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建议与思考

2024-08-19

关于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建议与思考(共9篇)

篇1:关于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建议与思考

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的建议与思考

引言:商务英语在我国属于特殊用途英语范畴之一,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将其归为专业英语。在美国,商务英语指的是“商务沟通之用语也”。它注重的是在商务沟通中口语与书面表达的正确的字、词、句、段落甚至文章的特有结构与规律。翻译是我们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和素养。因此,翻译课程是商务英语专业必不可少的课程,且相对于普通高校来说,高职院校的翻译课程更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据我观察,翻译课程虽一直被归类于实践实训课程,但实际的翻译教学却仍是以翻译理论学习为主。因此,我认为翻译课程教学应该进行改革,应该加强并突出高职教育这一特点。

一、翻译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通过这两年的学习,我发现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我们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词汇量也相对较小。在翻译过程中,即使是一般性文字材料,也会遇到生词,更何况是将来专业词汇使用较多的商务文本材料。这样,由于专业词汇量不足,不仅使学生的翻译速度会受到很大影响,而且如果学生缺乏耐心、望文生义,将难以得出准确的译文。

﹙二﹚文化背景知识缺乏

汉英两种语言分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语系,中西文化差异对两种语言的语义信息转换具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动物、植物、数字和颜色词汇内涵在中西方有很大的差异。而我们学生知识面普遍不广,缺乏对翻译材料相关文化及社会背景知识的了解,往往还是习惯于用中式思维方式来理解、分析和翻译英语,对商务知识理解掌握不够,常常闹出很多笑话。

二、关于翻译教学改革的思考

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是:毕业即能上岗。这一要求就意味着学生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就是指能够熟练地运用翻译技巧处理商务活动中的英汉互译。而传统的翻译教学中存在很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翻译教学的效果,培养的翻译人才无法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针对目前的翻译教学现状,欲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水平,须对以下各方面进行改进。

﹙一﹚我们所学的专业是商务英语专业,所以,翻译教材也应与商务英语挂钩。而我们现在用的教材,却是存文学性的翻译,且文中内容大多老旧,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吸引不了学生。因此,我的第一个建议是对翻译课本进行更换,选用那些与商务知识有关的翻译教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二﹚除了翻译教材需改进外,目前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影响了翻译教学的效果,欲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水平,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须全

面加强学生语言基础。众所周知,相对于本科学生

高职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差,学科专业知识缺乏,甚至连汉语运用能力也不够好,而实践证明这三方面能力与翻译能力是相铺相承的。翻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要提高翻译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的语言基础,也就是要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等各项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及中英文语言逻辑、语法、修辞和词汇运用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地通过翻译训练提高翻译水平。所以,我觉得在平时的翻译教学中,应加强这些基本能力训练。﹙三﹚增加文化知识的输入

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理解距离也是引发误解或误译的触点之一。有一些词语由于文化内涵的差异,其英语涵义与汉语涵义不对等,有些辞典的释义、翻译可能不够准确,会造成理解或表达上的偏差。所以,文化知识的学习对翻译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益处,对时代背景、文化国情、社会风俗、风土人情、经济政治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理解原文的意思。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一些语句、篇章也能很快地断定是否正确、通顺。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产生英汉语言差异的各种文化和历史原因,掌握英汉语言及文化差异在商务活动中的不同表现,培养他们遵循文化意识及译语表达习惯,有效地降低母语的负迁移影响,提高他们译文质量。翻译中理解常常是第一位的,没有对原文意思准确、到位的把握和理解,就不可能有忠实、精确的表达。专业英语翻译在准确方面上的要求比普通的文学翻译要严格得多,因为专业英语的翻译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诸多方面,其对选词的精准要求不能有丝毫马虎。商务英语的教学对于理解的要求更是要高一步。教学中有大量专业知识需要讲授,有不少内容需要探讨,有许多概念需要界定,有诸多定义需要明确。这就要求译者或教者不仅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还要尽可能多而广地熟悉相关的专业知识。不仅如此,还要对这些知识有比较透彻的理解和娴熟的掌握,这样才能谈得上专业的教授和知识的传授。专业英语教师进行商务英语教学与翻译尽管语言上有一定优势,但在词语的专业涵义把握上,在对专业背景知识的了解上却可能处于劣势。这里有对词语涵义的理解问题,有文化差异方面的理解问题,有词语的专业界定上的理解问题,也有词语上下文的专业背景方面的理解问题等。﹙四﹚加强实务技能训练

翻译教学需要翻译理论的支撑,但又不能过分偏重理论,教师更不能把理论作为教条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忽略技巧技能的训练。而在我们学校,翻译老师在上课的多数时间都是让我们抄书上的定义和例句。现在很多课程都在进行任务型教学改革,但大多还是停留在理工科实践课程上,实际上,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也是可以采用此种教学法的。我认为,有些理论是必讲的,如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常用的翻译方法,如减译法和增译法、直译法和意译法等。但进行理论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促使学生能用这些理论更好地进行翻译实践。所以课堂上,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句子或段落的处理技巧进行讲授,引导学生在实际训练中去逐步揣摩如何在实践中恰当地应用翻译理论知识,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明显优于繁琐的理论知识讲述。

(五)课程考核标准和方式的调整

目前我们商务英语专业的教材和教学大纲缺乏统一,教学内容的安排较随意,翻译教学重点不突出,考核目的不明确,更不用说统一科学的考核标准和方法,具体表现为:课程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试题型较为单一,多为单句和段落翻译,以致覆盖面窄,无法突显专业要求;有时候为了增加题型变化,考察某句或某段的译文所依据的翻译方法,这种过分偏重理论的题型必然导致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轻视。这样的考核标准和方法必然无法科学客观地对学生翻译能力进行评估,无法系统地考核学生的翻译素养和实践能力。

那么如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和方法呢?首先必须调整翻译课程的教学大纲,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明确考核目的;然后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大纲来灵活设置课程考核标准和方式,有针对性地丰富考察覆盖面,将平时的翻译实训也纳入考核范围,在巩固所学翻译知识的同时培养语言能力和提高专业素质,达到我们翻译考核的最终目的。

﹙六﹚我们学校每年都会有很多时间用来实训,但是实训的大部分时间还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我建议在实训期间,老师多发一些真正在公司里需要翻译的资料,这样不仅为学生开阔了眼界,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的翻译课程应更换翻译教材,用一些与商务英语翻译有关的教材。而且,翻译课程的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加强基础能力的培养,上课的方式应多样化,多给学生补充文化背景知识,以便于他们了解自己和他国的民族文化,这样,学生才能翻译出地道准确的英语。还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加强技能训练,另外,课程考核标准的调整也很重要,课程考核的重点在哪里,学生往往就会往哪方面努力,所以,正确的决定课程考核的重点,对培养优秀的学生至关重要。也惟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

