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思维与明辨

2024-08-17

理性思维与明辨(通用11篇)

篇1:理性思维与明辨

理性思维与明辨

什么是理性的思维?什么是明辨?理性中能达到明辨?一切泥团都将在慢慢的云霾中揭开谜底,思想的飞跃是对内心的刨根问底。运用哲学的思维将会酝酿理性思维的角度,明辨的前提是要用理想的思维辨明是非曲直。理性一个能够识别、判断、评估实际理由以及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理性通过论点与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发现真理,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而获得结论,意见和行动的理由。明辨就是在这种思维的驱动下达到的崇高境界,明辨是非、思维理性头脑清晰传达着对一件事情的真与假,对与错,失与得判断。明辨的之撑点是理性思维模式的界定让头脑清晰的传达正确信息,反之,浑浊能否让你理性?

理性思维的培养不是先天的智慧是一种通过自己的习性修养,自己人生追求过程中不断积淀的智慧。达到理性必须要修养靠智慧之花正确的人文精华洗礼浑浊的头脑,集世界之智慧,日月之精华,正确的指导思想将旷世出才。人的感性之花是一种人性原始本能的释放,情感思维的寄托让我们的心灵充满了生命本有的美丽,这种美丽是原始的,是生命的本能。虽然是情感寄托的释放但在某些方面对于理性确是有制约的成效,过于感性将会让自己在人生路上会得到意想不到的颠簸。但是感性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只是用感性的思维在更多的时候会让自己失去对事情理性的正确判断,明辨能否有之?

人生智慧在于不断汲取,不断集聚文明之花,博览群书,博学而笃志,在不断成长之中对自己内心的刨根问底,理性中的明辨是一生的经学。要感性更要理性,这样人生才不会伤得太重,看待事情才不会那么偏激。

理性了才会明辨,明辨了是非曲直才会走出胡同,正确的看待失去与得到。因为有了理性的思维才有明辨的智慧,明辨的智慧才是灵魂的升值点。

-----------曹穆生2011-5-29

篇2:理性思维与明辨

一,街区制

概念:是由城市主干道围合、中小街道分割、路网密度较高、公共交通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就近配套的开放街区模式。为了缓解当代社会城市中的交通压力。

起源:街区制发源于美国,也在美国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现实应用:街区制在国外得到了成熟的发展,遍布于世界各大繁华都市:美国纽约、西班牙巴塞罗那、德国柏林、捷克布拉格等都有享誉世界的街区。第五大道世界上最成功的街区制产物。在中国,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中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

二,街区制在我国实行的必要

我国现有的规划模式下,交通拥堵成了我国大城市的通用问题。所以我国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另外要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所以街区制有必要改变我国现有的规划 模式。

三,街区制推广要解决的问题

1、补偿问题。在拆除围墙,将原本属于业主的资源开放之后,势必影响到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政府理应给予补偿协调业主、发放补偿。

2、安全问题。拆除围墙以后,社区的私密性和领域性问题必须得到解决。社区道路开放后,外来人员如何控制?安全性如何保障?

3、发展问题。社区内部店铺资金普遍低廉,会形成城市底层商业聚集地,引入底层商业等是可以分流客流,一定程度缓解交通拥堵。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社区环境恶化,变成鱼龙混杂的低档社区。四,结论

篇3:理性思维与明辨

明辨性思维英文是critical thinking,也翻译为批判性思考或批判性思维,它有各种定义或不同的解读。美国的教育家杜威于1910年在《我们如何思考》提到反省性思维,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现代批判性思维的起源。1941年格拉泽提出:批判性思维是态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体,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必须有质疑的态度、逻辑推理知识以及分析、综合和评价的认知技能。1987年美国的恩尼斯指出,对一个问题,明辨性思维立足于理性地反思它的相关证据来得出判断,即“是为了决定相信什么或作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1990年,四十六位美国和加拿大专家发表的《批判性思维:一份专家一致同意的关于教育评估的目标和指示的声明》中指出批判性思维的核心:解释、分析、评价、推论、说明和自我调节。明辨性思考的过程包括确定和分析问题、澄清意义、收集证据,评估证据、推断结论、考察其他有关信息和作出综合的判断。

明辨性思维的由来,广义地说,苏格拉底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批判性思维,但美国的杜威是目前公认的现代批判性思维之父。批判性思维运用于教育在西方也是近期的产物,大约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到了现在在西方教育界几乎泛滥成灾。目前在西方明辨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与其说是思维方式,不如说是教育方式,尤其在经济、历史、语言文学、社会科学等课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对学生的一个评价手段。思维或思考的英文动词Think,按思维模式理论,思考(think)包含认知(perceive),猜测(imagine),归因(reason),领会(understand),记忆(remember),见图1,而广义的思维还包含爱、喜、价值、目标、渴望等。思维的各部分其实也是学习过程中需要实现的重要动作或步骤。明辩性思维运用于答案因人而异的问题(此类问题的答案就是个人观点)或答案有优劣之别的问题questions with better or worse answers (wellreasoned or poorly reasoned answers),可以促进归因与推理、加深领会、助于有效记忆,从而增强学习兴趣,激发“爱、喜、渴望”等。

