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心得

2024-08-14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心得(精选6篇)

篇1: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心得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心得

2011-05-13 06:02:00 来源: 甘肃日报(兰州)

转发到微博

(0)有0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天水市麦积区花牛中学张四

初中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利用好课堂教学阵地,按照新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心理健康的“四有”新人。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思想品德课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就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旧的教学观念,让思想品德课程由过去的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教学变为受学生喜欢的新颖有趣的新课程。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新课程下如何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第一,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备好每一节课,是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教师,备课是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备课不但要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备好教材,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动态,更重要的是要钻研新课程标准,设计好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情感交融,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重教学的任务,使思想品德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统一的整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从人格意义上说,师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必须从主体转为主导,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恢复到主体地位上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形式单一,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厌倦,兴趣大减。因此在课堂上可采用自主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合作探索的欲望,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成就感,使课堂气氛活跃,兴趣盎然,乐在其中。

第四,要重视和应用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初中学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因此在课堂评价时不能简单地说对或错。对此,教师在课堂评价时要

采用灵活多样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恰当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

总之,只要教师遵从新课程观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

思想品德课实践性作业设计的探索及思考

温岭市第六中学郭灵丽

[摘要] 本文从《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出发,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实践性作业予以设计中的探索,力求说明多种多样的实践性作业是达成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有效途径。

[关健词] 思想品德课实践性作业思考

长期以来,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脱离生活实际,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新课标明确提出:“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思想品德课标积极倡导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并逐步实现德育行为化。同时也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在实践中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作业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载体,成为学生自主生成德育、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渠道。

因此,改革作业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在所带的班级中有意识地进行实践性作业的尝试,使作业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作业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参与,让学生动起来,使作业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

一、实践性作业的特征

实践性作业是开放性作业的一种,是“学以致用”的最好注解,在实践中学生可以学到书本上、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并能对理性的知识加深理解,是构建课内外、校内外的桥梁,是连接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纽带,是学生的另一块更加广阔的创新天地。落实到思品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指导,我认为应该突出以下几点:

1.趣味性

实践性作业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学习和思考,多角度、全方位的感知知识,获取知识,改变文本作业的单一形式,将听、说、读、写与游戏、绘画、调查、参观、访问、制作、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融合,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

2.动态性

实践性作业多是动态作业,可以称之为行为作业或活动作业。常规作业大多是看书写字,具有一定的静态性,而事实上,一味地让学生静坐在房间里是学不到活知识的。让学生动起来,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活生生的世界,在活动中获取知识。这既符合学生的好动爱玩的天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创造能力。

3.探究性

《思品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因为探究是创新的基础,探究性是实

践性作业的最显著的特征。实践性作业无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发问,获得自己的体验,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己的结论。

4.开放性

实践性作业从内容上由课本学习向课外学习开放,从空间上由教室向家庭、自然、社会开放,可以说实践性作业的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从生活中汲取丰厚的营养,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知识。这种全方位的开放,是实践性作业与常规作业相比的显著不同点。

二、实践性作业的设计

1.观察性作业——提高观察能力,丰富生活积累

“观察是智慧的重要能源”(苏霍姆林斯基语)。结合政治教学,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观察、勤于积累的习惯。主要可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

①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生活:家庭是孩子真实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在家庭中的生活,可以加深自己对家庭的认识和热爱。如学完“走向自立人生“后,我让每位学生放学回家与父母交流后填写一份问卷。

内容如下:

你能否做到?(1.能2.基本能3.基本不能4.不能)

家长签名家长签名

日期日期

为此我引导学生根据问卷上的这些问题有意识的去实践,从自己生活的小事入手,从而逐步告别依赖。一个月后,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比第一次进步很多。这次实践性作业的尝试,既让学生体验了做父母的辛苦,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生活的自立能力。

②引导观察校园生活:校园生活也是构成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观察课间跳绳、踢毽子、跳皮筋等课间活动;观察运动会、游艺会、文娱会、班队主题活动等学校常规性的集体活动;观察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学生在感受到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同时,锻炼了观察能力,获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为答题做好了准备。

③引导观察社会生活:社会是个万花筒,教师有责任让学生多渠道、多角度地了解社会。观察的内容有:街头巷尾的凡人小事;约定俗成的风土人情;国家地方的重大事件等。如,“神州七号”载人飞船上天,这是一件载入史册国家大事。我在飞船发射的那天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发射实况,认真观察发射的场面,火箭的变化,飞船的运行情况,宇航员的表现。这样的观察作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也培养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好习惯。

2.操作性作业——深化知识理解,激发探究意识

为了增强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结,使教材静态的文字变成学生脑中优美的图画,生动的场面,我常设计操作型作业,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这主要可从三方面得以实现:

①画一画,再现情境。动手画一画,再现教材情境,能帮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获得新知。如我在教学《在社区中生活》时,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题目让学生做:叫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套社区建设规划图,如何设计才能使自己生活的社区既环境优美,又能满足社区内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使大家乐于在社区内生活,乐于为建设自己生活的社区作出贡献。学生在设计时都充分发挥了他们合理的想象,设计出一幅幅精美的规划图,在我和学生的赞美声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②做一做,激发探索。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和思考,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如我在教学完“手工工场出现分工协作,能提高生产效率”内容后,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请同学们分两组尝试做一件同样的手工,例如风筝。一组同学分别独立完成,另一组同学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看一看在规定的时间内,哪一组的工作效率高。为什么会这样?学生面对这样的作业,都跃跃欲试。并且还纷纷发表实验后的感受,兴致高昂。

