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的试题及答案

2024-08-08

刑法学的试题及答案(精选6篇)

篇1:刑法学的试题及答案

1、简述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相似与区别?

答:1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有相似之处,如二者均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都不是希望危害结果发生,但二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1)间接故意是旅途危害结果的发生,结果的发生符合行为人的意志;过于自信的过失是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的意志。(2)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为了实现其他意图而实施行为,主观上根本不考虑是否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客观上也没有采取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措施;过于自信过失的行为人之所以实施其行为,是因为考虑到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3)间接故意是“明知”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过于自信的过失是“预见”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2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有相似之处,如二者均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都不是希望危害结果发生,但二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从本质上说,间接故意所反映的是对法益的积极蔑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所反映的是对法益消极不保护的态度。这种本质上的差别,又是通过各自的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体现出来的。

首先,间接故意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结果的发生符合行为人的意志;过于自信的过失是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的意志。

其次,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为了实现其他意图而实施行为,主观上根本不考虑是否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客观上也没有采取避免危害结果的措施;过于自信过失的行为人之所以实施其行为,是因为考虑到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是“明知”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过于自信的过失是“预见”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这说明间接故意的行为人认识到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2、简述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的关系?

.1因果关系是客观属性,刑事责任是主客观相统一的。(存在因果关系并不等于要对“危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要对“危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必须具有因果关系。)如某人于雨夜躺卧一货车下避雨睡觉,第二天早晨司机倒车装货时压死该人。虽然倒车行为与压死一人的结果有因果关系,但因为司机并无故意或过失,而无责任。

因果关系是“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没有因果关系,只是不对结果承担刑事责任,但仍然可能承担刑事责任,如犯罪未遂。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有联系且行为人对行为后果主观存在罪过→如果该行为为刑事犯罪,那么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如果在该行为人做出该行为后,出现了异常因素。如果该因素是独立的且异常的,那么就不存在因果关系,此人的该犯罪行为未遂。如果该因素为正常的且相关的,那么就存在因果关系,为既遂。

3、简述刑法的性质?

a/所谓刑法的阶级性质就是指刑法的阶级属性。刑法和其他法律一样,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才作为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应运而生。刑法是统治阶级根据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制定的,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工具。刑法的阶级本质由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

所谓刑法的法律性质就是指刑法作为法律体系中之一部分所具有的特征。刑法与其他部门法如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比较起来,有两个显著的特点:(1)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任何一种社会关系,只要受到犯罪行为的侵犯,刑法就规定对这种行为予以一定的刑罚处罚,从而使这种社会关系进入刑法调整范围。在这个意义上,刑法可以说是其他部门法的保护法。(2)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任何法律都具有强制性,任何侵犯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人,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干预。但是,所有这些强制,都不及刑法对犯罪分子进行刑事制裁即适用刑罚严厉。刑罚不仅可以剥夺犯罪分子的财产,限制或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剥夺犯罪分子的政治权利,而且在最严重的情况下还可以剥夺犯罪分子的生命。

b/ 刑法的性质有:(1)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而其他法律规定的都是一般违法行为及其法律后果。(2)一般部门法都只是调整和保护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而刑法所调整和保护的社会关系相当广泛。(3)一般部门法对一般违法行为也适用强制方法,但其严厉程度轻于刑法所规定的刑罚。(4)刑法具有补充性,即只有当一般部门法不能充分保护某种社会关系时,才由刑法保护;只有当一般部门法还不足以抑制某种危害行为时,才能适用刑法。(5)刑法是其他法律的保障法,即其他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和保护的合法权益,也都借助于刑法的调整和保护

4、简述我国刑法的犯罪构成要件?

犯罪构成要件从不同角度说明行为对法益的侵犯性和行为人的罪过性的实质内容。如果某种因素不具有这种实质内容,就不可能被刑法规定为犯罪构成要件。

犯罪构成要件是一种法律规定,而不是具体事实。最初的构成要件理论曾将符合法定构成要件的事实称为具体的构成要件,但当今刑法理论一般认为这种称谓混淆了法律规范与具体事实。以下所说的犯罪构成的具体要件或具体构成要件是指法律规定,而非具体事实。

5、简述犯罪的基本特征?

一、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这一特征是区分犯罪与违法的界线。犯罪和违法对社会都具有危害性,但其危害的程序有所不同,犯罪的危害性严重,一般违法危害性轻微或较小,违法只要不达到严重危害社会的程序,就不认为是犯罪,也就是说不受刑法处罚。

二、刑事违法性。是指违反刑法条款规定禁止性行为。如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这里的“故意杀人”,就是刑法规定的禁止性行为,违反了就按刑法规定处罚。

三、受刑法处罚性。刑法处罚,以对社会的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为前提,符合这两个前提的犯罪,均应受到刑法处罚。刑法处罚是最严厉的处罚,他不仅可剥夺人的自由、财产,甚至可以剥夺人的生命。因此,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应给予刑法处罚,对于行为人的行为已给社会造成危害,但不及刑法规定的程度,刑法不给予处罚,即不认为是犯罪,但可由其他部门依其他法律或行政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5、简述犯罪的我国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6、试述犯罪故意?(800字以上)

7、你对刑法中期待可能性的看法?(800以上)

8、试述犯罪故意?(800字以上)

根据中国刑法第14条第1款的规定,根据我国刑法第14条第1款的规定: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状态。这种由犯罪故意而承担的刑事责任,就是故意责任。故意责任是责任的主要形式,它意味着行为人是在一种故意的心理状态下实施犯罪的,因而属于责任形式。作为一种责任形式,故意不仅是一种心理事实,而且包含着规范评价,由此形成统一的故意概念。犯罪故意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直接故意

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在直接故意中,存在认识程度上的差别,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与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这种认识程度上的差异并不影响直接故意的成立。只要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明知的,无论是明知其必然发生还是明知其可能发生,并对这种危害结果持希望其发生的心理态度,即可构成直接故意。

在中国刑法关于犯罪故意的概念中,虽然规定犯罪故意是对于危害社会结果的一种主观的心理态度,但危害社会结果并非是所有犯罪的构成要素。因此,犯罪故意同样也是对于危害行为的一种主观心理状态。在这个意义上,直接故意具有以下两种情形:一是对危害结果的直接故意,即结果故意。在结果犯的情况下,一定的危害结果是犯罪构成的要素,行为人在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的前提下,希望其发生,就是这种结果故意的心理内容。二是对危害行为的直接故意,即行为故意。在行为犯的情况下,刑法规定不以一定的结果作为犯罪构成的要素。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只要明知危害社会的行为而有意实施就构成直接故意。

(二)间接故意

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有意放任,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的认识因素是指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不包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放任是以行为人认识到危害结果具有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种或然性为前提的,如果行为人已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又决意实施的,则根本不存在放任的可能,其主观意志只能是属于希望结果的发生的直接故意。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指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采取从容的态度。正因为如此,危害结果的实际发生是认定间接故意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发生危害结果,就不能认定行为人具有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间接故意具有以下三种情形:一是为追求某一犯罪目的而放任了另一危害结果的发生,如甲为放火烧乙的房屋而放任了将睡在房中的乙烧死;二是为追求某一非犯罪目的而放任某一危害结果发生,如甲为打一野兔而置可能误中正在附近采摘果实的某乙于不顾,并开枪击中某乙致死;三是突发性犯罪中不计后果放任某种严重危害结果的发生,如某甲因违法犯罪被某乙当场抓获,为挣脱逃跑,某甲掏出匕首向某乙刺去,致某乙心脏被刺破伤重而死。以上三种情况中,行为人对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都是持间接故意的心理态度。

9、你对刑法中期待可能性的看法?(800以上)

摘 要:期待可能性是刑法中规范责任论的核心内容,在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获得了普遍认同,我国刑法也有必要移植该理论。在判断标准上,应采取类型人标准,而超法规的期待可能性,应当作为刑事责任的阻却事由。

关键词:期待可能性 类型人 刑事责任

期待可能性是指依据行为之际的现实情形,能够期待行为人不实施犯罪行为而实施适法行为;反之,则为期待不可能性。[1]期待可能性论在大陆法系现代刑事责任论,即规范责任论中,是一个核心性的概念。在我国,有无移植该理论的必要,如若引进,如何解决其标准和理论地位问题?本文围绕这些基本问题,加以探习。

一、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移植问题

期待可能性概念能够实现对犯罪人的责任的个别化评价,使责任判断一改过去流于形式主义的缺憾,并产生机能性效果。考察该理论的历史形成过程以及它的理论价值,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实际情形以及刑事司法的发展需要,我认为期待可能性论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应当是一个急切需要引进的理论。

期待可能性理论肇始于德国帝国法院第四刑事部对“癖马案”的判决:①要确定基于违反义务的过失责任,不仅要依据行为人当时可能并且已经认识到“驾驭有癖害之马可能伤害行人”,还要求被告人处于当时的境遇有拒绝驾车之可能。受上述判决提示,M.E.迈耶在1901年的论文《有责行为与其种类》中提出,违反义务的意思活动,仅仅是责任的分类标准。1907年,弗兰克在《责任概念的构成》中提出非难可能性概念,认为对违法态度的非难,除了要具有故意或过失之外,还必须要求行为人具备责任能力,并且行为之际的周围情形处于正常状态。但是他认为该理论仅限制适用于过失。戈登修米特在1913年的论文《作为责任问题的紧急避险》和1930年的论文《规范的责任概念》中,提出责任阻却事由说,认为责任阻却事由应求之于“„主观上,优越且正当之动机‟之主观评价;易词以言,即本对于人性弱点之考虑结果始发生责任阻却事由。”[2]弗洛登塔尔是继弗兰克和戈登修米特之后,极力倡导期待可能性论的学者。他痛感当时存在于“法律与国民之间的隔阂”,1922年发表《责任与非难》一文,认为义务必须以行为人的能力为前提,不可能的事绝无义务可言,即法律在行为人没有遵守法定标准的可能之际,不能认为他有责任而加以非难。适法行为的期待可能性是责任非难不可或缺的要件,他称其为“伦理的责任要素”,并且不拘泥于弗兰克承认的过失范畴,主张期待可能性是故意和过失的共通的伦理的责任要素,且可认为是超法规的责任阻却事由。E.修米特被公认是期待可能性理论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命令规范发生作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1)行为人具备责任能力;(2)就行为时的全体情形看,在我们的经验上认为,行为人的意识领域出现义务规范(命令规范的内容)、或该义务观念对行为人的动机过程发生作用都是可能的。E.修米特成功地确立了以期待可能性为核心概念的规范责任论。[3]

自E.修米特奠定了期待可能性在刑法理论中的地位之后不久,期待可能性理论不仅在德国刑法学界获得了通说的地位,经常为司法判例所采用,而且在立法中也屡屡得以运用。尽管期待可能性理论当时在德国刑法学界和判例中获得了主导性地位,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期待可能性观念被认为具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色彩,而屡屡受到一些学者的批判。尤其是当德国的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社会生活受到纳粹势力的全面影响之后,针对期待可能性的理论批判比过去更显激烈。1933年,纳粹刑法学者达姆和肖夫斯坦发表了《自由主义刑法还是权威主义刑法》一文,认为“将对法律服从的期待可能性拔高到一般的超法规处罚条件”,其结果是“刑法禁止的无限相对化和软骨化”。[4]

二战以后,以期待可能性为中心的规范责任论的地位没有被推翻,在刑法立法中,仍然存在关于期待可能性的规定,如德国旧刑法第52条第1项规定:“行为者,由于不可能抗拒之暴力,或由于无其他方法可以避免,且与对于自己本身或亲属之身体、生命之现在的危险相结合之威胁,而被强制实行该行为时,不构成犯罪。”1973年刑法第35条第1项前段规定:“为避免自己或自己之近亲或其他密切关系者之生命、身体或自由所遭遇他法不可避免之危险,所为之违法行为,不构成责任。行为人依其情况,如有自行招致危难,或具有特别法律关系等情形,可期待其经历危难者,本项规定不适用之。”[5]但是在当前理论和实践中,对以期待可能性为超法规的免责事由的观点,一般采取否定的态度。

在日本,1928年,木村龟二教授发表了《关于刑事责任的规范主义的批判》的论文,率先将德国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学说介绍到日本,之后,该理论获得了普遍认同。如泷川幸辰教授主张责任包括三要素:(1)责任能力;(2)责任条件;(4)基于义务意识支配行为的可能性。佐伯千仞教授在1947年出版了《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思想》一书,该书在1985年再次增补出版。二战后,期待可能性理论成为日本刑法学中的通说,是责任论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而随着理论观念的日渐成熟,在日本刑法实务中,也更多地表现出对该理论的关心和运用。而且日本的期待可能性研究反超德国,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和内容。

在意大利,规范的责任论获得了大多数学者的支持,[6]在我国台湾,期待可能性也成为刑法中的通说。美国也有学者尝试着借鉴期待可能性研究美国刑法问题,美国学者Fletcher认为,期待可能性是指对被告的行为能力的公平期待,模范刑法典Section2.09(1)中的“具有一般人忍受度的人在行为人的情况,可能无法抵抗”之规定,接近德国的期待可能性思想。[7]

期待可能性体现了规范化的意志自由,正确显示了行为人的内在的法性格,所以,以期待可能

性概念为核心的规范责任论,已取代心理责任论,成为迄今大陆法系刑事责任论中的通说。[8]

我国古代也有这种思想,如《论语·子路》记载: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觉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9]这被日本学者佐伯教授视为期待可能性的最初思想萌芽。而如亲亲相隐、子报父仇等也显现了这种思想。

今天,我们很有必要有意识地移植这一理论。在我国社会实现转型的过程中,社会不公正现象较为突出,贫富悬殊较为显著,司法环境和司法人员的素养亟待改善和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强化法律手段,树立法治威信,既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但是,如果不能解决社会中的不公正问题,就难以通过刑法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协调,也不能体现刑法中所固有的维护社会公正的本质。为了缓和这种不公正现状中潜在的危机,在刑事司法中,一方面要加强对于那些以权谋私、胡作非为等强霸势力者的惩治;另一方面,对于处在弱势地位的人,司法机关不仅有必要表达出一定的同情与关怀,还有必要以一种理性的眼光,审视行为人的处境,考虑行为人的非难可能性及其大小。

但在我国刑法理论和实践中,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时,往往只强调对行为主体的主观性要素中的责任能力和罪过(故意、过失)进行抽象判断。其中,责任能力是法律所拟制的关于责任主体范围的界限,它基本上不能反映成年人在精神正常的状态下实施行为的决意能力;而故意与过失不过是判断行为与行为者的心理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通常只起到了责任分类的效果。我国现在通行的还是典型的心理责任论,它不可能对行为人在行为时的具体情形加以必要的注意,不能真正评价行为人的责任。比如在有些事例中,国外有的作为紧急避险解决,但是在我国刑法中,禁止以第三人的生命或健康为紧急避险的对象,所以,行为人吃同伴构成杀人罪。但是,在当时的情形,一般的人是不会坐以待毙的,那么吃人的结果自然就无法避免了。“法律不强人所难”,既然如此,刑法上就要给行为开脱罪责的“非常出口”。由此看来,我们需要移植以期待可能性为核心的规范责任理论。

二、期待可能性的标准问题

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有一个标准问题。关于期待可能性的标准,有如下一些看法:

1.立足于客观情形的标准及其观点:(1)客观标准说,该说是由我国学者张智辉提出的,主张以行为发生时的客观情形作为标准。(2)类型的行为事件标准说,该说为日本学者泷川幸辰、内藤谦等所倡导,认为应当以一定事件的类型,作为决定有无期待可能性及其程度的标准。泷川幸辰认为,决定期待可能性标准的,“不是行为人,而是促成行为人通常的动机过程的类型性事件。将此归结为弗兰克最初主张的附随情形,即导致行为人不得不实施行为的类型性情形是期待可能性的标准。”[10]但是,将客观情形作为期待可能性的标准并不妥当,偏离了问题的方向。客观情形及其类型化不仅不能作为期待可能性的标准,而且不能全面说明期待可能性的有无及其程度。

2.立足于人的标准,包括:(1)国家标准说,也被称为法规范标准说,该说认为,期待体现了存在于国家和行为人之间的对立关系,它必须由期待的主体充当判断的标准,即必须依照国家意志的统一要求,由现今国家所施行的法规作为期待可能性的标准,以决定行为人能不能采取具体的适法行为。很明显,该说的不足在于:第一,不免于强人所难的结果;第二,不能够就期待可能性与具体客观情形之间所存在的动态发展关系作出公正的解释;第三,有导致不当扩大国家主义的危险;第四,现实的期待者不确定。

(2)行为人标准说,认为确定有无期待可能性,应当立足于具体行为的行为人的自身条件,并结合行为时的具体客观情形,以判断可不可以期待他实施合法行为,或者不实施违法行为。该标准的主要问题是:第一,有导致弛缓法秩序的可能;第二,背离了法秩序的统一性要求;第三,不符合评价的实际。

(3)平均人标准说,就是根据一般人处在行为人的情形之下有无规范上的期待可能性为判断标准,决定行为人有无期待可能性,也即认为必须以平均人,即社会中的一般人,作为衡量期待可能性的标准,如果通常一般人处在行为人的情形下,也可以实施合法行为,此时就应认为该行为人有期待可能性;相反,如果通常一般人在相同情形下,亦无法实施合法行为,就应该认为行为人没有期待可能性。该说有一定道理,但也存在几点问题:第一,平均人界限模糊,导致平均人的范围过于宽泛,不利于实际判断;第二,平均人标准不能显示刑罚的个别化原则;第三,将导致期待可能性与责任能力等同的结果;第四,在有些方面存在着与国家标准说一样的不利结果。即强人所难,以及期待可能性的标准将不免于演化为法官标准。

鉴于行为人标准说、平均人标准说和国家标准说各自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期望通过采取折中的标准解决问题。特别是我国学者,支持折衷的标准说的学者很多。但是,各种折中说最终还是会陷入基础标准的困境中。

我认为,应当采用类型人的标准。类型人是以特殊身份类型形成的人群。采用类型人作为标准的理由如下:

第一,类型人概念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社会关系中的不同人群及其属性。其中部分类型人是根据国家的意志确定的,可以体现存在于期待者与被期待者之间的关系。比如,有特殊身份者是特别类型的人群,在法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即其享受与其他类型的人不同的权利并承担不同的义务。有时候,完全不能根据一般的责任观念解释特殊类型人的独特法律地位,例如《德国刑法典》第二章第五节关于议会言论及报道不受处罚的规定,假如没有这种立法制约,那么议员的特殊权利就无法得到保障,但再假若不根据法律的身份类型进行规定,而是依据一般人的责任理解的话,那么议员在议会中的发言就应当如一般人一样受到约束。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可以的,但是对于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来说是不能容忍的。而议员作为一类人,本身就是政治的产物,也是法律规定的从事特定政治生活的类型人。所以,对于议员在刑法规范中的特殊地位,就不可根据被期待者的标准进行理解,而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国家的意志。在刑法中,国家意志并不仅仅体现在对属于政治类型的人群进行例外规定方面,有时还体现为刑法在一定程度上适当地提高对被期待者的要求,如刑法对于累犯的规定就是如此。类型人的标准体现了期待者与被期待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运用类型人标准,可以最大限度地均衡刑法的社会防卫功能和人权保障功能。

第二,类型人标准不仅可以在决定有没有期待可能性时适用,也可以在判断期待可能性大小时适用。类型人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可以从多种角度充分体现行为人所属的类型,如一个公务员,具有属于公务员的特性,也有属于一般人的特性,在一般特性中,他具有性别的属性,还具有一定经济地位的属性,等等。而这正是一个合理标准所必须具备的特征,普特南说过:“当我们转向知觉的合理性,即转向一个我们赖以决定某人能否对哪怕最简单的知觉事实给出一个真的、恰当的和明晰的解释的隐含的标准和技巧时,我们会看到大量因素起着作用。”[11]这表明,决定标准的因素往往不是单一的,作为一个标准,必须具有涵盖这些因素的最大包容性,否则就会导致多个标准或者标准不明确。将期待可能性的标准委诸于行为人或国家或一般人,其存在的弊端,要么是标准的包容性不够,要么是标准的涵盖面过大以致于不容易把握,结果必须另设辅助性标准。而类型的划分,由于具有不同的参考因素,而可以充分显示人的不同属性。所以,当根据数个不同的类型进行具体评价时,就可以保证在刑法规范的要求中,对行为人的期待可能性作出正确评价,从而,期待可能性不仅仅成为衡量责任有无以及大小的因素,还成为实现刑罚个别化的合理依据。

第三,类型人标准能够适用于刑法实践的不同环节。在立法中,必须对人进行分类,如无责任能力者、限制责任能力者和有责任能力者,在有责任能力者中,进一步依据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的身份,作出特殊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当对具体的行为人进行评价时,并不是根据行为人自身进行的,而是根据行为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处的客观环境以及行为人自身的主观特征,考虑具有与行为人相似属性的人处在这种环境之下能否实行其他行为。如医生没有对病人进行及时抢救而导致病人死亡的,当我们考虑该医生有无救助该病人的期待可能性时,不能从病人或者病人亲属的角度进行考虑,也不能从护士的角度进行考虑,而要结合当时的情形,看其他医生在这种情形之下一般会采取何种处置方案。再如外国人在我国犯罪是因为不知道我国法律,当我们考虑该外国人有无期待可能性时,不能根据中国人对于法律的认识进行判断,但也不是根据其他国家的外国人进行判断,而是根据该国家的人进行判断。

三、期待可能性的地位问题

期待可能性的地位,应该体现期待可能性在刑法中的作用。在大陆法系刑法学中,期待可能性是犯罪论的要素。但是,犯罪论的构造包括犯罪要件的符合性、违法性和有责性这三个要件,那么,期待可能性又当居于何种要件之中呢?对此,学者们存在一定的争执,传统的观念,也是大多数学者的主张,认为期待可能性是责任论的要素,但是,也有学者主张在其他范畴中把握期待可能性的地位。考虑到我国刑法构造和这些国家不同,我们应当从别的方面考虑期待可能性的地位。

我国学者关于期待可能性的地位,有如下一些见解:(1)责任能力要素论,主张期待可能性是刑事责任能力的一个构成要素,而不是和责任能力、故意和过失并列的第三要素。[12](2)罪过要素论,主张将期待可能性置于故意或过失的要素之中,即“针对我国刑法理论的特点,我们应当把期待可能性置于故意和过失之中,让它成为故意和过失的内容之一。”[13](3)修正的罪过要素论,论者基本上赞同德、日刑法理论中的责任阻却要素论,从而将期待可能性视为罪过的要素。论者将有关罪过的构成要素分为:第一,基本要素:故意、过失;第二,评价因素、前提要素和消极因素:期待可能性。[14](4)第三要素说,该说对日本刑法学中的独立要素说表示赞同,认为“期待可能性虽然是指向行为人的主观的,是对行为人主观选择的期待,但是,与故意、过失不同,它不是行为人的主观的、心理的内容本身,而是从法规范的角度对处于具体状况下的行为人的主观选择的评价,可以说故意、过失是主观性的归责要素,而期待可能性是客观性的归责要素,期待可能性是独立于故意、过失之外的归责要素。”[15](5)更新地位说,认为“期待可能性是能期待行为人选择不做违法行为的综合条件(综合状态),而这综合条件由行为时行为人的责任能力、心理和各种客观状态组成,因此,期待可能性不能作为犯罪主观要件的构成要素,也不能作为犯罪主体的责任能力的构成要素。它是专门用于综合评价意志自由有无的法哲学领域。”[16](6)责任范畴论,该说认为应在责任中确定期待可能性的地位。[17]

与以上几种学说不同,责任范畴论跳出了传统观念的限制,将期待可能性从两个层次上考虑,将有关期待可能性的法定情形的类型与超法规的期待可能性情形区别开来,并把前者作为阻却犯罪的事由(相当于大陆法系刑法中的违法性阻却事由与责任阻却事由),后者作为阻却责任的事由(相当于大陆法系刑法中的责任加减事由),摆脱了长期以来关于期待可能性与故意、过失和责任能力之间的争讼,最大限度地发挥我国刑法理论体系的作用。对此,笔者深表赞同,不过同时认为,由于在我国刑法理论中,关于刑事责任的争议很大,刑事责任究竟具有哪些要素还没有取得初步的一致性意见,假如将期待可能性置于责任论的范畴,必须回答的问题很多,首先应当就刑事责任的应有含义,以及它在刑法中的地位进行重新说明,之后才能分析期待可能性在该范畴中的地位。所以,责任范畴论的理由还不是十分充分。

我之所以认为应该把期待可能性作为刑事责任论的要素,理由如下。

(一)这是由我国的刑法理论构造决定的在我国刑法理论中,关于刑事责任论与犯罪论和刑罚论的关系,倾向于将刑事责任论作为一个独立于犯罪论和刑罚论的范畴。事实上,采用罪、责、刑的理论结构,不仅使我国刑法关于犯罪的分析从平面趋向立体,而且相对于国外的理论构造,还有值得称道之处。

比如在德、日等国刑法理论中,责任一般是判断行为是否有阻却犯罪的主观因素的要件,但是,由于责任不仅涉及存在与否的问题,还关乎大小轻重问题,所以,只好在有责性阶段,一并包含责任的全部内容。这样,必然将犯罪的定性与量刑的判断混淆起来,从而在理论上就不彻底。我国刑法学将刑事责任与犯罪分开,与英美法系的刑事辩护事由有相似之处,但并不等于说两者没有差别,毕竟我国司法中定罪的模式与英美法系国家不同,在犯罪论构造上就有明显分歧。在思维习惯方面,我国理论比他们更强调逻辑结构的严密性和完美性。

我国刑法理论关于犯罪的认知模式是平面的,但是,它并不妨碍对于犯罪的发现和认定。只不过由于完全从形式上进行把握,使定罪的范围就比较大,比如说,在以生命对生命的同等价值的避险场合,行为人吃了同伴,依据我国的刑法规定,行为人的行为构成犯罪,而在德、日国家,则可以根据责任阻却的理论而阻却犯罪。所以在结果上,我国的犯罪论模式似乎过于刻板和不近人情。但是,由于在犯罪成立之后,还不能进入到刑罚裁量阶段,此前必须评价行为人的责任,在这个阶段,也可以阻却责任,即有犯罪不等于有责任,行为人就不会受到实质性的处罚。这样就使得问题基本上被化解了。另外,我们还必须注意,牺牲他人的生命来挽救自己的生命,和“舍身取义”的社会道义是矛盾的,如果我们认为行为不构成犯罪,无异于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合法的,就含有鼓励类似行为的意思,因此,将这样的行为作为犯罪认定的通说观点,是正确的。宣布其有罪,也就表明法律不主张这样的行为,只不过由于行为人没有更好的保全办法,所以不对他施加实质处罚罢了。而且,由于这个阶段的存在,使得责任大小的认定有比较大的空间,也即更有利于发挥期待可能性在衡量责任大小方面的机能,而德、日等国的模式中存在忽视责任程度判定的可能性。综合以上理由,我认为,我国的刑法模式在将期待可能性作为刑事责任的判断要素之后,反比德、日显得合理。

(二)这是由刑事责任的应有之义决定的关于刑事责任的概念,如果简单地从消极方面或者积极方面理解,它就没有单独立足的必要。因为,如果从积极方面认为刑事责任是一种应该负担的义务,此时,责任就与刑事法律中的禁止性规范或命令性规范相重复,既然如此,我们可以认为犯罪的评价就是责任的评价,也可以认识责任的评价就是犯罪的评价,如此一来就没有刑事责任的独立地位可言,它只能如大陆法系理论一样依附在犯罪论中。如果从消极方面认为刑事责任是一种后果,这一点在谴责说、责任说、法律关系说以及后果说均是如此,由于刑罚、非刑罚处理方法都是犯罪的后果,则导致不能划分刑事责任与刑事处罚的界限,从而不能将刑事责任与刑罚分割开来,这样,要么没有刑罚论的独立地位,要么没有刑事责任的独立地位。但是,由于没有刑罚的犯罪是极其例外的,那么,没有刑罚论的刑法理论是不可思议的,因此,问题最终落脚于刑事责任,即它只能依附于刑罚论中。总之,从这两方面理解刑事责任,在刑法理论上会使整个体系不协调,也不符合司法操作的实际。

在司法实际操作中,刑事责任判断是一种评价。行为是否具有犯罪性,通常是一个形式的判断。即只要行为的客观表现符合犯罪的构成模式,行为人的行为就应该被认定为犯罪。但是,就犯罪构成的一系列标准而言,不过是根据类型性的行为人客观环境和行为人主观条件而拟制的,它们并不能从动态的层面、完全反映行为人不犯罪的现实可能性。而根据社会的一般观念,一个人有意志自由才有选择行为的能力可言,只有选择行为的能力才有不实施犯罪行为的可能性,当法定的标准并不能完全反映行为选择的可能性时,虽然根据法律的规定,行为人的行为构成了犯罪,但是却不能就此判断他有责任。因此,根据我国的犯罪构造体系,当行为被评价为犯罪之后,还必须进一步评价行为人有没有不实行犯罪的现实可能性,这就是责任所要解决的问题,理所当然是责任的内容。所以,对于刑事责任的评价,我国与德、日等国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18]德国学者耶塞克认为,所谓责任,“就是意志形成的非难可能性”,它意味着对行为人在意志形成过程中施加影响的标准进行否定评价。[19]而期待可能性在本质上属于意志形成的可能性,对期待可能性的评价,其实就是“意志形成的非难可能性”评价,所以,期待可能性属于责任的范畴。

(三)这是根据罪刑法定原则所作出的合理选择

由于产生期待可能性问题的事由通常是具体的,存在不为法律所明确规定的可能性,所以,期待可能性理论有可能破坏罪刑法定原则。而要运用期待可能性论,就必须不脱离罪刑法定原则。在这个问题上,大陆法系学者将期待可能性作为犯罪论的要素以及我国学者将期待可能性作为责任能力或者罪过要素都具有共同的、不可避免的诟病,不能克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之虞。

