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集体协商专项合同

2024-08-19

工资集体协商专项合同(精选8篇)

篇1:工资集体协商专项合同

工资集体协商专项集体合同

(参考文本)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工资支付行为,维护区域内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集体合同规定》、《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按照平等协商、按劳分配和同工同酬的原则,经区域内职工方与企业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二条

本合同所称工资,是指用人单位在约定的工资支付周期内(周、月)支付给劳动者的全部劳动报酬,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第三条

用人单位遵循同工同酬的原则,每年

月,与职工方平等协商确定以下事项:

(一)工资水平、工资标准、分配形式和支付办法;

(二)加班加点工资;

(三)津贴、补贴;

(四)奖金分配办法;

(五)试用期、病假、事假等期间的工资;

(六)工资调整办法;

(七)下岗、待岗、内部退养等情况下的生活费标准、调整办法及支付办法;

(八)其他需要协商的内容。

第四条

用人单位实行岗位工资制、绩效工资制、等多种工资制度。

第五条

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协商确定工资总额、职工工资平均水平和岗位工资标准时,综合考虑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 要素的贡献,主要参照以下指标:

(一)最低工资标准、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工资指导线以及人工成本信息等

(二)本地区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三)本单位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和上一工资水平;

(四)双方约定参考的其他指标。

第六条

经双方协商确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

元。试用期职工月工资为

元,职工工资总额和年平均工资水平增长不低于统计部门发布的本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具体增长幅度为2%---15%。

第七条

用人单位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本单位实际,提出方案,与工会(职工代表)平等协商制定、修改劳动定额和计件工资标准。劳动定额标准要确保在同等劳动条件下,同岗位90%以上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能够完成。

第八条

企业安排职工加班,按照本市有关规定支付加班工资。加班工资以职工本人月工资或月计件工资标准为基数,按正常工作时间以外、休息日、法定节假日加班分别支付150%、200%和300%劳动报酬。日工资=月工资/21.75,小时工资=日工资/8。

第九条

用人单位每月应与工会约定具体时间发放工资(遇节假日、双休日提前至最近的工作日),以货币形式通过银行支付职工工资、生活费、病假工资或者疾病救济费,不得克扣和无故拖欠。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职工提供一份个人工资清单。第十条

用人单位确因生产经营困难暂时无法按时足额支付工资的,应向职工说明情况,与工会协商一致后,可以延期支付工资,但最长不得超过

个月。用人单位超过约定时间仍无法支付工资,双方 2 协商不成的,工会或者职工有权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反映,或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第十一条

因职工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单位可以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规章制度的规定),要求职工赔偿经济损失。从职工工资中扣除的,每月扣除部分不得超过职工当月工资的20%,剩余部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月最低工资标准。

用人单位扣款前应当书面告知职工扣款的原因、依据、金额和起止时间。

第十二条

本合同有效期为

至,合同期满前60日内,双方应就是否续订本合同进行协商,同意续订的,应当在本合同期满前续订。

第十三条

本合同对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都具有约束力,双方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各项义务。双方应在本合同生效后15日内,联合成立监督检查小组,对本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组长由

担任。双方首席代表应每年1次向对方通报本方履行合同的情况。监督检查小组每年以书面形式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报告本合同履行情况。、第十四条

本合同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由双方首席代表签字。双方首席代表签字后7日内,用人单位将本合同正式文本一式三份及有关资料,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自收到本合同文本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本合同即行生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异议的事项,双方协商代表应对有异议的事项进行协商,修改合同文本后重新送审。

第十五

条用人单位自本合同生效之日起7日内向全体职工公布 3 本合同正式文本,同时送上级工会备案。

第十六条

本合同有效期内,如合同内容与新发布实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相抵触,按新发布实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

用人单位(盖章):

工会(盖章):

首席代表(签字):

首席代表(签字):

****年**月**日

****年**月**日

劳动部门签字盖章:

篇2:工资集体协商专项合同

集体协商专项集体合同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平顶山市奥田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职

工工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工资支付行为,使职工的工资水平与单位的经济效益相适应,更好的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集体合同规定》、《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按照平等协商、按劳分配和同工同酬的原则,经全体职工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二条 本合同所称工资,是指平顶山市奥田装饰工程

有限公司在约定的工资支付周期内(月)支付给劳动者的全部劳动报酬,包括岗位工资、加班加点工资及效益工资、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第三条 公司遵循同工同酬的原则,每年月,与职

工方平等协商确定以下事项:

(一)工资水平、工资标准、分配形式和支付办法;

(二)加班加点工资;

(三)补贴;

(四)效益工资分配办法;

(五)试用期、病假、事假等期间的工资;

(六)工资调整办法;

其他需要协商的内容;

