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阅读训练及答案

2024-08-11

《出师表》阅读训练及答案(通用18篇)

篇1:《出师表》阅读训练及答案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2分)指出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以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以伤先帝之明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2分)指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今安在(哪里) B.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C.躬耕于南阳(身体弯曲) D.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3.(2分)请你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

4.(2分)诵读下面句子,请分别用/把句中一处主要停顿标示出来。

①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奉命于危难之间

5.(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6.(2分)请你用成语或俗语写出《行路难》和《出师表》中隐含的典故(各写一个即可)。

篇2:《出师表》阅读训练及答案

2.C

3.停、投、拔、顾一连串的.四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压抑的心情。

4.①直挂云帆/济沧海②奉命于/危难之间

5.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篇3:《出师表》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快速有效阅读的意义

快速阅读,简称快读或速读,顾名思义就是用比平常人快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速度进行阅读,用一个成语形容就是“一目十行”。

快速阅读强调的是阅读速度尽可能加快,但绝不应是泛泛地浏览或不求甚解地走马观花。快速阅读不仅仅要求阅读速度快,而且要求理解率高,记忆效果好,这样才能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所以,快速阅读应该是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以获取有价值信息为目的的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理解记忆过程,简单说, 它是一种“去粗取精”式的阅读,也是人称为“扫描式”或“跳跃式”的阅读,虽然不太准确,但比较形象。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快速阅读就是“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也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并将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这就是说,读者可以把书中那些无关紧要的引文、图标、推理过程等“省略”或者“跳跃”过去,而使目光像雷达搜索和追踪目标一样, 敏锐地抓住书中的重点、要点和脉络来阅读。所以说,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真正意义不在于阅读的速度有多快,而在于在快速阅读过程中获得快速理解和快速记忆,也就是说比较牢固地记住所看到的内容。因此,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重要作用是通过提高对知识和信息的鉴别能力、吸收能力和存储能力,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快速阅读的训练策略

1.默读是一个起点

阅读分为有声阅读和无声阅读。学生往往习惯于有声阅读。有声阅读是 眼、脑、口、耳四个器官的共同活动。文字符号反映到眼睛,经过视觉神经传到大脑,大脑控制嘴巴发出声音,声音通过耳朵经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达到监听的作用,这样的结合虽有加深理解和促进记忆的作用,但速度慢。

默读是大脑对文字的思维反映,只运用眼睛和大脑两个器官,从而理解文字的意义。整个活动在大脑内部默默进行, 省去了口的发声和耳朵的监听,因而速度快得多。

阅读时出声虽然是一般人常犯的毛病,但是经过自我约束,多数人是能够做到无声阅读的。不过,出声阅读还会以其他不同形式表现出来,一是唇读, 即嘴唇微动的读法;二是心读,就是在内心深处始终自言自语,清晰地发着并听着每个字的字音。

2.丢弃逐字阅读的习惯

我们平时阅读习惯逐行逐字地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地看过去,在学习快速阅读的时候,这种拣豆式的阅读方式必须改变。事实上,我们一眼能看清的远不止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当我们看一张熟悉的脸,只需要一瞥,就能认出是谁。当我们将视线投向身边的报纸,一瞥之下也能轻而易举地看到三五个字,甚至更多。

人在阅读时,眼睛只能处于两种状态,即固定状态和移动状态。人的眼睛一天所固定的次数大约可达10万次。孩子在看书时,眼睛每小时停留在书本上的时间大约为57分钟。因此,提高阅读速度的实质,就是提高眼睛在停顿的单位时间里接收的信息量和减少眼停的次数。在阅读时,我们不妨将眼睛的注视停顿放在几个字的中间,争取一瞥之下能同时理解停顿点左右两边的几个字, 吸收一个字群或有意义的字群, 这样只需要三四个注视停顿就可以阅读完一行字。眼睛移动的时间减少了, 在单位时间内的阅读字数增加了,阅读速度就显著提高了。只要我们坚持训练,我们的阅读速度和效率将会突飞猛进。

3.让阅读在轻松快乐中进行

有些人在阅读时心情之所以不能保持轻松,主要的原因是压力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特别是那些为生活奔忙的上班族、从事商业工作的生意人,就连学生也不例外。有时候适度的压力能提高学习效果, 强迫自己不断地接收、再接收,但是,如果长时间置身于压力中, 不仅心理上会出现郁郁寡欢,对周围事物提不起精神,连身体也会生病。

阅读时能否保持一种轻松自在的好心情极为重要,怀着一种轻松的好心情阅读可以缩短学习时间,让信息更快速而有效地被吸收。当我们在阅读过程中, 可以适当地站起来深深地吸一口气 ,呼———吸———呼———吸 ,直到感觉 心跳平稳、呼吸顺畅为止,然后再回到书桌前继续奋斗。

轮换读书也能提高阅读效率。马克思每天要读大量的书报文件,轮换读书是他消除疲劳、提高阅读效率的好办法。 他非常喜欢阅读名家的小说,他往往两三本小说同时开始,轮换阅读。或者有时快速阅读一会儿小说,而后又大声朗读或背诵一会儿诗歌。

篇4:阅读训练答案

(一)1.lonɡ diāo 2.略

3.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4.(1)丢失 羊圈 (2)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5.略

(二)1.(1)魏国 楚国 南方 北方

(2)①马好 ②路费多 ③车夫赶车的本领高

(3)①√

2.B 3.略

(三)1.mò qián 2.略

3.捉它很容易。

4.“走吧!”同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又在表演潜水了。”