根据对罪刑法定原则的普遍理解,罪刑法定主义在实质上包括三个条件:(1)刑罚法规条文的明确性;(2)刑罚法规内容的正当性;(3)通过民主的方式制定。[20]在司法实践中,当刑法规范与宪政的目的存在矛盾时,或者当刑法规范不明确、刑法规定具有不正当性时,完全应该遵从实质意义上的罪刑法定原则,限制或者取消对这些刑法规范的适用。在刑法分则规定的条文中,一个行为被作为犯罪规定下来,总是有一定依据的,在现代政治制度中,刑法的制定有严格的民主程序,因此,具体规定违背民主原则的现象基本上不存在,所以,将期待可能性作为阻却犯罪的原因,一般只能局限于有法律明文规定的场合。另外,如果法律规定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实质条件,那么虽然在理论上可以运用期待可能性进行解释,但在实践中,并没有其适用的必要。甲的行为构成犯罪,而一般人不仅认为它是犯罪,而且即使处在甲的境地时也不会犯罪,对此,法律也有明确合理的规定,那么,司法中只须依据事实和规定进行处理,而没有必要特别依据期待可能性进行解释。

但是,如果刑法规定并不具体,或者有弹性,法官就可以运用期待可能性说明为何这样处理而不那样处理的原因。如果依据现实情形和对应的法律规定,不能免除行为的犯罪性时,假如强行施加刑罚反而不能为一般人所接受,这时,充分运用期待可能性作为评价责任程度的事由,具有积极意义。因为一般人在行为构成犯罪时,注重的是其结果,如果存在一般人认为值得宽恕的原因,就可以认为没有刑事责任或者刑事责任比较小,并作为减免刑事处分的责任前提,以求在最大限度内消除对被告的不当处罚。

(四)这种处置方式不会限制期待可能性的机能,不产生诉讼上的问题

于犯罪论中寻求期待可能性的地位,还存在诉讼上的举证问题,要么增加起诉机关的诉累,要么强求当时人举证,这都不尽合理和可取。但于犯罪论之外确定它的地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由于在刑法立法中,已经考虑了一般情形之下的期待可能性,而且针对属于期待不可能的一些常见情况,在立法中规定为阻却犯罪的例外事由,所以可以说,期待不可能性发挥阻却犯罪的机能已经比较充分。同时,以犯罪为前提,进一步考虑包括期待不可能性在内的刑事责任,就不仅从形式上保障了期待可能性论不被滥用,而且结合具体情形,再次发挥评价责任大小的功能,从而,属于法定的阻却犯罪的部分,可以在犯罪论中得到运用,而不能阻却犯罪的,就作为评价责任的事由被展开。同时,由于期待可能性是评价责任的要素,就不必在犯罪的认定阶段进行积极的举证,所以不至于引起诉讼方面的问题,不会导致对公诉方或被告人不利的后果。

(五)这种处置方式,可以更加充分地注意犯罪前的原因,从而合理评价责任

一个人犯了罪处以一定的刑罚,另外一个人也犯这种罪或许不能处以同样的刑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甲为了赌博而贪污单位财物的行为,与银行职员乙为了给长期卧病的妻子治病而贪污的行为,两者产生的原因不同,其刑事责任并不一样。如果脱离犯罪产生的原因,其结果肯定令人不服。脱离犯罪原因的刑法是呆板的刑法。

在刑事司法中,对于犯罪产生的原因,一般只包括犯罪的目的、动机、被害人原因,这些因素往往只是一些主观性事实,是说明行为人可否不实行犯罪的评价条件,并不能直接说明行为人犯罪的可能性,如人产生了需求钱财的动机,但并不等于他一定要用犯罪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犯罪动机、目的等等因素,必须结合客观环境,成为期待可能性判断的要素。而期待可能性正是借助于行为之际的行为人内部和外部情形的结合,生动地解释犯罪发生的原因,进而说明行为选择的可能性及其大小,完整地反映行为人的责任。

10、

篇2:刑法学的试题及答案

1.(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及其地位)甲、乙二人为中学时代的好友,久别重逢,欣喜异常。二

人热烈拥抱,并像学生时代那样用拳击打对方。不料甲一拳打到乙某的肚子以后,乙

某感到有些不适。一个小时后即晕倒在地。甲急忙送乙某去医院急救,但抢救无效死

亡。原因是乙某脾肿大异常,因为受到甲某一拳的外力冲击,脾破裂,在体内大出血而

导致死亡。甲某的行为:()A.与乙某的死亡结果没有因果关系 B.与乙某的死亡结果有因果关系 C.甲某应当负刑事责任 D.甲某不应当负刑事责任

2.下列哪些情况认为具有因果关系?()A.甲希望乙在交通事故中死亡,出资赞助乙乘飞机周游世界,乙果真在途中遏空难而

死亡

B.甲为了替自己遭到强奸杀害的女儿报仇,在罪犯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的途中,来人

不备将该罪犯砍死

c.甲遭遇乙某强奸,在乙某的紧追之下,不幸失足跌入悬崖摔死

D.甲用刀扎伤乙某,当时地处深山,甲背乙走两天两夜才赶到最近的一家医院,到医

院之后,乙才因为失血过多而死亡

3.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下列哪种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A.强奸 B.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C.制造毒品 D.绑架

4.(相对责任年龄及跨年龄段的犯罪问题)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与幼女发

生性关系的,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情节轻微、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 B.不论情节是否轻微、有无严重后果,一律构成犯罪 C.构成犯罪的,应当定奸淫幼女罪

D.构成犯罪的,应当定强奸罪

5.甲某因为琐事与乙某发生争执,乙某转身离去,甲某则从地上拣起一根道木追上,朝

乙某头部猛击。乙某倒地后,甲某又朝其连击数下,致乙某死亡。之后,甲某又到乙

某办公室乱砸一气。甲某作案后跳矿井自杀未遂。经鉴定,甲某为限制刑事责任能 力人。()A.甲某构成故意杀人罪 B.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C.对甲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甲某不负刑事责任

6.(特殊主体)关于特殊主体下列哪种提法是正确的?()A.贪污罪的主体与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各自利用了本人的职务上的便利,共同侵吞国

有财产的,根据主犯的身份认定犯罪的性质

B.特殊主体的犯罪意味着没有该特殊主体身份的人不可能单独构成该罪的实行犯,但是可以构成帮助犯或者教唆犯

c.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组织罪的组织者,属于特殊主体的身份 D.境外黑社会组织成员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属于特殊主体的犯罪 7.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最主要的一个区别是:()A.意志因素不同 B.认识因素不同 C.行为方式不同 D.罪过形式不同 8.下列关于过失犯罪的说法,错误的是:(.)A.未满16周岁的人对过失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B.必须以具备法定的犯罪结果为构成犯罪的要件 C.过失可以成立未遂犯 D.单位可以构成过失犯罪

9.甲、乙二人住在山区,当地野猪危害庄稼的情况严重。听说邻县使用“电猫”,效果很

好。就去观摩取经,并买回一台“电猫”。甲、乙二人安装好电猫,并在野猪可能出没的山上拉上棵电线,距地面40厘米。在裸电线通过的路口上均设置了警告牌,并告

知通电的时间为:晚7点开电,早6点收电。村民丙某盗伐林木,于早5点30分触电

死亡。甲某的行为:()A.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 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D.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10.甲某带其子(4岁)在公园游乐场玩耍时,其子因与同龄儿童乙某争抢座位从旋转电

马上摔下,头部磕起一个大包。甲某生气,将乙某拉过打了一个耳光。乙某母亲见状

质问甲某。乙某乘机咬了甲某手腕一口。甲某恼怒中顺手将乙某推了一把,乙某踉

跄了几步摔倒,头部恰好撞上石阶的破口锐角上,致使头破血流,因神经受压而死亡。

甲某的行为:()A.属于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

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 C.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D.构成故意伤害罪,属于阈接故意

11.甲在深山里的一块玉米地常遭野猪糟蹋,某日夜晚持猎枪守候,不久听见玉米中哗哗

作响,并隐约见一黑影,甲以为是野猪,即开枪射击,经查看发现是一个偷玉米的人,关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是:()A.客体错误 B.行为误差 C.故意犯罪

D.过失致人死亡罪或者意外事件

12.某甲偶然发现某乙所开小轿车正是自己几天前失窃的小轿车,即强行夺取。某乙奋

起对抗,二人打斗起来。某乙不敌某甲,落荒而逃。某甲将车开回家后,发现该车并

非是自己丢失的那辆。后来,某乙找到某甲索要该车,某甲拒不交还。某甲的行为:()A.不构成犯罪 B.构成侵占罪 C.构成抢劫罪 D.构成盗窃罪

13.(事实认识错误)甲某为赖掉欠丁某的5万元债务,将丁某杀害,并将尸体肢解,用塑

料编织袋打包。对某乙谎称是毒品,托其从××市运至×市,并声称事成后必有重

酬。某乙按吩咐打出租车将该塑料编织袋打成包裹运至×市,存放在火车站小件寄

存处。()A.甲某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某不构成犯罪

B.甲某构成抢劫罪,乙某构成运输毒品罪(未遂)C.甲某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某构成运输毒品罪(未遂)D.甲某构成抢劫罪,乙某构成包庇罪

14.甲某经常受乙某的欺负,心怀怨恨。某日甲某开车,乙某令其停车,甲某故意开车将

其撞倒。甲某以为乙某已经死亡,然后将乙某搬到车上,在路过一大桥时将乙某的尸 体抛到河中。经法医鉴定,乙某是因为溺水而死。()A.甲某存在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B.甲某构成交通肇事罪

C.甲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D.甲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15.属于犯罪构成一般要件的是:()A.犯罪客体 B.犯罪对象

C.犯罪动机 D.犯罪结果

16.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于下列哪些罪行应当负刑事责任?()A.放火 B.抢劫

C.绑架 D.投放危险物质

17.下列哪种情形的认识错误不影响犯罪故意的成立?()A.行为人发生了法律上的认识错误

B.行为人投毒,本想杀害乙某(人),但没料到甲某(人)把投放有毒药的饮料喝下,被

毒死了

C.行为人欲投毒杀害乙某,没料到所投之毒物因为失效而不具有毒性,没有使乙某

中毒

D.山民甲某经有关部门批准,猎杀危害其庄稼的野猪。某日晚,甲某持猎枪看守在庄稼地里,见到一个黑影,以为是野猪,立即开枪射击。走近一看发现打死了一个

18.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A.希望 B.轻信 C.放任 D.疏忽

19.甲,15岁,与乙(20岁)共同绑架儿童丙勒索到5万元赎金后,甲乙二人共同将丙杀

害。()A.对甲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B.对甲应当以绑架罪定罪处罚 C.对乙应当以绑架罪定罪处罚 D.甲不负刑事责任

20.甲17岁,身强体壮,出于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或者寻求精神刺激,随意殴打其他未成年人、多次对其他未成年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公私财物,扰乱学校及其他公共场

所秩序。对于甲的行为:()A.一般不追究刑事责任

B.情节严重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C.情节严重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D.情节严重的,以扰乱社会秩序罪定罪处罚

21.甲(15岁)和乙(17岁)在共同盗窃过程中二人共同使用暴力将被害人丙打成重伤。()A.对甲乙抢劫罪(结果加重犯)定罪处罚 B.对甲乙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C.对甲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D.对乙以抢劫罪(蛄果加重犯)定罪处罚

22.精神病人甲具有下列哪种情形认为没有刑事责任能力?()A.完全丧失了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

B.完全丧失了辨认能力但还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C.完全丧失了控制能力但还有一定的辨认能力

D.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能力

23.只能以个人犯罪论处的情形是:()A.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 B.没有法人资格的私营、合伙企业犯罪的

C.为犯罪而设的单位实施犯罪的

D.单位设立后专门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

24.甲纺织品公司(具有法人资格)经海关许可进口保税毛料300余吨,货物价值1200余

万元。甲公司将该批毛料加工后,由经理乙决定,业务员丙、丁经手擅自销售给国内的一家大百货商店,由该店在柜台出售。然后甲公司利用虚假的出口报关单核销了

本公司应当出口而在国内销售的该批保税毛料。偷逃应缴税额400余万元,全部归

公司所有。关于此案,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甲公司构成偷税罪

B.乙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丙、丁是直接责任人员 C.对甲公司判处罚金,对乙、丙、丁判处刑罚

D.对乙、丙、丁可以按照作用大小区分主犯、从犯,如果作用相当的也可以不区分主

犯、从犯

25.关于单位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员与犯罪单位是共犯关系

B.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与直接责任人员是当然的主犯与从犯的关系

C.单位犯罪后单位决定自动投案、如实供述单位罪行的,成立自首 D.甲单位与乙单位勾结共同实施单位犯罪的,能成立单位共同犯罪

26.甲因遭丈夫乙虐待被迫离家出走。甲的女儿丙(1986年5月6日出生)在2000年5 月1日前来看望,甲唆使丙用家中的老鼠药拌入饭中毒死乙。丙于同年5月6日回

到家中,在其父亲乙的饭中拌入灭鼠药,将乙毒死。甲的行为:()A.构成故意杀人罪 B.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

C.故意杀人罪的间接实行犯 D.传授犯罪方法罪

27.甲(男,20岁)、乙(男,15岁)合谋盗窃丙。甲站在丙身边掩护,乙用镊子从丙裤兜内

窃得1600元。丙发现将乙抓住要去派出所。甲乙为脱身,拔刀将丙刺倒,致其死亡。

甲乙二人如何认定处理?()A.甲构成抢劫罪 B.甲构成盗窃罪和故意杀人罪 C.乙构成故意杀人罪 D.乙构成抢劫罪 28.下列哪些情况被认为具有因果关系?()A.甲遭遇乙绑架,从疾驰的车上跳车避跑时,不幸摔死.

