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课程标准

2024-08-18

形势与政策课课程标准(共8篇)

篇1:形势与政策课课程标准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使用教材:《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形势与政策课专用。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思想政治工作司委托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时事报告杂志社出版。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根据中宣部、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05方案而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全院各专业,各个班级,是每个大学生(高职生)的必修课程。每学期学时数为6学时,共四学期,二年修满为1学分。

本课程通过了解国际、国内形势,使学生全面正确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加学生的爱国主义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

(二)课程设计思路

1、课堂专题讲座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思想为指导,贯彻“意识、信念和责任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思想,开展学生学习知识、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引导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进一步使学生明确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及在社会当中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2、案例式教学。结合时事热点内容,剖析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教学讲座,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研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问题探究模式:在教学中,本课程采用从现实社会中学生关注的现象中提出问题、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相互讨论中明晰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究性、参与式学习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扎实的文化基础,较强的表达和分析能力,熟悉国内外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基本知识的“高素质、有理论、懂实践”的应用型人才。

能力目标:通过对国内外形势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学习和研讨,使大学生能够厘清社会形势和正确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精神,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以及对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的把握能力,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知识目标:结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帮助学生熟悉和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以及社会等多领域的知识和信息,从而开拓视野、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

素质目标:通过了解和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增强学生振兴中华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信念和历史责任感以及国家大局观念,全面拓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塑造“诚、勤、信、行”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融于一体的当代合格大学生。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每学期《形势与政策》课占0.25学分,6学时。

教学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课内教育与课外实训结合起来。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专题讲授教学过程努力增加互动、启发,积极开展课堂讨论和案例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教学方式,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同时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每学期《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按照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每半年下发的《高校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通知的要点执行,有针对、有计划地开展。主要内容如下:

1、党的最新的全会精神解读

2、回望国内国际大事记

3、学习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四、课程实施

思政部在学期中间6周的晚自习时段统一安排课程教学,安排分两类:一是由思政老师进行专题讲座,二是由思政老师组织观看形势与政策教育《时事》光盘。学生通过听讲座、观看形势与政策教育《时事》光盘和撰写论文的方式完成课程教学。

1、《形势与政策》采取专题讲座形式。

2、以同一年级为单位进行合班组织教学。

3、由教务处、思政部共同负责安排。

五、考核方式及课程的成绩评定

1、考核形式采用课外非试卷形式考核。

2、考核时间排在每学期安排的所有讲座之后的课余时间。

3、成绩评定:学生的学期成绩=期末论文成绩+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由主要包括学生上课出勤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参与讨论情况,学习笔记情况等方面,这几项内容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评定成绩,记入平时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30%;在本学期安排的全部专题教学后,教师须布置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写一篇心得体会文章,由主讲教师根据文章评分标准给出成绩,其成绩记为学生的期末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70%。

4、期末不再单独举行考核或考试。

5、该课程属于考查课,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考核一次,思政老师分工负责将成绩录入教务成绩管理系统,打印出成绩单,作为阶段性成绩留存思政部。本课程实行一年一考核,总成绩按二学年的平均成绩记。分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硬件条件 本课程应是面向上千学生同时开设,需要使用容量最大的多媒体教室,要求配备好用的话筒。

(二)师资条件

由思政部每学期初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进行选拔任用,要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懂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热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广受学生欢迎和爱戴。

(三)参考教材

1、每半年由中宣部下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通知。

2、中宣部和教育部制作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DVD。

3、山西省高校工委宣传部印发的形势与政策教学参考资料。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

1、教师专为上讲座课制作准备的多媒体课件。

2、每年学院专门为思政课购置的音像资料。

3、中宣部和教育部制作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DVD。

4、学习网站:人民网、新华网、中央电视台、山西省思想政治教育网。

七、参考文献

1、山西省高校工委宣传部.《形势与政策教学参考资料》.每年每月一期.

