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要求(征求意见稿)

2024-08-13

乐山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要求(征求意见稿)(精选5篇)

篇1:乐山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要求(征求意见稿)

乐山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要求

(征求意见稿)

答辩是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最后阶段,学生以系(院)为单位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本科毕业生必须全部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其答辩成绩按40%的比例计入毕业论文(设计)总评成绩。

一、答辩时间

1、各系(院)应安排在第八学期四月底之前组织第一轮答辩。

2、在第八学期五月中旬对第一轮答辩不合格的学生组织第二轮答辩。

二、答辩委员会及答辩小组的组成各系(院)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应牵头成立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由5~7人组成。负责审查学生的答辩资格,确定答辩方式与要求,评定毕业论文(设计)的最终成绩等。

在答辩委员会之下,应组织本专业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成立若干个答辩小组,各系(院)也可根据专业实际情况聘请校外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为答辩小组成员。

答辩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由本专业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答辩小组的组长,并指定答辩小组成员中的一人为答辩记录员。

指导教师是否列为所指导学生的答辩小组成员,由各系(院)答辩委员会自行确定。

三、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的一般程序

1、学生必须在论文答辩会举行之前,将毕业论文打印稿交给答辩小组,系(院)答辩委员会应将由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交给答辩小组。

2、在答辩会上,每个学生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较详细地介绍论文(设计)1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有设计成果的要演示其使用效果。

3、答辩老师提问。一般不得少于三个问题。老师提问完后,要求学生当场立即作出回答(没有准备时间),随问随答。可以是对话式的,根据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主答辩老师和其他答辩老师随时可以对该问题有适当的插问。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

在答辩过程中,记录员负责对学生的答辩情况进行如实的记载,填写答辩记录表。

4、学生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小组根据学生的答辩情况,集体商定该生的答辩是否通过。

5、答辩工作完成以后,应及时向学生宣布未能通过第一轮答辩的名单,以便其准备第二轮答辩。

6、第一轮答辩未通过的学生,各系(院)应在五月中旬安排他们进行第二轮答辩。

四、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

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会影响到组织答辩会目的的实现以及学生答辩水平的发挥。答辩老师有必要讲究自己的提问方式。

1、提问要对本课题具有代表性。答辩老师给每位答辩者一般要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问题,这些问题要对本课题具有代表性,既要有基础知识性的问题,又要有学术探讨性的问题,要能够正确检查出学生的答辩能力和学术水平。

2、当答辩者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应以温和的态度,商讨的语气与之开展讨论,要有“长者”风度,切忌居高临下,出言不逊。倘若学生的观点并不成熟、完善,也要善意地、平和地进行探讨,并给学生有辩护或反驳的平等权利。虽然在答辩过程中,答辩老师与学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一方是审查考核者,一方是被考核者),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在答辩中要体现互相尊重,做到豁达大度。

3、当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或者答不到点子上,应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提问方法。学生答不上来有多种原因,其中有的是原本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只是由于答辩时自己的自信心不足而显得心慌意乱,或者是出现一时的“知觉盲点”而答

不上来。这时只要稍加引导和启发,就能使学生“召回”知识,把问题答好。只有通过启发和引导仍然答不出或答不到点子上的,才可判定他确实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五、答辩成绩的评定

1、各系(院)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制定本系(院)的“答辩评分标准”。

2、答辩必须留有答辩纪录。答辩纪录应写入该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

3、各系(院)自行拟定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评分表。应主要按照学生答辩时的表现等对其进行评价。答辩完成后应按照“答辩评分标准”填写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评分表。

4、答辩小组应客观公正地写出答辩评语。

5、答辩成绩以百分制计分。参加第二轮答辩的学生,其最终答辩成绩不得超过75分。

6、答辩小组负责学生答辩成绩的评定,系(院)答辩委员会负责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总评成绩的评定和审核。90分以上(优)的比例一般控制在10%以内。