当学生批判地思考如何学以至用,逐渐养成爱思考的习惯,有效而又愉快地想出方案,实际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逐渐提高,并且将这些活跃的思维习惯和自信的动手能力带到生活中或将来的工作中,即是惬意的教学与学习的成果。各门课都值得提倡在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在知识技巧、技巧、态度和习性上的批判性思维,即让他们能够善于批判性思维。

二、明辨性思维在大学英语学术写作教学的渗透

大学英语学术写作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部分,涉及词汇、语法、体裁、学生思维等,属于语言输出或英语综合运用;对中国大学生而言学术写作是英语课最难的任务之一。明辨性思维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先搭桥,后渗透,兴趣贯穿始终”,根据这一原则,老师应丰富课堂活动、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比如,根据明辨性思维的核心概念,合理设计课堂座位编排,构建优质英语学术写作的学习课堂。无一种座位编排适合于所有写作课堂教室环境或所有写作活动。不同的课堂座位编排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如图2所示,我校英语学术写作课堂的座位编排多种多样,有半圆形、椭圆型、马蹄形、U形、行列形、圆桌形等。根据活动编排或课堂内容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合理安排座位编排。

课堂的学习气氛和学习效果会随着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教学组织活动的特点差异而变化。根据调查87%的教师赞同合理的课堂座位编排形式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积极作用。例如,小班作文话题预热的课堂中,比较适合圆桌形的座位编排,因为圆桌形编排有利于促进学生交往与合作,又能很好地规避圆桌形编排纪律不好操控性的弊端。但也不是每一节英语课都适合使用圆桌形座位编排形式,中班或大班的范文解析、语法课堂强调“做中学、做中教”,当教师在进行课堂英语知识讲授时,适合采用行列式的座位编排,方便教师观察全班同学对英语知识的吸收情况,减少学生间的相互干扰。在英语活动操练环节,如小组讨论学术话题并形成小组作品后汇报的课堂,方块形分组的编排形式将有利于学生的互动讨论。

将明辨性思维渗透入学术写作课堂之后,写作课不再是单纯而传统的写作理论讲解、语法解释、句型和语言知识的运用的讲课,课堂也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导,教师成为课程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通过各种话题的引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批判性思考;根据话题的需求或要求,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并适当引入小组竞赛等形式,提高课堂参与的热烈程度。授课过程,教师讲与学生小组讨论、团队汇报以及个人报告的形式相结合,有效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在明辨性思维的氛围中,多样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活动使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兴趣明显增强。

总之,通过明辨性思维在大学英语学术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先搭桥后渗透。从教室的座位编排开始渗透明辨性思维,做到合理编排座位;再到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渗透,科学地选取教学内容,合理地丰富教学手段,使写作课堂更富活力与创造力,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与其它思维,拓展教学区域,增强教学效果。

摘要:通过明辨性思维在大学英语学术写作教学中的渗透,丰富教学手段,使课堂更加富有活力与创造力,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与其它思维,拓展教学区域,增强教学效果。

篇4:生理性思维与病态思维研究

关键词:生理性思维;病态思维;精神活动;心理过程;心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R3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7)12-019-02

对大量精神病人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人的精神现象即人的心理现象,是人脑的高级机能,它不仅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更重要的是,它不仅表现在行为中,而且以语言、意识、思维、记忆及其它形式表现出来。人在接触周围世界时,通过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去辨认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和获得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前者叫感觉,后者叫知觉。人在活动中对被感知的大量事物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认识了某些事物的特点,并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概念,进行综合判断和推理,以便进一步认识外界事物的内在区别和本质上的联系,这一系列的生理心理活动就叫做思维。对比正常人和精神病人的精神状态,是研究思维科学的方法之一,因为思维活动是精神活动的一部分,判断一个人的精神活动是否正常对了解他的思维活动是有很大意义的。那么,怎样才是正常的精神活动呢?

首先,正常精神活动最显著的特点是与周围客观世界有一致性的关系。外部世界的各种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它们的强度、形式与内容都必须在所有人身上产生几乎是相同的心理反应。

另外,人的精神活动自身具有协调性,即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行动之间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调节的关系。正是这种协调性保证了精神活动的完整和作用的正常发挥。

正常精神活动的第3个特点是个性心理特征的相对稳定性。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在心理方面的表现,它是人的先天素质在后天不同实践过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与各种心理过程是统一的,即它的形成依赖于各种心理过程,使各种心理过程都带有明显的个体特征。个体心理特征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也就是说,在没有充分原因存在时,它不会轻易改变。无论是在一个人的能力方面还是性格方面,这种相对稳定性是保证正常精神活动的重要条件。

那么,判断一个人的精神正常与否的客观指标是什么呢?目前从一般心理学原则来看,大致有3个方面可作为判断的客观指标:一是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他所生活的环境对他提出的要求,他的谈吐和各种行为活动能否被常人理解,有没有明显离奇和出格的地方;二是看他的精神活动自身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他的认知过程、内心体验和意志活动是否协调一致。比如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应该在感知到它的同时有愉快的体验,并伴有愉快的表情,这种协调性是否存在,可以帮助我们鉴别人的精神活动的正常程度;三是看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以及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在他的各种心理过程中是否得到表现。

