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2009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2024-08-16

县2009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共8篇)

篇1:县2009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一季度以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县人大十一届二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项目推进年”活动,努力扩大内需,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一季度全县经济稳中有增。全县生产总值完成38157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8.3亿元的21%,同比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1695万

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6.7亿元的17.9%,同比增长5.0%;第二产业完成5620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3.6亿元的15.6%,同比增长4.0%,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3988万元,同比下降3.5%;第三产业完成20842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8.0亿元的26.3%,同比增长12.0%。财政总收入完成7268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5280万元的47.6%,同比增长60.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766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8066万元的46.7%,同比增长4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144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9.1亿元的20.9%,同比增长7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078.4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6.1亿元的23.0%,同比增长17.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804.1元,同比增长20.84%。

一、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及特点

(一)农村经济平稳增长,总体形势较好

一是农业总产值及各分项指标均有所增长。完成现价农业总产值18184万元,同比增长5.5%(按可比口径算,下同),其中:农业产值10020万元,同比增长4.3%;林业产值559万元,同比增长5.8%;牧业产值6730万元,同比增长6.5%;渔业产值454万元,同比增长8.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21万元,同比增长17.3%;肥猪出栏53288头,生猪存栏349054头,分别同比增长5.8%、4.6%;肉类总产量达4946吨,同比增长5.6%。二是夏收农作物生产减产已成定局。全县夏收农作物播种面积25.6万亩,同比增2.2%,其中:粮食作物19.42万亩,调减4.9%,经济作物6.18万亩,同比增34%。由于旱情严重,减产形势不可逆转。预计夏粮产量2723万公斤,同比减408万公斤,减13%。油菜籽播种3.09万亩,同比增77.69预计产量达380万公斤,同比增98万公斤,增25.8%。冬春蔬菜产量预计达1.5万吨。三是农业生产进展有序。春耕物资就位早、就位快,截止3月底,全县包谷、水稻良种到位率达100%,到户率达90%以上,各类农资就位情况良好,农资价格处于高位运行的态势;小春收获进度快,全县小春收获9.21万亩,油菜0.58万亩,蔬菜0.69万亩。水稻育秧0.15万亩,预计4月20日,全县育秧基本结束。四是茶叶、蚕桑产业稳步推进。截止4月5日,茶叶新植面积落实5000亩,尚未开槽,低改面各落实5000亩,蚕桑新植开槽面积9134亩,移栽9134亩,组织桑苗1518.26万株。

(二)工业经济整体呈下降趋势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进一步扩大,一季度全县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0110万元,同比减少12.95%(按可比价同比减少5.24%)。分行业看,一是建材工业在全县的支柱地位更显突出。建材工业完成现价工业产值8841万元,占完成现价工业产值的43.96%,同比增3.19%。其中:昆钢嘉华水泥建材公司生产水泥31.28万吨、熟料23.44万吨,同比分别增19.07%、3.72%,完成现价工业产值8731万元,同比增5.08%;建材公司生产水泥4000吨,完成现价工业产值110万元,同比分别减59.18%、57.53%。二是食品加工业减产减收。今年由于制糖业开榨时间较上年推迟近一个月,其他农产品加工业大多数停产,食品加工业共完成现价工业产值6698万元,占全县已完成工业产值的33.3%,同比减33.65%。三是水电工业发电量略减。1—3月,由于天旱无雨枯水期较长,水电工业发电2473万度,同比减163万度,完成现价工业产值1755万元,同比减少10.18%。四是其他行业产值有所回升。由于项目建设的拉动,乡镇集体等其他行业完成现价工业产值2816万元,同比增31.28%。

(三)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在国家扩大内需、保增长的宏观政策作用下,延续了去年的快速增长态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144万元,同比增长77.26%。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6444万元,同比增长110.6%;农村私人投资2200万元,同比增长12.0%;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00万元,同比增长25.0%。增长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投资项目增多,带动了投资加快。一季度,我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3个,比

篇2:县2009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从生产角度看,工业生产提速前进,农业生产整体趋好

1、工业经济步入高速增长快车道。一季度,全县工业实现总产值8.98亿元,同比增长74.9%;完成工业增加值2.38亿元,同比增长79.3%,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4.4%,工业经济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从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看,快速增长的源动力不断增强。一是规模以上工业发展势头强劲。一季度,规模以上企业已达72家,同比增加24家;完成工业总产值6.12 亿元,同比增长19.8 %;完成工业增加值 1.68亿元,同比增长24.1 %。二是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加快。一季度,实现产值超千万元以上的重点骨干企业有鸿路钢构、丰大公司、江铸公司、长丰海螺、东风化工、丰宝公司、星通橡塑、新马客车、庐丰机械和丰德科技等10家,共完成产值3.8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3.4%。三是支柱产业成效显现。一季度,汽车零部件、食品加工、新型建材和服装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4.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0.1%,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

2、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优质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瓜菜种植面积20万亩,“五早”作物22万亩,设施农业面积7.5万亩,其中草莓种植面积3.1万亩;粮经结构比例为1.5:1。农产品品牌化加速形成,3月份,我县申报的5个无公害蔬菜小区全部通过市级验收。规模养殖业实现新突破。1-3月份,随着“万头奶牛开局工程”的启动,全县新增存栏奶牛2000头,新建奶牛养殖小区5个、“三元”杂交猪养殖小区39个、雪山草鸡养殖大棚61个。

(二)从需求角度看,三大需求同向合力,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1、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1-3月份,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亿元,同比增长1.48倍,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26亿元,同比增长1.17倍。农村非农户投资1.24亿元,同比增长1.71倍;合肥市划入切块数1亿元(主要指合淮阜高速、北三环高速和合武、合宁铁路建设)。工业性投资完成3.2亿元,占总投资额的63.4%。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一是续建项目的支撑。去年大量在建项目延续到今年继续施工,其中伊利乳业、鸿路重钢、安徽光太实业公司、海螺水泥三期、恒泰房地产、红星机械搬迁、江淮铸造、光大木业等8个续建重点项目1-3月份完成投资2.30亿元。二是新开工项目的支撑。1-3月份,全县招商引资新引进项目41个, 协议投资6.76亿元。新引进项目到位资金1.2亿元。从引资比例构成看, 工业项目所占份额较大,比重达到71%;从项目单体看,项目规模、质量明显提高,新引进千万元项目21个,其中亿元项目1个。三是上级重点项目的支撑。一季度,合淮阜、北三环、合宁、合武铁路建设工程划归我县的投资统计份额达到1亿元,而去年同期为零。四是投资环境优化的支撑。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效能革命”和“责任风暴”,各部门严格履行承诺,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全力做好服务,强力吸引了外来投资,加快了项目开工建设进度。一季度,新引进项目数同比增长11%,开工建设率达到46.3%,同比提高8.5个百分点。

