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洪灾防治措施论文

2024-08-12

城市洪灾防治措施论文(精选6篇)

篇1:城市洪灾防治措施论文

浅议我国城市暴雨洪灾内涝原因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不断发生暴雨洪灾,导致城市出现严重内涝,直接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并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旦遭受洪灾,将造成巨大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可见分析城市暴雨洪灾原因、提出相应对策显得十分重要。主要分析城市暴雨洪灾内涝原因,并探讨应对措施。

关键词:城市化;内涝;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TV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235(2012)06-0059-03

0 前言

最近几年我国城市暴雨洪灾内涝问题日渐突出,很多城市不同程度的遭遇了暴雨侵袭,引发内涝灾害,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正常生活,有的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及巨大的财产损失。例如2007 年济南发生的“7·18”大暴雨洪水,这次洪水主要特点是历时短、强度大、降雨集中,这场暴雨过程仅维持3 个多小时,市区平均降雨量就已经达到了146 mm,最大点雨量达到了178 mm,暴雨洪涝造成济南市33.3 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2 亿元[1]。广州市曾在2010 年遭受了几场大暴雨的袭击,造成市区严重内涝,其中最严重的就是“5·7”大暴雨,12 小时降雨超过213 mm,很多地下停车场被淹,很多主干道积水严重,市区交通严重受阻甚至瘫痪,全市经济损失约5.4 亿[2]。其实这些严重的城市洪涝灾害并不是个例,而是我国很多城市普遍存在的现象。

城市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财富集中,一旦遭受洪灾,将造成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因此探讨城市暴雨洪灾内涝原因及对策显得十分重要。城市暴雨洪灾内涝原因分析

1.1 城市化对降雨的影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城市人口越来越集中,交通工具剧增,建筑群密集,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已经布满整个城市的大街小巷,由于这些因素使城市的气温明显高于郊区,形成显著的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不仅造成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气温升高,而且很多研究还表明[3-4],城市热岛效应还可能通过流场的作用,对冬夏季降水过程产生影响。另外,由于城市的建筑物高低不一,加大了城区的粗糙度,这不仅引起湍流,而且对稳动滞缓的降水系统有阻碍效应,增加了降雨在城区的滞留时间,增大了降雨强度。同时城市化伴随着工业化发展,对环境产生大气污染,大气中悬浮颗粒密度增大,一定程度上起到人工降雨的作用,导致暴雨形成的几率和降雨量增大。显然城市化效应日趋严重会导致短时降雨量增大,增加了城市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1.2 城市化对雨洪径流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区土地利用性质的改变,使原有下垫面发生了剧大的变化,建筑物增多,道路铺装,不透水面积增大等,直接改变了地面雨洪径流形成条件,使天然水文情势发生了变化。另外城市用地日趋紧张,公园逐渐被“边缘化”,不透水面积逐步增加,降水基本无蓄、滞、渗空间,下渗的雨量基本为零。地面硬质化致使地表径流产生的较快,径流系数很大,使降到城市区域的雨水很快填满洼地而后形成地表径流,使同强度暴雨形成的地表径流量增大,洪峰流量增加,当超过现有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时,雨水就会在地面积聚形成内涝。

1.3 城市雨水管网排水标准低

我国城市采用的市政排水系统标准偏低,GB 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5]“一般地区,重现期一般采用0.5~3 年;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5 年”。但在实际设计中,大多数城市的排水标准重现期多选取下限,如北京、上海、广州大部分地区的排水标准为1 年一遇,重点地区或特别重要地区为3~5 年一遇,与国外城市普遍采用的2~5 年一遇的排水标准[6]相比,我国城市的排水标准偏低。而且一些老城区的市政排水系统已经使用几十年,部分管道老化破损,甚至堵塞,致使整个排水系统排水能力低下。

1.4 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标准规范的衔接问题

城市排水系统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市政雨水管道系统,主要布置在城市主干道和大街小巷,主要用于排除城市雨水,但有的城市目前采用的还是雨污合同制,雨水污水共用一条管道。市政雨水管道设计一般属于给水排水专业的设计范畴,管道的设计流量采用市政公式即暴雨强度公式来计算,设计标准采用的是GB 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另一部分是在城市市区内从水利角度设置的防洪排涝工程,包括城市内河、排涝泵站、排涝闸等,属于水利设计范畴,设计流量的计算一般采用的是单位线法或推理公式法,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规范,主要采用GB 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里的农田排涝标准。二者设计之间存在比较复杂的关系,一般市政雨水管道由专门的市政设计单位设计,而一些防洪排涝工程由水利设计单位负责,这样就会存在两个专业衔接的问题,以及标准不一致的问题。