2、《新华文摘》、《求是》、《半月谈》、《晾望周刊》、《时事资料手册》等重要期刊在内的社科报刊。

3、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

八、其他说明

1、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和时效都有特殊要求,政治性强,时效性强。

篇2:形势与政策课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 总学时数:16学时 学分:1学分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所有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1、课程性质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同时,结合我省和我院实际情况,将“形势与政策”拓展为国情省情校情和时政教育。

2、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与应用性很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它的相关课程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及任务

1.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会正确的形势与政策分析方法,特别是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和难点等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使之能科学预测和准确把握形势与政策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正确的政治观。

2.帮助学生深入地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通过实践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清晰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的一系列政策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主要以当前国内外重大的热点问题为契机,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帮助学生认清国际国内形势,了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本课程着重对大学生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

重大改革措施的教育;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原则立场教育。

同时,围绕安徽省省情、我院院情,引导学生爱祖国、爱安徽、爱学院、爱专业、爱学习,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四、教学内容

1、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教学中突出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形势,从总体上把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难点:针对学生对总体形势的认识,解决思想实际问题。

2、课程教学内容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具有理论性与时效性的特点,因此其内容具有特殊性,不同于传统课程有固定的教学内容体系。本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教育部社政司和和安徽省教育厅下发的每学期《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主要围绕党和国家推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当代国际、国内形势的热点、焦点问题,并结合我院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来确定,组织实施我院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要紧紧围绕国内外形势、重大事件、重要时事和我国的对外政策,围绕我省建设,以提高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认知能力为着力点,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大局。

五、课程教学形式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理论性、知识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同时又具有原则性、时效性等特点,因此,要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和大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包括课堂教学、电视教学、网络教学、报告会、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等,做到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大集中与小分散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投影仪、相关电影或纪录片、报纸、杂志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了解社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考核办法

作业:听课做读书笔记。

考核方式: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七、推荐教材或讲义及主要参考资料

推荐教材:

《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教育部社政司委托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每学年共6期。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主要参考资料

①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

②有关中央重要的会议文件、中央领导人讲话。

③《半月谈》。

④《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十八讲,红旗出版社。⑤《中国青年报》。⑥《人民日报》。⑦人民网。

篇3:形势与政策课课程标准

1 形势与政策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思想认识不足, 独立性不够。虽然教育部重视形势与政策课课程建设, 充分肯定其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独立地位, 但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没有固定教材, 教学内容大多是任课教师根据当前时事选择而来, 灵活多样。加之时效性强、更新快, 缺乏相应的理论体系支撑, 更多被认为不能算做一门独立课程, 至多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组成部分。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 形势与政策课只是阶段性开设, 一般安排在学期期中开设, 主要针对大一、大二学生, 采取大班集中教学, 课时少, 教学量小。

(2) 课程建设缓慢, 有待加强。目前, 部分高校缺少形势与政策课常规性的教研活动、教学实践活动等, 对课程建设和规划没有达到科学化、制度化的要求。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 在课程安排上, 存在着形势政策课课时缩短, 学分不足, 教学管理较宽松, 考察多以开卷方式进行等现象。在教学内容上, 由于没有全国统一使用的编撰教材, 大多是任课教师根据当前热点时事汇集而成, 教学内容不稳定, 较为零散, 缺少必要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教学实践活动上, 往往集中于课堂教学, 对课外理论联系实践部分关注点不够, 课程完整性被简化。

