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2024-08-08

初中化学集体备课教案设计(共12篇)

篇1:初中化学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课标内容】

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4.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5.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6.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7.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课标解读】

从不同角度研究物质的分类和转化,是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又可以让学生从分子层次上对化学物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本单元教材以“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化学物质的一般属性为主线进行编写的。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的变化;物质的量是将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相联系的基本物理量,帮助实现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定量研究;物质聚集状态的变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和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同时很自然地引出了“气体摩尔体积”的基本概念;物质的分散系也涉及分子等微观粒子。所以本单元内容实质上是在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丰

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使学生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这样编写一方面可以与初中化学进行合理衔接,另一方面又为高中化学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物质转化的一些实例,但初中化学中没有系统学习和研究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等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没有对这些物质的转化反应进行整理总结。本单元中关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内容正好可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还可以为后阶段学习钠、镁、氯、氮和硫等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规律打下必要基础。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气体物质、固体沉淀、溶液、浊液等具体实例,本单元中有关“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内容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物质的存

在状态,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对化学物质的认识,同时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重要的基础。

从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来看,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胶体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科学研究中,是学生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所必需的基础知识;物质的类别、转化关系、聚集状态等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将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有序的整理,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了解化学学科、学习研究物质所必须

具备的知识基础。它们出现在第一专题的第一单元中,凸显了其在化学学科领域的重要性和对学生后续学习奠定的基础性。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教学目标角度分析,本单元内容和编排为教学留下了自主发挥的余地。另外,在教材的编写中,还为教师开发利用其他教学资源留下通道,许多地方需要教师发挥能动性自主开发教学资源,根据不同教师的不同理解、不同经历,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必须因地制宜地开发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补充不同的实例、增加不同的实验,来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3.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

4.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5.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6.能用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概念解释一些实际的问题。

7.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8.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9.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设计思想】本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引导学生用化学的眼光去认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物质,就是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化学学科已经为改善人类的生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并还将起着更大的作用。从而在高中化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就能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教学目标的协调和统一,力求达到最佳的整体效果。

【课时安排】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课时 物质的量2课时 物质的聚集状态1课时 物质的分散系1课时

【教学方法】以化学多媒体实验室为主要授课地点,以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性学习及多媒体、网络的应用等适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为主要授课方法,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习、体验和应用化学科学。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以纸笔测试评价和平时活动表现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纸笔测试和平时活动表现各占50%。

篇2:初中化学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

主备人:刘成龙

高三化学平衡移动

等效平衡集体备课主备稿

备课时间:2014/11/12 星期三下午第二节

主备人:刘成龙

教情分析:化学平衡是高中阶段的重要理论,也是历年高考和会考的热点.这章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困难。我们进入高三复习已经三个多月时间,感觉自己还是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复习方法。归结起来也就是:“考纲分析,走进真题”----“构建知识体系”----------“重难点突破、技巧点拨”------“课堂检测”。下面结合教学体会,将学生理解较困难的几点内容总结分析如下,以供参考。考纲分析:

1、理解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影响的一般规律。

2、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3、掌握等效平衡

重点:1.平衡移动原理 2.等效平衡 难点:1.平衡移动原理 2.等效平衡

重难点突破方法:分组讨论法,教师归纳总结法

教学方法:对比、启发、诱导、演绎推理、归纳总结。学习方法:听、记忆、讨论、联系、练习、反思

学情分析:学生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和等效平衡概念的理解模糊,对等效平衡的结论记忆不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极其特点;掌握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语言表达与综合计算能力。

3、落实目标:结合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等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能力以及自主复习能力。课堂建构:

活动一:

1、课件投影考纲说明

2、走进真题P141,学生分组讨论(江苏高考题1、2、3)

活动二:预设一系列问题,学生讨论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可供参考的几个问题)

例如在介绍平衡移动时可分层预设一下问题:

问题1: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是什么? 问题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有哪些外界因素?

问题3:你们是如何理解“改变固体的量”以及“充入惰性气体”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问题4:如何理解平衡移动的“减弱”思想?能举例说明吗? 活动三: 重难点点拨

1、如何理解平衡移动的“减弱”思想

2、正确理解等效平衡中的八字方针“一模一样,比例相同”

3、平衡中常用的几种解题思想:“等效思想”、“合二为一思想”、“极限思想”等

活动四:迁移应用,实战演练,学生完成习题

附:高效课堂呈现的几个方式:

1、学生分成4人一组、采取“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学习模式

2、学生展示研讨成果的方式:黑板展示,问题回答。

3、教师可借用的几种评价:

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在课堂中评价学生的语言大体有这么几种:“表扬表扬他(她)”;“很好!”;“你真棒!”; “你真聪明!”;“你听得真仔细!。“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你真是个善于学习的人,很快就把别人说的变成了自己的。”

篇3:高中化学集体备课的“两个意识”

一、加强信息意识, 提高复习教学的针对性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是对课程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和不断丰富的过程。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我们必须对备课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进行再思考和再认识。