双方协商确定的事项,公司应及时告知职工,工会(职工代表)要配合公司做好对职工的宣传工作。

第四条 公司经协商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第五条 公司和职工双方协商确定工资总额、职工工资平均水平和岗位工资标准时,综合考虑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贡献,主要参照以下指标:

(一)最低工资标准、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工资指导线以及人工成本信息等;

(二)本地区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三)本单位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和上一工资水平。

第六条 经双方协商确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元,具体是:

(一)完成经济效益目标情况:工资利润达到万元,固定职工工资总额为万元,固定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为万元。

(二)固定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调整幅度:公司利润总额增长%以上,固定职工工资总额增长不低于%,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增长不低于%;公司利润下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下调,职工年平均工

资水平下调,但最多不超过%;公司利润总额增长(或减少)在%以内,固定职工工资总额和年平均工资水平增长不低于同级部门发布的本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第七条 公司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本单位实际,提出方案,与职工代表平等协商制定、修改劳动定额标准。劳动定额标准要确保在同等劳动条件下,同岗位%以上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能够完成。

第八条 经双方协商一致,以下情况的支付标准为:

(一)职工病假工资或者疾病救济费按《装饰企业员工休假管理制度》和《装饰企业员工患病或因工负伤管理办法》执行。(《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59条规定:病假工资或者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二)职工依法享受休假、探亲假、婚丧假期间和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公司支付职工工资的具体标准为:视同在岗。

第九条 公司确定职工加班加点工资计发基数的方法是岗位工资。

第十条 公司要创造条件安排职工享受年休假。经职工

书面同意不安排年休假或者安排职工年休假天数少于应休年休假天数的,企业必须在年内对未休年假天数按照职工日工资的%支付工资(其中包含公司应支付的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

第十一条 公司月最低工资标准为元。试用期职工月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月最低工资标准。

第十二条 公司每月日前(遇节假日、双休日提前至最近的工作日)以货币形式通过银行支付职工工资、生活费、病假工资或者疾病救济费,不得克扣和无辜拖欠。

公司在支付工资时应向职工提供一份个人工资清单。第十三条 公司确因经营困难暂时无法按时足额支付工资的,应向职工说明情况,与工会协商一致后,可以延期支付工资,但最长不超过个月。公司超过约定时间仍无法支付工资,双方协商不成的,工会或者职工有权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反映,或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第十四条 因职工本人原因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公司可以按照劳动合同约定(规章制度的规定),要求职工赔偿经济损失。从职工工资扣除的,每月扣除部门不得超过职工当月工资的%,剩余部门不得低于公司月最低工资标准。公司扣款前应当书面告知职工扣款的原因、依据、金额和起止时间。

第十五条 本合同期限为一年。本合同期满前日

内,双方应就是否续订本合同进行协商,同意续订的,应当在本合同期满前续订。

第十六条 本合同对公司和职工双方都具有约束力,双方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各项义务。双方应在本合同生效日内,联合成立监督检查小组,对本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组长由 年以书面形式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和市装饰行业工会联合会报告本合同履行情况。

第十七条 因履行本合同发生争执时,双方平等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时,双方均可依法向有关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冲裁。

第十八条 本合同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由双方首席代表签字。

第十九条 双方协商一致变更、续订本合同的,应按第十九条的规定送审。

第二十条 本合同有效期内,如合同内容与新发布实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相抵触,按新发布实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

企业(盖章)工会(盖章)

篇3:工资集体协商,不是不可以

富有技巧的谈判

工资分配问题上, 透明度不够, 工资水平偏低, 再加上缺乏沟通, 职工意见很大, 频频以激烈手段抗争, 福州倩鹿企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美国独资企业, 1989年公司创办初期, 公司管理层生搬硬套国外的管理模式, 结果导致劳资关系紧张, 既危害了职工权益, 也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发展。

在公司行政方急于摆脱困境, 员工希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时候, 福州开发区总工会及时给予了支持, 帮助其成立了工会组织。工会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代表员工与公司进行平等协商, 并于当年签订了第一份集体合同。内容涉及工资调整、年终奖和生产淡季被放假工人的工资补贴等, 到目前为止, 员工工资年均增长8%。这家企业也从一个仅有五十多名员工的小企业发展到目前拥有一千多名员工。

“每次的谈判都要历经几个月, 不下五次的交锋。”福州开发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林致凡告诉记者, 倩鹿公司工会每年与行政方开展的集体协商都是一场富有技巧的谈判过程。

以最近一次工资集体协商为例, 就进行了几轮的交锋。倩鹿公司每年的集体协商一般在每年的11月份。为做好工资集体协商, 公司工会从8月份就开始着手准备。先是派出工会小组成员到员工中间, 倾听员工的心声和诉求。然后召开工会委员会议, 对这些要求进行讨论, 最终确定年度工资调整、年度奖金、生产淡季工人补助金、增加工人参加社保名额4个议题。这4个议题经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 形成书面提案, 递交给公司行政方。