(3) 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人员结构不合理。目前在很多高校中, 担任该课程任课教师的大多是辅导员、党政管理机构的行政人员等兼职教师, 专职教师人数较少, 往往以兼职教师为教学主力, 教师的专业背景与课程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以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为例, 由专职辅导员担任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比例高达80以上。辅导员本身既有日常的学生工作、行政工作及相应的教学工作, 还兼职形势政策课教学工作, 精力的有限性往往会让他们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上投入不足。此外, 教师准入制度不完善, 刚性条件不明确, 会带来师资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人员结构配置不合理, 这将势必给形势与政策课进一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4) 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学生主动性较弱。在当前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更多是灌输式教育, 理论说教多, 案例分析少, 实践教学少, 学生主体性参与度不够, 主动性不强。尤其是在一些国家方针政策宣传上更多是空洞的理论说教, 即使伴随着相关实例分析, 大多是泛泛而谈, 缺乏深入的透彻分析。课后围绕方针政策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较少, 学生理解消化速度慢。另外, 教学方式与手段单一, 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 课堂教学缺乏新意, 学生兴趣不大。有的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法, 但有时往往流于形式, 变为单纯播放课件或者视频影像资料, 实际教学效果不大。

2 促进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

针对形势与政策课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应着力探索有效途径以充分发挥该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作用。

(1) 加强重视, 深化认识。高校领导班子是否认同、是否重视、是否真抓是决定加强和改进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成败的关键[1]。因此, 要促进校领导、职能部门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认识, 把该课程作为学校的重点课程来建设, 将其作为考核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参考指标, 逐步建立起严格规范的组织管理体制。同时在此领导管理体制下, 不断加强课程教研室建设, 推进相关教学、科研、实践活动, 强化师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视。

(2) 专题教学, 规范课堂。为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 促进课程建设, 我们应采取集体备课、专题教学方式来教学。即每个任课老师根据自己的优势特长, 结合学生所关注的国际国内时政热点精选专题内容, 形成专人负责专题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对专题资料的全面收集、深入研究、理性分析、与学生互动探讨, 带动学生去认识、理解、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政策, 掌握基本观念、发展趋势、基本规律等, 形成正确的形势政策观、世界观。比如在讲授“中国梦”这一专题时, 任课教师不仅广泛搜集整理中国梦提出的背景、内容、意义等, 还可以围绕学生个人的美好梦想展开探讨, 由学生感受深切的个人梦、家庭梦、社会梦构筑起特色中国梦, 将个人、社会、国家联系在一起, 脚踏实地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3) 实践教学, 发挥学生主体性。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 需要知与行的统一。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 在潜移默化中让形势与政策的内容进入学生的头脑[2]。一方面,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形势政策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另一方面, 营造条件, 让学生走出校门, 参加诸如“三下乡支教”、“青年志愿者活动”、“关爱留守儿童”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来进一步修正、提升他们的形势观、政策观, 增强他们身上的社会责任感、担当感。比如, 笔者在进行“中国梦”这一专题教学时, 让学生围绕“中国梦与个人梦”这一主题, 课外进行随机采访、调查问卷等实践活动, 并撰写论文作为考察的主要依据。不少同学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有着较深的感触, 尤其是下乡采访留守儿童的梦想让不少人潸然泪下, 直接叩击到他们的内心深处。

(4) 创新教学方式, 丰富课堂教学。针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偏理论性, 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带入感强, 让学生在身同感受中加深课堂知识的理解消化。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通过主题辩论赛、学生试讲、模拟演示等方式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在活跃融洽的课堂氛围内有效完成教学任务。以笔者所带的班级为例, 将班级同学分成几组, 每周课前十分钟让一组学生收集播报一周时政热点, 由其他组同学点评或补充, 老师做总结, 这种方式受到他们的欢迎。通过这个平台, 他们既可以收集所关注的形势政策, 增长知识, 又可以提高团结协作和展现自我的能力, 寓教于乐, 受益匪浅。

(5) 强化师资, 提高教师素质。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是提升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3]。任课教师是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的引导人、带领者, 师资力量的参差不齐难以保证教学效果的有效发挥。因此, 高校要重视形势与政策师资队伍的建设, 严格遵照准入制和淘汰制原则, 遴选优秀人才, 选拔出一支业务精、政治强、作风正的教师队伍。同时, 坚持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补充的专兼职相结合道路, 加强任课教师的学习培训工作。定期组织专兼职教师进行相关学习、进修;召开学术研讨会, 就教研中的疑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研究等, 为切实提高人才队伍素质营造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