5.四件事。捕鼠(没捉着老鼠,还说老鼠太瘦了);捉鱼(没捉着鱼,被鱼尾巴打了一下,还说是利用鱼尾巴来洗脸);掉进泥坑(还说是用这个办法治跳蚤);掉进河里(还说在游泳,结果沉没了)。

6.猫爱吹嘘自己,掩饰过失,不接受别人的帮助,所以被淹死了。

7.结合实际谈启发,言之成理即可。

四年级阅读主题:大自然的启示

(一)1.叼走 幼儿 清淡

唠叨 幻想 谈话(答案不唯一)

2.(1)大自然的规律

(2)若无其事 冷淡 极不情愿

(二)1.biān bǔ bì ruì

2.灵活 敏捷 启发

3.三心二意 五颜六色 九牛一毛 十全十美

4.(1)蝙蝠的眼睛被他们把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2)塞住了耳朵,蝙蝠就像失控的汽车到处乱撞。

(3)在漆黑的夜里,飞机不能安全飞行。

5.三,蝙蝠在夜里靠什么飞行,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三)1.严密 立刻 启示

2.风马牛不相及 声名狼藉 逐臭之夫 污秽

3.A 4.略

五年级阅读主题:语言表达的艺术

(一)1.shì shèn yì wèi yìnɡ qín

2.(1)拜见 就,于是 (2)给……看 说

(3)没有

3.略

4.刘义庆 《世说新语》 言谈轶事

(二)1. jú zhǐ 贼 赔

2.微笑 傻笑 冷笑

3.得意洋洋 面不改色 安居乐业

4.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这是因为水土不同。

5.(1)种植用的土地 楚国的风气(楚国偷盗的风气)

(2)三,没出息,做了盗贼;羞辱晏子,显楚国威风。

6.略

(三)1.鲁莽 野兽 宰相 牢固

腥味 猩猩 冒犯 规范

2.管家 无可奈何 盛情 恍然大悟

3.安然无恙 豁然开朗 勃然大怒 浑然一体 迥然不同 怡然自得

4.(1)因为……所以…… (2)如果……就……

(3)如果……就…… (4)如果……还能……

5.清政廉洁、有远见

六年级阅读主题:难忘的历史

(一)1.rěn zhònɡ zhuó

2.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3.可以体会到父亲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面对危险和困难,坦然自若、临危不惧。

4.略

(二)1.固:本来。 或:有的。 于:表示比较。

全句: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无价值,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2.(1)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总分

(2)引用 对比

3.张思德同志牢记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

(三)1.chǔ wànɡ cónɡ ái

2.祸 殃 张 结 羞 怒 遍 鳞

3.略

4.(1)第一个是过度疲劳而休息。 第二个是死亡、牺牲。

(2)吉鸿昌坚贞不屈,忠于抗日,视死如归,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赞扬其英雄气概,并为英雄的死感到惋惜。

5.(1)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2)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

(3)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抢,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篇5:出师表 文言阅读及答案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辞情恳切,感人肺腑,为后人所钦仰。

一、【背景链接】(幻灯)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诸葛亮名言】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幻灯)

需要了解的背景资料是:“三顾茅庐”“三足鼎立”“白帝城托孤” “出师北伐”(参看《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三国演义》)

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

诸葛亮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幻灯)

“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宋代学者赵与时<宾退录>

【文体知识】

表,是古代一种文体,陈述自己的请求、愿望或意见的一种文书样式,是古代奏议的一种,也叫“奏章”或“奏疏”。(详细的介绍见教参)

二、【行文思路】

本文的行文思路是这样的:(幻灯)

在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句法上骈散结合,结构上处处照应。

三、【成 语】(幻灯)本文涉及的成语有:

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 不知所云 临危受命 作奸犯科 指日可待 计日可待 不毛之地

四、【文言文语段】(幻灯)拓展1——《隆中对》(“三顾茅庐”的故事和诸葛亮的形象虽千百年来广为人们传诵,但正史丹青与故事传说的笔触是各有千秋的。)拓展2——《诫子书》

拓展3——《校定<诸葛亮集>表》(选自陈寿《三国志 诸葛亮传》)【今人解读】(幻灯)余秋雨:《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 吴 睿:《武侯祠随想》 姜 进:《诸葛出师情义传千古》 刘征泰:《千秋遗爱在人间——成都武侯祠小记》 王春瑜《刘备托孤赞》

诸葛亮,许多文人墨客在诗词中歌咏过他,在武侯祠凭吊过他,或借诸葛亮表达对忠臣良相的赞美之情,或借他寄托对明君贤主的渴慕之意,或借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之叹。总之,在后人的眼中他已经是一个符号、一种象征了,他牵动着中国知识分子最深沉的情感脉搏。【相关诗句】(幻灯)杜甫《蜀相》: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正气歌》: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陆游。”《感状》: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陆游《病起书怀》:“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相关对联】(幻灯)

1、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2、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3、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 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还有一些有关诸葛亮的俗语、歇后语:(幻灯)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六、【教学设计方案】(幻灯)

这篇课文可以这样去进行教学:读——述——析——结

篇6:出师表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甲】臣本布衣,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③今王诚欲致④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⑤,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⑥燕。

【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由是感激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遂许先帝以驱驰() (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苟全性命于乱世 / 况贤于隗者乎

B.受任于败军之际 / 臣闻古之君人

C.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遂许先帝以驱驰 /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1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

士争凑燕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译文: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译文:

答案:

13.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3分)

9.(1)此(或“这”,或“这件事”)(2)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3)答应

(4)买。评分:共2分,每空0.5分。

10.B评分:共1分。

11.士/争凑燕。评分:共1分。

12.(1)三次到我住的草庐拜访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天下大事 (2)于是不到一年,有很多匹日行千里的马送到燕国。评分:共4分,每题2分。

