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市农民工再就业取得显著成效

2024-08-14

吉首市农民工再就业取得显著成效(通用7篇)

篇1:吉首市农民工再就业取得显著成效

吉首市农民工再就业取得显著成效

吉首市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围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和生活环境,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受国际金融危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影响,农民工再就业问题显现。

一、农民工就业现状

1、农民工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吉首市现有乡村总人口13.3万人,乡村劳动力为8万人。据市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提供,截止10月底止,吉首市已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3.45万人,其中转移广东地区就业人数1.03万人,省外其它地区就业人数1万人,省内地区就业人数1.42万人,其中,本地就业0.7万人;农民工返乡人数0.34万人,其中,从省外返乡的人数占60.4%,省内返乡的人数占34.6%,返乡创业的人数占5%。转移的农民工大多受教育程度偏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8.5%,初中(含中专)文化程度占9%,大专学历仅占

2.5%。

2、农民工就业大多从事体力劳动,从事脑力劳动的相对较少。由于大多数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不高,起点低,目前从事的主要职业大多集中在宾馆、餐饮、超市、茶座、建筑、产品加工、制造业等行业。

3、农民工的求职主要靠亲朋好友。许多农民工在外出务工前并没有联系好工作,进城后,一般经城里的亲戚、朋友或已在城里定居的老乡介绍找到工作。通过劳务市场,招聘会,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找到工作的只是少部分。

二、主要问题

1、农民工权益维护问题。一是职业安全感问题。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下,用工单位随意裁员,特别是民营中小型企业,随意解除农民工的劳动关系,农民工就业处于“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尴尬境地。二是社会保障问题。大多数单位基本不为农民工购买社会保险或者只购买一种养老保险。再者因农民工自身的法律意识淡薄导致绝大多数农民工在务工时未签订劳动合同,甚至有些农民工认为签订劳动合同会对他们起到束缚作用。三是自身利益维权问题。进城务工农民工一般都是求职心切,只要有用人单位愿意招工,便会不顾一切的盲目答应,即使自身利益受到侵害,为保住得来不易的工作,也不会、不愿意与老板发生冲突。据吉首市劳动监察大队反映,农民工自身利益受到侵害后大多是在不准备在原工作地点做事后,才来报案,报案后常常是缺乏劳动合同、欠条等有力证据,造成“空口无凭”的尴尬局面。

2、农民工普遍存在自我发展意识不强。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较底,思想落后,行为保守,很容易满足,特别是务工经商的理念不强,缺乏远见和开拓意识。“多得不如现得,现得不如就得”的观念深入人心,致使大多数农民工只注重眼前利益,对自身发展缺乏长远考虑。很多农民工推荐就业时最关心的是企业的底薪,对企业管理、知名度、发展规划漠不关心,更没有考虑自己今后的发展。他们只关心工作强度,不注重工种的技术含量,尽管反复对其宣传培训的意义、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等等,但仍然激不起他们参加培训的热情。

3、农民工创业缺乏技术、资金。部分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从事畜牧养殖,其积蓄也只能进行先期投入,若要发展壮大,面临资金困难。同时在选择创业项目时,没有进行有效地可行性分析,往往仅凭个人感觉,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创业成功率偏低。有的创业起步后,因缺乏科学的管理、经营经验,抵御市场和自然风险能力弱,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三、对策与建议

吉首市应紧紧围绕保发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一主线,继续落实农民工各项就业政策,充分发挥农民工就业专项资金效益,充分利用失业保险基金节余,稳定就业岗位,提升农民工就业及再就业能力、创业能力。

1、统一认识,科学制定长效解决办法。随时准备好解决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问题,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继续制定并出台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各项扶持和优惠政策。根据返乡农民工的实际情况,预测今后几年吉首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趋势,制定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施方案。

