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国企党风廉政建设监督的思考 政研

2024-08-18

对加强国企党风廉政建设监督的思考 政研(通用9篇)

篇1:对加强国企党风廉政建设监督的思考 政研

对加强国企党风廉政建设监督的思考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报告中指出,“反腐倡廉工作一定要紧紧抓住教育、制度和监督三个关键环节,做到标本兼治。”作为勇担社会责任,肩负国家经济发展重任的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其中发挥了尤为重要的作用。党风廉政的建设关乎国有企业的生死存亡和发展。近年来,国有企业腐败案件不断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新形势下一些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思想认识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薄弱,带来了新情况和新问题,有些甚至在经济建设大潮中经不住金钱和腐朽思想的诱惑,在改革中谋利,在发展中贪污,在诱惑中放纵,纷纷落马,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国有企业腐败问题危害巨大,不仅给企业自身带来重大经济损失,还在人民群众心目中造成极坏影响,动摇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因此,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要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应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逐步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国企反腐倡廉教育、监督、预防、惩治等制度体系,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要正确认识国有企业反腐倡廉的重要意义

(一)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关系国有经济的巩固与发展。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当前,国有企业中存在的腐败行为,不仅使国有企业资产被不法侵吞,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动摇国有经济的物质基础,而且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和秩序,阻碍了国有经济的健康发展。事实表明,腐败行为对国有经济的巩固与发展起着直接的和严重的破坏作用。国有企业只有抓好反腐倡廉工作,严惩腐败,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才能减少腐败行为对国有经济造成的损失,从而巩固国有经济并促进国有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关系民心向背和企业稳定。对国有企业中存在的种种腐败现象,职工群众深恶痛绝。尤其是在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处于困境的情况下,一

1方面是许多职工下岗,生活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却是一些企业领导干部腐败行为仍在不断产生并滋长蔓延,“穷庙富方丈”现象严重挫伤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引起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对立,并影响企业的稳定。只有顺应民心,抓好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并取得明显成效,才能取信于民,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从而确保企业稳定,促进企业发展。

(三)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关系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与失败。国有企业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得到广大职工的支持和参与。但是企业腐败行为的滋生蔓延,严重干扰了企业各项改革目标的实现,使一些改革措施变形走样,偏离了轨道。如在目前深化企业改革重要内容的股份制改造过程中,一些企业领导人巧取豪夺,损公肥私,利用各种手段隐瞒、转移、侵吞国家资产,把大量原属于国家的企业财产变成他们的个人财产。诸如此类的腐败行为严重影响了改革的声誉,动摇了职工群众对改革的信心,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必然葬送企业的改革。因此,国有企业反腐倡廉直接关系企业改革的成败。

二、加强廉洁从业教育,做到教育到位,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教育是基础。腐败问题的产生和蔓延,都是从思想上的蜕化变质开始的。因此,要坚持预防为主、教育固本,实行廉洁从业教育长期化,做到教育到位,消除腐败滋生的思想根源,构筑“不想贪”的思想防线。

(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思想道德和纪律教育。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多元化,少数党员干部放松学习和思想改造,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法纪观念淡薄、心理产生失衡等问题。为此,要坚持以人为本,有针对性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和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法制教育、纪律作风和企业理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做到明廉耻、克私欲、勤奉公。

(二)注重常抓不懈,强化员工廉洁从业教育。要结合企业实际,做到廉政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和重点化。区分不同教育对象,确定教育内容重点,采取主题教育式、宣传激励式、警示提醒式、寓教于乐式等形式,使广大党员干部弄清权力本质,认清权力风险,看清腐败危害,自觉做到识别风险、防范风险、远离风险,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要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党员干部、关键岗位人员的廉洁从业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三)创新教育载体,突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廉政文化建设具有精神熏陶、文化育廉的功能。要勇于创新,以生动活泼的形式、独特新颖的载体,在潜移默化之中,增强廉政教育的渗透力,消除腐败滋生蔓延的文化心理。加强日常廉政宣传,利用宣传栏、廉政挂画、内部网等形式,扩大廉政教育覆盖面,增强教育的感观性、灵活性、全面性。

二、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做到制度到位,构筑权力运行的制约防线

制度是根本。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十七届五中全会上也着重强调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建立科学、严密、完备、管用的制度体系,做到规范到位,实行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构筑“不能贪”的制约防线。

(一)机制为先,建立企业权力运行的制约机制。权力运行风险防范工作是一项前瞻性的工作,我们要抓住核心,着力规范权力运行机制,把国有企业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分离”、相互制衡,形成权责分明、相互制约、交叉监督的权力制约机制。一是对权力主体进行分解制约。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各司其职、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同时,发挥党委、纪委的监督保障作用;二是对权力客体进行分解制约。明确审批流程,严格审批程序规定,将过于集中的权力分解成为由几个人或几个层级共同行使,改变“个人说了算”或独断专行的权力结构,增强权力运作的透明度;三是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建立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实现领导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二)规范管理,加强以“防”为主的规章制度建设。规范行为抓制度。企业要从健全制度、堵塞漏洞入手,发挥制度约束的根本性作用,将制度转化为干部员工的行为准则、自觉行动,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一是在制度中落实人权、财权、物权的制约问题。在用人方面,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机制,实行关键岗位人员定期轮岗;在财务预算、工程基建、设备物资采购等方面,建立公开招标管理制度,明确招标流程;建立采购管理制度,推行货比三家、竞价采购、限价采购等;二是在考虑重点部门、关键岗位的权力运行问题时,要考虑程序和流程之间各岗位的相互制约,设定不相容岗位如决策与执行、会计与出纳、申购与审批、采购与保管等,实行岗位“两分离”、业务“联签制”,最大限度消除一

人操办和“暗箱操作”的外部条件,限制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三是要确保规章制度公开透明,加强宣贯落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的实效性。

(三)严格规定,加强以“控”为主的廉政制度建设。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在根据国家有关党纪、法规的基础上,制定适合企业特点、可操作性强的廉政制度,促使和约束党员干部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知道“什么可以为”、“什么不可为”,设置“警戒线”、“高压线”,打造一支廉洁奉公的干部队伍。一是要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层层落实廉政责任,强化领导干部“一岗两责”,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二是建立收受礼品登记、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制度,使组织及时了解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情况;三是建立干部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诫勉谈话、干部离任审计等制度,把监督寓于党组织日常管理之中。

