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2024-08-07

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精选6篇)

篇1: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上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进行试验示范和集中展示的一个平台,是农业新技术从试验阶段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桥梁和纽带。为推进XX设施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带动XX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在对我市农业生产实际,及资源优势区域特色综合分析之后,确定了以XX托格拉克乡设施农业育苗中心为核心,以达达木图乡伊犁天马草原文化农牧业生态观光园、布拉克村千亩设施农业基地标准园、克伯克于孜乡500亩露地蔬菜种植科技示范田、喀尔墩乡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为辅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一、XX农业科技示范园现状

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是现代农业的载体和有效模式,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经济的必然要求,我市人均拥有耕地面积不足1.5亩,属于典型的城郊型农业,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是我市新阶段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引导现有农业种植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鉴于此,2011年我市就以发展精品农业、现代农业为思路,狠抓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现阶段我市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以“一村一品”为区域布局,以龙头企业为带动的产业示范园,大多是在以科技为先导的前提下,开展了技术、投融资、产业延伸的简单提纯和整合。我市目前已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4个,其中市级以上的农业科技示范园1个、乡村级农业科技示范园3个。

1、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

2010年争取自治区项目资金1000万,市财政配套300万,在我市托格拉克乡建成育苗中心,占地面积450亩,现有5000平方米的智能联栋育苗温室1座、标准育苗温室12座、品种筛选示范温室20座、标准种植温室20座,年可提供优质种苗5000万株。园区内育苗中心实行市场化运作模式,能够充分发挥“五大基地”(新品种筛选基地、优质种苗生产供应基地、新技术新品种示范展示基地、技术实训基地、技术管理服务基地)的作用,被定为市农业技术人员、农牧民实训基地,并作为中国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伊犁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实习基地和技术合作单位。

2、乡级农业科技园区

一是2011年9月16日在我市达达木图乡建设的设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园,该园区由南京市投资援建。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南京市援助1000万元,政府自筹500万元,占地面积200亩,投入资金1100万元建成高标准温室49座,投入资金400万元完善园区内水、电、路等设施。目前该科技示范园已投入使用,部分温室已种植作物,预计每座温室年净收入可达5至7万元。该科技示范园主要用于温室深冬生产、病虫害防治、有机蔬菜种植等技术推广,推行温室标准化生产管理。

二是位于XX达达木图乡诺改图村辖区和农四师良繁场十连交界处的伊犁天马草原文化农牧业生态观光园,占地1600余亩,主要由生态餐饮商务区、设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马术马赛区三大部分组成,目前此园区仍在建设中。此科技示范园集马术马赛区、特色种植养殖园、葡萄庄园、精品果

园、薰衣草“寻香园”、生态餐饮酒店为一体生态观光旅游生态科技示范园,园区建成后可示范带动温室标准化种植、可安臵本地农牧民就业400余人。该园区的建设对加快我市农业战略转型,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农业,拉动我市经济发展和促农增收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村级农业科技示范园

2012年根据市农发办要求,结合XX克伯克于孜乡0.8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实施方案及项目工作的实际情况,在XX克伯克于孜乡克伯克于孜村建设500亩科技示范田,通过科技推广,改肥改土,把该区中低产田改造成高产稳产农田。

二、我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已基本形成了以XX设施农业育苗中心为核心,以达达木图乡伊犁天马草原文化农牧业生态观光园、布拉克村千亩设施农业基地标准园、克伯克于孜乡500亩露地蔬菜种植科技示范田为辅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从总体上来说,我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目前我市示范园均靠销售产品收入来维持运转,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管理水平低,园区在新品种、特色品种引进上,缺乏忧患意识,缺少资金投入,在名、特、优品种的引进上力不从心。二是运作机制不新,投资主体单一。我市的示范园除托格拉克乡育苗中心以外,其余示范园是由能人或公办的形式创办的,没有实行公司运作,经营方式原始,投资主体单一,缺乏活力和做大做强的冲动。三是园区科技示范田间管理缺乏人力,导致部分园区田间管理粗放,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四是缺少资金支持,科

技推广后期资金短缺,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开展困难。

三、对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分管农业副市长任组长的科技示范园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科技示范园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全力推进我市科技示范园建设工作。

2、理清思路,充实内涵

当前农业已处于新的发展阶段,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只重经济效益型向兼顾社会和生态效益型方向发展。在交通条件不继改善的情况下,农业的市场空间被逐渐放大。因此,农业科技示范园不能仅局限于单一的农业科技示范上,还应赋予企业化经营管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信息交流等新的内涵,要充分体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在发展策略上要着眼于提高农业的整体水平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走产业化经营道路,通过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以企业运作方式经营农业,以工业化的理念来谋划农业,以较强的科技示范性和效益优势辐射到广大农村,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3、突出特色,重点发展

建设科技示范园关键要把握农业发展的趋势,要针对区域生态和立地条件,引进成熟且适宜的科技成果,集中力量,办出特色。从当前人们消费心态看,对农产品的要求既要营养,更要安全、健康。因此,根据我市生态环境和立地条件,我们应突出绿色、安全、健康上。以示范园为依托,运用现

代科技与传统生产手段相结合,突出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及有机食品,形成特色优势。

4、政策扶持,鼓励民办。要加快研究、制定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的发展规划,出台相关的扶持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要通过以实施项目的方式来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以便能争取到上级资金的支持,办好示范园。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通过示范园的示范带动,推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5、大力开展宣传培训。通过召开座谈会、恳谈会、经验交流会的形式,以数字比较、种植户现身说教,面对面交流等方式,调动种植户采用新技术、新品种的积极性,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种植观念,采用新技术、新品种。

