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申请报告

2024-07-13

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申请报告(精选6篇)

篇1: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申请报告

在职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的一些问题解答

1、什么是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

答: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职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划定。都可以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划定》要求与办法,向学位授予单位提出请求。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是国家为同等学力人员开辟的得到学位的渠道,这对于在职人员停业本质的前进和干部军队拔擢都能起到踊跃的感化。要求人通过了学位授予单位及国家组织的全部考试并通过了学位论文辩说后,经审查达到硕士学位学术水平者,可以得到硕士学位。

2、申请硕士学位与在职研究生有什么区别?

要求人在得到学位后,要求硕士学位是一种非学历教导。只表明他学术上已达到硕士学位的学术程度,不涉及学历。是以,要求人的学历并没有改变,也不能得到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职研究生则是国家计划内,以在职人员的身份,部分时候在职工作,部分时候在校学习的研究生学历教育的一种类型。职研究生在报名、考试要求及考中方法与脱产研究生相同,经过学校登科的正式研究生,可得到研究生的学历。一个在职人员可以或许按国家统一划定的时辰与要求报考正式研究生,最后可得到研究生学历及硕士学位,即取得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也可以或许以同等学力人员的身份要求硕士学位,经考核合格只取得硕士学位,得到硕士学位证书。

3、申请硕士学位的课程要求及考试方式是什么?

包含学位课、必修课、选修课及外语课,要求硕士学位时所要考核的课程科目、内容信息及评卷标准都与该专业在校研究生培养打算分歧。修满各专业规定的学分。经济学、法学及管理学学科门类各专业的专业课考试实行试题库管理,其他各专业实行试卷库管理。除了上述学校构造的课程考试外,要求人还要通过国家统一构造的两个水平考试,即:同等学力人员要求硕士学位祖国语水平世界统一考试和同等学力人员要求硕士学位学科阐发水平世界统一测验。

4、申请硕士学位时,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是如何安排的?

所有业余的要求人在要求学位前必须已通过国家统一构造的同等学力人员要求硕士学位的祖国语水平世界统一考试和学科阐发水平世界统一测验,遵照国家划定。该考试国家每一年机关一次,时候在每一年六月初。报名时辰为每一年三月初。具体时候。地点按当年的告知请求)有关考试纲要及参考书按当年告知请求。

篇2: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申请报告

如何成功申请在职研究生学位

在职攻读研究生的3种渠道

■单独考试:

此类考试可以申请的人数非常少,原因是由于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可以进行单独考试的招生院校有限,而且每个学校的招生人数也非常少,对报考的条件和要求也比较严格。

报考条件和要求:报考人员须本科毕业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连续工作4年,经本单位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可参加单独考试。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一般限于用人单位推荐为本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考试方式:此类考试方式采用招生单位自主命题的方式。

证书:毕业且通过论文答辩的,可获得国家颁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同等学力申硕:先读后考

就是平常所说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5月份举行的全国同等学力统一考试,是目前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主要途径之一。获得硕士学位的5个条件:

此种途径要取得硕士学位,须具备5个条件:一是申请人获学士学位后需工作3年以上;二是通过学位授予单位的资格审查和课程考试(也就是研修班的课程考试);三是通过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外国语水平及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这一条是最关键的;四是通过论文答辩。学生在通过全部考试后的一年内撰写学位论文,并在半年内完成论文答辩(论文答辩未通过,本次申请无效。但论文答辩委员会建议修改论文后再重新答辩者,可在半年后至一年内重新答辩一次)。五是发表学术文章一篇。这一条在大部分院校仍然有强制要求,不过从未来的发展来看,对申请者发表学术文章的要求有慢慢取消的趋势。须注意的是,申请人自通过资格审查之日起,须在4年内通过学位授予单位的全部课程考试和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

获得证书:符合上面5个条件后,可获得国家颁发的硕士学位证书,没有毕业证书。

考试方式:采用先读书后考试的方式,须通过全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每年国家组织一次,每门课考试合格的分数线为60分。