三、创新监督工作模式,做到监督到位,构筑权力运行的监控防线

(一)完善权力运行的制衡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决策、经营、监督等规章制度,强化权力运行的相互监督制衡,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明确集体决定事项的范围和程序,履行签字程序并实行终身责任追究;

(二)加强对人事权行使的监督。进一步完善选拔任用领导人员征求纪检监察部门意见的制度,强化对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全过程的监督。通过实行公开选聘、定期轮岗等制度,切实加强对企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人员选拔任用的监督管理;

(三)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和厂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和审计部门、职工代表大会等方面的作用,形成监督合力;

(四)完善领导人员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领导人员廉洁档案制度,逐步扩大领导人员个人有关事项申报范围,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

(五)严格执行国企领导人员薪酬管理相关规定。合理确定国企领导人员基本年薪,使其收入与本企业职工收入保持合理比例,严格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建立健全国企领导人员收入及职务消费公开制度,保证个人收入及职务消费的公开透明;

(六)推进效能监察制度化。结合企业实际,围绕工程建设、物资采购、产权交易、资金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效能监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深化效

能监察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不断完善效能监察长效机制,强化过程监督,促进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措施在企业的落实。逐步建立各项效能监察制度,提高效能监察工作质量,抓好效能监察建议和决定的落实,保证效能监察成果的转化。

四、要高度重视国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一)加强国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是加强国企党组织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国企纪检监察部门在加强党组织能力建设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作为国有企业的专门监督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能力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国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二)加强国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化,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对纪检监察干部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纪检监察部门要全面履行职责,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就必须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三)加强国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是提升国企纪检监察干部拒腐防变能力的重要保证。国企纪检监察干部处在反腐败斗争的第一线,面临着腐蚀与反腐蚀的严峻考验。近年来,国企纪检监察干部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极少数人甚至蜕化为腐败分子,影响了国企纪检监察部门的声誉,损害了国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要提升拒腐防变能力,就必须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从企业实际出发,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腐败体系,使其成为风险防范的有力保障,营造风清气正的创业干事氛围,为实现国有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工艺处

篇2:对加强国企党风廉政建设监督的思考 政研

三是必须严格监督。监督是关键,特别对企业领导权力制约的监督,要关口前移,事前防范,使领导干部时刻不忘自己的职责,不忘党的组织在管着自己,周围的群众在看着自己。邓小平同志指出“对领导人最重要的监督是来自党委会本身”,“同级的领导成员之间彼此是最熟悉的”,“同等水平、共同工作的同志在一起交心,这个监督作用可能更好一些”。在党委会内部要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切实开展经常性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现在,有的领导干部以特殊人物、特殊使命而自居,大权在手,听不得批评意见,认为监督是挑毛病、找茬子,插杠子,致使一团和气或息事宁人的倾向在一些部门内部滋长。企业领导班子中的党政主要负责人既要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又要对班子成员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同时还要注意发挥党内专门监督机构的作用,使其能够“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要针对领导干部行为,建立一些监督制度,如以政务、企务公开的民主施政制度、以民主集中制为主要原则的内部制约制度、企业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收入申报制度、领导干部建立廉政档案制度等。此外还要给领导干部拉拉“袖子”常提醒,紧紧“鞋带”常督促,从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具体活动的监督做起,强化事前、事中的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

腐败。

四是加大奖罚力度。一是正面引导。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的企业制度,立法与实际相结合,允许企业领导干部通过正规渠道富起来。奖惩制度要兑现,用先进典型引路,坚定国企领导干部的信念。二是反面加压。机制健全,制度完善,执行坚决。对“触高压网”,敢于以身试法的国企领导干部决不心慈手软,更不搞“下不为例”,还要严格责任追究,对违法违纪行为,坚决严肃查处,使之身败名裂,断其“东山再起”的后路。三是执纪从严。国企是社会的主要细胞之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锋,国企的主要领导干部统帅着这块“天地”,对廉政建设措施的落实至关重要,所以要管住自己、管住班子、管住手下的人,对上、对下负责要一致。如果对本单位的腐败现象遏制不力反而滋生蔓延的,应执纪从严,实行责任追究。

方法上要有新思路,但一切必须从严,严要求、严管理、严监督,造就一大批政治坚定、一身正气、业务精、干劲足、会经营、善管理的干部队伍。这样,个人才能成材,国企才能兴旺发达,党和职工群众放心的企业领导干部才能象雨后春笋般成长壮大,形成浩浩荡荡战无不胜的大军,才能继往开来地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

篇3:对加强国企党风廉政建设监督的思考 政研

作为国有企业, 应该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期, 深刻领会“三转”要求内涵, 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不断推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 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保证企业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一、深刻认识“党风问题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核心”的极端严重性

党风, 就是党的作风的简称。它是指一个政党的风格和风貌, 是党组织和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工作上、生活上等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一贯的态度和行动。在落实“三转”过程中, 要始终与整顿作风、反“四风”、加强党的群众教育活动结合起来。

党的优良传统和看家本领, 就是整顿作风, 从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 党风好了, 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特别是在每个重大历史时期, 往往必先整顿党风。1941年至1945年, 延安整风运动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 使党达到了空前团结;1978年解放思想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奏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乐章;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密为了党群关系, 进一步促进了党的作风建设。国企在全面深化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关键期, 更要注重党风建设。

深刻认识到唯生产经营论的弊病, 正确处理好党风和生产经营的关系。众所周知, 国有企业的两个主要任务是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不断提高员工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 而要实现这两个任务, 就必须要有好的发展, 好的利润。企业内部的所有体系、部门和组织都要围绕生产经营来开展工作。这本来就是对的, 可实际工作中, 却容易出现唯生产经营论:一方面在生产经营好的时候, 把党建工作当成“锦上添花”的工具。企业利润高效益好, 员工工资收入有增长, 就什么都好办, 党建工作也正常开展, 从党建人员、经费、设施、重视程度等方面都能大力支持, 党风问题也没有暴露出来;另一方面当生产经营不好、企业困难的时候, 就认为党建工作不重要。认为企业连生存都非常艰难, 企业运营费用都很紧张, 员工工资都难发, 还搞什么党建?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花钱不如不花, 党建工作也不正常了, 必须的人员配备、党建经费、活动设施、支持程度都不满足, 形形色色的思想问题、作风问题、队伍问题层出不穷, 生产经营更加糟糕, 形成恶性循环。只有从思想观念上、氛围上摒弃了唯生产经营论的错误思想, 真正认识到企业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核心、服务生产经营、带队伍育人才树正气、鼓士气造氛围的作用, 才会在企业好的时候, 做好党建、抓好党风, 发挥党建“推车”的作用;企业不好的时候, 更要做好党建、更要抓好党风, 发挥党建“拉车”的作用。