2、广泛宣传,加强农民工对机关法律的认知,增强农民工自我权益保护意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力量到农民工人流、信息流比较集中的公共场所,如职业介绍机构、劳务市场、车站、超市、广场等,经常性开展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3、强化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由劳动保障部门会同财政、农业、扶贫等部门,按照统一制定培训计划、统一认定培训机构、统一出台培训标准、统一培训补贴标准、统一开展技能鉴定、统一检查考核验收“六统一”的原则,统筹安排并组织实施涉及农民工的培训项目。同时组织企业开展“订单式”培训,解决返乡人员无技术就业难、企业用工难的“两难”问题。同时,劳动保障部门将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大力开展在岗农民工技能培训。

4、完善制度,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外出务工和返乡创业双向流动机制,一方面要让外出务工人员“出得去、稳得住、有收入”,另一方面又让他们“回得来、创得开、干得好”。依托基层劳动保障事务所,搞好就业职业指导,强化对辖区内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指导和跟踪服务,引导和鼓励返乡人员就业创业。在国家统一部署下,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开展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将在吉首市转移就业的未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纳入医疗保险范围,积极抓好农民工创业环境建设与建立合理的银行贷款机制,鼓励和扶持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创业,同时将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全部纳入工伤保险,与输入地劳动保障部门相互协调,保障农民工工伤保险权益。

[供稿:吉首市统计局 罗凯]

篇2:吉首市农民工再就业取得显著成效

卫生部高度重视护理事业的发展,近年来,通过颁布实施《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加强护理人才培养,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建设活动等一系列措施,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十一五”时期护士队伍数量大幅度增加 根据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为204.8万人,比2005年增长了70万,增长了52%,“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护士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每千人口护士数从2005年的1.06提高到2010年的1.52。医院的医护比由2005年的1:0.97提高到2010年的1:1.16。公立医院中,三级医院医护比达到1:1.36,二级医院达到1:1.12,可以看出,医院医护比例倒置现象得到扭转。今年,卫生部发布的《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进一步发展护士队伍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二、护士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2010年注册护士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1.3%,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8.8%,中专学历的护士占46%。与2005年相比,大专及以上护士的比例提高19.7个百分点,中专护士的比例下降了14.4个百分点,护士队伍已经从以中专为主转向中专、大专、本科多层次方向发展,护士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同时,2005年以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对重症监护(ICU)、急诊急救、血液净化、肿瘤、器官移植等专科领域的护士进行专科规范化培训,使护士队伍的专业技术能力得到加强。

三、护理理念、工作内涵、专业技术和服务领域得到一定发展

现代医学模式和新的健康观念对护理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丰富了护理工作内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以保障病人安全和诊疗效果为目标,满足病人身心健康需求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发展的方向,护士的工作内涵包括了对患者的专业照顾、协助治疗、健康指导、心理支持等多个方面。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高新技术在诊疗工作中的运用,临床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护士在急危重症、疑难症患者的救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护理服务不断向家庭、社区延伸,并在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领域发挥作用。

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取得显著成效

2010年1月,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要求医院要做到:一是保证临床一线护士的配置,增加护士直接护理患者的时间。二是改革临床护理患者的服务模式,安排每个责任护士负责一定数量的患者,即每个患者都有责任护士对其负责。三是责任护士要按照《护士条例》和《护士守则》的规定,履行对患者的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处置、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各项护理任务,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专业的整体护理服务。四是医院要加强科学管理,完善薪酬分配,建立激励机制,采取有效措施稳定临床护士队伍,充分调动广大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一年多来,全国卫生系统积极行动,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作为公立医院改革一项重要的惠民利民措施。通过努力,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医院和病房收到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是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卫生部委托中国医院协会近期对全国77所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医院进行了病人出院后的电话回访,总体满意度得分平均为88.97分(满分100分),其中30所医院满意度得分达到90分以上;患者对护士技术的满意度、对护士责任心的满意度、对护士提供帮助及时性的满意度以及对护士服务态度的满意度都分别超过了9.2分(满分10分)。患者的满意是对护理服务质量最好的评价。开展优质护理的医院、病房受到的表扬信、锦旗也明显增多,反映出优质护理服务得到了患者的欢迎和好评。

