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故事

2024-08-06

教师专业成长故事(共8篇)

篇1:教师专业成长故事

教师专业成长故事

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之后,“教育叙事”这种教育文体兴盛起来。这种文章,以叙述的方式,讲述教育教学事实,通过事实表达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策略、教育方式方法,有人又将其称为“教育故事”,转讲教学事实的故事叫教学故事。读写教育教学故事,已经成为基层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开展教育科研,促进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因而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教育专家的关注。

一、教学故事的价值——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读写教学故事实际是在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教育科学研究,这种研究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切合实际,立竿见影,对促进教学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大为有益。

1.读写教学故事有利于教育理念的形成。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对于“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它经常支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理念属于理性认识,这种理性认识只有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检验。撰写教学故事,必然要有充分的依据,这个依据最根本的就是教育理念。撰写教学故事可以促使教师更清楚地意识并思考自己的教育理念,并自觉地选择更科学教育理念。

2.读写教学故事有利于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运用。教学故事常常包含棘手的情境,有时还含有两难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和指导教学实践。这种学习是基于教师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学习材料是自己选择的,学习所得理解深刻,又能灵活地运用,因而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3.读写教学故事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决策水平的提高。课堂教学决策水平指教师在短时间内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判断和处理的能力。虽然每位教师每节课都要进行多次决策,但由于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和决策时间的有限性,每次决策不可能非常合理和完善。撰写教学故事要求研究者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事实进行分析、比较、评价、体会,将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如何在相似的情境中处理问题。经常进行这样的分析和反思,课堂决策水平必然会更加科学和明智。

4.读写教学故事有利于消除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教育。撰写教学故事实际是在进行行动研究,这种研究获得成果可以马上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具有最为显性的效果,这也使得小学教师乐于去分析,去探讨。这种研究方式具体实在,易于操作,运作起来困难较小,容易取得成功。这就消除了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使他们建立起自己也能够从事教育科研的信心,乐于从事教育研究。

5.读写教学故事有利于丰富教学监控手段。教师撰写教学故事,会养成一种遇事都会去分析、思考的习惯,在日常教学中也必然会有意无意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会带着一种“是否合理”的疑问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这样一来,教师既是教学过程监控的主体,又是这一监控的对象,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施以监视、反馈、调节和控制。经过一段时间,课堂教学监控意识和监控能力都会大为提高。

二、教学故事的特征——叙事性、集中性、新颖性

1.教学故事具有叙事性。这种文章总以叙述的表达方式记叙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事实,这个事实是真实的,有人物,有起因和结局,还有发生的环境等。除了有人物的语言——主

要是对话和行为外,还有一定的细节,比如人的表情、心理活动,当时的气氛等。

2.教学故事具有集中性。教学故事并不一定要讲述一次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往往是截取其中的一个片断来叙述。这个片断显示了事实的主要过程,能鲜明地表现主题——教育思想、理念、策略、方法等,写得具体详细,能使读者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但是笔法简练,与表现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环节、人物、动作、环境等都要舍去。语言简洁流畅,篇幅短小精悍,一篇文章一般是几百字或一二千字。

3.教学故事具有新颍性。故事是比较新鲜的,能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引人深思。主题反映的是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策略和方法。主题不仅先进,而且鲜明突出,让人能从故事中容易地领会作者的用意。为了凸现主题,文章中往往有一点画龙点睛似的议论或感想之类,但不会太多。

三、教学故事的类型——异彩纷呈,百花竞放

教学故事虽有其基本的特征,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百花齐放,是一个开放的文章样式。下面以我校教师撰写的教学故事为例,从不同的视角,列出教学故事的一些常见类型。

1.从故事的内容看,有经验型和教训型。经验型故事讲述的是成功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体现了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示范性、指导性,能供人效仿和借鉴。比如《寓意不唯一》就表达了以人为本和尊重学生主体的先进思想,而《巧用简笔画》则介绍了一种帮助学生识记汉字的教学方法。可以说,这些故事讲述的多是成功的教学经验。教训型故事讲述的是不成功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或者有悖于科学的教育理论、教育理念,或者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欠妥当,等等。这个教学事实对自己或别人都是一个反面教材,它能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对人有着警示作用,可以说这是一种反思性的教学故事。如《为孩子喝彩》就说明这样一个主题:学生对课文可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我们应尊重学生体验,只要是正确的,都应该肯定;如果硬要把自己或教参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势必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窒息创新精神,无形中取消了个性化、多样化阅读。

2.从故事记叙的人物看,有学生主角型、教师主角型和师生主角型。学生主角型故事,记述的主要是学生的活动,或者讲学生学习实践,或者讲学生之间交流,较多的是展示学生的才华,并通过学生的活动来揭示故事的主题。《学生互评的魅力》,记述的就是学生通过互评互议解决数学问题学习过程,教师在活动中处于配角的地位。教师主角型故事,记述的主要是教师的活动,或者讲教师课前备课,或者讲教师课后反思、批改作业,或者讲教师上课时演示、讲解,等等,对教师的记叙占了文章大量的篇幅,而且故事的主题也是通过教师的活动透露出来的。《他山之石》着重讲教师如何利用数学学具帮助学生分辨“b”和 “d”这样的事实,并从而引出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益这样的主题。师生主角型教学故事很难分清谁是主角。《让孩子用爱心组词》,故事所讲的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由错误组词到正确组词的过程,很难说谁是主角。

