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简报

2024-08-10

街道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简报(精选15篇)

篇1:街道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简报

为确保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顺利进行,朱沱镇坚持“有户就查”、“有地就查”原则,多措并举全面部署普查工作。

一是明确职责分工。该镇成立了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小组人员由班子成员组成;各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为“三农普”指导员,村副主任、村网格员为摸底登记员,镇驻村工作组长为督查员,明确了工作职责及责任追究。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11月2日,朱沱镇组织召开了全镇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培训会,共233人参加了此次培训。会上对农普“两员”的工作任务、时间要求、表格填写、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讲解。

三是重视宣传引导。采取张贴宣传标语、播放宣传录音、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营造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良好氛围,提高群众的参与度。

四是扎实推进普查。通过现场询问、实地察看,对调查户家庭成员、农业生产、土地流转、特色种养等进行详细了解等,全面扎实推进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

篇2:街道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简报

近日,以新安镇启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为锲机,灌南县司法局新安司法所充分发挥其职能优势,联合镇农办、农技站、各村(居)委会成员积极开展农业安全生产的法治宣传。

正是秋收农忙时节,工作人员进村入户,走进田间地头向居民讲解了农业普查的相关法律法规、农业普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普查对象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强农惠农的相关政策,并要求普查对象做到及时、如实地填报普查表,提供与普查相关的资料,工作人员还向居民发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全国农业普查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宣传资料,同时广泛宣传农机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农机安全操作、国家禁用农药等相关农业农机知识,现场细致耐心地解答了居民群众的咨询。

此次宣传活动,共悬挂横幅6条,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增加了居民的农业法律知识,并为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篇3: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

1995年4月3号, 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全国动员电话会召开。至1985年第二次工业普查后的10年间, 中国工业经济总量规模迅速扩大, 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和引进外资及与境外合资合作过程中, 产权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企业资产底数不清及流失的状况严重存在。乡镇企业、三资企业至今还缺乏全面、准确、系统的统计资料。第三次工业普查对于摸清家底, 制定各地区、各行业的长远发展规划和政策, 更有效地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等,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4:街道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简报

一、对文物普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文物是国家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文物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我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

开展文物普查是为了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为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开展文物普查,有利于合理、准确划定文物保护范围,完善文物档案管理,促进文物保护机构建设,提高文物保护管理整体水平;有利于发掘、整合文物资源,充分发挥文物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培养锻炼文物保护队伍,增强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国务院部署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当前我国最大规模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是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工作,普查成果构成了一个丰富的文化资源宝藏,普查进一步廓清了全国不可移动文物家底,取得了近7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基础信息和翔实数据,包括总量、分布、类型、年代、所有权、使用情况、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保护级别、保护状况、破坏因素等,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普查的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6大类59小类。要对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位置、数量、规模、价值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要对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与核实,切实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保存现状、环境状态等。

射洪县幅员面积1496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591个行政村,总人口102.7万人,拥有2200多年的悠久历史,祖先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全县不可移动文物呈现出地域分布广、普查点分散的特点。由于乡镇文化专干力量单薄,且多为兼职人员,普查任务十分艰巨。为创造良好开局,全县及时做好两件事:一是广泛宣传。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和印发宣传手册等途径向广大农村群众宣传普及文物保护和文物普查等相关知识,力争做到全覆盖,争取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二是夯实前期准备工作。乡镇文化专干提前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所有不可移动文物的点位摸排和初步建档,为县文物普查队顺利开展田野调查奠定基础。

人民群众是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使用者和守护者,是推进文物普查工作的源头活水和真正动力。从射洪县的工作来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射洪县一直把宣传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全县利用各种媒介,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在报纸、杂志开辟专栏,建立专题网站,开展总结表彰活动等,全面宣传并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普查工作,拉近了文化遗产工作与社会各界的距离,普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大批的文化工作者、乡镇干部、社区干部和社会群众,积极参与到普查工作中来,热爱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观念正在成为社会的共识。

普查成果显示,我国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状况不容乐观,其中保存状况较差的占17.77%;保存状况差的占8.43%,令人堪忧。一是要进一步增大投入,改善我国不可移动文物保存状况与环境刻不容缓。二是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新形势,亟待修改和完善;三是大幅增加的文化遗产如何加强管理,妥善保护,科学研究,合理利用,对于专业人员队伍建设、管理机构设置、设施设备配置等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历时5年时间,全县近百名普查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社会志愿者参与文物普查,详细了解每一处普查点的基本情况,绘制图纸,拍摄照片,认真核查,比对资料,生成了一条基础的普查数据。广大普查工作者以对党、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勤勤恳恳工作,铸就了吃苦耐劳、求实奉献的普查精神。

二、对做好文物普查工作的几点看法

(一)资金支持是做好文物普查工作的基础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性的、专业性的工作,周期长、任务重、要求高,为确保顺利完成每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夺耳义最终胜利,射洪县文物管理所要向财政和主管部门争取充足的专项经费,有力保障了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经费的保障,不仅使得普查日常工作、培训等得以顺利开展,也使得普查设备GPS卫星定位仪、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以及必要的交通工具等得以及时配发;此外,普查工作中,统一领导,严密组织;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理念引领,科技支撑;科学普查,严控质量;大力宣传,有效保护等一系列措施贯穿始终,从而保证了普查工作的圆满完成,整体上提升、促进了文物工作的能力建设,为文物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二)精良的技术装备是做好文物普查工作的保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普查是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技术工作,GPS卫星定位技术,直接记录文物点的经纬度,这比过去仅用树木、村庄等参照物来定位、记录文物点要准确和便捷多了,也不会再出现因参照物消失一些文物点也随之“消失”的情况。采用传统调查方法和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能够采集更为丰富的文物信息数据。同时,文物普查充分运用信息网络、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了文物普查的时效性和相关标本、数据采集的真实性、完整性。

精良的技术装备在普查队员开展田野调查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普查队员长期在户外作业,爬坡、上坎、涉水,配备一身轻便的行装和专业设备,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必要保障。