二是患者自聘护工比例降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医院和病房,患者陪护率明显下降,特别是聘请一对一护工的比例明显降低。北京市所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医院和病房,自聘护工比例下降了30-50%,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病房秩序明显好转,为患者创造了良好的休养环境。

三是护士责任感明显提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改革了临床护理模式,使责任护士对其分管患者负责,要求责任护士详细掌握病情,了解诊疗计划,及时沟通信息,明确护理要点,配合完成各项诊疗工作,这种工作模式提高了护士的责任感,也更密切了护士和患者的关系。

截至2011年3月底,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在所有三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共有1309所三级医院和3765所二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三级医院中,516所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50%以上的病房,其中有部分医院已经在全部病房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在全国范围内,优质护理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经各地考核和复核,卫生部和总后卫生部确定并公布了在2010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优秀医院76所、优秀病房361个、优秀个人694名,并提出表扬。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卫生部制定下发了2011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方案。2011年的工作目标是: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必须全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至少50%的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50%以上的病房,其余50%的三级医院达到30%以上的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40%的地市级二级医院和20%的县级二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争取到2011年底,全国至少有200所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80%以上的病房。

篇3:“十一五”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一五”期间, 我国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速,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的1.04下降到0.59, 缓解了能源供需矛盾。

二是扭转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物排放大幅上升的势头。“十五”后三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上升了9.8%, 全国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上升了32.3%和3.5%;“十一五”期间, 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19.1%, 全国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了14.29%和12.45%。

三是促进了结构优化升级。重点行业先进生产能力比重明显提高, 大型、高效装备得到推广应用。2009年与2005年相比, 电力行业300兆瓦以上火电机组占火电装机容量比重由47%上升到69%, 钢铁行业1 000立方米以上大型高炉比重由21%上升到34%, 电解铝行业大型预焙槽产量比重由80%上升到90%, 建材行业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比重由56.4%上升到72.2%。

四是推动了节能技术进步。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均有较大幅度下降, 能效整体水平得到提高。2009年与2005年相比, 火电供电煤耗由370克/千瓦时降到340克/千瓦时, 下降了8.11%;吨钢综合能耗由694千克标准煤降到615千克标准煤, 下降了11.4%;水泥综合能耗下降了16.77%;乙烯综合能耗下降了9.04%;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了7.96%;电解铝综合能耗下降了10.06%。

五是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根据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监测, 2009年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城市比例由2005年的42.5%上升到67.3%;地表水国控断面劣五类水质比例由2005年的27%下降到18.4%;七大水系国控断面好于三类比例由2005年的41%上升到57.3%。

六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一五”通过节能提高能效少消耗能源6.3亿吨标准煤,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6亿吨, 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也体现了我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篇4:江苏严打网络犯罪取得显著成效

据悉,本次“破案攻势”专项行动,按照“群众最痛恨什么网络犯罪就严厉打击什么犯罪、网上什么治安问题最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网上哪里治安秩序最混乱就集中整治哪里”的原则,突出网上“打黑、灭枪、扫黄、打假”4条斗争主线,全面打击各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

截止目前,江苏共发现处置网上违法信息15704条,关闭46家审核不严、违法信息频发的违规网站;破获各类网络犯罪案件15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90名;其中打掉利用黑客手段实施网络盗窃团伙14个,涉案金额500余万元;破获网上贩枪案件52起,收缴各类仿真枪支1.2万余支,捣毁枪支制造窝点1处;破获境内人员在境外开办淫秽网站、担任境外淫秽网站版主等网络色情案件53起,取得了显著成效。