③走一走,体会道理。学以致用,是教育追求的目标,只有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亲身参加实践活动,动口、动手、动脑,才能灵活运用知识,把知识转变为技能,增强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合理的购物方式》时,设计了这样一些作业让学生做:如果每位同学手中有50元钱,你们准备如何合理地去安排这些钱,既能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又能做到价廉物美。然后让他们各自设计一套合理的购物方案,并根据设计的方案亲自走进市场给予验证。通过这样的作业布置,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本中的知识,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理财能力。

3.表述性作业——学习言语交际,锻炼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言语交际能力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把以往的语言,本课学习的语言,加以运用和创造是表述性作业的重点。这主要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①演一演,内化教材术语。表演欲强是部分学生的天性,我抓住学生的特点适时加以利用,让他们在表演中领会教材的知识。如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场新闻发布会,让学生从台独分子、中国政府官员、记者等几个角色中各选一个,结合书本中相关知识及网上查资料等途径,准备并把握好自己的角色。课堂上学生自编自演的能力让我刮目相看。他们分工合作,根据角色选择合适的人来进行表演。学生在生动的表演中,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积累了教材的术语。

②辩一辩,培养辩论习惯。辩论类话题应模拟学生的真实生活情景,培养他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挑战与创新。教学八年级“做人诚信到永远”一课中,选择“人无信不立”与“人无信也立”正反两个话题供学生辩论等等。这一训练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深读教材,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进行逻辑思考,再用自己的语言把内化了的专业术语清晰地表述出来。同时倾听对方的论述,使自己的争议更有说服力。这样的辩论,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是极具效果的。

③说一说,完善心理品质。一部分学生由于一直以来学习成绩欠佳,也对自己失去信心,甚至怀疑自己存在某些缺陷,并将这种怀疑扩张到生活及其他领域,造成某种程度的心理障碍。所以我组织全班学生依次逐个上台,这样有利于减轻学生心理压力,消除顾虑,激发其斗志。在《超越自负,告别自卑》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表述性实践作业:

标题:我是最棒的!

目标:增强自信,告别自卑。

内容:按照次序,请同学轮流到讲台前大声呐喊“我是×××,我是最棒的!”

④编一编,领略思维之美。学完一个知识点后,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续写或编写。这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学生的书面、口头表达能力。例如在讲到“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时,结合教材的内容让学生完成续写:

虽然没有鸟的羽翼,人也可以飞上蓝天;

虽然生活在今天,人可以了解亿万年前的过去;

除了上述之外,人还可以怎样?试着续写下去„„

4.调查性作业——引导关注现实 培养合作精神

调查性作业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布置调查性作业时,我们变个别性作业为合作性作业,让学生在彼此合作中完成作业。在学习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

调查内容:学校附近河流水质及环境问题调查

调查目的:认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严重后果,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培养对学生环境负责的观念和行为。

形式:小组合作

方法:实地调查、访谈了解、查阅资料

成果:小报告、小论文(分析现象、提出建议)

活动步骤:第一步:制定活动方案,拟定调查提纲,明确组员责任;第二步: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双休日时间根据方案及分工实地调查、访谈;第三步:就调查问卷和获得的有关数据进行梳理,分析产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环境问题、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并对调查及分析的结果进行交流讨论。第四步:撰写考察报告。

由于学生经过看、问、想,对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能从思想上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并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与思考,提出了较为理性的合理化建议,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又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而且在作业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三、实践性作业设计的思考

1.实践性作业不是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按照水平组织的原则统整课程内容的活动,它强调的是对各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这与学科课程的纵向垂直组织形式存在根本的区别。《思想品德》实践性作业是以《思想品德》学科为中心,其目标是单一的学科能力的培养。

2.实践性作业必须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而设计

作业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实践性作业也不例外。任何脱离了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作业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收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为此,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必须以教学内容为指导,体现教材的中心思想,紧扣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实践性作业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3.实践性作业必须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

《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性作业关注社会热点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热情,促使其积极主动的加入实践活动,而且还能鲜活教学内容,使之生动易懂,便于学生接受。

4.实践性作业必须立足于学生实际

 实践性作业要花费学生较多的课余时间,所以不可能每课都设计。它必须按照课标要求与教学内容的特点,对其中确实具有实践意义与价值的内容进行设计。实践性作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经验与实际能力,不求大只求实。它必须立足于学生思想、行为的现有水平,在学生经过一番努力后能够完成的,否则就失去了它的实效性。

课堂是主阵地,作业就是分战场。彻底改革过去那种机械、枯燥、繁重的作业形式,还学生以自主、生动、充满智慧与情趣的实践性作业,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应当是我们共同探索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韩震:《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及解读。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32.《实践 感悟成长—南京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指南》南京出版社

3.万荣根周志峰 《新课程视野中的作业》

4.陈剑华:《中小学生作业形式、作业评价问题的思考》《上海教育》2005年,

篇2: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心得

庄河市第三十五初级中学孙淑凤

新课标实施已经几年了,许多政治课教师变为了思品课教师,而新课标的要求与我们的现实的考核存在矛盾,让许多人难以适从。但矛盾不是普遍存在的吗?好多事物不都是矛盾的吗?特别是中考政治学科推行开卷考试,试题趋向开放性试题后,很多学生的认识中还存在不少误区,如:开卷考试不复习;开卷考试不用记忆;翻翻书就可找到;试题容易;试题要求高、难度大;开放试题答案不唯一,多抄几段就行了;等等。由此产生的问题不容忽视。在实施信的课程标准,在当前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要求的新形势下,师生都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稳中求新,从容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对于促进学习效果、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作用。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则是点燃学习兴趣的火炬。”有了兴趣,才会主动积极,执著地去探索,使学习获得明显的成效。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哪门课感兴趣,便会对哪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并萌发积极的思维意识。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情景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激励作用,只有那些带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性情景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设置学习障碍,能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学习障碍干扰学生,即“布惑”,使学生处于真假难辨的情景之中,并以此激起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了疑问,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并去解决问题,并去享受解决问题的快乐。如我们在讲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时,提到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此时可向学生“布惑”:“目前我国经济还落后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还说社会主义制度优越呢?”针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取查阅资料,运用纵横比较的方法,即不但比现状,还要比起点,比发展历史,从而比出两种经济的发展速度,以此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通过动手、动脑让学生比较信服,也觉得丰富了只是,增长了见识,增强了兴趣。又如,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那些内容深刻、耐人寻味、诙谐幽默的趣味性语言,运用录像、表演、歌曲等创设教学情景,激发情感等,必然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

