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建设专业高级工程师

2024-08-14

江苏省建设专业高级工程师(精选6篇)

篇1:江苏省建设专业高级工程师

江苏省建设专业助理工程师、助理建筑师、助理城市规划师资格

条件(试行)

江苏省建设厅文件

条件(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资格标准

江苏省建设专业助理工程师、助理建筑师、助理城市规划师资格具有本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基本熟悉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法规;能独立完成本专业一般的技术工作,解决本专业一般的技术问题。在高、中级技术人员指导下,能撰写本人所完成项目的工作总结和技术论文;能运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从事建设工程包括城乡规划、建筑学、建筑结构、装饰装潢、岩土工程、给水排水、供热通风与空调、风景园林、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燃气、电气、建筑智能化、建筑材料等专业科研、勘测、设计、施工、检测、质量监督、工程监理、建筑经济、技术开发、咨询服务、科技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三条 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要求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取得技术员资格后或从事专业工作以来,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

取得技术员资格后,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在规定年限上延迟申报。(一)年度考核基本合格(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以上。(二)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以上。

(三)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者,延迟3年以上。(四)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主要责任人,延迟3年以上。第四条 学历、资历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符合以下条件者,可申报助理工程师资格:

1、大学专科学历,取得技术员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

2、中专学历,取得技术员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

(二)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见习一年期满,经考核合格,可初定助理工程师。第五条 继续教育要求 取得技术员资格后,按照《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要求,结合实际专业技术工作需要,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累计不少于40学时。

第三章 评审条件

第六条 专业理论知识要求

(一)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二)了解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三)基本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第七条 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要求 取得技术员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从事城乡规划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加过县(局)级以上城乡规划科研项目,其研究成果通过评审鉴定。

2、参加过县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市级风景区、旅游区、文物古迹区专项规划、居住区规划或小城镇规划等1项以上。

3、参加起草或编制过国家、行业或地方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二)从事工程(建筑、装饰装潢、结构、岩土、风景园林、城市道路与交通、给水排水、城市燃气、供热通风与空调、电气、建筑智能化、建筑材料等)设计、科研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加并完成县(局)级以上科研项目,其研究成果通过评审鉴定。

2、参加并完成过中型以上工业工程项目的设计,或二级以上工程项目的设计,或作为主要完成人承担过1项三级工程项目的设计。

3、参加起草或编制过国家、行业或地方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三)从事工程(结构、装饰装潢、岩土、风景园林、城市道路与交通、给水排水、城市燃气、供热通风与空调、电气、建筑智能化等)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加并完成县(局)级以上科研项目,其研究成果通过评审鉴定。

2、参加并完成过中型以上工业工程项目或二级以上工程项目的施工,在其中分担过部分技术工作,或作为主要完成人承担过1项三级工程项目的施工。

3、参加起草或编制过国家、行业或地方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四)从事建设工程科技管理(含质量监督、工程监理、建筑经济、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工程造价、招投标、质量检测、施工图审查等)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加并完成县(局)级以上科研项目,其研究成果通过评审鉴定。

2、参加编制过中型以上工业工程项目或二级以上工程项目实施的有关文件(文件中有署名)。

3、参加完成过中型以上工业工程项目或二级以上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文件中有署名),或作为主要完成人承担过小型或三级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4、参与开发了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并在工程中推广应用。

5、参加完成过中型以上工业工程项目或二级以上工程项目的科技管理,并在其中分担了部分科技管理工作,或作为主要完成人承担过三级工程项目的科技管理工作。

6、参加编写过中型以上工业工程项目或二级以上工程项目的招标书、投标书,或独立编写过三级工程项目的招标书、投标书。

7、参加起草或编制过国家、行业或地方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第四款所列出的各项条件也适用于上述各专业。)第八条 业绩、成果要求

取得技术员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完成第七条所要求的工作后,其工作成效获得本单位中、高级技术人员的好评,或业主的好评。

(二)参与完成的工作成果获奖(科技进步奖、优秀设计奖、获优质工程奖)。第九条 论文、著作要求

取得技术员资格后,论文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市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公开发表有较高水平的本专业论文1篇以上。(二)在市级以上学术会议上交流本专业论文1篇以上。(三)工程设计或施工的技术总结1篇以上。

第四章 附则

第十条 申报助理工程师、助理建筑师、助理城市规划师资格应提交第三、四、五、六、七、八、九条规定的材料,并按规定程序送评。

篇2:江苏省建设专业高级工程师

(试 行)

我,2001年12月认定为工程师中级职称,工作于我省某有限公司并任技术质量科任科长。在此期间,我努力钻研专业技术知识,在技术管理过程中努力推行“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并于前年获得高级职称,闲暇之余,在此将我省职称准备要点稍微讲一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资格标准

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及时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独立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的技术问题,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或引进、消化和吸收新技术中,业绩显著,取得具有较大价值的科技成果;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专业水平的论文、著作;有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和指导工程师工作的能力;能熟练运用外语和计算机获取信息及进行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从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应用科学研究、设计、产品开发、生产工艺、新技术推广应用、标准化与科技信息、生产技术管理、产品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设备管理及安装维修等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本条看清范围即可,其它不用多加研究。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三条 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要求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取得工程师资格后,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在规定的年限上延迟申报。

(一)考核为基本合格(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以上。

(二)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以上。

(三)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延迟3年以上。

第四条 学历、资历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

(二)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历),取得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

(三)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

(四)取得大学专科学历后从事本专业相关技术工作15年(或大学专科学历且累计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取得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

(五)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第五条 继续教育要求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按照<<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结合实际专业技术工作需要,参加继续教育,达到规定的要求。

第三章 评审条件

第六条 专业理论知识要求

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对所从事的专业理论有较深入的研究,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及时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

第七条 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要求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为主要技术骨干,完成过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或课题;

(二)完成过对行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重点项目或系列产品主要部分的开发、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工作。

(三)完成过本企业主导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工作,产品性能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四)完成过高性能、高技术的关键部件或技术密集的复杂部件的研究、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工作。

(五)完成过本专业的重大技术经济分析和市场分析,被有关方面采纳,经实践验证,基本正确。

(六)承担或主持过国家、行业、地方技术标准的制定、重要项目技术规范的编写,并获批准、发布、实施。

(七)完成对重大项目有指导作用的有关情报资料的搜集、整理、汇编、提出系统报告。

(八)完成过大、中型工程新(扩)建或技术改造(引进)成套项目的方案制定、设计和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九)完成过重要成套设备的维护、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十)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3项以上,并经市级以上主管部门鉴定认可。

第八条 业绩、成果要求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市(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或市(厅)级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奖项目的获奖者(前三名,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二)市(厅)级重点项目或对行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重点项目的开发、设计、制造和生产技术管理的主要完成者,成果通过鉴定或验收。

(三)负责完成2项技术难度较大和较复杂的电子信息产品或关键部件的开发、设计、制造、生产技术管理,经同行专家评审或鉴定,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四)负责完成1项大型或2项中型工程(新建、扩建、技改、引进、投标)项目研究、设计、安装、调试任务,经实践检验,达到了要求,通过鉴定或验收。

