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4至8课教案

2024-08-11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4至8课教案(精选5篇)

篇1: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4至8课教案

第4课 童年的音乐 《白桦林好地方》

教学目标:

1、从学唱加拿大歌曲《白桦林好地方》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并能从音乐作品中初步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

2、能用稳定的节奏,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白桦林好地方》。

3、尝试为歌曲编创歌词,指导学生编创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唱一唱,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节奏稳定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熟悉节奏。教学难点:掌握“f”“mp”在歌曲中的演唱,能完整地用感情来演唱歌曲。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曾经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留下过哪些美好的回忆?谁来说一说,给同学们展示一下!在加拿大有一片美丽的白桦林,那里留下了许多人美好的童年回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白桦林,追寻他们曾经留下的美好回忆,好吗? 师: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歌曲《白桦林好地方》(板书课题)

三、新授:

1、初听:

我们先来听一遍歌曲,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谁能说说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2、图片展示:

因为有了婷婷的白桦树,碧蓝的湖水、美丽的山峦,静静地草房、可爱的动物,所以才说白桦林是个好地方。你们想去看看吗?(播放白桦林的图片)

3、分段学习:

老师带领学生有感情有表情的朗读第一段歌词,弹 琴:学生跟歌曲节奏轻声朗读歌词。

4、学习第二段:带上旋律再次深情赞美白桦林。

生:演唱第二段歌词,注意“的”十六分音符的演唱(情绪欢快些,每个字唱的短些,有弹性)

5、学唱第三段:

四、处理歌曲

1、力度处理 :歌谱中有几个音符宝宝,谁能找到? f:(强)mp :(中弱)>:(重音)这是什么意思?那这里应该怎么处理呢?

2、弹 琴:有感情的演唱一遍。

六、总 结: 师:美好的童年为我们的一生奠定下了难忘的基石,带着美好的回忆我们一天天的长大,让我们伸开双臂、敞开胸怀去迎接更美好的明天,同学们让我们高声齐唱《明天会更好》好吗!齐唱《明天会更好》

第4课 童年的音乐 《红蜻蜓》

教学目标

1.两声部和谐地演唱《红蜻蜓》,感受合唱之美。2.用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追忆童年的歌曲意境。教学重、难点

1.歌曲《红蜻蜓》两个声部合唱时,低声部学生音准不易把握。2.《红蜻蜓》歌词虽然通俗易懂,却在平白中蕴涵了丰富的情感。词曲结合,浑然天成,是一首非常难得的优秀儿童歌曲。在教学中,要注意气息的运用,均匀、悠长,力度稍弱,随旋律的走向自然地起伏气息的控制,是这首歌曲演唱时的重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可引导学生复习所学过的日本歌曲引入。

二、学习歌曲

1.欣赏《红蜻蜓》动画,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2.学习第一声部曲谱。(《红蜻蜓》第一声部谱例)(1)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跟琴唱曲谱。(2)教师要求学生划拍唱曲谱。

(3)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换气记号,每两小节换一次气。(4)分小组唱曲谱。3.学习歌词。

(1)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第一段歌词。在演唱时,请注意曲谱上的换气记号,做到及时换气。

(2)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第二段歌词。(3)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第三段歌词。4.学习第二声部曲谱。(《红蜻蜓》第二声部谱例)

(1)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低声部曲谱(注意提示学生划拍唱)。

(2)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换气记号,每两小节换一次气。(3)分小组唱曲谱。

5.合唱曲谱。(《红蜻蜓》歌曲学习)

(1)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组,分别唱两个声部曲谱。(2)两个声部合起来唱曲谱(轻声)。教师应提示学生:在唱自己的声部时,还要注意倾听其他声部。

(3)两个组互换声部练习。6.合唱歌词。

(1)教师钢琴伴奏,两个声部合唱第一段歌词。教师注意倾听两个声部的音准,针对不准的音,让学生多听,使两个声部声音谐和。

(2)教师钢琴伴奏,两个声部合唱第二、三段歌词。

三、表现歌曲

1.注意气息的运用。

歌曲《红蜻蜓》歌曲为四三拍,应用中速稍慢的速度,两小节一换气。所以对气息的运用要求较高。(四三拍指挥图示)

(1)气息的练习:深吸一口气,缓缓呼出。

(2)用较弱的声音,两小节一换气,两个声部合唱第一段歌词。(3)运用悠长的气息,两小节一换气,合唱歌曲(三段歌词连起来演唱)。

2.注意节拍。

这首歌曲的节拍是四三拍,但是在演唱中,不能过分强调“强、弱、弱”的节拍规律,如果严格按照“强、弱、弱”的节拍演唱歌曲,反而会破坏歌曲的意境。

3.完整演唱歌曲。(《红蜻蜓》伴奏)学生注意:(1)轻声演唱。(2)气息悠长。(3)注意力度的变化。

四、课堂小结

童年的幻想正在实现,我们像小溪流出山涧,流向江河,奔向大海,伴着生活的航帆,愿晚霞中的红蜻蜓伴我们走过春天,走过四季。

第5课 风景如画 《森林的歌声》

教学目标

1、记住A、B两段主题的音调,并能在整首乐曲中辨认,知道乐曲主奏乐器以及创作的相关背景。

2、聆听乐曲,知道乐曲表现的内容,能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中所描绘的内容,能主动地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用合作方式的体验乐曲结构。

3、喜欢聆听《森林狂想曲》,进一步探寻乐曲的音效伴奏,并能积极参与到再现乐曲的活动中来,感受到人与大自然要和谐相处。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森林里要举行一场演唱会,小动物们早早的被布谷鸟叫醒,听听,都有哪些小动物?(播放:动物的声音)引子部分。(生:蛐蛐、布谷鸟、青蛙、。。补充:秧鸡、飞鼠、)师:这些小动物都是怎样叫的?找一个你喜欢的,学一学。在森林里,青蛙和布谷鸟可以算得上是歌声最优美的歌唱家了。板书: 青蛙: 2∕4 × ×× ︱ × × ︱ 布谷鸟:

2∕4 × × ︱ × × ︱

练习要求:根据节奏试着填上青蛙的叫声,注意节奏的重拍,突出强弱 ; 根据节奏试填上布谷鸟的叫声,注意强弱、声音的感觉分两组,青蛙和布谷鸟的声音交替进行,突出层次和强弱。

师:分两组,青蛙和布谷鸟的节奏交替进行,突出层次和强弱。师:真不错!小青蛙和布谷鸟唱的多开心呀。让我们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开始今天的欣赏。

二、初听全曲:

1、与森林共赏:

今天我们要随着一首乐曲来一次奇妙的森林音乐之旅。板书----《森林的歌声》

听的时候,你可以用点手心的方式感受乐曲的速度。并思考问题:乐曲给你什么感受?你听到一个怎样的森林?

2、乐曲中你都听到了那些声音?

三、分析乐曲:

1、我们对乐曲有了初步的理解之后,让我们一起仔细聆听乐曲的第一段旋律--a: 同学们听完a段旋律,这段音乐是用什么演奏的?—笛子(独奏),除了笛子的演奏还有什么声音?

