:“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寂寞时,它会给我们以安慰;有疑难时,它会给我们解答;遇到挫折时,它会给我们鼓舞和力量;迷失方向时,它会指引我们向光明的前程迈进。

1.文中有不少成语,如:五彩缤纷、爱不释手、良师益友等,你能再写出你所熟悉的6个成语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有这么一句名言:“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你能再写出2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或谚语吗?(2分)

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在文中把这段话分成两层,并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每层的意思。(3分)

第一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写作宫。(30分)

篇5: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导学案教学案

学习目标:

1.创设具体的情景,学会并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和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总结、归纳的思维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并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和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渗透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2.初步建立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认一认

()()()

2.下面的钟表经过1小时后是几时?

()()()

3.喜羊羊和灰太狼出发到游乐园,喜羊羊用了2小时,灰太狼用了120分钟,它俩都说自己用的时间最少,谁也不甘示弱。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它们判断一下吗?

二、探究新知

1.谁用的时间少呢?怎么比较?分组交流。

2时=()分

想:1时是60分,2时就是()个60。

算式:___________

2.练一练

240秒=()分 6分=()秒

3.计算经过的时间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一)阅读与理解

(1)问题是什么?

(2)需要利用哪些信息?

(二)分析与解答

我的方法是:

(1)可以直接数一数,从7:30到7:45分针走了多少分。

分针走了()大格,是()分钟。

(2)因为都()时多,我直接用()-()算出用了()分钟。

如果加上时,你能完整写出计算过程吗?

()时()分-()时()分=()分

↓ ↓ ↓

()时间()时间()时间

(三)回顾与反思

思考:这个答案正确吗?怎样检验?

我的方法是:7:30过15分钟就是(),解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顾总结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整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随堂检测

1.填一填。

(1)左边的钟表的时间,分针从3走到8,经过了()分。

(2)从8:35到9:00经过了()分。

(3)吉吉国王9:35从家出发,经过20分钟到达熊大家,它是()到熊大家的。

2.经过了多长时间?填在括号里。

3.先画出时钟,再算一算经过了多长时间。

经过了________时________分。

4.划船经过了多长时间?

【答案】

1.(1)25;(2)25;(3)9:55。

2.

3. 0 25

篇6: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导学案教学案

◆教学目标:、了解形声字的特点,学习利用形声字的结构特点识记生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不断扩大自主识字成果和经验的交流。、学习积累词语的方法,学习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认识几种基本句式。◆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学习积累词语的方法,学习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教学难点:

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教学手段:

讲授法 ◆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詹老师带来了个礼盒,礼盒里有一些棒棒糖,你们想得到小礼盒里面的礼物吗?那我们现在就来玩个闯关游戏,如果你们能顺利闯关,老师就把这个小礼盒送给大家,好不好?那你们要加油哦!

我们一起看,第一关:火眼金睛——我的发现(板书)

1、这里有六个字,个别字同学们可能不会读,但没关系,看看那个小朋友的眼睛最雪亮,你能发现这六个字有什么共同点?这些字右边都包涵同一个部件“包”。

2、我们再来看看,他们的字音跟“包”字有什么关系呢?(出示拼音)请同学们自由拼读这七个字,谁来读。(声音真响亮,拼的真准、你的声音真好听)“袍”字最容易读错了,你来读,你来读。我们一起读。你发现他们的字音跟“包”字有什么关系呢?韵母相同,字音相近,这些字的右边跟读音有关。

3、带着拼音大家都会读,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出示词语,同学们先在下面练习下,不会的字可以请教下周围的同学,开始。谁来。

4、词语同学们也读得不错,现在这些字都跑进了这首识字歌中了,请同学们打开书本79页,自由读读这首识字歌,要求读正确、流利。谁给我们读一读?我们一起来。

5、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泡”字,因为“泡茶”要用水,所以“泡”字的左边是三点水。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饱”“跑”“抱”“袍”“炮”分别与它们的部首有什么关系吗?同桌讨论下。谁来说,你想说哪个字就挑哪个字。这些字的左边跟字义有关,右边跟字音有关,这类字叫形声字。

6、在汉字中,像“包”这样的字还有很多,我们来玩个游戏,找朋友,这里有一个部件“及”,我把这几个部件发给其他同学,如果你发现你手上的部件能跟这个部件组成一个汉字,你就站到这位同学的旁边,并说说你们两个人的部件加起来组成了一个什么字。你能分别给“青”“良”这三个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的字吗?

7、除了老师给的这些字,你还想到给哪些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新的形声字吗?