(五)负责完成2项省(部)级或3项市(厅)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并转化为生产力,经实践检验,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六)负责完成2项省(部)确认的定型或优秀产品开发,并转化为生产力。

(七)取得发明专利1项,并转化为生产力,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八)负责完成1项国家、行业、地方技术标准及1项重点产品标准的制定或3项重点产品标准的制定,并获批准、发布,用于生产实践。

(九)负责完成1项重大项目的情报资料的搜集、整理、汇编,对实际工作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十)负责制定的本行业或大、中型企业发展规划、计划,经实施取得显著效益。

(十一)提出1项科技建议,被省(部)级有关部门采纳,经同行专家评议,认为对科技进步和行业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

第九条 论文、著作要求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本专业著作1部(本人撰写5万字以上)。

(二)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上发表或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上宣读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本专业论文2篇以上。

(三)为解决复杂技术问题而撰写的有较高水平的实例材料或有较高水平的重大项目的立项研究(论证)报告3篇以上。

据我单位前辈及本人的经验,江苏省虽然规定最低发表2篇文章,准备3篇才能有胜算,并且不能要全综述的,否则很难过关,文章发表的问题不大,优先考虑周围有没有熟悉朋友是杂志社的,即使没有也没关系,现在中介机构多于牛毛,找中介机构办理都比较方便,不过有一点需要提醒一下,有些中介机构可能是骗子,良莠不齐,我当时找的一个网站是广州的,叫博雅什么的,现在只有一个QQ 2537597489,服务还可以,文章方面,实在不值得为此多花心思。

第十条外语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以上。

(二)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考试,其应用水平符合实际工作需要。

(三)因公出国,出国前通过国家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并在国外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

(四)符合省人事(职称)部门的相关规定。

第十一条 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计算机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以上。

(二)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组织的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核),其应用能力符合实际工作需要。

(三)取得省人事厅组织的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

(四)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成绩合格。

第 四 章 附则

第十二条 申报高级工程师资格提交第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条规定的材料,并按规定程序送评。

篇3:江苏省建设专业高级工程师

关键词:高级访问工程师,“双师”素质,师资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决定了高职院校要有一支具有较高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由此, 国家提出访问工程师建设策略来提升职业院校的“双师”素质, 访问工程师项目是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一实行访问工程师项目的意义

有利于加强校企合作, 促进校企合作更深更广地发展。访问工程师项目能有效弥补教师在实践环节上的不足, 提高教师的项目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有利于推动专业教学改革, 促进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高职院校的教师作为访问工程师, 真正做到工学结合、产教结合、理实结合, 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访问工程师实施方式与安排

目前高职院校访问工程师项目实施主要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 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实践, 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1) 学校方面加强同相关合作企业的联系和交流; (2) 实施一些针对企业生产、营销、售后等服务性质的合作项目; (3) 通过调查研究设立贴近企业生产、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且受企业欢迎支持的实践类项目。项目实践企业的选择, 可发挥教师和组织两方面的积极性, 根据专业对口、企业就近的原则, 落实可接收访问工程师的单位或企业, 能为访问工程师提供合适的学习和工作条件。访问工程师的培养应实行导师责任制。接收访问工程师的单位, 应该选派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或高级工程师以及有丰富实践技能的人员担任访问工程师的企业导师。导师应具有指导能力和水平, 承接一定的科研项目, 能够给访问工程师一定的学习平台。

三访问工程师实施案例

笔者在2013年申请了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师高级访问工程师项目, 于2013年9月起在扬州车用传感器研究所作为高级访问工程师访问学习, 访问时间至2015年9月结束, 为期两年, 累计在岗时间一年以上。下图为高级访问工程师项目案例的具体操作流程。

1. 调研企业

笔者在申请江苏省高级访问工程师项目前有过一段时间的企业工作经验, 在选择企业的时候, 着重考虑企业的生产或研发方向是否适合本人的专业方向, 企业是否具有访问项目实施的硬件条件等。笔者在申请之前在企业内进行了短期的生产和研发实践, 这有助于提前了解企业文化, 为在访问工程师期间迅速融入团队打下良好的基础。

2. 申请

笔者向学院提出书面申请, 学院通过沟通评价筛选等确定人选上报给学校, 学校通过审议最终确定名单。

3. 确定培养方案

访问工程师与目标企业联系, 与企业针对访问工程师个人情况进行沟通交流, 企业结合访问工程师的具体情况向访问工程师推荐指导教师,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订较为详细的访问工程师培训计划方案。

4. 企业实践

笔者参与了企业的实际研发项目, 根据项目实施计划, 按时间节点要求完成企业布置的相关任务, 同时要接受企业的检查;企业的导师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对访问工程师全程跟踪服务, 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同时, 学院负责人通过访问工程师的定期汇报以及企业导师的反馈意见, 督促检查访问工程师项目的实施情况并给出适当的建议。

5. 阶段考核

访问工程师在结束项目阶段性工作后, 企业需要对其进行考核, 考核的标准严格按照企业在岗员工的评定标准来执行。同时, 访问工程师也需要向学院汇报学习感想, 交流访问心得, 并要展示相应的成果。

6. 成果汇报

访问结束后, 学院的考核小组需要组织访问工程师进行项目的总结考核, 考核形式以汇报为主, 重点阐述访问期间的项目实施情况, 提供访问期间的相关成果, 并对企业发展趋势与专业发展动向的关系进行探讨, 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总结

访问工程师项目的实施, 是高职院校建立高水平“双师”素质教学队伍的重要途径, 也是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保证。实现优质的校企合作, 学校与企业的深厚关系是合作的基础, 而深厚关系的建立离不开访问工程师为企业带来的效益和所做的贡献, 而合作的成功将更有效地推进学校与企业以及用人单位的沟通与深入交流。访问工程师项目的实施, 能够实现多方共赢, 实现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4:江苏省建设专业高级工程师

专业设置的“前世今生”

目前我省职校开设的数十个民族文化专业方向可以大致分为技艺类和戏曲类,大都在近10年内相继开设,这与近年来民族文化整体保护意识的提升有关联。2003年10月《世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旨在保护以口头表述、节庆礼仪、手工技能、音乐、舞蹈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于2004年8月加入该公约。2005年,江苏省有37项民族文化项目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省、地、市各级非遗项目都在陆续建设、评选中。这是我省民族文化专业开设的大背景和大环境。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产业需求型。一般是技艺技能类专业,有地方产业作为支撑,因出口畅顺所以招生、发展情况良好,有的还发展成为学校的特色、示范专业。比如江苏省宜兴丁蜀中专,1988年就在与当地紫砂二厂联办紫砂班的基础上建成工艺美术专业(紫砂陶艺方向),目前年招生300人左右。相类似的还有连云港东海中专的水晶专业等。

二、自发保护型。技艺类和戏曲类都有,往往是职业学校从保护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和传统继承出发,利用某些有利资源开办。比如南京市莫愁中专秉承“传中华文脉,育特色人才”的办学理念,2001年开设了古籍修复专业,使古修技术由传统的师徒相传走上了正规教育之路,2004年升格为五年制大专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江苏省武进中专为了传承“常州大麻糕”的传统制作工艺,开设了“大麻糕制作”专业方向;盐城高师的淮剧专业源自1958年“盐城专区艺术学校”的戏曲专业,办学历史悠久。还有连云港艺术学校的淮海戏和连云港五大宫调专业方向等。这类专业的设置学校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师资力量比较强,容易出精品、出亮点。