(三)提高文物普查队伍专业知识技能是做好文物普查工作的关键

有位文博专家这样说:文博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实践性也很强,光靠书本是培养不出文博专家的。你必须实地走、实际摸、亲眼看。

在此次的文物普查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基层文物普查队伍主要由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和乡镇文化专干组成,他们中多数都不具备与文物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特别是乡镇的文化专干,多数身兼数职。在鉴别古建筑、桥梁、墓葬等年代及价值的认定上,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在后期信息录入登记中,不能用专业术语进行描述。尽管各地普查队采取新老队员结合、以老带新的办法,锻炼了普查队员。但培养一支作风过硬、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队伍,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更好地为基层的文物普查工作服好务显得尤为重要。基层的文物管理单位,要更多的输送和定向培养考古、文物等相关专业人才,鼓励现有基层文物工作者到省级文物单位和大专学院继续深造学习。

篇5: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简报

“您好,大伯,我们是镇里负责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工作人员,想向您了解一下您家基本情况……”1月9日,湖南省会同县林城镇农普办主任和农普专干,携带电子采集设备PDA深入该镇小寨村村民家中,进行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登门入户登记。会同县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已于近日全面展开。

此次全国农业普查标准时间点为年12月31日,时间资料为资料。普查指标多达600余项,要求清楚记录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变化等基本情况,涵盖农业用地、农业从业人员、农业生产能力和结构、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销售渠道和农村市场、新型城镇化发展、农民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变化等多方面内容。普查范围包括所有农业经营单位、农业经营户、行政村和乡镇。工作中充分运用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普查成果将对查清“三农”新家底、找准“三农”发展短板差距和制定“三农”政策、促进“三农”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会同本次农业普查涉及全县18个乡镇,102902户农业经营户、规模农业户251户,农业单位410户。全县共243个普查区、937个普查小区。每个普查区都分派了1至2名普查指导员。调查对象需提前准备好户籍簿、土地确权证、林权证、土地流转合同等相关证件,如实提供2016年生产生活等相关情况。

篇6: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简报

12月,该县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的天峨县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全县9个乡镇也成立了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县94个村(社区)委也相应成立村三农普工作组。

为落实普查办人员、办公场地和办公设备,该县抽调县统计局业务骨干,聘请大学生,进驻县农普办,具体负责农普办日常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在办公用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专门安排8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作为三农普办公室。通过政府采购,配备了打印、传真一体机、复印机、电脑等所需的办公设备。根据普查工作需要,落实普查办公、培训、宣传、PDA购置等经费,为三农普工作正常开展提供了财力保障。

为打造优秀业务团队,该县农普办共组织业务骨干10余人次参加自治区、市农普办举办的各种普查业务培训,县统计局先后3次在单位进行业务培训,做到人人懂方案、精业务、会操作、能指导。

篇7: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汇报

针对此次督查,城区农普办根据工作需要专门下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督查工作的通知》(南青农普办字〔2016〕8号)文件,要求各镇、街道办和仙葫经济开发区认真开展农业普查前期工作,针对督查内容进行自查自纠,落实工作责任等。此次督查的主要内容有四项:一是督查农业普查机构和人员的落实情况;二是普查区域划分及绘制区域图进展情况;三是“两员”选聘进展情况;四是涉农单位清查摸底进展情况。督查方式有听取汇报,实地抽查1-2个村,交流讨论。

经过此次督查发现,大部分镇、街道办一级农普办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高度重视,积极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但仍然存在部分镇(街道)农普办没能按照文件要求积极推进农普工作,现将督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普查机构成立和工作人员充实情况

各镇、街道办没能按照文件要求设置本级农业普查的独立办公室,联合办公的办公室也没有门牌标志,相应的办公室工作制度仍然缺失,工作人员未能按照文件要求得到充实。如仙葫经济开发区普查机构经过再三督督促才于9月29日成立,农普办成员没能得到及时落实;南阳镇、长塘镇农普办工作人员被调用等情况,导致前期工作时间延误,影响了工作进度。

(二)普查区域划分和绘制普查区图情况

南阳镇在普查区域划分和绘制普查区图过程中经验较为丰富,组织有序,考虑问题周到,完成得较好。刘圩镇、伶俐镇在划分普查区和绘图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是对文件要求理解不透彻,有些村委没有按照要求划分普查小区,在绘制普查小区中不规范。仙葫开发区和长塘镇由于组织工作上不到位,目前只要1人兼职做农普工作,由于工作人员得不到充实,该项工作进度缓慢,严重影响了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三)“两员”选聘进展情况

各镇、街道办和仙葫开发区农普办基本能够按照文件要求和时间节点做好“两员”的选聘工作,“两员”中镇干部、包村工作组、美丽广西扶贫工作队、村干部、农村党员中选出优秀队员作为农业普查的指导员和普查员。截止10月17日,青秀区农业普查“两员”选聘工作基本完成上报市农普办。

(四)涉农单位清查摸底进展情况

各镇、街道办和仙葫开发区农普办均能按照文件和时间要求推进单位清查摸底工作,对于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能够及时沟通和解决。截止10月17日已清查摸底涉农单位200多家。

经过实地督查,督查组还和各级农普办针对前期工作的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和指导性意见,要求乡镇农普办和普查工作人员要继续做好农普前期宣传等基础性工作,严格按照上级的规定时间节点及时摸清涉农单位,切实做到应统尽统,客观真实的摸清家底等。

通过这次督查,进一步提高了各镇对农普工作的认识,挖掘交流了各镇农普办在工作中的亮点做法,同时也及时纠正了工作中存在的错误做法,进一步规范了工作步骤和方法,有力促进了我城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开展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1、强化政府行为,加强组织领导。建议尽快由城区政府召开第三次农业普查动员大会,统一思想、精心组织,落实责任。从组织上确保农普顺利进行。

2、加快农普数据处理设备的采购进度。目前,普查员数据采集PDA已由自治区采购完成,正在按程序下调到各普查办。城区采购的各级普查办的电脑、打印机等设备正在走采购程序中。