3.从题材的容量看,有特写型、全景型和综合性。特写型故事记叙的是一次教学活动的一个片断,叙述详细具体,但表现的却是有较大价值的主题。如《从误解到正解》截取的虽然是一堂阅读课中的一个小环节,但表现的却是如何正确处理生成与预设这样一个富有新意的主题。全景型故事记叙的是一次比较完整教学活动,虽然记叙有详略主次之分,但相对

来说比较完整。如《开掘教材别有洞天》写的就是一次关于“乘法的一些简便计算”的完整的教学过程,尽管重点是在后一部分。综合型故事记叙的是几次教学活动或几个教学片段,或者说是几个事实,但几个事实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或者前后照应,或者相互映衬、对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放飞孩子的想像》就属于这种类型。

4.从主题的性质看,有宏观理念型、中观策略型和微观方法型。宏观理念型故事主题阐释的某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或课程理念等宏观问题,如《为孩子喝彩》《寓意不唯一》等,表现的主题就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等宏观教育观念。中观策略型故事主题揭示的是某种教学策略,如《他山之石》《掷硬币明概率》,揭示的就是利用课程资源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这样一些策略性问题。微观方法型故事介绍的是某种教学方法,如例《巧用简笔画》《学生互评的魅力》介绍的就是一种教学方法。

5.从时间上看,有课前型、课中型和课后型。课前型故事讲述的是教师、学生或师生在正式上课前进行的相关准备活动,如学生预习,查阅资料,准备学具等,教师备课,准备教具,查阅资料等;或者师生合作进行上述准备工作。如《成功在课前》着重讲的就是师生在上《十里长街送总理》之前,收集并阅读、观看相关资料的情况。课中型故事记述的主要是课堂教学进行中发生事件。例《由烟cōng到烟村》记述的就是课堂教学中发生的事情。课后型故事主要是记述教师课后进行的反思,对作业的批改,或者师生对作业或就与课堂教学有关问题的进行的研讨等。如例《是倍数还是分数》,讲的就是师生课后对一道数学作业题的研讨过程。由于内容的需要,也有跨越两个或三个时段的,《让科学与人文整合》就涉及课前和课后两个时段。

6.从表达方式看,有单纯叙述型和叙议结合型。单纯叙述型故事只客观如实地记叙教学事实,作者的观点、看法、主张等自然地蕴涵于对事实的记叙之中,没有明显的议论成分。这种教学故事记叙的事实一般比较简单,主题也比较明显,读者能一目了然,没有必要再用议论来加以阐明,《用爱心组词》就是这种类型。叙议结合型故事除了有对事实的记叙,还有明显的议论成分。当事实比较复杂,或者主题不易为读者把握或可能产生歧义时,为了让读者易于并准确理解主题,作者用议论的形式直接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看法和主张,力求给读者以最大的影响。议论成分通常放在文章的结尾处,如《从误解到正解》,最后就用议论点名了故事的主题。有的放在文章的开头,如《给学生学习的信心》开头就用议论点明了要旨。也有的设在文章之中,如《换个角度提问题》中间就有一段议论文字表达了作者的感想。

7.从使用的人称看,有第一人称型和第二人称型。第一人称型故事一般是写教师自己的故事,自己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寓意不唯一》就是这种类型。第三人称型故事记叙事件时,“我”是一个旁观者,而不是活动的参与者。这种故事表现的是自己看到或听到的事实,相当于听课记录。如《学生互评的魅力》就属于这种故事。

教学故事的类型是多种多样。只要是教学事实,只要事实能给人以新的启示,只要能把事实叙述清楚,鲜明地揭示主题,就是好的教学故事。

四、教学故事的阅读——联系实际,研究表达

1.广采博览。教学故事专著目前还比较少见,但是教育报刊却经常刊登这类文章,稍加留心就可读到新鲜有趣的教学故事。教学故事篇幅短小,内容单一,语言流畅,阅读不需

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而读后总会受到一定的启迪,从而引发一些思考,激起探究兴趣,促进教学改革。教学故事类型多样,涉及教学的方方面面,所以,越是广采博览,收获就越是丰富多彩。到一定的时候,对学习所得进行整理概括,就有可能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体系。这对于自己的专业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2.联系实际。教学故事不像教学论文那样艰深难懂,阅读时最重要的是把握文章的精神实质。教学故事,都要记述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阅读不能停留在弄懂“是什么”上,只是机械地模仿别人怎样施教某一教学内容,而要在“为什么”上下工夫,抓住故事蕴含的新课程的理念、策略和方法。比如《让孩子到菜园里认识蔬菜》,教师怎么教这一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表现的新策略、新理念,这就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在实践中学习语文。阅读时,要尽可能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对照反思,提出新的设想,并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修正,扩展,深化。阅读时拿起笔来,写一点批注、评析之类,对把握故事的精髓促进自己思考很有好处。