三、行政干预型。地方政府牵头组织,行政力量直接介入,布置职校开设相关专业,对地方民族文化项目进行后续人才培养。比如江苏省东台中专2011年开办的发绣艺术专业,就是在东台市委、市政府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为了提升当地发绣行业的整体水平、产品档次而建设的。淮安文化艺术学校的淮海戏专业建设则是当地文化传承工作框架中的一个部分:由淮安市市政府主导,制订五年保护计划,包括建立较为完整的淮海戏资料库和资料陈列室,设立淮海戏博物馆,建立淮海戏专题网,申报国家级代表传承人,设置传承机构等。无锡文化艺术学校2007年在无锡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下,恢复开办锡剧表演专业,并获得政府拨款200万。政府的强力推动往往使得该类专业建设基础好、起点高。

另外,还有一类属于复合型,往往整合了政府、学校、行业其中二者或三者的合力。比如常州艺术高职校经过广泛深入的社会调研,在常州市政府和市文化新局的大力支持下,结合常州华夏工艺美术产业博览园的发展需求,与其合作办学,在表演艺术专业中设置锡剧表演方向和江南丝竹方向,增开民间工艺美术专业乱针绣和留青竹刻两个技能方向。再比如江苏省六合中专开办的雨花石雕刻专业,既有当地该产业市场发展迅速、人才紧缺的需求,也有学校看准雨花石艺术雕刻市场前景的眼光。

从现阶段发展情况来看,民族文化专业建设依靠行业或学校自发进行的潜力是十分有限的,有很多限制条件。有相当多的民族文化类型、非遗项目由于并不具备市场开发的因素,存活的空间有限,被职业教育“看中”的机会很小。行政干预型或者复合型应该成为民族文化专业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

专业建设的“异彩纷呈”

一、师资建设

由于民族文化传承的特殊性,专业建设中“人”的因素极其关键。这里的“人”有三种内涵:一是身负绝艺的传承者,大多是工艺美术大师、表演艺术家、行业知名人士等,在专业里起指导、领衔、支撑的作用。往往一个这样的人可以撑起一个专业,也往往一类技艺的传递就系于一人身上。二是专业教师,他们承上启下,一方面学习大师的技艺,另一方面承担大量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技艺和学生之间架起有效传递的桥梁。三是学生,有些技艺的传承对学习者有着特定的要求,而由于民族文化的衰落,招收不到合适的学生也成为专业发展的一大困难。比如江苏省戏剧学校就感到好的学戏苗子一年比一年难找。在这里我们主要观察前两类“人”——他们直接构成了专业师资——对专业建设的作用情况。

一般来说,各校的民族文化专业都延聘了行业、专业人士担任专业教师或承担教学任务,一些非遗项目也都有传承人担纲牵头,但是,由于这些专业人士的层次各异,教学能力不同,在专业教学中介入的程度和发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因而直接影响了该专业民族文化传承功能的实现情况。一些学校充分利用了这种差异,采用各种形式挖掘专业人士的能量。比如宜兴丁蜀中专,学校组建了由宜兴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担任理事长,行业大师汪寅仙、徐安碧以及其他不同类型代表组成的专业理事会;在理事会的专业指导、支持下,学校选聘优秀行业专家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汪寅仙、徐安碧、邱玉林、李守才等大师、名家更在学校建立大师工作室。这些行业专家不仅参与课程开发、教学计划的审定、教学督导,还在学校的“陶都职教论坛”中开设“名家讲座”,为专业教师拜师学习紫砂陶制作技艺提供了平台。江苏省武进中专一方面传承并改良大麻糕制作工艺并使其先后成功申报成为常州市和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成为“常州大麻糕制作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单位”;另一方面,学校还培养青年教师学习传统制作工艺,严玉华和陈平老师分别成为常州市、武进区级该项“非遗”传承人。江苏省戏剧学校成立了由骨干教师和省内外著名演员以及文艺团体领导组成的三结合专家指导小组,并长期聘请一批舞台实践经验丰富的表演艺术家来校任教,发挥专家的作用;每学期的剧目教学和基功教学统一管理,有机结合,因人设戏,因材施教。连云港艺术学校则采用“校团合一”的办学模式,该校的部分教师组建为江苏省女子民族乐团,演出时是演员,上课时就是教师。

理想的行业人士参与职业教育的状况应该是这样的:他们一边要将自己掌握的技能进行巩固深化并有所创新;同时,他们也要将这类技能的基础和精要与专业教师合作,开发出适合职校学生学习掌握的课程和教材;他们最好能够直接带学生,不行就带出老师来,同时对老师的教学过程进行指导和提点。现实情况中能够开发课程和教材的专业人士数量是很少的,更多的情况是带领教师学习技艺,这就使得专业教师的任务格外重要。他们要学习技艺,还要想着用什么方式让学生也学会技艺;他们不仅要传授技艺,做好大师与学生的中介,还要做好其他的开发、设计、制作等工作,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手段培养出新型技能人才。许多学校感叹的师资问题其实主要是指这一部分的师资缺乏。而事实上民族文化专业的教师培养也缺少行之有效的路径。由于民族文化传承往往是一项“孤独”的事业,无环境,无氛围,无群体,专业教师只能靠“自我成就”才能有所作为,这是一项亟待破解的难题。在这里,我们不妨参考一下宜兴丁蜀中专的做法:学校在开展“青蓝工程”和“双师型工程”的基础上,对工艺美术(紫砂陶艺方向)专业的青年教师提出了“拜一个行业名师为师,学精一门全手工紫砂陶制作技艺,做好一件作品,带好一批学生”的“四个一”要求,有效地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时还制定了《名师工作室、创新工作室建设条件与管理办法》,将工作室建设和基地建设、课程建设、带培青年教师以及领衔人自身发展结合起来,促进了教师团队的共同成长。

二、课程与教学

许多职校的民族文化专业在这一方面都进行了探索,也积累了一定的成果。比如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常州艺术高职校经过市场和专业分析,决定“江南丝竹”专业方向培养的人才需要掌握一至两项演奏技能,具备相应合奏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掌握江南丝竹文化,具有编排、演出和教学经验,能胜任各级民族乐团的演出要求;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则培养掌握本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能够适应民间工艺产业发展需求,具有从事“留青竹刻”与“乱针绣”等工作,在民间工艺领域中专业基础厚、技术能力强、职业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工艺方向的专门人才。在这个目标的引领下,学校以强化实践能力、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养能力和技能为主线,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岗位课程体系;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同时建设了名家领衔、学校主导、系部支撑、教研室为主体的与剧团及产业园项目接轨的工作室,集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践为一体,使之成为项目课程的研发地、专业技术人才的成长营、创意设计和创造实践的工作间、融通市场与学校的桥梁。

