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农业发展状况及“十一五”思路和举措工作计划

2024-08-17

区农业发展状况及“十一五”思路和举措工作计划(共6篇)

篇1:区农业发展状况及“十一五”思路和举措工作计划

不断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区农业发展状况及“十一五”思路和举措2005年是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为“十一五”作铺垫的关键年,区农业发展状况及“十一五”思路和举措工作计划。榆次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中央两个一号文件为指针,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农业发展全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以建设现代化生态农业为主攻方向,继续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2004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28元,是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县(区)之一。

一、农业发展现状

(一)基地建设规模扩张,农产品区域布局优化,农业产业化级次提升我们遵循区委“提升竞争力,再创新优势,全力打造现代晋商中心区”的发展战略目标,围绕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经济,继续贯彻“平川水地抓蔬菜,丘陵山区上红枣,畜牧养殖抓奶牛”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蔬菜产业占据半壁江山。2005年蔬菜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全年播种面积达到34万亩,其中温室大棚6万亩(新建1万亩),年总产量达到12亿公斤,产值达6亿元以上。建成了8个万亩特色蔬菜开发带,9个5000亩蔬菜连片区,10个千亩温室大棚规模片。蔬菜生产连续12年夺得全省之冠,“魏榆”牌蔬菜在全国市场独领风骚,畅销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榆次已列入全国55家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是我国南方淡季市场的茄果类蔬菜生产基地。上半年,全区蔬菜春播面积达到20.9万亩,总产量2.98亿公斤。红枣产业初具规模。全区红枣面积由2002年的8万亩,发展到2004年的30万亩,面积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形成南起乌金山镇、北到北田镇的百村百公里红枣经济林带,建成乌金山镇罕山等5个双万亩红枣生态园,红枣开发大户达到150多户,产量达到1000多万公斤,产值5000万元,进入丰产期,仅红枣一项收入可达到3.5亿元以上,年为农民人均增收千元以上。今年上半年新补植补种1.96万亩,嫁接酸枣230万株。奶牛养殖异军突起。以奶牛为代表的畜牧养殖得到了快速的推进。上半年肉蛋奶总产量16544吨,预计全年肉蛋奶总产量将达到4万吨,总产值3.5亿元。先后建成了省级良种瘦肉型猪、优质肉禽生产、无公害产品等8大养殖基地,养殖小区120多个,综合养殖园区8个。奶牛养殖从微到大,规模达到6879头,正在建设张庆、修文、郭家堡万头奶牛养殖基地,今年目标实现8000头。特别是我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从国外引进的羊驼养殖落户榆次后,成为我国特种养殖的一个亮点,填补了我国养殖羊驼的空白。我区把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切入点,搭建了优势农产品发展框架,在全区选定绿色蔬菜、优质果品、绿色畜禽、传统杂粮4大主导产业、12种优势农产品进行了科学的区域布局和规划,包括种植产品4个(蔬菜、专用玉米、谷子和专用高粱),畜禽产品4个(奶牛、商品瘦肉型猪、肉羊、禽蛋),林产品4个(红枣、苹果、梨、核桃)。规划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共规划实施蔬菜面积34万亩,总产量12亿公斤,以东阳、张庆、北田、修文、长凝5乡镇为中心建成了10.9万亩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规划实施红枣面积30万亩,其中有11万亩进入挂果期。奶牛发展势头迅猛,存栏达到6879头,比去年同期增长51%;规划实施优势玉米种植面积15万亩,实际完成播种面积30.9万亩,增幅翻一番以上。

(二)围绕特色产业抓企业扩张,农产品加工能力明显增强丰元枣业、绿源枣业、博瑞乳业、华玉荣香椿、福大绿色食品等一批围绕枣、菜、乳等主导产业的加工企业迅速崛起。华玉荣香椿、金贝植物、博瑞乳业、福大蔬菜、民信屠宰等5个建设工程还被列入市“双百”项目,总投资达1亿余元。红枣产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带动产业档次逐步升级,由单一种植向保鲜、加工、营销综合发展,全区各类枣业公司、企业、大户达到100多户,年加工、保鲜红枣100多万公斤,销售200多万公斤,出现了丰元、绿源、贵仁等红枣加工品牌。加工企业生产能力逐年增强,如丰元公司从当初的年加工能力2万公斤发展到现在的50万公斤,产品行销北京、上海、香港等15个省市,是“山西省AA级信用企业”,产品正在申报山西省驰名商标。绿源公司加工能力从3万公斤提高到20万公斤,在榆次及周边县市开了数家连锁店,在北京、天津等地也开了专营店。贵仁红枣基地利用烤窑加工生产的大红枣,个头、口感堪称全省之最,过年可卖到40—50元/斤,比一般公司的红枣加工效益还高。博瑞乳品公司是我区乳业生产的老字号,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生产,但企业规模一直很小,2002年以来,借我区“万头奶牛”工程的东风,博瑞乳品公司迅速壮大,年加工鲜奶达到1800余吨,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QS食品安全认证。为应对乳品加工行业的巨大市场需求,今年我区又新上了晋宏、晋佳等加工项目。山西榆次晋宏乳品厂,投资135万元引进温州全套生产线,设计产量1吨/小时,目前处于试生产阶段。榆次晋佳食品有限公司扩建工程,预算总投资1020万元,建筑生产、消毒车间3300平方米,工程投产后,可生产3大系列、18个品种的鲜牛奶、饮料奶系列7560吨,带动农户饲养奶牛1000头,增加就业机会200个,目前工程已进入实质建设阶段。蔬菜产业培育了华玉荣香椿特色蔬菜加工、福大冷冻蔬菜等项目。华玉荣香椿、福大蔬菜2个建设工程均被列入市“双百”项目,总投资达2868万元。华玉荣香椿公司拥有全国最大的香椿种植基地,全国最大的无土栽培香椿种植基地也将在今年秋季建成,产品远销京、津、沪等大江南北,年产值达到300万元。今年计划投资84万元,新建保鲜库,续建加工车间,继续扩大规模,研制新产品。福大冷冻蔬菜公司由于资金问题,进展较缓。今年我区还引进了山西威特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核桃仁出口企业之一,是山西农产品创汇第一大户。其榆次直属分厂食品加工项目,总投资400万元,生产、加工、销售干果、食用菌、速冻蔬菜等食品。工程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1000万元。工程达效后,会成为晋中规模较大的干果、干鲜蔬菜出口创汇企业,对推动我区蔬菜、红枣、核桃产业的上档升级起到积极作用。

(三)科技园区建设迈开大步,高效农业后劲充足。我区重点扶持建设金贝植物园、中华羊驼养殖、金威航天育种项目和12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以园区建设带动发展高效农业。山西金贝植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全省最大的苗木生产企业,金贝植物园为公司的苗木组培生产基地,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1500余亩。该园区以“植物克隆”技术为专利产品,主要从事高档观赏型林木及普及型蔬菜、花卉、饲草和经济型绿化树苗的培育、推广,成为集科研、开发、生产、苗木示范、经销为一体的公园式科技型现代化农业园区,被晋中市列为“双百项目工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强之一。中华羊驼养殖是国家农业部“948”科研引进项目,由山西阿帕克有限公司负责实施,主要从事羊驼的引进、试验、推广、普及工作。羊驼养殖开发填补了我国空白,促进榆次养殖业向生态型、特色型发展,具有极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航天育种是航天专家和农业遗传育种专家协作探索的育种新途径,是21世纪农业发展新领域。金威航天育种基地,占地1000亩,由山西金威航天育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460余万元建成,是以专业开发、试验示范、培育精品为特点的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该基地主要是利用太空环境诱变技术、地面遗传育种技术,培育各种粮食、蔬菜、花卉、苗木、瓜果种子。符合农业技术转变的发展方向,对改进我区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业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意义,将为我区新技术和农业发展的有机结合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按照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的安排,为推动我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今年建设了12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其中蔬菜1个,红枣4个,养殖6个,粮食作物1个。目前,示范园区处于整体推进,全面建设阶段。在北田镇张胡村建成150亩的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红枣建成乌金山镇宏大红枣科技示范园300亩、北田镇杜堡中昌农业示范园区500亩、北田镇贵仁红枣科技示范园100亩、长凝仙枣果品公司基地2000亩。养殖建成陈侃奶牛园区,今年重点扩建二期工程,新建10户;北胡乔奶牛园区,今年重点是完善园区内的公共设施;演武蛋鸡养殖园区,今年重点是鸡舍的续建以及配套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完善;演武瘦肉型猪养殖园区,今年主要推广瘦肉型猪生产配套技术;长凝众旺肉羊养殖园区,今年推广的技术主要是肉羊标准化生产和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技术;乌金山西沛霖肉羊养殖园区,主要是肉羊标准化生产和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技术,建设人工授精站。粮食,张庆玉米示范园区种植饲用玉米500亩。