3.研究表达。阅读教学故事除了要把握内容,还应要研究表达的方式方法,这不仅有利于深刻理解故事的实质,而且可以提高我们撰写教学故事的水平。一是要研究立意和选材。教学故事由于篇幅短小,题材容量有限,往往从一个侧面来表达某一理念、策略、方法,但这一侧面由于平时被忽视,因而一提出来就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比如《加法未必不简便》涉及的是算法最优化这一数学问题,但文章仅从符合具体算式和学生实际这一侧面去研究怎样才算最优化,而这恰恰是许多数学教师没有引起注意的,因此具有新意。在选材上,文章抓住学生提出的一种大家认为不够简便的算法深入开掘,既鲜明地表现了主旨,又让人感到简洁而又巧妙。二是研究表现手法。教育故事的情节既要简洁,又要具体,因此需要有一定的细节描写。在人物方面,有适度的刻画会让故事更生动感人。比如《不能扼杀孩子的想像》对教师听到学生“越轨”的发言时的心情和语言描写,就真实地勾画出一位年轻教师的性格特征,而《不能剥夺学生的最爱》中学生的语言也颇有点“学生腔”的味道。这一切让人觉得故事确像“故事”,读起来饶有兴趣。

五、教学故事的撰写——精选材料,提炼主题

1.精选材料。撰写教学故事的第一道工序是选材(事实)。我们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几乎每天都在上课,也经常听别人上课,拥有丰富的素材。素材不等于题材,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上过或听过的每堂课中的事实都写成教学故事,所以,要对素材进行分析取舍,筛选出最有价值的材料作为写作的题材。所谓有价值,就是材料蕴涵着新理念、新策略、新方法等。选用这样的材料演绎成教学故事,才能给人以启迪,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前面列举的教学故事,其题材大多有较大价值。有些老师撰写的教学故事虽然也有一定的意思,但观点比较陈旧,或者策略、方法一般化,缺少新意,难以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这大多由于选材不精所致。选出的材料对于作品来说还只是一个毛坯,要成为教学故事,还需要下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改造功夫,将那些与表现主题无关的材料删去,将那些对表现主题作用不大的材料删繁就简,将那些特别有助于表现主题的材料适当地进行增益、润色和改造。这样,写出来的教学故事材料精炼,而主题又鲜明突出。

2.提炼主题。教学故事必须有“事实”,但是仅有事实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主题。有主题,而且主题越新越有价值越好,这样故事才有灵魂,才能给人以启发。《从误解到正解》

原稿原稿主题不很鲜明,好像是提醒教师,要联系生活情境理解词语。联系生活情境理解词语,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好方法。但是,联系生活情境理解词语的工作,不宜由教师来作,而应该启发学生用这种方法自主进行。这样,学生不仅能深刻理解词语,而且能学到理解词语的方法。修改稿就是这样作的。修改稿的议论把主题推向一个更深的层次,提出怎样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这一热点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这一主张未必正确,但是,它可以引起讨论。这就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写教学故事,应善于发现并尽可能地开掘材料的积极因素,提炼出价值最大的主题。

3.走出误区。误区之一是没有“故事”。所谓“故事”就是“事实”或者说情节。教学故事,必须有教学事实,有人物的言行、神情、心理等,还可以有细节描写和环境气氛的渲染,不能只有师生的谈话,不然就可能成为教学实录。教学故事可以谈自己的感受、感想,也可以有一些议论,但是不能只是空泛的议论,它必须以事件为依托,整篇文章必须以时间为主体,否则,就可能成为教学反思、教学经验或教学论文。误区之三是没有用记叙的表达方式。文章只有教师和学生对话,没有当事者的陈述,很像是教学实录。教学故事不管是记叙自己还是他人的教学活动,一般都要把活动参与者的姓名直接写出来(作者本人用“我”),比较详细地记叙他们在活动中的种种表现,除了人物的对话,还要写细节,写环境,这样才能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一般的感觉。误区之四是缺少新意。有一部分教学故事有主题,但主题显得陈旧,一般化,没有新意。没有新意,也就不能给人以启迪和指导,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要使“故事”具有新意,一是要树立新的教育思想,着意表达“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要求和建议。二是要对基本的教学“事实”进行开掘,展开发散思维,看其可能蕴涵着哪些意义,经过反复比较、掂量,提炼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主题。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眉师附小的教师,在结合学习理论和总结实践经验撰写了大量的教学故事,本书收集的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些故事是他们课堂教学的真实记录,是他们践行新理念、新策略、新方法真切体验。这些故事取材独特,立意新颖,语言流畅,篇幅短小,能给人以新的启迪和感受,对广大小学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学水平,开展教育科研,加速专业成长大有裨益。