6、科学合理促进土地流转,推进科技示范园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方案,切实保证农民的合法权利,严格遵循土地流转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是土地流转双方达到共赢,推动我市科技示范园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XX农牧兽医局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四日

篇2: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示范片加快发展

——江油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调查

近年来,江油市坚持用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理念抓农业,把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进程,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体推进、连片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载体,在全市规划建设了以九岭蔬菜产业园、西屏獭兔生态养殖园等为代表的一批布局合理、基础完备、要素集聚、科技先进、机制灵活、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区。这些园区的建设和发展,顺应了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连片推进的要求,以其巨大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全市现代农业快速、健康发展,在实践中显示出了其有利于冲破旧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农村改革;有利于激活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有利于更好实施“两个反哺”,加速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等诸多积极意义。目前,江油已发展成为农业部蔬菜重点发展区、四川省畜牧产业基地强县、特色产业基地20强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县。

一、江油建设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区的基本情况

把建设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是江油市委、市政府在新形势下推动“三农”工作的一个创举。2008年,江油市抓住恢复重建的重大机遇,认真分析江油资源、区位优势和农业发展特点,结合几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九岭蔬菜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西屏獭兔生态养殖园、方水白玉水果产业园、河西附子产业园、大康蔬菜产业园、武都香葱产业园、新安水果观光产业园和厚坝生姜产业园等八个特色产业园区。

各园区遵循城乡一体化发展原则,突出产业主体和特色,高起点、高水平制定发展规划,努力整合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积极引入现代科技支撑,引导和调动广大农民作为参与主体和受益主体,走城乡互动、三次产业协调、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成为了资源配臵优化、基础设施高效共享、产业优势突出、规模效益明显、农民生活优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统筹城乡发展的试验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区、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展示区”。这些园区既是对农村发展空间的合理布局,更是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它赋予了江油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更强的现实可操作性,为江油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止目前,以中和村、景云村为核心,核心区占地2500亩,集现代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科技服务等于一体的九岭蔬菜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完成投资1.2亿元,示范区涵盖5

个乡镇、辐射江油全市。被国家标准委命名为“国家级獭兔标准化养殖示范区”的西屏獭兔生态养殖园,已建成标准笼位20万孔、在建10万孔,年出栏商品獭兔100万只、产值8000万元,成为了四川省白獭兔品种选育基地。地处丘区的新安水果观光产业园,已引进业主8家,流转土地3000余亩,初步建成了1600亩梨、500亩葡萄和1800亩猕猴桃等“三大主题公园”。方水白玉水果产业园已发展优质果园15000余亩、农家乐21家。大康蔬菜产业园已发展绿色蔬菜基地2100亩、青黛特色种植基地1300亩、莘荑花观光基地1万亩。河西附子产业园已发展种植基地5000亩,武都香葱产业园和厚坝生姜产业园的标准化种植基地均有望于今年底突破5000亩。

二、江油建设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区的主要做法

(一)紧紧围绕产业发展这个中心,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园区建设,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由市委分管领导任指挥长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指挥部”,负责园区建设的领导和指导,研究解决推进中的重大问题。每个园区所在乡镇成立党工委、管委会,与党委、政府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具体承担园区建设任务。市委、市政府赋予园区所在乡镇一定的跨区域统筹协调能力,并配套建立乡镇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增强其推进园区发展的能力和压力。相关乡镇党政围绕园区建设和经济发展,相应调整机构职能,增强服务

意识和水平,为园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以全市产业发展和村镇建设规划为统领,高水平编制园区发展规划,提升园区建设科学化水平。江油在发展现代农业园区过程中,始终坚持把园区发展作为农村发展与建设大局的核心组成部分和实现形式,将其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村镇体系建设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片规划、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保区规划衔接起来,不仅每个园区制定了《总体建设规划》,还细化、制定了建设规划。规划编制时,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注重特色”,既重视沿江、沿路优势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亮点打造,又注重边远山区优势挖掘、资源开发,做到了山、丘、坝兼顾;坚持专家指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兼顾,确保了农业园区示范带动现代农业和新村建设的巨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三)以改善提升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园区对经济的承载和吸引能力为目标,狠抓资源整合投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按照“用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提高农业园区吸引力”的思路,江油市积极整合财政、农业、畜牧、国土、水务、林业、交通、农机等涉农项目资金向园区倾斜,对山、水、田、林、路进行综合整治,各园区生产功能区初步形成了“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的格局。目前,各园区正陆续开始配套建设育种、农机维修、统防统治、测土配方、动植物医院等现代农业服务系统和先进设施,努力实现良田(地)、良种、良机、良制、良法配套。据调查,仅支持九岭蔬菜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已落实的涉农项目(含灾后重建项

目)资金就达1.45亿元,其中支持苏溪村折耳根产业基地建设投入就达2400余万元;支持新安水果观光产业园建设,整合各类涉农项目11个、资金5000余万元;支持大康蔬菜产业园建设,仅2010年整合投入的涉农项目资金就达2225万元。

(四)坚持开放建园理念,积极招商引资,促进产业升级,增强持续发展后劲。坚持将财政资金投入与培育经营主体、吸引工商资本投入相结合,引导大资本大财团、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种养大户等参与园区建设,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了园区建设主体。从目前规划建设的八个园区来看,社会投入达到了政府财政投入的几倍,甚至十几倍。新安水果观光产业园引入了开心农业公司、伊顿农业(中国)有限公司等8家具有较强实力的外来业主,仅伊顿农业(中国)有限公司一家计划总投资就超过了1亿元。方水白玉水果产业园已有23家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那里扎根发展,带动当地群众每年增加劳务收入100多万元。