篇2:乐山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要求(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评价学生理论功底、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是按照培养目标进行的一种综合性教学考核,是学生毕业资格验证的重要依据。为做好此项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由教务处统筹。各系成立由系主任和专业教师代表参加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计划统筹和组织开展本系毕业论文(设计各个环节的工作,对本系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质量负责。

第三条各系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于第七学期(专科为第五学期,下同第10周前制定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计划并报教务处备案。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应包括:本系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程序与日程安排、各程序责任人及工作注意事项等。工作计划若需变更学院一般性规定,应由系提前提出书面报告,送教务处审核,报主管教学院长批准后方可制定计划。

第四条各系以专业为单位(相近专业经系报教务处同意可联合成立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小组”,负责提出选题、开题审核、指导、答疑、检查、成绩评定、书写评语、答辩、确定等级等工作。

第五条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小组于第七学期第13周前编写好本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计划,经系主任审批后执行。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指导教师职责、指导教师分工、选题要求及参考题目、进度安排等。

第六条各系应组织召开相关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会议,讲清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任务、要求及总体安排。

第七条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一般应由治学严谨、工作踏实并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初级职称人员一般不能独立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只能协助

其他指导教师的工作。但遇特殊情况,由系提出申请并经教务处批准后,初级职称的人员可以独立指导专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第八条为保证指导工作的质量,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文科与艺术 类专业不超过15人,理工类专业不超过10人。指导教师应做好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指导和答疑工作,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工作质量及进度,发现错误及时进行纠正,确保按计划完成。指导教师可以采用见面、电话、邮件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教师须认真填写《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手册》。

第九条各系部可安排学院外聘教师作为“双导师”(理论与实践两位导师之一参与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指导。每位外聘教师参与指导学生人数不得超过5人,相关指导工作执行学院统一业务标准。

第十条为学生提供的选题的性质、难度要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全面反映培养目标要求,达到综合训练要求。选题应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难度、工作量适当,体现专业综合训练要求。应有50%以上毕业论文(设计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

第十一条学生确定选题后,指导教师(双导师的由校内导师负责应根据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内容的特点,编制有针对性的任务书,并于第七学期第15周前发至学生本人。学生应形成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审阅后提交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小组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后续工作。

第十二条在开题后至正式提交论文前指导教师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面对面指导并进行中期、后期两次检查,相关情况应记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手册》内相应表格。

第十三条学生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必须符合《广东科技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规范》之要求。

第十四条指导教师应当依据评分标准对论文进行成绩评定,所给出的及格(高于60分的成绩经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小组安排一名教师交叉审核认可后生效。指导教师应将所指导学生的成绩登记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手册》附论文打印稿一式四份以及电子文档交系。

第十五条指导教师可以按照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小组设定的数量或比例推荐参加答辩的学生。

第十六条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小组选择教师(也可邀请部分外聘教师组成答辩小组实施本专业的答辩工作,答辩小组人数一般为3-7人的单数,另安排一名专任教师担任答辩秘书。

第十七条答辩的内容为毕业论文(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及与课题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等。答辩时,学生应先对本论文(设计的目标设定、策略及方法的选择、观点和结论科学性或设计和实施的合理性等在限定时间内作简要介绍,然后接受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答辩完成后答辩小组应当通过评议给出答辩评语并确定优秀论文。

第十八条凡有以下情况之一的,指导教师评分低于60分或交叉审核的教师认为评分应当低于60分的,应报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小组集体审核,审核属实的学生将不能获得毕业论文(设计学分: 1.毕业论文(设计格式严重不符合《毕业论文(设计规范》并拒绝更改的;2.毕业论文(设计内容出现严重缺漏、错误、混乱的;3.与他人公开发表的成果重合度比例超过30%的。

第十九条第八学期第16周前,各系必须将《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汇总表》交至教务处,以便教务处及时审核毕业生的毕业资格。

第二十条第八学期第19周前,各系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综述、成绩汇总及质量分析、对存在问题的改进建议等。