篇2:关于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社会发展 基础英语 专业英语

目前,高校为了顺应社会进步的发展,在开设有通用英语课程的情况下很多专业还开设了相应的专用英语课程。艺术设计专业也不例外,同样开设了艺术设计的专用英语课程。

艺术设计专业强调沟通交流的的特性及设计专业国际化的趋势,使得社会急需综合素质人才,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行业的发展使得对专业英语的要求与日俱增,艺术生如何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英语学习好坏对于他们来说就变得尤为重要。如何在高校通用英语和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念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在高校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包括基础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学习和专用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学习,其中基础英语(egp)学习是通过《大学英语》课程完成,而专用英语(esp)学习是通过《专业英语》课程完成。然而由于专业的特点及招考制度决定了艺术生是在某些方面区别于文理科的一个较具特性的群体。近年来,由于扩大招生生源以及高考制度,过分强调艺术专业成绩而忽略了艺术生的文化课程学习尤其忽略了英语的学习,导致进入高校后,进行《大学英语》(基础英语)学习时明显跟不上,反而更加排斥英语学习,形成恶性循环。同时,大学英语教师也不愿意上艺术专业的课,普遍反映艺术专业学生基础差,缺乏上课积极性,厌学情绪严重。尽管英语学习在中国越来越普及,某些一线城市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起点比较早基础相对较好,但是进入高校后在千篇一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进行英语学习,兴趣不大,学习动机不足,英语水平和其实践应用能力没有明显的提高。英语成为艺术专业学生和老师所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

在高考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英语起步已经滞后于文理科专业学生,进入高校后,却要进行相同教材的《大学英语》学习,紧接着在《大学英语》学习基础不牢的基础之上还要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这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就犹如一步需要跨两层楼梯,何其之难。

对于艺术专业学生这个群体来说,关注度依然集中在egp的学习方面,对其esp课程的关注力度还是不够大。艺术专业的学生的英语学习一直处于一个边缘地带,他们的英语学习(包括egp和esp)更是应该受到广泛的关注,尤其在研究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egp学习和esp学习的衔接性上,广大研究者已经认可了egp学习是esp学习的基础,但是极少数研究者在考虑,egp和esp的连接问题。侯淑声提出建立基于esp与egp的接续性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设想,在egp教学中慢慢渗透esp的内容,把egp教学趋向于esp模式。但是目前这一研究只是一个设想,还缺乏实际操作性。

二、关于egp和esp课程的思考

戴明忠和涂孝春在《esp及大学英语教学》一文中阐述了esp和egp的关系:“egp以教授语言技能为目的,对学习者而言,学习通用英语是为了通过考试或实现日常交际;而esp是是学习者在某以专业或职业上实现英语知识和技能专门化的应用性课程。前者通常是后者的基础。”

针对目前国内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egp和esp课程的现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笔者对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egp和esp课程提出一些思考:

1.egp课程与esp课程是既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者之间的衔接工作必须做好,例如,egp和esp课程开设的学期以及学时的分配,这都是值得研究的。目前大部分高校egp的学习总学时跨越4个学期将近256学时,而esp的学时多的达100学时,少则32学时。对于egp的学时数大部分高校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对于esp课程学时设置,差别较大。如何设置合理,需要授课教师根据实际来思考。然而,不仅仅是开设时间的设置和衔接问题,在内容方面也要注意如何衔接。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生的特性,egp课程内容是否可以初步地结合该专业知识呢?这也是作为一线教学工作者应该考虑的。例如,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特性,学生性格特点以及学生实际英语基础进行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选择等。

2.esp和egp课程是不能割裂的,egp的教学应当趋向于esp的内容,egp和esp课程的改革应当是同时进行,相辅相成。在这种情况下,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的英语环境相对有所改善,有更多的时间接触使用英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相对有所提高,但同时对讲授老师的要求就增高了,讲授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英语功底,还要了解熟悉艺术设计专业的知识,这样在授课的过程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让学生了解英语作为语言工具的实用功能。

3.esp理论的核心是“需求分析论”,高校除了传授知识给学生意外,也是具有社会功能的,为社会培养人才,因此,授课教师不仅要从学生的自身及未来发展需求出发,还要从社会的需求出发,找到这两种需求的结合点针对性地教学以挺高教学效果。此时,教师是社会和学生之间的一个平衡者,找准两者需求结合点尤为重要。另外教师基于学生不同需求进行教学,也是可行的,这样针对性更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会有所增强。

语言是一门工具,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尤其是应该强调语言的应用功能,从而借助英语的优势使专业知识有质的飞跃,促进其自身专业发展。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而并非仅仅通过英语等级考试。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也不应例外。所以无论是egp还是esp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念,让学生摆脱阴影走出大学英语学习的恶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程雨民.入世形势下的外语教[j].外国语.2002(6)

篇3:关于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建议与思考

一、翻译教学的现状

1.课程设置。非英语专业的英语翻译一般是作为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学习完成后的后续课程设置的, 很多高校对它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就笔者所带课程而言, 一学期只有18个学时的理论课时, 另外18个课时为实践课时。通过一学期的学习, 很难完成翻译基本理论和英汉互译技巧的教学。所以比较好的做法是:分两个学期来分别设置英译汉和汉译英课程, 教师围绕不同的翻译技巧进行讲解, 辅以学生实践, 夯实学生英汉互译的能力。

2.教材选用。不少学生甚至教师对于翻译存在误解, 认为只要有一本字典再加上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就可以完成翻译任务。实际上, 翻译是一门艺术, 涉及到很多的翻译技巧。同时它又是一门科学, 有自身固定的模式。为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水平, 我们必须有符合时代潮流的翻译教科书, 并以其为基本素材, 进行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教授。然而, 非英语专业学生目前很难从普遍使用的翻译教科书中找到完整系统的翻译理论和技巧的介绍, 日常练习的材料也不过是数个英汉、汉英段落和句子的翻译, 其主要目的巩固文字词汇、句子结构和语法结构的语言知识。如此以往, 学生只是记住了一些词汇或是掌握了一些语法规则, 并没有学到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系统的翻译技巧, 而缺少理论指导的翻译往往是偶然之得, 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学习翻译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师能力。师资力量对于翻译教学也非常重要, 教师需要有完备的翻译理论知识和进行大量的翻译实践, 而大多数院校外语系教师专业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或是英语语言文学, 翻译专业较少。他们在研究生学习阶段虽然也学习相关的翻译理论, 但是没有构建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 也缺乏大量的翻译实践活动。此外, 很多教师授课模式单一, 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流程, 即讲解有关翻译技巧、布置学生作业、再给出参考译文。这种以教师为中心, 以标准答案为终极目标的课堂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影响学习效果。

