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24-08-12

浅谈新课程下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共11篇)

篇1:浅谈新课程下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新课程下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岚山区黄敦中心小学

刘志娟

浅谈新课程下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人们的教育思想发生了很大转变,教学方法也就灵活多变而又科学起来,老师们也总是在努力探索使自己的课堂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奥秘,我也不例外。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新课程下,加强电化教学,更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

一、加强电化教学,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也曾说过这样的话:“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有多么重要的意义。但是小学生在学习上普遍存在着兴趣问题,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了积极性。

例如:我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我采用放录象、投影等手段进行教学,把那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嬉戏的鱼群、蠕动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以及海滩上千奇百怪的贝壳、庞大的海龟和遍地的鸟蛋,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使他们感到既新奇又有趣,以至思维活跃,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二、加强电化教学,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由于电教媒体具有巨大的表现力,且表现手法丰多彩,又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和微观的限制,因此,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特别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例如:我在教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小池》时,为更好地理解“泉眼无声惜细流”这一诗句中“惜”字的妙用,我采用计算机课件进行教学,使学生清楚地看到:之所以是涓涓细流从泉眼无声地流出来,那是因为泉眼太小了,并不是泉眼很大,却能像人一样故意不让它多流一点。从而理解了“惜”字的妙用,突破了学习重点。

三、加强电化教学,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

电教媒体的运用,能引发学生对观察的兴趣和注意,而观察与思维密不可分,人们凭借观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思维传递信息,并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培养了能力。

例如:我在教《故乡的杨梅》一课时,为了让同学们认识一下杨梅,我用视频仪把书中有杨梅过的树枝和常见的桂圆的图片一并投放出来,同学们经过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很快就总结出杨梅的样子:叶子狭长、果实圆圆,和桂圆一样大小,表面有突起,颜色是紫红色。这样,既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有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发展了智力。

四、加强电化教学,能有效地进行审美教育。

使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比教材的文字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再加上电化教学特有的构图美、色彩美、音乐美等因素,可以更好地发挥审美教育功能。

例如:我在教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我用放录象的形式把诗中所描绘的气势磅礴而又壮丽多娇的祖国山河展现在学生面前:傍晚的太阳靠着连绵不断的山,就要沉下去了,波涛汹涌的黄河水正咆哮着向大海流去。图中的落日、高山、大河,一远一近,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既有利于把学生带进“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诗情画意之中,又有利于引起联想,领会祖国大好河山美景的同时,也受到了美的熏陶,增强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感。

五、加强电化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一些德育思想往往是抽象的、不形象、不具体的,难以理解。但是,如果采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会寓真理于具体的生动活泼形象之中,感染力强,能更好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例如:我在教《我不能忘掉祖国》这一课时,为了抓住“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这一重点,我利用碟片,把宋庆龄反驳美国学生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和铿锵有力的话语展现在同学们面前,使同学们更加相信“总会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全世界。”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北京申奥成功,中国顺利加入WTO,还有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胜利返回,使同学们也和宋庆龄一样“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信心”——同学们有的说“我要为我们祖国的更加繁荣、昌盛、美丽贡献力量”还有的说“要以宋庆龄为榜样,为振兴中华锻炼好身体,将来在奥运会上多拿奖牌”„„这样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学容量也加大了,学生在自然而然中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

六、加强电化教学,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没有固定的模式,生活中无时无地不充满着创造的机会。而能否把握住这个机会,除了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外,很重要的就是是否具有创新的能力。由于电教媒体有“相当于人体部分的器官延伸”的功能,所以,加强电化教学有利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的热情;有利于拓宽学生自由创造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幻想、学会做梦、学会好奇、学会提问题。

例如:我在教说话课《小鸭子得救了》一课时,在学生说出猴子、小熊、大象分别用什么办法救出掉在坑里的鸭子后,我提出了新的问题——你会用什么办法救出掉在坑里的鸭子?同学们纷纷说:下去抱上来、用兜兜上来、用铁锨端上来„„这时,我用课件把坑旁边的小溪配上“哗——哗”声投放在屏幕上,听到哗——哗的流水声,许多同学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小溪上面来,有的同学皱着眉头在下边小声嘀咕:“挖个洞,通向小溪,让小鸭子从水里游出来„„”“把水引到坑里,利用水的浮力,把小鸭子浮上来”„„各种大胆、科学而又不乏创造力的想法产生了。

当然,新课程下,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电化教学的作用远不止这些,只要适时、适地,选择恰当的电教媒体进行教学,会事半功倍,收益多多。

篇2:浅谈新课程下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电教手段以声感、形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让课文中的人事、景物跃出纸面,在大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愉快、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怎样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呢?

一、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二、运用电教手段,把握时机。

三、运用电教手段,具体感受美的情景。

四、运用电教手段,直观演示。

五、运用电教手段,掌握朗读技巧。

关键词:学习兴趣 把握时机 感受美

直观演示

朗读技巧浅谈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电教手段以声感、形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让课文中的人事、景物跃出纸面,在大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愉快、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怎样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呢?

一、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语言是一种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人们流览这些符号时,脑海里立即会出现丰富多彩的形象,从而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而对那些缺乏生活经历的孩子们来说,要他们面对一大堆的抽象符号去理解、体会,可真是件苦事!怎么才能使学生愉快地学?我尝试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让抽象的语言文字活起来,让课堂变成有形有声、有滋有味的乐事。如我在教《望庐山瀑布》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图””,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后,我把“庐山瀑布”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到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变畏学为乐学了。

二、运用电教手段,把握时机。

电教媒体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确定的。媒体的演示时机,应和教学需要有机结合。整体感知课文,包括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的感知和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感知。如能借助录音、录像、投影媒体,则可多角度地引起学生的感官兴奋,增加感知强度,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感知课文。例如:教学《长城》时,我提出长城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从长城可以看出这项工程有哪些特点?即播放录音,再演示投影。引导学生从“高”、“巨石”、“重”、“平整”、“紧密”等词语,领悟出这工程的“宏伟”和“精巧”。这样学生如临其境,对景物有了感知。

