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自我鉴定

2024-08-11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自我鉴定(精选18篇)

篇1: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自我鉴定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前路漫长,但是已经过去的大学四年生涯格外的令人留恋。回首这四年,已不负青春,不负曾经多年的苦读,学习到有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知识,顺利毕业。

四年来,从基础的知识开始,系统的学起,跟随老师学习,一步步深入,具备扎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在实训中,自己动手操作,在老师教导下掌握实验技巧,能够熟练运用基础软件和小元件进行器件设计。在课余时间,花费时间在图书馆广泛阅读书籍,充实了日常生活,同时学习到不同的知识,掌握不同的技能,开阔了眼界。

在大学四年期间,我在专注于知识之外,还参加了各项学校举办的活动,以及专业知识竞赛,虽然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让我见识到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值得我去探索与追求。除了这些,还通过了一些专业的测试,取得了证书,比如电工中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普通话证书等等。

除了学习之外,我还积极参加校内的社团活动,以及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入了学校的网球部,在双休日的时间,参加训练,偶尔陪同学打球。尤其是有一次在xx的跑步比赛,我是作为一名志愿者去的,到达赛场时已经走了很长的一段路,但是没过不久就开始六公里的跑步。我平时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训练,跑步成绩很差,就想着可能会跑不完,保持着重在参与的想法一直跑了下去,但是没想到我居然坚持跑完了全程,虽然用时比较长。但是这一次的事情告诉我遇到困难不要先想着放弃,都已经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了,放弃了不就意味着前面的准备没有用了吗,反倒是坚持下来,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呢。就像这次跑步的最后,我还拿到了一个优秀志愿者证书。

四年过去,即将踏上社会,我有很遗憾我的大学生活为什么不能再丰富一点,对自己浪费时间的感慨,但更多的是期待,我要用我学习到的知识我去开辟一片属于我的天地了,成就属于我的未来。

篇2: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自我鉴定

我是一个对理想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为人热情,活泼,大方,对待学习和工作认真刻苦,希望能凭借我的实力加盟贵公司,成为贵公司的一员。诚实做人,忠实做事是我的人生准则,“天道酬勤”是我的信念,“自强不息”是我的追求。复合型知识结构使我能胜任社会上的多种工作。

我不求流光溢彩,但求在合适的位置上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莘莘学子中,我并非最好,但我拥有不懈奋斗的意念,愈战愈强的精神和忠实肯干的作风。追求永无止境,奋斗永无穷期。我要在新的起点、新的层次、以新的姿态、展现新的风貌,书写新的记录,创造新的成绩,我的自信,来自我的能力,您的鼓励;我的希望寄托于您的慧眼。如果您把信任和希望给我,那么我的自信、我的能力,我的激情,我的执着将是您最满意的答案。您一刻的斟酌,我一生的选择!诚祝贵单位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篇3: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自我鉴定

1 现有专业课程介绍

笔者所讲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涵盖了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3个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基础知识,能够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一般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包含了电子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并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加入服务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如:面向机械的、面向光学的、面向建筑的、面向管理的、面向材料的等等。专业课程大致可分为5类:(1)电子电路类,包括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技术、高频电子线路、VHDL语言和FPGA设计、电路制板等课程,使学生掌握各种电子线路的分析计算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仿真的方法;(2)信息处理类,包括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等课程,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掌握连续与离散域系统的分析和建模方法,掌握控制和通信的基本原理;(3)计算机类,有微机原理、单片机技术、高级程序语言设计(C、C++)、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图形学、数据结构、DSP原理等课程,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和基本的编程、调试方法;(4)工具类,主要包括VB、VC、LabVIEW、Matlab等课程,使学生掌握至少一种程序设计开发语言;(5)学科方向类,如面向机械、仪器、通信、光学、建筑、汽车、电力、化工、计量、材料等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使学生明确就业的方向。课程体系结构总图,如图1所示。

2 专业知识结构自我培养分析

在学生完成学校系统教育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临近毕业时面临的考研、就业压力,有些核心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如何在步入工作岗位或进一步深造前,快速建立起基本的知识体系,对上述复杂的专业课程结构进行剖析、精炼、取精,将具有相同知识内容的课程整合起来,使学生对相同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建立起适合自己发展方向的知识结构。从3个方面阐述课程优化培养过程。

2.1 电子电路类

电子电路类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工程性、实践性非常强。根据内容特点将具有学科导引性质的电路原理与信息处理类课程合并。模拟电子(含高频)和数字电子课程统称电子线路,需结合最新的EDA仿真技术进行辅助。其中,模拟电子技术重点在分立器件、功能电路的理解上;高频电子线路侧重点在无线电通信领域,可通过Multisim,Pspice软件仿真达到直观感知的目的;数字电路技术侧重点在数字器件的组成和原理上,可结合FPGA技术和Q u a r t u s I I软件实现对数字电路的强化。同时,利用Protel 99se或Protel DXP软件设计一个简单的模数混合电路,以加深对上述课程的理解,实现电子工程师应用素质的培养。

2.2 信息处理类

信息处理类课程主要是通过数学的方法,将实际的物理现象抽象成模型,从理论的角度揭示物理现象背后的关联,并指出改造现有系统的途径和方法。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首先通过电路原理了解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之后,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蓝本,理解系统的时域、频域变换,掌握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的区别,熟练使用三大变换: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建立起理论分析问题的框架;最后,通过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详细的了解数字系统信息处理过程和不同控制系统的特性、特征,全面的实现电子工程师理论素质的培养。

2.3 计算机工具类

计算机工具类优化,涉及课程体系中计算机类、工具类和学科方向类课程3个部分。经过大学前两年的通识教育和后两年(亦可认为是一年半)的专业培养,学生应该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能力。通过加强软、硬件的学习,增加软件编程和硬件设计的实践环节,可以实现电子工程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根据学生未来就业领域的定位,可以将实践能力在专业领域内细分为:硬件电子工程师、软件电子工程师、嵌入式系统工程师3个发展方向。