3、继续督促镇办、开发区做好区域图绘制等基础工作。

4、认真制定“两员”的培训工作方案,强化培训质量和效果。

篇8:街道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简报

关键词: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

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概述

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我国分别进行了一次文物普查。为进一步调查我国文物的保存现状, 查明现存文物数量, 在新的形势下做好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奠定基础, 我国在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这次文物普查的范围涉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除港澳台地区以外大面积领土的地上、地下和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主要是通过详细的调查, 对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登记, 并对原来已经登记的近40万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存现状进行复查, 同时, 对不可移动文物本体及环境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开展这次文物普查的目的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提高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水平。开展文物调查活动是进行我国国情和国力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资源, 确保文物安全, 进而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有利于合理、准确地划定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范围, 充实和完善文物档案, 加强和完善文物保护机构建设, 提高对文物的保护和管理水平。同时, 能够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以调查不可移动文物为主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我们发现, 在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方面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缺乏科学、完整的规划

进入21世纪以来, 红色旅游逐渐升温, 文物在发展旅游事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很多具有一定价值的文物被作为旅游开发的载体, 被纳入地方旅游开发的总体构想中。但是, 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 没有针对文物的保护编制专门的、完善的、科学的保护规划。开发者在建设景区的过程中, 大兴土木, 很容易对文物造成损坏, 有的文物原貌被开发者擅自改动, 还有一些旅游开发商不经过文物主管部门审批、也不经过专家进行论证, 随意搬迁文物, 甚至是将原来的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拆除, 然后, 重新建设。除发展旅游以外,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 也没有针对不可移动文物制定详细的保护规划, 不采取必要的保护性措施, 或者由于基层群众文物保护意识淡薄, 造成大量文物遭到破坏。比如, 在土地平整过程中, 盲目开挖土地, 将一些重要遗址和墓葬区夷为平地, 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二) 文物保护经费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近年来, 虽然各级财政对文物保护的经费有所增加, 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文物保护工作实际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随着时光的推移, 一些文物在漫长的历程当中遭受风霜洗礼, 老化、破损越来越严重, 需要大量的资金对这些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将就行修缮;二是鉴于对文物的安全考虑, 需要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 构建不可移动文物安全防范系统, 虽也需要大量的资金;三是由于很多文物处于偏远的、交通不便的山区, 为了加强对这些文物的保护力度, 文物部门要经常进行巡查, 需要安排专门的交通费用。但是, 很多地方财政没有或没有给足文物部门这项资金。

(三) 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缺乏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很多县级文物保护机构只有几个人, 乡镇没有相应的文物管理机构, 寥寥几个人管理数百个、上千处文物显然是力不从心的。并且, 在文物保护和管理人员当中, 有相当一部分是带有安置性质的, 很多没有经过专业的、系统的文博知识培训, 平时经常不上班, 他们上班的目的就是为了每个月那么一点工资。尽管有极个别人的工作热情比较高, 但是, 由于缺乏文物保护的专业知识, 而不能够很好地胜任本职工作。也有一些地方试图加强文物保护部门的力量, 从一些高校招聘了文博专业的毕业生, 但是, 这些学生到达工作单位以后, 由于工作环境比较差, 以至他们总想办法离开目前的工作岗位。因此, 基层文物保护力量薄弱, 专业人才非常缺乏。

(四) 对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不够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 人民群众对文物的概念不清楚, 对文物的保护意识非常淡薄, 以至于造成大量的文物被销毁或者流失。从这方面来看, 充分曝露了我们在文物保护宣传方面的不足。比如:有一家农户, 住的是一栋百年老宅, 随着经济的好转, 将本来具有很高文物价值的老宅拆掉, 重新建起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房, 而从老宅上拆下来的雕刻有精美图案的木构件当作柴禾做饭用了。还有不少群众, 将非常珍贵的文物低价卖给文物贩子, 这些文物贩子将这些文物高价卖出, 牟取暴利, 有的甚至几经周折被卖到国外。

三、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和利用的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认为应该迅速采取必要措施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利用, 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在合理利用文物的前提下, 多渠道筹措资金, 以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工作。要针对每一处文物制定详细的、科学的、完善的保护规划, 然后充分发挥文物的价值, 开发旅游, 在不收取门票的情况下, 开发纪念品、发展服务行业, 从中获得一定的利益, 并反哺到文物保护当中, 弥补资金缺口。

二是将有价值的、重点文物纳入到城乡规划当中, 是这些文物得到长久的保护, 避免遭受旅游开发、新农村建设等工程施工带来的损坏。

三是充实文物管理机构的力量, 加强基层文物管理人才的培养, 积极引进人才, 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各级政府要根据某一地区文物保护的实际情况, 适当增加文物管理机构的编制数量, 并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 丰富理论基础, 同时, 对于一些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人员, 予以清退或者让其转岗, 严肃职称评定纪律和程序, 坚持“有为才能有位、有才才能有职”的原则, 为引进专门技术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是加大有关文物的宣传力度, 提高人民群众对文物的认识, 增强他们的文物保护意识, 进而形成全民动员、联手协防的庞大的文物保护体系, 使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无机可乘, 使一些重要的文物得到应有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张广发, 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河南大学学报, 2010年10期.

篇9:街道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简报

一、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对象为四川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二、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13年年度资料。2013年10月至11月开展单位核查、普查区划分与绘图工作,11月至12月开展普查员、普查指导员选聘培训工作。2014年1月至3月开展经济普查入户登记工作,2014年4月至12月开展经济普查数据审核、数据处理和数据发布工作。

三、普查登记实行在地统计原则。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将佩戴政府经济普查机构统一制作的普查证件执行普查入户登记工作。普查员将手持数据采集终端(PDA)进行入户登记,所有普查对象应依法接受普查登记,如实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违者将按照《全国经济普查条例》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四、各级政府经济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在经济普查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和被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履行保密义务。普查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严格限定用于经济普查的目的,不作为任何单位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

五、如有违反统计法律法规行为,请向省政府经济普查办公室举报。(咨询、举报电话:028-87042781 87042730)

