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数学的人文价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几个教学片段引起的反思

2024-08-19

关注数学的人文价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几个教学片段引起的反思(共2篇)

篇1:关注数学的人文价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几个教学片段引起的反思

教学总结·关注数学的人文价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几个教学片段引起的反思

范成君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开展,教师们的教育观念在不断更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我有幸参加这次教改大潮,经历了一次教育观念上的大转变,正力图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新教学行为。于是,我发现在我的数学课堂上常发生一些有趣的数学以外的小片段。

教学片段一

在教学20以内加减(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这一课时,我们选用的是“小兔请客”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然后请一个学生讲讲“小兔请客”的故事。学生们听过许多童话故事,看两幅图讲一个童话故事,对他们来说,好比小菜一碟。我的要求刚说完,张施施同学率先举手。“好吧,张施施同学来给大家讲《小兔请客》的故事。看谁听得最认真,听她讲得好不好?从她讲的故事里,你能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张施施高兴极了,绘声绘色地讲开了:“一天清晨,小兔请好朋友小猴、小松鼠和小刺猬到家里来做客。她先端出了3盘果子请大家吃,机灵的小猴马上想数出每个盘子里有几个果子,他数了数,告诉大家说,‘每盘10个果子。’小兔怕果子不够,又从家里端出2盘来,调皮的小刺猬看到这么多果子,又不想在这里玩了,就爬到盘子里一滚,把果子都扎在刺上,跑回家了。小兔、小猴、小松鼠看了,哈哈大笑起来。” 一年级的小朋友能看图把故事讲得这么生动、形象,真让我感到惊奇,我连忙说:“张施施的故事讲得好不好?”出乎我的意料,只有少数几个人轻声地说好,有好几个学生都大声说:“不好!”

怎么回事?我马上请赵泽说说他的看法,赵泽说:“小刺猬太没有礼貌了,到别人家做客,随便拿东西还不打招呼就跑走了。而且其他的小动物也不应该笑他。”我忙说:“你真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这时,谈晟起来说:“我也觉得张施施讲得不好,小刺猬把果子扎走,说不定是想拿回去给爸爸妈妈吃,不是不想在这里玩了。”我感到很惊异,孩子们的心灵是多么地纯净、率真啊!又有一名学生说:“我也觉得张施施讲得不好,老师让我们编故事,但是故事里面还要有数学问题,我认为她应该在后面提几个数学问题,比方说,小兔一共拿出来多少个果子„„”我及时对这些同学进行了表扬,并就此事切入我们的正题,引导学生去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加减法。

教学片段二

一年级下册“练习三”中的第9题,是由“申奥”成功的图片与申奥时投票结果组成的一道数学题。我先请学生谈谈看电视转播“申奥”成功时的心情,然后再让他们算算北京比多伦多多几票?学生算完后,一个学生突然大声说:“老师,我觉得要把‘多伦多’改为‘多得多’,我们北京的选票比它们多得多。”全班学生都高兴地笑起来,民族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教学片段三 在做一年级下册“练习四”中的第4题“找帽子”时,一些学生发现,题目中出现了问题:为什么有个小朋友没帽子?我给他画一个行吗?

为什么有个男孩要戴女式帽子,一定是画错了,我能帮他改改吗?要不别人会笑话他的。

在做第8题“小猴摘桃”时,学生更是提出了不少问题。

生甲说:小猴摘桃子为什么非要爬梯子呢?小猴最会爬树了!

生乙说:这里其实是让我们算数学题,一格正好一道题,谁先算对谁得桃子!生丙说:那干嘛不在桃子上写题呢?算对一题就可以得到一个桃子。学生们争论得不亦乐乎,我只好打断他们。

师:你们想的都很好。也许编书的叔叔阿姨没考虑这么多问题,只想到让你们开开心心地学数学,如果你们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可以自己试着编一编这样有趣的习题。

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接受你这个意见,以后我自己编几道合理的、有趣的习题。

„„ 反思

罗列以上几则数学课上的片段,是因为以上类似的故事总是不断在课堂中上演,从而引发了我的思考,是什么让学生这样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而学生所言又不是数学课堂上正在研究的数学问题,这是否偏离了数学教学的轨道?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思考一:是什么让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