在内容设置上,各校也都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和师资状况,进行课程和教材建设。比如连云港东海中专始终牢牢把握专业课程改革这个主题,建立和完善了“三以一化”专业课程体系,将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水晶方向)专业拓展为水晶工艺品设计、水晶工艺品雕刻、水晶工艺品营销三个专业化方向,从设计到雕刻,从雕刻到营销,纵向延伸专业链。先后开发了《玉石雕技法》《雕刻技艺实用教程》等7套专业实训教材。江苏省六合中专努力做到“教室工厂一体化”“教学生产一体化”,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充分体现“教学做合一”“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

民族文化项目的一大特色是实用性很强,因此各校都在专业教学中加大这方面的渗透力度。比如无锡文化艺术学校教学融理论、实践为一体,将原来主要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主的艺术实践,逐步拓展为创新型综合艺术实践和为社会服务型艺术实践三者并举的教学实践体系。常州武进中专则经常举办全市性的常州大麻糕制作技艺、工艺专题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常州大麻糕品尝会,使其更贴近现实、贴近市民,逐步形成产业化发展规模。还有一大难点是艺术创作的创新性如何培养的问题,这方面宜兴丁蜀中专的探索值得借鉴。学校在专业技能课程中逐步推进单元制的项目教学;改革评价方式,在项目课程结束后组织成果展出,向收藏作品颁发证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为了促进紫砂制品多元化的个性创作,专业教师引导学生在完成项目中获得“精神、自由、主观性、想象力”等非理性的个人超验,通过作品赏析,与大师对话,相互交流评价,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

课程与教学,是民族文化技艺传承由传统的师徒授受到现代的班级授课制职业教育最大的区别所在,这个环节处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应该是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块成了许多民族文化专业建设的短板,拿不出像样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更谈不上实现项目课程建设、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等先进教育理念。当然,民族文化技艺的传承有其特殊性,一些传统教学方式更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但问题是,这些好的教学方式往往湮灭在时间长河中,并没能被很好地继承。当课程与教学处于一种相对“真空”中的时候,专业的薄弱与萎缩就会是一种自然的结果。这是值得我们关注和警惕的。

三、实训基地建设与产学(教)研合作

当古老的民族文化遇到现代职业教育的时候,实训基地建设和产学(教)研合作成为其有效传承的创新途径。在这一方面,我省诸多职业学校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实践案例。

首先,实训基地的建设有效促进了专业教学。比如六合中专建设了集教学、实训、生产、经营为一体的雨花石工艺美术实训基地,包括画室、泥塑室两个专业基本技能教学实训室,切割及打磨室两个可进行实际雕刻技能训练的雨花石雕刻实训室,两个可进行产品图样设计的平面设计及三维设计实训室,以及工艺美术师蔡春华、蔡康麟的雨花石雕刻工艺工作室。丁蜀中专的紫砂陶实训基地也由起初单一的制壶实训扩展到装饰实训、雕塑实训、烧成处理、模拟绘图等功用,实现了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具备了实践教学、职业技能鉴定、技能竞赛、社会服务等功能,为项目课程的开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其次,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校企产学(教)研合作提供了平台和契机,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培养了市场,营造了难能可贵的社会氛围。比如东台中专与东台天艺发绣有限公司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和发绣产品研发中心,实行半工半读的学习模式,企业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学生作品按件计酬。在发绣行业协会的指导下,学校和合作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创新发绣产品的生产工艺和题材内容,如以“丝语心语,真情永恒”为主题,相继推出了“心香一瓣宗教绣、永结同心情侣夫妻绣、手足情深同窗毕业绣、福如东海长寿感恩绣”等发绣产品,获得了市场认可。常州艺术高职校与常州华夏工艺美术博览园、常州市锡剧团、常州市歌舞剧院等对口单位合作,参与项目开发,进行订单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另外学校还充分利用常州社区大学的资源,通过艺术进社区、艺术进校园等活动,开展作品展览、演出和专题讲座,扩大非遗项目在地方的影响力。无锡文化艺术学校安排学生定期参加无锡市锡剧院、江阴市锡剧团、宜兴市锡剧团、大丰市锡剧团、锡山区锡剧团、张家港市锡剧团等剧院的排练、演出,以提高、丰富学生的舞台实践和表演机会。六合中专与南京杨记工贸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生产经营模式培养,进行雨花石来料加工的项目经营,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以生产项目带动师生实训;还成为南京冶山国家矿山公园玉石研发基地,校企互惠互利,互相支持,取得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丁蜀中专依托紫砂陶实训基地创办了宜兴市丁职陶瓷有限公司,积极推进实训基地的“七合一”功能,利用学校资源组织技术开发,由机电专业、工艺美术专业师生协作开发的新瓦斯窑、新电窑等一系列陶瓷行业专用设备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同时利用该基地还成立了江苏省中小学教师陶艺培训中心,为省市中小学培训陶艺教师。盐城高师淮剧专业常年组织师生带着精心排练的大戏、折子戏到军营、农村、煤矿、工厂进行实习演出,参与各项政治接待、重大纪念、庆祝性演出等社会服务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又为社会各界送去了精神食粮,受到普遍欢迎。

四、“进口”和“出口”

一个职教专业只有“进口旺”“出口畅”,才能形成办学的良性循环,民族文化专业也不例外。甚至由于此类专业的特殊性,“出口”决定了“进口”,“进口”决定了某个专业乃至某类民族文化技能的生死存亡。在调研中不乏很有传承价值的专业(方向)因为招不到学生只能停留在纸面上甚至面临撤并的情况。因而各校都在培养生源方面花力气、下功夫。

第一招是经济刺激。那些行政支持型的民族文化专业在得到政策支持的同时一般会配套经济资助。比如淮安文化艺术学校的淮海戏专业最初生源非常匮乏,学校承诺免除学费与生活费后才招到足够的学生。东台中专给予报考发绣专业的学生学费和住宿费全免的优惠政策,同时还将获得每人每年政府助学金1500元。江苏省戏剧学校争取政府专项经费,2006年起免费向全国招生,开办“小京班”,用项目形式进行管理和培养,取得明显成效。这一办班模式被纳入江苏省文化人才建设工程,并在本校的丹剧、海门山歌剧班中得以延续。

第二招是广开门路,利用社团活动、社会培训、社区宣传等方式扩大潜在生源。比如常州艺术高职校组建与民族文化专业方向对应的四个学生社团,将外专业对非遗有一定兴趣和爱好的同学集聚起来,以培训的方式开展普及活动,有效地培养了一批有基础、有兴趣的非遗爱好学生。连云港东海中专的水晶专业每年都吸引一大批返乡农民工、退役士兵、下岗职工等来校培训,为其就业创业、脱贫致富拓展空间。

第三招是打通出口。一方面积极开拓升学进修的通道。比如丁蜀中专开辟四条路径:一是组织学生参加江苏省普通高校单独招生考试,让学生有机会进入高校进一步学习;二是学校与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联办成人大专教育,在中职课程完成之后接通成人大专课程,让学生在工作的同时学习提升;三是开设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雕塑艺术设计(紫砂陶艺方向)专业;四是自2012年起,与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进行“3+3”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另一方面,为学生的就业、创业不遗余力地创造条件。比如东台中专成立了校内学生创业基地——“丝语”发绣坊,主动与婚纱影楼、妇幼保健机构、民政单位等接洽合作,推广学生的发绣作品。东海中专鼓励水晶专业师生参加各类展评活动,先后在国家、省各类工艺品博览会上获78项金、银、铜奖;专业就业率达100%,毕业学生有的成为水晶企业管理人才,有的在营销岗位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同时涌现出一批创业典型。

