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道路设计规范

2024-08-07

学校道路设计规范(共6篇)

篇1:学校道路设计规范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

1.1 道路绿地率指标

1.1.1 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应同时确定道路绿地率。

1.1.2 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1.2.1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1.1.2.2 红线宽度大于2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1.1.2.3 红线宽度在40-2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2%;

1.1.2.4 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1.2 道路绿地布局与景观规划

1.2.1 道路绿地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

1.2.1.1 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2m 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2m;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2m;

1.2.1.2 主、次干路中间分车绿带和交通岛绿地不得布置成开放式绿地;

1.2.1.3 路侧绿带宜与相邻的道路红线外侧其他绿地相结合;

1.2.1.4 人行道毗邻商业建筑的路段,路侧绿带可与行道树绿带合并;

1.2.1.5 道路两侧环境条件差异较大时,宜将路侧绿带集中布置在条件较好的一侧。

1.2.2 道路绿化景观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

1.2.2.1 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应确定园林景观路与主干路的绿化景观特色。园林景观路应配置观赏价值高、有地方特色的 植物,并与街景结合;主干路应体现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风貌;

1.2.2.2 同一道路的绿化宜有统一的景观风格,不同路段的绿化形式可有所变化;

1.2.2.3 同一路段上的各类绿带,在植物配置上应相互配合,并应协调空间层次、树形组合、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的关系;

1.2.2.4 毗邻山、河、湖、海的道路,其绿化应结合自然环境,突出自然景观特色。

1.3 树种和地被植物选择

1.3.1 道路绿化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

1.3.2 寒冷积雪地区的城市,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种植的乔木,应选择落叶树种。

1.3.3 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

1.3.4 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树种。

1.3.2 绿篱植物和观叶灌木应选用萌芽力强、枝繁叶密、耐修剪的树种。

1.3.6 地被植物应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病虫害少和易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植物。其中草坪地被植物尚应选择萌蘖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色期长的种类。

交通岛、广场和停车场绿地设计

2.1 交通岛绿地设计

2.1.1 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在行车视距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2.1.2 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透,布置成装饰绿地。

2.1.3 立体交叉绿岛应种植草坪等地被植物。草坪上可点缀树丛、孤植树和花灌木,以形成疏朗开阔的绿化效果。桥下宜种植耐荫地被植物。墙面宜进行垂直绿化。

2.1.4 导向岛绿地应配置地被植物。

2.2广场绿化设计

2.2.1 广场绿化应根据各类广场的功能、规模和周边环境进行设计。广场绿化应利于人流、车流集散。

2.2.2 公共活动广场周边宜种植高大乔木。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2%,并宜设计成开放式绿地,植物配置宜疏朗通透。

2.2.3 车站、码头、机场的集散广场绿化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

2.2.4 纪念性广场应用绿化衬托主体纪念物,创造与纪念主题相应的环境气氛。

2.3 停车场绿化设计

2.3.1 停车场周边应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并宜种植隔离防护绿带;在停车场内宜结合停车间隔带种植高大庇荫乔木。

2.3.2停车场种植的庇荫乔木可选择行道树种。其树木枝下高度应符合停车位净高度的规定:小型汽车为2.2m;中型汽车为3.2m;载货汽车为4.2m。

单位厂区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 3.1园林绿化植物选择的基本原则

工厂的类型很多,有重工业、轻工业、纺织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精密仪表工业、等。即使同一类型的工厂,其规模大小、产品品种、排放物环境的影响,以及某些工业对环境质量的要求等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如何结合具体情况选择绿化植物,是企业绿化的成败关键之一。.1.1适地适树

植物因原产地、生长习性不同,对气候条件、土壤、光照、温度等都有一定范围的适应性,在工业环境下,特别是一些污染性大的企业,选择最佳适应范围的植物,生长健壮,就能发挥植物对不利条件的抵御能力,其抗性及耐性就强,反之就弱。在同一工厂内,也会有土壤、水质、空气、光照的差异,在选择树种时也要分别处理,因此要在识地识树的前提下,适地适树地选择树木花草,这样能成活率高,生长强壮,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1.2选择防污植物

这是工业企业绿化中特别要注意的。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有害气体、废水、废渣,使空气污染,土壤毒化,直接影响植物生长,而植物的受害程度又随污染物的种类、浓度等而有差异。有的植物能抗多种有害气体(如构树、大叶黄杨对SO2、:HF、Cl2有强的抗性);有的只抗某种气体,而对另一种气体敏感,易受害(如唐菖蒲抗SO2能力强,而对HF抗性弱,很敏感);有的植物抗御能力强,吸收能力低,(如大叶黄杨对氟的抗性很强,然而叶内氟的积累增加不明显);有的植物抗性强,且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在体内积累(如构树,臭椿能积累2000-10000的氯气而不受害)。通常使植物长时间生长在有害气体环境中,基本上不受害的称抗性强,当植株受害率不超过22%,有害气体消失后不能恢复正常的称抗性较强,叶片及植株受害率在40%左右称抗性中等,受害率60%左右称抗性弱。为了达到良好的绿化美化效果,在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好防污植物。.1.3生产工艺过程的要求

要根据不同工厂、不同车间生产工艺过程选择植物。有污染的工厂、车间要选择相应的防污绿化植物。有些生产工艺过程对环境条件有特殊的要求,如精密仪器厂、电子仪表厂、电视机厂等,要求车间周围空气洁净,尘埃少,以保证产品质量,就要选择滞尘能力强的树种,如榆、刺楸等,而不能栽植杨、柳、悬铃木等有飞絮飞毛的树种。对要求防火的如仓库、堆场等,可选择含树脂少,枝叶含水分多,萌蘖再生力强,着火时不会产生火焰的防火树种,如珊瑚树、蚊母、银杏等。.1.4要容易繁殖,便于管理