4.学生水平。由于学校面向全国招生, 而各地的英语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英语的年限都有所不同, 所以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就参差不齐, 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也有所差别。相当一部分学生词汇方面存在很大问题, 诸如, 词汇积累不够, 语言功底欠缺, 形近词混淆不清, 无法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多义词的词义。另外, 句子结构方面也存在严重问题, 很多同学不会分析句子成分, 不能准确定位主谓结构, 混淆织带, 主动被动相混, 语态颠倒。由于受母语影响, 学生还经常使用一些中国式的英语句子, 或者由于母语文化越来越不受到重视, 很多同学中文素养较差, 虽然心里明白, 但却不能做到用准确的汉语描述出来。翻译作风不严谨的问题也很突出, 学生习作中随意增词或漏词现象比比皆是。

二、非专业英语翻译课程教学对策

1.合理安排课时。翻译能力不仅是英语的一项基本技能, 更是英语综合能力的反映。目前, 四六级测试中学生在翻译题的得分普遍偏低, 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重点关注了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的培养, 但是忽视了第五项基本能力“译”的培养, 这都表明对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翻译对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 比客观题更能从整体上反映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因此, 要想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完成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学习后, 必须从大三开始选修翻译课, 将翻译必修课看成大学英语教学的必然延伸。课时可安排为两学期, 一学期36学时为宜, 分别系统地学习英译汉及汉译英理论与技巧。

2.合理选用大学英语翻译教材。教师可参考不同的翻译教材, 结合个人搜集的资料进行授课, 教学内容不仅要涵盖最基本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 及配套翻译练习材料, 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工作的实际需要, 增加实用文体的翻译。在选材时, 根据学生不同专业, 选择适合的内容进行学习。例如, 针对医学专业的同学可从国外医学网站或医学杂志上挑选一些常见病症说明的文章供他们练习, 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可挑选一些文学作品进行翻译。这些素材贴合学生专业, 更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3.提高教师素养, 改进翻译教学方法。教师应该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学习, 完善自己的翻译理论知识, 强化翻译实践, 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教师还要钻研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水平。翻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因此改进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十分必要。课堂应强调 “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以讲评翻译练习为例, 可以提前把材料发给学生, 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上课时派学生代表发言。这样的教学方法, 可以开阔学生思路, 培养他们主动学习、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能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果。

4.提高学生素养。翻译要做好, 学生必须有广博的知识。教师应鼓励学生扩大视野, 多读英语报刊杂志, 增加他们的语言输入及文化敏感性。因为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 更是两种文化的转换。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在《语言、文化与翻译》一文中曾指出“语言在文化中的作用和文化对词义和语义的影响如此普遍以至于不仔细考虑文化背景的话, 任何文本都很难充分理解。”因此, 在教学中要重视文化知识培养, 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及思维差异。

三、结语

篇4:关于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建议与思考

一、翻译教学的现状

1.课程设置。非英语专业的英语翻译一般是作为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学习完成后的后续课程设置的,很多高校对它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就笔者所带课程而言,一学期只有18个学时的理论课时,另外18个课时为实践课时。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很难完成翻译基本理论和英汉互译技巧的教学。所以比较好的做法是:分两个学期来分别设置英译汉和汉译英课程,教师围绕不同的翻译技巧进行讲解,辅以学生实践,夯实学生英汉互译的能力。

2.教材选用。不少学生甚至教师对于翻译存在误解,认为只要有一本字典再加上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就可以完成翻译任务。实际上,翻译是一门艺术,涉及到很多的翻译技巧。同时它又是一门科学,有自身固定的模式。为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水平,我们必须有符合时代潮流的翻译教科书,并以其为基本素材,进行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教授。然而,非英语专业学生目前很难从普遍使用的翻译教科书中找到完整系统的翻译理论和技巧的介绍,日常练习的材料也不过是数个英汉、汉英段落和句子的翻译,其主要目的巩固文字词汇、句子结构和语法结构的语言知识。如此以往,学生只是记住了一些词汇或是掌握了一些语法规则,并没有学到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系统的翻译技巧,而缺少理论指导的翻译往往是偶然之得,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学习翻译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师能力。师资力量对于翻译教学也非常重要,教师需要有完备的翻译理论知识和进行大量的翻译实践,而大多数院校外语系教师专业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或是英语语言文学,翻译专业较少。他们在研究生学习阶段虽然也学习相关的翻译理论,但是没有构建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也缺乏大量的翻译实践活动。此外,很多教师授课模式单一,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流程,即讲解有关翻译技巧、布置学生作业、再给出参考译文。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标准答案为终极目标的课堂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影响学习效果。

4.学生水平。由于学校面向全国招生,而各地的英语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英语的年限都有所不同,所以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就参差不齐,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也有所差别。相当一部分学生词汇方面存在很大问题,诸如,词汇积累不够,语言功底欠缺,形近词混淆不清,无法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多义词的词义。另外,句子结构方面也存在严重问题,很多同学不会分析句子成分,不能准确定位主谓结构,混淆织带,主动被动相混,语态颠倒。由于受母语影响,学生还经常使用一些中国式的英语句子,或者由于母语文化越来越不受到重视,很多同学中文素养较差,虽然心里明白,但却不能做到用准确的汉语描述出来。翻译作风不严谨的问题也很突出,学生习作中随意增词或漏词现象比比皆是。

二、非专业英语翻译课程教学对策

1.合理安排课时。翻译能力不仅是英语的一项基本技能,更是英语综合能力的反映。目前,四六级测试中学生在翻译题的得分普遍偏低,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重点关注了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的培养,但是忽视了第五项基本能力“译”的培养,这都表明对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翻译对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比客观题更能从整体上反映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完成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学习后,必须从大三开始选修翻译课,将翻译必修课看成大学英语教学的必然延伸。课时可安排为两学期,一学期36学时为宜,分别系统地学习英译汉及汉译英理论与技巧。