B.甲在火车站站台偷乙钱包后跳下轨道逃跑,乙发现后追赶,被进站台的火车撞死 C.甲殴打乙造成小臂骨折,乙搭乘出租丰汽车去医院的途中,发生车祸,乙在车祸中

丧生

D.甲遭到乙的抢劫,逃跑中被丙的汽车撞死.乙的行为与甲的死亡蛄果 29.下列情形中,应认定有因果关系的情形是:()A.雇主甲在下雨打雷天仍然令雇员G外出干活,G不幸被雷电击死

B.医生乙很轻率的地告诉病人N,他怀疑N患有癌症,致使N患上了精神病 C.车主丙见小偷S溜进车库盗窃自己的汽车,就对S大喊一声,S被惊吓在逃跑时

摔断了腿

D.丁在斗殴中使用匕首深深扎入H的腹部造成大出血,医生D经验不足处置不当,H失血过多死亡

E.戊醉酒后驾车将行人P撞成重伤,戊驾车逃离现场,P的仇人张三碰巧路过车祸

现场,用石头将P砸死。戊的行为与P死亡之间 30.下列不属于犯罪对象的有哪些?()A.甲为谋取不正当利益送给王法官的价值2万元的手提电脑 B.乙厂违反国家毒品管制法规非法制造的3公斤甲基苯丙胺 C.丙抢劫时所用的管制刀具

D.丁实施杀人后从雇凶者戊某处获得的20万元现金 31.下列关于犯罪主观方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某隧道地下暴雨,岩石松动,随时有可能塌方,甲为将机械抢救出来,下令工人冲

进隧道抢运,这时发生塌方,致数人死亡,甲属于过于自信过失构成过失致人死亡

B.在年会射击表演中未受过专门训练的甲与人打赌,射击女演员头顶的酒杯而击中

女演员致死,甲是间接故意,构成故意杀人罪

C.甲与乙在甲的座落于山中的剐墅度假时,二人在阳台上以院中果树上的果子为

靶,比试枪法。甲妻提醒,别打到对面山上的人。甲用望远镜仔细观察,未见任何

人影,二人便开始比赛。不料打死一砍柴人,属于过于疏忽大意过失

D.甲深夜在山林中盗伐树木,巡夜的守林人乙听到砍伐声,为了不惊动盗伐者寻声

悄悄接近。被砍伐的树木倒下,砸死了乙,对于乙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不负刑

事责任

32.关于单位犯罪下列哪种说法错误?()A.以单位名义(单位领导决定或授权由单位成员实施)犯罪,为了单位利益或违法所

得主要归单位的,是单位犯罪

B.单位在犯罪后,单位的负责人自动投案如实供述的,单位犯罪成立自首;其他直接

责任人员如实供述的,也能成立自首

C.两个以上的单位共谋并共同实施单位犯罪的,可以成立共犯

D.单位和个人共同走私的以共犯论处,单位和个人均应对共同走私所偷逃应缴税额

负责

33.既包括单位犯罪主体也包括自然人犯罪主体的犯罪是:()A.虚假破产罪

B.骗取金融机构信用罪

C.擅自运用客户资金、财产罪 D.违规运用资金罪

转自学易网 转自学易网 转自学易网 转自学易网 转自学易网 转自学易网 转自学易网 转自学易网 转自学易网 转自学易网 转自学易网 转自学易网 转自学易网 答案及解析

1.B、D。提示: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及其地位。我国刑法理论认为因果关系是客观的,这 意味着在判断因果关系时不考虑行为人的主观认识。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认识到,不认 识到或不可能认识到对因果关系的存在不发生影响,但对责任的有无与轻重发生影响。

在本案中甲某的行为与乙某的死亡有因果关系。但甲某对乙某的死亡不应负刑事责任,不负刑事责任不是因为没有因果关系,而是因为甲某没有主观罪过,:由于意外事件导致了乙某 的死亡。这样钧题目实际上是主观罪过的判斯问题(是否意外事件),问题的焦点不在客观。我国学说认为因果关系是客观的,在判断因果关系的肘候把主观罪责排除在外。实际上,因果

关系有无的判断并不具有决定意义,存在因果关系只是说有可能承担责任,具备了客观基础,不能据此简单认为必须承担刑事责任,还要考察主观罪过,这一点也是应注意的问题,实际上

电是个观念问题。因果关系的判段与责任的判断是分开的,我国相对而言对因果关系判断的 范围有所扩张导致与自己的感觉不一致,这时我们要克服自己这种常识的感觉来适应这种不 太自然的做法。

2.B、C、D。提示:A赞助他人乘飞机并不违法,空难是一种人人皆知的合理风险,所以 不认为有因果关系。、B罪犯事实上是被甲砍死,有因果关系。C甲摔死结果可归咎于乙暴力

犯罪行为。D甲在恶劣环境下致人受伤而死,该恶劣条件不阻碍具有因果关系,因为因果关系

总是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

3. A、B。《刑法》第17条第2款。

4.A、D。相对责任年龄及跨年龄段的犯罪问题。

5.A、c。提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6.A、B、D。提示:身份犯(特殊主体的犯罪)如贪污罪、受贿罪等,需行为人具有特定身

份(如果国家工作人员)才能构成该种犯罪。但这仅限于单个人的实行犯或正犯,不妨碍没有 身份的人因帮助、教唆行为而成立身份犯的共犯。身份不同也不妨害成立共犯。

C:是错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是一般主体。任何人皆可构成本罪,无身份限制,因为是犯

罪获得的地位和身份不是身份犯。加入黑社会,打拼一番成为老大不能说是身份犯。D是正确的,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

7.A。提示:二者在认识因素上都是“明知”。在认识程度上,直接故意包含认识到危害

结果发生的(1)必然性租(2)可能性;间接故意一般只包含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若 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必然性仍然执意为之造成该结果,应推断该人对该危害结果是希望而 非放任。

8.C。提示:在我国刑法上,对过失行为没有造成严重结果的不当傲犯罪。目前我国刑 法上没有规定惩治过失危险行为,可以说过失犯都是实害犯、结果犯、实质犯,没有过失危险

犯。

9.A、c。典型的过于自信的过失。电人还是电猪,这对判断是间接故意还是过予自信 的过失有影响。涉及对人的死亡结果有没有恶意,类似的还有,粉条经常被偷,于是撒上毒药,小偷偷回吃后中毒死了,对于这种情况应定间接故意。还有一种情况.在田闻地头喷上毒药防

止牲畜吃他的庄稼,不知人偷吃中毒死了,这种情况一般认为是过失。行为人内心是想防人 的,针对人实施的,定间接故意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行为人是防止牲畜偷吃庄稼,意外地被人

偷吃了的情况下,定过失的可能性比较大。

10.C。理由:疏忽大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区别的点在于行为人事先对于行为的结果有 无预见,如果有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如上题的行为人明知设置电网电 猪有危险、因而设置告示牌,显而易见他对行为的危险性有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过于自信的

过失。而本案是偶然发生的一件事,甲被咬后生气推了乙一把,不能说多大的恶意i但是行为

人生气头上力气大一些导致小孩子摔倒死亡,这种情况属于过失致人死亡,事先没有预见到行

为的后果,行为人对于这种后果也非常后悔。事先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本案能否认为是故意伤害呢?这涉及过失致人死亡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区别,要点在于导 致死亡结果的行为性质本身是否具有伤害的恶意和性质。具有伤害的恶意和性质而导致死亡 结果的应定故意伤害致死。这种情况处罚很重,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如果行为本

身不具有伤害的恶意和性质,而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间粗心、草率导致死亡结果的,属于疏忽

大意的过失.属予过失致人死亡。类似一巴掌把人打死、一下推死人的情况。掌握的尺度多数

倾向于过失致人死亡。被小孩子咬一口.一生气推他一把。这种情况不能说行为人有伤害的 恶意和性质,所以定过失致人死亡是比较合理的、符合人们处理案件经验。

11.A、D。提示:我国学说对事实认识错误的分类有:(1)客体认识错误;(2)对象认识 错误;(3)手段(工具)认识错误以及(4)因果关系认识错误。其中“客体错误”是指行为人预 想侵犯与实际侵犯的对象在法律性质上不同,分属于不同的犯罪构成要件,可简称为“非同质

错误”或“非同类错误”。它属于抽象的事实错误。“对象错误”,是行为人预想侵犯的对象与行

为人实际侵犯的对象在法律性质上是相同的,属于同一构成要件的,可简称为“同质错误”或

“同类错误”。它属于具体的事实错误。根据“法定符合说”认定认识错误,“同质错误”不阻却

行为人对因错误而造成的同质犯罪结果承担故意罪责;“非同质错误”阻却行为人对因错误而

造成的非同质犯罪结果承担故意罪责。

12.B。事实认识错误,缺乏抢劫故意。但持有他人之物,拒不交还的,可成立侵占罪。13.C。甲欺骗、利用乙为其隐匿尸体,对甲而言是其故意杀人的“事后不可罚”行为;对乙

丽言并不知情,误认为尸体(犯罪证据)是毒品而为他人(甲)运输,属于“不同质错误”,阻却对

不同质结果(毁灭证据)成立故意,不成立帮助毁灭证据罪。但是有运输毒品故意并实施了相 应行为,具有运输毒品的性质。是否成立运输毒品罪取决于对待“不能犯未遂”的立场。若认

为不能犯未遂可罚,则成立运输毒品罪(未遂)。

14.A、C。解释:甲本来就有杀人的故意.决定其行为具有杀人的性质。对死因即结果的

误认(因果关系认识错误).不阻却既遂。

15.A。犯罪构成”四要件”说的常识。犯罪构成“一般要件”:(1)犯罪客体;(2)犯罪客 观方面;(3)犯罪主体;(4)犯罪主观方面。对象、结果属于客观方面的要素,不是一般要件; 动机是主观方面的要素。

16.A、B、D。《刑法》第17条第2款相对刑事责任年龄。

17.A、B、C。提示:A法律错误原则不免除故意罪责。B打击错误,不阻却对同质结果成

立故意。.C工具或手段错误,不能犯未遂。D行为人自始至终都不存在犯罪故意。对因为误

认对象而造成的损害结果,只可能是过失或意外事件。

18.C。提示: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希望”;间接故意的是“放任”,在行为人“明知”自

己的危害行为会造成某危害结果并且造成该危害结果时,不能证明行为人对该结果是希望的,也成立故意,叫“间接故意”,也可认为是一种非典型的故意。其基本点是:(1)“明知”;(2)没

有表现出对结果的“欲求”。

19.A、C。刑事责任年龄。最高法“审理未成年人刑案的解释”(2006·1)第5条:“已满

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以外的行为,如果同时触犯了《刑法》

第17条第 款规定的,应当依照《刑法》第17条第 款的规定确定罪名,定罪处罚。”据此应当

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20.A、C。最高法“审理未成年人刑案的解释”。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出于以大

欺小、以强凌弱或者寻求精神刺激,随意殴打其他未成年人、多次对其他未成年人强拿硬要或

者任意损毁公私财物,扰乱学校及其他公共场所秩序,情节严重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O„

21.C、D。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不适用转化抢劫罪规定的情形。最高法“审 理未成年人刑案的解释”还有哪些对未成年人的宽大规定? 22.A、B、C。第18条。学理J二一般认为精神病人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完全丧失其一,就

可认为无刑事责任能力。

23.A、B、C、D。单位犯罪的认定,参见有关单位犯罪的司法解释。

24.B、C、D。提示:处理单位犯罪的基本知识。A将保税、免税的物品擅自在境内销售

牟利的,属于走私性质,甲公司应成立走私普通货物罪。走私普通货物实际是一种特殊的偷 税。

25.C、D。单位犯罪的基础知识。X单位犯Y罪的责任人员Z。X单位是犯Y罪的主 体,Z作为X单位犯Y罪的责任人员,就Y罪而言不是X单位的共犯。这种场合其实犯罪主 体就一个,即X单位。

26.A、C。因为丙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不具备犯罪主体资格,故甲与丙不构成共犯。甲

是间接正犯(间接实行犯),属于单独犯,不是教唆犯。注意,也不适用教唆不满18周岁人犯罪

从重处罚的情节。

27.A、C。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盗窃、抢夺犯罪过程中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不

以抢劫罪论处,因为不满16周岁的人对盗窃不负刑事责任,所以也不能转化为抢劫。根据使

用暴力的情况按照杀人、伤害罪定罪处罚。

28.A、D。解析:我国对因果关系认定的通说认为,因果关系具有客观性,危害行为与危

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正是由于采取这种观点,也相应的大

了认定因果关系的范围,所以,某些情况虽然有些“偶然”(或者说行为并不曾预料到),通常也

认定为具有因果关系,但是,这种认识也不能推向极端,本案中A、D通常认定为具有因果关

系,而B.C则通常并不认定为具有因果关系。

29.D。解析:ABC情形,行为人行为只是结果的条件,缺乏相当性。另外,该行为自身

明显不是某种犯罪的实行行为,考虑其刑法意义的因果没有实际意义。D颂q=T的行为本身 包含着发生结果的极高概率,D的轻微不当医疗行为不中断因果关系。E项因果关系中断。30.ABCD.解析: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侵犯或者直接指向的人。物、信息。A属于 组成犯罪行为之物;B属于犯罪行为孳生之物,对于走私,贩卖、运输毒品行为而言,犯罪对象

则为毒品;C属于供犯罪行为使用之物,其犯罪对象应为被抢劫的人和被抢走的物;D属于实

施犯罪行为所取得的报酬.其犯罪对象应为被杀害的人。

31. BD。解析:故意、过失以及意外事件的认定。A错在定性过失致人死亡罪.应为生

产、作业责任事故罪;C应为过于自信过失,因为行为人明显已经预见到自己行为可能发生危

害社会的结果(还特意用望远镜看了看)。

32.ABCD。解析:(单位犯罪的基本观念)单位犯罪的基本特征包括:(1)以单位的名义 实施犯罪;(2)为单位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者违法所得大部分归单位所得韵。根据金融犯罪案纪

要:两个以上单位以共同故意实施的犯罪,应根据各单位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大小,确

定犯罪单位的主、从犯。对于单位与个人组合的共同犯罪,根据共同犯罪的一般原理应当以共

犯论处。但是,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员与该犯罪单位之间不是共犯关系。审理走私案纪要: 单位在犯罪后,单位的负责人自、动投案如实供述的,单位犯罪成立自首;其他赢接责任人员如

实供述的,也能成立自首。

33.B。其他三项均只包括单位主体。B为“金融机构”,D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住 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等公众资金管理机构}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

司”。

刑法试题及答案:排除犯罪性的行为

1.甲某遭到乙某等三人的无端殴打,并被乙某用刮刀刺伤。甲某急忙夺路跑走,此时,乙

某等人高呼:“抓小偷!”路人丙某不明真相,上前抓住甲某。甲某一时难以挣脱,不得

已刺伤丙某,得以脱身。事后查明,甲某被乙某刺成重伤,甲某给丙某造成轻伤害。甲

某的行为:()A.属于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

B.属于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

C.属于假想防卫,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

D.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2.甲某在路上看到儿子正被二个人拦截、纠缠、推打,准备上前制止。这时一名便衣警察

也为制止纠纷冲上前去,在未表明身份的情况下,直接架住甲某的儿子,且动作粗暴。

甲某误以为是对方的同伙,上前用扳手砸向便衣警察的头部,致其死亡。甲某的行为:

()A.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B.属于防卫过当,应当认定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C.属于假想防卫,应当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

D.属于假想防卫,应当认定为意外事件

3.甲某的邻居乙某患有精神病,某日乘家人看管不严之机,溜出家门。持菜刀追砍甲某

年仅7岁的儿子,甲某情急之中,顺手拿起一根铁棍,追过去将乙某打倒在地,致乙某

重伤。甲某的行为应当属于:()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防卫过当 D.避险过当

4.甲入户强奸乙女,乙的妹妹丙被呼救声惊醒,丙赶到乙的房间,举棒将甲打昏,并立即

拨打110报警。同时乙发现甲在动,捡起棒子朝甲头部猛击二下,然后乙丙二人逃离

该屋,将门反锁。后甲死亡。乙的行为:()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G.故意杀人罪 D.假想防卫

5.甲与乙素有积怨,得知乙持铁棍向其父挑衅后,便前往乙家滋事。因乙不在家,甲返回

途中从路过的丁家取了一把菜刀藏于身后。乙闻讯赶至并持铁棍打甲,甲即持菜刀与

乙对打,砍伤乙左手腕关节(轻伤),甲也被随后赶至的乙之女儿丙砍伤。甲在住院治

疗期间委托其姐向公安机关投案。在庭审中,甲辩解是在受到乙一家围攻殴打时才拔

刀还击的,属于正当防卫。甲的行为:()

A.成立正当防卫,不构成犯罪

B.故意伤害罪

C.成立自首

D.故意伤害罪,成立防卫过当,应当减轻、免除处罚

6.甲乙二人绑架丙某,丙某家人交付50万元赎金。甲某为灭口执意要杀掉丙某,乙某认

为丙某家人已交赎金,杀之不义,坚决反对。遂在甲某动手杀丙时,乙与丙某联手将甲

某杀死。乙丙杀死甲的行为性质如何?()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故意杀人罪 D.紧急避险