1.5 城市雨水管理系统不健全

我国城市雨水管理系统不够健全,对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应急防洪减灾设施建设没有得到重视;外洪内涝兼顾综合治理不够;防汛预警与应急管理水平滞后;排水设施得不到及时的养护和维修;应对超标准降雨的措施力度不够;宣传教育不够,没有形成全社会公众参与的全方位防灾减灾体系。城市暴雨洪灾内涝对策探讨

2.1 雨洪利用

雨洪利用是针对开发建设区域内不同下垫面所产生的降雨径流采取相应的措施,或贮存利用,或渗入地下,以达到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改善小区生态环境、减轻区域防洪压力的目的,是一项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措施。雨洪利用的形式一般有3 类即深入地下、拦蓄利用和调控排放。主要是利用道路、绿地、屋顶、公共基础设施等进行雨水收集,作为道路浇洒、汽车冲洗、绿地浇灌、小区景观等或地面铺装选用透水材料,采用多孔沥青或多孔混凝土路面,在人行道、广场或休闲区铺设草皮砖,让雨水顺利的渗入地下等措施。

2.2 城市规划与设计阶段合理规划用地减少硬化面积

城市规划和建设阶段必须重视防洪排水。对排水设施进行系统规划,将水利与市政规划设计相结合,从源头编制雨水控制、利用调蓄设施的规划,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对于现有的内河道和沟塘等具有蓄洪、排涝能力的区域不要随意填埋侵占,适当布置一些花园、运动场、停车场,还可以临时滞蓄或排泄洪水,在道路设计上尽量减少地面硬化面积,多采用入渗型路面,增加绿地面积,不但美化环境,也可以增加雨水的下渗和含蓄。

2.3 提高排水系统标准及标准规范的衔接

结合我国的目前排水系统现状,逐步提高排水设施的设计标准是必然趋势。在今后的设计中不同地区应采用不同重现期,一些重要干道及市区中心等重要区域提高雨水管道的设计重现期,尽量取标准中的上限,与国际标准接轨,对已经建成的排水设施若有改造,应按照新设计的情况考虑。同时,中心城区的排涝标准也要提高,在发生超大洪水时设计中常采用的20 年一遇的标准是不能满足要求的。

不仅要提高排水系统标准,也要注重考虑标准的衔接问题,加强不同专业间设计沟通协调。另外如何将市政规范及标准与水利标准统一,而不是单独从各自专业领域来考虑问题,这需要相关部门对这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制定出统一的规范标准。

2.4 完善城市雨水管理系统

a)养护、维修排水设施

城市排水系统中的很多排水设施,如管渠、检查井、雨水口等,由于初期雨水携带的杂物比较多而极易使排水设施堵塞;城市边缘山体雨水进入城市排水系统更易夹杂泥沙,堵塞排水设施或降低过流能力,以致形成内涝。所以这些排水设施需要经常养护,清理杂物,定期维修,以保证排水正常,另外对已经建成多年的管道要定期检查,严重破损的要及时改造,对排涝泵站及排涝闸也要经常检查维修。

b)积极进行城市防洪减灾的宣传,树立市民对水灾的风险意识。

c)借鉴国外经验采用城市防洪风险管理办法。

d)加强城市防洪基础工作。

2.5 采用先进的技术应对超大洪水

采用先进的技术为新建城市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为旧城区采取措施应对突发暴雨提供科学预报。将整个城区的排水系统建立数据库,构建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来模拟整个系统的动态变化,及时预报超标降雨发生时出现积水的位置及深度,为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目前国外已经有很多成熟的商业软件可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应用。

2.6 完善城市应对超标降雨的应急措施

为确保发生超标降雨时,积水时间短、退水快,不形成城市内涝。需要采取应急措施,制定应急预案,落实各部门责任,由相关部门建立相应预警应急队伍,配备专门人员密切关注气象预报,发出预警信号。同时,给应急队伍配备用于积水排除的设施,一般包括: 水泵、临时发电机组、软管、起重机械等设备,在预警信号发出后随时待命。另外对城市经常积水区域,应制定人员撤离与安置、重要建筑保护等相关预案。结论及建议

