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聋生阅读能力

2024-08-08

提高聋生阅读能力(精选6篇)

篇1:提高聋生阅读能力

重视口语教学 提高聋生写作能力

【摘要】一直以来,聋人的语言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的核心问题,经历了手语、口语、书面语、综合交际等方法之后,最终哪一项才是聋人教育的最佳选择仍无定论。本文主要从聋生口语能力的几个现状:早期的听力语言康复、自然发展、手语限制书面语发展、手语限制书面语发展。提出了提高聋生写作能力的方法即重视口语教学。

【关键词】聋生 口语教学 写作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从一百多年前聋人纳入人们的视野之后,聋人的语言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的核心问题。经历了手语、口语、书面语、综合交际等方法之后,人们则更倾向于“手口之争”,最终哪一项才是聋人教育的最佳选择仍无定论。一般聋人与健听人交流的方式有三种:口语、书面语和手语。实践证明,只有书面语表意最明显,最容易被聋人和健听人所接受。书面语表达能力越强,交流质量也就越高。而聋人的书面语在运用方面存在众多语病,如:语句颠倒、句子歧义、词汇贫乏、不会修辞、句型简单、无中心意思等等。这些现象往往给聋人与健听人的交流增添了许多的障碍,以致使他们接受信息的速度迟缓,认知范围狭窄,对客观事物的理解不够,不利于他们健康心理的发展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口语和书面语是帮助聋生融入社会的桥梁,其掌握水平预示着与社会的融合程度。聋教育的重要任务则是帮助聋人掌握主流社会的语言。

我们知道,手势语固然便于聋人聋人之间的交往,但聋、健之间的交流唯有书面语最为实用。而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在教学中以口语主导各种表达方式的意义在于:

(一)让聋生形成口语的表达习惯,利于语言的输出与输入,使他们无论是接收或表达,都遵循着规范的语法结构,使交流更加通畅。

(二)促进聋生外部语言内化,建立起第二信号系统,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1]

二、聋生的口语能力现状分析

(一)早期的听力语言康复

近几年随着康复理念的不断进步,以及相关听力学、医学、语言学、病理语言学、言语矫治学等学科的发展,聋童的早期诊断、早期佩戴助听器设备、早期

子中的词序位置不同——主词优先、否定置后,较少使用虚词,少见修辞,有自己的常用词和惯用词等等。而聋生在手语中经常省略助词和叹词,使句子不连贯。用手语表示的句子不利于迁移、活用,这样会限制书面语词汇的扩充,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就出现了一种尴尬的局面:聋人的书面语形成了借用本国文字写的、按照手语习惯写出来的“外国字”。从而影响聋人与健听人之间的交流。

(四)聋生学习口语困难重重

1、感知觉活动贫乏,范围狭窄,缺乏完整性

听力障碍儿童由于得不到声音刺激,在每一瞬间能够直接反映到他们大脑中的只是出于视野之内的东西。正常人能够凭借听觉感知到得许多客体、过程和现象,他们都无法听到、无法感知,因而他们对复杂环境的感知不够完整,他们所能反映的出来的客观现实比较贫乏狭隘。

[4]

[3]

习得语言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声音环境,正常儿童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听觉途径来获取和发展语言,而聋生只能通过“看”来习得语言,可想而知,聋生学习口语是多么困难。

2、言语器官发展迟滞

言语器官指人们用来说话的各个器官。听觉丧失影响了了儿童言语运动分析器的正常发展,儿童由于失去了借助听觉模仿说话的可能性,因而变成不会说话的人。他们的发音器官不能产生言语运动,也就不能产生言语运动的感觉,听力障碍儿童的言语运动器官基本上处于发展停滞的状态。即使经过了学前的语言康复,在说话能力上,听障儿童口语的清晰度也较低,具体表现在说话比较慢,时间、节奏和音调不正常。换气,响度都掌握不好,有时增加或减少某个音节,发一些辅音时,舌头位置不对等,正常人很难听懂。

3、缺乏学习口语的条件

前面已经提过,大部分听障儿童的发音器官并无病变,因此,家长和聋教育工作者将大量的精力放到了听力语训上面。但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听觉障碍者学习口语需要具备若干必要的条件,如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良好的语言环境、听觉障碍者智力正常、无其他显著障碍等。而对大多数聋人来说,这些条件无疑是非常苛刻的,故聋生学习口语的道路依旧困难。

[5]

三、提高聋生写作能力策略——重视口语教学

(一)聋校教师的教学语言选择——手口并用

在聋校教学中,教师担任着传授者、指导者、研究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怎样

境图,情景歌,边说边看,有针对的进行强化训练。如教学复韵母ie及音节ye,可练习四声说话:ye椰子汁,我爱喝椰子汁;ye爷爷,我爱爷爷;ye也,我也有铅笔;ye叶,绿色的树叶。学生可以根据四声说话,认识不同的字,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聋生不仅认识了生字,理解了词义,还学会了运用。

在聋校的中高年级,教材中主要以阅读为主,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问答、复述和背诵来进行说话训练。

3、重视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的过程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教师应该营造民主的口语交际氛围,是学生敢说,爱说,又要对学生的心理水平、认知能力做好宏观调控。教师必须要求聋生和谐的与他人交流,重视对聋生礼貌用语的指导,对学生明显的语病应及时予以纠正。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聋生想说、敢说的心理素质和语言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为良好的书面语水平打好基础。

(三)、加强聋生听力语言训练

前文中已经提过,我国的听力语言康复正在不断进步,也有一些比较成功的接受康复的聋生已经进入了普通学校读书,甚至有些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周婷婷等。但是,也有很多客观的因素正在阻碍着聋生的语训发展。如:家长对聋生语训的认识程度、经济状况以及社会对聋人的影响等。