三、运用电教手段,具体感受美的情景。

审美感知是人对于能够引起愉悦的事物完整形象的反映,感知美是审美过程的起点,学生对于艳丽的色彩、和谐的声音有一种天然喜爱的倾向。人能感知生活范畴中事物的美,辩别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主人公。在行为上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这就是审美知觉,它是建立在感性知觉之上的。利用电教手段,使学生对美的表现更为直观和丰富。通过绘画和录音、录像技术把凝固在文字教材中的各种静态美以形象的画面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音乐等形式加以充分地表现,活化为耳闻目睹的视听觉符号。根据这一点,把语文课文中美的形象、事物通过录像、投影、计算机展现出来,创设一定的意境,让学生感知审美形象、产生美的情感,陶冶其情操,直至使学生拥有鉴赏美的大脑和创造美的双手。以《桂林山水》一课为例。教学中我运用自制的课件,让学生眼观“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美景,耳听优美的乐曲,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以此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总之,教学过程中,形式多样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灵活运用,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一块黑板一支笔,—个先生一张嘴”的授课模式,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崭新的视听氛围之中,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妙不可言的作用。

四、运用电教手段,直观演示。

《海上日出》记叙了海上日出的过程及在不同的情况下的日出奇观。日出的过程及景象,适合用活动画面展示。我制作了精美的投影片,日出前、日出时的情景,可用重叠的投影片改变颜色和亮度;太阳完全跳出海面,一片耀眼的金光,可以通过太阳的移动上升,画面鲜艳夺目的光彩表现课文的语言。

五、运用电教手段,掌握朗读技巧。

《观潮》是篇阅读课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层次分明,是篇很好的朗读教材。在教学中,我不是枯燥地讲解朗读技巧,而是借助“钱塘江大潮”,用实景形象刺激学生的语言表达,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观看《钱塘江大潮》录像,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汹涌澎湃地钱塘江大潮奔腾而来的景像,使学生具体地感受一下语言表达的能力。接着我让学生当小导游,给《钱塘江大潮》配上解说词,学生都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他们争先恐后地做小导游。由于有了感性认识,又有生动、形象的画面作提示,学生对语言的把握都比较准确。他们能读出潮来之时的气势,体会到潮来之时的壮观。这节课,学生学得生动、愉快,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

实践证明,小学语文学科运用现代化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教改的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时、适量运用电教手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化难为易,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想象、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强化学生记忆,拓宽学生视野。我肤浅地认为:电教媒体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

篇3:浅谈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 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提高兴趣。而多媒体手段的应用极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低年级学生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而电教媒体色彩丰富的画面, 生动可感的声音, 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 学生置身其中, 文章中的景、物、人仿佛触手可及, 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例如, 教学《海底世界》时, 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可以把学生未见过的新奇有趣的事物——五光十色的海水、嬉戏的鱼群、美丽的珊瑚、巨大的海龟、神奇的海底峡谷等, 活生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他们会怀着浓厚的兴趣, 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又如《赶海》一课, 语言生动优美,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海的热爱。然而, 由于远离大海, 学生对海没有感性认识, 任凭教师如何讲解, 学生对海的认识也难以激发, 而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情境教学, 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面对大海涨潮退潮的气势, 沙滩上的美丽景色, 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沙滩真美啊, 沙滩太美了……这里运用电教媒体, 达到了“融情入境”的目的。

●用电教手段, 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电教媒体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 将图形动静、大小、快慢进行转换。通过观察, 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 图、声、文的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 使注意力更集中, 提高课堂效率。如教《刻舟求剑》时, 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不要以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否则会导致不良的后果。在教学时, 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设置船动、剑不动的动画效果, 让学生先观察, 然后再问学生:古人到了岸边会找到剑吗?由于观察了直观的动画,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不需教师多讲, 就能清楚地明白这一道理, 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电教媒体展示学习内容, 提高教学效果

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 大多数学生从未见过瀑布, 无法深刻地体会诗意, 但利用录音朗读配乐, 把远听瀑布似浪涛的感觉表现出来, 利用瀑布录像带的精彩画面, 使学生感知了近看瀑布像一条白带悬挂在千丈悬崖的气派。然后呈现庐山瀑布的特写, 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同学们, 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 它在千丈悬崖的衬托下, 飞流直下, 溅起一阵阵水雾, 多么令人神往!古往今来, 有多少文人墨客被它倾倒, 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诗人李白的庐山瀑布诗?至此, 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被激起, 既体会到了诗文的意境, 又感受到了瀑布的美景,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油然而生。

●使用电教媒体, 培养说写能力

在教学单元课后作文训练“小动物的外形”这一内容时, 因为学生接触小动物的机会少, 完成此次作文有一定的困难, 于是在教学时, 可以播放《兔子》、《小狗》、《小鸡》等录像短片, 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 指导学生观察顺序。在指导学生观察小动物外形时, 可按从整体到部分, 从头到尾的顺序进行。例如在观察兔子的头部时, 出示单幅投影片, 一部分一部分地让学生观察耳朵、眼睛、嘴巴的颜色、形状等, 再放慢镜头, 让学生观察兔子的生活习性, 并让学生边观察边练习口头作文,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也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运用电教, 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在教学中, 充分利用电教手段, 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教学《日月潭》时, 可先播放日月潭的录像资料片, 让学生仔细观察, 然后提出观察的重点并让学生边思考边观察:日月潭的位置;日月潭名字的来历;清晨和下午日月潭的风光怎么样。观察后, 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描述后, 再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体会作者对事物观察的准确、描述的恰当。最后学生分别谈自己的观察感受。这样, 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观察素质。

在教学中, 还可利用电教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思维训练, 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篇4:浅谈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借助媒体,激发兴趣

捷克教育家夸美钮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的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育技术借助了电、光、声等现代技术,能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这较之教师的讲解、板书更容易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课文《月光曲》时,我这样导入新课:

媒体呈现画面:一轮明月悬挂于天边,月光轻柔,在树木边,有一座小茅屋,屋内隐约有一些微弱的灯光……

背景音乐:钢琴曲《月光曲》

伴着这静谧的画面和悠扬的音乐,我运用富有感染的语气娓娓道来:“同学们,在一百多年前的德国,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他的一生创作了许多动人的曲子,深受人们的喜爱。有一天夜晚,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来到了这样一个地方,就在那一天,在柔和的月光下,一首曲子就诞生了,它就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怎样创作的呢?它表现了什么内容?就让我们一起去问问贝多芬,好吗?”顿时,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大声说出:“好……”

