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区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工作汇报

2024-08-18

永定区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工作汇报(精选8篇)

篇1:永定区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工作汇报

永定区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工作汇报

我区的社区矫正工作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张家界市司法局的直接指导下,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思路,不断规范和完善刑释解教和社区矫正管理制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作管理体系。截止目前10月底,我区共累计接受社区矫正对象97人,解除矫正18人,现有对象79人,其中缓刑65人,假释4人,暂予监外执行1人,剥夺政治权利9人,刑释解教在册350人,我区的社区矫正工作和刑释解教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为维护我区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建设“平安永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按《“两高两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湖南省社区矫正工作意见》和省市以及我区关于加强社区矫正衔接工作和刑释解教等有关规定,区委政法委每季度牵头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协调,明析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部门在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具体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做到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重点解决在各环节职 1

责的明确和相互之间的配合,并在实践中构筑协调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业务指导与培训,努力为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提供素质保障。结合综治、司法等的业务培训,今年先后2次组织对街道、乡镇司法所工作人员培训,各街道、乡镇负责安排对行政村(居委会)干部和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达200多人次,进行社区矫正和刑 释解教工作业务、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培训,通过层层培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三支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保证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改造教育质量打下基础。

三、加强日常管理,指导和检查,督促各项工作制度的落实。从接受、开展矫正、到解除矫正等环节,落实监管措施,实行个案矫正、开展监督考核,提高矫正的质量和效果。落实社区矫正职责分工,积极探索建立社区矫正庭前调查、庭中衔接、庭后回访制度及其工作机制,今年目前完成审查调查4次,实现审判工作与社区矫正的有效衔接。完善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机制,今年8月与区人民检察院一起组织一次社区矫正工作执法大检查,检查对社区矫正工作职责落实情况和社区矫正执法过程落实规定,依法保障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运行。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大对街道、乡镇社区矫正工作的检查指导力度,促进社区矫正制度的有效贯彻和落实,着力优化社区矫正执法环境,提高刑罚执行效率,保障刑罚执行的严肃性。规范各类工作台帐,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执法检查。落实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建立工作例会制度、请示报告制度、统计报表制度、信息报送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走访制度、动态分析报告制度 2

等,规范工作运转程序,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四、突出重点,查漏补缺,着力促进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工作规范。今年主要是从提高质量入手,针对去年的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开展自查自纠、严格依法依规开展工作。一规范矫正流程,按程序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的入矫宣传、监管教育,直至解除矫正各个环节的工作;二规范考核奖惩,对矫正对象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按规定实施奖惩;三规范教育矫正,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增强矫正对象的悔罪意识、服法意识和自新意识,提高社区矫正质量和效果;四规范监督管理,认真落实报到、请假、会客、迁居、分级管理等规章制度,防止社区矫正对象漏管脱管和重新犯罪;五规范档案管理,切实做好矫正对象档案资料的收集、填写、整理和信息上报工作,六规范公益劳动,通过组织一定形式和规模的公益劳动,今年共组织公益劳动175多次,今年6月25日组织城区六个办事处23名社区矫正对象,清扫街道,增强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赢得人民群众对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签订安置基地协议,今年安置4人。

五、健全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考察网络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管理系统。为了使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的监督考察落到实处,一名干部负责一名社矫对象,同时要相应成立社矫正监督考察小组。加强志愿者制度的建设,建立86人的志愿者队伍管理网络,注意志愿者的素质要求和工作量的平衡问题,合理培植监督考 3

察小组成员,提高实际监管能力和水平。使志愿者能真正发挥作用,在监护人没有形成主动反馈的前提下,要主动联系,加强走访,经常性地对监护人履行职责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充分发挥监护人的作用,加强监护人对矫正对象的帮教。另建立手机定位进行监管4人。

对于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管理系统,我区将此项工作作为整个刑释解教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首先是积极与区综治委汇报,落实将此项工作综治考评。二是加强培训,我区于今年6月25日召开全区司法所工作员培训30多次,集中学习启用全国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为此,全区27个乡镇、街道均已配置电脑、特别是今年10个所安装电脑的同时,同时机关乡镇、街道予以大力支持,无偿提供网络费用,启用此系统。三是及时衔接反馈基本信息,截止10月底已核实即将刑释解教的服刑人员基本信息1093条,与监所搞好的有效对接。

六、开展各种的形式的教育活动。在集中教育方面,加强对各类法律、法规的宣讲和解读,结合实际,开展阶段性且具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在册社矫正对象的法律素养和法制意识,努力达到“认罪服法”的矫正目的;在个别教育,针对不同社矫对象开展个性化矫正教育,做到“专人有专工”以便能开展对口性矫正,形成矫正长效机制。今年组织个别谈话93人次,指导技能培训32次,如阳湖坪镇对两类回归人员给予每人200元安置,指导就业。与坪塘戒毒所一起开展“黄丝带”行动,即对吸毒人员帮助戒毒,4