不断城市化及地球环境的继续恶化带来的极端恶劣天气,特别是近年来暴雨及特大暴雨发生的概率越来越大,致使很多城市发生严重内涝,通过分析城市暴雨洪灾内涝原因,根据目前国内外的一些相关研究浅谈目前应对城市内涝的一些措施。

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国雨水系统规划设计体系及关键技术,加强雨水系统模型建设及其在规划中应用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明泉,张曼志,张鑫,等.济南“2007·7·18”暴雨洪水分析[J].防汛与抗旱.2009(17): 40-44.[2]张维,欧阳里程.广州城市内涝成因及防治对策[J].广东气象.2011,33(3): 50-53.[3]孙继松,王华.城市边界层过程在北京2004 年7 月10 日局地暴雨过程中的作用[J].大气科学.2006,30(2): 221-234.[4]桑建国,刘万军.冬季城市边界层风场和温度场结构分析[J].气象学报.1990,48(4): 459-468.[5]GB 50014-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S].[6]BS EN 752-2008 Drain and sewer systems outside buildings[S].作者简介:钱树芹,女,内蒙古赤峰人,主要从事防洪评价、排涝分析计算等工作。

篇2:城市洪灾防治措施论文

2011-6-18

近日,我镇普降大到暴雨,大量农作物被洪水冲毁淹没,造成水稻、西瓜、棉花、蔬菜等多种农作物被冲毁、泥沙掩埋、倒伏、折断等现象,导致植株抗性减弱,有利于病菌的侵入,极易造成农作物病害的暴发流行。为使受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应该加强灾后作物补救措施。

一、及时排洪、泄洪

要及时疏通泄洪河道、沟渠,田间围边沟、十字沟,尽快排洪、泄洪,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淹水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一般的经济作物应及时疏通沟渠,排出积水,降低田间湿度,改善田间的通透性。

二、及时洗苗、扶苗、补苗

被洪水淹没过的水稻、棉花、西瓜、蔬菜等,要及时清洗枝干和叶面残留的洪水淤泥,以促进作物尽早恢复光合作用,可减少作物压伤和叶片茎秆腐烂现象,同时扶苗、正苗。受淹时间较长的西瓜,要及时改种其它作物,以减少损失。对于被洪水冲毁的农田,要及时开沟做畦,清理田园,及时补植补栽,抢种晚稻、夏秋玉米、夏秋蔬菜、大豆或其它作物。

三、加强田间肥水管理

洪涝灾害后要普遍对田间农作物进行一次肥水管理,对于田间板结的田块,农作物长势弱的田块,要及时松土培肥,增加土壤通透性,普遍追施一次速效肥或叶面根外追肥,提高农作物的抗逆力。

四、重视灾后病虫综合防治

篇3:城市洪灾防治措施论文

1、物联网定义及体系结构

目前被普遍接受的物联网 (The Internet of things) 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 (RFID)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约定的协议, 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概念始于1999年, 意指“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一方面, 仍以传统的互联网为基础和核心, 另一方面, 将其联网终端延伸、扩展到与任何具有智能感知的物品互联, 实现数据交换、通信和控制。物联网应该具备三个特征:一是信息感知, 即利用射频识别、传感器、智能终端等设备或技术采集信息;二是数据传输, 即通过各种网络传输、共享信息;三是智能处理, 利用本地的或远程的计算能力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 获取面向应用领域的有价值的信息。在业界, 物联网公认被分为三个层次:底层是用来感知数据的感知层, 是物联网发展和应用的基础, 包括射频识别感应器、传感器等数据采集设备;中间层是数据传输的网络层, 包括移动通讯网络、互联网以及信息中心、网管中心, 对应数据处理有云计算平台;最上面则是内容应用层, 应用于社会上多个行业领域, 比如物流监控、智能交通、安全监控等领域。

2、洪水预警系统的结构

临水城市洪水预警系统参照物联网的三层体系结构设计:

(1) 物联网感知层构成:采用Zigbee无线通信协议, 在数据采集点10米范围内分布多个雨量传感器, 在近水区域叠加水位传感器和流速传感器。

(2) 物联网网络层构成:雨量传感器和水位传感器通过Zigbee无线网络相互连通, 通过一个3G网关接入3G网络, 再通过3G运营商接入internet和监控中心。

(3) 应用层设计:以通过Zigbee网络、3G网络和Internet传回的有效数据作为处理对象, 开发了一套城市洪灾预警监控系统软件, 提供数据的图形化显示, 实现预警信息的对外发布功能。

城市洪灾预警系统的网络拓扑图如图1所示。

3、洪灾预警系统的关键技术

(1) Zigbee协议无线传感器联网技术:通过Zigbee无线网络将雨量传感器和水位传感器互联起来。为了避免个别设备计量出错, 或者偶然意外事件导致的数据不准确的情况, 在方案中采用同一地点, 100米以内分布式监控采集。各节点将采集的数据汇集到传感器网关, 网关对数据进行筛选处理, 过滤掉异常数据, 将其他平均计算后通过3G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

(2) 移动互联网数据传输技术:一方面, 采用具有3 G网关的W S N数据中心, 将数据进行筛选, 通过3 G网络 (W C D M A) 发回监控中心;另一方面, 监控中心发布的监控数据可以通过3G终端 (智能手机或无线上网的笔记本) 访问预警数据。

(3) 移动网络开发技术:使用移动网络开发技术, 面向Android平台和IOS平台开发洪灾预警手机客户端软件, 供感兴趣的民众下载使用。通过该客户端软件可以获得监控及预警数据。

4、洪灾预警监控系统的部署

临水城市洪灾形成原因是上游突发大面积强降雨, 然后形成洪水快速流向下游, 所以, 雨量传感器重点部署在河流上游洪水形成区域的较大范围内。大面积强降雨发生后必然会形成高水位和高流速, 因此, 水位流速传感器重点部署在城市沿河上游区域。部署示意图如图2所示。

5、洪灾预警系统功能介绍

(1) 雨量检测:实时检测城市沿河上游洪水形成区域的降雨雨量, 并每隔五分钟向监控中心发回有效检测数据;

(2) 水位检测:实时检测城市沿河上游水位, 并每隔1分钟向监控中心发回河流水位数据;

(3) 流速检测:实时检测城市沿河上游的洪水流速, 每隔1分钟向监控中心发回流速数据;

(4) 发出预警:监控中心通过城市洪水预警软件系统, 依据检测数据, 图形化显示检测数据;当数据超过警戒值是, 自动发出警报, 发送预警信息。

(5) 移动检测:监控中心工作人员以及具有相应干系的政府决策部门可以在任何地点通过3G上网的Android智能手机或苹果智能手机获取检测数据。

6、结语

篇4:城市洪灾及城市防洪规划分析

关键词:城市洪灾;城市防洪规划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然而,城市受到来自自然与社会因素的影响,造成城市洪灾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及生命。由此可见,加强城市防洪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化发展不得不考虑的重要问题,为此,就要抓住城市防洪的特点,加强城市防洪规划,从而减少甚至避免城市洪灾的发生,最终促进整个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1 城市洪灾形成的原因

1.1 自然因素

1.1.1 地理环境因素

我国城市约有50%处于江河中下游两岸的平原地形之上,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其地面低于江河水位,洪水来袭时,蓄泄能力达不到要求,从而使得该城市出现洪灾。

1.1.2 气候的影响

气候对于城市洪灾发生有着重要影响,比如台风、大潮等气候条件都会造成洪灾发生,而且我国临近海洋,发生台风的次数可高达每年7次以上,并且台风的强度很大所以造成的损害也是非常大[1]。

1.2 社会因素

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是引发城市洪灾的主要社会因素。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筑密集,水泥沥青马路也比较普遍,但是这类路面吸收雨水的能力很弱,使得水土交换工作大大降低。而且,有些城市共用雨水排除管道与排污水管道,排水设施不完善,缺乏足够的投入资金,当大量雨水入侵时排水系统却达不到排水需求。

