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助学贷款信息系统

2024-08-13

银行助学贷款信息系统(共8篇)

篇1:银行助学贷款信息系统

国家开发银行系统贷款毕业生信息确认步骤图解

第一步:登陆国家开发银行在线服务系统https://sls.cdb.com.cn/ 第二步:点击“个人信息变更”,完善个人联系方式、就业信息等。第三步:点击“毕业确认申请”(非常重要)

第四步:在“毕业确认申请”一栏中点击“申请”

篇2:银行助学贷款信息系统

2018年初级银行考试《个人贷款》重要考点:个人征信系统信息来源

2018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预计在6月份,考生要决定备考,就要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银行考试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备考生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

个人征信系统信息来源

我国的个人标准信用信息采集工作主要是通过两个渠道汇入数据库的:

1.当客户通过银行办理贷款、信用卡、担保等信贷业务时,客户的个人信用信息就会通过银行自动报送给《个人标准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2.该数据库通过与公安部门、信息产业部、建设部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政府相关部门、公用事业单位进行系统对接,可以采集居民身份证等非银行系统信用记录情况。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个人贷款》重要考点:个人隐私保护

建立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既要实现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共享,方便群众借贷,防范信贷风险,又要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人民银行在加快数据库建设的同时,也加强了制度法规的建设。

为了保证个人信用信息的合法使用,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人民银行制定颁布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金融机构用户管理办法》、《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异议处理规程》等法规,采取了授权查询、限定用途、保障安全、查询记录、违规处罚等措施,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商业银行只能经当事人书面授权,在审核个人贷款、信用卡申请或审核是否接受个人作为担保人等个人信贷业务,以及对已发放的个人贷款及信用卡进行信用风险跟踪管理,才能查询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还对查看信用报告的商业银行信贷人员(即数据库用户)进行管理,每一个用户在进人该系统时都要登记注册,而且计算机系统还自动追踪和记录每一个用户对每一笔信用报告的查询操作,并加以记录。商业银行如果违反规定查询个人的信用报告,或将查询结果用于规定范围之外的其他目的,将被责令改正,并处以经济处罚;涉嫌犯罪的,则将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篇3:银行助学贷款信息系统

1 商业银行贷款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

通过对商业银行贷款过程进行深入了解后发现,目前在贷款业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对贷款人的真实信息无法进行核实,对贷款人的实际财务情况不能进行掌握,从而不能确定偿还债务的能力。由此容易产生以下几种问题。

1. 1 贷款人的风险问题

从银行贷款的对象来分析,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一些地方企业逐渐开始成立,使我国企业的数量日益增加。当这些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由于企业之间经济实力和发展状况都不一样,银行难以对每个申请贷款的企业进行信息核实。另外,除了企业以外还有个人向银行申请贷款,而由于个人工作的流动性大,银行更难以掌握具体的信息。从银行贷款的利率来分析,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是对社会风险度的一种反应方式,贷款人要是认为风险度较高,就会向银行积极的申请贷款,贷款人要是觉得风险度较低,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概率就比较小。因为贷款人对自身的财务状况是非常清楚的,要是自身的财务实力不够强,向银行申请贷款的过程中,银行贷款的风险就比较高,但是对贷款人而言是有利的。[2]目前,社会中许多风险较高的贷款人往往会对自己真实的财务状况进行隐瞒,凭空制造一个虚假的财务状况向银行申请贷款,从而提高获取银行贷款的概率。随着这种情况的不断产生,商业银行在无法掌握贷款人真实的信息,无法判断风险高低时,往往都会拒绝贷款人的申请,使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也影响了一部分真正需要筹集资金的贷款人。

1. 2 不良贷款问题

不良贷款问题是指商业银行在向贷款人批准贷款以后,贷款人出现欠款不还、逃款、无法偿还贷款等情况,在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经营中时常出现这些问题,为银行贷款业务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而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使商业银行不能对贷款人的实际财务状况和财务变化进行了解,往往只能在这些不良贷款问题产生时被动地接受,而不能提前获取有效的信息来避免问题的产生。另外,还有极为少数的一部分人,恶意地制造虚假信息来向银行申请大量贷款,银行因为没有获取贷款人真正的信息而造成了错误的决策,这一部分人往往在获取银行贷款时就逃之夭夭。

1. 3 银行的风险问题

信息不对称问题不仅仅是给银行造成风险,同样也会给人民群众造成风险,这主要表现在人民群众存款方面。在选择银行进行存款时,人民群众对银行的信用度和财务状况并不是十分了解,而银行对自身各种状况是非常清楚的,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形势下,往往会造成人民群众在选择银行存款时存在着盲目性,从而使人民群众的合法财产存在着风险。[3]特别是部分信用水平比较低、财务状况不好的银行,以较高的储存利息或者各种储存活动作为诱惑手段,对人民群众造成一种这个银行很好、值得信赖的假象,从而把存款存在这个银行,而银行利用人民群众的资金来操作更高风险的业务,从中赚取利润,一旦这种银行的资金链运行出现问题,必然会给人民群众带来严重的损失。