同样,对精神活动的检验也可以用来衡量人的思维活动是否正常,有无离奇和出格。鉴于思维活动并不等同于精神活动,有些精神活动的外部表现(如情绪)并不与思维活动有着完全一致的联系(当然有时也有着密切的一致性联系),因而,判断思维活动是否正常,必须首先要知道生理性思维和病态思维的差异。生理性思维的特点大致有以下5个方面:①思维的具体性:思维是以感知觉为基础而产生的,因而一个想法只能具有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具体内容,才是真实的。无法想象当一个正常人将自己思维的结果表达出来时却是别人无法理解的不切实际的东西。这样的思维不同于抽象思维,即使是抽象思维,也是在大量人们已熟知的事物中经抽象、推理而得出的结果,是可以被人们接受的思维过程。②思维的目的性: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就理所当然地指向一定的目的。而且这种针对某个目的的指向性是出于自己的意愿的,这是正常思维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毫无目的的思维同样不是生理性思维。③思维的实际性:思维活动往往是围绕当前的需要去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因此,凡是正确的思维就应该具有实际的效用和切实可行的可能性。④思维的实践性:思维不仅仅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而且,通过思维所概括出来的认识,还要经受时间的检验。因而,实践是检验思想和一切主观的东西是否正确或是否病态的唯一客观标准。凡是通过客观实践检验的思维,才是正确的生理性思维。⑤思维的逻辑性:思维不仅能反映由感觉器官所直接感知的事物,而且还能反映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这种对事物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过程,都应该能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即它要符合逻辑规律。不符合逻辑规律的思维是不能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的,因而它不可能是生理性思维。

病态思维则不具有以上5条特征,表现为言论上内容空洞、涵义不明、不切实际、令人费解。通常,精神病患者(如精神分裂症病人)可能是类似的病态思维。

典型精神病患者的病态思维是容易与正常人的生理性思维区别开来的。但精神病患者与正常人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尤其是一些尚未诊断为精神病的人,他们的思维只在某些方面与正常人不同,因而,对于这些人的思维的社会意义和实践意义就要作出合理的判断,以免从这些生理性思维推导出不正确的结论,作出不合常理的决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从思维的社会效益来说,生理性思维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也可以得到错误的结论,即具有生理性思维的人是会犯错误的,但病态思维是得不到任何正确结论的。因此,当我们听别人发表自己的见解时,首先要区别他的见解是由生理性思维得出还是病态性思维得出的,必须对思维障碍有清楚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美]J.P.查普林,T.S.克拉威克. 心理学的体系和理论(下)[M].林方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 曹日昌.普通心理学(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 [美]克雷奇.心理学纲要(上)[M].北京:文化出版社,1980.

[4] 郑丽玉.认知心理学——理论与应用[M].台北:五南图书公司,2000.

篇5: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关系与区别

创新思维讲得较多,但是如何开发创新思维却众说纷纭,以至于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创新思维本身就是每个人头脑中所存在的一种思维方式,只是由于我们受太多的权威思想影响,不敢越雷池一步,压抑了自己的思维方式,所以才会造成今天创新思维不畅的局面。也就是说,要开展创新思维,首先要破除根植于我们头脑中僵化的思维方式,还创新思维一个自由的天空。

比如,当我们看到公园中一尊栩栩如生的美女石像,内心不禁能体会到美的真实感和对于雕刻师的赞美之心,普通人都会怎么想。但是具有创新思维的人不会这么想,他会想,其实美女的形象就存在于一块顽石之中,雕刻师所做的工作无非是把覆盖在美女身上多余的石料去掉而已。好的雕刻师与差的雕刻师差异性仅仅在眼光和手法方面,但无论是哪一个雕刻师永远不可能把最美的形象雕刻出来。因为什么是最美,凡人无法知晓。这就是普通人与具有创新思维的人的差异性的一个例子。

再有一个例子就是美丽的花儿。花儿在种子时期就已“计算”好了将来开花的形状和颜色。只要种子保持纯种,那么每一代都能开出一模一样的花儿。这个“计算”就靠花儿的基因来完成。现代的仿生科学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这看似理性思维的方式,实质就是创新思维的一种类型。也就是说,创新思维与感性思维以及理性思维并不矛盾,或许只隔了一层薄纸。

区分这三类思维的标识在于,感性思维追求感观和欲望的满足,理性思维追求本质和直接利益的得失,而创新思维追求综合效用。而在现实社会中只有综合效用最实在和最实用。

那么创新思维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被束缚的?事实上,所谓创新思维就是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升华版,从感性思维也可到达创新思维,同样从理性思维也可到达创新思维,起点不同但最终归宿一样。但是由于世俗利益的阻碍,导致普通人的目光短浅,终其一生无论从哪条路径都无法最终开启创新思维之门,这就是人的不幸。

因此,究其根源,还是要从人具有两面性这一具有片面性的常识说起。这个两面性主要表现为人同时具备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且相互干扰和混合。一般人遇到事情时分不清究竟是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在起作用,未必有能力选择感性思维或理性思维来正确处理事情。

也就是说,真正要做到“身心合一”较为困难,更谈不上“知行合一”了。往往在需要用理性思维时却偏向于冲动,在需要感性思维时又固执于理性思维而不够圆通。因此,总是容易被权威思想所引导,最终形成思维定势,并束缚于思维定势之中。所以,我们区分一个人或给人贴一个标签,往往会习惯地说,这个人做事比较感性,这个人做事比较理性。事实上这种区分不符合实际情况。感性的人未必不能理性思维,理性化的人未必所有的事都能保持理性。而权威思想总是在有意无意地引导我们,让我们局限在感性思维或理性思维非此即彼的选择上。