报名和考试时间: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一般全年都可报名,具体时间每个学校有所不同。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时间一般在3月份,考试时间在5月底。今年同等学力申硕的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时间刚刚结束,考试时间是5月27日。

变化和动向:从课程设置来看,许多学校的研究方向更加细分,紧密切合市场的发展

需求。比如,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原来的经济法专业下分了公司治理方向、劳动法方向和税收管理3个研究方向。从考试报名来看,需要注意的是,今年参加建筑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的考生,必须在接受其硕士学位申请的学位授予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名考试,不得跨省市报名考试。非上海学校的考生如因特殊情况申请在上海报名考试,除正常办理资格审查手续外,须经接受其硕士学位申请的学位授予单位有关负责人签字同意其在上海参加考试,并加盖学位授予单位学位管理部门公章。同达许老师同时告诉记者,今年所有学科的考试大纲及指南均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特别提醒:

社会上目前的研究生进修班很多,读者在进行报名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是否要参加全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有些研究生进修班,并不是为了帮助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开设的,而仅是为了提高学员的能力和水平而设的。

■专业硕士学位:先考后读

专业硕士学位是为了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应用型人才而推出的一种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途径。目前国内的专业硕士学位有15个,分别是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BA)、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工程硕士、法律硕士(J.M),以及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MPH)、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兽医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艺术硕士、体育硕士、风景园林硕士3个专业学位。

报名条件:专业学位招生条件的最大特点是要求报考者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一般要求本科毕业,有的专业还要求须具备学士学位。绝大多数专业学位要求在职人员报考需经得所在单位或相应管理部门同意,有的还要求所在单位推荐等。

考试方式:专业硕士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通常在每年的10月份进行,名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简称“联考”,报名时间一般为每年的7-8月份。

根据专业不同联考的科目也不相同。面试内容为分为专业课面试和政治理论面试两种。除了联考之外,在工程硕士中,为了鼓励软件行业的发展,教育部批准成立的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可以自主命题、自主招生软件工程硕士。

许多院校的软件工程硕士一年有春季和秋季两次招生,目前上海交通大学等软件工程硕士的报名正在进行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建筑学硕士几个专业学位分为10月份联考和1月份统考两种。10月份考试主要面向在职人士,而1月份考试的多为应届毕业生。

获得证书:专业学位教育只授予学位证书,没有学历证书。所获得的学位证书,与参加1月份全国统考的学位证书效力相同,可继续攻读博士。只有参加1月份组织的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学生才有毕业证和学位证两证。

3种渠道大比拼

考试方式:自主命题VS全国统考

单独考试是招生单位自主命题,自主划线。而同等学力申硕是参加全国统一的考试,全国统一分数线,两门课分别要求都是60分。

10月份的“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也是全国统考,不过许多专业学位的分数线都是招生单位自主划定的。

报名条件:同等学力相对严格

同等学力申硕相对来说比较严格,要求申请者必须具有学士学位且工作满3年后才能申请。

若只有专科毕业,或者是本科毕业只取得毕业证书没有取得学士学位,不能申请。

而专业硕士学位要求申请者具有本科学历即可,对学位没有硬性规定。而且有些专业硕士学位,还有10%的名额给工作了一定年限的非常优秀的专科毕业生。

证书:单证、双证各不同

单独考试和参加1月份进行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拿的是双证,而同等学力申硕和参加10月份考试的专业硕士学位最后申请获得的是单证,只有学位证书,没有毕业证书。

选择专业、学校的小窍门

根据专业,选择学校报名者在选择学校时,不能单纯的看这个学校是否是名校,而是要看你所选择的专业,这个学校是不是在全国是最强的。

鼓励跨学科选择专业余慧子建议,根据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发展需求,在选择攻读硕士的专业时,可以选择与本科所读专业不同的专业,跨学科进行选读。比如,原来攻读理工科的申请者,若想今后从事管理工作,可以选择攻读经济学、管理学或者法学等。

选择专业最好与所从事工作相关由于在职研究生对论文的撰写要求与1月份全国统考的学生要求有所不同,要求攻读者必须与自身的工作相结合,能够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了便于今后论文的顺利进展,建议申请者最好选择与所从事工作相关的专业,这样才能使工作和学习相得益彰。