工厂绿化管理人员有限,宜选择容易繁殖、栽培和管理的植物,以省工节资,又能更好地发挥保护环境的作用。为了丰富色彩、美化工厂,种植花卉,一般说来比较费工,也可以选择一些自播繁衍能力强的花卉,如波斯菊、紫茉莉、牵牛、银边翠等。

一、二年生花卉,以及美人蕉、马藺、玉簪、葱兰、石蒜等宿根球根花卉。生长健壮、管理省工、繁殖容易,种苗易得,一次栽种多年开花,效果是很好的。

居住区公园的绿化要注意什么

居住区公园,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大片的种植绿地,还要有游憩活动的设施,是群众性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人民的文化生活都起着重要作用。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要注意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和要求。

4.1要积极贯彻执行园林绿化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作为一名园林设计者,要充分认识到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要认识到公园建设是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

4.2继承和发扬我国造园艺术的传统,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创造我国社会主义的新园林。我国的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造园手法灵巧含蓄,深值我们继承和发扬。设计时,要在公园中体现我国古典园林追求自然、讲究含蓄、蕴藏意境的特点,充分运用“小中见大”、“园中有园”等造园手法,创造出独特的古典园林空间。同时,还要积极吸取国外园林建设中的一些先进经验,在设计进程中力求做到借古建今、中西结合。

4.3要表现地方特点和风格,要有自己的特色,避免景观的重复。我国有名的公园很多,各有特色。在设计中,我们要有选择地汲取一些名园在设计上的经验,但不可全套照搬。在景点处理、树种选择等方面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突出地方特点和风格。公园内各景区的设计要有特点,不能整个公园一个样。4.4要依据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尽可能满足游览活动的需要。公园,是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公园规划设计要依据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进行。注意与周围环境配合,与邻近的建筑群、道路网、绿地等取得密切联系,使公园自然地融合在城市之中。在设景分区时,要充分考虑公园的功能要求,设置人们喜爱的各种内容。一个完整的居住区公园,应全面设置下列内容:观赏游览、安静活动、儿童活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政治文化和科普教育,服务设施、园务管理等。

4.5充分利用现状及自然地形,有机地组织公园各个部分。在公园地形地貌的艺术处理中,要注意:因地制宜,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就地掘池,因势掇山,力求达到园内填挖土方量平衡;地形设计要充分考虑园林使用功能、园林景观、园林工程、园林植物生长等诸方面的要求,合理开掘布局。在公园各景点的组织上,可采用以两三处主景为构园重心,利用园路、溪水、山丘等造园要素连接各景区,使其前呼后应,过渡自然,构成协调的园林空间序列。

4.6规划设计要切合实际,便于分期建设及经常的经营管理。设计要立足于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充分考虑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接受能力,特别注意设计区域的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设计出经济条件允许的、人们喜爱的、符合本地自然条件和地形特点的公园。设计中还要考虑各景区景点建设的先后次序及景点的日常管理,做到建设中不杂乱,建设后有管理。

篇2:学校道路设计规范

由于板厚与肋高之比小于1/4,支点弯矩取-0.7M,跨中弯矩取0.5M(当大于1/4,支点弯矩取-0.7M,跨中弯矩取0.7M)M为简支梁求得的跨中弯矩。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一、总则

1、安全等级;

2、特大、大、中、小桥及涵洞分类;

标准跨径:梁式桥、板式桥以两桥墩中线之间桥中线长度或桥墩中线与桥台台背前缘线之间桥中线长度为准;拱式桥和涵洞以净跨为准。重要是指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国防公路上及城市附近交通繁忙公路上的桥梁。

二、术语

1、作用短期效应组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永久作用标准值效应与可变作用频遇值效应的组合;

2、作用长期效应组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永久作用标准值效应与可变作用准永久值效应的组合;

三、设计要求

1、桥涵布置:公路桥涵的设计洪水频率;

2、桥涵孔径

3、桥涵净空:净空高度,高速公路和一级,二级公路上的

桥梁应为5米,三、四级公路上的桥梁应为4.5米。

4、立体交叉跨线桥桥下净空应符合下列规定;

5、车行或人行天桥的宽度;

6、桥上线形及桥头引道;

7、桥面铺装、排水和防水层;

8、养护及其他附属设施。

四、作用

1.1可变作用应根据不同的极限状态分别采用标准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其代表值;

可变荷载不同时组合表:汽车制动力,流水压力,冰压力,支座摩阻力;

多个偶然作用不同时参与组合。

4.1.6永久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表;汽车荷载效应(含汽车冲击力、离心力)的分项系数,取1.4;当某个可变作用在效应组合中其值超过汽车荷载的分项系数应采用汽车荷载的分项系数,对专为承受某作用而设置的结构或装置,设计时该作用的分项系数取与汽车荷载同值;计算人行道板和人行道栏杆的局部荷载,其分项系数取与汽车荷载同值。在作用组合中除汽车荷载效应(含汽车冲击力、离心力)、风荷载外的其他的可变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取1.4,但风荷载的分项系数取1.1;在作用效应组合中除汽车荷载效应(含汽车冲击力、离心力)外的其他可变作用效应的组合系数,当

永久作用与汽车荷载和人群荷载(或其他一种可变作用)组合时,人群荷载(或其他一种可变作用)的组合系数取0.80;当除汽车荷载(含汽车冲击力、离心力)外尚有两种其他可变作用参与组合时,其组合系数取0.70;当除汽车荷载(含汽车冲击力、离心力)外尚有三种其他可变作用参与组合时,其组合系数取0.60;尚有四种及多于四种的可变作用参与组合时,取0.50。