事实上,对于普通人而言,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都混杂在一起,不分彼此。只是哪方面多一点,或者哪方面少一点而已。一般而言,感性思维较偏重于欲望的满足,而理性思维偏重于利益的比较。但从思维能量消耗而言,感性思维明显比理性思维消耗能量来得少,感性思维相对比理性思维让人“比较”不伤脑筋。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喜欢感性思维而不太喜欢理性思维。感性思维主要通过人的各种感官来感知周边环境的刺激,无师自通,因而感性思维主要针对当下,追求短期效果。而理性思维主要通过精神分析,针对整体效益,追求中长期效果。但是,无论是感性思维还是理性思维总是局限于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而从不考虑这个问题值不值得去解决或在多大程度上去解决,从不考虑是否通过模式的转换将问题变成不成问题。

因此,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之间,说不上一定是谁超过谁,谁优于谁,而是同为较低层次的思维方式而已。人们会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价值观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但有时候人们不得不进行理性思维的原因在于,遇到生命抉择、风险规避、胜败互争之时,必须依靠理性思维。而一般情况下,采取感性思维的方式居多,毕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理智的人占少数。因此,所谓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只不过是人的二种武器而已。当然,作为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感性思维而不是理性思维。换句话说,要真正能够掌握和运用理性思维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或磨难。但是,思维的高度远不止到理性思维为止。

当然,指出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局限性,并非为了绝对地排斥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我们难以想象,当诗人一旦失去了感性思维,全部换上了理性思维,这个诗人还能否继续成为一名合格的诗人。同样,当一名严肃的数学家已经不顾及基本的逻辑关系,很难想象他是否还能够继续从事数字家的职业。因此,无论是感性思维或者是理性思维都有一个通过不断训练从而不断增强的过程,并非是人一出生就注定的。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都算不上是创新思维,也不是以理性思维替代感性思维这样简单,因为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都有固化的模式。但是,创新思维没有模式,它只有一条原则,这就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或自然规律,是否是最优化或最合理的模式。人们习惯于感性思维或理性思维,所以有时候真正面对创新思维会视而不觉,因为即使是创新思维,粗看起来也是平平常常,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只要给予一定的时间和环境,创新思维就会发生不同寻常的光彩。从表现形式上,创新思维更多表现为相关元素的重新组合,比如集成创新就是创新思维的最基本方式之一。

不仅是在处理商务和技术等领域,其实在政务、思想和意识领域也存在创新。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中有“鄙人索马”的故事,其中心思想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实际上就是一种隐而不现的创新思维方式,讲究综合效用。现在我们看孔子的思想似乎是一些陈词滥调,但在当时又何尚不是那个时代伟大的思想创新?从根本上说,创新思维并不是为了显示思维方式的优越感,而是为了从最经济、最快捷的角度从根本上提出针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

因此,当创新思维成为一个人的本能选择,那么这个人就能脱离普通人的行列,跨入智者的行列。事实上,古今中外智者的本质就是这么一回事。

当代的商业案例中,苹果公司的乔布斯本是一个忠实的禅宗修炼者,本身就是一个感性的人,从而他会更真切地顾及了用户感受和贴近体验的需要,因而要求在苹果公司中工程师要围着设计师转,以服从设计师的意见为优先。虽然表面上是感性思维获得成功的例子,或者用户看起来仅仅是某一项单一产品的成功,事实上却是乔布斯对于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制造流程,服务创新所做出的最佳整合。事实上,有时我们眼中所看到的与实际存在的并不一致。而相反的例子就是台湾的例子,台湾的宏基、HTC等较为看重制造技术,仅关注于产品本身的创新,表现为设计师要关注工程师的意见,从而有意无意地疏远了用户,忽视了产品创新与商业模式、制造流程、服务创新的整合,其后果是在市场上节节败退,市场区间逐步萎缩。这一点也表现在诺基亚和黑莓手机公司的运行中。表面上是过度的理性思维带来的失败,本质上是创新思维存在缺陷或对创新思维存在曲解。创新的根本是围绕用户的需求,这一点在任何时代都不会变,这就是客观规律。

事实上,当今时代再次进入了一个感性的时代,同时又进入了一个多因素系统的时代,多种诱惑丛生,前途迷惘,用户渴望参与和体验,并以此确认自己在社会中的方位,以此获得安全感。因此贴近和满足时代的需求,增强用户的安全感和满足感显得尤其重要,这就是创新思维的根基。因此,要超越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不要被感性思维或理性思维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虽然创新思维与感性思维或理性思维有时确实有点难分,但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就需要悟性。

篇6:西方理性与创新思维

西方理性与创新思维

西方理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为不同形式,但其关注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并对其进行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却从未间断,分析考察西方理性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特点,从中找出合理的因素并得出有益的启示,这正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和手段.