再来体会一次:边听边模仿吹笛子的姿势。下面我们再通过模唱进一步感受乐曲: 师弹奏a段旋律,生看谱模唱(1)用“la”“lu”模唱旋律

我们分析一下a旋律中有哪几种基本节奏型:(分析第一乐句)①:2∕4 × — │ × — │ ②:2∕4 × × ︱ × × ︱ ③:2∕4 × ×× ︱ × ××︱ ④:2∕4 ×× ××︱×× ××︱

看似很难的旋律,其实正是由这些基本节奏型组成的。正是由于节奏的不断变化和交替出现才推动了旋律的发展。同学们,我们一起练一练。(选拍手方式)

将旋律和节奏对照,按照旋律的发展,拍打出a旋律的节奏。

(2)请同学们再来体会一下乐曲的第二段主旋律:b 师:聆听的时候,同学们可以边感受乐曲速度,边听是哪种乐器演奏的。同学们b段旋律: 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小提琴—独奏 除了小提琴还有什么声音?----小动物的声音。跟琴:慢速la模唱。

对照b旋律的歌谱,拍打出相应的节奏型,(3)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旋律

四、练习旋律

教师小结:保护野生动物,从你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一起祝福,愿森林的歌声永远这样美好„„

第5课 风景如画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教学目标

1、从聆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海南)中,感受祖国大地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2、从聆听上述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教学内容:

1、聆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海南)。

2、掌握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教学过程

一、聆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声所表现的战士风貌。

2.复听歌曲,细致品味:(1)歌曲的内容。

?(2)歌曲的表现力。

?为什么? 3.师生讨论,边讨论边听有关片段或教师范唱片段。4.聆听歌曲。完整、全面地欣赏歌曲,激发学生学习革命战士的豪情壮志,爱家乡保江山。

5.小结:独唱的表现形式及其表现力。独唱 童声:童高音、童低音。

女声: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声: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6、请在课后,学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把它抄下来,下次我们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

二、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下课。

第5课 风景如画 《西风的话》

教学目标:

1、学唱《西风的话》,学习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歌唱秋色的美景。

2、学习低音区5、6、7、力度记号等乐理小知识。

3、通过秋景的体会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寻找声源的兴趣。

4、和同学们一起用各种方式表现多样的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学重点:

1.欣赏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感受男高音阳刚之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运用好力度记号、连音线来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教学难点:

运用力度的变化有表情地歌唱。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进入风的世界,去感受风的美 ①你们听!(课件播放风的声音)特点

②请同学们用声音来模仿风?用动作模仿风

二、歌曲教学

1、练声:用“呜”来模仿风声。要求声音饱满,嘴巴圆着唱,力度记号

师:用呜的声音唱低音的5、6、7,教师用手风琴带音高,融入渐强减弱记号;(用风的动作来模仿风的声音,)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关于自然界中风的歌曲,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西风的话》。

2、听录音范唱.(展示秋天风景课件)

在听的时候请大家思考:歌曲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平缓级进、较慢)

3、复听歌曲

思考:西风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

小结:西风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热爱生活,要追求美好的未来。

4、再听歌曲:请同学们找出歌曲中(力度记号、连音线、rit.渐强渐弱)朗读歌词

5、(1)由教师朗诵第一遍,学生讨论:通过歌词让你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秋天?(2)请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把歌词朗诵一遍。

6、演唱歌曲

(1)学生尝试演唱歌曲 ;(2)复唱歌曲

三、分组合作表现《西风的话》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学会了什么呢?不过同学们要继续在歌曲旋律上、歌词连贯上下功夫。但是老师这节课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老师看到了同学们积极的表现、听到了同学们优美的歌声,最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去发掘生活中的声源,而我们要学会去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那今天的作业就是寻找声源,以后就让我们在同学们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这节课好吗?

第5课 风景如画 《小溪流水响叮咚》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在歌唱中体会歌曲所描绘的意境,并尝试用自信、整齐、富有感染力地歌声演唱。

2.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和理解速度、力度、旋律等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在音乐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借而抒发对祖国的深情爱意。教学重点:

感受和理解速度、力度、旋律等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教学难点:

切分节奏、附点节奏、弱起、一字多音、长音的演唱。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伴着《嘀哩嘀哩》进入教室。2.趣味师生问好。

(二)、渗透教学

1.现在正是一个春暖花开、风景如画的好时节。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听那潺潺流水在欢迎我们。

2.欣赏 3.哇,小溪真美,溪流的声音真是动听呀,叮咚叮咚唱不停。咦,你们听,这里有两条可爱的小溪在歌唱,如果把它们比作是人的话,你觉得它们分别是什么样性格的人呢?

第一条:2/4 54 30 | 10 32 | 10 60 ||(活泼、调皮„„)啦 第二条:2/4 51 24 | 3.1 | 2 17 | 1-||(温柔„„)啦 4.是啊,就一个“啦”给它谱上音乐,因为节奏、速度、力度、旋律等的不一样,于是塑造了这样完全不同音乐形象。

5.以《小溪流水响叮咚》为歌曲名,你会用怎样的力度、速度、旋律来表现呢?为什么?

6.讨论

(三)、歌曲教学 1.初听

设问:音乐家们又是怎么想的呢?接下来让我们来听听由木青作词,尚疾作曲的《小溪流水响叮咚》吧。

2.讨论《小溪流水响叮咚》的速度、力度、旋律。3.复听

边听边根据旋律的起伏,画旋律线。4.学唱曲调

(注意附点节奏、连音线、长音)5.师唱谱,生填词(注意一字多音)6.再听

双簧(默唱),纠正错误 7.生跟音乐伴奏演唱。

(四)、环保德育渗透

1.师:从歌曲中我们跟着小溪流一路走来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

2.TTP图片展示

师:这么美丽的风景给了音乐家源源不断的灵感,音乐家才能创作出如此美妙的音乐。如果有一天,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这样的一幅景象,那又会是怎样的呢? 生:讨论交流 师:是啊,这是多么可怕的一副景象啊。作为一名小学生,一名少先队员,我们也许可以有所行动。

生:讨论交流我们的行动。

3.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因了音乐更加美好。这么美的歌词,这样美的旋律,给我们展现这一幅幅美丽的风景。小朋友们心情如何?让我们也带着快乐的心情再去寻找祖国的下一站更美好风光吧!

第6课 摇篮曲 《摇篮曲》

教学目标:

知识:知道两首《摇篮曲》的作者、演奏乐器,认识摇篮曲这一音乐体裁。

能力:熟悉勃拉姆斯《摇篮曲》的曲调,学会哼唱旋律,感受摇篮曲的风格、音色色彩、情绪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各种类型的《摇篮曲》,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感受亲情之爱。教学重点:

熟悉勃拉姆斯《摇篮曲》曲调,学会哼唱旋律。感受摇篮曲的风格、音色色彩、情绪等。教学难点:

在欣赏《摇篮曲》的过程中对学生感受亲情、表现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主题

1、欣赏多首摇篮曲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些好听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播放各种《摇篮曲》4首)在音乐声中你想做什么呢?可以用你的身体语言表现出来,会唱的可以跟着哼唱。

2、初步感受归纳摇篮曲的风格

师:好听吗?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儿童歌曲相比,刚才我们听的音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从曲调:十分平静、抒情、优美,、节奏比较平稳,律动均匀、速度缓慢、声音轻柔等方面概括,有声乐曲也有器乐曲)。

二、聆听勃拉姆斯《摇篮曲》

1、初听《摇篮曲》,哼唱主旋律

①师:是的,这些都是摇篮曲的风格特点,我们刚才听到的几首音乐都是摇篮曲,那么除了这几首乐曲,你还听过学过其他的摇篮曲吗?(唱《摇啊摇》)摇篮曲还有很多呢,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首。

②师:好听吗?这可不是老师自己写的曲子,而是德国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的《摇篮曲》,勃拉姆斯是德国音乐史上最后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古典作曲家,他的代表作有《第一、三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匈牙利舞曲》第5号等。他创作的这首摇篮曲的旋律非常优美。

③师:大家觉得这样的音乐应该配上怎样的一幅画面呢?在这么美的意境中来欣赏音乐真是一种享受啊,现在我们就来完整地欣赏这首《摇篮曲》,我们可以跟着音乐动起来,同时听一听乐曲里有哪些乐器?

