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进护理人员培训总结

2024-08-15

新进护理人员培训总结(精选6篇)

篇1:新进护理人员培训总结

护理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问题,我在这里抛砖引玉,列举一些,其他同仁看到了,或是想到了,请一定补充。列举的目的不是为了说我们的护士怎么怎么样,是希望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尽量避免相同的错误发生。同学中有些爱耍小聪明,翻了错误喜欢隐瞒,觉得只要不说老师就不知道,结果事情闹大了老师才知道,这样一来就不好处理了,其实同学也是好心,怕老师受牵连,但是方法不可取,所以一定要给同学说清楚碰到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处理.轻易有二个极端,刚来时很紧张,到快结束时又急于参与实践,主要存在以下隐患: 1.肠内营养液输入到静脉里。

2.中心静脉不通畅,结果拿起床旁桌里空针就想来抽吸。3.病员烦躁,气管插管已经脱出,但是镇静镇痛药仍然在使用。

4.脂肪乳从胃管里输入,我甚至看到过TPN的医嘱后面的用法是管喂的。5.气切的病人雾化,结果雾化器仍然在在病人嘴边工作。6.使用口咽通气道的病人,吸氧管还是放在病员的鼻腔的位置。7.静脉用的液体挂在了病人膀胱冲洗的输液器上。

8.在病人身旁,对于病员的呼吸机,监护仪,微泵或是容泵的报警熟视无睹。(尤其有时候呼吸机的报警是管道脱落)

9.对于出现的异常生命体征熟视无睹,没有给上级护士或是医生及时反馈。10.对于输液速度没有及时作出正确的调整,比如前一组液体为甘露醇,速度很快,输完以后没有调整输液速度。后一组液体也是以同样速度输入。11.查对不够仔细,或流于形式。

12.胰岛素的用量,普通胰岛素是0.1ML就是4U。

13.给病人做完膀胱冲洗以后没有开放尿管。结果病人都出现生命体征的改变或是下腹部板状腹了。

14.留置针或是中心静脉没有正确封管,甚至没有封管,下次使用的时候才发现。

15.我们的医生用的是益心达的管子放的胸水,结果我们的护士没有注意,准备把输液器连上去输液。

16.输液泵坏了,注意观察一次一个病人血压高,大概180/100左右,我通知医生后,医生查看病人后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50MG/50ML,以3ML/H泵入,结果最多十多分钟以后发现病人的血压,90/40,一看,空针已经走了10多ML了,赶紧停了。报告医生。

17.有结晶的甘露醇没有注意,仍然给病人输入。

18.鼻饲液拿起来就往深静脉置管.

19.脂肪乳注进胃管.

20.气切处或气管插管处鼻导管给氧时前面的鼻塞没剪掉.

21.气切病人做雾化时放在口鼻处.

22.气切内套管消毒后放在水龙头下冲冼再放进病人外套管中

23.查对不严,不认真看清而错换液体,把3床张某的换成33床的.24.计量不会算,把氨茶碱25mg,算成0.25g.25.给气管插管病人吸痰时插不进吸痰管也不知怎么办.26.护理记录很多医学用语不会写,如肚子痛,想呕吐等直接写患者的原话.27.体温单上错误较多,脉搏和心率不会分开画.28.自己做错了不敢告诉护士长,把错误隐瞒到病人来投诉了,没有解释和挽回的机会.29、配药时把剂量搞错,尤其是儿童剂量;

30、推药时没有按照速度进行,比如心律平推快了等;

31、把针帽回套;

32、发现错误后想将错就错;

33、没有注重保护自己,说话不注重,致病人不满足

34、重视病人的主诉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医疗与护理上容不得任何差错。今天,我写出来与大家共享,希望大家也能从中受益。

篇2:新进护理人员培训总结

一|、培训目标:

为了帮助新护士尽快适应医院护理工作,全面掌握各项护理规章制度、职责、工作程序、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工作方法,紧急事件处理办法,专科护理等多项护理技能,有利于医院护理质量和整体护理水平的提高。特制定岗前培训计划。

二、实施办法:

1、新护士培训计划

分为两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在护理部进行,依据新护士个人情况,帮助熟悉医院环境,了解医院历史和现状及相关的法规、规章制度、职责、护士行为规范要求、熟悉基本护理技能操作规范等。

第二阶段:在所轮转的科室进行,主要为专科知识培训。各相关护士长要详细列出转科期间须了解、掌握的相关制度、操作标准、护理工作方法程序、培训内容及时间、考核方式均应有记录。