(6) 规范课表, 严格教学管理。学校教务处认真做好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计划实施与日常管理工作, 包括任课教师教学计划的编排、教案的设计、课表的制定等。明确教学要求, 遴选任课老师, 拓展教学资源, 科学合理安排课表, 将其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各个阶段。同时, 严格教学日常管理, 以定期和不定期方式抽查学生出勤率。通过平时考核、期末考试、计算学分等方式强化师生的重要性认识, 以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推进形势与政策课建设。

3 结语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其课程教学实效性的进一步增强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意义重大。针对当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需要从课程管理、师资队伍、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教学、教学手段创新等方面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做到以学生为本, 发挥主体意识, 找到学生与形势与政策课的有效契合点, 顺利完成课程设定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高敏.探索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的新机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 (3) :53-56.

[2]何玲.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实效性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 (7) :94-97.

篇4:形势与政策课课程标准

民办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探索

● 姚惠福 刘若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由于民办高职院校与公办高校相比存在诸多差距,因此民办高职院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改革与建设任务更加艰巨,需要进一步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从民办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出发,因材施教,认真探索,逐步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民办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改革与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明确指出,形势政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

据最新统计资料,上海现有民办高职院校14所,在校学生数达5.93万人,占上海高校学生总人数的11.5%。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职院校在办学管理体制、教师队伍结构、学生来源及经费投入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其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与建设。

民办高职院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必须认清民办高职学生具有不同于公办高校学生的特殊性。一方面,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动力相对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重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动手能力强,关注毕业后的发展。由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分类方法和考试制度,致使民办高职院校成为大学录取分数线最低的档次。也由于高职的的学制较短,致使民办高职的学生宁愿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到专业学习上,应付各种各样迫在眉睫的考试、考证上,而对国内外形势、政治理论、治国方略、公共政策等宏观问题无暇顾及。因此他们对形势与政策课表现出厌烦情绪,相当一部分学生抱着“不想上,又不得不上”的心态,“身在教室心在外”。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如果不从实际出发,认清教学对象,了解学生需要,一味照搬公办本科注重系统性、理论性、准确性、深刻性、全面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就会出现“教而无功”的后果。

根据相关法律,我国民办院校目前被定性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并不能与事业单位属性的公办学校享受同样政策待遇,接受政府相关信息的渠道也不如公办学校通畅;在市场运作中,很多学校是依靠收取学生学费来维持运转(近来开始有政府扶助资金下拨),导致课程建设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更令人焦虑的是,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编制问题至今悬而未决,缺乏稳定的身份和保障,致使骨干教师流失现象日趋严重。

由此可见,民办高职院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任务更加艰巨,需要我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从民办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出发,因材施教,认真探索,逐步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一、问题

目前上海各民办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在课程建设、组织机构、师资队伍、教师培训、教学管理、考核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性质定位及教学要求认识不够。形势与政策课是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花费一定的学时来开设这门课对学生有没有教育意义?至今在一些民办高职院校的领导层甚至在少数思政课教师中也存在争议。产生这种思想的主要原因是该课程缺乏稳定的教学内容和明确的教学性质,有些高职院校没有把它编入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也没有明确的课时量和规范的课程表,造成教学的随意性,使学生产生了这门课程可有可无的印象。另外,学校给课程安排的学时也比较少,有些民办高职院校开几次讲座,或者再加上一两次零星授课就算是完成每学期的教学任务。

(二)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模式必须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与时俱进,实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思想观念更新的过程。而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等不足,往往采取的还是“围绕已知的答案,给出求解过程”的教学模式,结果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讲台下昏昏欲睡,不胜其烦。