2 城市防洪特点

2.1 城市洪涝灾害发生相对突然、灾害损失重

城市洪涝灾害严重主要表现在:①城市建设规模化的扩大,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我国城市的暴雨发生率逐渐增强。②暴雨具有时间短、强度大的特点,所以防洪难度高。大规模城市建设使得能够渗流的地面以及植被减少,地表径流比较严重,雨水聚集速度非常快,远远领先于城市的排水能力,洪涝灾害就极易发生。城市洪水次生灾害的损失比较大。基础设施高度集中化严重,而且相关程度高,使得城市的脆弱性以及易损性程度加深。洪灾发生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中断水电、交通瘫痪等次生灾害严重[2]。

2.2 城市防洪工程体系、社会管理相对薄弱

当前,我国城市防洪排涝的标准比较低,而且工程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约有50%的城市未能达到规定的城市防洪要求,而且城市排涝的规范指标缺乏统一性,排水能力还是比较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一些城市的排水能力则会更加薄弱。另外,有的城市不具备完善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防洪体系与排涝体系的衔接不到位,严重的还会出现二者相互隔离,独立成体系的状况。再者就是城市防洪规划和预案编制落后,落实难度大。当前,我国编制并实施完成城市防洪规划的城市只占约六分之一,还有约四分之一的城市还没有实施防洪规划的编制。而还有一部分城市还没有完成编制或者城市防洪应急预案还没有报批,或预案太过陈旧没有进行及时更新,与城市发展速度不能保持一致,而且预案措施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比较差。城市社会管理薄弱,导致人水争地现象严重。近年来,湖塘洼淀被大量占用的现象非常普遍,大大减少了行洪断面,同时也使得蓄洪容积大大减少,另外有的单位和个人在河道里随意弃置工业以及生活垃圾,造成泄流和排水通道的堵塞,从而大大降低了城市调蓄与排泄暴雨洪水的能力。而且缺乏防灾宣传教育,群众避险自救的意识比较薄弱。许多城市对防灾减灾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防灾减灾教育活动缺乏,而且居民们的防灾意识比较薄弱,对于洪灾的警惕性缺乏,导致相应的避险、自救、互救知识严重匮乏。还有的城市对于容易被洪水淹没的低洼地带以及下凹式立交桥处没有相关必要的警示标记,从而很容易在突发性暴雨灾害的情况下引起人员伤亡事故。

3 城市防洪体系规划

3.1 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

城市防洪規划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相处”。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按照总体规划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相邻的河流系统之间的关系,充分将城市的短期以及长期发展情况考虑在内,对于城市防洪保护和城市洪水风险管理领域进行科学划定,满足流域或区域防洪规划的要求,还要基于城市人口,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因素,依照国家相关规定标准的合理范围内制定不同区域城市防洪排水的标准;作为一个整体城市防洪排水规划,要致力于促进城市堤防,河边,管道系统和泵站建设,提升防洪、排水工程的凝聚力,促进二者链接的紧密性,确保彼此相适应。在区域防洪和流域整体布局的前提下协调城市附近的堤防,河上游水库,蓄滞洪区和分洪河道等,科学制定城市防御洪水之外的洪涝、山洪、山体滑坡、风暴潮等灾害工程系统,还要按照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合理布局,排水管道系统和泵站、城市排水通道网、内湖、洼地等城市排涝存储系统;努力构建城市防洪排涝非工程系统,促进其预测、预报、预警、调度、操作和应急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完善。

3.2 城市水系规划

城市水系统规划是确保城市防洪和排水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系统对于选择规划土地使用、土地布局以及道路的网络结构等都会存在重要影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城市的结构形式也产生重要影响,需要对水系统规划在城市土地早期重要的作用进行相关研究,它不仅使城市土地布局具有了合理性,还能充分体现着城市的精神面貌。城市水系统规划应当满足城市防洪的需求,并确保安全的城市防洪[3]。城市水系统和城市雨水管排水系统的紧密连接,通过转换,使其作为一个重要渠道和城市排水规划外围水连接,一方面,对现有的排水系统的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确保顺利排水;另一方面可以作为雨水排水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拦截污水排水通道,减少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水系统规划不仅需要满足城市防洪安全,还要充分满足城市排水的要求。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城市洪涝灾害时有发生,给城市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因此,必须加强城市防洪体系规划,促进城市防洪能力的提升,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基础,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忠.城市洪灾及城市防洪规划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4,04:249.

[2]赵璞,胡亚林,吕行.我国城市防洪特点及其应对措施[J].中国防汛抗旱,2013,01:22~23.