篇2:教师专业成长故事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不经意间,我踏上教师这个岗位将近一年了,回顾这将近一年来的教学之路,我体味到了为人师的诸多滋味。这里边有欢乐,有辛酸,有收获,也有失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也和学生一起得到了成长,尽管成长的过程是一种痛苦的过程,但成功的喜悦是甜蜜的,是每一个老师梦寐以求的。

作为一名新教师,刚踏出社会,怀抱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走上了自己的教师生涯,我有的是信心,有的是激情,但缺乏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偶尔还带的一股学生味,对于怎么去备课,怎么去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怎么去管理调皮学生等诸多问题都感到茫然无措。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从中我收获颇多。

首先,我明白了教师的职业虽不是轰轰烈烈,但是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因此,担在教师肩上的责任重大,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单纯地培养学生考试的能力,而且在塑造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充满自主性和差异性的生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所培养的学生是否身心健康,是否具备创新性意识,是否有责任的担当,是否有爱国爱家的意识,从而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数学和信息技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其次,我体会到没有爱心的教育,教学就是毫无意义,常言道“把学生看作魔鬼,你便生活在地狱,把学生看作天使,你便生活在天堂。”一个好的教师,应该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既要授与学生知识,又要做学生的朋友,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帮助他们,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努力做到关爱每一位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到微笑教学,不对学生发脾气,而是讲道理,以理服人。人的智力是有差异的,因此造成了不同学生成绩上的差异,因此针对所有学生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是不对的,所以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发掘每一位孩子的潜能,从而引导他们发展其长处。

在这时间的教育教学中我也意识到了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就必须热爱学习,善于思考,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吸纳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我还不停地抓住每一次机会向别的老师学习,听不同老师的课。

除此之外,我还在每堂课后反思,反思学生这堂课学到了多少,这堂课成功点在哪,失败在哪,从而改进自己上课的方式,不断进步。

学无止境,我会继续学习,继续努力,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篇3:教师专业成长故事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 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主要包括道德成长、教学成长和科研成长三个方面。也就是说, 良好的师德师风、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是一名专业教师应同时具备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但长久以来, 我对这一概念心存误解。

我之前认为教师的道德水平是与生俱来的, 而且水平高低与教书育人没有直接关系, 直到教师群体中曝出一件件有损师德的事例, 整个社会质疑教师群体的道德水准, 我才意识到师德师风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比不会教书更甚, 才真正认识到道德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也需要强有力的制度来规范。

我之前认为科研这件事离我这个普通的一线教师有点远, 我只要能教好书、管好学生就是一名称职的教师。直到同学中已经有人成了科研名人兼学科骨干, 我的教学论文却还只是应付之作、入门水平, 我的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也长期停滞在同一水平, 我才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 只顾教、不顾研是断章取义, 教研相长是言之有理、行之有效的。

像我这样走入误区的教师不在少数。观察教师群体, 我发现大致可分为下述几类:最不缺乏的是谋生型教师, 他们抱怨社会地位比不上以前, 学生难教程度远大于从前, 从而理所当然地把教师当成谋生的职业, 对自己降低要求, 得过且过;接着是苦干型教师, 他们认真上课、辛勤批改、真心呵护, 可以说非常称职, 但成绩算不上拔尖, 师德算不上模范, 科研算不上突出;还有巧干型教师, 他们很聪明, 工作有一定的方法, 能轻松地取得较好的成绩, 他们遇到问题也在思考, 但可能一想而过;最缺少的是智慧型或者说谋略型教师, 他们从不止步于已有的成绩, 面对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能主动思考、研究, 并寻求突破, 在教学中积极实践, 进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体系, 成为教学和科研双料专家, 这类教师就是专业成长的榜样。

二、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两大因素

为什么我们大部分教师都经过了大学的专业学习, 毕业后一样投身教学实践, 却只有极少数的教师能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其实, 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有两个因素:外在引导和内在进取。很多教师把自己的不优秀归结于外在原因, 抱怨大学的专业教育和实际教学脱节, 教学过程中缺少严格的成长机制鞭策等, 进而产生了怀才不遇或生错时代之感。其实一个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人不管到哪个时代都不会成为弄潮儿, 不管到哪个行业也成不了精英, 我们要坚信, 我们身处的时代就是最好的时代。

身处教育转型期, 我们能接收的信息、遇到的机会比以前任何一个时期都多。当前, 浙江正处于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阶段, 新课程改革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和机遇。我县教育局紧紧围绕师德师风建设, 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教师作风的制度, 推选“美丽教师”等师德楷模, 深入基层开展师德主题讲座, 用制度、榜样、氛围鞭策教师完善自身形象;在学科教学方面则推出各类竞赛、评比, 用比赛激励教师深入研究、不断成长。学校则坚持实施“树旗子、筑场子、扬鞭子”的教师培养策略, 通过思想引导、目标引导、榜样引导, 树起一面引导教师前行的旗子, 从人文环境、竞争环境、民主环境的创设入手, 营造一方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土壤, 通过学习压担、实践压担、教研压担这三个手段, 扬起一根催人奋进的鞭子, 同时制订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明确提出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二年达标、三年创优、四年冒尖、五年成才”的具体目标, 并对全校教师分层设置目标, 激励教师成才。