(三)缺乏系统的指导性教材和时效性强的教辅资料。目前常用的参考资料是教育部制定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中宣部组织编写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VCD等,但还不能完全代替教材,还无法形成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形势与政策课是门现实性、时效性都很强的课程,教学内容必须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尽管教育部社科司定期印发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但多数民办高职院校还是不能完全做到按照教学要点安排教学内容,教学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该课程还缺乏系统性、针对性、时效性强的教材。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当询问如何落实教学要点时,15.51%的受访者认为应该按教育部社科司下发的教学要点开展教学;35.24%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围绕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开展教学;33.57%的受访者认为应该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发展的状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15.68%的受访者认为还应增加地方省市及学校自身的发展状况等内容。可见,该课程部分教学内容滞后于形势的发展,与大学生的知识需求不相适应。

(四)师资队伍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资料筛选,到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方法研究,都由教师完成。因此任何一位教师所授课程都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教师的人格魅力、理论修养、知识内涵等对教育效果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社会形势的变化适时修订教学计划,调整教学内容。但目前各民办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师资队伍建设相对薄弱,师资队伍来源渠道单一,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没有设立专门的教研组或教研机构。在目前无法配备专职教师队伍的情况下,教师队伍的现状是多以本校党政领导干部、机关行政人员和学院专兼职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作为教学主力。调查显示,目前形势与政策教师队伍专业知识结构、年龄职称、教学阅历经验等参差不齐。专职少,兼职多;高级职称少,初级职称多;教学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的少,年轻、理论水平有待提高的多。而所谓的兼职教师一般是由辅导员担任,由于辅导员普遍存在专业理论、时间精力等方面的限制,无法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部分学生把“教师讲授效果不好、教师教学水平差”列为不喜欢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理由之一。

(五)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目前的形势与政策课往往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形势,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但实践教学普遍缺失。由于学时少、人数多、经费无保证,因此社会实践活动很难开展。

(六)学生期望高,但教学效果不佳。部分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学习认识的偏差主要表现为“三不”:一是不愿意。认为未来的就业单位主要看重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以及外语、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成绩,只要拿到相关证书,就可以谋求到理想的工作岗位;而形势与政策课不一定要学,就是学好了也不见得对就业有多大帮助。因此,在课堂上宁愿自学外语或做其他课程的作业。二是不重视。把获得奖学金作为在校期间的主要奋斗目标,形势与政策课仅一个学分,又是考查课,只要考前突击复习一下即可。即使这门课考得不理想,只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拿个奖挣些附加分,照样可以获得奖学金。三是不必要。平时比较关注国内外时事,认为形势与政策课讲授的内容大多是自己所知晓的,教师在课堂上再“炒冷饭”是浪费时间;或者认为要了解国家大事,自己听听收音机、看看报纸、上上网就行了。

二、加强和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

(一)进一步增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性质定位和教学要求的再认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必须围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服务,为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服务。课程建设必须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二)把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特点。形势与政策课具有政策性、时效性、理论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特点。第一,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必须及时有效地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第二,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也就相应地不断推出和调整,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始终处于一个不断更新、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中;第三,形势与政策课要与其他两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概念、原理有机联系,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来分析和认识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认清问题产生的背景、实质及其发展的方向与利弊等,从而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第四,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准确了解学生希望和喜欢听到什么,善于抓住时机,找准切人点,把社会的热点和大学生关注的焦点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使形势政策教育收到预期效果;第五,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是简单地灌输和传授,必须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社会现实,成为大学生认清形势、辨别是非、增长知识,把握事物本质的重要途径和了解社会的重要窗口。

(三)优化社会实践教学是加强和改进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形势与政策课不仅是理论课,同时也是实践课。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对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进而增长才干、锻炼意志、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积极的作用。很多民办高职院校克服困难采取各种形式加强社会实践环节,依托学院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优势,充分利用区域内各种社会资源社会实践基地(点)组织学生到农村、企业、部队、港口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参观考察,取得明显效果。

(四)采用多样化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是加强和改进课程建设的基础。教学形式要避免填鸭式灌输,多善于运用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力求生动活泼,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目前很多学校坚持教师系统讲课与专题讲座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师讲课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也有不少学校邀请校外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道德模范、英雄人物等来校开设专题讲座,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要把创新教学方法作为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有效性的突破口。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是一个关联教育者、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的系统性问题。要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突出“职业性”这一特点,调动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两个积极性。