对于能稳定戒毒,每次奖励500元帮困,目前我区已稳定23名人员不掉队。

总的来说,虽然取得了定成效,但存在一定不足:

一、是工作水平不高,与省厅的要求在不足,同时特别与发达地区相比有一定差距。

二、工作欠创新,我区起步比较晚,特别是具体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身份欠明确,有畏难情绪,但我们深信有省厅、市局的正确指导,有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我们一定会克服困难,使此项工作一定取得成效。

篇2:永定区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工作汇报

工作要点

2011年,xx镇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和社区矫正工作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贯彻落实区司法行政工作会议和区人民政府《实施意见》(府发„‟xx号)文件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的帮教、矫正、管理等工作,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平安xx建设。

一、工作目标

积极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率达到85%,帮教率达到98%,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3%以内的帮教安置工作目标;对社区矫正人员100%监管,重新犯罪率控制在0.05%以内目标。充分发挥帮教安置和社区矫正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二、工作措施

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和社区矫正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和社区矫正工作,积极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司法、综治、公安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夯实帮教安置工作基础。

1、进一步推动帮教安置工作规范化,认真做好衔接工作。

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帮教安置工作机构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和社区矫正工作的责任制度、考核制度、登记制度、统计制度等,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实现帮教安置工作规范化。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工作。对按时回到原址的刑释解教人员,要妥善做好安置工作,落实帮教人员,建立帮教登记册,降低脱管和漏管失控现象。重点解决好人户分离、流动人口、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和“三无”人员的帮教安置工作。

2、积极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和社区矫正管理软件的运用。

按照区相关部门统一部署,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和社区矫正管理软件的启用,推动我镇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管理信息化发展。一是抓好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和社区矫正管理软件的培训;二是做好帮教安置管理软件的试运行。

进一步完善充实镇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在司法所设立办公室,各村民委员会建立矫正工作组织,由村委会干部担任矫正对象的联络员,由矫正对象的亲属担任家庭矫正责任人。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力量,组建社区矫

正志愿者队伍,完善社区矫正工作网络,确保矫正对象不脱管、不漏管和无重新犯罪现象。

3、坚持分类矫正与指导,加强教育管理。

在完成矫正对象衔接工作的基础上,对现有矫正对象再次进行摸底、调查,了解他们的社会背景和家庭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建立健全个人档案。根据各个对象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矫正方案。与各村委会负责人签订社区矫正工作责任书;对矫正对象按犯罪性质、矫正期限及刑罚的不同,分别进行谈话了解,详细记录每个矫正对象目前的思想状况、工作及家庭情况,并整理存档。按照社区矫正工作流程的规定,要求矫正对象周见面、月汇报、季总结,按时参加法制学习、公益劳动。

4、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一是工作例会制度,每两个月召开一次例会,通报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和矫正对象思想动态,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二是社区矫正管理制度,要求矫正对象严格实行请销假制度,每月定期参加公益劳动。三是考核奖惩制度,每月对矫正对象的学习情况、公益劳动表现和遵章守纪情况对照考核细则进行评分。四是社区矫正档案管理制度,司法所建立规范的矫正工作档案,对矫正对象的个人档案及社区矫正的有关资料进行统一保管,严格按照“规定格式建立档案,一人一档,单独立卷。

三、工作要求

1、进一步完善衔接登记、排查、谈话、接访、目标管理检查考评、建档立案等工作制度,并抓好落实,使安置帮教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全面推行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考核制,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考核范畴,将考核作为督促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手段。

3、完善工作体制。要坚持实行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体制。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发挥好职能作用,特别是落实好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专项工作经费,以及低保、养老保险、就业等政策;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动员组织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

篇3:永定区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工作汇报

一、总体情况

为准确掌握两类人员的基本情况及目前的就业状态,此次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表》问卷1443份,提供有效信息1435条,调查范围为劳动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的两类人员。其中,社区服刑人员247人,刑释解教人员1188人,两类人员总计1435人,其中已经就业的有1162人,未就业的252人,另有21人未填写。252名未就业的两类人员中,有就业愿望的159人,占未就业人员的63%;无就业愿望的84人,占未就业人员的33%。另有9人未填写就业愿望,占未就业人员的4%。