1.新的教学方式与新的学习方式。

我们的学生很幸运,一进校门就迎来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全新的教育理念下的全新教材,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贴近生活,他们的学习在数学活动中不经意就完成了。有趣的游戏,强烈的现实感、时代感,使他们不再觉得学数学枯燥乏味,而是很快乐。例如片段三中的游戏“找帽子”、“小猴摘桃”,实质上就是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练习百以内的加减法。学生在这样的练习中,想得更多的是“我要给谁找到帽子,我想比别人先摘到桃子„„”计算成了他们获取成功、体验快乐与实现自我的过程。这样的新的学习方式较以往的传统学习方式是不是有了很大的变化呢?学生的学不再被动,而是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学。而教师也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而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课堂上不再是单一地讲解、演练,而是由许多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组成,学生真正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新型的师生关系与民主的教学氛围。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与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经验与认识,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达到教学相长。同时,老师也注意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困、所惑,而不会为教学进度而打断学生的思维。如前面几个片段中,老师就允许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讨论数学课外的问题,尤其是在片段一中老师认为很好的地方学生居然会说不好,我没有制止学生,而是让他们充分发表意见。果然,学生年龄虽小,可他们已有自己的看法,对此我低估了他们。在他们的发言中,我看到了每个学生的个性与思想,也学会了怎样去尊重这些小学生,获得了一些启发。这不正是教学相长吗?因此,当学生有异议时,我总是耐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充分表现。在课堂上学生不再把我当成权威,而认为老师是他们的朋友,在朋友面前什么都可以说。学生自然就无拘无束,畅所欲言。

思考二:教学是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 1.关注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学科教学的重点是在学科还是在人?我们数学教学是关注数学知识还是关注人?

以往的教学我可能更多地关注数学学科知识,而较少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教学应该“关注人”。人的发展应是全面的,正如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我们的学科教学应关注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三个维度的和谐统一,才会让每个学生得到进步与发展。也许我们平时关注得更多的是前两者,而对后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总是抱着漠视的态度。教学新教材以来,我就不断地在这方面进行改进,因此,我的数学课堂也许有点“跑题”。我想上数学课好比是“数学之旅”,学生不会一心一意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的,他们一边走,一边东张西望,可能会突然发现一些数学以外的美景,收获一些其他的美丽的小花。如片段一中,张施施能说得那么精彩,就是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她的精彩发言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形象,这不也体现了一种学科间的整合吗?我们不可能把学生身上的各种素质割裂开来,一种一种去培养。我觉得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就必须允许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偶而跑跑题也无所谓,这样的“数学之旅”才不会寂寞。于是,我发现了学生对数学有了愉悦的体验,他们在数学课堂上兴高采烈,其乐融融,他们对数学越来越感兴趣,这不正是以往我们想方设法要调动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吗?我越来越坚信,只要我们关注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学生的发展就会越全面。

2.关注数学课程的人文价值。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新教材编排很注重课程的人文价值,而学生也能从中自我发掘德育内容,自我教育。比如片段二中“申奥”成功的练习题就很有时代感,学生有过切身的体验,现在这样的题目又及时地出现在书上,很自然地让学生去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是一次很好的人文精神的熏陶。有时在数学教学中也并没有什么特定的德育内容,可学生却能自己挖掘出德育内容来。例如片段一中,学生自己提出的要注意礼貌、换位思考等想法。教师只需因势利导,也会让数学课堂充满人文色彩。德育无处不在,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地挖掘许多因素,让学生自己感悟,而不需要刻意雕凿。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我们应该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对高尚的道德生活与丰富的人生的体验,使知识的增长过程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当然,如何更好地处理学科知识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使学科知识的掌握与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统一,是我们今后教学中要加倍关注的问题。我想,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一定会找到更好的答案。

[注:本文教学内容所依据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作者工作单位:湖北省武汉市中华路小学)

篇2:关注数学的人文价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几个教学片段引起的反思

随着现代科技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人文素养的理解在艺术设计中的体现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深入人心,那么,如何能设计出饱含深厚寓意,让广大人群所接受的设计作品,关键在于对设计人才的培养。许多发达国家都在教育改革中先后开始重视人文取向,加大人文社会科学在教育中的重量。艺术设计教育必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所以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要学习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掌握些许人文方面的思想。

(一)国外设计院校人文素养现状

现如今,在多数欧美国家,他们有着非常发达的经济体质,也有着比较宽松的政治、社会环境,除此之外他们的艺术人才培养也有他的特色。我们来看看美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自从美国受到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设计运动的影响之后,涌现出一大批艺术家,在他们的设计思想和设计作品中,你能强烈的感受到一种从未如此浓烈的关乎于国家和社会传统、关乎于历史发展、关乎于人类现状、关乎于人类将来的使命和情感。

通过资料比对,我们以欧洲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和美国设计院校设计教学体系中的设计构成课程为例,我们会发现他们之间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欧洲设计教学理念比较注重训练设计人才对材料认识和材料加工技术的提升,再看美国设计院校的课程设计理念,我们会发现在欧洲设计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了对设计人才人文素养、意识情感的训练。这样的提升和改革,会给设计领域带来新的活力和血液。