教师在教学中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

二、稳扎稳打,稳中求新,落实三维目标的统一

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现状是新课标、新教材、老考法。我们在积极探索新教法、活动方式的同时,更要把重点放在三维目标的统一上。特别是知识目标一定要适时落实到位。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好这个矛盾: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能力其次,最后才是知识。而无论期末考试还是中考,都要考,而且是闭卷。情感怎么考?没法考。目前,我们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考核还是用学生的成绩来衡量,所以从实际考试来看,还是落实到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只注重课堂改革,把课上的形式多样,放手让学生活动,联系时事新闻、多媒体运用等,这样一来学生高兴了,但往往容易忽视对课本知识的把握。或者可以说没有足够时间去把握。而只注重知识目标,我们的课会失去吸引力,学生丧失兴趣。我们就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思想性与实用性的统一。一方面要积极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一方面要落实知识目标,应对考试。

三、加强师生交往,转变教学方法

目前,从考试分值的角度说,该门课程在无形之中定位了“小课”的地位,每周就2节课,按传统方式精打细算安排时间,学新课的问题能解决,往往考试、考核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我们就必须丰富师生交往形式,重过程,以过程为主线,巧妙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整合多媒体资源,从分发挥多向交往的功效。如:可以充分挖掘学生课前准备的作用,让他们课前预习,学会收集资料等,创设情景,适当的让学生执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尽力为他们提供方便,也可以加强交往,共同讨论。此时,他们觉得自己将可能会象老师那样为同学们上课就会更认真的做好预习、分析教材的工作。这些工作做细做好了,相应的思想观念也会留在脑海中,在潜移默化之中就可以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进而实现该门功课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适当的引入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增加些活动课,也可把一些教学的任务安排到班会活动中。这样,学生的兴趣、爱好、态度和思维能力、判断力、表现力、组织能力等都会得到一定的增强,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扩大学生的自主活动空间,增强师生交往的多维性。

篇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心得

一、联系生活实际, 激活学习兴趣

常言道:知识来源于生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源于生活的教育是最无痕的教育。”因此, 对于孩子们普遍觉得耳提面命说教的思想品德, 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周边生活实际进行资源整合, 这样以大家耳熟能详的实例来展示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 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兴趣。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才是学习的根本,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就是要找到学生认知的突破口, 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 以社会生活中蕴含着的丰富教育资源, 引导学生切身体验知识的生成和发展, 将学生的品德养成教育融于学生日常生活之中, 在生活中学习, 在生活中体验, 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比如, 在教学八年级“第7课行为与后果”时, 如果我们以严师的姿态板着面孔告诉学生这样不行, 那样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那学生肯定没有兴趣听我们絮叨, 但是如果我们能从他们感兴趣的角度整合教学资源, 激活学习兴趣, 效果就不一样了。这节课教学, 笔者先给大家讲了几个远近的事故“2013年9月, 某校初二学生与同学发生口角, 进而引发群体冲突, 导致一名学生身亡……”和“2013年, 大家知道周边某校, 晚自习学生下楼过程中电灯突然熄灭, 一学生恶作剧大喊‘鬼来了’而引发混乱, 造成推搡挤压, 导致多人受伤”的案例。大家对这样的事故案例有天生的关注兴趣, 这样设置能成功地将大家的注意力转移过来, 这样经过引导和启发让大家认识到: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产生一定行为, 任何行为都一定会带来相应的后果, 因此我们一定要对行为有预见性和把控性, 要有判断行为正误的能力, 树立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的、道德的责任意识, 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 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这样整合教学资源, 避免了耳提面命的说教, 让学生从鲜活的案例中体验和感悟, 更深刻地认知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 让学生乐于探究, 掌握自主构建知识的技巧, 通过内心体验和感受充分理解和接受思想品德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 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让原本呆板的思想品德变得开放、活泼、高效。

二、巧设主题活动, 满足情感体验

要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我们就要剔除“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私塾式教学。要有效改变以教师或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体验式教学思想。常言道:实践出真知。课堂教学中, 我们不要妄想用一堂课就能通过讲经式说教感动学生, 彻底解决思想品德问题。我们可以将学生置身于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 让他们从课程活动中去体验知识, 然后通过交流与升华总结, 自主获取知识。

譬如, 在教学八年级下册《面对诱惑, 学会说“不”》时, 我们不能和家长一样去给学生订条条框框的行为守则, 而是结合当前最常见的许多学生酷爱网络游戏而荒芜学习的现象, 开设了相关的主题活动课, 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根据自己的心得来探讨有关网络游戏的问题, 引导他们认识到如何正确对待网络和学习, 如何面对虚拟与现实, 从而做到能正确对待诱惑, 合理利用网络学习和生活, 避免沉迷、堕落, 影响生活。

笔者先让大家观看央视《法治在线》播出的《“网瘾”少年之殇》, 然后给学生讨论时间, 让他们结合自身和周边的实际情况思考以下问题: (1) 张××是因为怎样的原因选择从楼上纵身跳下呢? (2) 网络游戏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和体验?我们应该怎样处理游戏和生活? (3) 我们应该从这些案例中吸取怎样的教训? (4) 我们有没有酷爱网游的同学, 请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并提出几点改进策略。