2.合理选用大学英语翻译教材。教师可参考不同的翻译教材,结合个人搜集的资料进行授课,教学内容不仅要涵盖最基本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及配套翻译练习材料,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工作的实际需要,增加实用文体的翻译。在选材时,根据学生不同专业,选择适合的内容进行学习。例如,针对医学专业的同学可从国外医学网站或医学杂志上挑选一些常见病症说明的文章供他们练习,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可挑选一些文学作品进行翻译。这些素材贴合学生专业,更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3.提高教师素养,改进翻译教学方法。教师应该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完善自己的翻译理论知识,强化翻译实践,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教师还要钻研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翻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改进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十分必要。课堂应强调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以讲评翻译练习为例,可以提前把材料发给学生,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上课时派学生代表发言。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开阔学生思路,培养他们主动学习、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4.提高学生素养。翻译要做好,学生必须有广博的知识。教师应鼓励学生扩大视野,多读英语报刊杂志,增加他们的语言输入及文化敏感性。因为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转换。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在《语言、文化与翻译》一文中曾指出“语言在文化中的作用和文化对词义和语义的影响如此普遍以至于不仔细考虑文化背景的话,任何文本都很难充分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文化知识培养,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及思维差异。

三、结语

篇5:关于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建议与思考

本文以广东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统计学)》课程教学实践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适应统计学专业研究生需求统计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合作教学的视角,为提升《专业英语(统计学)》课程教学效果提出建议。

研究生统计学专业英语属于大学英语应用提高阶段的内容,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统计学专业领域的英语读、听、说、写、译等能力。统计学专业英语对于支持统计学专业研究生做好科学研究、了解最新国内外统计学研究动态、与国际同行开展交流合作,发挥着重要的语言桥梁作用。但是,国内诸多院校对统计学专业英语教学认识和重视不足、专业英语师资匮乏、教学方法不合理、考核测评体系不健全,学习过程结束后学生仅掌握了一些专业英语词汇和语法,专业英语写作能力、翻译能力和口语水平并没有得到提高,未能实现适应国际交流需求的统计学高级人才培养目标。研究和创新统计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对于提高统计学专业英语教学效果,满足研究生的学习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统计学专门高级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一、广东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统计学)》课程教学设置

1。课程设置基本情况。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三年制统计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开课时间为第三学期,课时数为36学时,学生人数为8~10人。

2。教学目标。在研究生已具有一定统计学和英语基础之上,开设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统计学)》。该课程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术论文写作为核心教学环节,培养学生专业英语文献阅读、分析和写作的能力;第二,基于国际学术交流需要,设置针对研究生需求的真实交流环境,培养学生学术会议英语能力;第三,为学生在阅读和翻译经济、特别是统计著作、文献时扫除障碍,为利用英语写作。

学术论文

相关信息

学术语言文言化的复古倾向——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浅析“教学学术”视角下大学教师教学责任意识剖析传播学术中的“欧洲中心主义”——亚洲中从Ontology的译名之争看哲学术语的翻译原则试论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的依据与路径论析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学术责任中学的学术: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试论学术嬗变中的教育创新环境法学的学术特色与贡献、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打下基础。

3。教学内容。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大环节:学术论文写作和学术论文展示。具体包括英文学术论文写作范式、

英文论文

相关信息

论文开题报告的前提—通过理论思维选择课题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为论文开题报告打好基础,做好文献综述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基础性工作课题开题报告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开题报告格式怎么写?论文开题报告的重要意义开题报告问题的选择方式开题报告的写作四步骤开题报告写作流程

中的研究设计、最新统计学数据分析方法、用英语报告学术论文等。要求学生掌握英文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了解前沿统计分析方法,撰写并展示英文学术论文。

在学术论文写作范式部分,首先介绍

英语学术论文

相关信息

学术能力培养目标下医学博士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创新改革探索浅谈英语的全球化过程以及与汉语言文化的融合基于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大学英语学术写作教学实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和探索浅谈中学生英语阅读不良习惯的成因优秀学术英语论文题目最新推荐学术用途英语相关问题的探讨给英语课堂加点催化剂英语广场(学术研究)英语学术论文致谢

的`基本结构,包括标题、摘要、关键、引言、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等内容。以授课教师在国际期刊上公开发表的论文为例,详细阐述每一部分的写作规则和要点。其次,介绍统计学在学术论文中的重要作用,比较国内外论文写作体例,总结优秀英语学术论文具备的特点。

在学术论文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部分,以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的经典的或最新的文献为例,介绍几类适应统计专业硕士生学习阶段的统计数据分析方法。比如调查与实验设计、混合和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多水平模型构建等。

在学术论文报告演练部分,首先教授学术会问汇报的基本要点,选取一些本学科国外学者在学术会议上的PPT展示给学生并进行点评,同时授课教师将自己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Presentation的过程和体会与学生交流。其次,要求学生选择自己的一篇中文论文,根据拟选期刊或国际会议的格式要求,运用前面所学的英语学术论文的结构,逐段、逐句翻译论文,力求准确、简练。然后,要求学生准备PPT,熟悉报告内容,反复演练,要求基本能脱稿,并控制好时间。最后,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专门的时间给学生展示,可以邀请同专业学生或任课老师参与观摩和点评。

4。教学方法。基于国际学术交流的需要,专业英语学习必须突出学以致用的特点,针对研究生已经具备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特点,在《专业英语(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实践研究性学习模式和体验式教学。(1)研究性学习模式。针对研究生已具备一定研究性学习能力,在课程教学中采用研究性教学策略。比如在教学内容的第二部分,要求研究生将每种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学习当作一次研究性任务,将研究方法中涉及的单词、短语、句型等内容串联起来,在英语文本学习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2)体验式教学。在课程中引入模拟国际学术会议,通过将“学以致用”的观点灌输到课堂中,让研究生将英语学习与统计学专业学习结合起来,获得良好的教学体验,为真实环境的学术交流积累经验。

5。考核方式。《专业英语(统计学)》课程考核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平时成绩占40%,根据学生作业完成质量、英文口头报告、课堂讨论表现给予评分。期末考试成绩占60%,采取全英试卷和笔试的形式。根据教学内容,对统计学专业词汇、统计分析方法、论文写作等进行测试。

二、广东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统计学)》课程学习情况调查

1。调查设计。在课程结束后,对全部9名研究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以下几个开放式问题:

(1)你认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英语能力?

(2)对于本学期《专业英语(统计学)》课程的授课内容,你觉得收获最大的是哪个部分?