1. 研究高考试题。

高考试题无疑对中学教育具有导向作用。因此, 高考试卷是一条首要的信息渠道。教师只有亲自做一做高考试题, 才可能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 透过试题领会其潜在的导向性, 获得理性的升华, 从而促进自身教学理念的转变。所以, 我们备课组的四位老师在开学初就上网搜集资料, 将课改实验区各省 (市) 的理综化学试题亲自做过后, 重点研究了以下问题:考了什么?怎么考的?怎么答的?怎么给分的?答题的规范性是怎么要求的?通过研究发现, 高考化学试题的命制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 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这样, 我们便可以从高三开始就理清复习的思路, 及早制订相应的复习计划。

2. 关注新课标、新教材和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是备考的重点, 是复习教学的指挥棒。此外, 我们根据新课标的修订和新教材的特点, 注意调整高三化学教学的思路, 合理安排各部分知识的复习时间, 加强学法指导, 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研究意识, 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 充分发挥各种信息的引领作用。

其他的信息渠道如名师讲座、专业杂志、名校试卷、互联网等, 都可能包含有价值的信息。但是, 信息的选择与使用必须合理有效,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备课组内明确分工, 资源共享, 进度统一, 皆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手段, 以把握命题方向为主要目的。

二、加强研究意识, 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化学的核心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倡导建立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复习教学中,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罗列知识点的方法, 放手让学生自己归纳学习内容和梳理知识结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建构起来的知识结构才是最牢靠的。教师只需要从中引导学生分析重点和难点, 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 做到融会贯通即可。具体来说, 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三个方面。

1. 研读课标。

通过研读新课标, 确立每个阶段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教师在设置学习目标时应着重考虑学生学什么, 怎么学以及学到什么程度。学习目标的描述要明确、具体、简洁、可操作、可检测。学习目标可以用文字的形式在课堂上由教师直接呈现, 让学生一目了然。

2. 钻研教材。

教材的作用是其他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对高考试卷进行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 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围绕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从而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笔者认为, 教材和其他资料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完整的、成体系的导学系统, 这是我们研读教材的起点和重点。因此, 在化学教学中, 每位教师都要做到既要充分利用教材, 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 做到认真解读学期乃至学年教材的内容、体系、结构和重难点, 以开展和实施学期或学年备课。

3. 掌握学情。

篇4:高中化学集体备课的实践与研究

[关键词] 集体备课 准备 预案 精案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20 0058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界兴起了集体备课热潮。集体备课为教师的交流互动、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提供了舞台,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团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教师团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教师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集体备课的重心是教师的全员参与,共同研讨,一般是以同年级同科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制订学科教学计划,集体备新课标和教材,分析学情,研究教法,讨论各章节的知识点、重难点及其在高考中的地位(是常考点还是轮考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与各个知识点相配套的课堂练习,并对各个知识点在近年的高考中的题型作出预测、分析,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集体备课,使教学预案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集体备课中,我们要做到“四定”:

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即每一周定出两节课在指定的会议室由同年级同科组的教师讨论下一周每节课所要上的具体内容。

集体备课的程序是:个人钻研——中心发言——集体交流——集体反思——形成精案。

集体备课的实质是同行之间的一种合作学习、交流和研讨活动,是同行之间的一个互助、促进和提升过程。集体备课是在教师个人钻研独立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和研讨,因此,在进行集体备课之前,教师个人首先要思考并形成较高质量的初案,以保证交流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备前精心准备

各位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理解课标,钻研教材,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提前备好一周的教学简案。

每次集体备课之前,教研组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定出下次的中心发言人及定出备课的范围,每位教师备前要对将要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初备。教师的个人钻研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确定知识点。把下一周每节课的教学设想设计出来,弄清楚每一节课包括多少个知识点,及各个知识点在本章节的地位和作用及在高考中的地位。定出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设计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设计突破关键点的思路。

(2)备课程资源。教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部分,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如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家庭小实验等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备学生。我校的教学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生已具有哪些知识与技能;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哪些知识还需要教师再点拨和引导。我们学校的学生入学成绩不是很理想,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才真正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4)备教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各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如在教学《氧化还原反应》时,由于理论性较强,概念也比较多,我们就采用问题讨论、归纳总结的教法;又如《钠的化合物》这一节,可根据本节的内容采用实验法和对比法展开教学;对于课后的阅读材料,我们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建议学生自学。

(5)备课堂练习。我校的教学模式是“堂清、日结、周总、月测”。其宗旨是教师讲清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同时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题、总结、延伸,做到举一反三。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各个知识点在高考中常以什么形式、什么题型出现,是常考点还是轮考点,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与各个知识点相配套的课堂练习,并且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这有利于保证学生熟悉、掌握各个知识点。