(五)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对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提升产业园区对周边发展的辐射影响能力。坚持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与协调服务三措并举,把带动农民参与经营和受益作为财政扶持的前提,在园区里培育了一批带动农户能力强、产业支撑能力强、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引导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与农户建立合同订购、保底收购、二次返利、代养寄养、股份合作、“多方合作+保险”等紧密的利益风险联结机制,使农民真正成为了园区建设的参与主体和受益主体。例如,西屏獭兔生态养殖园组建了5个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兔业协会,15个农民专业合作

社,入社农民达1550户,带动群众过万人。九岭蔬菜产业园的苏溪村,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带动群众种植折耳根,成为了全市为数不多的“万元村”,同时辐射带动周围9个村2000多农户增收致富,真正“把小产品做成了大产业、让小农户进入了大市场”。

三、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实践显示出诸多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加速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农业园区是用工业化方式发展农业的一种成功实践,园区按照“企业集中、资本集聚、土地集约、产业集群”的原则进行建设,整合提高了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益,加快了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调整步伐,有利于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它通过现代生产方式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不仅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发生转变,而且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促进了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目前,江油农业园区所在的九岭、西屏、武都等成为了全市城镇化率较高、城乡收入差距较小的乡镇。

(二)有利于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水平。现代农业园区在一个区域内实行强有力的规划和政策引领,综合采取兴建水利设施、开展土地整理等有效措施不断优化生产条件,科学布局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等专业化生产区域,有利于促进关联产业集聚开发,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更好地将规模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目前,江油八个园区里单个产业成片规模最小的都在千亩以上,九岭蔬菜和白玉水果规模均突破了10000亩,畜禽集中养殖规模大的达到了上百万,较好地实现了规模效益。随着园区内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和富集,农业发展理念得到了创新,农业产业链条得到了延伸,农业开发的空间得到大幅度的拓展,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江油几个园区单位面积产出比周边同类产区至少高出了20%以上,苏溪、扎营等个别地方甚至高出了5到6倍。通过密切园区内的各种关系联结,有利于创新生产形式、组织形态和利益分配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共享率,实现合作共赢。

(三)有利于整合资源、完善基础,连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规模连村成片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促进群众向基础条件和公共服务更好的地方相对集中居住。这与省委“整体连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高度吻合。目前,江油八个园区主导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均达到了7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了60%以上,村社道路和入户路硬化率达到了95%,新民居率达到了92%,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了95%,农民培训率达到了88%,群众对村两委班子的满意率全部达到95%以上。通过园区带动,绵江沿线63.6平方公里区域的产业连片规模、农民生活水平、村容村貌及乡风文明程度走在了全市前列,成为了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

(四)有利于引进投入、承接“反哺”,壮大龙头企业和农民专合组织,更好地实现“两个带动”。现代农业园区通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发展设施农业、加速科技推广、加快机械应用、建立规范的农民专合组织等,吸引优势龙头企业入驻,广泛地将农民群众组织进入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当中,既能快速带动推进一定区域

特色产业实现集中连片发展,又可以大幅增加农民收入。目前,江油八个园区内农户参与主导产业生产的达到了75%,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面达到了88%,园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至少高出了全市平均水平30%以上、个别片区甚至高出了100%以上。以九岭蔬菜产业园的苏溪村为例,全村90%的农民参与到了折耳根种植当中、95%的耕地改造成为了标准化种植基地,2010年该产业带动种植户人均增加纯收入6200元;少数没有参与种植的群众,通过土地流转,每亩地在过去的基础上也增加了300元收入。武都香葱产业园,仅德太葱业合作社入社农户就达218户,连片发展标准化种植基地2890亩,2010年社员人平增收3300元。

(五)有利于更好发挥经济规律的作用,促进农村改革深化,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涉及的大规模土地流转、金融支持和群众自治等问题,对现行的农村土地管理、金融、民主管理等制度提出了变革要求,促使其在深化农村改革上作出了许多有益探索,为推进面上改革积累了经验。江油组建鸿飞农业投资担保公司破解园区融资难题,九岭开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确权颁证试点工作等做法,都是江油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程中探索出来的改革成功经验。同时,园区所在各乡镇大力推进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培育农机、植保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农资经营、农机作业、病虫防治、动物诊疗、产品销售等专业化服务,在探索基层农业服务体系改革上率先迈出了步伐。

(六)有利于建立种植与养殖、工业与农业、城镇与农村、生

产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促进生态文明持续发展。现代农业园区通过优化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发展循环和绿色农业,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产业融合、功能多元的农业产业体系,实现物质能量在产业间、区域间的合理循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富裕、农村生态良好,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西屏獭兔生态养殖园将沼气工程、獭兔养殖场、莲藕基地、蔬菜和制种基地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獭兔养殖场粪便经干湿分离后,废水用于制取沼气,沼液用于浇灌莲藕、蔬菜和水稻,沼渣和粪便用于制造生物有机肥。目前,该生态循环产业链已带动全乡5680户农民发展莲藕5000余亩、水稻和蔬菜制种基地3500亩、蔬菜基地5500亩,2010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697元。

四、进一步发挥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区积极作用的几点认识

(一)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必须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建立强有力的服务型组织领导机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搞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过程中,各级都应建立一个规格较高、运转高效、服务意识强的组织领导机构,从规划编制、产业定位与布局、资源整合、招商引资、群众发动等方面加强领导、提供服务,为园区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环境。