作 者:胡利民 杜贵元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学院经济系,四川,南充,637002刊 名: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4)分类号:B804关键词:西方理性 科学精神 前提和手段

篇7:理性思维与明辨

德意志理性文化思维特征与中华感性思维特征优势的交融与互补。就是带着这种文化预期,他们选择了德国利勃海尔作为合资对象,这种技术与文化引进替代,对日后海尔文化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海尔文化中那些严谨的程序化、规范化、理性化的运作方式和人性化的管理观念,都深深的打上了中、德文化交融的印记,成为其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和竞争优势。

在现代社会中,品牌已经成为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到今天,人们都已经明白名牌与品牌效应的巨大经济价值,但在十几年前还处在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大多数企业还不知道品牌意味着什么的时候,海尔已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并不断提升这一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资产。只有充满超前意识的优秀企业家,才能够认识名牌与品牌的价值和机会。海尔集团从初期依靠商场销售,到建立自己的品牌专卖店,迅速提升品牌的知名度,通过2001年调整营销模式,构建分销服务体系,并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各种商流信息共享,来实现与客户的零距离,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营销效率

近几年来,国外一些著名品牌涌入我国,对于我国市场和群众的消费导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品牌,昨晚企业的无形资产,其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买商品,就是买品牌,买满意。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时尚。因而在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的同时,进一步用服务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凭借这种亲和力,海尔还顺利实现了产业延伸,使新产品更容易打开新市场。海尔人懂得,高品位的服务不仅包括服务热情、服务规范周到等内容,更重要的是在服务中凝结着一种先进的文化,还注重体现先进的服务理念、真挚的服务精神和高超的服务艺术。这种服务文化渗透于品牌服务的各方面,赋予品牌特有的内涵和强烈的个性,使其熠熠生辉、商誉倍增。“顾客永远是对的”、“真诚到永远”、“用户的需求是我们永远的追求”、“24小时服务”是海尔对顾客真诚承诺。为更好的贴近顾客,服务顾客,海尔集团消费者可以参与设计新产品,推行五星级服务。曾经有一位潮州顾客写信给海尔总裁张瑞

篇8:理性思维与明辨

2010年耶鲁大学校长曾说过:“耶鲁更强调培养学生明辨性思维 (Critical Thinking) 。”斯坦福的学制是2+2制, 学生先进行两年学习方法的学习, 然后进行两年专业知识的学习。可见西方教育对学生明辨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在东西方教育差异的日益凸显的今天, 国际化教育在快速普及, 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我们的教育不能再是教师的一言堂, 不能再是填鸭式教育, 教与学是双向的, 教师应充当一位引领者, 引领学生进入知识领域, 教会学生学会寻求和探索知识, 学会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学生具备明辨性思维的能力。工科学生的人文社科知识普遍欠缺, 明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又是现代人才必须具备的, 所以探讨研究工科学生明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明辨性思维的内涵

明辨性思维 (Critical Thinking)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现象和主张发现问题所在, 同时根据自身的思考逻辑作出主张的思考”。[2]

“批判性思维”是明辨性思维的另一种叫法。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 “Critical thinking”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焦点。明辨性思维, 是指一种有逻辑、有理性的论理, 是一种对所学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和价值进行个人判断的思维技能, 明辨性思维的目的在于获得理解、评估观点和解决问题, 它提倡的是怀疑精神, 要求学生不要迷信书本、不要盲从权威, 有一个明辨是非的智慧头脑。[3]

美国“critical thinking”运动的开拓者恩尼斯 (Robert Ennis) 对”critical thinking”概念作出如下表述:”critical thinking”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 这等于“开放式学习” (emancipatory learning) 。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Edward Glaser在给它做界定时指出, ”critical thinking”应该包含三个方面:一要从自己的经验层面做思考;二要掌握逻辑思辨的方法;三要掌握应用这些方法的技巧。

因为“明辨性思维”亦有“批判性思维”之称, 所以人们在对明辨性思维的认识方面存在一些误解, 认为明辨性思维是否定性的, 不包括创造性的, 这些都是不全面的认识, 明辨性思维不分学科, 明辨性思维的培养是训练大脑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应正确理解明辨性思维的内涵。

二、培养工科学生明辨性思维的重要性

工科学生要求有较强的逻辑思维, 强调推理、数据、证据的环环相扣, 在这个大数据时代, 新信息不断涌出, 如果学生不具备明辨性思维, 就不可能灵活的运用所学习到的知识, 不能对事物得出正确判断与辨别。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 还是主要以传统授课方式为主, 要培养创新能力、创造性的人才, 必须重视明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工科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追本溯源, 所以明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工科学生的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在教育中融入明辨性思维的训练,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被调动起来, 教与学同等重要。

2) 在教育中融入明辨性思维的训练, 可以使学生具备怀疑、评估、创新和修正等品质。

3) 在教育中融入明辨性思维的训练, 能够使学生具有发散思维、追求真理、逻辑推理、自我思考的能力。

4) 在教育中融入明辨性思维的训练, 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批判性思维, 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 提高其创新能力。

三、培养工科学生明辨性思维的策略

(一) 转变教育者的传统教育观念

传统教育中, 教育者重视课堂教学, 教师为主导作用, 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 认为课本上的知识都是绝对正确的, 毋庸置疑的, 使人盲目服从, 缺乏创造性。

因此, 首先转变教育者的传统教育观念, 是培养工科学生明辨性思维的前提, 只有当教育者深切领悟到了明辨性思维的重要性, 才会全面积极推广、落到实处, 只有这样, 培养大学生明辨性思维能力的目的才能达到。