2、消费需求保持旺盛。受工业经济发展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消费预期继续改善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全县居民消费进一步扩大。一季度,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亿元,同比增长16.6%。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5.9%,餐饮业增长23.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1.65%,物价水平总体平稳。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一季度,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751 元,同比增长18.1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99元,同比增长9.5%,其中工资性收入320元,同比增长36.3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增长15.7 %,衣食住行等消费支出全面增长。

3、出口需求增势稳定。1-3月份,全县出口创汇385万美元,同比增长0.3 %,占市下达年度计划的75.5%。其中东森电光源和星通橡塑 2家企业实现出口额 120万美元,占全县出口总额的 31.2 %,出口创汇逐步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从经济运行质量看,财政收支快速增长,金融存贷有升有降

1、财政情况。一季度,全县实现财政收入8897万元,同比增长57.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468万元,同比增长55%,工商税收3428万元,同比增长78.4%。与经济增长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除企业所得税外,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增值税增长120.3%,营业税增长73.34%。财政支出8583万元,同比增长38.3%,全县财政收支基本保持平衡。

2、金融情况。3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9.40亿元,较年初增加1.51亿元,增长5.4%;各项贷款余额为19.25亿元,较年初增加1.01亿元,增长5.5 %,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16亿元,下降6%。从境内信贷情况看,3月末农业贷款、其它短期贷款分别增加8792万元和5165万元,但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较年初减少3146万元。

(四)从发展后劲看,项目工作力度加大,园区支撑作用凸现,民营经济逐步壮大

1、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今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国家“十一五”规划投资导向和省“861”、市“1346”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县“5431”行动计划。一是加强项目库建设。结合县“十一五”规划,调整充实了“十一五”项目库。调整后的“十一五”项目库按产业类别和行业特点分为13类,共储备项目410个,规划总投资509亿元以上。二是加强重点项目调度工作。按照“动态管理、梯次推进”的原则,调整充实了2006年度“5431”行动计划项目,共计253个,其中工业项目162个,并且从中筛选出175个项目作为今年县重点调度项目。三是强力推进列入市“1346”行动计划项目建设。今年,我县申报列入市“1346”行动计划项目30个,其中工业项目17个,占57.7%;列入省“861”行动计划项目7个。1-3月份列入市“1346”行动计划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0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1.73%,其中列入省“861”行动计划项目完成投资1.79亿元。四是加大对上争取项目力度。根据国家投资导向和政策取向及省、市财政统筹范围,重点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编报了对上争取重点项目53个,总投资23亿元,作为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的第一批备选项目。

2、园区经济在发展中壮大。经过多年努力,我县园区已发展成为全县经济发展最快、投资环境最佳、招商引资最集中的区域。一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今年1-3月份,园区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9595 万元。其中双凤工业区完成投资3220万元,东南板块征地拆迁平整等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岗集汽配园完成投资4375万元,开工建设了4平方公里园区二期工程,园区内1000亩土地平整即将完成;双墩工业园及三元产业园内道路、给排水、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均在加紧实施中。水湖工业园,下塘、吴山、杨庙、朱巷和庄墓镇等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均已启动,其中吴山镇工业集中区一期工程昌岭大道、百花大道等主要基础设施打捆招标工作已经完成,即将动工建设。二是进驻园区项目显著增加。截至今年3月底,全县工业园区累计引进项目467个,累计到位资金92.7亿元,其中已建成投产项目229个,完成投资28.3亿元;在建项目124个,完成投资14.9亿元。今年1-3月份,进驻园区项目2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56万元。三是园区工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确立。据统计,目前全县园区工业企业已发展到 31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56家。1-3月份,工业园区完成工业产值4.9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5.1%,园区经济在全县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已成为全县经济增长主要支撑点。

3、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一季度,全县新增个体工商户136户、从业人员353人、注册资金1908万元;新增私营企业55户、从业人员1334人、注册资金6211万元。个私经济的发展壮大,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第一季度,我县经济运行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必须看到,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低于序时进度。一季度,除财政收入高于序时进度外,其它主要经济指标均低于序时进度。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只完成年度任务计划的22.2%、17.9%和16.2%。二是经济总量规模不大。一季度,我县主要经济指标总量明显低于肥西、肥东,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只达到肥西的31.3 %、91.1%、76.5 %和69.8%,只达到肥东的37.9%、91.1%、62.7%和62.5 %。三是资金供需矛盾加剧。受国家抑制投资过快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加之金融机构为了提高资金效益和规避风险,信贷投放倾向优势企业和中长期大项目。一方面,我县现有企业中,中小企业偏多,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资金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其快速成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我县存贷差额10.15亿元,说明大量的信贷资金流到了县外。四是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随着国家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实施以及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供需紧张成为制约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又一主要因素。同时,还有少量项目长期“圈而不建”或“建而拖延”,进一步加剧了用地供需矛盾。五是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差距还较大。我县南部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整体面貌虽有很大改观,但与先进地区相比,在道路、土地平整、给排水、排污、亮化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引凤”的强磁场效应还不明显。中北部工业园、工业集中区尚处在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

三、做好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目前,我们正面临着国家和省、市三级都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难得机遇。因此,我们要抢抓机遇,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大招商促进大投入,以大建设促进大发展,继续打好招商引资、园区建设、优化环境和土地复垦整理四场硬仗,咬紧全年目标任务,狠抓序时进度,实现上半年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工作目标。

(一)抓好环境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一要强化“环境比投资更重要”的理念,大力推进机关“效能革命”,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加快营造投资“洼地”、创业“沃土”。二是要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奋进年”活动,切实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事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三是要创新招商方式,突出产业招商、项目招商、规划招商、小分队招商,瞄准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建设产业龙头,带动相关产业整体发展。

(二)抓好园区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一是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定位、突出特色”的要求,进一步做好南部经济区规划修编,尽快完成下塘、吴山、杨庙、朱巷等中心镇工业集中区规划编制。二是进一步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五资并进”,广辟筹资渠道,千方百计争取资金,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改善投资硬环境,提升园区品位。三是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效应,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加快向工业园区集中,推动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优化工业布局,形成产业集群。