深刻认识到利润是企业的中心目标, 党风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石。俗话说, “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 党风不好, 企业效益再好, 发展再红火, 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 一俊遮不了百丑;党风不好, 企业困难的时候, 更会屋漏逢雨, 寸步难行, 形形色色的问题层出不穷, 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形成恶性循环。党风好了, 企业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作风、政治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好了, 许多发展问题、管理问题、技术问题等都不是问题, 会迎刃而解。因此, 在企业经营好的时候要注重党风建设, 在碰到困难的时候, 更要注重党风建设。

二、深刻认识并严明党的组织纪律

党的组织纪律, 简单地说就是“个人服从组织, 少数服从多数, 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 全党服从中央”。党的力量来源于严格的组织纪律,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 领导班子组织纪律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班子建设和企业氛围。

领导班子不团结的根源就是没有真正执行好党的组织纪律。不外乎出现了以下现象:一是班子成员之间出现“抢位、越位、错位”。分工协作不明确、不到位, 对好干的、有利的工作则“越过界”;对难干、难啃的“硬骨头”, 则“缺位不管”。二是领导成员把负责、主管的变成了自家的, 集体决定成摆设。正职把企业的当成了自家的, 成了“家长制”、“一言堂”;副职把主管、负责的工作, 当成了“自留地”, 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三是正职指手划脚, 自以为是。往往高高在上, 没有充分发挥班子集体的作用和团队的智慧, 认为自己是正职, 方方面面都比其他人强, 就应该我说了算, 必须按我说的来, 大大小小事情全都要管, 方方面面都要指手划脚、指点江山一番。四是副职不请示, 不汇报。往往没有把自己放在副手的位置上, 目中无人, 分管的一亩三分地该我说了算, 容不得其他班子成员提不同意见。

解决了以上四个问题, 真正按“四好”的要求做好班子建设, 以上示下, 把党的组织纪律真正贯穿到企业所有经营管理活动中, 使企业形成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乐于奉献、风清气正的廉洁氛围。

三、深刻认识好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

“三转”就是要改变纪检监察机关普遍存在的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用更加科学的方法, 更加过硬的作风, 聚焦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主业, 紧紧围绕监督执纪问责, 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 全面提高履行纪检和监察两项职能。“三转”是否不空转、不乱转, 转到位, 归根结底还要看两个责任特别是党委的主体责任是否落实到位。

要深刻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是纪委的事, 更是党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党委的事。党风廉政建设涵盖的范围很广, 如: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吏治的腐败问题, 这是党委的组织部门在抓;加强党风廉政的教育宣传工作, 党委的宣传部门在主要负责;党的纪律检查和审计监督, 这是纪委监察的主要职能;企业的民主管理、员工群众的维权和温暖工程, 这是工会的重要工作等等。都需要党委总揽全局, 各级各部门在党委的领导下工作, 把压力层层传导、把责任层层分解落实, 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反之, 如果党委只落实“领导责任”而不落实“主体责任”, 把党风廉政建设只当成是纪委的事, 纪委“包打天下”, 势必会造成纪检监察的工作领域越来越宽、内容越来越多, 执纪监督问责的主业深度越来越浅, 形成了什么事都管, 结果却什么都管不好的局面。因此, 党委对党风廉政建设不仅要进行领导, 还要亲自做好执行和推动工作, 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失职的意识, 拿出具体措施, 形成实实在在的工作支撑, 而不是简单的挂帅和支持表态。

四、深刻认识到纪检监察审计工作在企业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控中的作用和定位

中央领导指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牛栏关猫是关不住的, 猫可以来去自如。”在国有企业, 战略风险、经营风险、信息报告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合法合规性风险、领导干部的腐败风险等现象就是“猫”;有效建立起企业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就是“笼子”;编织一个合适的笼子才能关住猫, 编织笼子就是纪检监察审计机关的事, 就是纪检监察审计机关的作用和定位。

当前, 一些企业的招投标、工程验收、原材料设备采购过程验收、经营活动、工作效能等监督中, 往往是逢到敏感的、要担责的事就叫纪委参与, 加入议事机构。现实中, 由于纪检工作人员的专业局限性, 人员力量的有限性, 往往只能进行了形式上的参与, 很难真正发挥监督作用。在深化落实“三转”要求中, 要把不该管的工作交还主责部门, 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控的三道“防火墙”。第一道是一般性的、日常的业务职能。由业务主管部门根据工作实际制订专门的制度, 进行落实、监督和控制, 形成“点”;第二道是平时较重要的、重大的业务线方面。由分管领导或相应针对某方面的内部控制机构, 进行落实、监督和控制, 形成“线”;第三道是重要的、重大的企业活动层面。由企业的纪检监察审计机关或相关风险管理委员会机构, 进行公司层面的整体管制, 形成“面”。从以上三道“防火墙”可以看出, 整个“笼子”由点、线、面组成, 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点”、分管领导负责“线”、纪检监察审计机关负责“面”, 点与线的管控则通过流程、程序的合法合规性这个“面”来监督, 手段方式上可以采取受理群众监督信访、定期审计或巡视来实现, 让“运动员”和“裁判员”职能清晰。企业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控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随着落实“三转”要求的脚步不断临近, 如何按照中央从严治党的要求, 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深入开展, 是下一步国企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点。

摘要:在落实中纪委“三转” (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 要求的新形势下, 国企应该紧紧围绕实际情况, 正确认识、措施有效、扎实推进, 这是当前必须探索与实践的重大课题, 也是推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国企,党风廉政建设,“三转”

参考文献

[1]黄修荣, 黄黎.中国共产党简史1921-201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86-89.