2 针对商业银行贷款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合理对策

2. 1 加快利率市场化建设

在我国实现利率市场化以后,让利率间接地反映贷款项目的风险度,从而对贷款风险度进行合理的评估。工作人员在处理每一笔贷款业务时,对贷款人的财务状况以及信用度等进行全面分析,在面对贷款风险比较大和信用度比较低的贷款业务时,可以适当地调高贷款利率,从而弥补风险较高的贷款业务造成的亏损,对于贷款风险较小和信用度较好的贷款业务时,可以适当的调低贷款利率,从而吸引一些高质量、低风险的客户来银行贷款,促进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发展。从上可以看出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处理商业银行贷款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所以要加快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建设。

2. 2 健全信用评估体系

评估体系对于银行的贷款业务来讲有着重要意义,许多经济发达国家都设置有独立的评估部门,并配置专业的工作人员,评估部门以客观、公正为工作理念。在用于企业贷款时,能够根据企业的经济情况、政府的法律法规以及道德标准对企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深入分析后所产生的报告能够真实地反映一个企业的经济实力和信用度。在用于个人贷款时,能够根据个人在实际生活中的工作和实际收入进行分析,从而对贷款人未来偿还债务的能力和信用度进行合理的评估。[4]另外,还可以对商业银行的信用进行评估,根据商业银行从事的业务和具体资产等进行综合分析,使人民群众在存款之前就对银行的经营情况、盈利能力、管理手段等有着大致的了解,然后根据自身的需要合理地选择银行,能够有效地避免人民群众在存款时盲目性。

2. 3 完善法律法规

任何一个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经济市场进行规范,从而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转秩序,实现公平交易和公平竞争,我国关于商业银行贷款方面涉及的有 《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5]等相关条例; 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21 世纪,许多新的问题不断地出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国家法律法规的漏洞进行诈骗,针对这一现状,政府应该完善我国银行贷款方面的法律法规,保护银行作为经济主体的权益,用法律法规约束贷款人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对贷款过程中使用虚假信息向银行申请贷款业务的企业或个人,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另外,针对我国少部分贷款人在申请贷款业务后,出现欠款不还、逃款的现象,银行应该配合当地的执法部门进行处理,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给予相应的惩罚,所以完善银行贷款方面的法律法规显得极其重要。

3 结论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由于贷款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给银行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使银行办理业务的水平大大下降,应该从加快利率市场化的建设、健全信用评估体系、完善法律法规这三个方面进行处理,从而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燕桥,臧旭恒.信息不对称、抵押物与商业银行消费贷款经营行为——基于商业银行微观业务数据的经验分析[J].南方经济,2014(5):52-68.

[2]李文艳.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4):295.

[3]王利平,凌邵平.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对策[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11):27-31.

[4]王勋.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我国中小企业银行贷款难问题研究[J].价值工程,2013(1):123-126.

篇4:银行信息系统弊端甚巨

最近,媒体广泛报道了广东开平案和江苏铁本案,加上此前的上海周正毅案和新疆啤酒花案,银行风险似乎危机四伏,防不胜防,在大家忙于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亡羊补牢”时,却有一个关键问题似乎被忽略了,那就是银行的信息系统问题。

先看广东开平案和江苏铁本案。小小一个开平支行,许超凡、余振东、许国俊等人前后控制10年之久,开平支行如同一个坚硬的“地堡”,把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掩盖得严严实实。而最终被发现,还是中国银行决定将过去1040个电脑中心统一成一套系统,集中设置33个中心,从汇差数据不一致顺藤摸瓜才将此案暴露,但60亿元的巨大“黑洞”已经形成,至今无法弥补。江苏铁本案也如出一辙,小小的一个地市分行却敢授信放出巨额贷款,总行全然不知。难怪以前有一位商业银行行长感叹道,从总行到基层分理处,上上下下要经过6个层次,总部政策到达基层,真正全面贯彻需要至少四年时间,总行对全系统的情况基本上处于闭目塞听的境地,所谓风险控制和有效管理都是一句空话。相比之下,国外银行营业终了之时,总经理对当天经营成果、风险状况、成本控制等一目了然,真可谓是“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而做到这一点全有赖于其高效、通畅的内部信息系统管理。

再看上海周正毅案和新疆啤酒花案。两个案件情况不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都是信息不畅通。目前,我们国家的银行之间信息是相互封闭的,一些人正是钻了这一空子,通过注册不同的皮包公司,或者通过关联公司进行担保,在不同银行间来回骗取贷款和授信,而银行对这样的“黄金客户”不识庐山真面目,竞相垒“大户”,不知不觉中已进入“雷区”。这就是说,不仅一个银行系统内部,银行与银行之间的信息沟通同样存在障碍。

再来看看一些上市银行,同样是由于信息问题,轻则被监管部门处罚,重则遭到投资者起诉,信誉严重受损。

无论是银行内部的信息系统,还是银行间的信息共享,抑或是银行信息的披露,任何一个环节只要信息失真,便有可能留下隐患。作为管理者也好,作为同业竞争者也好,作为利益相关者也好,其一切决策均建立在真实、可靠的信息资料上,没有这一基础,一切无从谈起。