设计弯桥时,当离心力与制动力同时参与组合时,制动力标准值或设计值按70%取用。

偶然组合:永久作用标准值效应应与可变作用某种代表值效应、一种偶然作用标准值效应相结合。偶然作用的效应分项系数取1.0;与偶然作用同时出现的可变作用,可根据观测资料和工程经验取用适当的代表值。地震作用标准值及其代表式按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规定采用。公路桥涵结构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短期、长期效应组合。

结构构件当需进行弹性阶段截面应力计算时,除特别指明外,各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及组合系数应取为1.0;各项应力限值应按设计规范规定采用。

构件在吊装、运输时构件重力乘以动力系数; 4.2永久作用常用材料的重力密度表;

预加力在结构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和使用阶段构件

应力计算时,应作为永久作用计算其主效应和次效应,并应计入相应阶段的预应力损失,但不计入预加力偏心距增大引起的附加效应。在结构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预加力不作为作用,而将预应力钢筋作为结构抗力的一部分,但在连续梁等超静定结构中,仍需考虑预加力引起的次效应。土的重力及土侧压力可按下式计算:破坏棱体破裂面与竖直线间夹角的蒸汽值可按下式计算。

承受在土侧压力的柱式墩台,作用在柱上的土压力计算宽度,可按下列规定采用:

压实填土重力的竖向和水平压力强度标准值; 水的浮力可按下列规定采用:

混凝土收缩及徐变作用可按下述规定取用:计算圬工拱圈的收缩作用效应时,如考虑徐变影响,作用效应可乘以0.45折减系数; 4.3可变作用

4.3.1公路桥涵设计时,汽车荷载的计算图式、荷载等级及其标准值、加载方法和纵横向折减等应符合下列规定:

1、汽车荷载分为公路1级和公路2级;

2、汽车荷载由车道荷载和车辆荷载组成。车道荷载由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组成。桥梁结构的整体计算采用车道荷载;桥梁结构的局部加载、涵洞、桥台和挡土墙土压力等的计算采用车辆荷载。车辆荷载与车道荷载的作用不得叠加。

各级公路桥涵设计的汽车荷载等级应符合表的规定。二级公路为干线公路且重型车辆多时,其桥涵的设计可采用公路1级汽车荷载。四级公路上重型车辆少时,其桥涵设计所采用的公路2级车道荷载的效应可乘以0.8的折减系数,车辆荷载的效应可乘以0.7的折减系数。

车道荷载的计算:公路1级车道荷载的均布荷载标准值为10.5千牛米,集中荷载标准值按一下规定选取:桥梁计算跨径小于或等于5米时取180千牛;桥梁计算跨径等于或大于50米时,为360千牛,桥梁计算跨径在5-50米之间是,集中荷载采用直线内插求得。计算剪力效应时,上述集中荷载标准值应乘以1.2的系数。

公路1级和公路2级汽车荷载采用相同的车辆荷载标准值; 车道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应按设计车道数布置车辆荷载进行计算;桥涵设计车道数应符合表的规定。多车道桥梁删过得汽车荷载应考虑多车道折减。当桥涵设计车道数等于或大于2时,有汽车荷载产生的效应应按表规定的多车道折减系数进行折减,但折减后的效应不得小于两设计车道的荷载效应。大跨径桥梁上的汽车荷载应考虑纵向折减。当桥梁计算跨径大于150米时,应按表规定的纵向折减系数进行折减。当为多跨连续结构时,整个结构应按最大的计算跨径考虑汽车荷载效应的纵向折减。

汽车荷载冲击力的计算:钢桥、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

桥、圬工拱桥等上部构造和钢支座、板式橡胶支座、盆式橡胶支座及钢筋混凝土柱式墩台,应计算汽车的冲击作用。填料厚度(包括路面厚度)等于或大于0.5米的拱桥、涵洞以及重力式墩台不计冲击力;冲击系数可按下式计算:注意结构基频(条文说明中记载)的计算;

汽车荷载的局部加载(理解为车辆荷载)及在T梁,箱梁悬臂板上的冲击系数采用0.3;

4.3.3汽车荷载离心力可按下列规定计算:弯道半径小于或等于250米时考虑离心力,多车道桥梁的汽车荷载横向折减系数;设计弯道时,当离心力与制动力同时参与组合时,制动力标准值或设计值按70%取用。

4.3.4汽车荷载引起的土压力采用车辆荷载加载,并可按下列规定计算;车辆外侧车轮中线矩路面边缘0.5米。挡土墙分段长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但不应超过挡土墙分段长度:当挡土墙分段长度小于13米时,B取分段长度,并在该长度内按不利情况布置轮重。

4.3.5人群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当桥梁计算跨径小于或等于50米时,人群荷载标准值为3.0KN/㎡;当桥梁计算跨径等于或大于150米时,人群荷载标准值为2.5KN/㎡;城镇郊区行人密集地区的公路桥梁,人群荷载标准值取上述规定值的1.15倍。专用人行桥梁,人群荷载标准值为

3.5KN/㎡。人群荷载在横向应布置在人行道的净宽度内,在纵向施加于使接哦股产生最不利荷载效应的区段内。人行道板(局部构件)可以一块板为单元,按标准值4.0KN/㎡的均布荷载计算。计算人行道栏杆时,作用在栏杆立柱顶上的水平推力标准值0.75KN/㎡;作用在扶手上的竖向力标准值取1.0KN/m。

4.3.6汽车荷载制动力可按下列规定计算和分配:不计冲击力,制动力为纵向力,按纵向力的加载长度进行折减。一个设计车道上由汽车荷载产生的制动力标准值按本规范规定的车道荷载标准值在加载长度上计算的总重力的10%计算,但公路1级汽车荷载的制动力标准值不得小于165KN;公路2级汽车荷载的制动力标准值不得小于90KN。同向行驶2车道为一个设计车道的2倍;同向行驶三车道为一个设计车道的2.34倍;同向行驶三车道为一个设计车道的2.68倍;但不应计入因此而产生的竖向力和力矩。