(3)你在阅读英文文献时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4)你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说明原因。

2。调查结果与分析。对于问题1,学生普遍认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该阅读本专业英文文献的能力(87。62%),用英文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54。46%),用英语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55。94%)。这说明研究生对专业英语学习效果的期待集中在提升阅读、写作和学术交流能力,反映出研究生对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产出的全面需求,即全面提升研究生专业领域的读、写、听、说能力。对于问题2,80%的学生觉得收获最大的部分来自学术论文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部分。这说明统计专业的研究生更专注统计学前沿方法的学习,对研究设计的关心度不高。这与他们在其他课程中的表现相符。另外,由于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要求并不包含英文论文写作,大部分学生并不打算撰写英文学术论文或在国际会议上用英文作报告,显然这些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比统计方法部分要差一些。对于问题3,超过七成的学生认为自己在阅读专业英文文献时经常因为专业词汇缺乏而遭遇阅读停滞现象,超过六成的学生存在阅读速度慢,喜欢逐字逐句翻译的坏习惯,接近半数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理解专业英文文献时遇到困难。这说明学生们的专业英语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都亟待加强。对于问题4,70%的学生觉得达到预期学习目标,认为通过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掌握了统计学专业英语的基本内容,可以在以后的实践中积累经验再熟练运用。另外三成自评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学生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英语基础差、阅读速度慢、跟不上课程进度、对专业英语学习不重视等。

三、《专业英语(统计学)》课程教学思考

学习专业英语对于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统计学专业领域的英语读、听、说、写、译等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达到好的学习效果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用心配合。首先,对于学生而言,给予课程足够的重视,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非常重要。《专业英语(统计学)》的课时为36个学时,完成设定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前课后精心准备,同时保证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根据本课程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统计学专业的基本词汇,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因此,教师在每个授课单元均配有1~3篇阅读材料,提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并做好笔记。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会以这些文献为例,将授课要点穿插其中。如果学生不能按要求完成阅读任务,在课堂上势必难以跟上教师的进度,或者教师为了照顾学生,不得不减少教学内容。不管哪种取舍,都会影响课程教学过程和结果。

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来看,如果学生不准备继续从事科研活动,则学习专业英语的动力不足。大部分学生的目标是就业能找个好工作,并不打算继续从事科研活动。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现阶段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并未对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提出具体的考核要求,在学术能力培养过程中,学生以阅读中文文献为主,较少被要求阅读英文专业文献,更不被要求撰写英文学术论文。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不能完成课前阅读任务的原因除了对课程的重视不够外,还由于学生觉得完成任务很困难进而产生畏难情绪。有的学生英语基础水平有限,专业词汇量少,缺乏阅读技巧,在遇到生词时喜欢逐字翻译,结果是不仅读得慢,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是囫囵吞枣,最后渐渐丧失信心从而放弃阅读。

其次,对于教师而言,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提升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践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融合任务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课外延伸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师生互动和口语练习机会,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学习意识和合作意识。

篇6:关于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建议与思考

小姐/先生您好:

我们是XX大学英语翻译专业的学生,正在做一项关于英语翻译专业就业情况的调查。希望您能用2分钟时间帮助我们填写这份问卷,您的回答对我们非常重要,问卷采用不记名形式,答案不分对错,感谢您的配合与支持!

Q1请问您的性别是()(单选题)

A.男

B.女

Q2您的专业(方向)是:()(单选题)

A.笔译口译类

B.师范类

C.商务英语

D.新闻编辑

E.涉外公关

F.科技英语

G.行政法律

H.其他

Q3您的就业方向是()(单选题)

A.口译洽谈

B.文秘笔译

C.教育机构

D.英语编辑出版

E.商务贸易

F.涉外公关

G.其他

Q4您曾经参加过英语翻译相关证书的考试吗?(单选题)

A.是

B.否

Q5您对这些证书的认识有多少?(单选题)

A.非常了解

B.基本了解

C.说不清

D.很少了解

E.不了解

Q6参加相关证书的考试您的成绩一般是()(单选题)

A.优秀

B.及格

C.不及格

Q7您认为当今市场的需求和就业现状对哪些证书的认可度比较高()(多选题)

更多问卷模板请上问卷网

A.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证书

B.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

C.笔译中高级证书

D.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资格证书

E.口译证书

F.欧盟同声传译证书

G.商务英语中高级证书

H.英语专业四、八级证书

I.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8您选择英语翻译专业的动机是什么()(单选题)

A.自己的兴趣

B.父母的要求

C.老师的推荐

D.就业前景好

E.被分配

F.其他

Q9您在校时,平时每天会投入到多少时间在本专业上()(单选题)

A.10小时以上

B.5-10小时

C.5小时以下

D.几乎没有

Q10目前您所掌握的英语翻译专业技能是否达到了期望值?你能很好地把专业知识运用到您所处的职业(岗位)中吗?(单选题)

A.完全达到(可以)

B.基本达到(可以)

C.一般

D.基本达不到(不可以)

E.完全达不到(不可以)

Q11您认为英语翻译专业最看重人才的什么能力?(可多选)()(多选题)

A.专业知识的掌握

B.人际交往能力

C.灵敏的应变能力

D.对数字的敏感度

E.空间想象力

F.创新能力

G.敏锐的洞察力

H.行动力

I.其他

Q12对正在学英语专业翻译的学生有何建议?(填空题)

篇7:关于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建议与思考

[摘要]

市场营销课程作为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应用性,课程教学需要体现专业性、技能型和实践性的特点。本文根据结合高职高专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试图探讨创新的课程教学模式,旨在为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课程改革

一、高职高专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占主流。在当今教育界提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形势下,很多高职高专类院校因为资金的不足,难以引进多媒体教学设备,因此,市场营销课的教学只能在黑板、粉笔加彩图演示的传统模式中进行。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教师讲解、分析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等,学生被动地理解,看案例,无法通过多媒体感受市场营销中对商战案例的实际体验。因此,面对着单调、枯燥、被动的教学模式,基础普遍较弱的高职学生无疑对这些市场营销的枯燥理论提不起兴趣,从而使市场营销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的本质特征无法实现。

(二)高职高专院校市场营销教师专业化发展不足。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的教育专业训练,获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塑造和完善教育职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它既要求教师有深厚而广阔的学术功底和学术视野,又要求教师了解教育的基本规律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具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负责的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但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有调查显示: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任市场营销教师中,青年教师占大多数,学校内真正称得上学术带头人的教师年龄大多在55岁以上,能够担任学术带头人的教师少之又少。并且,由于许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从而无暇关心自己的专业素养的提高,较少思考教育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许多教师学习进修的机会较少,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时,依旧采取旧的教学模式,教学水平难以得到提高。

(三)缺少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条件。教学模式的改进与推广需要发展的良好环境,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拥有市场营销课程专用实验室的院校还属于少数,而在当前的专业实验室中,要么设备和软件配置落后,要么在实验内容的设置上忽视实际的教学效果,形同虚设。即便是有较为完善的软硬件和教学环境,由于信息技术支持需要付出较多的运行费用、损耗等形式的成本,再加上学校与企业之间尚未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渠道,按照企业的专业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所需的交互式信息基础尚不具备,因此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标准化。