银监会最近出台的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强信息科技建设,全面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管理与服务功能。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加强信息科技建设,提高信息科技处理能力,满足业务管理和业务发展以及风险管理的需要,使之成为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加强管理的有效手段。同时,在制定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考核指标时,在成本收入比指标上留出一定空间,督促其尽快建立快速、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应该说,这些年商业银行在信息系统建设也没少花钱,但问题是缺少统一规划,各自为政,画地为牢,没有全局观和前瞻性,最后是劳民伤财,甚至只为为少数人发财致富提供了途径和机会。因此,在今后的信息系统建设中,一定要突出专业、超前、实用、统一的原则,一定要通过公开外包的方式,通过市场化途径让专业公司来完成。

据悉,银监会正在加紧建立相关监管信息系统,系统建成后对整个银行业信息的集中和监测将大为改观。凭借这一系统,将改变目前主要依靠举报信息进行监管的被动局面,可以通过非现场监管,发现问题,主动出击。同时,可以对重点贷款户实行持续监管,全过程监测,银行监管效率必将有一个大的提升,监管工作的主动性将大为加强。

银行信息披露管理工作也要加强。银行对外的信息披露不仅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更有利于监管者借助资本市场这一机制,对上市银行进行全方位的外部治理,即将上市银行的一切置于公众和媒体的监督之下,有利于其规范操作,迫使其去追求“阳光下的利润”,减少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监管部门将在已有信息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管理。

篇5:银行助学贷款信息系统

院系登陆“国家开发银行高校助学贷款信息管理系统”(以后简称“贷款系统”),通过“贷后管理”——“毕业确认”进入贷款毕业生毕业确认办理页面,确定毕业,直接点击“查询”,则截止目前仍未还清贷款的本贷款毕业生的数据都会显示在数据框中:

1.补充并完善贷款学生基本信息

学生通过在线系统点击“个人信息变更”直接修改、完善本人基本信息,院系也可直接选中贷款学生数据后点击“修改”来完善学生基本信息。

1.1信息填写要求 1.1.1基本信息

姓名、身份证号必须同本人身份证上信息相同,户籍地址为身份证上地址; 1.1.2通讯信息

联系电话:为本人家庭固定电话,如没有固定电话则填写父母手机号码; 手机号:填写本人手机号,如没有则填写父母手机号,以后本人有手机后要及时登录系统进行修改;

电子邮件:填写本人电子邮箱地址,如无则需申请(必须填写); QQ号码:填写本人QQ号码,如无则需申请(必须填写);

通讯地址、户籍地址和家庭住址填写本人实际家庭住址(按照省市县乡村的顺序详细填写要精确到街道、小区、门牌号)不得省略;

1.1.3就学信息

学校、专业、班级信息按照实际情况选择即可,学号、考生号必须填写,考生号即高考准考证号,按照高考准考证或从所在院系辅导员处获得;

1.1.4家庭信息

家庭住址省市区后要详细填写要精确到县、乡、镇、街道、小区、门牌号; 邮政编码填写家庭所在地邮编,家庭电话填写家庭固定电话,如无则填写父母手机号;

下面父母信息,要求填写完整。

1.1.5就业信息:如现在仍没有找到工作可暂不填写,但正式就业后须通过在线系统及时更新本人信息,否则因本人不及时更新信息导致学校和放款行无法联系到学生的即构成违约。

学生在线修改本人信息完成后点击“毕业确认申请”核对信息无误后点击“确定”。

2.确认变更数据

如学生状态栏中状态为“正常”,院系可选中学生数据直接进行修改保存,如学生通过在线系统进行数据修改则“学生状态”栏中学生状态会显示“已变更”,院系需点击“变更确认”,系统会将学生信息修改前后的对比数据框显示出来,院系对学生修改后的数据进行确认后,如学生修改的信息符合要求无恶意修虚假信息点击“同意”保存,如发现学生有恶意修改虚假信息之嫌则点击“拒绝”,学生自行修改的信息会被取消,系统仍然显示原始信息。如学生修改的信息属实但不完整,院系可先进行“变更确认”点击“同意”后,通知学生按照要求将数据补充完整后再次进行确认。

3.学生按照要求完成本人信息核对、完善和修改后,通过在线系统提交“毕业确认”申请。

4.院系审核贷款毕业生相关信息无误并符合要求后,审核学生毕业确认申请。

5.导出并打印“毕业确认表”

篇6:银行助学贷款信息系统

国家开发银行学生在线服务系统(高校)地址:https://

首次贷款学生应首先在线系统注册。在线系统用户名默认为“学校代码(12746)+身份证号码”,默认密码为8位生日,格式为yyyymmdd。支付宝账户默认密码:身份证号去掉前6位之后的剩余部分(如身份证号码是***234,则密码为199009011234)即二代身份证号后12位.首次登陆国家开发银行学生在线服务系统(高校)及支付宝以后要即时修改自己的密码.一、贷款申请程序:

学生通过登录在线系统的“贷款申请流程”模块进行贷款申请。

首次申请贷款流程:在线注册、完善个人信息、提出贷款申请、审批贷款申请、签订贷款合同、审批贷款合同、等待发放贷款。

二次申请贷款流程:登陆在线系统、提出贷款申请、审批贷款申请、签订贷款合同、审批贷款合同、等待发放贷款。

二、提前还款程序:

1、借款学生于1-10月的每月1-10(含10日)登陆学生在线系统提交提前还款申请,当月10日后可再次登陆系统查看准确的需支付的本息总金额,并于15日前足额存入助学贷款专用支付宝账户.2、受国家开发银行委托,支付宝公司在扣款日从学生支付宝账户扣收相应款项并通过短信、邮件反馈借款学生;

3、学生可登录在线服务系统查询提前还款结果。注意事项:

1、每月除1-10日外的其他日期不能提出还款申请;每年除1-10月外的其他月份不能提出还款申请。

2、如当次提前还款失败,下次提前还款时需要重新提交申请。

三、支付宝还款程序

1、每年1-10月的1-10日可申请提前还款,进入在线服务系统后,点击左第4栏“提前还款申请”,点击页面左下角“新增”,在弹出的对话框“选择合同”中选择需还款的贷款即完成申请。

2、查看助学贷款专用支付宝账户。进入在线服务系统后,点击左第8栏“还款账户变更”,查看到“新账号”就是贷款专用支付宝账户,密码为二代身份证号后12位。支付宝网址 ,首次登录要改密码、认证、充值等.3、申请后当月15日前将本息存入支付宝账户,系统在20日划扣,下月初可查询结果。

4、付息。每年12月15日前,须将利息存入支付宝账户,系统自动划扣。学生可用在线服务系统的“利息计算”进行利息计算。

咨询电话:67899902

郑州科技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篇7:银行助学贷款信息系统

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以下有关贷款审批描述不正确的是。

A:贷款审批是决策过程的方案设计和方案选择阶段 B:方案选择就是贷与不贷、贷多贷少、贷款期限长短等 C:银行应当建立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贷款管理制度

D:审批人员根据信贷业务预计给银行带来的效益和风险决定是否批准 E:著作权

2、在贷款担保中,借款人将其动产交由债权人占有的方式属于__。A.保证 B.抵押 C.质押 D.定金 3、1990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标志着我国__市场正式形成。A.债券 B.股票 C.期货 D.保险

4、在非财务因素分析中,对借款人还款记录的持续监控属于__。A.经营风险分析 B.管理风险分析 C.还款意愿分析 D.行业风险分析

5、下列关于质押与抵押区别的表述中,错误的是__。

A.质权的标的物为动产和财产权利,抵押权的标的物以动产最为常见

B.抵押权的设立不转移标的物的占有,而质权的设立必须转移标的物的占有 C.抵押权人没有保管标的物的义务,而质权人对质物则负有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

D.一物只能设立一个质押权,可设数个抵押权

6、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的税款应当__。A.按月计征

B.按年计算,分月预缴 C.按年计征

D.每三个月交一次

7、资本不足的商业银行应当在接到中国银监会监管意见书的__,制订切实可行的资本补充计划。A.十五天 B.一个月 C.二个月 D.三个月

8、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市场风险中最重要的是__。A.利率风险 B.股票风险 C.商品风险 D.汇率风险

9、准贷记卡透支__。A.不享受免息还款期 B.享受最低还款额待遇 C.透支按月计收复息 D.享受免息还款期

10、根据是否诉诸法律,可以将资产清收划分为。A:委托第三方清收和直接追偿清收 B:常规清收和直接追偿清收 C:常规清收和依法清收

D:依法清收和委托第三方清收 E:著作权

11、__是指某一行业内企业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间的比例。A.财务报表结构 B.成本结构 C.经营杠杆 D.盈亏平衡点

12、在单一客户限额管理中,客户所有者权益为2亿元,杠杆系数为0.8,则该客户最高债务承受额为__亿元。A.2.5 B.0.8 C.2.0 D.1.6

13、下列关于应付账款的说法,错误的是__。A.应付账款被认为是公司的无成本融资来源

B.当公司出现现金短缺时,通常会向供应商请求延期支付应付账款 C.如果公司经常无法按时支付应付账款,其商业信用会减少

D.应付账款还款期限延长,可能造成公司的现金短缺,从而形成借款需求

14、抵债资产的管理原则不包括__。A.受偿方式以现金受偿为第一选择

B.以历史购置成本为基础确定抵债资产价值 C.确保抵债资产安全、完整和有效

D.尽快实现抵债资产向货币资产的有效转化

15、贷款类银行产品的收益上限是__。A.贷款利率 B.存款利率 C.基准利率 D.固定利率

16、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计算方法中的直接法的汁算起点足__。A.财务费用 B.销售收入 C.净收益 D.利润总额

17、固定资产重置的原因主要是设备自然老化和__。A.红利减少 B.资产减少 C.债务重组 D.技术更新

18、按贷款用途划分,公司信贷的种类不包括__。A.自营贷款 B.基本建设贷款 C.技术改造贷款 D.流动资金贷款

19、下列关于我国金融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A.金融债是在银行间市场上发行的 B.金融债专指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的债券 C.银行可以通过发行金融债获得资金 D.金融债可以成为银行主动负债的工具

20、假定某企业2008年的税后收益为50万元,支出的利息费用为20万元,其所得税税率为35%,且该年度其平均资产总额为180万元,则其资产回报率(ROA)约为__。A.33% B.35% C.37% D.41%

21、目前普遍认为有助于改善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最佳操作实践不包括__。A.减少营业网点