南通破获非法获取

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

经过4个多月侦查,南通警方近期成功破获一起特大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在重庆、广东、湖南等地抓获冯某等9名犯罪嫌疑人,彻底摧毁了这一横跨数省的特大黑客盗号团伙。经查,冯某等人在美国、香港架设服务器,使用“超级邮件群发机”软件,向大量QQ用户群发“钓鱼”邮件,非法获取QQ用户的用户名、密码等数据后销售牟利。该团伙已非法获取QQ用户数据30余万组,销售获利100余万元。据了解,此案是南通公安机关迄今为止侦破金额最大的一宗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件。

淮安破获网上贩卖枪支弹药案

淮安市公安机关破获王某等人网上贩卖枪支弹药案,在广东、辽宁抓获王某、陈某2名犯罪嫌疑人,捣毁了王某设在广东的制枪窝点和存储仓库,收缴各类仿真枪支5000余支。经查,王某和陈某通过网络勾结认识,王某负责制造、邮寄,陈某负责网上销售,截止被抓获,两人已成功交易1100余笔,非法牟利10余万元。

常州破获网上出卖人体器官案

常州市公安机关日前破获魏某等人组织出卖人体器官案,在山东等地抓获魏某等16名犯罪嫌疑人,打掉人体器官中介团伙4个,捣毁圈养“供体”(卖肾者)窝点1处,解救卖肾青年20人。经查,魏某等人在互联网上发帖征召急需用钱的网民,实行集中住宿、统一化验、网上联系买家和手术医院,组织出卖人体肾脏器官。至破案前共成功完成“卖肾”交易12次,其中有1人次系组织扬州籍人员赴印尼和境外人员进行肾移植。

徐州破获传播淫秽色情物品牟利案

徐州市公安机关近日破获“Adminatm”广告联盟传播淫秽色情物品牟利案,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摧毁“悠悠影视”、“酒色网”、“凤凰影视”、“轻舞电影”、“Dmm1”5个利用“Adminatm”广告联盟投放广告进行牟利的淫秽色情网站。

篇5:吉首市农民工再就业取得显著成效

2009年7月以来,根据省、市政府统一部署,我市各级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积极行动,通力配合,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大力推进为期两年的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有力打击了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行为,全市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8月23日,省政府第四联合检查验收组莅临齐齐哈尔市检查指导,对我市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齐抓共管形成强大合力。市政府十分重视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领导任成员的市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齐齐哈尔市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并将药品安全工作列入政府目标考核内容,与各县(市)、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签订了药品安全目标责任书,全面实施市县乡三级政府签状和两级督导考评,进一步完善了考核考评机制,层层落实责任。一是确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以市政府为主导,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信委、公安局、工商局、卫生局、邮政局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药品安全整治各阶段重点工作。定期编发工作简报,为各部门交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的经验和成果搭建了平台。两年来,共召开会议4次,就传达贯彻上级精神、联合开展检查、开展药品安全宣传等工作进行了部署和落实,统一了各部门的步调,形成了监管合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建立联动机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公安局建立了涉假案件联合查处机制,积极做好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互相通报药品违法犯罪情况,依据相关法律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调解决案件移送和办案协作等问题。2009年,两部门联合下发了《联合查处涉药涉械及餐饮保健食品化妆品行业违法行为的规定》,建立协助互动机制,共同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的违法行为。《刑法修正案

(八)》施行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公安局联合制定下发了《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了在案件查处过程中,发现涉嫌犯罪的,无论货值金额大小,一律移送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大了打击力度。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工商局建立了药品广告监管协作机制,加大了违法药品广告的查处力度,虚假违法药品广告泛滥的形势得到有效遏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与邮政、工信等部门建立了综合治理机制,强化了对通过邮递销售假药、互联网销售药品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是开展联合检查。市政府组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邮政局、工商局、信息产业局等部门先后联合开展了药品广告、互联网、邮寄方式制售假劣药品的专项整治行动,对邮政信箱、物流公司等假药流通赖以存在的渠道以及互联网等销售假药的媒介进行了综合治整治,取得了可喜成绩。