2、制度完善的护理工作标准是新护士培训效果的关键

护理工作制度、职责、操作标准、特殊及突发事件处理方法及护理工作技巧等项目均护理部制定的统一护理质量标准逐项进行。

3、具体培训

各相关科室护士长将培训计划及工作标准在新近护士进科时间向每位新护士讲解,使其了解培训目标、内容、工作标准及考核方式。由护士长详细介绍培训步骤,了解新护士的认知状态。讲解学习方法,介绍病房带教老师特点,减轻新护士的思想压力,提高学习效果。

4、规范化教学

病房护士长、教学老师及病房均备有一套完整的新护士培训计划及护理工作标准,教学老师对照工作标准进行教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强调规范化的教与学。

5、培训方式

采取科内、病房集中培训,病房专人带教、单独讲解及对照标准自学的方法相结合进行培训。

6、考核方式

篇3:新进护理人员培训总结

1 针刺伤的原因

1.1 缺乏规范、持续的职业防护教育

在我国, 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可以说是一项空白[1]。目前护士学校均未设置职业安全防护教育课程, 也无相应的教材。对在职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开展的深度、广度都不够, 更没有客观的反馈资料。陶新学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8.5%的临床护理人员得到相关培训, 而97.5%的临床护理人员认为自己有必要参加相关的培训[1]。临床第一线工作的护理人员, 每天完成大量的注射、取血、输液等病人的治疗工作, 由于接触注射器、输液器及输血器等医疗锐器机会多, 因此发生针刺伤的机率也高。毛秀英等人报道: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率高达80.6%, 年人均3.5次, 有36.0%的针刺伤发生在操作后整理用物时[1]。因此, 有必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以提高其对职业安全的认识和防护知识。

1.2 护理人员本身对针刺伤欠重视, 防护意识淡薄

绝大多数护理人员认为, 针刺伤在日常工作中是极为普遍和无法避免的, 也是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须承受的, 所以, 没必要把它看得太重要。也有一部分的护理人员心存侥幸, 认为因一次小小的针刺伤就传染上某种疾病不太可能。长期以来, 医院感染控制主要是针对病人, 而对护理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情况关注甚少。临床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也并没有随着人群中血源性疾病患病率的增加而增加, 77.8%的护理人员认为针刺伤是不可避免的, 41.0%的护理人员对针刺伤不重视或不太重视, 44.0%的护理人员认为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后感染上传染病的机率很小[1]。临床调查结果显示:70%意外针刺伤发生在拔针时, 25%的护理人员多次发生意外针刺伤, 这与个人因素与护理人员的不良行为习惯, 自我防护意识不强, 工作经验少等有关[2]。

1.3 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导致针刺伤

针刺伤是由于意外地针尖刺破皮肤而引起的创伤。当人们使用注射器、分解注射器或处置废弃注射器的时候, 针刺的伤害随时可以出现。不规范的操作行为是导致针刺伤的原因。有研究表明[3], 遭受职业伤害的护理人员绝大多数是因为操作时没有遵循预防针刺伤和其他锐器伤的有关规范和建议造成的。针刺伤可能发生在: (1) 注射器使用前, 如抽完药液后重新盖帽时被针尖刺伤。 (2) 注射器使用中, 如缝合过程中、静脉注射拔除针头护帽时、静脉留置穿刺拔出导芯时、抽血拔出针头时、转移血样至试管过程中等。 (3) 注射器使用后 (丢弃时) , 如使用后重新盖帽时、处理使用后的未盖帽的针头时、放置在床旁车上或治疗盘里的针头;运输使用后的输液器或未盖帽的注射器时等。

1.4 人力资源不足

我国各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均明显不足。据调查结果分析[4], 针刺伤多发生在工作繁忙时候, 如在上午输液高峰时和护理人员不足时, 因这时期或因病人较多, 或因护理人员人手少, 而此时又是部分病人己输液完毕需要拔针的时间, 护士往往拔完一个病人的针后不能及时处理好输液器又要给另一个病人拔针, 造成最后集中处理这些病人用过的输液器时被刺伤。临床护士常年在人员编制不足、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工作, 使其精神压力大, 节奏快, 生活缺乏规律, 身心疲劳更容易发生针刺伤。