我们还可以让大家根据案例和改进策略, 共同编写一个小品剧, 让大家在编写中深刻去体会和揣摩, 从而深刻认识到如何面对和拒绝不良诱惑, 让学生根据思想品德课的知识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进行讨论。由于这些内容是与学生现实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相融合的, 学生学习的动机高昂, 乐于积极探究和参与,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过程—提升经验和情感—自悟道理—规范行为”,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关注动态生成, 善抓教育契机

思想品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我们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统筹。这其中需要一线教师注意的是, 我们要能随时抓住身边的诱导契机, 从现实动态的角度来完善知识生成。抓住即时教育素材进行即时动态生成, 虽然缺乏精心准备, 但是更即时, 更有针对性, 更能让学生在当时的心态和体验中去思考和体验, 完善知识生成。

例如, 一次我提前进入课堂, 正好撞见一位脾气暴躁的学生正生气地拿起扫帚要去打某位同学, 我当即制止这种行为后, 没有进行苛刻的责罚, 而是单独将他叫出来进行沟通, 待大家心情平和后, 我又在课堂上讲了我同事亲身经历的故事:小贾曾是他的学生, 平时沉默寡言, 暑假出去玩的时候, 有朋友叫他一起下水游泳, 他说不会游, 可是大家还是逗着玩将他推下去, 结果他生气上岸后用石头砸向水中的同学, 导致一位学生受重伤。这是个悲惨的故事, 说明许多时候并不是我们有意去犯错误, 往往是一时冲动, 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假如刚才这位同学盛怒中一扫帚刷过去, 万一扫帚枝划坏了对方的眼睛, 那后果会怎样呢?所以, 我们在开玩笑的时候要注意分寸, 在对方做错事的时候我们也不要冲动, 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处理, 这样才不至于使事故恶化。那节课以后, 这个班里好几个平时比较急躁的学生都逐渐矫正了毛躁的行为, 无形之中达到了教学目的。

总而言之, 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还原学生的认知本位, 从符合他们认知和发展情趣的角度来整合教学资源, 设置教学方案, 彻底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耳提面命式说教, 让学生从动态和体验中获得知识生成和发展的感悟,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习得知识, 规范思想行为, 这才是高效思想品德课堂的必由之路。

摘要:要想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效率, 就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 充分挖掘和整合课程资源, 以他们熟悉的情景来引导思考和学习, 这样才能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形象认知, 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立足一线教学实践, 对怎样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整合课程资源, 提升课堂效率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动态生成,主题活动,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周咏征.整合和优化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J].学园:下, 2010 (11) .

[2]凌云程.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效率的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9) .

篇4: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心得

新课程改革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而进行的一种研究和探索。新课程改革下要提高效率、质量、成绩,必须改进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注重读、议、练、讲有效结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才能向课堂要质量,达到课改理念的体现、课标的落实和新教材的运用的教学效果。教育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就本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供大家探讨。

一 、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教学形式多样化

现代的教学,备课时可将教学的相关内容设计成课件,上课时运用多媒体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通过图文等材料进行分析讲解。这样既节省了大量的讲授时间和板书的时间,又保持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还可让学生直观观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巩固。如课前按中考题型设计有关的课堂练习题,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不断出现,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回答,及时进行教学效果反馈。学生在课堂里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虽然多媒体教学有着强大的优势,但它毕竟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存在自身的不足,不能完全取代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此,多媒体代替不了教师的教学,更代替不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融合教师的讲解、启发引导、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学生阅读、相互讨论、参与各种形式的讨论、辩论,社会调查、小品表演等活动,结合教材知识进行针对性练习等形式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让思想品德课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二、自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一是教师专业知识要扎实、知识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改革的深入,社会不断进步,作为《思想品德》课老师不能只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在学习型社会,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跟上时代的节拍。勇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每上一节课后,都对教学不断反思,写上后记。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做到在言论上,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在举止上,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因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在学生心中留下痕迹,我们可能是学生的向导,因此老师必须以高度的师德或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把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育教学,根据课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练、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老师要指导学生精读、读懂,提高读的质量;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老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讲是老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老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测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巩固知识,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同时还要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国际国内时事和形势,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辩论赛、小论文。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让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素质教育效果。

三、 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师生互动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是课改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其间的引领作用尤其重要。如何引导、组织、参与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我采取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做到三步曲,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了解到理解,最后掌握运用,成功解决问题。具体做法是:导入新课时科学展示目标;巧妙设置问题,从简单开始,步步深入,循序渐进;及时点评学生答案,总结得失,指出不足;适当延伸拓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己,由此及彼,学会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1.学会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高品质、积极、主动的学习。其特点是能够自己确定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能够针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既参与学,又参与教;对自己的學习过程有正确的评价,并能做出相应的调整。对中学生而言,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生应预习课文,划出知识点,找出自己不理解的知识、不懂的问题十分关键。上课时教师要学生明确本节教学目标基础上,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遇到的问题,老师要当堂解决;其后,为增加理解,提高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应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和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思考,找出自己认识上、知识上、能力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纠偏补错,及时复习,融会贯通。

2.合作探究,拓展升华

合作学习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它需要制定一个小组学习目标,然后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对小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交流。

3.探究学习

老师给予学生研究题目,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践、调查、信息搜集分析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变被动接受知识为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千差万别。在平时课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学要因教师的个性、能力而异,不能千篇一律;二是教学要因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异,不同程度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既使学生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三是教学要因教学的环境而异,不同地区的生活和教学环境不同,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手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真正做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5: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心得体会1

20xx年12月11日至14日,省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学研讨会活动在临沂九中举行。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来自全省各初中、高中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老师。