二、未就业人员具体情况

昌平区共有未就业两类人员252人,具体情况如下。

首先,有就业愿望的159人中,3人为残疾人,8人正在享受低保待遇,7人由于照顾家人未能实现就业。95人的就业意向为企业招用,占未就业人员的38%;另有20人就业意向是自谋职业,占未就业人员的8%。

其次,无就业愿望的有84人,其中有5名残疾人,2人正在享受低保待遇,3人由于照顾家人未就业,其他原因的有74人。其中一些人是由于家里有房子出租,有固定的收入来源而不愿意就业,有些是由于身体残疾,年龄偏大而不愿意就业。

三、未实现就业的主要原因

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两类人员未能实现就业有很多原因,包括社会环境等客观原因和个人认识、能力和信心不足等主观原因。个人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认识不足

对目前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形势认识不足,对当前的就业政策认识不足,对自身上岗能力认识不足。

2.能力不足

两类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大、学历低、又缺乏专业技能的问题。

3.信心不足

两类人员中部分人员存在较严重的自卑心理。一方面由于自身职业素质较差、学历低、年龄大;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两类人员的身份在就业过程中受到歧视或不公平待遇,对于就业问题既渴望又害怕,对于能否实现就业缺乏信心。这就使得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缩手缩脚,错失就业良机。

四、主要措施

1.摸清信息底数,实行动态管理

建立两类人员就业信息档案,全面掌握两类人员的年龄、学历、技能水平、工作状况、就业愿望和培训意向等信息,建立定期进行入户走访、电话询访等制度,实施动态管理,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奠定基础。

2.加强心理辅导,提升就业信心

两类人员因其自身的特殊性,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因此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是促进其就业的关键。在职业指导过程中,应让两类人员了解体会到政府的支持,公众的不排斥,以及自我价值的存在。

3.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

部分两类人员因长时间脱离社会,缺少一技之长。对此可以根据两类人员自身的特点和意向,结合社会岗位的需求,推荐两类人员参加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或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提升就业能力。

4.鼓励自主创业,实现自力更生

充分评估两类人员自身资源,结合个人意向,对于有创业意向的人员,推荐其参加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能力。同时,宣传市区政府扶持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如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自谋职业社会保险补贴及税收减免等方面的政策,减轻创业成本。

5.倡导平等机会,营造包容氛围

打破社会大众和用人单位长期以来对两类人员不同程度歧视的现状,取消用人单位普遍要求求职者提供“无犯罪记录证明”的限制性条件,通过调整政策导向,倡导公平、平等,营造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让社会客观、全面认识两类人员,积极接纳他们,为他们顺利回归社会创造一个宽松有利的社会环境。

6. 履行政府职责,实行托底安置

在促进两类人员融入社会的过程中,部分两类人员难免因各方面的原因未能实现就业。对此类人员,应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建立形式多样的就业安置基地,实现托底安置,促进其稳定就业。在托底安置的过程中,再深入开展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等工作,促进其逐步实现社会就业。

五、小结

两类人员是一批特殊的、受歧视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能否顺利再次融入社会,不仅关系到其自身及家庭的命运,更关乎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实践证明,能否促进两类人员实现较为理想的就业,是关乎其顺利回归社会的基本条件和必要前提。因此,加强职业指导促进两类人员实现就业,尤为重要而迫切。

注:社区服刑人员是指社区矫正对象,具体包括被判处管制、缓刑、剥夺政治权利、裁定假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人员。刑释解教人员是指为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的统称,刑满释放是指在监狱服刑终止,刑期结束释放;解除劳教是指在劳改农场、劳教所、戒毒所等机构完成规定的教养活动后回归社会。

篇4:永定区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工作汇报

2011年长安镇安置帮教工作和社区矫正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司法所精心组织实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根据我镇实际情况,始终坚持把“教育、感化、挽救”作为安置帮教的工作方针,采取各项有力措施,使安置帮教工作真正实现“安其身,暖其心,用其长,育其人,正其本”的回归目的;搞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新思路。

长安镇社区矫正工作从09年下半年进入司法行政工作,从无到有,到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司法所的最重要职能之一,承担的社会角色和任务也越来越重,社区矫正工作的整体框架已经建立,运作良好,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从09年矫正对象2名,10年6名,发展到如今的13名社区矫正对象,正式解矫1名,其中剥夺政治权利2名、缓刑12名,这14名社区矫正对象已经建立每月定期见面,定期家访、请销假等一系列监管制度,并在亚运大运等特殊时期,承担着重要的安保作用。另外,我所现有安置帮教对象6名,其中刑释4名、解教的2名,均已落实帮教和安置,安置及帮教率100%,重新犯罪率为0。全镇刑释解教人员无一人重新犯罪,社区矫正对象人员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得到有效矫正,无一人违法违纪,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效地维护了长安镇区域社会稳定,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出良好的法制环境。

