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医患纠纷调解工作的调研报告

2024-08-15

关于我市医患纠纷调解工作的调研报告(精选5篇)

篇1:关于我市医患纠纷调解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医患纠纷调解工作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

3月下旬,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副主席朱承平、赵宽带领下,对我市医患纠纷调解工作进行了调研,并召开了座谈会。期间,委员们还到芜湖市考察学习医患纠纷处理工作的经验,现将调研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医疗机构积极响应卫生行政部门开展的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切实落实“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和安全为核心”的管理理念,不断引导医护人员依法执业,加强医患沟通,恪守职业道德,强化技术和业务管理,坚持医疗安全警示教育,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各项管理制度和医疗服务社会监督评价机制,把预防和干预工作的重心向临床一线前移,努力从源头上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多次聘请北京法律专家来院作“依法行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专题讲学,聘请北京文化传播公司专业人员来院进行“医护人员服务意识与服务技能”的专业培训,做到了“从员工教育入手,以制度管理为抓手,内涵建设与服务形象同时抓”,使医院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不断努力,使我市医患纠纷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二、存在问题

1、医闹现象比较普遍。从调研情况看,我市医患纠纷虽然呈下降趋势,但无理取闹的现象反而呈上升趋势。有少部分患者及家属企图通过医闹获得经济补偿,或把一些矛盾转化为医疗纠纷,达到“小闹小赔、大闹大赔”之目的。以市医院为事例,近三年来,市医院在处理医患纠纷争议中,患者采取医闹方式解决的占50%。如王某某因外伤后诊断右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患者突然出现烦燥和呼吸困难,抢救无效而死亡。最终医院专家组认为患者死于肺栓塞,属于骨折病人最严重的并发症,其死亡率极高。但事后其家属围攻辱骂医务人员,甚至请来南京“职业医闹”,聚集200余人,打出横幅标语,围堵医院大门,连续三天,严重干扰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市公安局、卫生局采取了严厉打击医闹行为及为首的滋事人员,使这场群体性事件才得以平息。

2、少数医生缺少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少数医生对病人关注不够,缺少敬业精神,对病情诊断有误,造成一些医疗事故,既影响了医患关系,又增加了患者对医生职业道德的信任危机和医生诊疗水平的怀疑。如某基层医院一名麻醉医生,在对患者实施麻醉后,竟擅自离开手术室,造成患者抢救无效死亡。这一起典型的由于医生缺少敬业精神而引发的医疗事故。

3、医学科普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由于医学科普知识宣传工作不到位,患者对医学科学的特殊性、风险性和不可预知性了解不多,缺乏必要的认识,而对疾病痊愈和治疗效果存在不切合实际的高期望值,一旦患者死亡,或治疗后留下后遗症,就认为是医院的责任,容易导致失望与愤怒,导致医患关系激化,使医患纠纷数量增加。

三、意见和建议

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医患纠纷调解工作。医患纠纷看起来是医院和患者之间矛盾,但这一纠纷倘若不引起重视,或者听之任之,将影响社会的安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建议要从维护社会治安的高度,要从建设文明城市的高度,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要从保护医院正常医疗秩序的高度来认识医患纠纷的调解工作重要性,把医

患纠纷调解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2、成立组织,建立化解医患纠纷调解有效机制。借鉴外地经验,结合天长实际,建议尽快成立“天长市医患纠纷调解中心”,为医患纠纷处理搭建平台。实现在第一时间内将医患纠纷从医院现场转移到调解中心,进行有序调解处理的初衷,减少无理取闹和“医闹”现象,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保障医疗机构正常的诊疗秩序和病人良好的就医环境。为了体现调解中心工作的公平公正,以及具有医患双方都能信得过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建议医患纠纷调解中心作为市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下设机构,主任由政法委分管调解工作的副书记担任,副主任由公安局、司法局、信访局、卫生局分管副局长担任,委员由本地具有法学、医学专长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医疗专家库人员和其他知名人士担任。根据需要聘任具有丰富调解经验专职调解员,同时将管辖区内的司法所长等优秀调解员聘任为兼职调解员。同时建议,在医患纠纷调解中心未成立之前,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警院联防联动机制。