这一课的导入,我充分运用画面、音乐等手段,加上有感染的语言,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发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一上课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为学习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画龙点睛,突破难点

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于直观形象、生动活泼。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热情散文。作者通过赞美白杨树,讴歌了边疆建设者们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奉献精神。这篇课文是现代作家袁鹰的佳作,虽然篇幅不长,却构思精巧。从课题看,这似乎是一篇状物的文章,其实作者是通过对白杨的赞美来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崇高品格。这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另外,本文是作者六十年代初的作品,以当年大批内地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奔赴新疆,开发大西北,创业为时代背景,睥小学生对当时的社会情况很陌生,这就给本文的学习加大了难度。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一个由两个录像片、一个文字片和一个图文片组成的课件。在教学中分以下几步实施:

1.利用“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的录像突出教学重点:了解白杨树的特点。教学中当学生通过重演、讨论体会了白杨树“高大挺秀”的外形特点和“生命力顽强”的品格特点后,我适时地放第一段录像:《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画面上,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直插蓝天,在漫漫黄沙中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学生在学习感悟、想像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看到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画面,直观地感受了白杨树的特点,所配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美的情境之中,接着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就自然面然入情入境了。

2、利用“建设者建设新疆及新疆变化”的录像突破教学难点:了解新疆建设者的品格,发现白杨树与建设者的共同点。当学生通过交流查找的资料,初步了解了一些新疆建设事迹后,我不失时机地播放这段录像,学生亲眼目睹了边疆建设骐情景和新疆翻天覆地的变化,心中充满了对建设者由衷的敬佩。同时也发现了建设者与白杨树的共同点: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利用“文字片”和“图片”巩固教学难点。在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了白杨树与建设者的共同点后,用文字片出示爸爸说的话,请学生朗读,从而进一步理解爸爸的话的深刻含义:借对白杨树的赞美来表达对边疆建设都的赞美之情。然后,再出示“图片”,一幅是白杨树在戈壁滩上防风固沙的景象,另一幅是建设者辛勤劳动的情景,爸爸话的两层含义:既赞美白杨树高大挺秀、生命力顽强的品格,更赞美了建设者不畏艰苦、扎根边疆的精神,在“图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到这里,可谓是水到渠成,学生终于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借物喻人,借赞美白杨树赞美建设者。

三、以说促写,提高能力

多媒体进入课堂 ,为学生的说创设的情景。在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时,我让学生观察了小白兔后,很自然地用一句过度句:“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不信,你们瞧!”屏幕上显示出30多种小动物。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学生面对这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欢呼雀跃:“呀!怎么有这么多动物?”“真有趣!”我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里,我因势利导:“请你按刚才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只你最喜爱的小动物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是最佳解说员。”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里我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这也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儿童的情感是易于被激起的,如果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更为主动。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觉效果。

《桂林山水》一谭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通过播放关于桂林山水的录像展现了那奇峰、那怪石;像屏障、像骆驼、像大象……漓江的水那么清,那么静……书中的文字变成了形象逼真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犹如置身在画中,既观赏了祖国秀美的山河,激起热爱祖国之情,同时也从画面中理解了“奇峰罗列、怪石嶙峋”等词语的意思,使教学的难点迎刃而解。

《一夜的工作》讲述的故事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周总理日理万机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对周总理的敬佩、爱戴之情,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我们将周总理的一组照片制成“连环画”,配上音乐和教师的解说,再现周总理一天的生活和工作。学生从中了解到周总理一天的生活和工作,进一步激发起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

五、课外延伸,扩展知识

我们正处于现代信息社会之中,我们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果,恰当扩大信息量是一个重要环节。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学习知识时必须依靠人的生理器官,对客观事物的感觉是人认识的基础,听和看是主要的学习器官。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学生素质。

总之,多媒体教学以它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得到整体优化,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篇5:浅谈新课程下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电教媒体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多媒体的电化教学是图象、文字、动作、声音为一体的教学工具。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老师枯燥的讲解、乏味的字词训练,对课文的没有激-情的朗读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且小学生认知能力比较低,很多字词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语文成为了学生头疼的科目。引用电教技术后,我们使用美丽的图片,生动的动画,悦耳的歌曲等等,可以使语文教学使用许多新的方法和途径。使原本难以说清的重、难点变得好学、好懂。教师也可以把语文教学课堂变成充满欢笑、充满智趣的学习乐园,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因此,电教媒体在课堂内外的运用已成为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途径,也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一、运用电教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要求我们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列为首要任务。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单凭一支粉笔一张嘴,很难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更谈不上把教学变成艺术,成为一种美的享受。而电教手段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它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提供的只是一个不动的画面,产生的视觉效果差,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而在电教手段参与 1

下的教学则不然,它可以利用白板把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抽象的变直观„„如我在教《荷花》这篇课文时,我先播放荷花的录象片。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学生了解欣赏了各色各样的荷花,而且让学生得到了美的陶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看完了录像片后,学生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

二、运用电教媒体,能够有效地渲染气氛,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情感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得多,问得多,学生往往跟着老师的思维走。思维局限于某一点上,学生的智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情绪会低落,精神会分散,老师教得苦,又得不到很好的效果。多媒体能为学生创设一种优美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能丰富学生感知,缩短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心理距离,切实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如教《和事件赛跑》一课时,我组织学生观看地震后解放军救人的场面,以及地震后医生抢救伤员的实况录象,感人的场面以及他们争分夺秒抢救伤员的情境。使同学不仅感叹时间多么宝贵呀!时间就是生命。形象直观的电教手段,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电教媒体,能够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往往有些问题难以用语言来解答,有些陈述的现象仍然是抽象的,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化,使文字表达生动化,使难点迎刃而解。如:在教《月球之谜》时,学生难以理解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借助多媒体演示,伴随着轻松的音乐,老师娓娓动听的解说,仿佛把学生带到了月球上,又好像身如其境地来到了月球上。在教学《爬天都峰》一课时,有一句话: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学生体会不出石级的笔陡。我就借助多媒体演示,播放天都峰的画面,同学们看后都不仅发出这样的感叹:“真陡呀!”这样化抽象为形象,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电教媒体技术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多媒体教室网络具备大量储存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并能使资源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月球之谜》一课时,我下载了网上有关月球的资料,并设计几个问题供学生探究学习:看了资料后,请你谈淡学后的感受。学生通过阅读书本和查询教师机上的资料,经过整理后完成了作业。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信息加工的方法不同,答案各种各样。我从中发现不少作业闪现着智慧的火花和创新精神。