此次研讨活动举办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搞好初中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学,探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品、高中思想政治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研讨会以专家讲话、观摩课、评课与交流的形式举行。

学习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意义不仅仅是考试有用,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有利于提高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个人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这些都是现代社会中一个优秀的人才所必备的条件。学习这门课的方法并非是同学们所认为的死记硬背,而是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灵活掌握知识,并要求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通过不断反省来完善自己。

众所周知政治课是枯燥无味的,这由学科特点所决定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以新教学理念为指导,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整个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引导。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理论是空洞的,不容易理解的,但是如果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就比较好理解了,同时也培养了分析的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往往学生认为所学的东西都是假的,没有用的,所以也就不愿意学,为此应尽量把课本知识和学生的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们说现象,然后共同找结论上升为理论,最后再用理论来解决同学们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觉得学有所用,于是学得比较有劲。同时也培养了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给学生一个轻松的学生环境,提高学习兴趣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言,自由讨论。这样可以知道学生的愿望,有针对性的改变教学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喜欢上政治课。

要有好的成绩还需要抓好复习工作。应尝试运用新的复习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将时间交给学生自己支配,任其自由分配,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进行复习,可以默读、朗读、相互提问等,将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心得体会2

一、政治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水平都很高的课,要想让学生坚定信念学习,就必须叫学生知道学习政治课的重要意义。大多数人对政治课的学习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只要能记能背,就可以把政治课学好,考试得了高分,就可以了。其实,这里存在一个偏差,初中阶段,正是青少年的一个关键阶段,初中政治的开设,一个最关键的任务是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他们正确处理自己的关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到两点:

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不仅仅是教学,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重自身的修养,对学生不仅仅要帮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而且要分析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这就要注重平时多与学生谈心,这是了解学生的第一步。与他们谈心就是谈心,不能带有目的性,随便谈,可以谈家庭、谈社会、谈他们的同学,在谈话中了解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学习观、家庭观。通过谈话了解他们最想要的是什么、通过谈心了解他如何与家人相处、通过谈心了解他们对学习的看法与做法。而分析是全面了解学生的金钥匙。通过与同学的谈话,了解其内心世界,通过家访了解他们在家的表现,通过其他同学的反映了解他们的日常行为,通过对这些的综合分析,就可以对学生有一个基本情况的大概了解。要知道了解学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在每一次的了解后都要做好记录。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去正确认识学生,掌握学生的变化,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2、我们要明确,初中政治的教学不仅仅是背诵的教育,它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主意加强学生学习的体验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的教育理念,要摆正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思想品德的综合知识和学生的亲身体验为载体,不断地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机。

二、政治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水平都很高的课,因而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

教师平时要认真分析教材,认真备学生,坚持新课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还课堂于学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教学的重点、难点。

首先,可以通过让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来完成,先让学生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在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让学生找出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其次,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这样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最后,让学生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能否达到三维目标。这一环节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而教师作为主导,就是要做到及时点评,做好引导和解惑工作。把课堂交给学生,并不是老师就没有事了,而是工作难度更大了。老师要宏观调控,这就要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有对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更深理解。否则,课堂给了学生,就会一放就乱。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要调控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探讨问题的切题性,在上课交流的过程中,注意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和性向。学生讲得精彩的地方,要给予及时称赞。对于讲的不太好的学生也总是鼓励。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犯错误,也会受社会上不良影响,反映在课堂上,想法有错误有偏激,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要有关爱之心、理解之心、宽容之心。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在人格上要充分尊重学生,对他们的缺乏和错误要理解、宽容,很难想象一群互不尊重对方的人能将很好地互相合作的。同时需要教师要具有亲和力(包括课内课外),不要居高临下。

作为教师,对学生要耐心引导。久而久之,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态度,自然愿意和教师亲近,课堂上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困惑无保留地和教师同学交流。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他们的思维也处于活跃、流畅的状态,这样才可以使各种观点自由畅通,可以为个性的发展提供最为广阔的空间。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可以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教师要抛弃所谓的“师道尊严”,要把自己作为平等活动的主体,学生才可能在课堂上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让课堂洋溢出宽松、和谐、愉悦的气氛,学生才会把课堂当作吐露自己心声的场所,这样才能启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发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情投入,有话说、想说话;真情流露,说真话,说心里话。教师要无偏颇、无成见、无条件地关注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课上,要让不管是什么层次的学生,都愿意起来交流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轻松和谐的,从而形成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教师真正的起到主导作用。

教无定法中,学无定法。在我五年的工作中,我努力去探索教学的真谛,力争用最先进的理念云引导学生。但由于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仅将个人的一点体会奉献给大家,以求共勉。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心得体会3

今年我们市里思品这科中考变动很大,听说中考要开卷考试,还听说考试分数不计入中考成绩,带着满腹的疑问我们到沂南三中参加研讨会,想在这个研讨会上把疑问一一解开,各学校的老师们一见面也是这些疑问,开卷就开卷吧,为何不计入成绩呢?老师和学生为之三年的努力和奋斗不都白浪费了吗?