3、强化风险意识,为医患纠纷调解奠定经济基础。为提高医疗机构防御医疗风险的能力,应建立并完善医疗风险的社会分担机制,可建立由医院、医务人员、病人三方共同投保的医疗责任保险,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带来的风险隐患,从而减轻医院、患者及社会所面临的压力,最重要的为调解工作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保险公司人员作为调委会成员之一,积极参与调查、调解与处理工作。

4、强化监管,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类医疗机构要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强化监督管理,完善医患纠纷预防、排查、处理机制,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执业行为,增强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减少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属于

医院方的责任,做到不推不卸、主动承担。市卫生部门要建立内部医患纠纷定期通报和重大医患纠纷及时通报制度,问责制度,汲取教训,引以为鉴,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要通过进一步开展“医院管理年”、“平安医院”、“优质服务年”等活动,增强服务技能,提高服务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5、加强宣传,为公正处理医患纠纷营造良好的氛围。医疗机构要强化院务公开意识,建立统一协调的信息通报机制,及时向新闻媒体通报最新的医疗服务信息,增强透明度,满足患者知情权和选择权。新闻媒体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对一些医患纠纷要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报道。有关部门组织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的特殊性、高科技性和高风险性,引导群众理性对待可能发生的医疗风险和医疗损害纠纷,营造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舆论氛围。

篇2:关于我市医患纠纷调解工作的调研报告

报告

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

5月24日,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副主席陶承德的带领下,就我市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副市长孙兆宏应邀参加调研。调研组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司法局负责同志关于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工作开展情况的通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组织筹建、运行基本情况

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司法局与市卫生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对全市近年来医患纠纷发生数量、类型、医患纠纷的成因及社会影响进行认真调研,并赴江苏省建湖县、南京市六合区学习考察当地医患纠纷调解工作经验。3月中旬着手组建市医患纠纷调委会,5月14日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天长市医患纠纷调解工作实施意见》和《天长市医患纠纷调解处置暂行办法》。市医患纠纷调委会成立以来,在短暂的时间内已成功调处3起医患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加强部门协作,搭建医患纠纷专业调解平台。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于5月18日正式成立,但早在3月中旬,市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就聘任了3名专职调解员和1名助理调解员,负责全市医患纠纷个案的受理和调解工作。同时,组建市医患纠纷调解工作联络员

队伍,在市卫生局和38家医疗机构内确定42名医患纠纷调解工作联络员,在医患纠纷发生第一时间,联络员与医患纠纷调委会联系,调解员及时赶到现场,主动介入,在调处阶段,联络员积极配合调委会开展工作,促进医方、患方、调解组织三方的沟通交流。为适应医患纠纷调解工作专业性要求,调解委员会选择82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药、病理、护理等专业人士,组成市医患纠纷责任认定医学专家库,在发生重大、复杂医患纠纷时,医患纠纷调解委员将会聘请3—5名医学专家组成医疗责任分析论证小组,提出责任认定意见,供调解员参考,增强医患纠纷调解的专业信服力。

依托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设置医患纠纷调委会办公场所,投入了3万元在司法局院内租赁了办公用房,按照规范化调委会“五有六统一”的标准配置软硬件设施,各项工作制度、工作流程上墙公开。医患纠纷调委会工作经费全部纳入市财政预算,确保日常工作的需要,保证了医患纠纷调委会独立和公正的开展调解工作。规定医患纠纷一律离开医疗机构场所,统一到调委会进行调解。

2、建章立制,规范调解工作行为。为提升医患纠纷调解的规范性和公信力,医患纠纷调委会制定了调解范围、调解原则、调解纪律及医患纠纷调委会工作职责与工作流程。建立了工作例会、接待登记、纠纷受理登记、调解指派、调查取证、调解工作程序、调解协议制作、协议履行和回访等制度。根据调解文书规范格式印制了《医患纠纷人民调解接待登记表》、《调解申请书》、《纠纷受理调解登记表》、《纠纷受理调解通知书》、《提供材料告知书》、《送达回证》等文书,建立了各类接待、受理、登记台帐,使医患纠纷调解工作有章可

循,促进工作规范开展。同时,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工作定期学习培训、重大医患纠纷集体会商、疑难纠纷聘请专家分析评估、过激纠纷请示报告协调等多项业务制度,并与市卫生局进行工作研讨,不断提高队伍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

