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几点做法

2024-08-15

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几点做法(精选12篇)

篇1: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几点做法

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几点经验做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从2009年起,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根据这一意见精神,我县把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提高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切入点,全面落实经费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实施方案,并取得明显成效。

一、深入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之初,各乡镇政府、有关部门、医疗卫生单位、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对项目实施不认识、不重视、不配合、疲于应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把统一思想确定为工作的切入点,确保了各类项目顺利进行。

首先,统一卫生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长期以来,医疗机构将临床诊疗服务作为主营方向和内容,对于转变服务方式,大规 模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卫生系统部分干部职工特别是医院领 导层存有抵触和畏难发愁情绪,有的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行

后,卫生院刚刚有了用武之地,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会冲击新农合;更有的认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难度大,并且经济效益低,“无利可图”“费力不讨好”。对此,我们多次召集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座谈或举办培训班,认真学习领会国家、省、市关于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反复强调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基层卫生院的服务宗旨和职能定位,积极教育和引导,支持和参与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开展。在做通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班子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各医疗卫生单位相继组织内部干部职工召开会议、开展培训,全县卫生系统干部职工开展并做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思想认识被空前统一起来。

其次,统一有关部门及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卫生系统跳独脚舞是不行的。这项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各镇街、各村及千家万户,缺少任何一方的理解、信任、支持都无法顺利实施。所以,我们认真分析研判各个层次方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工作。一是积极组织各乡镇政府、有关部门召开专题会、现场会,向他们阐明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目的和意义,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措施,取得了 各乡镇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二是针对在家与外出务工

等群众的不同特点,由各乡镇政府组织农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利用一早一晚、农村大集、节假日等时机,采取面对面宣传、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广泛宣传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目的和好处,消除了老百姓对项目的怀疑态度和片面认识。三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短信、网络、墙体广告等媒体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为项目实施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拓宽服务范围,精心组织实施

在扎实推进国家、省、市确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巩固公共卫生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积极开拓创新,进一步拓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涵,与国家其他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相结合,扩大了服务范围,提高了群众受益水平。

(一)以人为本,突出重点。在工作过程中,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重点,以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和发放农村妇女分娩补助为抓手,扎实推进。让群众直接体验到项目带来的好处,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统筹兼顾,圆满完成了各项指标任务。

(二)抢抓机遇,瞄准弱势。近几年,针对中央补助地方公

共卫生项目的加强,我们将其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结合,选准突破口,落实项目,对重点人群筛查和治疗工作。为做好该项工作,制定了方案,成立了专门组织,组建了专家工作队,深入现场,进行筛查,并及时纳入管理,给予有效的健康指导。

(三)抓点带面,全民动员。针对农村高血压、糖尿病防治工作相对薄弱的实际,我们把农村居民确定为重点人群,从2009年开始在全县农村组织开展了全民免费测血压测血糖活动。该项目由卫生局负责牵头,新闻宣传部门负责宣传,财政部门提供经费,各乡镇政府负责入户动员,各乡镇卫生院负责实施筛查和干预治疗。对筛查发现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全部建立专门档案,及时采取行为干预和规范化治疗措施。全民免费测血压测血糖项目的实施,探索出了一条慢病防治新路子,全县慢病危害明显降低,患者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显著提高。

三、强化质量控制,确保项目实效

为确保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我们建立了一套严密的质量控制体系,让每一个项目都有组织、有督导、有责任、有考核。

(一)建立项目组织体系。成立了由县政府牵头,卫生、财

政、计生等部门参与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在县卫生局设立了项目办公室,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加强组织领导的同时,抓好工作队伍建设,每个项目都确定一个牵头部门或单位,根据工作安排抽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工作人员,成立工作队,在项目实施前开展专业培训,提高工作能力,为项目有效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强化过程督导。对动用资金数额较大、群众广泛关注的项目加强督导检查,每季度进行调度,保证项目进度质量。卫生、财政部门建立了项目实施质量评估制度,定期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分析进展状况,调整工作方法和措施。同时,将项目实施单位进度、质量与财政拨付经费挂钩,督促项目实施单位落实有效措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群众受益。

(三)落实工作责任制。我们建立了项目工作责任制,各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分别建立了职责分明、各负其责的《乡村两级职责分工》。县政府还将项目实施工作纳入全县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年底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对 项目实施不力出现问题或进展缓慢影响全县进度的实行一票否决。

篇2: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几点做法

一.深入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通过印发明白纸,宣传单,张贴标语等措施,把公共卫生的各项服务项目和利民措施,散发到村到户,并由各村乡医详细讲解,同时进行各项项目服务。

二.拓宽服务范围,精心组织实施。

1.以人为本,突出重点,将本乡分为四个管区,每个管区医院派一名公共卫生人员,负责管理所辖区内所管理人口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每季度进行一次考评,奖优罚劣。

2.抓住机遇,瞄准弱势,早诊断早治疗,取得显著成果。

3.抓点带面.全民动员,农村居民免费测血压.血糖项目全面推开。

三.强化质量控制确保项目实效。

1.建立项目组织体系。

2.强化过程督导。

篇3: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几点做法

一、建立正确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理念

作为农村基层卫生管理者,首先要建立正确的项目工作指导思想,即抓好项目的实施,其最终目的是改善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而不是为了应付考核,为了得到项目资金,这是做好项目服务的基本前提。

其次,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服务原则。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各个服务项目内容与服务流程的设计中,蕴含了很强的防治结合的思想,乡镇卫生院管理者在对本机构服务功能的定位、机构内部服务流程的构建、医务人员服务理念的宣传灌输上,要很好地把握这一点,这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条件。

第三,将项目实施与服务模式改革相结合,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服务责任落实到人,是确保项目任务落到实处的组织保证。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质量管理要点

(一)居民健康档案

1. 紧紧把握居民健康档案的功能属性。搞清楚健康档案的功能属性,应当把握以下两点:

第一,健康档案是居民接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过程、贯穿生命全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第二,居民健康档案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综合性、连续性服务的重要工具和信息载体。

2. 医务人员使用好居民健康档案,是质量管理的核心环节。

如果只重视建档,不重视使用,就失去了这一项目的意义。乡镇卫生院管理者应当督促医务人员使用好健康档案,提高档案的使用率,把健康档案的作用发挥出来。为实现上述目的,一个功能齐全、方便医务人员使用、逐步做到互联互通的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性信息平台是必要的条件。

3. 努力提高档案建立与管理的规范性。

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建档时未体检;档案的真实性;未使用17位编码;个人基本信息表中变化的信息未及时更新,如电话号码、疾病既往史、儿童年龄增长需要更新的项目等。