五、文化建设

对于民族文化专业来说,文化建设有着别样的意义:从促进专业教学的角度来看,文化建设能够有效地提升专业志趣,培养专业情感。就像六合中专设置了雨花石石料标本、作品图片的展示橱窗;常州艺术高职校在校园环境布置中随处可见非遗元素,定期开办留青竹刻、乱针绣作品展览,举办江南丝竹和锡剧的专场演出等。这种类型的文化建设虽还停留在本专业层面,但已经有了扩大民族文化影响的努力和实践。如果从总结民族文化历史经验和保存优秀成果结晶的角度看,也有一些学校的工作正在自觉不自觉地承担着这个历史使命,完成或接近这种超越:

宜兴丁蜀中专倡导“以陶载文,以技传人”,每年举办一次师生作品公开汇展,校内建立了“五朵金花”陈列馆,宜兴紫砂、均陶、美彩陶、精陶、青瓷等各类师生作品精彩纷呈,彰显着宜兴独特的陶瓷文化和鲜明的专业特色;建立了孙伯春老师作品陈列室和南京艺术学院吴开诚教授艺术馆,收藏了吴教授所捐赠的80余幅素描作品,以及历届师生的国画、油画、书法等作品;学校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舞蹈“陶工古韵”成为宜兴紫砂陶艺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大文化载体。

江苏省武进中专将全面深入开展普查工作,摸清常州大麻糕制作工艺、技艺生成、发展历史及历史代表性传人情况;建立常州大麻糕制作技艺传承人、传承群体资料库,用DVD形式详细记录常州大麻糕制作的全过程;进一步开展理论研究工作,探究常州大麻糕制作工艺、技艺发展轨迹和在国内名点名小吃文化圈内的影响及价值;继续组织、举办好常州大麻糕文化活动,将收集的有关常州大麻糕的传说故事、奇闻逸事等编辑成书。

专业发展的“前途漫漫”

在对我省职校开设的民族文化专业建设情况有了一个总体的观察梳理后,自然要关注到它们当下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出路。由于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文化多元,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间愈加逼仄,这使得职业教育成为接续和传承文化传统的一个全新渠道。然而,种种迹象表明,这种渠道的作用充分发挥,必须要在“一盘棋”的全局统一部署和行政资源的有效调配下才能进行。民族文化专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这两个因素的不到位、不匹配、不协调有着密切的关系。

民族文化专业的发展问题一是在资源层面,二是在实践层面。资源层面集中在资金和师资两个焦点,而后者的问题尤为突出。几乎所有的民族文化专业都在喊“缺少师资”“专业教师缺行断档”“没有编制难以进人”“师资青黄不接”,既牵涉行业人士也关系普通专业教师,说明这是一个普遍的短板;除了部分有行政直接资助的职校,大多数民族文化专业感到经费困难,“先进设备需要投入”“办学投入捉襟见肘”。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还存在多头办班的现象,比如淮海戏、淮剧、锡剧等戏曲类专业都有不止一家职校在办,无疑加剧了师资、生源的紧张,且不易形成办学的比较优势和相对特色。这一切的背后其实揭示了两个问题:一、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还未进入政府顶层设计的视野,还处在一种相对无序、随意性较大、还未真正认知到其传承价值的生存格局中;二、利用职业教育来传承民族文化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民族文化类职业教育要和其他保护手段一起,整体规划,合理分工,同气连枝,互相呼应,才能真正实现其效用,而这是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全局部署和有机调控的。

民族文化专业实践层面的问题其实是前述现象在教学、办学上的终端反映:一是教学体系、课程结构、专业标准、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亟待提档升级,比如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等;二是对民族文化传承的研究不够,在传统经验的总结、现状的分析和未来的发展等方面缺少系统深入的研究;三是缺少相应的物质(经验)积累、生存环境、发展土壤。淮安文化艺术学校对淮海戏专业的发展列举了几条建议,很有针对性,也很有借鉴意义,兹列如下:

1.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统筹协调社会各界和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起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协调机制或工作机制,使全社会都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之中。比如实施“淮海戏进校园”工程,把具有浓郁区域特色的淮海戏加入到学校音乐课、赏析课中,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丰富学生艺术知识结构、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的同时拓宽淮海戏传承和发展的途径,维护淮海戏生存土壤,扩大淮海戏的受众面。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开辟淮海戏赏析专刊专栏;通过剧场演出、广场演出、电视广播、举办文化艺术节、旅游节、戏曲大赛、发行唱片等活动,让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了解淮海戏、接受淮海戏、喜欢淮海戏。

2.政府要在人才培养上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保障。从不同渠道争取支持,无论是政府财政拨款还是民间资助,尽可能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保护淮海戏的行动中来。

3.抢救性搜集传统剧目、现当代剧目的乐谱以及音频、影像资料,加快建立淮海戏资料数据库,这些是研究淮海戏的基础,更是淮海戏的文化精华所在。

4.构建良好的研究氛围,由淮海戏名家、艺术研究者、淮海戏专业人员、淮海戏爱好者建立淮海戏研究团队,开展淮海戏专项课题研究,使其更有效地服务戏曲表演和教育实践。发挥艺术类学校的优势,专业的艺术背景和教育资源能够很好地帮助推进淮海戏的理论研究和创作水平。

5.要对淮海戏人才培养进行人才结构状况分析,淮海戏的主要人才是编剧、导演、演员、作曲四类,这就要求建设好戏曲人才在岗培训和深造制度。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血脉所系,文明的智慧、精华所在,如果有所缺失,那民族成员的依恋和亲近就无所附依,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也无从生发,因而对其保护和传承的意义自不待言。然而,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进入到职业教育关注、实践领域内的民族文化项目都是非常有限的(按:光是江苏省入选国家非遗名录的就有108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职业教育在这方面的创新实践仍然任重道远。希望职业教育能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一座方舟,但愿民族文化类职业教育从此一帆风顺。

篇5:江苏省建设专业高级工程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宗旨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高级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学识水平,规范高级会计专业技术人才评价选拔机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条件。

第二条资格标准

高级会计师,应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熟悉会计及相关法律法规,系统掌握财会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具有丰富的实务工作经验和解决复杂财会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财会理论水平和指导会计师工作的能力。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江苏省从事会计专业技术工作,持有有效的全国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合格证书的在职在岗人员。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四条学历、资历要求 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博士学位),取得会计师资格后从事会计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

(二)硕士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从事会计专业技术工作6年以上,且取得会计师资格后从事会计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

(三)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从事会计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且取得会计师资格后从事会计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或从事会计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且取得会计师资格后从事会计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并担任大中型企业财务负责人2年以上。