3、快速高效,真情调解。市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作为第三方,秉持客观公正原则,从法、情、理的角度向患方、医方进行耐心细致地矛盾纠纷分析,增进双方相互理解,互谅互让,促进双方达成共识,签定调解协议书并及时履行。目前,已相继受理3起医患纠纷调处申请,且全部调解成功。其中1起纠纷最初索赔金额8万余元,并且还要打官司,经调解,实际赔付金额2.9万元,医、患双方对此调处结果均表示满意。

二、我市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照搬照用,尚属“摸着石头过河”,委员们在座谈时认为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工作还需在以下方面完善和加强。

1、进一步加强医患纠纷协作机制建设,实现部门联动。医患纠纷发生后,当事人情绪激动,容易激化为群体性事件和“民转刑”案件,应建立并全面落实多部门协作制度,保障医患纠纷调解工作顺利开展。一是要建立医患纠纷人民调解与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间的协作制度,定期通报调解信息,加强医患纠纷预防工作。发生重大医患纠纷,两部门间要迅速派员指导协调,及时化解处置。二是医患纠纷第三方调处不可能包揽全部医患纠纷的处理,要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法院诉讼的衔接配合,形成多元化的医患纠纷解决机制。对

一些纠纷复杂、赔偿数额较大的医患纠纷,在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及时到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强化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人民法院要给予配合支持。三是建立医患纠纷人民调解与法律服务配合制度,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将调解与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服务、法律援助和公证等工作紧密结合,加强宣传和疏导,使简单的医患纠纷“未调先解”。对重大疑难医患纠纷案件,各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要发挥资源优势,配合专职调解员开展攻坚调解。

2、进一步加大医患纠纷调解工作宣传,提升群众知晓度。建议在医疗机构内开展针对患者及其亲属的医患纠纷调解工作宣传,使患方了解人民调解,最大限度地将医患纠纷引入人民调解渠道。通过报刊、电视、网络宣传医患纠纷第三方调处的优势和便利,对采取“医闹”方式无理索赔的坚决予以遏制,提高群众对第三方调处医患纠纷的认可度,提升社会影响力,使群众在发生医患纠纷时理性选择解决方式。

3、加快落实医疗机构医疗责任保险,分担医疗风险责任。要根据安徽省卫生厅、司法厅、保监会的文件要求,医疗机构应针对自身情况,积极探索建立医疗责任保险或联合组建医疗事故赔偿基金,由保险公司或基金会直接承担医患纠纷赔偿责任。这既可提高患方对医患纠纷调委会的信任度,又可增强医方的抗风险能力。外地经验表明,这是处理医患纠纷行之有效的举措。与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对医患纠纷中医方确无过错和责任,而患方又有重大损失且经济十分困难、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宜适度安排资金,酌情救助,让患方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缓解对立情绪。

4、完善重大医患纠纷应急处理机制,严厉打击借医患纠纷滋事现象。公安机关应针对医患纠纷引发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频率、表现方式、规模和激烈程度等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公安机关要依法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果断处置,维护现场秩序,杜绝“小闹小赔、大闹大赔”现象的出现。

5、健全医患纠纷预防机制,防患于未然。首先要完善制度,强化管理,规范医务人员行为,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经常排查整改医护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从人员、设施、器械、药品等方面堵塞漏洞,提高医疗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事故和工作失误,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建立并严格执行医疗责任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其次是医疗机构对医疗过程中发生的事故或非正常死亡的个案,及时掌握情况,分析原因和责任,依据法规、情势,采取应对措施,掌握处理纠纷的主动权。第三是加强医学科普知识宣传,广泛宣传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的特殊性、高科技性和高风险性,引导群众理性对待可能发生的医疗风险和医疗损害纠纷,营造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舆论氛围。

6、进一步加强医患纠纷调委会公信力建设,提高工作实效。医患纠纷调解必须以医患双方自愿申请调解为前提。调解员既不是患者的代理人,也不是医方的辩护人,而是站在第三方立场,秉持客观公正原则,依法调解。但在医患纠纷调解工作实践中,调解员会产生“出力不讨好”的顾虑,即医方认为调委会“拿别人脚板底挑刺”,患方担心调委会替医院说话。因此需进一步加强调处工作公信力建设,使医患纠纷调处工作从实体和程序方面均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善始善终处理好每件纠纷,取得医患双方的信任,提高纠纷调处工作实效。建

篇3:关于我市医患纠纷调解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加大交通事故矛盾纠纷的解决力度, 发挥联合调解的职能优势, 建立了津南区交通事故联合调解工作中心。通过阶段运行, 部分较复杂的交通事故信访案件成功化解, 凸显了调解对于信访案件的解决力度, 验证了人民调解工作是解决信访案件的良方。