二、加强集体交流,形成预案

集体交流是集体备课的核心。开展集体备课有利于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做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集体备课是集中所有同年级同科组的教师的智慧,整合个人钻研的成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首先由中心发言人把下一周每节课的教学设想设计出来,弄清楚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弄清所备课的内容在本册、本章节的地位和作用,及各个知识点在高考中所处的地位。定出本节课或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设计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及思路。中心发言人对整节课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之后,教研组长组织大家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进行适当的补充,如对某个问题还有哪些独到的解决方法,对某个例题或练习还有哪些困惑等。在讨论过程中,依托群体智慧,释疑解惑,教师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提高。讨论应如何导入新课,采取何种方式突破重难点,如何选择典型例题、练习等;如何使新教材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课改精神。讨论本节课还需要补充哪些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引申到何种程度,哪些知识点应精讲,哪些应略讲,哪些可以通过学生交流自己解决,哪些需要师生交流合作,哪些需要教师点拨后由学生完成,完成各知识点大致需要多少时间等。另外本节课如何进行小结,是由学生自己完成,还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讨论所选取的课堂练习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延伸、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如我们在备《氧化还原反应》这节课时,要认清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一直贯穿整个高中的各个章节,氧化还原反应是历年高考的必考知识点,这是高中知识的重要概念,也是难点和考试热点。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在其他题型中也有部分渗透。氧化还原反应这节所包含的知识点有: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氧化剂;还原剂;被氧化;被还原;氧化性;还原性;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的化合价变化及电子转移方向及数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等等。要为各个知识点分配课时,并选出相应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课堂练习。同时也要对所选的题目进行讨论,看是否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梯度。如学生在学习如何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及数目时,就感到很难确定电子转移的数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按一定的梯度来设计有关的例题,使学生由易到难,真正领悟到在做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及数目的各种题型时,要先看方程式两边的数字,看计量数、下标的数字、前后变价的数字,然后才能计算。如果前后的数字不相同,就应以小的数字为标准。最后由教研员或教研组长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预案的基础上形成教案。教案应力求精致和完美。

教学实践的集体反思,也是集体备课交流的一个重要环节。如在做焰色反应这个实验时,如果是按高一第一册第57页的实验3-6那样做的话,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我们根据“食盐不慎溅到火焰上,火焰呈现黄色”得到启示:我们大胆改进实验,在一个蒸发皿中滴加酒精至蒸发皿的三分之一,然后点燃酒精,在火焰上直接撒碳酸钾、氯化钾,就可以看到火焰呈现紫色,为了对比钠元素的焰色呈黄色,再向火焰上撒氯化钠,这时只能观察到火焰呈黄色。为了说明蓝色钴玻璃的作用,让学生再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片观察,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蓝色的钴玻璃有滤去黄光的作用,避免杂质造成的干扰。教师个人教学后要进行教学反思,记录成教学后记,反馈教学实践的信息。教学过程有时难免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学生的思想、经验不同,也使教学具有不确定性。每个教师要把个人反思拿出来讨论。在集体备课时就先要对上一周所学的内容进行教学实践反思,讨论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还有什么需改进的,然后由中心发言人把集体反思的信息反馈到学校的资源库中,以供下一届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参考使用,尽可能减少教师个体在教学中的失误,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师少走弯路、共同成长。

三、备后注重完善,形成精案

由于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人生阅历、知识结构、教学经验、教育教学素养、个性气质,以及由此所形成的教学风格,他们对教学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的理解、利用也各有差异。所以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在教学技术和艺术上的优势与风格特点,显得十分重要。

集体备课后,教师不要照本宣科,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教育教学内容的个性化的设计,再形成精案用于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总之,教学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应该充分认识集体备课的作用,以便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如果我们用“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的心态来对待集体备课,用“踏实”“执着”“精致”的工作态度来准备集体备课,那么我们一定能够使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达成基本共识,使集体备课达到优化。我们通过同题设计,引导教师设计好课堂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更是如此。

随着新课程改革与实施的不断推进,更应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主体性和热情。在我校建立的教师集体备课的工作评价、激励机制和制度中,把是否主动参与集体备课作为个人教学评优的条件之一,把人人主动参与集体备课作为考核教研组先进工作的条件之一,把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情况作为考核相关优秀骨干教师的条件之一,从而保证了人人参与,人人有效参与集体备课,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上一个新的台阶。

[ 参 考 文 献 ]

李小君.让集备课走向高效[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6):9-10.

篇5:初中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2

(亲们:捡重点抄写就是了哈抄大点子)时间:2013年10月21日

地点:会议室

王涛

一、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价值的提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并运用朗读的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教学重点充分感悟文章中的人物思想感情,欣赏人物形象,整体感知课文的人文精神。教学难点通过是非曲直的辩论,在探讨中获得有益启示,学会正确处理好亲情、友情的关系,并能有效地解决好类似问题。

二.正音:(辛先荣

怦怦 脸颊 攥 寒颤

三.分角色朗读,然后简评人物形象。(罗兰

①人物形象鲜明。写得个性各异。妈妈:严厉,固执,性格急躁 ;爸爸:平静、沉稳; 奶奶:善解人意,但无能为力;万芳妈:较严厉,较通情达理;“我”:重友谊;万芳:仗义、明理。

②人物出场顺序:先写妈妈,再写爸爸,最后写奶奶。爸爸支持妈妈,声音平静而有力,是推波助澜。奶奶反对,却当不了家。让人物先后出场,文章就波澜起伏了③人物描写:方法--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细节

四.讨论: 郑世芳

1.发生矛盾的双方往往各有各的理由,请谈谈“我”有哪些理由,有哪些不足?