教学手段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辅助,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高职学生的特点,采用视频、PPT等多媒体手段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要坚持理论知识点与综合素质能力考核相结合。

(五)建立一支精干的、相对稳定的、以专职教师为主,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是加强和改进课程建设的关键。一是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力军作用。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辅导员队伍的作用。他们直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需求,可以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讲课质量和效果。三是要充分发挥学校领导的作用。党委书记和院长要带头作形势报告。通过领导干部直接参与教学,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利于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更好地结合,形成教书育人的合力。

(六)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保障机制是加强和改进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民办高职院校党政领导要真正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工作,把它纳入学院的整体发展规划。要建立课程建设与改革领导小组,经常召集教务、宣传、学生工作部门和思政课教学研究机构一起讨论研究形势教育教学工作,形成党委(总支)领导、各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要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在人员编制、学时、经费和硬件设施等方面予以保证。各院校要创造条件,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有计划地安排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参加国内外考察活动。市民办教育党工委要积极支持形势政策课协作组开展正常的教研活动,经常举办教学交流、教学示范活动、暑期社会考察等。市教卫党校要坚持办好形势政策骨干教师培训班,邀请领导和专家学者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作专题报告。

D267.6

B

1009-928X(2012)09-0054-03

作者姚惠福系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副教授;刘若刚系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篇5:《形势与政策》课

教学内容:见网上教学大纲

教学课时:每学期16学时,网络教学8学时,专题讨论8学时

各专业1-8学期进行,2学分

教学平台:安徽大学教务处首页:http://jwc.ahu.edu.cn/main/index.asp

右下角《形势与政策课程》,点击进入后,左上角有用户名与密码,用户名和密码为:选课的用户名和密码

或,计算机课的用户名和密码

二、课程考核方法

课程成绩为各学期考核的平均成绩,在四年级下学期末一次性计入学生成绩册。成绩评定:网络学习成绩*50%+专题讨论情况*20%+网上作业完成情况*30%

网络学习成绩(总分50分):网上学习时间》=320分钟,网上学习成绩为满分50分160《=网上学习时间《320分钟,网上学习成绩为25分网上学习成绩《160分钟,网上学习成绩为0分 专题讨论情况(总分20分):每学期有效发帖或跟帖》=4次

完成网上作业情况(总分30分):每学期完成作业2题(任选2题,每题15分)

三、学习安排

1、第5-10周:网上课程学习

2、第11-14周:专题讨论,完成》=4次发帖或跟帖;完成2题作业

篇6:形势与政策课心得

——关于中国大学生教育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体制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束缚了人才自由全面的发展。

处在奔向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中国在发展历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些问题,这些问题正是需要我们迫切解决的。存在即合理。在经济发展中,社会对知识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多。到了今天,在知识社会转型的背景挑战之下,中国正在争取一个很好的历史契机,能够从国情出发,来应对知识社会本身的挑战。

以前高等教育是一个非常清晰的机构,它处于一个非常清晰的地位,它是一个精英的、象牙塔似的这么一个机构,它在社会中间有它的研究知识的这个位置。然而现在,我们对知识的渴求从安静渐渐迷失于喧嚣。大学是培养人才最理想的地方,可是现在它是否充分发挥了作用,是否能够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培养出适合的人才?大学生学习的目标究竟是为了知识还是为了就业?这些都是现在已存在的,并且急需解决的一系列问题。