(四)以工业化思路推动农业工作,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榆次在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工作中,以工带农、以工兴农,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区域经济竞争力,建起了全省最好、全国较好的精品工业园区。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形成了以河南白象、江苏恒顺老陈醋、紫晨醋爽、成信油脂、古船面粉、绿叶食品、陈世家酿、强大饲料等8家企业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群体,总投资3.7亿元,全部达产达效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6亿元,年利税突破1.6亿元。如白象方便面12万吨项目投产后,年消耗面粉达8万吨;古船面粉有国际一流的意大利生产设备,日处理小麦500吨,可生产不同等级20个品种规格的小麦粉,是山西境内最大的小麦粉加工企业,“古船牌”面粉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陈世家酿拥有先进的防沉淀过滤设备,年产5000吨醋,大大提升了我区酿醋生产水平;紫晨醋爽苹果汁、葡萄汁、红枣汁加工项目,可带动红枣等产业的发展;江苏恒顺醋业和山西成信油脂,通过采取“公司+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经营方式,带动农户进行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本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蓬勃发展,方兴未艾。民信屠宰有限公司是省政府定点屠宰企业,年屠宰生猪15万头以上,收入达到1个亿,利润800万元,是晋中市“双百”项目之一,对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我区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有很大作用。今年又投资200万元,新建冷库和熟肉制品加工线,开设了三个冷鲜肉经销点,日销量在36吨以上,“泽榆”冷鲜肉已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同,打破了“双汇”对冷鲜肉市场的独家垄断局面。杂粮加工实现零的突破——德御公司小米产品已占领太原29家超市,今年又打入了天津23家超市。今年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投资6万元,无偿为农户提供晋谷

29、晋谷21种子,发展谷子订单6000亩。上半年销售额达到200万元,今年力争实现500万元。山西海玉食品有限公司拥有3条自动化饼干生产线,年生产能力1万余吨,公司在意大利“卡夫拉缇”配方的基础上研发的“开心食点”系列产品140多个品种,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在去年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会上,签订订单3000余万元。今年上半年产量达到3500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0%,计划占地80亩,总投资4000万元,新上6条流水生产线,投产后加工能力达到3.6万吨,可转化粮食2.5万吨,带动7万亩的粮食基地生产。怀仁醋业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在去年怀仁醋业协会的基础上,今年联合6家酿醋企业,组建榆次怀仁四眼井酿造集团公司,研发出最先进的灭菌新工艺,建设大型晒醋场,初步与北京的实力投资商杨军达成引资协议,力争年新增醋产量2万吨,形成8万吨的生产规模,工作计划范文《区农业发展状况及“十一五”思路和举措工作计划》。

(五)建设五大体系,构建和完善农业服务平台,创优农业发展环境我区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指导,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构建农业服务网络,创优农业发展的“软环境”:

1、标准化体系建设。主要抓三点:一是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截至2004年,全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近达到12万亩,是全国55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之一,2003、2004年连续两年被农业部验收为优秀。今年我区又争取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项目,是全省5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试点县之一。在原有基础上,新认证2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使全区认证面积达到35万亩,占到全区食用农产品种植面积的71.8%。项目总投资30万元,涉及9个乡镇、113个村、15个品种,示范推广农业病虫害物理防治、农药残留检测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二是继续加大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力度,特别是在绿色食品认证上实现大的突破,重点引导和扶持丰元枣业、老醋坊、仙枣公司、博瑞等4家企业申报绿色食品认证,使全区绿色认证企业总数达到8家。丰元枣业目前正在申报绿色食品认证。三是继续抓好标准化生产规程的推广应用。我区已制定红枣、蔬菜、水果、畜牧等行业的标准化生产规程。红枣在去年制定规程的基础上,今年先在10家大户中推广,推广面积4500亩。水果在已认证1700亩无公害平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5万亩无公害果园建设。《榆次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正在紧张制定中,预计年内制定出全区统一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进一步规范我区农业标准化生产。

2、市场体系建设。市场体系建设从市场建设、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营销体系入手。一是建设各类农产品市场。没有市场,产业规模就不可能进一步扩张。榆次串串红农业综合市场经过努力,目前进展顺利。市场选址在原榆次区苗圃,一期工程占地43亩。郭家堡乡在东外环投资630万元建设近万平方米的粮油批发市场,吸纳60余户经营户入驻。张庆乡演武禽蛋交易市场也在积极酝酿之中。庄子乡计划筹建庄子牛羊交易市场和紫坑瓜果交易市场。东阳镇新上农机销售市场项目、晋中市农化种籽综合批发市场项目。投资80万元,占地7500平方米的什贴葵花市场已基本完工,并组建了葵花服务中心。东阳蔬菜批发市场投资90万元,建设500平米冷库5座,配备先进的制冷设备,可满足批发市场需求。市场通过改制吸纳11名销售大户,启动了无公害检测设备,进一步使蔬菜市场成为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规模较大的蔬菜销售市场,上半年批销量达到4000万公斤左右。二是指导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随着我区农业产业化推进中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自发组建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据农经部门统计,围绕蔬菜、红枣、奶牛养殖、醋业等主导产业成立的农民合作组织已达39个,会员3209名。今年年初,在榆次供销社、120余名农民经纪人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区农民经纪人协会也正式成立并启动运行。农资连锁经营健康发展,通过生产资料公司晋中分公司招聘农资代理员(农资经纪人)96名,规范了农资经纪人队伍。面对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的大好势头,我区今年力求高标准规范9个,规范发展30个,总规模达到80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必将为我区农业产业化推进甚至产业化龙头崛起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三是完善农业综合服务超市体系。去年普家乐农村连锁经营服务体系完成了25个连锁店和100个村级服务站定点工作,农产品营销市场体系已基本构建。今年我区投资570万元,建设普家乐超市6000平方米物流配送中心、10个农村连锁超市、10个村级农资服务站,初步形成辐射全区农村的销售网络。目前已有6个连锁超市、15个乡村农资便民服务站投入运营。

3、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从现代化农业的要求出发,我们积极推广“三电合一”的信息服务建设,实施“万户农民网上行”工程。出台了《2005年榆次区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宣传册(单)等媒体大力宣传,在全区形成全社会关注信息、运用信息的良好氛围。结合科技下乡活动,先后在修文镇东长寿村、庄子乡庄子村搞了2次大型的信息宣传培训活动。三月份,与晋中市农业局联合开展了为期10天的“十乡廿村农业信息网络推广示范培训”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郭家堡乡南关村每户补贴500元鼓励农民电脑上网。截止6月底,全区上网农户已达到4900余户,17个乡镇、企业和大户注册了“一站通”,20名农村信息员向农业部进行了资格申报认证。乌金山镇海底岭村、施家洼村和北田镇张胡村等电视上网示范村建设正在实施中。

4、畜牧防疫体系建设。我区总投资113万元,整合原有的10个乡镇畜牧兽医站资源,建设5座高标准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总建筑面积1506平方米。目前乌金山、修文、北田、长凝四个中心站已竣工。修文兽医站524平方米,在全省都是一流。张庆畜牧兽医中心站预计7月完工。在5个畜牧兽医中心站建立乡镇疫情测报点,村级防疫员队伍健全率达到了100%,形成完整的动物疫情测报网络。通过畜牧防疫体系建设,我区动物防疫整体能力明显增强,去年有效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今年春季又成功狙击了亚洲Ⅰ型口蹄疫传入我区。

5、农业执法体系建设。农资打假重拳出击,多部门联合行动,集中整顿农资市场。3月10日至4月10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农资打假下乡”集中行动月活动,重点检查农资产品生产企业、乡镇供销社、生产资料公司和其它批零市场,通过环环相扣,实施全方位监管。区农业局与质监局稽查队深入城区农资销售市场、网点进行检查,与物价局联合对农资价格进行专项检查,有效地平抑了农资价格。区工商局也开展了“红盾护农”行动,对3家不符合“一主两辅”生产经营资格的,依法予以取缔。共对20个经销单位进行了化肥专项抽检,抽取样品17个,代表磷肥、复混肥总数量180吨,抽检了10个生产企业的9种牌号规格的化肥,其中7种牌号合格,2种牌号不合格。检查中发现当前农资主渠道销售市场货源充足,基本无假冒伪劣现象。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市场建设发展缓慢。虽然我区在建设各类农产品市场上热情很高,但建设速度仍显缓慢,很多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规划阶段。庞大的生产基地与较弱的市场建设之间的矛盾不能适应产业化发展要求,大量蔬菜等农产品仍停留在原始堆积和马路地头销售的初级阶段,价格低,包装差,无品牌,集散、信息功能弱。尤其是综合性农业市场缺乏,榆次串串红农业综合市场仍处于筹建阶段。二是农产品加工龙头仍然不强。主要体现在围绕菜、枣、果、肉、蛋、奶的加工龙头企业滞后,现有加工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产业带动力较弱。我区在酿造、饲料加工等方面有一些加工亮点,也有如白象方便面、恒顺醋等全国知名品牌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但都与我区的蔬菜、红枣、畜牧养殖三大特色产业的发展联系不紧,带动示范能力不强。福大蔬菜公司受资金短缺等制约因素,目前进展缓慢。乳制品加工企业面临市场的严峻考验。今年榆次开发区引进了古城奶业,年加工能力达到5万吨/年,将对我区乳产品加工企业形成强烈冲击。博瑞公司收购鲜奶的价格是0.7元/斤,而古城奶业的收购价格则是0.85元/斤,远高于我区的牛奶收购价格。尽快培育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就成为提升农业产业化的当务之急。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还较低。全区已有农民合作组织39个,会员3209名,但与我区30万亩红枣、34万亩蔬菜等基地规模相比,与全区26万农民群体相比,还显得作用微薄,农民组织化生产的程度还明显偏低。这也是我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市场化营销滞后、农产品质优价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四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落后,自然灾害频发。我区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全区常用耕地面积57.4万亩,水浇地24.2,只占到42。2%。亩均占有水资源185立方米,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0%,是水资源严重缺乏型县区。水利设施落后严重影响了丘陵山区农民致富增收。干热风、连阴雨、霜冻、冰雹等灾害时有发生,设施农业还不很发达,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较弱。