第一次协商会议召开。工会阐述了员工的要求和想法, 行政方也介绍了公司的处境和主张。工会提出, 由于市场物价上涨幅度较高, 公司员工工资低于劳动力市场价位, 因此要求将生产淡季工人工资补贴提高50元, 社保覆盖率应达到100%, 年终奖增加10%, 年度工资增加10%。

行政方称, 由于台风的影响, 公司的订单从往年的15万打降到了9万打, 是历年来效益最差的一年, 且管理费增加了不少, 希望员工能够体谅。

经过此番谈判, 行政方表示可以先谈公司认为比较可能做到的议题。在涉及到具体议案时, 行政方表示要经过核算, 同时认为议案中提出的要求太高, 公司不可能做到。

第一轮协商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二天, 会议继续讨论工会提出的议题。行政方表示, 工会提出的议案大大超出了总体预算范围。生产淡季补贴为什么要增加这么多, 理由并不充分。在增加社保覆盖面这一项, 公司已按计划分批逐步到位。至于年终奖, 则取决于公司的效益, 上一年度公司没有盈利, 因此年终奖不可能发放。工资调整, 公司最多只能提高3%。此外, 公司希望工会提供有关资料和法律依据, 以便总部更容易接受方案。

工会当即拿出了搜集到的资料, 用其他手工业企业的工资情况和本厂工资水平进行比较, 政府通过的物价上涨指数、《劳动法》和《工会法》的有关规定, 联系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物价上涨的实际, 对公司经济状况以及员工实际消费水平等问题作了详细分析。

第二轮协商没有成功, 但有了一定眉目。

第三天, 行政方表示, 经请示总部, 淡季工人补贴可以增加20元左右, 现有的社保覆盖人数已经符合地税要求, 职工工资最多涨3%。工会表示, 生产淡季工人工资补贴涉及到的人数不多, 可以做一定让步。但对于关系全体员工利益的年度工资增加则不能低于7%, 这是职工代表大会上一致通过的。

行政方又称, 最多只能涨到5%, 7%绝对有困难。

工会表示, 是不是可以采取这样的办法, 生产淡季工人工资补贴保持不变, 而把用于增加的资金加到年度工资上, 同时再在年终奖上让出两个百分点, 也加到年度工资增长上。经现场测算, 这样只能再增加0.5%, 即5.5%。对此, 工会认为, 已经在社保和生产淡季工资上做了让步, 希望年度工资增长能达到7%。

最后, 公司同意增加6%, 但只是原则上的协议, 还需上报总公司同意。工会也表示要征得员工代表通过才能达成。

第四天, 总经理表示, 已经把下一年度的开支预算出来, 在他的职权范围内员工年度工资可以增加到6.5%, 其他三项议题与上次协商一致。

第五天, 公司总部表示员工年度工资增加6.5%, 年终奖增加8%。工会再次召集所有工会代表开会, 向大家汇报协商过程及结果, 代表们一致表示满意。于是, 双方根据协商记录, 整理成正式工资集体合同文本。最后, 在开发区总工会、公司行政方及工会代表的见证下, 集体合同正式签订并生效。

不敢谈有多种原因

据了解, 1997年, 福建省开始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始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试点。福建省总工会民主管理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从推行情况看, 工资集体协商推行难度较大, 不少企业还难接受这项制度;各地推行的情况不平衡, 有的已在全市推开, 有的仍在试点;已经建立这项制度的企业中, 虽不乏卓有成效的典型, 但总体而言, 无论协商的主体、内容或结果都相当不规范。

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宏观上,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级, 发展经济是各级政府的首要任务。因此在处理劳动关系时, 不可避免地会更多地照顾资方的利益, 企业单方面确实的工资分配标准, 只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 都能得到政府的支持。我国劳动力市场长期供大于求的状况也是进行工资协商的一个巨大牵制, 各类经济组织即使仅仅作为吸纳就业的手段, 也将得到更多的扶持。

法律法规以及观念的滞后。在我国, 推进分配制度主要不应依赖理论的创新, 而在于政策的引导和法律的保障。《劳动法》、《工会法》和《集体合同法》都规定了职工方可以与企业方开展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 但只是确认了“可为”, 而非“应为”, 不具有强制力, 难以对企业形成约束。当企业方拒绝进行工资集体协商时职工方束手无策。《劳动合同法》中需要对此明确, 但刚刚实施还未及一年, 有许多关于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尚需完善。