五、运用电教媒体,能增大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运用电教媒体,能及时准确地反馈教学信息,有效调控教学过程,能充分利用40分钟的时间,严谨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前,根据教案精心设计编排了教学软件。虽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却能极大地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在短时

间里使学生看到清晰的画面、逼真的录像、动听的音乐等避免教师动手操作教具时的手忙脚乱和顾此失彼,从而赢得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电教媒体具有鲜明、高效、具体、直观等特征,运用电教媒体,它能及时准确地反馈教学信息,并适时调控教学过程。如在低年级写字教学中,学生将字写在作业本上,写完后,教师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写法和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运用视频展台及时投放,师生评价,进行信息双面交流。这样便于教师尽快发现学生掌握知识上的不足,能及时准确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弥补和改进,同时也为以后的备课、上课作了实践地指导。又如:在语文练习中,如果教师黑板上写一道题,学生回答一道,三分钟可练习1题,使用电教媒体后,三分分钟可练习2~3题,效率提高2~3倍,这就加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增加学生自学和练习时间,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到更多知识。同时也就减轻了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

六、运用电教媒体,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由于学生生活的范围狭小,又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感到写作文时无话可说。计算机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写作素材。这些丰富的写作素材,解决了学生“无米下炊”的难题。

篇6:浅谈新课程下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邵阳县谷洲镇中学刘立平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教学改革带来了一片生机,它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显示出了独特的内在魅力,它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多媒体技术,这已经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它的运用不但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与保持,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课程改革的启动,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课堂教学过程是课程的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在此,本人谈一下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此,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可以通过多媒体对课本、图形、图像、动态和声音等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了学生的眼、耳、脑等器官,让他们兴奋起来,创造了一个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情境。所以,在教学

软件制作过程中我们注重利用图形、音乐和动画等多种信息来补充刺激学生的多种器官,使教学内容真实化、趣味化和多样化,有力地唤起学生的注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例如: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我设计了有关的教学课件,使用这些课件时,屏幕就出现了:美丽清晰的地平线上,太阳开始露出了可爱的笑脸。将这一美丽的景物形象地比喻为直线和圆的关系。在舒缓、优美的《日光曲》音乐的伴奏下,一首“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散文诗轻轻诵来……组合成一个巨大的、诱人的“探索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悟”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公共点个数方面存在的本质特征,教师提示学生去发现: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位置关系可分为几种类型?分类的标准是什么?能否像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那样,通过数量关系来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样,使学生学会运用联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去探索问题实质,并且这样探索的兴趣也会持续下去。

二、运用多媒体,指导学生把握探索的方法

在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庞杂的问题明晰化、静态的问题动态化,而这些目标的达成,是靠运用电教媒体来实现的。特别是CAI,可以闪烁、变色、平移、翻折、旋转和透视等,还可以设计问题模型和供学生探试的情境,这为指导学生的探索方法,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如我们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寓教于乐的特点,设计运用了二次函数增减性的二维动画片。

这样,就有机地把数形结合、化归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学会研究、探索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自我探索的习惯。

三、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初中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电教媒体,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概括的过渡,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如《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一课中,先使用计算机演示长方体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引出了新知,同时发展了学生空间观念。通过以上的观察、练习,再用计算机演示本课时的学习难点“正方形的平面展开图”。这样,利用电教媒体演示,能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结构,解决抽象性数学的知识与学生形象思维的矛盾,建立空间观念。

四、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应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然而常规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等限制,无法有效地创设较多的实际问题情境,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用电教媒体就能恰如其分的解决这个问题。如在学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上给出的探究情景,发现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神州行和全球通两种电话卡各有各的优点,但当自己要为父母选择适合的电话卡时,应该如何选择呢?这样用多媒体设置场景,帮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真切,情趣盎然。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五、运用多媒体,加强学生思维训练

“数学是人类思维体操”,学生是在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受到思维训练的。因此,现代数学教育观特别强调要重视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过程和知识发生过程的展现,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借助各种电教媒体的经验替代功能,将感觉器官、思维触角延伸到浩淼深邃的多维空间,从而达到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虚为实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拓展教育的时空领域,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展示的奇妙绚丽的声、光、形、色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用变维(改变问题的维度)、变序(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等方式(发散式)提出新问题,将问题链引向课外或后继课程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

篇7:浅谈新课程下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年级是小学生作文起步阶段,也是儿童智力发展、语言发展最佳期。因此,抓好作文起步教学非常重要 。而运用电教媒体教学,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和听说读 写能力的有效手段。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学生观察,能激发学生观察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的观察往往处于无意观察和笼统观察阶 段。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直观现象,表现力和可控性强。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优美的音响极易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是指导学生有意观察事物抓住特点,进行说写训练的最佳手段。如 说话训练“你最喜欢的动物”选用了学生最喜欢的动物小白兔,巧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来指导说话,教学时播 放配有轻音乐的表现小白兔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内容的录像,并在放录像前先提出观察说话的.要求。悦耳的音乐 ,诱人的画面,使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有的情不自禁地赞美着:“小白兔多美呀!”教者按先整体后部分、从 头到尾的顺序指导学生观察。放录像采用特写定格的方法,依次显示小白兔的各部分,让学生边观察边说话, 使学生变无意观察为有意观察,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指导学生连起来说几句话,则采用放慢镜头的方 法。课堂上学生跃跃欲试,一只只小手举得高高的。有的学生说道:“我最喜欢小白兔,它长着一身洁白的毛 ,漂亮极了。头上竖着一对长长的耳朵,一双又圆又红的眼睛象宝石一样,长着一张三瓣嘴,吃东西时一动一 动的,多有意思呀!”还有学生说道:“小白兔的尾巴短短的,象个棉球,它前腿短,后腿长,走起路来一蹦 一跳的真可爱!”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能说出一段通顺而连贯的话,说明教学是成功的。这成功来自于巧用 电教媒体和教者的巧妙指导,从而激起学生的观察兴趣,获得有目地进行观察的效果。