1.5 相应的护理管理及规章制度不完善

我国目前尚没有出台正式的规章制度, 各医院也没有严格的针刺伤上报系统。发生针刺伤之后, 护理人员往往只是求助于同事, 简单处理一下伤口, 基本上没有考虑过做相关的血液检查或者应用有效的药物预防。除了管理不严以外, 有些护理人员存在没有必要上报、没有时间上报、担心别人怀疑自己操作的熟练能力等心理, 也限制了针刺伤上报系统的实施。

2 针刺伤的防护对策

2.1 加强职业防护培训, 增强护士自我保护意识

2.1.1 加强护理职业安全教育

毛秀英等调查显示, 国内26所护士学校/学院均未开设职业防护课程, 也没有相应的教材[5]。因此, 应将职业防护教育列入护士教育课程, 将针刺安全与预防列入岗前培训内容, 提高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把职业安全教育放在首位, 结合每月一次的业务学习教育, 让每一位护理人员了解掌握锐器伤流行病学知识, 认清锐器刺伤所造成危害性。

2.1.2 加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

医院对护理人员应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防护的定期培训, 特别是对新工作人员。有研究表明[6], 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 医务人员接触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可见操作时戴手套的重要性。对临床护理人员的培训中特别要强调防护用物如手套的应用、医疗锐器的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 目的是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纠正护理人员的一些不安全行为, 使她们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

2.1.3 树立全面防护观念、规范操作行为是预防针刺伤的关键

护理人员要养成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的良好习惯。有较多的针刺伤是护理人员违反操作规程时受伤的, 护理人员首先要在平时工作中养成习惯, 才能在工作繁忙时仍按习惯的动作进行操作, 这主要的原因是护理人员对自己身边的危险因素存在麻痹、侥幸的心理。随着现在发现更多的医务人员, 特别是护理人员由于针刺伤而感染到多种血性传染病, 己引起广大有识之士, 特别是护理人员的专业人员的重视, 相信在今后的几年会引起更多的医学专家的关注。希望广大的护理同行们在这一方面加大力度, 最大可能的减少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 保护自己的健康,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的为广大的群众服务。

2.2 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科学合理地进行人员配置, 弹性排班, 根据工作强度增加护理人手, 增派值班人员, 医院管理者不能一味的减少护理人员, 以为人少一样能把工作完成, 这是个陈旧的管理理念。其实, 充裕的时间是质量的有效保证, 只有好的护理质量才有好的医疗质量, 同时也是防止发生伤害意外的有效措施。

2.3 加强针刺伤的护理管理, 建立有关规章制度

护理人员在针刺意外或黏膜接触病人血液等职业暴露后要向有关部门报告, 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同时有关部门应定时分析并报告事件的发生率及预防措施, 对护理人员进行再教育, 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并且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如:针刺伤上报登记制度、针刺伤防范处理制度、针刺伤处理流程等。对于不慎被锐器刺伤后的护理人员进行登记、报告管理, 如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 具体部位、损伤程序、处理方法及经过, 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 进行血源性疾病检查和随访, 建立护理人员健康档案, 进行上岗前的健康体检、免疫接种等[7]。追踪伤者健康状况, 降低感染发生率。

3 总结

据中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 (CDC) 估计, 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的原因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8]。护理人员针刺伤正威胁着护理界, 护士有权力、有责任要求改善工作条件以保证她们的健康和安全[9]。在临床工作中, 针刺伤屡有发生, 建立一个完整的报告制度及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诊断治疗体系势在必行。进一步分析注射针刺伤的因素, 保证人员配备和各种医疗保健防护用品的供应, 提高防护意识, 对减少杜绝针刺伤、减少护理人员的职业性感染具有积极的意义[10]。通过各种努力, 维护人类健康的医护人员其自身的健康必将得到保障。

摘要:临床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 经常暴露于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中, 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 如被各种污染的针头刺伤可导致经血液传播疾病, 并可能产生致命后果, 其中艾滋病、乙肝、丙肝病毒感染是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为了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应树立防护意识, 积极采取防护措施, 营造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 维护临床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防护对策

参考文献

[1]邓敬.临床护士针刺伤的防护新进展[J].当代护士, 2008 (7) :112-114

[2]岳艳华.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护士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8, 5 (10) :922-923.

[3]惠晓芳.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现代医学, 2007 (6) :5456.

[4]彭圣荔.门诊输液室护士针刺伤的相关因素与对策[M].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 21 (2) :237-238.

[5]兰赛金, 郑礻韦升.临床护生针刺伤原因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 29 (9) :94-95.