(二) 制定涵盖明辨性思维的培养目标

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大多提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强调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为主, 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人文素养和个性化的培养, 各个高校的培养目标大同小异, 设置的模板式培养目标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个性化、缺少自我辨识能力和判断能力, 培养目标的设置欠缺限制了对学生明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为了能够培养工科学生的明辨性思维能力, 就必须对现有的培养目标做出调整, 使明辨性思维贯穿整个教育过程, 让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在明辨性思维培养目标下得到充分发展。

(三) 提高教师的明辨性思维教学能力

要培养具有明辨性思维能力的学生, 教育者本身的明辨性思维教学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就起了主要作用, 培养目标需要由教师引导学生达成, 所以, 教师本人要具有明辨性思维教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在开展教学活动中, 整个教学过程充斥着明辨性思维, 学生也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

(四) 建立明辨性思维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明辨性思维能力, 开设一些逻辑学和明辨性思维课程很重要, 尤其是工科学生, 很多课程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但是若紧紧是在明辨性思维课程的课堂上应用明辨性思维方法, 而其他方面就完全把这种思维抛弃, 这就违背了我们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的。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改变, 因教学内容不同, 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变, 现在高校教师大多采用多媒体常规授课方式, 教授为主, 为建立明辨性思维教学模式, 就必须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 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由教为主向学为主教学模式发展。

四、结语

随着创新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加剧, 明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越来越迫切, 尤其是工科学生, 应该将明辨性思维贯穿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中, 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充满明辨性思维的校园文化环境, 从而实现最终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摘要:现代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就要求工科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质疑、否定、创新的能力, 明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越来越重要。ISEC项目中各专业的培养目标都包含了对学生明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文基于对ISEC项目进行教学本土化实践研究的基础上, 针对工科学生, 对ISEC项目目标中的明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做了研究和阐述, 为ISEC项目教学及对工科学生的培养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ISEC项目,工科学生,明辨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刘清荣, 等.ISEC项目教学本土化实践研究综述[J].人间, 2016, 4.

[2]钟启泉.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 2002 (1) :34-38.

[3]雷红, 张晓霞, 兰方鹏, 杨崇艳.双语教学中明辨性思维培养的探索——以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入门》课程为例[J].陕西科技, 2015 (30) , 第7期.

篇9:投资中冲动与理性思维的较量

彼得·林奇说:“不进行研究的投资,就像打扑克从不看牌一样,必然失败。”在过去几年里,科研人员已经在神经学、经济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新型领域取得了突破,研究显示,理性经济人之所以很少,是因为大脑常常会驱使我们做出非理性行为,因为人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行为难以绝对的理性化。

有趣的例子是,投资组合理论的创始人马柯维茨也并非按照其理论模型配置自己的投资比例。投资决策并非解答算术题那样机械,在我们利用历史数据思考眼前的风险和未来的收益时,希望、贪婪、胆怯、惊奇、畏惧、惶恐、懊悔和快乐占据甚至主导着人们的行为。

神经经济学表明,金钱上的损失或收益对我们的大脑和身体产生深刻的生理影响,这实际上限制了人类采取理性行为的能力。这是人类的弱点,比如,在同一种刺激连续重复2次之后(比如股票的价格连续2次上涨),大脑会自发、不可控制、下意识地去期待第3次刺激的出现;在大脑中,对财务损失的处理和对死亡危险的反应发生在同一区域;在心情极度愉快时,我们也许会承担通常状况下会回避的财务风险;反之,在感到焦躁异常或惴惴不安时,则可能会回避一种在其他情况下可接受的风险。

心理学家指出:“我们总认为自己正在‘思考’,但是在这个所谓的思考过程中,自发性的非意识部分产生的作用却大得惊人。”另外,反射系统厌恶不确定性。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纳曼所言:“人们在面对难题时,有时会转而回答另一个较简单的问题。”例如,某只股票是否会继续上涨?很多投资者会求助于近期的股价走势图。如果趋势线呈向上的态势,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作出肯定回答,而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实际回答的是另一个截然不同的问题——这只股票是不是一直在上涨?

意料之外的事件也有可能会掩盖市场的本来面目,同样会让分析变得毫无意义。比如,在现实生活中,人类往往倾向于依赖眼前有限的数据样本,甚至是用毫不相关的因素去预测未来的长期趋势。盲目追求凭随机性数据得到的模式,也是我们大脑的一种基本功能,被称之为“人类的特征性自欺欺人”或“幻想性错觉”。

篇10:理性思维与明辨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解读】 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红日西沉,皓月初上,皎皎明月啊,何时照着我返归故乡?王安石先后用过“到、过、入、满”等十来个字,都不满意,最后才选定“绿”字。“绿”字是精心筛选的,极富表现力,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效果。绿:使„„变绿。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

【解读】 但愿我们身体健康,在相隔千里的土地上共同欣赏这美好的明月。这里包含双方想法一致、感情相通的意思。婵娟:美好的姿态,指明月。

3.读书万卷始通神。

——宋·苏轼《柳氏二甥求笔迹》

【解读】 如果能读破万卷书,写起文章、诗词就好像得到神助了。有了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变化。

4.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

——宋·朱熹《训学斋规》

【解读】 原文是:“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朱熹对朗读做这样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可见朗读不可马虎。现在有些人忽视了朗读,懒得开口,这是极不好的习惯。

5.大自然是善良的母亲,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

【解读】 人类以敬畏之心待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的母亲般的善良赐予,若无视大自然的规律一味索取,只能得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经济要发展,人类既需要金山银山,更需要碧水蓝天。东京大地震和海啸后引发的福岛核泄漏,已经为人类的未来敲响了警钟。