B.强化声誉风险管理培训 C.确保及时处理投诉和批评

D.从投诉和批评中积累早期预警经验

22、如果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很强,则货币资金及变现能力强的流动资产数额与流动负债数额__。A.基本一致 B.前者大于后者 C.前者小于后者 D.两者无关 23、2003年12月27日修订后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下列不属于中国人民银行职能的是__。A.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B.管理中央公共财政支出 C.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D.维护金融稳定

24、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享有的到期债权而有害于债权人债权时,债权人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的权利称为__。A.抗辩权 B.不安抗辩权 C.代位权 D.撤销权

25、项目流动资金总需用额一般不包括__。A.现金 B.应收账款 C.流动负债 D.存货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保险人在确定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率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_。A.年龄 B.性别 C.职业 D.体格

2、下列关于商业银行进行信贷分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A.银行信贷分析主要采用财务分析和非财务分析两种方法 B.财务分析偏重于定量分析 C.非财务分析偏重于定性分析

D.财务分析主要包括宏观分析、行业分析、经营分析、管理层分析等

3、与通常的审判程序相比,破产程序的特点是__。A.破产程序实行二审终审

B.破产程序以债权人依法得到平均受偿为目的 C.破产程序的适用以法定事实存在为前提 D.破产程序是清偿债务的特殊手段

E.破产包括破产申请和受理、破产宣告、破产清算三大程序

4、考虑设备的使用寿命应结合项目所在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和技术更新周期。对设备使用寿命的评估主要考虑的因素有__。A.设备的物质寿命 B.设备的潜在寿命 C.设备的技术寿命 D.设备的经济寿命 E.设备的剩余寿命

5、下列关于国家风险的说法,正确的是__。

A.国家风险可以分为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 B.在同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经济金融活动也存在国家风险

C.在国际金融活动中,个人不会遭受因国家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D.国家风险通常是由债权人所在国家的行为引起的,它超出了债务人的控制范围

6、利率/债券挂钩类理财产品的挂钩标的包括__。A.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 B.国库券 C.公司债券 D.股票篮子,E.单只股票

7、竞争程度的大小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最主要和最普遍的因素包括__。A.行业分散和行业集中 B.经营杠杆 C.产品差异 D.市场成长

E.退出市场的成本

8、死亡率模型是根据贷款或债券的历史违约数据,计算在未来一定持有期内不同信用等级的贷款或债券的违约概率,即死亡率,通常分为边际死亡率和累计死亡率。根据死亡率模型,假设某3年期辛迪加贷款,从第1年至第3年每年的边际死亡率依次为0.17%、0.60%、0.60%,则3年的累计死亡率为__。A.0.17% B.0.77% C.1.36% D.2.32%

9、银行业协会所确定的利率有__。A.市场利率 B.官方利率 C.公定利率 D.实际利率

10、下列情况会引发基准风险的是__。

A.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依据相同的基准利率,该利率波动剧烈 B.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依据相同的基准利率,该利率较稳定 C.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依据不同的基准利率,两种利率变动一致 D.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依据不同的基准利率,两种利率不同步变化

11、下列关于还款能力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__。

A.评估借款人偿还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对借款人进行财务分析,借款人的偿债能力与其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资本结构和现金净流量等密切相关 B.贷款风险分类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款项是否充足

C.现金流量是偿还贷款的主要还款来源,还款能力的主要标志就是借款人的现金流量是否充足 D.通过财务报表和数据的分析与预测,可以考查借款人过去和现在的收入水平、资产状况及其构成、所有者权益状况及其构成、偿债能力等

E.分析借款人现金流量是否充足,其主要目的是分析借款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足以偿还贷款本息

12、银行公司信贷产品开发的目标包括__。A.提高银行的资产负债率 B.提高现有市场的份额

C.吸引现有市场之外的新客户

D.以更低的成本提供同样或类似的产品 E.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产品

13、担保的形式有很多种,包括__。A.抵押 B.质押 C.保证 D.留置 E.定金

14、下列关于场外交易的说法,错误的是__。A.无固定的场所

B.由交易者和委托人通过电话和电脑网络直接进行交易 C.交易清算便捷 D.交易规则烦琐

15、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8年10月27日起,将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__。A.10% B.20% C.30% D.40%

16、下列关于综合评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

A.综合评级为全面深入评价一家银行经营管理状况提供规范统一的方法和标准 B.监管人员通过评级的整个过程,可以识别出银行机构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C.为保证银行公平竞争,综合评级结果不应影响存款保险或监管收费的费率 D.监管当局可以根据银行的评级结果将监管资源合理地向风险较高的银行倾斜

17、衡量国别风险的方法有__。A.风险因素加权打分的方法 B.《欧洲货币》提出的计算方法 C.PRS集团的计算方法

D.世界市场研究中心(WMR的计算方法 E.以上全对

18、目前银行代理的主流保险产品是__。A.分红型 B.保障型 C.万能型 D.投资型 E.传统型

19、商业银行对关系人__。A.可以发放信用贷款 B.不得发放担保贷款

C.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不得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 D.发放信用贷款的条件不得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 20、普通年金是指__。