(三)抓好项目建设,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纵观近年来我县经济发展规律,投资拉动发展的特征非常明显。因此,为完成全年经济目标任务,今后一段时期,我县仍要加大以生产性投资为重点的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一是要把工业项目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对已供地的工业项目和在建工业项目要紧抓不放,促进其尽快建成投产。对伊利乳业、海螺三期、红星机械搬迁、江汽公司发动机缸体缸盖生产、万向公司锻压和热处理工程、鸿翔公司钢结构及板材生产、光大木业、合肥米乐尔羽绒服装生产等74个在建重点调度项目,实行倒计时工作法,全力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加快工程进度。二是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省“861”、市“1346”行动计划,狠抓重点基础实施项目的推进,全力以赴做好北三环高速、合淮阜高速、合水公路改造等项目的建设和服务工作,加快建设进度。三是要利用国家开展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契机,加大土地复垦力度,整合土地资源,增加建设项目用地;对长期“圈而不建”的项目要依法收回土地,实现“腾笼换鸟”。四是要围绕国家“十一五”规划和产业政策及投资导向,立足自身优势和特色,积极谋划编制一批具有较高质量和较好前瞻性的牵动性项目,不断充实和完善项目库,切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为对上争取资金和对外招商引资提供有效的载体。

(四)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加快发展养殖业。依托伊利集团,加快建设规模奶牛养殖小区;依托立华公司、长风公司,大力发展三元杂交猪、雪山草鸡等养殖业。二是优化种植业。扩大设施农业面积,重点发展草莓、无公害蔬菜等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产品。进一步抓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致富带头人、合作经济组织等农村市场主体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三是坚持把劳务输出作为大产业抓。在建立劳务信息收集、提高务工人员技能、培育劳务输出带头人和劳务输出基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四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五)抓好全民创业,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篇3:县2009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1 影响国内玉米市场走势因素分析

今年一季度, 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由去年四季度弱势下跌行情转变为稳步上涨。究其原因, 临时玉米收储政策是国内玉米价格上涨主要推动力。同时, 市场多元主体积极入市, 农户惜售心理强烈, 市场看涨预期增强也对玉米价格上涨有所促动。不过, 玉米饲料消费处于淡季, 也对玉米价格上涨空间有所抑制。

1.1 国家调控政策作用明显助推玉米价格普遍上涨

一是临时存储玉米托市收购力度不断加大。自去年10月份以来, 为稳定玉米市场价格, 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国家已经先后在东北四省区下达三批临时玉米存储收购计划, 总计数量为3 000万t。2009年2月中旬, 国家又下达第四批托市收购计划, 数量为1 000万t, 收购执行期截止到4月底。二是继续实行产销区之间玉米跨省移库计划。3月6日, 国家发改委等几部门联合印发通知, 下达2009年第一批国家临时存储粮食跨省移库计划300万t, 其中玉米163万t, 全部为东北地区收购的国家临时存储粮食。此次国家下达关于临时存储粮食的跨省移库计划, 其作用不仅是为了缓解东北粮库仓储压力, 更是为了平衡国内各区域间的玉米库存分布。

1.2 玉米饲料消费处于淡季价格上行空间受到抑制

今年一季度玉米价格上涨并非受需求旺盛的拉动, 相反一季度正处于玉米饲料消费淡季, 下游养殖业疲弱态势仍未得到有效改善。一方面, 2008年的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使国内养殖业遭遇受重创, 而下半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 使全球消费急剧下降, 国内养殖业更是雪上加霜, 虽然国家对养殖业给予补贴及保险等措施, 但生猪价格持续下跌, 而玉米价格却在国家托市政策支撑下逐步上涨, 导致养殖户利润被逐渐蚕食, 少数散养户出现亏损;另一方面, 今年春节过后国内生猪价格重转跌势, 且跌幅超乎预期, 较大程度影响了养殖户春季补栏的积极性, 导致玉米饲料消费始终难以走出低谷, 对其价格上行构成明显压力。

1.3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深加工企业被迫提价

元旦之后, 东北产区第三批玉米政策收购计划正全面启动, 政策收储进度逐渐加快, 东北玉米购销市场人气有所恢复, 不仅多数农民售粮更为踊跃, 同时一些前期普遍持续观望的粮商也加入到采购行列。但由于国储收购价格优势明显及农民手中余粮不断减少, 东北数用粮企业收购难度不断加大。特别是此前东北多数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较国储库明显偏低100元/t以上, 多数大型深加工企业为避免出现收购量大幅下降情况, 不得不上调收购价格。此外, 深加工产品 (淀粉、酒精等) 价格上涨使其生产亏损状况有所缓解也支持企业提高原料玉米收购价格。截止3月末, 我省长春大成公司二等玉米收购价格为1 550元/t, 较2月末上涨170元/t, 涨幅达12%。目前, 距离政策收储的截止日期渐渐接近, 而东北产区玉米余粮水平相对有限, 届时去年3月份东北国储与深加工企业互相提价争粮的场面或将再度上演。

2 后期国内玉米市场形势展望

展望后市, 2009年影响国内玉米价格走势的因素非常复杂, 不利于价格上涨的因素仍然存在, 不确定因素也较多。不过, 除了受其自身供需基本面因素影响之外, 政策性因素仍将占据主导地位。一方面, 2009年国内玉米市场供应充足, 玉米消费增长缓慢, 玉米价格仍将面临压力。而且短期玉米市场需求依然难以明显恢复、国际粮食供求形势缓和等方面均不利于玉米价格上涨;另一方面, 在国家进行临时存储玉米托市收购和顺价销售的主导下, 国内玉米价格将易涨难跌。而且, 随着国家对玉米市场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大, 政策价格将成为市场价格风向标。

2.1 促进价格上涨因素

国家政策继续主导市场, 玉米价格预计高位运行。对于今年国内玉米市场而言, 政策调控仍是关键因素。从不断出台的收储政策到中央一号文件, 均表明国家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调控意图明显。饲料消费需求有望好转, 深加工企业效益有所改观。东北玉米春播前景相对看好, 春旱形势不容乐观。随着国家对农业生产的进一步重视, 先后采取提高粮食补贴及出台利好托市收购政策等一系列措施, 不仅确保了种粮农民增产增收, 也为今年春耕春播奠定了基础。

2.2 抑制价格上涨因素

国内玉米产量大幅增长, 市场消费并未同步跟进。2009年国内玉米消费将达到14 600万t, 与上年持平略减。全年产量超过消费超过1 900万t。在玉米产量增长的同时, 市场消费未同步跟进, 一定程度上给玉米价格上涨带来了压力。农户备春耕生产出售余粮, 阶段性供给压力增强。国际玉米市场供求仍存在不确定因素。一是国际玉米市场供需形势有所缓和。二是国际玉米价格继续上涨压力较大。一方面, 虽然国际市场前段时间对美国玉米强劲需求促使其价格温和上涨。另一方面, 国际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进一步压制美国玉米需求, 对其价格形成压力。经济形势的低迷成为玉米需求的利空因素, 对于未来一个时期仍将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 虽然去年新粮上市以来, 国内玉米市场利空因素较多, 进而拖累价格不断走低, 但在4 000万t国家临时收储政策的支撑下, 国内玉米市场下跌势头已于去年年底发生逆转, 并在今年一季度以后稳步上涨。因此, 后期我们仍需要密切关注国家政策、经济形势、养殖需求恢复情况以及天气情况对国内玉米市场的影响。