特此公告。

篇10:县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汇报

一、及早汇报,部署到位。自20xx年下半年全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会议后,县统计局及时启动华容县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第一时间向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了我县农业普查前期准备工作有关情况,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蔡勋华和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张大宏对农普工作非常重视,要求县统计局认真按照国家、省、市统计局的要求抓好工作落实,全面做好全县第三次农业普查各阶段的工作,为确保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顺利开展,县政府将在人、财、物等方面全力保障,1月,我县就把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作为一项工作要点列入年度《政府的工作报告(草案)》,并纳入县政府督查事项和乡镇考核目标,做到农业普查与各项工作统筹安排、齐头并进。

二、营造氛围,宣传到位。及时关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动态,组织有关人员重点学习《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国发〔20xx〕34号)、《湖南政府关于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的通知》(湘政发〔20xx〕42号)等文件精神,切实把握文件精神实质,做到心中有数,并按照“全县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认真做好普查宣传的策划和组织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台、网络、县手机报等新闻媒体和广播、标语、宣传车等载体,广泛深入宣传农业普查的重要意义、方法和内容等,使我县农业普查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不断引导广大普查对象依法配合普查,为本次农业普查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加强领导,机构到位。根据国家“三农普”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县政府于201月27日印发了《关于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的通知》(华政办发〔〕2号),并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蔡勋华同志为组长,县政府办、宣传部等8个单位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县民政局、司法局等9个单位负责人任成员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统计局,负责农业普查的日常工作。县普查办还根据普查工作需要组建了业务指导组、数据处理组、后勤保障组、工作督查组,分工协调处理好“三农普”各项工作。各乡镇普查机构也已全面组建,目前各村级普查机构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建之中。

四、编制预算,经费到位。三农普调查范围广、难度大、任务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根据县情和本着“三农普”工作需要,以节约为原则,在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有关三农普经费预算培训会议精神、充分征求意见基础上,借鉴经济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等经验,做细做实做足经费预算,三农普工作经费已经列入年度预算,2017年华容县农业普查经费已经到位70万元。各乡镇三农普工作经费按照本乡镇农业人口人均1-1.5元标准确保到位。

篇11:乡镇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简报

一是充分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德江县认真学习关于《全县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通知》等相关文件,切实把第三次农业普查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精心组织实施。为了更进一步搞好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工作,提高普查数据质量,确保普查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根据德江县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成立德江县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业务指导组,下分7个小组。指导组负责普查的组织和实施工作,目的是掌握农村土地流转、农业生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等新情况,及时解决对普查准备、普查布置及培训、普查实施、数据处理各阶段进展情况的工作。同时,充分发挥乡镇农技中心和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广泛动员和组织村官、三支等年轻干部积极参与并认真配合做好普查工作,确保圆满完成普查任务。本次普查恰逢农村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做全、做准、做实本次普查非常必要、意义重大。

二是广泛宣传,提高普查质量。德江县按照“全县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认真做好普查宣传的策划和组织工作,充分利用报刊、广播“村村通”、电视、德江政府门户网等媒体,结合宣传动员会、宣传栏、横幅标语、和宣传车等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方式,广泛深入宣传农业普查的重要意义、相关要求以及宣传往年普查工作中所涌现出的典型事迹,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不断引导广大普查对象依法配合普查,确保普查内容既有质又有量。本周业务培训会上,德江县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业务人员分别对普查小区划分、普查方案、农户摸底表、农业经营单位摸底表等普查指标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详细讲解和操作培训,真正做到让本次普查有关政策和具体举措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全社会营造积极配合普查的良好氛围。

三是协调配合,坚持依法普查。德江“县、镇、村”三级普查领导组充分发挥作用,做好人员选调和业务培训工作,具体抓好全县普查统筹和日常事务。本次调查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将全面运用“PDA”、遥感、联网直报等现代信息技术,对普查的组织和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县所有普查人员坚持依法普查,如实填报普查表格,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提供普查资料,不得迟报、拒报或者伪造、篡改普查资料;对普查所获取的普查对象个人和商业秘密,必须履行严格的保密义务;好普查资料管理、开发和共享,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

四是精心部署,确保经费到位。德江县按照“厉行节约、专款专用、公开透明”的原则,做好“三个保障”,即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和人员保障。切实做好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把县财政拨给县里普查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在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下进行实报实销,确保每一笔普查经费落到实处,按时拨付,确保到位。德江县未雨绸缪,在筹备预算时,充分考虑物价上涨、单位数量增加、普查难度加大、普查员补贴等因素,合理上报普查经费。厉行节约,专款专用,每用一笔钱都列出清单,保证公开、公示、透明,阳光办公,廉政办公。确保把经费用在实处,提高普查经费使用效率。

五是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分工。德江县印发了《德江县政府公室关于做好德江县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和《德江县第三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明确了县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业务指导组、乡镇(街道)农业普查办公室和各村(社区)农业普查工作组在不同阶段中的职责和具体任务,协调全县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协助做好全县农普工作。本次调查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各部门务必密切配合,注重“耕地面积”和“产品产量”两项指标;做好普查与涉农企业相结合,普查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普查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普查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结合。各部门通力配合,凝聚合力,结合涉农企业、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工作有效开展,组织部、财政局、人社局要落实好组织、经费、人员保障,要通过普查工作,真实有效地反映出德江县全面小康工作的推进进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数据保障。

篇12:乡镇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简报

“周老板,请问你家确权土地多少亩?你在其他村承包土地是多少亩?年销售额大约有多少?你的联系电话是多少?”近日,淮阴区五里镇农业普查员到种粮大户周文家进行农业普查采集基础数据。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五里镇提前准备,在4月份即成立镇农业普查领导小组,近期召开全镇农业普查动员会,就开展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的目的意义、组织机构、人员调配、组织保障和工作纪律作了全面安排部署,要求广大干部和普查人员要充分认识本次农业普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通过第三次农业普查工作,查清五里镇“三农”基本情况,掌握农村、农业发展状况,为镇科学制定“三农”政策提供依据。镇农普办组织72名村普查员进行集中培训,讲解普查小区划分原则,农普报表注意事项,要求依法普查,不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数据,现五里镇已全面展开农普的清查摸底工作。