1、提高聋儿家长的认识程度

聋儿康复有“三早”,即早发现、早佩戴助听器或安装人工耳蜗、早训练。3岁以前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的最关键时期;7岁以前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而在此期间,与聋儿最密切的就是他们的家长了,家长的认识程度是决定聋儿能否在最佳时期进行语训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政府、社区和医院在确定这一家庭中有聋儿后,应通知早期干预机构,让其对聋儿的家庭进行干预。首先要对其家长做好心理工作,以便让家长以好的心态来面对家中的聋儿;其次就是对聋儿进行听力评估,检查聋儿的听力水平可以接受怎样的治疗,佩戴助听器,换人工耳蜗等等。当该儿童需要进行听力语言康复时,一定要提醒其家长在聋儿适龄时将其送往指定的康复机构进行语训。以免错过了聋儿语言康复的最佳时间。

2、加大对贫困聋生家庭的经济支持

听力损失给聋人的生活、学习、工作都带来了极大地困难,而根据观察和检查,多数聋儿都是有残余听力的,合理的听力补偿,可以使残余听力得到充分的[7]

[3]陈少毅.从聋到龙[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13页

[4]王志毅.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12页 [5]陈少毅.从聋到龙[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15页

[6]沈玉琳,邵宝兴.中国手语实用会话[M]扬州:扬州大学出版社,2009:2页 [7]陈少毅.从聋到龙[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26页 [8]陈少毅.从聋到龙[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30页

篇2:提高聋生阅读能力

一、提高聋生书面语能力的必要性

《全日制聋校课程计划》在“学科”教学任务中提出:“所有学科都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听觉损失严重且频率补偿不全的学生,各科教学也要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语、书面语能力列为教学任务之一。”口语和书面语是聋人与社会沟通,彼此交流思想的工具。聋生在校学习阶段,是聋生各种语言发展、提高的重要阶段,而聋校的语文教学是重要渠道,提高聋生书面语表达能力,是聋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我认为,使聋生能够较通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减少与正常人交流的障碍,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二、聋生书面语现状的原因分析

作为聋校教师,我长期思考了聋生的多篇日记和作文,阅读专业理论书籍,和同事探讨等发现,聋生书面语的词序倒装等现象并不是其思维不正常、逻辑混乱所致,倒装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具有一定规律。如:(1)我饭吃。(动宾倒装)(2)接受老师的批评我。(主谓颠倒)(3)他早已举起高高地手。(修饰语倒置)(4)开会时同学们提出了决心(词语搭配不当)„„教学中,我们深深感到聋生学习书面语确实存在很多困难,仔细分析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缺陷的影响。

视觉的功能和听觉不同,要求聋哑儿童用听觉来认识和理解字意和其含义,是十分困难的事。因为听力障碍,最终导致聋生没有在认识事物的同时形成口语,严重影响他们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的能力形成,使聋生以视觉代替听觉,在书面语学习中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2、语言环境的影响。

教学中发现:聋哑儿童对于 “共产党”、“电影院”等词汇书写正确率一般比较高。分析发现,这些词语都是聋哑儿童在家庭、社会生活等经常见到并有过多次书面语刺激,但是课堂上学到的词汇、句子却缺少书面语刺激。大多数聋生家长与孩子交流,习惯使用手势语,在使用手势语出现沟通困难时,干脆任其自由发展,这些状况极大影响了聋生书面语能力的提高。

3、教学因素的影响。

就大多数聋校语文课教学看,虽然多数语文教师把发展聋生的语言能力当作重要任务来完成,但是在进行口语和书面语学习训练的时间上极易造成分配失衡,继而忽略书面语能力的训练。另外,因为聋生使用的手语和规范的书面语表达很不一致,也大大影响了书面语的提高。如:“天上有月亮。”大多数聋生由于手语自身特点和实际沟通的便利,常常打出的手语却是“天上月亮有。”或“月亮天上有。”,诸类现象还有很多。就此意义上讲,手势语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规则,对聋生学习规范语言存在干扰作用,而学生之间利用手势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书面语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4、社会及家庭的影响。

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聋生书面语言的应用有其局限性,课堂上学习到的书面语不能及时巩固,加上社会上有些键听人片面认为,聋生只会指指划划,懒得与聋生打交道等现象,结果是极大地挫伤与消弱了他们学习书面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不愿与键听人来往,这样就大大缩小了他们的生活圈,丧失了向健听人学习语言、正常交往的良好机会。再加上大多聋生家长注重简便,认为书面交谈即费劲又费时,极不方便,一般家长不愿意与孩子进行书面语交流,有的根本就没有与孩子进行书面交谈的意识。这样一来,聋生在学校学到的语言知识也就很难得到实践与提高。

三、提高聋生书面语言能力的措施

要提高聋生书面语言能力,其正确途径应当是双管齐下,手语先行,先帮助学口语、看话、识字学文化,再有效促进书面语形成,达到聋哑人与键听人之间进行健康交往的目的。

1、培养学生使用书面语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人直接学习的内部动因。我们可以想办法让学生在实际交流过程中,体验到用书面语言交流的成就感,培养学生使用书面语言的习惯,在学校或班上形成一种使用书面语言交流的氛围。例如,在与普通学校举办联谊活动时,让聋生和正常学生交流,活动结束,聋生比一比谁获得的信息多,写出来互相传阅,使他们体会到使用书面语言交流的成功。这样做既能促进健全学生更多地理解,关心和帮助聋生,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又能克服聋生的自卑心理 1 与孤立感,使聋生愿意向健全人学,促进语言水平和书面语能力的不断提高。