【设计意图 :教学中 ,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 放手让学生观察发现 , 交流讨论。先让学生拼读生字 , 朗读韵语 , 在读中发现字的特点;再根据学习小伙伴的提示 , 让学生说说泡、饱等六个字的特点 , 并具体说说左边的偏旁跟字义的关系;最后 , 让学生认一认生字条中的其他生字 , 再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同学们真棒,你们顺利地帮喜羊羊闯过了第一关,掌声祝贺下自己,有信心闯过第二关吗?我们来到了第二关:记忆冲关——日积月累。(板书)

1、出示“日积月累”,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些四字词语,争取读准每个字音,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请教下周围的同学。

2、谁发现这些四字词语有什么特点?(“含有数字的四字词语”)谁还发现它们开头的第一个数字有什么关系?

3、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互数数字对词语。当别人说出第一个数字时,你要说出与这个数字相对应的四字词语。比如说老师说一,你们就说“一本正经”,会玩吗?同桌两个人试一下。

4、是不是太简单了,我们来点有难度的,这次我们不能看书,要把相应的四字词语背下来,可以吗?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参与这个游戏,给大家两分钟时间把这些词语背下来,背好的可以举手示意老师。可以了吗?我们试一试。看来同学们真的了,我们一起背。

5、看来背难不倒大家,你们会写这些字吗?先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记下难写的、易错的字,等下我们来个小测试,看谁能得到一百分,好吗?准备好了吗?拿出老师课前发给大家的练习,开始吧!注意头正身直脚放平,写好每个字。我们一起看看这位同学的,看看他有没全对。满分的同学举手。我们一起读一读。

6、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数字的四字词语?

【设计意图 : “日积月累”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断的积累知识,并且能够学会积累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主动积累的欲望。在教学时 , 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上,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恭喜大家,顺利帮助喜羊羊闯过第二关,第三关是最难的,你们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进入第三关:标点大考验

老师带来了三个标点符号,谁认识他们?

1、谁来读读这句话。狐狸为什么说葡萄酸呢(有一点点疑问的味道了,是啊,这是为什么呢?表示疑问语气,所以这里应该填什么号)

2、谁来读读这句话。葫芦藤上挂着三个葫芦()

爷爷买的枣儿真甜啊(多甜啊!太甜了!语气多么强烈,这里用——)

3、你来问问你的同桌。你喜欢小柳树还是喜欢小枣树()向别人提出问题,应该用——

老师编了一首标点符号歌,一起读一读。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说完用句号。语气强烈感叹号,提出疑问用问号。

4、自由读读下面的句子,并根据语气填入正确的符号。北京离这很远吧()

窗外的雪好大啊()有的像羽毛,有的像棉花,太漂亮()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都很乖()我们班的同学真聪明,顺利帮喜羊羊闯过了三关。

【让学生通过多形式的读来感悟句子所传达的意思,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到最后填入相应的标点,循序渐进,再由课内引申到课外通过练习进行巩固,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板书设计:

篇7: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导学案教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特点进行口语交际,运用学过的知识清楚明白地向别人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

2.语句通畅,用词准确,能抓住动物的特点。【学习重点】

能抓住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消息。

那就是,我这里也有一些小动物,它们想和大家交朋友。但是,它们不愿自报姓名,请大家猜一猜,他们是谁,猜对了可获精美礼品一份。

1.出示谜面,请同学竞猜。

年纪并不大,胡子一大把,不管见谁总是叫妈妈——羊;

一个小贼头,两撇小胡子,尖嘴尖牙齿,专在夜里做坏事——老鼠。小结:为什么大家一下子就能猜出了他们是谁呢?(抓住特点)2.正是因为谜语抓住了小动物的特点,而同学们也注意到了小动物的特点,所以一下子就猜出来了。看,抓住特点多么重要呀!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3.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跟小动物拍的照片或搜集的相关图片,说说拍照原因。4.指名回答。(可学小动物的动作或叫声)5.编一首儿歌,不会编的可说一句自己想对小动物说的话。

6.欣赏学生绘画,听儿歌。请同学交流为什么画得这么好?你编儿歌的依据是什么?(外形、生活习性、我与动物间的趣事)

二、创设情景,激发表达欲望。

1.师:同学们画出了这么美的画,编出了如此好听的儿歌,真棒!现在,我们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刚开 辟了“欢欢动物乐园”这个新栏目,需在本班招小记者两名,小主持人两名,用什么方法推荐自己呢?介绍自己最喜爱的小动物。

2.讲特征,议说法。现在请你来介绍你喜欢的小动物,你打算抓住它的哪些方面来介绍呢?(外形、吃食、叫声、睡觉、和我发生的事等)(1)分组讨论。

要求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组成一组,交流自己观察了什么小动物,分别介绍这种动物的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推荐,班级交流。

①师把全班同学分成几组,请每个小组推选一名选手上台讲这种动物的一个特征。学生结合观察纪实卡自由汇报自己观察的小动物;②师生评议,评选出预备级小记者与小主持人。谁表现最优秀?(从态度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普通话标准、表达完整、发言积极等方面评价。)

三、合作学习,深入了解动物的特点。

可能还有的同学对你喜欢的动物生活习性还不了解,下面,就请同学们分组交流你喜欢的动物都有哪些生活习性,可以互相补充。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画动物、说动物、找习性,进一步了解了自己喜欢的动物,并能按一定顺序把它描述出来。老师感觉到你们都是会观察的孩子,所以才把小动物介绍得如此可爱。同学们真了不起!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写一写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看谁笔下的小动物栩栩如生!