建立“五有”工作机制, 将信访案件的解决导向系统引入科学轨道

(一) 有专业的接访团人员

由交警津南支队工作人员、调解中心负责同志、接报民警、调解员、律师等组成的交通事故信访接待小组, 各负其责、各尽其能, 共同接访。交警人员为信访当事人审查、解答行政程序上的疑问;律师帮助当事人分析、理清其信访诉求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并在必要的时候援助诉讼;调解员在上述工作基础上, 抓住信访起因与争议焦点, 对案件进行深入调解, 安抚信访当事人的不满情绪, 使其愿意将信访案件转化为一般案件来调解解决。信访接待小组以第三方的身份对信访当事人予以接待, 有利于信访当事人放下戒备心理, 积极配合调解, 并能更大限度地利用三方职能范围的互补, 进一步在信访案件的化解上取得成效。

(二) 有专门的带队领导

在交通事故信访援助调解机制设立的同时, 交警津南支队负责同志及相关单位领导在调解中心设立了交通事故信访接待日, 体现了交通事故信访援助调解机制既具有第三方接访的身份优势, 又具备第一方身份接访的高效、直接, 通过平时的接访, 将确定的属于信访范畴的案件, 集中预约在交通事故信访接待日进行接待, 让当事人把信访诉求直接反映领导, 使相关领导了解案情, 加大解决力度, 尽快给当事人予以答复, 使案件快速得到解决, 从而缩短了信访纠纷处理时限, 节约了信访成本, 使信访案件的解决更加高效。

(三) 有完备的资料储备

交通事故信访调解工作中心从案件接待、来访登记、案情分析、诉前调解、援助诉讼、结案签订协议、判决书送达、结案备案登记到回访调查、报表统计、档案装订等都建立起系统的登记、记录工作制度, 将工作分工具体落实到个人, 使每一起信访案件从开始到结案都有据可查, 为记录和分析津南区交通事故信访案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和数据。

(四) 有妥当的化解方法

交通事故信访调解采用解释、调解、诉讼三结合方法, 对前来调解的信访案件逐个分析、研究。对有不合理诉求的信访当事人利用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规定予以说服教育, 通过对案件的深入分析、解释, 理清不明之处, 让其自己认识到误区所在, 进而自愿放弃不合理的信访诉求;对于确定信访诉求合法合理的案件, 接访小组会及时与案件所涉及的当事人及被访部门沟通联系, 将双方约到调解中心, 让他们面对面将诉求点明、将事实说清, 接访小组以第三方的身份通过调解的方式将双方矛盾予以化解;对通过调解确实难以解决的案件, 中心会联合法律援助中心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 援助律师代理向法院提起诉讼, 通过法律程序为当事人维护合法权益。同时, 中心实行与检察院的无缝衔接, 将信访所涉及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直接递交津南区检察院立案处理。

(五) 有严格的回访机制

信访案件结案后, 调解中心定期对结案的信访当事人进行回访巡查, 了解对结案调解处理的满意程度。对于通过调解、诉讼等途径解决的案件, 了解理赔是否完毕, 让当事人对中心信访接待工作评分, 以便发现工作中的不足, 加以完善。对于通过解释、教育后放弃不合理诉求的信访当事人, 了解在调解后是否真正清楚自己诉求的不合理之处, 以探查、确定其是否已真正打消信访念头。这样有效地防止了再访、再诉案件的发生, 更大限度地将信访案件化解在基层, 解决在中心。

发挥信访调解、援助、诉讼机制的“三个优势”, 更大限度地加大案件的解决力度

(一) 为政府信访部门减轻压力

将交通事故信访案件集中在交通事故信访调解工作中心处理, 促进了交通事故信访案件集中、专业和快速解决, 缓解和减轻区信访部门的工作压力, 也为信访案件多元解决机制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其他有关部门可以借鉴经验, 开办各类专项联合信访调解机构, 实现全区大接待、大化解模式, 分流政府信访部门工作, 提高信访案件解决效率。