接下来是各个学校的老师代表说说自己对这次中考改革的看法和感受,一些老师说的真实真切,道出了我们思品老师的迷茫,何去何从成了我们讨论的焦点,中考改革变化之大谁也没想到,总是在想开卷就开卷吧,我们教师任务重就任务重吧,我们会努力陪学生做好中考的准备,虽然这样的改革形式上解放了学生,但学生真正解放了吗?我个人认为一个学生的思品成绩不及格,只能说明这个学生的思品理论知识不合格,并不能断定这个学生的思品道德有问题,就是个坏人。

总之,路在脚下,就在于你如何走,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面临再大的变化也会坐镇不乱,我们学会适应,顺其自然,努力拼搏的脚步不会为谁而停留,祝愿每个学生都考出好成绩!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心得体会4

怎样贯彻落实《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精神,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有一个新的高度呢?在学习领会新课标精神的过程中,教学改革要想真正取得实质性进展,必须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标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首要任务。教学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怎样用新课程理念引领思想品德课教学。

思想品德课,从其学科内容看,其注重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使它在学校教育上有重要的地位。毕竟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一直以来,我们也都可以看到其重要性一再被强调。然而,在应试教育和知识本位的环境和背景下,政治科在实际上却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表面的重视和实际的忽视使它不断地被边缘化。其教育的内涵、蕴义更得不到真正的贯彻,更谈不上效果、目的。从其教学的特点看,所谓知识的“理论性”、课堂的“枯燥性”、学习的“记忆(背诵)性”及学后的“无用性”等几乎成了人们对这一学科的刻板印象。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科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也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大障碍。

教育,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手段,来自于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也来自于人发展的需要,因为只有重视作为个体的人的发展,也才是真正地重视国家、社会的发展。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往前推进,在政府更为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背景下,课程改革如一江春水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一股活力,其教学理念的转变给原本所谓“空洞乏味”的初中思想政治科指明了一条新路。而实践也开始证明,新课程带给我们的变化是明显的,效果也逐渐地显现出来。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必然将不断完善、发展,也会不断地暴露问题。在新课程的浪潮中,初中思想政治科的教学出现了新的良好的风貌。同时,在贯彻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和误解。

总体来讲,初中思想品德课,基于其本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与行的统一。这也就对初中思想政治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要使其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实施素质教育,结合课程改革,进行不断地反思和总结,从而防止走回到老路上,这样,我们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才会既有生机、活力,而又能获得实质效果,我们的教育目标也才能实现。

摘要: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实施新课程,必须更新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淡化倡导合作交流、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教学方法。积极构建思想品德学科的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主题词:新课程理念引领教学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实施,是初中政治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新课标、新教材,既为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又对教学本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更高的要求。

怎样贯彻落实《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精神,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有一个高起点呢?在学习领会新课标精神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学改革要想真正取得实质性进展,首先必须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标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首要任务。教学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怎样用新课程理念引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以就教于广大同仁。新课程的“综合评价”观,要使教学不局限于认知的目的,它还关注学生态度的发展、情感的滋养、信念的形成、人格的完整,关注学生整体生命的健康成长;教师不只是严谨地执行写得详细、系统而完整的教案,而且根据教学实况随时改变原来的计划、调整教学活动和进程;教科书不被当做金科玉律,教师不只是“吃透”教科书、准确无误地宣讲教科书,而是把教科书当做与学生进行交往、对话的部分材料,能够根据学生的需要来改变教科书中的次序或在内容上有所补充和舍弃;教学过程不只是准确、计划周密、环环相扣、层次清晰,而是有着一些松散、一些随意、甚至一些杂乱以及在这种松散、随意、杂乱的情景中师生智慧、情感的真切流露;教学气氛不是刻意营造、而是在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共同合作的活动中自然形成;教师的活动范围不只是在讲台,而是经常走到学生中间,以朋友的身份给予学生关怀和帮助;教师不只是精心设问、接连发问,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有时间自由提问;教学不把学生的活动安排得又多又密以显示教学的形式多、容量大,而是真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多留些空白让学生有自主活动的时间;教学不一定每堂课都很完整、都完成了预定的任务,但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临时遇到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赞扬不是为了活跃一下气氛或是鼓励学生配合教师的教学进展,而是出自内心的热望与欣赏;教师把眼光放在每个学生身上,对每个学生都充满着期待,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欢喜;教学更多显示的不只是教师自己的能力而是学生尽情施展的才华;师生双方都沉浸于教学活动中忘掉了各自的角色,共同感受到生命力量的涌动和生命质量的提升…。。这样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从这样的角度来评价教和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发展性评价。总之,素质教育观念下的思想品德教学,是一种完整的育人的教育。它的真正意义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真知,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这就是我们广大思品课教师的新理念;而一马当先、与时俱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则应是我们广大思品课教师的新作为。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心得体会5

新课改以来,我们出众的思想政治改为了思想品德,一词之差,改变了原来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之前这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学生缺乏动脑的机会,他们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这样的课学生听多了,时间长了,就感到厌烦,要么上课睡觉,要么做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甚至讨厌上课。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就要改变观念,不断思索和探究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用心爱学生

作为老师,心中有学生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不仅仅把学生单纯的看作一个受教育者,被管理者,而是一群有思想、有感情、有性格、有欲望,我们成年人有的他们都有,与我们平等的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差距越大,老师想达到的效果就越差。所以老师要想真正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就必须要做到用心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用心去观察孩子们的言行举止,用心去理解孩子们的喜怒哀乐。在教学中,老师要带着鼓励,带着微笑走向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要善于运用鼓励性评价,要善于以商量的口气和学生说话,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宽容学生,等待学生,赋予他们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翱翔的蓝天。

二、贴近学生

思想品德教学设计的道理、案例、必须在保持原汁原味的情况下进行丰富、取舍、转换、替代,把知识原理用最新流行歌词、最古老动人传说典故、发人深思的名言警句、带有新鲜和乡土气息的新闻资讯和时事、在身边而常见却视而不见的生活事例、让人在笑声中感悟的诙谐、幽默、恰当的比喻。作为载体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如同一个新鲜的美味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得亲切、真实并且具有丰富的内涵让人欲罢不能。这种教学资源能够在一瞬间打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思想产生震撼的效果,能够一下子让学生进入我愿学习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参与课堂,融入课堂,达到教育优化的效果。例如我在讲为什么要讲礼仪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了一个小品,小品讲的就是学生中发生的一件小事,A同学进班时碰掉了B同学的书,该同学没事似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B同学生气,A就和他吵了起来。而后来,不巧这个同学的书又被碰掉,但立即被捡起来放回去并得到了道歉。我让学生分析这两个人的表现,说明了什么。学生从事例中结合生活实际肯定会得出要讲礼仪,然后去分析不可取的理由,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这一过程充分调动学生会诊生活中的片断,在课上充分让学生参与,并且让学生对情绪控制有自己的感悟,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充分地挖掘就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学生说,让学生评,让学生想,这节课的价值才真正的体现出来,学生调动起来了,没有哪节课是不吸引人的`。