三、“十一五”思路和举措农业“十一五”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现代生态农业(即劳动生产率高、土地生产率高、投入产出率高、科技贡献率高、农民收入水平高,农田标准化、操作机械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科学化、生态良性化、发展持续化)为发展方向,不断优化农业结构,在保持粮食生产能力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逐步调减粮油种植面积,大力发展有区位优势、适应大中城市和出口需要的禽畜、水果、蔬菜、干果等优质高效农业,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筑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目标,充分发挥我区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明确重点,突出特色,优化布局,强化措施,巩固提升原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的优势产业,推进农业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确保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加快富民兴榆新跨越和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到2010年,全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000元/人,年均增长14.6%;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35.75亿元,年均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年均增长11%。第一,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引导农民进行合理土地流转。应当承认,我区超小型的农户经营规模,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非常不利的约束条件。随着农村劳动力的逐步转移,农村老龄化日益严重,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要求。因此,一方面,鼓励农民在自愿和保持土地原承包权不变的原则基础上,土地的使用权流转和集中,从而形成蔬菜、红枣、畜牧等规模较大的家庭农场。另一方面,引导农户在不改变各自土地占用规模的条件下,实行一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联合,从而实现经营规模的扩大。第二,以科技进步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动力。农业现代化说到底是农业科技化。没有现代科技成果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就谈不上农业现代化。只有靠科技才能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只有靠科技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只有靠科技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我区将重点扶持现有的金贝、羊驼、金威航天育种等科技示范园区,在修文镇再上一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要以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为支撑,立足于本区蔬菜、干鲜果品、特色畜禽产品、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的发展需求,按照农业产业化生产和经营体系配置要素和科学管理,建立起符合21世纪农业发展趋势的科技先导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到2010年示范区面积达到6万亩。继续深化政府农业推广体系的改革,把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体系的重点转向社会化。大力提倡和鼓励涉农企业的技术推广,逐步形成以企业、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各种产业化组织为主的多元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鼓励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把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组装配套成易学、易用、易为农民所掌握的组合技术,积极示范推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步伐。到2010年,农业专业协会的覆盖率要达到70%,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90%,科技园区技术覆盖率达到80%。第三,加强公共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道路、水利、农田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同样的钱,用在基础设施方面所起的作用要比通过市场来支持农业效果好得多。一方面要靠农民和农村集体自身的资金积累,区政府也量力而行,给予尽可能的支持,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改造现有的中低产田。在目前全区有效灌溉面积38.2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5.29万亩的基础上,到2010年前将剩余12.9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全部发展为节水灌溉面积,其中高标准管灌加闸管灌9.5万亩,喷灌2.5万亩,滴灌涌泉灌等0.96万亩。第四,加强农业市场体系和产业化组织的建设。农业作为一个产业部门,显著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太小,这与其它产业有着显著的不同。而“小生产、大市场”的矛盾在我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必须通过市场组织的发育,通过产业化的链条,通过各种新型的合作社等农民自己的组织,将农户与市场更好地连接起来。一方面可以使得生产更好地适应市场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使得农民分摊到一定的产后增值收益。要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到2010年,农民合作组织成员争取达到2万人。第五,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蔬菜、红枣、畜牧、农产品加工四大基地建设的发展思路,坚持规模扩张,以量占市,以质取胜。到2010年,蔬菜面积稳定在30万亩,其中温室大棚发展到12万亩,全部达到绿色蔬菜基地标准;红枣面积进一步扩张,达到35万亩;奶牛存栏达到3万头;鸡存栏180万只,出栏120万只,肉羊存栏30万只,出栏30万只,生猪存栏20万只,出栏30万只;建设高标准养殖示范园区60个。在红枣发展初具规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核桃、扁桃等干果产业。以山西威特食品公司为龙头,发展出口导向型的特色干果种植业,在丘陵乡镇种植扁桃及优质核桃5万亩,三年完成。第六,全面推进我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建设。郭家堡、张庆、修文、乌金山、东阳5个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乡镇,王湖、郭家堡、南关等20个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村,加紧进行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建设规划,争取今年10月底5个试点乡镇全部制定高标准的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10年规划。充分发挥小城镇的集聚功能,创新思路,引导农民在广泛参与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创业致富。充分利用我区东阳商旅型经济带、修文民营经济园、张庆醋业园区等已经具备集群经济的有利条件和雄厚的经济基础,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共同繁荣。积极推进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大幅度提高城镇化水平,拉动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城镇化水平由目前的52%,提高到2010年的63%。第七,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挖掘我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通过内部发动,外部引进,吸引工商企业转攻农业,鼓励民营大户发展农业,建设一批加工龙头亮点。鼓励农口各部门、各乡镇进一步明确扶持重点,倾斜优惠政策,多方聚集资金,尽快提高龙头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引导乳制品加工企业走集团化发展的路子,借鉴榆次怀仁四眼井酿造集团公司的成功运作经验,引导博瑞公司、晋佳公司、晋宏公司等走联合发展的道路。或者直接与古城乳业、蒙牛等大型乳品企业联合,将我区的乳品生产、加工、销售融入到全省乃至全国的大市场中去,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到2010年,全区围绕红枣、蔬菜、乳品等优势产业,形成产值亿元以上的大型龙头5个,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中型加工企业10个。二○○五年七月十三日本★文摘★自教育文摘wWW.EduzHai.nEt 区农业发展状况及“十一五”思路和举措

篇2:区农业发展状况及“十一五”思路和举措工作计划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区农业发展状况及“十一五”思路和举措

~年是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为“十一五”作铺垫的关键年。榆次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中央两个一号文件为指针,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农业发展全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以建设现代化生态农业为主攻方向,继续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28元,是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县(区)之一。

一、农业发展现状

(一)基地建设规模扩张,农产品区域布局优化,农业产业化级次提升

我们遵循区委“提升竞争力,再创新优势,全力打造现代晋商中心区”的发展战略目标,围绕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经济,继续贯彻“平川水地抓蔬菜,丘陵山区上红枣,畜牧养殖抓奶牛”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

蔬菜产业占据半壁江山。~年蔬菜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全年播种面积达到34万亩,其中温室大棚6万亩(新建1万亩),年总产量达到12亿公斤,产值达6亿元以上。建成了8个万亩特色蔬菜开发带,9个5000亩蔬菜连片区,10个千亩温室大棚规模片。蔬菜生产连续12年夺得全省之冠,“魏榆”牌蔬菜在全国市场独领风骚,畅销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榆次已列入全国55家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是我国南方淡季市场的茄果类蔬菜生产基地。上半年,全区蔬菜春播面积达到20.9万亩,总产量2.98亿公斤。

红枣产业初具规模。全区红枣面积由2002年的8万亩,发展到~年的30万亩,面积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形成南起乌金山镇、北到北田镇的百村百公里红枣经济林带,建成乌金山镇罕山等5个双万亩红枣生态园,红枣开发大户达到150多户,产量达到1000多万公斤,产值5000万元,进入丰产期,仅红枣一项收入可达到3.5亿元以上,年为农民人均增收千元以上。今年上半年新补植补种1.96万亩,嫁接酸枣230万株。

奶牛养殖异军突起。以奶牛为代表的畜牧养殖得到了快速的推进。上半年肉蛋奶总产量16544吨,预计全年肉蛋奶总产量将达到4万吨,总产值3.5亿元。先后建成了省级良种瘦肉型猪、优质肉禽生产、无公害产品等8大养殖基地,养殖小区120多个,综合养殖园区8个。奶牛养殖从微到大,规模达到6879头,正在建设张庆、修文、郭家堡万头奶牛养殖基地,今年目标实现8000头。特别是我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从国外引进的羊驼养殖落户榆次后,成为我国特种养殖的一个亮点,填补了我国养殖羊驼的空白。

我区把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切入点,搭建了优势农产品发展框架,在全区选定绿色蔬菜、优质果品、绿色畜禽、传统杂粮4大主导产业、12种优势农产品进行了科学的区域布局和规划,包括种植产品4个(蔬菜、专用玉米、谷子和专用高粱),畜禽产品4个(奶牛、商品瘦肉型猪、肉羊、禽蛋),林产品4个(红枣、苹果、梨、核桃)。规划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共规划实施蔬菜面积34万亩,总产量12亿公斤,以东阳、张庆、北田、修文、长凝5乡镇为中心建成了10.9万亩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规划实施红枣面积30万亩,其中有11万亩进入挂果期。奶牛发展势头迅猛,存栏达到6879头,比去年同期增长51%;规划实施优势玉米种植面积15万亩,实际完成播种面积30.9万亩,增幅翻一番以上。

(二)围绕特色产业抓企业扩张,农产品加工能力明显增强

丰元枣业、绿源枣业、博瑞乳业、华玉荣香椿、福大绿色食品等一批围绕枣、菜、乳等主导产业的加工企业迅速崛起。华玉荣香椿、金贝植物、博瑞乳业、福大蔬菜、民信屠宰等5个建设工程还被列入市“双百”项目,总投资达1亿余元。