(二) 第三方的身份更能取得上访人员的信任

在信访案件中, 当事人的心理存在着一个共性, 认为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是因行政、执法等国家工作人员的滥用职权、徇私枉法等违法违规行为造成的, 并会有“官官相护”的偏颇认识, 因此即使是在信访部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 也会心存疑虑, 戒备心强。交通事故信访接待小组, 以类似于民间组织的第三方身份对信访当事人进行接访, 这使当事人能很快与接访人员建立信任关系, 愿意通过该渠道解决问题。在事故解决过程, 相关单位领导的参与能让信访当事人快速得到答复。在一些需通过诉讼解决的信访案件中, 调解中心协调法律援助中心为信访当事人提供免费援助诉讼, 帮其维护自己的权益的同时节约信访成本, 得到了当事人的认可。

(三) 专业律师参与接待

中心专门聘请律师为交通事故信访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 并参与案件的调解、诉讼工作。律师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及办案经验, 为当事人提供建议, 并从法律、道德及社会角度为当事人分析诉求的合理性、合法性, 有利于当事人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法律界定的基础上可以获得的赔偿数额, 主动放弃无理要求, 最终使其心中的疑虑解除, 将案件成功化解。

存在的不足与下一步工作设想

(一) 各单位的紧密结合度尚需加强

联合调解工作中心自建立以来就以联合办公为特色, 进而能使交通事故的解决更加便捷、高效, 得到一站式的服务。作为调解中心新增加的一项职能, 交通事故信访调解援助诉讼机制理应顺承这种联合的优势。但由于试运行阶段未能及时与相关单位沟通联系, 使部分职能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有些甚至仍在搁置之中。因此, 调解中心计划在今年底召开联席会议, 通报一年来信访接待工作取得的成果, 完善各项工作流程以及相关职能分工, 努力协调各单位对信访接访工作的参与配合, 真正使交通事故信访案件的接待解决工作从点贯穿到线、从线横铺成面, 在“从无到有”的基础上, 迈向“从有到优”的正轨。

(二) 人员吃紧待解决

交通事故信访接待站的成立, 使调解中心的工作量大大增加, 人员紧张问题凸显。增加工作人员, 扩充人员编制, 是目前中心亟待解决的问题。调解中心将协调主管部门领导, 为调解中心增加配备工作人员, 把交通事故调解中心的各项工作做好做实, 更大限度地完善各项工作中的精细环节, 让调解中心工作得以健康有序运转。

(三) 积极推广新经验

篇4:关于我市医患纠纷调解工作的调研报告

浙司〔2009〕20号

各市、县(市、区)司法局、卫生局:

为贯彻落实省领导批示和全省人民调解化解医患纠纷工作机制现场会精神,拓展人民调解工作新领域,建立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调解机制,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国务院《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司法部《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等法规、规章和文件精神,现就推进人民调解化解医患纠纷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人民调解化解医患纠纷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省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矛盾呈现主体多元化、内容多样化、成因复杂化的态势,医患纠纷也出现逐年增多、医患矛盾突出、解决纠纷难度不断加大的情况,影响了正常医疗工作秩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推进人民调解化解医患纠纷工作,是全省司法行政和卫生行政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省委 “两创”总战略、服务和保障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建设“民本卫生、和谐卫生”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实践证明,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调处医患纠纷中的独特优势,妥善及时化解医患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对于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司法行政和卫生行政部门要从推进“法治浙江”和“平安浙江”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不断深化对新形势下推进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人民调解安民工程”和“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化解医患纠纷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二、规范和加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建设

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名称统一为“××市(县、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委会),属人民调解专业性组织,在司法行政部门指导管理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及社会公德开展医患纠纷调解工作。调委会的宗旨是,充分发挥人民调解成本低、效率高、不对抗、防激化等优势,按照合法合理、平等自愿、尊重当事人诉讼权利和不收费用的原则,妥善及时化解双方的医患纠纷,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并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教育公民遵纪守法,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调委会的职责是,接受医患双方的申请,对医患纠纷进行调解;及时排查发现医患纠纷隐患,向有关部门反馈情况,提出防范的意见建议;主动介入调解有可能激化、演化为群体性事件的医患纠纷;接受当事人法律、医疗方面知识的咨询等。1

调委会建立后,司法行政部门应当指导其按规定刻制专用印章,在固定的调解场所内悬挂统一的人民调解标识,公开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及调委会组成人员情况。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有关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尤其是熟悉和掌握本地制定的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的具体内容和操作程序;纠纷发生以后,应及时引导患者进入调解程序。