设有板式橡胶支座的简支梁、连续桥面简支梁或连续梁排架式柔性墩台,应根据支座与墩台的抗推刚度的刚度集成情况分配和传递制动力。设有板式橡胶支座的简支梁刚性墩台,按单跨两端的板式橡胶支座的抗推刚度分配制动力。设有固定支座、活动支座(滚动或摆动支座、聚四氟乙烯板支座)的刚性墩台传递的制动力,按表采用。每个活动支座传递的制动力,其值不应大于其摩阻力,当大于摩阻力时,按摩阻力计算。

4.3.7风荷载标准值可按下列规定计算:

1、横桥向风荷载假定适配地垂直作用于桥梁各部分迎风面积的形心上,其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横桥向风荷载标准值;K1:风荷阻力系数(普通实腹桥梁上部结构的风载阻力系数;桁架桥上不结构的风载阻力系数包含遮挡系数);K2考虑地面粗糙度类别和梯度风的风速高度变化修正系数:位移山间盆地、谷地或峡谷、山口等特殊场合的桥梁上、下部结构的风速高度变化修正系数按B类地表类别取值;K3地形、地理条件系数;横向迎风面积,按桥跨结构各部分的实际尺寸计算;

桥梁顺桥向可不计桥面系及上承式梁所受的风荷载,下承式桁架顺桥向风荷载标准值按其横桥向风压的40%乘以桁架迎风面积计算;桥墩上的顺桥向风荷载标准值可按横桥向风压的70%乘以桥墩迎风面积计算。悬索桥,斜拉桥桥塔上的顺桥向风荷载标准值可按横桥向风压乘以迎风面积计算;桥台可不计算纵、横向风荷载;上部构造传至墩台的顺桥向风荷载,其在支座的着力点及墩台上的分配,可根据上部构造的支座条件,按本规范汽车制动力的规定处理。

作用在桥墩上的流水压力标准值:桥墩的阻水面积,计算至一般冲刷线处;对具有竖向前棱的桥墩,冰压力可按下述规定取用:当冰块流向桥轴线的角度《=80度时,桥墩竖向边缘的冰荷载应乘以正弦角度予以折减。并

压力的合力作用在计算结冰水位以下0.3倍冰厚处。冰压力的分解;对流冰期的设计高水位以上0.5m到设计低水位以下1.0m的部位宜采取抗冻型混凝土或花岗岩镶面或包钢板等防护措施。同时,对建筑物附近的冰体采取适宜的冰体减小对结构物作用力的措施。

4.3.10计算温度作用时的材料线膨胀系数及作用标准值可按下列规定取用:各种构件的线膨胀系数,考虑最高温度和最低有效温度(条文说明)的效应。计算桥梁结构由于梯度温度引起的效应时,可采用图所示的竖向温度梯度曲线,其桥面板表面的最高温度T1规定见表,对混凝土结构,当梁高H小于400㎜时,A=H-100㎜;梁高H等于或大于400㎜时,A=300㎜。对带混凝土桥面板的钢结构,A=300㎜。混凝土上部接哦股和带混凝土桥面板的钢结构的竖向日照反温差为正温差乘以-0.5。计算圬工拱圈考虑徐变影响引起的温差作用效应时,计算的温差效应应乘以0.7的折减系数。支座摩阻力标准值:

篇3:学校道路设计规范

关键词:Solfix,有机胶结料,道路路基设计

1 工程概况

江苏城建学校选址位于常州市殷村南部, 规划用地面积共约54公顷, 共分为3个地块。学校规划总体上形成“一心、一环、双轴、六区”的空间结构, 规划采用三级路网形式构筑校园车行交通系统。一级路网为12m宽的校园主干道, 采用自由环型道路组织校园内部车行交通, 与校园内主要景观空间紧密结合, 串接校园各功能区域。二级路网为校园次干道, 主要串接建筑围合的组团空间。三级路网为建筑组团内部道路。近期对校园环型路网进行尽端式处理, 并与二级路网形成一个完整的车行交通体系。

本次设计规划道路车行道宽度9m。道路车行道部分采用双向抛物线型路拱, 平均横坡2%, 坡向道路外侧。道路远期车行道路面结构层为:5cm细粒式沥青砼 (AC-13C, 玄武岩骨料) +透层油+20cm聚合物 (SR X) 稳定级配碎石基层+20cm10%石灰土。

由于是建设期间, 本道路在建筑施工期间供施工车辆作为施工便道使用, 近期在施工完道路基层后, 暂时采用2cm双层沥青表处对面层简单处治, 1~2年后建筑全部施工完毕后直接在该路基上直接摊铺5cm细粒式沥青砼 (AC-13C, 玄武岩骨料) 面层。道路结构层以下采用60cm6%石灰土处理+20cm 3%灰土原槽翻挖处理, 以提高路基抗压回弹模量, 增强路基的整体强度, 土基抗压回弹模量不低于30M P a。

2 Soilfix聚合物应用结构设计

2.1 S o i l fi x一般结构形式 (如图1)

Soilfix材料和厚度推荐表 (见表1) 。

2.2 技术规范标准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 J 37-2012)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 T G 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 T G F 40-2004)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 J 1-2008)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 T G D30-2004)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程》 (J T G F 10-2006)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 G J 50-2001) 《路用水基-聚合物 (SR X-V R系列) 柔性道路结构设计标准》Q/T.R O M 001-2008标准、《路用水基-聚合物 (SR X-V R系列) 柔性道路基层施工技术规范》Q/T.R O M 001-2008标准。