红枣产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带动产业档次逐步升级,由单一种植向保鲜、加工、营销综合发展,全区各类枣业公司、企业、大户达到100多户,年加工、保鲜红枣100多万公斤,销售200多万公斤,出现了丰元、绿源、贵仁等红枣加工品牌。加工企业生产能力逐年增强,如丰元公司从当初的年加工能力2万公斤发展到现在的50万公斤,产品行销北京、上海、香港等15个省市,是“山西省AA级信用企业”,产品正在申报山西省驰名商标。绿源公司加工能力从3万公斤提高到20万公斤,在榆次及周边县市开了数家连锁店,在北京、天津等地也开了专营店。贵仁红枣基地利用烤窑加工生产的大红枣,个头、口感堪称全省之最,过年可卖到40—50元/斤,比一般公司的红枣加工效益还高。

博瑞乳品公司是我区乳业生产的老字号,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生产,但企业规模一直很小,2002年以来,借我区“万头奶牛”工程的东风,博瑞乳品公司迅速壮大,年加工鲜奶达到1800余吨,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QS食品安全认证。为应对乳品加工行业的巨大市场需求,今年我区又新上了晋宏、晋佳等加工项目。山西榆次晋宏乳品厂,投资135万元引进温州全套生产线,设计产量1吨/小时,目前处于试生产阶段。榆次晋佳食品有限公司扩建工程,预算总投资1020万元,建筑生产、消毒车间3300平方米,工程投产后,可生产3大系列、18个品种的鲜牛奶、饮料奶系列7560吨,带动农户饲养奶牛1000头,增加就业机会200个,目前工程已进入实质建设阶段。

蔬菜产业培育了华玉荣香椿特色蔬菜加工、福大冷冻蔬菜等项目。华玉荣香椿、福大蔬菜2个建设工程均被列入市“双百”项目,总投资达2868万元。华玉荣香椿公司拥有全国最大的香椿种植基地,全国最大的无土栽培香椿种植基地也将在今年秋季建成,产品远销京、津、沪等大江南北,年产值达到

300万元。今年计划投资84万元,新建保鲜库,续建加工车间,继续扩大规模,研制新产品。福大冷冻蔬菜公司由于资金问题,进展较缓。

今年我区还引进了山西威特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核桃仁出口企业之一,是山西农产品创汇第一大户。其榆次直属分厂食品加工项目,总投资400万元,生产、加工、销售干果、食用菌、速冻蔬菜等食品。工程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1000万元。工程达效后,会成为晋中规模较大的干果、干鲜蔬菜出口创汇企业,对推动我区蔬菜、红枣、核桃产业的上档升级起到积极作用。

(三)科技园区建设迈开大步,高效农业后劲充足。

我区重点扶持建设金贝植物园、中华羊驼养殖、金威航天育种项目和12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以园区建设带动发展高效农业。山西金贝植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全省最大的苗木生产企业,金贝植物园为公司的苗木组培生产基地,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1500余亩。该园区以“植物克卤技术为专利产品,主要从事高档观赏型林木及普及型蔬菜、花卉、饲草和经济型绿化树苗的培育、推广,成为集科研、开发、生产、苗木示范、经销为一体的公园式科技型现代化农业园区,被晋中市列为“双百项目工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强之一。中华羊驼养殖是国家农业部“948”科研引进项目,由山西阿帕克有限公司负责实施,主要从事羊驼的引进、试验、推广、普及工作。羊驼养殖开发填补了我国空白,促进榆次养殖业向生态型、特色型发展,具有极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航天育种是航天专家和农业遗传育种专家协作探索的育种新途径,是21世纪农业发展新领域。金威航天育种基地,占地1000亩,由山西金威航天育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460余万元建成,是以专业开发、试验示范、培育精品为特点的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该基地主要是利用太空环境诱变技术、地面遗传育种技术,培育各种粮食、蔬菜、花卉、苗木、瓜果种子。符合农业技术转变的发展方向,对改进我区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业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意义,将为我区新技术和农业发展的有机结合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按照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的安排,为推动我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今年建设了12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其中蔬菜1个,红枣4个,养殖6个,粮食作物1个。目前,示范园区处于整体推进,全面建设阶段。在北田镇张胡村建成150亩的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红枣建成乌金山镇宏大红枣科技示范园300亩、北田镇杜堡中昌农业示范园区500亩、北田镇贵仁红枣科技示范园100亩、长凝仙枣果品公司基地2000亩。养殖建成陈侃奶牛园区,今年重点扩建二期工程,新建10户;北胡乔奶牛园区,今年重点是完善园区内的公共设施;演武蛋鸡养殖园区,今年重点是鸡舍的续建以及配套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完善;演武瘦肉型猪养殖园区,今年主要推广瘦肉型猪生产配套技术;长凝众旺肉羊养殖园区,今年推广的技术主要是肉羊标准化生产和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技术;乌金山西沛霖肉羊养殖园区,主要是肉羊标准化生产和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技术,建设人工授精站。粮食,张庆玉米示范园区种植饲用玉米500亩。

(四)以工业化思路推动农业工作,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榆次在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工作中,以工带农、以工兴农,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区域经济竞争力,建起了全省最好、全国较好的精品工业园区。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形成了以河南白象、江苏恒顺老陈醋、紫晨醋爽、成信油脂、古船面粉、绿叶食品、陈世家酿、强大饲料等8家企业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群体,总投资3.7亿元,全部达产达效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6亿元,年利税突破1.6亿元。如白象方便面12万吨项目投产后,年消耗面粉达8万吨;古船面粉有国际一流的意大利生产设备,日处理小麦500吨,可生产不同等级20个品种规格的小麦粉,是山西境内最大的小麦粉加工企业,“古船牌”面粉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陈世家酿拥有先进的防沉淀过滤设备,年产5000吨醋,大大提升了我区酿醋生产水平;紫晨醋爽苹果汁、葡萄汁、红枣汁加工项目,可带动红枣等产业的发展;江苏恒顺醋业和山西成信油脂,通过采劝公司+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经营方式,带动农户进行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

本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蓬勃发展,方兴未艾。民信屠宰有限公司是省政府定点屠宰企业,年屠宰生猪15万头以上,收入达到1个亿,利润800万元,是晋中市“双百”项目之一,对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我区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有很大作用。今年又投资200万元,新建冷库和熟肉制品加工线,开设了三个冷鲜肉经销点,日销量在36吨以上,“泽榆”冷鲜肉已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同,打破了“双汇”对冷鲜肉市场的独家垄断局面。杂粮加工实现零的突破——德御公司小米产品已占领太原29家超市,今年又打入了天津23家超市。今年采劝公司+农户”的形式,投资6万元,无偿为农户提供晋谷

29、晋谷21种子,发展谷子订单6000亩。上半年销售额达到200万元,今年力争实现500万元。山西海玉食品有限公司拥有3条自动化饼干生产线,年生产能力1万余吨,公司在意大利“卡夫拉缇”配方的基础上研发的“开心食点”系列产品140多个品种,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远销全国20多个盛市、自治区。在去年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会上,签订订单3000余万元。今年上半年产量达到3500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0%,计划占地80亩,总投资4000万元,新上6条流水生产线,投产后加工能力达到3.6万吨,可转化粮食2.5万吨,带动7万亩的粮食基地生产。怀仁醋业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在去年怀仁醋业协会的基础上,今年联合6家酿醋企业,组建榆次怀仁四眼井酿造集团公司,研发出最先进的灭菌新工艺,建设大型晒醋场,初步与北京的实力投资商杨军达成引资协议,力争年新增醋产量2万吨,形成8万吨的生产规模。

(五)建设五大体系,构建和完善农业服务平台,创优农业发展环境

我区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指

接起来。一方面可以使得生产更好地适应市场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使得农民分摊到一定的产后增值收益。要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到2010年,农民合作组织成员争取达到2万人。

第五,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蔬菜、红枣、畜牧、农产品加工四大基地建设的发展思路,坚持规模扩张,以量占市,以质取胜。到2010年,蔬菜面积稳定在30万亩,其中温室大棚发展到12万亩,全部达到绿色蔬菜基地标准;红枣面积进一步扩张,达到35万亩;奶牛存栏达到3万头;鸡存栏180万只,出栏120万只,肉羊存栏30万只,出栏30万只,生猪存栏20万只,出栏30万只;建设高标准养殖示范园区60个。在红枣发展初具规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核桃、扁桃等干果产业。以山西威特食品公司为龙头,发展出口导向型的特色干果种植业,在丘陵乡镇种植扁桃及优质核桃5万亩,三年完成。

第六,全面推进我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建设。郭家堡、张庆、修文、乌金山、东阳5个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乡镇,王湖、郭家堡、南关等20个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村,加紧进行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建设规划,争取今年10月底5个试点乡镇全部制定高标准的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10年规划。充分发挥小城镇的集聚功能,创新思路,引导农民在广泛参与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创业致富。充分利用我区东阳商旅型经济带、修文民营经济园、张庆醋业园区等已经具备集群经济的有利条件和雄厚的经济基础,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共同繁荣。积极推进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大幅度提高城镇化水平,拉动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城镇化水平由目前的52%,提高到2010年的63%。