篇4:对加强国企党风廉政建设监督的思考 政研

关键词:新时期;加强国企;党风廉政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一讲话切中世弊,为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指明了方向。十八大后掀起的反腐风暴中,国企系统被称为反腐“重灾区”。据不完全统计,截止7月27日,党的十八大以来有30余名厅级及以上国企高管落马,其中企业一把手有23人。一方面彰显出党中央反腐败的决心,另一方面也凸显出国企党风廉政建设任重道远。新形势下,如何扎实有效地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进而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纪律保障,是企业党委、纪委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国企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信念淡化,个人物欲膨胀。市场经济的利益最大化原则,刺激了人们物求欲望的增长,依靠意识形态的强大约束作用来维持的大公无私、先公后私等传统美德逐渐弱化,一部分人物欲膨胀,在企业改制资产重组中,个别领导干部在资产评估、转让、重组中侵吞国家和集体资产;企业的自负盈亏,承包经营,也为腐败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有的标榜用人自主权,违反组织人事纪律,任人唯亲;有的利用经营自主权,盲目决策,个人说了算;也有的人通过贪污挪用、行贿受贿、索取回扣等不正当手段,大发不义之财,严重损害、侵占企业利益。

二是认识不到位,党风建设薄弱。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缺乏正确的认识,往往把经济建设与廉政建设对立起来,把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廉政工作对立起来,出现了许多模糊认识和谬论,有的认为纠风整纪搞多了,会影响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有的认为金钱是市场经济交往的润滑剂,是消除经济约束的催化剂;少数人认为消极腐败现象是社会大气候决定的,别人搞,自己不搞,就要吃大亏。

三是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督。有些党员干部怕伤和气、怕招惹麻烦,不敢不愿不会监督。党员群众对敏感、重大的生产经营问题了解甚少,想监督而又无能为力,群众看领导是雾里看花。有的领导在民主生活会上轻描淡写,只谈成绩,不谈缺点,不批评别人,也不愿别人批评自己。很多企业监督机制不够完善,不出问题无人问,出了问题踏破门,偏重事后调查,忽视事前防范、事中约束。

二、新时期加强国企廉政建设的新途径

一是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提升拒腐抗变能力。要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针对问题,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使党员干部知道应该做什么、怎样做。首先,要教育党员干部做到树立正确“三观”。自觉维护党和员工群众的利益,解决“入党为什么”问题;其次,要真心诚意地把自己的工作、思想、行为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中,解决“掌权干什么”问题;再次,在种种诱惑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错误行为,不断增强个人的党性、素质修养,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站在道德建设的新高地,强化诚信经营、诚信服务、诚信做人的观念,在思想上自觉构筑起防线。

二是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让权力在阳关下运行。加强监督是搞好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也是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必须牢固树立主动监督别人和自觉接受监督的观念,形成监督者秉持公正、大胆履行职责和义务,被监督者正确对待、诚恳接受的局面。首先要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国有企业的经营者管理支配的是国有资产,对管理者的责任机制、监督机制更应得到加强,企业领导干部既是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的组织领导者,又是廉洁自律具体规定的行为约束者,因此,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尤为重要。要完善党建工作规则及定期巡视、民主生活会、任期审计、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其次要发挥纪检监察部门职能作用。纪检监察部门在履行监督职能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善于从不稳定因素中发现和捕捉苗头,通过处理问题理顺群众情绪,通过惩治腐败鼓舞群众信心;一方面要发挥信访网络信息多、反应快的优势,加强对腐败现象规律性的研究,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将可能发生的腐败问题和影响企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职代会是发挥群众监督的最佳方式,企业要积极探索现阶段工会与现代企业制度结合的有效方式,坚持职代会审议企业“三重一大”制度、民主评议领导干部,重点在深化厂务公开、民主监督,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实行“阳光工程”,对涉及大宗采购、工程项目、企业技改、员工分配等,该公开的都要公开,不能想公开就公开、不想公开就不公开。

三是防范与查处并举,从源头控制腐败产生。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企业内部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按《公司法》和现代企业管理要求,进行合理分解,防止权力过分集中,保证权力的授予和运行受到必要的管控,防止权力行使的失范、滥用。加强对企业决策的过程制约,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经济损失,避免给企业发展带来后患。要对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轻微违纪问题一定要进行诫勉谈话,及时提醒和教育,针对一个时期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与干部进行警示谈话,对群众反映的党员干部不廉洁问题进行必要的核实和恰当的处理,这是对党员干部的爱护,也是一种防范。如果小错不提醒、不处理,迟早要酿成大错,这是从许多国有和集体企业诸多案件中得出的一个深刻教训。

篇5:对加强卫生监督能力建设的思考

一、卫生监督能力建设的背景和现状

2000年1月, 卫生部在《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使卫生行政管理从“办卫生”转变为运用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划等手段“管卫生”。具体做法是在原来卫生防疫站的基础上, 分别组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卫生监督机构, 并对两个机构的职能进行界定和划分。

2005年1月, 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为我国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2006年6月15日, 国家卫生部最新发布了《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 规范了卫生监督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 并就经费和保障措施的落实提出明确要求。一个职责明确、行为规范、执法有力、保障到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监督体系已基本形成。

二、卫生监督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2.1卫生监督能力建设是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卫生监督是国家行政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经过2003年SARS蔓延及HIV感染人群扩大, 公共卫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人民群众对卫生工作的期望和要求也日趋增强, 因此要把卫生监督能力建设纳入到整个体系建设中来, 推进卫生综合执法, 建立规范的、可持续的卫生监督机制, 努力提高卫生监督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2.2卫生监督能力建设是提高执政水平的基础。

卫生监督能力是整个卫生监督工作的基础, 特别卫生监督工作中涉及的许多专业性强的工作, 比如室内空气质量、饮用水质、食品安全、放射防护等问题, 都需要相应的技术手段和专业设备。因此, 真正提高我们卫生监督工作水平的关键和基础是卫生监督能力建设, 只有做好能力建设才能给整体工作提供前提和保障。

2.3卫生监督能力建设是提高卫生监督队伍素质的基本要求。

抓好卫生监督队伍是做好卫生监督工作的根本。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力度和质量, 影响卫生监督执法的形象。因此必须着力加强各个层面卫生监督人员的培训、考核等工作, 逐步建立一支适应卫生监督工作特点的专业执法队伍。

三、加强卫生监督能力建设的途径

3.1明确职能, 明确投入, 加强卫生监督职能的落实

我国的卫生监督体系在长足发展的同时, 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是“卫生监督职能难以切实落实到位”, 这也直接影响到卫生监督的能力建设。因此需要 (1) 加速立法进程。通过法律等各种形式划分卫生工作的种类、明确政府以及各类卫生机构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2) 明确卫生监督机构的经费投入标准, 形成卫生监督机构运作的良性经费补偿机制。在稳定投入的基础上, 加强硬件建设, 配备执法所必须的各种装备; (3) 改革管理体制, 积极协调好卫生监督机构和卫生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 提高卫生监督机构的运作效率。