A.“我”的理由:①羚羊木雕是“我”和朋友友谊的象征。②对朋友讲信用,不能反悔。③爸妈已将木雕送给我,我就有权处理。

处事欠成熟的表现有:

⑴物品贵重,送前应征求父母的意见。⑵事发后应积极跟父母说心里话,求得谅解,而不是撒谎,甚至赌气。如“不!”、“飞快地跑”等。

2.“我”的父母有哪些理由,有哪些不足?

B.父母的理由:①物品贵重。②羚羊木雕是父母所送,饱含着父母的感情,不能转送。③不能随便,送前要商量。

不足:①送木雕给孩子时应讲明不能赠。②事发后应冷静,耐心地与孩子交流,了解事情真相,让孩子说话。③了解真相后可让孩子自主处理或协助孩子处理事等等。

3.作者的感情倾向于哪一方?从文中哪里能看出?

作者的感情倾向:童心是美好的,尽管他们幼稚;父母不能伤害孩子那比任何贵重物品都贵重的心灵。这种倾向作者曾借奶奶之口说:“算了吧,这样不好”及结尾的“这能全怪我吗”来含蓄表达。

4.你能想出解决文中矛盾的好办法吗?由此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⑴办法一:“我”积极,坦诚地向父母认错。

办法二:文中的父母积极放弃要回木雕的想法,而就此事教育孩子处事要周全,大事要征求

父母的意见。

办法三:父母主动跟万芳的妈妈委婉的将这件事,劝万芳妈不责怪万芳,好好跟万芳说让她把木雕还给“我”。这样既可以保护孩子的感情,又有利于孩子成长。

(2)启示: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尊重、理解、沟通。五.我有话要说 饶茂

A.我要和_____(妈妈/爸爸/奶奶/“我”/万芳/万芳妈妈/作者......)说......B.如果我是_____(妈妈/爸爸/奶奶/“我”/万芳/万芳妈妈/作者......),我会......六.“家庭”作业: 王海燕

1.这周回家与父母一起欣赏这篇文章。

2.与父母分享这个故事后,并交流一下看法。然后,把你藏在心里很久的话写出来。题目:《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七.小结辛先荣

《羚羊木雕》展示了两种内心世界:“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心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来,由此而起冲突。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点,就不至于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了。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一方面,要学会思考,有主见;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是不对的。推而广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

八.板书设计: 王涛

父母逼我要回木雕 冲突 我送木雕给万芳

应商量

人与人之间

重财轻义 需要互相尊重、重义轻财

篇6:比大小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2.使学生认识符号“>”、“<”、“=”及其含义,会根据所出示的“>”、“<”、“=”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3.引导学生从事简单的初步的统计活动,用象形统计图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个人使用批注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和○○○○○谁多谁少,怎样比一眼就能看出?、2、出示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展示:小猴淘气过生日,小猴皮皮和跳跳来给他庆祝生日,淘气准备了很多水果招待他的好朋友。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有几种水果?它们各有几个?怎样摆一眼就能看出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开口大,朝大数。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尖头小,对小数。”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5.发散思维。

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三.应用拓展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1.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总结

篇7:初中化学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单元主题解读】

本单元文章是史传作品为主题。所选的优秀篇章,多数出自主要的史传名著,刻画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人物。教学这单元课文,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性格,积累文言词语语句,体会任务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引导学生在人物形象塑造方法中中整体感悟,鉴赏传记文章的特点。

【单元学法指导的重点】

1.积累常见文言词汇。

2.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初步了解写人的表现手法

篇8:初中化学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单元主题解读】

本单元是:让联想想象在生活中萌芽。通过虚构的人物和故事,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人间真情。想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思。目的是通过这些富于想象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假恶丑,向往真善美。

【单元学法指导的重点】

1.指导学生快速阅读。

2.充分利用复述、改写、扩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介绍一些联想和想象的知识,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归纳联想的方法。

精读篇目教学设计

第30课 课题寓言四则

【教材分析】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及《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通过这两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一些《伊索寓言》的知识,对于今后学习寓言大有裨益。这两则寓言极具讽刺意味,一则写神其实也是人,一则写动物,两则寓言的寓意均在文中直接点明。《智子疑邻》及《塞翁失马》则是中国古代的寓言。

这是上中学后第一次学习寓言,应首先引导学生了解有关寓言的常识,了解寓言的讽刺性和哲理性共生的特点;其次应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最后,通过学生进行续编或自编寓言进行想象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朗读,通过学习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寓意的学习方法,了解几则语言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通过品味关键词句理解寓言寓意。

【课时安排】共3 课时

第1课时

【学习重点】

1、通过品味关键词句理解寓言寓意。

2、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寓言寓意。

【学习难点】

1、通过品味关键词句理解寓言寓意。

2、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寓言寓意。

【教学过程】

导入:严文井曾说过:“寓言是一个怪物,当你朝它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你转身走开时,它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故事,看看他们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检查预习,了解寓言相关知识