(1)硬件电子工程师

硬件电子工程师根据想要从事的行业要求再分为模拟电子工程师和数字电子工程师。因为使用MCS-51、PIC、AVR、MSP430等单片机的工程师主要解决的对象是底层电路的控制和通信,所以将使用低档单片机的电子工程师划入模拟电子工程师之类;而将使用DSP处理器和特种数字芯片完成特定变换、滤波、控制和通信算法的工程师称为数字电子工程师。模拟和数字工程师知识结构的建立过程可以相互交叉,各有侧重,如图2所示。

(2)软件电子工程师

软件电子工程师主要是为用户开发针对硬件使用的PC机程序的电子工程师。由于涉及开发环境的使用、用户使用心理等知识,需要此类工程师在知识培养中,加宽计算机类科学的培养,建立过程,如图3所示。

(3)嵌入式系统工程师

嵌入式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里所指的嵌入式系统是指“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减,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由于嵌入式技术属于交叉学科,也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发展方向,所以成为许多高校学科建设的重点。作为教研型的学校,可以对有兴趣的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以学生的角度给出一种面向嵌入式系统工程师方向发展的培养方法,侧重点在开源操作系统下的开源应用程序的开发,培养过程,如图4所示。

3 结束语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自我知识结构的培养过程是学生自发与教师引导相结合的过程,需要学校有意识、有目的开展相应的教育,最佳的时段是在大三上学期末、学生正式进入专业方向类课程学习之前进行学科知识体系建立方面的讲座,使学生明白自己怎样去建立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学科体系,引起学生对专业培养目标的关注、吸引学生对重点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实践环节的参与热情、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较强动手能力、基础扎实的电子工程师人才,为我国电子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炜.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学生规模的比较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8,8:104~109

[2]肖闽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创新能力培养[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6:73~75

[3]孙祥娥,刘益成,李永全,等.关于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类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J].电子与电气教学学报,2004,6:27~29

[4]梅开乡.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8,1:53~56

篇4: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自我鉴定

关键词 铁道通信;实训实习基地;技能竞赛;课岗对接;通信技术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8-0100-03

1 引言

2015年,教育部颁发了新的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将铁道通信信号专业一分为二,其中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面向铁路运营维护及铁路施工、城市轨道交通等企业,掌握铁道通信专业知识,具备从事铁路通信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管理、施工、技术改造等工作的能力。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专业的核心是课程,通信技术课程在本专业中起着奠基石的作用,具有基础性和导论性[1]。目前,铁道类通信技术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这几个问题:通信课程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现有教材的内容很难追踪最新发展成果,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无论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都存在与实际的工程应用结合不紧密的状况,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职业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2];虽然校企合作逐步深入开展,但基于课程与岗位的对接尚处于探索之中。由此,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探索理实一体化方法势在必行。

2 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岗位的课程目标分析 铁路院校通信技术课程所对应的岗位分为两大类,分别是运营类(铁路局及城市轨道等)和施工建设类(中铁及中铁建等)企业岗位,工种为通信工程;运营类从事铁路通信设备(通信线路、传输、接入、数据通信、调度通信、综合视频监控、会议电视、电源及机房环境监控等)日常维护、检修,施工类从事铁路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另外,在专业培养中还需注重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

课程教学体系设计(图1)

总体设计 随着高职高专招生制度改革,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的单独招生考试一般在每年4月基本录取完毕,录取至入学这5个月时间就成为学生从高中转向大学学习的关键期。由此,如图1所示:

第一段,利用通信技术网络资源共享课,引导学生提前进入专业课的学习;

第二段,利用认识实习期间走进企业,感知铁路通信专业的特色和企业文化,通过教师引导确认兴趣切入点;

第三段,利用专业实习,深入企业,熟悉通信工岗位工作(包括施工与运营);

第四段,利用顶岗实习和职业技能竞赛进行现场锻炼,使学生深刻了解岗位规范,熟练岗位技能。

用这四个阶段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工学结合的实现。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特点,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依据本课程的特点及行业特色,采用“分段递进式”工学交替的四阶一体教学组织模式。

教学过程 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将课堂搬到实训室,开展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以此作为核心,专业核心课程实现“教、学、做合一”。注重调动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学习实践与体验中,锻炼和培养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考核评价核心。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内容多维化,充分体现课堂考核与企业评价结合,教师和自我考核相配合、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融合。主要通过记录学生参加二课活动,参加国家、省内、院内的各种竞赛活动来计分,计分原则参照学生手册。

3 基于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导向的课程改革

技能竞赛导向 由于技能大赛的项目设置既切合生产实际,又符合行业发展的需求,其在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年大赛都吸收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这也赋予专业教学新的内涵[3]。对应铁道院校通信技术课程的技能大赛有全国铁道通信专业竞赛“华为杯”数据通信赛项、国赛“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以及国赛“4G全网建设技术”赛项等。

赛项分析 “华为杯”数据通信赛项主办单位是全国铁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该赛项的设置参考了2015年铁路总公司“数据通信”竞赛,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主要设备及竞赛环境,此竞赛环境模拟了整个铁路数据通信网的实体环境。国赛“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覆盖了企业交换路由的所有内容,并且兼顾了云计算及综合布线技术。国赛“4G全网建设技术”项目紧密结合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及铁路移动通信发展规划的发展方向,通过竞赛充分考查选手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进而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职业道德。同时吸引厂商积极参与。

竞赛作用

首先,竞赛不仅促进了学生对通信技术(尤其是铁路通信技术)的深刻理解,而且加强了铁路院校通信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

其次,使得铁路通信技术课程确立了能力目标和具有铁路特色的技能方向;