第二十一条论文(设计打印稿一式四份,分别为系存档、档案室存档、教务处存档、入学生档案各一份。

第二十二条各系应当以年为单位形成毕业论文(设计档案资料,其组成部分为: 1.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2.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3.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小组成员名单;4.各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计划;5.各专业选题一览表

6.各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分工一览表 7.各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汇总表 8.各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手册》 9.各专业学生成册的毕业论文(设计

10毕业论文(设计的电子文档(非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的电子文档,可以一个专业刻录一张光盘;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作品,要求从不同视觉角度摄影作品或进行摄像,每件作品都单独刻录一张光盘。

11.各专业答辩安排表及答辩记录

12.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小组工作总结 13.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

篇3:乐山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要求(征求意见稿)

集成实施专业组于2011年7月成立, 主要任务是制定系统集成实施规范, 目标是对系统集成组织的集成实施服务能力进行规范, 为系统集成供、需双方组织及相关从业人员的能力提供评估依据。

标准研制原则

《信息技术服务集成实施第1部分:通用要求》是信息技术服务标准体系的组成部分, 该标准通过研究和分析系统集成实施共性需求, 提出了系统集成实施能力相关要素的规范性要求, 适用于所有涉及IT系统集成服务的供、需双方组织, 包括公众和私有公司、政府组织和非赢利组织。该标准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高效、合理运用IT的指导性原则和参考模型, 协助组织确定IT的决策或管理流程。

该标准将系统集成实施项目周期划分为评估、交付和支持三个阶段, 定义了有关系统集成的术语, 通过对系统集成的评估、交付、支持三个阶段的划分, 结合在每个阶段组织能力方面的要求, 对人员、资源、技术、过程, 以及系统集成项目生命周期中的各个能力域进行定义和规范, 以协助组织建立有效、高效和合理的管理机制、责任归属框架和管理流程, 从而为整个系统集成项目的成功落地提供保障。

标准研制过程

(1) 形成标准草案

2012年3月, 针对集成实施通用要求的定位、范畴及标准制定的组织方式与编写原则进行讨论;

2012年4月, 召开标准讨论会, 就集成实施要求的编写方案达成一致;

2012年6月, 形成系统集成通用要求草案1.0;

2012年9月, 形成系统集成通用要求草案3.0。

(2) 专家评审及立项

2012年10月18日, 电子行业标准立项专家审定会对标准的建议书、草案、申报整体说明材料、审查表进行了审核, 对标准编制范围和名称提供了建议, 集成实施专业组根据专家的意见, 将该标准对系统集成实施划分为评估、交付、支持三个阶段;

2012年12月13日, 工信部科技司2012年第四批行标计划公告行标立项号 (2012-2418T-SJ) 。

(3) 形成征求意见稿

2012年12月, 对《信息技术服务集成实施第1部分:通用要求》的具体内容进行统一修改细化, 确定了服务范围及服务模型框架;梳理过程与资源、人员的对应关系;完成了系统集成实施要求术语定义, 形成了征求意见稿1.0。

篇4:乐山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要求(征求意见稿)

一、心理委员基本素质要求

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关心集体、关心同学,理解热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热心为他人服务,有奉献精神。

2、个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善于合作,保密诚实;善解人意,人际关系良好,语言沟通能力强,有敏锐的观察能力。

3、工作责任心强。

4、学业成绩较好,并具有个人专长,如:写作能力、美术编辑能力、电脑操作能力、活动组织能力等。

二、心理委员的职责:

1、协助心理辅导中心的老师建立本班心理档案。

2、作为学校心理社团的骨干,开展相关活动。

3、在班级同学中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的知识。

4、协助班主任组织开展有益于班级同学交往和身心健康的活动。

5、加强与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的联络,及时反馈同学的心理辅导需求。

6、开展朋辈心理互助活动,解决同学中出现的一般心理困惑和情绪问题。

7、帮助有心理困惑的同学学会自助;指点寻找心理辅导、心理救助的途径。

8、发现同学有明显心理、行为异常时,在第一时间报告给班主任和心理辅导中心的老师。

德育处阳光心灵心理辅导中心

篇5:乐山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要求(征求意见稿)