篇7:《出师表》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甲乙两则古文,然后做题。(共12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大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选自《庄子·惠子相梁》)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⑴ 苟全性命于乱世( )  ⑵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⑶ 或谓惠子曰( ) ⑷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了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⑵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20.甲段文字中有一句话与乙段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请找出这句话写在下面,并谈谈乙段文字表达了庄子什么思想感情、(2分)

21.乙段文字中庄子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段加以分析。(2分)

参考答案:

18.(1)苟:苟且 (2)尔:那,那时 (3)或:有人 (4)国:国都

(答对一个给1分;共4分)

19.(1)先帝不因为我出身卑微,见识短浅,委屈自己,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

(2)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甘甜如醴的泉水不喝。

(每句2分,大意对即可;共4分)

20.不求闻达于诸侯;(1分)淡薄功名利禄(1分)

篇8:《出师表》阅读训练及答案

1.主要的阅读模式

阅读模式主要有三种: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以及交互式阅读模式。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是指阅读者对文章中的逐个单词、词组、句子等语言单位进行理解, 通过组合这些不同的语言单位进而得到整个句子或者整篇文章的含义。这种阅读模式中, 读者处于被动地位, 只能被动接受来自文章的内容, 缺乏主动性。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 只需抓住最有用的信息, 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进行预测和推断, 并在随后的阅读过程中对自己的各种预测进行证实或者修正 (Goodman, 1967) 。这种阅读模式在总结归纳文章主旨, 把握篇章结构以及段落结构可以发挥出很大的作用。而交互式的阅读模式则是在阅读过程中对前两者的结合。

随着发展, 阅读逐渐被赋予了社会性。我们读到的任何文章都是反映着身处特定社会环境中作者的观念、感情以及价值观 (Hedge, 2000) 。同时, 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 读者也是带着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来看待文章中所反映出的观点以及价值观。因此, 这种批判式阅读也被看作成作者、文章和读者三方的交互作用的过程。

这些阅读理论的发展不仅让我们对阅读的过程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识, 同时也对我们的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阅读模式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指引作用

当前中国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虽然在形式上有所变化和改革, 但仍然还保持着英语精读课的传统教学方式。大部分课堂上仍是以教师为中心, 对课文的讲解也往往局限在词汇、语法等知识点上。课堂过程中也会有一些阅读的练习, 但形式很单调, 通常是由老师根据文章提几个相关问题, 然后由学生阅读文章后来回答。这些问题的答案通常是封闭式的, 也就是说, 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学生在回答此类的问题时, 也只是被动接受来自文章的信息或者作者的观点, 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对所学文章的分析和评价中。综上, 当前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式有很多弊端, 例如:过多地使用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以及忽视了学生阅读过程中思考的主动性。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 尝试把上文所述的阅读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去。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四册第一单元Text A The Icy Defender为例, 来谈谈如何把不同的阅读模式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2.1加强大学英语课堂内自上而下阅读模式训练

我国传统英语阅读教学主要是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受到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 很多学生认为, 要全面了解一篇英语文章, 必须仔细地逐字逐句进行阅读, 从而加重了学生在阅读文章中出现的问题, 比如:回读、指读、出声读等阅读坏习惯 (杜丽红, 2011) 。不仅阅读速度很慢, 往往在“精读”完后, 对文章的理解是“懵懵懂懂”。因此, 大学英语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加强自上而下阅读技能的训练。

自上而下阅读技能包括预测、推断、总结课文大意以及识别篇章结构等。

以预测为例,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学习一篇新文章之前, 根据课文的标题 (包括小标题) 来预测和推断文章主题及大概内容。

通过The Icy Defender一文中的这个大标题中的Icy, 可以推断出文章主题可能和Ice有关, 再提醒学生结合本单元的大主题—forces of nature, 使学生可以进一步推断造成冰和雪的自然力有可能是下雪天气以及低温。进而推测文章中所述内容应该是发生在冬季。再结合标题中的defender, 可以推测出文章中的出现的“守卫者”有可能是通过下雪或者低温天气来守护某个人或者地区。或者只有在冬天才会出现的“守卫者”。

这篇文章中共有三个小标题:Napoleon’s Campaign, Hitler’s Invasion以及Russia’s Icy Defender.学生通过浏览前两个小标题, 可以轻松判断出文章是一篇记叙历史事件的文章。同时通过浏览这两个小标题, 文章的篇章结构也随即清晰可见。结合文章的大标题以及三个小标题, 学生可以推测判断出文章中讲到的历史事件都和俄国/苏联有关, 并且都发生在冬季。这时, 老师结合大标题和几个小标题, 可以适时地提出问题:How is Napoleon and Hitler related to the icy defender and forces of nature?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的兴趣和推测。有些同学甚至大胆预测由拿破仑和希特勒领导的两场战争, 由于俄国/苏联的冰雪卫士的保护, 都以失败告终。

接下来通过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每段的首句, 他们可以判断出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尤其是前两个小标题下的段落中, 基本都会提到在某个时间段内发生的某个战役。

通过这几个步骤 (对课文主题, 篇章结构以及段落结构的预测和推断) , 学生可以相对较好地对课文有一定宏观的理解, 可以避免在之前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也就避免了阅读完文章后仍然“懵懵懂懂”的情况。

2.2尝试开展大学英语课堂上的批判式阅读

批判式阅读强调读者、文章以及作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它强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性, 注重读者对所读文章的分析和评价。笔者在此单元的教学中尝试以问题讨论的形式进行批判式阅读的训练。根据Hedge (2000) 书中的建议, 批判式阅读中, 问题可以涉及讨论作者态度, 分析及评析文章论点以及论据等。

在上述课文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提出以下问题:

1)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what is the main reason for Hitler and Napoleon’s failure?