最后,通过企业的参与加强了校企间的融合,同时加强了铁路类院校通信专业教师间的业务交流,为形成高标准化的铁路通信教学方案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课岗对接一体化教学 职业行动能力是技能人才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课岗对接是培养职业行动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职业行动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指标[4]。专业能力重点在于课堂教学,方法能力重点在于岗位实践,社会能力重点在于职业体验,三者相互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皆可在课岗对接中得到有效提升。对于铁路特殊工种,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与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的实训方式尤为重要。

首先,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与运维单位和施工企业密切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以保障通信技术课程正常教学的进行。选定与路局培训基地,在建的施工项目作为课程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其次,与企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制定相应政策和签订相应协议,包括实训基地能够接纳的实训项目、内容、时间、接纳学生数,双方的责任、义务、期限等。其管理按实训基地所在单位相关规定及管理办法执行,但必须建立保证教学任务完成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制度和措施。学生进入实习实训基地应按照所在单位相关规定及管理办法进行要求,由带队教师负责统一管理,所在单位现场兼职教师负责教授分派学生相关实习实训内容。实习实训结束后,应由考核小组对实习实训学生及教师进行综合考评。

最后,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聘请企业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的工程师、技师及以上资格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组成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队伍,加大对兼职实训、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力度,使其明确专业教学要求,熟练运用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4 小结

文中从铁路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对通信技术的教学改革方案开展深入思考,提出基于四阶一体的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技能竞赛引导和课岗对接一体化教学,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学得到”“用得到”,毕业之后真正成为企业通信岗位“用得上”“留得住”的新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唐笑林,董武.项目驱动、赛练结合理念下“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J].宿州学院学报,2012(5):116-119.

[2]冷雪锋,任爱珍,蒋正炎.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4):18-23.

[3]杨建良.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19-24.

篇5:信息工程专业自我评价

这三年我虚心求学、刻苦认真、吃苦耐劳,工作兢兢业业,及时总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为了扩大知识面和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实践活动,重视团队合作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以积极的态度和与同学们的相处极为融洽,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同时自身的交际能力随之增强,作为一名有志青年,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除此之外,课余时间我经常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关注最新科学技术动态;尤其是有关本专业的知识。使自己始终紧跟世界最新发展潮流和时代的步伐。因此我学习熟练掌握windows、office 等软件的操作和安装系统,熟悉网页设计;一直以“一专多能,全面发展”来严格要求自己,勤奋拼搏、刻苦好学。踏实并系统地学习所开的课程知识,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篇6: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我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我介绍

我叫***是一名好范文,就读**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微电子专业。大学的三年里,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友爱以及各方面的熏陶,使我获得了很多知识,懂得了很多道理,作为初学者,我具备出色的学习能力并且乐于学习,敢于创新,不断追求卓越;作为参与者,我具备老实可信的品格,富有团队合作精神;作为领导者,我具备做事干练、果断的风格,良好的沟通和人际协调能力。有很强的忍耐力,意志力和吃苦刻苦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进取,个性乐观执着,敢于面对困难与挑战。

篇7: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自我介绍

My name is xx, xx, a College from electronic professional graduates. Three years, the teachers teaching, students love and nurture all aspects, so I got a lot of knowledge, know a lot of sense, as a beginner, I have excellent ability to learn and willing to learn, dare to innovate, and constantly strive for excellence; As a participant, I have honest character, full of team spirit; as a leader able to do things I have, resolute style, good communication and interpersonal coordination. Have a strong endurance, willpower, and hard-working quality, serious and responsible work, proactive, optimistic personality persistent, dare to face th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In order to better adapt to society in need of, I grasp the premise of the school curriculum to make full use of spare time, read a lot in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to broaden their knowledge.

Through professional courses, I now have strong computer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use of the software. Proficient in office, wps software, skilled use of quartus ii, max + plus ii, altium designer 6, altium dxp, protel 99 se software, proficient in verilog hdl, vhdl, c language. Computer hardware, I am familiar with principles of its composition, can skillfully assembled by computer to an independent computer to rule out all kinds of trouble.

篇8: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自我鉴定

关键词:信息,通信工程,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

探索建立相对科学合理、实用高效的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移动通信等专业 (以下简称为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 计算机课程群及教学体系, 是增强普通高校办学实力的基础性工程, 是提高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学生信息化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的重要一环。我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以下问题, 以期抛砖引玉。

一、制约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计算机课程群及教学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

(一) 社会需求。

一方面, 社会需求直接而强制性地规范课程及教学体系建设的性质、目标、内容、范围和评价;另一方面, 课程及教学体系建设通过人才培养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通过思想文化渗透对社会变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潜在影响。为此, 这些专业计算机课程群及教学体系建设, 应以当前社会需求为牵引, 以信息社会人才市场为导向, 以提高学生信息化素养和就业竞争能力为着力点, 以自觉适应、主动服务信息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根本落脚点。

(二) 科技水平。

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计算机课程群及教学体系建设, 必须根据当前科学技术发展实际, 推进课程及教学内容建设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优化发展;必须借鉴现代教育技术成果, 推动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等与时俱进;必须着眼专业特点, 突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 加大课程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比重。

(三) 学生发展。

课程及教学内容编制必须紧贴需求,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 按照循序渐进原则, 使其逻辑顺序与学生的心理认知顺序相统一。为此, 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计算机课程群及教学体系建设, 必须针对专业特点,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实际, 在系统论证、充分借鉴的基础上, 对相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进行合理的教学法改造, 使其变成相应的课程及教学内容, 并确保其逻辑顺序与学生身心特点即心理序列相吻合。

(四) 历史传统。

任何院校的课程及教学体系建设往往需要根据情况删减、合并、增加、改变一些课程及其内容, 革新、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等, 因而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历史传统"印记"。为此, 这些专业计算机课程及教学体系建设, 必须本着科学审慎态度, 认真处理好继承借鉴与改革创新的关系, 既要继承好、发扬好本校的优良传统, 学习好、借鉴好其它院校的优良做法, 更要注重消化吸收、系统创新, 在发展中形成自己新的传统和特色。