第七,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挖掘我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通过内部发动,外部引进,吸引工商企业转攻农业,鼓励民营大户发展农业,建设一批加工龙头亮点。鼓励农口各部门、各乡镇进一步明确扶持重点,倾斜优惠政策,多方聚集资金,尽快提高龙头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引导乳制品加工企业走集团化发展的路子,借鉴榆次怀仁四眼井酿造集团公司的成功运作经验,引导博瑞公司、晋佳公司、晋宏公司等走联合发展的道路。或者直接与古城乳业、蒙牛等大型乳品企业联合,将我区的乳品生产、加工、销售融入到全省乃至全国的大市场中去,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到2010年,全区围绕红枣、蔬菜、乳品等优势产业,形成产值亿元以上的大型龙头5个,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中型加工企业10个。

篇3:区农业发展状况及“十一五”思路和举措工作计划

山西省是能源生产大省,又是能源消耗大省,能耗水平较高是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突出问题。“十一五”以来,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山西省节能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运用倒逼引导机制,把节能工作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大力度,扎实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走出了资源型省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路子,为“十二五”期间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1“十一五”山西省节能工作成效

“十一五”以来,山西省通过落实工作责任、完善体制机制、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资金投入、推动技术改造、加强节能监管等强有力的措施,“十一五”单位GDP能耗下降22.66%,全面超额完成22%的节能目标任务,实现节能量4 000余万吨标准煤。节能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支撑

“十一五”期间,山西省以能源消费年均6.4%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速,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末的0.98下降到0.57。全省单位GDP能耗水平已由2005年的2.890吨标煤/万元下降至2010年的2.235吨标煤/万元,累计下降22.66%。

1.2 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十一五”期间,山西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5.56%。钢铁行业1 000立方米以上高炉比重由“十五”末的9%上升到21%,建材行业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比重由20%上升到77%,焦化行业炭化室高度4.3米以上机焦产量比重由36.9%上升到90.6%,电力行业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占火电装机容量比重达到70%。

1.3 淘汰落后产能为转型跨越发展腾出空间

“十一五”期间,山西省共关停小火电机组316万千瓦,淘汰落后钢铁产能5 397万吨、焦炭产能4 761万吨、水泥产能2 586万吨、电石产能142.82万吨,为全省转型跨越发展腾出更大的能耗空间和环境空间。

1.4 高耗能行业能效水平明显提高

“十一五”期间,山西省焦化、化工、建材、黑色、有色、电力等六大高耗能行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分别累计下降27%、13%、39%、38%、18%、27%。与“十五”末相比,火电供电煤耗由387克标准煤/千瓦时降到344克,下降了12.5%;吨钢综合能耗由878千克标准煤降到612千克标准煤,下降了30%;水泥综合能耗下降了40.1%;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了31%;镁冶炼综合能耗下降了46%。

2“十一五”节能工作基本经验

2.1 领导重视与组织完善是推动节能工作的核心。

山西成立了由省长任组长,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的省节约能源工作领导组,建立了20多个部门合力推进节能的工作机制。省节能主管部门成立节约能源处、省节能监察总队、省节能中心,各市也逐步增强节能管理、执法与服务力量。全省上下形成了不断壮大的节能管理、监督和服务三位一体的节能工作体系。

2.2 强化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制是做好节能工作的指挥棒。

省里将节能目标层层分解落实至各市、县及重点企业,建立并完善了节能考核体系,将节能工作目标纳入到地方政府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范围及省属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作为约束性指标和重要考核依据。通过目标明确、责任清晰、措施有力、考核到位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形成了强有力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2.3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与控制新增能耗是实现节能的有效途径。

“十一五”期间,山西省拿出壮士断臂的决心,不断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或设备坚决采取停电、停水、停气、停运、停贷及收回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等断然措施强制淘汰。省政府出台《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将节能评估作为项目准入的强制性门槛,从源头上遏制不合理的能耗增长。

2.4 加大资金投入与实施节能工程是支撑节能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

“十一五”期间,山西省节能专项资金支持2 000余项全省重大节能重点工程,其中,2009年、2010年重点推进1 043项节能项目。山西省节能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在全国最大。“十一五”期间,山西省节能重点工程实现了2 800余万吨标准煤的稳定节能量,有力支撑了全省节能目标的实现。同时,建立了一系列制度,扶持合同能源管理成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的重要方式。

2.5 抓重点行业与重点企业是做好节能工作的关键。

煤炭、焦化、电力、冶金、化工、建材这六大行业是山西省主要的耗能行业,年耗能在1万吨标煤以上的998户企业(省千家)为山西省重点耗能企业。围绕重点行业开展行业能效对标、节能工作现场经验交流、行业节能技术推介等活动,围绕重点企业开展了能源审计、节能培训,落实了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设立能源管理岗位等措施制度。

2.6 建立健全节能法规标准与加大节能执法检查力度是推进节能工作的强力措施。

“十一五”期间,山西省完成了金属镁、铁合金、电石的地方能耗限额标准,以标准化管理推进节能,目前正在抓紧修订《山西省节约能源条例》的工作。各级节能监察队伍通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和日常监察活动,有效遏制了各种能源生产、使用的违法行为。

2.7 建筑、交通等行业是节能工作全面开展的重要领域。

“十一五”期间,山西省建设了约50万户的大型沼气工程、约630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工程、约2.5亿平方米的城市集中供热工程。推广高效照明产品2 086万支,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480万平方米。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积极推进道路运输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进程,完成了对23家省直单位的办公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2.8 科学实施节能预警调控是打赢节能决胜仗的关键行动。

2010年,面对节能严峻形势,山西省制定了节能预警调控方案,明确了“科学、合理、有力、有序”的调控原则,建立了各市节能重要工作“周、旬、月”报告制度。针对山西省电力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正确处理节能工作与经济发展、节能工作与合理发用电的关系,使节能预警调控实施与有序供电、经济发展、保障民生并行不悖。

2.9 加强宣传与全民动员是节能意识提高的基础。

在企业、机关、学校、社区、军营等广泛动员全民积极行动起来,普及节能知识和方法,倡导绿色消费理念,进一步增强了全民能源忧患意识和节能意识。节能宣传周期间,免费发放节能宣传海报等节能宣传材料10万余份(册),发放LED节能灯10万余只,发送2 760万条节能公益短信。

回顾“十一五”节能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节能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一是产业结构依然偏重。山西省产业结构单一、结构畸重,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第二产业,特别是依赖工业中的重工业。这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增加了节能工作的难度。二是长效机制不够完善。运用行政手段多,市场作用发挥不够,企业节能内生动力不足。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抑制高耗能产业发展的常态化机制尚未形成。三是能力建设相对滞后。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节能管理力量不足,能源统计、计量和节能监察等基础工作薄弱,难以满足当前节能工作的要求。

3“十二五”山西省节能工作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

3.1“十二五”节能工作总体思路

“十二五”时期,是山西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重要时期,节能工作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破解发展中的资源瓶颈约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为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16%的目标,为山西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十二五”山西省节能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实现“三个转变”,即在目标责任上,由单一的能耗强度控制向能耗强度控制和新增能耗控制相结合转变;在实现途径上,从偏重技术节能向技术节能和结构节能并重转变;在政策措施上,由注重行政手段向主要依靠经济等市场化手段转变。

3.2“十二五”节能工作的重点任务

3.2.1 创新机制,促进转型发展

一是建立倒逼机制。合理控制新增能耗,建立节能目标进度预警机制。进一步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对能源消费和高耗能产业增长过快的地区,合理控制能源供应。对超能耗限额标准的企业继续实施惩罚性电价政策,利用目标控制与差别电价形成的倒逼机制,推动高耗低效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二是健全约束机制。继续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奖惩措施,实行严格问责制。推动建立主要耗能行业、相关部门节能工作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重点企业节能目标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建立由地区、行业、部门和重点企业组成的节能目标考核评价综合体系。

三是完善长效机制。修订施行《山西省节约能源条例》,同时加大节能执法力度,组织开展节能专项检查和日常监察,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建立省级节能管理体系标准,在全省主要行业制定地方性能耗限额标准,通过标准化手段促进节能工作科学、精细化管理。完善统计监测体系,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调度跟踪,建立节能预警调控的常态化机制。

3.2.2 重点突破,促进跨越发展

一是推动节能环保型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节能技术研发、节能产品生产、节能市场服务的山西特色节能优势产业,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的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加快形成竞争优势。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争取结构节能取得突破。以结构调整作为实现节能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实现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工业、特色食品工业等新兴工业产业,不断优化工业产业内部结构,促进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低耗能产业发展,不断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三是为转型项目腾出更多能耗空间。继续依法淘汰“两高”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严格落实国家政策要求,认真制定分年度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加强淘汰落后产能督查调度,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提高淘汰标准,扩大淘汰范围,为“十二五”期间转型项目留出更多能耗与环境空间。

3.2.3 实施工程建设,促进绿色发展

一是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工程。继续加大节能专项资金投入,支持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在煤炭、冶金、焦化、建材、化工、电力等六大主要耗能行业和重点用能企业大力推进节能工程。将重点节能技术与重点用能企业“对号入座”,强制性推广节能先进适用技术。

二是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能效提升工程。培育和扶持一批节能技术、节能工作实效突出的示范园区和大企业、大项目,充分发挥大企业和大项目的支撑、带动作用,提升行业整体能效水平。研究实施重点耗能行业“领跑者”能效标准,深入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