二、高职高专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考

(一)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主体参与型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在新的教育模式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参与型教学就是指使处于被动接受方的学生主体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这种主体参与的行为可以使被动的接收知识转变为主动意识的吸收知识。主观意识的积极、主动地意识行为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对生理上的记忆结构产生影响。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提出和发展也是由于处于新的历史阶段下旧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对于市场营销人才能力培养的要求。就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来说,我们多年来都是以反复的讲基本概念、强制式的记忆基本原理、大量的做课本上习题等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是以应试为目的,并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很多教师不能很好的把原理与实践结合起来,并且在教学中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结合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目的、目标、趋势以及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实际意义来看,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使用基本原理的能力,也就是在实践中运用基本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对现在的教学模式、方法、体制提出了挑战。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提出从理论上很好的解决了我们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很多教育工作者已经开始对参与型教学模式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分析和研究。很多很好的教学方法都是属于参与型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具有可实践性的,作为一种改变教师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学习需求、改变学生学习方法以适应社会需求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基于信息支持的交互式教学模式构建。首先要构建完善的交互式信息交流平台,为教学模式的优化改革打好基础。完善的信息交互平台的建设是构建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框架的重要基础,该项工作的目标主要是应当保证该信息交流平台的软硬件配置,同时还应当保障网络交流的渠道通畅。前者要求高职院校重视对市场营销课程实验室的建设,加大投资力度;而后者则需要高职院校加强与企业间的横向联系,建立信息沟通的渠道,同时建立企业项目和对市场营销课程具体要求的数据管理体系,为教学模式的改革与优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其具体内容包括:其一,进行前期的合理规划,明确信息平台建立的目的和主要想要实现的功能;其二,系统构建过程中要及时对软件功能检查并进行测试,防止出现系统不兼容以及其他情况的发生;其三,注重教学内容与对象的多元化,设置不同的信息交流与处理模块,全方位优化教学模式的基础条件。

其次,以具体项目为核心,构建市场营销课程的实践模块。在技术有力支持的基础之上,高职院校教师应通过对市场营销课程要求的深入分析,按照各自所需的核心技能划分具体的项目种类,并以此为基础,按照岗位要求、具体内容和实施的难易程度进行筛选和划分,以项目为核心,形成相应的实践模块。这些模块建立的主要依据应当是市场营销课程活动中的具体活动环节,根据各个模块的具体特点,高职院校可以建立相应的课程与训练内容。

第三,以实践模块为基础,打造完善的市场营销课程与训练内容。在确定实践模块的基础之上,按照市场营销课程的实际流程,打造相应的市场营销课程课程和训练内容。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3项:其一,是对实际工作性质和内容的分析,对市场营销课程领域、主要内容和所需的综合素质进行分析研究,并将这些内容进行案例化处理,构建贴近于实际的学习情境。其二,是明晰工作任务的具体轮廓,明确训练内容与市场营销课程活动的现实内容之间的联系,并通过任务说明等形式将这些内容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其三,实训项目的课程设置应当尽可能的参照工作过程顺序排列,特别是项目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项目向复合项目的设置,强调项目教学的整体性。

(三)积极引入“项目驱动”型市场营销教学模式。首先,“项目驱动”型教学模式是指以活动任务或项目为驱动力,通过创设丰富的情境,使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纵物件或是项目执行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从体验中学习知识的具体应用,同时也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得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过去这种模式多被用于理工科类学生的实验操作环节,很少被引入经管类的课程。实际上,经管类的一些课题同样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通过情景模拟,能够使得学生进入角色,更早地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结合起来,从而避免知行脱离的情况,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也更符合现代用人单位的需要。其次,“项目驱动”型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有一定的共同点,都是通过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两者的区别在于,现有的实践教学往往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完后,才进行实践活动。而“项目驱动”型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行模拟实践,结合教师教学中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组建团队,自主选择项目进行模型实践。教师则在实践中扮演引导者和教练的角色,先是将理论知识系统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遵循一定的程序进行活动;然后对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教授学生解决相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同时,教师还应对各组项目活动情况进行点评,并组织讨论,总结成败得失,最终将其变成一个个的案例库。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教师就能清楚明白对于学生而言,相关课程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点在哪里,从而使得教学更有针对性。第三,“项目驱动”型教学模式的运作流程主要是:“项目驱动”型教学模式依据课程各个环节,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用实时学习的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中的遇到的问题,又反过来推动对理论的深入研究,两者相互促进,互相推动。

最后,基于主体间性的“项目驱动”型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大转变: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较之学生被动听课记笔记的传统课堂教学,其实践意义丰富。为此,一是要增进师生交流、调动双方积极性、改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针对性。二是要让学生在此交互过程中真正自由独立、行知合一,“体验学习”实践创新。三是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实践性人才。参考文献

篇8:关于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建议与思考

近几年,我国高职类英语专业教育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高职类英语专业人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对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要求发生了新的变化,高职类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也面临新的竞争和挑战。相较于前些年大部分高职类英语专业毕业生流向外贸、外事、旅游、文化与新闻出版、教育科研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和教学等工作,近几年,毕业生到各类外企、内资跨国企业就职的人数呈逐年增加之态势,估计这种趋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大的改变。毕业生在工作单位所从事的工作不一定是翻译、研究、教学工作,而很可能是导游、促销、市场计划、商务沟通等方面的工作,因此,高职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从综合型人才培养转向复合型人才培养,出现了除综合之外的“经贸英语”、“科技英语”、“旅游英语”等,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出现了基于英语专业基础的小语种人才培养,以满足翻译人才市场的需要。

在这种大势所趋的市场条件下,高职院校开始担当起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英语翻译人才的历史重任,因此,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再加上国内企业对既懂英语翻译又有业务技能的复合型英语人才的需求,促使高职院校转变培养思路,提出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新策略。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基于市场需要,以英语专业课程改革为主线,培养面向一线的服务型人才。市场的需求和高职院校自身的资源状况决定了其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要创新培养思路,注重实用,加强听力英语场景的训练,为企业及社会培养出符合市场和社会需求的复合型翻译人才。

所谓复合型人才,即以专业外语 (英语) 和第二外语 (其他小语种) 为核心和根基兼具其他技能的人才。英语复合型人才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能力强、素质高。首先,英语的专业知识必须扎实;其次,相关专业知识也要略通,如经贸、金融、IT,中西方文化等;再次,具备一定的专业之外的综合素质,如个性积极向上、文笔功底、沟通能力,掌握一些普通的自然科学知识等。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将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了解一定的国际商务往来,能够熟练运用现代自动化办公手段,能够从事报关员、单证操作员、涉外商务秘书、办公室文员、文书翻译与管理等具体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高职类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高职类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不但其人才培养目标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而且也具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当前的高职类英语专业教育存在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对接上的偏差,具体表现为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经不起市场需求的检验。这是高职类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影响了高职类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高职类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高职类英语教学模式陈旧