二、构建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计算机课程群及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 目的性原则。

一是要围绕专业培养目标, 确立计算机课程群目录及其课程教学目标;二是要着眼信息社会需求、科学技术进步和学生素质发展三者的有机统一, 使计算机课程群及教学体系建设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而避免倾向性、盲目性偏差;三是要正确处理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关系, 通过计算机课程群及其教学体系的系统性、科学性来确保相应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 科学性原则。

一是要合理确定每门课程对专业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 正确处理好计算机课程群与其它课程及各计算机课程之间的各种比例关系;二是要坚持循序渐进, 正确处理好课程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课程主干与课程模块等关系;三是课程内容要体现适应信息社会需求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统一, 强化课程教学的实用性、管用性, 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四是要根据课程计划与内容、教学时空与对象等的不同, 合理选择运用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三) 系统性原则。

要把课程群及教学体系建设看作一项系统工程, 采取系统分析方法, 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规格要求, 建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正式课程与非正式课程有机结合的科学合理的计算机课程体系, 并努力确保计算机课程群与其它课程之间、各计算机课程之间及计算机课程内部各模块之间既不重复, 又不出现"空档"和"断层", 为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素质的培养和形成提供可靠支撑。

(四) 实效性原则。

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直接面向社会培养信息化人才, 提供信息化服务, 对计算机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依赖程度更高, 必须注重夯实理论基础, 坚持以理论支撑实践, 以实践促进学生发展, 优选实用管用性内容, 变革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 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 开发学生学习动力系统, 着力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及其应用研究技术解决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 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效率。

三、构建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计算机课程群及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

(一) 坚持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增强计算机课程群及教学体系建设的规范化和特色化

一是要认真学习普通高等教育课程建设、教学体系建设理论, 切实在课程编制计划、课程教学内容建设、课程教学方法手段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组织与管理等方面达到科学合理。二是要加强对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分析, 加强对学生身心发展等情况的调查研究, 注重系统优化, 强化自主创新, 切实在计算机课程群及教学体系建设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发展自己的特色, 并切实用创新的办法来解决课程及教学体系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 坚持内外协调, 构建科学合理、系统配套的计算机课程群

一是要处理好计算机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的关系。要围绕专业需求构建计算机程群, 恰当把握计算机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结构中的权重份额, 促进计算机技术向专业技术的主动渗透, 突出计算机课程内容的精、新、实, 避免把计算机课程开得太多, 设得太虚, 搞得太杂;二是要处理好各计算机课程之间的关系。要重点强化学生对计算机领域与所学专业关系紧密的基本新成果、新思想、新方法的学习和掌握, 打破单一分科课程形式, 加大实用性、管用性内容权重, 系统强化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程序设计能力、软

《福建电脑

《福建电脑》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2782;国内统中心和福建省计算机学会主办的计算机学科综合月刊。

1. 论文所涉及的项目如国家或地方基金课题, 请在来位、电话、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和电子信箱。

2. 来稿文责自负, 如摘引他人作品, 务请在参考文献

3. 投稿前请作者自审一遍, 所投稿件要求结构严谨, 括图、表、原程序、参考文献) ;

图表和照片一般不超过4个采用以下格式:0;1;2;…;1.1;1.2;1.2.1;…。

4. 本刊只受理电子邮件投稿。文档请用WORD编排

5. 编辑部收到作者稿件后, 10个工作日内返馈初审意

6. 编辑部投稿信箱:fjdn@vip.163.com

硬件开发能力和自学研究能力的培养锻炼。

(三) 坚持质量至上和效益优先相结合, 选用科学合理、实用高效的教学方法

一是要正确选择教学传播的媒体, 要能够准确地呈现信息内容, 要符合学生的经验和知识水平, 容易被接受和理解, 容易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且付出的代价不大;二是要根据某一教学阶段所要实现的教学任务给出合理的教学设计, 有步骤地按照设计方案传递信息, 在各阶段要配以合理的传递方法;三是要强化教学效果评价环节, 积极推行学导式教学和案例教学, 可以在每一课程教学结束后紧随一个课程设计, 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从理论掌握跨越到实际应用, 同时利用设计环节的凸显问题有的放矢地反馈并指导教学。

(四) 坚持内部驱动与课程牵引相结合, 推进计算机教学配套体系的协调发展

一是打造结构优、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多渠道、多层次广泛开拓高校之间教师的交流机会, 使教师从单纯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指导者、设计者、开发者、社会文化的诠释者、教育的研究者。二是建设齐备的课程教学设施。计算机课程的操作性和可实现性都很强, 比如程序语言、数据库、单片机等课程, 其教学巩固主要依靠软、硬件的支持平台, 在动手过程中会提高学生求知兴趣, 从而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的学习模式, 所以课程教学设施对信息与通信工程类计算机课程群及教学体系构建起着基础性的保障作用和导向式作用, 对促进计算机课程群及教学体系构建有重大意义。三是完善课程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组和学科的组织作用。

参考文献

[1]乔德军, 张延军, 赵培华.面向Java软件工程师的课程群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 (12) .

[2]张志勇, 姜敏凤.高职"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群架构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 (11) .