(二)中国设计院校人文素养教学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在欧美国家大环境的影响下,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由于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因素,制约了人文素养提升的力度,大多数群体人文素质的缺失状况,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也看到了中国国民人文素养提高的必要性。教育部发表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意见》中着重指出:“要把文化素质教育的有关内容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因此,全国各大艺术教育院校在国家提倡开展提升人文素养口号的旗帜下,也认清了方向,摆正了状态,势必提高中国艺术设计人才的人文素质。

(三)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启示

国内外先进经验带来很多启示。

第一,各高校在艺术设计教育中,都应该加强人文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第二,在现代设计教学的课程体系中,加强人文素养方面知识的教学力度,多开设相关的课程。

第三,高等设计院校要以更高的教学质量、设计理念、教学环境对学生加以培养。

二、设计构成课程教学结合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初步试验

(一)试验意图

1. 通过课堂试验,使学生能更多的从人文观点出发,让设计构成变得更加有血有肉;2.通过课堂试验,使学生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3.通过课堂试验,更全面的提高今后的设计教学质量。

(二)构成课程课题试验设计

按照课程内容安排,分别从三个不同方向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主题训练:

1. 寻找某个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节点,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得到一定提高;

2. 捕捉外界环境与人的心理变化、互动的节点,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得到一定提高;

3. 关注人的情感价值,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得到一定提高。

(三)课堂试验方法

以设计构成——立体构成课程为例,在具体课题中鼓励学生结合各自的人文观点大胆创新。具体实验措施如下:

1. 在“平面到立体”课题中的试验

主题:学生心理感受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往来

课堂实施介绍:立体构成是学校是三大基础构成之一,也是三大构成中逻辑规律下最后接触的一门课程,下接各设计类专业课程,它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上课教师查阅、搜集了大量书籍以及互联网相关资料,发现对于初涉艺术设计的学生来说,从二维到三维的概念理解还是缺少衔接,而且形式单一乏味,其中有关人对空间的心理体验、理解比较欠缺,恰恰相反这方面的感知和理解对设计专业学生来说又是极其关键的。空间——在设计艺术中是被运用频率相当高的一个感知概念,它是由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两个内容构成的,而在物质条件日渐充裕的今天,我们常常会在人为创造的富足的物理空间里,而忽视自身和他人心理空间的内容。因此,这个课题中决定加强这一部分的空间意识和空间思维训练。

2. 在“设定形态空间”课题中的试验

主题:学生主动汲取传统文化与历史人文文化

课堂实施介绍:立体构成课程的第二个阶段,旨在训练学生的空间形态感觉,立体构成虽然是一门传统设计课程,但它应该汲取更多的营养和灵感,为它注入新鲜的血液。所以,我们在进行立体构成的教学时,在讲解分析了基本的知识点以后,应该重点和学生们学习和探究设计灵感从何而来?如何去捕捉、凝练无处不在的设计灵感?应该如何向传统珍藏汲取、如何向历史汲取、人文观点?如何凝练并付诸实际?

3. 在“变废为宝”课题中的试验

主题: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

课堂实施分析:

立体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组成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俗称的“三大构成”。其中立体构成更加重视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和造型制作技法,比较注重学生对于现代各种材质形态、性能的了解,以及各种材质的加工与运用。课程教师与相关课程学生进行了交流,学生普遍觉得,课堂讲述内容知识点能理解,但是很难找到抓手,面对课题不知从何开始,没有灵感的支架,处于一种比较被动学习的状态。立体构成这门课程,从以往课堂效果来看,它的感觉相对比较理性,过于机械死板,过于偏重于技术、材料、方法。所以,试验老师对这门课的分阶段课题要求进行的修改,在每个课题的侧重内容、思考方法、制作环节上都要求学生结合人文素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寻找、挖掘生活感动,促使学生将理性认识和感性获取很好的结合起来。

三、结语

艺术设计与我们的平常生活、工作的关系日益紧密,它对于提高广大人群的生活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艺术设计是通过创造性的设计性的解决我们日常问题的一门学科。而设计构成又是艺术设计的根基,所以,我们大力培养设计人才的人文素养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能从不同层面、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对人文观点的解析和运用,并凝练成自己设计作品的灵魂。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日益提高,艺术设计与人文素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学生在学习期间,学生不仅要学习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掌握些许人文方面的思想和底蕴,结合设计构成课堂改革试验,呼吁设计基础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样才能通过设计作品更好的诠释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

关键词:设计构成,立体构成,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曹方,乌仔烈炎.《现代主义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2]方海.《来自古代传说的创意》.室内设计与装修,2004(1).

[3]刘元举.《表述空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

[4]王静.《浪漫建筑:贝幸铭设计的日本美秀美术馆》.室内设计与装修,2000(1).

[5]何晓佑,谢云峰.《人性化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6]杜时钟.《人文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上一篇:副主席就职演讲稿下一篇:小学十佳少年评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