篇13:街道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简报

一、广东工业产业结构现状及演变

(一)现状特点。

1. 经济总量规模大,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2013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达79655.27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总资产的比重为9.1%,排第三位;完成销售产值106853.68亿元,占全国销售产值的比重为10.5%,排第三位;完成出口交货值30205.44亿元,占全国工业出口交货值的比重为26.8%,排第一位。从就业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数为1455.81万人,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从业人数最多,占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数的比重为22.7%;传统行业中纺织服装、服饰业从业人员数较多,比重为6.9%;汽车制造业从业人员数为32.57万人,比重为2.2%。

2. 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经济效益逐步提升。

2013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5.1%,比2008年提高5.5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7.9%,其中装备制造业比重为39.6%,比2008年提高2.8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1.3%,比2008年提高17.1个百分点。从企业盈利情况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为14.53%,比2008年提高0.21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46%,比2008年提高1.0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82,303元/人,比2008年提高64,363元/人。

3. 珠三角地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有待增强。

2013年,珠三角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0.8%,从业人员数比重为83.0%;从工业投资情况看,珠三角的工业投资比重达59.5%;按照各市工业增加值计算的区域工业经济差异系数为1.25,比2008年回落0.09个百分点,表明省委、省政府自2008年起推行的“双转移”和振兴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 广东工业产业集中度较高,龙头企业发展态势良好。

2013年,广东大中型企业发展良好,大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4.1%,利润总额占比为44.6%;中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占比为27.0%,利润总额占比为27.7%;主营业务收入最大的50家企业增加值占比为24.2%,利润总额占比为24.9%;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的工业企业有6家。

(二)演变分析。

1. 工业企业生产逐步扩大,效益不断提升。

从企业单位数来看,由于统计口径的差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变化不大,2013年占全国的比重为11.4%,比2008年回落0.9个百分点。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为79655.27亿元,是2004年的3.34倍;主营业务收入为106361.21亿元,是2004年的3.67倍;利润总额为6496.42亿元,是2004年的4.48倍;应交所得税为1024.14亿元,是2004年的5.16倍。从经济效益指标看,企业经营状况不断改善,2013年总资产贡献率比2004年提高4.01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比2004年提高1.1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比2004年提高144.2%;产品销售率略有波动,2013年为97.43%,比2004年回落0.36个百分点,比2008年提高0.3个百分点。

2. 重工业化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工业化进程加快。

从轻重工业构成来看,资产、产值和从业人员等指标的轻重工业比重显示广东的工业化逐步向重工业倾斜;从反映工业化进程的霍夫曼比例来看,由2008年的0.8047提高到2013年的1.4277,工业化进程达到第三阶段的后期,接近第二阶段。

3. 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技术和资本贡献率提高。

采用索洛经济增长模型计算广东工业经济增长与资本投入、技术进步和劳动力投入的关系,根据曹吉云(2007年)的测算结果,资金产出弹性α=0.557,劳动产出弹性β=0.443;资金投入采用固定资产合计可比价,劳动投入采用从业人员数量,工业总产出采用工业增加值可比价,计算2000~2013年不同要素对工业增长速度的贡献率。测算结果表明,广东工业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贡献率缓慢上升,2000~2013年,技术进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9.1%,比2000~2004年提高1.7个百分点,比2000~2008年回落0.1个百分点;资本贡献率较快增长,2000~2013年为30.8%,分别比2000~2004年和2000~2008年提高10.1和5.4个百分点;劳动贡献率回落较为明显,由2000~2004年的31.9%下降到2000~2013年的20.1%,回落11.8个百分点。

单位:%

说明:增长率皆采用几何法进行测算。

二、粤、鲁、苏、浙工业产业结构对比分析

与山东、江苏、浙江相比,广东工业经济总量较大,出口占比高,研发投入比重较高,科研成果较为显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业投资力度相对不足。2013年,广东完成工业总产值109673.07亿元,仅次于江苏和山东;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28.3%,分别高于江苏、浙江和山东11.1、10.0和21.8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为14.53%,分别低于江苏和山东1.3和4.3个百分点,高于浙江3.1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研究与发展人员全时当量为530,551人/年,在四省中最多;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为96,646件,低于浙江,高于江苏和山东;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在四省中最低,不足江苏和山东的一半。

(一)主导产业各有特点,广东以电子行业为主。

从主导行业看,广东和江苏占比最大的行业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13年广东该行业产值占比达23.6%,比江苏高10.7个百分点;江苏产值占比超过10.0%的产业有3个,表明江苏工业主要集中在电子、化工、家电行业,而广东产业集中度偏高,电子行业占主导地位,其次是家电行业。浙江主导行业占比较为均衡,产值占比最大的行业是纺织业,占比为9.3%,排名第二、三的行业占比分别为9.0%和8.9%。山东增加值占比最大的行业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占比为10%;农副食品加工业在山东工业经济中占有一定的主导地位,占比为8.0%。

(二)广东重工业化进程较为缓慢,江苏重工业化进程较快。

从轻重工业构成来看,2013年,广东轻重工业产值比为38.0:62.0,重工业比重比2008年和2004年分别提高0.3和3.1个百分点;四省中重工业比重最高的是江苏,占比为74.0%,比浙江、山东和广东分别高13.3、5.4和12.0个百分点。从重工业发展情况来看,2004~2013年,重工业比重提高最快的是山东,提高11.9个百分点,广东重工业增长较为缓慢,提高3.1个百分点。广东重工业2013年的比重还未达到江苏2004年的水平,可见广东重工业化进程任重道远。

(三)区域经济发展都存在不平衡,广东区域经济差异较大。

从区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来看,各省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江苏是长三角地区工业经济发达,苏北地区较为落后;浙江是浙东北地区好于浙西南地区;山东是胶东半岛经济区和省会经济区占据优势地位,鲁西南和鲁北经济区发展较为落后。2013年,广东按照各市产值计算的区域工业经济差异系数为1.25,高于江苏(0.69)、浙江(0.74)和山东(0.53),珠三角地区相比粤东西北地区的差异较大,广东落后地区的发展仍需进一步加快。