(二)健康教育

1. 做好基本质量管理。

(1)健康教育资料发放和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力求宣传内容具有针对性、及时性、季节性,做到资料制作的自主性,以符合当地居民健康维护的需要。

(2)健康咨询,讲究形式的多样性。

(3)健康教育讲座,讲究内容的针对性、通俗性、生动性。努力提升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授课能力,从内容的选择、讲座课件的制作、一次讲座过程的把握与处理,对医务人员进行必要的训练,提高讲座效果。

(4)结合服务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要解决如何落实、如何考核,把服务做实。

2. 积极创新健康教育形式。

创新的着力点:扩大受众面,提高教育效果。

创新的途径:传播途径创新,新媒体的运用;教育场地创新,充分利用好机构场地的各种空间,如门厅、过道、楼梯墙壁、健教宣传栏,扩大为健教长廊,营造浓厚的健康教育氛围;健康教育方式创新:知识竞赛、咨询与讲座相结合、特定人群的自我教育组织等。

(三)预防接种

1. 计免接种(包括强化接种)的组织与管理,尤其是流动人群中的儿童接种,提高接种率。

2. 严格执行预防接种的服务规范,杜绝接种差错。

3. 做好接种副反应的应急处置,制定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处置及时、规范。

(四)0~6岁儿童健康管理

1. 规范管理及服务流程,完成规定的服务频次。

2.建立合格的专职儿童保健专业人员队伍。从江苏省实施项目的经验教训来看,凡是儿童健康管理项目实施出现质量问题的,往往与儿保医生岗位人员不稳定有关。目前各地正在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些地方将儿保、妇保等服务也纳入家庭医生、乡镇卫生院健康团队的服务内容,实践证明这一做法问题比较多,服务难以落实,容易出现服务的疏漏。从确保服务质量的角度考虑,还是采用设置专职儿保、妇保医生承担服务比较妥当。

(五)孕产妇健康管理

1. 规范管理及服务流程,完成规定的服务频次。

2.从基层早孕建册开始,建立扎口管理、基层与专业妇保机构、分娩医院分工合作的服务机制,确保服务不缺失。对多数乡镇卫生院来说,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流程是由卫生院与医院共同完成的,因此,明确卫生院与分娩医院的职责分工,建立分工协作的服务机制,对确保服务的落实和项目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六)老年人健康管理

1. 规范服务流程,把握重点服务环节的质量。

(1)体检的质量:医务人员问诊、查体的规范性,实验室及有关辅助检查的质量保证,是否有质控管理。

(2)体检结果及健康干预、指导措施向服务对象的告知,具体采用那种告知方式,确保体检后的后续服务能够落实。

(3)努力实现对服务对象进行健康干预与指导措施的量化与个性化,提高服务的科学性。

(4)处理好不同医保制度规定的各个体检途径服务的协调,防治服务缺失。

2.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容易疏漏的环节:没有进行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由于服务不细致,有的服务项目(如尿常规)缺失。

3.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创新:利用信息系统的深度开发,实现体检后健康评估、健康干预指导的个性化、量化(在使用信息系统产生的评估结果及指导措施时,医务人员要掌握主动性);在优化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的基础上发展医养结合服务。

(七)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1. 规范服务流程,完成规定的服务频次,强化管理率,努力提高控制率。

(1)患者筛查:恰当的筛查方法,努力提高管理率。

(2)对疑似患者明确诊断,制定规范的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方案。要有相应的措施解决村医诊断与治疗能力弱的问题。

(3)确保4次面对面的随访能够落实。

(4)非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实施,个性化、量化的健康指导。

(5)并发症筛查与处置。

2. 机制与服务创新。

(1)卫生行政部门在对基层进行业务指导时,应将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列入专业技术指导组织,加强临床专家对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指导。

(2)加强对有关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尤其是与两个慢病有关的临床知识培训。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直接决定着慢病随访管理的质量。

(3)以村医为主承担慢病管理服务的,可以在服务流程上规定,发现疑似患者必须转到乡镇卫生院或者上一级医院明确诊断,并由医生制定规范的药物治疗方案,再由乡村医生进行管理。要动员乡镇卫生院的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通过健康团队等方式与乡村医生进行合理分工,参与慢病管理。

(4)有条件的地区,对患者实施精细化管理。

(5)高危人群管理途径的探索。

(八)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1. 质量管理基本要求:规范服务流程,完成规定的服务频次,强化管理率,提高稳定率。

2. 主要措施:

(1)在乡镇卫生院选拔培训兼职精防医生、精防护士,提高专业能力。

(2)做好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取得认同,提高服务的依从性。

(3)做好与专业机构、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建立必要的协调组织,形成服务协作机制。

(4)加强基层医务人员自身防范意识,防治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

三、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主要途径

(一)乡镇卫生院从管理者到医务人员都要确立正确的服务理念与指导思想

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而不是单纯为了应付考核,拿到项目资金。所有项目实施安排、实施方法、措施,都应当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将项目实施与服务模式改革相结合,将服务责任落实到人

与乡村医生签约、健康团队服务相结合。动员乡镇卫生院的医生、护士积极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做实健康团队服务。

(三)正确处理好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的关系

坚持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并重的指导思想,在加大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的情况下,乡镇卫生院管理者要有清醒的认识,不放松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既是乡镇卫生院的立身之本,也是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从过程管理入手抓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具有服务业的共有属性特征,即服务的产品具有不可接触性,服务的终末质量效应滞后。

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量管理的重点应以服务流程与服务环节的规范性为主,通过抓服务流程的规范性,落实服务质量。

(五)建立质控机制,实现质量管理常态化

乡镇卫生院应当明确质量控制的职能部门,负责日常的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建立常态的质量监控制度,有专人对各服务项目实行不定期的抽查、复核,将服务的真实性、规范性核查常态化。

(六)努力提高基层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是根本措施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靠基层医务人员来实施,服务流程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医务人员对规范的理解,对有关疾病的认识与把握。因此,必须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除了对疾病诊断、处置进行系统培训外,还要进行营养学、运动医学、医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培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七)激励机制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

篇4: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均衡配置 特征 内涵 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345-01

近年来,我国城乡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差距越来越明显,农村地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以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城乡公共卫生资源均衡配置是决定农村居民能否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条件。它不仅影响着城乡居民的健康情况,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因此,实现城乡公共卫生资源均衡配置是解决社会民生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政府实现社会公平,居民公平有效的享用公共卫生资源这一长远目标的工作重心所在。