3.2严把入口, 加强培训, 提高卫生监督队伍整体工作水平。

首先应实行考试录用制度, 把好卫生监督人员的入口关;此次, 实行考核与培训制度, 有效增强服务意识以及提高服务能力;再次, 实行定期轮岗制度。充分调动卫生监督人员积极性、创造性, 优化组合卫生监督队伍, 为卫生监督人员创造一个有利的工作环境和适宜的社会关系。

3.3多策并举, 稳步推进, 实现执法监督精细化管理

一是以《卫生监督执法手册》为标准, 实现执法监督规范化、标准化。二是加强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我国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 (1) 构建一个网络体系, 建成覆盖全国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的网络系统。 (2) 建立两个支撑, 建立卫生监督信息系统信息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3) 建设3个应用系统, 卫生行政许可管理系统, 卫生监督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 (4) 实现“四化”目标, 即管理自动化, 服务社会化, 信息网络化和执法手段现代化。

3.4理顺机制, 多方参与, 加强卫生监督技术支持能力建设

卫生监督技术支持能力建设是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履行卫生监督职能的重要技术保障。因此加强卫生监督的能力建设需要规范卫生检验检测工作, 提高卫生监督技术支持能力, 理顺卫生监督技术支持机构与卫生监督机构运行机制, 形成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 其他社会资源参与, 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职责明确、队伍精干、技术先进、管理高效的卫生监督技术支持体系。

摘要:卫生监督能力建设是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近几年来, 各级政府财政加大了对卫生监督能力建设的投入, 有力地推动了各地卫生监督体制改革进程, 加强了卫生监督体系建设, 卫生监督工作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因此很有必要抓住机遇, 多策并举, 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能力建设。

关键词:卫生监督,能力建设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J].中国卫生法制, 2000, 8 (1) :4.

[2]、陈刚, 陈文, 孙梅等.《我国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与发展研究》研究结果简介[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07, 14 (2) :149.

[3]、牛惠勤, 张晓娜, 苏长林等.基层卫生监督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5.16 (5) :317.

篇6:对国企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国企;廉政文化;建设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经济基础。因着国有企业的特殊地位和经济作用,国有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在整个国家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国有企业引导着国内市场的走向,占有特殊地位的国有企业的一次内部小变革有可能会引起整个社会的大动荡,因此自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对廉政建设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以来,发展国有企业的廉政文化势必成为在国有企业的工作中提上日程,也是社会赋予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的光荣使命。

由于国有企业的资产构成和市场属性,国有企业廉政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讲是加强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的文化建设,它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位教授在授课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企业最高层次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三流企业卖力气,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技术,超一流企业卖标准、卖文化!”企业文化不是政治思想工作,不能只成为党群工作的一部分。企业文化管理是一种系统变革,涉及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必须由一把手作为战略来实施。企业的文化做好了,作为发展基础的经济地位必然是上升的,企业领导人的形象自然而然的高大,社会影响力提升,故而,国有企业廉政文化的培育和发展更需企业主要领导的关注和重视,廉政文化发展好了,企业文化必定不会浅薄,这对于一个国有企业的整体发展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共识。

要发展国有企业的廉政文化,就需在认真了解国有企业的属性后,依据企业特性和各级党组织、纪检组织的工作部署,制定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工作计划,同时,注重榜样的力量,借势反面典型,搞好泛而精的宣传工作,实时的把握人心,掌握群众的思想导向,从“走心”上做好宣传的首步工作。

第二步,选好廉政文化发展的依托。单就文化而言,载体无非是书面介质、数码影像和语言传播,要使文化蓬勃,则三者共起效果最佳。这就需要国有企业在发展廉政文化的时候,熟练运用纸质、影像、言语的优势,做到物尽其用。企业廉政文化的宣贯实则系企业廉政观念认同的管理过程。要有完整的宣贯计划,向员工系统地宣讲企业廉政文化理念,并要求员工明确什么是企业提倡的、什么是企业反对的,使员工在未来的工作中遵从企业廉政文化要求。

第三步,拓展廉政文化资源。要结合本企业的传统文化资源,不断丰富廉政文化实体,使其更可操作,更切合实际。可在各级组织和政府的活动安排下,有特色的加入本企业的各项企业文化内容,使之成为助力本企业廉政文化发展的桥梁和能量源。

第四步,提高廉政制度的执行力。制度、流程、规范、标准等企业约束在国有企业中有着有效的约束力,也有着强大的执行力。将廉政制度作为企业约束,并由专人有效监督,主要负责人带头执行,廉政制度就将在企业中获得长存。

篇7: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群众监督研究

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的监督体制才是有效率的监督体制。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的渠道, 发挥人民群众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群众监督作用, 从根本上提高党的监督水平, 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群众监督, 是党风廉政建设向深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1 明确群众监督的必要性, 提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透明度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些党员干部未能抵挡金钱美色的诱惑, 逐步脱离群众, 贪污腐败, 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 导致群众对党和党员干部的不满, 引发党群、干群矛盾, 对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个别党员干部群众观念不强, 监督意识淡泊, 缺乏民主意识, 应该向群众公开的信息不公开, 该让群众知道的事情不告诉群众, 剥夺了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管理权, 从而使反腐败斗争复杂化。

因此, 党风廉政建设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透明度, 将党员干部的公务活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让群众知道广大党员干部在干什么, 从而使群众参与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来。

2 强化群众监督的有效途径

2.1 领导干部要端正思想, 正确对待群众的监督

领导干部要深刻体会“水可载舟, 亦能覆舟”的深刻内涵, 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党员干部才能胸怀坦荡, 虚心接受群众监督。也只有这样, 人民群众才会放下包袱, 敢于行使党和人民赋予自己的监督权, 勇敢揭露腐败现象, 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良性发展。

2.2 建立群众监督员制度, 规范单位内部管理

为了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强化党员、干部“干事干净”意识, 各单位应该建立群众监督员制度, 并认真落实到位。

实行党风廉政建设的群众监督员工作制度, 及时发现单位内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漏洞, 促进单位内部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发现党员干部及管理人员中的违法违纪行为、违反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行为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防止侵害职工群众利益等各种不正之风的发生;加强群众监督, 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营造风清气正的内部环境, 为单位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证。

2.3 创新群众监督渠道,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群众参与度

2.3.1 挖掘红色廉政故事,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群众参与。

依托红色场馆, 利用红色故事和传统文化开展红色主题教育, 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群众参与度的有效手段。