2、坚持说话、写日记。

聋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说话水平。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只有具备一定的正确的说话能力,才能运用文字正确记录说话内容。由于聋生说话清晰度有限,不易被人听清,所以在教学中,最好采用说、写并举的方式,鼓励聋生把他们说得不清楚的话,用文字清楚表达出来。写日记是提高聋生书面语表达能力操作性极强的措施。它能有效培养发展聋生语言能力,是聋生自学、进行语言实践的最好机会。聋哑儿童个体间差异很大,形成信号系统的途径也各不相同,但是,只要能形成信号系统,就为读和写奠定了基础。老师在学生写日记之前,要求学生最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写真事抒真情,对不同语言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有的可以限定一定页数;有的可以写上一句或几句通顺、连贯的话就可以;有的可以要求两天一篇,有的可要求一周一篇。在学生写完日记后,教师要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并尽量在了解学生表达意愿的基础上批改日记,同时,还要经常讲评日记。这样不仅巩固、提高了聋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3、强化课外阅读,积累语言。

课外阅读对于形成聋生语言能力的帮助很大。阅读是语言记忆、积累的过程,书面表达是一个提取语言应用的过程。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提高聋生思维、理解能力。语言积累得越多,书面语的应用越得心应手,如鱼得水。鼓励聋生要充分利用多种学习途径,进行课外阅读,积累语言。如:鼓励聋生利用好学校阅览室的优势,多读课外读物,并能利用学习资源及时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在图书选择、读书方法等方面加以重点指导,先引导聋生借阅图文并茂的资料,扩大知识面,帮助提高理解能力;在聋生具备一定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再引导聋生摘抄好词好句、名段名篇,并能背记一些片段,积累语言,促进语言应用,巩固语言成果。

4、创设语言环境

校园语言环境在聋生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起决定性的作用。聋校应充分利用标语、墙报、板报、宣传栏,以及增设通知栏、启示栏等手段,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聋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影响与熏陶。其次,还可以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写心理话、留言等形式,给聋生使用书面语搭建学习的平台。此外,鼓励家长多与聋生开展笔谈活动也很重要。就是不失时机地激发聋生产生语言交往的需要,让他们感到随时随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增强学习书面语的信心与动力。聋生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与整个社会上的人交往,如果校园语言环境能够与家庭语言环境和社会语言环境结合起来,共同为耳聋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效果将会更好。

5、创造性地进行语言教学。

全面提高聋校聋生书面语表达能力,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语言教学。聋校的教师必须站在特殊教育的前沿,根据学生思维、认知等特点,有针对性进行教学改革,强化语言训练,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科学的优势,开展声像教学,将无声世界提高到有声世界。利用聋哑人残余的听力,进行听觉训练和语言培训。从早期教育开始,引导聋儿模仿健听人发音,并能分析一个音节的声韵母,记下一个汉字的音素,把说话、写话和看话结合起来,为发展书面语言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聋生书面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我们不断探索总结,不断创新,聋生的书面语能力将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形成和发展聋生语言能力初探

摘 要

聋生的语言能力往往被忽视,而特殊教育学校对聋生的培养目的之一,就是要让聋哑学生能够在社会上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其与正常人的交往能力,决定了他们生活的是否幸福。本文就这方面将自己多年来的探索进行了理论研究。笔者认为,形成和发展聋生的语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坚持听觉训练;二是以看促听、听看并举;三是加强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多读多写,不断提高他们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听觉训练 视觉训练 激发兴趣 聋生语言

一、坚持听觉训练,为耳聋学生学习语言创造条件。

尽管有些学生戴助听器后,具有一定的听力,但仍需要有意识的继续训练他们的听觉功能,增强听觉感受力,我对他们经常注意进行以下一些训练:

首先,引导耳聋学生借助助听器来增强聆听意识,养成自觉聆听的习惯,这是培养学生依靠残余听力,提高语言 能力的主要途径。

其次,经常利用辨别不同的声响来巩固和提高耳聋学生的听觉功能,其具体做法如下:

1、听音练习,提高学生对各种场所物体声的辨音能力。

2、在课堂无知觉中,随时随地进行听与说的训练,在辨听训练过程中重视发展学生的语言。

3、取得家长的支持,在家庭与学生的交往中让他们亲自体验,多去实践。家庭生活中的语言,往往是课本中所学不到的,因此让家长有意识地联系生活实际同聋生进行言语交往,对丰富他们的语言,提高其听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校家庭两位一体,教师与家长相互配合对聋生进行听说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二、“以看促听、听看并举”,是提高耳聋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条件。

1、重视背诵,给学生创造口语交流的机会。我要求学生凡学过的课文百分之九十以上让他们熟练地背诵或复述其内容。此外,通过每日一成语,说格言等形式,不放过一切可以利用口头表达的机会。

2、组织多种形式的听(看)话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利用晨练、课间及课余时间组织一些日常用语问答竞赛,还随时地进行背听与看话小游戏。因为班级学生的听力有一定的差异,我就把学生排成一列,有的面对面,有的背靠背,教师说词句,由第一个听力好的学生用耳去听,把听到的传给第二个学生,第二个学生听力差一点的通过看口,把看到的再传给第三个同学,依次类推,一个听,一个看。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听、看老师的声音和口型,而且也增强学生相互之间的听、看意识,真正做到听、看训练相结合。

3、在实践中,让耳聋学生反复接触语言,鼓励他们多用口语与人交往,让学生在听看的基础上逐步由学话向会话发展。

首先,我有意识的给学生创设对话情境。如:帮助老师转告他人一件事,或者给同学代买一样东西,把学生带到公共场所,接触实际发展语言等等类似的事情让学生多去实践,拓宽耳聋学生获取语言的渠道,增加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认识能力。

其次,耳聋学生利用听觉对有声语言的辨别能力如何,往往同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有直接关系。所以,我结合无知觉实践除了注意对他们进行听说训练之外,还重视读与写的训练。在鼓励学生读写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语言规则,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听觉对辨别语言意义能力的提高。

三、加强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多读多写,不断提高他们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自如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1、注重阅读指导