职工方协商力量的不足。职工方协商的首席代表是工会主席, 然而在非公企业, 工会主席的身份仍是企业员工, 劳动关系中始终处于弱势, 虽然有关法律法规对于协商代表的保护作了“协商代表在履行职责期间劳动合同不得随意解除”等规定, 但是在采访中, 大多数工会主席表示, 其身份决定了“难以理直气壮地同企业主开展平等协商”。此外, 由于工资分配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工会干部从事协商工作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知识上和素质上的力不从心。

应当修法强制推行

福州开发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林致凡认为, 工资集体协商是新形势下对基层工会组织提出的新课题。外商投资企业中, 工会干部多为兼职, 工会工作开展有一定难度。基层工会应主动与上级工会和相关部门沟通, 尽可能多地获取与工资集体协商相关的政策、数据, 并加强学习协商技巧, 提高协商业务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这项工作的展开。

倩鹿公司工会主席叶涯青告诉记者, 做好工资集体协商, 工会必须向员工和行政方宣传我国的法律法规, 使其明确国家对员工工资、福利等方面的政策规定, 使员工充分认清自己的合法权益, 从而为工会和企业行政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打下基础。同时, 要让员工认识到, 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必须兼顾企业的经济效益, 员工个人利益和企业的整体利益是紧密相连的。企业要关心员工, 员工要努力完成生产任务,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只有这样才能使双方利益通过协商得到维护, 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

近年来, 福建先后颁布了多项地方法规, 在保障职工工资权益方面作了许多明确的规定, 为各级工会依法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武器, 然而依然存在制度性障碍。业内人士认为, 工资问题是当前劳动关系中的焦点问题。我国应尽早将工资集体协商作为法律制度确定下来, 早修改《劳动法》, 制定《集体合同法》和《工资共决支付条例》, 把建立集体协商集体合作制度从选择性的规定变为强制性的规定, 其中特别要明确法律责任。

篇4:推进工资集体协商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在规划今后五年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目标时,明确提出:“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在不足百字的阐述中,出现了“普遍较快”“同步增长”“明显增加”“持续扩大”“显著减少”“不断提高”等限定语,这些经过反复缜密推敲并且密集用于限定居民收入水平所要达到程度的提法,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由《建议》传递出党中央国务院坚决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决心,与广大劳动者热切期盼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民意诉求,形成遥相呼应之势。

这一点,温家宝总理在向全会所作的《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阐述得再明确不过: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是群众呼声最强烈、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

制度改革知易行难

应该说,当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最不缺乏的就是宏观层面的共识。从事关发展全局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我们感同身受的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当下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诸多问题,如果追根溯源,都可归结于社会利益分配不合理、财富占有严重倾斜,从中亦可找到必须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理据。

这也就使越来越多的人逐步认识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的原因所在。

当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最大的问题是:“达成共识易,改变现状难。”这是因为,长期粗放式发展模式加之社会利益分配协调机制不健全而形成的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若要改变,绝非朝夕即可毕其功于一役,况且当前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还有进一步固化的发展趋势。

总体而言,当前收入分配不合理集中体现在“两个比重下降”和“两个增长不同步”。

“两个比重下降”是指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双双持续下降。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居民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比重为57.5%,比1992年下降10.8个百分点,而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却呈快速上升趋势。

劳动报酬方面,仅就工资总额而言,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在1978年至2007年的30年间,由17%降至11%。这两个比重的持续下降,也是造成内需不足,消费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工信部发言人披露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的最终消费率为48.6%,比2000年下降13.7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消费率降至35.3%,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两个增长不同步”是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不同步。长期以来,居民收入增长并没有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显示,1979年-2009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9%,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2%,经济增速比城乡居民收入分别高出2.6个和2.7个百分点。

2001年-2009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9%和6.6%,分别比GDP年均增长率低0.6个和3.9个百分点。

同时,劳动报酬的增长也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去甚远。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研究表明,1978年-2006年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了6.4倍,同期工业部门平均工资仅增长了4.9倍。

另据高盛集团估算,中国2001年至2009年制造业平均每年的劳动生产率增速为16%,也超过了同期平均工资增速。

当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以及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始终无法保持同步增长,经济总量这块“蛋糕”做得越大,收入分配格局失衡状况不但没有改善,反倒呈现了越来越严重的发展态势。这种态势不仅会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也会严重影响广大劳动者创造财富的积极性。

考虑到普通劳动者在劳动者群体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企业内部生产一线劳动者与管理层的收入差距过大等因素,受收入分配关系失衡影响最大的当属普通劳动者群体。

虽然普通劳动者群体数量庞大,但由于其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上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在企业内部缺乏和所有者讨价还价的资本,加之既得利益群体对如此分配模式下可以轻易获取更多“利益”的習以为常,使得改变这种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非但困难重重,而且一定程度上还有难度加剧的趋势。