[常见误区]

误区一:只有学位证书不如双证有含金量

许多人认为在职人员攻读的研究生,同等学力申硕和专业硕士学位,只拿学位证书,不如全国统考拿到的双证(毕业证和学位证书)有含金量、有保障。其实这是理解的误区。从国外的教育体系来看,大部分国家都是采用学位证书而没有毕业证书的。在职人员取得的学位证书,出国留学、移民和国内考博都是被国家认可的。

误区二:中外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含金量较高

篇3: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申请报告

在职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 又称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 是国家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对较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需求, 于199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而设置的针对在职人员申请更高层次学位的重要途径, 是国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已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医学高层次人才。但是, 随着工作的逐步开展, 同等学力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规模的不断扩大, 一些问题也逐步凸显,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总体质量和社会声誉。虽然各级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调控措施, 但是由于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的特殊性以及部分学位授予单位对该项工作认识的相对不足, 导致问题并没有被很好地解决。接下来, 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 切实提高在职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的质量。

二、在职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存在的问题

(一) 培养单位质量意识不强, 管理不到位

在职医务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 是对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的有益补充, 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所需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能缓解保障人民身心健康与高层次医务人员短缺之间的矛盾。但是, 部分学位授予单位质量意识比较淡薄, 对这一制度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单位甚至盲目扩大招生规模, 将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商业化运作, 只看经济效益, 忽略社会效益。同时, 相关规章制度缺乏或不能有效落实, 培养环节走过场, 培养方案形同虚设, 不能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不能保证在职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的质量。

(二) 在职人员不能保证有效时间, “工学”矛盾突出

以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针对的人群是在职工作人员, 申请医学硕士学位的绝大多数是临床医护工作者。他们要应付纷繁复杂的医护工作, 课程学习绝大多数安排在周末和晚上, 基本上是工作为主, 学习为辅。加上现在复杂的医疗环境, 他们很难有足够时间沉下心思进行理论学习或从事课题研究。再次, 在职医务人员有很独立的自我意识和自己所从事专业的明确指向性, 期望所学知识能明确指向自己所从事的临床医疗工作, 期望所学知识能非常有效地服务于本职工作, 一旦二者不能有效衔接, 就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而培养质量也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1]。

(三) 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功利性明显

在职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目的多种多样:有人确实是为了充实自己, 提高自己的综合业务水平, 最终服务于医护实践。但是许多在职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的功利性非常强, 就是获取硕士学位, 以最终促进个人的职称晋升、利益获取。他们学习兴趣缺乏, 求知动力不足, 在培养的关键环节如参加全国统考、从事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撰写学位论文等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 有人甚至涉嫌学术不端, 损害了学位授予工作的严肃性, 与提高培养质量背道而驰[2]。

(四) 部分导师的责任意识尚需提高

在职申请硕士学位没有严格的入学考试, 符合条件即可进入课程学习阶段。通过国家统考和学位课程考试后, 建立导师关系, 从事课题研究。与统招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一直在导师身边不同, 大多数在职人员前期课程学习阶段还没有建立导师关系, 即使后来确立了导师关系也不能脱产从事课题研究。这就使得部分导师无形中降低了对在职人员的培养标准, 在课题研究的关键环节如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学位论文评审和学位论文答辩等一度程度上流于形式, 从而影响了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总体培养质量。

三、针对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一) 充分认识“在职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的意义

国家开展在职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工作是培养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举措;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适应国家和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 保障人民身心健康的需要, 学位授予单位应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意义,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 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学位授予标准。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 “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 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 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 成绩合格, 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 授予硕士学位: (1)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所以, 授予在职人员医学硕士学位必须符合这些基本要求。而且, 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相比, 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在培养目标、培养口径、培养要求上是相同的, 学位证书也与统招硕士研究生完全一致。只是在学生的来源、学习方式等方面有一定区别。所以, 就教育质量而言, 既然授予的是同一学位, 那么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与授予全日制毕业研究生硕士学位的质量应该是同一衡量标准[3]。