三是节能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继续推行基于市场化运作的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自愿协议等节能新机制,建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能效评价体系。在全省发展一批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重点培育扶持5~10家销售收入过千万的节能服务龙头企业,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市场化节能综合服务体系。

3.2.4 整体推进,促进科学发展

一是加强形势分析与部门合作。认真研究经济形势变化对节能的影响,做好节能形势分析和预测预警,及时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并采取措施。深入推进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及社会领域节能工作,加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充分发挥节能合力作用。

二是加强节能能力建设。加强各级政府节能管理力量和监察及服务机构队伍,进一步完善市级节能管理监察服务机构体系建设,着力加强县级节能机构能力建设。

三是加强宣传培训。加强对各级政府节能管理人员、节能监察执法人员、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人员的节能培训。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加强节能领域工作的宣传力度,形成媒体宣传、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全民联动的节能工作新格局。

摘要:“十一五”期间,山西省节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走出了资源型省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路子。“十二五”时期,山西省节能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实现“三个转变”,破解发展中的资源瓶颈约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为山西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篇4:区农业发展状况及“十一五”思路和举措工作计划

本文希望对“十一五”期间我国动画产业发展中的重大事件、重大成果和主要思潮进行总结,探索目前在我国动画产业中依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和未来预测。

一、宏观政策扶持

历史上没有哪个时期,我国政府的政策能像刚刚过去的五年那样如此大力度地关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一支——动画产业的发展。

200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十部委《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成立了由文化部牵头、十部委组成的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并由中央财政设立了扶持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9年7月,《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而在这一振兴规划中,动漫作为重点扶持对象被提出。

我国政府在“十一五”期间出台力度如此之大的文化产业以及动漫产业扶持政策,背后实际透露出的是高层对于文化态度的转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熊澄宇教授在第五届北京文博会动漫游戏产业发展论坛上一针见血地指出:“高层对文化的认识已经从以前的宣传文化转变为让文化成为战略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所谓战略新兴产业就是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发展迅速、能够占据重要位置、对国家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产业;支柱产业就是指让文化产业的产值至少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以上。”而同时肩负着扩大内需、成为经济新增长点和维护文化安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动画产业,自然成为文化产业中最受重视的一支新军。

国家广电总局作为动画产业主要产品——影视动画节目的主管政府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扶持政策,它们均围绕着一个中心和两个着力点,即:坚持以发展国产原创动画为中心;第一个着力点,通过构建播映体系,扩大播映需求,构建动漫市场,培育市场主体,促进交易活动,从而形成完整的生产、交换、流通产业链;第二个着力点,动画市场构建和动画需求扩大以后,这一市场和需求应当由我国国产原创的动漫产业在其中发挥主要的作用。各级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多种财政政策,对动画产业加以扶持,主要集中在税收减免、播出补贴和获奖补贴等方面。

从宏观政策的角度说,上到党中央国务院、下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为“十一五”期间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对于国产动画产业在刚刚过去的五年时间里的飞速发展功不可没。但是也应该看到,我们的扶持政策也并非是完美无缺的,有一些弊端正逐渐显露出来。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过去五年以刺激投资为主的政策思路上。

投资、消费和外贸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而在过去五年间,无论是动画产业,还是其他产业,无论是在金融危机的困难时刻,还是在经济环境相对安全的时刻,我们的政策大都是以刺激投资为拉动经济的主要杠杆的。最鲜明的案例就是面对金融危机时的四万亿投资政策,而在动画产业中,我们的政策也特别倾向于“筑巢引凤”式的鼓励和吸引动画项目投资和各种形式的对动画项目的直接补贴。这产生的一个不良结果就是,投资的确拉动了GDP,的确诞生了不少产品,但是有多少产品是能真正被消费的呢?动画产业的利润主要来自于消费环节,所以真正的扶持政策应该是着力刺激动画产品的消费——包括电视台收购价格的提高以及动画相关产品的销售等等,而不是着力在把各路投资商吸引到动画产业中来进行投资。以投资为杠杆的扶持政策会导致大量的难以被观众接受和消费的政策次品,从而使先进入动画领域的投资商知难而退、使未进入动画领域的投资商望而却步,令接下来的动画企业融资难以为继;只有以消费为杠杆的扶持政策,才会让动漫企业得到真正的利益,让动漫企业的盈利模式更加清晰,从而自发地吸引投资商进入动画领域。

二、动画作品生产

在“十一五”期间,从最直观的角度说,国产动画的产量明显增加,质量也有所提高,这是国产动画产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成果。

2005年国产动画的产量为42500分钟,2006年达到82300分钟,2007年达到101900分钟,2008年达到131042分钟,2009年达到171816分钟,短短五年时间,国产动画产量增长超过4倍。今年1至10月,我国动画产量已经达到11万分钟,比去年同期增长2万分钟。

2009年申报备案的国产动画电影116部,批准备案的86部,全年获得播映许可证的国产动画电影27部。这些数字都比2006年时有显著提高。特别是在近三年先后出现了《风云决》、《麦兜响当当》以及现象级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和《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等票房大热的国产动画电影,令国产动画电影的制作业者为之一振。今年进入院线播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及其票房成绩如表1所示。

从企业数量上看,2006年时国内动漫企业为5400多家,而今年这一数字已经上升至近10000家。不断壮大的制作队伍也促成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原创动画数量的迅猛增长。

相较产量的提高,国产动画质量的提高似乎更能说明整个产业的发展。根据笔者在2008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在小学生一至三年级、四至六年级、初中生和高中生四个收看动画片的主要人群中,认为国产动画质量比以往有所提高的分别占44.0%、71.8%、47.7%和35.1%,均比认为国产动画质量和以往持平或比以往有所下降的比例要高。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国艺术动画和动画院校学生毕业作品的质量也比五年前要高很多。拿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来说,在2004年和2005年刚创立的初期,需要把国内作品和国外作品区别开来进行评比,因为二者不在同一档次上。而随着近年来国内艺术动画和学生作品质量的提高,常州动漫节已经取消了这种区分对待的温室政策。结果是即使在同一个标准下衡量,依然有不少国产艺术动画以及学生毕业作品能够获奖。

在动画作品生产方面,过去的五年间我们的确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应该看到,中国动画产业依然停留在以产量为主要指标的衡量体系下,而没有建立起以产值为衡量指标的体系,这对动画产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非常偏颇的理解。当我们的播出政策——黄金时间禁播外国动画片以及构建完善的播出平台等相继发挥效力之后,立刻刺激了国内动画企业制作出更多的国产动画片,可是因为这些动画片的质量虽比以往有所提高,但仍未能达到观众的期待,因此这些播出政策实际并未刺激观众的收视和对国产动画的消费。对于目前广电总局用来提高国产动画质量的精品动画政策,笔者认为它的执行效果远不如播出政策好。因为它只能作为对精品动画的奖励,却不能真正促成精品动画的诞生;究竟它所评选出来的是真正的精品还是矬子里拔出的将军尚不能确定,更不用说因为这项政策引发了动画企业与播出机构各种不正当的内幕交易行为了。真正的精品动画应该诞生于艺术动画,是由出色的艺术动画团队、导演来指挥完成的。所以在接下来的五年中,我们的政策应更加关注以往忽略的艺术动画领域,加强艺术动画与商业动画的嫁接,为艺术动画的创作者进入商业动画领域创造便利的条件。

三、播映体系建设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动画播映体系建设日趋完善,这是国产动画产业发展的另一个主要成果。

目前全国已有33家少儿频道和5家动画频道,它们成为推动国产动画健康发展的重要平台。首先,国产动画播出数量逐年上升。中央电视台每天播出动画片约12个小时,5家动画频道平均每天播出动画片都超过12个小时,全国共有300多家电视台具有固定的播出动画片的时间,现在还有一大批省级电视台开始播放国产动画片。其次,动画频道、少儿频道的收视份额逐步上升。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平均收视份额稳居中央电视台第五位,有时竟达到中央电视台所有频道的前两位,北京卡酷、上海旋动等卡通频道收视份额也在不断提高。再次,播出平台的构建为动画片的市场交易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据悉,每个动画频道平均年购买动画片超过4万分钟,每个少儿频道平均年购买国产动画片超过3万分钟。最后,动画播映实力不断加强并获得良好回报。近年来,一批少儿频道实现了扭亏为盈,上海哈哈少儿频道2009年收入达到8154万元,江苏少儿频道达到6000多万元,浙江少儿频道达到4000多万元,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2010年广告招标达到7.18亿元。

播映体系的完善促成了国产动画巨大的需求市场,这直接刺激了国产动画量的增加。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的播出机构依然在动画片交易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仅有《喜羊羊与灰太狼》等极少数动画片形成了卖方市场,而绝大多数国产动画依然处在电视台绝对说了算的境地。面对播出机构极低、极不合理的购片价格,动画公司不仅没有定价权,甚至没有议价权。这一方面有媒体垄断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动画公司生产的影片本身质量不过硬的原因。总之,这一现象的从本世纪初的“蓝猫”时代开始突现,在过去的五年依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观,动画公司从播出环节依然无法回收像样的成本,盈利模式依然要孤注一掷地压在被盗版严重冲击的衍生品市场中。这极不利于国内中小动画公司的发展。但是这一局面有可能在接下来的五年中得到缓解,因为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将会对传统的电视、电影媒体构成强有力的冲击。新媒体的播出平台将会给动画企业带来新的盈利模式,可以预见新媒体动画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动画业界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