三、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提出问题,先让学生思考,谈谈自己是怎样理解的,然后用例子来说明。对于有些学生也许不能很快的想出答案,老师可以慢慢的引导,启发学生。学生所讲的是他的亲身体验,此时就体现出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是教材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凡是想讲的同学都让他们讲,学生讲完了教师补充、总结。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记得牢。

为了鼓励他们多动脑筋想问题,多收集例子,要求学生“你们在书上看到的、电视里看到的、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都可以拿来讲。要善于动脑筋想问题,要善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如美国哈弗大学为什么出了那么多的科学家、专家、高级人才,就是因为那所大学的老师善于培养学得的想象力,那所大学的学生也善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这样学生更有兴趣。更爱动脑筋,更爱回答问题了。由于整节课学生都要动脑思考问题,都有事情做,他们体会到了自己所学得的知识得到应用,自己的口才、胆量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锻炼,他们就会感到这样上课很有意思,很有意义,就会喜欢上思想品德课。

四、经常变换教法,采用不同的形式上课

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生最讨厌、最反感,觉得没意思。只有经常变换教法,采用不同的形式上课,让学生觉得有新鲜感觉得每堂课都有它的味道,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学生才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

为此,要经常采用演讲、讲故事、辩论、情景剧表演、趣味小测试、学生提出问题等形式进行教学。比如,学习“宝贵的生命”这一框内容之前,先布置学生以框为题目写一片讲稿。上课时由学生来演讲,比一比,看谁讲得最好。最后由教师和同学们共同点评,表扬讲得好的同学,鼓励讲得差一点的同学下次努力。

五、精言趣语

在课堂,精彩的语言也是吸引学生的一大法宝。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这充分说明了课堂语言的魅力。政治课教师若不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就不可能建立自己风格的教学之路。要使教学具有美的魅力,把课堂形成对学生具有强大引力的磁场,就必须精心追求别具一格的教学语言。

1、语言要“精”、“准”

语言“精”指语言要少而精。表达基本原理、主要观点、重点、难点时对学生已知的或不重要的要少说或不说,点到为止;学生不了解的或重要的,要恰到好处地说,一语中的,详略得体。多一句则嫌多,少一句则嫌弱,方能腾出一定的课时让学生充分地思考和练习,从而有利于学生发展智力,减轻作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语言要“准”是指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思想品德课堂语言必须准确无误,绝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使课堂语言苍白无力;语言逻辑准确,能够准确地体现教学内容的来龙去脉,在本章本节的位置,只是之间的层次之分,让学生能够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吸引学生层层深入理解。

2、语言幽默

现在的中学生可谓见多识广,对精神生活要求较高,他们讨厌呆板枯燥的理论灌输,渴望倾听联系实际、生动活泼的思想品德课。从平淡中揭示崇高,从荒诞中揭示理智,从随意的描述中揭示事物的实质,从可笑的事物中揭示悲哀的幽默寓言能引起注意,激发兴趣,调节情绪,愉悦精神,开启心智,活跃思维。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如果没有爱憎分明,哪有义正辞严;没有渊博见闻,哪能谈古论今;没有真才实学,哪会出口成章;没有对社会实际的深刻洞察,哪来的风趣幽默。蕴含深厚文化,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人入胜,引发学生的心灵共鸣。

为了让学生喜欢思想品德课,我们还要不断的探索,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心得体会6

在新程背景下榆次区教育局教研室全面开展“激情导-----民主导学-------检测导结”三步教学模式。说实话,刚刚接触这一教学模式,我是持怀疑态度的:什么大三步,小三步,教条死板,太显模式化。但是在多次听了张主任的讲座后,并且和同学科教师进行了交流,渐渐改变了想法。并且通过这一学期的实践,对“三步导学|”堂教学模式有了更深一层理解和认识,在教学上也收到了良好效果。

事实上“三步导学”设计思路是“让教师发挥科学的主导作用,做学生学习的真正导师”其思想内涵是让学生在堂上自主学习,做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一、激情导入

激情导是一堂的起始环节,起着引领和导航的作用。主要让学生满怀信心和激情进入堂,明确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具体是要把学生从下组织到上,注意力从分散状态集中到学习任务上。把学生的情感调到充满自信,主动投入和积极参与到学习状态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在发出上信号前到达教室进行候,在了解和检查学生到情况,热情关怀和问候过程中增进师生情感。上后在真诚回应学生集体问候后,根据上的内容,用精炼的语言,通过故事讲述,漫画欣赏,音乐渲染等方式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出新并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下一环节学习中。

二.民主导学

民主导学是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堂是否有效,这一环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键是看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前认真钻研教材,首先整体把握知识结构和重难点。其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知水平,生活基础,思维基础),认真选择科学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潜能,提高堂实效性。

针对我们政治学科特点,主要通过精心设计多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体验,分析和归纳。完成三维目标的达成。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们需要:

1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容,自由的堂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堂学习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始终把鼓励,欣赏和微笑带进堂。

2设计教学活动要特别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可感,可见,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体验学习的快乐

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当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意见发生分歧时,需要多角度去考虑问题,或问题具有挑战性时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互动,协同完成任务,达到共同提高和发展的目的。