7.甲无端遭到仇人乙的砍杀,情急之下捡起一根铁棒击中乙头部,致乙头破血流倒地。甲因为担心打死人要负刑事责任,将乙尸体运回家中碎尸灭迹。甲的行为如何定性?()A.致死乙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B.假如乙未死,甲以为乙已经死亡,抛尸河中,致乙实际被溺死,甲可以构成过失致人

死亡罪

C.假如甲发现乙没有死,将其抛入河中溺死,甲构成故意杀人罪,属于防卫过当应当

减轻免除处罚

D.假如乙已经死亡,甲以为没有死亡,为灭口而将其抛入河中溺死,甲构成故意杀人

罪(未遂)8.关于排除犯罪性的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抢劫犯使用暴力取得财物以后,对抢劫犯进行反击夺回财物的,防卫人虽然在抢

劫既遂以后进行防卫,只要没有明显造成造成不应有的重大损害的,仍然属于正当

防卫行为

B.制服不法侵害人以后,对其再实施加害行为,致其重伤的,是故意伤害行为

C.野生动物被饲主唆使侵害他人时,其侵害属于不法侵害;但是,野生动物对人的自

发侵害,不是不法侵害

D.乙丙身着警服携带警棍冒充警察“抓赌”。参赌者甲见来了警察,急忙逃跑。乙抓

住甲的衣服,甲拔出水果刀扎乙,致乙重伤。甲的行为构成过失重伤罪

9.甲(男,30岁)在野外游玩时,遇到正在山上寻找草药的乙(女,18岁),见乙孤身一人,便起了歹心,将乙强奸。事毕,甲起身穿衣,乙乘机捡起地上的一块石头将甲砸得倒在地上,然后急忙穿上衣服跑回家中。事后鉴定甲受重伤,经调查甲曾多次绑架、劫持妇

女实施强奸行为。乙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形?()A.事后防卫 B.正当防卫

C.防卫过当 D.紧急避险 答案及解析

l.A。提示:避险与防卫区别的典型情形。避险与防卫均可排除“人对造成的损害”负刑

事责任,但适用的场合不同,防卫用于排除对“不法侵害方”造成损害的犯罪性;避险用于排除

对“非不法侵害方”造成损害的犯罪性。牢牢把握此点即可。丙见义勇为不是不法侵害,且甲 明知,所以甲对丙的损害应当适用避险排除犯罪性。若对乙等人造成损害,因为他们是不法侵

害方,应适用防卫排除犯罪性。

2.C。提示:假想防卫的处理结论:(1)不成立“防卫’’(含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2)一

般不认为是故意犯罪;(3)不排除成立过失犯罪。最终可归结为过失的认定。本案中甲对造 成便衣警察死亡存在过失,应是普通的认定分寸。本案是否属于避险呢?不是,因为.甲确实把

便衣警察误认为是不法侵害人。与上题不同之处在于:上题中的甲知道丙是见义勇为群众,只是为了避免遭受乙等人的加害不得已损害丙。也可从事实认识错误(行为性质错误)解释,缺乏妨害公务的故意。

3·A。不法侵害的范围:通常是“人”的不法侵害’,包括(1)犯罪和(2)严重侵犯人身的违 法行为。“不法”侵害应作“客观”理解,通常不考虑侵害人是否具有正常辨认、控制能力。因此

没有刑事责任能力人的侵害,也属于不法侵害。-若认为没有刑事责任能力:人的侵害不是不法

侵害,则只能适用避险制度排除犯罪性,这可能对防卫方不利。

4·A。(防卫时间的把握)根据当时情形,已被击倒的甲仍对乙丙存在威胁,不认为不法 侵害已经结束。乙的行为是正常合理的。

5.B、C。属于互殴行为,缺乏防卫意图不成立正当防卫,自然也不认为具备防卫过当情

节。自首的如实供述只要求基本事实属实。就本案而言,甲承认持菜刀砍伤乙的事实就可认为

如实供述。甲称自己属于正当防卫,属于对“行为性质”的辩解,对基本事实供述属实但对其性

质进行辩解的,不认为不如实供述。

6.A。正当防卫不限于保护本人的利益。还包括保护第三人利益。

7.A、B、D。解析:如果情急之下击中乙头部致使乙当场死亡,甲的行为因为成立无过当

防卫而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如果甲误以为乙没有死亡而为灭口将其抛入河中溺死的行为构成 对象认识错误,应当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处断。如果乙并没有死亡,而甲也发现了乙并没有死

亡,为了灭口而将其抛入河中的行为,并非防卫过当,而属于事后防卫。应定故意杀人罪.故C 选项错误。如果其以为乙已经死亡而将其抛尸河中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8.D。解析:A涉及对防卫时间条件的掌握。防卫的紧迫性的实质是来不及求得公权力 的救济。本题中,抢劫已经结束,但在罪犯尚未离开作案现场时,仍存在两方面的紧迫性:其

一,被害人财物在不法侵害人手中,尚有及时夺回的机会,如果错失机会将来更难将追回,其

二,对于现行犯,公民有权将其扭送司法机关法办。因此,被害人当场夺回财物或扭送罪犯仍

存在合法依据,仍可适用防卫制度排除犯罪性或减轻责任。如果没有超过合理限度的,属于正

当防卫;超出合理限度的,成立防卫过当。D选项因为行为人缺乏防卫意图,不具有防卫性质,成立故意伤害罪。

9.B。解析:不法侵害已经结束的实质理解:在具体场合不法侵害人对被害人的威胁是 否消失。正当防卫与事后防卫的区别。虽然甲的强奸行为已经实施完毕,但乙仍在甲的控制 中,不能完全排除甲继续加害的可能性。乙也有合理的理由相信,甲或许会继续挟持自己进行

猥亵、强暴,甚至杀人灭口。或者乙仍然感到再次受害的恐惧。这时,应认为不法侵害仍在进

篇3:会计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公司2×14年年末有关科目余额如下:“发出商品”科目余额为250万元, “生产成本”科目余额为335万元, “原材料”科目余额为200万元, “周转材料”科目的借方余额为75万元, “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为100万元, “委托代销商品”科目余额为1 200万元, “受托代销商品”科目余额为600万元, “受托代销商品款”科目余额为600万元, “工程施工”科目余额为400万元, “工程结算”科目余额为300万元。则该公司2×1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的金额为 () 万元。

A.1 960 B.2 060 C.2 460 D.2 485

2.甲公司原持有丙公司60%的股权, 其账面余额为3 000万元, 未计提减值准备。2×14年12月31日, 甲公司将其持有的对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中的1/3出售给某企业, 出售取得价款1 200万元, 处置日, 剩余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为2 400万元。出售日, 丙公司按购买日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为6 000万元。在出售20%的股权后, 甲公司对丙公司的持股比例为40%, 丧失了对丙公司的控制权。甲公司取得丙公司60%股权时, 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4 000万元。从购买日至出售日, 丙公司按购买日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净利润为1 900万元, 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导致资本公积增加100万元。甲公司有子公司乙公司, 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甲公司2×14年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 () 万元。

A.60 B.0 C.-540 D.40

3.2×14年12月1日, 某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50 000万元人民币短期融资券, 期限为1年, 票面年利率为5.8%, 每张面值为100元,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发生交易费用35万元。若该公司将该短期融资券指定为交易性金融负债, 则支付的交易费用应借记 () 科目。

A.财务费用B.投资收益C.交易性金融负债D.营业外支出

4.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该公司共有100名职工, 其中80名为直接生产人员, 20名为公司总部管理人员。2×14年有关职工薪酬的业务如下:1月1日, 甲公司购买了100套全新的公寓拟以优惠价格向职工出售, 甲公司拟向直接生产人员出售的住房平均每套购买价为200万元, 出售的价格为每套120万元;拟向管理人员出售的住房平均每套购买价为280万元, 出售的价格为每套160万元。假定该100名职工均在2×14年度中陆续购买了公司出售的住房, 售房协议规定, 职工在取得住房后必须在公司服务满10年 (含2×14年) 。假定甲公司采用直线法摊销长期待摊费用, 不考虑相关税费。另外, 在7月15日将本公司生产的笔记本电脑作为福利发放给公司职工, 每人一台。每台成本为3.6万元, 每台售价 (等于计税价格) 为4万元。甲公司2×14年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为 () 万元。

A.400 B.1348 C.333.6 D.320

5.2×14年7月1日, 甲公司与丁公司签订合同, 自丁公司购买管理系统软件, 合同价款为5 000万元, 款项分五次支付, 其中合同签订之日支付购买价款的20%, 其余款项分四次自次年起每年7月1日支付1 000万元。管理系统软件购买价款的现值为4 546万元, 折现率为5%。该软件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 无残值, 采用直线法摊销。甲公司2×14年年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额为 () 万元。

A.227.3 B.113.65 C.88.65 D.177.3

6.A公司以一台甲设备换入D公司的一台乙设备。甲设备的账面原价为100万元, 已提折旧30万元, 已提减值准备10万元。甲设备和乙设备的公允价值均无法合理确定, 另外, D公司向A公司支付补价5万元。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 则A公司换入乙设备的入账价值为 () 万元。

A.65 B.55 C.60 D.95

7.2×14年12月1日,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不可撤销的产品销售合同, 合同规定:甲公司于3个月后提交乙公司一批产品, 合同价格 (不含增值税额) 为600万元, 如甲公司违约, 将支付违约金100万元。至2×14年年末, 甲公司为生产该产品已发生成本30万元, 因原材料价格上涨, 甲公司预计生产该产品的总成本为66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 2×14年12月31日, 甲公司因该合同确认的预计负债为 () 万元。

A.30 B.60 C.90 D.100

8.2×14年1月1日, 甲企业与乙企业的一份厂房经营租赁合同到期, 甲企业于当日起对厂房进行改造并与乙企业签订了续租合同, 约定自改造完工时将厂房继续出租给乙企业。2×14年12月31日厂房改扩建工程完工, 共发生支出400万元, 符合资本化条件, 当日起按照租赁合同出租给乙企业。该厂房在甲企业取得时初始确认金额为2 000万元, 预计使用20年, 不考虑其他因素, 假设甲企业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截至2×14年1月1日已计提折旧600万元,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发生的改扩建支出应计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B.改造期间不对该厂房计提折旧C.2×14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上列示该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为0D.2×1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上列示该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为1 800万元

9.甲公司为境内上市公司, 2×14年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包括: (1) 母公司免除甲公司债务2 000万元; (2) 享有联营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年公允价值增加200万元; (3) 收到税务部门返还的所得税款1 500万元; (4) 收到政府对公司以前年度亏损补贴800万元。甲公司2×14年对上述交易或事项会计处理正确的是 () 。

A.母公司免除2 000万元债务确认为当期营业外收入B.收到政府亏损补贴800万元确认为当期营业外收入C.收到税务部门返还的所得税款1 500万元确认为资本公积D.应按享有联营企业200万元的公允价值增加额乘以相应份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10.2×12年1月1日, 甲公司向其100名高管人员每人授予4万份股票期权, 这些人员从被授予股票期权之日起连续服务满3年, 即可按每股8元的价格购买甲公司4万股普通股股票 (每股面值1元) 。该期权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为每股10元。在等待期内, 甲公司有10名高管人员离职。2×14年12月31日, 甲公司向剩余90名高管定向增发股票, 当日甲公司普通股市场价格为每股20元。2×14年12月31日, 甲公司因高管人员行权应确认的股本溢价为 () 万元。

A.3 600 B.3 240 C.6 800 D.6 120

11.甲公司拥有乙公司和丙公司两家子公司。2×13年6月15日, 乙公司将其产品以市场价格销售给丙公司, 售价为100万元 (不考虑相关税费) , 销售成本为76万元。丙公司购入后作为固定资产使用, 按4年的期限、采用年限平均法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预计净残值为零。甲公司在编制2×14年年末合并资产负债表时, 该固定资产在合并报表中列示的金额 () 万元。

A.76 B.100 C.47.5 D.62.5

12.甲公司2×14年1月1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27 000万股, 2×14年度实现的净利润中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6 000万元, 普通股平均市价为每股10元。2×14年度, 甲公司发生的与其权益性工具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如下: (1) 4月20日, 宣告发放股票股利, 以年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为基础每10股送1股, 除权日为5月1日; (2) 7月1日, 根据经批准的股权激励计划, 授予高管人员6 000万份股票期权。每份期权行权时可按4元的价格购买甲公司1股普通股, 行权日为2×15年8月1日; (3) 12月1日, 甲公司按市价回购普通股6 000万股, 用以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甲公司2×14年度的稀释每股收益是 () 元/股。

A.1.16 B.1.12 C.1.10 D.1.14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资产期末计量的表述中, 正确的有 () 。

A.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B.持有至到期投资按照市场价格计量C.交易性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D.固定资产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E.存货按照账面价值与其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2.下列各项中, 属于固定资产减值测试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时, 不应考虑的因素有 () 。

A.以资产的当前状况为基础B.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或者流出C.与预计固定资产改良有关的未来现金流量D.与尚未作出承诺的重组事项有关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E.内部转移价格

3.下列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属于非调整事项的有 () 。

A.企业合并或企业控股权的出售B.债券的发行C.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事项导致的索赔诉讼的结案D.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价格发生重大变化E.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

4.A公司对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 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假设A公司2×14年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均为零。2×14年税前会计利润为2 000万元。 (1) 2×14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为12 000万元, 该公司期末对应收账款计提了1 200万元的坏账准备。税法规定, 不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不允许税前扣除。假定该公司应收账款及坏账准备的期初余额均为0。 (2) A公司于2×14年6月30日将自用房屋用于对外出租, 该房屋的成本为2 000万元, 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转为投资性房地产之前, 已使用6.5年, 企业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预计净残值为零。转换日该房屋的公允价值为2 600万元, 账面价值为1 350万元。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后, A公司采用公允价值对该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假定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同时, 税法规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待处置时一并计算确定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在2×14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4 000万元。下列有关A公司2×14年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正确的有 () 。

A.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为300万元B.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675万元C.递延所得税费用为93.75万元D.应交所得税为437.5万元E.所得税费用为500万元

5.下列关于现金流量表项目填列的说法中, 正确的有 () 。

A.外币货币性项目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汇兑差额, 应在“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项目中反映B.以分期付款方式 (具有融资性质) 购建的长期资产每期支付的现金, 应在“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反映C.处置子公司所收到的现金, 减去子公司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以及相关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大于零) , 合并报表中在“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项目中反映D.处置对联营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收到的现金中属于已确认投资收益的部分, 应在“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项目中反映E.以现金支付的应由在建工程负担的职工薪酬, 应在“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项目中反映