1、阅读课文导语,了解寓言的概念及特点。

2、了解《伊索寓言》。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部分是动 1

物寓言,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传教士在明代把它传入中国。初读课文 感知文意

1、听录音,感知文意。

2、学生自由阅读。

3、指名朗读。

4、当堂诵读 课文研读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1、学生自由诵读思考:这则寓言在结构安排上有 什么特点? 教师明确: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点明寓意。

2、研习故事,感知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学生集体诵读,思考: 1)寓言中赫尔墨斯的形象刻画一堆话为主,通过它 与雕像者的三问三答,把它刻画的现货生动。2)对雕像者的形象惜墨如金,轻轻三句答语,却见 情节波澜起伏,试分析其表达效果。3)归纳故事情节。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

1)故事主要通过赫尔墨斯与雕像者的三问三答的 对话来叙述的,问答同中有变。2)雕像者的答语,如烘云托月,造成文意的陡转,给人以巨大反差,讽喻之意暗含其中,是反衬手法的巧妙运用。

3)全篇故事分为两层:其起因和开端是赫尔墨斯 到雕像店去了解自身价值,发展和结局是叙述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的对话。

3、品味关键词句,理解赫尔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 特征。1)听录音,勾画出关键词语如:一笑,两想,三 问。2)组织讨论:

赫尔墨斯到人间来的目的和动机是什么? 赫尔墨斯的笑说明了什么?

赫尔墨斯心里所想表明了什么?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3)有表情朗读,说说赫尔墨斯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运用这样的句式:赫尔墨斯是一个——————— ———————————————————的形象。教师示例:盲目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爱慕虚荣、自命不凡。4)分角色表演,学生自主评议。5)学生集体诵读 《蚊子和狮子》

1、自由诵读,理解寓言大意。教师提示:看看这一则寓言的结构安排和前一则是否相同。

2、集体诵读,了解股市主要情节。

3、通读全文,圈点品析文中的两“吹”一“叹息”,理解蚊子的性格特点及寓言寓意。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点拨。

4、听录音,跟读,体会拟人的妙用及情节的起伏 【板书设计】

赫问宙斯一个银元尔

墨问赫拉像还要贵一些雕像者 斯问自己像算绕头白送(盲目自高自大、爱慕虚荣)

第2课时

【学习重点】

1、积累词语。理解“饶头、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

法。

2、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学习难点】

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古希腊寓言故事,今天我们来看

两则中国古代的寓言。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

“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

是身体,所给予人的教训和启示好比是灵魂。”今天我们看看这两个寓言各讲了什么故事,寄寓什么道理。《智子疑邻》研读课文

1、释文意,掌握故事情节。

2、点释疑。

1)智子疑邻:智,聪明。这里是“以。。为聪明”。2)其邻之父亦云:父,古代对老年男性的称呼

3)暮而果大亡其财:暮,晚上。果,果然。亡,丢失。a)自主翻译寓言。b)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理解寓意。学生交流,教师提示。

《塞翁失马》

1、初读,感知文意。听读、自由读、指名读。当堂诵读。

2、疏通文意,掌握故事情节。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疏通

文意,小组交流合 作学习。

3、解释重点语句。

马无故亡而入胡:亡,逃跑。居数月:居,经过。其子好骑:好,喜欢。人皆吊之:吊,安慰。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带领。

死者十九:十九,绝大部分。

4、复述故事。

5、研读课文,探究寓意。

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 交流来探究

过时的寓意。

1)教师指点思考的角度。2)合作探究,全班交流。3)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6、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对照注

释及借 助工具

书疏通文意,在 此基础上,小组交流合作。

【板书设计】塞翁失马

失马————得马————堕马————相保(祸)(福)(祸)(福)(祸福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第3课时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复习)

一、检查学生对词语、句子的掌握情况。(略)

二、熟读课文(略)

三、句读停顿:

① 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② 马/无敌亡而入胡。③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④ 丁壮者/引弦而战。

四、字词解释:

1、一词多义:

①亡: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

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

②之:其邻人之父亦云/近塞上之人/近塞之人/此独以跛之故(助词,的)

人皆吊之/人皆贺之(代词,他,代塞翁)③而:暮而果大亡其财(舒缓语气,不译)

而疑邻人之父(表转折)

马无敌亡而入胡/堕而折其髀(表承接)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丁壮者引弦而战(表修饰)④富:宋有富人(富有的)家富良马(有许多)

2、古今异义:

① 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古);死亡(今)。②居一年:经过(古);居住(今)。② 死者十九:十分之九(古);数字十九(今)。

3、词类活用:

① 智子疑邻:智,形容词作动词,以„„为聪明。② 天雨墙坏:雨,名词作动词,下雨。

③ 暮而果大亡其财:暮,名词作状语,在夜晚。④家富良马:富,形容词作动词,有许多。

五、翻译课文:

① 暮而果大亡其财。②马无敌亡而入胡。③此何遽不为福乎?

④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六、内容理解:

1、《智子疑邻》说明了什么道理?或其寓意是什么?

点拨:寓言的本意是: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的。如果从积极方面就可以引申为: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或:教育人们不可因人废言,要看意见正确与否。

2、《塞翁失马》说明了什么道理?或其寓意是什么?