观察有序是观察最基本的品质。只有观察有顺序,作文时才能言之有序。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看图说话 是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用投影片指导学生看图,便于调控学生的视力焦点,是简便易行的方法。指导学 生看图,我归纳了一下口诀:全面看图,看懂主要内容;分部看图,看懂具体内容;最后连贯看各部分内容。 这顺序就是“整体――部分――整体”顺序,按照这个顺序指导看图,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小白兔 运南瓜》,上课时首先打出三幅投影片,让学生联系起来整体观察。如果不联系观察,不看第一、三两幅图, 怎能看懂第二幅中小白兔受到启发才想出办法的内容呢?这样有条理地去观察全图主要内容就看懂了。再按顺 序分别打出三幅图,根据主要内容,逐图仔细观察,指导学生看懂每幅图的画面,想象具体内容。最后整体观 察三幅图,疏通思路,把握中心,抓住重点,为说话写话作准备。

再如看图说话《公园的花不能摘》是一个单幅图,为了培养学生按顺序观察的观察能力,我制作了复合投 影片。教学时,首先用投影仪打出完整的画面,从整体入手使学生看懂图;然后分部看,去掉上边的人物画面 ,观察画面的背景,使学生弄清图上的通过景物反映的时间、地点、主题背景;再覆盖上人物画面,仔细观察 人物的动作表情,想象人物是怎样想的,怎样说的,怎样做的;最后连起来总结图意。观察有序了,说话也就 有条理了。

观察的另一个重要品质就是抓住事物特点仔细观察。事物有它的共性,也有它的个性,而个性是区别其它 事物的特征。观察时,只有抓住事物的特点,边看边想,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才能深刻地了解事物,认识事 物,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把

篇8:浅谈新课程下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电教媒体可为课堂教学营造浓厚的氛围

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 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 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 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 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 荡起思维的火花, 使学生产生爱学、乐学的情感,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起师生之间的共鸣, 以达到预期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如《鸟的天堂》一课, 引入课文时, 可利用电教媒体再现课文的情境:那茂盛的大榕树绿得发亮、绿得可爱, 那众鸟纷飞、百鸟争鸣的生动场景, 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使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 仿佛置身于“鸟的天堂”。这样, 情随境生, 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又如教学《瀑布》一课, 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播放录相, 屏幕上那瀑布的声响气热和壮观景色, 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了学生的积极反应, 不少学生翘着凝望, 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 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样, 电教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 化静为动, 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 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二、电教媒体可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

语文教材中, 有些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 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 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 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 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草原》一文中“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就像只用绿色渲染, 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句子中的“勾勒”、“渲染”这两个词语比较抽象, 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这时可利用电教媒体以动态的效果展示给学生, 把中国画和工笔素描的作画过程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 给学生直观的形象, 教师再稍作点拨, 学生茅塞顿开。这样, 原来枯燥的词语立刻鲜活起来, 本来不易于用言语解释说明的也变得一目了然, 同时, 学生也通过形象的流动变化的画面充分地领略到了草原风光的美丽, 并沉醉其间, 回味无穷。

三、电教媒体可为学生朗读激发丰富的情感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 具有移情、激趣, 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 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电教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 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 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 我利用电教媒体, 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 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 一边欣赏着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 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 学生被带进了神秘的海底世界, 并产生了如置身其中的感觉, 从而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又如《五彩池》一课, 伴随着优美的旋律, 娓娓动听的诵读, 屏幕上的五彩池千姿百态、形状各异, 在阳光的照耀下, 闪耀着各色光芒, 真是神奇瑰丽、奇妙无穷。它以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挥之不去。学生余兴未尽, 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 一种愉悦明快的情感在心底油然而生。此时, 我因势利导, 以境引情, 引导学生带着五彩池的赞美之情朗读课文。由于学生进入了课文描述的情境, 被五彩池的神奇和美丽所感染, 朗读兴趣随之而生。

此外, 教师指导朗读时, 还可利用电教媒体的动画功能, 对一些关键词语、优美段落进行闪烁、变色, 放大等技巧处理, 让学生反复品读, 深入揣摩, 从而提高朗读能力。

四、电教媒体可为思维创新带来无限的遐想

在当今的语文教学活动中, 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因此, 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 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电教媒体进入课堂, 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教学中, 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 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 唤起学生的兴趣, 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 产生创新的火花。

古诗的语言非常精炼概括, 具有跳跃性, 给人留有一个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教师可抓住契机,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内容, 充分领会诗的美感, 并尽情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 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 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 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多媒体动画, 画面上:草木葱笼, 苍翠欲滴, 危峰兀立, 峰峦叠嶂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 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 景象美不胜收, 多媒体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 给学生以美享受。通过教学, 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 领悟美, 达到提高欣赏能力的目的。关键看教师善不善于利用有利因素来激发学生思维, 训练思维的创造性, 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9:浅谈新课程下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多媒体;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64-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多媒体的发展十分迅速,信息化的时代已然到来。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多媒体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迅速便捷的呈现出教师想要授予学生的教学内容信息,而且还可以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大大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让高中的音乐课堂更为生动有趣,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其学习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创新教学手段

在过去的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录音机或者磁带播放音乐的形式供同学们欣赏,教授理论知识则会利用书本教给同学们。这也是同学们和老师惯性思维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师通常会在黑板上画好五线谱或者抄写一遍完整的歌词,这就会浪费课堂上的少量时间。另外,教师在用磁带播放音乐的时候,也会有不少麻烦,在倒带的过程中,同学们可能会因此而产生厌烦心理,丧失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在多媒体环境下,利用投影仪进行音乐播放或视频观赏会方便快捷许多,并且学生能够充分融入到现场的音乐氛围当中,自然而然的轻松学到很多音乐知识。教师利用音乐播放器进行音乐播放的时候,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器的多种功能,比如快进、倒退、重复播放等等。并且,教师和学生也可以利用发达的网络资源搜集广泛的音乐资料,这样一来,就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拓展教学内容