篇9: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自我鉴定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课程群建设;课程体系

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对单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和建设,更需要对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课程群以及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和建设。由单一课程建设向综合优化的课程群及课程体系建设方向转化,是专业课程建设由微观向宏观发展必由之路。文中讨论了课程群及课程体系的内涵,分析和设计了专业基础课程群和专业课课程群,为新的教学计划的改革和修订奠定了基础。

1.课程建设与课程群建设

高校每年都在进行着一些重点课程的建设,并且有很多教学研究都是针对某一门课程来展开的,对高校教学的发展和改革来说,这当然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重点课程建设,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合理,可更加有效地保障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但人才培养是个系统工程,每一门课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知识结构中仅仅是部分而不是全部。

为了更加全面的构建能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课程群建设也是很有必要的。关于课程群的内涵有多种讨论[1],概括起来,课程群是指在教学计划中,内容上有关联、性质上相接近,满足同一专业的多门课程或不同专业的系列课程所构成的课程群体。

在针对某一专业的课程群建设中,需要将相关的课程组合起来进行整合,删去陈旧内容和课程间的重复内容,注重各门课程的相互衔接,统一协调处理各门课程对某一相同知识点阐述上的差别,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课程建设所达不到的规模效益。

课程体系建设以整个课程体系为对象,主要针对课程的结构、比例、模块等进行宏观的指导,实现专业教学的目的和培养目标。课程群建设是课程体系建设在培养目标层面的具体化,是建设特色专业的基础[2]。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应用宽泛的专业,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局限于石油行业。毕业后应具备设计、开发、应用电子设备和电子信息系统能力,并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开发软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因而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专业特色,也应建立“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3]。课程群建设应该在已有的重点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从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综合考虑,调整好课程群中各门课程间的关系,并且把重心放在课程间的内容协调整合上,进而实现课程群建设的整体效应。

为此,针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了课程群的设计。在专业课程群中,电子技术应用课程群的课程均为必修或指定选修课,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主专业方向;而信息处理课程群和测控技术课程群为学生辅助专业方向,要求学生在二者之间选择其一。

(1)专业基础课程群——数理基础课程群

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和英语基础,此处所谓的数理基础课程群,不是指工科学生通识性的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外语,而是指为学习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在通识性基础课之后进行的相应数学物理基础课程。

具体包括: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数学物理方法等。通过课程群建设,协调开课时间和开课内容,使得这些课程与专业结合得更加紧密。

(2)专业基础课程群——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群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群主要包括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群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侧重学生对电工、电子、通信经典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各门课程间衔接比较紧密,内容上有一定的重复,作为一个课程群,各主讲教师需要在每学年结束前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讨论各门课程下一学年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从而真正实现课程群的整体效应,使得教学效果最优化。

(3)专业课程群——电子技术应用课程群

电子技术应用课程群主要包括电子线路CAD、单片机原理及应用、EDA技术与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设计、电子系统设计等。电子技术应用课程群侧重培养学生电子技术应用及电子设计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中,以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获奖者的事迹激励学生,鼓励学生进入创新实验基地进行训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将来从事电子技术设计及应用打下良好能力基础。

(4)专业课程群——信息处理课程群

信息处理课程群主要包括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及应用、DSP技术及应用、语音信号处理等。信息处理课程群侧重培养学生进行信号与信息处理的能力。在课程群建设中,从教与学两个角度研究并更新各门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协调处理好各门课间的关系,在课程教学中引入适当的应用案例,案例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兴趣,还能带给学生明晰的处理过程,进而掌握原理知识及概念。

(5)专业课程群——测控技术课程群

测控技术课程群主要包括测控电路、电子测量技术、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光电检测技术、控制论导论、虚拟测试技术及应用等。测控技术课程群侧重加强学生在测量控制和信号检测技术方面知识修养,引导学生在测量控制技术上取得初步的基本知识,开阔知识视野,拓宽学生就业领域。在课程群建设中,合理分配各门课的学时,安排好课程的先后顺序,协调处理好各门课程内容上的相互衔接关系,力图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课程建设与课程群建设的关系,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给出了专业基础课程群和专业课程群,为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慧仙.论高校课程建设[J].江苏高教,2006(6):73-5.

[2]郭必裕.课程群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对比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5(4):78-81.

[3]龙胜春,沈永增,何通能.高校电子信息专业特色课程群建设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0(1):45-48.

基金项目:东北石油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体系建设与研究”。

篇10:信息与计算机专业学生自我鉴定

大学几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我现在感受到了,非常非常大的压力,首先,我作为一名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对未来还是有些迷茫,相对而言,我更加比较喜欢现的学习,现在的生活状况,我希望继续的保持下去,但是我知道这样是不可能的,我总要去面对接下来的生活,肯定会充满更多的挑战,不像在学校一样,有些东西可以去给自己一些特别的理由,但是步入社会之后,肯定就不能有这样的想法了,我深刻的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也会去努力的,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这几年来的学习经历,我也有了一个客观的评价。

学习上面我对自己比较认真,我是学计算机专业的,有些东西肯定是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因为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所以当初选择了这个专业,我信自己能够去学好每一堂专业课,我都非常认真,每一个问题我都会不吝请教,请教周围的老师跟同学,有些问题是自己没有办法去解决的,是需要请教周围的人,专业上面的东西肯定是需要花很多时间,这一点我深刻的认识到了,学计算机专业肯定是需要有这样的心态,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一定要在课堂之外的时间内多去钻研,因为学习专业就肯定要,花更多的时间去钻研这一门功课,我在课外的时候经常会去请教一些优秀的同学,跟他们去学习,相互交流,这一点到现在,我引以为自豪,真的感觉到这几年大学生活来自己这样的行为带来的收获是非常大的,我也在私下报了一些培训班,学计算机专业在学校学的知识肯定远远不够,更多的时候是要自己主动的学习,因为现在老师只是给我们带进门,在专业这条路上,我们走得更远,还需要自己努力一遍,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当中,有足够的准备,才能更加有信心。

在生活当中,我比较内向,因为自己不是喜欢说话,在社交上面也没有太多的朋友,当然我不认为这对于我来讲有什么不妥,相反,我觉得自己能够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面,这是相辅相成的,我作为节的朋友都是跟我差不多,我们相互之间交流,能够让我们彼此之间有更多的时间交流,我真的非常感激这样给我带来的帮助,在未来的几年肯定会让自己有更大的成长空间,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我会努力的,我也会用心去做好现在的事情,感激大学来的成长,我坚信未来还会依然如此,感激周围的一切