五、拓展延伸。

喜欢相同动物的学生归为一组,把自己的“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等组合成一份手抄报,向大家展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习作 【学习目标】

1.任选一种动物或物品作为主人公,编写一个童话故事。2.通过编写童话,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编写一个童话故事。【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

一、展示台。

展示各组完成的手抄报,激发兴趣。

二、明确习作要求。

小朋友们最喜欢动物啦!机灵可爱的小猴,性格古怪的小猫,色彩斑斓的孔雀,勤劳的小蜜蜂,……说起它们,同学们个个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写写它们,也挺有意思。今天咱们都动手来写一写吧。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具体生动地写出特点、表达真情实感。

三、谈话,引发兴趣。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各种动物的特点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类动物,也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同样是猫,有的调皮活泼,有的懒惰,有的温顺,有的凶猛,各有各的特点。因此,观察时一定要认真仔细,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弄清它们的生活习性,了解它们对人类的用处。

四、范例引路,指导写作。

1.点击课件:①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它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评:先总写松鼠外形美丽,然后按头部、身体、尾巴的顺序具体写外形美。)②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对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评:准确简洁地把小燕子的样子写得惟妙惟肖。)2.复习《猫》《白鹅》,了解描写动物的方法。

3.师小结:介绍动物外形特征确实要按一定顺序来写。在描写小动物习性时,应该把它的特点写清楚,并恰当地运用你学过的一些好词。在表达你对小动物的感情时,必须选取一个生动有趣的真实事例,才能吸引读者。(写外形——抓顺序,写习性——抓特点,写感情——举例子)。

4.学生作文。

(1)提出作文要求。(怎样才能写出小动物的样子和生活习性呢?)①写自己最熟悉的动物,仔细观察它的外形——头部、身子、叫声和动作各有什么特点。从颜色、形状、大小及作用等方面去写。此外,还要写它的动作情态。②写出动物的生活习性。如吃食、睡觉、活动等。

(2)自由布局谋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习作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五、学生完成初稿,教师个别辅导。

1.学生拿出读书笔记,可以把自己搜集的好词好句尝试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2.教师出示为学生搜集的描写动物的资料。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修改习作,誊写作文。【学习目标】

1.学习修改自己和他人的习作。2.掌握基本的修改习作的方法。【学习重点】

掌握基本的修改习作的方法。【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

一、概述上节课习作的情况。

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表扬写得好的同学及有进步的同学。

二、进行习作交流。

1.选出初稿中描写动物外形较精彩的片断,由小作者自己朗读,大家欣赏后讨论:这段好在哪里? 2.选初稿中对动物生活习性或动作情态描写不具体的片段让学生集体修改。3.四人小组内轮流交流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教师巡视,及时点拨。

三、学生根据老师的评改建议,修改自己的文章并誊写。

四、展示优秀习作。

将优秀习作贴在“学习园地”展示,供其他同学参观评议。

第四课时

【学习内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句子的特点,读懂句子,体会句子的含义,学习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2.积累关于动物的16个成语。3.鼓励学生练习讲述,课后讲给别人听,进行语言积累。【学习重点】

积累关于动物的16个成语。【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

2.想一想:小林和小东有什么发现?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为什么? 3.小林说的“学习运用这种方法”指的是什么? 4.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1)自主发现。(2)组内交流。

5.想想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例子,进行交流。6.联系自己的习作,有运用过这种方法吗?

二、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正确。2.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讲讲成语的故事或意思。4.游戏:成语接龙。

5.竞赛。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动物的名称。看看谁是胜者。九()一毛 对()弹琴 如()得水()死狐悲 杯弓()影()毛蒜皮()立鸡群 指()为马 为()作伥 车水()龙 万()更新 门可罗()抱头()窜 顺手牵()哀()遍野()()点水 生龙活()()仗人势 6.课外延伸:尝试积累带有十二生肖的成语。

三、趣味语文。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个小故事,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2.讨论、交流:

篇8: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导学案教学案

1.能按声母顺序辨析认读23个声母。

2.通过趣味连线,复习巩固声母。

教学准备:

字母卡片、字母表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生谈话:我们已经跟声母这个大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成为了好朋友,今天23个成员都到我们班来做客了,看!它们来了。

二、复习声母,读记声母表

1.大屏幕出示打乱顺序的声母:小朋友快数数,客人们都到齐了吗?自己认读。

2.指名认读声母卡片,说说顺口溜,复习声母。

3.给声母排队:这样站队太乱了,我们给它们排排队。教师把声母分成了七组,b、p、m、f;d、t、n、l;ɡ、k、h;j、q、x;zh、ch、sh、r;z、c、s;y、w。

4.学习声母表:这回再看看,队伍整齐多了,这就是声母表。你发现了什么?