具体来说, 学位授予单位应在准入关、学习考核关、学位课题中期检查关、学位论文书写关、学位论文评审关、学位论文答辩关和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等环节制定执行与统招研究生相一致的质量考核标准, 以便真正提高在职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的学位授予质量。

(二)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强化导师责任意识

指导教师在在职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位授予单位应加大力度,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提升导师的综合实力, 同时进一步提高指导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导师的责任意识。要求导师要像对待统招研究生一样对待同等学力人员进行开题报告、学位课题研究、学位论文写作。同时, 针对在职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的特殊性, 导师必须在课程学习、论文选题和科研思维方面悉心指导, 指导学生将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选择与学生从事的工作紧密结合的相关论题, 以他们从事的工作为基础选择课题, 用课题的结果指导学生的临床医疗工作[4]。

(三) 积极宣教, 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

学位授予单位应针对部分学生申请学位功利性比较强的实际情况, 在制定切实可行规章制度及质量标准的基础上, 加大宣传力度, 在招生前开展不同形式、不同渠道的宣讲, 让他们杜绝“混”学位的心理, 让学生充分认识在职申请硕士学位工作的严肃性, 拒态度不端正的在职人员于门外。

(四) 拓展授予在职医务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学位类型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在职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有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 学术学位侧重科研能力培养同时兼顾临床能力训练。专业学位更加侧重临床能力训练, 兼顾科研能力的培养。2015年, 国家进一步扩大了在职人员申请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规模, 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申请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有效衔接。这项工作开展既有利于人才培养又有益于推进临床医学学科发展, 更丰富了高等院校与临床医学教育基地一医院之间的医疗、教学及科研的联系与结合[5]。更加注重在职人员医疗技术和水平的提升, 更加符合医务人员的工作实际, 因而大大提升了他们思想认识、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位授予单位应该按照国家的政策要求, 规范操作, 科学管理, 主动开展此项工作, 积极拓展授予在职医务人员硕士学位的学位类型。

开展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是对我国学位制度的有益补充, 对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家应采取切实可行措施, 进一步加大这项工作的监督及评估力度。学位授予单位应加大管理力度, 提高管理水平, 提高学位授予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使这项工作前景更加广阔, 为国家、社会培养更多的高层次医学专门人才。

摘要: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的开展, 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 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对问题作了浅析, 并初步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在职人员,医学硕士,学位

参考文献

[1]李刚.搭建移动教学平台, 解决成人学生的工学矛盾[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15 (28) 5:10-14.

[2]张立, 胡新喜.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5) 3:52-55.

[3]宋中英, 宋丹, 邹积岩, 马永红.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工作质量问题调查[J].大学 (学术版) , 2011 (4) :53-65.

[4]陈爱红, 彭欢.在职研究生教育:质量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5 (31) 12:97-98.

篇4: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申请报告

关键词: 课程教学 在职 教育硕士 中外对比

在职教育硕士与全日制教育硕士不同,其是以非脱产的方式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习期间仍在原工作岗位承担一定工作任务的研究生。在职教育硕士是指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硕士,在职教育硕士教育是以培养从事基础教育实际教学及其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教育艺术硕士学位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由美国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于1936年提出并首次设置,其目的在于提高美国基础教育教师的教学和管理能力,充实中小学教师队伍。在近80年的发展历程中,美国教育硕士教育已经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不断发展的课程教学体系。我国自1996年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以来,已经走过了十八年的培养历程。它以自身与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化成长、高等师范教育学位工作的高度适切性,受到全体社会的关注与支持,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的优秀人才,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和管理者提供了一条提升自身学历的有效途径,是完善我国学位制度的重要举措。然而,新生事物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矛盾和冲突。我国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中美在职教育硕士课程对比

课程是实现教育硕士培养的手段和工具,主要由课程目标和课程设置共同构成。课程设置是指对一个专业的全部教学科目、教学内容及其进程所进行的系统组合和科学安排[1]。因此,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设置是否合理有效,直接关系到教育硕士的“产出质量”。因此,在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课程应成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关注的重点和中心。