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日常工作包括:(1)司法所每月组织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谈话,进行法制教育,提高矫正对象、刑释解教人员法律意识,促进遵守法律,增强接受监督管理的自觉性;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或群体义务劳动;

(2)严格对社区矫正对象的请销假制度,一般不准随意外出,离开本镇有村干部志愿者审核报司法所批准,并报派出所审批;(3)司法所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对社区服刑人员人员进行经常性的个别教育,每月对他们的思想动态进行分析,遇重大事件随时收集分析,并根据分析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4)司法所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为矫正对象、刑释解教人员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为符合条件的矫正对象、刑释解教人员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5)司法所建立对社区服刑人员认罪悔罪、遵纪守法、学习劳动等方面表现情况的考核,对表现良好的给予表扬奖励;对符合法定条件的,依照法定程序提请有关部门予以减刑;违反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有关规定,但尚未构成重新犯罪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者提请有关部门给予警告、记过、治安处罚、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或者收监执行。

(6)在特殊时期承担起对两类人员的安保职能,例如今年深圳大运会期间,我所专门建立《长安司法所大运安保工作方案》,开展“跟踪帮教”、“贴身帮教”、“亲情帮教”、“一帮一”或“多帮一”等多种形式的攻坚帮教转化活动,对“两类人员”采取了形式多样的管控工作。首先,我所落实了3名专职人员负责“两类人员”的动态跟踪工作,每天打一次电话给他们,了解他们的情况和去向,并形成信息简报及时向镇领导和上级部门报告。大运召开期间,社区矫正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假日无休息制度,随时留意突发事件的发生,如遇事件立即启动安保应急方案。然后,我所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各社区治保会主任、各警务区民警共同走访辖区内的刑释解教和社区矫正对象人员,与“两类人员”和其家属面对面交流。在整个大运安保期间,我所对每个矫正对象均见面超过3次以上,8月份开始,我所再组织开展对两类人员的中秋慰问工作,通过家访、慰问的形式实行亲情帮教,再次强调大运举行期间的纪律,高度强调特殊时期的规范,严格禁止外出,强化对两类人员情况的掌握。一旦了解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化解,将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整个大运期间,两类人员均遵守法律法规,无违纪违法情况出现。省督导组对我镇两类人员进行抽查时,两类人员均在单位或在家中,并能在30秒内即用固定电话回拨,可见对两类人员的监管工作是绝对落实到位的。省厅司法局和市司法局对我所的社区矫正工作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表扬。

同时,根据刑法修正案

(八)的要求,认真开展好对符合条件可能判处缓刑等监外刑的人员的判前调查工作;履行好未成年人的庭前社会调查工作;认真管制好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的禁止令工作等。这些都是社区矫正新的内容,上述各项工作措施有力推行,有效地提高了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质量。

社区矫正办公室承担着判前调查任务,对法院拟判缓刑等监外刑的,社区矫正办公室提供可否实行社区服刑的参考性意见,到目前我所共进行判前调查5宗,已经全部按司法所建议实行监外刑,并顺利完成了入矫工作。我所暂未接到判处禁止令及未成年人的庭前调查任务。

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存在问题:

社区矫正工作从试行到如今,工作职能及难度都在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内容也不断扩展。由于社区发展越来越倾向于社区服刑,法院在减少监禁刑的同时亦不断扩大社区服刑人员的基数,造成接收的社区服刑人员犯罪种类不断扩展,管理的难度不断增加。社区矫正工作管理人员及经费均已不足,根据省高院的建议,现在社区矫正对象接受范围已经从户籍制扩展到根据居住地及宣判地,这样本地、外地甚至港澳台同胞都会成为我镇社区矫正的对象,我所亦按要求正在对两名台商进行尝试入矫工作,可见,未来我镇的社区矫正对象将会几何级数的增长,工作量和管理的难度都会剧烈增加。

司法所的司法行政工作方面已经向社区矫正工作倾斜,刑法修正案

(八)的生效实施,社区矫正由刑事政策上升为法律制度。社区矫正的职能只会不断增加,在社区矫正法等一系列法律及政策未出台前,社区矫正工作都将在黑暗中摸索前行。未来社区矫正制度会不断完善到成熟,司法所在国家刑罚制度和社会效能方面担当的角色将不断提高。