(二)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必须找准优势特色产业,坚持一园一产业,走专业化、规模化的路子,不断增强竞争实力。园区建设必须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气候环境等因素,选准确立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科学安排园区产

业发展重点。园区的产业内容、经营管理方式等要符合当地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能够最广泛、最有效地带动当地群众参与生产并从中受益。园区的发展方向、产业定位必须与上一级的建设和发展规划协调一致,这不仅是园区顺利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确保现代农业园区能够不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内在要求。

(三)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必须切实抓好资源整合,巩固基础、完善条件,大力提升吸引承载生产要素的能力。园区建设要切实抓好涉农部门政策和项目资源整合,大力支持园区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园区对社会工商资本的吸引力。要扎实推进土地综合政治,整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利用效益。同时,还要抓好旅游、人才、科技、组织等资源的整合,促进园区全面、快速、可持续发展。

(四)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的参与积极性。要通过思想发动、政策引导、利益联结等方式,将农民群众有效组织起来,最大程度地参与到园区建设当中,成为真正的参与主体和受益主体。要引导和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研教育推广单位、农民专合组织和种养大户等投资、参与园区建设,并引导各类建设主体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建设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

(五)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必须充分发挥其作为区域发展中心、城乡联系纽带的示范带动作用。园区的设立应当选择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明显,经济流向明晰,干群觉悟较高的地方,要注重依托历史形成的重点乡、重点镇和重点村社开展建设。在支持园

区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要努力创新体制机制,赋予园区核心乡镇、村更大的跨区域统筹协调能力,充分发挥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发展、群众致富。应努力冲破行政辖区对建设和发展的制约,将建设有形园区和无形园区结合起来,拓展园区的影响力和带动面,做到“建成一个园区,带动一方发展”。

绵阳市委政研室:唐光 姚德行

篇3: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1 增强推动畜牧科技进步的紧迫感

虽然我省在发展畜牧过程中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畜牧业发展中还存在着市场竞争激烈、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剧、生产方式落后、支持保障体系滞后、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自然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我省畜牧业前有压力, 后有追兵。发达国家的畜牧业, 在科研、养殖、加工、销售、经营管理、服务体系、经营理念等方面, 比我省先进, 对我省是很大的压力, 我省需要认真学习。从兄弟省市畜牧业发展形势看, 尽管我省多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水平较高, 畜牧业结构比较完善, 但是, 近几年来, 四川、河南、河北等许多省市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 一些方面已经或即将超过我省。

我省必须从建设现代畜牧业的大局, 从全国乃至世界畜牧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全局, 深刻认识加快畜牧科技进步的重要性, 增强推动畜牧科技事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1 加快畜牧科技进步是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内容

现在, 我省畜牧业及相关产业总产值已经超过2500亿元, 畜牧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到4.5%左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社会对畜产品的需求量将进一步扩大, 畜牧业发展成为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大产业已势在必行。逐步使畜牧业转变为创新型产业, 本身就是对创新型省份建设的贡献。畜牧业是生物等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领域;是生物、建筑、机械、光电、信息等技术工程的结合体;是建立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中间环节。畜牧科技进步可以承载和带动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 共同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

1.2 加快畜牧科技进步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近几年畜牧业发展的实践证明:资源、特别是饲料资源不足、畜牧生产环境紧张、畜牧业结构不合理、畜牧产业各环节不协调等, 是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依靠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总体科技水平的提高。没有畜牧科技的进步与创新, 就没有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加快畜牧科技进步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关键

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 畜牧科技现代化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畜禽良种要依靠现代育种方式来获得, 畜牧生产设施设备要依靠先进设备来武装, 畜牧产业体系要依靠现代手段来连接, 畜牧生产的监督管理要依靠现代方式来进行。没有畜牧科技的进步与创新, 就没有畜牧业的现代化。

1.4 加快畜牧科技进步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根本

畜牧业只有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数量、质量、效益、品牌的增长、提高和创立, 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畜牧业的科技创新, 就没有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2 准确把握畜牧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点

立足已有的优势和基础, 着眼于未来发展需要, 围绕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瓶颈, 加强源头创新和关键技术研究开发, 积极推进科技成果推广转化, 全面提升畜牧业科技对现代畜牧业和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支撑能力。

2.1 畜禽良种领域

按照建立现代畜禽种业体系的要求, 集中开展畜禽遗传资源调查评定、畜禽品种创新培育、高效繁殖技术、生物育种技术研究应用, 加快畜禽新品种推广应用和更新换代的步伐, 实现畜禽品种获得由引进为主向培育为主、畜禽品种培育由传统技术为主向现代技术为主的转变, 为发展现代畜牧业奠定基础。

2.2 畜禽养殖领域

围绕发展畜禽规模养殖, 建立现代畜禽养殖方式, 大力开展规范化建设、标准化生产、清洁化运行等方面技术的研究应用, 推动畜禽养殖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以新培育和引进的畜禽良种为基础, 配套开展饲养营养、生产环境、健康养殖、疫病防治等相关技术的研究, 在畜禽良种场、商品养殖场、科技示范场等多个层面进行良种良法的组装配套和推广应用, 逐步实现畜禽商品养殖的规范化和高效化。

2.3 疫病防控领域

面向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增强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水平, 以主要动物疫病防控和药物残留控制为重点, 加快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与推广应用, 实现畜禽疫病由就病防病向综合防控、质量安全由被动监管向主动控制的转变。2.4饲草饲料领域面向提高饲草饲料的供给与转化和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 加强饲料资源开发、添加剂生产、配合饲料推广应用, 实现消耗型生产向精细化发展的转变。