篇4:县2009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一)农业生产稳定,农民增收形势比较严峻

200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2850万吨,比上年增产2690万吨,增长5.4%。粮食总产和单产双双创历史最高水平,为宏观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提供了基本保障。预计2009年粮食产量保持稳定的可能性较大。

近几年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来源是农民外出打工收入的增长。春节之前,外出务工劳动力回流问题已经显现。根据农业部最近几次的调研,返乡农民工的数量约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10%左右。在当前形势下,农民外出打工收入增长可能会大打折扣,甚至出现下降。这有可能导致2009年农民增收的速率降低,甚至停滞。

(二)工业生产有所复苏,企业利润大幅下降

2009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按可比天数计算增长5.2%;2月份当月同比增长11.0%,自去年10月以来增速首次高于10%,工业生产有所恢复。

1—2月,我国国有企业实现利润为1217.7亿元,同比下降了43.7%,这一降幅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3.3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利润为1059.6亿元,同比下降了33.3%;地方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为158.2亿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72.5%。其中,电力、交通、钢铁、有色行业在今年1—2月都出现亏损,而石油和汽车等行业的利润也都延续了去年大幅下降的趋势。煤炭企业的利润虽然保持增长,但增速已经明显放缓。

(三)消费品市场状况良好,消费增长平稳

今年1—2月份,全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80.4亿元,同比增长15.2%,比去年同期回落了5个百分点。考虑到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8.2个百分点。如果剔除价格的因素,社会消费品零售实际增长率仍高于2008年各月的实际增长水平,表明消费品市场状况仍比较良好。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9年第一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城镇居民一度高涨的储蓄意愿明显回落,消费和投资意愿回升。

消费需求增长的稳步提速,不仅对于防止经济过快下滑起到了重要缓冲作用,而且进一步缩小了消费与投资增长速度的差距,有助于经济发展方式逐步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四)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快速增长,房地产投资增幅下滑

1—2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276亿元,同比增长26.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4486亿元,增长35.6%,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快速增长。通过扩大投资拉动内需是当前宏观调控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当前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十分重要。

2008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步入新的调整期。今年1—2月,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398亿元,增长1.0%,增长幅度较低,相对上年同期降低了31.9个百分点。由于房地产产业链较长,而且是此轮经济扩张的支柱产业,它的周期性调整,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以及GDP增速带来较大负面影响。近期,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大批关于促进经济增长、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的累积效应将逐步显现。预计2009年房地产市场继续向下的空间有限。

(五)出口贸易增速降幅巨大,外贸形势日趋严峻

据海关统计,今年1—2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667.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27.2%。其中出口1553.3亿美元,下降21.1%;进口1114.4亿美元,下降34.2%。贸易顺差438.9亿美元,增加59.6%。2月份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249.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4.9%,略好于上月的同比下降29%。其中,出口649亿美元,下降25.7%,较上月的同比下降17.5%有较大程度恶化;进口600.5亿美元,下降24.1%,低于上月的同比下降43.1%。

商务部最新的一份企业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一季度的出口形势十分严峻。一是大多数企业预计今年一季度出口将持平或下降。二是2008年第四季度企业在手订单急转直下,有63%的被调查企业的在手订单同比有所下降,降幅为20%。三是企业成本上升的趋势有所放缓,利润下降更为明显。

鉴于金融危机向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仍在加深,2009年我国外贸形势依然严峻,预计全年进口和出口将出现负增长。

(六)物价持续走低,凸显通货紧缩压力

2009年2月份,CPI同比下降1.6%,6年来首度出现负增长;PPI下降4.5%,降幅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在防止通缩的同时又要注意刺激经济增长措施可能产生的通胀因素。

(七)货币供应量持续充裕,贷款大量增加

2009年2月末,M2余额为50.71万亿元,同比增长20.48%,比上月末高1.69个百分点;M1余额为16.65万亿元,同比增长10.87%,比上月末高4.19个百分点;M0余额为3.51万亿元,同比增长8.28%。

2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3.06万亿元,同比增长24.17%,增幅比上年末高5.44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2.85个百分点。在发达国家银行体系大规模去杠杆化和收缩信贷的形势下,我国银行体系能够保证信贷规模具有一定幅度增长,缓解企业在不利条件下的财务困难,体现了我国银行体系长期稳健经营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实际效果。

(八)财政收入延续下滑趋势,财政收支压力继续增大

2009年1—2月,全国财政收入10239.84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315.55亿元,下降11.4%。其中,中央本级收入5168.41亿元,下降20.2%;地方本级收入5071.43亿元,下降0.1%。财政收入延续了去年4季度以来的下滑趋势。2009年,在积极财政政策的大背景下,政府投资力度可能继续加大,财政收支压力进一步增大。

二、国际形势分析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是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首先,此次金融危机是首次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爆发的金融危机,影响波及范围超出了1950年代以来任何一次危机。其次,此次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失衡长期累积的产物。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进程加快,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业竞相发展,投资与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价格下跌,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东欧、印度为了实现快速增长,严重依赖政府赤字;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制造业纷纷向低成本国家转移,为了维持国内消费增长、支持反恐战争,美国的国际收支和财政收支状况长期恶化,由此形成了全球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再次,此次危机所造成的损失大大超出预期,据亚洲开发银行估算,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金融资产价值的下降已逾50万亿美元,相当于一年的全球经济总产出。

(二)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继续下行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最新预测数据显示,2009年世界经济将下降0.5—1%,出现6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将下降3%至3.5%;而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情况略好,今年将增长1.5—2.5%。全球贸易量将大幅度减少。各主要贸易国的出口增速已急剧下滑,甚至出现大幅萎缩。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2008年世界贸易增长率约为4%,比2007年下降1.5个百分点;2009年世界贸易将出现负增长。此外,全球面临着巨大风险。金融危机影响范围日益扩大,加速向新兴市场蔓延。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影响加深,使全球商品活动减弱,威胁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大幅振荡的国际油价等都威胁着未来几年国际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三、2009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预测

2009年一季度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时期,经济增长仍将持续回落的状态,但回落的幅度不大。预计GDP增长6.2%,第二季度GDP增速开始回升,上半年GDP增长将达到7.0%。(主要预测结果见表1)

四、当前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一)充分估计困难,做好中长期应对准备

第一,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决定了其调整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各国将把主要精力用于调整本国经济,贸易保护主义会重新抬头,这些因素可能造成全球化进程的停滞。

第二,美国金融危机对其国内消费增长影响巨大,而其恢复有待于资产价格的稳定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目前情况看,这两方面条件的形成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因此此次危机的恢复需要较长时间。