6.中国淡水生态脆弱,50年来消失 000余个内陆湖泊

在过去的50年间,中国已减少了约1 000个内陆湖泊,全国平均每年消亡的天然湖泊达到了20个。在历史上曾有“千湖之省”美誉的湖北省,现存湖泊面积2 438.6平方公里,仅有上世纪50年代的34%。目前,全省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已减少到217个,比上世纪50年代的522个减少了58%以上。“我国淡水湖泊生态已十分脆弱,已有1.4万平方公里的湖泊富营养化或已在富营养化边缘,水华暴发事件时有发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鸿亮担忧地表示,在2007年调查统计的43个湖泊中,有27个湖泊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其中太湖、巢湖、滇池等12个湖泊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专家认为,污染湖泊的因素主要是两个:一个是企业、居民区的排污管道,另一污染源就是大量的垃圾进入湖内。一些生活垃圾极不容易分解,对湖泊的污染极大。

素材品析:湖泊是整个地球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如果再让湖泊消失下去,再让湖泊的水污染下去,人类将面临生存危机。保护湖泊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湖泊治理不仅是污水处理工程,也是生态工程,应该有一个全流域概念,依据环境承载能力,优化流域经济,从环境与经济对立转向让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

7.“2亿人的口粮”就这样被倒掉

据央视《新闻1+1》报道,我国食物浪费惊人,仅餐饮业一项,每年就要倒掉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低收入人群的寒酸:2011年11月,在南京一家星级酒店当洗碗工的李红,因为留下了客人吃剩的一些食物,想给正在读大学的儿子补养身体,结果被酒店发现后开除。

没吃过的面包,未开封的罐头,整块的鱼肉,成袋的米面,好好的东西,统统扔进了垃圾箱;两个人去饭店吃饭非要点四个人的菜不可,四个人聚餐酒水摆不满一桌不肯罢休,至于吃不吃得完,那是另一回事了。

这,就是当今中国人面临的现状。

前不久有一篇文章,说几个中国人在德国饭店吃饭,结账的时候桌子上还剩了不少饭菜,这时候邻座几个老太太不愿意了,先是指责他们浪费,看到没人当回事,干脆打电话叫来社会保障机构的工作人员。了解完情况后,工作人员在开出50马克的罚款同时,还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钱是你们自己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

素材品析:都说民以食为天,浪费食物到如此程度,天若有灵天亦叹息!按理说,浪费二字与国人的形象并不相符,“成由勤俭败由奢”“由俭入奢易,由

奢入俭难”“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此类警句古人留下了一箩筐。然而,日子好过了,今人却渐渐忘记了古训,看得让人心疼。浪费就是犯罪,与钱多钱少无关,这方面,我们不妨多学习一下国外的经验,用制度去约束某些人的浪费行为,莫让有限的资源再这样“被奢侈”。

8.崔永元:行“小善”的实在人

2012年1月8日,本该参加中国慈善年会的崔永元来到了首都机场附近的皮村“小剧场”,主持一场属于打工者自己的春节晚会。那里没有明亮的演播厅、豪华的嘉宾名单、华丽的演出服,但在简陋的晚会现场,巨大而冷漠的飞机轰鸣声,暂时被歌声与微笑代替了„„

崔永元欣然接受邀请主持民工春晚,还要从2011年10月说起。此前,河南开封四中的音乐老师孙恒和来自内蒙古的打工者王德志筹钱建立了“同心实验学校”,专门招收打工者的子女。他们的事迹引起了崔永元的高度关注,于是崔永元邀请他们参加了《小崔说事》节目的录制。

2012年元旦刚过,孙恒和王德志商量筹办一台打工者春晚,他们想到了邀请崔永元来主持。但他们心里直打鼓,像崔永元这样一个大忙人,会答应主持一场农民工晚会吗?但孙恒还是抱着一丝侥幸,在微博上给崔永元发了一封私信。没想到,很快就得到了回复:“只要能挤出时间就一定来。”

其实孙恒和王德志心里都很清楚,崔永元能不能来确实不好说。正当两人不抱什么希望时,就在打工者春晚举行的当天,崔永元来到了演出场地。他一走进剧场就说:“虽然我在许多大剧场主持过不少晚会,但只有这个剧场让我感觉特别舒服,请放心,我一定会尽全力和大家办好这台晚会。”

现在很多人喜欢装大腕,而崔永元却不同,他不愿披着央视主持人这个华丽的外衣,而是将自己视为一个普通人。人,只有不以善小而不为,才是真正的行善者,崔永元当属此列。

素材品析:“莫以善小而不为”,生活中点滴的付出,对自己来说也许只是举手之劳,但在别人心里却如沙漠里的一碗水。崔永元将心比心、实实在在地付出着自己的情感,一次短暂的出现,给他人带来的却是一辈子的感念。

9. 宋丹丹陷代言门,主动道歉敢于担当

宋丹丹因“优卡丹”事件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不过,与以往一些明星事发后推卸责任的情形不同,宋丹丹在事态还未扩大时便主动站出来诚恳致歉,她发布微博称:“惊闻我代言的优卡丹对儿童健康有害,当初接此药物广告,我及经纪公司的态度都慎之又慎,因此对厂家及药监部门的审批做了详尽的审查。假