2.5 产品加工领域

面向增强畜产品加工企业开发创新能力, 促进产业化经营, 开展产品加工、储运保鲜、设施装备等方面技术研究应用, 实现畜产品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变。

2.6 生产管理领域

面向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和调控监管水平, 组织开展数字生产、信息管理、质量追溯、预警预报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应用, 实现畜牧业生产管理由粗放向精准的转变。

3 加快畜牧业科技发展的对策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 营造畜牧科技发展的良好环境

要善于把握当前畜牧科技发展的历史机遇, 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强化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意识, 强化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观念。各地要在省里规划的基础上, 抓紧制定本地区科技发展规划, 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 扎扎实实推进科技工作。要充分发挥宏观协调和管理职能, 组织和集成社会创新资源, 统筹规划、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与推广项目, 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和其他社会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要制定系统的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 包括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政策, 促进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政策, 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政策, 加强科研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等, 营造畜牧科技发展的良好环境。

3.2 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融资体系

首先要建立稳定的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机制。各级政府要不断增加财政对畜牧科技的投入, 其增长速度应不低于正常性财政收入项目的增长速度, 要使畜牧科技投入比重与畜牧业在农业、国民经济所处的比重相对应。畜牧业重大工程项目, 如无规定疫病区建设、秸秆养畜示范项目、畜禽良种工程等要在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科研专项经费, 用于项目相关的科研工作。其次, 要调动企业等社会力量增加对畜牧科技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企业等社会力量在畜牧科技投入中的比重, 大型畜牧企业、畜牧科技企业要将经营收入中的一定比例用于研究开发工作;允许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捐资成立畜牧业科技基金会, 专门支持畜牧业科技研究、开发、推广和奖励畜牧科技人员。同时, 要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资本市场体系, 引导和激励社会资源对畜牧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 积极吸引国外的资金投入我省的畜牧科技事业。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参与的多元化畜牧业科技投入体系, 把畜牧业科技建立在雄厚的资金基础之上。

3.3 加快体制创新, 增强畜牧科技发展活力

要通过落实国家产业政策, 维护市场秩序, 合理配置基本生产要素, 提高畜牧科技的发展质量。畜牧业科技管理部门要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 切实改变工作方式, 向畜牧业科技企业提供高效率的公共服务, 为畜牧业科技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要大力运用市场、财政、金融、法制和文化等各种手段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成为先进科技成果的主要应用者, 技术创新的主要投入者和创新人才的主要吸纳者, 新技术的主要创造者和知识产权的主要拥有者, 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引领者和先进管理模式的开拓者。加快现有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改革, 发挥其在畜牧业技术推广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农村基层科技推广组织。强化以县域为单位的高效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 提高先进技术的进场入户率, 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 增强畜牧业的国际竞争力。积极培育和壮大新的畜牧业科技推广模式, 大力推动畜牧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从事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 积极发展各种类型的畜牧业专业技术协会和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 充分发挥这些机构在畜牧业科技推广中的主导作用。采取鼓励措施和政策, 促进畜牧业科技成果技术市场的形成, 并对从事畜牧业技术转化和开展技术服务的企业或组织实行政策倾斜, 促进畜牧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 畜牧业科技工作者、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合作组织、企业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新型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

3.4 重视人才培养, 造就高水平的畜牧科技队伍

必须牢固树立“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观念, 加强人才支撑和保障机制建设, 加快建立和完善畜牧科技人才激励机制, 加大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鼓励科技人员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通过分配、产权、社会价值激励等多种方式, 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依托各类科技园区、重大项目和重点建设工程, 用产业聚集人才, 以项目吸引人才, 靠事业留住人才。要充分发挥各行各业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进一步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完善科技项目首席专家负责制, 建立起项目实施与人才培养同步发展的新机制, 造就支撑畜牧业科技创新的人才队伍。要按照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的模式, 抓紧建设一批科研基地、技术开发基地、成果推广基地, 推动科技人才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 培养、发现和引进一批一流科学家和学术带头人, 形成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群体和创新团队。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 打破论资排辈现象, 为年轻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 鼓励更多的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要加强科技推广与人才培训, 充分利用现有培训渠道, 通过农业学校、网站、技术讲座、函授、自学考试、研讨会等形式, 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畜牧技术骨干队伍, 提高畜牧业科技创新、推广、服务的能力。加大农民科技与专业技能培训力度, 培养大批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造就高水平的畜牧专业技术工人, 使他们基本达到现代化畜牧和新农村建设对人口素质的要求。

3.5 促进合作交流, 实现畜牧科技资源优势集成

篇4: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农网智能化建设

【关键词】电力;科技进步;农网建设;农电事业

加快推进科技进步是建设现代化农村电网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可以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在农村电网建设中,如自动抄表、有载调压变压器、绝缘架空导线等材料,科技进步的发展,推动了电网的发展。但是,随着新农村电网的建设改革,当前农村电网建设存在的问题还需要解决。

1.新农村电网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新农村电网体制的改革,对农村电力科技进步作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农村科技进步的电网建设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在“十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对农村科技进步工作作了回顾,也提出了两改一同价政策,“十五”期间的农网科技进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个方面:农村电网网架结构大大加强;农村电网的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现代化管理手段逐步推广;农村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等方面,农村电力事业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村电力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科技的进步,但是,目前农村电网在科技进步工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电网科技进步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缺乏农网技术发展方向的超前性研究、科技资源利用率不高、农网科技人才队伍难以满足农网科技进步的要求等等,这些现象阻碍了农村电网事业的发展,农网科技进步工作难以开展。在农网建设中,应注重科技进步的发展,找准科技进步的方向和领域,以提高农网科技技术含量为目标,并提高农村电网的建设水平,以保证农网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因此,科技进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使用,是农村电网建设的重要任务,科技进步成果的应用使推动农网建设的重要保障,如何加快科技进步步伐,建设现代化农村电网,这就需要建立农网科技进步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及加强农村电网的管理,从而推进农村电网科技进步。