(四)取得大学专科学历后从事会计专业技术工作15年(或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且累计从事会计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且取得会计师资格后从事会计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

第五条破格

符合规定学历(或学位),取得会计师资格后从事会计专业技术工作年限不足(时间不超过1年)的人员,其财会工作业绩突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报破格:

(一)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颁奖机构文件为准)。

(二)获得市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或获得市级以上劳动模范称号;或获得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授予的先进会计工作者称号;或在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期间,所主持的会计机构获得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授予的先进会计工作集体称号。

第六条转评

取得会计师资格,目前在会计工作岗位上的人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报转评:

(一)取得统计师、审计师、经济师等会计相关专业技术资格5年以上。

(二)取得高级统计师、高级审计师、高级经济师等会计相关高级专业技术资格3年以上。

转评人员从事上述与会计相关的工作年限可以作为会计专业技术工作年限连续计算。

第七条其他要求

(一)须持有有效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二)须持有有效的全国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合格证书。

(三)须按照《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及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参加并完成继续教育。

(四)近3个年度单位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等次。

(五)计算机应用能力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计算机专业大学专科学历以上。

2.通过全国或全省统一组织的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核)。3.取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的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

4.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成绩合格。

(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在规定的年限上延迟申报:

1.年度考核基本合格(基本称职)及以下等次或受单位通报批评的,延迟1年以上。

2.受记过以上处分的,延迟2年以上。

(七)因有《会计法》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所列违法情形,被依法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自被吊销之日起5年以内不得申报。

因有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账,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不得申报。

第三章评审条件

第八条专业技术水平系统掌握财会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并有一定研究。能利用研究成果解决财会工作中的疑难问题,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处理财会业务,提供真实、完整、准确的财会信息,进行管理与分析,保证财务管理与会计工作目标的实现。

第九条业务能力与经历

取得会计师资格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参加过全省或一个地区(包括行业或系统)执行的财会或相关业务规章制度的制订工作。

(二)作为课题(项目)负责人或主要完成人承担本行业省级以上主管部门确定或认定的财会课题研究项目1项以上,或市级主管部门确定或认定的2项以上。

(三)担任企业集团或大中型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总会计师、财务总监或会计机构负责人3年以上。

(四)参与大中型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的重大生产经营决策,或主持、指导一个地区(包括行业或系统)的财会管理工作。

(五)在会计中介机构中担任过大中型企业审计、资产评估项目负责人。

第十条工作业绩与成果

取得会计师资格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参与制订全省或一个地区(包括行业或系统)执行的财会规章制度中,发挥重要作用,所提建议被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采纳认可。

(二)主持或承担的财会课题研究项目,对会计实务工作有现实指导意义。

(三)主持、指导一个地区(包括行业或系统)的财会管理工作,取得先进管理经验,被省级以上主管部门认可。

(四)参加市级以上重点工程、技术项目、重大建设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论证,或参与大中型企业上市、投融资、改制、重组、清算等方案拟定,取得良好效果的。

(五)参与经营决策和内部管理改革并发挥积极作用,为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提出书面财会管理建议,实施后取得明显效果;设计的会计核算办法和内部控制制度等行之有效。

(六)为两个行业以上的大中型企业提供审计服务。或接受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委托参与专项审计或检查,其工作获得认可。

第十一条专业理论水平

熟悉财会专业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注重会计理论研究,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水平。能结合本职工作,撰写或翻译并公开发表财会专业著作和论文、译作等。取得会计师资格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主编或参编财会专业著作或译作1部(本人撰写或翻译5万字以上)以上。

(二)在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刊物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财会专业论文2篇(每篇不少于2000字)以上。

第四章附则

第十二条申报人员须提交第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条规定的材料。

第十三条破格申报人员须参加高级会计师执行评审委员会组织的面试。

第十四条高级会计师执行评审委员会可以对申报者提出面试要求。第十五条与本条件中相关的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若干问题说明等见附录。

第十六条本条件由江苏省职称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第十七条本条件自2013年1月1日起执行。江苏省专业技术职称(职业资格)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江苏省高等学校教授资格条件(试行)〉等138个条件的通知》(苏职称[2003]2号)中有关会计专业高级会计师资格条件部分同时废止。

附 录

一、申报人须提交下列材料:

(一)按有关要求填写《江苏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一式3份,并提供免冠一寸相片1张。

(二)《江苏省高级会计师资格申报人员情况简介表》。以下是对照《江苏省高级会计师资格条件》要求应提交的材料

(三)对照第四、五、六条,提交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学历(学位)证书,以及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等。

(四)对照第七条:

1.有效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有效的全国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合格证书。

3.取得现专业技术资格后继续教育完成情况或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颁发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

4.取得现专业技术资格以来近3年的年度考核结果应填入《申报表》相应栏目。

5.符合省职称主管部门要求的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核)有效成绩证明(或免试证明材料),或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

(五)对照第八条,提交反映专业技术水平的证明材料。

(六)对照第九条,将专业技术工作经历填入《申报表》相应栏目,并经单位核实确认。

(七)对照第十条,提交主要业绩成果证件、证明及辅助证明材料(包括获奖证书、与成果相对应的公开发表的论文、研究报告、成果鉴定证书等)。

(八)对照第十一条,提交规定数量的著作、论文、译作等。以上提交的材料如是复印件,须经单位核实、盖章(经办人签名并注明核实的年月日)。所有材料须按申报要求的格式进行分类、整理、装订。

二、本条件相关的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

(一)相关专业:指统计、审计、经济等专业。

(二)重大:指某一区域范围内规模大、影响深的。

(三)疑难:暂不分明,难以确定。

(四)主持:经某一级别部门认可或任命的,在工作中起支配、决定作用的。

(五)精通:理解透彻,应用娴熟。

(六)系统掌握:熟知并能应用自如。

(七)掌握:充分理解,较好地应用。

(八)熟悉:明其意,并能应用。

(九)了解:知其大意。

(十)专业技术工作报告:主要是对取得现专业技术资格以来本人专业工作情况的总结。一般应包括:基本情况(姓名、性别、毕业学校、现专业技术资格、简历等)、单位基本情况(包括单位组织架构、资产规模、职工人数、收支情况等)、开展工作情况(如科研、参与学术交流、继续教育等)、取得业绩(按工作内容分述)、专业特长(经验)、今后努力方向等。

(十一)著作:指取得 ISBN统一书号,公开出版发行的财会专业学术专著或译作。著作必须具有“三性”(即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全书字数一般要求在 20万字以上。申报人应为主要编著者,且本人撰写或翻译汉字必须在5万字以上。

(十二)论文:指在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刊物上发表的财会专业文章,其内容一般包括摘要、关键词、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六方面。论文必须具有“三性”(即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全文字数必须不少于2000字。期刊必须有ISSN(国际标准刊号)和(或)CN(国内统一刊号)刊号,不包括任何单位出版发行的报纸、论文集和期刊、增刊、专辑等所登文章。

三、本条件中若干问题的说明:

(一)凡规定的学历、年限、数量(目)、等级等概念均含标识的学历、年限、数量(目)、等级。“年”均为周年,“以上”均含本级,如:本科以上含本科,5年以上含5年,l项以上含1项,三等奖以上含三等奖。