篇5:县洪灾后卫生执法监督工作措施

县洪灾后卫生执法监督工作措施近日,我县大范围内普降大到暴雨,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为确保灾后及防汛期食品和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主要工作措施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成立了以大队长为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灾后食品和饮用水安全工作小组,制定了洪灾后卫生执法监督工作方案,对当前和近期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单位全体监督员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深入到36个乡镇开展灾后卫生监督卫生防病工作。守住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底线。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为确保汛期和灾后食品安全与饮用水

卫生,要求各卫生执法监督员和卫生执法协管员要进一步增强食品与饮用水安全意思,按照上级的安排部署和7月17日职工会议精神,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作为工作的根本点和出发点,要有大局意思和服务意思。

三、明确重点,强化监督检查 抓好食品卫生监督检查,保障食品卫生安全。乡镇卫生执法协管员做好各自管辖区域内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强化日常巡查力度,积极配合县卫生执法监督员和浙江援建卫生执法监督员开展卫生执法监督工作。广大卫生执法监督员严格食品安全监管,强化食品采购索证登记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做好个人卫生工作,强化卫生管理;加强对重点食品的专项检查,强化对饮用水、方便食品、米、面、油、牛奶及制品、肉及制品、蔬菜、水果以及其他可能存在高风险的食品的监督检查,严禁过期、变质、病死畜禽肉等食品流入餐桌,严禁受洪水污染的食品流入餐桌;

开展对重要环节的专项检查整治,加强食品卫生监测,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提高食品安全预防处置能力;严厉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过期、变质、腐烂、未经检验检疫等食品的责任人,要一追到底,严肃处理,全力做好灾后食品安全工作。

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防止介水传染病

及时向供水单位极其主管部门以及当地政府通报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督促供水单位尽快组织人力抢修好现有的供水系统,加强饮用水消毒,及时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做到从业人员持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与有关部门和乡镇密切协作,切实落实水源保护,做好水源看护,积极消除污染源。积极与浙江援川指挥部协调,加快各乡镇集中式供水站供水设施的重建工作,新的供水设施尽快能投入使用。卫生监督员要进一步加强对集中式供水

单位的卫生监督检查,尤其是对供水站的卫生监督检查,着重检查水质净化消毒是否落实和坚持,直接从事涉水从业人员是否取得健康证明,水源防护工作是否落实,水处理工艺过程是否规范合理,厂区卫生状况是否良好,及水质消毒自检记录是否完整等,从而进一步规范集中式供水的卫生管理工作。卫生执法协管员要加强对农村分散式供水的卫生指导工作,逐级将饮水卫生知识宣传到各户,倡导选择卫生安全的水源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提倡喝开水不喝生水,并对水质采取消毒措施。监督督促学校等各自备供水的单位要严格落实水源保护、饮用水消毒等制度,确保不发生介水传染病。

加强医疗执业监管,防止院内感染。开展对各医疗卫生机构检查监督检查,对消毒供应、手术室、治疗室、医疗废物的消毒处置、院感染控制等重点环节予以重点检查,确保医疗执业规范开展,防止院感的发生。

篇6:浅谈洪灾后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一、积极抢救畜禽及饲料

发生洪灾后, 要及时组织人员抢救落水的活畜或搁浅在滩途而存活下来的畜禽及饲料等, 尽量减少经济损失, 尽快离开恶劣的灾害环境, 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安全地带。搭盖临时圈舍和隔热性能好的遮阴凉棚或遮阳网, 防止烈日暴晒或强降雨的袭击, 确保正常生产。

二、搞好动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

在洪灾中溺死的畜禽, 天热易腐烂, 如为传染病尸体, 还可能把疾病传染给健康畜禽。为消除其危害, 必须尽快于48小时内把动物尸体打捞运走, 做无害化处理。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 尽可能使老百姓家喻户晓, 对动物的尸体不准销售、不准运输、不准食用, 对收集到的病死或淹死动物尸体一定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投入运送和处理尸体的人员, 要着工作装、戴口罩、手套、风镜和穿水靴等, 做好自我防护, 防止感染。运送尸体的车船, 要内铺垫塑料膜, 也可把尸体装入不透气的塑料袋内, 把口扎紧, 尸体的口、鼻、眼、耳、肛门等天然孔用来苏尔水泡过的棉球堵塞, 防止污染环境。尸体爬卧污染的地面, 要挖除污染的地表土15cm厚, 和尸体一同运走, 并消毒尸体污染处。运送尸体的车、船、工具和工作衣物用后要严格消毒, 以防疾病传播。对动物尸体作无害化处理, 最好的方法是在远离村庄、水源及养殖场的地方, 挖一个深达2m以上的坑, 把动物尸体及其污染物放入坑内, 洒上汽油焚烧, 然后撒上生石灰, 再覆盖厚土。