第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年均9.8%的长期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也积累了不少问题,特别是长期形成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对经济发展中这些长期积累问题的调整与我国本轮经济周期连续多年上升后的周期性调整,都要求适当放缓经济增长速度。

(二)正确认识外需问题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需下降的影响,要比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时大得多,但并不是说完全丧失外需。近年来,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被削弱了,由此导致我国在主要出口市场上的份额受到影响。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 2008)的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一季度,日本进口增长了22.7%, 其中,从美国和欧盟进口分别增长了10.2%和10.3%; 从东亚14个经济体进口增长了12.9%( 从东盟10国进口增长25.6%),但从中国进口只增长了9.7%。数据显示:2008年1—8月份,美国进口增长速度还保持在12%,但来自中国的进口增长却只有6%。相反来自巴西的进口增长20%、来自俄罗斯进口增长50%、来自印度的增长10%。日本市场也是如此,进口增速为28.6%, 从中国进口只增长了13%,而印度则是23.1%, 来自巴西和俄罗斯的进口总额也在上升之中。同时,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的份额,2007年是16.9%,而2008年1—10月份已经下降到10%。可见并非外需下降,而是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下降,但是竞争力下降却被误判为外需下降。

从理论上说,只要有竞争力,即便市场需求下降,不仅不影响增长速度,甚至还可以扩张市场份额。最明显的例子是服务外包。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有43%的公司计划削减IT方面的开支,金融行业49%的信息技术部门都计划削减预算,许多企业不愿上新的外包项目,欧美和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将在一定时期内不同程度减速或下滑。2008年1—2月,金融业价值2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型外包合同数量从130份减少到大约100份,而合同总金额也从180亿美元下降到110亿美元。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到中国服务外包的快速增长的趋势。根据统计,中国2008年1—8月份,服务外包出口合同执行额超过48亿美元,比上年全年的20.94亿美元增长了91%以上。这说明,外需下降并不绝对导致出口速度减缓,关键是出口产品是否有竞争力。

(三)重视地方和社会投资配套机制问题

我们模拟了在一些基本假定条件下,外需受到不同程度冲击下实现经济增长保八的投资方案(见表2)。

结果表明:2009年要应对在外需困难情况下通过投资增长实现“保八”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大体应在21—23万亿元之间,名义增长率大体在24—32%之间的范围内,实际增长率大体在22—26%的范围内。这样的投资增长力度应该是很大的。2008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名义增长率为25.5%,但实际投资增长率仅为15.3%。以实际增长率为准,这意味着在消费增长与去年持平,外需增长为零甚至为负的情况下,2009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应比2008年至少要高出6个百分点以上,才能确保2009年“保八”目标实现。而如果消费增长也同时降低的情况下,则要求2009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应比2008年可能要提高1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仅靠政府4万亿扩大内需的投资来带动总体投资增长,难度是很大的,在当前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努力增加投资。

扩大内需措施和产业振兴的规划实施能否有效地实现短期保增长、长期扩内需和调结构的预期政策目标,关键在于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投资激励措施。目前我国的投融资体制决定了中央政府的投资规划基本可以迅速贯彻和实施。这样,扩大内需措施和产业振兴规划实施能否有效地实现预期政策目标的关键就在于落实地方和社会投资配套机制。但是,目前中国的地方和社会缺乏有效的市场化配套投融资机制。现行《预算法》等法律限制地方政府实行赤字融资、发行债券、市场借贷,因此地方政府只能依靠规费、土地批租收入、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收入和税收返还等预算外资金以及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基金等方式配套投资。企业和社会融资渠道相对简单而且缺乏市场化利率指导投资收益。如果没有配套政策和措施来引导和确保地方政府和社会投资到位,那么,中央投资一方面可能不足以引导实现保增长、扩内需等预期政策目标;另一方面可能还会威胁中央政府的财政收支平衡和可持续性,以及在长期内抑制居民消费能力。

此外,还特别需要高度重视的是,不能为了短期内刺激经济增长的需要,就又回到粗放的、低效率的投资模式上去,绝对不能为了尽快上项目就乱投资。理论与实践经验都表明了,经济增长与投资有紧密的联系,经济增长的模式与效率同投资的模式及效率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因此,如何有效地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特别有效提高投资对经济增长潜力的作用,对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乃至经济发展方式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四)密切关注产能过剩可能重新抬头

在2003—2007年的经济高增长周期中,我国经济整体呈现产销两旺的态势,企业赚钱很容易,只要产品生产出来了就不愁没有市场,生产资料特别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很快,产能过剩问题不那么突出。

在这一轮经济上升周期,我国GDP的增长速度均保持在10%以上,然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却保持在20%以上(23.9%到27.7%之间),是GDP增幅的两倍多,而同期最终消费支出即使按照当年价格计算,其增长速度也仅在10%上下,最高的2007年也不过16%。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意味着新的产能不断投放到市场中去,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GDP增速以及最终消费之间10%以上的缺口,意味着释放的产能大量的被出口消化掉了。随着出口需求增长的急剧下降,很多产业的产能过剩将重新出现。为了扩大内需,国家提出4万亿的投资计划,其中有一些过去不能批或者缓批的项目匆忙上马,这4万亿投资如果不能合理引导,很有可能进一步加剧某些行业的产能过剩。

五、政策建议

(一)力争实现“保八”增长目标,注重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和长期可持续性

“保八”是我国经济增长阶段的要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产业结构升级是这一时期增长的主要内容,这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长期高于发达国家的原因所在。发达国家是在产业结构未发生大幅度变化基础上的增长,其增长主要来源于各个产业整体生产率的提高,这种增长的深层基础是生产要素微观效率的改进。而对于通过结构转变实现增长的我国来说,增长来源大部分是生产要素从低生产率产业向高生产率产业转移的结果。这种增长从产业整体角度看,既不会表现为产业工资总体水平的提高,也不会带来产业总体利润率的提高,而只是表现为转移出的那部分生产要素的生产率的改变。因此,我国8%的增长率很可能只相当于发达国家1—2%的增长率,为了从微观层面保证各产业的运行,我们必须保持比发达国家更高的增长率。“保八”是保证就业增长的需要。保增长才能保就业,保就业才能保民生。我国目前每年城乡有上千万的新增就业人口。保GDP增长之所以重要,说到底,是因为它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而解决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涉及面广泛的民生问题,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保八”是财政增收的需要。财政支出的增长具有刚性,为了保持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财政收入必须有相应增长。

在保增长、扩内需、扭下滑的同时,还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这两方有矛盾的一面,但又有相互促进、相互交叉的一面。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和增效益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和长期可持续性;而保增长、扩内需、扭下滑,可以为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和增效益提供必要的市场需求基础和物资、资金的供给支持。两方要有机结合起来,既可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又可解决我国经济增长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国家整体竞争力。