A.每期期末等额收款、付款的年金 B.每期期初等额收款、付款的年金

C.距今若干期后发生的每期期末等额收款、付款的年金 D.无限期连续等额收款、付款的年金

21、不设警兆自变量,只通过警兆指标的时间序列变化规律来预警风险的方法称为。

A:橙色预警法 B:黑色预警法 C:蓝色预警法 D:红色预警法 E:著作权

22、根据贷款五级分类制度,以下贷款可划入关注类的有。A:借款人经营管理存在重大问题或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 B:违反行业信贷管理规定或监管部门监管规章发放的贷款 C: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被划为次级类

D:借新还旧贷款,企业运转正常且能按约还本复息 E:借款人采用隐瞒事实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贷款

23、各种贷款的审批权限,根据各种贷款办法的规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分行的规定办理。各经办行内部的审批程序由规定。A:总行 B:银监会

C:经办行自行 D:贷款公司 E:著作权

24、__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经济目标而采用的控制和调节货币、信用及利率等方针和措施的总称,是国家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A.财政政策 B.行政手段 C.货币政策 D.窗口指导

篇8:银行助学贷款信息系统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欧洲的金融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 特别是对欧洲银行业这种以信用为经营基础的行业而言。一方面, 银行作为主权债券持有者而遭受直接损失, 也可能因为传染相应而间接受到影响;另一方面, 市场的不确定性也让投资者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产生质疑, 从而使得投资者寻求获得银行的风险属性等更多财务信息, 例如贷款损失准备, 甚至要求当前银行提高信息的精确度等。但银行会选择何种方式增加信息披露, 会有一定的灵活度。与此同时, 银行增加信息披露也是需要承担成本的, 那么就会结合其利润以及盈利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一方面银行可能会增加年度报告和风险管理部分的披露, 同时为了银行的利润考虑不变或者减少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另一方面银行也可能会增加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 向外界传递自身良好的风险抵抗能力, 而不再增加年报和风险管理部分的披露。

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展越来越剧烈, 影响的范围、领域越来越来广, 欧洲的金融市场在此危机中也受到波及, 且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从而动荡不已。而欧洲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核心, 其受到的冲击自然不言而喻。欧洲主权债务爆发之前, 由于对国家主权债券具有传统的偏好, 欧洲各个银行都持有一定的主权债券, 随着主权债务风险的发展, 不管希腊等国是否真的违约, 还是变相违约, 都会造成持有主权债券的欧洲银行的损失。在此情况下, 欧洲银行出于各种考虑可能会改变其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比率。此外, 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 投资者对欧洲金融市场的信心收到了打击, 并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产生质疑, 寻求获得银行风险属性等更多的信息。而银行为了打消投资者的顾虑和怀疑, 必然会采取相应的措施, 比如银行的信息披露有所改变等。因此本文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为论文的研究背景来研究欧洲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与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 分析在此次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前后欧洲贷款损失准备变动情况, 欧洲银行信息披露的变动情况, 以及银行信息披露变动和贷款损失准备变动之间的相关关系, 具有以下意义:

(1) 揭示此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欧洲银行产生的影响, 对银行防范类似危机具有长远的意义。

(2) 揭示信息披露变动与贷款损失准备变动的关系, 为利益相关者 (包括投资者、债权人、顾客、政府、监管机构等) 更充分了解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下银行的所采取措施的动机。

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信息披露以及贷款损失准备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的探讨, 而对银行信息披露与贷款损失准备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甚少, 本文将信息披露变动以及与贷款损失准备变动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 本文认为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背景之下, 信息披露变动与贷款损失准备变动之间可能存在依存关系。本文将信息披露与贷款损失准备两者联系起来, 而不是单独研究信息披露或者是单独研究贷款损失准备, 这可能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银行经营管理者有动机通过财务会计信息向市场传递其未来业绩表现良好的信号, 信号传递可能是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因素之一。张瑞稳和张靖曼 (2013) 实证研究研究了中国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与信号传递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 银行的管理者会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比例对外传递信号:当管理者预测到银行未来将会有持续较高盈利时以及银行的利润未来将会大幅增加时, 他们会提高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水平, 以此向外界传递企业盈利稳定以及前景良好的信号。蔡逸轩 (2009) 以存贷比率为信号传递动机的替代变量, 构造了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动因模型, 结果发现我国上市银行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时存在明显的信号传递动机。陈许东和何艳军等 (2014) 研究发现贷款损失准备作为银行重要的管理指标, 银行在考虑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比率时首先以其财务稳定为主要目标, 并借助贷款损失准备的比率向外界投资界传递信号。

Leuz&Schrand (2009) 以安然事件会研究背景来研究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 随着安然事件的披露, 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增加了, 同时这些增加的公司信息反过来又减少了公司的资本成本。Verrecchia (2001) 研究发现当公司披露更多的信息, 投资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评价公司, 从而会有效改善公司未来流动性从而达到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的效果。李明 (2001) 也提出了类似的结论, 认为信息披露会提高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从而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Diamond&Verrecchia (1991) 认为, 现在资本市场是不完善的, 公司和外界投资者之间是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的, 而信息披露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 从而有效地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Healy&Palepu (1993) 提出, 公司向外部投资者披露信息的程度对公司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有重大影响。并且在2001年他们研究又发现, 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是公司向外部投资者提供公司治理和绩效情况的有效手段, 并且公司有一定主动披露公司信息的动机。周慧 (2005) 认为信息披露表现了管理者的真正动机, 公司管理者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会主动与投资者进行信息交流。Botosan (1997) 认为公司进行信息披露有强制性信息披露和自愿性披露, 在对资本成本和自愿性披露的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事, 发现两者之间成显著的负相关系。Piotroski (1999) 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他认为每个公司的管理者都会想要增加公司的资本价值, 而增加额外的风险披露可以此种效果。