篇5:永定区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工作汇报

及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县政法委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强化领导责任,有序开展安置帮教工作,现就2010年清泉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及社区矫正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及社区矫正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按照县综治委的总体安排部署,更新思想观念,创新思想方法,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及社区矫正工作的方法途径。以加强衔接、帮教、安置刑释解教人员为重点,以预防和减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为目的,不断健全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及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自2006年至目前,全镇共接受刑释解教人员78名,衔接78人,衔接率100%,安置78人,安置率100%,无重新犯罪。社区矫正人员15人,衔接15人,衔接率100%。

二、健全组织机构

围绕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把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作为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镇上成立了以主管副书记为组长,综治办副主任、派出所长、司法所长为副组长,计生、财税、妇联、团委、工商、民政组成的刑释解教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刑释解教安置帮教工作。全镇15个村,6个社区全部成立了刑释解教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已基本形成镇、村、社三级帮教网络。

三、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完善了刑释解教人员报到登记、定期走访、信息报告等制度,派出所、司法所等相关站所相互支持配合,组织对刑释解教人员排查,努力减少托管、漏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及时消除治安隐患。镇安置帮教办公室紧紧围绕“四个一”开展工作,即每名刑释解教人员有一个帮教小组,有一个具体的帮教措施,每一季度有一次谈话,有一份详细的档案,从而有效开展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四、开展走访教育

针对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思想情绪不稳定,易波动的实际,在帮教工作中,注重心理教育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做到“四必谈”,即在安置对象思想波动时、工作不满意时、身体有病时、家庭出现变故时,帮教小组或责任人及时找其谈心,给予精神鼓励,“五必访”,即当刑释解教人员刚安置时、有段时间未到岗工作时、家里婚丧喜事时、遇到重大节日时、安置对象有劣迹被确定为重点对象时、帮教小组或责任人必须到其家庭走访谈心,掌握思想动态并给予精神鼓励。实现了从思想上帮教,不让其滑坡,从精神上帮教,不让其无精打采,从法律上帮教,不让其重新犯罪,从情感上帮教鼓励他们走出失落,树立生活信心,重扬人生风帆。

五、落实生活保障

对刑释解教人员,进一步拓宽安置渠道,加强其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组织实施分类就业安置,帮助其稳定收入来源,正常回归社会,促进社会稳定。一是在家务农的,由村一级帮教小组负责落实责任田,让他们有地可耕。二是出外打工的,积极与我镇在外地的劳务基地联系,帮助其找到合适工作。三是生活确有困难的,同民政部门联系,申请给予临时性社会救助。

一年来,我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及社区矫正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找寻差距和不足,向经验做法比较成熟的兄弟镇镇看齐。使全镇刑释解教及社区矫正人员能够努力发展生产,安居乐业。为全镇社会稳定,创造更加和谐的环境。

篇6:永定区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工作汇报

(2012年6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天,市人大调研组高主任一行能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我县调研指导人民调解和社区矫正工作,这是对我们工作鞭策和鼓舞。在此,我谨代表固阳县司法局向莅临我局调研、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固阳县司法局人民调解和社区矫正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2012年上半年我县的司法行政工作,在固阳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包头市司法局的帮助、指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认真按照县委政法委目标管理责任的要求,以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目标,以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为着力点,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坚持统筹安排、立足预防、重在化解、健全机制、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认真履行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等司法行政工作职能,为保障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第一道防线”作用。

一、人民调解工作

(一)领导高度重视、责任分工明确,组织机构健全,人民调解工作措施有力。

一是根据包头市关于构建大调解工作机制文件指示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固阳县司法局2012年人民调解工作要点》、《固阳县司法局2012年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工作步骤和方法。二是狠抓了经费报酬落实情况、制定下发了《2012年固阳县人民政府人民调解案件经费补贴办法》,继续在全县范围内实行成功调解成功一般民事纠纷和较疑难民事纠纷每件补贴50-100元的规定,目前运行良好。三是不断加大基层调解员队伍建设力度。鉴于人事变动及时更新了各级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对人民调解员予以重新登记造册。整合社会资源,将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部分退休老干部、教师、工人、在当地有号召力的人士吸纳到调解队伍中来,完善了“流动调解庭”。同时,继续巩固完善村居、乡镇街道人民调解组织,着力加强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大力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进一步扩大了人民调解组织覆盖面。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辐射全县的“大调解组织网络”。截止目前,全县业已建成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1个,有调解工作人员8人;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6个,有工作人员69人;村(居),企、事业单位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166个,涉及1079个调解小组共计4483名基层人民调解员和信息联络员,实现了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无盲区的网格化的工作格局。