三.检测导结

检测导结是一节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对堂学习进行有效的反思总结,真正感受到堂学习的快乐。我们主要是通过堂小结和有针对性的检测及时反馈当堂完成。学生主要通过小组交流,互评,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当堂解决。

篇6: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思品课的课堂教学组织

随着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开展,开卷考试已成为升学统一考试的方向,这对我们初中思品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教学观念要更新

转变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是思品课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主流,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了严肃刻板沉寂的气氛,学生正襟危坐,不得随便乱动,不许私下谈论,由教师从头讲到尾,造成的结果是教师讲起来滔滔不绝,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这种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显然易见的了。所以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二):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转变;

(三):由维护“师道尊严”的观念向平等,民主的教学观念转变;

(四):由单一的教学目标向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转变。而教学观念的转变,就具体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二。教学方法上的尝试

(一)。通过提问,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能力

“思维从问题始”,提问既包括教师的提问,也包括学生的提问。教师提问 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事先设计好所要提问的问题,它包

括七个方面:①何处提问;②何时提问;③提问什么;④如何提问;⑤提问谁;⑥可能出现的情况;⑦如何评价等。这就要求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备课,熟练掌握教材,至少要熟练掌握一课的内容。一般讲,开学初就应将一学期的教材事先通读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上一节课而备一节课。

通过研究发现,现在思品课课堂提问存在以下问题:

(1)追求热闹,提问过多,从“一言堂”走向另一个极端“满堂问”。(2)问题的设计是为了教师好教,不是为教学服务。(3)不会倾听学生正在回答的问题,不会有效倾听。(4)重复问题和重复学生的回答。

(5)粗放提问实效不高,拓展性、探究性问题,发现型、创造型问题等开放性问题比例太少。(6)控制问题的答案。

(7)把“提问”当作惩罚的手段。(8)忽视学生的提问。

(9)习惯选择相同的学生回答问题。(10)给予消极的评价。

实施有效课堂提问的具体方法(1)提问要有针对性

针对性是思想品德课的生命所在。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很大的一个弊端就是将提问当作点缀,当作装饰。不考虑提问的目的、不看提问的对象、不讲提问的效果,想问就问,好像提了问题就是启发式教学。这种过于宽泛、无目的的乱问,为了提问而提问,思维指向不明,使学生犹如“雾里看花”、无所适从。如“看了这一段材料,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一内容反映了什么?”这一类问题看上去非常开放,似乎非常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回答。但实际上由于问题过于宽泛,降低了问题的针对性,降低了问题的思维发展价值,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提问设计的问题应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教材重点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要反复推敲,精心设计,有针对性地把课中知识点以提问的形式体现出来。在提问只前教师必须明确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对所提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切忌随意离开教学目的,节外生枝地提出一些有偏又怪的问题,更不应该突然冒出一个与教材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难题,去惩治那些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打乱教学的和谐节奏。提问要有趣味性

①紧扣教材实际。思想品德课教材涉及大量的背景材料,如名言、警句、漫画、案例、数据、图表等。这些背景材料典型、生动,富有知

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材料,以背景材料为情境氛围,以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为度,紧扣教材设计与教材知识点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认真看背景材料,这样,以“问”引读、以“问”引思,不仅能增加趣味性,激发求知欲,较好地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而且能起到拓宽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作用,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做好铺垫。

② 紧扣学生实际。针对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设问。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越贴近,越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学生的兴趣就越高,注意力就特别集中,也更容易领会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应广泛收集一些既与当前学习任务有关,又能唤起学生关注、感兴趣的生活环境材料作为问题情境的载体,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课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课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初中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如;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关爱集体,关爱社会,保护环境等等内容,教师都可以就地取材,来个现身说法,对学生中存在的不努力学习、不关心集体、不爱护环境的问题进行直击,在事实面前,他们会有强烈的震撼,在以后的行为中也就会自律许多。

③紧扣社会实际。设问的情景材料应具有时代性。当今社会是一个的信息社会,学生可以通过报纸、电视互联网随时了解瞬息万变的经济政治资讯、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如前年丰富

多彩的北京奥运会、“嫦娥奔月”工程、“5.12”汶川大地震、上海世博会等,学生对这些现实问题有强烈的探究欲望,课堂上引进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现实,容易吸引学生去认真思考、分析,产生想说的强烈愿望。当学生的兴奋点被激发时,就能积极思考教师提的问题。

因此,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必须关注与研究课堂提问。教师道德的核心是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面向全体,贯彻分层教学,分层要求的教学思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特别要积极诱导和鼓励“差生”发言,对他们发言中的正确部分或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增强他们发言的自信心。

2.学生提问

古人云:“不耻下问”,自古以来,只有敢问敢求,善问善求之人才会有学业的进步,认知的丰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使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问,善问。学生的问题提出来后,先由其他学生或集体讨论来解答,学生解答不了的,再由教师来点拨,教师应作讲解和区别。通过双向提问使学生在理解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讨论、比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思品课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学科内的联系和学科间的联系,在开卷考试中较多,在平时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尤其是相关或相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网络。使系统化和条理化,并进行比较综合理解运用,达到融会贯。通过比较、归类、综合等形式将分散在各章节,各学科中独立的内容串连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对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体把握。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途径、角度,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当然,课堂环境的多变性,也会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树立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才能事半功倍,更好地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它尤显重要。思想政治课教师都要尊重和遵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规律和学生的思维特点,高度重视课堂提问的重要意义,力求掌握和发掘课堂提问的技巧。只有不断提出有效的、高质量的问题,才能确保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和德育功效。从而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自学能力的水平,提高思想道德认知水平,丰

上一篇:医院保密协议范本下一篇:高校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怎样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