6.甲公司于2×13年4月1日与A公司签订一项固定造价合同, 为A公司承建某工程, 合同金额为240万元, 预计总成本200万元。甲公司2×13年实际发生成本100万元, 因对方财务困难预计本年度发生的成本仅能够得到60万元补偿;2×14年实际发生成本60万元, 预计至合同完工还将发生成本40万元, 2×14年由于A公司财务状况好转, 能够正常履行合同, 甲公司预计与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能够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2×14年10月20日, 甲公司又与B公司签订合同, 甲公司接受B公司委托为其提供设备安装调试服务, 合同总金额为160万元, 合同约定B公司应在安装开始时预付给甲公司80万元, 等到安装完工时再支付剩余的款项。至12月31日止, 甲公司为该安装调试合同共发生劳务成本20万元 (均为职工薪酬) 。由于系初次接受委托为该单位提供设备安装调试服务, 甲公司无法可靠确定劳务的完工程度, 同时由于2×14年年末B公司发生财务困难, 剩余劳务成本能否收回难以确定。甲公司对上述业务应确认的主营业务收入的金额为 () 万元。

A.2×13年, 甲公司与A公司签订的建造合同应确认主营业务收入60万元B.2×13年, 甲公司与A公司签订的建造合同应确认主营业务收入120万元C.2×14年, 甲公司对B公司提供劳务应确认主营业务收入80万元D.2×14年, 甲公司对B公司提供劳务应确认主营业务收入20万元E.2×14年, 甲公司对上述业务应确认主营业务收入152万元

7.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的规定,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

A.受同一方重大影响的企业之间构成关联方B.因与该企业发生大量交易而存在经济依存关系的单个客户、供应商、特许商、经销商或代理商, 不构成企业的关联方C.与该企业共同控制合营企业的合营者, 不构成企业的关联方D.仅仅同受国家控制而不存在其他关联方关系的企业之间构成关联方E.与该企业主要投资者个人控制的其他企业, 构成关联方

8.上市公司按照税法规定需补缴以前年度税款或由上市公司主要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无偿代为承担或缴纳税款及相应罚金、滞纳金的, 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 () 。

A.对于上市公司按照税法规定需补缴以前年度税款的, 如果属于前期差错, 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处理, 调整以前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B.因补缴税款应支付的罚金和滞纳金, 应计入当期损益C.因补缴税款应支付的罚金和滞纳金, 应调整期初留存收益D.上市公司取得股东代缴或承担的税款、罚金、滞纳金等应计入所有者权益E.上市公司取得股东代缴或承担的税款、罚金、滞纳金等应计入营业外收入

9.甲上市公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2×14年1月1日, 以12 000万元人民币购入乙公司80%的股权, 乙公司设立在美国, 其净资产在2×14年1月1日的公允价值为2 000万美元 (等于账面价值) , 乙公司确定的记账本位币为美元。

2×14年3月1日, 为补充乙公司经营所需资金的需要, 甲公司以长期应收款形式借给乙公司500万美元, 实质上构成对乙公司净投资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 甲、乙公司之间未发生任何交易。

2×14年12月31日, 乙公司的资产2 500万美元, 折合人民币15 500万元,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2 500万美元, 折合人民币15 950万元 (不含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假定2×14年1月1日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6.4元人民币, 3月1日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6.3元人民币, 12月31日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6.2元人民币, 年平均汇率为1美元=6.3元人民币。甲公司借给乙公司的500万美元资金实质上构成对乙公司净投资的一部分。

假定少数股东不承担母公司长期应收款在合并报表中产生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甲公司下列会计处理中, 正确的有 () 。

A.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因“长期应收款”项目应当确认的汇兑损失为50万元人民币B.合并报表列示商誉金额为1 760万元人民币C.在合并报表中“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项目金额是-410万元人民币D.在合并报表中“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项目金额是-400万元人民币E.合并报表中应将长期应收款产生的汇兑差额由财务费用转入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10.甲公司为一家规模较小的上市公司, 乙公司为某大型未上市的民营企业。甲公司和乙公司的股本金额分别为800万元和1 500万元。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甲公司于2×14年9月30日通过向乙公司原股东定向增发1 200万股本企业普通股取得乙公司全部的1 500万股普通股。甲公司普通股股票在2×14年9月30日的公允价值为每股100元, 乙公司普通股股票当日的公允价值为每股80元。甲公司、乙公司每股普通股的面值均为1元。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影响, 甲公司和乙公司在合并前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下列关于此项合并的表述中, 正确的有 () 。

A.甲公司为法律上的子公司, 乙公司为法律上的母公司B.合并报表中, 乙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应以其合并时的公允价值计量C.合并后乙公司原股东持有甲公司股权的比例为60%D.合并报表中的留存收益反映的是甲公司合并前的留存收益E.此项合并中, 乙公司 (购买方) 的合并成本为8亿元

三、综合题

1.A公司2×12年至2×14年有关资料如下:

(1) A公司2×12年1月2日以一组资产交换甲公司持有B公司30%的股份作为长期股权投资。A公司取得30%股权支付的对价包括银行存款、一项投资性房地产、一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一项无形资产。取得投资日, 该组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有关资料如下:

单位:万元

(2) 2×12年1月2日, 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6 000万元, B公司除一项管理用固定资产外, 其他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400万元, 公允价值为500万元, 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 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无残值。

(3) 2×12年度B公司实现净利润1 980万元。2×12年10月5日, B公司向A公司销售一批商品, 售价为200万元, 成本为150万元, 至2×12年12月31日, A公司将上述商品对外出售60%。

(4) 2×12年B公司因自用房地产改为投资性房地产使资本公积增加200万元。

(5) 2×13年B公司宣告并发放现金股利1 000万元。

(6) 2×13年度B公司实现净利润2 980万元。A公司将2×12年10月5日从B公司购入的商品全部对外出售, 2×13年度B公司未发生其他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

(7) 2×14年1月1日, 经B公司董事会决定, 接受一新的投资者向B公司投资20 000万元, 由此A公司持有B公司股权比例下降到20%, 但对B公司仍具有重大影响。

(8) 2×14年B公司实现净利润3 500万元, 宣告并发放现金股利1 200万元。

假定:

(1) A公司和B公司均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

(2) 不考虑所得税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3) A公司库存商品的公允价值与计税价格相等。

(4)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影响当期损益。

(5) A公司有子公司C公司。

要求:

(1) 编制A公司2×12年1月2日取得B公司30%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

(2) 编制A公司2×12年个别报表中与长期股权投资有关的会计分录。

(3) 编制A公司2×13年个别报表中与长期股权投资有关的会计分录。

(4) 编制2×12年和2×13年A公司合并报表中调整内部交易的会计分录。

(5) 计算A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2×13年12月31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6) 编制A公司2×14年1月1日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

(7) 编制A公司2×14年与B公司实现净利润和分配现金股利有关的会计分录。

2.甲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甲公司) 系境内上市公司, 2×12年至2×14年, 甲公司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

(1) 2×12年10月1日, 甲公司与A公司签订一份合同, 为A公司安装某大型成套设备。

合同约定: (1) 该成套设备的安装任务包括场地勘察、设计、地基平整、相关设施建造、设备安装和调试等。其中, 地基平整和相关设施建造须由甲公司委托A公司所在地有特定资质的建筑承包商完成。 (2) 合同总金额为5 000万元, A公司于2×12年12月31日和2×13年12月31日分别支付合同总金额的40%, 其余部分于设备完工后支付。 (3) 工期为18个月。

2×12年10月1日, 甲公司为A公司安装该成套设备的工程开工, 预计工程总成本为4 600万元。

(2) 2×12年11月1日, 甲公司与B公司 (系A公司所在地有特定资质的建筑承包商) 签订合同, 由B公司负责地基平整及相关设施建造。

合同约定: (1) B公司应按甲公司提供的勘察设计方案施工; (2) 合同总金额为1 000万元, 甲公司于2×12年12月31日向B公司支付合同进度款及预付下一年度备料款50万元, 余款在合同完成时支付; (3) 工期为3个月。

(3) 至2×12年12月31日, B公司已完成合同的80%;甲公司于2×12年12月31日按照完工进度向B公司支付了合同进度款及下一年度备料款50万元。

2×12年10月1日到12月31日, 除支付B公司合同进度款外, 甲公司另发生合同费用475万元 (其中材料成本占60%, 人工成本占30%, 用银行存款支付10%, 下同) , 12月31日, 因工程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 预计为完成该成套设备的安装尚需发生费用3 825万元, 其中包括应向B公司支付的合同余款及备料款。假定甲公司按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确定该安装工程完工进度;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按年确认。

2×12年12月31日, 甲公司收到A公司按合同支付的款项。

(4) 2×13年1月25日, B公司完成所承担的地基平整和相关设施建造任务, 经甲公司验收合格。当日, 甲公司按合同向B公司支付了工程尾款。

2×13年, 甲公司除于1月25日支付B公司工程尾款外, 另发生合同费用3 070万元;12月31日, 预计为完成该成套设备的安装尚需发生费用505万元。2×13年10月10日A公司同意增加合同变更收入300万元并于合同完工时支付。

2×13年12月31日, 甲公司收到A公司按原合同支付的款项。

(5) 2×14年3月25日, 合同完工, 累计实际发生合同费用4 620万元。

(6) 2×14年3月31日, 甲公司收到A公司按原合同支付的款项及增加的合同变更收入。

不考虑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

要求:

(1) 分别计算甲公司2×12年应确认的合同收入、合同费用、合同毛利和合同预计损失。

(2) 编制甲公司2×12年度有关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

(3) 分别计算甲公司2×13年应确认的合同收入、合同费用和合同毛利。

(4) 编制甲公司2×13年度有关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

(5) 分别计算甲公司2×14年应确认的合同收入、合同费用和合同毛利。

(6) 编制甲公司2×14年度有关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

3.甲公司为上市公司, 其内审部门在审核公司及下属子公司2×13年度财务报表时, 对以下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提出质疑:

(1) 因急需仓库储存物资, 甲公司委托中介代为寻找仓库, 并约定中介费用为10万元。2×13年4月1日, 经中介介绍, 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了经营租赁合同。约定:租赁开始日为2×13年4月1日, 租赁期3年, 年租金240万元, 丙公司同意免除前两个月租金, 租金总额为680万元;如甲公司提前解约, 违约金为30万元;甲公司于租赁期开始日支付了当年租金140万元及中介费用10万元。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借:管理费用150;贷:银行存款150。借:营业外支出30;贷:预计负债30。

(2) 2×13年5月20日, 甲公司将应收黄河公司账款转让给W银行并收讫转让价款450万元。转让前, 甲公司应收黄河公司账款余额为600万元, 已计提坏账准备为100万元。根据转让协议约定, 当黄河公司不能偿还货款时, W银行可以向甲公司追偿。

对于上述应收账款转让, 甲公司将收到的款项与应收账款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支出。

(3) 2×13年1月5日, 政府拨付甲公司900万元财政拨款 (同日到账) , 要求用于购买大型科研设备。2×13年1月31日, 甲公司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的大型设备, 实际成本为960万元, 其中60万元以自有资金支付, 使用寿命10年, 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并按11个月对该设备计提了折旧, 无残值。2×13年甲公司将收到的900万元政府补助全部计入营业外收入, 并按11个月对该设备计提了折旧。

(4) 甲公司于2×13年7月10日购买1 000万元的短期公司债券, 期限为6个月, 年利率5%。甲公司计划将在2×14年1月10日 (债券到期日) 全额收回本息。甲公司在2×13年年度现金流量表中将该1 000万元短期公司债券投资作为现金等价物列示。

(5) 甲公司设立全资乙公司, 从事公路的建设和经营, 2×13年4月10日, 甲公司 (合同投资方) , 乙公司 (项目公司) 与某地政府 (合同授予方) 签订特许经营协议, 该政府将一条公路的特许经营权授予甲公司。协议约定, 甲公司采用建设—经营—移交方式进行公路的建设和经营, 建设期3年, 经营期30年;建设期内, 甲公司按约定的工期和质量标准建设公路, 所需资金自行筹集;公路建造完成后, 甲公司负责运行和维护, 按照约定的收费标准收取通行费;经营期满后, 甲公司应按协议约定的性能和状态将公路无偿移交给政府, 项目运行中, 建造运营及维护均由乙公司实际执行。

乙公司采用自行建造的方式建造公路, 截至2×13年12月31日, 累计实际发生建造成本10 000万元 (其中:原材料7 000万元, 职工薪酬2 000万元, 机械作业1 000万元) , 预计完成建造尚需发生成本40 000万元, 乙公司预计应收对价的公允价值为项目建造成本加上10%的利润。

乙公司对上述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为: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10 000;贷:原材料7 000, 应付职工薪酬2 000, 累计折旧1 000。

(6) 2×13年12月31日, 甲公司发行股票500万股取得丁公司80%股权, 股票收盘价为5元, 每股面值为1元, 能够对丁公司实施控制。丁公司2×13年12月31日除货币资金2 200万元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800万元外, 无其他资产和负债。甲公司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确认了商誉100万元。

其他相关资料:上述所涉及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 除增值税外, 不考虑提取盈余公积等因素。

要求:

(1) 根据资料 (1) 至 (3) , 逐项判断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并说明理由, 如果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编制更正甲公司2×13年度财务报表的会计分录。

(2) 根据资料 (4) , 说明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存在哪些不当之处, 并提出恰当的处理意见。

(3) 根据资料 (5) , 判断乙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并说明理由;如果乙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编制更正乙公司2×13年度财务报表的会计分录。

(4) 根据资料 (6) , 判断甲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并说明理由, 如果不正确, 编制更正分录。

(本题有关差错更正均按当期差错进行处理)

4.甲上市公司 (以下简称甲公司) 2×12年起实施了一系列股权交易计划, 具体情况如下:

(1) 2×12年10月, 甲公司与乙公司控股股东W公司签订协议, 协议约定:甲公司向W公司定向发行2亿股本公司股票, 以换取W公司持有的乙公司80%的股权。甲公司定向发行的股票公允价值为每股5元, 双方确定的评估基准日为2×12年9月30日。

乙公司经评估确定2×12年9月30日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不含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 为12亿元。

(2) 甲公司该并购事项于2×12年12月15日经监管部门批准, 作为对价定向发行的股票于2×12年12月31日发行, 当日收盘价为每股5.1元。甲公司于12月31日起有权决定乙公司财务和生产经营决策。以2×12年9月30日的评估值为基础, 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于2×12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12.5亿元 (不含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 , 其中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产生于一项无形资产和一项固定资产: (1) 无形资产系2×11年1月取得, 原价为8 000万元, 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 采用直线法摊销, 预计净残值为零, 2×12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7 200万元; (2) 固定资产系2×10年12月取得, 原价为4 800万元, 预计使用寿命为8年, 预计净残值为零, 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2×12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5 400万元。上述资产均未计提减值, 其计税基础与按历史成本计算确定的账面价值相同。

甲公司和W公司在此项交易前不存在关联方关系。有关资产在该项交易后预计使用年限、净残值、折旧和摊销方法保持不变。

甲公司向W公司发行股份后, W公司持有甲公司发行在外普通股的比例为8%, 对甲公司不具有重大影响。

(3) 2×13年12月31日, 甲公司又支付2.8亿元自乙公司其他股东处进一步购入乙公司20%的股权, 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3.5亿元, 乙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净资产账面价值为11.055亿元, 其中2×13年实现净利润为1亿元。

(4) 2×14年10月, 甲公司与其另一子公司 (丙公司) 协商, 将持有的全部乙公司股权转让给丙公司。以乙公司2×14年10月31日评估值15亿元为基础, 丙公司向甲公司定向发行本公司普通股1.5亿股 (每股面值1元) , 每股10元。有关股份于2×14年12月31日发行, 丙公司于当日开始决定乙公司生产经营决策。当日, 丙公司每股股票收盘价为10.2元, 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5亿元。