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特征

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具有公共产品的显著特征,是市场失灵领域,需要政府干预。公共卫生服务的三大特点,第一,公共卫生服务作为一个市场或产品存在着供需双方信息严重的不对称性,第二,由于信息上的不对称,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相当高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所以医疗服务市场是个特殊的市场,存在技术上的垄断和不完全竞争,这些特点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市场机制的作用,第三,公共卫生领域大多有政府干预,干预程度较高。理论上公共卫生到底是商品还是人的基本权利并未解决,如果单纯把其视为商品,那只有富人才能得到,如果是基本人权,有些经济规律和原则就很难实行,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于弱势群体必须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已达成共识。

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衡配置的内涵

在经济学中,均衡意味着经济运行中总供给与总需求在量上处于相对均等的状态。这种均衡体现着经济总量的均等,还体现经济结构的均等。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均衡体现的是一种和谐,是在两种相对的力量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公共卫生资源均衡配置是指,在政府财政制度下,公共卫生资源在社会各阶层之间分配和转移的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均衡是公共财政公共性的重要体现,也是财政均衡的继续延伸和最终目的。城乡之间卫生资源的均衡配置,不仅是一种客观的分配结果,或分配状态的描述,还体现了资源在不同阶层、群体间的分配结果是否存在差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衡配置的内涵可以从两方面界定:从保障公民健康权看,意味着人人享有服务的权力是相同的;从服务的内容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根据公民的健康需要和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确定的,既有面向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也有面向个体的公共服务。因此,有助于政府判断这种资源分配的结果是否合理及有效。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是公共财政的目标之一,它不仅涉及民生问题,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途径。评价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原则,社会公平原则,以城乡居民需求为中心的原则,低水平广覆盖及与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由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分担的原则。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表现,第一是公平,第二是效率,第三是效益。

3 促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衡配置的重要意义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衡配置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四个方面:第一,是保证与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依、老有所养、住有所依,明确的表达了保障与改善民生的政治主张。第二,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衡配置,对于调节收入分配、缓解贫富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健康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维护公众健康,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意义重大。第三,有利于减轻疾病经济负担。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基本公共卫生是达到21世纪“人人享有健康”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建设可持续卫生系统的基本要素。第四,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保障社会成员公平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强调政府在公共资源配置领域中的责任和主导作用,即以政府的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但在公共资源筹资方面也强调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其中既有政府部门负责直接配置,也有非政府组织企业及社会对公共卫生资源的供给及分配,多元化的供给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公共卫生资源的筹资水平,还能更的好利用社会的其他力量来更好的发展贫困地区的公共卫生情况,且各供给方之间形成的竞争态势有利于政府能高效的为公众提供优质廉价的公共卫生资源,在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方面,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采用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也有所不同,但其目标都是为了使社会居民能公平有效的享用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维护社会的公平与安定。

参考文献

[1][美]盖依彼得斯 美国的公共政策--承诺与执行[M]顾丽梅 姚建华,译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刘宝,姚金建,陈文等 基本公共卫生功能界定的国际比较[J].中国卫生资源,2006.(5).

[3]项继权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政策目标与制度保障[J]华中师范大学,2008(47).

[4]颜媛媛,秦富 医疗卫生资源城乡分配的差异[J] 科学决策月刊,2006(3).

篇5: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几点做法

1、不安装多余组件,停止不需要的服务;

2、www服务单独分区;

3、补丁打全;

二、登录账号与口令安全

1、设置密码使用、数字加大小写字母不少余8位;

# vi /etc/login.defs

找到以下:

PASS_MAX_DAYS 99999 #最大的天数密码可以使用,

PASS_MIN_DAYS 0 #最小数目密码更改期限内。

PASS_MIN_LEN 5 #最小可接受的密码长度。

PASS_WARN_AGE 7

根据自已实际实情况修改。

2、禁用不必要的账号;

设置密码使用时间

查看密码使用时间

#chage -l xxx(登录用户名)

查看账号所属组

# id xxx(登录用户名)

3、登录系统时,不要直接使用ROOT,以普通用户登录后,用SU切换ROOT户;

#vi /etc/ssh/sshd_config

找到

四、设置history保留量

#vi /etc/profile

找到

HISTSIZE=X (修改X保留行数)

退出时自动删除命令记录(history)

修改

vi .bash_logout

加入一行

rm -rf $HOME /.bash_history

五、锁定口令文件

chattr +i /etc/passwd

chattr +i /etc/shadow

chattr +i /etc/group

六、其它安全配置

1、备份/etc/下重要配置文件到其它介质上;

2、修改SSH端口号

#vi /etc/ssh/sshd_config

修改为不常用的端口号

重起生效

#service sshd restart

七、设置允许访问的主机

篇6: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几点做法

玄凤龙

2008年4月

大家好!感谢省局办公室领导创造了这次与大家相互交流的机会。就这次机会,我把我局关于信息工作的几点做法和体会向各位领导、各兄弟单位作个简单介绍:

一、强化信息意识,体现在转变思想观念上

我们认为,安全监管政务信息工作是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安全发展”的必然要求。它已经成为引导安监工作主要职能之一,在安全监管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也越来越大。从某种角度上看,政务信息可以说是领导了解情况的“耳目”,科学决策的“参谋”,解决问题的“助手”,加强联系的“桥梁”;是各单位交流政务的平台,是检阅一个单位工作的窗口。从侧面反映了一个单位、一个团体的精神面貌和事业发展情况。也反映了一个集体的凝聚力,感召力,执行力和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及工作成绩和政绩。所以,局领导非常重视此项工作,在思想上破解了“难能有用”、“难以适应”、“难有作为”的“三难论”,确立为了做好信息工作思路:以强化意识为前提,以信息网络建设为基础,抓住重点、把握特点,注重实效。不断推进政务信息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广辟信息来源,体现在发挥安监系统的整体优势上1

放宽视野,广辟渠道,丰富信息源是做好信息工作的重要前提。而广辟信息来源,必须注重发挥安监系统的整体优势。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网络渠道,营造全系统人人关注信息,个个思考信息的良好氛围。

1、谱写信息工作的“三步曲”

“前奏曲”————进一步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我们在区市县和中央、省、市直属企业共一百多个单位,建立了专兼职的信息员队伍,要求各单位吸收学历高,理论水平强,文笔功夫深的工作人员充实到信息工作队伍中。他们大部分是机关、企业的办公室、法规处和综合部门的笔杆子,还有少数工程技术人员、高级管理者,单位的负责人等。他们既有本职岗位的职业优势,有有丰富的安全管理水平和文字水平,保证了信息工作的业务性和准确性。