如今天网上爆料属实,我将通过媒体诚恳地站出来道歉。”除致歉外,宋丹丹还宣称:“由于个人无法确切了解及掌握药品质量,今后无论药品是否经药监部门的审批,我都将不会再代言任何药品类广告!”宋丹丹致歉微博一出,网友纷纷赞其“敢于担当”,并称此举给其他明星树立了榜样。

篇11:理性思维:将哲理与表达共融共通

关键词:针对差异;直面语言;聚焦心灵;理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4-091-1

一、收拢:针对差异,在平衡中契合认知基础

阅读的过程是读者以现有的经验水平和认知能力向文本展露出来的境界不断迈进的过程。但有时由于彼此之间的差异较大,很多学生并不能完全感知、体认文本的力量,就会造成课堂教学感知理解的断层。这主要在于学生内在的认知机制还没有发育完全,还没有具备解读文本更深层次的条件。

如《大作家的小老师》一文,小姑娘那一句反击式的“请你回去后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就是作者依照儿童独有的认知思维创作的一句对白。但学生由于受到认知能力的限制,不管怎么探究也无法形成成人获取的阅读体验。教师解读时的“为之一振”,在很多学生眼中却显得见怪不怪。此时,硬是要引领学生体会“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盛气凌人、骄傲自夸”的道理,则是“揠苗助长”的典型翻版。

鉴于此,阅读教学就应该进行必要的“止步”,甚至是将故事中的文本搁置起来,尽量释放故事自身的价值,从而获取、珍视学生当下真实的感受。笔者在处理上述案例时,先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的对话,感受双方不同的语气语调,深入感受语气背后所蕴藏的丰富意蕴;随后,教师组织同桌分别朗读两个人物的对话内容,将他们的语气再现出来。最后,教师再邀请两位同学进行表演,借助神情、动作地辅助性表现,全面而生动地再现课文的对话情境。

经历如此自由读、互相读、表演读的方式,学生逐步深入到文本言语形式背后的趣味与情韵,不仅契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更有助于学生内在认知能力的提升。

二、体悟:聚焦心灵,在品味中促发多维理解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我们应该为学生的深入学习提供帮助,但不能、也无法替代学生实实在在的思考。我们所能做就是将所有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儿童化的改造,即将非儿童元素剔除,从而将学生的身心浸润在适宜他们发展、思考的场景中,倾听源自于他们内在的声音。

以《最大的麦穗》为例,如果教师硬是以灌输的方式,学生反而会出现理解认知的偏差,或者形成机械记忆的碎片。因此,教师将课文置放在学生的理解磁场下,给予其适切的解读视角,才能拓展出全新的教学领域。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从文本叙述的故事出发,对课文中的核心语句进行深入探究与体味,从而让心智活动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激活。学生在交流中理解成果异常丰硕:“他们的失误就在于都认为机会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地做出决定,反而到最后失去了机会。”“其实,即便机会再多,如果不懂得珍惜和运用,一切都是白搭。”“其实,只要抓住一穗,就比空手而归强,手中有了就可以再做比较,随时调整,主动权就在自己手中了。”“先将能够看到的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有机会、有条件再去获取最大程度的利益,才是明智之举。”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并没有给予学生过多的引领和点拨,而是将学生的思维浸润在文本的语境世界中,并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审视故事、品析语言,在意义的添加与整合下不断逼近文本的内核,逐步向文本的纵深处漫溯。

三、置换:直面语言,在链接中言意兼得

有些文本裹挟的道理相对浅薄,学生一读就懂,教师就可以将教学的关注点进行必要的转向,避免将阅读教学上成思品课或者道德说教课。在这里,我们不妨从文本语言的角度上开掘出全新的教学价值。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潘新和先生在其论著《语文与存在》一文书中指出:“思想是无声的语言,语言是有声的思想。”文本创作需要斟酌语言,探寻语言和意蕴的一致性;而阅读也需要引领学生将语言的内容与形式整合起来,去体悟语言形式的独到与精准。

以《说勤奋》一文为例,作者借助通过关联性词语的方式,将多个意思串联起来,形成一定的逻辑联系,使完全零散分布的意义在关联词语的整合串联下趋向统整。如作者描述了童第周的事例时,就运用了“但……由于……由此可见……即使……只要……也……”的句式,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只有勤奋,才是迈向成功巅峰的桥梁。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紧扣关联性词语,阐释课文中人与事之间的联系,如运用“因为……所以”展现童第周行为与最终结果之间的联系,运用“虽然……但是……”的句式,感受童第周虽然基础差,但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坚韧与勤奋。

只有这样的言语实践,才能将学生内在的认知思维与文本中的人、事紧密结合在一起,整合成为全新的价值和意义。教师正是借助这样的形式将文字的表达与思维的历练进行了有机整合,更好地将实践表达与人文熏陶交融在一起,使得学生思维成果在语言之树上不断生长。

总而言之,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说理文的教学就应该在语言表达与哲理体悟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的通道,为学生语言素养的全面夯实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薛法根,杨文华,马吉香.说理文重在教怎样说理[J].小学语文教师,2016(05).

[2]金立义.说理文的教学路径探析[J].小学教學研究,2015(12).

上一篇:观《南京大屠杀》有感800字范文下一篇:职场女士着装应该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