我们有引领、有舞台、有鞭策, 不缺少好的成长环境、不缺少强有力的外在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一针见血地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告诉我们, 真正的专业成长是自我成长!我们缺少的正是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的自我需求和自觉行动, 缺少的是自觉性。

三、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性

教师需要有自觉成长的意识, 自觉成长就是指教师对专业成长的目标和意义有明确的认识, 自觉并自愿地追求专业成长的程度, 表现为其对专业成长的热情、兴趣、责任心和职责意识等。

跟自觉相对应的是不自觉。不自觉有两种表现:一种是迫于政策文件等外在压力, 不得已的成长, 可称为强制型, 它不依赖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会对发挥教师创造力产生消极影响, 从而阻滞教师提升素养的进程;另一种是自大型, 盲目自大不是真正的自觉, 它会导致教师丧失理性, 干出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教师真正的自觉, 是心怀教育使命感, 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而不断自我更新, 是自发地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教育管理学生, 是立足于课堂的反思和创新……归根结底, 自觉是教师专业成长必须具备的能力。

(一) 对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性要有明确、清醒的认识

我们为什么要成长?可能有的教师觉得自己的教学经验足够丰富, 存在排斥新知识、新方法的心理。但任何一个职业都需要从业者不断发展, 自我更新, 更何况有哪一个职业对青少年的成长有教师那么大的影响力?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教授曾说:“身为教师, 我具有极大的力量, 能够让孩子活得愉快或悲惨, 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 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 我能让人丢脸, 也能让人开心, 能伤人也能救人。”教师责任重若泰山, 所以, 我们应该更专业。现在的教育早已不是权力教育, 而是能力教育, 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学习和发展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否则我们就只能面临这样的尴尬——用昨天的知识, 教今天的学生, 却声称是为了他们明天的发展。

(二) 培养自觉的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而自觉本身就是一种态度。现实生活中, 我们可能没办法选择工作, 但我们可以选择从事工作的态度。与其在牢骚和感叹中蹉跎岁月, 不如静下心来反省自己, 剔除自身因抱怨而产生的负能量, 做一个阳光大气、睿智豁达的新时代教师。

自觉的态度, 需要用理想引领。理想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 一个人有了理想, 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人们常说, 理想是远大的, 但我们的教育理想不一定非得远、非得大。李镇西在《你还可以更幸福———与一位青年教师的谈话》中说:“你作为一名教师, 考试制度无法改变, 教育评价无法改变, 教材无法选择, 学生无法选择, 但其教育教学过程的手段、方法、技巧以及我们走进学生心灵的路径、方式却是可以改变或选择的。”我们的理想就可以立足于这些可以改变的方法、技巧、途径上, 让每一堂课更完美, 让每一次教育更深远, 在每一件小事中追求“每天进步一点点, 每事改进一点点”。

自觉的态度, 需要用目标激励。理想是星空, 是指引;目标是陆地, 是动力。目标的制订, 重在切实可行。有些人之所以行动几日便不了了之, 与目标订得太高、难以实现有关。一个好的目标, 应不是太难、“跳一跳”能够触及, 这样的目标能唤起成功的感受, 让你保持毅力, 增强行动的自觉性。

自觉的态度, 需要用责任支撑。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不得不去做的事情, 那就是责任。有一位心理学家做过关于职业兴趣的一个调查, 得出的结论是:被调查的100名杰出人士中, 有60%的人认为自己并没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 之所以能取得成功, 是因为“站在这个位置上”, 也就是职业责任感。我们都知道“一个孩子的失败, 对一个教师来说, 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失败, 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 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功在他人、利在社会的劳动, 所以选择教师就等于选择了使命和责任。

(三) 自觉投身实践

成长的初衷再美好, 自觉的意识再强大, 缺少实践这一环节, 皆是镜花水月。实践, 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也是检验教师自觉性的唯一标准。

1. 加强学习

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学习。丰富渊博的知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为此, 教育部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集体学习, 如接受培训、聆听讲座、继续教育等, 但更有效的还是教师的自觉学习。自觉学习, 有多种途径:一是向书本学习, 学习文化知识、教育教学理念、学科相关知识、现代教学技术等, 夯实理论基础, 扩大知识面;二是向同事学习,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概括吸收同事的有益经验, 就是自己专业成长最好的催化剂;三是向学生学习, 就像《礼记·学记》中说的“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和学可以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2. 扎根课堂

学生是教育实践的主体,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营, 教师展现教育教学能力和个人魅力的舞台, 是教师的本, 教师的成长最终要体现在课堂上。于漪老师用60年的教学实践诠释了“在讲台上用生命歌唱”的精神, 魏书生用创造性的理念追求课堂教学的艺术, 钱梦龙以学生为主体精心构思每堂课的教学步骤, 宁鸿彬在课堂实践中摸索符合学科规律的教学方法……这些教育名家用亲身实践告诉我们:讲台不仅仅是一个站台, 更是承载着梦想、激情和智慧的地方。对教师来说, 没有人不渴望能站稳讲台、站好讲台, 站出特色、站出成果。