乙公司个别财务报表显示, 其2×14年实现净利润为1.3亿元。

(5) 甲公司于2×13年1月1日以货币资金1 000万元取得了丁公司10%的股权, 甲公司将取得丁公司10%股权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2×13年12月31日, 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 200万元。

2×14年1月1日, 甲公司以货币资金6 400万元进一步取得丁公司50%的股权, 因此取得了对丁公司的控制权, 丁公司在该日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是12 200万元。原10%投资在该日的公允价值为1 230万元。2×14年丁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1 000万元。

甲公司和丁公司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两个公司。

(6) 其他有关资料:

(1) 本题中各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 除所得税外, 不考虑其他因素。

(2) 乙公司没有子公司和其他被投资单位, 在甲公司取得其控制权后未进行利润分配, 除所实现净利润外, 无其他影响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事项。

(3) 甲公司取得乙公司控制权后, 每年年末对商誉进行的减值测试表明商誉未发生减值。

(4) 甲公司与乙公司均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 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

要求:

(1) 根据资料 (1) 和 (2) , 确定甲公司合并乙公司的类型, 并说明理由;如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确定其合并日, 计算企业合并成本及合并日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应调整所有者权益的金额;如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确定其购买日, 计算企业合并成本、合并中取得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及合并中应予确认的合并商誉或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

(2) 根据资料 (1) 、 (2) 和 (3) , 判断购入乙公司20%股权是否属于企业合并, 并说明理由;计算确定甲公司在其个别财务报表中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计算确定该项交易发生时乙公司应并入甲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可辨认净资产价值及该交易对甲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影响金额;计算2×13年12月31日合并报表中的商誉。

(3) 根据资料 (1) 、 (2) 、 (3) 和 (4) , 确定丙公司合并乙公司的类型, 说明理由;确定该项合并的购买日或合并日, 计算乙公司应纳入丙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净资产价值并编制丙公司确认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

(4) 根据资料 (5) , 计算下列项目: (1) 甲公司2×14年1月1日个别财务报表中对丁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2) 若购买日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中应调整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金额; (3) 合并报表中应确认的商誉; (4) 2×14年个别报表中应确认的投资收益。

会计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C 5.C 6.B 7.A 8.C 9.B10.D 11.C 12.A

二、多项选择题

1.ACD2.BCD3.ABCD4.ABDE5.ACE6.ADE 7.BCE 8.ABD 9.ABCE 10.CE

三、综合题

1. (1)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4 770, 累计摊销160;贷:银行存款870, 其他业务收入2 1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650、——公允价值变动50, 无形资产960, 投资收益100, 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200。借:其他业务成本2 000;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1 800、——公允价值变动200。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0;贷:其他业务成本200。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50;贷:投资收益50。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4 770万元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4 800万元 (16 000×30%) , 其差额30万元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并确认营业外收入。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30;贷:营业外收入30。

(2) 2×12年度B公司调整后净利润=1 980- (200-150) × (1-60%) - (500-400) /5=1 940 (万元) 。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582 (1 940×30%) ;贷:投资收益582。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60 (200×3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60。

(3) 2×13年度B公司调整后净利润=2 980+ (200-150) × (1-60%) - (500-400) /5=2 980 (万元) 。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894 (2 980×30%) ;贷:投资收益894。借:应收股利300 (1 000×3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300。借:银行存款300;贷:应收股利300。

(4) (1) 2×12年:借:长期股权投资6[ (200-150) × (1-60%) ×30%];贷:存货6。

(2) 2×13年:无调整分录。

(5) 2×13年12月31日A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4 770+30+582+60+894-300=6 036 (万元) 。

(6) A公司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20 000×20%-6 036÷30%×10%=1 988 (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1 988;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1 988。

提示: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第十一条:“投资方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 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计入所有者权益。”

(7)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696{[3 500- (500-400) ÷5]×20%};贷:投资收益696。借:应收股利240 (1 200×2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240。借:银行存款240;贷:应收股利240。

2. (1) 2×12年完工进度= (1 000×80%+475) ÷[ (1 000×80%+475) +3 825]×100%=25%

(2)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1 275, 预付账款50;贷:银行存款897.5 (1 000×80%+50+475×10%) , 原材料285 (475×60%) , 应付职工薪酬142.5 (475×30%) 。借:银行存款2 000 (5 000×40%) ;贷:工程结算2 000。借:主营业务成本1 275;贷:主营业务收入1 25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25。借:资产减值损失75;贷:存货跌价准备75。

(3) 2×13年完工进度= (1 000+475+3 070) ÷[ (1 000+475+3 070) +505]×100%=90%

(1) 2×13年应确认的合同收入= (5 000+300) ×90%-1 250=3 520 (万元)

(2) 2×13年应确认的合同费用=[ (1 000+475+3 070) +505]×90%-1 275=3 270 (万元)

(3) 2×13年应确认的合同毛利=3 520-3 270=250 (万元)

(4)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3 270;贷:银行存款457 (1 000×20%-50+3 070×10%) , 原材料1 842 (3 070×60%) , 应付职工薪酬921 (3 070×30%) , 预付账款50。借:银行存款2 000 (5 000×40%) ;贷:工程结算2 000。借:主营业务成本3 27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250;贷:主营业务收入3 520。

(5) (1) 2×14年应确认的合同收入=5 300-1 250-3 520=530 (万元)

(2) 2×14年应确认的合同费用=4 620-1 275-3 270=75 (万元)

(3) 2×14年应确认的合同毛利=530-75=455 (万元)

(6)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75;贷:银行存款7.5 (75×10%) , 原材料45 (75×60%) , 应付职工薪酬22.5 (75×30%) 。借:银行存款1 300 (5 000×20%+300) ;贷:工程结算1 300。借:主营业务成本75,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455;贷:主营业务收入530。借:存货跌价准备75;贷:主营业务成本75。借:工程结算5 300;贷:工程施工——合同成本4 620、——合同毛利680。

3. (1) (1) 资料 (1) 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免租期内承租人也要确认租金费用, 2×13年确认租金费用=680÷3×9/12=170 (万元) , 中介费用10万元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违约金不符合或有事项确认负债的条件。

更正分录:借:管理费用30 (170+10-150) ;贷:其他应付款30。借:预计负债30;贷:营业外支出30。

(2) 资料 (2) 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该事项属于附追索权方式出售金融资产, 表明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尚未转移给转入方, 不应当终止确认相关的应收账款, 应将收到的款项确认负债。

更正分录:借:应收账款600;贷:短期借款450, 坏账准备100, 营业外支出50。

(3) 资料 (3) 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购买大型科研设备的补助资金900万元, 应作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在收到时确认为递延收益, 然后自相关资产可供使用时起, 在该项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 计入当期损益。2×13年递延收益摊销额=900÷10×11/12=82.5 (万元) 。

更正分录:借:营业外收入817.5 (900-82.5) ;贷:递延收益817.5。

(2) 甲公司将该短期公司债券投资作为现金等价物列示存在不当之处。

处理意见:将该短期公司债券投资从现金等价物中剔除 (或现金等价物中不应当包括该短期公司债券投资) , 应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列报。

(3) 乙公司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该项业务为BOT业务, 建造期间乙公司应按照建造合同准则确认收入和费用。建造合同收入按照应收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同时, 确认为无形资产或开发支出。

更正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10 00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1 000;贷:主营业务收入11 000。借:无形资产 (或开发支出) 11 000;贷:工程结算11 000。

(4) 资料 (6) 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甲公司取得丁公司80%股权不构成业务, 应按权益性交易处理, 不得确认商誉或确认计入当期损益。

更正分录:借:资本公积100;贷:商誉100。

4. (1) 该项合同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理由:甲公司与乙公司在合并发生前后不存在同一最终控制方。或:甲公司与W公司在交易前不存在关联方关系。

购买日为2×12年12月31日。

企业合并成本=20 000×5.1=102 000 (万元) 。

购买日乙公司无形资产账面价值=8 000-8 000÷10×2=6 400 (万元) , 公允价值为7 200万元;固定资产账面价值=4 800-4 800÷8×2=3 600 (万元) , 公允价值为5 400万元。购买日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7 200-6 400) + (5 400-3 600) ]×25%=650 (万元) 。

合并中取得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125 000-650=124 350 (万元) 。

合并商誉=102 000-124 350×80%=2 520 (万元) 。

(2) 购买乙公司20%股权不属于企业合并。

理由:购买乙公司20%股权未引起报告主体发生改变。

个别报表:个别财务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102 000+28 000=130 000 (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28 000;贷:银行存款28 000。

合并报表:乙公司应纳入甲公司合并报表中的可辨认净资产价值=124 350+10 000-[ (7 200÷8-8 000÷10) + (5 400÷6-4 800÷8) ]× (1-25%) =134 050 (万元) ;应当冲减合并报表资本公积金额=28 000-134 050×20%=1 190 (万元) ;合并报表中的商誉与购买日确认的商誉相同, 为2 520万元。

(3) 该项交易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理由:乙、丙公司在合并前后均受甲公司最终控制, 且符合时间性要求。

乙公司应纳入丙公司合并报表的净资产价值=134 050+13 000-[ (7 200÷8-8 000÷10) + (5 400÷6-4 800÷8) ]× (1-25%) +2 520=149 270 (万元) 。

借:长期股权投资149 270;贷:股本15 000, 资本公积134 270。

(4) (1) 2×14年1月1日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1 200万元应转入长期股权投资, 新增长期股权投资成本6 400万元, 因此2×14年1月1日个别财务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1 200+6 400=7 600 (万元) 。

(2)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 对于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股权, 应当按照该股权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 长期股权投资应调增金额=1 230-1 200=30 (万元) (同时确认为投资收益) 。

(3) 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商誉= (1 230+6 400) -12 200×60%=310 (万元) 。

篇4:本期练习及测试题参考答案

1. 薄铁片铁2. 磁化S(南)3. 地北4. 指南针不指南北 鸽子找不到回家的路5. C 6. C7. B8. C9. B10. B11. C12. 如图1所示.13. 如图2所示.

14. 将一枚小磁针放在火星表面,观察其是否有固定指向(或是否受磁力的作用)15. 可将铁屑撒在种子中,搅拌均匀,使铁屑吸附在杂草种子上,然后用磁铁吸附,将带有铁屑的杂草种子从混合种子中吸出来.这里利用了磁铁吸铁的性质.

《电生磁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 电流的强弱线圈匝数的多少有无铁芯 铁芯通断电电流的强弱电流的方向强

2. N负变大3. B4. B5. B6. B7. C

8. 如图3所示.9. 如图4所示(提示:两通电螺线管相互靠近的两极均为N极或均为S极,磁感线方向不同).10. (1)小磁针(2)让小磁针跟导线AB平行,且在AB的下方(3)若小磁针转动,导线AB中有电流,若导线AB不动,导线AB中没有电流11. (1)图略.提示:滑动变阻器金属杆右端(或左端)与开关左端相连(2)B(3)N或北(4)①右(左)变小(变大)②变大(5)越强多(少)强(弱)

《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电动机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 通电导体(或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切断电源2. 低压控制高压工作 3. B4. B5. A6. C7. D8. D9. A10. C

11. (1)线圈匝数(2)观察吸引大头针个数的多少 (3)电流一定时,电磁铁磁性随线圈匝数的增加而增强(4)A、C12. (1)改变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吸引大头针数量的多少

(2)如下表. (3)①铁芯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②将大小不同的铁芯分别插入同一线圈中,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观察这个线圈两次吸引大头针的数目

《磁生电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 电磁感应机械2. 切割磁感线导体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 电磁感应加快摇晃、增加线圈匝数或更换磁性更强的永磁体等

4.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5. B6. D7. 猜想:与磁体插入的速度有关(或与磁场的强弱、线圈的匝数、线圈的粗细、线圈的横截面积有关).实验设计:将电流表和线圈连接成闭合电路,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用不同的速度先后两次将条形磁铁插入线圈,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并进行比较.

8. (1)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感应(2)①转速②导线长度③磁性更强的磁铁

《电与磁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1. S负 N2. 电机械换向器(或换向片)3. 低压控制高压工作4. 鸽子是否靠地磁场来导航避免偶然性,使结论更可靠

5. 调换电源正、负极(改变电流方向) 发电机6. 动圈式话筒、发电机电风扇、动圈式扬声器7. L2右

8. C9. C10. C11. D12. C13. B14. C 15. B16. D17. 如图5所示.18.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2)电流(3)线圈停在平衡位置19. (1)磁性强弱(2)a、b(3)b、c (4)电流相等

篇5:法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法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三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号一填在题 干后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择全对着,该题不得分。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1.法律意识的内容包括()A.对法律的基本看法 B.对行为合法性的评价 C.法律制度 D.审判程序

2.公法和私法是()A.前苏联法律的分类 B.当代中国法律的分类 C.西方法律的分类 D.古代中国法律的分类

3.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决定特赦的权力属于()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最高人民法院

4.我国宪法规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罢工自由 C.言论、出版、集会自由 D.宗教信仰自由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有条例中所列举的违反交通管理行 为不够刑事处罚的,可处以()A.15 日以下拘留 B.劳劝教养 C.200 元以下罚款 D.警告

6.就行政法与行政法规的关系而言()1 A.行政法就是指的行政法规 B.行政法是行政法规的渊源之一 C.行效法规是行政法的渊源之—

D.行政法与行政法规是效力不同的法律规范

7.在下列各项中,属于一切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的是()A.人犯罪动机 B.犯罪目的 C.危害行为 D.危害后果 8.按照我因刑法的规定,下列属于从重处罚的情节有()A.累犯 B.犯罪既遂 C.主犯 D.拐卖人口情节特别严重的 9.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A.一律适用我国刑法

B.除了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一律适用我国刑法

C.所犯之罪按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一律适用我国刑法 D.如果其本国法律也认为是犯罪的,一律适用我国刑法

10.某甲破门入室行窃,正翻箱倒柜时,闻事主回家的脚步声,慌忙跳窗逃跑。某甲的行为 是()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 11.债的发生根据包括()A.不当得利 B.财产继承 C.侵权行为 D.合同

12.在下列各项中,法律规定必须使用注商册的商品是()A.新闻纸 B.服装 C.电视机 D.药品 2 13.卢某的妻子去世时,家中有 4000 元存款,其中 2000 元是半年前卢的岳父去世时,由卢 妻继承过来的,现在卢以及卢的岳母都要求继承卢妻的遗产,依继承法规定,该存款()A.卢得 4000 元 B.卢得 2000 元、卢的岳母得 20000 元 C.卢得 30000 元,卢的岳母得 100 元 D.卢得 10000 元,卢的岳母得;3000 元

14.根据我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的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机构设置及其人员编制()A.由该企业决定

B.由该企业的主管部门决定

C.由该企业提出方案报请政府主管部门批准 D.由国家法律直接规定

15.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婚姻登记机关对于离婚申请,必须查明()A.双方对于离婚是否确实出于自愿 B.双方感情是否确已破裂 C.双方对子女问题是否已有适当处理 D.双方对财产问题是否已有适当处理

16.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中,遇到下列哪种情况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A.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B.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 C.罪行轻微,危害不大的 D.罪行较轻,有悔改表现的 17.下列各项情况中,法院应裁定民事执行终结的是()3 A.申请人表示延期执行 B.申请人撤销申请

C.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 D.追素扶养费案件中的权利人死亡 18.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什么时间内提出()A.1 年 B.半年 C.2 年 D.3 个月

19.专属经济区的管辖范围,其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A.不应超过 12 海里 B.不应超过 3 海里 C.不应超过 24 海里 D.不应超过 200 海里 20.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是()A.民事关系 B.涉外民事关系 C.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

D.国际之间的经济关系

二、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l、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立法活动,是社会主义的要求。

2、党的政策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3、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情况.叫做。

4、现代世界各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基本上有两种,即和构成。

5、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由行政主体和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和构成。

6、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 3 个月不退还的、论处。

7、行为人出于数个和,实施了数个犯罪行为,符合数个犯罪构成的. 就 是数罪。4

8、依照法律或法人组织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是法人的。

9、预算法调整的预算关系包括和两个方而。

10、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11、在我国,通辑令由机关发布,其他机关、团体或个人都无权发布。

12、在我国,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经过人民检察院或者由人民法院。

13、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特别程序审理民事案件,实行审终审制。

14、一般说来,条约只对缔约国发生效力,不能拘束。

15、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涉外合同当事人可以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三、判断改错题(下列命题认为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找“√”;错误的打“x”,并改正;判断 1 分,改错 1 分。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就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而言,社会主义法制应当居于首要地位。()

2、根据我国宪法 1988 年修正案的规定,我国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得转让。()

3、宪法集中反映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4、在我国,行政工作人员的职务关系可因罢免、撤职、开除公职等法律事实而变更。()

5、剥夺政治权利刑既可以附加适用,也可以单独适用。()

6、遗嘱人立遗嘱以后,丧失了民事行为能力,其遗嘱继续有效。()

7、环境保护法中所指的环境,仅指人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和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 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5

8、夫妻的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通过继承所得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9、民事诉讼中的管辖,只是划分各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范围的权限分工。)(10、在国际法上,赔偿是最严厉的一种国家责任形式。()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1.法律的渊源 2.诉讼时效 3.言论自由 4.紧急避险

五、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l、人民法院实行公开审判有何意义?