“独奏曲”————提高信息员的个人素质。信息员是信息工作的生力军,是信息素材的收集者和提供者。所以,信息员的素质就显得非常重要。为提高信息员的信息写作能力,我们首先是定期举办培训班,邀请上级领导和有关专业人士授课,系统讲解政务信息工作业务知识。二是局办公室人员定期走访交流,下基层指导调研信息工作,交流信息工作经验体会,总结提高。三是编写了《安监系统信息员政务信息编写知识手册》,书中结合安监系统的业务工作实际和特点,对政务信息和安全生产监管政务信息、简报、调研报

告等的写作基本知识做了详细的讲解和介绍,还提供了实用性很强的大量的各种类型的范文,供信息员写作时现用现查。对企业信息员如何做好信息工作拿出了专门章节进行介绍,深受企业广大信息员的欢迎,让广大信息员“懂得信息工作、乐于信息工作转变到善于信息工作”。

“齐奏曲”————进一步发挥安监系统的整体优势。一是建立乡镇街道政务信息网络报送系统,目前注册信息报送单位90多个,培训信息员近百名。二是我们采取鼓励“小家”培养“大家”和重用“专家”的方式。“小家”是指一般信息员,让他们收集本单位安监动态类信息,为信息工作提供“粮食”。“大家”是有关信息工作主管领导和企业负责人、工程师等,他们本身良好的知识基础决定了在信息工作的排头兵,让他们起到“传帮带”的作用,成功地将一些专业性强、有深度、有指导性、有问题、有分析、有对策的重要信息提供上来。“专家”是指常出精品信息的人员,他们是信息工作的“常青树”,采取表彰、奖励等激励机制,保持这些信息员做好信息工作的热情。这些措施,大大增加了安监系统信息工作队伍的整体实力,促进了信息工作水平的提高。

2、架起信息工作的“三座桥”

与政府有关部门的“交流桥”。建委、公安局、旅游局等政府有关部门的业务工作有很多内容都直接或间接地与

安全生产工作有关,我局与市政府40多个部门建立了信息交流联系制度,并充分利用安委会这个载体,相互交流信息,及时沟通,形成信息工作的合力。

与新闻媒体的“联系桥”。新闻媒体是收集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我们与电视台的新闻热线、电台的行风建设、《大连日报的这事该谁管》等栏目建立联系制度,与他们密切合作,把有关安全生产工作信息及时提供给我们。

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桥”。一是建立热线电话,及时收集人民群众反应得各类信息。二是建立信访举报制度,直接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各类信息,三是走访企业、街道、社区了解情况,倾听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

三、服务沟通,体现在把握重点上

做到围绕重点,抓住重点。一是围绕重点工作抓信息。如:根据当前国家安监总局确定的“隐患治理年”的工作要求,各部门、各地区和各单位,结合各自的职责,确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的有关具体方案,计划和措施。对抓好“隐患治理年”工作的会议,动员部署活动等,对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和隐患治理情况等这些都是当前的重点工作。二是围绕重点行业抓信息。如:大连区域的危险品运输行业高达5000万吨,但港口设施、航道、锚地、安全监管还有许多不适应,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三是围绕重点领域抓信息。如:修造船业外协队伍多、农民工多,特种设备

多,作业环境复杂,有诸多不安全因素需要我们去关注和探讨。四是围绕重点企业抓信息。如:大连是我国最大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年销售收入超过800亿元,年加工能力超过3000万吨,有机、无机、高分子及精细化工产品近万种。生产与使用易燃、易爆、剧毒、活性化学物质的危险化学品企业150家,这些都是我们收集信息的重点企业。五是围绕重点部位抓信息。如:建筑工地就是我们抓信息的一个重点部位。目前我市建筑业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是进城农民工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近五年大连市建筑行业死亡事故几乎稳占年度死亡事故的三分之一,位于首位。

四、注重实效,体现在把握特性上

一是全面性。当前,抓安全工作是着眼全局抓安全,着眼全员抓安全,着眼全面抓安全,着眼全方位抓安全。我们的生产各环节都与安全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它已渗透到各个角落,安全生产处处有信息。处处留意皆信息,不是缺少信息,而是我们缺少发现。所以,我们注重培养捕捉信息的能力,在思想上要扩边展沿,拓宽视野,力争全面系统地收集各类安全工作信息。二是执行性。安监工作,其实质就是执行工作。上到《安全生产法》,下到企业的各类规章、规则、规定,另外还有上级的会议精神,文件精神等,对这些要求的落实情况,特别是对新出台的有关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情况,都是我们收集的重要信息。三是参考性。经济发

展每年都要引进很多项目和对现有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对这些项目、设备的安全评估数据,是科学合理选择项目、设备的重要参考信息,及时跟踪,了解它们的安全评价评估情况,及时为领导提供参考数据是我们信息工作的重要内容。四是技术性。如:大连是装备制造业基地,新设备多,工艺复杂,机械设备的更新改造、企业的标准化建设,企业安全设备投入等与技术相关的安全工作都是我们有价值的信息。五是突发性。事故一般都是突发性的。我们在上报这类信息时,做到又快又准。六是季节性。不同季节安全监管工作信息有不同侧重点。如:在夏季,我们要适时发布防汛、防台、防触电、防滑坡等风险预警信息。通过大众媒体向广大人民群众发布。七是节日性。节日是我们安全生产工作者最紧张的日子。别人过节,我们过关,别人居安,我们思危。节日我们实施24小时值班制度,适时为上级和领导报告安全生产情况。八是活动性。如:大连市的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多,抓住重大活动是适时收集信息的最佳时机。九是连续性。安全工作永远没有松口气的时候。安监系统的信息工作也是环环相扣,连续不断的。一个安全事故从发生到处理的全过程需要连续不断的上报情况。十是前置性。安监工作大部分是在做前置性预防工作,“补牢做在亡羊前”。如何做好防范工作是我们大量收集上报的信息。

以上是我们在信息工作上的一点体会,谈不上什么经

验。离上级的要求尚有差距,与其它单位相比还有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充分发挥信息工作的独特作用,不断为上级部门和领导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材料。

篇7: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几点做法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含中医)、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3、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不够完善。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尚未定编、定岗、定责,有关管理细则没有制定或不够完善。执业人员大多是从承办单位分流出来的富余人员,缺乏正规培训的全科医师和护理人员,缺少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对社区卫生服务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精神把握不准,难以完成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及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任务。

4、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作用得不到体现。一是主动服务、上门服务、连续服务等主要服务方式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项目开展的不够全面和细致,无法承担大中型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二是对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尚未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对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也没有纳入基本医疗支付范围,在引导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资源等方面的工作做得还很粗糙。