当学习全国各地类型多样、风格迥异的民歌时,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的让学生根据声音来分辨民族的种类,那么教学内容就会显得太苍白,使得课堂显现不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氛围变得死气沉沉,这对老师的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影响都是很不好的。但是,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比如利用多媒体播放各个民族风格音乐的小视频,对学生进行观看讲解,这样就能大大加深同学们的印象,使得同学们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和分辨。也可以播放一些各民族的风俗图片供同学们欣赏,视听相结合,可以使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民歌的内涵和韵味,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在学习乐器时同样可如此,如《丰富的民间乐器》一课,只靠听声音根本就不能了解乐器形状和演奏技巧,尤其是介绍一些西洋乐器时,学校也不可能将所有乐器都准备齐全,利用多媒体就可轻松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从网上搜索相关资料后做成PPT格式,让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了解每一个乐器的形状、历史和发声技巧。由于信息来源较多,可让学生对这些资源先进行充分了解,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如认识更多的音乐大师、知名乐队,通过观赏音乐演出,还能对指挥、舞台设计等内容有所了解。

三、利用多媒体改善教学水平

高中生这个年龄阶段对流行音乐更为偏好一些,对古典音乐和世界音乐则缺乏了解,即便是音乐大师的作品也没兴趣。在《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一节中,很多学生都表示听不懂。对此,课前教师可选择播放当下流行歌手后弦的《信条》MV,吸引学生的兴趣,待学生观赏完毕后再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即它其实是与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有关系的,让学生欣赏第三乐章,对比两组的异同处,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接受。

四、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

高中音乐除了理论知识、学唱部分等的教学,音乐欣赏也是其中的重要一部分。如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一课,训练的是蒙古一种独特的唱法,叫呼麦。这种唱法一个人可同时唱两个声部,但学习难度很大,很多教师只是了解,但并不能真正示范演唱。此时从网络上搜索原唱视频或呼麦唱法的视频,就能使学生更加真实地去感受这一唱法的魅力。古琴是我国一种古老乐器,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但如今真正会者屈指可数,《广陵散》《高山流水》等已不仅仅是音乐,里面还融入了很多古典文化,蕴含着极为深刻的人生哲学。教学中为使学生深入了解其中内涵,可将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做一个简单介绍,用动画或视频的方式展现历史故事,或模拟当时社会的环境,让学生品味其中的深意。乐器很多,但同一首曲子可能用其他乐器演奏就不会产生阳春白雪的效果。如将《高山流水》的古琴换做其他乐器,用音乐软件编辑合成,所播放出来的效果就差很多,可以用这一点锻炼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五、利用多媒体锻炼学生的实践创作能力

许嵩是每一个高中生都很熟悉的名字,其音乐发展历程主要是靠网络传播,自己用音乐软件编曲、作曲、混声,然后录制好后在网上发布。鉴于此,学生也可利用CE软件、GoldWave、fina2006或其他音乐编辑器制作音乐,并发布到网上分享交流。创造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多媒体应用于高中音乐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六、结语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日益繁荣,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其范围很广。教学中的多媒体多指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与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有关的技术,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快速搜索并获取所需信息,而且能够对信息进行现场处理,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就高中音乐教学而言,以往黑板、录音机必不可少,但现在可直接使用投影仪和计算机,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主动性,从而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都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英奇.浅谈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14.

[2]蔡志华.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策略[J]. 音乐时空,2013,14.

[3]周丽娟.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大众文艺,2012,11.

[4]姜日燮.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2,S2.

篇10:谈电教媒体在说话课教学中的作用

三水区西南中心小学

岑少敏

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声像同步,图文并茂,界面友好的特点。能为说话教学创设生动、形象和逼真的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从而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和审美情趣;拓展学生的语言;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众人面前能有胆量地说。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说话水平的目的。

一、激发说话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向人表达的欲望,逐步养成爱说的习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由于直观的刺激作用,使学生提高对所学问题的兴趣,激发起能够战胜疲劳的新力量。”说话教学亦然,教师借助于电教媒体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利用活生生的画面和音响刺激学生感官,拨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说话动机。

如教学看图编故事--《皮球掉进池塘了》,上课伊始,电视屏幕上出现茂盛的大树,碧绿的草地,清澈的池水,活泼可爱的小猴„„生动的画面配上轻松悦耳的音乐,为学生营造出和谐欢快的学习氛围。接着,指导学生由景到猴到事,一一观察,说说画面大意,使学生对故事的前因后果有一个整体了解。进而启发引导:“我们能想到小猴是用什么办法捞起皮球的吗?”饶有兴趣的问题进一步激起学生说的欲望。然后相机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要开动脑筋,帮助小猴想出更多的好办法,并且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给大家听。比一比,看谁的办法多,谁的办法好,谁讲的故事完整。

二、激发审美情趣

小学生对客观世界具有审美情趣,容易激发说话动机。因此,我特别注重运用电教媒体创设让学生感兴趣的丰富多彩的情境,引导他们在感知情境中,产生审美的情趣,进入审美活动中去,形成以“境”之“美”激发审美之情,又由审美之情激发描述情境之“美”的动机,进入以童心和童情去表现客观情境美的语言活动中去。

有一次上课,我用多媒体组合出示了一只小白兔在长满野花的草地上蹦蹦跳跳。全班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发出欢笑声,表达对小兔子活泼可爱的喜爱之情。我充满感情地说:“啊!这是一只多么美丽、多么可爱的兔子!你们喜欢吗?”同学们兴奋地说:“很美!”我接着说:“大家仔细看看,小兔子美在哪里?”于是,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从兔子的形态、毛色、五官、四肢和尾巴一一展开审美活动,用喜爱的感情和生动的语言把小兔子的外形描述出来。我在教学过程中既有句子的训练,又有说好一段话的训练,并引导学生在描述白兔的语言活动中,表达喜爱动物的童情,使学生在充满爱美的话的状物素描中,尝到了说话的乐趣,感到说话的“易”和“乐”,因而爱上了说话。