2、什么是法律部门?我国有哪些主要法律部门?

六、论述题 试论犯罪的主观方面。

3、什么是上诉不加刑原则?

七、案例分析(8 分)甲丧偶,有四子均己成家各有子女,并与甲分家单过。一日,甲同长子乙乘车外出,坠入山 涧双亡。甲有一笔财产。问: 1.此案当如何继承? 2.乙妻和乙子应各得多少? 3.若有证据证明乙光于甲死亡,乙妻和乙子又应各得多少: 6 法学概论 1 答案要点

一、1.AB 2.C 3.B 4.AC 5.ACD 6.C 7.C 8.AC 9.11 10.C 11.ACD 12.D 13.C 14.A 15.ACD 16.A 17.BCD 18.C 19.D 20.B

二、1 法制原则 2 指导 3 法律事实 4 单一制联邦制 5 个人组织 6 挪用公款罪 7.故意过失 8.法定代表人 9. 收入预算支出预算 安 12.批准决定 13.— 14.第三国 15.选择 10. 三代以内 11.公

三、1.x„社会主义民主是第一位的,决定性的。2.x„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但所有权不得转让。3.√

4.ׄ可因罢免、撤职等法律事实而变更。5.√ 6.√

7.x„不仅指人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和其中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而且还包括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社会因素。8.√ 9. x„是指划分各级人民法院之间和不同地区的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范围 的权限分工。10.x„限制主权是最严厉的一种国家责任何形式,四、1.法律的渊源是指用以表现法律规范的各种形式,故又称法律规范的形式。2.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请求权,法律规定消灭其胜诉权的制度。

3.言论自由是指公民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愿望的自由。

4.紧急避险是指为了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或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 得已而采取的损害法律所保护的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行为。

五、1.(1)实行公开审判可以把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置于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2)以利 于提高审判工作的质量; 7(3)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4)也便于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

2.(1)法律部门是调整某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2)我国法律部门主要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劳动法、婚姻法、诉 讼法。3.(1)上诉不加刑原则是指: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后,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

(2)但是,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和自诉人上诉的案件,不在上诉不加刑之列。

六、(1)犯罪的主观方而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以及行为所引起的危 害结果的心理状态。

(2)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而构 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故意,另一种是间接故意。

(3)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 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有两种:一种是疏忽大意 的过失,一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刑法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4)行为人的行为虽然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结果,但行为人在主观上既无故意也无过失,而 是由于不能抗拒或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是意外事件。对意外事件,行为人不负刑事责 任。

(5)有些犯罪还须把犯罪目的作为具体犯罪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

七、(1)法定继承中如果有继承权的几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且不能确定谁死于后的,应 推定没有继承人的人光死。如几个死亡人辈份不同应推定长辈光死。8(2)甲先死,甲的遗产原则上由其四个儿子均等继承。乙继承的一份,乙妻得 3/4,乙于 得 1/4。(3)乙光死,由乙代位继承其父应继承甲遗产的份额。然后由乙妻和乙于均等分配乙的遗 产,各得 1/2。

本微信号长期服务于教育 考试 是大家学习成长的必备工具 赶紧告诉还没添加关注的朋友

微信→通讯录→添加→搜号→输入yinlu1698 或者

篇6:民法学试题及答案

点击:>>政法干警考试历年真题备考资料海量下载<<

我们将第一时间发布2010年政法干警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敬请关注华图网校论坛

2009年基层政法干警招录考试模拟试题:民法学模拟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广义的民法是指()

A.民法典

B.商法典之外的民法典、民事法律法规

C.私法

D.民法通则

2、甲擅自处分乙之财产给丙,嗣后,甲概括继承乙之财产则甲与丙之处分行为有效。这是根据对《合同法》51条进行的()

A.扩张解释

B.目的性扩张

C.文义解释

D.类推适用

3、股东权是()

A.财产权

B.支配权

C.身份权

D.社员权

4、自助行为()

A.只有权利人可为之

B.第三人亦得为之

C.不限于保护请求权

D.一切权利皆可以之求助

5、农村承包经营户是()华图网校论坛

A.国有经济组成部分

B.个体经济单位

C.必须以承包合同为基础

D.须依法核准登记

6、高等学校招收自费学生有偿提供教学服务,故学校是()

A.营利法人

B.社团法人

C.企业法人

D.公益法人

7、甲受诈欺与乙订立买卖合同,该合同原则上()

A.无效

B.可撤销

C.效力待定

D.可追认

8、甲对乙为要约,下列哪种情况该要约可以撤销?()

A.要约到达乙之前

B.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

C.乙对甲发出承诺之前

D.乙善意地信赖甲的要约是不可撤销的且为履行作好了准备

9、甲与乙订立空调购销预约,甲支付5万元并约定,甲若半年内不与乙签订正式的购销合同,甲即丧失5万元。反之,若乙半年内不与甲签订正式购销合同,则应向甲双倍返还5万元。此时,甲所支付的5万元是()

A.证约定金

B.预付款

C.违约定金

D.解的定金 华图网校论坛

10、甲与乙约定,由丙为乙刻制一枚藏书章。后乙与平交恶,未为乙刻制印章。那么甲对乙()

A.承担赔偿责任

B.承担履行责任

C.不承担责任

D.与丙承担连带责任

11、甲是债务人,乙是债权人,而受甲之委托为甲提供抵押物担保债权的清偿。若丁与乙协议,由了承担甲的债务,此时乙丙所设定的抵押权()

A.仍担保乙债权的清偿

B.不再担保乙债权的清偿

C.除非丙有承认的表示以外,不再担保乙债权的清偿

D.不因丁承担甲之债务而消灭

12、甲与花店约定,于其友6月1日生日时,由花店将99、朵玫瑰送至乙处。花店由于雇员的疏忽,于6月3日才履行合同,甲乙拒收并且拒付价款。此际()

A.甲因没有催告,不得拒收

B.花店迟延履行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故甲可以拒收

C.花店本身无过错,故花店未违约,甲不得拒收

D.甲未给花店合理期限,放不得解除合同 华图网校论坛

13、下列物品中,不属于不动产的是()

A.土地

B.伐倒的树本

C.田中的禾苗

D.房屋的地板

14、甲为乙之金钱债务人,债务履行期为6月1日。甲为丙之票据债权人,债权清偿期为5月25日,甲以票据债权与乙设定权利质押,则于5月27日时()

A.乙不得将票据兑现

B.乙可以将票据兑现,并且以之提前清偿对甲的债权

C.乙可以将票据兑现,并须与甲协议以之提前清偿对甲的债权

D.乙须以甲协议方得将票据兑现

15、下列属于抵押权成立要件之一的是()

A.须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的财产

B.债权的发生须与该财产有牵连关系

C.债权已届清偿期

D.债权人须与抵押人订立抵押合同

16、债务人向债权人给付定金作为金钱债权的担保,除双方有特约的外()

A.债务人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既可以用定金扶抵价款,也可以将其返还债务人 华图网校论坛

B.债务人回行债务时债权人必须将定金返还债务人

C.债务人回行债务时,债权人必须将其析报价款

D.债务人履行债务时,债务人只能要求返还定金

17、一般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

A.不得向债务人追偿

B.任何情况下,都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C.保证人出于赠与而作保证的,不得向债务人追偿

D.保证人出于赠与而作保证的,原债权人的债权不得移转于保证人

18、下列哪种情况下,必须在依法缴纳与土地出让金相当的款项后,抵押权人有优先受偿权?()

A.拍卖出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所得的价款

B.变卖出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所得的价款

C.变卖乡、村企业的厂房及其所占有的集体土地所得的价款

D.拍卖划拨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所得的价款

19、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为()华图网校论坛

A.半年

B.一年

C.二年

D.四年

20、可以依法转让自己的名称的是()

A.机关法人

B.事业单位法人

C.社会团体法人

D.个体工商户

21、下列哪种情况下构成侵害肖像权?()

A.为追求真实的艺术效果,未经公民同意,导演以记实手法将路人的特写镜头作为电影场景的一部分

B.为发泄心中不满,离婚的前夫将前妻的照片置于马桶下面

C.以营利为目的,擅自将他人的肖像装饰商店的橱窗

D.新闻记者将有影星参加的场面拍摄后,刊登于报刊

22、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侵权人将其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转归自己。此种请求权在性质上是()

A.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

B.准合同上的请求权

C.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D.缔约过失责任

23、下列不得授予专利的是()

A.发明

B.实用新型

C.科学发现

D.外观设计

24、以著作权中的财产权设定质权的时候()华图网校论坛

A.因著作权之取得无需登记,放设定质权亦无须登记

B.著作权虽无须登记,但其质权的设定却须登记

C.书面质押合同于订立时生效登记仅为对抗要件

D.只要有口头质押合同并向其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即可

25、继承人不丧失继承权的清形是()

A.继承人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但以后却有悔改表现的

B.继承人遗弃被继承人,如以后确有悔改表现,且被继承人生前予以宽恕的

C.故意杀害被继承人未遂,被继承人在其生前又表示宽恕的

D.伪造遗嘱情节严重,以后又有悔改表现的

26、被继承人被宣告死亡时,其继承从()

A.法院判决之日开始

B.不论判决书有无确定的日起均以法院宣判之日开始

C.以法院判决所确定的日期没有确定日期的要以宣判之日开始

D.法院发出寻找失踪人的公告期间届满之日开始 华图网校论坛

27、下列哪一个不是死因行为?()

A.遗嘱

B.遗赠抚养协议

C.遗赠

D.相互继承协议 28、1990年,李英与刘宏结婚,育有一子刘晓,1995年刘宏因病去世,此后李英一直在侍奉公婆。1996年李英与王强结婚,仍赡养公婆。1999年刘宏的父亲去世,留下其个人所有的私房一幢,该房屋应由()

A.李英与刘晓各得一半

B.刘晓与刘宏之母各得二分之一

C.李英、刘晓及刘宏母各三分之一

D.李英、工强与刘晓各三分之一

29、甲企业与乙经纪公司签约,取得丙影星的肖像所有权。甲企业随之将同的肖像用在了自已产品的外包装上,实际上乙经纪公司并未得到丙影星的授权。此时,丙若要求甲企业停止侵害()

A.丙须证明甲有故意

B.丙领证明甲有过失

C.丙须证明自己有损失

D.丙须证明甲无权使用

30、教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为()

A.侵权行为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B.共同侵权行为人,应当承担连带民事责任

C.共同侵权人,应当承担主要侵权责任

D.共同侵权行为人,应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分别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华图网校论坛

二、判断题:把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弧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31、合伙人投人的财产,由合伙人共有。()

32、企业法人对其法定代表人的各类民事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33、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其处分行为在性质上无效。第三人取得该财产的,应当返还给所有权人。()

34、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从其实际交付时起转移。()

35、违约的损害赔偿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取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约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为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37、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38、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在委托人授权的范围内与第三人所订立的合同,无论第三人在订立合同时是否知道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该合同只能约束受托人。()

39、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或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一律由建筑物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40、遗嘱人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但要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

41、简述留置权的成立条件。华图网校论坛

42、简述代理行为的法律特征。

43、简述我国《合同法》对格式条款的法律规制。

四、论述题。

44、试论民事责任。

五、案例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

45、A地的甲厂与B地的乙商店于1999年6月订立洗衣粉买卖合同,约定7月25日由甲厂在B地的火车站交货。7月14日由于洪水冲垮两地间的铁路,交通中断,A地与B地之间又无飞机通航,甲厂来将此情势通知己商店,乙商店亦未查询。8月IH交通恢复后,甲厂立即装运,8月9日运抵B地火车站,甲厂拥运人通知乙商店取货。乙商店拒不受领,在与甲厂押运人的谈判中,要求压低价格,甲厂不能接受。甲厂拥运人只好租用民房一间暂为保管,同时继续与乙商店交涉。8月15日,由于B地大雨,山洪暴发冲出民房,洗衣粉灭失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也因浸水而只能降价处理。

问:

(1)甲乙间的合同关系是否解除?为什么?

(2)甲厂未将交通中断的事实通知乙商店,若乙商店因此受有损害,甲厂是否应该负责赔偿?

(3)乙商店不受领是否构成违反买卖台同?为什么?

(4)甲厂因部分洗衣粉灭失以及降价而遭受的损失,可否要求乙商店予以赔偿?为什么? 华图网校论坛

46、某体育报社记者接到张某的电话,张某在电话中透露说:足球裁判于某在A队与B队的比赛过程中,偏向B队,吹“黑哨”。记者将该事实请示报社领导后,经与张某核实并经领导过目,在该报上刊登了“于某吹黑哨”的消息。于某见报后,将该报社告上了法庭,诉诸法律,为其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经查明,报社的报道严重失实但报社声称:报社对涓息已尽了形式审查的注意义务,此次报道失实完全是

张某故意提供虚假事实所致,报社并无过错,故报社不应承担民事责任,原告应向张某请求赔偿。

问:

(1)某体育报社的报道是否构成了对于某的名誉损害?于某可否要求该报社停止侵害登报为其恢复名誉?

(2)若于某起诉张某,张某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承担什么责任?为什么?

上一篇:一个人旅行的伤感句子下一篇:元旦节记事日记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