发布部门: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为进一步加强建筑幕墙建设管理,提高安全性能,保障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工程建设标准规定,我厅组织制定了《建筑幕墙建设安全技术要求》(公示稿)。现予以公示(详见附件),公示时间2012年11月26日-2012年12月25日。

在公示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存在异议,都可以书面提出意见。单位意见必须加盖公章,个人意见必须署明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和联系电话。

联系人:厅建筑节能与科技设计处,姚昭晖,电话:0571-87052806

建筑幕墙安全技术要求

(公示稿)

为加强建筑幕墙建设和维护管理,提高安全性能,保障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工程建设标准规定,提出以下技术要求:

1使用范围

1.1中小学、托儿所、幼儿园、青少年宫和养老院二层以上部位不得采用玻璃或石材幕墙。住宅、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 工程以及立面改造工程不宜采用玻璃或石材幕墙。

1.2 在T形路口正对直线路段处,不得采用玻璃幕墙。1.3 玻璃幕墙用玻璃的可见光反射率不得大于0.30。其中,下列区域幕墙用玻璃的可见光反射率不得大于0.16:

(1)城市道路红线宽度大于30米的,其道路两侧建筑物20米以下立面,其余路段两侧建筑物10米以下立面;

(2)城市立交桥、高架桥两侧相邻建筑;(3)十字路口或多路交叉口处的建筑。2 设计审查

2.1 建筑幕墙工程应当进行专项设计。下列建筑幕墙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图审查前组织专家对幕墙专项设计方案进行结构安全性论证:

(1)单体建筑幕墙面积大于6000平方米或者幕墙顶部标高大于50米的;

(2)住宅和医院使用玻璃、石材幕墙的;(3)安全技术要求高的其它幕墙工程。

2.2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当落实结构安全性论证意见。2.3建设单位在报审建筑幕墙施工图设计文件时,按规定需要进行结构安全性论证的建筑幕墙应当提交结构安全性论证报告。建筑幕墙与建筑主体委托不同单位设计的,幕墙施工图设计文件报审时还须附建筑设计单位的确认意见。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应当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是否满足结构安全要求。施工图设计 文件未经审查的,不得使用。变更建筑幕墙设计的,建设单位应当将施工图设计文件送原审查机构重新审查。

3幕墙设计

3.1对采用建筑幕墙的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应当根据建筑高度、周边环境等因素,结合建筑布局合理设计绿化带、裙房等缓冲区域以及挑檐、顶棚等防护设施,防止发生幕墙玻璃、石材或其他材料坠落伤害事故。建筑出入口上方设有建筑幕墙的,应当设置有效的防护措施。建筑玻璃采光顶和玻璃雨蓬应当设置防坠落构造措施。

3.2 建筑幕墙构造应当满足功能和安全要求。高度大于100m时不宜采用隐框玻璃幕墙,否则应当在面板和支承结构之间采取除硅硐结构胶以外的防面板脱落构造措施。水平或倾斜倒挂式玻璃幕墙不得采用隐框形式。当特殊部位石材幕墙确需使用水平或倾斜倒挂式构造时,面板总宽度不得大于900mm,且应当在板背设置防止石材坠落的安全措施。

3.3 玻璃幕墙采用隐框形式时,横向隐框玻璃板块应当设置托板,托板应当与框架可靠连接,并具有可靠的承载力。铝合金副框应当在角部可靠连接。幕墙开启窗应当采取防坠落措施,开启扇托板应当与窗扇可靠连接。