2.农网科技进步建设的战略目标

农网科技进步建设的战略目标是建立以人为本的新农村电网服务,各单位应认真 虑农网的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从而实现农网电力实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科技进步的农网建设,要求努力建设现代化农网,实现长期规划的高压配电网络主网架构,推广农网建设典型设计,从而不断提高农网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降低建设成本,实现农网安全生产管理,加快农网信息化、自动化建设步伐,进而提高农电优质服务水平。以满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3.基于科技进步的新农村电网建设策略

3.1建立农村电网科技进步组织体系

加快科技进步步伐,建设现代化农网是一项漫长而又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建立健全的农网科技进步工作管理机制,并且抓住科技进步工作的方向和领域,从而加快农村电网的建设,在建立农网科技进步管理机制中,应以农村电网体制改革后的管理方式为基础,并根据当地的用电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农网科技进步组织体系和监督保障体系,使农村电网科技进步工作认真落实到位,以满足科技进步工作的科学化、合理化。另外,建立完善的农电技术规范和标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加快推进农村电网科技进步,对农电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制订和修改,这就需要各个电网公司参与到农电技术规划和技术标准制订、修改中,以满足新农村用电需求。各个电网公司应结合电网建设要求,不断进行电网技术的改造和改善,优化电网的网络结构,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从而提高农网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

3.2加强农网科技技术的超前性研究

加强农网科技技术的超前性研究是当前农网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超前研究,可以准确把握农村电网科技进步工作的方向,因此,在农网技术发展方向研究中,各个单位应按照国家颁布的规范、标准,认真贯彻落实科技发展规划,在制定、修改科技发展规划中,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工作的引领作用,使农网科技进步工作落实到位。随着科技技术的突飞猛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在人们面前,而这些科技技术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农网建设中,应注重现代化科技技术的研究,借鉴同行的研究经验,加强同行之间的合作交流,将借鉴的新知识、新技术引入到本地电网建设中,使现代化高端技术适应当代的科技进步步伐,推动电力事业的发展,提高农网科技进步的装备水平。

3.3加强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农网科技进步工作的有利保障,在农网科技进步工作中,各个单位应建立一支强大的科技人才队伍,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从而为农网科技进步工作提供专业的科技人才。各个单位应加强员工的培训力度,通过专业的培训活动,从而提高农网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员工的教育培训不仅可以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技能,也能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大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建立一支强大的电网建设队伍。

3.4农网工程典型设计的推广应用

典型设计是实现规划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管理手段,其不仅可以实现统一化的工程建设管理,也能合理控制电网工程造价,国家电网公司可以吸取典型设计的经验,完善农网建设管理,从而加快农村电网设计进步,进一步提高电网设计质量。典型设计的运用,不仅可以规范了电网网络结构,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性、稳定性,通过有效整理电网设备,从而降低电网的运营成本。而农村电网建设涉及面积范围广,大力推广应用典型设计,使农网网络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从而解决农村电网供电质量低、可靠性低的问题,进而建设自动化、装备水平高的农村电网。典型设计应用在农村电网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4.结束语

加快技术进步步伐,建设现代化农村电网是当前电网公司一项困难而又艰巨的任务,在农网建设中,应加强农网科技技术的改造和新建,大力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从而提高农网科技的装备水平,以保证农村电网的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推动农村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郑宝森.加强农电企业管理推进农网科技进步[J].农电管理,2009,09:7-9.

[2]刘一.国家电网公司制定农网科技进步工作思路及任务[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9,29:6.

篇5: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区科技局局长张瑞江

推进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是我区“五区”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加快榆次农业现代化步伐的迫切要求。如何建设功能定位多元化、城乡发展生态化、产业规模集约化、服务体系社会化的都市农业示范区,创建“全省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都市农业品牌,需要在“五抓”、“五提升”上下功夫,求突破。

一、抓好规划设计,提升示范水平

都市农业是一种现代农业形态,也是一种高新技术农业,是指把城区与郊区,农业和旅游,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在一起的新型交叉产业,它主要是利用农业资源、农业景观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品尝、体验、娱乐、购物等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体现了“城郊合一”、“农游合一”、“人文合一”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方向,都市农业不仅是经济功能的开发,重要的是追求生态、社会、服务、文化功能的协调。为此,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区政府对发展都市农业的重视和领导,统一认识,树立全新的农业观;将都市农业的发展纳入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之中,规划好都市农业与城市经济之间的互动,提高资源共享程度,构建都市农业的信息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做到有机构、有目标、有措施、有创新、有氛围;同时,建立市、区政府联手,专家参与,部门负责,社会评估的动态管理体制。另一方面,立足榆次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对全区都市农业的发展要进行长远的科学设计,重点发展设施农业、庄园农业,精心打造市民农

业、观光农业和科技农业示范区,鼓励探索花卉农业、生态农业和创汇农业。

二、抓好生态庄园,提升多元发展

开发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庄园,大力发展庄园经济,既是区委、区政府“十二五”时期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促进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提升城镇化水平的一个主抓手。当前,我区生态庄园建设如火如荼,势头强劲,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目前我区生态庄园开发的实际,结合外地一些做法,建议打好“五张牌”。