可以说,当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一项既急迫又艰难的改革,不推进改革,不仅快速发展难以持续,社会的和谐稳定也会受到威胁甚至冲击;而推进改革又千头万绪且困难重重,突破口难寻。肇始于2004年的这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期间经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起草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数易其稿却迟迟无法出台,就是最好的说明。

集体协商大势所趋

事实上,收入分配改革的症结和当前我国内需不振、消费不足的困境如出一辙,都是有意愿者无能力,而有能力者无意愿。

应该说,这样的困境,与特定阶段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和政策措施有直接的关系。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由于缺乏可资借鉴的经验,同时也很难一下子看清楚未来改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改革走过的是一段不断“试错”的历程,“摸着石头过河”是对这一过程最为形象的描述。

不过,虽然路径是什么的选择不是足够明了,但对于一个饱受计划经济之苦和平均主义大锅饭之累的国家,绝不能再走低效率的平均主义老路却非常清晰。

如此背景下,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借助市场的力量来配置资源并使其发挥基础性作用、凸显差距激励、体现效率,就成为根治平均主义大锅饭这一沉疴的不二选择。“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成了推进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同时,由于劳动力资源的大量过剩和资本的相对稀缺,改革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显然更加倾向于对资本这种稀缺资源的偏爱和优待,资本要素的收益率在其自身稀缺性和政策扶持的双重合力之下逐步看涨,而劳动的收益率却因此长期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

在这种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之下,当时在国有企业的工资改革中提出了“两个低于”的原则,即企业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

应该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政策选择是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的,而且在当时的制度设计上,也对这种政策结果必将出现的收入差距扩大进行了统筹考虑,这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还要“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也就是说,如果改革初期为了效率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公平的话,当效率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尽快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平衡和统一,让一度为维持经济快速发展而做出自身利益牺牲的普通劳动者,能够得到制度上的补偿。

这样的利益补偿思路从新世纪以来就已进入决策层的考虑范畴,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到当前十七届五中全会明显淡化GDP增长这一指标,特意突出收入分配改革这一公平主题,政策思路也在逐步适应形势发展而进行着调整。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补偿普通劳动者受损的利益,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进一步推进改革的必然选择。据此,最为引人注目的政策措施就是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同步”,特别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劳动报酬增长要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政策主张,不仅是对“两低于”原则的修正,更是对收入分配领域公平正义的回归。

收入分配改革的路径,顺着“效率和公平并重”到提高“两个比重”再到实现“两个同步”的政策演进脉络,变得愈发清晰,收入分配改革的突破口也被锁定在通过保持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就为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工资集体协商本质上是要在劳动关系中建立起一种利益共享机制,即企业的发展是劳动关系双方共同努力实现的,那么企业创造的利益自然也应当为劳动关系双方所共享。

这一点,《建议》在“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部分也给予了明确确认:“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这样的路径和目标指向是非常清晰的。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之所以应当突出工资集体协商的作用,一方面是因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虽然涉及面广,但源头在企业,症结在于劳动者收入过低,因此有必要从企业内部收入分配这个源头抓起;另一方面,相比于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其他制度设计,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举措相对更为具体,而且也有十几年来的实践基础,具备了充当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急先锋”的条件。

更重要的是,以工资集体协商作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突破口,也符合渐进式改革思路。

工资集体协商是一个渐进的博弈过程,这就决定了工资集体协商的成效不可能立竿见影,即一下子让所有企业的劳动者大幅度提高工资。

但这种利益分享机制的建立,又为解决企业内部收入分配不合理问题,逐步提高工人工资提供了制度化的路径。

感受到工人涨工资压力的企业,除了会逐步从拼廉价劳动力成本的“竞次”向拼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竞优”转变,也会把这种压力自下而上传导,对固化的收入分配格局形成一种“倒逼效应”,推动改革逐步深入,尽快实现收入分配制度合理化的目标。

工人收入势必提高

应该说,《建议》已经勾勒出“十二五”规划的蓝图,亦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定下了基调。可以预见,除了明年“两会”上将如期出台的“十二五”规划外,备受关注的更为具体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也会于近期“浮出水面”。

不过,虽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已然清晰,并有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吁,也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诸如“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通过“大幅度减税让利”来增加工人的收入等措施建议,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本身是一项异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加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会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短期内工人收入大幅提高难言乐观。

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在于:

首先,认识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宏观层面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共识,这没有问题,但达成这一目标的具体政策措施还会存在诸多分歧,其中甚至不乏误解和偏见。

比如说,有人担心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就会大幅度提高工人工资,从而会导致通货膨胀;还有人担心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会影响企业效率乃至发展等等。这说明,通过集体协商实现工资共决,进而改变企业内部资本与劳动所得分配不合理的现状还远没有形成共识。