建议与对策

1、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专项经费投入。市、区政府要建立稳定的筹资和投入机制,在“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基础上,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人口定额补助其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适当给予一次性建设经费,对设备的更新和业务培训给予适当的补助,要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业务用房。

范文网【】

2、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公开招聘中心主任以及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科大中专毕业生等优秀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对工作绩效优异的人员给予奖励;制定优惠政策,对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人员,从编制、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城市二级以上医院中级以上职称医护人员(含离退休医护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并给予相应待遇。

3、进一步完善大中型医院对口帮扶社区卫生制度。通过设备援助、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学科建设、医疗协作等方式,不断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达到管理科学、优质安全、环境温馨,设施规范,功能适宜,方便价廉的“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社区卫生服务。

篇8: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几点做法

在新的历史时期, 经济体制深刻变革, 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企业基层群团组织面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 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成效已远远不能适应新的要求, 直接影响群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形象。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企业基层群团工作, 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是新时期企业基层群团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指导思想。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 必须紧紧围绕企业工作中心, 以服务安全、服务生产、服务员工为宗旨, 以“转变观念、夯实基础、规范管理、推动发展”为目标, 有力提升基层群团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

二、主要做法

以民主管理为抓手。建立和完善职代会、厂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工作机制, 使职代会程序化、厂务公开规范化。一是按照职工代表大会工作制度, 每年年初召开职工代表大会, 组织广大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对需要及时解决的重大问题和重要提案, 例如职工奖金分配方案等, 组织职工代表进行讨论、审议。二是认真收集职工提案, 落实提案整改。建立三级 (汇总→初核→整理) 职工提案收集程序, 同时规范由职代会组织审议职工提案, 并适时跟踪提案整改落实情况, 并及时在相关平台上向职工公开。对一时不能整改的提案要及时上报, 并向基层员工反馈上级处理意见。三是按照厂务公开工作制度, 通过各类会议、电子网络、QQ群、橱窗等形式多样的窗口进行厂务公开, 在单位内部刊物上设立厂务公开平台, 搭建多重公开交流平台, 调动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积极性。

以素质提升为重点。全方位开展员工职业技能提升工作, 为企业生产发展培养复合型高素质员工队伍。一是建立技术人才储备。实施技术干部“五个一”培养计划。即“每人承包一块工作区域, 每周进行一次技术指导, 每月开展一次工作总结, 每季组织一次技术交流, 每年完成一篇技术论文”, 促进技术干部技术能力和基本素质的提高。开展基层班组专题培训。即:每月根据轮班培训需求, 突出主题教育内涵, 重点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主题思想教育、安全体系建设、班组管理及业务技能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题知识培训。狠抓操作员工技能培训。即:依托练兵场每季度重点对操作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工艺知识、应急技能”等为主要内容的操作技能培训, 以“每天一次班组安全分析、每周一次岗位练兵、每月一次应急预案演练”为措施, 通过两年一次技术比赛进一步检验和提升全体员工的技能。同时建立优秀骨干培训师队伍, 对一线青年技术储备力量开小课, 为青年人才库储备力量, 全面提升青年员工业务技能。二是有效开展群众性经济性创新工作。加大职工合理化建议和“五小”科技成果活动的宣传力度, 营造企业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 牵头技术干部、班组技师对青年员工的创造成果进行技术指导, 并对其中的优秀成果逐级上报。同时, 把员工合理化建议、“五小”成果作为员工晋级、评选先进、评聘技术职称 (包括工人技师) 的依据之一, 从政策制度上推动创新创效活动的深入开展, 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不断促使广大青年员工成长成才。

以扶贫帮困为平台。严格困难职工标准, 规范扶贫帮困机制, 加大职工福利工作, 积极发挥群团组织纽带桥梁作用。一是规范扶贫帮困工作程序, 在实际工作中以困难职工自主申请和组织主动关心相结合, 开展困难职工帮扶慰问、患大病职工帮扶、生病住院慰问工作。日常工作中采取“探”、“看”、“访”的工作方式关爱职工, 即:每季度关心探望一次困难职工状况, 及时看望生病住院的职工, 组织对特困职工的家庭走访和帮扶。二是主动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一线职工关爱活动和心理解压拓展训练, 为广大员工舒缓工作压力, 提升工作热情和精神面貌。三是认真规范职工疗休养、每月生日慰问等福利工作流程, 把程序性的员工关爱工作做实做细, 让广大员工真正感受到群团组织的关爱和温暖, 在企业与员工间、员工与员工间架起一座互帮互助的桥梁。

以和谐发展为载体。努力打造‘家’文化, 营造出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建家、管家、爱家’的良好氛围, 使基层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一是采取多项措施开展“职工之家”、“职工小家”、“职工书屋”等创建工作, 如设置专人管理, 定时开放职工健身房, 鼓励员工每日锻炼半小时;以“温馨提示”目视化告知广大员工正确使用健身器械的安全注意事项;建立书籍借阅管理制度, 开展“每周读书一小时”读书活动等, 使“家”的硬件建设水平逐步提升, 为下一步继续打造员工喜闻乐见的“温暖之家”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加强职工劳动保护和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等工作, 不定期组织到一线进行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和信息收集, 为特殊女职工购买互助保险。三是以重大节日为契机, 组织大型的员工庆祝活动或专项主题活动, 每季度开展新颖有趣、健康向上各类文体活动, 吸引广大员工踊跃参与, 增强员工团结协作和拼搏进取的敬业精神, 为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起到引领作用。

三、体会

篇9: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产品供给统筹城乡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2-181-02

1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要性

1.1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当前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我国发展不平衡,区域、城乡、群体间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所以要优先关注和提高中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弱势群体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把为弱势群体构建安全保障网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缩小弱势群体与其他群体的在整体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促进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

1.2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现的重要举措

“以人为本”是党坚定不移的旋政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党和政府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的具体体现。当前,由于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等造成了许多诸如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农村贫困居民养老难;城镇青年人购房负担过重;贫困地区文化教育落后等社会问题。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缩小长期在区域间、城乡间、群体间形成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全面提高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保证百姓公平、公正地享有文化教育、基本医疗、住房福利、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使全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1.3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要求政府顺应社会转型的需要更加重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使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百姓是我国政府的实质也是核心任务。能否更好地更高效地为全体人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政府是提高政府效能的改革目标。服务型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施政水平还表现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公平公正地实现程度。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科学合理地统筹存在差异的地区,群体和城乡间的公共资源供给,使公共资源能够得到政府财政的均衡支持。