2、再欣赏《摇篮曲》,找出主要演奏乐器

①师:大家听出来了吗?这首乐曲是由一种乐器演奏的还是多种乐器演奏的?(多种)是的,这是一首管弦乐曲,管弦乐队通常由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等不同乐器组合而成。

②师:这首摇篮曲可以分为两个乐段,刚才老师演奏的就是第一段旋律,我们再来听一听。(播放第一段)这段旋律的曲调怎么样?是平稳的还是起伏跳跃的?(平稳)你能感受到什么?(母亲的温柔、亲切)好的,我们来学着唱一唱(出示乐谱,弹奏钢琴,学生跟唱)

③现在来听听这第二段旋律,和第一段比较,它在情绪上有什么变化吗?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幸福、激动的心情,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美好祝愿)我们也来学着用LU哼一哼吧。

4、欣赏合唱《摇篮曲》,感受亲情

5、小结

欣赏了优美的摇篮曲,谁能明确地说说摇篮曲的风格特点呢?

三、聆听贺绿汀《摇篮曲》

四、小结:母爱是最伟大的,因此,不但中外音乐家们创作了许多音乐作品来表现、歌颂这种亲情,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人们自编自创的摇篮曲,大家可以在课后收集相关的作品,也可以自己编创歌曲,我们下次再一起来欣赏!

第6课 摇篮曲 《摇篮曲》

教学目标 :

1、崇敬世界歌王舒伯特,了解舒伯特的艺术人生及在世界乐坛上的辉煌成就与贡献,热爱音乐的情感得到深化。

2、感受舒伯特音乐的魅力,体验经典歌曲《摇篮曲》所表达的真挚、纯洁、深沉的母爱情感,能用柔和、甜美、舒缓的歌声及气息连贯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

3、感受《摇篮曲》的曲式结构、体裁形式、旋律风格及不同艺术形式表现摇篮曲的不同魅力。教学重点:

能控制自己的声音,地用柔和、甜美、舒缓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感。

教学难点:唱好装饰音、附点音符。教学过程

一、聆听故事,感悟舒伯特的艺术人生。

1、抒发母爱

世界上有一种爱是最崇高、最纯洁、最伟大的,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是什么爱吗?

是的,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说到母爱,在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艺术中,我们常常都可以见到。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2、欣赏母亲摇着摇篮,小宝宝静静、安详地睡觉的情境图片,联想、回忆自己童年在母亲怀抱中安睡和爱抚中成长的情境,体验母亲的无私与温暖。

3、想象为图画选择什么合适的音乐?(速度、力度、情趣;进行曲、舞曲、摇篮曲)

3、引出《摇篮曲》,进一步理解摇篮曲的体裁形式——哄孩子入睡演唱的歌曲叫作摇篮曲,其音乐特征是:舒缓、宁静、平稳、柔情。

4、讲述一盘土豆的故事,走进舒伯特,感悟音乐家的艺术人生,激发喜欢唱摇篮曲的兴趣与情感。

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就是:奥地利天才作曲家舒伯特。下面,让我们一起听听关于《土豆与摇篮曲》的故事吧!(师讲述故事)

二、学唱歌曲《摇篮曲》

1、欣赏录音《摇篮曲》,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

2、采用听唱法哼唱歌曲,想象入睡的情景,体会歌声的轻柔与舒缓。

3、视谱听录音,感受旋律特点,发现音乐的重复句,了解曲式结构。

4、采用体验式方法,掌握歌曲的难点乐句,唱好附点节奏和装饰音。

(1)体会摇篮“摇的的感觉”,对比感受不带附点和带附点的不同美感效果,引导唱好附点节奏。

(2)练习强化装饰音的演唱,(“快”字的演唱,启发学生想象妈妈哄宝宝睡觉急于宝宝能尽快安睡的心情,让学生唱出装饰音唱得自然、流畅、轻声一带而过的感觉,并启发学生边演、边唱、边体验。

5、再次聆听歌曲,想象歌曲意境(谈谈想到了什么?),学生相互交流,情感碰撞,体会母爱情感的纯洁、伟大。

6、尽情表现,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六、感激母爱,释放情感。

1、对妈妈说句心里话。

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不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许多许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你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一句话献给亲爱的母亲。

3、再唱〈摇篮曲〉,献给妈妈。

为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用最美的歌声,再一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第6课 摇篮曲 《摇篮曲》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摇篮曲》。

2、通过歌曲感受6/8拍动荡摇晃的感觉。

3、唱准歌曲中的第四乐句与第六乐句。

4、掌握《摇篮曲》结束句的情绪处理,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导入新课,对比感受两种不同风格的乐曲引入

生:听赏(第一首师引导学生拍手、走步、[这么令人振奋的乐曲让我们全体起立随着节奏原地踏步走一走。]第二首推摇篮、睡觉或身体随着音乐节奏前后左右晃动„„)

两首乐曲听完了,你选择哪首?请说说原因,生回答。这两首乐曲给大家带来了不同的感受。第一首乐曲听起来强劲有力,令人振奋给人一种行进的感觉,这是进行曲的特点。第二首乐曲听起来轻柔舒缓,优美抒情给人一种动荡摇晃的感觉,这就是摇篮曲的特点。摇篮曲是妈妈唱给小宝宝,哄小宝宝睡觉的音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乐曲就叫《摇篮曲》,(出示课题)摇篮曲是唱给小宝宝听的,现在你们就是躺在摇篮里的小宝贝,我来当你们的妈妈,一起来听一听妈妈唱给你们的摇篮曲。

三、新歌教学

1、师范唱(唱时要满怀感情,并到学生中去拍拍头,扶扶肩„„)师:听完了这首歌大家有什么感受?(你来说„„)

2、再次聆听

接下来,我们再听一遍歌曲,感受一下摇篮曲带给我们的轻柔舒缓,优美抒情的感受。

3、学唱歌曲

那我们一起来轻声学唱一下歌曲(提示学生声音要轻)。可重复学唱一两遍。

四、练习歌曲

五、小结

我们的妈妈真伟大,为了我们能够幸福的成长,她们可以无私的奉献自己。当你夜晚熟睡时,是妈妈为你盖好了踢开的棉被;当你发烧生病时,是妈妈彻夜未眠的守护着你。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也要怀着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努力学习,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孩子们努力吧!

第7课 回声 《羊肠小道》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表现《羊肠小道》主题音乐,让学生掌握骑驴主题、风光主题的旋律、风格及表现形式,从而更好的把握此作品的精髓,激发喜爱管弦乐作品的热情。

2、通过探究性的提问及体验,探索管弦乐器所刻画的人、动物、风光、危险经历等形象及情境,并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了各管弦乐器的表现力。

3、通过合理的设计及安排,让学生在掌握主题音乐的同时,了解《羊肠小道》整个作品的结构及内容,并拓展《大峡谷组曲》其它作品,培养学生终生学生的意识。教学重点:

熟悉乐曲的两个主题,并试着哼唱与表现。教学难点:

用听、模、演、创等音乐活动表达不同的体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聆听《羊肠小道》的动物协奏版。师生问好。二:新课教学

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美国的科罗拉多的大峡谷吗?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峡谷之一,它全长呀有349公里,深1800米.在不同时间的日光照射下,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同的色彩。今天让我们从图片中去感受大峡谷的无穷魅力吧。

2、简介大峡谷。

3、欣赏引子部分。

(1)提问:同学们,那什么是羊肠小道呢?