点拨:寓言用一连串事实来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或: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

七、课外拓展:

1、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出自于《塞翁失马》此篇。

2、《塞翁失马》这则寓言故事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那么这对我们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态度有什么积极的启示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启示:

(1)祸福可以转化,不要静止地看待;学会在祸中看到福,从祸中考虑到怎样

求得转化,不要消极悲观,或者在福中看到祸,加以戒备。

(2)祸福之来,确实有许多偶然性,生死、利害、得失,并不都是可以预料的。

篇9:初中化学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一)集体备课教学内容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六单元集体备课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集体备课 教学内容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另外,还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教材内容安排如下:

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1.关于加、减法计算的编排。

本单元的计算是教学的重点,其中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教学的难点。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各节中教学内容的编排,大体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这样编排,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同时,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口算一般要从高位算起,所以教材首先安排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它是进一步学习口算的基础。例如35+30,先算30加30得60,再算60加5得65。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先教学不进位的,再教学进位的。不进位的口算,着重解决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学生不了解这一点,在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时候,容易出现把不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错误。教材采取了两种情况对照着出现,通过比较,促使学生分清所加的数是几个一还是几个十,如果是几个一就加在个位上,是几个十就加在十位上。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数位的概念,又利于减少计算中的错误。然后,教材出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如口算24+9,一是先算4加9得13,再算20加13得33;二是把9分成6和3,24加6得30,30加3得33。教材中设计有摆小棒和交流计算方法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的学习活动,比较好地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并且,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的形式,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口算方法。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含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内容的编排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编排类似,先出现不退位的,再出现退位的。学生有了加法的基础,很容易类推出减法应该怎样算。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笔算时,掌握相同数位对齐,个位数与个位数相加、减,十位数与十位数相加、减的道理。关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学生在第一册已学过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对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顺序已经初步掌握。这里的教学内容,仅是参加运算的数由20以内扩大到100以内。因此,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是结合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在练习中出现的。如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中先编入了整十数连加、连减,又编入整十数加、减混合与整十数、一位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学生在计算这些题时,容易出现错误,为此教材特别注意加强练习。2.关于“用数学”的编排。

本单元的“用数学”是结合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节中,编入学生已经学过的用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是如何解决的。同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然后,在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之后编入了解决两种数量相差多少问题的内容。

教材对“用数学”内容的设计,首先,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生活事例和事物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例如,第58页第5题以小猴子分花生的插图展现了解决问题的信息。符合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年龄特点,吸引学生去了解问题的实际情境。分花生的实际问题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容易引起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又如,第72页~第73页例

3、例4,选择学生身边的作业评比的素材,让学生提出和解决“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小磊比小雪少几朵红花?”等问题。例题、练习题插图展示了数学问题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观察或操作、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使学生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并体验成功。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它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比如,借助教材设计的运送鲜花场境提供的资源,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讨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再如,借助教材设计的“发新书”、“买玩具”等,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情境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和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材的设计已经努力体现了《标准》的理念,例如,例题、“做一做”等的插图,一般都展现了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时,可以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例如,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第56~57页)时,借助苗圃有许许多多鲜花的场景图,描述工人叔叔运送鲜花的情节,让学生进入情境,并从中发现“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还有多少盆紫花”等计算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用十作单位数出结果,还可以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还可以„„为了使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第57页“做一做”)。之后,让学生看图,通过思考,想出得数。教学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就能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渐领悟数学,促使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才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根据《标准》对数的运算规定有具体目标,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根据一般规律,本单元的口算,学生应做到能正确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5~6题。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组织好学生的练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讲究练习形式。

练习要以课内为主。注意选择好的练习形式,使每个学生在课内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例如“开火车”“接力”“送信”“对口令”“找朋友”等,都是很好的练习形式。这些练习形式具有游戏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可以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在教学中,还要根据本班的教学实际和其他客观条件,积极创设运用新颖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提高计算能力。(2)要突出难点,讲究实效。练习不是越多越好。要注意练习的针对性,讲究实效。对比较难掌握,容易出错的内容,要多练。例如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中进位和退位的口算比较难,要突出练习这方面的内容。对比较容易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就可以适当减少练的次数。注意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安排练习,减少盲目性,讲究练习效果。(3)多进行口头练习。

小学生书写有一定的困难,并且速度较慢。减少书面练习,多进行口头练习,可以增大练习容量,也减轻了学生的书写负担。同时,口头练习的形式多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除上述要注意的问题外,还应加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要注意了解他们的困难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多给参与机会,帮助他们尽快赶上自己的小伙伴,达到教学目标。

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根据《标准》(第一学段具体目标)要求,本单元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教材除了穿插编排有已学过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还专门设计编排了需要解决两种数量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为学生创设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比如教学第72~73页例

3、例4,先展现“作单元备课业评比”图,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作业评比情况,吸引学生看图进入“评比”氛围,并让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对于学生已经会解决的问题,如“小雪和小磊一共得多少朵红花?”,请学生解答。对于提出的新问题如“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最后让学生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活动的全过程,才能有效地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不断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促使应用意识的形成。同时,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获得的成功,会产生较强烈的成就感,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课时安排: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4、整理和复习„„„„„„„„„„„„„2课时(本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为15课时,教学时,教师可以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第一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P56—57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1—3题)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教学重点:正确掌握口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听歌曲《春天在哪里》)

1、师:春天到了,你发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识春天的什么花?(观察书上的主题图)

2、师:瞧,这些美丽的花将我们的大自然装点得多美啊!你能估计一下,这里大概有多少盆花吗? 大概有多少黄花?多少红花?