(二)要在优化投资结构的基础上适时加大投资力度

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在于改善投资方式,调整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要在优化投资结构的基础上实现投资适度地快速增长。一方面,要引导、鼓励增加民间投资,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信贷的金融政策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大政府财政性的公共投资,并充分利用好财政的公共投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财政在民生方面的支出比例,促进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合理调整。政府积极加强民生工程建设,才能改变居民收入与支出预期,释放居民消费潜能,扩大居民消费能力,从而改变拉动内需单纯依靠增加投资的方式,实现投资消费双拉动,并从根本上解决投资偏高消费偏低这一结构失衡的深层次矛盾。

(三)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挖掘消费增长潜力

消费水平的高低,最终取决于收入水平和对未来预期。首先,必须扩大就业,就业才能创造新价值,才能增加总体收入。因此,国家要继续实行再就业工程,进一步制定相关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积极鼓励居民创业,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尤其是鼓励发展第三产业,以扩大就业。其次,通过税收与转移支付这两个手段,建立起财富的二次分配体制,调节过高收入,保障最低收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再次,扩大“家电下乡”的服务范围,增加对农民的购物补贴。最后,增加公共教育卫生服务,扩大覆盖面,加快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高基本生活保障水平。

(四)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促进出口,稳定外需

正确使用出口退税的政策杠杆。刺激出口增长的路径依赖是上调出口退税率和放松出口退税政策,但是这种惯性选择要考虑财政合理负担和出口退税政策的准确定位,不可滥用,否则也会导致不良后果。对出口贸易的救助,要特别考虑调整人民币汇率,这既是减轻财政压力的有效办法,也是保持出口贸易合理增长的需要。此外,进一步改善对外贸易环境,在进出口管理、通关便利化、进出口税收、外汇管理等方面,采取必要措施,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出口企业贷款,拓宽外向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制定适当的财税金融政策,激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培育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和质量效益改善。

(五)积极主动利用经济增速减缓时期价格涨幅同时减缓的条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一,抓住机遇,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危机在对经济体造成损害的同时,也是经济体被迫进行强制调整的过程,也是孕育产生新机遇的过程。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大的外部冲击都是中国经济调动资源、促进体制改革、培育新增长点,从而推动中国经济迈上新台阶的重大机遇。

第二,抓住机遇,加快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利用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逐步减轻,国际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全面回落的有利时机,适时出台价格和税收调整政策,解决定价机制中的扭曲现象。

第三,抓住机遇,加强与国际社会的磋商与合作,承担在地区经济整合的作用,增加在重要国际组织的话语权。发达国家经济形势因金融危机恶化,必然寻求加大寻找外部市场和对外输出的力度。抓住这一契机,结合产业振兴规划和国家战略,利用好外汇储备资产,加大石油等战略性资源储备设施投资规模,加大先进技术设备引进力度,在调整外汇储备结构、规避风险的同时,与资金短缺的资源国家发展互惠合作关系,扩大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影响力。

篇5:县2009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紧紧围绕第一季度的工作重点和主要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县委十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和***市3月12日粮食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粮食工作全局,努力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做好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的粮食安全工作。现将一季度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第一季度工作开展情况

1、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行政首长负责制考核指标和奖惩实施办法的通知》(昭政办发﹝2009﹞23号)和《***市粮食局局关于分解2009年主要粮食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昭市粮﹝2009﹞1号)精神,与粮油购销储备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2009年经营目标考核责任书。1—3月完成粮食收购246万公斤,发生收购资金407万元;销售粮食359万公斤,其中供应退耕还林339万公斤,救灾救济20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679万元;发生费用61万元,实现利润33万元。

2、确保200万公斤县级储备粮做到质量完好,数量真实,管理到位,政府需要时调得出,用得上。同时以效益是企业的生命为出发点,积极扩大经营量,主动占领市场,加强商品粮的管理。3月末商品粮库存10万公斤。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8〕118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文件的通知》(云政办发〔2009〕18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粮食清仓查库工作的通知》(昭政办通〔2009〕23号)等文件精神,县粮食局积极投入到全国性的粮食清仓查库工作中。一是组织业务骨干到省市进行清仓查库的专项业务培训。二是主动与县政府汇报相关工作,争取他们的关心支持,及时成立了《***县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县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组的通知》(大政办发﹝2009﹞26号)和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2009年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大政办发﹝2009﹞27号)。三是3月26日县人民政府召开了领导组成员单位的联席会议,3月27日在县政府组织下的全国性的粮食清仓查库企业界自查工作正式开始;3月30日参加检查的领导组成员单位进行检查情况反馈。到3月31日,清仓查库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已基本收集整理完毕。

4、努力抓好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一是加强信访和值班工作,安排专人负责信访和安全工作。二是积极推广应用各种科学保粮新技术,仓储工作规范,工作成效明显,粮食仓储严格按照“一符四无”要求进行管理。

5、认真抓好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和粮食价格的监测工作,为粮食市场的稳定和上级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同时加强行政执法,加大对粮食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

6、认真落实军供政策,完善军粮供应办法,把好质量关,广泛听取部队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做好部队的军粮供应工作。

7、加强内部管理,认真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一是加强学习,确定每周五下午为集中学习时间。二是创新工作方法,将2009年主要工作分解落实到人。三是粮食局领导对上与县政府分管领导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对下与分管联系的的股室和公司也签订了责任书,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

8、围绕重点工作,密切同挂钩村联系。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参与扶贫挂钩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及县城公路两

旁的绿化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

一步落实县委十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统领全局,努力开创粮食工作新局面。

2、继续做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做好迎接上级的普查、复查和抽查工作。

3、进一步转变粮食机关的行政执能,按照“阳光政府”的要求,做好自己的职能工作。

4、继续抓好党风廉正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工作。

5、认真抓好储备粮管理工作和军粮供应工作。

6、搞好春荒和中高考期间的调查研究,积极做好粮食供应工作。

7、继续做好挂钩帮扶工作,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出贡献。

***县粮局

篇6:县2009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XX县XXXX年第X季度治安形势分析报告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政法各部门、县级有关单位及全县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努力配合下,我县平安建设工作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各类矛盾纠纷得到有效排查调处,实现了“大事不出县,中事不出乡镇,小事不出村组”的工作目标,为全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现将我县一季度社会治安形势分析报告如下:

一、第一季度突出治安问题集中整治所取得的战果

(一)、刑事案件:侦破刑事案件X件,抓获犯罪嫌疑人X 人,逮捕X 人。

(二)、治安案件:查处治安行政案件X件,抓获违法人员X 人,行政拘留X 人,强制隔离戒毒X 人。外送X 名吸毒-1-

人员到外地强制隔离戒毒。

(三)抓获在逃人员X名。

(四)、摧毁吸毒窝点X 个,贩毒窝点X个,赌博窝点X个。

(五)、收缴物品:缴获毒品海洛因零包X个,X克;收缴枪支X支,处罚X人,行政拘留违法人员X 名。

(六)、调处矛盾纠纷X起,其中成功调解X起。

(七)、场所管理:排查银行,单位财务,涉爆单位等重点要害部位X 处;清查网吧X 家;歌厅X家。

二、存在的主要治安问题

(一)、一些矛盾纠纷,特别是农村纠纷、矿产赔偿纠纷、土地权属纠纷反复性较大,一时难以完全解决。

(二)、吸贩毒问题依然严峻,零包贩毒更为隐蔽,贩毒手段更加高明。

(三)、县城城区及周边夜间入室盗窃、酗酒闹事、打架斗殴事件时有发生。

(四)经济纠纷引发的各类刑事案件有所增加。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对毒品犯罪突出地区的集中整治,继续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吸毒人员大普查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目标准。

(二)、加大对城区和集镇的夜间巡逻,重点整治入室盗窃、酗酒闹事、打架斗殴等治安问题。

(三)、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的作用,尽最大努力解决好村民之间及村民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利益纠纷。

XX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XX年X月X日

报:州综治委 县委 县人大 县政府 县政协。送:XX书记XX县长XX副书记XX副县长综治委主任 副主任

篇7:县2009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2009年三季度,我局对宜昌市城区及县(市)的食品、建材、化工、轻工、肥料等产品的质量状况进行了定期监督检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9月底,第三季度共监督检查288企业的产品396批次,其中合格339批次,合格率为 85.6%,比上季度下降3.35个百分点,同比下降2.16个百分点。

在396批次中,食品195批次,合格率为86.2%;化工产品及肥料64批次,合格率为92.2%;机电轻工产品94批次,合格率为79.8%;建材产品43批次,合格率为86%。

不合格的57批次中,食品27批次,化工产品及肥料5批次,机电轻工产品18批次,建材产品7批次。

二、质量分析

(一)食品。本季度27批次食品不合格,其不合格指标主要集中在一部分纯净水的理化卫生指标和标签标注不规范上。纯净水中理化卫生指标不合格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企业生产工艺不够完善、质量关键控制点把关不严(如水桶杀菌不彻底、密封不严、臭氧浓度不够等等)、人员质量意识不高。标签标注不规范的现象比二季度有明显减少,主要是通过我局平时的日常监督检查,加强和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很多食品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后对相关知识加强了学习,标签标识明显规范了很多。

(二)机电轻工产品。本季度机电轻工产品18批次不合格。不合格指标集中在家具的尺寸和力学性能以及甲醛释放量上。尺寸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厂家的加工精度不够以及设备加工能力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力学性能不合格主要是厂家所用材料不达标和加工工艺水平低造成的,甲醛释放量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厂家为了降低成本所用原材料质量不过关造成的。

(三)化工产品。主要是基础化工原料的杂质超标。

(四)建材产品。不合格指标主要集中在产品的力学性能上。原因是企业生产工艺控制不够完善,关键控制点把关不严所造成的,也不排除少数企业采取偷工减料的方式降低成本所致。

三、后处理措施

从本季度监督检查情况看,出现不合格的主要还是食品和部分家具产品。我市食品和家具生产企业大多数是个体企业,甚至为家庭式的手工作坊。这些企业状况集中表现为:工艺简单、设备简陋、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员素质差,缺乏原材料和成品检验手段,不能严格按照产品标准组织生产,产品出厂无检验,也未委托其他具备检测能力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从而造成产品质量水平低且不稳定,致使不合格产品上市,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质量安全隐患。

针对发现的问题,仍需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一)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质量意识,明确企业的质量安全责任。督促生产企业把好产品的质量关,杜绝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进一步加强对生产企业标准宣贯工作,督促生产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并进行有标生产,未经检验合格不得进入市场进行销售。对于屡教不改的少数企业,作为重点敦促其搞好整改,对拒不整改的应予以处罚。

(二)积极为企业搞好服务,对不具备产品、原材料检测能力的企业,建议其与有相应资质的检验单位签定委托协议;帮助企业查找、分析不合格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严格复查和跟踪监督检查。

篇8:县2009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一、2010年一季度全省经济运行情况

全省经济在一季度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1 936.87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8.2%, 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8个百分点, 在西部地区排名第三, 上升2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91.26亿元, 同比增长29%, 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21.8个百分点, 比全国高9.4个百分点, 增速在西部地区排名第四, 同比上升2位。陕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10.73亿元, 增长32.8%, 增速回落20个百分点, 西部排名第四, 同比下滑3位。陕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8.69亿元, 同比增长17.8%, 在西部排名第八, 比上年排名下滑四位。一季度CPI累计上涨2.8个百分点, 涨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 在西部排名第四, 与去年同期相比名次上升2位。陕西经济经历“后起飞跃”, 已经开始进入全国最快发展省份行列。主要体现在:一是经济数据除了进出口相对差以外, 其他指标均属于正常增长范围;二是在与全国比较经济增速较快, 一季度增速排全国第八位;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工业主要产业增长、市场销售、地方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逐月好转, 总体趋势向好。

二、全省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预期

今年一季度, 我国经济增长继续保持了2009年二季度以来的持续回升态势, 但投资增速下降、贸易顺差收缩和“招工难”蔓延等新情况、新问题值得关注。受投资增速回调和出口波动的影响, 进入二季度以后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压力明显增强。同时, 资产价格泡沫正在集聚, 输入型通胀因素加重。

(一) 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 经济全面复苏仍然任重道远

汇率问题是全球经济复苏和平衡发展面临的一个关键挑战。美国在经济陷入衰退的情况下, 通过弱美元政策从而摆脱高额债务、实现经济复苏历来是美国政府的常用手段。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不断向我国发起了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同时逼迫人民币升值, 我国面临的贸易环境持续恶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也通过公开表态和发布报告的方式称, 人民币币值应该提高, 施压人民币升值。

(二) 影响CPI走势的因素仍比较复杂, 物价上涨的压力较大

一是国内货币信贷增长的滞后性将增加物价上行可能。一季度, 货币供应量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速。考虑到货币政策对CPI的滞后影响, 前期流动性充裕对今年物价的拉动作用仍不可避免。二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传导效应将推高国内价格增速。预计未来在经济回升预期、流动性充裕以及美元持续贬值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以铁矿石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稳步回升, 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强。三是农业灾害加大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今年以来, 极端气象灾害时有发生。这些灾害的发生导致西南各地粮食减产、绝收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价格上涨将对大量与其相关的产品价格产生影响。四是人工费用上升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各行各业的产品和服务价格上涨, 对市场物价形成上涨压力。五是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将对物价上涨产生推动作用。今年, 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任务十分繁重, 在一定程度推动CPI上涨。