综上所述, 国内外学者都对贷款损失准备和信息披露进行了研究。在贷款损失准备研究方面, 国内外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主要研究方向是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贷款损失准备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贷款损失准备与信号传递的关系。而关于信息披露的研究, 国内研究的成果较少, 而国外的研究成果相对而言就较为丰富。通过前文的介绍可以发现关于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以及信息披露的积极后果。影响信息披露的因素主要为:银行规模 (Chow&Wong-Boren, 1987) 、财务杠杆 (Jensen, 1986) 、盈利能力等。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有两个方面:一是降低资本成本, 一方面公司披露更多的信息可以改善公司未来的流动性, 从而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 另一方面, 公司披露更多信息可以有效地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 从而达到降低资本成本的效果;二是向外界传递良好信号。信息披露是公司向外界传递的一个信号, 当公司披露的信息越多, 即向外界传递这样的一个信号:公司的业绩很好, 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所以公司会选择披露更多的信息。

虽然很多学者都研究了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影响因素、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以及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 但很少有学者将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直接研究。本文认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为背景下, 将银行信息披露和贷款损失准备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本文研究了银行信息披露和贷款损失准备的变化情况, 以及银行信息披露变动和贷款损失准备变动之间的相关关系。

3 研究假设

欧债危机的爆发对银行而言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一方面银行作为欧洲主权债券的主要持有者会遭受直接损失;另一方面主权债务危机的迅速爆发与蔓延, 使得投资者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产生质疑, 开始寻求获得银行的风险属性等更多的财务信息, 例如贷款损失准备, 甚至要求当前银行提高信息的信息的精确度等。在此情况下, 银行的信息披露会如何变化, 其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比率会如何变化, 以及这两者的变动之间存在着怎样的依存关系。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在此之前已有学者研究表明影响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因素有两个:其一是出于盈余管理的目的。即公司出于其自身利润的考虑, 为了在经济状况不好的情况, 让公司的利润不会显得那么糟糕, 会更倾向于降低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比率。其二是信号传递。此外, 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 外界对银行信息披露的关注度增加, 对银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要求增加也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根据委托代理理论, 银行外部的投资者有权通过银行的信息披露来了解其经营情况, 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 银行必然会向经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打击的投资者传递信号好。由此可见,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 由于市场投资者对银行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透明度产生质疑, 作为欧洲国债首要持有者的欧洲银行可能会考虑选择增加其贷款损失准备。同时银行也可能选择增加其年报 (或风险管理报告) 的内容, 以增加透明度。

因此, 我们提出本文的假设:

信息披露变动和贷款损失准备变动之间可能存在一定依存关系。即, 如果银行已经选择增加贷款损失准备, 那么, 它可能就不愿意再通过年报 (或风险管理报告) 来反映其财务状况;反之, 如果银行减少贷款损失准备了, 那么, 它可能就会选择通过年报 (或风险管理报告) 来反映其财务状况。

4 实证分析

4.1 数据采集与描述

本文以2009-2011年间的欧洲银行为基础, 从中提除了那些未采用IFRS会计准则和会计年度不是结束于12月底的银行。在此基础上, 选取2009-2011年均发布年度报告和风险管理报告的银行为研究对象, 共计164家, 样本选择共涉及到34个欧洲国家, 基本覆盖整个欧洲地区。银行的年度报告和风险管理报告均来自于各个银行的的官方网站。其它财务数据来自于Thomonson Reuters数据库。本文选取银行2009-2011年的年度报告和风险管理报告作为本文研究的数据来源。手工采集了2009年和2011年各个银行年度报告和风险管理报告的页数数据, 相应的手工收集了各个银行在年度报告中所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数据。在统计贷款损失准备的数据时, 重点关注了其贷款损失准备中具体是针对那些风险资产而计提, 以及不同的风险资产其计提比率之间大小的比较。同时也重点关注年度报告中对贷款损失准备的政策以及对其变化的解释与说明, 同时侧重分析了各个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主要是针对那些类别的资产所计提的, 以及各类资产计提的比率多少以及其变化方向以及其变化程度。各变量的定义如表1所示。

本文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背景下, 银行信息披露与贷款损失准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多元回归模型如下:ΔAR1109 (ΔRISK1109) =α0+α1ΔLLP1109+α2LASSETS09+α3MTB09+α4ROA09+α5LEV09+α6ΔLASSETS1109+α7ΔMTB1109+α8ΔROA1109+α9ΔLEV1109+ε

其中α0为常数项, α1, α2, α3……α9为各自变量系数, ε为误差项。

本文对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 具体结果见表2所示。

注1:总资产金额的单位为million.