多年来,高职类英语教学模式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即教师主讲,学生主听。英语专业学生对这种填鸭式的英语教学已经没有太大的兴趣,甚至有些反感。此外,随着不少高职类院校的扩招,招生人数逐年上升,在某种程度上也使一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走进高职类英语专业的课堂,导致学生群体英语学习能力差距拉大。有些学生特别是来自大城市的学生,其英语水平很高,综合应用能力也很强,而有些学生特别是来自于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甚至连高中水平都达不到。如果坚持沿用原有的教学方法,势必对英语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不利。

2. 高职类英语专业学生存在“高分低能”现象

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委员会每年都会推出两批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很多高职类院校英语专业学生通过了这类考试,其中不乏成绩优异者。这类考试在测试学生英语水平的同时,也敦促学生努力提高英语水平,功不可没。然而,必须看到是,四级和六级考试对高职类英语专业学生的实用能力检测不够,英语课程教学为了追求及格率,大大降低了对学生应用英语能力的要求,于是就出现了学生记了大量的单词和语法,却不会应用,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听不懂,说不出,在英语翻译上,对于复杂语句无所适从。没有真正掌握英语的运用技巧,没有真正领会特定词组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更谈不上在实际应用中运用自如了。

3. 高职类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师水平普遍偏低

高职类英语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是教师水平的高低。一般来说,高水平教师培养出较高水平学生的概率要大,因此,提高英语专业翻译课程质量的重要方面在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从我国高职类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高职类院校的英语教师团队,其水平参差不齐。尽管许多英语教师是英语专业出身,但是,高职类院校教师队伍的年轻化,使得英语教师队伍整体经验普遍偏少,英语翻译课程教学的效果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4. 高职类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材单一

高职类院校英语翻译课程教材是学生学习英语课程的重要载体,不同时期高职类英语翻译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其英语翻译课程教材也应有相应的调整。然而,各类英语翻译教材的变化极为有限,多为换汤不换药,导致实际的教学效果不理想。甚至许多高年级学生虽然顺利通过考试,但在实际翻译实践中却手足无措。一旦学生毕业走向翻译岗位,立即体会到考试成绩同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可能又要花费精力从头来学。

5. 高职类院校英语翻译课程效果评估体系有待完善

课程效果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学生的培养质量,教学评估体系在整个英语翻译课程管理中极为重要。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一些高职类院校在展示翻译课程教学效果时,往往列举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通过率和专业英语考试通过率来说明问题。这往往不够全面。甚至有些院校为提高通过率,想尽一切办法,如让英语水平不够的学生延期参加考试等。如此一来,考试通过率提高了,但英语专业翻译水平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因此,高职类院校英语教学不应过分追求通过率,而应设置一个综合的、具体的、科学的、定性和定量化的评价体系,真实地评估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效果,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英语翻译水平的提高。

三、高职类英语专业培养翻译人才的策略

1. 改变高职类院校传统的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模式

树立以“以市场需求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和观念。在英语翻译课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独立学习能力非常关键。应把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作为英语翻译课程的内容之一,让学生真正理解词义、句义,了解西方文化。在课后,可以布置学生阅读原版英文经典著作,或者邀请专家、外教举办专题讲座等。另外,互联网的发展也给英语翻译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平台。从网络上查找英文素材,搜索教学案例,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重要途径。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 的广泛使用,能够帮助学生使用网络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材料,制订学习计划,提高学习兴趣,促进英语翻译水平提升。因此,先进教学手段的使用有助于提高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水平,无论是CAI课件、多媒体还是互联网的应用,都给英语翻译课程教学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2. 完善英语翻译课程教学质量监控

高职类英语翻译课程教学,必须根据一定的目标对各个教学要素进行合理组合,并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以保证课程教学有序运行,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通常的做法是,建立高职类院校教学管理小组,对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督导。教学管理小组合理整合、调配各种资源,为提高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设立教学督导小组、聘请英语教育学术造诣水平高、授课经验丰富、在教师队伍中有较高威信的教师担任小组成员。通过定期听课以及对英语翻译课堂提纲、英语翻译考试大纲、英语翻译作业、试卷的抽查和监督,实现对教师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活动的监控和管理。

3. 教学管理者与师生在管理措施上需达成共识

大学英语水平考试、英语专业考试应该在翻译教学中占有多大的比重,高职类院校自上而下要有统一的认识。否则,在英语课程教学上会出现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这些考试是加强英语教学的有效目标,可以促进学生翻译水平的;另一种则认为,这些考试是实施学生素质教育的障碍,影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学管理者要加强教学管理,提高翻译课程教学质量需要师生、院系的通力配合。

4. 注重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要提高翻译课程教学水平,就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翻译授课水平。为此,应当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和培训机制,注重高职类院校英语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内部培训、积极参与学术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送英语教师出国进修或访问考察等多种方式,强化教师培训,开阔教师视野,更新教学理念,吸取新的教学方法,引进新的教学技术,提高自身的授课水平。

5. 加强院系部门间沟通交流

抓好高职类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不仅要在教学组织内部加强沟通,在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之间组织交流,还要与各个院系的负责人或者学校行政部门人员加强联系,使高职类院校的各个部门都能配合英语专业院系做好对学生的管理和服务。英语专业院系应积极同兄弟院系及其他部门保持联系,努力为英语翻译专业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条件,发挥学生的英语才能,展现学生的英语风采。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英语的实用性,也能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钻研英语翻译技巧。

实际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沟通工具,是负载信息和交流信息的手段。高职类院校开设英语翻译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满足市场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实际解决翻译问题的能力。因此,高职类院校要在英语翻译课程教学管理上设定明确的目标,并认真落实。高质量的英语翻译课程离不开科学管理,严格的教学管理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基础,是高职类院校英语院系的重要工作。高职类英语翻译课程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界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我们也应当在日常的英语翻译课程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中不断总结,使我国高职类院校的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水平与时俱进,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英语翻译人才。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走向海外, 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外企进入中国, 需要更多具备专业知识扎实、英语水平精湛、综合素质强的应用型人才。我国高职类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存在教学模式陈旧、学生“高分低能”、教师水平低、教材单一等问题。培养高质量翻译人才, 要求高职类英语专业创新教学模式,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篇9:关于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 商务英语 翻译 项目导向 教学模式