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对工人的收入状况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没有细致地掌握工人工资收入过低的真实情况及其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程度等。而且,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在劳资之间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是政府、工会和企业的共同责任,也需要三方的共同努力。

对于工会来说,形势的发展和工会基本职责都要求工会要突出抓好这项工作,这也是多年来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如果政府不积极主动为协商双方制定规则并且保持客观中立,企业所有者或经营者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不配合,工会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时难免孤掌难鸣。

而要实现政府在处理劳资双方利益矛盾时保持中立,就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设立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标准等等,这些配套制度的建設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至于说让习惯了单方面决定职工工资的企业经营者,短时间内适应与工会就职工工资问题协商共决,既需要相关制度的建立健全,也需要劳资双方的长期博弈才能达致。

其次,相关的制度机制的健全也需要有一个过程。

通过集体协商解决工资问题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建立集体协商机制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配套制度。按照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表,十年之后即2020年才能完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的任务,这意味着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相关举措的出台也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从当前的进展情况看,要使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健全完善起来,不仅需要尽快立法,还需要颁布具体的规章。因为当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相关法律规定的刚性不足、缺乏对企业所有者或者经营者相应的制约手段。

要解决这一问题,既要修改现行法律增强其约束力,又要积极推动专门立法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进行制度规范,这些也不是短期内就能做到的。

然而,如果长期不能推进相关立法和政策的制定,长期对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缺乏相应的强制约束性规定,工资集体协商难免会流于形式、难见实效。

最后,一些基础条件的不完善也会影响工资集体协商作用的发挥。

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受到很多基础条件的制约,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劳动力的供求关系。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估算,我国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每年城镇就业人口供给将达2500万,但实际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约为1200万个,这意味着每年有1300万人难以就业。

未来五年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局面难以根本改观,这仍然会对工资率的提高产生强大的压制作用,这种局面下即使工资集体协商开展得很充分、很深入,也很难使企业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工人工资,更不可能出现企业人工成本增加导致难以为继的状态。

同时,工资集体协商的有效开展,还要解决企业工会干部依附于企业“不敢谈”的问题,这也需要通过对工会组织体制进行改革创新来解决,而这在短时间内也绝非易事。

另外,城市化进程、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速度以及社会保障的完善度等因素,也会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这样看来,短时间内我们对工人工资大幅度上涨很难持乐观态度。

篇5:公司(厂)工资集体协商专项协议

工资集体协商协议书

甲方: 公司(厂)乙方: 公司(厂)工会

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天津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等相关规定,结合本企业实际,签订本协议,并共同遵守执行。

第一条 结合本市、本行业其他相关因素,分析、预测企业本生产经营状况,参照今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布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比照同行业人工成本水平,协商双方通过集体协商形成以下协议:

1、本工资总额达到 万元,比上增长 %;职工平均工资达到 元/月,增长 %。

2、企业职工最低工资为每月 元。

第二条 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经协议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对本协议进行修改或变更。

1、国家或天津市有关工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的;

2、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发生重大变化,影响企业员工实际工资水平较大的;

3、因外部条件造成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协议中的部分条款难以履行的。

第三条 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经协议双方协商一致,可以提前终止本协议。

1、企业被撤销、解散或依法宣告破产及濒临破产的:

2、因不可抗力致使本协议无法履行的。

第四条 企业修改、变更或提前终止本协议,须经双方代表协商一致,并经职代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报劳动行政部门审查后生效。

第五条 工资协议的违约责任:

本协议生效后,双方当事人都必须正确履行,当事人任何一方违反协议,必须承担责任。企业违反本协议给员工造成损害的,应按规定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工会违反本协议可按工会章程,纠正其行为,同时承担组织和教育职工的责任,提高履行工资协议认识。

第六条 双方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 未尽事宜按国家及天津市颁布的有关规定执行或双方协商解决。

第八条 本协议正本一式三份,副本一份(双方首席代表签字并加盖公章),正本甲乙双方各一份,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正、副本各一份。

第九条 本协议有效期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公司(厂)企业(厂)工会 首席代表签字: 首席代表签字:

篇6:工资集体协商合同

企业方:

名称地址电话首席代表代表姓名

职工方(工会):

名称首席代表代表姓名

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内部分配决定机制,保障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合同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企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企业工资支付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以货币形式按时足额支付。

第二条企业每月日为工资发放日。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企业在支付工资时应向职工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

第三条根据本企业实际和生产经营特点,设立奖金、津(补)贴。奖金、津(补)贴的发放办法和发放水平由企业考核确定,职工参与民主审定。审定后的奖金、津贴水平总金额和发放时间向职工公布。