(1) 挖掘红色传统文化

充分挖掘红色传统文化, 依托英雄事迹陈列馆、烈士陵园等地点, 组织党员干部群众讲红色传统、听英雄事迹、忆烈士英勇壮举, 在“红色之旅”中提升政治素养, 在讲英雄事迹过程中树立前进方向, 在忆烈士英勇壮举中反思自己的言行, 激励鞭策党员干部勤政廉政。

(2) 挖掘红色廉政故事

党组织制定相关政策计划、挖掘红色廉政故事。突出廉政文化主题内容, 红色景点景观建设, 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廉政文化建设示范场所。充实廉政文化内容, 增添完善文化图片展板、展示走道、情景再现灯光音效等红色廉政文化景观, 逼真形象再现红色精神;充实革命先辈英雄事迹内容, 发掘拓展英烈廉政故事, 将廉政文化融入到廉政教育的方方面面。

(3) 开展红色主题教育

有步骤开展红色主题教育, 在传统节日:清明节、建党节等重大节日中, 举办纪念活动, 组织党员干部到红色景点, 通过讲红色传统、听英雄事迹、忆烈士英勇壮举, 思廉感廉、谈廉话廉,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党员干部通过讲红色传统、听英雄事迹、忆烈士英勇壮举, 重温入党誓词, 继承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 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廉政文化教育深入人心。

2.3.2 借助传统戏曲, 特色“廉”文化深入百姓。

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 中国戏曲把我国古代一切技艺和文学的精华都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和典型代表。在丰富勤政廉政宣传教育内容基础上, 不忘打造有特色、有内涵的廉政文化戏曲, 使寻常百姓参与廉政文化建设。唱戏曲、听戏曲、研究戏曲题材, 曲曲不离廉政内容, 环环不离廉政教育, 丰富了廉政文化内容,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群众参与、监督。

利用传统戏剧资源, 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 搭建廉政文化建设平台。组织戏剧创作人员及广大戏剧爱好者对传统的廉政戏剧进行深加工、再创作, 并深入挖掘、整理古今廉政史实、廉吏轶事、廉洁事迹、英雄模范故事等, 编排大型廉政警示教育剧。唱“廉戏”、听“廉曲”, 尽显传统戏剧文化无限魅力, 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拓展廉政文化戏曲载体, 丰富廉政文化戏曲内涵。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参编、参演、参评廉政文化戏曲, 组织党员干部进行观看学习。举办反腐倡廉文艺晚会, 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接受生动的廉政教育;发动广大群众演出廉政小戏, 清廉之风吹遍过祖国大地。

2.3.3 创作家庭廉政小品, 助力廉洁党风。

良好的家风熏陶是为人子女无价的财富, 也是一个民族兴旺发展的要素。俗语云:“道德传家, 十代以上, 耕读传家次之, 诗书传家又次之, 富贵传家, 不过三代。”财富误人, 道德的力量却是无穷的。家风的传承是道德的衍生、是优秀品质的延续。

家庭廉政小品创作, 让廉政文化进入家庭, 深入各年龄段各个阶层, 广泛传播廉政文化正能量, 持续营造“家风好、民风纯、党风正、政风清”的良好氛围。

家庭廉政小品创作, 取材于实际生活, 反映身边的廉政故事, 贴近生活提炼生活, 紧扣廉政主题, 放映家庭层面的廉洁文化, 群众喜闻乐见, 更多参与动力。

2.3.4树廉洁奉公新典型, “干”字精神激励基层干部前进。纪委牵头举办廉政文化汇演专场, 为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家园良好氛围起积极推动作用。用百姓能接受的形式, 引导党员干部争做勤廉表率、营造为民务实、为政清廉的道德风气。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创作的大型话剧《干字碑》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典型。

2.3.5 廉政书画、摄影、微电影展, 展示身边廉政文化建设成果。

摄影、微电影作品不仅拍摄的采光、角度、整体构思要体现较高的水平, 而且要充分体现廉政文化主题, 把思想性融融入艺术性之中。党员干部群众参加廉政字画、摄影、微电影大赛, 廉政意识、廉政形态、廉政监督同步提高。

为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通过摄影艺术表现廉政文化思想内涵, 营造良好的反腐倡廉社会氛围, 廉政题材文艺作品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创作, 把廉政思想和艺术有机结合, 用艺术语言捕捉发生在身边的廉风廉貌, 展示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和民风鞭挞腐败, 开展廉政摄影作品创作探讨, 探讨廉政摄影作品的创作思路, 书法、美术、摄影、微电影等艺术爱好者参与到廉政作品创作当中。

文艺作品中呈现的人物形象, 让广大党员干部感到非常亲切, 受教育更深, 更坚定要守住底线, 不忘初心, 敬畏纪律, 清白做人, 廉洁从政。

2.3.6 廉政文化建设包围干部身边, 开设领导干部家属廉政课堂。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向家庭延伸, 组织干部家属聆听了党风廉政教育课, 观看警示教育片, 树建立清廉家风创建廉洁家庭观。

廉政文化建设进家庭旨在引导领导干部家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充分发挥家庭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中的特殊作用, 为营造反腐倡廉的良好家庭氛围和社会环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 要充分发挥阵地建设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在高校、街道、社区开设廉政文化课堂, 请专业人员、宣讲团、按地域自己组织。梳理传统廉政文化资源, 通过廉政故事会的形式, 让廉政文化资源在高校、街道、社区“活起来”,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熏陶, 在鉴古知今中传播廉政理念, 进一步营造崇尚廉洁的文化氛围。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廉政文化的魅力。

3 强化制度建设, 建立规范有效的群众监督保障体系

要将群众监督真正落到实处, 还需要建立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当前, 我们应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群众监督制度, 对群众监督的主体与客体、权利与义务、形式与内容、受理与反馈等方面予以明确界定, 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责任机制、激励机制、惩诫机制和保障机制。要建立监督举报人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 依纪依法处理打击报复监督举报人的行为, 使广大群众行使监督权利无后顾之忧。

实践证明, 用制度的形式将政务公开, 提高权力的透明度, 减少权力的随意性, 保证权力运行的规范性, 可以促使领导干部公正地行使权力, 防止滥用权力, 从根本上防止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滋生。

参考文献

[1]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http://www.ccdi.gov.cn/

[2]满桂云.新形势下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强化监管工作的研究[J].高教学刊, 2016, 11.

[3]刘小强.制度与教育并重, 监督与执纪并行[N].中国海洋报, 2016.11.04.