[6]罗娟.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原因及防护对策[J].中国医学导报, 2007, 4 (32) :20.

[7]高妍.护理人员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2008, 3 (5) :441-442.

[8]谭穗茹, 吴琼宜.血液性针刺伤处理情况分析与及职业防护[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26) :114.

[9]张利平, 王晶, 徐国英, 牛小秀.急诊护士针刺伤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5, 3 (4) :363-365.

篇4:小儿机械通气护理新进展

【关键词】机械通气;呼吸衰竭;护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50-02

机械通气是维持各种危重疾病患儿生命体征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因为这一部分患儿在插管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同时还可能出现意识和交流障碍,或者是因为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有镇静药物,所以他们无法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诉求,这样就使得这些患儿的护理工作难度更大,尤其是小儿的体质相对较弱,所以对小儿的护理就是难上加难,所以需要对其护理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1小儿机械通气护理

呼吸机相关肺炎机械通气患儿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状,这样会使得患儿的病程加长,甚至还会导致患儿的死亡率进一步提高,针对这样的状况,可以将床头抬高30度到45度,这样的处理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呼吸肌相关肺炎的发病几率?国内数十家医院的ICU病房中有310例病程为28天的小儿机械通气患儿,在调查的过程中HOB在30度以上的只有2708%,在这些医院当中只有30.3%的医院,中有一个24小时监护中HOB比30度大的记录,在国外相关的研究中,机械通气患儿HOB的角度达到30度以上的已经超过了45%,这一参考数据表明在对机械通气小儿患儿护理的过程中HOB达标的程度并不是非常的高,而对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之后,发现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护理工作量的大大增加,并不是我们所想的患儿病情的限制,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引入护理电子管理系统,这对于提高HOB的达标率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在我国还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定和措施,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采用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医护人员的配置,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升自身的工作质量,这些都会对提升HOB的达标率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也能很好的减少呼吸肌相关肺炎的发生几率?

ICU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ICU当中面对的小儿患儿也有着很强的特殊性,所以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具备非常强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机器运行声音?医护人员走路的声音以及谈话的声音都会使患儿无法正常的休息,在治疗的过程中也可能会产生很多身体上的不适症状,所以在护理的过程中也应该为患儿提供一个更加适宜的环境,医护人员还应该认真仔细的做好护理工作,这样对减轻机械通气小儿患儿的身体不适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机械通气的小儿患儿因为气管插管而无法用语言和医护人员进行交流?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常常借助于自身的身体语言或者是敲击病床等来引起护理人员的注意,在医护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护理之后,采取一些措施来表达自己的愿望,一些患儿虽然意识方面处在相对比较清醒的状态,但是因为其身体状态极其虚弱而无法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需要,这也是小儿机械通气症状得不到有效缓解,患儿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通过对一些有插管经历的小儿机械通气患儿进行研究发现,有82%的患儿在护理的过程中出现了交流的极度困难?心理窘迫和恐惧感与交流障碍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患儿在治疗的过程中希望护士能够在身旁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对患儿进行护理之前要对操作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进行解释,所以护士在小儿机械通气护理中应该和患儿进行及时的交流,这对缓解患儿的病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2.无创通气护理

无创通气是治疗轻中度呼吸衰竭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相对于气管插管的MV,NIV患儿病情较轻意识清楚,设备较简单,既可以在ICU应用,也可以在普通病房實施NIV护理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使患儿适应NIV保证NIV效果及时对患儿的感受作出反应一项小样本NIV治疗患儿不适感受调查显示,几乎所有患儿均感不适,大部分患儿感到咳嗽说话和饮水不便,少数有面罩压迫不适和呼吸道干燥感使患儿适应NIV的措施包括选择合适面罩减少NIV漏气和保证人机同步;保证NIV疗效主要通过与医生合作,观察NIV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呼吸机模式和参数,个体化治疗;及时对患儿的感受作出反应,是NIV的主要护理工作,护理人员需对患儿解释NIV重要性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的感受,鼓励患儿,并及时调整面罩和呼吸机