2) In your opinion, what led to Napoleon and Hitler’s failure?

问题1是根据文章内容提出的, 可以直接在文章的最后一段找到答案:Napoleon and Hitler both underestimated the severity of the Russian winter.Snow, ice and freezing temperatures took their toll on both invading armies.

问题2引起了一定的讨论。有同学认为俄罗斯地域广阔, 和中国很相似, 所以要想侵略和占领俄罗斯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并且有同学提到了课文中俄罗斯人民的抗敌策略—“hitand-run”和中国的游击战很相似, 而中国抗战就是通过各种游击战获得胜利, 所以学生认为即使没有“冰雪卫士”, 靠这个作战策略应该也能击退侵略者。还有同学认为两个侵略者过于自大, 而“骄兵必败”。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讨论, 学生对作者的观点进行的分析和总结, 对文章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 也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更主动地思考, 而不是被动接受现成的答案。

3结语

阅读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 它不仅包括了自下而上的逐一解析, 更包含了自上而下的预测和推断以及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文章和作者三方面的相互作用。大学英语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该重视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以及批判阅读能力的培养, 逐步提高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摘要:我国大学英语阅读课堂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即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但这样的教学方式也逐渐显露出诸多问题。结合阅读的主要理论和模式, 文章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四册第一单元的文章为例 (The Icy Defender) , 探讨了在课堂内如何把不同的阅读模式运用到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中去。

关键词:阅读教学,自下而上阅读模式,自上而下阅读模式,批判式阅读

参考文献

[1]Goodman K S.Reading: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J].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 1967 (6) .

[2]Hedge T.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3]杜丽红.大学生英语阅读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策略初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7) :104, 112.

篇9:阅读训练答案

(一)《可贵的沉默》选段

1.①沉默——热闹 ②四面八方 七嘴八舌

2.略

3.①因为孩子们很快就认识到自己不好,而且心里产生了回报父母的爱的朦胧意识。

②沉默前的热闹是孩子们讨论自己的生日父母如何给自己过;沉默后的热闹是孩子们讨论如何给父母过生日。

(二)伟大的母爱

1.liánɡ jiànɡ

2.呼呼 温暖

甜蜜 伟大

3.母爱,是那么伟大。

四年级阅读主题:热爱生命

(一)《触摸春天》文段选读

1. jìnɡ chànɡ bàn qiāo

2.展开 阻碍 误差

3.歪歪扭扭 高高兴兴 开开心心 乐乐呵呵

4.竟然 奇迹 神奇 扑腾 惊讶 完全

5.略

(二)大墙下的小花苗

1. 温暖——(寒冷) 难过——(高兴)

2. ①6 3

②又瘦又小很难过;力量;见到了阳光,满身披上绿叶,开出金黄色花朵;真勇敢

3. 我能靠着自己的力量爬上墙顶,我真高兴。我明白了,不能什么事都靠别人,要学会靠自己的力量。

五年级阅读主题:经典故事

(一)《草船借箭》选段

1.léi yǐn xiànɡ

dànɡ lè diào

2.近义词:嘱咐——吩咐 叫喊——呐喊

反义词:逆水——顺风顺水 远离——逼近

3.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C诸葛亮推断事情正确,他很了解曹操的为人性格。

4.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或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

(二)《高明的琴师》

1.:“。,,。”

2.②清楚 ③有耐心地

3.①春秋 成连 《高山流水》

②一望无际的大海 高耸入云的山峰。惊涛骇浪拍击岩石的“哗哗声” 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

③大海

六年级阅读主题:大发明家

(一)《跨越百年的美丽》选段

1.但 尽管 却

2.写出近义词:

偶然——偶尔 幽暗——昏暗

分析——辨析 疲劳——疲惫

3.人工放射性 天然放射性

4.①× ②× ③√

5.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6.居里夫人对科学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执著的探究精神。

(二)《发明家富尔顿》

1.费力──(费劲)

合适──(适宜)

盘算──(打算)

2.①(√) ②(×)

3.孩子,你只是图画画得好,别的功课都不行,这样偏科会影响以后发展。 懂得、领会

篇10:《出师表》阅读训练及答案

试题内容: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成就卓著 一代师表──记中科院院士黄秉维校友郑度早在30年代中期黄先生编撰《中国地理》(长篇)专著时,就对组成自然环境的各要素作了全国性的区划。50年代后期,他主持编著《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着眼于农林牧水等事业的发展,揭示中国自然地域分异的地带性规律,在理论方法上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这是我国最详尽而系统的全国自然区划专著,一直为有关部门作为应用和研究的重要依据,影响深远。此后,他不断补充修改,提出新的区划体系和方案。他主持的“中国自然环境及其地域分异的综合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在总结国际科学研究经验的基础上,黄先生于1956年高瞻远瞩地提出地表物理过程、化学过程与生物过程的研究方向,这比发达国家早了近30年。他按照这三个方向培养人才、准备条件,并亲自领导了地表热量和水分平衡的研究工作,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自然地理学的发展。针对试验研究这一薄弱环节,黄先生在50年代中期就提出要发展自然地理定位观测与实验研究,来模拟自然界中的条件和过程,寻求测定某些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 1960年前后,他部署了沙风洞、河流貌、径流、地理环境化学元素测定、沉积物分析、孢粉等实验研究,组织开展民勤、德州、石家庄的定位观测。此后,他积极倡导筹建了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为同类工作打下基础。这些实验地理研究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地理学的现代化进程。