站好讲台, 就要对课堂、对班级充满期待, 期待与学生的智慧互动;站好讲台, 要根据学生的学情, 精心地备好每一堂课;站好讲台, 要在讲台上充满激情, 用激情感染学生;站好讲台, 课后要认真反思这堂课的教学效果, 看看还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还有没有没注意到的学生……一位名人说:“教学对教师本人来说, 也是一种最高意义的自我教育。三尺讲台使教师照亮了别人, 也升华了自己。”一个教师, 只有在课堂上成长了, 才是真正的成长。

3. 善于研究

教学和研究是相辅相成的, 教师专业成长除了要提高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能力外, 更要不断地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 而提升这些能力, 就要靠研究。

作为一线教师, 我们不缺少研究素材, 学生哭了、笑了, 课堂热闹了、沉闷了, 学风好了、坏了都是我们的材料, 我们缺少的是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个善于思考提炼的大脑。如何积累素材、提升高度, 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写教学反思, 是较有效的研究方式。反思切忌漫无目的, 反思的基本流程是“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 这个循环的公式说明, 反思是无止境的, 每一轮的反思和实践都伴随着不断上升的学习活动, 自然也就能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反思需要提炼升华, 如果仅仅是例子的堆积, 那么反思的意义不大。对此, 我们可对教学进行归类反思, 并在反思中加强理论学习, 用理论指导自己的研究。

篇4:课改故事促教师成长等

1.锻炼了观察能力。故事中的经验是教师的教学经验。课程故事将教师引向教育教学生活,直面教学事实本身,让教师细心观察教学实施过程。这种对生活世界的描写,有利于教师增强对教学实践的观察力和敏感性,从而见微知著,使教师能从琐碎的教学事件中感悟教育教学的真谛。

2.提高了反思能力。“我讲我的课程故事”的核心是反思。教师撰写课程故事的过程,也是探究教育意义的过程,这不是对已发生之事的简单追述,而是期待在故事中重温教育经验、体验教育过程的反思过程。因此,再现故事本身是次要的,在再现故事的过程中,发现前所未有的教育意义才至关重要。对同一课程故事的每一次写作过程意味着教师此时对教育的新的理解,讲述的虽然是旧事,但获得的是新的启示。

3.提升了课程意识。讲述课程故事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倾诉的机会。在真实的故事中捕捉教育体验,在个人躬身实践的故事中发现属于自己的教育“真理”,把新的课程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课程认识。这就是对课程意识的提升。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只要善于分析自己的工作,他就能够成为有才干、有经验的行家。”课后反思是痛苦的,课后反思又是快乐的。反思不是对事物简单的“回顾”或分析,而是从事物现有的层面出发,向更深层次探索,在新的层面上看到现实的不足。教师如能及时反思、坚持反思,并把反思结果记录成一则则故事,必定会积累一笔十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必将在“我讲我的课程故事”中不断成长。(作者单位:瑞昌市教育局)

反思型教研的“四化”要求

□王 健

1.反思教研制度化。为给学校反思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切实保障,制定了相关制度,在教学常规上要求每位教师做到“每课一反思”、“每月一总结”,在开展教研活动时,规定了必须严格执行“九环节”(集体定课→分头设计→集体说课→集体设计→选人授课→集体反思→改进设计→选人授课→集体反思),评课提出“三个点”(提出一个优点、提出一个缺点、提出一个金点子),并定期开展“公开课教学录像观摩”活动。

2.反思教研学术化。为提高教师反思教研能力,倡导教师加强理论著作阅读,与文本对话;加强学科教研交流,与专家探讨;加强反思札记积累,与实践同行。引导教师在学术引领下,完成从职业教师向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转变。为拓宽教师汲取教改前沿信息的渠道,校图书室收藏了最新教育论著,订阅了多种教育教学报刊,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交流读书笔记。还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开展校际联合教研活动,并结合教改实践,主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展教育理论,以教学实践创新教育理念,力求形成具有五中特色的教研文化。

3.反思教研专题化。专题化是在学生常规管理、留守学生管理、学生心理辅导、学科特色教学等基础上开展的一系列专题反思研究,集中教研骨干力量,全力攻关。各学科教研活动再不是随意地指派几位教师上几堂公开课,然后大家评议评议完事,而是代之以选择这门学科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或突出问题作为研讨的主题,通过合力研讨,得出相关结论,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4.反思教研网络化。即建立完善的校园教研网络,教师积极利用UC、QQ群、E-MAIL、网上视频等网络教研形式进行交流,撰写教育博客。比如创建的“八一语文网”、“八一语文论坛”,使反思教研在“八一语文网”、“八一语文论坛”上得到不断提高。

篇5:我的教师专业成长故事

龙山四小 刘成我校是一所县城小学,一直是教育教学的先进单位。但如今学生的家庭条件和学生自身的素质,使得我们这些教师对适应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并加快自身的专业化成长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以下是请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教师专业成长故事。