(二)以 “六五”普法工作为契机,以继续深入开展

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扎基夯实,不断完善各项调解工作制度。

在制订了“领导值班制度”、“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矛盾纠纷督察督办”等工作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大调解工作制度。一是坚持重大矛盾主动介入调处制度。发生重大矛盾纠纷时,调委会都能够在获悉情况后的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控制事态扩大,并主动介入纠纷的调处,直到纠纷妥善解决。二是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重大疑难纠纷都有一个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密切掌握矛盾的发展动向是调解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因而我们不断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制度。每月开展常规检查,全力抓好重大节日期间突发事件的预防处臵和非正常上访人员的稳控工作,在“元旦”、“春节”“两会”“五一”等重要节点、敏感时期开展了定期专项排查,做到定期排查与专门排查相结合。三是在四级调解组织网络中建立了矛盾纠纷局面通报制度,月底各级调委会将掌握的矛盾纠纷情况和矛盾纠纷形势分析报告逐级上报,使我们的调解工作掌握了主动,能够在最佳时机介入矛盾纠纷的调处。四是强化联合调处制度。在各镇调委会直难以受理或由基层调委会逐级移送的案件中,有一部分案件涉及多个部门,我们主要通过 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衔接、部门联动的方式来解决疑难问题。我们与法院建立并完善了人民调解协议书效力认定,规范了相关程序,完善了衔接机制,有效消除了当事人的顾虑。五是有效落实调解回访制度。

回访的过程既是对协议履行情况的监督过程,又是对矛盾纠纷排查过程,更是一次对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实地调研,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我们一直注重调解回访,并使之制度化、常规化。通过回访及时掌握纠纷调处的效果和协议履行情况,对不全面履行协议或不履行协议的,说服教育当事人,督促其履行协议。还可以了解到其它一些隐藏在民间的矛盾纠纷。

(三)勇于探索、锐意创新,认真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专项活动,不断拓展调解领域。努力构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新格局。

一是在矛盾纠纷排查方面,本着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解决在激化之前的原则。联合相关部门,定期组织动员县、镇、村(居)、组四级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集中时间、力量,采取多种手段,排查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根据不同情况,县局广泛动员全县六个镇司法所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深入到各自辖区内的村组、社区、厂矿、企业开展普遍排查,全方位探情摸底,了解纠纷信息,掌握纠纷苗头。完善了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每月组织一次、镇司法所每两个月组织一次、县司法局每季度组织一次的矛盾纠纷排查制度;组织司法行政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深入到困难人群多、矛盾纠纷多、工作难度大的村组、社区、厂矿、企事业单位,开展有针对性的排查,重点排查涉及民生的医疗纠纷、交通事故、拖欠农民工工资、劳

动争议、山林土地、征地拆迁等矛盾纠纷,排查越级上访、治安隐患、群体性事件等苗头线索;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针对特定区域、特定行业和领域开展了矛盾纠纷专项排查,拟定了周密可行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方案”,制定了“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及时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严格执行值班制度24小时开通服务热线,接受来电、来访咨询。另外,在工作中我们还加强与法律援助、公证、律师、基层法律服务等工作的衔接,要求各业务部门在咨询、代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矛盾问题向县局予以及时反馈。二是在矛盾调处方面,根据一般、疑难复杂、专业性、行业性矛盾纠纷的不同类型、化解的难易程度、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后果的严重程度,认真制定了方案,及时进行了调解,有效防止了矛盾激化。对于排查出来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县、镇两级党委、政府交办的矛盾纠纷,相关部门委托移交的矛盾纠纷,我们及时组织专门力量、制定了调解预案、采取了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及时化解,这一工作方法的良好效果在固阳县棚户区改造工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对于多年积压、长期未得到有效解决的矛盾纠纷和历史遗留问题,我们协调各有关部门集中攻坚化解;在继续做好婚姻、家庭、邻里、赔偿等民间纠纷的调解的同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征地拆迁、劳动争议、医患纠纷等难点、热点纠纷的调解,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来之不易的发展环境。

年初以来,全县各级调委会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37件,调处成功626件,调处成功率98.27%,接待咨询XX起,参与信访接待120人(次)。截止目前,未发生一起因调处工作不力而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和“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四)“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等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成效显著。

目前,我县已建成“固阳县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委会”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一个。该调委会自去年3月份成立至今,已受理各类矛盾纠纷95起,成功调解92起,其余三件正在积极调解中,共涉及赔付金额930万元。其中,涉及人员伤亡等重大案件24起,赔付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案件达67起,占总受理案件数的63.65%。我们一如既往地加强与劳动监察、残联、民政、卫生、妇联等部门的合作,在成立了“固阳县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基础上,正在积极筹备组建 “固阳县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有望在7月中旬正式启动运行。

(五)继续加大人民调解法律宣传和业务培训工作力度,拓宽宣传、培训渠道,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民调解工作氛围,提升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将人民调解工作向纵深推进。