5.提醒学生注意:z、c、s排在zh、ch、sh、r之后,y和w在队伍最后。以后我们就按这样的顺序给声母排队,一定要记住它们的位置。

6.学生按顺序读记23个声母。指名读声母表,同桌互相读。

7.编编顺口溜,帮助记记声母表。

从“给声母排队”的游戏中,让学生自主发现声母表的编排顺序。

三、连连字母,猜猜它是谁

1.创设情境,出示动物园:小朋友们表现得真棒!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决定带你们去动物园玩一玩。

2.出示连线图:是谁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啊?只要你能按声母的顺序连一连,就能猜出它是谁了。

3.学生动手连线,老师巡视检查。

4.学生相互交流,一只活泼可爱的海豚出现在孩子们面前。

5.指导学生试着按顺序背诵声母表。

学生在“连连字母,猜猜图案”的游戏中,不仅掌握了声母表,而且在活动中学会了合作学习、交流体验。

篇9: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导学案教学案

薄伽丘曾说过:“人类的智慧就是快乐的源泉。”《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就是通过一只乌鸦的小故事告诉我们这个道理。本学案设计以朗读感悟做重点,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乌鸦在“找水喝”到“喝到水”这一过程中心情的变化,读懂故事阐述的基本道理,拓宽知识视野,丰富语言积累。教学中,在分析指导及朗读课文上,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体会乌鸦心情的变化,通过了解故事情节来理解感悟课文的深刻内涵,学习乌鸦善动脑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同时,充分调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培养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实现语文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读熟课文;准备装有水的透明瓶子和一些小石子。(学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查找有关乌鸦的资料;阅读《伊索寓言》和一些写乌鸦故事的文章。(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识字激趣,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板书“乌鸦”,识记生字。2.引导学生说说知道的有关乌鸦的小故事。3.教师导入新课、板书课文题目,激发学生质疑。1.学生交流怎样记住“乌鸦”这两个字,说说“鸦”为什么是鸟字旁。2.简要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乌鸦的故事。3.学生读题,读准字音。质疑:乌鸦为什么要喝水?他喝到水了吗?他是怎么喝到水的?1.比一比,组词。乌()鸦()鸟()鸭()2.我知道的有关乌鸦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用时:20分钟)1.教师范读。2.出示学习小助手,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1)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画——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办法记住它们。(3)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4)查——同桌互相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指导。3.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1)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导认读。(2)去掉拼音指名认读。(3)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4.学习出示“攵”,读准部首名称,找到本课中带有这个部首的字。你还知道带有这个部首的字吗?5.检查学生课文朗读情况。采用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6.指导学生思考:乌鸦为什么喝水?乌鸦都到哪去找水了?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1.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停顿。2.学生围绕“学习小助手”开展自学:自由放声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画生字,反复认读和识记生字,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在自学的基础上同桌之间开展相互交流。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自学情况:(1)在老师的指导下按步骤认读生字,师生相机正音:处、找、石、只是翘舌音,放、旁是后鼻韵母,不要读成fàn、pán。(2)根据已有经验交流对字形的识记。4.读出部首名称:反文旁。本课的“放”字就是带有这个部首的字,我还知道故事的“故”和丰收的“收”也是反文旁。5.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6.读课文第1句话,理解“到处”一词的意思。

3.选一选,在正确的读音上打“√”。石(shí sí)旁(pán páng)只(zī zhī)放(fàng fàn)乌(wō wū)见(jiàn jàn)处(chù cù)找(zǎo zhǎo)4.我知道,带有“攵”的字有________、________。5.同桌之间互相配合,一生读一生按五颗星来评价。(☆☆☆☆☆)6.我能用“到处”说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感悟,指导朗读(用时:9分钟)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画出瓶子的特点,思考: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2.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此时乌鸦的心情,组织学生交流:(1)看到瓶子时乌鸦心情怎么样?(2)发现瓶子的特点后他的心情有什么变化?3.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4.组织学生表演读课文第1自然段。1.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1)观察乌鸦图片,找到乌鸦嘴巴特点——又大又直。(2)用手做乌鸦的嘴,感受乌鸦喝不到瓶子里的水。(3)师生总结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2.学生交流回答,相互补充。并体会乌鸦由看到瓶子的兴奋,到喝不到水时伤心、焦急的心情变化。3.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要重读“到处”“有水”;读第2句话时声音可以稍高、语速稍快;第3句话声音要降低,语速稍慢,问话语调上扬)4.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朗读表演。7.根据课文填空。乌鸦看到一个________,瓶子里水________,瓶口又________,乌鸦________水。8.你能说说乌鸦的心情吗? 9.请你用你的声音让我感受到乌鸦的心情变化。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6分钟)1.课件出示本课“只、出”两个生字,再次认读,并练习组词。2.指导学生观察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点,并指导临写。1.认读生字并组词,比一比谁组得多。2.动笔书写。(1)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和书写注意点。(2)观察老师范写,掌握书写要领,在田字格内临写。(3)同桌、全班相互交流,指出书写过程的优点和不足,并改正。10.扩词。只()()()11.在田字格里工整地书写“只”“出”。