Soilfix韧性结构层道路结构设计主要是依据国外全厚式沥青柔性长寿命道路的实际经验和标准, 依据美国州公路与运输官员协会 (AASH T O) 标准等设计方法和思路, 结合Soilfix材料的特点和实际工程数据采集而形成的《R O M IXH oldin g sL imited Desig n Criteria for Soilfix application to R oads》标准。

2.3 设计原理

(1) 首先Soilfix结构层属半柔性高韧性基层, 该种基层对上层传递来的荷载只起分散作用, 结构本身不受拉应力影响, 除材料软弱个体的破坏, 不存在结构的破坏, 所以该种结构层不像水泥路和水泥基层那样需要维修和大修。

(2) 对于二灰基层沥青路面而言, 车辆所造成的载重主要是透过二灰土板结层来负担, 路基土壤或级配层则是在于提供二灰土板结层一个稳定且均匀的支承。对于柔性路面Soilfix韧性基层而言, 则是透过应力传递与分布的行为, 将车辆的载重由路面结构内的所有材料来分担 (薄沥青面层、Soilfix级配料基、排水垫层、以及路基土壤) 。除了结构的作用以外, 沥青面层和Soilfix级配料基层都担负了保护道路结构其它材料, 不因为环境的影响而出现破坏的情况。而水泥和二灰结合料基层对所承受的弯拉应力反应十分敏感, 尤其在重载交通作用下很容易破坏。相反Soilfix半柔性路面结构的破坏不会造成开膛破肚式的养护和大修, 多数只要进行薄沥青面层 (磨耗层) 的维修处理, 再生或加铺就可以了。其次Soilfix结构层属柔性可避免干缩、温缩裂缝的产生, 并对温度裂缝能够“自愈”, 达到一定的修筑厚度后是理想的结构层材料。同时在施工控制方面Soilfix柔性基层能够克服粘结料不均、施工延时控制及污染大等缺点。

(3) 受力模型:该种道路基层的验算的主要控制指标是考虑面层沥青疲劳破坏的路面顶弯沉、Soilfix韧性层底的弯拉应力、土基本身的承载能力。因为Soilfix柔性基层相对水泥和二灰层, 具有较小的刚性和较大的抗变形能力, 在相同的交通条件下前者的容许弯沉明显大于后者。英国T R R L L r833以线图的形式介绍了沥青混凝土面层在不同基层上的容许弯沉, 反映出沥青混凝土铺在半刚性基层和柔性基层上的容许弯沉比例在1.5~1.8之间。也就是说在在同样的交通荷载下, 如果半刚性基层的容许弯沉为20, 则柔性基层的容许弯沉为30~36。在此以累计当量轴次10×10的6次方为标准分别对两种基层结构进行厚度验算, 结论聚合物Soilfix半柔性高韧性基层应用是可行的。

2.4 设计原则

设计在满足工程经济的前提下符合城市主次干道Ⅱ级标准的要求, 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还要综合考虑工程造价, 施工技术条件, 地质气候, 材料来源等其它影响因素。

数目增加不大的情况下, 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不轻易的采用低指标和极限指标, 同时不要不顾及工程量的增加采用高指标。在路线部设时尽量保证行车安全, 舒适, 快捷的前提下做到工程数量小, 造价低, 使用成本低, 经济效益好的目的。

3 Soilfix结构层设计计算:

依据R O M IX H olding s L imited Desig n Criteria for Soilfix application to R oads标准和美国沥青协会AI IS-181、AI M S-1設計方法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 T GD50-2006) 。

3.1 根据表2和甲方要求的荷载要求确定

确定Soilfix道路荷载能力等级, 我国道路标准轴载是100k N, Soilfix标准轴载是80k N, 根据表2和甲方要求的荷载要求确定重型车辆当量荷载E SAL s。

例如:4轴40吨重型卡车当量荷载E SAL平均值为1.8 x 1000000 e.g.

见表2, 4-axle T ruck=Ave 1.8 E SAL s3

将平均每日各类型车辆换算成标准轴载80k N的当量荷载。

3.2 根据交通设计和表3要求确定总当量荷载ESALs

一般横断面为3幅路设计, 一般路段为双向4车道。

(1) 查表法。

设计寿命:15年, 年平均交通增长6%。

主干道年平均交通日流量3000~15000辆 (小轿车) 折合成重载交通单向单车道平均值取3000辆、次干道折合成重载交通也按3000辆计算, 按四轴货车查表3, 40t重型卡车当量荷载E S AL平均值1.8取2, 依据表3确定总当量载荷为E SAL s=54.03×106。

(2) 新建路计算法。

设计寿命15年, 交通日流量15000辆、车道系数取0.45、年交通增长6%。

N e为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N i为路面竣工后第一年的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Y为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t为设计年限;η为车道系数。

根据方向分布系数D, 单向车道数N=2, η取0.45

(3) 比较A和B。

E SAL s=54.03x 106和N e=57.34×106代入表4。

3.3 道路等级的确定

根据表4确定按T 5级路施工, 基层soilfix厚度150~180mm, 面层沥青混凝土厚度最小40mm。

以上这些应用数据和等级, 是R om ix公司依据道路试验和化验室试验得出的真实结果和依据, 相对应比国家标准要高。

3.4 S o i lfi x结构设计结果:

基层采用200mm结构厚度的soilfix聚合物稳定碎石层, 添加量按压实后实方计算, 实方每10方加Soilfix 9升, 压实度为大于97%, 考虑地基层下的地下水和毛细水的影响, 杜绝软基沉降因素在道路施工时, 道路结构层以下采用60cm 6%石灰土处理+20cm 3%灰土原槽翻挖处理, 以提高路基抗压回弹模量, 增强路基的整体强度, 土基抗压回弹模量不低于30M P a。

道路要求完成软基处理压实合格后铺筑Soilfix层、并常温阳光下自然养生, 以压实度控制施工质量, 30天后检测弯沉, 回弹模量数据。

因为Soilfix处理层是柔性基层, 不需要设置收缩缝, 不需要频繁洒水养生, 铺筑后3~12h即可开放所有交通, 晴天连续4~5日, 路表干燥后即可铺筑沥青面层。

参考文献

[1]R omix International L td公司标准/规范[S].Q/T.R O M 001-2008.路用水基-聚合物 (SR X-V R系列) 柔性道路结构设计标准 (修订版) [S].2010.