一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条幅、标语等方式广泛宣传“大排查、大调解”专项活动,大力开展《人

民调解法》、《土地承包法》、《物权法》、《国用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森林法》、《拆迁补偿条例》等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在全县六镇共张贴宣传标语和画报18处,出动宣传车8辆,在县天河广场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通过短信平台发放宣传短信2000余条,宣传内容生动有趣、形式各异、贴近群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二是继续积极地在全县范围内开展 “争当人民调解能手”和“固阳县十大人民调解能手”活动,推广典型,表彰先进。在活动中涌现出了贾占全、张国勋等一批有影响力、享誉一方的优秀调解能手。三是在1至5月份举办了两期《人民调解法》专题培训和一场大型的人民调解经验交流会,共培训人民调解员700人。四是加强了信息简报和典型案例的报送工作。对人民调解过程好的经验做法,具有代表性、指导性意义的矛盾纠纷调解成功案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以简报信息和典型案例的形式向上级作了反馈汇报。

二、社区矫正工作

(一)切实加强同公、检、法的协调配合,加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多方筹措为社区矫正提供经费保障。

第一,我们切实履行了指导管理社区矫正工作的职责,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组织网络和规章制度,主动与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派出所联系,查找核实矫正对象,落实

帮教措施,避免脱管漏管及重新犯罪。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法院在判决生效后移送矫正对象前得征求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的意见,并将有关法律文书及时抄送司法行政机关。积极配合检察院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的法律监督,对脱管、漏管等违反社区矫正管理规定的社区服刑人员依法采取惩戒措施,对重新违法犯罪的社区服刑人员及时通知公安部门依法处理。为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针对领导班子成员的调整变化,我们及时更新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充实和调整了基层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确保有专职人员从事社区矫正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的聘用、管理、考核、激励机制。建立了社区矫正经费保障制度,年初与相关部门协调,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经费、行政运行经费、办案业务经费、业务装备经费等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工作发展的需要,建立了社区矫正经费动态增长机制。

(二)认真搞好社区矫正工作的衔接管理、排查摸底、登记建档工作以及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改造,使其能顺利回归社会。

首先,我局积极会同法院、公安、检察院等部门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了核查、登记。全县现共有社区矫正对象114名。其中,缓刑97人,管制7人,假释8人,剥夺政治权

2人;在城乡人口比例上,城镇居民34人,农村居民80人;在性别比例上,男性109人,女性5人;从犯罪类型上看,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33人,侵犯公民财产权利的19人,贪污受贿的15人,这三类犯罪人数占社区矫正对象总数的58.77%;从文化程度和年龄结构上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97人,占社区矫正对象总数的85.08%,大部分集中在18周岁到45周岁之间。

其次,在综合分析社区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后,我们着重强化了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一是在社区矫正衔接方面,严格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积极与县人民法院协调配合,将被判处有期徒刑宣告缓刑或判处管制的罪犯判决书、起诉书副本、执行通知书、结案登记表和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一并及时送达其户籍所在地的镇社区矫正办公室,明确社区矫正对象的现住址和联系方式,方便社区矫正办公室在接收入矫对象后对其实施有效管理。二是在社区矫正执行方面,各镇社区矫正办公室都能根据矫正对象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矫正方案、落实日常监督考核措施,与有监管能力的矫正对象的近亲属或村(居)委会等签订矫正协议。同时,确保每名矫正对象配备两名工作人员和一个社区矫正志愿者,并通过组织有劳动能力的矫正对象和社区公益劳动,组织矫正对象参加学习、教育活动等方式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施矫正。三是促成矫正与卫生、环保等部门和敬老院、福利院社会公益机构达成帮扶意向,签订协议。另外,还采取了定

期听取汇报、走访、个别谈话的方式,因人施教,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了经常性教育。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总体上看,我局的人民调解和社区矫正等基层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但与县委、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广大党员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民调解员和社区矫正工作者素质参差不齐,对各自工作的价值理念理解不够系统,运用不到位,工作方法单调;二是缺乏创新意识,社会协作管理有待加强;三是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普遍有畏难情绪。工作相对被动,对调解双方当事人和社区服刑人员的服务和合法权益关注不够;四是缺乏资金保障,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工作资金来源有限、单一,社会捐献缺乏,宣传力度不够。五是社区矫正工作没有统一的服装,在社区矫正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没有严肃统一的服装,使得社区矫正工作略显尴尬和被动。