(三) 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速仍然较快

统计显示, 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 尤其是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8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28 129亿元, 同比增长28.8%, 比上年同期加快4.2个百分点。其中,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6%, 加快2.7个百分点。中西部投资增速明显快于东部。今年中央虽然明确提出要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但现时期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长过快, 必然推动下一阶段投资速度继续提高。在经济逐步趋向正常运行的情况下, 新开工项目增长过快将增加资金需求量, 使信贷规模难以调控, 导致货币政策不能及时调整, 影响政策预期效果。

(四) 高耗能行业增长较快, 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 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必须抑制高耗能产业扩张。但是一季度, 我国高耗能行业再次呈现出盲目扩张势头。一是部分高耗能产业工业生产增速高于平均水平;二是部分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较快;三是钢铁等高耗能产品出口再度提高。今年以来, 部分高耗能产业的快速扩张, 一度导致电力供应紧张。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 我国节能减排压力巨大, 高耗能行业增长快速反弹, 进一步增加了未来节能减排任务的艰巨性。

三、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趋势预测

通过对全省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看出, 上半年我省经济发展将处于“走上坡路”的阶段, 将呈现投资增长加速、工业增速趋快、消费市场旺盛的良好态势, 一季度是我省经济运行的底部, 二季度将基本走出低谷, 实现平稳较快增长。预计上半年全省GDP的增速在12-13%之间。主要原因:一是在扩大内需政策的刺激下, 投资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二是消费继续在“家电、汽车下乡”等各项优惠政策的作用下, 保持稳定增长;三是投资消费的拉动作用已经明显转化为实体经济复苏;四是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和物价指数平稳有利于稳定人心。

与此同时,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全省经济发展仍然面临重重压力。

(一) 信贷规模收缩带来的投资大幅下滑压力

陕西这样一个欠发达省份, 相当长时间内, 投资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严格地说, 陕西近几年来才真正进入大规模的投资期, 应该保持10年左右的高速投资时段, 在年投资额达10 000亿时, 才算到了甩掉发展滞后帽子的拐点。而今年以来, 我国宏观调控的重心已经由“抗危机”转为“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 策略上更加重视结构调整、转变方式。国内银行的货币政策也将重点放在强化对市场通货膨胀预期的管理, 通过数量工具收回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及优化银行信贷规模结构, 从而让2009年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回归到常态。同时, 加强对通货膨胀预期的管理, 让物价水平保持在合理的区间, 控制银行信贷资金不流入房地产市场, 挤出国内房地产市场泡沫。可见, 今年投资力度将适度减弱, 信贷规模必然有所收缩。在这种背景下, 全省的固定资产投资难以继续保持50%以上的超常高速增长。必须防止投资出现失控性的、速度过快的、幅度过大的下滑, 影响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 受多种因素影响可能带来的CPI过快上涨的压力

一季度, 全省CPI较去年同期提高了2.5个百分点, 虽然春节年货采购热潮成份较大, 但也要防止因旱灾等引发生活物价过快增长, 特别是要防范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相应过快增长对城乡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 必须保证物价上涨是温和可控的。否则, 如果下阶段CPI过快上涨, 则极有可能导致消费增长在后几个月发生明显下滑, 从而对全省经济运行产生明显压力。

(三) 区域限批、产业调整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压力

2010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是调结构、促转变, 而陕西能源化工、有色冶金、建材水泥占比大, 去年经济增长中有色、建材等作了较大贡献。由于这些产业对环境影响较大、能源和资源消耗较高, 随着减排要求的不断严格, 其项目审批和生产发展在土地、资金、环保等方面受到的限制较多。因此, 必须关注国家实施区域限批、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政策对这些产业发展造成的影响。

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应着力推进的几方面工作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对于全省能否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将起决定性作用, 也将是全省经济逐步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全面复苏的一年。展望2010年经济形势, 全省经济发展将全面复苏, 经济总量将继续做大, 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将会进一步增强。陕西应充分利用这次金融危机, 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深化经济主体变革, 优化资源配置, 转变发展方式, 增强经济实力, 重视战略性、长远性问题的解决, 促使经济在危机后跃上一个大台阶。把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与化解诸多战略性矛盾相结合, 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结合, 与推动县域经济实质性突破相结合, 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 与提升基本民生、公共服务水平相结合, 与进一步推动全民性群众创业相结合。为此, 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 以省市重大项目为重点加强投资建设不放松

依托省市重大项目这个抓手, 瞄准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和消费升级带来的投资发展亮点, 加大交通、信息、水利、市政设施现代化建设力度, 加大大型能源、新型装备、战略性材料项目开发建设力度, 加大当年竣工投产收益项目达产达效促进工作力度, 确保投资建设力度和效果不下降。更多投入力量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更加着力引导民间资金投入新增生产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更加注重多渠道资金、政策的整合、集成使用。

(二) 确保去年以来的消费政策力度不放松

去年应对金融危机, 国家和省上出台了一系列的促进消费政策, 许多方面既取得拉动消费效果、又取得了消费政策创新的新进展, 既应对了金融危机, 又体现了发展趋势的要求, 绝不能随意放弃。必须把满足广大居民日常基本生活的大众消费和体现人均3 000美元阶段特点的汽车、房地产、家装、旅游、体育健身等热点消费并重, 促进消费的快速增长。

(三) 加强工业运行调节, 提高工业增长效益不放松

要抓住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全面恢复的契机, 促进工业经济恢复发展。一方面, 要大力扩张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大、具有竞争优势、省内产业综合配套需要的产品生产规模, 要在保证已有生产能力开足马力的情况下, 加快上一些短平快的扩能改造项目, 要坚决防止低水平重复发展产业借机扩张, 切实提高工业整体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 要加强经济运行调节, 营造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 切实保障煤电油运和劳动、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有效供给, 加强对企业经营和产销的各项服务。

(四) 把加快经济转变发展方式, 促进经济发展转型作为大战略大力推进

要加大资源开发产业改造力度, 以能源化工、水泥建材、有色冶金、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产业为重点, 围绕加强资源生态化采选、伴生共生物质再利用、废弃物质资源化利用、环境保护恢复等, 加大生产工艺、设备和流程改造力度, 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推行清洁生产方式,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低碳社会建设, 加快社会领域低碳经济标准的制定, 以建筑、交通、卫生、旅游等为重点, 有效推进社会服务领域的低碳发展模式。加快构建发展转型的体制机制保障, 积极培育环境能源交易市场, 努力创造条件实行碳交易、排放权交易制度。建立节能信息发布制度、节能投资激励机制和担保机制、节能自愿协议, 引导全社会节能。

(五) 把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以新经济发展全面提升内在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作为重大策略大力推进

上一篇:幼儿园保育期末总结下一篇:竞赛领导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