篇4:循规范自律之辙 走健康发展道路

锦纶近两年发展迅速,一直在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与此同时,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锦纶行业的赊销问题越来越严重,已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整个纺织产业链的安全。

在赊销问题越发严重的情况下,以“循规范自律之辙,走健康发展道路”为核心议题的锦纶行业规范赊销工作新闻发布会于9月8日在江苏盛泽举办。行业领导、企业家共聚一堂,商讨规范锦纶行业赊销工作的办法,并发布了相关倡议书。

赊销问题日益严重

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锦纶分会会长、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卓胜介绍,锦纶纤维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重要原料之一,性能优良,由于高售价被称为化学纤维中的“奢侈品”,这些年取得了较快发展。

但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外部需求低迷,各种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锦纶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尤其是困扰行业及下游行业多年的赊销问题日益严重,已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整个产业链的安全。产业链的上下游行业之间是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关系,如果不能尽快解决锦纶行业和企业所存在的赊销问题,整个锦纶行业的运行将更加困难,后果不堪设想。

“确实如此,近年来,中国锦纶产能在上游原料发展及下游消费升级的驱动下,以年均12%的增长速度在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更激烈的竞争。竞争手段还从产品质量、服务、价格,不幸最终演化到交易方式上。保守估计,整个锦纶行业的赊账总额可达100亿元,形成了连环赊欠,严重威胁到了产业链的安全。”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锦纶分会秘书长邓军说。

纺丝企业深受困扰

据了解,锦纶赊销始于2003年,当时锦纶行业处于上升期,日子很好过,逐渐有下游企业使用自身信用进行赊销。“赊销行为容易增加企业风险,使企业财务成本严重失真;同时下游企业借零成本资金买设备、上项目,也会误导人们对市场的判断。”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表示。

长乐力恒锦纶科技有限公司由香港力恒(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创建,集锦纶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面对如今锦纶行业的情况,公司董事长陈建龙有许多话要说。

陈建龙表示,在市场低迷、要素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力恒锦纶与业界同仁一样,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尤其突出的是企业应收的账款越积越多,已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转。如果这种局面不改变,力恒和其他锦纶企业都将达到无法承受的地步。

吴江福华织造有限公司专门从事锦纶长丝机织物的生产与销售,是锦纶行业重要的下游客户。对锦纶行业的赊销问题,董事长施清岛也很担心。

“锦纶纺丝企业深受赊销模式的困扰,随着赊销规模的日益扩大,积聚风险也不断加大,连环赊欠的现象屡见不鲜。其实从今年6月起,我们就已通过相关渠道获悉了国内主要锦纶民用长丝生产企业将开展规范行业赊销模式的消息。我们希望锦纶行业尽快解决赊销问题,降低产业链的运行风险。福华与多数锦纶下游企业一样,都希望可以规范赊销行为。同时我们也希望上游锦纶企业今后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为下游应用开发出更多优质原材料,打造出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共同推动产业链的健康持续发展。”施清岛说。

行业发起规范赊销倡议书

为规范行业销售模式,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锦纶分会多次组织重点企业研究行业销售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制定规范方案和工作计划。

6月中旬,锦纶行业龙头企业峰会在福建莆田召开,以八家龙头企业为代表的锦纶民用丝行业就规范行业赊销工作达成一致共识:一是从近日起各相关锦纶企业停止欠款销售,不再新增应收款数量、规模及品种;二是相关企业制定计划和工作方案,逐步理清应收账款,加大欠款回收力度;三是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督,由化纤协会和锦纶分会牵头组织,定期召开相关企业和人员碰头会议,研究规范措施,制定应对策略以及检查监督。

7月13日,八家锦纶民用丝龙头企业又齐聚长乐力恒,召开第二次规范销售行为的龙头企业峰会。会上,化纤协会通报了行业欠款客户调研报告,与会企业讨论研究了规范销售、清欠应收账款的详细工作方案,经过讨论,企业一致同意自2015年9月起,八家龙头企业开始实施现款现货的销售模式,并根据企业各自情况,制订本企业应收款清欠方案。

在9月8日的锦纶行业规范赊销工作新闻发布会上,12家锦纶企业发起规范行业赊销、清理应收账款工作。行业内倡议,自2015年9月起,停止赊销行为,执行现款现货销售模式;逐步回笼应收账款,2016年12月止,应收账款回笼完毕;呼吁锦纶全行业积极响应此次规范赊销行动,限产自律,在此次活动中自觉杜绝侵占同行客户行为;呼吁下游客户理解并支持此次行动,上下游配合,共同解决上下游赊欠顽疾;呼吁锦纶全行业恢复市场秩序,公平竞争,以服务、品质和差异化为产业链创造价值,提升行业整体竞争能力。

对于此次赊销规范行为,陈建龙表示,这对锦纶产业可持续发展有深远影响,是重要的里程碑,也是历史赋予企业的责任。施清岛也表示作为下游客户愿与业界同仁一道积极响应。

篇5:学校道路设计规范

《秋凌景观学习网》致力于[景观.建筑.规划]学习,搜索微信号:yy630430添加关注,一起学习探讨!