一、行走在课堂内外

我2009年加入教师队伍,分到一所偏僻的中心小学任教。学校安排我上五年级数学课。教书伊始,自己还不清楚应该怎样备课、上课。几周过后,学校领导要来听课。我认真准备,首先,选好上课的内容;其次,认真备课。我把教师用书通读一遍,找了几篇现成的教案作参考,把课堂上教师要讲的内容作了精心安排;最后就是上课。可课堂上问题百出:一是课堂气氛不活跃,总是死气沉沉的;二是叫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不是答不上来就是回答错误;三是还有不少学生在课堂上玩起小东西来„„下课后,我筋疲力尽,倒在床上起不来。下午的评课,我怎么也接受不了,什么教学目标不正确,教学过程松散,教材把握不准,有明显的知识性错误„„我呆坐在办公室,反思自己怎么教书这碗饭这么不好吃?我为什么这么差劲?我真的上不来课吗?我开始怀疑自己。

后来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找到我,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刘,别灰心,你上课的基本功不错,看看这本书,或许对你有帮助。”随手递给我一本《小学语文趣味教学百法》,我如获至宝,捧在手里,认真阅读,寻找如何上好课的法宝。很快,校长的关心和同事的帮助改变了我。从此,我也爱上了书籍,特别是教育类书籍。也正是从那时起,我认识了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叶圣陶、陶行知,认识了于永正、支玉恒、贾志敏、窦桂梅等小语界名师。也正是这时,我明白了老师必须扎根于课堂,要想课堂上得精彩,就得在课堂外准备充分,才能打造理想课堂、高效课堂。行走在课堂内外,才能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读书滋养底气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学校可以没有教师,但不能没有书”。教师成长的最好方法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学而不厌”体现教师不断进取。作为一名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只有做到“学而不厌”,才能保证教学的源头活水,才能创造有生命、有活力的课堂。

2010年,我被调任到现在的这所学校,学校的每个学期的读书活动,学校图书室与阅览室藏书丰富,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阅读场所,同时,学校每年还订阅大量的报刊杂志,如《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班主任之友》、《湖南教育》、《新湘评论》、《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当然,仅仅依靠学校的强力推进是不够的,关键还是教师自己要转变观念,要喜欢读书。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过“让读书成为我的生活,必须成为我的生活,我们不要为校长读,不要为新课程读,不要为学生读,而为你自己!只要你心静,有一双慧眼,真正地读书,内化成我们内在的东西。”读书,是一个人最好的精神化妆。我一直认为:饱读诗书的人,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但是要

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要多读书。

三、培训充电

现在从上到下,领导们都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培训,县教育局更是给大家提供了各种难得的学习机会,经常组织老师们参加各类培训学习。我觉得,老师们要珍惜每次外出学习的机会。有人曾说过,培训是教师最好的福利。参加培训期间,我们要认真听讲,完整地做好笔记,并撰写大量的心得体会。

2012年4月,我有幸到长沙参加“全省中小学教师自制教具”的评选活动,看着各个地区老师们带来各种教具,感受到他们对教学的喜爱,以及他们对教学研究的那份执着;2012年5月,我又受学校的委派,与6名老师到长沙聆听专家讲课,明白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2012年7月,我又参加了“湘西自治州中小学教师的远程培训”,学习内容的多样性使得我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今年3月份,随学校老师一起参加了中国教育协会举办的“全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教育教学思想报告会”,参加这次研讨会,身心受到强烈的震撼,并写下5000多字的学习心得。

其实,培训学习不一定都是在外地。随县教育局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学校开展的每学期教学教研活动,各校自己开展的教学的教研活动等,都是很好的培训学习。

四、写博冲浪

教育博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关于博客,我始终觉得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它开阔了我的眼界,结识了许多真诚的朋友,认

识了一大批有思想的老师。现在的老师,不知有多少人知道“论坛”?有多少人知道“教育在线”?有多少老师在博客上发过帖子?当然,对于写博,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我在博客上度过了太多太多的时间,这些时间,有时的确是在思考问题,但更多的时间是在白忙乎,真正提高自己,还得读更多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书籍。上网和阅读应该是每一个教师提高自我的两翼,不可偏废。理性地上网,处理好纸质阅读和网络阅读之间的关系,应当是每个老师都应该践行的课题。

篇6:我的教师专业成长故事

——2017

年秋青年夜校成长故事分享

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湘天小学

作为一名新教师,其实我在起初是希望我上课的时候学生能认真听讲,提问能积极举手回答。能配合我完成教学任务。但是事情往往并不是很随人意。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比较好动的学生,当然我们班也不例外,上课时经常喜欢在上课的时候不经意中就大声的说出话来,让全班哄堂大笑。打断我上课的思路,这样我就必须停下来纠正他,往往浪费了上课宝贵的时间。因为是刚踏上教师岗位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我往往觉得手足无措,总是会停下来严厉的批评学生。而学生往往也只是当堂课表现安静,下节课还是会犯老毛病,而且被批评后一堂课的情绪都会受到影响,上课状态也不好,我深知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但是又不知道有什么可行的方法,直到有一次我在上课时,学生因为使用教具很兴奋,完全停不下来。后来徐校长出现了,在教室门口停下来,没有批评孩子,而是表扬孩子,孩子们居然停下来了,这让我很惊奇同时也给我很大启发,在以后教学中我不断尝试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学习上来。只要看到他们身上有一点闪光点,我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们。孩子们都是纯真而又善良的,得到老师的表扬,他们觉得很光荣,因此在其他各方面他们也会紧跟而上。学生们开心了,课堂纪律也好,我高质量的上完了一堂课,学生也认真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篇7:我的教师专业成长故事