四、动画人才培养

根据统计,早在2006年的时候,便有447所大学的院系开办了与动漫相关的专业,全国动漫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达6.4万人、在校学生46.6万人。今天这些数字均已远远超过了当初。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的曹小卉教授在2010·北京动画艺术教育国际会议上表示:“我做了30多年的动画,有一个很大的疑惑,就是为什么那些大学里头不以开音乐专业为荣,可是都要开动画专业,动画比唱歌容易吗?40余万毕业生造成了一个社会压力,虽然动漫产业发展很快,需求是在增加,但是动画这个行当入行的门槛高,所以供需矛盾还是很突出。”

我国大专院校中的动画专业数量和学生数量,都在近五年内发生了激增,有不少院校在师资都还没有保障的条件下就应景地开设了动画专业。相关管理部门没有对这一现象进行任何警示或纠正,客观上促成了目前到处都有动画专业的毕业生,但很多人都难以学到真正的动画技能、在毕业后难以找到合适工作的现状。动画企业急缺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和技能型应用人才,很难与当下的动画专业教育实现对接。对于动画人才培养,笔者认为盲目开设动画专业是不足取的,这一风气应该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中被遏止;取而代之地应该是复合型高端人才以及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强化教育培训体制。即在大量动画专科学校中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减少高校动画专业的数量,集中优秀师资培养高端人才,每年选拔适当数目的人才——包括在校学生和已经在企业中工作的人,前往美国、欧洲、日本等动画先进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学习培训,充分吸收外国动画生产制作和经营运作经验,学成后回国参与和指导企业实践。

五、基地和节展建设

动漫产业的基地建设是“十一五”期间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政府部门支持动画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希望利用基地的产业集群效应,增强区域动漫企业间的信息沟通与共享,有效降低动漫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交易成本。据统计,目前由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授权建立的动漫基地(含教学基地)分别为5家、32家和13家,另外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还授权建设了1个国家动漫游戏原创产业基地。

应该看到,作为动画大国的日本只有东京一个地区是动漫企业的聚集区,而中国有18个省市自治区拥有动漫产业基地,仅北京市便被几个部委授予了9个动漫产业或教学基地。本应作为集群效应存在的动漫基地,在中国被各地方势力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硬生生地成了散化状的存在,这不能不说是一桩怪事。虽然不能否认,的确有一些基地汇集了很好的动画公司,出台了很好的为动画公司服务的政策,诞生了很好的动画作品;但对于更多基地的经营者,尤其是现在还想成为新的基地经营者的人来说,基地作为一片房地产的意义可能远远大于作为动画集群的意义。因此,目前我国很多动漫基地从建立的初衷就背离了发展动漫产业的目的。在未来五年,作为基地审批部门的政府机构应该严格审批新基地项目,严格审查和检验已建基地成果,使这些产业基地真正为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做贡献。

据笔者统计,2009年我国共有24个省市自治区举办各种动漫节展、博览会、大赛、嘉年华总计73次,其中首届举办的节展42次,举办5届以上的节展活动仅有9个。和基地建设一样,动漫节展也成了各省市竞相举办的活动。

诚然,在这些节展中有一些已经形成了比较响亮的品牌,如中国国际动漫节、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亚洲青年动漫大赛、中国(北京)大学生国际动画节、金龙奖、学院奖等,但是更多的动漫节展活动还是处在投入资金越来越少、境况一年不如一年的鸡肋状态。和基地的一次性建设不同的是,动漫节大多需要各地方政府每年不断地予以财政投入,这就决定了一些没有经过良好规划和办出特色的动漫节展,因为无法聚集人气而被最终放弃的结局。如果说每年70多个动漫节展活动是个“乱象”的话,笔者反倒认为它更像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能后检验出真正有诚意和有能力发展动漫节展的地方政府和真正组织有力的节展组织团队。中国动漫节展需要经过这样一番惨烈的竞争和优胜劣汰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乱象”反倒是一种自然规律。

六、“走出去”思潮兴起

文化“走出去”,是我国政府在“十一五”期间提出的一项对抗西方文化入侵与文化殖民的文化发展策略。有着悠久传统文化的中国不应被西方娱乐文化所侵蚀,而应当把本民族优秀的文化观念传递到世界去。这个思想在动画领域成为了“动画走出去”的思潮。

2008年我国国产动画片累计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2009年我国动画片出口79部,1490小时,总金额达到3056万美元,不仅比2008年增长150%,并且首次超过了其他类型的影视节目,在出口影视节目中占据最大的比重。

成绩虽然喜人,但是应该看到,中国的“动画走出去”和外国的“动画走出去”有着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我们走出去的动画往往在国内都还立不住脚,或者说很多走出去的国产动画是跳过了在本国发行的环节而直接选择海外市场发行的道路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国内动画产业链的盈利模式仍不清晰,国内播映购片价格不足以满足动画企业回收相当成本的需求,因此中国动画的“走出去”与其说是一种顺势而发的结果,倒不如说是一次被逼无奈的选择。当《中华小子》以预告片海外节展放映,先海外签约发行回收成本,再返销国内的模式成功运作并被国内动画企业广为关注之后,在中国动画市场上难于获利的国内原创动画企业纷纷走上了试水国际市场的道路。今年参加全球青少年电视节目交易最主要会展MIP Junior的中国企业将近30家,而2006年以前听说和关注过这个展会的国内企业几乎没有。可以说正是中国国内市场的不完善,客观上促成了国内动画企业走向国际,面向海外这个相对成熟却规范的市场,开发符合国际口味和质量要求的动画作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因祸得福。

七、“喜羊羊”现象诞生

《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动画领域涌现出的一部代表性作品,它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长盛不衰的电视收视率和创造纪录的电影票房成绩上,而且体现在它创造了一个属于全社会的文化话题上。一时间,不分男女老少,大家都在谈论喜羊羊,这是以往的国产动画片很少能做到的。

从2005年在杭州电视台播出以来,“喜羊羊”迅速凭借其精准的定位、突出的人物性格、简单而又有趣的剧情设置,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不仅成为卡酷、金鹰等专业动画频道的宠儿,甚至出现了像浙江卫视这样的省级卫视频道为了能在周末吸引收视率,全天播放“喜羊羊”动画片的奇景。

“喜羊羊”在播出的前三年,虽然获得了广泛的市场关注,也拥有了一大批不同年龄层的忠实拥趸,但是由于国内不甚良好的版权环境,并没有赚到与其市场影响力匹配的收益。然而,它却挑战性地尝试了电影动画的制作,并由此开创了从电视收视率到电影票房转换的盈利模式。这是“喜羊羊”带给中国动画业的一个惊喜、一个贡献、也是一个思考:是不是所有动画片都能走电影盈利的道路呢?

很多人认为“喜羊羊”电影的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长达4年的电视动画片的铺垫。诚然如是,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另外两个案例:同样有较长时间电视动画铺垫的《虹猫蓝兔七侠传》的电影动画为什么票房惨败呢?而没有任何电视动画铺垫的《麦兜响当当》,为什么能在大陆市场上获得数千万元的票房佳绩呢?如果我们把这些影片综合来看就会发现,决定一部动画电影票房成绩的其实并不是其有没有电视铺垫,而是其卡通形象本身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喜羊羊”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设计出了一系列非常可爱又各具性格特点的小羊和“老”狼的形象,而具有这些性格和这样可爱外貌的“喜羊羊”和“灰太狼”就是比虹猫蓝兔的卡通形象要更具有吸引力;而同样非常优秀的小猪麦兜的形象,也不需要任何电视铺垫就可以抓住观众的眼球,成为具有市场影响力的作品。

所以,希望通过复制喜羊羊先电视后电影路径取得成功的动画公司,往往会发现其实从电视到电影并没有必然相关的联系,从而感受到电影票房和电视播出难以嫁接的困境;可如果能复制“喜羊羊”巧妙设计人物性格、精彩塑造卡通形象这种方法的动画公司,倒是有可能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因为前者只是现象,后者才是本质。

八、投融资成为热点话题

在最近一两年的国内动漫节上,悄然诞生了一类新的主题论坛:动漫投融资论坛。这一方面显示出政府、业界充分关注投融资问题,认为融资难是制约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的准确把脉,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目前我国动画产业的投融资机制仍不健全的现状,以及动画企业融资难尚未改观的现实。

动画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中国动画产业的盈利模式仍不清晰。企业赚钱的前景不明朗,自然会让众多的投资商望而却步。而融不到资的动画企业,就只能制作一些低水平的作品,于是就更难赚钱,这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如果说在“十一五”初期,资本进入动画产业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圈地”建基地搞房地产的话,那么当政府严控基地建设的今天,资本已很难对难于获利的动画产业本身有足够的兴趣,毕竟除了“喜羊羊”等极少数动画电影有较好的票房成绩以外,绝大部分动画电影都是做一部赔一部,绝大部分的动画衍生品开发都受制于版权环境而难于获利。

解决动画产业投融资问题,不在于召开多少次投融资对接会,而在于提供给投资方一个可靠的进入理由。外国的经验是,尽量把动画片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运营主体都纳入到投资方的利益共同体中,抱团取暖,从而给每一方都有个可以信赖的保障。所谓的投融资对接会,也不应该仅只是投行和动画公司的对接,而应该是包括投行、衍生品制作机构、作品发行部门、播出机构、媒体等全方位的对接。