黄先生十分重视为农业服务的地理研究工作。70年代他专门研究自然条件和作物生产的关系,建立了农田自然生产潜力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他打破学科界限,按照自然、技术、经济条件进行生产潜力因素的探讨,部分结果已为后来的生产实践所证实。长期以来,黄先生密切关注华北平原的水利和农业建设,提出只有充分利用当地降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华北平原的干旱问题,他认为西北、华北的节水问题不亚于节能,主张将部分灌溉农业改为旱作农业。80年代以来黄先生综合坡面水蚀、土壤保持和木本油粮等方面的成果,考虑传统农业与非传统农业的经验教训,明确指出,中国东部存在着采用生物措施显著提高坡地持续生产力的可能性,而充分改良和利用坡地是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关键之一。

全球环境变化是国际科学界瞩目的研究热点,在1972年黄先生就曾建议将温室气体致暖问题列入地理所科研计划。他积极参与在我国开展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研究工作的设计,并专门撰文阐明中国在农林牧业和能源利用方面对于全球环境变化问题所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90年代以来,黄先生考虑了国内外全球环境变化、土地退化与改良、人口问题、可持续发展以及地球系统科学等方面的发展和社会上的需求,认为有必要研究适合中国情况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以50年为主要目标时间,以此带动地球系统科学的建立。在地球系统中,陆地系统最重要、最复杂、研究程度最低,应以陆地系统及其与大气和海洋的外延叠合为工作重点,并将全球环境变化与区域环境变化结合起来。他为此而积极筹措、组织实施。

他“读万书卷,行万里路”,自30年的南岭调查至90年代的三峡考察,他坚持从大自然获得真知,从腾格里沙漠到西双版纳,自华北平原到青藏高原北缘的当金山口都留下他的足迹。

他历来关心和爱护青年,培养造就了数十名博士、硕士以及一大批中青年地理学家,其中大多已成为我国地理学界的中坚和学科带头人。

黄秉维先生在治学、工作和为人方面的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不愧是继竺可桢先生之后,地理学界的一代师表和我们学习的榜样。

(摘自中山大学《校史》)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黄先生编写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是我国最详尽而系统的全国自然区划专著,影响深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B.黄先生在总结国际科学研究经验的基础上于1956年提出地表物理过程、化学过程与生物过程的研究方向,这比发达国家早了近30年。

C.1960年前后,他部署了多项实验研究,组织开展了多地的定位观测,积极倡导筹建了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地理学的现代化进程。

D.黄先生打破学科界限,按照自然、技术、经济条件进行生产潜力因素的探讨,研究结果已为后来的生产实践所证实。

E.本文选取黄先生一生中在治学、工作和为人方面的事迹,展现了他的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表达了对校友的崇敬之情。

(2)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作者评价黄先生“不愧是继竺可桢先生之后,地理学界的一代师表和我们学习的榜样”,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4)黄先生一直致力于自然地理的综合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里面必然有刻苦钻研的因素,但正确的.方法和途经也是必不可少的,请结合全文谈谈黄先生是采取哪些研究方式进行科学研究的。(8分)

试题答案:

12 (1).E 3分,B 2分,D 1分。

A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是他主持的“中国自然环境及其地域分异的综合研究”项目,选项张冠李戴;C对应的原文是“此后,他积极倡导筹建了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选项混淆时间范围;D对应的原文是“部分结果”,选项混淆逻辑范围,但有合理的成分,所以1分。

(2).背景:国内外全球环境变化、土地退化与改良、人口问题、可持续发展以及地球系统科学等方面的发展和社会上的需求。内容:①以50年为主要目标时间,以此带动地球系统科学的建立;②在地球系统中,以陆地系统及其与大气和海洋的外延叠合为工作重点,并将全球环境变化与区域环境变化结合起来。(背景2分,内容每点2分)

(3).①在学术方面成绩卓越:在自然地理、地理为农业服务、地理和环境的关系等方面提出若干意见、取得显著成果;②在研究中表现的严谨治学的精神:坚持从大自然获得真知,亲自考察,足迹几乎遍布祖国的大地;③关心青年的成长:培养造就了一批我国地理学界的中坚。(每点2分)(第②点中的例子只要能说明严谨治学的精神即可给分)

篇11:出师表阅读答案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出师表》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隆中对》

【注】每:常常。 信然:确实这样。 先主:刘备。 就见:到那里拜访。 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 枉(wǎng):委屈。 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 由是:因此。 凡:总共。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 (2分)

臣本布衣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先帝不以臣卑鄙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还于旧都

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4分)

先主曰:“君与俱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8.《出师表》能流传千古,原因之一是其言辞质朴,情真意切。请以“遂许先帝以驱驰”为例,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

9.针对文中画线句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看法:诸葛亮写《出师表》时刘备已经去世,那么,即使出师未果,也不会对“先帝之明”造成影响,所以诸葛亮的担心是多余的。对此,你有怎样的见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出师表》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9题。 6.A 7.译文: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8.“许”是答应、许诺的意思。诸葛亮为报答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遂许先帝以驱驰”,而一“许”便是二十一年。在历经了无数“危难”后,如今又要“出师”,继续为刘备的遗志“北定中原”而“驱驰”,这仍然是对“许”的践行。一个简单的“许”字,让我们读出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一份真情、一片忠心,也使我们感受到了他信守承诺、一诺千金的高尚人格。

篇12:《出师表》阅读答案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注释]①仪轨:礼仪制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适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25.下面选项中加粗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称之曰能诸葛亮之为相国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终于邦域之内

C.悉以咨之 徒以有先生也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26.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⑴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⑵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⑶抚百姓 ( )

⑷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

2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28.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⑵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29. [乙]文中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甲]文加以说明。

答案

25. D

26. ⑴彰显(显示)⑵痛心遗憾⑶安抚,抚慰⑷亲人(亲近的人)

27.咸畏而爱之 ∕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28.