抓住关键环节开展专项整治。两年来,在药品生产、流通、使用三个环节,相继开展了春季药品集中专项整治、百日攻坚等10余次集中会战,开展非药品冒充药品、违法药品广告、中药饮片、医用氧气、医疗器械、中成药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特殊药品、药品分类管理、医疗机构药品存储等专项整治28次,加强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原辅料采购、医疗器械流通、医疗机构用械、计划生育用械等领域的专项监督检查,强化了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的监管和介入器材、骨植入器材的监管。对医用检测诊断试剂、中药饮片的违法购销和使用管理、保健品经营企业违法经营进口“消石素”、“牙痛灵”、城乡结合部医药市场违法购销等进行了重点监督检查。打击了无证经营药品、个人挂靠做临床、超范围经营、出租(出借)许可证、药师“挂职、兼职”、从经营企业走票、药品经营企业违规进货等违法违规现象,全面提升了我市药品安全保障水平,震慑了药品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了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两年来,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3.1万人次,执法车辆8798车次,检查单位2.7万家次,罚没款436万元,没收假劣药品、医疗器械货值74.6万元,销毁过期失效和假劣药品339个品种,捣毁黑窝点74个,查处违法药械广告56个。下架封存了双黄连注射液、香丹注射液等问题药品,查处了假药“糖脂宁胶囊”、“胃逆康胶囊”等一批大要案,移送司法机关案件5起。

篇6:市财政在十五期间取得显著成效

(一)财政收入高增长,财政实力大增强。2001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通过狠抓财源建设、坚持依法治税、加强财税监管和落实抓收入工作责任,实行局领导班子“分工分片”抓收入机制,保证了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呈现出“遍地开花,全面增长”的喜人态势。2001—2004年,全市共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8322万元,年均增长23.1;其中2004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8629万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提前一年完成十五期间的财政收入任务,增幅达到38.2,在全省地级市中排第一名;各县收入综合增长率全部在30以上,其中连平(85.39)、龙川(59.87)、东源(54.37)、和平(51.96)和紫金(42.20)的综合增长率在全省67个县(市)中分别排在第1、3、4、5、8位。今年前3季度,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8343万元,同比增长45.78,各县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继续全面增长,收入增速全部在23以上,其中龙川、紫金两县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已经突破亿元大关,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各县收入综合增长率继续保持高位增长,其中连平(74.35)、和平(65.18)、龙川(64.55)、东源(61.59)和紫金(31.28)的综合增长率在全省67个县(市)中分别排在第1、2、3、4和16位。财政实力明显得到增强,人均财力(即人均占有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2001年的97元/人增加到2004年的177元/人,年均增长22.2。

(二)财政支出保重点,群众利益大发展。2001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理财原则,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不断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一般、保重点,财政支出达到了“四保一发展”的目标,即财政支出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保重点和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001—2004年,全市共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45392万元,年均增长17.79。“十五”期间,我市的各项基础设施得到很大发展,一些重点工程项目相续建成投产,如“一区六园”工业园区、河龙、粤赣高速公路,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市体育馆,市文化广场,河源市技工学校,临江东江大桥,胜利大桥和“两江四岸”城市防洪堤等城市基础设施,改善了投资发展环境,提升了群众生活质量。干部群众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从2002—2004年,全市各县区和市直均连续大幅度提高财政供养人员的津贴补助,并将工资补助实行统一发放直接支付到个人工资账户,使得干部群众工资收入比2000年翻了一番,切实分享到经济发展、财政增收的成果。农业、教育、科技和卫生等重点支出领域得到有效保障:如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主题增加对“三农”的投入,修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落实种粮大户补贴政策。2001—2004年,全市“三农”支出145003万元,年均增长23.4;坚持科教兴市战略,加大对科技教育投入,积极减轻农村义务教育负债,改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建设新教学大楼,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支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扶持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和使用。2001—2004年,全市科教支出227946万元,年均增长23.1。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卫生防疫问题和困难群众生活问题,如扩大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范围,保障面从困难居民逐步扩大到在职、失业、下岗待岗、离退休困难人员以及农村困难人员,保障标准市直从九五期间的120元/人提高到现在的172元/人,各县区城镇和农村的保障标准也得到了提高。截止2004年底,全市共有50979人享受“低保”救济,其中城镇居民19375人,农村村民31604人。今年“6.20”特大洪灾造成灾民流离失所,全市各级财政多渠道筹集社保救灾救济资金6962万元,帮助灾民克服困难,度过难关;其中已安排全市受灾全倒户(含重危房户)重建家园资金3346万元,帮助灾民重建住房。2001—2004年,全市社会保障支出23566万元,年均增长12.7,救济抚恤支出28472万元,年均增长28.8。积极筹集资金增加对公共卫生防疫的投入,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如安排3200万元加强河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在2003年“非典”期间全市各级财政投入1666万元购买医疗用品和设备,筹集资金150万元支持乡镇卫生院改造,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设,解决农民“因病返贫”和就医难问题。截止2004年,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875006人,覆盖率为34;今年农村合作医疗人数可达1102456人,覆盖率为42.8。2001—2004年,全市医疗卫生支出32761万元,年均增长34。

