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中数学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

2024-08-09

高职教育中数学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精选6篇)

篇1:高职教育中数学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职教育中数学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

本文针对目前高职教育中数学课程的现状进行了分折,对高职教育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提出了三阶段教学体系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也提出了高职教育中数学教育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作 者:边文莉 作者单位: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浙江杭州,310018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12)分类号:G423关键词:高职教育 数学课程 创新教学模式

篇2:高职教育中数学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

赵丹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苏连云港22)

摘要: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本文结合高等数学学科的特点及高职学生的学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数学实验和评价考核四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创新思维教育。

篇3:创新教育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尝试

一、营造一种自主、向上的学习氛围

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 上高职的学生大部分知识基础比较薄弱, 很多同学由于成绩不好而深感自卑, 有的甚至自暴自弃.针对这种情况, 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 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1) 组织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最直接的组织者.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学过程的定向发展有赖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 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1) 教师根据教学活动的系统规划对教授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有计划的组织,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和组织功能的提高和完善; (2) 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组织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通过引导和激励, 不断提高学习活动的自我组织程度. (2) 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定程度表现在“引导”上.教师的根本职责在于“引路”, 而不是代替学生或背着学生“走路”.施教主动, 贵在引导, 妙在开窍.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 教师可采取因势利导把教学过程导向预定目标的教学策略.如果教师的行为不是建立在主动适应学生的学习活动规律或特点的基础上, 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能充分发挥的.为此, 教师的引导必须做到三个适应:一是适应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规律和特征, 二是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三是适应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实践表明, 做到这“三个适应”, 既是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的最好说明, 也是实现学习活动最优化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营造良性互动课堂氛围, 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面对有感情、有思想的复杂个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 不要高高在上, 也不要刺激学生过于敏感的神经.

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 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 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仅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且这直接关系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重要转变.

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

首先, 在高度重视创新的同时, 应十分重视对前人科学成果的继承.因此, 我们必须先教会学生一些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 学生才有可能提出新的问题.其次, 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发展的观察与探讨的能力, 从而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提出一些问题.不管问题是否成熟, 都是一种能力的提升.有时, 这种问题的提出看似简单, 其实都蕴藏着一种深刻的数学思想.教师应欢迎学生怀疑、反驳, 否定前人的理论, 向老师提出挑战, 但必须提出理由.据悉,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学生的考试平均成绩在五十个州里排在倒数几名, 但加州科技人员的发明和专利总数居美国之首, 该州近十年的经济增长率也远远高于其他州.加州之所以在科技、经济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加州的教育制度更注重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优化教学过程, 注重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教师上课如果总是使用某种固定的模式, 可能有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 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 要优化教学过程, 在实践中可以尝试下面一些具体做法: (1) 把复习旧知导入新知变为创设问题情景.传统的教学过程把复习旧知作为新知铺垫的必备过程, 目的是使学生在新知的学习中, 遇到的问题少了, 学得轻松.但是它有两点不足, 一是过于枯燥, 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不利于知识的有效提取.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要创新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实例,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抽象, 它离我们很近.在创设问题情景时, 要尽量少用“假设”“某人某地”等词语, 要让学生感觉到问题的真实性, 情景才会感人, 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起来. (2) 把讲授新知变为让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传统的新授都是老师问, 学生答, 老师写, 学生抄, 老师讲得津津有味, 学生听得聚精会神.看似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了体现, 师生的双边活动也得到了体现, 但是学生始终是被动的, 老师设计的提问都是为他的讲授服务的, 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没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我们在教学中要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讨论、交流, 要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 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在实践中学习, 在实践中成长. (3) 把巩固练习变为创新的实践活动.要在传统的模仿例题进行练习上拓展, 要创设一些应用型的作业. (4) 把课堂小结变为学生反思, 老师评价.要让学生谈收获, 要让学生谈体会, 老师主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 评价解题的策略, 而不评价方法的优劣, 因为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总之, 创新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内涵应是“激趣、求异、探索、迁移”, 要有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

篇4:高职教育中数学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

关键词:高职教育 基础课程 融合教学 能力培养 价值增值

2012年7月,《中国教育报》全文刊载了《2012年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年度质量报告》。报告中指出: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部分,在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教育被公认为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层次,是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而产生的办学模式。高端技能型人才,首先要具备以德为先的基本素质,其次具备在职业教育中掌握的就业技能。另外,还需要积累高等教育中的文化知识底蕴。当前的高职教育,存在人才培养类型和社会需求间的系统性偏差,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必然导致课程模式的变革。因此,本文将基础课程改革与专业课程建设提到同样的高度做并行研究,以能力本位思想为主要目标,二者合理融合,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对基础课做研究,使其课程设置既体现一般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的要求,又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性,并兼顾生源文化基础及其接受能力的多样性,实现学习价值增值。