1.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解决“三农”问题,历来为百姓所关注,也是党工作的重点之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长。政府制定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体系有利于农村的生产发展,推进资源要素向农村投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民自身的全面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发展现代农业,刺激消费需求和扩大内需。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是新形势下我国新农村建殴的重点。

1.5由城乡二元体制向城乡一体化转变的具体途径

为了加速推进工业化发展,我国长期形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承载着向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过渡的重要任务,涵盖了一系列制度的安排和创新。比如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居民身份二元化:加强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乡村城镇化;完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继续推进“新农保”试点工作,实现农村居民老有所养;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证每一个人都能公平、公正地享有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

2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基本公共服务总量不足

我国政府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性投入成效显著,但是公共服务支出总量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仍然较小,覆盖面窄,分配不均衡与全社会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十分矛盾。受工业化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政府对城镇和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远远多于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东部整体优于中西部,城乡间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享受的公共服务有较大差距。以教育经费和医疗卫生支出为例,我国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不到4%,未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值,特别是农村、农村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教育条件十分落后,西部贫困地区辍学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我国在公共医疗领域投入仍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发达国家对公共医疗财政投入则占国内生产总值近8%。全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仍然存在。

2.2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不高

我国公共服务运营机制不合理,政府与市场界限不清晰。市场在公共领域存在失灵,政府对公共性服务政府处于垄断地位,在行政审批、税收、财政补贴等供给制度存在壁垒,社会介入管理程序不规范,缺乏竞争和约束机制,服务意识不强。政府职能定位不明确,缺位、越位、错位现象普遍,机构部门设置不合理,人员队伍庞大业务素质不高,行政管理费用高。政府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市场把握不足,投资主体、投资渠道单一,产品种类不齐全难以满足不同的动态消费需求。公共性投入缺乏绩效考评机制和监督机制,对公众的满意度信息获取不及时。法制体系不完善,使政府对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的监管无所适从。

2.3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低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绩效整体水平偏低,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增长落后于财政支出总量的增长,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总量的增长落后于经济发展,无法满足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增长。特别是在社会保障、科学技术、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方面。政府职能部门体制制度不完善,职责履行不到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对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中出现的问题监管滞后、力度不够。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过程中缺乏竞争激励机制,市场、政府和社会没有形成有效的合作模式。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体系不健全,对投入

数量关注过多,对产出的公众满意度关注不够。

2.4行政成本高

由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仍不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不健全,行政性支出不公开不透明,缺乏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行政成本意识不强等原因,使政府行政管理成本较高。公车使用、公费出国、公务接待,即“三公消费”支出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5年~2006年,国家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费由996.54亿元增加到7571.05亿元,12年间增长了6.60倍;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1978年仅为4.71%,1995年为14.60%,到2006年上升到18.73%。远远高出日本的2.38%,英国的4.19%,韩国的5.06%,法国的6.5%,加拿大的7.1%以及美国的9.9%。不仅如此,我国政府行政成本已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的25%。

3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对策

3.1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基本公共服务的合理均等分配实质上是公共财政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要求:一是深化公共财政制度改革,调整转移支付结构,促进财政供给的充足和均衡,确保公共财政资源投入向农村倾斜,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二是提高财政资源统筹层次,增加中央对地方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三是加强财务审计和监督管理,健全公共财政支出的绩效审计考核体系,增强财务开支透明度。四是建立财政保障机制,使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相统一。五是加强政府对农村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完善金融市场。

3.2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转变职能,明确“角色定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要分清中央和地方各自职责权限,要在对经济宏观调控和加强监管的同时更加重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二要规范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中介组织的职能界限,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非政府组织的自主决策。三要政府机构改革,合理配置和协调宏观调控部门和各行业管理部门间的职责分工,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积极探索大部制改革。四要建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法制体系,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五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六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民主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3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信息化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信息化有助于提高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助于改善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不足问题。为此,首先,要积极运用现代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即时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反映的公共管理问题,为科学统筹、制定合理公共服务决策提供全面系统、真实可靠的信息依据。其次,要积极促进电子政务发展,提高政府行政网络化、自动化,减少政府行政管理层级,降低行政成本,把政府内部管理与公共服务相结合,真正建立一个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再次,要不断创新电子政务应用技术和设备,培养专业电子政务技术人才,提高对电子公共服务的认识。

3.4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法制建设

第一,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法律法规。比如建立和完善《城乡社会保障接续办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法》、《住房福利保障法》、《义务教育法》、《公共卫生法》等以及与公共财政相关的税收、支付、补贴、补偿制度和规则,第二,明晰政府、公民和社会在提供和享有公共服务时的相应职责、权限和程序。第三,建立系统完备的实施机制和保障措施,增强依法行政的意识。

3.5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

非政府组织参与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能够很好地结合市场与政府各自优势,引入竞争机制,增加社会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社会化。为了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首先,要明确非政府组织、企业与政府组织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服务职责界限。其次,要加强非政府组织、企业、政府组织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明确规则和约束机制,构建有效合作模式。再次,要推动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增加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支持,增强非政府组织决策独立性和法律地位。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时政文献辑览,2008

[2]温家宝,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R],农村工作通讯,2009

篇10: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几点做法

----关于加强基层乡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几点思考

XX乡是XX县下辖的一个乡,位于XX县西北中心,地处湘赣边陲。虽然这里有很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但是作为一个山区乡,地理位置不佳,资源不够丰厚,该乡镇的医疗卫生保障服务也一直落后于兄弟乡镇的平均水平。

近年来,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卫生院不能满足XX乡患者的就医需求,造成病源的大量流失,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发展,致使医院业务增长缓慢,为了解决这种状况,2018年4月县卫健委对我院的领导班子进行了充实调整,在新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医院把握正确发展方向,创新思路,主动作为,投入引进了新的设备,提升了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门诊、住院患者也随之增多。自健康扶贫工作启动以来,我院亦深入贯彻落实了相关健康扶贫精神,积极推动实现了“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服务”等惠民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六类对象患者亦逐渐增多,病人回归现象明显。随着基层医改的深入推进,该院基础设施建设旧貌换新颜,公益性的运行新机制逐步形成。

——医院的门诊楼和住院楼全部翻新,锈迹斑斑的老病床也全部换成了功能更齐全新病床,添置齐备了电脑等办公设备,院内空地全部用沥青硬化;

——城乡居民医保保障范围从大病延伸到了门诊小病,从普惠性补偿延伸到重大疾病补偿试点,并逐步扩大病种范围,医院全部实施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当地居民在乡镇卫生院就医的经济负担明显减轻。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14大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面向全乡居民免费提供,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