在中国教育模式下,大学生经历了中考和高考的压力后脱颖而出。他们是在智力与毅力的双重磨砺下培养出来的佼佼者。理论上,面对大学的专业化知识,他们可以较好地掌握并运用。然而,为了释放高中的压抑、为了寻求理想的生活、为了体验大学的乐趣,很多人只把大学中的少部分时间真正花在学习知识、专心研究上。这种“轻松”的大学生活在中国应该不是少数。在经历了认真刻苦的高中学习生活后,为什么在大学里就松懈下来了呢?这并不只是一个大学现象这么简单,它更是中国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联系到社会,我们不能不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对知识性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衡量知识型人才的唯一硬性指标就是文凭,这样,在这个喧嚣的年代,很多人就变向为:为文凭而读书。很多人在利益和竞争的压力下,变得渐渐浮躁,导致真正能静下心来潜心研究学术的中国学者成为“稀有动物”。急于求成是人们选择捷径,然而捷径终究是需要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付出代价的。这代价就是,大学这些社会场所资源是否达到了效用最大化呢?这也就是说大学是否真正培养出了社会所需要的一流的高等教育的知识型人才。另外,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大学生在面对会不会面对有史以来巨大的就业压力呢?在十年前,中国大学生扩招,现在高等教育走向了一个大众化阶段。由此未来面临最大问题就是失业,很多大学毕业生将找不到工作。因为高校培养出来很多毕业生之后,他暂时可能会面临一个失业的问题,因为劳动力市场对你这个人才的需求,它可能是有一个限度的,你突然给它增加很多,它吸纳不了。但同时,劳动力市场它会做出反应,很多职业本来是不需要大学毕业生文凭,但是在大学生“泛滥的年代”里,它们就可以招大学生了。这就是所谓的挤占效应,大学生把高中毕业生的职位挤占了,高中生把初中生的职位挤占了,就一层层往下挤。所以这个假以时日可以解决,这是一个临时性的问题。当然了,政府可以积极地从产业也好,从就业也好,从创业也好,各种角度,促进他们短期消化的问题。所以这个问题它是个短期的问题,长期的话,我们中国现在接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还是很低的,我们中国还需要大量地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

篇7:形势与政策课作业

《我的青春我的梦——学习总书记话,题 目:姓 名:王兴卫学 号:专业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完成日期:做合格共青团员》

形势与政策课论文

共青团员严于律己 20160419310017 专业 卓越人才 班 2017 年 06 月 16 日

共青团员严于律己

内容摘要:作为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之中就要要做到严于律己。认真学习、积极宣传、坚决贯彻党的六中全会的精神是共青团员的重要任务。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共青团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青年。同时共青团还是党的亲密助手,肩负着团结教育青年一代的责任。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艰难历程还需要要求共青团搞好自身建设,进一步发挥团组织在青年中的核心作用。

关键字:

刻苦努力

树立远大理想

勇于担当

一、既然是共青团员,就得必须刻苦努力

和对共产党员的要求一样,要求共青团员有先锋模范的作用,在青年学生中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并且在实践中努力将自己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在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挣做班上学习好榜样,积极帮助班上同学以及宣传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学习团的知识,增强团的意识。列宁曾说过:“青年的共产主义思想的学习,是从星期六义务劳动开始的。”在公交车上让座,在马路上扶老人们安全过斑马线,一些极小的事情,都是我们把空谈付诸实践的好机会。在家中孝敬父母都是每一名共青团员必须做的事。由此,想要做好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是需要我们在各方面都必须完善的。

滴水穿石,不是因其力量,而是因其坚韧不拔、锲而不舍。

——拉蒂默

二、共青团员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就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可以将我们的目标确立好,在实现自己的目标的过程中就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了将来可以更好的融入共青团的团体之中。有了自己的理想,我们才会知道自己是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将来自己可以为社会、为共青团、为共产党贡献自己的力量,正如史拉兹所说:“我们用不能触到,但我们可以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接纳团体,与团体共同进步,同甘共苦才是我们共青团员必须的团体精神,就像同一个班集体一样,要会融入集体,拥有集体意识,学会为集体而考虑。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学会微笑面对在实现理想过程中的失败,有时候“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然而,对于我们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周总理那样的伟大理想,渴望拥有巴尔扎克那样的人生目标,渴望拥有卡纳基那样的雄心壮志,也有几度发誓要努力拼搏,但是却整日躲在宿舍里玩网游和玩手机,这明显偏离了共青团员的基本要求,他们没有了目标,更加没有了理想,他们显然已经失去了人生的导航,每天虚度着过日子。如果人生失去了理想,生活就会失去光彩。失去了理想,生命就会枯萎。失去了理想,人生就没有意义了。失去了理想,人生就会变得暗淡无光。