(三)财政改革更深入,管理水平大提高。2001年以来,全市财政部门围绕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积极推进各项财政改革,财政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财政管理效率和水平大提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预算编制更科学,预算约束更得力。我市财政从2001年开始实行部门预算改革试点,到2004年全面在所有市直182个预算单位铺开部门预算改革,各县区也逐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使预算编制由过去财政一家“闭门预算”改变为预算单位和财政共同编制的“开门预算”,变过去财政预算“一张表”为每个部门单位的“一本账”。部门预算编制的程序、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支出标准、审核原则等全部实现了公开和透明;改变过去预算编制“基数加增长”的老办法,科学分析测算部门单位的各项收支,实行因素分析法和零基预算法,统筹单位预算内外财力,细化部门单位收支预算,将每一项收支列到具体项目,部门单位有多少钱,用在什么地方,办了什么事都清楚反映出来,预算编制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进一步提高,预算约束力明显增强。第二,财政支出更规范,资金支付更及时。2001年以来,进一步理顺了政府采购管理和执行关系,加强了对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扩大政府采购的规模和范围,采购资金从预算内扩大到了预算外,采购项目从一般办公用品设备扩大到特殊办公设备、公共基建项目、服务项目。2001年—2004年,全市政府采购金额完成11076万元,年均增长200.4,对比市场价节约11.42。2003年开始启动国库改革试点,在设立机构、充实人员、健全制度和完善网络基础上,从2004年正式将市直20个部门单位纳入国库改革试点范围,到今年国库改革试点单位已经有151个,改革覆盖面达到90。国库改革后,单位和部门的所有资金都纳入到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管理,取消了各种收入过渡户,预算内、外财政性资金收入全部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财政性资金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集中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者用款单位,账户设置改多头开户为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资金支付改“资金流”为“指标流”,资金管理改“以拨列支”为“以支列支”等,大大减少了财政资金被截留、挪用和挤占的机会,提高了资金的拨付效率,方便了单位用款,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截止9月底,通过财政国库支付资金21670万元,其中财政直接支付16827万元(含个人工资部分15013),授权支付4843万元。第三,非税收入管理更规范,政府调控更到位。全市各级财政扎实推进综合财政预算,取消预算外收支挂钩的老办法,实行统收统支,由政府统一安排使用预算外收入。对罚没收入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实行“两代两控”的管理方式。所谓“两代”,即对收入相对集中、数额较大的单位和项目委托银行统一代收;对收入比较零星、数额较小、不适合银行统一代收的单位和项目,实行部门代收、财政监管。所谓“两控”,即以票控收,收费单位一律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收费票据;以户控支,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设立、撤销和变更进行审批和监管,规范财务收支行为,控制规范单位财务开支。创新了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将政府垄断经营收入、公共资源站用收入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对土地收入实行“一个口子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土地储备管理机制,壮大了财政实力,增强了政府调控能力。2001—2004年,全市预算外收入完成135994万元,年均增长28.5。第四,资产管理更健全、更完善。从2004年10月开始,市直财政牵头组织在市直单位全面开展资产清理工作,经过自查自报、重点核查、资产处置和规范管理四个阶段,已经摸清了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家底”,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