三、搞好圈舍及周围环境的处理

发生洪灾后的畜舍和周边环境, 有溺死的畜禽、老鼠和大量致病菌及人畜粪便, 尤其在高温条件下, 会使污染的环境进一步恶化, 同时是畜禽疫病可能爆发的主要传染源。俗话说:“大灾之后有大疫”, 就是这个道理。但只要高度重视, 做好科学防疫、排出积水、清理圈舍、改善环境、彻底消毒, 就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疫病的流行。如圈舍确实没有安全隐患, 首先清除圈舍内的动物尸体、淤泥、粪料及杂物等, 然后对地面和墙面及运动场进行冲洗, 冲干净后再进行消毒, 可用3%的烧碱水或10%的漂白粉溶液进行喷洒。用药后圈舍尽量密封, 以保证消毒效果。对圈舍周围5m内的地面及圈舍外墙面, 可用2%~3%烧碱溶液喷雾消毒, 还可撒生石灰消毒。

四、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畜禽机体抵抗力

1. 加强饲料的管理, 防止霉变饲料给动物造成危害

有条件的可经常将饲料放在太阳下暴晒, 放在地势高且干燥的地方贮存, 以抑制霉菌生长。因洪灾造成的霉变饲料, 最好不要用来饲喂畜禽, 以防引起中毒。为了减少损失, 对霉变不太严重的饲料可进行脱毒处理后, 可少量搭配饲喂。

2. 注意饮水安全

洪灾后, 灾区的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不能直接作为饮用水。水质的好坏与畜禽健康有密切关系, 尤其在洪水期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 必须加强水源的保护和管理, 才能防止病从口入, 保证畜禽健康。为此, 在洪水期的畜禽一定要保证喝上清洁的水, 切不可饮用被洪水污染的水, 禁用沟河水, 即使是井水, 如洪水流入井口, 受到污染, 也不能饮用。应把井口周边用沙土袋打起围堤后, 用水泵把污染的井水抽干, 渗入好水后, 再用漂白粉消毒, 方可饮用。对于较清洁、混悬杂质少的井水, 可向井水或水缸中按1m3水体添加新鲜漂白粉6~10g进行杀菌消毒。畜群放牧或出远门前, 应饮足水, 防止牲畜喝被污染的脏水。

3. 加强管理

洪灾后畜禽机体抵抗力下降, 易感染发病, 因此, 要彻底清除淤泥和粪尿, 加强圈舍的通风、保持干燥卫生, 给予充足光照, 降雨时防雨淋, 并作好保温, 给畜禽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4. 保证饲料营养均衡

提高机体抵抗力要保持饲料营养全面, 一定要根据畜禽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供给营养全面的饲料, 以增强机体的抗应激能力和抵抗力。不能饲喂单一饲料, 更不能只喂青草或秸杆类饲料。

5.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加强疫情监测

(1) 及时对畜禽接种疫苗

发生洪灾后, 要针对历史上发生过的动物疫情和现在发生的疫情, 及时给没有感染发病的健康动物接种疫苗。但要有计划地按免疫程序进行, 以获得好的免疫保护。如发生牛、羊、猪等偶蹄兽口蹄疫时, 要及时上报有关动物防疫站, 严格封锁, 病畜和同群畜禽要实行隔离急宰处理。对污染的场区、畜舍、用具等彻底消毒。而对周边附近的牛、羊、猪等可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对牛羊常用A型和O型弱毒疫苗注射, 对猪可用O型灭活苗注射。

(2) 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切实搞好疫情监测工作

充分发挥村级防疫员的作用, 坚持零报告制度, 坚持“早、快、严、小”的处置原则, 积极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疫情。

上一篇:小石潭下一篇:小妇人读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