阅读,是人们向大脑贮存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担负着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使命。俗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恰恰说明读的重要性。读是获取写作经验,并用来指导写作的重要途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课堂阅读教学这个主渠道不时地向学生渗透有关写作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从课文学作文,让学生依据文章体会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结构,学习作者是如何观察认识每一个具体事物的,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借助电化无知觉媒体,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

在朗读训练中,我鼓励学生朗读大量的古诗、诗歌及精彩的片断,在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停顿,如何抑扬顿挫,甚至连四个声调我也耐心地给学生纠正。因为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加深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了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感,我适时地运用电化教学,增强学生的语音感知能力。如:在学习《听潮》这篇课文时,我把海睡时,海醒时,海怒时的情景录制并剪辑下来,分别让学生进行感觉和比较,给他们创设一种全新的教学意境,把书本上静态的图文变成动态的画面,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增强了他们的视觉与听觉的感知能力,为下一步培养他们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从日记入手,写实的东西,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不断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当学龄儿童已经萌发自我意识时,便具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耳聋学生由于听觉障碍,客观地抑制了这种要求,致使他们潜在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甚至不会观察和思考,更谈不上日记和作文言之有物,情动辞发。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从训练学生写日记入手,着重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培养他们乐于和勤于记日记的好习惯。

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上每天都会看到各种自然现象,见到各种人,遇到各种事,学一些,搞一些活动,这些都是日记极好的素材。我从学生写观察日记入手,让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所学所做,3 让他们在日记里地,自信地表达。为了丰富日记的内容,我还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要求学生人人手中备有词汇积累本,训练学生写摘录式日记。通过读书阅览,抄写一些名人名言和优美的词、句、段等,教师定期进行批阅和讲评,甚至给予鼓励。为了避免学生把日记写成流水账或三言两语式的日记,我经常采用一些较有启发性的文题引导学生写好日记。如:让学生用片断反映父母对自己的爱,反映弟弟、妹妹的顽皮,反映自己喜爱的人或物等等。有时给几组关联词语让学生把某个场景或情景连贯地描绘出来,有时提供一些素材,让学生广开思路,大胆想象„„学生通过日记把自己有趣的思想,日常的观察和感受记下来,不但打开了思路,为作文积蓄了素材,不断地练笔,逐步丰富语言。此外,通过日记的自由表达,引导学生描写自然美,歌颂生活美、人格美,既满足了学生求美的心理需求,也塑造了他们美的心灵,达到了练文练人的目的。

篇3:提高聋生阅读能力

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总结出的有关聋生阅读表达能力培养提高的几点体会。

一、聋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 并且越早越好

聋二年级的一名全聋学生, 有一天清晨被楼下的放炮声震醒了, 他当时特别生气, 就给妈妈写道:“可恶的放炮声打断了我的美梦。”妈妈很是吃惊, 他能写出这样完整通顺的句子?我得知这件事后, 感到很欣慰, 这与他接受了几年学前语言训练密不可分。诸多事实证明:接受过学前语言训练的学生比未接受学前语言训练的学生在阅读理解、表达意愿方面要好得多。因为我们坚持“口语第一性, 书面语第二性”的原则, 即使是全聋的孩子, 我们虽没有办法减轻他们的听力损失, 但从看话、书面表达上也会有明显的效果。因为他们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得到了教师、家长的帮助, 在生活中积累了不少词语及语法规则, 即使他的清晰度不是很好, 但他自己明白语序。学前语言训练对于全聋的学生都有如此效果, 可见, 对残存听力较好的聋幼儿益处会更大。这项工作为聋生阅读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十分关键的口语基础, 具有深远意义。

那么, 我们要培养聋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就应重视聋生在学前语言训练中识字学语的教学。识字学语就是根据汉字形、音、义三方面相联系的特点来充分调动聋儿视觉器官作用, 强化聋儿各感官交替参与语言学习, 力求做到“视 (看) 、听、说”一体化。识字学语是利用聋儿视觉敏感度较高的特点以克服听力障碍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以文字的识读来帮助聋儿对语言的理解, 从而使聋儿的记忆力、注意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为他们今后的阅读理解、表情达意打下良好基础。

二、培养和提高聋生阅读与表达能力要追求课堂的“有效教学”

课堂的“有效教学”从聋生语言发展角度讲就是教师想方设法通过课堂发展学生的语言 (包括口语和书面语) , 提高学生素质。我们在教学中特别是语文教学中应注意:遵循儿童语言发育的一般规律, 联系实际学习语言, 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 掌握一般的语法规则。应该把滔滔不绝地讲解语文知识、分析阅读, 转变为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阅读能力训练。记得在给三年级上课时, 笔者在课堂上讲解课文, 反复用到“你发现了什么?”给学生以提示后, 让他们积极动脑思考。坚持了几天后, 差不多全班学生都会用“发现”这个词了:“老师, 我发现肖清华脸色不好, 好像不舒服。”“老师, 我发现王悦的脸变红了。”“老师, 我发现今天同学们都特别高兴。”这就是教师反复使用这个词对聋生所起的效应。

聋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差的重要原因, 是他们没能从教师的“讲书”“分析提问”得到语言缺陷的补偿, 语言材料和篇章仍十分贫乏。为改变这种状态,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加强朗读, 指导聋生正确地读出意群, 有表情地读出语感, 投入地读, 身临其境地读, 从读中加深理解, 从读中熟悉语句, 从读中提高学习语文的趣味, 从反复读中把课文语句转化为自己的语句。从整体读懂课文, 主要内容重点读。2.课堂提问精心设计, 力求适合聋生语言实际水平, 引导聋生的答语内容完整, 思维系统体现真实的阅读能力。3.合理运用多媒体帮助聋生理解词句的意思, 理解课文内容。4.好的片段、好的篇章要背诵、默写, 理解地背, 在多读的基础上背, 让聋生真正积累下来。