《关于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及处置的意见》和《河源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资产管理,从制度和源头上杜绝私设小金库、乱发滥发钱物现象发生。截至今年9月底止,已收缴单位应上缴财政资金5446万元,移交房地产产权面积887082m2,其中房产面积227472m2,地产面积659治理发愣功m2,已移交市国资委经营性房地产面积22,430.56m2,合同年租金1,785,720元。第五收入分配更透明、更规范。从2004年开始,市直财政联合有关部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市直各单位收集掌握奖金津贴发放数据资料,制定财政统一岗位津贴发放工作方案,确定发放标准和发放范围,报市委市政府批准后从今年1月1日起实行财政统一发放岗位津贴,取消各部门单位自行设立的津贴奖金项目,改“暗补”为“明补”,解决了干部职工“同岗不同酬”问题,收入分配更规范和透明。

(四)监管制度更健全,资金安全有效益。2001年以来,全市财政结合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针对财政管理的新任务和新特点,先后修改完善了大量的规章制度,涵盖了财政收支、财政改革、财政监督、理财行为和财政队伍管理等各个环节。如制定执行《河源市财政局财务管理制度》、《河源市财政局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河源市财政局关于实行谈话制度的暂行办法》、《河源市财政局公开承诺制度》、《河源市省属水电厂水库移民资金管理办法》、《河源市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河源市市级单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会计核算暂行办法》、《关于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及处置的意见》、《河源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办法》、《河源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方案》和《河源市财政局党组议事规则》等,确保了财政监督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监督管理的方式从事后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监督,监督方法从定期的突击检查变为定期、不定期的经常检查,监督内容从注重对外监督变为对外、对内监督并重。2001—2004年,全市财政受理工程评审项目873个,送审金额102040万元,审定金额87693万元,核减资金14346万元,核减率为14.06。

篇7:吉首市农民工再就业取得显著成效

12月11日至14日,市委政法委采取听、看、查、考、问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政法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年”活动进行了全面检查验收。从检查情况来看,我市“政法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年”活动部署严密、措施扎实、成效显著,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一、领导重视、组织严密

一是领导重视,行动迅速。各部门领导将“政法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年”活动看成全年队伍建设和全局工作的主线,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迅速采取行动,加大了工作力度,提高了工作标准,狠抓了工作落实。年初,在市委政法委进行集中动员、下发开展“政法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年”活动意见、方案的基础上,各部门相应成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层层召开了动员大会,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并从部门实际出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意见、方案和配档表,做到了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依据。有的政法部门领导亲自撰写授课教材、带头学习整改、深入联系点调研,为广大政法干警做出了表率,从而推动我市的政法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年活动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开展起来,并逐步走向了规范化、经常化。二是部署严密,措施扎实。为确保“政法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年”活动不走过场、取得实效,市委政法委紧密结合各阶段主题、紧密结合工作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配档表,组织开展了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案卷评比、明查暗访等20多项具体的配套活动。政法各部门从部门职能和队伍实际出发,对市委政法委下发配档表进行了进一步充实,并采取扩大参与范围、提高评比标准、增强活动吸引力、提高活动的公开透明度等得力措施,激发了干警的参与热情。三是狠抓落实,步步为营。在加强全面指导的同时,市委政法委做到了一月一检查、一阶段一调度、一阶段一总结,做好了面对面的具体指导工作,确保了各阶段工作深入扎实、阶段之间过渡自然、衔接紧密。市政法各部门做到了新阶段开始有动员发动、阶段中有检查评比和配套活动促进、重要阶段结束有总结讲评,在总体上实现了逐步推进、步步为营。基层政法单位负责人和广大政法干警以活动为契机,认真学习、狠抓查摆整改、自觉改进作风,使作风建设年活动的要求在基层单位和政法干警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二、重点突出、成效显著