2018年,我院在医疗业务、基本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健康扶贫等工作方面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肯定,给予了我们“六心”好评(热心接待、细心倾听、耐心解答、用心诊断、精心治疗、衷心祝福)。

大家在为该卫生院的明显发展感到欣喜同时,也听到了“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普遍不足”的声音,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基本医疗服务质量不高。由于人员、设备和技术资源严重短缺,半数以上的乡镇卫生院门诊、住院人次呈逐年缓慢下降趋势,乡级住院病人流向了县级医院,县级医院住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病床空无人影;

2、专业人才短缺。部分乡镇卫生院尤其是偏远地区,医务人员配备明显不足,比如XX卫生院,在岗人员24人,其中在编人员仅11人,不足50%;

3、医改收费政策还没完全落实到位。一些乡镇卫生院还存在“重资本收益、轻脑力劳动补偿”的情况,基本药物供应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平台内药价虚高现象依然存在。

***在江苏镇江调研时强调,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乡镇卫生院是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等综合性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中心地位是其他卫生机构无法取代的。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作用,满足乡镇卫生院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实际工作需要,切实解决“小病不进城”的问题,是全体农村村民的期盼。如何进一步创新乡镇医院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使之能与百姓需求相适应?我们也做了些许思考:

1、分类引导,明确定位。偏远地区卫生院,可向一般卫生院发展。交通条件好、距离城区比较近的卫生院,可向中心卫生院发展。一部分重点强化群众需要的重点科室建设,条件好的可以向二级医院发展;一部分可根据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养老需求,向医养结合机构发展。

2、精准施策,培养人才。从提高一线临床医生待遇、放宽卫生院用人自主权等方面落实乡镇卫生院编制周转池、“县管乡用”人才管理制度,全面加强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

篇11: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几点做法

根据县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对我单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督导中存在的问题,卫生院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公共卫生科、村卫生站工作会议,研究整改方案和下一步工作安排,现将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制定整改方案:

1、公共卫生科负责涂家辖区全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指导、管理工作。各村卫生站配合公共卫生科开展好服务工作,确保指标任务的完成。

2、对县公共卫生专业机构指出的问题限期整改落实到位,公共卫生科负责落实对辖区存在问题督促整改落实到位。

3、村卫生站必须按照公共卫生科安排的公共卫生工作落实到位,确保村级公共卫生目标任务的完成。

4、加大指导考核力度,定期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到公共卫生科。

二、整改后的阶段性成效:

1、加强了组织领导,制定相关文件及考核制度,完善组织管理。

2、加大了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录入工作,规范内页资料的填写齐全,确保档案资料和电子档案资料的合格率,确保了指标任务的完成。

3、制定了详细完整的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制度,认真开展了对政府和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按时每月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并积极指导村卫生站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4、按时分村每月开展好预防接种工作,未出现预防接种事故和暴发流行,规范使用信息化建设并完成了每月信息化录入工作,提高了疫苗接种率,做到了表、卡、证、网四一致。

5、建立健全各项传染病管理各项工作制度,及时准确上报传染病报告卡,严格了自查工作,加大了艾滋病随访、管理工作,规范了结核病奖惩制度的落实,确保了目标转诊任务的完成。

6、规范了妇幼报表的填写和资料分类管理,建立了例会制度,做好了特殊检测登记工作,加大叶酸发放,规范了出生医学证明的调查、管理、发放等工作。

7、各村将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学习及时限期整改,整改后各项工作取得有效改进,老年人、慢病管理及相关资料,电子档案完成较好,但居民健康档案改进稍差,一些相关信息及数据仍然缺乏真实性完整性。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从事公共卫生人员素质偏低,工作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2、个别村医生业务素质偏低,积极性不强,村卫生室发展不平衡。

3、二类疫苗宣传不到位,接种率不高。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1、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力度,重点对学校、政府健康教育制度、宣传栏建设的指导工作,及时完善相关资料。

2、加强村医生的政治教育及业务培训,提高村医生责任心及业务水平。

篇12: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几点做法

一、广西高速公路行业公共服务水平的构成及现状

高速公路行业公共服务水平是高速公路行业发展水平的最终体现。高速公路的公共服务水平是服务提供者服务能力高低的实际体现和用户认可程度交互作用的结果。以下因素直接影响着高速公路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影响到用户对高速公路服务水平的认可程度。

(一)道路提供水平。这是影响高速公路公共服务水平的最基本因素。它包含着高速公路道路及附属设施标志的设计水平、技术状态、道路的美化程度、高速公路网络化水平及与其他道路的通达程度。其主要发展方向是安全、畅通、经济、舒适。目前广西高速公路网络化程度还不高,出海、出省、出边的高速公路建设滞后,高速公路分布不平衡,部分高速公路桥涵、附属设施技术标准偏低;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能力、路面耐久能力、路基抗灾能力仍然较弱,少数桥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二)通行价格水平,即通行费的高低。高速公路服务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通常认为,它的价格就是高速公路通行费。尽管通行费高低由政府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确定,但它却直接影响着用户对高速公路服务性价比的判断。其主要发展方向是低廉、合理、透明。目前广西高速公路收费水平与周边省份对比,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与广西经济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收费是合理的,透明的。

(三)通行服务水平。它是用户在通行高速公路期间所得到的各种服务,包括在高速公路上得到的收费服务、道路服务、商品服务、餐饮服务、修车服务、救援服务、事故处理等等。具体表现为道路的收费效率,服务态度、畅通水平、拥挤程度、舒适周到程度,其主要要求是快速、规范、文明、周到。从历年服务调查情况来看,广西高速公路通行服务中的收费文明服务得到了普遍认可,但高速公路救援的效率有待提高,救援收费水平有待降低。高速公路的畅通水平尚可,但建成5年以上道路维修点较多,比较频繁。

(四)信息服务水平。高速公路的信息化程度是高速公路服务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主要的评价指标是及时、方便、准确。目前,广西高速公路信息服务和信息化智能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技术较落后,科技应用水平较低,科技手段主导作用不明显,这是广西高速公路服务水平今后改进与提升的主要方向。

(五)用户期望水平。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主要由自身决定,但社会和用户的心理因素也影响对高速公路服务水平的认同。比如,高速公路行业发生的重大事件影响群众对高速公路的评价。还有,与外省高速公路的对比,也影响用户对高速公路服务管理水平的评价。目前,广西高速公路行业在社会上的主要形象是积极、正面、负责任的,但高速公路管理行业信息的公开、透明度不高,运用公共媒体的能力不强,公众对高速公路行业缺乏全面客观的了解,容易受误导。

总体来说,高管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广西高速公路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基本的出行需求,但同当前广西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广西高速公路行业公共服务水平仍不高,还需要不断地改进。