三、提高聋生阅读与表达能力, 要求培养聋生语言学习的灵活性

灵活性和机械学习相对立, 是指能够根据具体情境灵活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变通。有时学生在学校所学习的知识并不能直接应用于实践。而且, 聋生还存在特殊问题, 他们不但课本知识不熟悉, 就是对生活中的知识也不清楚如何用汉语言表达, 这些都严重影响聋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所以在聋校语文教学中, 教师必须有意识地给学生补充生活常识, 而且用问题的方式补充, 在丰富聋生生活知识的同时, 培养聋生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比如, “知道了、明白了、清楚了、懂了、会了”几个词语是可以替换使用的, 再如理解了“变色龙”在字典和课文中的含义后, 可以继续探讨在生活中的含义:“变色龙美女沈银河”“家乐福的变色龙策略”“办公室变色龙”都是什么意思?这些问题难不倒普通学生, 但对聋生来说可是不小的挑战。有意识地多做这样的练习能够帮助聋生形成在生活中思考语文、运用语文的意识和习惯。

四、大量阅读力所能及的文章及材料

聋生的语言文字能力不是靠教师用语言解释会的, 不是靠教师分析讲解会的, 也不是教师只提出要求聋生就能具有的, 而是聋生在不断的语言文字实践中学会的, 在不断反复中学会的, 只有当他们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和篇章, 才能具有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课外阅读方面, 引导聋生逐步扩大题材, 增加阅读量, 重点强调读书要求三到:“眼到、口到、心到”。我们选用了普通小学一些优秀的阅读训练书目, 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对练习题做了适当调整。也许今天看了这篇短文不太明白, 明天再看有所了解, 后天彻底明白了。根据各自的情况, 为每一个聋生设定可行的目标与计划, 贵在坚持, 教师随时提醒, 及时表扬, 并随时留意学生对阅读材料理解的真实性和正确性。这项练习重在培养和提高聋生的阅读习惯及兴趣。

篇4:提高聋生阅读能力

[关键词]特教学校 聋生 课外阅读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据一项调查研究表明,聋校学生经常看课外书的仅有16.42%,聋生整体阅读兴趣不高,聋生课外阅读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挑战。究其原因,制约聋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总的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汉语言基础与水平的制约。对于聋生而言,听力障碍导致了信息吸收的封闭与狭窄,他们无法通过语音自然地接触汉语言,学习汉语言的主要途径被限制在课堂与文本接触上。然而由于师生沟通的困难与障碍,聋生课堂学习汉语言的实际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这直接导致了聋生汉语言能力的低下,也直接影响了他们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

2.现代视觉媒体的冲击。现代社会视觉媒体越来越广泛的普及,开阔了聋生视野、拓展了他们学习与生活的空间、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但是视觉画面大多是表义的,不可能与内涵深刻的文字阅读同日而语,长期沉溺于这些视觉的表象,也将影响聋生思想的充实与思维的发散。聋生将过多的时间花在电视、网络上,必然无暇静下心来阅读传统纸质书籍,对读书的兴趣也因此受到影响。

3.读物的内容与数量上的限制。目前我国尚没有适合聋人阅读的专门读物,在漫无目标的阅读过程中,他们大多是随意的浏览,关注醒目的标题与鲜艳的画面,对于文字材料的实质内容很少专心留意,虽然有些聋生阅读的书籍、报刊、杂志为数不少,但是称得上真正阅读的则寥寥无几。

最后,聋校语文教学呆板僵化,阅读课堂拘泥于“背景、段意、主题、特点”的肢解模式中,将多样化的文章内容拆散并抽象成简单的概念,更难以提起聋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提高聋生课外阅读能力的途径

针对上述制约聋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诸多因素,需要聋校语文教师对症下药,对聋生课外阅读进行必要的指导。

1.激活阅读期待,引导拓展阅读。聋校语文教学应承担起激发聋生课外阅读欲望的责任。聋校语文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利用迁移规律,为聋生提供各种获得课外阅读的机会。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对聋生进行拓展性阅读的引导。笔者认为可以以教材某一文章为基点,向整篇原著拓展;可以以某一课文为基点,向作者其他作品延伸;可以以某一课文为基点,向其他关联内容延伸;可以以节选课文内容为基点,向其他作者、不同文体扩展。比如学过《月光曲》这篇课文,就围绕月光这个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古今中外有哪些作家的文章是涉及月亮的,顺势引导学生归纳出李白的《静夜思》、白居易的《瑟琶行》、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等一大批描写月光的优秀佳作。然后顺势引导学生去思考不同作者怎样从不同的角度去赞美、描写月光,学生又会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阅读的天地。

2.加强阅读指导,促进高效阅读。聋校教师应重视聋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这样才能促进聋生自主高效的阅读。聋校教师应重点针对以下方面给予聋生一定的指导。

(1)读物选择的指导。

(2)文本理解的指导,聋校教师应指导聋生如何科学正确地对待文本中不解的词句,指导聋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生字时通过“查字典”“根据上下文猜测”“向老师同学请教”等方法进行理解。

3.开展读书活动,激励快乐阅读。聋校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促进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快乐地进行课外阅读。如组建“读书社”,与每位学生签订“读书合同”,给聋生阅读量上予以制约;再如开展“读书竞赛”,通过竞争的方式激发聋生阅读的欲望;利用聋生美术的优势,鼓励聋生为图书配画插图,以此体现聋生读书的成就感。

4.构建阅读评价机制,保障持久阅读。聋校教师应积极构建聋生课外阅读评价机制,对聋生课外阅读的状况予以考查,对聋生持久阅读予以激励。制定聋生阅读评价机制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阅读数量的考查,定期对聋生阅读的数量予以考查,展开阅读数量上的纵向与横向比较。横向比较是指个体学生与其他学生阅读量的对比,从而激励学生读书的热情;纵向比较则是指学生一定时期内与上一段时期阅读量上的比较,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对自己的阅读经历展开必要的总结。