(二)“市级”均指地级市,不含县级市。

(三)规定的论文或著作的“作者”均指第一作者。

(四)规定的著作、论文、译作等,不论出于何出版社、何专业刊物、何学术会议,其学术水平或价值均由评委会专家评定。

(五)专业工作年限:一般从毕业后参加专业工作起计算至申报评审前一年年底止(以周年计算)。对于后续学历获得者,若为全脱产学习的,应将全脱产学习时间扣除。

(六)资历年限:从现专业技术资格取得之日起至申报前一年年底止(以周年计算)。

篇6:江苏建设工程高级工程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资格标准

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和技术知识,熟悉相关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标准、规范、规程,及时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技术问题,业绩显著,取得有较大价值的科技成果或技术创新成果;出版、发行、撰写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著作等;有培养和指导本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的能力;具备外语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本省从事建设工程科研、勘察、规划、设计、施工、科技管理、技术咨询、科技信息以及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生产、推广应用等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三条 政治、职业道德要求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取得工程师(建筑师、城市规划师,下同)资格后,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在规定的年限上延迟申报。

(一)考核基本合格(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以上。

(二)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以上。

(三)重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主要负责人,延迟3年以上。

(四)伪造学历、资历,伪造申报材料,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延迟4年以上。第四条 学历、资历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

(二)硕士研究学历(硕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

(三)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

(四)大学专科学历且累计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或取得大学专科学历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取得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

(五)虽不具备规定的学历或资历,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省(部)级科技进步(及相应奖项,下同)三等奖1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2、省(部)级优秀设计(及相应奖项,下同)二等奖2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3、国家级优质工程奖1项或省(部)级优质工程奖2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4、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金奖、优秀奖的主要发明人,或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江苏省十大杰出、十大优秀专利发明人。第五条 继续教育要求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按照《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等相关规定,结合实际专业技术工作需要,参加继续教育,达到规定的要求。

第三章 评审条件

第六条 专业理论知识要求

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熟悉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标准、规范、规程、规章;及时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对重大和关键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提高,并能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提出技术发展规划。

第七条 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要求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从事城乡规划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完成人,承担市(厅)级以上城乡规划类科研项目1项以上,并通过市(厅)级以上成果鉴定。

2、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地级市以上或城市人口100万人以上城市的城镇体系规划(区域规划)、总体规划2项以上,或主持并完成县级以上城镇体系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1项以上,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县级以上城市总体规划3项以上,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县级以上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专项规划等4项以上。

3、作为主要起草人,完成省(部)级以上标准、规范、规程的编制,并已颁布实施。

(二)从事工程(建筑、结构、岩土工程、装饰装潢、风景园林、城市道路与交通、给水排水、城市燃气、供热通风与空调、电气、建筑智能化、建筑材料等)设计、科研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完成人,承担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项以上,并通过市(厅)级以上成果鉴定。

2、作为主要完成人,承担并完成2项大型工程,或1项大型工程和2项中型工程,或5项中型工程的设计。

3、作为技术负责人,开发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2项以上,或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3项以上。

4、作为主要起草人,完成国家、行业或省级标准、规范、规程的编制,或作为专业负责人编制过标准图集,并已颁布实施。

5、作为主要完成人(前5名),完成已颁布实施的国家级施工工法,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三)从事工程(结构、岩土工程、装饰装潢、风景园林、城市道路与交通、给水排水、城市燃气、供热通风与空调、电气、建筑智能化等)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完成人,承担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项以上,并通过市(厅)级以上成果鉴定。

2、作为主要完成人,主持并完成2项大型工程,或1项大型工程和2项中型工程,或4项中型工程的施工。

3、作为技术负责人,开发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2项以上,或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3项以上。

4、作为主要起草人,完成国家、行业或省级标准、规范、规程的编制,或作为专业负责人编制过标准图集,并已颁布实施。

5、作为主要完成人(前5名),完成已颁布实施的国家级施工工法,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四)从事建设工程科技管理(含质量监督、工程监理、建筑经济、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等)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完成人,承担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项以上,并通过市(厅)级以上成果鉴定。

2、作为工程负责人,组织或主持2项以上大型工程,或1项以上大型工程和2项以上中型工程,或4项以上中型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并以本人为主编制了主要技术管理资料。

3、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完成2项中型以上重点工程并发挥重要作用。

4、作为技术负责人,开发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2项以上,或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3项以上。

5、作为主要起草人,完成国家、行业或省级标准、规范、规程的编制,或作为专业负责人编制过标准图集,并已颁布实施。

6、作为主要完成人(前5名),完成已颁布实施的国家级施工工法,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第八条 业绩、成果要求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市(厅)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二)市(厅)级优秀设计二等奖1项以上,或市(厅)级优秀设计三等奖2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三)省(部)级优质工程奖1项以上,或市(厅)级优质工程奖2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四)通过验收的国家级新技术示范工程的主要完成人。

(五)作为技术负责人,研究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成功地推广应用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3项以上,取得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并通过市(厅)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鉴定。

(六)在建设工程中解决复杂、疑难的技术问题3项以上,或在处理重大的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或工程隐患中,措施得当,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经市(厅)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认可。

(七)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建设工程领域的发明专利1项以上,且已实施,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八)获得市(厅)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九)在本条(一)(二)(三)款涉及的获奖项目中起重要作用的建设工程科技管理人员,并有获奖单位和本单位证明。第九条 论文、著作要求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撰写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专业文章等,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本专业著作1部(本人撰写5万字以上)以上。

(二)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或在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交流的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2篇以上。

(三)为解决复杂技术问题而撰写的有较高水平的专项研究报告、技术分析、技术总结、立项研究(论证)报告等专业文章3篇以上。

第十条 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已不作要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计算机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学位)。

(二)取得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或取得国家、省统一组织的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核)规定科目的合格证。

(三)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成绩合格。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一条 申报高级工程(建筑、城市规划)师资格者,应根据本人所学专业、工作经历和主要业绩,提交第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条规定的材料,并按规定程序送评。第十二条 从国内外引进的有特殊成就的人才,可根据本人实际水平和能力直接申报。第十三条 与本条件相关的材料要求,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若干问题的说明等见附录。

江苏省建设工程资格条件附录

一、申报人必须提交下列材料:

1、按有关要求填写“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简称“申报表”下同)一式3份(注:在常州申报人员提供2份),并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备用相片1张(近期免冠大1寸)。

2、“江苏省申报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情况简介表”一式20份。(注:在常州申报人员不需要提供)

3、已实施执业资格制度的专业,须同时提交执业资格证书及注册或登记证书。

(以下是对照“资格条件”要求应提交的材料)

4、对照第二条,将申报评审的专业准确地填在“申报表”封面相应栏目处。

5、对照第三条,将本人取得现专业技术资格以来的考核情况填入“申报表”任现职以来考核情况栏内。

6、对照第四条,必须提交由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历(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任职聘书的复印件。

7、对照第五条,提交记载取得现专业技术资格后完成继续教育情况,并经同级政府人力资源行政部门审验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原件)。