二、主要原因分析

第一,对高速公路的投入不够,导致广西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有效供给不足。到2008年年底,广西高速公路总里程在全国排第15位,已经远远落后于周边广东、河南等东中部省区,甚至落后于同等经济发展条件下的贵州、云南等省区。严重制约了广西与东盟国家及周边省份的开放合作,无法满足广西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高速公路沿线服务设施还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这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第二,广西发展高速公路的模式给高速公路建设和管养带来“先天不足”。到2008年年底,广西的BOT项目高达16个,位居全国各省份前列。但广西高速公路营运公司效益都不太好,普遍存在资金不足和还贷压力,制约了高速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事业健康发展,市场的逐利性和高速公路行业的公益性之间的矛盾将会逐渐显现。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公益性事业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才能健康发展,依赖市场机制来发展高速公路事业只是权宜之计。因此,如何融合两者,驱弊就利,促进发展,将是我们在实践中要认真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第三,高速公路相关法律、政策支持不够。广西高速公路管理的发展变化较快,而明确高速公路建设和管养资金来源等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较为滞后,土地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约束与满足养护管理和公益性服务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高速公路规划、建设、经营管理行为需要进一步规范。1997年1月1日施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高速公路管理办法》已很难适应广西高速公路建设高速发展的需要。

第四,高速公路行业管理体制不健全,没有实现有效的行业管理。广西高管体制改革后,原来的管理体系已经不适应行业管理的需求,新的管理体系有待建立和完善,多种贯彻落实工作机制正在形成之中。具体表现为:统一联动的高速公路应急反应机制尚未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较弱;高速公路的信息化和信息化智能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联网收费技术还需要升级,效率还需提高;广西高速公路服务市场、养护市场化程度低;资产运营效益低下,高速公路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不高。

第五,科技的主导作用不足,行业服务水平有待升级。

能够适应高速公路现代化管理要求的高速公路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尚未建立,现代信息等高新技术的集成与应用在广西高速公路方面较为薄弱;高速公路相关技术的基础性、前瞻性研究不足,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开发和应用不足,重大工程技术的研发与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六,高速公路行业建设和运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建设期间,由于高速公路行业管理人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项目业主信誉度不高、履约意识、质量意识较差,不严格执行BOT合同。一些项目业主建设管理经验不足,没有严格遵守国家和广西基本建设规定。广西已有5个项目因业主自身的原因,不得不中途更换项目业主,给项目的实施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是在运营管理期间,高速公路的公益性与经营性公司的管理目标矛盾冲突较大。由于还贷压力和效益不佳,高速公路运营公司对高速公路管养普遍投入不足,矫正性、被动性、突击性和单纯以路面养护为中心的粗放式管理模式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服务水平的提升;对升级改造高速公路收费、监控、通信三大系统的投入明显不足;高速公路从业人员队伍不稳定,高水平专业人才缺乏,导致高速公路管养服务水平难以稳定提高。

三、提高广西高速公路行业公共服务水平的几点思考

(一)进一步明确广西高速公路行业发展的目标和思路。

一是要明确广西高速公路行业发展的总目标。这个总的目标是:完善一个安全畅通的高速公路网络;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的高速公路服务体系;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培育一个规范有序的高速公路建设、养护、服务市场;建设一个先进高效的高速公路公路管理信息平台;培养一支拼搏奉献的高速公路行业专业队伍。

二是要明确高速公路行业发展的思路。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建管养并重,坚持公益性与经营性并重,以政策和法律为支撑,以行业监管为手段,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构建更安全、更畅通、更和谐、更高效的高速公路网络,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保障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为支撑广西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和推进广西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三是要明确广西高速公路发展的方针。这就是在高速公路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在发展价值取向上突出用户优先,在发展目标上突出服务优先,在发展模式上突出效率优先,在发展手段上突出科技优先,统筹兼顾,建养并重,发挥高速公路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和扶持力度。

一是要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国家加大对高速公路和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扶持力度的有利机遇,结合广西的实际区情,强化高速公路政府主导发展的意识、优先发展的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将由部门主导发展高速公路变为政府主导发展高速公路,将广西优先发展高速公路的战略尽快转化为高速公路发展的各种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既要将高速公路建起来,更要将高速公路管好来,既要在建设上全面支持高速公路,又要重视和扶持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更要规范高速公路运营主体的管理行为,尽快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二是强化对高速公路的政策、法律支持,要发挥广西高速公路行业发展模式的优点,克服行业发展模式的不足,尽快完善高速公路建设、监管、运营的法律法规,明确高速公路行业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尽快出台对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财政、科技创新、税收的扶持措施,加强行业监管的力度,确保广西高速公路行业实现速度向质量、管理向服务的根本性转变,有力地促进高速公路科技创新与管理升级,走出一条将公众利益作为核心价值取向、既快又好的高速公路行业发展道路。

(三)强化行业监管与服务,促进行业科学和谐发展。

首先,要不断完善广西高速公路行业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行业监管机构的地位和作用,理顺监管机制,进一步发挥服务功能,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监督与管理分开,确保经营性高速公路服务质量不下降,行业整体形象不下滑。

其次,要及时转换观念,准确职责定位。一是改指挥命令为依法监管的观念。在广西高速公路行业管理的法律架构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出台的各项管理措施要经得起合法性的考验。二是改具体指导为宏观指导的观念。科学统筹协调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提高广西高速公路管理行业的整体服务能力。三是改管理约束为公共服务观念。以顾客为终端建立行业服务价值链,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为高速公路所有者、使用者、运营者及相关方提供服务,发挥高速公路的最大效益。真正做到依法履职定准位、全面监管不缺位、主动服务要到位,指挥协调不越位。

第三,要打造高速公路行业监管与服务平台,发挥服务作用。为高速公路经营管理企业创造良好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环境,在政策法律的范围内向他们提供各种可能的政策支持、技术支持、信息支持,鼓励经营管理企业盘活高速公路资产,通过资产经营、深化管理、科技创新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加强对行业的整体协调、指导,提高行业整体服务效能,打造行业服务品牌,提高行业的透明度,处理好行业的公共关系,树立行业整体的形象。

第四,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发挥行业规范作用。一是为高速公路建设、管养包括信息化建设提供约束性规划。二是要在深入行业调研的基础上,做好建章立制的各项工作,尽快建立新的行业监管新体系。三是抓紧建立和完善以顾客利益为导向的统一的行业评价标准,建立适应新的管理体制下的各项贯彻落实机制。

上一篇:三角形的面积评课稿下一篇:网课的英语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