一是加强生态庄园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好通道环境牌。环境是一种无形资产,也是生态庄园的一张亮丽名片。但是,由于我区生态庄园大多离城区较远,或者处于城郊结合部,路况差,路难行,已经成为推进生态庄园发展速度的一大瓶颈,尤其在通往一些山庄或庄园的路途中,煤尘相伴,黄土扑面,垃圾挡道,令游客望园兴叹,不同程度影响了游客的心情。针对制约生态庄园发展这一突出问题,政府要引起高度重视,抓在手上,做好重点生态庄园的“园园通”规划和实施方案,构建城区与生态庄园纵横交错、通畅快捷的交通网络,切实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硬件建设,不断改善生态庄园外部环境。

二是要扬长避短,突出自己的特色,打好比较优势牌。做到一园一景,一园一品,一园一业。既要合理开发,又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达到传承、保护、发扬三者兼容的效果。

三是打造让游客养眼、养胃、养心和养性的特色“农家乐”,打好休闲度假牌。为市民和外地游客提供一个品尝绿色食品,观赏田园

风光,体验民俗文化,陶冶思想情操的绿色家园。如:沈阳沈北新区为了打造农家乐旅游品牌,制定了《星级农家乐评定标准》和《星级农家乐评定实施方案》,最终有23家被授予“三星级农家乐”称号,在23家农家乐中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最高雅的农家院,走进小院不仅有优雅的环境和东北特色的菜品,还有钢琴、小提琴、手风琴等乐器供游客自娱自乐,老板还根据游客的不同需求,为游客即兴表演和伴奏,营造出让人流连忘返,其乐融融的氛围。

四是要充分体现科普教育和科技示范功能,彰显生态庄园的科技魅力,打好科技示范牌。借助建设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机遇,提高生态庄园的科技含量和发展质量,实现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与我区生态庄园建设,良性互动,相得益彰。让生态庄园成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璀璨明珠,成为农业技术创新的载体,成为现代科技成果展示的平台,成为青少年接受科普教育的基地。

五是要创新旅游观光生态庄园的主题,挖掘当地特有的历史和人文资源,打好文化历史牌。如:榆次盛世金地生态庄园股份有限公司在建设航天蔬菜种植试验基地的基础上,利用北山煤矿废弃的坑口旧址,打造“煤博文化馆”,为游客提供一幅浓缩的煤炭产业发展历史的画卷,从而带动旅游经济发展,进一步拓展了都市农业的功能。

三、抓好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是以产业化为龙头,而兴办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又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启动点。换句话讲,没有龙头加工企业的壮大,就难以实现农业产业化。从我区加工企业的现状

看,还存在发展慢、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带动性不强等问题,为此我们要在打造大型龙头企业品牌上做文章,在扶持中小型加工企业规模扩张上下功夫,在加快农副产品转化增值,带动农民进入市场,促进农民增收上求突破。

四、抓好品牌战略,提升对外形象

品牌是资源,品牌也是形象。品牌化和标准化是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主要标志。我区要把具有代表性和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原产地品牌和有机认证品牌抓在手上,倍加爱护,倾力帮扶打造区域特色品牌,保护知识产权。与此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产品技术标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农产品生产实行全程质量监控,打好保证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这一硬仗。

五、抓好队伍建设,提升发展后劲

在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中,人才资源永远是第一资源。立足我区实际,重点抓好涉农技术管理人才、生态庄园开发人才、潜在的后续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一是用足用活部门人才,选准选聘专家人才,培训培养基层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二是创优环境,跟踪服务,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为生态庄园提供政策、信息、资金和资料等服务,编印《开发生态庄园优惠政策指南》和《生态庄园手册》等宣传资料,让开发商吃上定心丸,确保开发商投资一个庄园,盘活一片土地,带动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三是对科技示范户和产业带头人要抓好培训,让他们在观念上要有突破,技术上要有

创新,产业上要有扩张,培养他们立足小舞台,着眼大市场,以滚雪球的方式,实现技术和资本的快速积累,早日成为庄园经济发展和都市农业建设的储备人才和后续力量。

篇6: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意见

鲁政办发〔2012〕25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提升我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是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道路的重要载体,是逐步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及展示和推广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发展成果的良好平台,是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举措,对示范和引领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以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口,创造经验,积极探索,进一步促进我省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明确指导思想,认真落实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进步和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质量安全和生态环保为重点,着眼全省现有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区位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选择一批示范带动效应显著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提升我省农业现代化水平。

(二)目标任务。按照“分步实施、梯次推进”的原则,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覆盖不同产业类型、不同地域特色、不同发展层次的较为完善的现代农业示范体系。争取到“十二五”末,全省建成30个左右的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使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村生态环保水平、农业科

技进步贡献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农民增收步伐持续加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三、突出工作重点,准确把握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正确方向

(一)进一步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首要任务,统筹协调好主要农产品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大规模建设高产稳产标准粮田,大范围推进大宗农产品高产创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和水产健康养殖。突出粮食、棉花、油料、畜牧、水产、果菜等优势农产品生产,认真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种植面积,大力提高农产品和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和附加值,切实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产业安全。

(二)进一步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认真落实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总体要求,着力推动结构调整向高层次发展,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高度重视品牌培育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积极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驰名商标和名牌农产品,打造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扩大品牌农产品生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发挥好品牌对农业效益的提升和拉动作用。大力发展节约型和生态循环农业,提高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业的低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围绕农产品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断提高农业附加值。