8、对照第六条,提交反映本人专业理论水平的证明材料。

9、对照第七条,将本人的专业技术工作经历填入“申报表”相应栏目,并经单位核实确认。

10、对照八条,提交反映本人主要业绩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1份,业绩成果证件、证明和辅助证明材料(包括获奖证书、图纸、与成果相对应的公开发表的论文、成果鉴定书等)复印件。

对科研课题,应提交课题立项申请表、科技项目合同、鉴定或验收证书。

11、对照第九条,提交规定数量的著作、论文、专业文章和实例材料等原件。

12、对照第十条,提交符合省职称主管部门要求的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核)有效成绩证明原件(或免试证明材料),或提交《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原件。

以上提交的材料若是复印件,须经单位核实、盖章,经办人签名,并注明核实的年月日,所有材料必须按要求的格式进行分类、整理、装订。

二、本条件有关的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

1、重大:某一区域范围内规模大、影响广的。

2、疑难:暂不明晰,难以确定。

3、主持:经某一级别部门认可或任命的,在工作中起支配、决定作用的。

4、熟练掌握:熟知并能应用自如。

5、精通:有透彻的了解并熟练地掌握。

6、掌握:充分理解,较好地应用。

7、熟悉:明其意,并能应用。

8、了解:知其大意。

9、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主要对任现职期间专业工作情况进行总结。一般应包括:基本情况(姓名、性别、毕业学校、现专业技术资格、简历等)、开展工作情况(如设计、科研、施工、科技管理等技术工作、参与学术交流、继续教育等)、取得业绩(按工作内容分述)、专业特长(经验)、今后努力方向等内容。

10、实例材料:指将本人在取得现专业技术资格以来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心得体会,以论文的形式总结出来。文中必须有自己的观点,并附任现职期间的具体实例处理分析。

11、项目(或课题):包括国家、部门和各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或合同规定的科学或技术开发任务。

12、重点科研课题:政府科技部门下达的,并在项目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中明确为“重点科研课题”。

13、有关设计等级标准,按建设部建设[2001]22号文执行;大型、中型、小型工程的分类,按国家颁布的现行行业资质标准规范执行。

14、重点工程:一般指列入国家计划的工程为国家重点工程;列入省级计划的工程为省级重点工程。

15、科技进步奖(及相应奖项):一般指政府部门直接颁发或认可颁发的科技奖项,如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

16、优秀设计奖(及相应奖项):一般指政府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直接颁发或认可颁发的优秀工程设计奖。如国家优秀设计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江苏省优秀设计奖、江苏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设计奖、省辖市优秀设计奖等。

17、优质工程奖(及相应奖项):一般指政府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直接颁发或认可颁发的优质工程奖。如国家级奖(国家优质工程奖、鲁班奖、詹天佑奖等),省级奖(扬子杯、长城杯、白玉兰杯等),市级奖(金陵杯、姑苏杯、琼花杯等)。

18、科技进步奖主要完成人:指在该奖项等级额定获奖人数内取得个人奖励证书者。

19、设计、施工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指项目负责人、项目主要技术负责人、专业负责人、主要设计人、总监理工程师。

20、国家级新技术示范工程的主要完成人:验收意见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上的工程,取主要完成人的前5名;验收意见认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工程,取主要完成人的前3名。

21、工程负责(技术负责)人:指在项目中承担主要工作或关键性工作,或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人员。其确定程序为:项目负责人出具证明,然后由单位组织3名以上的专家评估并提出意见。

22、主要技术负责人: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技术上负总责的人员,有相应的原始证明材料。

23、重大疑难问题:常规方法不能解决的、影响很大的问题。

关键性技术问题:指在整个技术工作中最紧要的部分或转折点,对问题的解决起决定性作用。

24、重大事故: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5、经济效益:按人均上缴利税计算,不含潜在经济效益。“较大经济效益”是指超额完成本单位或部门规定(或本地区平均水平)的人均上缴利税的20%以上。

26、社会效益:指经过有关主管部门认可的改善环境、劳动、生活条件、节能、降耗、增强国力、军力等的效益。

27、著作:指取得ISBN统一书号,公开出版发行的本专业学术专著或译著。全书字数一般要求在20万字以上。

28、论文:指在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本专业研究性学术文章,其内容一般包括摘要、关键词、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六方面。论文必须具有“三性”(即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全文一般不少于2000字。期刊必须有ISSN(国际标准刊号)和(或)CN(国内统一刊号)刊号。

29、交流论文:指在市级以上学术会议上大会宣读,并在相应论文汇编上全文(或摘要)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30、国家级期刊:指由国家各级专业学会、各部主办并公开出版的专业学术期刊以及各部所属院校主办的学报。期刊必须注有统一刊号。

31、省级期刊:指由省级学术机构主编或主办的,并已取得ISSN和(或)CN刊号的期刊。

32、市级期刊:指由市级学术机构主编或主办的,并已取得ISSN和(或)CN刊号的期刊。

33、省级学术会议:指由国家二级专业学会召集的学术会议。

34、市级学术会议:指由国家三级专业学会召集的学术会议。

35、主要作者、主编或副主编:指本专业学术专著或译著的具体组织者,对该著作的学术、技术问题起把关作用。其个人承担的编著字数必须在5万字以上。

36、主要编著者:指专业著作的主编或副主编以外的编者或一般作者,其参与编著的字数一般应在2万字以上。

三、本条件若干问题的说明:

1、凡冠有“以上”的,均含本级或本数量。

2、本条件规定的著作、论文、交流论文等,其学术水平价值均由评委会专家公正、公平、全面地评定。

3、本条件所提“市”指副省级和省辖市,不含县级市。

4、本专业工作年限:一般由毕业参加本专业工作后起计算至申报前一年年底止。但后续学历获得者,可从申报者人事档案记载开始的员级资格起计,但必须将全脱产学习时间减除。其员级资格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负责审核认可。

5、资历计算方法;从现专业技术资格批准之日起计至申报前一年年底止。

6、凡提交的获奖成果均须同时附上相应专题材料。

7、本条件所指水平,一般由评委会专家评定。

8、本条件中所规定的学历、资历、专业理论知识、工作经历和能力、业绩与成果、获取及处理信息能力的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9、本条件所指专利,应有我国或外国的专利登记证书、专利转让合同和专利受让单位的经济效益证明等。

10、本条件所涉及各类奖项的获奖者,均应提交个人的获奖证书。若获优秀设计奖,在无法提交个人获奖证书的情况下,应同时提供项目获奖证书、获奖项目申报表,单位对获奖者排名的证明和颁奖主管部门认可获奖排名的证明等;若获优质工程奖,应提交原始任命书、合同协议、竣工验收证明等。

11、本条件所指技术操作考核一般由所在单位组织进行。

12、本条件所指推广使用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须经主管部门考核认可,其程序参照科技进步鉴定方式进行,具体如下:

(1)申报人提出申请,填写“推广、使用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应用水平考核鉴定表”(下称鉴定表)。(2)所在单位审核推荐。

(3)由行政主管部门组织3名以上同行专家进行评议,并将专家评议具体意见填入“鉴定表”。

上一篇:开学了的300字作文下一篇:周工作计划—第七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