篇10: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导学案教学案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 5亲爱的爸爸妈妈

兴趣情境导引

师:同学们,新的学年带给我们新的机遇,必将使我们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新的长进。本学期第一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的。同学们读过哪些描写战争的文学作品?对战争有哪些看法呢? 生1:我在假期中认真阅读了《三国演义》,我认为战争能造就人,大家看,那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成就了多少英雄人物啊,有道是: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嘛!师:照你这么说,你是赞成战争的了?

生1:基本上是这样。我是一个男孩,长大后我希望从军,我愿意驰骋疆场,在血与火的考验中锻炼自己,成就自己。

生2:老师,我不同意他的意见。我看过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我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我认为,战争,离我们越远越好。

生3:我觉得刚才两位同学的发言都失之偏颇。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我们反对非正义的战争,而对于正义的战争,我们必须支持,因为,只有消灭了一切侵略者和剥削者,我们才能赢得真正的和平与自由。丘吉尔在《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说》中有这样一句精彩的话语:“俄国人民为保卫家园而战的事业就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全体鼓掌)(投影微型小说)德军剩下来的东西

战争结束了。他回到了从德军手里夺回来的故乡。他匆忙地在路灯昏黄的街上走着。一个女人捉住他的手,用喝醉似的口气对他说:“到哪儿去?是不是上我那里?” 他笑笑,说:“不。不上你那里——我找我以前的恋人。”他回看了女人一眼,两个人走到路灯下。

女人突然嚷了起来:“啊!”

他也不由得抓住了女人的肩,迎着灯光。他的手指嵌进了女人的肉里。他们的眼睛闪着光,他喊着“约安!”把女人抱起来了!

师:大家已经默读完毕,现在,谁先勇敢地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哄堂大笑)

师:你说的有些道理,只是过于宽泛,不确切。能不能再具体一些? 生1:我想,是一个男人和他堕落了的女朋友的故事。师:很好。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4:这个男人可以看成是一个战士。师:很好。请你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 生4:小说开头告诉我们:“战争结束了。他回到了从德军手里夺回来的故乡。”这样,我们有理由认定这是一个战士。

师:很好。战士在疆场和敌人英勇的作战,而他的女朋友却在家乡堕落了。大家想想,是什么让她堕落的呢?

生5:我想,一定是她自身的原因吧。师:你有根据吗? 生5:(不好意思)没有根据。(同学们又笑)师:大家能不能从小说的题目发现些什么?

生6:老师,我知道了,是德军让她堕落的。因为小说写的是“德军剩下来的东西”。生7:老师,是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呢?

师:对!能告诉我们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生:因为小说告诉我们说是德军。

师:非常聪明。这样,我们就大体把握了这篇微型小说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在学习第一单元时就应该这样去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记住历史,珍惜和平。难点互动探索

难点问题1:整体把握叙事性作品的主要内容

生:老师,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方法吗?

师:没有绝对的方法。但阅读叙事性作品有一些基本的方法。生:有哪些基本方法呢?

相关知识链接怎样阅读叙事性作品

1、了解梗概:搞清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

2、划分层次,理出线索。

3、概括段意,画出重点语句。

4、归纳中心:弄清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为什么写。

5、分析写法:可从语言特点、结构安排、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去分析。范例1怎样把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的主要内容? 分析:

1、这是一篇新闻稿。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可以想象,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象,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

2、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3、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大军渡江的进展,列表如下:

时间 兵力 渡过兵力 中路军

安庆—芜湖 20日夜—21日夜 30万 30万 西路军

九江—安庆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三分之二 东路军

南京—江阴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大部

主体部分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解答:

这篇新闻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战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的局面。相关知识链接:什么叫新闻?