从表2中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 年度报告和风险管理部分的披露均大幅增加。年度报告的平均长度从2009年到2011年增加了10.9%, 而风险管理部分的平均长度增加了17.7%。鉴于年度报告的增加可能只是由于风险管理部分增加而引起的, 但结果并非如此。当从年度报告长度统计中剔除风险管理部分的页面数量时, 结果仍然显示年度报告增加了10%的页数。这些统计结果表明,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所带来的信息披露透明度的问题, 引起了欧洲银行年度报告的页数增加, 同时也引起了风险管理部分的页数增加。

从表3统计数据也表明,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 银行计提的贷款顺势准备减少了。贷款损失准备的平均值从2009到2011年改变了13.4%。同时从表3中也可以看出从2009-2011年期间有111家银行减少了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 而且贷款损失准备减少了30%-60%的最多, 同时在0-30%和60-90%的银行个数相当, 占比也加大, 相比之下, 只有53家银行在此期间增加了贷款损失准备。

4.2 回归分析

在表4的多元回归结果中, 分别检验了因变量%ΔAR1109、%ΔRISK1109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A) 列的检验结果显示, 未加入控制变量变化量时以及在加入控制变量变化量时, 贷款损失准备百分比变化 (ΔLLP1109) 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负, 表明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 银行年度报告页数变动与贷款损失准备变动成负相关关系, 即银行的年度报告页数增加了, 同时贷款损失准备反而减少了。 (B) 列得检验结果显示, 不管是否加入控制变量的变化量, 贷款损失准备百分比变化 (ΔLLP1109) 都与贷款损失准备 (ΔLLP1109) 负相关, 在加入控制变量的变动百分比后, 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负, 表明银行风险管理报告页数变动与贷款损失准备变动程负相关关系, 即银行风险管理报告页数增加同时贷款损失准备减少了。从而, 我们可以看出,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 银行出于盈余管理的考虑会更倾向于减少贷款损失准备, 以方便进行利润平滑, 修饰自身的营业利润。但由于外界对银行信息披露透明度的要求的增加, 以及为了向外界传递良好的信号, 银行会增加信息披露。可见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背景下, 银行信息披露变动与贷款损失准备变动成负相关系, 与预期一致, 假设得到验证。

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显示:

银行规模 (LAAETS) 与信息披露变动负相关, 但显著水平很低。表明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 银行规模的大小是否与银行信息披露有关还有待检验。所以, 规模越大的银行, 信息披露变动不一定减少或增加。

成长性 (MTB) 与风险管理报告页数在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负相关, 但其与银行年度报告页数变化并不显著, 表明成长性更好的公司可能更倾向于向外界增加风险报告, 消除外界对其风险管理能力的质疑。

盈利能力 (ROA) 与银行年度报告在5%的显著水平下显著正相关, 同时与风险管理报告也分别在5%, 10%的显著水平下显著正相关, 表明盈利能力越好的银行越愿意增加信息披露, 一方面由于盈利能力好的公司可能有能力负担的起由于信息披露而产生的成本, 另一方面盈利能力好的公司这样做更容易获得外界及投资者的信任, 便于企业的发展。

财务杠杆 (LEV) 与信息披露变动负相关, 但显著性水平较低, 可能是银行作为特殊的公司, 其经营业务主要为存贷活动, 资产负债率比其他业务的公司的普遍高, 因而资产负债率与银行信息披露变动还有待检验。

其中银行规模和财务杠杆与信息披露变动并不显著, 这可能是由于受到欧洲主权债务的冲击, 银行出于动荡之中, 所以其回归结果可能和以前学者的结果存在不同的地方。此外, 由于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 其主要的业务为存贷款, 相比较一般的公司而言, 其资产负债率都会很高, 因而也可能导致财务杠杆在其中的回归结果并不显著。此外我们没有发现Lasset09、LEv09和因变量存在显著关系, 可能的原因是在欧债危机这段动荡期, 不管是大银行还是小银行, 他们改变披露政策主要是来自于外部市场的冲击, 而自身的一些财务特征 (如债务、银行大小) 并不能对其信息披露有显著的影响。

5 结论

本文选取2009-2011年164个欧洲银行为研究样本, 使用年度报告和风险管理报告来是的百分比变化来衡量银行信息披露的变化, 使用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了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背景下, 银行信息披露变动与贷款损失准备变动之间的关系。在对164家银行样本进行统计性描述时发现, 在2009年至2011年期间, 银行的年度报告和风险管理报告都出现大幅增加, 同时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则呈现减少趋势。实证检验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背景下, 银行信息披露变动与贷款损失准备变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 银行的经营业绩受到银行, 出于利润的考虑, 银行更倾向于降低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 但面对外界对银行信息披露透明度的要求, 同时也为了向外界传递一个良好的信号, 增加投资者的信心, 吸引投资者的投资, 银行普遍倾向于增加信息披露, 相继增加了他们的年度报告长度以及风险管理报告的长度。同时本文通多对控制变量的分析也发现成长性更好以及盈利能力更好地银行更倾向于增加信息披露, 以此来展示企业良好的实力, 向外界传递良好的信号, 吸引投资准则投资。而银行的规模以及财务杠杆与信息披露的变动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 即银行无论规模是大还是小, 财务杠杆是大还是小, 其对信息披露的变动的影响都不大。

上一篇:英语时态小结下一篇:苏幕遮范仲淹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