1.中、美在职教育硕士课程目标对比。

课程目标的确定过程,涉及社会和学科、教师和学生等方面的大量研究。作为在职专业学位教育硕士的课程目标,其更需要充分体现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及其相关问题而确定。学者母小勇在研究学生学习规律时指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目标应当是:培养能够有效地、创造性地实现把文化科学“转换”为学科或课程和把学科或课程“转换”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内外的文化科学学习活动的、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临床专家型”教师[2]。他强调教育硕士教育培养的应该是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实践者,而不是像教育学硕士的理论家。从他的观点我们能够看出,在职教育硕士的课程应该把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主要目标,以期培养出来的在职教育硕士能够胜任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由于我国的教育硕士工作仅仅进行了十八个年头,课程目标被运用于我国实际教育硕士教学中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许多高校对在职教育硕士的培养是效仿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进行的,所以课程目标定位也效仿教育学硕士,没有学位特色;我国在职教育硕士课程目标的主导意义应该是服务于我国的基础教育,而以创收、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功利性目标几乎遮蔽了其主导意义。

美国的教学硕士学位相当于我国的教育专业硕士,都以为期两年的课程训练为标准,强调实际专业技能的训练。从课程目标的角度看,都是以学员既有教学经验及研究成果为基础,发展他们的教学和管理技能,提高他们的教学实践反思能力。然而,美国强调一种更贴近实际需要的课程设置的标准和程序,即通过“需要评估”确立课程内容及训练方式。由教育家、学科专家、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及课程编订者对教育硕士的教育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在这基础上识别教育条件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然后按照重要等级对其进行排序,以达到满足其教学需求的目的[3]。因而,对于不同的教育硕士具体学科的课程目标也不同。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中、美两国职教育硕士的课程目标定位基本一致,都以培养高学科素养和高职业水平的“临床专家型教师”为目标,提高本国中小学教师以及教育管理者的专业化的水平。而由于美国教育硕士发展历史较长,其摸索出的“需要评估”课程目标确定方式更高效、更实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那些过于笼统、蜻蜓点水式的课程目标。

2.中、美在职教育硕士课程结构对比。

学位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是我国在职教育硕士课程结构的主体。我国的在职教育硕士教育以课程学习为主,总学分的要求可以从一方面反映出课程结构是否合理。我国大多数高校一直采用“5+5+2”的课程结构,即5门学位课程共15个学分,5门专业必修课程共15个学分,2门选修课程不少于4个学分,整个课程结构体系基本上是照搬教育学硕士的课程体系。也有少数高校对毕业生总学分要求过低,比如华南师大总学分要求只有22分,这对于教育专业硕士来说,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量不足。另外,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类型和数量比例反映了课程结构。必修课程(含学位课程和专业课)比重过大,而选修课的比重太小,学员的选择余地不多。以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职教育硕士教育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为例,政治理论、外国语、和教育学原理三门学位公共课程占10学分。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七门专业必修课占21学分,而选修课程仅占4学分。

由于美国是一个典型的联邦制国家,各个州有自己独立的课程设置方法。因此,不同州、学校、专业、类型的教育硕士的课程结构形式也多种多样。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构成美国大多数高校教育硕士的课程主体结构,不同高校的在职教育硕士在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两大部分比例上也存在很大区别。从选修课种类和数量比例上看,美国各高校、各专业也存在很大不同。有的学校由于某些原因没有选修课程,比如美国乔治亚州高等教育界受多年的教育惯例影响,肯尼索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的课程全部为必须课:整个学位需要圆满完成36个学分,12门课程,每门课程3学分[4]。有的学校则有大量的选修课,如哈佛大学教育研究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课程,有时一个学年甚至能为学生提供的大约260种左右的课程。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美国教育硕士课程结构灵活多样,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教育研究能力与实际教学与管理能力的不同,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而我国在职教育硕士的课程结构基本效仿教育学硕士课程结构,没有立足于教师职业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需求。