1、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2、新闻的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映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4、新闻的写法:以叙述为主,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范例2如何整体把握《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文的主要内容? 分析:

这一则新闻没有分段,要把握全文内容,需要划分层次。

第一层,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第二层,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这一层又分三点具体报道取得的主要成绩。

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暗淡。

读这一则新闻,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英勇奋战,蒋介石全军崩溃之势已成,败局已无可挽回。解答:

这则新闻,重点报道了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情况,并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解题方法链接

1、看标题:标题大都能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

2、看导语:导语是正文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3、看主体:这是导语之后对内容作进一步叙述说明的部分,也是表现主题、深化主题的决定性部分。

4、看背景: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它有时隐含在主体之中。

5、看结语:它一般是对新闻主体的总结,有时也隐含在主体之中。范例3如何把握《芦花荡》中“老头子”这一人物形象? 分析:

老头子是广大群众中普通的一员,但他确确实实是一个英雄。他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抗日爱国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老头子将近六十岁了,“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按说应该在后方安度晚年,他却像青壮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严密封锁下,出没苇塘,成为一名贡献卓著的英勇的交通员。“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这是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他的爱国热情是如此高涨,“你什么也靠给我”,是他的豪言壮语,为民族抗战他甘愿尽心竭力,而且充满自信。他勇敢得出奇,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出入,竟“像一个没事人”,心情悠闲,“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不仅因为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环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更是因为他具有英雄气概,藐视敌人,无所畏惧。老头子能够冲破敌人的封锁,对于苇塘里面的队伍坚持斗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篇11: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导学案教学案

上饶县教育体育局监制

学校 吉阳小学备课时间2012.3.5

年级一年级班级(1)学科 语文

课题8.月亮的心愿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上课时间 2012.3.6

教学目标:

1.认识“帘,女”等14个生字,会写“女,太”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有体贴,照顾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理解词句的意思,知道月亮的心愿到底是什么。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生字卡,词卡。

2.文中的两幅插图。

3.《乌鸦反哺》的故事资料。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生日时会对插着蜡烛的蛋糕许愿吗?能告诉大家你们的心愿是什么吗?(生答)师相机点评,那么小朋友的心愿我们已经听了,那么现在 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位新朋友的心愿吧。出示课题:月亮的心愿。看到课题你有哪些疑问?(根据学生疑问教师梳理:月亮的心愿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实现了心愿吗?)

小结过渡:那就让我们去瞧瞧吧!看看你都看到了什么呢。

【互动合作】

1.感知

(1)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同桌互相检查课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2.识字

(1)小组内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翘舌音“装”,后鼻音“另”“病”。

(2)组内自主交流:这些生字中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记住?(的鼓励学生

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熟字加偏旁,猜字迷,联系生活等)

(3)检查字词(带拼音读,去音读,环境中读)

(4)检查读生字(开火车读,指名大声读,并口头组词)

3.书写

(1)重点指导“女”。(了解“女”字和“女”字旁在书写上的区别。“太”写

竖撇时要先竖后撇。“气”写好最后一笔,弯处要像一张弓,钩处要有力。

(2)生练习书写,师生共同评价,交流展示。

【展示交流】

1.读议

(1)默读思考:自己提的问题哪些能解决?哪些还有困难?

(2)组内交流读书收获,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2.交流月亮开始的心愿:(出示图一)

(1)边观察边读找一找:月亮为什么会有这个心愿?(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2)理解“自言自语”,仿照说一句话。

(3)应怎样读这句话,试着读一读。(指名读,生评价,自己评价)

(4)明天有个好天气意味着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孩子们可以高高兴兴地郊

游,想象着当时情景说一说)

【巩固拓展】

1.2.3.4.抽读生字卡片,巩固字音。突出“太”“去”“亮”三个字并口头组词,指导书写。布置作业巩固生字词。收集一些让人感动的故事,并讲诉给其他人听。【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回答“孩子们如期去了吗?”问题。

2.抄写“女,太”等6个生字,并组词,巩固生字词。

【板书设计】

8.月亮的心愿

图一明天有个好天气(去郊游)

篇12: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导学案教学案

童年,就像五彩缤纷的梦,醒来还是那样清晰,让人回味无穷。

童年,就像五彩斑斓的珍珠,串连起无尽的欢乐与稚嫩的梦想。

童年,就像放声歌唱的小鸟,带着无限的希冀展翅高飞。

啊,童年呀童年,你似流水,一眨眼,滚滚向前。

啊,童年呀童年,你似骏马,一眨眼,飞奔千里。

童年的歌,童年的笑,童年的理想,童年的欢乐,--烙印在童年的天幕上。

而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却说“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走近季羡林,走进季羡林的童年。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2.品析文章“语朴情醇”“野老话家常”的语言特点。

3.结合作者的生活历程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罗大佑的《童年》)

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都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今天我们就伴随着这首优美的乐曲,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的童年。(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诞(dàn)生教谕(yù)琐(suǒ)事溺(nì)爱椽(chuán)子