师:你知道他们干什么的吗?你怎么知道的?

咱们都是少先队员要学着助人为乐,今天我们就去帮助他摆花盆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初步认识,出示例1图

师:看这里的鲜花可真漂亮,它们各有几种颜色?有多少盆?你是怎样最快的数出来的? 你能自己看着这些花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学生分组互相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2、信息反馈,交流整理。

师:刚才老师看见小朋友们在小组里说的可认真了,那谁愿意大声的说出自己的问题和算式呢?

师选择的板书算式。10+20你是怎么算的呢?这道题哪个组的算法最多?用你自己最想用的方法在组里说一说计算方法。

师:今后在计算时可以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花农伯伯说:小朋友们快来帮我摆花盆吧。我要搬走10盆花,)

师:同学们,你们能据花农伯伯说的话来完整的说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自己想一想这样解答?你是怎么想的?还有谁有不同的想法

3、观察整理,总结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的算式,你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什么数?(他们都是整十数,)

师:在计算时要怎么办?是怎样算的?(整十整十的相加减)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57页面的做一做,用小棒摆一摆,算出结果。

2、练习十的1题:观察1题图,指名说出图意。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2题:独立计算,并仔细观察。

上下2题什么不同的地方?3+2里的3表示什么意思?30+20里的30又是什么意思? 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在计算时要注意,记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整十的要和整十的相加减,几个一要和几个一相加减。)

3、看懂图意,独立列式,集体订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篇10:化学组集体备课总结

一、指导思想

我们几个人在开学初的第一次集体备课会上就共同制定了本学期的指导思想:紧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中心主题,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思想;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备课组的教学研究功能,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落实教法即学法,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面多下功夫,有效抓好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收获,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工作目标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感到压力还是挺大的,同时我们制定了本学期的工作目标:(1)更加努力追求适合于本校学生的课堂教学形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力争在期末学科统一考试中平均分的名次“保二争一”。(2)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重视对学科竞赛尖子的培养并力行辅导,让吃不饱的尖子生能有进一步提高,争取在校内校外学科竞赛中取得成绩。(3)对年级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辅导,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让他们在高一的起步阶段能跟上大家的步伐,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三、学情分析

我们对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做了认真分析,从考试成绩看,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得还是不错的(平均分82分),经过一个学期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们学习化学的热情还是蛮高的,学生们在化学学习上有了一些基本的思路,需要师生继续努力加以巩固。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上个学期我们的成绩达到了区第一的位次,超出80中5分,但是并不乐观,一是班容量大,学生人数多(497人,全区最多),二是50分以下的学生最多,22人,比工大附中和日坛中学两校加起来的人数还多(工大附中只有5人,日坛有9人,80中有16人)。三是我们学生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表现在学习知识方面没有强烈的欲望,老师在课堂上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接受。上课听讲效率不高,实验班还好一些,普通班总有个别学生不听讲。学生课下不善于总结,大多数学生只是应付老师的作业,对作业中的错题,老师每次都给折好页,可是学生还是原封不动地又交了上来。

四、具体做法

(一)认认真真,乐于奉献

我们组的几位教师,最大的特点是工作认认真真、一丝不苟。踏踏实实上好每一节课,是让学生尊敬、信服的。上个星期一王欣老师母亲生病住院,还特意赶回来参加集体备课。张泽工老师阳光灿烂,他用真诚和不懈的努力感动了学生。上学期我们只有三节课,可是我们老师把作业分成五天留,要求学生每天做一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方法。但是对于老师来讲,就得每天都要判作业。我们几位老师对学生作业批改的都比较规范。

虽然每个老师的性格特点各不相同,但我们配合得非常默契,大家团结协作、取长补短,谁都不甘心落后,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集体,使我们圆满地完成了一年的教学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在上学期全区统一考试中取得了第一名。本学期的期中考试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夯实基础,稳扎稳打

在指导学生具体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抓教材的合理利用、抓基础知识的落实、抓化学用语的规范训练、抓学科思想的贯彻落实。在第一学期,我们重视基本功的训练,按部就班、夯实基础。

(三)资源共享,取长补短

每一次的备课活动,大家都能提出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讨论问题的解决并处理教材的内容,介绍自己最有效的教学方法。研讨下周的课时内容,老师们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作好相关的教学设计及素材的收集。对于每一个课时要求老师分析到重点是什么,难点怎样突破,教学中会出现哪些问题,怎样解决,习题应该怎样用等内容,让每个老师做到心里有数。每个单元的内容我们都有具体分工,老师能根据自己的任务,组合素材,出好本单元的检测题,我们上课的课件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实现资源共享。