⑴全部来询问他们,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才能高和才能差一点的人都能得到妥善的安排。

⑵善的(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惩罚。

篇13:《出师表》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常见小学语文阅读题考察要点及题型表现方式。

从上表中, 可以看出, 语文阅读题的解答, 应该是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和分析判断推理表达等综合能力的体现。既有需要学生记忆的东西, 又有需要学生在理解文意后灵活运用的成分, 是主客观性试题的结合。而考试中具体的题型又灵活多样, 不拘一格。比如词义的考试, 既可以是按上下文释义, 也可以是近反意词的选择与判断, 还可以是词义正误的判断, 还可以是关键词表达特定事物, 还可以用词造句等等。

二、学生解答语文阅读题时, 容易出现的失误很多, 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该识记的东西记不住, 缺乏较为广泛的、必需的知识积累。

如对字词的音、形、义把握不住, 模模糊糊, 释义不准, 应该掌握的作家作品, 古诗古词, 精彩片段没能掌握, 常用短语, 格言、谚语, 名言, 成语, 词汇积累不多。修辞法, 标点, 说明方法等易混淆。导致解题时遇到的一些客观性试题无法做。

2、判断思路不清晰, 概念不明, 缺乏必要的推理能力。

例1, 《穿破鞋的大学生》“那些富家子弟见他这套装束, 不仅讽刺他, 而且栽污他这双皮鞋是他偷来的。问题: (1) 解释:装束、讽刺、栽污的意思。 (2) 联系上下文解释它们的意思。题意很接近, 细致起来有区别。有些同学把文段的主要内容与主题思想含混, 不知道文章的主题思想, 还应该有作者的主观情感在里面。有的把文章的总体结构与层次段落顺序安排混淆起来, 搞不清整体和局部的联系和区别。有的对文段中的关键词、句子理解不透, 前后连接不起。

3、综合概括能力差, 文字表达能力不强。

多数学生不会组织自己的语言来准确地解题, 特别是自然段意、全文内容、主题思想、作者写作特色的优点的归纳, 理解浮浅。即便是有些领悟, 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答案往往点到为止, 要点不齐。

4、

联系实际谈感想, 心得、体会、收获时, 许多学生要么撇掉文段内容思想, 光说自己的事, 要么只摘录原文句子, 联系不到自己学习生活实际, 使原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形成两张皮。

5、阅读态度问题。

有些同学面对阅读题, 不愿认真读原文, 照着简单的题就做。有些同学做阅读题马虎了事, 不愿动脑筋去想, 东看一下, 西看一下, 完不成的题就丢。有些同学是阅读的方法和答题技巧不行, 造成不当失分。

三、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减少解题失分现象

语文老师应该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 从量和质上下一些工夫, 注重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 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1、多读、善思, 坚持训练学生的阅读韧性, 和分析归纳的思维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 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 这个数字, 很多同学都没有达到。作为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 重点不在于达到某个数量, 而在于有选择性地给学生推荐经典的优秀的篇目和书籍。

更重要的是将多读和善思结合起来。思什么?思文章题目与内容的关系, 思作者安排内容的方法, 思作者提炼主题的高妙, 思文章的语言特色, 思作者运用修辞变换句子的技巧, 思文章的开头结尾……阅读有时是枯燥的, 训练是痛苦的, 因此, 阅读训练还需要师生的韧性。

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分析和归纳的方法。可先把一个自然段拆散, 看它怎么起句, 怎么承接, 怎么扩展, 怎么结尾, 怎么列举, 怎么深入, 怎么提高, 用什么句式, 用什么修辞, 用什么标点, 用了那些成语, 格言, 引用了那些名人名言等。就像小孩玩积木, 一会拆散, 一会又合拢一样。然后从段到篇, 长期练习, 必有好处。

2、善于抓住文段重点地方, 学会直奔题意的方法。

所谓文段重点, 一般是指题目, 中心句, 过渡句、段, 尾结句 (总结句) , 描写句、段, 修辞句, 每一个自然段的起始句, 抒情句、段, 议论句、段, 成语。教学指导时, 可以叫学生常常抓住这些地方, 重点把握, 把它们勾画圈点起来, 阅读问题往往就从这些地方提出来。

3、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 积累得多, 用时便会手到擒来。

阅读训练题中的客观性部分, 需要学生把平常识记的东西运用上来, 所以, 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就显得十分重要, 教师需要采用各种办法, 让学生多记一些东西。到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4、注重训练学生的解题方法。

解题方法很多, 常用的有摘录法, 直接摘录文段中的句子回答;抓关键词句法, 抓文中关键词句, 结合理解回答;自主归纳法, 综合文章内容, 归纳问题后解答。

解题思路一:先通览全文, 熟悉大致内容, 再带着问题到文中找答案, 复杂文章再读一篇, 再答题。

解题思路二:在初读文章前, 就把问题默记于心, 带着问题读文段, 这种方法对于简单的阅读题, 要节省时间些。

解题思路三:先做一些自己有把握的题, 再去读原文做题。

5、教师在训练时, 注意要求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 还要对内容和形式的领会。

篇14:阅读训练答案

(一)

1.(1)hào hǎo (2)sāi sài

2.太阳的光芒 雾逐渐消散

3.孩子 调皮的孩子

4.略

(二)