门楣(méi)间(jiàn)断地无一垄(lǒng)不折(zhé)不扣浑浑噩(è)噩

(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溺爱:对自己的孩子过分宠爱。

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

龙肝凤髓: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不折不扣: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堵墙。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光大门楣:指光耀门庭,光宗耀祖。

浑浑噩噩: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

习以为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

2.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著名学者、翻译家、作家。精通12国语言,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牛棚杂忆》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用简练的话语概括文章记叙的几个片段。

【交流点拨】(1)最穷的村中最穷的家;(2)父辈们;(3)每天最高的享受;(4)开始识字;(5)离开故乡。文章采用了小标题的形式,主要内容一目了然。

2.找出文章的纲领句。

【交流点拨】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

3.思考文章的结构。

【交流点拨】总分结构。

(二)文本探究

1.学者钟敬文这样评价季羡林的散文:“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正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试从课文中找出两三处语句,体会季羡林散文“语朴情醇”“野老话家常”的语言特点。

【交流点拨】(1)语句:一年吃白面的次数有限,平常只能吃红高粱面饼;没有钱买盐,把盐碱地上的土扫起来,在锅里煮水,腌咸菜;什么香油,根本见不到。

体会:语言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真切地表现出作者童年时家境的艰苦。

(2)语句:我三四岁的时候,每天一睁眼,抬腿就往村里跑(我们家在村外),跑到奶奶跟前,只见她把手一卷,卷到肥大的袖子里面,手再伸出来的时候,就会有半个白面馒头拿在手中,递给我。我吃起来,仿佛是龙肝凤髓一般,我不知道天下还有比白面馒头更好吃的东西。

体会:半个白面馒头,在幼年的作者心里居然像“龙肝凤髓一般”好吃。比喻、夸张手法的运用,真实地表现出作者物质生活的匮乏,语言平淡,情感真挚。

2.品味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语,思考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1)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

【交流点拨】“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体现出的主要是生活的艰苦,正是由于幼时遭受困难,才锻造了作者坚强的性格,激发了作者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从这个意义上讲,苦难是人生的垫脚石,这些人生苦难使作者终生“受用不尽”。

(2)尽管此时不但能吃上白面馒头,而且还能吃上肉,但是我宁愿再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菜。

【交流点拨】作者离开父母,到济南叔叔家生活,这是作者人生中最关键的一个转折点,如果作者没有离开父母,将不会有后来的大学问家季羡林。但作者晚年却说不愿离开故乡,而“宁愿再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菜”,真挚而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故乡和父母的深深的感情。

(三)探究主题

应该如何对待人生的苦难?

【交流点拨】幸福人人想拥有,苦难人人想避开。但事实是人的一生固然有幸福相伴,只是苦难却也如影相随。既然这样,那么谁都得学着面对人生的苦难。现实是逃避不了的,要学着坦然面对,要考虑如何去解决。苦难的价值,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里。你觉得有意义,你就会坦然,你觉得黯然,苦难就无限扩大。苦难对于坚韧者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则是万丈深渊。既然如此,还是做生活的强者吧。与其躲避苦难,不如正视它。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在与苦难做斗争的过程中提升自己,达到更高的层次。

(四)课堂小结

作者通过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展现了旧中国贫苦百姓的生活场景,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生和生活的深刻感悟,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希望大家学会与苦难做斗争的本领,希望大家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四、板书设计

家庭至穷--南富北穷,穷中之穷

回忆父辈--相依为命,济南谋生

我的童年最高享受--享受馒头,捡拾麦穗

开始认字--感念恩师,回忆伙伴

离开故乡--离开父母,怀念家乡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我的童年才是真正的童年

于谦

①说到童年,我觉得在玩儿这方面,现在的孩子很可怜,太单调。除了到商场买玩具,就是在电脑上玩游戏。都说这些能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开发智力,可我一点都没有看出来。那些沉迷于电脑网络游戏的孩子不单智力没见开发,反而越玩越傻,甚至分不清现实和虚拟世界。我小时候的生活,那才是孩子应该过的童年生活。

②记得我八九岁时,院儿里有个大哥哥迷上钓鱼,每天早出晚归,回家时总能带回几尾活蹦乱跳的鲜鱼。到家后,拿盆放水,收拾工具,而家中的爷爷奶奶则忙着择葱、切姜、剥蒜、点火,一边忙活儿一边津津有味地听他讲述钓鱼的过程。不一会儿,一盆香喷喷的侉炖鱼就端上了桌,随之张罗着拿碗拿筷子准备吃饭,同时还不忘打发孩子给邻居送上几块鱼肉尝尝鲜儿。这时的小院欢腾了,各家各户都来道谢,嘴里夸奖着老奶奶炖鱼的手艺,手里奉上自家的特色菜,之后每家都把小桌放在门前或葡萄架下,全院的人像一家人一样,吃着、喝着、聊着、乐着,那景象是现在住在楼房里的孩子想象不出来的。而在当时我认为这一切的美好都是钓鱼带来的,那就学学呗!