3.中、美在职教育硕士课程内容对比。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及其处理方式,它是在职教育硕士学习的对象,它源于社会文化并随之不断发展变化。在职教育硕士学位的教学特点就是以课程学习为主,因此课程内容对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由于我国一直实施的“5+5+2”的课程结构,10门必修课、2门选修课的比例,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选修课比重过低也必然会导致学生无法根据岗位的需要和已有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素质、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管理技能。以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数学学科为例,其课程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公共课(包含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教育学原理及教育心理学);专业课即数学教学论;指定选修课(包含公共课和选修课各三门),最后还有几门任意选修课。缺乏围绕中学数学教学内容实际的专门课程,缺乏专门介绍数学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促使学员关心和了解学科的进展的课程。

在美国,很多高校由于对在职教育硕士没有撰写毕业论文的要求,只要求其圆满完成应修课程即可,美国的教育硕士也被称为课程硕士,因此,课程的质量对“产出”的教育硕士的质量影响更为深刻。美国教育硕士课程内容主要由教育专业课程(包含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课程、教学法、教学实践)和学科专业课程两大部分组成。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硕士将来从事的教学方向有关。不同类型教育硕士的课程内容也存在较大差异。美国教育专业硕士一般课程分为主修(20-26个学分)和辅修(6-12个学分)两部分构成。如得克萨斯州立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提供的小学教育、中等教育、阅读教育、特殊教育四个专业的教育硕士项目,要求学生获得36-39个学分,其中主修21-27学分,辅修9-15学分[5]。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在职教育硕士课程在注重核心课程的同时突出专业特色课程,选修课学分高达9-15分,而我国在职教育硕士选修课学分仅占4分,数量和比例都远远高于我国。就所开设的选修课而言,美国更加重视综合实践研究课程,更加重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能够更加快速有效的提高在职教育硕士的实际教学和管理水平,而不仅仅是关注学位课程理论体系的完整性。

二、中美在职教育硕士教学对比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是其培养的另一重要方面。教学质量不仅关系到在职教育硕士的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而且是一直备受其他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关注的有价值的课题。课程教学方式与导师指导方式构成教育硕士教学的主体。

1.中、美在职教育硕士教学方式对比。

从教师的“教”来说,以课堂、教师、理论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影响我国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教育,多年来,我国教育部门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但效果不是很显著。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被书本上的知识束缚;学生、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被束缚于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中,不能乏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以说教式为主,促进式和对话式教学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学生的“学”来说,在职教育硕士所采用的学习模式以个别式为主,认为只要跟着老师走,一切皆可,同学之间处于一种相互分散的状态,而参与式和协同式的学习方式运用不多。

在职教育硕士阶段的学生都是有自己的工作岗位的成人。因此,在职教育硕士的学习也属于成人学习。美国的在职教育硕士学习以自我导向性学习为主,注重学生之间互动与互助学习。在此基础之上,教师采用理论讲授、指定阅读、专题讲座、演讲、案例研究、课堂实录分析、小组讨论、实践考察等多种方式,积极发挥引导作用[6]。在教学手段上,格外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美国高校对在职教育硕士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现代教学方式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教育硕士的教学中得到了充分利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更注重交流的激发,强调交流双方的平等。而现代的互聊网络等先进教育技术的出现也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

2.中、美在职教育硕士导师指导方式对比。

由于我国对在职教育硕士学位获得者有严格的毕业论文要求,因此导师对学生的指导主要体现在论文指导方面。同时,导师对高校“产出”的在职教育硕士的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在职教育硕士整个管理体制和机制进行大的改革最根本还是要依靠导师的力量。我国教育硕士发展历史较短,对导师的遴选也只是出于只看学位,不看规格、类型的阶段。在获得教育硕士导师资格的高校教师中,很多都没有基础教育的实践,很容易把教育专业硕士等同于教育学硕士进行培养,造成培养效果不佳,在论文指导方面也易造成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情况。