(2)阅读能力的考核,对聋生阅读能力进行发展性评价。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通过观察聋生阅读的方式,考查聋生对于阅读过程中出现困难的解决途径,也可与语文阅读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查聋生对于相应文本材料的理解情况。这种考查可以使教师动态掌握每位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为指导聋生阅读提供必要的依据。

篇5:提高聋生阅读能力

一、生活语言、书面语言和数学语言相互转化

生活语言、书面语言和数学语言互相转化的训练,是培养聋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在聋生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他们去掉事件的叙述,讲出题中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再变为文字题叙述出来。例如,有90名师生去秋游,老师有9人,学生有81人,老师的人数是学生的几倍?分析题意,引导聋生抽象出问题的实质并叙述出来:“求的是81里面有几个9”,而“有90名师生去秋游”这句话在此题中是一个多余的条件,对实际解题并没有多大的帮助。在这样的应用题里,把看似复杂的的题用不同方式叙述成文字题,题目就简单多了,在读题、编题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聋生积极性,而且还大大

提高了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应用题能力,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让聋生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解题程序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的重难点分析,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让聋生在实践中操作活动,通过聋生动手操作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操作的过程,这样就把数学抽象的知识获得的过程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让聋生用语言有条理的表达思考的过程

在讲授的一年级的教材中应用题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一年级的应用题教学中在整个的小学中占有的位置是非同一般的,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今后聋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因此在讲应用题的过程中对聋生有严格的要求。

如“植树节那天,学校栽树40棵,可是有5棵树没有活,活了几棵树?因为是低年级刚接触应用题的关系,先让聋生自己先集体读两遍题的要求,再提出如下问题让聋生思考:1.题目中直接告诉我们哪些条件?有几个?2.问题是什么?它与谁有关系?之后根据提出的要求让全体聋生说,先说给同桌听,并在互相说的过程中纠正语言表达中的毛病,再说给全班同学听,并要求聋生说完整的话,用完整的语言有条理的表达、说清楚,这样聋生的积极性参与程度都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说到那里最容易犯错误的时候,聋生都纷纷举手发言,表达的个人的见解,在表达错误的同时也就是说这个聋生在说的这道问题上有了免疫力同时也给其他的同学做了耪样示范的作用。根据这道应用题的数学信息和我们已经知道的数学问题,你还能不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在我的提问及引导下,有的聋生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请问:活了的树木比死去的树木多多少科?”信息是没有生命的,但在聋生的问题里却别有一翻滋味,这样的提出问题就是一道复合式的应用题,这样的方法不但拓宽聋生思路,还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

四、正确理解及规范使用数学语言

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一个显著区别,就在于数学学科中充满着数学符号、图形和图像,它们都是按照一定规则表达数学意义、交流数学思想。这些数学符号、图形和图像就是数学语言。培养聋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使聋生能快捷有效地讲解和交流,必须正确理解数学语言,从而准确使用数学语言。

如在教授两位数每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时,在聋生会做题的基础上让聋生用自己的语言先表达出每个数位的意义,之后用数学语言进行总结。97读作九十七,最高位是十位,十位上的数字是9,表示9个十,个位上的数字是7,表示7个一,和在一起就是97。在说的`过程中锻炼聋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及表达的准确,不能把十位上的数字说成十位上是9。教学中注意强调数学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规范性。

五、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培养聋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开始

质疑的态度在每个人的发展中有着了不起的作用,质疑不单单的指发现问题,还要提出问题。一个问题的提出,它可以成为一个见解,发展聋生用语言表达数学能力,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聋生观察、思考,并提出质疑,再引起知识的迁移,问题的解决。

如在教学平面图形中涉及到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的初步认识,在画图形的过程中总结各种图形的特点,四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五边形有五条边,五个角等,聋生突然站起问:“老师是不是有几条边有几个角就是几边形”聋生的思维真是无限的,在这个问题上我让他们小组讨论,之后个人发言,在发言过程中就是语言锻炼的过程,而且还有辩论的形式参与其中,在教师及聋生的共同努力下,这样的结论是错误的,但为了不伤害到提出聋生的积极性,我又说的一句话,那么这样的结论在什么情况下能成立呢?就这样我让他们回到家可请教一下家长等人,在第二天的討论中,我们都得到的意外的收获,他们不但说出结论在什么情况下成立,各自的语言组织程度都不象是一个小学一年级的聋生说出来的。在疑问中我们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语言的组织及表达能力,更有价值的是让聋生在有逻辑的数学知识中找到成功感对数学兴趣感的培养。让他们的思维在课堂中发挥的淋漓尽致。

六、营造机会,促进聋生主动交流

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认为,数学交流对数学本身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促进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想法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促进聋生主动参与讨论,进行充分的交流,并给予及时的激励性的评价,给予及时的纠正和引导,提高聋生的交流兴趣与能力。例如,在学习“比的基本性质”的时候,笔者是这样创设教学过程的提问。

1.比与商、分数有什么联系?(师生双向交流)

2.在除法和分数中,我们分别学习了什么性质?请叙述出来。(师生双向交流)

3.你认为在比中有类似的性质吗?你能用恰当的语言叙述出来?(同桌交流,教师巡视,并和部分聋生进行交流),就在此过程中,充分提升了聋生交流能力。

篇6:聋生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

摘要:应用题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解决较复杂数学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听力障碍儿童由于语言障碍,对应用题的理解具有一定程度的困难。如何帮助聋生克服语言障碍,激发聋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关键字:应用题教学 诱导读题 实际体会 解题程序

数学老师一直的心声:“讲应用题比做应用题怎么就难那么多呢?特别是教会聋校的听力障碍学生正确的解答应用题,我总觉得不知道从哪下手”。

应用题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解决较复杂数学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听力障碍儿童由于语言障碍,对应用题的理解具有一定程度的困难。如何帮助聋生克服语言障碍,激发聋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曾参加了市里的优质课比赛,所选的课题就是《求比一个数大(少)几的数的应用题》通过这次比赛我学到了不少,才发现自己的教学确实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经过各位评委及来自全市各县特教学校的骨干教师的点评,我深受启发,回到学校后我将自己平时的经验以及我校学生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各位老师给我的宝贵意见进行了一次大反思。结合这近几年来教学经历我总结了一点自己的经验。如何将学生真正带入应用题的学习中呢?