师总结:像羊的肠子一样弯弯曲曲的、很窄很细的小路。(2)提问:在这样的羊肠小道上旅行,会是怎样的滋味呢?有一位旅行者他叫格罗菲,他将带着他心爱的坐骑去大峡谷旅行,我们先来听听他心爱的坐骑是什么动物呢?(剪切引子,突出驴叫声)

(3)师:为什么是驴呢?(叫声像驴)

师:什么乐器这么形象的表现驴叫声。(小提琴)

师总结:是啊,小提琴演奏者用娴熟的技巧非常形象的模仿了驴叫声,从而刻画了驴的形象。

4、欣赏第一部分。㈠主题1的欣赏 A主题1旋律部分(1)师:旅行开始了,听,旅行者骑在驴背上,他的心情怎样?(生:轻松、高兴)(2)师总结:是啊!旅行者骑在驴背上是那样轻松、惬意,那么悠闲自得。嘴里还哼着小曲呢。他是这样唱的。

(3)出示主题1图谱,教师指图并范唱小音符。(4)学生跟琴练唱主题小音符。

5、律动并唱主题1.师:现在我们一起表现下骑驴者悠闲自得的动作,嘴时还哼着小曲呢。请第一组男孩子表演。

7、欣赏第二部分 ㈡主题2的欣赏

在经过这么一路的的簸簸,格罗菲和他的驴都累了,接下去的音乐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乐器音色有什么特点呢?他们在做什么呢?

6、欣赏第三部分

师:美梦醒来之后,他们的旅行中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7、完整欣赏全曲。师:刚才我们是说到的旅行者格罗菲就是作曲家,他被大峡谷的美景所吸引,创作了《大峡谷组曲》,其中羊肠小道是其中组曲之一。作曲家把自己想象成了游览大峡谷的小牧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融入到了音乐之中,让我们也置身其中。现在让我们完整的欣赏,欣赏时也可以根据老师给你们分的角色进行表演。第一组男孩子哼唱骑驴主题,第二组男孩子来模仿毛驴的脚步声,女孩子来哼唱风光主题。

8、课后拓展:

同学们,峡谷组曲的其它四个乐章也非常有特色,我们可以在课后去了解。

第7课 回声 《回声》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对合唱、无伴奏合唱相关知识的认识;

2、技能目标:感受音乐各要素所传达的信息,从而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获得与音乐的共鸣,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体验“回声”效果并能运用力度的变化制造“回声”;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唤起学生对合唱(特别是无伴奏合唱)这种人类音乐精髓的情感共鸣,使其心灵得到美的洗礼和熏陶,加深学生对合唱艺术的热爱。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对合唱(特别是无伴奏合唱)的艺术感受力,获得审美享受,提高审美能力;

2、辨别齐唱与合唱、有伴奏合唱和无伴奏合唱的区别,了解无伴奏合唱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演唱歌曲《小瓜棚》。

二、谈话与讨论:

(师):请大家说出刚才这首歌曲我们采用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为什么?(生):回答并讨论。

课件播放两首合唱作品片段,同时出示作品标题

1、童声合唱《让世界充满爱》(有伴奏)

2、童声无伴奏合唱《牧歌》(师):音乐欣赏完了,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适时评价)现在老师有任务交给大家:

1、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出对两个作品的感受

2、说出两首作品在演唱形式上的不同之处

三、听赏并为乐曲命名:播放童声无伴奏合唱《回声》,但不出示作品标题,请学生通过自己对音乐意境的感受,写出个性化的标题。

四、复听《回声》并出示标题: 童声无伴奏合唱《回声》(尼德兰)拉索曲

情境:课件播放《回声》——美丽的山谷,迷人的欧洲风情,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在《回声》如天籁般渺远而空灵的音乐衬托下渐次展开。我们仿佛置身于空旷宁静的山谷,大自然各种生命和谐相处,其乐融融;我们的心灵不禁怦然而动——啊,美妙的回声!

五、“回声”练习

六、在《回声》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第7课 回声 《山谷静悄悄》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表演、对接歌词感受音乐与自然的主题。2.认识力度记号“pp、p、mp、f”,并能准确地运用。3.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表现音乐形象。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歌曲的意境想象。教学重难点:

1.力度记号的识记和运用。2.休止符乐句的掌握和演唱。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好,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一起去郊游,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走吧!(播放音乐《郊游》)随着音乐来到了美丽的山谷,让我们来打个招呼吧。运用“你好”做回声游戏,(一组一组,依次弱下去)出示力度记号:f p渐强 渐弱。

二、教学歌曲 1.唱“叮咚”旋律

师:山谷里除了有回声,还有什么声音呢?你听到了什么?这声音像什么?(像敲击声、泉水声)怎样的敲击声呢?(注意休止符)每一处的“叮咚”声有什么不同呢?(感受“叮咚”声由强到弱的变化:第一处是远听的很轻。第二处近听的稍重。第三处是从近到远的。)

2.初听歌曲 师:老师送给大家一首歌曲,我们一起听听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第一遍:情绪:(轻柔,优美,愉悦的)(美,静悄悄)第二遍:歌曲中都唱了哪些景物?请看大屏幕,一起来找一找。同学们看得真仔细,那老师送给你们一个音乐知识,(播放课件)关于我们音乐中的力度记号,请你们快速的记一下。(ppt力度记号)

第三遍:同学们,你们记住了吗?那我们再来听一遍,看看乐谱中出现了刚才你看到的哪些力度记号?(几种带有字母p的标记?)

3.学唱第一部分

a:首先请同学们跟着我用很弱的力量,走进宁静的山谷。(师范唱)

b:合作:学生唱前4小节和7、8小节,教师唱5、6小节。c:学生完整唱第一部分。(记歌词)4.做游戏:我爱记歌词

规则:请一位同学上台来,作超级领唱或者对接歌词。山谷里,静悄悄,什么在 ?雾,烟,高。山谷里,静悄悄,什么在 ?紫,红,俏。山谷里,静悄悄,什么在 ?小,小,跳。山谷里,静悄悄,谁在把鼓敲?。

5.学习乐句

“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敲得山谷叮咚响。”女生领唱,再一起唱。

三、小结

在这美丽的山谷里,我们学会并演唱了动听的歌曲,美丽的大自然需要我们的保护和爱心才会更加的美丽,让我们跟山谷说再见吧!律动:“山谷,再见„„”采用回声的方法

第8课 向往 《乘着歌声的翅膀》

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及早期浪漫乐派作曲家门德尔松的声乐、器乐作品,了解这一时期的音乐思想及音乐风格。

2、以甜美的声音用充满爱的情感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感受6/8拍带来的律动感。

3、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充分的聆听、歌唱以及对比中感受音乐带来的浪漫气息。教学重点:

感受6/8拍子的律动,体验歌曲的意境并努力唱出美感。教学难点: 第五、六小节连续的长音。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放音乐,让学生轻松走进教室> 伴随着《乘着歌声的翅膀》的乐曲音乐,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海涅的诗歌。

二、授新课:

1、教师范唱《乘着歌声的翅膀》,聆听乐曲,感受歌曲的舒展婉转、优美动听。〈放音乐,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说出演唱歌曲时的速度(稍快)以及情绪(愉快),教师讲解6/8拍子的强弱规律: 强、弱、弱,次强、弱、弱。

2、复听,练习6拍子的强弱规律,并学生感受整首歌曲难度最大的地方。生提出难点:第五、六小节长音 师解决办法:循环呼吸。循环呼吸要点:队员之间错开吸气的时间,但感觉气息不够时,将自己的音量慢慢减小,再次呼吸,演唱,保持声音的和谐统一。

3、跟音乐哼唱,找出自己认为难唱的部分,做重点教唱。解决旋律下行大跳音程以及#1的音准问题。

4、再听音乐,细心感受歌曲演唱的速度、力度变化。

5、教师用钢琴伴奏,全班学生集体边划拍子边演唱,注意艺术处理。

6、请个别同学表演唱,并请学生做出评价。

三、介绍门德尔松:

1、教师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1809年2月3日-1847年11月4日),通称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德国犹太裔作曲家,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富裕家庭,逝于莱比锡。门德尔松为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仲夏夜之梦〉序曲》为浪漫主义作曲家描绘神话仙境提供了先例。他独创了“无言歌”的钢琴曲体裁,对于标题音乐和钢琴艺术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启示价值。他的审美趣味和创作天才都深刻的影响了后来的浪漫主义音乐。

2、与贝多芬的音乐相比较:

门德尔松被誉为浪漫主义杰出的“抒情风景画大师”,作品以精美、优雅、华丽著称。贝多芬,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

四、总结,下课。

第8课 向往 《种太阳》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纯净、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种太阳》,表达少年儿童创造理想未来的天真美好的愿望。

(2)学生大胆想象,进行多种音乐创编活动,促进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提高。教学重难点:

(1)是用明亮、欢快的声音唱好歌曲《种太阳》。(2)创编歌曲伴奏型和歌词。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夜晚的天空会有什么呢?如果是晴朗的白天呢?对,会有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的太阳。有个小男孩对着太阳许下了一个愿望,想知道是什么吗?我们一起来听!《种太阳》

二、新课教学:

(一)学习第一乐段

1、师:他许下了什么愿望?你觉得他的愿望美好吗?它适合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呢?请同学们听老师唱歌曲的第一部分,你们能找出和歌曲的第一乐句相同或相似的乐句吗?(学生小声跟音乐范唱哼出旋律。(放音乐)学生找出上面的乐句。)

2、师: 大家听得非常认真。我们试着唱一唱这些乐句,好吗?(学生视唱相同乐句)

3、学生唱上面的乐句,与老师接龙唱。

4、学生和师齐唱第一乐段。

(二)学习第三乐段

过渡:小男孩为什么把种下的太阳送到南极,北冰洋,还要挂在冬天和晚上?太阳送过去以后那些地方会有怎样的变化呢?请你们在歌曲中找出答案。(听音乐范唱并小声的哼唱。)

1、学生小声跟琴唱词。

2、学生找出难点,跟琴解决。抽查解决效果。

3、跟琴再唱一遍,注意纠正和老师唱的不一样的地方。

(三)学习第二乐段(过渡句)

1、原来太阳的作用这么重要。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种太阳吧!

2、师范唱。

3、学生跟琴唱。

4、学生分析演唱情绪是否到位。跟琴再演唱一遍。

(四)完整演唱歌曲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种太阳》,互相分享了自己的愿望。我想:美好愿望的实现取决于今天大家脚踏实地的学习,让我们驾着愿望小船,扬起希望的帆,实现心中的愿望吧!

(播放《种太阳》音乐,结束。)

第8课 向往 《小纸船的梦》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歌曲的学习,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努力拼搏。

知识目标:

1、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降记号的学习和在歌曲中的演唱。

能力目标:通过对二声部音准及节奏的学习,初步达到声部的和谐,音色的统一。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记得我小时候总喜欢做梦,梦想自己长大后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于是,我把我的梦想写到一张纸上把它折成纸船。(出示纸船)放在小河上放飞我的梦想,放飞我的希望。(一边说一边画简笔画——小女孩在河边放飞纸船。)

二、引出新课 聆听音乐

1、师:好,接下来我想跟大家一起分享我童年的梦想。板书:小纸船的梦(“纸船”两个字用折好的小纸船代替)

2、师:猜猜看小船装了我的什么梦想?(欣赏歌曲)

三、创新思维 表现音乐

1、师:哪位细心的同学能发现,我的小纸船是踏什么拍子去远航的?(再欣赏歌曲)

2、听范唱,生感受四三拍子,师给予动作提示。

3、拍一拍,动一动。

四、主动参与 体验意境

师:你们拍得真有动感,现在都迫不及待要跟小纸船一起去远航了。愿意跟我一起前往吗?好吧,请乘客们坐稳,开始出发咯“嘟——”放音乐,师当船长学生一列跟着师走,边拍四三拍子,边走,(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进行律动)

3/4 x x x | x x x | x x 拍手、拍头、拍头、拍手、拍肩、拍肩、拍手、拍腰、x | x x x ║ 拍腰、拍手、跳、跳、(围绕着教室边走边做动作,教师带头并引导学生注意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五、学唱歌曲 掌握知识

师:孩子们,谢谢你们给我这一次愉快难忘的旅程,如果远航时能有你们的歌声陪伴就会更美,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好吗?

1、朗读歌词

2、难点突破:

师:你觉得哪一个乐句的节奏最不好读准?(鼓励学生大胆去发现问题)读一读、比一比:

3、唱一唱:用“lu”哼唱歌曲旋律,(师用钢琴伴奏)

4、试唱歌词第一段。

5、二声部学习

师:你们的歌声太动听了,看,海鸥妹妹也来加入了我们的队伍,听,她还给我们配了伴唱呢。(播放第二声部旋律),你们也能唱一唱吗?(生学唱第二个声部),谁愿意加入海鸥的声部?(分两组唱二声部)

6、完整唱歌曲

六、同学们,你们的梦想都是美好的,又是伟大的,但梦想归梦想,如果光想不做,梦想将不能实现,只有朝着目标不断努力的人,才能梦想成真。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梦想写到你带来的纸片上,把它折成纸船,让我们一起去放飞梦想,放飞希望。

七、随着音乐离开课堂。

篇2: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4至8课教案

教材分析:

《种太阳》是一首以纯净的童声演唱的极好的歌曲。通过欢快跳跃的旋律,富有幻想的歌词,表现出天真无邪的少年儿童形象,表达了他们要使世界变得更加温暖明亮的美好愿望。

学情分析:

这首歌曲毕竟是童年幻想性的歌曲,这种幻想在一、二年级是有可能存在的,但到了五年级,这种幻想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可以让他们说说,如果真有好几个太阳照耀地球,那将会产生什么结果。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纯净、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种太阳》,表达少年儿童创造理想未来的天真美好的愿望。

(2)通过听赏歌曲,进一步了解演唱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3)八孔竖笛:巩固高音区的吹奏技巧。教学重点、难点:

歌曲学习重点是用明亮、欢快的声音唱好歌曲《种太阳》。竖笛学习的重点是演奏高音时高音孔的开放以及高音与中、低音连接时高音孔的开、闭孔技巧。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自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你们能说一说吗?学生谈。

2、老师在小时候也有一个愿望,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师跟伴奏范唱。

3、今天,老师在你们每个人的座位底下都种下了一个太阳,现在请把它拿上来,将你们的理想与愿望写在太阳的背后好吗?写好以后再把它放回原来的位置。

(学生写愿望)。

我们都种下了自己充满理想的太阳在身旁,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种太阳》。

(三)、寓教于乐 新课教授

1、学习第一乐段(1)、学生小声跟音乐范唱哼出旋律。(放光盘)(2)、(板书节奏型)听老师弹1到18小节,请你们找出与它节奏相同的乐句?学生找出节奏型。

(3)、学生用“啦”模唱第一乐句。(4)、填词唱第一乐句。那愿望到底是什么呢?学生自由读第一段歌词。(5)、学生跟琴填词小声唱。(6)、说说刚刚填词的时候哪一句唱的最满意?请生演唱。说说唱的不够满意的地方,学生互助学习。

(7)、学生跟师齐唱第一乐段。

2、学习第三乐段

过渡:歌词中写到要把种下的这颗太阳送到南极,北冰洋,还要挂在冬天和晚上?同学们,为什么要送到那些地方呢?太阳送过去以后那些地方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学生回答。请 1 你们在歌曲中找出你们的答案,一起读一读。