美国很多高校对在职教育硕士学位获得者并没有毕业论文的要求,所以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就主要体现在日常课程学习、研究中。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可以根据个人的专业方向、个人经验等制订符合自己特点的个人化培养计划。比如独立研究项目是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主持的项目研究或辅助研究。学生如果想要参加独立研究,就必须征求自己导师的意见。从导师的角度看,导师没有承担指导的直接义务,所以是否愿意对其进行指导,完全取决于导师个人,而导师也不会有额外收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些功利性目的的指导。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在职教育硕士学位授予条件的不同导致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我国只要体现在导师对学生论文的指导,而美国主要体现在导师对学生日常学习、研究的指导。我国在导师遴选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进行思考。

三、反思与思考

1.精确课程教学目标,变革课程教学方式。

基本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是我国传统的课程教学目标的倾向,而正确的课程教学目标应定位于强调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培养“专家型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在职教育硕士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教学和管理问题,侧重于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在职教育硕士的研究能力,以期解决在今后工作中遇到的具体教学和管理问题。传统的面授模式仍是我国在职教育硕士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过分单一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需要,采用传统面授模式与现代化先进信息技术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2.强调实践性课程。

提高在职教育硕士的科研能力,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于我国在职教育硕士是来自中小学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者,他们平时大多时间都忙于学校繁重的教学任务,加之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们真正能用于科研的时间很少,也就导致整体科研水平较低。因此,鼓励在职教育硕士结合工作实际需要,申请科研项目,不仅能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而且有利于其实践能力的提高。在职教育硕士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自身既是教师又是学生的双重身份,才能在工作和学习中将实践与研究联系起来。

3.积极建立“双导师制”。

我国传统的在职教育硕士的导师指导方式就是一个导师带二到三个学生。“双导师制”即一个学生有校内和校外两个导师指导。校内导师主要负责学生日常的教育理论学习和学位论文指导等工作;校外导师则主要负责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位论文实践部分的指导等工作。二者共同指导学生。采取双导师制来培养在职教育硕士,有利于校内的理论导师和校外的实践导师进行交流与沟通,以便在职硕士研究生对教育实践经验和教育理论进行整合,进而有助于将其教育实践经验理论化和教育理论实践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高校本科教学自评工作手册(二)[M].北京:华夏教育出版社,2004:447.

[2]母小勇,谢安邦:论教育硕士专业的课程和目标取向[J].北京:教育研究,2002,1.

[3]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3.

[4]万毅平.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走向[J].扬州: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9.

[5]西南德克萨斯州立大学教育学院.课程教学系的研究生课程项目,http://www.educationswt.edu.

[6]贺中元:美国教育硕士课程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36.

篇5: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申请报告

法学在职研究生课程班招生简章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创建于1956年, 于1983年设立法学专业,是全国财经院校中第一批获准设立经济法学专业的院校之一。为了适应改革和现代建设的需要,培养高层次经济法律人才,经教委批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特举办法学硕士在职研究生课程。

【课程优势】

 重点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专业,成立至今拥有一批著名法学专家、学者,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国际经济法学等研究领域成绩斐然;

 师资雄厚,注重实操:由本校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资深教授主讲,并在重要学术团体任要职;学院拥有在国内具有一流水平的模拟法庭、非诉讼实验室等两个专业实验室;  精品课程:学习期间学员可选开金融、财政、工商管理学院第二专业精品课程,全面提升学员综合素质与个人价值;

 人脉平台:定期组织班级活动、论坛等学术休闲活动。来自各行各业的学员,在学习的同时搭建人脉,实现资源共享、助推事业成功。

【课程设置】

学 位 课

1-1 宪法

1-2 法理学

1-3 民法(总论、分论)

1-4 刑法(总论、分论)

1-5 中国法制史

1-6 科学社会主义与理论与实践

专 业 课

2-1 经济法

2-2 金融法

2-3 合同法

2-4 国际经济法

2-5 财税法

2-6 公司法

2-7 保险法

2-8 知识产权法

2-9 证券法

2-10

2-11

2-12 外商投资法 诉讼法(民诉、刑诉、行诉)婚姻家庭法

前沿讲座

实务研究*

3-1 房地产法专题

3-2 国际经济法专题

3-3 犯罪心理学专题研究

注:带(*)课程根据每年教学计划及最新热点话题开设

第二专业课程选修:为全面提升学员的综合水平与应用能力,充分发挥本校教学优势与院系资源,学员在学习法学专业的同时可选修第二专业的应用课程:工商管理学(管理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金融学(金融学、证券市场与投资组合、公司理财与项目