1.三个

2.升 快 淡

3. (1)7句

(2)粉红色变为橘红色又变成鲜红色

(3)先慢后快。开始时是冉冉升起,后来是猛地一蹦就出了海面。

(4)日出前,大海和天空通红一片;日出后,大海和天空一下就布满了耀眼的金光。

四年级阅读主题:坚持真理

(一)

1.fènɡ zé bèi shuān wéi zhí zháo

2.相信 表扬 反对

3.吃惊 清楚 顽固

4.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5.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shuān shuàn)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6.物体下降的速度快慢和重量有关。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会越快,反之,物体越轻,下落的速度会越慢。

(二)

1.不仅……而且……虽然……但是……

2.(1)4个自然段 数学 天文

(2)在数学方面,他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祖冲之根据他的理论,写出新的历法书,叫“大明历”;

指南车、千里船。

3.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一位杰出的科学家。祖冲之在学术上有很大的贡献。在天文学方面,祖冲之的贡献也很大。祖冲之还是一位能工巧匠。

中心句: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4.不盲目跟从古人,独立思考,敢于大胆怀疑、提出问题。

五年级阅读主题: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一)

1.tiáo huá hè

2. 匀匀实实 平平整整 清清楚楚 浩浩荡荡

3. ①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也不能一滴不掉。

②曹小三看不出来。

4. 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本体是墙面,喻体是屏障。

(二)

1.傲慢 真诚 卑微

2.如果……虽然……但是……

3. 这句话表现了林肯对父亲的敬爱与尊重和他不以出身不好为辱的优秀品质。

4.略

六年级阅读主题:国家 城市

(一)水都威尼斯

1.宽窄不一 各具风姿 多种多样

2. 对比 宽窄不一

3.(1)桥上开设了许多店铺。

(2)全桥由桥屋覆盖。

(二)伊拉克

1. 不仅……还……

因为……所以……(或)由于……因此……

2. “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______:(或——)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3.有名、闻名; 丰富 、丰盛

4. 第2自然段:伊拉克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第3自然段:伊拉克油气资源丰富,这给他们国家、人民

带来了财富,但也使他们深受战争之苦。

5.好事有时也可能变成坏事。伊拉克石油资源丰富,本是

好事,可却引得坏人来争夺,带来了战争。

举例子(略)。

篇15:《出师表》阅读答案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⑵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小题2】翻译句子(2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小题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 “ ”;二是“ ”。(用原文词句回答)(2分)

【小题4】文中诸葛亮对后主提出了“亲贤远佞“的用人建议,在现实生活中,这条建议对你做人有什么启示?(2分)

答案

【小题1】(2分)⑴痛心遗憾 ⑵用来……的

【小题2】(2分)(我)只求在乱世间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中闻名显达。

【小题3】(2分) 内外异法 亲小人,远贤臣

【小题4】(2分)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能亲近贤德之人,与之为友,就可以避免沾染不良习气,可以少走弯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对所学文言文名篇中的词语,可以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判断。注意字词在句子中的变化,本题加点字词都是古今异义字词,且一字一义,要注意辨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苟、于、闻达,求”,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提示,阅读文意,找到相关内容摘引即可。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理解句意,从现实生活中的交友这方面来谈,建议要注意择友。

篇16:阅读出师表阅读理解附习题答案

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下面各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

(2)由是感激 ( )

(3)夙夜忧叹 ( )

(4)庶竭驽钝 ( )

2.下面各组中划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危急存亡之秋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B.忘身于外 敌国外患者

C.盖追先帝之殊遇 笼盖四野

D.以塞忠谏之路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我的译文: ____

4.诸葛亮始终以“报先帝,忠陛下”为职分,在心理上体现为: ;在行动上的体现为: ; 在打算上认为北伐时机成熟的是: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摘录原文词、句回答)

5.阅读下面《隆中对》节选,完成文后问题。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①《出师表》中的哪句话与这段话是相照应的?

我的解答:

②有人阅读完《隆中对》后拟一上联,请你根据对《出师表》的阅读理解对出一下联。

上联:《隆中对》刘玄德问计;

下联: 。

参考答案:

1.(1)身份低微,出身低下;

(2)感动激奋;

(3)早;

(4)希望。

2. B

3.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意思对即可)

4.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5.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篇17:《出师表》精细阅读练习附答案

1、《出师表》作者是________(时代)政治家________(姓名)。“表”是古代________________ 的一种文体。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时写给后主________(姓名)的一篇表文。这篇“表”中写到的“先帝”,指的是________(姓名)。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 ?”

2、《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着重提出了三条修明政治的主张,即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 ,③________ 。其中最重要的是 。

3、《隆中对》选自《 》作者是 , 朝人, 家。

4、“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揭示了历史上的大事是

5、不宜_____ ,________ ,以塞忠谏之路也。

6、上级任命郑振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振兴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用《出师表》中句子答)7、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

8、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

9、作者在文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10、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11、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

1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 ”一致。

13、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14、文中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

15、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 , ”。

16、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

17、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

1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19、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 ;② 。

20、在《出师表》中作者揭示后汉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 , , 。”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词义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 今义:

(2)臣本布衣。 古义: 今义: (3)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今义:

(4)由是感激。 古义: 今义: (5)开张圣听 古义: 今义:

(6)临表涕零 古义: 今义: (7)遂许先帝以驱驰 古义: 今义:

(8)兵甲已足 古义: 今义:

三、重点词语解释

1、开张圣听 ( ) 2、当奖帅三军 ( )

3、臣本布衣: ( ) 4、躬耕于南阳 ( )

5、后值倾覆 值:( )倾覆:( ) 6、以光先帝遗德 ( )