为此,下一步,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继续深化理论和业务学习,解放思想。工作向前推进一步,学习就更深入一层,思想就要更解放一些,努力形成大胆探索、破解难题、创新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是着重抓好“三个衔接”。即:抓好与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相衔接,切实兑现向群众的承诺;抓好与活动载体相衔接,进一步增强人民调解和社区矫正工作实

效;抓好与队伍建设其他经常性工作相衔接,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加强薄弱环节,推动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等基层行政工作取得实际效果。更好地为构建“平安固阳”、“和谐固阳”而努力。

篇7:永定区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工作汇报

2013年1月1日实施的《刑事诉讼法》第258条明确规定:“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针对不少地方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基层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完善社区矫正工作:

一、夯实基层基础,强化社区矫正的规范运作

社区矫正是一项严肃的刑罚执行活动,必须有一支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执法队伍作为组织保障。基层司法所是基层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要使司法所担负起社区矫正工作的重任,必须从人、财、物方面全面加强司法所规范建设。一是要加大政府投入,必须有专项工作经费作为社区矫正的物质保障。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基层矫正机构力量。如向社会招募一些具有法律、心理学、法律、教育等专业知识的人员到基层司法所工作,充实工作力量。

二、建立完善移交衔接机制,实现交接工作规范化

一是通过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等相关单位共同起草制定关于社区矫正对象移交的办法,明确各个单位的分工并细化,防止各自为政。二是对于同一辖区的交付执行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设立社区矫正信息网络中心,建立对口联系、衔接机制,连接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各基层司法所等相关网络,实现横向联网,信息共享。三是对于异地交付执行监督的问题,可以将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一些规定细化、完善。异地交付机关和接收机关要互相配合,形成良好的工作关系和合力,防止和减少漏管情形的出现。

三、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刑罚观念转变

虽然社区矫正在我国从试点到全面实行已有数年,但是真正理解社区矫正内涵的人为数不多,在基层群众中更是鲜有人知。要有各级党委政法委牵头,利用电视、讲座、宣传页、印发宣传手册、现场说法等方式大力宣传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刑罚轻缓化的趋势,扩大社区矫正的社会影响面,争取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强化社会对社区矫正人员帮教意识。

四、加强社区矫正的就业、社保、低保等扶持支持,消除矫正对象回归的隐忧

社区矫正对象不管在被判刑之前有无职业,都因为被判刑要面对重新就业和生活的问题。《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18条规定:“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需要,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落实社会保障措施。”然而职业培训、就业、社会保障等超出了司法部门的职能范围,很多用人单位、企业也存在有色眼镜看人,更有许多行业规定了限制有刑事犯罪记录人员从业的门槛。社区矫正作为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更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用人单位更新观念,除了一些特殊行业之外,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就业应该与普通公民一样对待。检察机关除了依法监督社区矫正工作的各个环节是否依法进行外,对司法所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影响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的其他问题,有必要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和意见,协调就业、社保、低保等扶持支持。

五、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确保社区矫正工作落到实处

篇8:永定区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工作汇报

情况说明

一、基本情况

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就是对在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通过管理、教育和帮扶,预防和减少他们重新犯罪。安置帮教对象分为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教人员。

我社区服刑人员2名,其中,判处缓刑的4名,刑满释放人员 2名,取保候审的1 名。矫正工作社会自愿者9名。到目前为止,我社区没有一例社区矫正人员脱管、漏管,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百分之零点二以内。

二、工作目标

全面使行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是对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管、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脱管、漏管,通过管理、教育和帮扶让他们不再危害社会,使社区服刑人员即能保持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又能改造自己所犯的罪行,让他们能够顺利回归并融入社区;使释解教

人员不至于重新违法犯罪,为宜城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服务管理措施

1、是帮教工作提前介入。社区矫正与街道司法所、派出所协调做好帮教人员的社会调查,向其亲属宣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政策,提前进入矫正帮教程序。

2、是落实安置帮扶责任。对于矫正对象中的特困户,经本人申请,所在社区证明确有困难的,帮助其向民政部门落实最低生活保障。

3、是抓好培训,最大限度促就业。积极组织本社区服刑人员参加相关单位组织的义务培训,参加组织的各种活动,与综治办与司法所、派出所联合对心理不太健康、有厌世情绪的对象上门进行专门心理疏导。

4、是提供法律援助。对回归社会的社区服刑人员及刑释解教人员,若有权益被侵害,协助司法所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帮助和引导他们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对他们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遵纪守法意识。

七是建立“一助一”帮教制度。社区组建对固定的社会帮扶队伍,建立“一助一”帮教制度,在服务管理人员协助下与刑释解教人员结对子,进行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教工作。

XXXX社区

上一篇:甘于平凡 拒绝平庸下一篇:我的一幅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