一、鼓励聋生说话

多说对聋生地语言发展很有帮助,现在大家都认识到特殊教育发展成为特殊需要教育,即“特殊教育”中的“特殊”不再把教育对象的特殊而是指教育需要的特殊,即是教育特殊而不是教育对象特殊,即既然聋哑学生听力存在障碍,我就得根据他们的这点特征给予他们特殊的教育,就是不管是在什么教学中都不要忘记对他们语言的培养。语言的发展滞后于思维的发展,这是聋生普遍的现象。然而思维的发展又依赖于语言的发展,尤其是数学思维的发展。所以聋生的数学能力要比语文能力更弱,这群小朋友对数学里的好多概念无法接受,由于数学思维是抽象的逻辑思维,如果学生不掌握相应的数学语言,那么他的数学思维就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要让聋生感受应用题的乐趣,可以采用诱导方式,引导聋生逐步学习说应用题,要引导聋生多读,只有多读才能让他们更好的接受语言,普通小学也是一样。不仅是上语文课要读课文,上数学课也一样要读题,这样才能更好理解题目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发展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简洁,聋生才能够听懂或看懂。要掌握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就要能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和完整地回答问题,教会学生准确地用语言表达思维的过程。平时也要注意培养聋生语言思维的习惯,学生完成的作业让学生自己读几遍。能帮助聋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语言。并不是说一个人不会说话他就不懂得语言,不会运用语言。为什么有很多聋哑人不会说话但他能看懂很多经典的著作“复杂的语法短句”。这都在于他们有着强大的语言理解能力,并还能够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说明他们已经学会如何用语言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维,所以在聋校的数学教学中语言的运用是很重要的。

做应用题应从“说”入手,要想做好应用题一定得知道应用题的内容,知道要求的什么。

解应用题重要一环,即读题。正确读题是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基础。聋生由于听觉障碍导致,言语发展迟滞,缺乏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的体验,从而失去了“说”的兴趣。但是不能因为这样就不重视语言在数学中的运用,只有或得一定的语言能力才能弄懂题意,也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解题的思路,从而正确的解决问题。为了帮助聋生重新建立“说”的概念,激发聋生“说”的兴趣。我觉得要从准备课的“大、小、多、少、长、短”等就得开始,鼓励聋生大声地说,并且教师跟学生可以大胆地伴随形象的动作。教师从神态上表现出:“说的不错”“我爱听”,且不失时机地伸出大拇指考考他们,聋生感受到有人爱听、乐听,也逐渐有了“说”的要求。在多次受到鼓励和称赞后,“说”的愿望会逐步增强。

二、寻找教材中趣味性

让学生从应用题中找到快乐,将应用题转换成一个个小故事,鼓励聋生“表演”应用题的题意,帮助聋生形成数学语言。在当前的应用题教学中,很多老师确实注意到了读题的重要性,要求聋生读两至三遍,但是往往这也很可能只能让学生对应用题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聋生不一定真正理解题意,形成数学语言,从而造成聋生解答应用题能力差的问题,因此我觉得应采取指导聋生“表演”的方式,帮助聋生理解题意、形成数学语言,在趣味的游戏中完成教学。如:“爸爸买了9个苹果,妈妈又买来了8个苹果,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我当时就叫了两位同学上台表演,一个扮演爸爸,一个扮演妈妈,先“爸爸”拿着一个篮子到学校的“娃娃之家”模拟超市买来9个苹果回来。紧接着“妈妈” 又来到超市买了8个苹果,再来问同学爸爸和妈妈一共买来多少苹果呀?在解决这种简单的应用题是时我还会要求聋生说说计算方法,“将爸爸买来的苹果加上妈妈买来的苹果就是总的苹果数了”从而引导聋生在表演中归纳出“求一共有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三,用语言巧妙的引导学生

老师可以运用设问的方法将同学一步一步带入解题的思路中。比如:“红花有15朵,黄花比红花少8朵,求黄花有多少朵?”先提问:“红花有多少?这样就可以先将学生带入到题目中,再来进行更深一步的提问:“黄花比红花少8朵,说明哪朵花要多呀?”(要得出这结论并不难,在我们一年级的第一章中就有学过,这涉及到数学多些、少些的概念问题,所以说不可以轻看聋校的数学准备课,在刚开始接触数学时一定要帮他们建立“多”和“少”“长”和“短”等基本概念,我觉得这一点真的很重要,对他们以后进行应用题解题以及更难的数学实际问题的解决都是很有帮助的。)继续提问:“那又要多多少呢?那该把哪种花分成两部分?哪两部分呢?…….”这样一问一答,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会越来越深的,学生就能正确的找到题目中得关系量。