在“十一五”期间,奥飞动漫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进行了成功的融资,是我国第一个动漫企业IPO。奥飞动漫的上市对中国动画产业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总之,“十一五”的五年,让中国动画产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规模上和2006年以前的动画产业不可同日而语,从认识上摆脱了乌托邦式的思考模式而逐步进入一种正常和平稳的发展状态。

篇5:区农业发展状况及“十一五”思路和举措工作计划

一、“十五”期间计划完成情况

**市水利发展“十五”计划总投资20.87亿元,预估2005年底完成投资8.65亿元,完成计划36.66%。完成的主要计划情况如下:

(一)防洪工程

防洪工程主要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海河堤防工程加固建设。

1、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2、海河堤防工程加固建设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

水资源工程主要包括水源工程建设、饮水安全工程、灌区节水灌溉工程。

1、水源工程建设主要是白石芽水库工程建设,“十五”期间计划投资9000万元,截止2004年底已完成530万元,预估2005年底完成投资9000万元,完成计划100%。

2、饮水安全工程

3、灌区节水灌溉工程

(三)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工程

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工程主要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

“十五”计划投资2000万元,截止2004年底已完成748万元,预估2005年底完成投资748万元,完成计划37.4%。

(四)中越界河整治专项工程

(五)小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工程

二、“十一五”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市水利发展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治水方针,牢固树立大水利观念,紧紧围绕面全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理念,以提高水利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中心,以水安全为重点,以水利市场化、产业化为基本途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讲求效益,大力发展水利经济、循环经济,深化改革,推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促进生态节水型社会的建立,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加快**市“大港口、大通道、大工业、大开放、大发展”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篇6:区农业发展状况及“十一五”思路和举措工作计划

及“十二五”主要工作目标和意见

“十一五”期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环保部门的指导下,对照××市下达的“十一五”环保目标责任书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委“××”发展战略和“××”目标,认真履行环保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环境保护的各项目标,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汇报如下:

“十一五”期间的主要工作

一、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十一五”期间和二0一0年我们围绕××市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控制目标,全面开展污染防治工作,使各项目标均按要求提前完成。

1、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市下达我市的主要污染物为COD、SO2和氨氮,其控制总量为到2010年底前COD为控制在2667吨、SO2为653吨、氨氮为243吨,其考核指标主要为COD和SO2,我市到2009年COD

已控制在2600吨以下,提前一年完成目标任务。SO2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市没有水泥、发电和钢铁等行业,没有减排项目,××市已不再下达减排任务。

2、环境质量目标:我市环境质量目标主要为重点断面水质目标、城市空气质量目标和城市集中水源地水质目标。目前我市主要断面××水质断面均达到Ⅳ类和Ⅲ类,达到目标要求,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达90%以上,城市集中式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95%以上。

3、环保工作目标:重点污染源达标排放率达95%以上,污水处理率和城市垃圾处理率目标要求为不低于45%和60%,我市处理率均超过70%,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建设均完成目标要求,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

二、严把“环评”和“三同时”验收关,工业污染防治得到加强 “十一五”期间,我局按照追赶跨越的要求,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 1

调整,在扩大内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项目建设中,一方面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步伐,另一方面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严把“环评”和“三同时”验收关,既确保了我市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又使工业污染得到有效防治。一是按照政策要求,严格把好“环评”关。我们在项目建设中既考虑国家产业政策又考虑我市实际情况,采取工业项目严格把关,基础建设项目从宽,高科技项目和产业升级项目优先准入等,积极做好环境评价,严格执行“环评”程序,做到专家评审、公示、公开征求意见、集体审批决策,有效地控制了“环评”质量。二是认真做好“三同时”验收。在“三同时”验收中,我们严格对照“环评”要求和标准,逐项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对验收中没有按照要求建设相应污水处理设施或建设质量不达标的,坚决予以纠正,限期整改;对技术参数达不到要求的,责令进行技术改造;对整改仍不达标的,坚决不予验收,从而较好地保证了环保设施的工程质量。三是强化监督管理。对已经经过“三同时”验收的企业,加强监督管理,确保环保设施的运行,特别是重点排污企业采取定期监测、跟踪监管、突击检查等措施,确保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对检查中发现的环保设施不运行或运行不正常的现象,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对故意回避检查、弄虚作假、偷排漏排的行为,一经发现,坚决予以重罚,责令限期改正。

三、强化生态建设,合理规划布局,确保饮用水源的安全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是环保部门重要工作,“十一五”我们从生态建设入手,把饮用水源保护作为工作重点始终抓住不放,一是做好饮用水源的规划布局。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实际,我们对13个乡镇、办事处的饮用水源进行全面规划,经过认真勘界,市内共设立2个集中水源保护区,并设置明显的水源地保护区标牌,13个乡镇饮用水源划分方案已上报××市待批,使水源地保护工作得到有效落实。二是对水源保护区进行集中整治。凡被设立为保护区的我们对其污染源进行集中调查整治,消除排污隐患,特别是在南沙河集中饮用水源保护区整治中,市政府专门发出公告,拿出整治方案,多家部门联合执法,对保护区内的采沙船

予以取缔;对××的上游排污企业进行集中整治,并予以处罚。确保城市饮用水源的安全。三是对乡镇部分水源保护地进行勘界、报批。对水源保护区内围网养鱼、养禽等面源污染进行必要的整治,确保饮用水源达到质量要求。四是对重点城市饮用水源监测监管。我局对城市饮用水一二级保护区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并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特别对汛期和枯水期容易产生水源污染的,特殊季节加大检测频率,及时处置水源地保护区内可能产生的污染问题,从源头上确保饮用水源安全。

四、认真实施专项行动,环境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严格执法,加强监督是确保环境安全的有效措施,我局在环境监督中,主要以专项行动为抓手,做到有组织、有重点、有目标、有专门人员、有完整的工作方案,确保每年一次的环保局专项行动落到实处。使违法环境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在实施专项行动中,我们坚持做到每年确立一个重点,整治一个行业,五年来,我们先后把饮用水源安全、辐射、放射安全、关闭“五小”和治理重金属污染作为专项行动的主要内容。每年开展一项集中整治,特别是09年整治重金属污染中我们先后对涉铅的酸铅电池企业进行全过程检查,从污水处理、净化、循环使用到固废、铅泥的转运处理都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建立相应的台帐,确保铅水、铅泥不出生产区,较好地防止了铅污染,保障了周边环境。在对涉及辐射、放射安全的相关单位整治中,我局先后对全市33家涉及辐射、放射的单位、一家同位素和一家放射企业进行了跟踪检查,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特别是节假日确定专人值班保管,确保了放射、辐射等设施的安全。我们在开展好专项行动的同时,不断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五年来先后出动执法人员1580人次,检查企业320家,处罚违规企业38家,仅09年我局就出动执法人员428人次,检查企业110家,查处违规企业21家,环境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十二五“工作思路

“十二五”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发展战略,认真实施五大行动,围绕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和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落实和完成减排任务;严格规范执法,坚决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一、认真谋划“十二五”,科学预测和处理好环境总量与减排的关系 谋划十二五的关键是科学预测好十二五的环境总量,即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这一指标预测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我市经济发展的空间,同时也对减排产生一定的影响。

十二五考核我市主要污染物为COD、SO2、NH3-N、NOX四项指标。排

放总量的预测将依据09年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数据为基础,结合发改委制定的十二五末我市GDP总量为150亿的规划目标及城市人口规模和农业发展状况等为依据,测算出我市十二五COD为7975吨,SO21358吨,NH3-N780吨,NOX683吨。按照10%的削减测算,十二五期间,我市需要削减

COD3236吨,SO2736吨,NH3-N236.7吨,NOX106吨。为确保这一减排目标的实现,我们一方面加大减排项目建设,主要项目:一是加快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建设。二是积极推动××等一批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另一方面强化污染治理,严格实施排污许可,严把环评入口关。对高排放、高污染的企业,一律从严把关,限制入驻;对一般性污染企业强化污染治理,确保达标排放。同时,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引导发展高科技企业和第三产业,减少污染源。

二、积极探索和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我市工业经济起步晚、底子薄,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不到百家,其传统生产工艺和高耗能企业还有一定的比重,因此,在推进增长方式转变中一是要积极引导企业,调整生产结构,开展清洁生产;二是开展节能降耗,在企业技术改造中,淘汰落后工艺,加速技术升级和产品的更新换代;三是针对园区企业行业多、门类多的特点,积极做好企业间的协调,做到企业间资源相互利用,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四是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严把准入关,有效利用“环评”手段,大力发展和推动低碳经济。

三、立足本地资源,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保护最大的亮点就是推进和保护生态,这是环保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首先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用好的环境促进发展,用发展的成果来改善环境,使其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二是依据本地资源,统筹协调,积极推动××的休生养息,恢复生态功能;三是要立足长远,全面规划,在彰显产业特色中,严格划分区域功能,合理做好布局中,着力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四是全面启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按照“以奖促治”的要求,加快农村环境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村面源污染,着力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再现往日青山绿水。

四、“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好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

上一篇:水利部门廉政心得体会下一篇:XP不能访问Win7系统下共享文件的解决方法(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