7、恢弘扬志士之气 ( ) 8、引喻失义 ( )

9、宫中府中 宫中:( ) 府中:( )

10、论其刑赏( ) 1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

12、陟( )罚( ) 臧( )否( )

13、夙夜忧叹 ( ) 14、庶竭驽钝 ( )

15、攘除奸凶 ( ) 16、以彰其咎( )

17、则责攸之、依、允等之慢 ( ) 18、以咨诹善道 ( )

19、察纳雅言( ) 20、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 )

21、作奸犯科( ) 22、猥自枉屈 ( )

四、通假字

1、必能裨补阙漏 通 ,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通 ,

3、欲信大义于天下 通 ,

4、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通 , 5、故不错意也 通 ,

五、一词多义

1、遗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 )

(2)深追先帝遗(yí)诏 ( )

2、效

(1)恐托付不效。 ( )

(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 ) ( )

3、以

(1)以塞忠谏之路也 ( )

(2)以光先帝遗德 ( )

(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4、于

(1)不懈于内 ( )

(2)欲报之于陛下也 ( )

(3)苛政猛于虎也 ( )

六、重点语句翻译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老师笔记《中考总复习笔记:古诗文阅读(七)》。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9、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11、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七.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把列出的六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东和: 收二川:

篇18:《出师表》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调查方法

1.对象:本人执教的初二学生 100 多 人。 (所执教学校属于城乡结合地带)

2.手段:采用问卷和访谈调查法。问卷由15个问题组成。这些问题主要涉及:阅读自主性、选材及题型设计、阅读策略, 以及该调查所反映的问题。

3.实验教材:《新课标英语分级读物》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精选阅读材料, 培养阅读兴趣。

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为课堂教学。学生局限于学“课本英语”或“考试英语”, 这潜在地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的促进作用作了极大的制约。调查显示:仅有4.8% 的学生对阅读非常有兴趣, 而却有21.7% 的学生对此不感兴趣。在回答“除了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外, 还会找其他的材料进行阅读吗?”这个问题时, 47.1%的学生选择了“不会”。事实上, 学习动机对于学习活动的开展十分重要。那么怎样培养阅读兴趣呢?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故事型题材最感兴趣 (54%) , 其次为科普文章 (26.1%) 和社会文化类 (14.2%) 。因此, 笔者从阅读材料着手, 精选阅读材料 (如幽默动画、童话故事等) 。

2.阅读题型设计。

笔者认为, 阅读的练习是影响学生阅读兴趣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 难度适当的材料对提高阅读水平最为有利。在实践期间, 我建议学生阅读《新课标英语分级读物》。有80.1%的学生认为该书阅读材料的难度适中。目前国内大多数的语言测试中, 阅读理解的题型设计大致相同, 即在每篇短文后设置几个问题, 每个问题后提供四个选项, 目的是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但从实践中看出, 所给选择的项目具有较强的个人主观色彩。同时, 给了学生盲目猜中的比率。调查显示, 39.5%的学生喜欢做选择题, 而仅有10.1%的学生喜欢做问答题。这削弱了测试本身所要求的可信度。而《新课标英语分级读物》多样化的题型设计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从初级的看图配话、趣味学用、拼字游戏等到较深层的读前思考。

3.阅读策略。

俗语说:“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从阅读技巧入手,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中, 特别要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首先, 要牢固基础知识, 扩大知识面。词汇是阅读的基石。我们在阅读时所遇到的首要问题是词语障碍。调查显示, 32.9% 的学生遇到生词会立即查词典。因此, 第一, 掌握课本单词, 适量扩充课外词汇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第二,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要过多依赖词典, 应利用派生词、合成词等构词法来猜词。第三, 养成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的良好习惯。至于文章中的非关键性生词, 可以不予理会。

其次, 要加强阅读技巧指导。调查显示23%的学生会指字阅读, 31%的人进行有声阅读, 46.9%的学生会回视。因此, 第一, 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速度首先要掌握阅读技巧, 如略读、预测、跳读、查读、组读等。阅读技能的培养是阅读能力提高的关键。至于阅读的方法, 提倡整体阅读, 即一口气读下去, 巧妙绕开生词, 切不可在个别难懂的词句上磨蹭, 对于生词则可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去猜测, 去推断。第二,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锻炼推理能力。字面的理解只不过是阅读的一个初级层次,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推理能力, 即在对文章的细节、主旨、大意等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思维的分析能力。第三, 紧抓主题句, 快速理解全文。

再次,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调查显示, 大部分学生都有不良的阅读习惯。23% 的学生会指字阅读, 31%的学生会有声阅读, 46.9%的学生会回视。这样既影响速度又影响质量。当然要彻底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并非易事, 得下一番苦功, 平时要注意不良的阅读习惯, 如阅读时不要出声, 练习默读, 不要用手指着单词一个个地去读, 而要抓住意群关系, 一句句地去读, 尽力减少眼停次数, 扩大视力范围, 能在单位时间里捕捉更多的语言信息, 提高阅读速度。也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阅读心理, 阅读时要去除杂念, 精神专一, 切不可一遇到几个生词难句, 就心烦意乱, 失去自控能力。

三、结束语

经过一年的实验, 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整体上来说有了进步, 但是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待于进一步挖掘;有效的阅读策略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同时笔者将在今后的实验中努力教学,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

摘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而策略训练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就我执教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并进行有效的训练作了阐述。

关键词:阅读教学,调查问卷,阅读,策略

参考文献

[1]龚亚夫.2008.阅读空间.新课标英语分级读物[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束定芳、庄智象.1996.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股权代持信托协议下一篇:花生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