第四条每年月为双方集体协商,确定下一工资协议内容的时间,协商前企业代表要向工会代表通报企业上年的经营情况和工资执行情况。

第五条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应根据政府公布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本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本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等因素确定。职工本平均工资水平比上一增长%。

第六条企业需要安排职工加班加点时,应与职工和工会协商,并按《劳动法》规定支付加班加点工资。计发加班加点工资的基数按照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确定。

第七条实行计件工资制的企业,应当依照国家或者行业制定的劳动定额标准,结合本企业实际,经征求企业工会或者职工代表的意见,合理确定劳动定额和计件单价。

第八条劳动者完成计件定额后,企业安排其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六条规定,分别按照不低于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加班工资。

第九条企业方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乙方工资,否则,除在规定时间内全

额支付乙方工资外,还应加发相应的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第十条双方约定的其它事项

第十一条本协议对公司和全体员工具有同等约束力。双方必须全面履行本协议的规定。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本协议。

第十二条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以变更或终止工资协议:

(一)订立本协议的环境和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工资协议无法履行;

(二)本协议所依据的政策法规发生了较大变化;

(三)企业因破产、兼并、解散、分立、歇业、转制、撤消、拍卖而发生重大变动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协议无法履行的;

(四)因不可抗力致使协议不能履行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可以变更或者解除的;

(六)协议期满或者双方约定的解除、终止条件出现时即行终止。第十三条工资协议变更的程序:

(一)一方提出建议,向对方说明需要变更的工资协议条款、变更的理由与条件;

(二)在工资协议期限内,签订工资协议的一方就工资协议的执行情况和变更提出商谈时,另一方应给予答复并在7日内双方进行协商。经协商一致后,由企业在7日内将变更修改后的工资协议及变更工资协议的说明书提交给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新工资协议成立,原工资协议即行终止。

第十四条本协议在履行中发生争议,可以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

仲裁。

第十五条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根据后果和责任大小予以赔偿。

第十六条本协议未尽事项,按《集体合同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本协议条款如与国家、省、市今后下达的规定相抵触时,以国家、省、市新规定为准。

第十八条本协议一式四份,报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总工会各一份;企业和工会各执一份。

第十九条协议期限自年月日起年月日止。第二十条本协议经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后,即行生效。

企 业(盖章):工 会(盖章):

首席代表(签字):首席代表(签字):

篇7: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合同

:: : :::: 2016

职工人数: 工会主席: 协商首席代表: 首席代表职务: 协商代表人数:

年 月 日

上年工资总额 万元,预计本年工资总额达到 万元,比上年增长 %。推行工资总额增长与公司经济效益相挂钩。

5、工资支付办法:每月 日前以现金或银行卡足额支付全体员工的工资。

6、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办法:

根据《劳动法》第六十二条、第五十一条、劳部发[1994]489号《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一条、国发[1996]77号和《甘肃省工资支付条例》的相关规定执行。

(1)产假、晚婚假、丧假、工伤假的准天数:

A、符合计划生育规定、产假为 天,难产者增加 天,多胞胎增加 天;B、丧假(只适用于直系亲属)天;C、工伤假:按《劳动法》规定实际休假;

(2)假期工资计算: 产假、晚婚假、丧假、工伤假,按岗位工资发放;

7、高温补贴:公司发放防暑劳保物品;

8、实行全员(含非全日制职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为职工买两金(养老金、失业金)。

第三条 权利和义务

1、公司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五条 本协议履行过程中,因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公司停止经营、转产、兼并、破产等不可抗拒的外因使本协议无法履行时,经双方商定,并经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可以变更或解除本协议。须在协议变更或解除后五日内将协议变更的文本和变更(解除)说明材料报送市劳动行政部门和上级工会。

企业方首席协商代表 职工方首席协商代表

(签字盖章)(签字盖章)

篇8:工资集体协商的中山经验

2008年的《中国劳动合同法》颁布, 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劳动关系转型的完成, 劳动关系开始由个别调整向集体调整转变。在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共同推动下, 广东省中山市创造的集体协商制度, 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

逼出来的改革

所谓工资集体协商, 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以集体协商的方式, 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 签订集体的书面协议。工资集体协商缘何在中山市出现呢?这得从2008年金融危机说起。