(1)、听音乐范唱。(2)、学生小声跟琴唱词。(3)、学生找出难点。跟琴解决。抽查解决效果。(4)、跟琴再唱一遍,注意纠正和老师唱的不一样的地方。(5)、看来种下这样的太阳,有这么重要的作用。那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样的太阳吗?种太阳时你们的心情会怎么样呢?学生回答。

3、学习第二乐段(过渡句)(1)、师范唱。(2)、学生跟琴唱。(3)、学生自主分析演唱情绪是否到位。跟琴再演唱一遍。

(四)、创造表现(1)、完整跟伴奏演唱。(2)、领唱齐唱。(3)、同学们,歌曲中“种太阳”的这个愿望是否很美丽?为什么?学习了这首歌曲之后,你们的愿望有所改变吗?下面请重新拿出你们最初写上的愿望,写下你们新的愿望。并说一说新的愿望是什么。

(4)、欣赏歌曲表演。(5)、师生共同表演。

5、创编活动(1)、请学生分组讨论试着将自己的愿望编成歌词,将这首《种太阳》变成自己的歌或者编成自己的舞蹈。(放歌曲伴奏)

(2)、学生展示。跟伴奏演唱。

6、拓展延伸 知识拓展

学生展示课前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关于“太阳”的资料或者图片。

(四)、完美结课

篇3: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4至8课教案

从这首歌曲的学习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

通过用和谐的二声部演唱这首歌曲,回忆童年的美好时光,感受音乐与生活的艺术交融点。

这是一节以音乐为主的艺术课。本课通过对童年的回忆作为基点,联系图画对歌曲的学习展开艺术教育,进而感知并加深对童年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美好的童年总是给我们太多的回忆,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首歌曲《童年》,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童年的快乐难忘吧!”(播放《童年》学生边拍手边感受歌曲)

“童年是美丽的,你们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在田野上放风筝;去爬山。)

“童年象一首动人的歌,下面老师再带给大家一首优美的乐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红蜻蜓》教师引导学生击沙锤,划指挥图示感受。)

谁知道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三拍子)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优美抒情的)

那我们带着这种情绪边听边用‘呜’来哼唱全曲好吗?”(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

“这首乐曲如此美妙,你在哼唱的时候脑海里出现那些美丽的画面呢?我们边听音乐边用手中的画笔把你想象的画面描绘出来好吗?”(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并且评价)

画的太好了,看了同学们的作品老师仿佛也回到了童年,和小伙伴们一起嬉戏玩耍,那么老师这里也有一幅画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画面上画的是什么情境?”(池塘边蜻蜓戏水)

二、寓教于乐

朗读歌词:“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旋律就叫《红蜻蜓》,这是一首在日本广泛流传的儿童歌曲。歌词取材于一首回忆童年的诗,由山田谱曲的。下面我们就来有感情的,带着对童年的回忆之情朗读一遍歌词好吗?”(教师起头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这首歌曲是那么优美抒情,下面请同学们听一下老师的.范唱。”

学唱歌曲:

同学们,刚才我们用多种形式熟悉了全曲,下面我们轻声地唱一遍好吗?注意第三段“红蜻蜓呀”“竹竿尖上”这两处节奏要唱准。”

唱得不错,我们已经基本学会了这首歌曲,但是怎么把它唱的更好呢?请同学们注意一下,在乐谱上访的强弱力度标记,歌曲每一乐句以弱开头,渐渐达到中强,再渐渐弱下去。下面我们试着用粒度标记来把歌曲唱地更好一些。”(教师引导学生用力度变化演唱)

三、创造表现

二声部的学习。

同学们,《红蜻蜓》这首歌曲带给我们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听出这是一首二声部的歌曲了吗?”“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声部的旋律,老师先来唱一遍。(教师范唱第二声部)“请同学门随音乐哼唱第二声部旋律。”(学生哼唱并填词演唱)

二声部合唱.“唱的不错,下面我们分声部演唱这首歌曲好吗?”(全班分两组来演唱歌曲)

情境练习.“那么我们请几名同学饰演蜻蜓,一组同学饰演水草,一组同学饰演水波来唱好吗?”

“同学们,一首《红蜻蜓》带给我们如诗如画的意境,下面我们欣赏着音乐动话来演唱一遍好吗?”

四、完美结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红蜻蜓》这首歌曲的学习中回到了美丽的童年,请同学们刻后写一篇童年趣事的短文,下节课我们交流一下。下课!

篇4: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4至8课教案

摇篮曲 《摇篮曲》教案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歌曲为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第二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 | x.x | ,突出了轻摇摇篮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对比,使歌曲洋溢浓厚的对母亲对孩子无限慈爱的万千柔情。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的情感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教学目标:

1、崇敬世界歌王舒伯特,了解舒伯特的艺术人生及在世界乐坛上的辉煌成就与贡献,热爱音乐的情感得到深化。

2、感受舒伯特音乐的魅力,深化经典歌曲《摇篮曲》所表达的真挚、纯洁、深沉的母爱情感,能用柔和、甜美、舒缓的歌声及气息连贯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

3、感受《摇篮曲》的曲式结构,体裁形式。旋律风格及不同艺术形式表现摇篮曲的不同魅力。

教学重点:能控制自己的声音,利用柔和、甜美、舒缓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感。教学难点:唱好装饰音、附点音符。

教师准备:有关舒伯特音乐作品CD光盘《摇篮曲》

学生准备:了解舒伯特的生平事迹和有关故事;复习以前唱过的摇篮曲。教学过程:

一、聆听故事,感悟舒伯特的艺术人生。

1、抒发母爱

教师启发:世界上有一种爱是最崇高、最纯洁、最伟大的,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是什么爱吗?(学生小组议论,个人充分发表意见,交流看法)

师:是的,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说到母爱,在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艺术中,我们常常都可以见到。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2、欣赏母亲摇着摇篮,小宝宝静静安详地睡觉的情景图片,联想、回忆自己童年在母亲怀抱中安睡和爱抚中成长的情景,体验母亲的无私与温暖。

3、想象为图画选择什么合适的音乐?(速度、力度、情趣:进行曲、舞曲、摇篮曲,其音乐特征是:舒缓、宁静、平稳、柔情。

4、讲述一盘土豆的故事,走进舒伯特,感悟音乐家的艺术人生,激发喜欢唱摇篮曲的兴趣与情感。

师:下面要听到的歌曲就是一位伟大音乐家在菜单上写下的一首摇篮曲,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就是:奥地利天才作曲家舒伯特。下面让我们一起听听关于《土豆与摇篮曲》的故事吧!(师讲述故事)

二、学唱歌曲《摇篮曲》

1、欣赏录音《摇篮曲》,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

2、采用听唱法哼唱歌曲,想象入睡的情景,体会歌声的轻柔与舒缓。

3、视谱听录音,感受旋律特点,发现音乐的重复句,了解曲式结构。

4、采用体验式方法,掌握歌曲的难点乐句,唱好附点节奏和装饰音。

(1)体会摇篮“摇的感觉”,对比感受不带附点和带附点的不同美感效果,引导唱好附点节奏。

(2)练习强化装饰音的演唱,“快”字的演唱,启发学生想象妈妈哄宝宝睡觉急于宝宝能尽快安睡的心情,让学生唱出装饰音唱得自然、流畅、轻声一带而过的感觉,并启发学生边演、边唱、变体验。

三、精心处理歌曲,体验歌曲感情。

1、再次聆听歌曲,想象歌曲意境(谈谈想到了什么?),学生相互交流,情感碰撞,体会母爱情感的纯洁、伟大。

2、探讨如何在声音、力度、速度以及歌曲情感上加以处理(学生自主发言),创造情景体验情感,对比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感受摇篮曲应有的美感效果。