一、公共基础课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过度强化专业课程学习,弱化公共基础课作用

在职业教育不断改革的今天,由于对基础教学重要性认识缺失,加之就业形势的迫切需要,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强化专业教学而忽视基础教学现象,以专业能力培养为由压缩基础课,使学生原本薄弱的文化基础知识更加贫乏,人文素养缺失。基础知识对专业知识的铺垫与支撑力度不够,最终会影响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的再提高,影响学生就业后的可持续发展,更降低了社会对高职生的认可度,难以满足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二)自成体系缺乏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

公共基础课改革滞后,教学未脱离学科体系,没有真正把高职教育理念贯彻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如数学、计算机、英语不能与各专业的教学做有效衔接与扩展支撑,教学内容未及时删减更新,造成教育资源与教学时间的浪费。

(三)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相适应

随着高职院校单招生比例不断增加,学生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普遍薄弱,而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定位较高,学生的接受程度与其的认知水平不相适应,影响高职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教学方法单一使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随着WIFI全面覆盖,网络交流的更新与发展,反衬教学方式的单调,师生互动贫乏进一步加剧了讲台上与讲台下的距离。因此,教学方式与沟通手段的改革日益凸显。

二、公共基础课不同侧重点改革的思路与创新

(一)基础课程改革要有不同侧重点的结合专业任务需要做实践化教学

以数学课教改为例,在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数学教改一直是难点。数学的教学体系应该由“理论系统”数学逐渐转化为“应用系统”数学,无论高等数学或初等数学,只要适应专业需求,就要结合专业特色与专业课老师作区别化的共同教学,以专业项目工作过程做背景,用数学建模的思想,结合数学软件优势,协助专业教师解决项目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使数学成为专业技术的支撑,既融入专业,又形成应用领域的实践教学,在应用中实现数学教学的价值。

数学不仅在理论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高层次、高技能型人才的实际工作中表现更为突出。一个只会焊接和调试线路的学生,与一个既会焊接调试,又能用数学软件快速解决必要计算,懂得其原理并能加以解释,甚至有创新想法的学生,质量和水平显然不在同一个档次。缺少了“必要的理论”“系统的知识”“必要的定量计算”,就不是高等教育。高层次的操作者和管理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数学水平。目前,高职院校间举办大量的技能操作竞赛,数学水平的高低是不可回避的内容。可以预见未来的高职院校一定会举行专业化的应用数学竞赛。因此,有条件、够水平的高职院校一定要率先重视数学课的改革与发展。

(二)基础课程改革要有专业特色、新颖实用,紧跟专业发展前沿领域

以英语教改为例,针对职业院校的特色专业开展特色化行业英语教学,如汽车工程系做汽车行业英语,开阔汽车领域的国际视野,学习先进经验,先进销售策略等;经济管理系做涉外会计英语、国际贸易英语,紧跟专业领域世界发展变化。诸如此类,既可以锻炼学生专业学习的能力,又开阔专业领域的视野,学以致用。

以计算机教改为例,计算机应用日新月异,但多数高职院校教学依然局限于基本操作及获取计算机等级证书的应试教育,教改严重滞后于其发展。因此,学生的职业背景来设计和规划计算机课程,依据专业领域前沿需求,讲授以应用为目的的计算机课程,如土木工程系需要学习的公路CAD,数学配合学习MathCAD,结合专业课及就业岗位需求,做新颖实用的前沿化教学改革。

(三)基础课程改革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发展需求及岗位需要为出发点展开

狭隘、陈旧的教育观点认为基础课只为“为专业学习服务”,忽视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岗位变更对人才基本素质的要求。就业指导课多为高职院校的新开课,是一门引自于国外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辅导课。正如一位改革者所言,“学校生活应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准备,而这种职业应该是经过认真选择的”,“学校必须帮助学生理智地选择职业,并使之有目的、有准备、有洞察力地开始其职业生涯”。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指导欠缺,开展较为零星,这一课程可作为基础课的延伸与实践,推进高职院校基础课的改革步伐,使课程建设趋于多元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专业理论学习提供扎实的文化基础;满足经济发展和职业岗位变更对人才文化素质的要求;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文化准备;培养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促进二者和谐发展,更好地为培养“以就业为导向,面向产业第一线,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强大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M].北京,2013(5).