三、广东工业产业结构演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 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主要行业中仍占较大比例,企业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就业规模来看,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数占全国的比重为9.5%,资产总计占全国的9.1%,从业人员比重高于资产比重。企业的经济效益虽然提高较快,但仍然偏低,2013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资产贡献率为13.8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00%)1.15个百分点,分别低于江苏(16.22%)和山东(20.21%)2.37个和6.36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0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60%)0.57个百分点,分别低于江苏(6.34%)和山东(6.97%)0.31个和0.94个百分点。

2. 产业高级化发展有待提高,核心技术环节较为薄弱。

广东省高技术制造业主要集中在电子行业,而且以低端产品的加工装配为主,高端品牌不多,核心竞争力不强。近年来,在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方面,广东的企业有了自己的品牌,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在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和医疗设备制造方面才刚刚起步,技术环节的核心竞争力还有待提高。

3. 部分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低,销售状况不容乐观。

长期以来,特别是2008年以后,各地为了刺激经济发展,通过投资建设大量的生产项目,某些领域的生产设备投产后开工不足,产能过剩。特别是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严格调控以后,钢铁、水泥等相关产品的产能长期难以释放,导致产品出厂价格指数偏低。从主要产品的产销率来看,2013年水泥为99.3%,平板玻璃为99.9%,汽车为98.8%,家用电风扇为99.8%,电饭锅为96.2%,彩色电视机为99.2%,电子计算机整机为99.4%。

4.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大,粤东西北地区需加快发展。

广东工业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集中布局在珠三角,经过近年来的“双转移”政策,粤东西北地区工业园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转移的产业大部分是较为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特别是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企业,随着节能降耗、绿色工业发展逐步推进,粤东西北地区也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粤东西北地区工业经济要找到新的增长点,实现可持续发展还任重道远。

(二)对策建议。

1.加大工业投资力度,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2013年,广东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6842.00亿元,低于江苏、浙江和山东,仅为江苏的37.2%;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为1237.48亿元,低于江苏,高于浙江和山东。下一步,要坚决按照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要求,加大工业投资特别是技术改造投资,运用财政资金带动企业自主资金和社会资金,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

2.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为抓手,推动现代产业发展。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布局和项目规划(2015~2020)》为抓手,推动广州、佛山、珠海等重点市从产品制造向装备制造拓展升级;依托深圳、东莞等地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优势,加快建设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推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医疗器械等高端设备的发展,鼓励各地结合产业园区特点建立相应的产业集群,从土地使用、税收减免、财政补助、人才引进等方面鼓励企业开展相关研发和生产。

3.加快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提高区域经济协调性。按照《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和新区建设“三大抓手”,加大财政、金融、用地等政策支持力度,推动设立121亿元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股权基金,积极推进工业企业由珠三角地区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加强珠三角6市对粤东西北地区的对口帮扶。

4.利用“一带一路”发展机遇,释放广东工业经济活力。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开拓新的市场,解决广东工业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目前,广东的电子信息、家电制造、运输装备制造、家具等产业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通过出口带动和粤企走出去对外投资,可以带动广东优势产业的迅速发展,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篇14:街道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简报

7月13日,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在京启动。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启动会上强调,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庞大系统工程,要精心组织,抓实抓到位,为农业育种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余欣荣指出,我国是世界上农作物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以及气候环境变化等,野生近缘植物资源因其赖以生存繁衍的栖息地环境变化而急剧减少,地方品种大量消失,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亟需加大对濒临灭绝的野生种质资源进行抢救性调查和收集,对生产上不再大面积生产应用的地方品种以及一些特异资源进行普查和征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基因库,保持生物多样性。

余欣荣强调,普查与收集行动要重点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强化深度鉴定,加强保护与利用体系及能力建设,深化基础研究,确保种质资源的安全保存,实现种质资源可持续共享利用。他要求,各地、各相关单位要按照行动实施方案的统一要求,完成既定任务,达到预期目标。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相关省(区、市)要成立普查与收集行动领导小组,做好本辖区内行动的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工作。二是明确任务分工,强化责任落实。中国农科院负责行动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各省级种子管理机构负责辖区内农业县种质资源普查和征集的组织协调工作;各县农业局负责本县种质资源普查和征集具体工作;各省农科院做好本辖区重点县种质资源的系统调查和抢救性收集以及本辖区征集和收集资源的繁殖、鉴定、评价和保存等工作。三是科学普查,充分发挥专家组指导作用。在制定考察与收集行动技术路线、开展技术培训、评价项目实施等方面把好关,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四是健全制度,加强项目管理与工作督导。要出台普查与收集行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强化管理,规范运行。

篇15:街道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简报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总结(一)2月29日,江夏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就前期准备工作向区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谭德利做了专题汇报。

一是成立普查组织机构。江夏区人民政府于XX年1月28日印发《江夏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区农业普查的通知(夏政〔XX〕1号),成立了江夏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并要求各办事处、梁子湖风景区管委会、区农委、区林业和园林局于XX年3月底前相应成立本级普查领导机构,5月底之前完成村级农业普查工作组的组建工作,认真做好辖区内农业普查组织实施工作。

二是做好普查经费预算。按照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印发《统计部门周期性普查和大型调查经费开支规定》(国统字〔XX〕74号)的通知精神,普查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分级负担,以地方为主的原则,江夏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经费预算。

三是早宣传,早部署。XX年1月27日,江夏区统计局在召开的整体推进全区村级规范化建设现场观摩会上,传达了省、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会议精神,针对江夏区第三次农业普查前期准备工作做出重点安排。XX年2月3日,下达了《关于第三次全区农业普查有关前期准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办事处,梁子湖风景区管委会统计站、区农委、区林业和园林局统计科抓紧组建完成街村两级普查组织机构、对普查人员的配备、普查经费的落实、建立完善的普查机制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

四是印发相关文件。XX年2月18日,江夏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相继印发《关于启用江夏区人民政府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和江夏区人民政府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章的通知》(夏农普组〔XX〕1号)、《江夏区人民政府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关于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通知》(夏农普组〔XX〕2号)、《关于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包片责任制的通知》(夏农普办〔XX〕1号)。XX年2月26日,江夏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建立全区农业普查工作报告制度的通知》(夏农普办〔XX〕2号)。