篇8:对加强国企党风廉政建设监督的思考 政研

目前落实“两个责任”的现状不容乐观,与党中央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是:责任落实“上热中温下冷”,监督职能“越位缺位错位”,责任追究“虚化弱化软化。”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六点。一是思想认识不愿转变,二是能力素质不足,三是沟通合作不够主动,四是落实责任缺乏创新,五是监督问责不够有力,六是检查考核形式单一。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认为应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健全目标与任务相衔接的分级负责机制,实现责任落实常态化

(一)建立重点任务责任分解制。把当年上级安排部署的重点工作,本单位、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分解成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按照责任领导、责任部门、主要负责人三个层次,抓好责任分工、向下延伸和压力传导。

(二)建立目标任务责任背书制。党风廉政建设年度工作重点、责任分工和任务分解经党委会研究审议、党政主要负责人签字背书;党政主要负责人与班子成员分别签订目标责任书,定期听取班子成员分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情况,对班子成员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履行情况报告进行审定,签字背书;党政主要负责人与基层单位党政正职分别签订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书;纪委书记与纪检监察科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书,做到责任层层分解、层层落实。

(三)建立上行报告和下行传导制。制定、出台下级党组织定期向上一级党委和纪委报告履行主体责任的情况制度,建立党政主要负责人报告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和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情况的制度,制定领导干部履责报告、民主评议、廉政约谈等制度,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负责、逐级落实的完整链条。同时,建立“下行传导”机制,通过上级带下级、上级促下级,逐级逐层传导主体责任,通过上级树标杆、做表率的方式形成上行下效的良好氛围,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四)建立责任表单定期公示制。将落实“两个责任”的任务,运用责任“表单”进行逐项分解、细化、量化,明确工作措施、完成时限、责任人,责任主体部门按时填报任务落实情况、阶段任务完成情况,通过网络、宣传栏、公示栏等途径进行晾晒,使责任制完成情况可查可看可评价,这样既便于抓住重点,也便于职工群众的监督。

二、健全督导与检查相结合的责任控制机制,实现责任考核全程化

(一)建立日常责任告知制度。纪委要坚持每月初向领导班子成员、责任部门负责人、基层党政正职分别下发党风廉政建设任务告知书,明确告知近阶段党风廉政建设重点任务和完成时限,对工作落实不力、问题整改不及时、未按要求落实的下发《督办卡》,督促指导各责任主体按要求认真履职。

(二)实施责任区走访制度。不定期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走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区,听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汇报,以座谈交流、个别谈话等方式听取意见和建议,探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督促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在基层党组织设立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监察员,实施工作报告制度,畅通沟通交流平台,使“两个责任”工作落实始终处于动态的管理过程,确保责任落实更加到位,更加高效。

(三)建立定期督导检查制度。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的职能作用,加强和改进监督的形式、途径、方式,深入了解各单位部门所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重点任务进展情况及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情况。同时,对年初党风廉政建设任务分解中的一些重点工作任务适时开展重点督查,及时跟踪和掌握任务进展情况,确保责任任务的有效落实。

(四)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分类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检查考核办法,在日常督导检查的基础上,对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基层单位党政正职进行年度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评先评优、干部提拔使用及问责追究的重要依据。对年度考核为优秀的单位进行鼓励和奖励,对其主要领导作为提拔重用的资格条件之一。

三、健全问责与惩处相依托的责任追究机制,实现责任追究规范化

(一)制定出台专门的责任追究办法,准确区分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直接责任与领导责任。建立“一案双查”制度,对领导不力、不抓不管导致不正之风长期滋生蔓延,或者出现重大腐败问题不制止、不查处、不报告的,要追究党委及其负责人和纪委的责任。

(二)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问责制结合起来,把党委、纪委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班子成员承担的责任“签字背书”,作为问责的依据,实施责任追究倒查制,出了问题从严从快处理,实行层层追究,杜绝以经济处罚为由,逃避执纪,或以集体决策失误为由,逃避个人责任,形成良性的责任导向。

(三)把出了问题积极查处与出了问题遮遮掩掩的责任分开,对职责范围内发生的问题进行掩盖、袒护,或者干扰、阻碍责任追究调查处理的作为责任追究的着重点,充分调动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切实履行“一岗双责”的责任意识。

篇9:加强国企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一、国有企业青年人才的主要特点

1. 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现阶段, 人们受教育的程度及个人知识、视野、思维水平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同样, 国有企业青年人才队伍的学历也不断提升, 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从某大型国有企业来看, 在35岁以下青年人才中, 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30%, 具有大专学历的占40%, 具有高中学历的占30%。在近3年引进的新员工中, 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20%, 具有本科学历的占50%, 具有大专学历的占20%, 具有高中学历的占10%, 青年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明显改善, 文化程度得到提升。

2. 成长成才愿望强烈。

对国有企业新入职的青年人才来说, 他们经过学校的专业学习, 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 进入企业工作后, 都希望能够得到企业的重视, 拥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平台, 都相信通过努力会健康成长、快速成才。对已掌握企业关键技术的青年人才来说, 由于工作了一定时间, 具有较强的生产、经营、管理能力, 渴望获得更广阔的舞台, 以施展才华, 希望自己的付出、取得的成绩能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 获得更多荣誉、更高地位, 充分体现自我价值。总之, 追求知识、追求科学、追求进步、渴望成才、关心发展、献身事业, 已成为国有企业青年人才发展的本质和主流。

3. 思想观念比较活跃。

当前, 我国青年人才基本上生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 由于社会全球化加速、媒体空前发展、互联网日益普及, 加之青年人才处于人生的黄金期, 随着个体生理上的发展, 其心理活动也异常活跃, 精神兴奋周期短, 思维敏捷, 节奏较快, 朝气蓬勃。国有企业的青年人才也不例外, 他们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经营形势等情况, 关注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发展建设等工作, 关注社会上其他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并有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思想观念活跃。

4. 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一般来说, 国有企业中的青年人才大多数参加工作时间相对不长, 对社会、对企业等深层次的问题了解不深, 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 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 他们思想解放、精力充沛、感情丰富、工作热情高、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强、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 可塑性大, 若加以正确引导和培养, 将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国有企业青年人才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

1. 价值观念问题。

在国有企业, 大多数青年人才的思想素质、人生观、价值观是好的, 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成熟和各行各业改革的不断深化, 青年人才的正常生活及思想状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 有一部分青年人才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错位, 思想上存在着集体主义意识淡薄、对未来信心不足、不安心本职工作、过于重视索取、责任感淡化、进取意识不强等问题。