没有理想的人生,就像一艘在大海上失去导航系统的舰艇,随时都有可能撞焦。而共青团需要的是一名能够明确自己目标的团员。

三、共青团员要勇于担当

当自己犯了错误的时候,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是一种诚信的表现。用于担当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才能够见识到自己的成长历程,每当我们承认自己的错误时,这时就需要的是我们的勇气。没有勇气,怎么能够承担自己的责任呢?共青团是一个需要有责任和勇气的团员,在面对危险的时候都能够冷静的面对他所面临的危险。

如果没有勇气来承担自己的责任,怎么能够履行共青团给我们的“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改正缺点和错误,自觉维护团结。”的义务呢?

怯懦只是夺去安全的手段,它不仅减削我们的卫护能力,甚至于驱我们于毁灭之崖,使我们碰着从来无意干犯我们的灾祸。——沙甫慈伯利

担当是一种表现,一种接受与责任的彰显;担当是一种勇气,一种大爱与慷慨的豪迈;担当是一种人格,一种精神与思想的跨越。担当精神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的必然要求,是贯穿于我们党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

篇8:高校怎样上好形势与政策课

正是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具有这三个特性, 也就决定了作为教师要上好这门课程具有较大的难度性。要想上好形势与政策这门课, 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从学校层面来讲

各高校应重视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有的高校认为形势与政策课可有可无, 或者对该门课程的教师要求不严, 认为任何一个教师都可以来讲授这门课程, 导致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轻视, 学生到课率不高或者学生集中力低, 进而全校对这门课程的不重视。形势与政策课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内国外的最新动向, 有助于学生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 应引起全学校的重视, 不仅要重视这门课程, 更要重视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培养, 培养专业化的教师, 充分引导出该门课程的价值。

二、从教师层面来讲

教师要想上好形势与政策课, 第一步是正确认识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只有在形成科学认识形势与政策课的前提下, 才能为上好形势与政策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 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努力。一是在教学过程中, 从知识型向智能型教学转变, 从传播知识向传播知识与培养能力、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把党中央最新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国际国内的事物的发展趋势转达给学生, 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事物并能正确预测事物发展趋势的能力, 让学生来分析为什么事物会出现这种现状以及将朝何方向发展, 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解脱出来, 还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根据他们自己所学知识来预测事物的发展, 发表自己的观点, 进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理论知识。二是内容要生动, 激发学生兴趣。形势与政策课由于其政策性强的特点决定了课程内容的死板性特性。怎样让这门课程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教师在备课的过程, 想达到打动学生, 需要首先打动自己, 只有打动了自己才有可能打动学生。教师在讲授时, 内容一定要生动, 用通俗的语言、幽默的表达的方式来结合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 引起学生的共感。三是教师一定要力争比学生知道的多。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信息量和复杂性都很大, 这就要求教师时时关注时事政治, 了解各方面的最新国内国际事物的新动向, 达到学生对教师知识方面的“尊”, 促进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兴趣。

拓展大学生的视野, 培养大学生分析事物并能正确预测事物发展方向的能力, 明确大学生自身的职责, 关心社会, 必须要上好形势与政策课。

[责任编辑魏杰]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在当代大学课堂中是一门必修课, 它不仅向学生传达党中央最新的政策、路线、方针, 了解国际形势, 更重在培养学生分析事物并能正确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中更能明确自己的责任, 养成关心社会的习惯。

上一篇:幼儿园贫困资助总结下一篇:于小路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