3.4 玻璃幕墙采用隐框形式时,中空玻璃合片用硅酮结构密封胶的位置和中空玻璃与副框粘接用硅酮结构密封胶的位置应当重合。因特殊结构需要,确需采用玻璃飞边或者中空玻璃采用大 小片构造时,应当至少确保在一对边位置的硅酮结构密封胶重合。

3.5 建筑幕墙的面材与支承框架之间的连接构造应当安全可靠。干挂石材幕墙单块板倒挂和多条实线条之间的连接应当采用锚固工艺,不得仅用胶粘接。干挂石材幕墙不得使用斜插入式挂件,相邻板块连接不得使用T型挂件。高度超过100米的石材幕墙应当采用背栓连接。

3.6 建筑幕墙设计应当以采用预埋件为主。当采用后置埋件时,应当在设计图中明确单个锚栓的抗拉力设计值。

3.7 玻璃幕墙的玻璃选用应当符合下列安全要求:

(1)高层建筑24米以上部位外片玻璃应当采用安全夹层玻璃或者其他具有防坠落性能的玻璃;

(2)商业中心、交通枢纽、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等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的区域内的建筑,临街建筑和因幕墙玻璃坠落容易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坏的其他情形的建筑,二层以上部位外片玻璃应当采用安全夹层玻璃或者其他具有防坠落性能的玻璃;(3)采光顶、雨蓬用玻璃应当采用由半钢化玻璃、超白钢化玻璃或者均质钢化玻璃合成的安全夹层玻璃。

3.8消防登高面侧外墙不宜设置双层玻璃幕墙或大面积的其他玻璃幕墙。当建筑幕墙采用安全夹层玻璃时,消防登高面侧外墙每层应当设置不少于2块应急击碎玻璃,且间距不大于20m;每块应急击碎玻璃的宽度和高度应当分别不小于1.20m和1.00m,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应急击碎玻璃应当采用超白钢化玻璃或均 质钢化玻璃,不得采用夹胶玻璃。应急击碎玻璃不宜设置在建筑的出入口上方。消防登高面侧玻璃幕墙应当在首层设置挑檐等防碎片坠落措施。

3.9 建筑幕墙用防火、保温隔热材料应当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同一块幕墙玻璃板块不得跨越建筑物上下、左右相邻的防火分区。楼面梁、房间间隔墙等处容易导致火灾蔓延的部位,玻璃幕墙的内衬板应当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材料。非透明处玻璃幕墙的内衬板与玻璃内表面的间距不得小于50mm,且不得使用深颜色的内衬板。

3.10 采用洞石、砂岩等强度较弱的板材时,应当在板背设置有防止石材碎裂的安全措施。

3.11高度超过50米的建筑幕墙工程应当设置满足面板清洗、更换和维护要求的装置。材料控制

4.1建筑幕墙工程采用的建筑材料应当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工程建设标准以及工程设计要求。其中支承框架、面板、结构胶与密封材料、防火保温材料、锚栓等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当符合推广应用的有关规定。

4.2石材幕墙金属挂件与石材间的固定和填缝应当采用强度可靠、耐久性强的粘接材料,禁止使用云石胶等易老化的粘接材料。

4.3 建筑幕墙用安全夹层玻璃外露时应当有封边保护措施。安全夹层玻璃应当采用PVB(聚乙烯醇缩丁醛)或SGP(离子性中间膜)胶片干法加工合成技术,不得采用湿法工艺。其中,采用PVB胶片合成技术时,胶片的厚度应当不小于0.76mm。

4.4中空玻璃用硅酮结构密封胶的尺寸应当符合设计要求。中空玻璃用硅酮结构密封胶和玻璃与铝框粘接用硅酮结构密封胶应当采用相同品牌、相同型号的产品。中空玻璃加工企业出具的产品合格证中应当载明加工时所用硅酮结构密封胶的品牌、型号和尺寸。