篇11: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由各高校自主命题,参考书参差不齐,统计分析发现:主要考的科目有通信原理和信号与系统,而主要的参考书为:通信原理以樊昌信的《通信原理》和周炯磐的《通信原理》为主,信号与系统主要以郑君里的《信号与系统》和吴大正的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为主。

下面,就分析一下通信原理和信号与系统的重难点:

一、通信原理:

1.希尔伯特变换、解析信号、频带信号与带通系统、随机信号的功率谱分析、窄带平稳高斯过程。

2.模拟调制 : DSB-SC、AM、SSB、VSB、FM的基本原理、频谱分析、抗噪声性能分析。

3.数字基带传输 :数字基带基带信号,PAM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分析;数字基带信号的接收,匹配滤波器,误码率分析;码间干扰的概念,奈奎斯特准则,升余弦滚降,最佳基带系统,眼图,均衡的基本原理,线路码型的作用和编码规则,部分响应系统,符号同步算法的基本原理

4.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信号空间及最佳接收理论,各类数字调制(包括OOK、2FSK、PSK、2DPSK,QPSK、DQPSK、OQPSK、MASK、MPSK、MQAM)的基本原理、频谱分析、误码性能分析,载波同步的基本原理。

5.信源及信源编码 :信息熵、互信息;哈夫曼编码;量化(量化的概念、量化信噪比、均匀量化),对数压扩,A率13折线编码、TDM;

6.信道及信道容量:信道容量(二元无记忆对称信道、AWGN信道)的分析计算,多径衰落方面的概念(平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时延扩展、相干带宽、多普勒扩展、相干时间)

7.信道编码: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纠错检错、汉明距,线性分组码,循环码、CRC,卷积码的编码和Viterbi译码;

8.扩频通信及多址通信:沃尔什码及其性质,m序列的产生及其性质,m序列的自相关特性,扩频通信、DS-CDMA及多址技术、扰码

二、信号与系统:

1.绪论

信号与系统概念,信号的描述、分类和典型信号,信号运算,奇异信号,信号的分解

系统的模型及其分类,线性时不变系统,系统分析方法。

2.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微分方程式的建立、求解,起始点的 跳变,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系统冲激响应求法,利用卷积求系统的零状态响应,卷积的图解法,卷积的性质。

3.傅里叶变换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频谱结构和频带宽度,傅里叶变换---频谱密度函数,傅里叶变换的性质,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抽样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时域抽样定理。4.连续时间系统的s域分析 拉氏变换的定义,拉氏变换的性质,复频域分析法,拉氏逆变换 系统函数H(s),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决定系统的时域、频率特性,线性系统的稳定性。5.傅里叶变换应用于通信系统 利用系统函数求响应,无失真传输,理想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调制与解调 希尔伯特变换的定义,利用希尔伯特变换研究系统函数的约束特性,从抽样信号恢复连续时间信号,频分复用与时分复用,PCM信号 6.信号的矢量空间分析 矢量正交分解,信号正交分解 任意信号在完备正交函数系中的表示法,帕塞瓦尔定理,能量信号与功率信号,能量谱与功率谱,相关系数与相关函数,相关与卷积比较,相关定理。7.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常用的典型离散时间信号,系统框图与差分方程,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的求解,离散时间系统的单位样值响应,离散量的卷积、8.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 z变换定义、性质,典型序列的z变换,z逆变换 利用z变换解差分方程,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H(z)定义,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对系统特性的影响,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9.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 信号流图,连续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连续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

篇12: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自我鉴定

自入校以来,便有了明确的方向,非常注重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上,积极进取,热爱所学专业,专业成绩优秀,连年获得二等奖学金和一等奖学金。先后获得了《学习优秀生》《遵章守纪生》《计算机等级考试》、《无线电调试工考试》证书。

我很容易融入集体,富有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有极强的敬业精神和高度责任感。还参加了学校业余党校的学习,使我在思想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我懂得了一切要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一切以公司的利益为重。

我与人相处融洽,能和谐地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具备了良好的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协调管理能力,并具备了较好的心里素质。严格的家教使我从小就秉承了踏踏实实、认真做人的家风。我会在工作中做到优质高效,还会投入积大的热情。

篇13: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自我鉴定

一、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基础课程要以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课为核心, 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 全面整合教学内容, 删改陈旧的知识体系, 增加最新的科学成果, 以使同学们走在科学的前沿;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同学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多参考兄弟院校或是应往届毕业生对课程改革的建议, 最后组成一个研究小组, 由专门任课的老师进行分析、讨论、总结, 确定一个比较明确、比较合理、比较可行的课程结构体系。比如在对电路系列的课程进行改革时, 要求既要与应用型教育相适应, 又要与现阶段学生的实际水平相结合。所以学校可以请一些大型企业的第一线的专家们进行讲座, 同学们可以对他们进行提问, 增加对本专业的了解。同时, 老师也可以听一下专家们对课程的建议, 怎样讲授可以使课程深入浅出、生动易懂。

二、组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一支优秀的师资团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是进行好各项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的重要保证。谁拥有一支出色的教师团队, 谁就握有未来的主动权, 所以我们需把建设、扩大师资队伍放在首位。

1、通过积极引进具有高级学历的教师, 加强教师的培养, 大力倡导青年教师进行学历的再教育, 优化教育结构, 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

2、在强化教师学历层次的同时, 还要鼓励大家多多参与到科学研究中来, 进而达到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双赢的局面。

3、多多派遣教师去国内外各种名校参观实习, 让教师们接受一些和本学校不一样的新理念、新想法, 进而提高教师们的专业知识素养和外语水平, 逐步树立起现代教育理念。

4、对青年教师制定相适应的培养计划,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指定指导教师, 通过培训、备课、竞赛、进修、参加课题研究和到企业实地考察等方式加速他们的成长, 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5、组建具有合作精神和较高科研水平的研究小组, 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科研品牌, 提升专业整体的科研实力。