融资)、财政学(财政学、资本运营、企业财务管理与报表分析)。

【培养方式】

采取面授与自学(文献资料阅读)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1、北京班:安排周末时间上课;010-659589812、全国集中班:

【入学条件】

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的在职人员;

2、大学专科(含)及以上学历;

【报名手续】

1、填写《在职研究生课程班报名登记表》;

2、交本人身份证、最后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复印件各1份;

3、交4张1寸同底免冠彩照;

4、缴纳报名费200元;学费14000元(两年);

注:学员因故不能坚持学习,视作自动放弃学习,不退学费。

【证书授予】

1、按教育部规定,完成该研究生班学习课程,经考试合格者,颁发经济法学研究生课程班证书,证书加盖校长签名章、学校钢印和红印;

篇6: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申请报告

班招生简章

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在职申请硕士学位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招生简章

安徽医科大学自1996年开展在职人员以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已为我省医疗卫生系统培养了千余名高层次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适应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医药学专门人才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在职教师、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经安徽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备案同意,我校今年继续举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欢迎广大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在职人员参加进修学习!

一、招生条件

1、获得学士学位3年及3年以上,在医疗、教学和科研等方面表现较好。

2、通过学校组织的公共英语摸底考试。考试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英语考试为题型,不考听力。考试时间定于8月26日(星期日)下午3:00~5:30,地点在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教学楼(基础医学院后面),携带本人身份证参加考试。

二、招生专业覆盖范围及人数

临床医学学科招收240人,专业包括内科学(含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心血管病、血液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烧伤、整形)、皮肤病与性病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儿科学、运动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妇产科学、肿瘤学、麻醉学、急诊医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基础医学80人,专业包括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80人;

药学50人;

口腔临床医学50人;

护理学:50人。

三、主要课程设置

各专业主要课程设置可于发展规划处网站查询。

四、课程学习与考试

学习年限为两年。学习形式为半脱产集中分阶段教学。每年两次集中上课,每次上课一个半月到两个月时间。

上课地点为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教学楼,学习期间必须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严格遵守考试纪律。

五、结业与学位申请

学员完成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经考试、考核成绩合格,修满30学分后即结业,结业者发给由安徽省学位办统一印制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

凡符合下列条件者,可向安徽医科大学申请硕士学位。

1、学分修满32学分,完成本专业硕士学位课程的学习并通过考试,包括参加学科组织的专业英语和专业进展课的学习和考试;

2、通过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外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统一考试;

3、在校期间,至少提交1篇本人在国内外有关学术刊物上(中文核心或CSCD核心期刊)公开发表的、反映本专业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应为安徽医科大学,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导师为通讯作者方为有效;

4、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我校组织的论文答辩。

六、费用

课程学习费两年共10000元(不含教材费、学位申请费等,食宿费自理)。

七、报名日期及报名手续

1、报名方式:网上报名与现场报名相结合。

网上报名:7月16日以后进入安徽医科大学发展规划处网点击“课程进修班报名”进入系统报名(网址:

http:///fzghc/),报名截止日期8月15日。

网上报名后进入系统查看审核结果,审核通过后现场确认报名。

现场确认报名:8月22日至8月24日(时间:上午9:00-11:00,下午15:00-17:00)。

3、现场报名携带材料:学历及学位证书的原件及一份复印件(验原件,留复印件),填写完整并加盖单位公章的《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申请表》(网上报名成功后由系统导出申请表),承诺书(见附件),1寸免冠照片4张。

八、现场报名地点及联系人

报名地点:安徽医科大学发展规划处办公室(邮编230032)

联系方式:0551-5161052翟老师

安徽医科大学

上一篇:汉语拼音教学的问题与策略下一篇:寂寞小学生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