三、拓展语言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应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恰当运用电教,能帮助学生说出通顺连贯,生动优美的语言。

例如,教学《小猴子下山》末段,讲到重点词句“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时,并不急于分析讲解,而是用摄像头投影相应的插图,并问学生:图上小猴子神态怎样?学生有的说生气,有的说后悔,接着启发学生思考:这时小猴子会说些什么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联系上下文很快说出自己的感受:“我真不该太贪心啊!”;“早知这样,我才不追小兔呢!”;“我为什么什么也没有呢?”„„学生用不同的语句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不是人云亦云,有自己的语言创新。

四、发展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作。启发想象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又为学生说出内容具体,给人耳目一新的话创造了条件。小学生的想象主要通过对事物的表象认识而产生。表象越丰富,想象就会越感兴趣。在说话课教学中,善于运用电教媒体提供直观、多彩、生动的形象,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表达思想的欲望。

在设计《春天多美丽啊》这个说话软件时,我有意识地把天空中的几朵白云做成了不同的形状,而且白云的形状会变化,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结合丰富的客观表象给学生造成“直接的印象”。学生把白云比作是“刺胃、棉花、骆驼、小鸟”等,还用上了“有时像„„有时像„„有时像„„”的句式进行表达,激发了学生说话的兴趣,使学生在说话中展开想象,激活思路。

五、发展思维的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通过思维,学生可以认识那些没有作用于他们的事物,也可以预见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可见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智力发展的核心,是学生获得新知识,进行创新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

低年级的学生思维具有很大的成份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常常以一定的具体感性认识为基础,展开“形象--抽象”的思维活动。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指导看图说话《小兔搬南瓜》的第二幅图时,思考“小白兔看到车轮产生什么样的想法?”学生很难把车轮和南瓜联系起来说。于是我就利用CAI软件在电视的屏幕上出现车轮和南瓜图,问学生:“车轮和南瓜的形状都是怎样的?”学生一看电视屏幕就讲出了答案,我又问:“你们平时看到的车轮会怎么样?”学生一时想不出答案来,我马上在电视屏幕上出现滚动的车轮,学生立刻说:“车轮会滚动。”我又顺着学生的思路继续问:“车轮是圆的,会滚动,那么南瓜也是圆的,会不会滚动呢?”学生异口同声说:“也会滚动。”“你们真聪明,和小白兔的想法一样。”我边说边出示滚动的南瓜。接着我请学生说说第二幅图的内容。学生纷纷举手,争着发言。

学生借助具体语境进行了初步抽象:圆形的东西都会滚动。其思维以触及了属种概念,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六、训练说话胆量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语言表达与所处环境有着紧密联系。有些学生课堂上说话时声音细微,语言不清,而课外说话又音高八度,快如流水。其重要原因就在于课外生活为其说话提供了“自由”的天地。可到了课堂上,面对严肃的气氛,小部分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羞涩和胆怯,一旦让其当众发言,他们便会出现大脑“一片空白”,嘴巴“不听使唤”的现象。这就告诉我们,课堂里,通过情境创设,淡化课堂气氛,强化生活气息,淡化学生角色,强化情境角色,使课堂接近生活,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思维”、“自由表达”的氛围。这样,纵然胆量再小的孩子也会在这自由生活中自由演说。

如,看图说话《扫雪》,其画面反映儿童生活,富有儿童情趣。为缩小课堂与生活的差距,教学时运用电教媒体巧妙转换,合理变更,把“看彩图说话”变为“看热闹说话”。具体这样引导:第一步,一边利用媒体组合出示带动感的画面,一边旁述说:“小朋友,你们都见过雪吧!这是一年的冬天,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天放晴了,放眼望去,大地变成了银色的世界,突然一阵阵笑声从远处传来,是谁呢?他们在干什么呢?是怎样扫的呢?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看一看热闹。”(出示扫雪的热闹场面)第二步,认识地点,找出景点:这热闹的地方在是哪里?你怎么知道的?——了解地点;再说说“扫雪、铲雪、运雪”分别怎样热闹吗?——分点叙述;第四步,整体联系,叙述热闹:我们已经看了热闹,现在该回去了,如果回回去有人问你怎样热闹,你能说吗?我们得好好练一练,回去好说给别人听一听。——整体叙说。

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自由表达,学生就能从根本上克服羞涩和胆怯,就有了说话的胆量。电教媒体就其“音”与“像”充分显示了“具体、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在说话课教学中,通过提神的“音”和醒脑的“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器官,确实能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和审美情趣,使他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大胆说话,真正尝到了说话的乐趣,从而提高了说话的能力。

篇11:电教媒体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电教媒体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工业园区中心小学

薛秀娟

电教媒体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薛秀娟

摘要: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各种新颖的引课艺术,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创造。而电教媒体尤擅于将形、声、光、色、动、静溶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实践证明,在低年级美术课教学中,引入电教媒体,可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地课堂学习氛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像一个更科学、与日俱增先进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电教媒体 美术教学 学生

正文:随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儿童现代化教育已逐步成为儿童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作为当今社会现代化技术的主流,已开始走进儿童美术教育这块新天地。低年级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富于想象力,但经历浅、知识面窄。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各种新颖的引课艺术,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创造。而电教媒体尤擅于将形、声、光、色、动、静溶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实践证明,在低年级美术课教学中,引入电教媒体,可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地课堂学习氛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像一个更科学、与日俱增先进的方向发展。

一、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求新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习新知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电教媒体,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梦幻中的城堡》一课伊始,利用电脑动画,播放一段视频《拇指姑娘》,讲述了拇指姑娘来到了老奶奶的家里,老奶奶想为拇指姑娘建一座适合她居住的城堡,可是老奶奶不会做,所以就求助小朋友,让同学们帮忙解决难题,同学们都非常乐意帮忙。这样就引出了本课的课题《梦幻中的城堡》。接下来再播放一组城堡的图片,每张图片的图案色彩艳丽,不同的图片