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太阳,可曾想要做到一名合格的老师所具备的条件是怎样的?博采他山石,成就攻玉器,作为一名新教师,应该如何了解和执行教学,这是我踏上这个岗位后要学习的。

我是一名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说道教学,我想每位教师都要建立自身的教育哲学,都要有自己对教育教学的个性化理解。这也是教师职业能力成长的起点和根基。假期的培训让我认识到,教师在走向讲台之前,至少对教学要有一些基本认识,教学从表面上看是简单的,每个教师都是系统中的一部分,教学是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教学不只是讲授,它是有规律的,教师可以做得很优秀而无需模仿。并且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备课是最重要的,然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做到最基本的五有:即脑中有“纲”、胸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除了最基本的五有,那么备课所遵循的步骤又是怎样的,这也是我们应该要掌握的,如学习课程标准,深入专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选择基本教法,编写实用计划等等。

在教学期间我参加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培训课,每一次都给我不一样感受,每一次都让我获益匪浅,特别是二零一七年一月九号至十五号培训,安斯寿老师所讲述的教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开始时他问了我们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当老师?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因为我喜欢老师这个职业,它既能给我足够假期照顾老人孩子,还有稳定的收入满足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对我的生存和生活有一定的保障,使我的人生变得有意义,而人生的意义是追求快乐和幸福的,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学会反思,反思的细节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然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工作,事业都要注重细节,我们应该具备相应的道德素养,要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教师的同时,要育人,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回想教学的这半年,我常有这样的想法,总是数着时间过,今天已经星期几了,再过两天或许再坚持一天,周末到了,可以好好休息休息,放松一下等理由来给自己找个“放假”的理由,每当回想这一幕,感觉真的是幼稚,荒废光阴的表现,往往那时头脑一片空白,什么都不会做。如今回想起,真是白白浪费了我的大好时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自己在教学中少了学习,少了反思,更少了一片宁静的属于自己的心灵空间,如此日复一日,当我蓦然回首时,已“尘满面,鬓如霜”。如今有了这样的觉悟,在以后的教学日子里,我要坚持给自己订下学习时间表,按时备课,课后我学会反思,课外时间多看些用关专业和教育教学的书,拓展自己的课外知识,自从给自己订下这些学习时间后,我感觉自己的生活充实了许多,知识也成长了不少,上课也越来越有信心了。

猫场中学

篇8:教师专业成长故事

一、学校引领, 倡导教师走自主成长道路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既需要“他主发展”, 即通过学校和培训院校、教科研等相关教育机构,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专业教育, 更需要“自主发展”, 走自我成长道路。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变化的基础。尽管两者可以相辅相成, 但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成功, 还是依赖于“自主发展”。学校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教师就必须练内功、练真功、练苦功, 走自主成长道路。

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途径与有效措施

开展校本研修, 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基础。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不断给教师注入科研动力, 学校专门建立了课题研究理论书库。在教育科研实践中, 变革教师备课方式。我们依据科研课题重新设计了教案本, 它增加了对课标理念的把握, 对自己教育理念及课题研究的认识。尤其是课后的反思报告, 帮助教师撰写教育案例与反思, 开展叙事研究, 使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拉近了距离。

建立教师成长档案, 挖掘教师专业发展的潜力。我校为每位教师建立成长档案, 收集的是一系列自己的作品样本, 以向学校和同事提供自己进步的信息, 展示自己的成就, 激发自主发展意识, 激发主动性和创造性, 不断提高专业成长的内驱力。

开展有效反思性教学, 提高自主专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每位教师都可能在表达自身教育经验和分享他人教育经验的过程中获得启示, 加深对教育的理解, 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实施教师同伴指导, 在对话讨论中完善自己。我校采用“师徒结对”形式, 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自愿结成伙伴关系, 彼此之间互相发现并探究问题。通过互相探讨, 分享他人的技能和经验, 解决实际问题, 共同进步。

三、教师专业化成长规律的研究

面临教育新形势, 塑造教师新形象, 我校力争出一批名师, 育一批骨干, 推出一批优秀, 带动全体教师, 努力建设一支思想超前、业务精良、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队伍。教科室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 了解每位教师成长的经历, 帮助教师审视自我, 不断反思自我, 推进自我螺旋式上升, 波浪式前进。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明白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有阶段性特点的, 了解每个阶段的一般规律, 对促进教师成长是有好处的。

上一篇:第八章个人所得税会计下一篇:单位和农户“门前三包”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