师:要让小宝宝入睡声音应该怎么样?力度是强还是柔?速度是快还是慢?演唱时妈妈的心情和内心的情感?(结合作曲家要抒发的情感与学生产生情感产生共鸣。)

3、尽情表现,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感受、体会、想想自己的母亲与自己的亲情,用柔和、甜美的声音,恬静、舒缓的情绪再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三、创设情境,想象意境,用多种艺术方式表现歌曲美。

1、提供纱巾、包被,想象摇摇篮的感觉,激发学生用体态动作、舞姿即兴创作表现母爱的情景。

2、师生共同欣赏,及时评价,提高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及美的表现能力。

3、欣赏舞蹈《摇篮曲》,感受舞蹈的布景恬静而安详,道具的真实与亲近,舞蹈动作的舒展、柔婉及温情,进一步提高音乐、舞蹈的审美能力。

五、深化拓展,欣赏不同演唱、演奏形式的《摇篮曲》。

1、聆听不同演唱、演奏形式的摇篮曲(合唱、小提琴,男女声重唱等)感受其不同的美感效果,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

2、自己选择某一种伴奏形式或演唱形式练习演唱舒伯特的《摇篮曲》,比较感受其美感特征,说说自己的感受和美感效果。

3、整理经验,总结摇篮曲的风格特征,并用板书写记录。

师: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它不仅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它那舒缓的旋律,让我们听起来非常舒服,非常美。听到摇篮曲,唱起摇篮曲,让我们体验到人间的温暖,亲情的甜蜜,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真挚与伟大。

六、感觉母爱,释放情感。

1、对妈妈说句心里话。

师:同学们,听到你们发自内心演唱和表演的《摇篮曲》,让我们感到你们与妈妈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是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太阳,无时无刻不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许多许多,看着妈妈眼角上的皱纹,你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你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一句话献给亲爱的母亲。

2、再读舒伯特。深入舒伯特的情感世界,进一步了解“歌曲之王”的其他伟大著作对生活的态度。

3、再唱《摇篮曲》,献给妈妈。

师:摇篮曲的歌,象天籁之音,久久回味。为歌颂母爱,为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用最美的歌声演唱这首《摇篮曲》。

结束本课。

《摇篮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由汪玲、杨存德作曲的《摇篮曲》是一首有六个乐句加结尾的一段体歌曲。采用6/8拍,F宫调式。这首歌曲曲调优美流畅,婉转动听,六拍子的节奏更增强了动荡摇晃的感受,在轻柔而稍慢的歌声中,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我“轻轻摇动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幽静画面。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摇篮曲》。

2、通过歌曲感受6/8拍动荡摇晃的感觉。

3、唱准歌曲中的第四乐句与第六乐句。

4、掌握《摇篮曲》结束句的情绪处理,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张贴图、电子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情感铺垫:(欣赏图片)

师:愉快的四十分钟又开始了,老师精心准备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1)生:(欣赏)

师:看了这些图片,大家想一想跟谁有关?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3、4个学生谈感受)

师:是的,这些图片表达的就是一种亲情和母爱。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更要爱妈妈。

三、导入新课

对比感受两种不同风格的乐曲引入新歌:

师:老师想把刚才的图片配上背景音乐,我这里有两首,不知道选哪一首了,同学们帮我选择一下吧!

生:听赏(第一首师引导学生拍手、走步、〔这么令人振奋的乐曲让我们全体起立随着节奏原地踏步走一走。〕第二首推摇篮、睡觉或身体随着音乐节奏前后左右晃动„„)

师:两首乐曲听完了,你选择哪首?请说说原因。生回答,师纠正补充。

师:这两首乐曲给大家带来了不同的感受。第一首乐曲听起来强劲有力,令人振奋给人一种进行的感觉,这是进行曲的特点。第二首乐曲听起来轻柔舒缓,优美抒情给人一种动荡摇晃的感觉,这就是摇篮曲的特点。摇篮曲是妈妈唱歌小宝宝,哄小宝宝睡觉的音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乐曲就叫《摇篮曲》(出示课题)摇篮曲是给小宝宝听的,现在你们就是躺在摇篮里的小宝贝,我来当你们的妈妈,一起来听一听妈妈唱给你们的摇篮曲。

四、新歌教学

1、师范唱(唱时要满怀感情,并到学生中去拍拍头,扶扶肩„„)师:听完了这首歌大家有什么感受?(你来说说„„)生:小宝宝伴着妈妈的歌声在摇篮里荡来荡去睡得可真香啊!师:你也来说说„„

生:歌曲很优美有一种想睡觉的感觉„„

师:对,这首歌听起来很优美,特别是采用6/8拍××××××,更能增强动荡摇晃的感觉,突出了摇篮曲的特点。

2、再次聆听

接下来,我们再听一遍歌曲,感受一下摇篮曲带给我们的轻柔舒缓,优美抒情的感受。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结束中有几个快快睡。生:四个。

师:那它们在演唱时有没有变化? 生:速度渐慢,力度减弱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生:小宝宝睡着了,不要吵醒他。

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希望你们在演唱的时候也能这样演唱。

3、学唱歌曲

那我们一起来轻声学唱一下歌曲(提示学生声音要轻)。可重复学唱一两遍。

师:你们真聪敏,这么快就会唱这首歌了,大家想想我们用什么样的声音,情绪演唱会更好?

师:引导说出亲切、轻柔、甜美„„ 师:同学们分析的真好,那我们就一起来试着把歌曲唱好吧。

五、练习歌曲

1、分组演唱歌曲。

2、分男女生,各一段。

六、课后延伸

师:大家的表演很精彩,这节课我们学唱了《摇篮曲》知道摇篮曲具有轻柔舒缓、宁静优美、动荡摇晃的特点,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不同形式的摇篮曲,我们再来一起欣赏三首摇篮曲的音乐片段。(课件4)先来听听女声独唱东北民歌《摇篮曲》,舒伯特的《摇篮曲》,我们再来听听由管弦乐队演奏,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作的《摇篮曲》

生:听赏。

师:这么多的摇篮曲都表达了妈妈对孩子的爱,那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对你最亲爱的妈妈说些什么呢?

生:(1)(2)(3)(4)„„

师评价:说得多好呀!如果我是你妈妈一定会被你感动的。你真是一个关心妈妈的好孩子。你妈妈一定会为你自豪的„„

七、小结

师:是的,我们的妈妈真伟大,为了我们能够幸福的成长,她们可以无私的奉献自己。当你夜晚熟睡时,是妈妈为你盖好了踢开的棉被;当你发烧生病时,是妈妈彻夜未眠的守护着你。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也要怀着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努力学习,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孩子们努力吧!