③那时不像现在,什么东西都要买。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的过程也是玩儿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它能让你对这个游戏更加了解更加期待。我的第一条鱼线就是姥姥缝被子用的粗棉线,用塑料泡沫中的颗粒穿在棉线中间做了一个七星漂儿,废牙膏皮卷成卷儿当铅坠,找邻居大哥要了一个旧鱼钩绑在线上。就剩鱼竿是个问题了,我特意跑了很远的路到郊区蔬菜大棚找了两根搭豆架用的细竹竿,把线绑在竿头,我的第一套钓具就这样拼凑成功了。

④【A】和一小块面,倒点儿白酒,滴几滴香油,做成鱼饵。在自行车上绑上鱼竿,我迫不及待地出发了。玉渊潭公园有离家最近的水面,骑车大概要一小时。路上脑子里不想别的,一心只想尽快把钩儿扔到水里,幻想着钓到鱼那一刹那的感觉。车骑得飞快,来到湖边。我支好车,拿起竿儿,挂上食儿,【B】哪儿管什么风线长了、水线短了、浮力大了、铅坠重了,扬竿甩线,先扔下去再说。说也奇怪,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越是棒槌越和牌--别看不会钓,扔下去鱼就吃食儿,抬起竿儿就有鱼。不管是窜钉儿、麦穗儿还是小虎头儿,一竿儿一条,虽然个儿都不大,但对我这个初学者来说那简直是意外的惊喜,收获颇丰,不到半小时,把我忙活了一脑门子汗。

⑤正忙得不可开交,就听得身后坡上有人喊我,转身看时,一个男的,四十多岁,推着自行车站在那里朝我招手。没看我这儿正上鱼吗!我不情愿地放下鱼竿,走上坡岸一问才知道,来人是公园管理处的,我被告知这地方不是公园的钓鱼区,严禁钓鱼,违者罚款。我傻眼了,谁知道还分钓鱼区和非钓鱼区呀!到这时我才看到岸旁立着“严禁钓鱼”的牌子,无奈只得拉下脸来跟他对付。求爷爷告奶奶,好话说了一箩筐,他看我是个孩子的份儿上,破鱼竿也没有什么没收的必要,最后的处理结果还真不错--竿儿撅折了,鱼也放了,最可乐的是他撅竿儿的时候让鱼钩把自己的手狠狠地钩了一个大口子!该!谁让你撅我竿儿来着!可能是他也觉得这事儿弄到这份儿上挺没劲的,撅完竿儿看都没看我一眼,蹬上自行车回家上药去了。

⑥说实话,撅竿儿、放鱼,一点儿都没有影响我的好心情。那竿儿虽说是我自己做的,但真的没有什么保留价值,那鱼他不放我也得放,拿回家不能养也不能吃,还能看着它们死吗?所以我根本就没往心里去。最关键的是我把它们钓上来了,这个体验是最重要的,这个全新的感觉是最让我兴奋的。我高高兴兴地骑车回家了,很长时间都在回味着钓到鱼那一瞬间的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充满着诱惑,妙不可言。从此,我的爱好中多了钓鱼这一项。

⑦回想我的童年时代,孩子们可以尽情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并从中体验到生活的美妙与欢乐。那可真是无忧无虑,充满童真童趣。

(节选自中信出版社《玩儿》一书,有删改)

1.为什么作者认为“我的童年才是真正的童年”?

【交流】因为在作者的童年时代,孩子们可以尽情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并从中体验到生活的美妙与欢乐。生活无忧无虑,充满童真童趣。

2.第②段描写了全院的人像一家人一样分享侉炖鱼的温馨场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答出两点。

【交流】交代“我”迷上钓鱼的原因;展示了“我”童年生活中的人情之美,体现了“我”童年生活的快乐与美好;为下文写“我”学钓鱼作铺垫(埋下伏笔);反衬出这种温馨和谐的邻里关系是现在住在楼房里的孩子所缺失的。

3.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按指定角度对第④段画线的A、B两句进行赏析。

句子角度赏析A动词选用选用“和”“倒”“滴”“做”等动词,具体准确地写出制作鱼饵的过程,表现了“我”对钓鱼这件事的浓厚兴趣。B短句运用运用轻快活泼的短句,表现了“我”钓鱼的急切心情。4.竿儿被撅了,鱼也被放了,却一点儿都没有影响“我”的好心情,从中你悟出了怎样的人生真谛?

【交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钓胜于鱼;在尝试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侯晓旭

上一篇:学骑自行车的小学作文400字下一篇:代理加工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