为保证调解工作质量,各地要建立相对独立的法律、医学、保险等咨询专家库,聘请一定数量的法律、医学和保险专家组成专家库,为调解工作提供专业技术咨询服务。

三、规范和加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业务建设

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指导调委会准确履行人民调解工作的职责和任务,积极开展医患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及时预防和化解医患纠纷;指导调委会规范调解程序和内容,准确、规范使用人民调解格式文书;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对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帮助和指导调解员提高业务素质;指导和帮助调委会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例会、学习、考评、统计、档案管理以及信息报送等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调委会要在司法行政部门的指导下,规范接待、受理、调处、回访工作程序,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确保调解工作规范、有序运行。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类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完善医德考核与评价制度,完善医患纠纷问责制,规范执业行为,增强防范意识,努力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

四、建立人民调解化解医患纠纷长效工作机制

各地司法行政和卫生行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密切配合,尽职尽责,保障人民调解化解医患纠纷工作机制的顺利推进。要将建立人民调解化解医患纠纷工作机制摆上重要位置,加强沟通协商,共同研究、制定本地人民调解化解医患纠纷的有关政策和实施方案。在实施中,要互通信息,不断总结经验,修正和完善实施方案,确保人民调解化解医患纠纷工作机制落到实处。要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人民调解化解医患纠纷工作机制、调解的成功经验、典型做法和相关政策,并争取公安、财政和保险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要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强化协调指导,及时解决在医患纠纷调处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要注意培育和发现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成功经验。要加强检查考核,对医患纠纷调处工作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的单位及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措施不力、效果不佳的单位及个人予以警示整改。

篇5:2011年医患纠纷调解工作总结

我市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挂牌成立以后,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领导下,全体工作人员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高效投入医患纠纷调解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平等协商、互谅互让、不伤感情、成本低、效率高的作用,确保医患纠纷定性、定责以及调解过程的公平、公正和权威,积极化解医患纠纷,使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都能得到更好的维护,维护了正常医疗秩序,为百姓创造了和谐的就医环境,维护了社会稳定。

一、组建机构,建章立制。根据市卫生局和市律师协会的推荐,组建医学专家库和法学专家库。市司法局分管领导亲自为105名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公道正派的主任医师、主任律师颁发聘书。为使医患纠纷调解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依照国家法律、政策和有关文件要求,借鉴外地经验,制定涵盖调解工作各个环节的相关制度,包括《来访接待制度》、《来信回函制度》、《调解指南》、《当事人须知》、《调解纪律》、《调解原则》、《回避制度》、《回访制度》等,初步形成医患纠纷调解工作制度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此外,医调委还实现了来访登记、受理、调解、结案等环节的动态管理和信息自动化。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医患纠纷调解既是我市司法行政工作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更是一项民生工程,对积极探索和研究解决新时期的医患纠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市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的挂牌成立仪式上,我们邀请

了**日报、法制日报、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商报、晚报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和报道,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电视台《司法行政视点》就医患纠纷调解适时制作了两期专题节目。医调委在办公场所全文公布了《人民调解法》和《厦门市医患纠纷处置暂行办法》,还不定期编发医患纠纷调解简报,在人流多的地方解答咨询、发放《医患纠纷调解法律法规汇编》和《医患纠纷调解指南》等材料。通过广泛宣传,市医调委运作以来,得到了广大市民特别是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赞扬,在全市初步形成了有医患纠纷通过正常的调解渠道解决的新途径,“医闹”现象大幅度减少。

三、发挥优势,初见成效。第三方调解医患纠纷是完全独立于医患双方的中立性机构,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以往患方对医方的解释和医学鉴定的怀疑和不信任。我们在接待和处理医患纠纷过程中,始终站在中间立场,靠辛勒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想方设法通过法、理、情来做各方的说服工作,赢得各方认可和赞许,虽然没有公权力,但逐渐形成了较强的公信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11年,共接待医患纠纷来访咨询***起,受理医患纠纷调解申请**起,市医调委实际组织调解**起。达成调解协议的有**起,调解成功率达70%。共索赔7859452元,由于调解协议是双方自愿达成的,确保了100%的履行率。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的工作是一项全新工作,从目前全市的工作情况看,虽然是刚刚起步,但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一些历史遗留的,老上访的疑难性医患纠纷也有寻求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介入和调解的意

上一篇:义务教育经费使用范围下一篇:测试工程主管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