篇5: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4至8课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8)

的歌曲。4.学唱第二乐段: (1)听唱曲调,分句学唱。 (2)填入歌词。5.完整地唱好全歌。6.分组讨论演唱形式:齐唱、领唱、对唱、分组唱、分男女声部唱……7.分组表演,评出最佳方案,给予表扬。音乐知识:认识高音“ ”1.音符的书写在简谱中我们已学过哪几个音?2.高音的音符“do”用“ ”来表示,同样方法,高音的“re 、mi”也是在音符上面加上高音点即可:“ ”。它的手势也是“re、mi”的高一层的位置(教师示范,学生模仿)。3.结合歌曲曲调《山里的孩子心爱山》,认识高音“ ”,顺带进行。4.复习巩固“ ― ”十三个低、中、高音符。(五线谱版的音乐知识:“Sol1一mi1”)1.复习巩固“Sol1一mi1”十三个低、中、高音音符的位置。 2.在无升降号调及一个降号调内填入“do―do1”各音的音高位置。在三个升、降号调,即第一个升号调,第二个升号调中找到各调“do”的位置。创作活动1.这是本学期最后一次创作活动,创作的幅度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不要作划一的规定,可以4小节也可以是6小节、8小节。2.学生们相互可多交流,创作的曲调可以唱,也可以奏,相互试唱试奏、修改。教师积极巡视指导,发现优秀的创作,如有学生能词曲一并创作,更要加以表扬鼓励。3.书面展示与演唱展示相结合。推荐与自荐相结合把学生的创作在教室周围张贴,大家参观展示。推荐好的创作进行表演,鼓励自荐演唱。重在参与,增强自信心。表演《全都认识我》 教学基本要求1.由于从小在家乡长大,所以有特殊的亲切感,因此草、树、牛、水全都认识我。好像你家养的猫、狗认识主人一样。2.聆听范唱(最好是教师自己范唱)。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调。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一次曲调。 (2)分组分句学唱曲调。全曲分成四大句:第1―5小节;第6―10小节;第11―16小节;第17―20小节。其中第二句最难。以学生自认为主,教师分配为辅。分组后教师巡视,重点指导第二、四句的学生组。 (3)分组接唱曲调。相互纠正错误之处,教师要指导、要学生唱出每小节的强拍,标●。表扬唱得好的小组。 (4)分组交换学唱乐句,直至全班学生都能唱全曲。4.学唱歌曲: (1)填上歌词(注意三拍子的强拍要唱好)。 (2)讨论用什么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发表意见的学生不仅要讲而且要唱几句来表达。 (3)教师归纳学生的意见:用亲切地自豪地情绪来演唱。5.推荐与自荐相结合,请个别学生独唱。(每人一段,或二人唱一段)评出最佳独唱奖。6.分组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7.完整地表演歌曲。领唱、齐唱用打击乐伴奏。8.课后收集唱唱、画画、说说自己家乡的资料,在下节课交流。综合艺术活动: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1.这一活动在本单元第一课时就布置,给学生作为开放式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家长、亲友、图书馆、网上等寻找与自己家乡有关的资料。2.各人按自己的特长赞美自己的家乡。能唱则唱、能演就演、能画就拿起笔、能说敞开地说,一个主题:赞美自己的家乡。3.推选一位节日主持人,推选一位节目策划人,在教师指导下先了解各人准备情况,然后按排顺序,唱、演、讲、画穿插进行,有声有色有讲有演,开个热热闹闹的班级联欢会。 教 学 建 议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全都认识我》;聆听《乡下的阳乐》。第二课时:聆听《黄土高坡》、《洞庭鱼米乡》;学唱《山里的孩子心爱山》。第三课时:复习五首作品,并进行唱唱、画画、说说家乡的综合艺术活动。 教 材 分 析 1.歌曲《黄土高坡》 “黄土高坡”,泛指包括陕西、山西、宁夏、甘肃等省在内的荒凉的黄土高原地带。在那里少见青山绿水,少有高楼大厦,放眼望去但见漫漫黄土,低矮的窑洞。大风骤起,裹挟着沙尘漫天飞舞。但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依然爱着他们的家乡,爱着这片土地。他们怀着这份永不磨灭的爱,顽强地和恶劣的自然条件斗争,用滴滴汗水浇灌土地,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家园。歌曲《黄土高坡》就是表现了黄土地上的儿女们对家乡所怀的执著的爱。歌曲的歌词通俗、质朴、非常口语化。旋律具有歌唱和叙事的特点,由于吸取了陕北民歌的音乐素材,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歌曲为徵调式。歌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朴实的语言、爽朗的音调,表现了这里的人们乐观、豪爽的性格。第二乐句旋律从高音“ ”急转直下又几经回旋,句末落在低音“ ”上,刻画了黄土地人们的细腻感情: 在一个节奏较为舒展的过门后,这个主题旋律又随着两段歌词重复。第二部分的旋律连续多次出现“ 4 3 2 ”构成的音调:   叙事性的音调看似平淡单调,却似滔滔不断的黄河东流水,载着多少厚重的乡情!第三部分的音乐是第二部分旋律作上方五度的模进,音调高亢,感情炽热: 随后,第一部分中那个大起大落的乐句再现,使全曲、前后呼应。最后歌曲在徐徐上升的尾声音调上结束,情深意切的歌声久久地在黄土高坡上回荡。 2.歌曲《洞庭鱼米乡》洞庭湖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那里,千里平原,土地肥沃。广袤的`田野上金灿灿的谷穗随风摆动;水天一色的湖面上百舸扬帆,张网捕鱼。好一幅水乡美景!农民们喜上眉梢,乐在心中,怎让人不放声歌唱?歌曲作者曾在湖区工作,凭借亲身的感受,运用渔歌的音乐素材,历经3年才完成这首歌曲。歌曲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歌唱者运用民间的高腔唱法,以声表情,以情带声,感情并茂。这一切都使歌曲充满了浓烈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表现了深远的意境。 全曲分三段。第一段是速度较慢的山歌,音调高亢,跌宕起伏,开阔优美,好像是远眺湖区百里全貌,富于诗意。第二段是速度稍快的号子,仿佛置身于船队、田园的劳动场面,朝气蓬勃,热气腾腾。第三段回到第一段山歌,歌声渐渐隐去,白帆远影的湖光景色,湖区人民的纯朴乡情,尽在歌声之中。3.歌曲《乡下的阳光》 每一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乡,把家乡看作为最美的地方。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家乡的父老乡亲,都会令人刻骨铭心,永难忘怀。听,孩子们不正在夸耀自己家乡的阳光吗?在那充满稚气的歌声里,散发着浓浓的乡情。歌曲由引子和三个乐段组成。引子采用了第二乐段句首的音调“ ”,将其节奏紧缩,同音重复。“ ”,仿佛一群快乐天真的孩子蹦蹦跳跳,雀跃而来。第一乐段音调较为平稳,音区较低,是孩子们的平静的心情叙述美乡美丽的阳光;第二乐段音区拔高,连续两次在高音“ ”上以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强调了夸赞的语气;第三乐段在高音“ ”上作多次的同音重复,并将后句重复前句,以更为炽热的感情赞美了自己的家乡。 4.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这是一首赞美家乡的儿童抒情歌曲,它表达了山里的孩子热爱家乡真挚的情感。歌曲的曲调较多地运用了切分节奏和旋律的三、四度跳进,使得曲调欢快流畅,具有浓郁的民歌风。歌词的质朴的语言,不仅使人闻到了泥土的芬香,也让人感受到山里孩子对家乡日新月异的景象所表达的喜悦和热爱之情。歌曲的第9、10两小节节奏略紧凑,使得曲调更为欢快跳跃,富于动感,与前面舒展流畅的旋律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它既保持了旋律的流畅,又是欢乐情绪的真实表现。紧接着音乐的情绪又转为热情而舒展,第12、13小节间的四度跳进把曲调推向高音区并形成高潮。眼望家乡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把山里的孩子爱家乡的欢乐喜悦的情感得以充分的抒发。5.歌曲《全都认识我》这是一首曲调明快具有浓郁的民歌风特点的创作歌曲。歌曲采用了第一人称的手法,表达了农村的孩子们热爱家乡纯朴真挚的情感。歌曲为3/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开始的二个乐句每句由5小节构成。以清新流畅的旋律,通过对“青山坡、小草、茶林、小黄牛”等描绘,融咏物、写景、抒情于一体。特别在“认识我”处运用了两个四分休止符,唱出了孩子们对家乡的山山水水赞美之情。紧接着第三乐句的五度大跳使情绪推向高潮,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区,使这一情绪得以进一步地抒发。最后乐句在曲调上运用了模进的方法,并多次重复“全都认识我”这一主题歌词,酣畅地表达了农村孩

 

上一篇:还我一片蓝天小学生作文下一篇:100字英语作文高一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