金融危机过后, 经济企稳回暖, 珠三角区域却出现了“用工荒”。因为资本习惯了“一言堂”, 不习惯在劳资对话的平台上, 通过谈判实现利益共赢。类似的“不习惯”, 还有一些职工的劳动所得都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 缺少透明度, 造成员工没有归属感, 从业人员平均年龄低, 农民工占从业人员总数比例高, 一线员工工资收入低于本地区平均收入, 辞职率高……如此高频率无序流动, 无益于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少数企业并没有兑现或者变相不兑现最低工资的现象大有存在。一些用工单位通过搞变通, 将加班加点工资、津贴补贴和福利待遇相加, 看似达到或超过了最低工资标准, 实际上是远远未达到最低工资标准。此外, 一些行业对文化要求偏低, 劳动力供大于求, 再加上劳动者缺乏自我维权意识, 所以导致不少人不懂或不敢要求用工单位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改革开放30年来, 伴随市场经济发展, 政府早已很少直接参与企业职工的工资分配和管理、主要由企业自主确定。不少老板“资本意识”强、“协商意识”弱, 员工也不善于或怯于协商。所以要逐步培养法制素养, 先要给出法制规范———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使劳动者真正获得与劳动力等值的工资报酬, 真正体现出职工工资确定过程的平等性、民主性、合法性, 需要法律有力保障。

1996年, 劳动部、全国总工会、国家经贸委、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出《关于逐步实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通知》。2000年, 《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以劳动部第9号令发布, 并要求在全国逐步推行。2007年,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官员表示, 中国将力争在未来5年内使各类企业都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明确要求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但表述过于原则, 缺乏可操作性。在实际推进过程中, 非公小型、微型企业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如何建立, 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的法律地位如何确认, 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程序, 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责如何界定, 工资谈判员的劳动权益如何保障, 都急需明确规范。

中山市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面对日益严重的“用工荒”, 以及工人利益诉求的不断提高, 从2011年开始推行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已经在中山市的许多企业悄然实施。

如何协商?

早在2011年, 中山市总工会制定了《中山市总工会201l-2013年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规划》, 在全省率先以市政府的名义, 发出《关于全面推进工资协商工作的实施意见》, 明确该市工资集体协商三年目标任务, 并将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作为企业和经营者参与本市评先选优的必备条件, 实行一票否决。建立了一支由各级工会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工会法律服务律师团成员等340人组成的工资集体协商专业指导员队伍。中山市目前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的企业达7032家, 覆盖职工60余万人, 其中签订区域性工资集体协议154份, 行业性工资集体协议13份, 覆盖企业3464家。

2013年3月, 中山市总工会召开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研讨会, 总结全市各级工会推进工资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工作的经验, 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工作的新方法和新措施。通过建立工资集体协议、集体合同档案管理制度, 实行工资集体协议、集体合同的规范化管理。坚持开展集体合同检查月活动, 加强监督检查, 同时联合劳动保障部门将工资协议履约情况纳入劳动监察, 进一步提高集体合同和工资协议的履约率。全面推进厂务公开制度, 进一步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据统计, 2012年, 中山市已建立工会组织并签订集体合同的企业10867家, 覆盖职工836345人;其中, 已建立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9864家, 覆盖职工706132人。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推行, 使中山市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据介绍, 《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前3年, 全国劳动争议案件每年呈“井喷式”增加。中山市的劳动争议案件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 案件数量在珠三角城市中排在中上位置。2011年, 中山市法院系统共办理一审劳动争议案件5998宗, 二审案件1234件;2012年共办理的一审劳动争议案件数同比下降1000宗左右, 但二审案件数基本持平, 而且二审调解、撤诉结案率从2011年的60%以上大幅下降到40%左右。上述数据说明, 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的确使中山市的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大幅下降, 这意味着大量劳资关系矛盾和冲突被成功化解在源头。

下一步的着力点

现行的《最低工资规定》、《集体合同规定》、《工资支付暂行规定》都属于部颁行政规章, 刚性约束力不强。必须对这些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完善, 增强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刚性约束力, 制定相配套的实施条例和处罚措施, 明确执法主体和法律责任。如果能出台《工资法》, 企业不谈也得谈, 否则就将受到处罚, 效果将不可同日而语。

要使行业工会的组织力量尽快强大起来。我们的工会组织, 尤其是非国企的工会组织, 无论其应有的职能还是存在形态, 始终都处在“破”多“立”少的状态, 生存空间压小, 处境比较尴尬, 与劳动者亟须维权的客观现实形成了很大反差。其次, 要增强工会及工会人员的独立性, 工会人员要由职工选举产生, 且不得在企业兼任其他行政职务。这样使得工会和工会人员在代表职工与企业进行工资集体协商时无后顾之忧。

要合理界定行业协会的作为空间。为劳动者说话, 替劳动者代言, 要与“促进企业发展”同步。这就要求行业工会以极高的责任感, 既以相关法律为准绳, 衡量企业是否侵害了员工合法权益, 更要调查掌握大量的相关信息, 对适合本地区、本行业的岗位工资标准心中有数, 在“敢谈”与“会谈”的底气支撑下, 为劳动者把好维权关。

上一篇:在全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暨政务公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