(四)因材施教,发展特长

篇11:参加一中化学集体备课心得

本学期2012年2月21-23日,我荣幸的以化学教师的身份参加参加了一中的集体备课,结合初三年级学生的具体实际,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深刻挖掘教材内涵,把握准教材和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们齐心协力,群策群力,把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完成了化学教学任务,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为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特总心得总结如下:

一、计划完成情况

备课组的教师顺利的完成了学期计划的任务布置。

二、集体备课情况

严格按学校要求集体备课,在进行课时,采取全体教师一起集体备课设计出具体思路,具体的环节,操作流程,然后形成导学案的形式,在备课过程中,老师们毫无保留,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进行交流,每位教师都不回避问题,敢说,敢讲,敢问,敢于探讨,敢于纠正,不但背出了教学的最合理设计,也备出了备课组教师之间的情感和备课组凝聚力。最后参与备课的教师成立了一个化学教学QQ群,在开学初通过QQ群将个人的计划,试卷上传到网络以供全体化学教师共同参与探讨。

三、实验教学情况

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化学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初中化学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它们都是很好的素材,只要教师做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心人,对它们合理的加以应用,一定会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了搞好实验教学,老师们在备课过程中,注重了实验教学的设计,把实验当做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充分准备,教师们积极踊跃准备器材,组织器材,力争把每一个实验做到最好,有时上完课以后还在研究一个实验如何才能做的更好。

四、学生培养情况

本学期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备课组教师们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实行合作小组管理,研究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内容和方式。在听课过程中发现,不同的教师在运用这三方面时各有千秋,真正体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学指导思想。

总之,本学期按照备课组的指导性方针全面的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积极参与课改,积极教研,力争做一个最优秀的教师。

篇12:高三化学初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3月11日(第二周 星期四)下午2:30

地点:田家炳实验中学东校区教学楼四楼(学生阅览室)人物:陈恒庆、刘晓芳、傅本贤、赵玉兰、田燕喃 议题:高三化学复习——有机化合物授课 中心发言人:陈恒庆

发言内容:

一、复习内容

有机化合物在历年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除选择题外,第二卷中有一道题,占分约15分左右。其主要包括有机物的结构、组成、分类,有机反应的类型,官能团性质,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和书写,重要有机物的检验,有机实验及计算等,常以综合推断方式呈现。在复习备课时,突出对每一种重要有机物乃至一类有机物的复习,重点从结构特点、组成规律、性质规律、检验制法及用途方面着手,第一轮复习要把每个知识点落实到,并适当进行发散,既要抓牢基础知识,以要培养发散思维。尽量紧扣教材和大纲,不超纲,结合复习资料,对资料中偏、难、怪题应舍弃,不要学生去做,陈旧题型不必讲,必要的话可自编适量专题练习,巩固重点和难点知识。

二、复习课时

第一、二周:常见有机化合物

第三、四周:有机化学基础

三、复习重点

1、有机物的分类、命名、组成和结构的确定,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

2、烃、烷烃、不饱和烃的结构、性质;

3、卤代烃、烃的含氧衍生物;

4、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和合成高分子的反应;

5、有机合成和推断方法。

三、复习难点

1、有机物同分异构现象和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种数判断;

2、有机反应的规律和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

3、应用有机物相互转化关系进行有机推断和设计合成路线的技巧;

4、对有机化学新知识的自学能力用迁移应用能力。

四、主要措施

1、重基础,抓落实。对每一类有机物的重要代表物的结构、性质、用途,必须过关,对重要官能团如羟基、醛基、羧基、氨基、酯键、肽键等结构和性质都要熟悉;

2、重实验,抓规律。如:对有机反应,复习时要总结出规律,书写起来就不会出错,比如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反应,醇的消去反应和催化氧化反应,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

3、重实践,抓方法。如复习有机物的命名、烷烃的同分异构体书写时,让学生练习书写并找出正确方法;

4、重迁移,促能力。有机化合物共3千多万种,对我们来说,很多都是陌生物质,如何判断它们的性质特点,必须让学生对熟悉有机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学会迁移应用,养成分析判断的能力;

5、及时进行相关内容的巩固练习并督促检查。

五、其他发言人

1、傅老师:

今年高考理综分值?是否化学分数减少?化学复习课时减少,会影响考试平均分下降!

第二轮复习时间不够,不能再订复习资料,组内分工编写第二轮复习资料,抓重点,精编以练习为主的复习资料。

2、赵老师:

本学期各种考试会增加,会影响复习进度

3、田老师:

编写的第二轮复习资料要在下次集体备课时定稿,互相讨论内容的增减。

六、其他安排

1、下次月考命题安排,命题人:赵老师,内容:有机化合物知识。

2、第二轮复习教案及学案编写:

傅老师: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陈老师:化学反应原理

刘老师:化学实验

田老师:元素化合物、无机推断

赵老师:有机物结构和性质、有机合成与推断

3、第四周集体备课安排 中心发言人:傅老师

内容:第二轮复习专题一: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上一篇:四年级的小日记下一篇:民情与古诗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