一、消防

1.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转弯半径不应小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小于12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供消防车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大于3%。

2.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消防车道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俩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小区内尽端式道路不宜大于120m,应设置不小于12m*12m消防回车场。(考虑到车行方便,及景观效果一般尽端路超过35m,设回车场)。回车场模式见下图(m)。

5.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多层建筑群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2m*12m,高层建筑回车场面积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L”形

“T”形

“O”形

注:图中下限值适用于小汽车(车长5m,最小转弯半径6m);上限值适用于大汽车(车长8~9m,最小转弯半径10m)

二、车道

1.道路纵坡

1.1居住区道路纵坡控制坡度(%)

道路类型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

机动车道≥0.2≤8.0

L≤200m≤5.0

L≤600m

非机动车道≥0.2≤3.0

L≤50m≤2.0

L≤100m

步行道≥0.2≤8.0≤4.0

注:1.摘自《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

2.L为坡长。

1.2在地形坡度较大的个别困难地段,道路纵坡极限值不宜大于11%,其坡长不大于80m,路面应由防滑措施。

2.道路纵坡

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1.5%~2.5%。

人行道横坡为1.0%~2.0%

3.道路宽度

3.1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3.2 小区级道路:路面宽6.0~9.0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3.3 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

3.4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3.5 双车道:W=6.0~9.0m(场地主干道双车道宽度,小型车双车道最小宽6米,大型车双车道最小宽7米)

单车道: W=3.5~4m;(车道兼具回车通道作用,应按照停车场标准设计车道宽度)

4.转弯半径

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道路内路牙最小半径)

6.0m:车长不超过5米的三轮车、小型车。

9.0m:车长6-9米的一般二轴载重汽车、中型车。

12.0m:车长10米以上的的铰接车、大型货车、大型客车等大型车。

基地出入口转弯半径应适量加大。

5.道路与建筑物间距

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的最小距离(m)表

道路级别

与建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

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03.02.0

多层3.03.02.0

有出入口—5.02.5

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02.01.5

多层2.02.01.5

围墙面向道路1.51.51.5

注:1.摘自《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

2.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边缘之路面边线;当小区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缘。

3.建、构筑物无组织排水,则为散水边缘至道路边缘。

三、人行道

人行道宽:不小于1m,并按照0.5的倍级递增。

路牙要求:车行与人行道之间路牙地面高度在100~200之间;人行与草坪之间宜0~120。

四、停车场

1.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用地面积以小型车计算,停车场宜设置在行车方便、距建筑外墙面约6m,尽量不影响居民生活宁静和不影响景观环境地段。

2.机动车停车场用地面积按照当量小汽车位数计算。停车场用地面积每隔停车位为25~30㎡,停车位尺寸以2.5m*5.0m划分(地面划分尺寸)。

3.当量小汽车换算系数表

车辆类型各种车辆外轮廓尺寸(m)车辆换算系数

总厂总宽总高

微型车3.51.61.80.7

小型车4.81.82.0轻型车7.02.12.61.中型车9.02.53.22.0

大型汽车(客)12.02.53.23.0

注:本表摘自《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CJ100-98。

4.停车场的停车方式,根据地形条件以占地面积小、疏散方便、保证安全为原则,主要停车方式有平行式、斜列式、垂直式三种。其中间最小距离以小型车为例,停车方式见下图

平行式 斜列式

垂直式

5.停车场最小坡度0.3%,与通道平行方向的最大纵坡为1%,与通道垂直方向为3%。

6.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10%;

7.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不宜超过10%;

8.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方便居民使用,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m;

9.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留有必要的发展余地。

10.自行车停放每个车位按1.5~1.8㎡,摩托车每隔车位为2.5~2.7㎡。

五、绿化覆土

1.地下设施覆土绿化构造层包括防水层、隔根层、排水层、过滤层、栽植土壤层、植被层。

2.如挖槽原土基本为自然土质(湿容重约为1600~1800kg/m3),可回填实施绿化。回填厚度300cm,最低不小于150cm。不应回填渣土、建筑垃圾土和有污染的土壤。

3.如地下设施覆土厚度仅为150cm,为防止部分植物根系穿透防水层,需在防水层上面铺设隔根层。可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PVC卷材等多种材料,如用PVC卷材,厚度1~2mm,搭接宽度6cm。如地下设施边缘有侧墙,则应向侧墙面上翻25~35cm,排(蓄)水设施必须铺设在隔根层的上面。

4.为了防止栽植土壤经冲刷后细小颗粒随水流失,造成土壤中的成分和养料流失,并堵塞排水系统。应在排(蓄)水层上面铺设过滤层,并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根系穿透性。可用级配砂石、细沙、土工织物等多种材料。如用双层土工织物材料,搭接宽度必须达到15~20cm,覆土时使用器械应注意不损坏土工织物。

5.地下设施覆土绿化植物根系生长适宜的覆土厚度一览表

大乔木根系生长:150~300cm

中、小乔木根系生长:100~150 cm

大灌木根系生长:60~80 cm

小灌木根系生长:40~50 cm

宿根花卉根系生长:30~50 cm一、二年生花卉根系生长:20~30

6.威海规定:居住区地下车库屋面覆土不应低于1.5m,在居住区集中公共绿地下设置地下停车库时,屋面覆土不应低于2.5m。

六、植物

树木与地下管线最小水平距离(m)

管线名称新植乔木现状乔木灌木或绿篱外缘

电力电缆1.53.50.5

通讯电缆1.53.50.5

给水管1.52.0—

排水管1.53.0—

排水暗沟1.53.0—

消防龙头1.22.01.2

燃气管道(低中压)1.23.01.0

热力管2.05.02.0

注:1本表摘自《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 水平距离指:乔木地径外缘及灌木分枝外缘距管道外缘的净距。此注也适用于下表。

树木与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外缘最小水平距离(m)