三、推广导师制度

导师制能使学生直接和教师交流, 有利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 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拓展知识面。实行导师制, 学生在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知识的同时, 也可以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来, 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师专业素养的熏陶下, 能够学会创造性思考, 增强创新意识, 开阔思维。导师的主要任务是给予学生专业课知识上的辅导, 并组织他们参加一些实践活动, 增强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 这样能够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四、全面开放实脸室

在加强基础课程建设的同时, 增加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在保证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延长实验室的开放时间, 以使有更多的学生可以有机会进行实验。我们可以采用网上预约的方法充分利用实验室空余的时间, 把实验室的功效发挥到最大。成立创新型实验室, 为学生们提供开展科研活动所需的基本仪器和工具, 尽量让感兴趣和有能力的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综合性创新实验和设计发明等, 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我们还可以推荐一些经常进行创新型实验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来, 可以让他们申请本校的创新基金, 进一步研究自己的设计, 拓展思维。

综上所述, 为了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 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需和市场产业相结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不能只局限于学校内, 不能只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而是要深入到相关专业领域中去了解, 要知道现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我们怎样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 学生要掌握怎样的技能。只有紧跟社会的需要, 科技的进步, 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来培养学生, 这样培育出的人才才是社会需要、有实际价值的人才。

摘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最近几年在专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其建设思路主要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强教学条件建设、改革教学实践方式、加强实验的推广等方面。

关键词:专业建设,发展,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双喜、闫改珍、张玉山:《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年07期。

[2]邱丽芳、王皑、谭耀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06期。

[3]胡强:《新形势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改革建设面临的一些问题与思考》, 《广西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年S1期。

篇14: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自我鉴定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教学改革 课程体系

一、引言

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经济领域发展非常迅速。由于国家社会信息化的深入,我们把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列入到提纲,并且重点规划电子信息产业在我们国家的发展。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模式下,社会非常迫切的需要电子信息类专业技术的人才,而且各个各个高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也给予了非常大的期望。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思路

1.明确培养专业和人才发展的目的

各高校在设置一些专业课程内容和构建丰富的课堂体系中,应该特别注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还要重视学校所能利用到的各种资源一起来自不同层次的学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通过原有电子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与信息技术等多个专业重新调整和规划而构建的一门新颖专业。通过对社会发展调查,结合实际我们得出了学校电子信息专业培养的目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为了整体优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各个课程内容,我们在单科轻重整合方面应该加大力度进行调整。综合课程方面的内容,构建一个知识点足,内容丰富的一个课程体系。对优化课程体系的改革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课本内容的相互联系,还要避免改革后书本知识点重复机率过大。整合课本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一个更加完整的基本理论链,让他们对基础东西有一个广泛了解。

3.重点强化教学的实践环节

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内容中,学校应该把所做的实验验、学习、和安排的课本内容结合为一体,采用层层提高的办法,使得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技能和能力同时进行,而且还要注意课内外互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空暇时间多多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创新能力。在构建新课标体系的指导思想中应该重点体现能力本位理论,强化专业方向,体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色。在强化教学实践环节方面,各个高校还应该注意到学生就业范围,针对性的开设一些就业方面有关的技能培训。

三、优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应注重实践

1.重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与职业和各个工作岗位、能力相互统一起来。围绕把培养目标设定为电子信专业人才,以理论知识够用作为他们的基本原则原则,不能够单纯追求书本上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成性,更重要的是还要突出学生该专业方面应用能力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选出与电子信息方面有关的专业,形成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体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还要按照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来设置部分课程和精选一些重点内容。

2.加强与电子信息专业有关的技能训练

在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专业知识的内容要能够反映专业培养目标所需要获得的基础知识,也需要符合适应性和实效性的技能。根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这一改革思路,职业素质课程设置了一些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国家素质课程、学生素质能力提升课程和校本素质课程群,来提高学生们的专业知识能力。

3.增强学生专业适应性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单一教学模式,学生的专业划分更细,理论知识不够丰富,缺乏创新意识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新时代的需要。为了加强学生的专业适应性能力,扩大学生知识层面的素养,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可以更系统的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几个主干学科类的的基础知识点和基本理论,改变原有教学内容过度狭隘,专业理论不齐全的倾向,构建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平台,提高学生的适应性。

四、结语

立足于社会的需求,了解社会需要哪些方面的人才,学生需要掌握什么样的技能,紧紧靠牢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整体优化理论课程体系和重点改革实践体系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出更具特色的专业,还能够使得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培养质量明显提高。通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廖志豪.基于素质模型的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篇15: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自我鉴定

在学习上:我热爱自己的专业,还利用课余时间辅修相关的知识,使我能轻松操作各种网络和办公软件。英语、计算机等方面的.等级考试已达标。除了在专业知识方面精益求精外,平时我还涉猎了大量与食品科学,食品质量有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的心智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

社会实践上:大学四年中,我参加了不少的社会实践。先后利用假期期间在安乡县恒生商贸有限责任公司、长沙天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新一佳超市有限公司工作。我觉得参加社会实践可以了解社会,并锻炼了自己的社交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对自己既是压力又是动力。

在生活上:我最大的特点是诚实守信,待人真诚,虚心好学,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作风,勇于挑战自我。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在工作上,对工作热情,任劳任怨,责任心强。

篇16: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实习周记

在图书馆的信息报告厅,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院郭黎利院长做的一个关于通信电子专业的报告。

具体内容包括:

通信电子信息专业特点:

(1)发展速度快

(2)应用范围广

(3)涉及知识领域广

(4)交叉学科领域广

通信的基本理论:

(1)电路理论

(2)电磁场理论

(3)信息与信号

(4)计算机

(5)通信系统

通信的基本技术:

(1)模拟通信:线性调制和非线性调制。

(2)数字通信:数字信号传输,编码技术。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

(1)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2)移动通信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进行的。