在听取区农普办前期工作汇报后,谭德利对区农普办积极作为,紧跟国家农普办和省、市农普办的工作节奏,有序有效推进我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前期准备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总结(二)顺义区北务镇王各庄村作为北京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综合试点村,利用一个月时间对王各庄村进行全过程演练。整个试点包括业务培训、区域划分、清查摸底、入户登记、数据汇总、普查宣传、试点总结等阶段性工作。8月20日--9月10日清查摸底阶段,共登记常住户数323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2个。9月11--18日入户登记阶段,共登记农户228户、规模户18户、农业经营试点补充表246张,农业生产经营单位2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普查试点表3张,填报村表15张、镇表1张,在规定时间节点圆满完成了试点各阶段性工作。

一、试点工作情况

在市农普办的指导下,在区、镇、村经普办的密切配合下,我区农业普查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主要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前期准备阶段

1、建立机构,落实人员。按照市农普办的要求,确定了北务镇王各庄村为农业普查试点村,并及时与北务镇领导召开了碰头会,商谈落实有关农普试点的一系列问题。成立了由区、镇、村三级共同参与的试点工作组。组长由区农普办副主任赵峰、北务镇副镇长陈笛、北务镇王各庄村书记李建国共同担任,区、镇农普办全程参与试点工作。王各庄村选聘了1名普查指导员,4名普查员,北务镇农普办和区农普办综合组、普查组、宣传文秘组、数据处理组全体人员全程参与试点普查工作。普查办公用房、电脑、电话等办公设备全部落实。完成试点宣传日物资、入户清查物资、普查登记物资的购置。

2、抓好宣传,营造气氛。试点普查,是每次普查前的必修课,为保证普查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顺义区农普办在火热的夏天迈出了农业普查宣传的第一步,并采用“双重并举”的措施完成此次试点宣传工作。一是“自导自宣”初探路。8月21日,顺义区农普办牵头与北务镇农普办联合在王各庄村成功开展了北京市顺义区第三次农业普查试点宣传日活动,此次宣传日以“依法普查,利国利民”为主题,旨在提高农普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面,形成全民参与农业普查的良好态势。宣传日当天,为村民现场发放了《致农业普查调查对象的一封信》,共计200封,宣传礼品共计850件,其中毛巾250条,牙膏100管、手提袋500个,制作了宣传展架4个,宣传日活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参与和支持。二是“联助联宣”更深入。在试点普查中期,顺义区属媒体“顺义时讯、顺义电视台、顺义电台” 的新闻单位记者,冒着挥汗如雨的高温酷暑跟随普查员的脚步走村入户,下企业、进市场采访试点登记情况,拍摄记录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辛勤工作的足迹。通过新闻传媒多方位、多角度的报道,使得试点普查对象的配合程度大大提高。

3、周密谋划,两级联手,整合农普试点前期资料。区农普办协同试点乡镇北务镇农普办,对派出所户籍明细资料、流管办外来人口登记明细资料、经管站土地确权(承包)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区农普办协同局队农经科、服务业科、数据中心,全面整合基本单位名录,为综合试点准备前期资料。

4、区域划分,一图两画。为了准确绘制普查小区示意图,试点村普查组人员提前准备了XX年人口普查和XX年经济普查的普查小区示意图,以供这次农普绘制普查小区示意图时作为参考,普查小区原则上以村民小组划分,做到边界清晰,示意明确。普查小区示意图要有明确的四至标志,标明建筑物编码和住宅编码,结合实际情况,普查组人员对试点村现有建筑物的变动进行初步绘制;为确保绘制的准确性,在村普查员的带领下区、镇、村三级农普办人员深入试点村进行实地考察,按普查小区示意图上所编制建筑物编码,对建筑物内所有可能住人的房屋(房间)全面清查的基础上,按普查小区编制住宅编码,对初步绘制的普查小区示意图进行精确的核实更改,进一步完善普查小区示意图

(二)调查登记阶段

1、佩证入户,合法登记。为了体现普查的合法性,也为了更直接广泛地宣传经济普查,市普查办制作了经济普查试点用普查证件,要求每名普查员实地登记时必须佩带好普查证。按普查小区的划分,我们共分4个调查组,每个组都安排了负责人,每天向试点工作小组汇报进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登记期间,正值今年最热的时节,普查员不顾炎热的气候,按照试点时间安排,按时入户调查登记。特别是普查员,在自身事务较多的情况下,能够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试点登中去。

2、配备专人,指导填表。虽然前期准备共组很充足,但是在实际入户时,普查员还是遇到了难以确定的指标,为了更好地做好试点工作,区普查办为试点村内的4个普查小组分别配备了专业审表的工作人员解释普查中的各项指标,不仅大大提升了普查数据质量,而且让普查员在入户的同时加深了对统计指标的正确理解。8月21日至9月18日,整个试点区域内的清查、登记调查任务基本完成,非试点镇经普办在登记期间每天分四组每组一个镇全程参与了入户登记,对普查方案有了进一步了解。

3、清查登记 做到“五不漏”。在人口清查和登记阶段基本结束时,要对人口情况进行议查,确保区不漏地、地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将人口清查底册划分到四个普查小区里,列出住户和单位的清查摸底名录,按目录进行逐户、逐单位地清查,将清查情况分别填报到住户、单位摸底表中,完成人口信息采集,确定普查登记对象。

(三)数据处理阶段

数据录入做到项项精准。使用市农普办下发的数据处理程序进行数据处理。清查摸底数据,按照边清查、边审核、边录入的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准确界定普查对象,形成普查登记底册。工作中,对数据采集、审核、录入、上报等全流程中发现的问题做好记录,及时向市农普办进行问题反馈,在第一时间解决发现的问题。

(四)审核总结阶段

在试点过程中提早准备是关键,并注意经验积累,做到总结到位。在清查阶段,总结出了“一图两画、三统一再分家和五不漏”等方法,同时也发现试点方案和数据处理方面的相关问题和不足,在认真做好记录后,逐项进行研究和汇总,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为完善普查方案、正式开展普查提供参考。