四、以生动的、直观的教具引导聋生

以生动的、直观的教具引导聋生,增加聋生学习应用题的新鲜感,帮助聋生形成数学概念。夸美纽斯曾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的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看看、摸摸、听听、闻闻○1。那对于我们将要教学的聋校听力障碍学生来说这一点更重要了。聋生对于语言的感受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象的积累,因为表象是由具体感知到抽象认知的中介,如果缺乏某一方面的表象积累,就会在语言理解过程中形成认知障碍。聋生生活经验少,阅历浅表象积累不厚。这就对聋生地数学接受能力带来很大的阻碍,因此需要我们聋校老师借助各种直观中介手段更好地是在情景中教学。在小学数学中,情景教学已有深入的研究,在实践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聋校的数学教学中,情景的创设仍是不可忽视的。数学虽然是以抽象的形式(一大堆符号及其规则)存在,但它毕竟源于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聋童因为语言发展的滞后及经验的不足往往够不上数学教材内容抽象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时创设接近真实的情景,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抽象过程的细节,了解其内容,掌握其方法,理解其意义。概念的形成必须有丰富的感性材料,生动的、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聋生形成数学概念的重要教学手段。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进行聋校数学教学时,应注意趣味性、新鲜感,手段要直观性。这样他们就乐学、爱学,注意力就特别集中。聋生听力的丧失,视觉的补尝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以生动的、直观的、变化的教具刺激聋生的视觉,诱发聋生求知欲望是聋校数学 应用题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手段。在教学中,我常常收集或绘制一些形象生动、色彩鲜丽的图片、图画,并将它们运用于应用题教学中,聋生在好奇的感觉中,自然地产生“学”的兴趣,以学为乐。比如:“篮子里有是11条鱼,被小猫吃掉了8条,还剩下多少条?”可以借用多媒体来教学,让学生通过动画调动他们兴趣,以及通过简单的视屏让他们又快又准的明白题意,在轻松地气氛中完成教学。

五、加强聋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从文字型的学数学,转换到实际中去“做数学”,就是要让学生动手实践,使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聋生动手操作的一个更明显好处,让聋生在自我实践中理解应用题中的重点词语,即帮助聋生克服了难以理解的语言障碍,使聋生将语言文字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如:聋生动手操作“拿来、拿走” “买了、卖了”,亲身体验“跑来、跑开”、“飞来、飞走”等,为进一步理解应用题的题意打下基础。聋生因为做得高兴、玩得快乐,表现也更为突出,得到的称赞将更多,学习的兴趣也更大,对应用题中的重点词语的理解也更深刻。比如前不久我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为了能让学生从实际中亲自动手从而学会此类应用题,我设计了一个游戏“串珠子比赛”每一组选一位同学上来串珠,在一定的时间里看哪一组的同学穿的珠子个数要多,串珠时间一到,老师将一个组的珠子数公布,然后设计一个问题比如:“第二组串了**个珠子,第二组比第一组多串**个,哪一组赢了呀?”因为学生迫于想知道哪一组赢了,就会主动的去想办法得到答案,等他们比较熟悉这种应用题后,还可以由学生主动上来帮老师出题来考考其他同学。在这紧张又活跃的气氛中,学生可以很好的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

六、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实践是补足聋童数学经验的最有效的方法。例如:让学生做一道课本中的加减应用题,不如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出一个小应用题,比如,马上元旦节到了学校要举行庆元旦的活动,学校要组织一个大合唱,男孩穿衣服裤子,女孩穿裙子,要求全校人都参加那学校要买进裙子,衣服还有裤子各多少件?为了完成这道作业,学生必须亲自调查计算,全校有多少班?每班有多少人?全校共有多少人?还有全校女生多少,男生又有多少?在聋校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强调实践的环节,在聋生学乘法除法时都最好是到实际生活中寻找例子来教学。

教会了学生理解了题意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教会学生独立完成解题。就得规范他们的解应用题的程序,让聋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规范解应用题的程序,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好的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一位好的教师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自己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指导应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根据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去主动地探索性地学习,即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有效地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益,更重要的是使孩子们得益终身,因为他们学会了学习。为了有效、直观地帮助聋生掌握学习应用题的方法,我在实践中总结了“一读、二找、三说、四算、五答”的解应用题程序,培养聋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学习习惯。

(一)读。“读”即正确读题,这是正确解答应用题最基本的环节。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也根据同行的经验介绍,我发现聋生往往不读或者说不认真地读题,从而影响解答应用题的正确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仅要聋生大声读题,而且要求聋生带问题读题。并组织聋生进行表演,能彻底的理解应用题的真正意思。比如在表演中理解“摘了”、“跳过来”、“游来了”“又跑来了“等重要词语,在教学中一定要帮助聋生养成读题的良好习惯。

(二)、找。“找”即分析已知条件、问题。找出有哪些条件,问题又是什么。帮助聋生建立“应用题由条件和问题组成,要根据条件去解决问题”,为应用题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二年级应用题教学中,聋生主动自觉地寻找条件、问题,并找出题目中体现数量关系的重点词语,找出条件中的数量跟问题中的数量有什么关系。

(三)、说。“说”即说计算方法。此环节中,我注重帮助聋生归纳、比较已学的应用题的类型,如“求和,用加法”、“求剩余数,用减法”“求大数,用加”、“求小数,用减”。聋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在“读与找”得到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主动“说”计算方法,(四)、算。“算”即列式计算。通过“读、找、说”三个环节,聋生已基本上能正确列式计算了。在这一环节中,我除了要训练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度,还要帮助学生理解单位的概念,还有一些简单的单位换算,比如:一双(一对)相当于两个.....。

(五)、答。“答”即做答。其主要目地是对整个应用题的整理和归纳,并进一步理解应用题的题意,明确要求的问题,训练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应用题教学时要结合聋生的学习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体,大力加强聋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注重应用题解题步聚的训练。老师在进行聋校听力障碍学生的应用题教学时一定要有耐心,不要只求做题数量,这样下去这个会了下次碰到类似的他与不会了,所以一定要在聋生掌握应用题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再去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要求,多方面地训练聋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后可以适度的训练学生的解题速度。让学生达到又快又准的效果。

上一篇:风险分析及对策怎么写下一篇:宝宝怎么练习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