篇17: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职业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实施结果的情况以及因应变化进行及时的评估与修正。

1、评估的内容:

职业目标评估(是否需要重新选择职业?)我是否适合在该行业发展,在该行业发展我的前景这样以及该行业能否发挥我最大的潜能。

实施策略评估(是否需要改变行动策略?)如果某一项目标没有,我将回过头来反思自己的行动策略方案是否正确,是否存在缺陷,必要时改变行动策略

其它因素评估(身体、家庭、经济状况以及机遇、意外情况的及时评估)略

2、评估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我定期一年评估规划;

当出现特殊情况时,我会随时评估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因为毕竟计划是不变的,而现实总是变化的。

3、规划调整的原则:

总的目标不会改变,但一些小的目标可能会做相应的调整,当某些方面需要调整时,我会认真分析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抉择

六、结语

篇18: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自我鉴定

工程制图是我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具有空间思维和三维想象能力, 并能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 在此基础上, 最终达到分析、检测和设计产品的能力。

我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就业趋向主要在光电产品的分析、检测和设计方面, 这就要求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绘图能力, 熟练的阅图能力, 否则, 如果连图样都看不懂, 产品的分析和检测也就无从谈起。

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 学生普遍反应这门课比较难学, 为此, 我们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 对本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经过多年的努力,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 存在问题

非机械类专业工程制图课程的学时本来就偏少, 而受各学科方向课程规划总体学时压缩的影响, 我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本课程目前压缩到只有32学时, 而教学内容又很多, 学时少和内容多的矛盾日见突出。

我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大学第一学期开设工程制图, 本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 而对于刚进大学的新生来说, 由于缺少生产实践机会, 缺乏机械方面的背景知识, 感性认识不够, 空间想象能力普遍不足, 从而导致相当部分学生因感到抽象、枯燥而丧失学习的热情。

课程中的虽然制图基础部分对制图标准有详细的介绍, 许多标准由于比较难记、繁琐, 因此到了后续相关课程设计和大四毕业设计时, 许多学生都已经忘记了, 因此导致很少有学生能绘制一幅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图纸, 常见的错误有:中心线缺失、粗细线不分、线型选择错误、尺寸标注不对或不规范、标准件画法错误、零件图和装配图表达不清等。

总之, 要在较少的时间内讲完大纲规定的内容, 还要锻炼学生的绘图、阅图、空间想象、计算机绘图能力难度可想而知。

2 对策及措施

2.1 修改教学大纲, 重组课程内容

针对课时少、内容多这一矛盾, 我们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 增加了正投影规律、立体的三视图、组合体画法以及机件表达方法等内容的课时, 减少标准件、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Auto CAD等部分的学时。注重手工绘图和读图训练, 着重培养学生的绘图、读图和空间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

2.2 探索教学模式, 完善教学手段

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讲授过程中, 学生很难保持整节课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如果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用满堂灌的授课方式, 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而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实物模型作为工程制图传统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 看得见, 摸得着, 带给学生的感性认识比较直观, 但实物模型本身难以动态的表现立体的构型过程, 因此, 我们在课堂讲授中引入三维绘图软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 三维绘图软件绘出的具有立体感、形象感、动态感的图形, 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空间形本, 建立空间概念。

2.3 自制构形模型, 训练空间思维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 而工程制图教学中, 为了更好地体现形体的立体性, 有时会结合各种手势和动作, 来展示不同的构形方法, 但手势对学生来说, 还是感觉比较虚无, 因此, 我们通过三维构形设计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做到虚实结合。

构形设计就是给定一个或几个视图, 要求学生构造出不同的空间形体。由于大学一年级学生各方面知识不多, 空间想象能力普遍不足, 因此学生很难凭空构造出各种形体, 为此, 要求学生用可塑性很强的橡皮泥作为辅助工具, 针对给定的视图, 捏造出各种形体, 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2.4 构建教学平台, 强调学练结合

由于课时所限, 课堂上教授的内容需要课后及时消化, 同时, 作为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更要求学生课后多学多练, 因此, 我们采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发的网络课程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 在网络课程中设置教学大纲、课件、作业, 单元自测, 模拟考试、答疑以及讨论等内容,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 随时调整学习内容和进度, 进行自主学习, 网络平台的交互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 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5 设计教学模块, 加强专业联系

作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机械模块课程群中的工程制图在大学第一学期开设, 而课程群中的其他课程如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精密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 在大二和大三才开设, 因此如何衔接这些内容相关的课程, 不至让前学的知识遗忘, 为此, 我们经过探索和实践, 在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一次工程制图知识竞赛;在后续的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中通过有针对性的布置大型作业的方式, 对工程制图所学的内容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的复习和巩固;在精密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设计中, 我们要求学生用手工和Auto CAD两种方式绘制减速箱的轴、齿轮、箱体等零件图, 并绘制减速箱装配图;总之, 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 使制图和读图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各个阶段, 尽力做到工程制图学习不断线, 绘图、读图能力常训练。

3 结语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 旨在根据本专业工程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弊端, 结合专业特点, 从课程教学内容、模式、手段、思维、教学平台、教学模块等方面进行改革, 以适应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从几届学生的实践情况看, 教改效果明显。这一教革体系思路正确、针对性强, 对其他非机械类专业, 也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摘要:本文针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弊端, 结合专业特点, 从课程教学内容、模式、手段、思维、教学平台、教学模块等方面进行改革, 以适应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工程制图,教学,能力,改革

参考文献

[1]黄利平, 孟明辰.工程制图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东华大学学报, 2005 (6) :156-159.

[2]石玲, 吕金丽.工程制图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J].工程图学学报, 2006, 12 (5) :154-158.

[3]郭颖.如何提高机械制图教学质量[J].制造业自动化, 2011, 33 (4) :55-56.

上一篇:清华大学ngo研究中心下一篇: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导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