3.护士参与撤机

相关研究人员研究发现,护士参与撤机前,先培训撤机程序1个月,之后由护士实施撤机程序,并与之前7个月由医生实施(医生根据自己临床经验进行撤机)的撤机阶段结果比较,所有进入研究病例的平均MV时间(5.2±3.8)d,102例由护士实施撤机的患儿,其MV中位数时间为2d,而100例由医生实施撤机过程的患儿MV中位时间为4d;住ICU中位时间护士组(5d)低于医生组(7d);住院时间病死率再插管率等两组间无差异护士实施撤机过程优于医生实施撤机过程的可能原因是护士在MV过程中的人力资源优势,ICU人员配置,护士与病床数比值远远大于医生与病床数比值拔除气管导管日的时间,护士组比医生组早2h13minICU医生人数少,耗费较多时间查房和阅读患儿各种检查结果,分析和研究下一步诊疗措施,往往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才启动撤机过程,影响了医生实施撤机的及时性

护士实施撤机的研究中,122例符合进入撤机程序的MV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由ICU护士根据制定的撤机程序按时调整呼吸机模式和参数,另一组由ICU医生根据工作常规调整呼吸机模式和参数两组撤机成功率十分相近,分别为护士组75.4%和医生组77.0%;中位撤机过程所需时间,护士组(25h)少于医生组(47h);总MV时间,护士组(139h)稍短于医生组(151h);患儿总住院时间和并发症两组间无差异性,认为护士实施撤机程序效果优于医生的主要原因是护士负责管理患儿数相对较少,能更及时根据患儿病情调整适合于患儿的呼吸机参数随机对照研究也得出了历史数据对照研究相近的结论,进一步证实了护士实施撤机过程具有一定的优势

4.结语

在我国,小儿机械通气护理的研究和以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研究进展还需要逐渐加快,在研究成果上也需要进一步的扩充和完善,报告性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实质性的量化研究相对比较少,这也成为了未来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项海青,孟玲妹. 机械通气患儿吸痰护理进展[J]. 临床护理杂志. 2012(06)

[2] 陈东云. 机械通气患儿气管内吸痰的护理进展[J]. 临床护理杂志. 2011(04)

篇5:2015年新进护理人员岗前培训

护理部7月份通讯报道

在医院对新进全院员工进行岗前培训的基础上,为了更快转变护士角色,有效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其基础素质和综合能力,7月13日下午,在住院部二楼学术报告厅护理部对29名新护士进行了为期5天的岗前培训。在培训开幕式上护理部主任朱建华在开幕式上作了动员讲话,分管护理院长郭永兰也做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致辞并提出殷切希望,希望这些年轻的护士为建医的护理队伍注入新的活力!

培训初始,由全院27个护理单元的护士长、护理组长进行自我和科室介绍,分别将该科室的专科特色、人力资源、层级比例、团队信念等进行了分享,随后正式进行培训。此次培训课程设置为理论知识讲座和操作技能示范两个部分。培训师资队伍由护理部主任和科室护士长组成。理论培训紧扣临床实践,涵盖了护理核心制度、护理安全管理、护士临床考核方案、护士分层晋阶方案、护理应急预案、急危重症与静脉治疗的专科知识与礼仪规范等八大方面的内容;操作培训为临床基础应用技能和急救技术,如:心肺复苏、静脉输液、导尿和吸氧等共11项。培训讲师纷纷以实际工作案例为导引,以等级医院评审规范为大纲,联系每一位护士的人生“梦想”,号召大家在今后的岗位中坚韧不拔、勤思好学、勇于奉献。经过紧张有序的培训与考核,新护士培训覆盖率达100%,合格率达100%,得到了预期的培训效果。

篇6:新进人员岗前培训总结

2011年12月7日下午2:30分,对我院25位新进医务人员进行了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知识的岗前培训,得到了医务科的大力支持。

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基本内容:

1.颁布施行时间及颁布部门;2.传染病的分类;

3.各类分别有那些传染病及各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即甲类传染病有2钟,必须2小时内或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乙类有26种,必须在6小时内报告;丙类有11种,必须在24小时内报告;

3.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执业医师有义务做好传染病的登记、报告。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授权他人瞒报、迟报、谎报;

4.临床医生必须做好门诊日志的登记工作,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要求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住址写到行政自然村,不得缺项、漏项。

5.发现传染病暴发、食物中毒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首诊医生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报告防保科;

6.对疑似或确诊的甲、乙、丙类传染病不按要求瞒报、缓报、谎报,一经查实,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给予处罚。

本次培训,时间虽短,但通过这一次短时间的培训,主要想

让每位新同志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立法的重要性,加强意识,做到不瞒报、缓报、谎报及漏报,避免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维护人民健康。

江口县人民医院防保科—病案科

上一篇:鲁迅博物馆之行下一篇:适合给客户的元旦祝福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