4.5建筑幕墙用不锈钢材料应当采用奥氏体不锈钢。其中,暴露于室外或处于高腐蚀环境的不锈钢承重构件(包括背栓)的镍含量应当不小于12%;非外露的不锈钢构件的镍含量应当不小于10%。紧固件螺栓、螺钉、螺柱等的机械性能、化学成分应当符合《紧固件机械性能》系列国家标准(GB/T 3098.1~3098.21)的规定。

4.6 建筑幕墙的后置埋件应当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后切(扩)底机械锚栓和定型化学锚栓等性能可靠的锚栓,不得使用普通化学锚栓。当采用定型化学锚栓时,供应商应当提供化学锚栓的耐高温测试报告。

4.7 对按照规定应当进行检测、检验的幕墙建筑材料,生产厂家应当提供产品质量的检测、检验报告,出具质量保证书。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的约定,对幕墙建筑材料进行复验。复验项目如下:(1)主受力杆件的铝(型)材的力学性能、壁厚、膜层厚度和硬度,钢材的力学性能、壁厚和防腐层厚度;

(2)螺栓的抗拉、抗剪和承压强度;

(3)玻璃幕墙用结构胶的邵氏硬度和标准条件拉伸粘结强度,石材用结构胶的粘结强度;

(4)石材的弯曲强度;

(5)铝塑复合板的剥离强度;(6)合同约定的其他复验项目。

未经生产厂家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和按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复验但未复验或者复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施工要求

5.1施工高度达到50m及以上的建筑幕墙安装工程应当执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有关规定。

5.2单元式玻璃幕墙的单元组件、隐框式玻璃幕墙的装配组件,均应当在工厂加工组装,不得在工地现场进行构件加工。玻璃幕墙组件制作应当有完整的厂内打胶记录,并且具有可追溯性。除全玻幕墙外,不得在现场打注硅酮结构密封胶。

5.3 建筑幕墙施工前应当完成幕墙物理性能的检测,送检样品应当与工程设计相符,检测报告必须附样品构造图,并在图中标注轴线及标高,检测结果应当满足设计要求。

5.4 明框玻璃幕墙外侧用压板应当连续设置,不得采用分段 固定方式。后置式隔热条应当连续安装固定。

5.5 后置埋件锚栓抗拔承载力应当按照国家规范规定进行现场检测。现场检测极限承载力应当大于设计值的2倍。轻质填充墙不得作为幕墙的支承结构。

5.6 建筑幕墙工程的验收应当符合相关工程建设标准的规定。隐蔽工程的验收还应当提供相应的图文及影像资料。涉及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影响较多的地区,还应当进行淋水、可靠度等试验。住宅工程在分户验收时应当将幕墙作为重要内容检查验收。维护保养

6.1 建筑幕墙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向业主提供《幕墙使用维护说明书》,其内容应当符合《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和《建筑幕墙》(GB/T21086)等相关工程建设标准的规定。

6.2 建筑幕墙的安全维护实行业主负责制。在建筑幕墙工程竣工验收后,建筑幕墙的业主应当按下列规定委托有相应工程设计、施工或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定期安全隐患排查:

(1)框支撑幕墙在竣工验收后一年时,应当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此后每五年检查一次;

(2)拉杆或拉索结构幕墙在竣工验收后六个月时,应当进行一次全面的预拉力检查和调整,此后每三年检查一次;

(3)幕墙工程使用10年后应当对工程不同部位的结构硅硐 密封胶进行粘结性能的抽样检查,此后每三年检查一次;

(4)对超过设计使用年限仍继续使用的玻璃幕墙,业主应当组织专家进行安全评估,并按照评估意见执行。

6.3 建筑幕墙的使用应当保障幕墙结构的完整性,不得随意改变或附加构造。确需改变或附加构造的,应当事先征得原幕墙设计单位的复核认可。

6.4 建筑幕墙使用中发现面板破损、松动等安全隐患时,业主应当及时采取隔离和防护措施,并尽快组织维修。

上一篇:第一次上课的开场白下一篇:危险化学品装卸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