一、引言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是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重要内容,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通过对学生科学、系统的教学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常见商务文本的翻译,例如企业文书、广告宣传、说明书、交易合同等的翻译;账务口译技巧,熟练地从事外贸接洽、会展及产品介绍等口译工作。但是,现在许多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如课程定位与目标不明确、缺乏专业翻译教材、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不合理等,影响英语翻译教学水平和效率,亟待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因此,文章针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和途径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普通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众多普通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及职业的针对性不强,导致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定位与目标不明确。许多人错误地将翻译课教学等同于培养翻译家,当然,并不排除从课堂上走出翻译家,但是应该清楚地明确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认识翻译的理论和掌握相应的技能,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不仅仅是成为翻译家。但是,许多教师缺乏科学、可行的纲领性教学执行文件,课程教学定位和目标不明确,导致教学存在较强的盲目性。

2.缺乏专业的英语翻译教材。由于缺乏专业的英语翻译教材,导致许多高校采用的翻译教材良莠不齐,许多内容不适应高校翻译专业学生的认知水平,更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许多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教材的内容是东拼西凑过来的,许多内容和时代严重脱轨,并没有遵循商务英语翻译和实务相结合的原则,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影响学习效率。

3.课程设置不合理。许多高校各自为政,在不同的学期开设不同的翻译课程,教学课时的分配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每周设置4个课时,有的每周设置三个课时,有的每周设置两个课时,导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没有考虑课程的逻辑关系,并没有认真计算翻译课程理论知识、技能培训所需要的时间,导致课程教学计划比较混乱,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影响教学效率。

4.教学方法不合理。许多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依然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学课堂气氛沉闷,并没有将现代教学方法、设备应用在翻译教学中,许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工具,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用于语言结构和语法学习方面,留给学生进行翻译训练的时间相对较少,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并不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学期结束并不能实现整体教学目标,难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

三、提高普通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分析

1.改善师资。英语教师素质水平是影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水平的关键,要改善师资,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鼓励英语教师进修商务方向的第二专业,以此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和商务知识水平;其次,通过招聘,聘请具有外贸背景商务实践经验及具有英语专业背景的兼职教师;再次,实施校企联合,高校和外贸企业合作,由外贸企业具有丰富外贸经验、商务理论知识及扎实英语工地的工作人员兼任教师。

2.教材改革。英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教材难度不适合学生基础,内容与时代脱轨,是影响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教材改革的目的在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英语知识与翻译技巧。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以商务英语翻译项目为教学内容,例如广告翻译、商务名片翻译及商标翻译等,以此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翻译理论、翻译技巧等渗透在翻译实践中。教学内容改革的重心在于提高学生商务文本及实用性的翻译能力,在商务场景、日常训练过程中,熟练掌握常用的翻译技能,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提高商务英语翻译专业学生的实际英语翻译能力。同时,可以把学生社会调研、教师社会实践、翻译社及历届优秀毕业生引入实训教学中,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翻译能力。

3.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教无定法”,在进行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时,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推广使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与商务文化学习,已经成为世界潮流,沟通异质文化的商务翻译人才培养正成为国际贸易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竞争战略。“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是国内商务英语专业常用教学模式之一,体现了当今高校外语职业化专业教育的最新理念。它打破了课程内容界限,把课程教学内容分割为与专业密切联系的企业项目与任务,并将课堂与实训室一体化,根据项目组织实施教学与考核,实现课程项目化、学习自主化、教学互动化、技能训练专业化,达到在教学实践中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的目的。该模式很好地体现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把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课程教学直接挂钩,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推崇。以长江大学外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为例,实施“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步骤为:首先,对长江大学外语学院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数百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学生翻译课程学习与技能掌握整体现状,通过走访省内外五所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了解其教学模式与方法,获取课程改革的第一手资料;其次,通过走访本专业五家合作企业,了解企业在商务英语翻译方面的翻译对象、要求,制定符合本专业培养需要的教学大纲、内容;再次,通过建立翻译工作坊,建立仿真商务英语翻译校内实践基地,密切联系合作企业,嫁接校企,做到内容、过程、方法与现实需求的真实对接;最后,通过加强专业教学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联系,做到内容对接、及时评价、反馈与调整。通过实践表明,“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社会健康发展、个人全面发展及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尤其突出的是可以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2)推广使用“课、赛、证”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课赛融合”是现代高校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之一,定期举办英语竞赛,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竞赛,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例如“英语公示语大赛”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融合,“课证融合”指的是将根据职业考证的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教学内容必须和考证内容保持一致,通过课程教学,学生学习与职业证书考试相关的内容。例如,开设考取如人事部翻译证书、教育部翻译证书、口译证书、外事联络陪同口译水平认证证书等,这种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既能够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又能够获得相关证书,为学生以后的从业提供便利。

(3)案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源于工商管理专业,当时由于缺乏教材,一些教师深入企业,采访企业管理层,并将它们的商务活动案例记录下来,通过整理之后制作成教学材料。案例教学模式在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双师型”教师,即同时具有商务实践经验和英语专业知识的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及市场需求,制定教学案例,通过分析、讨论及总结之后编写报告,通过案例模仿演示,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练习和复习语言技能和翻译技能。案例教学模式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其难点在于许多高校缺乏“双师型”教师,要求现代高校应该聘请外贸企业或者国企多年从事商务活动的人员到学校兼职或者开设讲座。

4.多媒体课件的应用。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既具有翻译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实践技巧的复合型翻译人才,在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课件,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能够实施更有效的教学。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利用丰富、有趣的教学信息,在短时间内将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巧传递给学生,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英语翻译教学中,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同时,采用多媒体设备能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例如,创建商务应用场景,由学生扮演商务活动中的角色,在实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同时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享受课堂教学的乐趣,显著强化教学效果。

四、结语

基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沟通交流越来越频繁,英语作为各国之间交流的重要语言,商务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针对我国高校商务英语翻译专业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可知,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应该采取有效的途径加快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改革,增强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教学,从师资、教材、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等方面加强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进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春燕.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思考[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2):40-42.

[2]李慧.全球化背景下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9):244-245.

[3]俞建耀.学生感知需求的调查分析:商务英语专业课程重构设想[J].外语界,2014,(2):25-30.

[4]胡囡囡,蒋景东.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改革研究刍议[J].教育与职业,2012,(15):126-127.

[5]胡维霞.地方高校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邢台学院为例[J].邢台学院学报,2015,30(2):141-143.

[6]冯克江.回译——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新方法[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6):37-39.

上一篇:XX年卫生院民主评议行风工作自检自查报告下一篇:小学假期安全教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