(三)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提升优势产业、发展特色产业、拓展新兴产业”的思路,加快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农业产业体系框架。根据资源优势,不断调整优化示范区产业布局,促进优势产品、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和有效集聚,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化生产区和经济隆起带。进一步做大做强粮、棉、油、菜、果等我省传统优势产业,不断提升优势产业的发展质量、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因地制宜地发展茶叶、中药材、食用菌、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进一步突出特色,提升规模、档次和效益。积极拓

展农业的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新型功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努力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四)进一步提升科技装备水平。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项目合作,使示范区成为产学研、农科教结合的示范基地,成为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基地,成为高科技农业人才创业的孵化基地。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尽快实现产业技术体系覆盖全部主要农产品的目标。切实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强化农业企业在技术开发、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配备和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良种统供、肥料统配统施以及机械化耕种收获,大力提升农业科技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示范区的技术集成、设施装备先进、组织管理高效的优势,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培训等方式,对示范区内的农民和服务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多层次、经常性的文化、科技、管理知识培训,努力把示范区建设成为培育新型农民的基地,尽快形成一支具有专业技能、懂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队伍和适应示范区管理服务要求的人才队伍。

(五)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尽快形成功能齐全、长效管护的农村水利工程体系。加快研究和推广适合当地特点的各种节水灌溉措施、节约用水技术和耐旱节水品种,全面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始终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按照“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的要求,加快推进“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不断提高耕地质量。积极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不断提升农机档次、丰富农机种类、提高配套水平,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加快提升农机化水平,发挥好农业机械化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中的支撑作用。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农业。加大农业信息技术研发推广力度,加快传感、通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步伐,大力发展智能农业、精准农业。

(六)进一步增强体制机制创新能力。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现代农业经营管理途径和模式,不断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积极发展多层次的农民联合与合作,提高

农民的组织化水平;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跨越发展,不断壮大龙头企业总体规模,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切实强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导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强化公益性服务机构建设,增强服务功能,激发公共服务的活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从事农村各类经营性服务活动,不断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推动建立合理完善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和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切实加大对农村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小额信贷的支持力度,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四、选准着力点和突破口,精心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亮点和增长极

(一)示范园建设工程。立足资源优势及产业布局,按照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农业在经济、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多种功能,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集技术研发、生产示范、加工流通、科普展示、旅游观光、餐饮服务、休闲体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健康渔业养殖示范园、规模化畜禽养殖示范园,打造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高科技农业示范高地。

(二)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发挥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坚持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品牌化经营,打造一批标准高、质量优、品牌亮、规模大、影响力强的农林牧渔种养示范基地,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和集约化种苗生产基地。重点支持种业企业建设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等作物品种的科研育种平台、良种繁育基地等。

(三)示范企业建设工程。发挥龙头企业资本集成优势,引导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建设高标准、紧密型原料生产基地,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完善利益联结关系,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双赢发展。重点扶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保鲜、贮藏、运输业,打造知名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化经营格局。

(四)示范市场建设工程。建设和改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其流通基础设施。重点建设批发市场冷链系统、质量追溯、环保节能、信息系统等设施。支持开展信息服务、电子交易、储藏物流、质量安全检测、环境卫生处理等业务。

(五)示范农技服务组织建设工程。加强和完善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扶持企业、合作社和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建设跨区域、综合性服务组织,开展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良种统供和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统配统施以及机械化作业服务,全面提升农业科技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

五、强化保障措施,确保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卓有成效

(一)加强领导,扎实推进。省政府建立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省政府分管领导任联席会议召集人,省委农工办、省政府办公厅以及省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商务、水利、科技、国土资源、海洋与渔业、林业、供销社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研究解决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与管理的重大问题与事项。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农业厅,负责协调处理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申报、考评认定、规划评审、指导督查和建设管理等日常工作。市、县(市、区)政府也要建立由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各级要切实强化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规划编制工作,做到高点定位、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充分体现未来农业农村的发展方向。注重示范区建设规划与本地区“十二五”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切实发挥规划引领发展和规范建设的作用。各市、县(市、区)可以适当选择一批县(市、区)或乡(镇)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形成省级、市级、县级示范区梯次建设的格局。

(三)完善政策,强化扶持。各级要认真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示范区建设的投入,制定有力的政策措施,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要切实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发挥公共财政的导向作用,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事业的投入。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和项目,统筹用于示范区建设。以示范区建设为平台,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利用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积极吸收民间资本,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不断提升示范区建设水平。在用水、用电、用地、信贷、保险、税收等方面提供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

(四)多方协同,形成合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确保任务、措施、责任落实到位。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完善工作方案,加大推进力度,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具体指导、管理和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发展改革部门要牵头编制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将示范区建设内容纳入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和“十二五”重点项目建设计划;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增加投入,统筹安排和优先落实建设资金;商务部门要加强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水利部门要加强水利灌溉设施的配套建设;国土资源部门要落实示范区建设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农业用地政策;科技部门要积极支持示范区的科技开发;金融管理部门要积极支持示范区建设,引导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地推出一批促进示范区发展的金融产品,促进我省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要正确把握政策,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好农民利益,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现代农业建设的的积极性。

(五)鼓励创新,动态管理。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实行“目标考核、动态管理、能进能退”的动态管理机制,优进劣汰。省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各市政府要加强对示范区建设进度、建设质量、运行管理以及示范带动功能发挥等方面的跟踪监督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示范区升级、奖惩的主要依据。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二年五月八日

主题词:农业 建设 意见

抄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济南军区,省军区。各民主党派省委。

上一篇:研究生选课下一篇:导游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