一是抓学习打基础,政法干警的思想政治热情空前高涨。各部门坚持把学习教育工作摆在基础位置来抓,为每名干警配备了统一的笔记本和心得体会本,并狠抓了学习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尤其是采取集体学习、领导辅导、以考促学、专家授课等多种方式,组织干警深入学习了胡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党的十七大精神等重要内容,使政法干警在更高的层次上弄清了为谁撑权、为谁服务、如何用权等根本性问题,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意识得到进一步确立,法治理念得到进一步强化。学习中,广大政法干警政治热情空前高涨,主动克服工学矛盾、积极投身教育活动,人均书写学习笔记、心得体会达两万字以上,并自觉以学习成果指导工作实践,做到了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为整个作风建设年活动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13名政法干警被青岛市委政法委授予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二是查问题抓整改,队伍中的老大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在问题查摆阶段,各部门围绕作风建设的五个方面和胡总书记强调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要求普遍开展了“十查十看”活动,通过“照镜子”、“列单子”、“找根子”、“定位子”、“出点子”和严把“五关”,实现了将问题查准、查实、查透的预期目标,政法队伍中存在的法律文书填写不规范、证据意识不强等20多个问题浮出了水面。在紧跟其后的整改工作中,各部门、单位和广大政法干警瞄准问题定措施、抓整改,做到了能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整改的列出了时间表和路线图,确定了整改的具体时限和目标要求。通过集中整改,服务态度不好、吃请受礼等群众关心的热点敏感问题和老大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三是树品牌搞服务,干警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能力提高。市委政法委结合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活动,深入开展了“服务经济建设”品牌创建工作。确立了“警校共建平安校园”等10大品牌,并重点抓好了“阳光执行”、“亲和调解”、“诚信律师”、“警民共建和谐家园”四大品牌的推进工作。每个服务品牌安都排了一名部门分管领导负责,并指定了相关的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员,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相关人员的责、权、奖、惩事项,调动了干警的工作热情,使人民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市公安局在“警民共建和谐家园”品牌创建中加强了宣传和执法办案工作力度,如期破获了30起命案,实现了命案必破的要求,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提高,公安工作群众满意率由87.9%提高到了96.5%。市法院在“阳光执行”工作中推出了当事人选择执行法官等新举措,将执结率与法官个人工作绩效挂钩,案件执行力度明显加大,10余起执行难案件得以执结,强化了法律的权威性。市检察院在开展的“情系民生”活动中,围绕服务民生这一主题做到了“六线交错”,形成服务监督工作的“天网”,得到了人民群众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市司法局开通了“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对涉及农民工利益的案件优先办理、减免费用,提供法律援助47次,挽回经济损失31.9万元。四是建规章固成效,部门各项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为巩固和扩大“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效,政法各部门紧跟形势发展变化对各类规章制度进行了增、删、改、建,其中新建立规章制度达47项,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规章制度体系,基本实现了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按制度运转的良好局面,用规章制度巩固和扩大了作风建设的成效。市法院围绕诉讼制度和审判管理机制、便民服务长效机制、队伍建设长效机制三大长效机制框架,及时制定了《信息化管理办法》、《关于创新执行机制加强执行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关于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通知》等10多项规章制度,从根本上堵塞了漏洞,提高了司法规范化、正规化建设水平。市公安局制定了《领导干部管理标准》、《民警“八小时外”行为准则》等规章制度,建立了覆盖思想、学习、工作、领导、生活等各个层面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市检察院、司法局及时修定了《机关人员以责任目标计分考核办法》、《公正复核制度》等部门规章,有效扼制了吃拿卡要、冷硬横推等问题的发生。

三、思路清析,着眼长远

上一篇: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解读17.9.20 w下一篇:中华会计网校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