[2]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56).

[3]张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文化基础课程改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11).

课题项目: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4040311。

作者简介:

董蕊(1979— ),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数学与计算机应用。

篇5:高职教育中数学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

[摘要]教学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而创新教育其实就是把学生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随着新课程教学的实施,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己任,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教师相互交流,利用反馈信息,设计多样化的练习等方面着手,来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使创新落实在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学教学 创新教育 创造思维

学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才从小抓起,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根本,对数学课堂教学作积极的探索,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形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则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果一个教师不明确创新是什么,要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然是一番空话。许多人都以为,只有科学家、发明家等特殊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伟大创造性,才算得上创新,而忽略了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也是一种创新。就小学而言,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归纳所得到的,都可以理解为知识的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是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进行创新教育,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激发大脑思维,激发主观能动性

教师必须尊重受教育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此要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刚入学的儿童具有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特点,他们的求知欲强,愿意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喜欢研究新问题发现新规律。我在“口算、笔算相结合”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一入学就把学具引入课堂,使学生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我首先教会他们如何操作。对于他们来说,小棒、图形不仅是一种学具和算具,还是一种“玩具”。当他们得知这些学具可以帮助学好数学,深深地为它们所吸引。课堂上的自由摆、集体摆、小组比赛摆,既具有游戏的色彩,又富有比赛的气氛,学生摆小棒、摆图形,行动迅速,兴趣很高。时而看数摆小棒,时而听数摆图形,时而动口陈述操作过程,眼、耳、手、口、脑多种器官协调活动,符合儿童单项注意力不易持久的心理特点,从而形成了广泛的信息通道,使其思维处于异常兴奋的状态。同时,三种计算方式的结合,相互交替的学习、练习和运用,使儿童的脑神经的兴奋与抑制相互调节,学习情绪高涨,气氛活跃,寓学于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儿童的心理要求,从而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起来,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我采用线段、图像、实物(自制教具)等直观形象教学。如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在教学“34+28”时,我按以下步骤:

(1)动手操作小棒练习,学生摆小棒。

(2)先摆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摆28根小棒,并注意整捆和整捆对齐,单根和单根对齐。

(3)启发学生,先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有12根小棒,把10根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这时还剩2根小棒。

教学中由教师讲,再由学生跟着摆,小棒算式对照,使学生理解笔算竖式和计算法则,最后通过计算强化练习,形成计算技能。在这一过程中,由实物操作——揭示算理——巩固练习,促进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使学生容易接受。

二、强调动手能力,启迪创造思维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就必须将基础知识学深、学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扩大思维的覆盖面,产生丰富的联想,使思维深刻,认识升华,进而达到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对分数应用题中乘除法意义的理解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基础知识。对于这样的基础知识,教学上教师就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深入理解。如:“弟弟比哥哥矮1/6,弟弟是哥哥身高的/()?”我首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即条件、问题),用线段图或实物表现出来,然后根据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得出结果。在学生深入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对于中等以上的学生我还让他们进一步分析、推理,进行如下联想:弟弟比哥哥矮1/6,哥哥比弟弟高1/5,弟弟是哥哥身高的5/6,哥哥是弟弟的6/5倍,弟弟是兄弟俩身高之和的5/11,哥哥是兄弟俩身高之和的6/11。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分数意义、整数“1”的概念和分数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为灵活解题打下了基础。

三、形象表达,发挥想象力

想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因此,我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应用题的教学中,针对数量关系抽象、隐蔽、条件变化等特点,我既让学生掌握一般分析方法,还教学生应用转化、假设、消去、逆推等推理方法开拓解题思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鼓励学生有创见地解答问题。当学生掌握了多种推理方法就可以广开思路,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例如:

理解表面积的意义:

(1)学生通过触觉,感知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实物的六个面,并标明“上、下、前、后、左、右”。

(2)学生通过视觉,观察了解表面积的意义。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出示长方体模型,沿着棱剪开,再展开,并贴于黑板。

(3)学生动手操作,理解表面积的意义。

(4)学生独立动手操作正方体模型,巩固表面积的意义。

(5)教师引导学生看两个展开图得出结论。

2.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1)让学生分组讨论、动手操作,探索各种求法,教师再用电脑演示验证。

(2)借助学生熟悉的环境——教室,引导学生弄清长方体六个面与长、宽、高的关系。

让学生尝试计算,然后对照课本自我检查,最后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当学生回顾探究的过程,寻找自己的发现,欣赏自己的“杰作”时,脸上都表现出喜悦的神情,在自主探索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感受到了自主探索的乐趣。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创新教育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只需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在动力。

参考文献:

[1]陈刚.现代教育的误区.少女时代报(教师教育科研专刊),.11.