变化多样,配以优美的音乐,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以及美的享受,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让同学们能非常容易的找出城堡的特点。当这一图片欣赏的导入,事实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脸上露出了惊异的笑容,有的瞪大了眼睛,他们都对老师制作的美丽图片发出由衷赞叹。电脑动画的运用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色彩绘制的情境之中,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疑”中生趣,于是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由然而生,他们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一年级《小鸟的家》一课,在课的导入部分,先请学生听鸟叫的声音,再看鸟的画面,声、像结合,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并引出课题;再以一 组动画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动画中先出现小鸟的巢,接着在巢中接 连出现三只小鸟,然后鸟妈妈从远方飞回来,随着鸟妈妈把虫子喂到小鸟 的嘴中,学生们不由得开心地笑了。笑声过后,教师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出 现了大量的生活中常见的鸟巢的图片,从学生熟悉的麻雀、家燕、喜鹊的 巢穴,概括常见的鸟巢的基本形,以圆形的和碗形的居多,再扩展到同样 是圆形、碗形巢穴的、其它生活在水塘边、悬崖上等不同环境的鸟的巢穴。在了解了生活中常见的鸟巢之后,再在屏幕上出现各种有趣的鸟巢,如: 灶鸟、园丁鸟、缝叶莺的巢穴,开阔学生的眼界,进而启发学生想象老师 没有介绍到的鸟的巢穴,还会有什么样的?留给学生以思考与想象的空间,形成学生的自我判断和自主决策,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创作一幅《小鸟的家》,使课内的知识向课外的知识有机地延伸、扩展。

二、运用电教媒体,再现情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掌握新知。

当美术教材中出现重点、难点,需要学生探索理解、主动掌握,而学生“启而不发”、“思维受阻”时,教师可借助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学生思维融在一起,帮助学生使其受阻思维顺畅发展,达成对事物深刻理解、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理解效果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秋天》一课时,由于二年级学生经历浅,知识面窄,记忆力、观察力和审美能力都来够强,因此,对秋天的认识也很浅显。如要让学生了解秋天的自然特色,就得尽可能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探索、考察、参观、实践,但由于时间、地理条件的限制,这一梦想难以实现。为此,我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用电脑制成大量的动画情景:秋叶飘落、秋果累累、秋收农忙、秋林漫步、秋菊丛中„„当这些大自然的秋景动画再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思维顿时豁然开朗,他们沉浸在秋天美好的意境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加入娓娓动听的语言启迪,学生们在观看过程中,其思维产生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同时再现了秋天的自然美景和生活趣事,从而解决了本课重点,突破了难点,并使学生在得

到美的熏陶和情愫的滋润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掌握了新知,开扩了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为学生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创设了有利的条件。

我在讲授色彩的基础知识时,制作课件时把第 11 册中的 《色彩的冷暖》 和第 12 册中的《色彩的强烈对比、柔和对比》两课合并在一起讲《色彩的 冷暖与对比》,达到了加大知识密度、增强知识的连贯性,增大信息量的效 果,显示了基于计算机基础上的美术教学的优势。本节课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力求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悟出所学知识点,而将色彩理论放在 学生感知之后。改变以往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全过 程中,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课的开始部分从红、黄、蓝、橙、紫、绿六种颜色入手,引导学生联想 自然界中的事物,谈对色彩感觉,初步认识冷、暖色以及冷、暖色的相对 性;再通过一些反映自然、生活、绘画的图片加大信息来源,让学生判断 冷色、暖色的画面; 然后再出色相环,使学生的认识与色彩理论结合起来。在学生认识冷暖色的基础上,引出对比的概念,通过色相的比较,找出哪 些色是强烈对比、哪些色是柔和对比,在学生认识强、弱对比的基础上,出一组图片供学生欣赏,让学生自己评议,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最后在学生操作时,设计两个层次的练习:一是在 线稿基础上的色彩练习,二是自己设计画稿并用色彩表现,练习由浅入深,给学生更多地独立思考问题与自我发展的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

三、运用电教媒体,演绎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巩固新知。

学生的创作热情源于美的启迪,也是通过绘画的形式达到巩固新知、发展思维、反馈信息的目的的一种训练过程,更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运用电教媒体,演绎情境,进行启迪诱导,激起学生强烈创作欲,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并结合点、线、面教学,巡回辅导,因材施教,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南极企鹅》一课中,我剪辑一段企鹅动画片给学生们播放,并以激励的形式让学生欣赏企鹅电脑动画:由几个三角形、椭圆形、方形等基本形的缓慢移动组成了正面企鹅卡通形象。又变换几个不同姿态的卡通小企鹅,给企鹅配上围巾、小衣服等,添画冰川、小房子等背景,做不同背景变化,看到这么多可爱的小企鹅,学生中有的居然欢呼起来。了解同龄学生的绘画创作意图,并引导他们演绎情境角色,感受创作意境。当学生完全进入角色后,他们的创作激情被唤起、提高。此时,播放优美动听的配套音乐,并开始启迪、诱导,使学生们在所扮角色的引导下,开始自由驰骋于想象的王国之中,并进入创作的忘我境界。其作品结果显示,学生创作大胆果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魅力。

四、运用电教媒体,升华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强化新知。

作业展评、课堂小结,是巩固和强化新旧知识内在联系的重要过程,也是一节课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我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差异,遵循计划性、针对性、趣味性原则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的作业展评区和课堂小结,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出现,使他们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在完成创作后,将自己的作品放在自己的桌上或黑板上,予以展示,并结合电教媒体——实物投影仪的运用,对典型问题予以指出、分析、更正;对突出作品进行分析、点评、鼓励、表扬,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升华情境。最后,小结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统摄知识纲目,使整节课在学生探索求知的积极地欢声笑语中结束教学内容。

使用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要转变观念,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现代高素质人才。我们在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材,选择不同的教法,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同时也可以多种电教手段并用,优势互补,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总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不断地优化电教媒体的组合,充分发挥其作用,并符合教材体系,就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并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探求知识、培养智能,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想象能力、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具有十分巨大的作用。

作 者:薛秀娟

上一篇:电器火灾预防知识下一篇:黑板的自述小学童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