名称新植乔木现状乔木灌木或绿篱外缘

测量水准点2.02.01.0

地上杆柱2.02.0—

挡土墙1.03.00.5

楼房5.05.01.5

平房2.05.0—

围墙(高度不大于2m)1.02.00.75

排水明沟1.01.00.5

注:1本表摘自《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

七、踏步与坡道

1.踏步

1.踏步常用高度及宽度,H=0.12~0.15m,W=0.30m~0.35m;2H+W=60~65(cm)。

2.可坐踏步: H=0.20~0.35m,W=0.40~0.60m。

3.连续踏步数最好不要超过18级,18级以上应在中间设休息平台,平台不小于1.20m。

2.坡道

最小净宽1.5米,平台最小净深2米。纵坡不大于2.5%

扶手:室外踏步级数超过了3级时,残障人轮椅使用扶手: H=0.68m.85m。

缘石坡道现通用三面坡及扇面坡,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地面高差不得大于20mm。见图

八、场地排水坡度

1.各种场地的使用坡度(%)

场地名称适用坡度最大坡度备注

密实性地面和广场0.3~3.03.0平原地区最大坡度应为1%,山地最大坡度为3%。

广场兼作停车场0.2~0.51.0-2.0

室外场地

儿童游戏场

运动场

杂用场地0.3~2.5——

0.2~0.5

0.3~2.9

绿地1.5~1033—

湿陷性黄土地面0.5~7.0

注:摘自: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 CJJ 83-99、《公园设计规范》 CJJ48-92

2.软质地表的排水坡度(%)

地表类型最小坡度最大坡度适宜坡度

草地1.0331.5~10

运动草地0.521

栽植草地0.5视土质而定3~5

注:1.摘自《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

2.人力修剪机修剪的草坪坡度不宜大于25%。

九、空间尺度

1.在场地设计中D/H=1,2,3为最广泛应用的数值。

实验证明:

D/H=1:当处于45°仰角时,是观赏任何建筑细部的最佳位置,相当于视点距离建筑物等高的位置;

D/H=2:当处于27°仰角时,视点距建筑物有建筑物2倍的距离,这时,及能观察到建筑的细部,又能感觉到对象的整体性,进则观察细部,退则观察整体,乃观察建筑的最佳观察点。

D/H=3:当处于仰角18°时,视距相当于建筑物高度的3倍,能感觉到以周围建筑为背景的十分清楚主体对象。

2.人能较好的观赏景物的最佳水平视野范围在60°以内,观赏建筑的最短距离应等于建筑物的宽度,即相应的最佳视区是54°左右,大于54°便进入细部审视区。

3.垂直界面对空间的划分与控制作用,与其高度及相对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因而在处理外部空间时,还要考虑建筑的高度(H),与围合空间的间距(D)之间的比例关系。以人站在建筑围合空间的正中央为例。

D/H在1与2之间时空间最为紧凑。在苏州园林中经常见到此类型空间

D/H=2时,中心垂直视角45°,可观察到界面全貌,视线仍集中于界面西部,具有较好的封闭感。

D/H=4时,中心垂直视角为27°,是观察完整界面的最佳位置,为空间封闭感的上限。故欲在广场和庭院营造围合感,其空间D/H不宜大于4。此点时界定围合与开敞的分界点。

D/H大于4时,两界面间相互间的影响已经薄弱了,没有围合之感。

4.广场空间适宜尺度

6m左右可看清花瓣,20~25m可看到人的面部表情,这一范围通常组织为近景,作为框景,导景,增加广场景深层次。

中景约为70~100m,可看清人体活动,一般为主景,要求能看清建筑全貌。

远景150-200m,可看清建筑群体与大轮廓,作为背景起衬托作用。

作为人们休闲、活动的文化性广场,尺度是由其共享功能、视觉要求、心理因素和规划人数等综合因素考虑的,其长、宽一般应控制在20~30m左右为宜。在居住建筑或一般公共场地,尤其应该注意,忌大而空。

十、其他

心理安全距离: L=3.0m

谈话距离: L>0.70m

座椅:高0.35-0.45m;座面倾角6-7°;座面宽0.4-0.6m;靠背与座面夹角98-105°;靠背0.35-0.65。单人椅: L=0.60m左右,双人椅:L=1.20m左右,三人椅: L=1.80m左右。

桌:高0.65-0.7m;面宽0.7-0.8(四人用)。

水深:人工水体进岸附近2.0m范围内水深不得大于0.7m,否则应设护栏;无护栏的园桥、汀步附近2.0m范围内水深不得大于0.5m。儿童泳池水深0.5-1.0m为宜,成人泳池水深1.2-2m为宜。养鱼因雨种类不同而异,一般池深0.8-1.0m,并需保证水质的措施。水生植物深度视不同植物而异,一般浮水植物(睡莲)水深要求0.5-2.0m,挺水植物(如荷花)水深要求1.0m左右。

汀步:步距≤0.5m

栏杆:低栏杆:H=0.2~0.3m;中栏杆:H=0.8~0.9m;高栏杆:H=1.1~1.3m。栏杆净空不大于0.11米。

亭:H=2.40~3.00m,W=2.40~3.60m,立柱间距=3.00m左右。

廊:H=2.20~2.50m,W=1.80~2.50m。

篇6: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一、厕所不得设于人流密集的位里,如主要楼梯旁等。

二、厕所应组织通风,避免气味溢入走道及室内:

1.设于教学楼的尽端,使两侧开窗,创造通风条件,并于走道设一道门隔开;

2.设干教学楼的尽端,从阳台连接厕所入口;3。设于两排楼的中间部位自成体系,从阳台入口,较为理想。

楼梯

上一篇:飞鸟尽良弓藏下一篇:打印机耗材成本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