[2]田儒富.浅谈小学数学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电教,.4.

篇6:高职教育中数学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

3.1教学内容接近生活化

杜威生活教育观要求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体验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如前所述,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生活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经济生活中的经济知识,挖掘经济知识的生活内涵,在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适当做些处理,达到教学生活化。以经济生活为中心,将抽象的形式化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引导学生随时观察身边的经济现象、体验经济生活、关注经济事件、搜集经济生活案例。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体验激发对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他们意识到经济学课堂不是泛泛而谈、高深莫测的理论,不是遥不可及,而就在身边,在身边可随时发现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可随时学习经济学,并将经济学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教师更要关注经济现象和事件,搜集经济信息和案例,并将自己和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总结、提炼形成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

3.2采用杜威的“思维五步法”实施教学

在经济学教学中,仍然是教师讲授学生听,填鸭式、满堂灌的模式,仅有的改革只是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案例和经济时事分析。杜威的“思维五步法”对于经济学的课程教学是个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教师可直接将学生带到校外如超市、商场形成真实的情景,或将现实中的典型经济事件在教室里进行情景再现,如买卖苹果,让部分同学扮演成买方,另一些同学扮演成卖方。第二步,在由经济事件(买卖苹果这一事件)构成的情景中提出与经济学相关的问题,如资源配置、需求、价格、供给等经济学方面的问题。这些原本抽象的问题,通过具体经济事件提出,就变得形象生动,容易理解了。第三步,通过教师和学生搜集到的资料,对前述的问题提出种种假设,假设买苹果的人很多,价格会怎么?假如卖苹果的人很多,价格又会怎样?假如又有人同时在卖香蕉呢,对苹果的需求和价格又会有什么影响?等等。第四步,让学生在“买卖苹果”这件事中体验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并根据不同的假设进行不同的体验。最后,由学生根据验证的结果得出结论,验证这些是否符合经济学的理论。进而将理论又进一步运用到实践中,如苹果价格高了,就会有更多同学参与到卖苹果的行列。

在经济学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中,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任务驱动等方法在杜威的“思维五步法”中都能得到运用和体现。通过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学习积极性会大大提升,深奥难懂的经济学理论也就与吃饭睡觉购物等等密切相关了,从而提升了学习的兴趣,且有利于学生学会观察经济现象和将经济理论运用到经济事件中去。

3.3改变师生关系

尽管在教学中,反复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但是目前经济学课堂教学中仍以讲授为主,教师是主角,学生仍是消极被动接受者。杜威强调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同等重要,地位平等,教师不是引导者,而是一个社会集团的领导,不是以地位领导,而是以丰富的知识、成熟的经验组织教学。教师不能利用自己作为领导者的权威来强迫学生学习,而应该通过了解学生具有的经验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作为经济学课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观念,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通过自身的智慧让学生感受平等、快乐、信任和理解,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关系,改变教师的权威性和一言堂,语学生共同建立平等协商对话关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从而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教学中去。

3.4改变评价体系

经济学的课程由于一直当成一门理论课程进行教学,所以仍然沿袭传统的卷面考核。正如前面所说,该门课程完全可采取杜威的“五步思维法”进行教学,相应的考核评体指标体系应该改变。在杜威的生活教育观理念下,着重学生自评,学生通过对经济生活的发现、探索、理解、体验、总结和运用,从而对自身的进步进行评价、反思。因此应建立一套适合于“五步思维法”的评价体系,教师作为领导,让学生参与制订教学评价体系和指标,内容应包括:学生对经济事件的观察、对经济生活的体验、对经济生活的验证、对经济现象的分析和总结、对经济理论的实际应用等。突出考查学生的对经济生活的态度、对经济生活的情感体验及动手能力,注重学生的自尊和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杜威.思维与教学.商务印书馆,1936.

[3] 黄海峰,梁承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及教育思想对高职实践教学的启示.学习导刊,(1).

[4] 张继平.杜威生活教育观的价值取向及其启示.天津市教科院学报,(4).

上一篇:慈善的相关名言下一篇:采油职工演讲稿