2. 生存状态问题。

首先, 国有企业青年人才与其他行业、其他企业的青年人才一样, 面临着积蓄少、买房、结婚、生子、提升学历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适当的解决, 便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落差感和困惑感。同时, 由于一些企业受安全环保等因素限制, 建设在远离市区、远离繁华地段的区域, 工作环境艰苦, 影响着青年人才的正常工作和队伍稳定。这些都给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

3. 人才流失问题。

受国有企业发展前景、薪酬与福利、接受学习与培训的机会、住房和婚恋等因素影响, 一些企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青年人才流失问题。青年人才的流失, 在短时期内将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在长时期内将影响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特别是一些掌握了国有企业核心技术的青年人才流失到同行其他企业后, 对本企业将是一种竞争和威胁。

4. 队伍结构问题。

根据某大型国有企业数据显示, 该公司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三支队伍的青年人才结构呈现了一些不合理现象, 主要体现在:青年人才占整个职工队伍的比例不高;青年管理干部、青年技术骨干、青年操作工数量偏少, 出现了年龄结构断档现象;生产、设备、营销等主体专业的青年人才基本满足需求, 但宣传、后勤等辅助专业的青年人才数量偏少, 青黄不接;人才成长通道不畅, 青年人才成长空间有限, 出现成长“天花板”现象。

三、加强国有企业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1.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要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工作优势, 从四个方面入手, 强化对青年人才的思想教育、引导。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有企业青年人才思想政治工作各个方面, 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 引导青年人才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形势任务教育。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行业的发展动态, 分析企业自身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讲解企业的决策部署、目标任务、主要措施, 帮助青年人才正确认识形势、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三是企业文化教育。大力开展社会责任教育, 引导青年人才深刻认识国有企业的历史使命, 自觉参与、支持企业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强化对本企业优良文化传统的教育, 增强青年人才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并将这些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四是先进典型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引导人、教育人、激励人的作用, 加大对企业内部、本行业、其他行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宣传教育, 引导青年人才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

2. 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在一些国有企业, 由于对青年人才没有进行职业规划或者职业规划实施不到位, 以致给工作带来了许多问题, 比如, 青年人才从事的是非个人喜欢的工作, 可能激发不了工作积极性, 影响工作效率;青年人才不能发挥个人所长, 企业不能人尽其才, 造成资源浪费等。为此, 国有企业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青年人才职业规划工作, 可由人事部门牵头, 具体抓好落实。要从新员工刚进企业参加工作时, 就开始实施职业规划:可先由新职工填写《员工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表》, 综合分析和衡量自己所具有的能力和能量, 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估, 给自己做出准确定位, 选择发展方向;再由人事部门根据青年人才职业取向相应提供一些岗位, 安排他们到岗位上实践锻炼, 参与实际工作;经过半年、一年等适当时间的岗位实践后, 再由人事部门组织与青年人才个别谈话、考核, 及时对其职业发展规划进行评估和调整, 从而确定其最适合的职业生涯路线, 确保青年人才的职业与个人性格、兴趣、特长、内外环境、企业需求相适应。

3. 强化技能培训学习。

要坚持“岗位是最好的培训, 工作是最好的老师”, 采取及早选苗、重点扶持、跟踪培养等措施, 通过导师带徒、挂职锻炼、岗位交流、培训深造等方式, 加强对青年人才的锻炼培养, 提高青年人才的素质, 促进他们快速成长。一是立足岗位实践培养人才。坚持把岗位实践作为青年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 从机制上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扎根一线干事创业, 特别是要想让年轻人健康成长, 就必须给他们压担子, 把他们放到一些重要且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去接受磨练, 一压、二逼、三推, 促其早日成才。二是依托重大项目培养人才。在企业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重大科技创新计划、市场业务拓展中培养青年人才, 实现注重出效益、出成果、出市场的同时, 更加注重出人才。三是发挥群团组织育人优势。注重把各级群团组织作为青年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突出基本功训练和职业能力开发, 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 搭建各类人才展示才能、交流技艺、共同提高的广阔平台, 努力提高青年人才业务技能。

4. 拓宽人才成长通道。

当前, 国有企业人才成长通道不畅的问题, 集中反映为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人才的成长路径“窄、短、堵”, 基本上是千军万马“挤”经营管理职务晋升这个“独木桥”。为此, 在加强青年人才引进的同时, 必须从人才理念、用才机制、评才方法等方面下功夫, 不断拓宽青年人才成长的通道, 实现各类人才“成长有通道、发展有空间”。一是要创新人才理念。牢固树立“人才支撑发展、发展造就人才”、“人人能成才、处处有舞台”的人才工作理念, 改变“重学历轻技能、重仕途轻工匠”的片面人才观, 彻底打破干部工人的界限、工字不出头的陈旧观念, 彻底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二是要完善用才机制。将企业各类人才都纳入通道之中, 改变以官本位为核心的“独木桥”式的人才成长发展方式;增加设计职务职级的宽度, 全力满足人才成长的需求;各类通道建设要互通, 使青年人才可以在双向或多向选择中动态发展。三是要优化选才办法。做到坚持德才并重的选才标准, 重学历不唯学历, 重才更要重德;坚持内外并重的选才视野, 注重人才来源多元化;坚持相马与赛马并重的选才方法, 注重公平竞争, 择优录用。

5. 大力实施人文关怀。

要坚持以人为本, 从解决青年人才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入手, 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关心, 努力解决其事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稳步提升青年人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一是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比如, 针对一些国有企业男性多、女性少, 青年人才成家难度大的问题, 积极牵线搭桥, 帮助他们解决择偶问题;针对当前房价高, 一些青年人才买不起房的问题, 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 努力解决他们居住问题;加大投入, 改善工作环境特别是一线现场环境, 为青年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场所;坚持真困难、真帮助, 对困难青年人才进行走访慰问;开展“三送” (送友情、送温馨、送健康) 和“四个一” (每周开展一次健身活动、每月推荐一本好书、每季度组织一次座谈、每年组织一次外出考察学习) 等活动, 增强青年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二是丰富青年人才业余生活。建立完善乒乓球室、台球室、健身房、歌舞厅、图书阅览室、篮球场地等设施, 组织青年人才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 缓解工作压力, 培养积极、向上、高尚的生活情操, 促进青年人才健康成长。三是加大心理卫生投入。在企业内部, 建立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 加强对青年人才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 完善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工作体系, 促进青年人才情绪交流渠道畅通, 引导青年人才心态良性变化, 及时帮助青年人才解决思想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确保他们身心健康。

四、结束语

上一篇:三上pep英语第六单元下一篇:物理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