二、主要工作体会

一是区、镇、村三级联动早入手,确保组织到位。在整个试点工作中,因为我们抓住了一个“早”字,所以始终掌握主动权。无论是下发各种试点文件,还是数据处理等环节,都注重于早布置和早落实。按照市农普办的要求,确定了北务镇王各庄村为农业普查试点村,并及时与北务镇领导召开多次碰头会,商谈落实有关农普试点的一系列问题。成立了由区、镇、村三级共同参与的试点工作组。

二是坚持依法普查,做到宣传到位。试点普查,是每次普查前的必修课,为保证普查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顺义区农普办采用“双重并举”的措施完成此次试点宣传工作。一是“自导自宣”初探路。8月21日,顺义区农普办牵头与北务镇农普办联合在王各庄村成功开展了北京市顺义区第三次农业普查试点宣传日活动,此次宣传日以“依法普查,利国利民”为主题,旨在提高农普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面,形成全民参与农业普查的良好态势。二是“联助联宣”更深入。在试点普查中期,顺义区属媒体“顺义时讯、顺义电视台、顺义电台” 的新闻单位记者,随普查员的脚步走村入户,下企业、进市场采访试点登记情况,拍摄记录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辛勤工作的足迹。通过新闻传媒多方位、多角度的报道,使得试点普查对象的配合程度大大提高。

三是多途径汇总村级资料,做到台帐到位。区农普办协同局队农经科、服务业科、数据中心,全面整合基本单位名录;区农普办协同试点乡镇北务镇农普办,对派出所户籍明细资料、流管办外来人口登记明细资料、经管站土地确权(承包)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为综合试点准备前期资料。尤其是在户籍人口资料整理方面,派出所只能出具纸介质版本的资料,不方便整理划分至普查小区,村普查指导员利用计划生育系统平台调出电子版户籍资料,与派出所户籍资料对比后,直接划分至各普查小区,大大提高了户籍资料的方便性与实用性。

四是狠抓调查登记,确保控制到位。北务镇王各庄村的调查指导员为王各庄村的副书记,对村务民情了如指掌,在前期的工作准备阶段,将户主姓名底册,确权人口底册分配给各小区普查员,确保在入户时做到区不漏地、地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在遇到确权土地划分不清晰,户籍人口登记不明确等问题时,普查指导员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指导。正式登记阶段,将摸底阶段的数据与正式清查数据进行核对,防止漏登错登;然后是确权地数目的核实,保证确权土地与底册相符;最后是农业经营户与规模农业经营户核查,保证正确登记其经营种类以及经营收入,按照普查细则对号入座进行填报。

三、农业普查方案指标填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总结:

1、住户摸底表“是否有确权(承包)的土地”,该指标解释需要进一步细化。第一,确权的定义需要进一步明确,一般确权包含确权确地、确利、确股三种,在培训时,需要对以上三种分别解释说明,以便普查时工作人员判别。第二,承包的定义需要进一步明确,例如承包是否包括交租金租来的土地等。

2、住户摸底表A4至A8指标的统计口径是“本普查小区”、“本普查区”还是“本乡镇”应进一步明确。

3、本村无房、无户口、居住在村外乡内、在本村有确权地的人口如何登记,如果登记是否与在其居住村重复?

4、家庭中有已离婚的户口还在本村的人口,完全无法取得联系确定普查时居住地以及工作等信息。

5、村内有一户籍人口,失踪多年,但没有注销户口,个人工作及其他情况无处查询。、周岁年龄不满一岁,登记为0岁审核不通过。

7、数据处理程序没有填报项应自动补零。

8、数据处理程序应有逻辑跳转,选择“否”的项应自动跳转到下一项。

9、关于社会统一信用代码(或组织机构代码)的问题,在单位清查摸底时,普查人员无法验证组织机构代码正确性,建议在进行后期录入时验证代码正确性。

10、清查表与普查表之间应有审核关系,如:清查表中是否有确权地,普查表中是否有确权地或经营耕地项下的确权耕地面积,如果没有确权地,确权耕地面积应为0。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总结(三)根据上级下发的开展第三次农业普查一系列文件精神,我乡狠抓落实,将做好第三次农业普查摆在重要位置,提前谋划部署,遵循“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统筹安排,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有序推进,现将前期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组织学习,迅速动员部署

我乡第一时间召开班子专题会议研究贯彻落实,认真分析了农业普查的重要意义,把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纳入重要议程。及时组织全体乡、村干部召开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动员大会,对中里乡当前农业普查工作进行了部署,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学习文件,切实把握会议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到农业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了解农业普查主要工作流程,提早熟悉业务环节,提前进入状态,做到心中有数。

二、组建普查机构,提供组织保障

为保证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乡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成立了由乡长韦威华任组长,人大主席陆丹丹、乡党委委员副乡长朱长灵任副组长的全乡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统计办,朱长灵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23个行政村分别成立了农业普查的工作组,明确职责,落实到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经费

农业普查作为一项大型的社会调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好第三次农业普查,资金保证是前提。对此,我乡根据区农普办统筹安排,普查工作经费及时落实,为按时保质开展普查工作提供了重要资金保障。

四、落实办公条件,配齐设备

我乡设立了固定的办公场所,设在乡统计办。配备了办公桌、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和用品,为普查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工作条件。

五、广泛发动宣传,渲染浓厚氛围

农业普查涉及各部门,覆盖面积大,为得到相关部门重视支持,我乡通过以会代训、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等宣传方式深入村屯开展农业普查宣传活动,强调农业普查重要性,扩大农业普查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使广大农户了解普查目的和意义,了解如实提供普查信息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提高农业普查宣传动员工作的效果。

六、提前谋划,收集相关数据

我乡积极配合区统计局认真做好本辖区村民小组数、自然村数、农业人口数、农业用地、行政区划等基础数据的摸底工作,为下一阶段搞好普查小区划分和“两员”选定做准备。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上一篇:关于怒海潜将观后感下一篇:坚持的优秀议论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